高校工资管理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2024-07-25

高校工资管理系统需求分析报告(通用8篇)

高校工资管理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篇1

工资管理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引言

1.编写目的

编写该文档是为了分析人工管理企业工资的流程,把人工模式抽象为可在计算机上处理的自动模式,对企业工资的科学管理进行分析与总结,便于开发小组成员对系统整体功能的认识,通过该文档,确定了系统的目的和功能,以及管理的流程和方法,同时也为使用者提供参考。

2.背景

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在职员工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企业工资管理更加的复杂,而工资管理是一项琐碎、复杂而又十分细致的工作,工资计算、发放、核算的工作量很大,一般不允许出错,如果实行手工操作,每月发放工资须手工填制大量的表格,这就会耗费工作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计算机进行工资发放工作,不仅能够保证工资核算准确无误、快速输出,而且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对有关工资的各种信息进行统计,服务于财务部门其他方面的核算和财务处理,同时计算机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人事工资资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这就对企业工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用计算机管理系统来管理企业工资已经成为目前的趋势,使用计算机可以高速,快捷地完成以上工作。在计算机联网后,数据在网上传递,可以实现数据共享,避免重复劳动,规范数据管理行为,从而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水平。企业工资管理系统便是以计算机为工具,通过对工资管理所需的信息管理,不仅把管理人员从繁琐的数据计算处理中解脱出来,而且优化了管理体系,使其高效化,简易化,智能化,也提高了透明度和互动性。

3.功能定义

(1)员工基本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查找和辅助查询。

(2)工资标准设定功能。具体包括工资,出行费,医疗保险,养老金,水电费,其他费用,补贴,奖金标准的设定。

(3)工资信息浏览。

(4)员工工资表创建。

(5)工资调整管理。

(6)工资统计。

为完善系统管理功能,增加工资系统用户管理功能,包括系统用户数据的添加,修改和删除。教职员工为系统普通用户,只能运行系统个人工资查询功能;系统管理员则能运行系统所有功能,从而有效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性。

4.功能描述

用例模型

顺序模型(管理员查询工资)

活动模型(登陆)

4.1员工基本档案信息管理功能描述:

凡属于本部门的员工,都需要对其基本的档案信息做好记录存储处理。以方便高级管理人员时时的了解或查阅其员工基本信息。对员工基本信息的操作包括添加信息、修改信息、查询信息,同时在数据库中要形成员工基本信息表。

4.2工资管理功能描述: 工资计算:

在进行工资计算之前,管理员首先应该根据部门的实际业务情况确定好各个部门中所需要的工资项目及分别对工资项目进行计算的方式,然后按照系统工资种类的设定,对每个员工分别依次实际工资项目构成情况,如考勤情况工资、底薪工资、奖惩工资、提成工资、应交所得税等等项目,录入相应的工资金额数,再计算出总的应得工资、实得工资的工资项目。在数据的录入过程中系统会根据用户 3

误输、错误输入智能提示引导用户录入数据的正确性。要形成的数据库中的表为员工工资信息表。

工资统计分析:

对员工工资数据计算完后,同时要将工资信息统计分析,如汇总统计,工资项目明细数据的汇总等,又分为对员工个人工资统计分析、部门工资统计分析、月份工资统计分析、季度工资统计分析、年工资分析统计。

4.3工资查询功能描述:

在查询这个模块里,系统能支持用户在客户端按照各种不同的字段名称进行工资信息的查询。同时,迅速的响应用户的查询请求,不同级别的人系统会根据其权限级别的大小享有不同程度的功能。不同级别的人不能越权进行操作。在查询过程中,为避免由于在同一时刻里访问人数过多造成响应缓慢时,每登录的一个用户,系统记数器自动加一,当记数大于峰值时,系统弹出对话框提示用户进行等待,从而有效的避免了系统在查询过程中快速响应的优点。

4.4系统维护:

用户在第一次使用系统时,在服务器端需要用户做系统初始化的处理,包括; 1. 设置工资项目种类、相应工资项目的计算

2.设置系统使用用户及口令、权限的级别,对公司不同要求用户授不同权限,可限制一次性访问数据库用户数量。对每个访问数据库的登陆用户有日志记录。由系统管理员维护。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数据库管理员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还可以即使的进行系统数据的更改,如:对员工工资数据的更改,对工资项目计算方式的更改,定期做好系统数据的备份操作、还原、清理等。

5.非功能性需求: 5.1可靠性

1. 可恢复性

如果正在使用时出现故障,为了完成做好的工资记录,需要尝试采用本地方案(如存储和转发)加以解决。对此需要更深入的分析 2. 长时间运行

每月都要对工资结算,要求系统能够持续可靠运行,3. 容错性

当员工不能识别,应能够给予提示。

5.2可支持性

1.可适应性

不同型号的票据打印机打印的效果可能存在差异,软件能够支持市场上主流的票据打印机。2.可配置型

人员的权限会根据企业的变化而调整,系统应该能够方便配置调整。还存在一些其他的配置要求,如打印格式、查询项目等,对此需要进一步分析。

5.3可行性

1.评价标准

A.是否消耗太多经费,耗时太长; B.是否功能齐全,运行稳定; C.是否方便管理; D.设置是否灵活;

E.是否具有界面灵活,操作简单的特点。

6.用例说明

本系统的设计目标是能够对大型企业员工的基本信息和工资信息进行添加和修改,根据个人信息将工资分为职务工资,职称工资和其他工资。能够调整工资标准和员工信息,也能够调整其他工资项目,根据需要对教职员工基本信息和工资信息的查询,本系统能够生成各个月的工资表,能够打印报表方便保存和管理,还包括对系统的一些基本操作功能,比如为完善系统管理功能,增加工资系统用户管理功能,系统应该包括系统用户数据的添加,修改和删除。员工为系统普通用户,只能运行系统个人工资查询功能;系统管理员则能运行系统所有功能,从而有效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性,系统应该具有简单,易用,小巧,经典的特色,应该能够对企业工资管理进行优化,使其系统化,高效化,智能化。并保证工资管理的准确性,简易性,为企业财务人员提供便利。

7.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7.1 性能需求

此工资管理系统对工资数据精度的计算能在默认情况之下精确到小数点后3位小数,即是精确到分的计算。但在用户使用过程中,能自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小数计算精度的设定,最大能允许保留小数点后5位的精度。在时间特性上,当用户发出命令请求时的服务器的响应时间、对数据更新处理、工资数据的查询检索等上,同样要求系统响应时间不会超过0.5秒时间。系统支持多种操作系统的运行环境,多不同操作系统,不同文件格式的磁盘

上的数据均能实现信息的互通,及共享。当服务器移植到其他的系统平台,如:Linux平台下时,同样能和其他的系统进行数据存取同步,不会出现系统之间互不兼容的情况,系统支持多系统之间的互连互通,系统有巨大的强健性。

7.2 运行需求

系统在进行数据的录入、计算、统计的时候,能将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小数。系统接收到用户的操作命令后(如:计算处理、查询等),能迅速的响应其操作请求,响应时间不超过1秒。在同一时间,系统还提供支持至少10个客户端进行同一个操作请求的响应。

系统可移植较强,在不同的平台下运行,均不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同时,支持在客户端安装不同操作系统、浏览器版本,均不会影响系统的运行。

7.3安全需求

为保障系统数据的安全性,系统采用访问控制策略,未授权者不能进入系统。同时,对不同级别的用户授予不同的使用权限。在系统运行期间,如发生掉电尚未保存数据,或由于操作不当等原因导致系统重启等,为保证数据的易恢复性,系统提供每隔30秒自动保存数据的机制,让用户的数据在发生意外时能最大程度上

得到恢复。同时,系统提供强大的容错性能,当一台服务器发生故障时,系统能自动切换到另外一台服务器上,从而保障服务器能长时间的提供系统的运行支持。在输入数据时,如果用户输入的数据不符合系统的要求,则系统自动提示错误信息,并要求用户重新输入,直到输入完全正确时才允许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7.4 系统界面需求

系统开发基于C#的开发,界面直观、简洁,人机交互性强。基于表单和弹出式窗口的数据录入方式,菜单点击的方式操作。用户使用时,只要是按照格式和要求填入信息,系统在后台响应用户操作过程。让用户在最短时间里,不需要经过专门培训,就可以轻松上手使用。

7.5 其他需求

数据不管是在企业内部之间传输,还是公司与分公司之间进行远程数据传输时,防止数据被不法分析任意的修改和破坏,只有对信息解密的人员才能最终读取数据信息。这样,能 最大程度的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的安全保密性。

8.总结

在第一阶段总体分析的基础之上,我们小组进在系统需求过程中,主要是围绕着系统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这两个方面展开文档的编辑工作。当然,在需求分析过程中,我们对系统的功能需求、性能需求、可靠性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描述,这为我们进行下一步设计阶段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的工作。

高校工资管理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篇2

关键词:需求分析,教务管理,C/S,B/S

诸多高校已普遍采用基于校园网的网络化教务管理系统软件,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但是由于缺乏对教务管理流程的深入分析, 致使实际管理流程中的一些环节步骤被软件系统忽略或是隔离, 客观上造成管理工作的“半自动化”。所以真正深入分析教务管理系统的需求, 并对现有系统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是十分必要的。

教务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通常的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将需求分为功能业务需求、网络与数据传输需求、数据共享需求以及安全性需求等几方面, 实际上作为系统的使用者最关心的主要是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与运用, 教务管理信息的规范、标准、统一采集和综合处理与分析。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数据结构的规范性、动态交互的高效性、数据处理的一致性和并发操作的有效性。而这其中的后三项在某些重要的管理环节 (例如排课环节) 上难以完全满足, 出现业务需求的不完善。

针对教务管理的特征, 在教务系统中提出一些有效的要求, 将教务管理工作与教务管理系统统一起来, 协调一致, 保证教务数据的完整性、规范性、正确性。这样减少了管理层次, 缩短了信息流通渠道, 提高了管理水平, 增加了管理效率。具体体现在:

(1) 采用学生IC卡存储学生的基本信息, 并以学号作为其唯一标识, 持卡办理从入学到毕业的所有手续。

(2) 学籍管理。集中管理学生的入学信息、在学信息、异动信息、奖惩信息及毕业信息。可以确保学生统计数据准确、及时、全面。

(3) 课程信息管理。将所开设的课程集中管理维护, 规范课程信息管理。分别提供给学生选课、成绩管理等各个教学环节, 并为教学计划的修改提供依据。

(4) 学费交纳管理。包括现金收缴、汇款、转储等银行管理项目。教务系统中的注册系统和选课, 根据收费系统的信息, 决定该学生能否注册、选课、补考、重修。

(5) 学生注册工作。每学期初, 学生持IC卡及学生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注册手续。注册系统根据收费系统提供的数据, 决定学生注册能否成功, 注册工作即可结束, 同时发布各种统计信息。

(6) 选课管理。选课子系统采用B/S (Browser/Server) 结构方式, 注册成功的学生在规定时期内, 在校园网的任何一台计算机上均可进行选课。在教务处的统一组织下, 经过预选、正选和补退选等3个选课阶段, 完成整个选课活动。选课结束后, 学生的选课名单由教务处统一管理, 并提供给各院、系任课教师。

(7) 办理重修、重考、重选课等各种手续。在教室资源容许的条件下, 考试管理系统办理全校学生的重修、重考、重选课等各种手续, 统筹安排, 统一管理。

(8) 考试管理。考试管理系统根据全校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实施、教室资源情况组织考试。

(9)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把专家评价、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根据科学的评价模型、评价标准来评价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 促进教学工作。

(10) 教材管理。根据学生选课结果和教材管理办法, 教师选定教材, 由教材管理部门统一采购、发放。

(11) 成绩审查、试读管理及毕业审查、学位审查。教务系统根据相关管理规定、法规, 设定各种审查功能和标准, 将各种项目的审查统一在同一个标准下进行, 准确、及时、公正、公平地向有关部门提供审查结果。

(12) 发放学生成绩通知单。

系统的开发

根据系统需求和目标, 仅仅采用C/S或B/S的体系结构不能很好地满足需要, 本系统使用了流行的C/S和B/S结合的体系结构, 教务管理业务处理采用C/S结构, 选课子系统和各类相关信息的查询和发布则使用B/S方式。系统采用教务处和院系二级管理模式, 提供统一的界面, 通过权限管理实现不同的操作控制。

从软件架构来看, 系统应是一个典型的C/S (Client/Server) 与B/S相结合的Browser—DB Server—Client (即多层混合结构) 3层构架, 如图1所示。

该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模块如图2所示。

数据库性能优化

数据库性能优化问题是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正常运行效率。本系统是针对高校教务管理, 对学生信息、课程、选课、成绩等信息需要大量的Insert、Update、Select操作, 用户量和数据量都很大, 随着数据库规模的扩大和系统中用户数目的增加, 内部竞争的复杂性也增大, 需要保证数据库的并发性、可靠性以及最终用户的速度。Oracle性能的优化主要是提高数据库的吞吐量和降低数据的响应时间。针对本系统的特点, 主要考虑调整数据库全局区、磁盘I/O、使用连接池、SQL语句优化以及合理使用索引等来提高系统整体性能。

1.调整内存参数

在RDBMS中, 优化内存意味着优化系统全局区 (SGA) , 它主要包括共享池区 (SPA) 、数据库缓冲区高速缓存、重做日志缓冲区和大型池和Java池。这些内存区域中的每一个都由初始化文件 (init.ora) 中的参数来配置。这些区域的性能效率受它们在init.ora中各自的参数设置的影响。

2.提高磁盘I/O

数据库中大部分操作因为存储或检索数据而需要读写磁盘, 所以磁盘的I/0的次数会影响到数据库的性能。如果应用程序经常要执行涉及数据库中一个或多个大表中的重要索引扫描的操作, 会导致大量的I/O性能的问题。是建立和优化数据文件的基本原则: (1) 为表和索引分别建立不同的数据库表空间, 分别单独存放; (2) 将表空间和索引空间尽量存放在不同的磁盘上; (3) 将数据库的redo日志文件和数据库的回滚段表空间尽可能存放在不同的磁盘上; (4) 将频繁访问的表, 索引所在表空间, 存放在单独的磁盘上; (5) 将Oracle的可执行文件和数据库文件分别存放在单独的磁盘上。DBA可以通过查询v$filestat动态视图来监测数据文件的I/O情况。

3.使用连接池

连接池是众多连接对象的缓冲存储区, 也是连接对象的集合体。连接池内部提供一种管理机制, 能控制连接池内部连接对象的个数, 对应用程序提供获取和释放连接的接口, 完善的连接池还能控制连接对象的生存区。对连接池的操作有3部分, 连接池的建立、连接池对连接的管理、关闭连接池等。连接池对连接的管理是连接池机制的核心, 通过使用连接池, 省去了应用程序与后台数据库建立连接, 应用程序通过一个连接类与连接池打交道, 减少了系统资源的消耗, 系统性能得到了提高。

4.SQL语句优化

SQL语句的执行速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主要因素有驱动表、执行操作的先后顺序和索引等。调整应用程序中的SQL语句可以采用下列3个步骤:

(1) 熟悉应用程序。管理员不仅需要熟悉特定的SQL语句, 还需要熟悉应用程序的功能和所做的操作。

(2) 使用SQL Trace工具识别低效执行的SQL语句, 通过一些工具可以找出低效的SQL语句, 针对效率较低的SQL语句, 对其做出调整。

(3) 在SQL Trace中使用了EXPLAIN PLAN命令来分析优化执行这些SQL语句, 显示Oracle优化器为SELECT、UP-DATE、INSERT和DELETE语句选择的执行计划, 通过分析Oracle优化器选择的执行计划及了解数据库中数据和应用程序, 管理员可确定Oracle优化器是否为应用程序选择了正确的执行计划。

综合使用SQL Trace、EXPLAIN PLAN和应用程序跟踪工具可同时优化SQL语句和应用程序。

另外, 对一些需要经常执行的大的事务管理及查询语句建立存储过程, 性能会有很大改善。

5.合理使用索引

索引是数据库中重要的数据结构, 在查询操作中, Oracle利用这种辅助结构来减低检索数据所需的系统操作和I/O, 从而提高系统性能。索引适用于频繁搜索条件的列以及查询比插入和更新更频繁的表。

结束语

本文从教务管理系统的特点、管理要求方面, 分析了系统各模块之间的数据关系, 确定了系统的功能。教务系统除了完成教学管理工作外, 还具有为教学管理提供辅助决策的功能。

教务管理系统涉及面广、功能性强, 影响着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 应该重视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多方采取措施, 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 保证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顺利建设, 使其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袁克定.北京师范大学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思想与实现[J].教育信息化, 2004 (1) :44-46.

[2]刘波, 李陶深, 杨柳, 等.MIS中数据库性能优化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 2001, 27 (7) :98-100.

高校管理类开放性实验需求分析 篇3

关键词:管理类开放性实验;课外活动;需求分析

科教兴国的出发点在于提高全民素质,而提高全民素质就要依靠素质教育。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所谓开放性实验,是指旨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地揭示所研究问题的发现、发展过程,培养其观察思维和实验技能、技巧,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在课外实验室皆可进行的实验。如今,教育发达的国家在实验教学中基本上都采用了开放性实验的教学法。

在管理创效益的今天,一个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一学管理方面的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管理类开放性实验的设置正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深刻地掌握管理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大学生课外活动现状分析

随着现今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大力需求和高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推进,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越来越受到校方和教育界的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课外活动作为大学生在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课外活动,从广义上讲,就是教学活动之外的活动,是与课堂教学有着本质区别的活动;从狭义上讲,是学生在学校教务部门根据本校统一安排的上课时间、个人日常生活所必须占用的时间之外,自主选择参加的活动。课外活动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具体有自学、社团活动、学术报告、学科竞赛、开放性实验等形式。由于大学时期教育方式的自身特点,课堂上的学习时间只占总在校时间的一部分,在校大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很充裕,因此,他们对课外活动的种类和具体内容及课外活动所取得的成效也有相对较高的要求,已经由以前选择体育活动居多转变为选择更加注重内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科技学术类课外活动。这对于学生本身的综合能力和学校学生管理部门及教务部门都是一项极大的挑战。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基于学生对课外活动的选择也对课外活动的内容和相关投入作出了相应的调整,更加注重开放性实验等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这是符合国家和社会各类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的。其具体表现在:各高校越来越注重开放性实验的种类和内容的构建;各高校对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投入的资金也越来越多;校方对于实验性课程的师资力量投入越来越大;各高校积极开展大型科普活动和学术报告;校团委重视学生社团的建设并注入越来越多的资金。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各高校对于大学生课外活动的建设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体系,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一)开放性实验和科技创新教学体系的形成

很多高校已经逐渐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开放性实验和科技创新教学体系,各级教学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在校学生的课外活动,尤其是开放性实验等学术创新性活动,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各年级各类学生参与这些课外活动,如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课外学术论文大赛、程序设计大赛、网页设计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等,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内容,并增加了课外活动的深度和层次,有效地营造了课外活动的学术氛围。有的高校还专门为创业计划等大型课外活设立基金,并邀请有此方面经验和实力的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这从根本上保证了大型课外活动的顺利实施。

(二)校级选拔赛的大力开展

高校的教务部门和各级管理部门,如团委、教务处、学生处大力联合,组织学校开展关于某些课外活动的校级选拔赛,并推选优秀选手的优秀作品参加更高层次的比赛,投入了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通过比赛的形式,可以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和想象力,让学生不再束缚于课堂上所讲的条条框框,使他们的潜力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三)校方努力营造良好的科技学术氛围

各高校通过积极开展学术报告和讲座,营造良好的科技学术环境和氛围。讲座一直都是学生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与以往报告的专业性不同,现今,各高校更加注重学术报告内容的全面性和综合性,这使得不同专业的学生都可以从报告中获得更加全面的知识和信息,是开拓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学术报告和讲座相互交流,从直面沟通中增长知识,启发思维,进一步活跃了校园的学术气氛。

近几年来,全国各大高校通过加强组织管理,大量投入必要资金,有目的地开展课外活动,特别是科技学术类的课外活动,使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也推动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并涌现出大量有技术含量的创新型科技成果。但在全社会资源有限的今天,各高校还存在着显著地发展不平衡现象,如国家在经费投资方面,各高校的投资经费相差甚远,重点院校的投资经费远远高于一般院校的投资经费。各个高校的实验设施、重视程度、奖励措施也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我们根据对西安某高校大学生学术活动参加情况的调查显示,有67%的学生从未参加过课外活动;18%的学生参加过大学生创业大赛;只有4%的学生参加过课外学术论文大赛。因此,目前高校中对于课外活动的开展还是很有限的,高校大学生的课外活动从内容、规模、功效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平衡的一面。

二、大学生对管理类开放性实验的需求分析

进入经济发展的新世纪,管理类实验教学日益受到全国各个高校的重视,国家在政策上给予重视并给予积极的引导,使管理类开放性实验得到了迅速发展。管理类开放性实验是各高校在不断推进以理论为依据、实践为基础、创新为目标的教育体制改革的进程中,重点为管理类学生设立的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实验、实践类教学模式[1]。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各种财务软件应用的高速发展,管理类开放性实验也逐步具备了其存在基础。目前,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都建立了以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为硬件平台,以应用系统、决策支持与分析系统等为软件平台,以计算机仿真、模拟等为主要手段的实验室或中心,开展会计信息系统、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酒店管理等管理类课程的实践教学。[2]其主要形式有ERP模拟沙盘实验、证券投资对抗实验、管理仿真实验、电子商务模拟实验、投资决策模拟、企业信息化管理模拟等。在该模式中,学生充分地发挥了其主体地位的作用,通过对具体环境下具体实验内容的操作来解决自己书本中的疑惑,对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高校管理类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的建设目前还处于尚未成熟的阶段,虽然它在资金投入、软硬件设施、教师和管理人员配备上还存在有很多方面上的问题,但从国家及学生对其需求来看,管理类开放性实验还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现今大学生对管理类开放性实验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人才需求和自我完善需求两方面。

(一)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界定需要管理类开放性实验作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在工作中,管理类学科相对于理工类学科来说引进的先进技术手段和方法较少,在教学中,教师对应用能力的要求也不是很高,而只是侧重于对知识原理和案例的讲解,用人单位对管理类人才的要求也只限于其能掌握基本的管理知识和经营理念为主,不要求他们进行技术设计和管理创新活动。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加强和信息化的不断加快,企业的管理活动也逐步进入了信息化管理,用人单位眼中的人才不再是只懂得管理知识和原理的学生,他们越来越注重所用之人的操作技能和创新潜能,这在客观上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管理类开放性实验的引入无疑为这种人才的需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有着经营管理经验的职场人士之所以可以在如今这个商场如战场的大投资环境下拥有立足之地,主要原因是他们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一直以来,他们充分意识到了在管理中引进技术经验成果的重要意义。同样如此,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在实验中是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吸收知识,甚至可以在一个现实、真实的环境中大胆思维,不受约束,充分发挥个性,这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潜能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正是当今用人单位所看重的。

(二)开设管理类开放性实验是管理类学生完善自身的需要

随着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现代化的人才要求知识全面并具有个性。[3]所以,管理类学生对于自身各方面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几年来,开放性实验作为一项新的课外活动,受到了全国各管理类院校学生和教师的青睐,并且随着知识和技能的日益丰富,他们对于开放性实验内容和类型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开放性实验有着其自身的优势,它一方面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另一方面,它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和各方面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和凸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在各高校都很风靡的ERP沙盘模拟实验,它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而设计的企业经营管理模拟实验,模拟了一个企业的整体运作过程,把企业的内部环境抽象为一系列规则,由受训学生分为六个模拟企业,在5至8年内互相竞争,最后看哪家企业营运得最好。在此实验中,每个人都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企业内部的协作和与其他公司的沟通,使学生对企业中角色的责任和企业的总体运营情况有了真实的了解。据某大学管理学院开放性实验问卷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中有75%的认为此实验是相对于电子商务模拟、投资决策模拟等开放性实验最有吸引力的。他们认为ERP模拟实验可以营造一个紧张、刺激、有趣的气氛,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并具有对抗性和仿真性,对于了解企业运作有良好的作用,让学生可以充分地体会到企业现金流的重要性和人、材、物、产、供、销等各环节对于利润的影响,培养他们计划、合作、控制和协调的能力。开展开放性实验已经是大学生用于培养自己综合能力的工具,是大学生的自身需求。调查中还显示,有39%的学生认为管理学院应定期举行开放性实验培训活动;45%的学生觉得课内实验的量过少,需每两周增加一节课外实验,并有97%的同学表示愿意参加管理学院工程实验中心开展的开放性实验活动。可见,在学校加强开放性实验的开展以满足其巨大需求是现今各高校推行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经之路。

三、结语

高校管理类开放性实验作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推动力量,其发展现在还正处于初级阶段,建设和实施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投入,这对于提供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校方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同时由于现阶段高等院校的扩招政策,用人单位对于人才新的鉴定和大学生自我完善的需要,对于管理类开放性实验的需求必然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各管理类高等院校应在符合国家政策和保证自身正常发展的条件下,大力开展管理类开放性实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符合当代标准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婉鹛.高校经管类开放性实验课程建设及管理方法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7,(12):26-29.

[2]宋壮基,郭琳.高校经管类专业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北方经济,2009,(5):167-168.

高校图书馆需求分析报告 篇4

现行系统概况描述

有些图书馆现为还是采取较为落后的人工管理,效率低,易出错,手续繁杂,而且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图书馆希望借助计算机的快捷便利的优势设计一个图书管理系统,用于管理读者的登记,图书的购入、借出、归还以及注销等日常的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功能。并方便管理人员查阅读者、图书的借阅使用情况。加快对当前借阅情况统计的效率,全面掌握图书的流通情况、提高日常工作效率、加快信息的及时反馈,为读者提供一个满意便捷的借阅环境

系统总体需求:

我们通过调研了解到:1)图书馆希望能够在编目的时候迅速查找新的书籍是否已编目,并可以能够快速的编目,2)图书馆希望省去编写查询卡能够用计算机进行各种快速查找功能。3)图书馆希望使用条行码来实现图书的借还书籍。4)图书馆希望通过能统计大量的以前无法统计的数据,方便进行管理。5)在还书时实现计算机自动进行罚款处理。6)有多个库,要可以灵活设置库的性质。7)图书管理员有不同的职位要可以进行权限设置。

对系统的要求:

图书馆提出的要求,结合我们的技术建议再加以考虑,产生了该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要求: 1)、编制一套采购管理系统(订购和购书); 2)、采编室需要一个管理模块,主要是查询库存进行验收和所有书的个别帐登记,以及编目管理系统; 3)、编制一套流通(借书和还书)管理系统 ; 4)、编制一套库存管理系统(库存);能够用计算机进行快速查找,已确定图书的名称和存放的位置。5)、查询模块; 6)、用户管理(用户记录管理和权限设置); 7)、统计打印模块

另外该校领导及技术负责人强调以下要求:

改善编目和流通这两块,用计算机管理在编目的时候自动迅速查找新的书籍是否已编目并可以快速编目,能够用计算机进行快速查找,已确定图书的名称和存放的位置。,对不同库不同级别的读者在借书量和借期分不同的权限。做个借期超过要求罚款的功能,在还书时实现计算机自动判断图书借阅是否超期根据条理进行罚款;可以设置罚款条件,超期后每天罚款多少(不同类的书罚款不同)。

对所有的馆藏图书安装磁条,增加图书安全性。

对性能的要求:

学校对系统性能无特殊的要求,只要查询图书的时候没有明显的延迟就可以,我图书馆目前有藏书50万册左右,查询的时候最好不要超过5秒钟。

条件、假定和限制:

(1)设定系统最小寿命:系统应该能在无重大改动的条件下正常运行多长时间以上的最小门槛。

(2)对设备的要求: 要求计算机稳定性能良好。(3)图书管员工要受过较好的计算机方面的培训,在调研的时候感觉有不少的员工因为年龄较大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较少对计算机方面的专业经验有所欠缺。

高校工资管理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篇5

蒋昕

(湖北经济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摘要:会展业的快速发展引起人才需求急剧增加,并呈现出需求数量大、质量要求高、分类分层次、分布不均

匀的特点。普通高校在会展业人力资源战略中具有关键性地位,其中又以人才培养为基础。在高等教育大众

化时代,与人才需求特性相对应,普通高校会展人才培养应把握以下几点思路:紧握人才需求脉搏,稳步推进

会展人才培养战略;分析人才应用空间,树立人才培养的胜任力导向;拓宽校企合作领域,锻炼会展师资队伍;

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发挥会展人才培养后发优势。

关键词:普通高校;会展人才;需求分析

0 引言会展业(MICE Industry)以会议、展览、奖励旅游、大型节事活动为核心,隶属于服务业范畴,是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会展业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联动效益,在世界范围内被称为经济增长的“晴雨表”、“助推器”。会展经济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型会展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能推动举办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发展,还能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大大增加举办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带动能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会展业开始萌芽,并在全球会展经济发展中获得了较好的后发优势,进入21世纪,会展业更是以每年接近20%的速度快速增长,带来的相关经济效益直接投入产出比为1:6,间接投入产出比达到1:9。中国贸促会在浙江省国际商会会展专业委员会成立会议上公布统计数字:我国展览业2007年的直接收入已达140亿元,举办展览面积超5000平方米的展览近4000个。目前我国的会展业以区域中心城市为核心,初步形成了五大会展经济产业带框架,即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会展经济带,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会展经济带,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会展经济带,以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为中心的东北会展经济带以及以武汉、郑州、成都、昆明等为中心的中西部会展经济带,为我国会展经济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在知识经济时代,会展产业链已经纵向延伸到教育领域,会展教育不仅是会展业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还是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广义的会展教育包括了中高等学历教育、相关企业人才培养和社会短期职业培训三种不同性质的教育形式。其中普通高校是会展教育出人才(培养社会需要人才)、出理论(总结和建立专业理论体系)的重要阵地,在整个会展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性、综合性的重要意义。笔者将结合会展人才需求的特性来探讨普通高校在会展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人才培养策略。

1会展人才的需求分析

1.1需求数量大会展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决定了会展专业人才需求量急剧增加。仅就展览部分而言,截止2007年,全国展会数量超过4000个,主营展览公司3800家,从业人员近百万人。综合会议、奖励旅游、大型节事活动等其他会展经济活动,这一新兴行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是十分可观的。但行业内的人才需求远未得到满足,如我国三大会展城市会展专业人才岗位需求与求职者的比例为:上海10:

1、北京8:

1、广州8:1[2],中部会展城市武汉每年人才缺口在1000人以上[3]。

1.2质量要求高会展业涉及经济、管理、营销、旅游、物流、艺术、传播等行业、领域,因此需要掌握多学科专业知识和多样化技术知识的人才队伍。行业中的管理者需要精通项目运作的规律,能有效地领导项目团队,需要比较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和丰富的管理经验,需要有不断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策划能力,对素质和能力的综合要求极高。这部分人才是目前会展业内最为欠缺的高端人才,仅在武汉,10万年薪难求一位高素质的会展项目经理。会展业同样需要大量的基础性人才来从事具体的组织接待工作。会展业要有效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打造一批专业化的服务人才。会展服务人才应该具有将理论知识恰当地转化为实践指导的能力,具有实际操作能力、良好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除此以外,会展人才还应具有高超的情商和笃定的工作信念,能够有效地与人共处,与人共事,从而有效地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

1.3类型层次多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写道“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与其有效的行业分工密不可分,会展业大规模的从业人员也相应地区分出了不同的类型,并在整个行业发展中占据了高中低不同的层次。广义的会展人才包括了会展核心人才、会展业辅助性人才以及会展业支持型人才H]。会展核心人才包括会展策划和会展高级运营管理等人才,他们在行业中层次最高,专业性最强,在整个会展业中犹如金字塔尖,要求极高但需求量也极其有限。会展业辅助性人才包括设计、搭建、运输、器材生产销售等人才,涉及到多个行业,既可以是会展的专业人才,也可以是会展的相关行业人才。因此,这部分人才的需求可以通过会展业与相关行业的融合、互补来得到满足。会展业支持型人才则包括高级翻译、住宿旅游接待等人才,需求量大,与旅游业的相关性强,可以通过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共生发展来部分地满足人才需求。但在会展经济繁荣地区,会展业的支持型人才远未得到满足,应该筹划专门的人才需求解决方案。

1.4分布不均匀会展人才需求从分布的空间和时间上来看具有明显的不均匀特性。人才需求与行业发展分布是统一的。从空间上看,我国已经初显规模的五大会展经济带既是吸纳会展就业的重点区域,也是会展人才供应不足,局限行业发展的集中区域。从时间上看,会展经济活动具有一定的高峰效应,即会展活动现场进行期间服务供应集中、人力资源需求量大,是主要的资源投入和产出期。会展人才需求的不均匀,尤其是空间分布的不均匀客观上限制了会展人才培养、输送的区域性,也相应限定了会展教育的空间分布。普通高校在会展人力资源战略中’的关键地位

根据需求分析,会展人才供应不足是目前局限我国会展业进一步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会展人才培养亟需加强,以期从根本上解决人才供需矛盾。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普通高校是最重要和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兼有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任务,在会展人力资源战略体系中具有关键性地位,是会展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阵地,其中又以人才培养为基础。

2.1 普通高校的教育保障会展综合人才的供给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

阶段,肩负着面向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各行各业提供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各种新兴的高等教育专业本身也反映了高等教育的“需求导向”,为新兴产业保障人力资源供给。普通高校的会展教育应该定位于推动会展行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培养,既要为会展企业输送人才,也要为公共管理部门输送人才,与此同时还要为行业教育、培训和研究工作输送人才。这些会展人才的输送保障了行业发展的生机活力,奠定了我国会展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人力资源战略基础。

2.2普通高校的科研保障会展人才培养的智力支持普通高校是我国重要的科学研究基地,肩负着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任务。会展业是我国新兴的行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学科体系和行业发展理论还很不健全。普通高校是我国人才、知识、信息最为集中的地方,借助自身优势,普通高校将教育与行业发展相结合,建立起相互支持的合作关系,总结和发展会展专业理论和学科体系,同时也可保障会展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质量。

2.3普通高校的社会服务保障会展业的快速发展普通高校肩负着立足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的重要任务。除了上述的教育服务社会、科研服务社会以外,普通高校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信息优势,面向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展开咨询服务,或者是通过信息收集、整理、加工、传播、交流、运用等展开信息服务。无论是哪种形式的社会服务,都将立足于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从而为会展业发展、会展人才的培养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3普通高校会展人才培养现状

按照大学专业设置的一般规律,社会对某一行业领域的人才形成紧迫的需求,同时该新兴行业具备各种明显的条件且有长期发展的可能,就有必要设置这一新专业,以集中培养国家所需的专业人才。我国会展行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会展高等教育,起步于2000年,我国会展高等教育经过短期的酝酿,在2004年后进入一个相对快速的发展阶段。尽管涉足会展人才培养的普通高校并不太多,目前大约80%的会展高等教育由职业技术学院提供,招收专科学生,约20%由普通高校提供,招收本科学生[6]。但是由于普通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生力军,在资源拥有量、办学规模、办学历史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随着会展经济的发展,会展人才培养在普通高校中将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总体来看,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会展人才培养现状如下。

3.1 会展人才培养“布点”安排作为国家教育部确立的试点新办专业,在2003年到2005年期间,我国在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本科会展专业的高校共有14所,所办专业名称有会展经济与管理、会展艺术与技术[7],2009年又新增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湖北经济学院、西安外国语大学等12所高校开办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尽管近年来我国开办会展专业的普通高校逐渐增加,但总体上依然属于严格控制办学规模和布局的专业,呈现出宏观“布点”的分布状态。一方面,会展本科专业办学主要集中在五大会展产业带的中心城市,专业“布点”与产业发展的宏观布局相协调,同时也体现了普通高校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现实性。另一方面,会展本科专业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毕竟还属于新兴专业,学科体系、理论体系尚有不完善之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专业布点”使当前普通高校培养

会展人才带有“试验田”的性质,承担了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以求尽早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具有推广意义和价值的会展本科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战略任务。

3.2会展人才培养多学科嫁接目前开办会展教育的普通高校涉及的学科非常广泛,整体上呈现出会展人才培养多学科嫁接的态势,体现出会展经济活动综合性强,会展学科边缘性、交叉性强的特点。其中占主体地位的有6大类:第一,旅游管理类,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广州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湖北经济学院等;第二,工商管理类,如北京联合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第三,国际贸易类,如厦门国际会展学院、宁波万里学院等;第四,广告学类,如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上海大学成教学院等;第五,艺术设计类,如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第六,外语类,如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等[8]。

3.3会展人才培养分类进行会展人才需求类型多样,缺口巨大。普通高校的会展人才培养与行业人才需求对接,借助传统的学科专业平台培养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首先是人才培养的类型区分。目前普通高校开办的本科专业以“会展经济与管理”为主,隶属于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学生获得管理学学士学位。这类人才培养主要提供会议、展览的策划和日常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课程和实践教学,所培养出的人才主要是会展业内急需的策划人才。但是目前这类人才可替代性较强,专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有待加强。其他具有辅助意义的本科相关专业是“会展艺术与技术”,属于艺术类招生,学生获得文学学士学位。这类人才培养主要提供展示设计、广告艺术等方面的课程和实践教学,所培养出的人才主要是会展业内的支撑型人才,专业技术突出,适用性较强。其次是会展人才培养的层次区分。随着会展行业的纵深发展,高层次应用型、研究型的人才也处于急需的状态之中,呼唤普通高校积极开办较高层次的会展教育,为行业发展提供人力、智力支持与保障。目前个别普通高校如北京第---夕b国语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发展了会展研究生教育,虽然数量很少,但总体上代表了会展业高端人才、科研人才的培养方向,也体现了高等学校结合社会行业实践开展研究、完善、发展学科理论的重要价值。

4普通高校会展人才培养思路

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普通高校在加强会展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我国会展业健康快速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以下为笔者对普通高校会展人才培养提出的几点思路。

4.1 紧握人才需求脉搏,稳步推进会展人才培养战略会展人才需求分析是普通高校开办会展教育的先期课题。教育为社会生产服务,纵向延伸进产业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决定了教育具有一定产业化的特征,需要重视供需平衡的客观规律。会展人才总量需求大,但分类分层明显,具有“金字塔”分布特性;在不同时空范围内分布不均匀,具有带状分布特性。因此普通高校既要积极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责无旁贷地肩负起会展综合人才培养的重任,又要谨慎筹划会展教育的办学规模,避免会展人才供给的结构性过剩。普通高校在会展人力资源战略中的作用不仅仅是综合性专门化人才的供给,也不能简单地以扩大人才

输送规模来表现,更多地是表现为智力成果的转化、专门人才进入社会后对社会化会展教育的推进。

4.2 分析人才应用空间,树立人才培养的胜任力导向会展业的核心组成部分会议、展览、奖励旅游、大型节事活动都是会展人才广阔的应用空间,同时也对会展人才的能力结构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目前会展人力资源的有关分析中比较看重展览部分,因为这一部分与其他行业的界限相对清晰,比较容易统计,但也不能忽视会展业其他领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普通高校在培养会展人才时需要根据当前会展行业的发展布局、趋势和业内分工来把握人才培养要求,确保会展专业学生能够获得进入该行业的胜任力。从学生个体角度看,职业意识、知识、技能是个人胜任力的显性构成要素。在职业意识培养方面,高等学校要赋予学生完整的行业认识,充分认识会展业广阔的发展前景;在知识习得方面,高等学校可以通过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模式来赋予学生多样化的知识背景,使其适应会展业务综合性特点;在能力培养方面,高等学校可通过专业课程模块化教育来培养学生不同领域的专业技能,使其适应会展业务专门化特点。除此外,胜任力的获得还受到若干隐形因素的影响,如社会角色、自我认知、特质、动机等。普通高校还需积极引导学生展开隐形因素的自我培养,关注会展人才的健康成长,培养真正具有行业胜任力的会展综合性人才。

4.3 拓宽校企合作领域,锻炼会展师资队伍会展业是在社会经济发展到较高级阶段而出现的新的社会分工。在世界范围内,会展业的历史不过百年,会展教育的历史只有30多年,会展业的理论研究总体比较薄弱∞]。我国普通高校会展教育起步虽晚,但凭借自身资源的整合获得了跨学科嫁接的优势,较好地启动了会展高等教育,尤其是本科层次的教育工作。但后续发展中依然面临着师资不足、教材不足等问题,其中又以师资不足为根本。作为国内最有知识、信息优势的领域,普通高校会展师资队伍的建设主要还需要强化内部建设,鼓励教师自身的培养和提高。行业的快速发展为学科理论的总结和延伸、拓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普通高校建立师资培养锻炼的激励机制,拓宽校企合作领域,为多学科背景的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内部锻炼提高创造条件,会展师资整体力量将得到极大地提高,会展人才培养中的根本问题将得到解决阳]。

4.4 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发挥会展人才培养后发优势会展业在国外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科学的管理经验。我们虽然起步较晚,但在经验借鉴、科技文化成果利用方面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但后发优势能否真正转化为我们会展业发展的持续竞争优势、改变后发地位,还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从人力资源战略高度考虑,普通高校是会展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谋求发展”,通过对外交流合作,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模式,吸收国外优秀的学科理论,为我国会展人才培养积累丰富的学习资料,提高我们人才培养的质量,节约教育资源。这一思路既可以确保人才培养方面获得后发优势,又可以为我国会展业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参考文献:

[-13杨顺勇,曾亚强.上海会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

析[J].商场现代化,2007(1):261—262.

[-23王敬文.会展人才需求与日俱增IN].市场报,2008一

05—14(19).

[33王绍文.年薪lo万难觅项目经理武汉会展高层人

才匮乏[EB/OLI.[2008—06—17].http://news.

sina.corn.cn/s/2008—06—17/0731 14029471s.html.

[43蒋昕.会展与商务人才培养探索[J].湖北经济学院 学报,2006(11):152—154.

Is]蓝星,詹朋朋,皮耐安.建立符合国情的会展教育模 式的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2005(11):96—98.

[6]刘大可.中国高等会展教育发展态势分析[J].北京 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旅游版,2006(5):81—84.

[7]刘炳辉.中国会展教育能否跳出“青黄不接”怪圈?

[J].职业技术,2007(9):53—54.

[8]曾亚强.从会展产业到会展专业——由会展业引起 的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思考[J].上海应用技术学 院学报,2005(4):249—251.

高校工资管理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篇6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市志办工资管理专项检查工作自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根据《xx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工资管理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精神,市志办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加强工资管理,规范工作程序,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的重要性,安排专人,对照检查内容进行自查,为下一步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结构调整做好准备。现就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执行工资福利与离退休政策方面

根据人事变动及人员变化,及时办理调出、辞职、长期病假人员及死亡人员的工资核减或停发手续;我办没有未经批准长期在外地进修学习及从事其他工作仍领取工资的现象;也不存在死亡后继续领取工资或采取不正当手段虚报冒领工资的`情况。

市志办现有2名退休人员,分别于xx年3月和6月退休,我办财务人员能够严格执行退休制度,及时填写退休审批表办理退休手续;至今再没有病退和提前退休人员。没有退社保补差人员,不存在已办理退休人员通过考录、调动等方式到机关事业单位;不存在一人两个身份,既在企业办理退休,又占编在机关事业单位领取退休费。没有拘役和受行政、刑事处罚人员,没有不按规定擅自进入,弄虚作假或挂名占编领饷情况。

二、工资信息管理方面

严格对照年龄、工龄、党龄和学历、简历建立工资信息,并及时根据变化进行申报变更。不存在将不符合纳入机关事业单位的在职和退休(退职)以及编制外人员纳入到数据库集中管理。截止xx年6月 日前的各类工资晋升、工资变动、年度考核晋档晋级、警衔津贴、岗位津贴、信息变更等工资变动已经同步完成。

三、工资档案资料管理方面

高校工资管理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篇7

关键词:高校,奖学金,信息化

一、高校奖学金管理项目信息化业务需求

需求是指用户要求软件系统必须满足的所有功能和限制。系统分析员和软件工程师只有在明确需求后才能分析和设计新系统。需求分析是指在建立一个新的或改变一个现存的电脑系统时, 为描写新系统的目的、范围、定义和功能所要做的所有的工作奠定了整个系统开发的基础。需求分析对软件系统的成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是进行软件设计的坚实基础, 是将用户的需求变为软件的功能和性能描述的桥梁, 从而确定软件的限制和软件同其他系统元素的接口细节, 通过它可以尽可能多地了解系统的软件功能和性能方面的要求。奖学金评定系统主要是为奖学金的评定管理的有效进行而开发, 其作用是对学生的基本信息、成绩、违纪记录和获奖情况进行管理, 以方便对学生获奖的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 使奖学金的评比更加科学与合理, 减少奖学金评定人员的工作量, 从而达到学生奖学金评定的信息化、自动化和规范化。

二、高校奖学金管理项目信息化功能需求

高校奖学金管理项目信息系统的功能要求:系统结构合理, 功能齐全, 能准确评定各学院及各专业获得奖学金的具体情况、相关的档案、学生所选课的各门成绩、素质成绩、评定过程及评定结果。根据需求分析, 一般可以将系统的主要功能划分为:管理员模块、教师模块、学生模块三个功能主模块。如图所示。

1. 信息维护

学生基本信息的维护既是系统对数据规范化的要求, 也是现代化教育管理数字化和信息化要求。各个子信息中的各种名称都有自己相应的代码, 各板块都由几个不同的代码模块组成, 信息维护主要包括学生纪律违反、活动获奖、综合素质测评等。纪实综合考评、学生军训获奖及综合素质测评的功能主要是对相应的信息进行查询、修改、增加、删除、导入、导出等。学生和教师都可查询学生的信息, 包括基本信息、获奖信息等, 但只有学生可以申请修改自己的相关信息。

2. 奖学金申请

学生本人根据申请奖学金的相关条件及自身情况申请奖学金, 填写申请表, 并提交给学院管理人员进行审核。在奖学金申请时, 学生需要输入学号及相应的密码进行登陆, 然后选择奖学金类别, 填写申请理由即可完成奖学金申请, 然后可以打印所填写的报表。学院及学校奖学金管理工作人员对奖学金申请资格进行审核后, 把结果公布在学院及学校的网站上,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客户端查询所有奖项的获奖人员。

3. 审核

系统中要对学生奖学金申请资格进行审核的是学校奖学金管理人员及学院奖学金管理人员。系统设有自动审核功能, 但可以根据奖学金评奖条件的设置自动得出学生是否达到条件标准的判定。对学生奖学金申请情况进行审核后, 根据情况确定是否给其奖学金, 管理人员可对审核情况进行查阅, 并生成获奖学生名单。

4. 统计分析

学校奖学金管理工作人员可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的具体功能包括以下两方面:

一是数据查询, 具体操作步骤: (1) 选择要查询的项目名—输入查询字段—选择条件运算符—输入查询条件值; (2) 可更改或增加查询条件; (3) 可根据需求删除和清空当前选中的条件, 并可以对多个查询条件进行组合; (4) 选择显示字段中, 系统默认该业务表的全部字段, 用户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关字段的选择; (5) 查询结果将分页显示。二是对各个业务功能的数据进行分析, 如人数、比例等。可将结果生成简单的报表或图表, 直观形象地反映统计的结果。具体操作步骤: (1) 输入统计条件和条件值—选择显示字段统计—查看统计结果; (2) 可选择性地生成简单统计报表; (3) 可对分析选择项进行设置; (4) 选择图表类型和分析的字段项目后, 形成图表。

5. 系统安全需求

在设计高校奖学金管理信息系统时, 为保证其顺利安全地运行, 设计者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系统的物理环境安全方面。如系统服务器安全、主机安全、网络设备本身安全以及自然灾害造成的系统故障或电磁辐射引起的信息泄露等安全问题。 (2) 系统的软件安全方面。黑客容易利用应用系统、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等自身所存在的安全漏洞和弱点进行攻击, 从而影响数据传输的安全; (3) 网络安全方面。网络安全机制存在先天不足, 协议中存在安全漏洞, 应用协议中缺乏认证保密等措施。这些都使攻击者容易下手。另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病毒越来越猖獗。病毒通过网络植入损坏文件, 使系统瘫痪, 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4) 人为安全方面。工作人员操作出错或者伙同其他人员恶意攻击安全设备从而造成的系统瘫痪。

在解决安全问题时要注意:首先要保证服务器、主机及网络设备的物理环境安全, 注重该系统在上线阶段的可靠性, 定期对病毒进行查找和处理;其次, 要构建完善的用于系统安全的日志, 检测和跟踪入侵和攻击;再次, 做好信息安全保护, 加强系统操作使用人员的培训管理;最后, 在用户登录时, 应使用加密技术加强数据库的安全和控制, 健全用户访问的条件, 利用“数字签名”对身份信息进行核对及验证, 从而确保信息在传递, 能够保存、保密、不可修改。

三、高校奖学金管理项目信息化非功能需求

1. 性能需求

高校奖学金管理信息系统是以最为经济的方式和最先进的技术为首要目标, 提供一种科学、标准化的管理方式。一般情况下, 一个好的系统不但要执行速度快、准确度高, 而且健壮性一定要好。用户对软件性能的需求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界面简单, 易于操作。系统要提供优质的操作界面和简单的操作接口。 (2) 软件安全性要好。即系统中的数据在一般情况下不可以随意修改。在操作软件时, 用户进入系统前要进行身份验证, 并且第一次使用该系统的用户要注册。另外, 只有管理员能根据用户的不同属性赋予其相应菜单的使用权限。 (3) 在使用该系统时出现的错误要能对其进行修正。 (4) 系统要有较好的适应性, 要能够支持鼠标和键盘进行操作, 而且要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运行。 (5) 系统的性能效率要高, 要能够查询和统计分析数据库中的数据, 确保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满足用户的需求。为达到这一目标, 系统必须具有一定正确性、稳定性、性能效率、可操作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兼容性和适应性等。参见上表。

2. 安全性需求

系统的安全性需求分析包括软件安全、数据安全和运行安全三部分。软件安全是指保护信息系统中各种程序和数据库的安全, 如系统中的文字信息不能随意被修改。这样可以确保计算机运行该系统时不会出现不良反应, 如受到意外或恶意的删除、使用或泄密。数据的安全是指数据库内部的一些数据不能非法使用或修改, 以免给系统带来预想不到的麻烦。系统中的数据都要存放于系统的数据库服务器, 客户端不能保存任何数据信息和数据库连接信息, 也不允许进行相关数据的同步。

3. 其他需求

在高校奖学金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维护阶段, 要能够对系统中的一些公共信息数据进行相应的维护, 增加新的功能, 修正系统中存在的缺陷, 在确保数据和系统安全的前提下, 支持信息的编辑功能。界面简洁、操作简单及信息的实时性也是用户的重要需求。所以, 在对系统的界面进行设计时, 要确保互动性好、操作接口简单, 使用户能够快速掌握系统的使用方法。要能通过快速的导航提示功能来减少操作的失误, 要注意避免重复编写代码。系统的兼容性、可扩展性要好。系统中的语言要精练、前后一致、易于理解, 语句之间要没有任何歧义, 要保证不与其他的软件发生冲突, 并且保证系统在不同的操作环境下都可稳定运行。同时, 系统要便于进行二次开发, 要有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满足用户对功能的扩充或者更新。

总之, 高校奖学金管理信息系统的最终目的是可以在学生对相关信息录入之后, 快速、准确地将学生的获奖情况统计出来, 并能对录入的数据进行相关的操作。另外, 教师和学生通过查询该系统, 能够清楚地看到所有学生的相关成绩和奖学金的评定过程, 要符合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陈军.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初探[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3 (06) :55—58.

[2]王达.需求工程的探讨[J].软件, 2011 (05) :27—45.

高校工资管理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篇8

摘 要:高校教师绩效工资协同管理是高校管理信息化的核心方式之一。高校教师绩效工资协同管理系统通过校内各部门的协同工作,能够极大地提高办事效率,减少纸质浪费,并能够使得高校绩效工资管理过程透明化和公平化,这对于提升高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教师员工;绩效工资;协同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5-0056-05

高校教师绩效工资协同管理系统是一个关于高校教师工资的综合管理平台,是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的科学结合,将绩效工资管理过程采用具有协同办公特点的管理信息系统来实现,不但提高了高校教师绩效工资管理的科学高效性,降低了管理过程中繁琐的人工操作概率,而且还很好地体现了高校教师绩效工资管理的公平、公开和公正的原则以及绩效工资数据共享和管理过程的透明化。

一、系统功能特点

当前,大多数高校教师绩效工资的管理还处于理论层面,有的高校的教师绩效工资管理渗透到工资管理系统中,但这样会影响高校办公效率。随着高校工资改革地不断深入,对于教师绩效工资的管理也随之越来越繁琐,开发一个基于协同办公方式的高校教师绩效工资管理系统显得尤为重要,系统的功能特点如下。

1.采用协同办公的方式设计

协同办公平台的优越性体现在“协同”两个字上,当一个工作不是单独由一个管理员就能解决的时候,而是由多个管理员共同操作才能完成的时候,协同办公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内部的管理工作繁琐、分散,分设院系、人事处、科技处、财务处、教务处等许多部门,各个部门工作分散、独立,而采用协同办公的方式可以彻底消除由于高校内部各管理部门工作相互独立、数据信息不一致、各种信息共享程度低等缺点,从而进一步消除“信息孤岛”、“资源孤岛”。[1]

本系统设置三类用户,包括系统管理员、部门管理员和普通用户,各用户相互协作,共同办公。其中部门管理员之间的协同是高校协同办公的核心,部门管理员主要包括财务处管理员、教务处管理员、各级学院管理员、科技处管理员和人事处管理员等。各级学院负责对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进行初步统计与核算;教务处根据各级学院统计的结果对教师员工进行审核,并设置相应的教学工作量绩效工资;人事处根据岗位设置岗位绩效工资;科技处根据科研奖励设置科研奖励绩效工资,三种绩效工资各自汇总,最终交由财务处汇总统计和财政拨款。这一过程体现了各部门协同办公的方式,各部门不用拿着各种文件、申请等工作流程审批在各部门之间跑来跑去,进行审批、签字和盖章等手续,而这些工作都可在网络上协同进行,本系统协同办公模型如图1所示。

2.采用前后台一致的界面设计

在登录本系统时,用户根据自身的角色来分别输入不同的用户名及密码,然后经过系统验证,从而经系统赋予不同的使用权限。但是,实际上,不同的用户登录后的界面是一个,而不同的是普通用户只能拥有最基本的浏览权限以及填写教师信息的权限;部门管理员拥有部门文档信息上传、各部门信息的核实与审核;系统管理员主要维护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拥有用户管理、安全管理、资源整合等权限。当登录的角色不拥有更改某项功能的权限时,此项模块功能则不显示在页面上,从而有效地实现了一个界面,多个用户使用的效果。

3.采用三种不同的权限设计

在权限管理模块中,共有三种角色权限,即系统管理员、部门管理员和普通员工。超级管理员也称作系统管理员,可以对整个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各部门管理员又分为人事处管理员、科技处管理员、教务处管理员、财务处管理员以及各学院管理员则拥有对各个相应部门进行管理的权限;而普通员工即教师则拥有对管理系统中各种信息进行浏览以及员工任务申请、申诉的权限。本系统的权限设计既合理又全面,不同的角色拥有不同的权限,管理起来既方便又快捷。另外,也可以防止不同的部门干涉彼此的工作权限。

4.采用Web Service应用组件方式供其他系统调用

Web Service 是一种新的Web应用程序分支,可以通过Web调用。由于本系统是高校教师绩效工资管理系统,绩效工资只是教师工资的一部分,所以对绩效工资的管理只是工资管理的一部分。所以用Web Service应用组件方式在工资系统中方可引用绩效工资管理系统,从而提高高校工作效率。本系统生成文件Allowancewsshow1.0.jar包,即为本系统数据库中全部绩效工资数据文件,即run.bat文件,则其他系统可以通过相应借口实现对此数据的接收及应用。

二、系统结构与功能设计

本系统是在人力资本理论、公平理论、需求层次理论、效率薪酬理论等相关理论与技术的基础上,经过多层需求分析和设计,系统功能模块主要包括权限管理、员工管理、机构管理、岗位管理、绩效工资管理、信息管理、统计管理、安全管理等八个模块,如图2所示。

1.用户角色分析

根据高校办公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职责和工作任务的不同,在高校教师绩效工资管理系统中,可以把用户分为系统管理员、各部门管理员、普通员工三类用户。

系统管理员是高校教师绩效工资管理系统的维护者,承担着系统的总体更新、维护;各部门管理员根据高校的工作特点以及工作需求,将各部门管理员细分为人事处管理员、科技处管理员、教务处管理员、财务处管理员、各级学院管理员五类,各部门管理员主要对其本部门的工作负责,分别对管理系统的各部分功能进行管理等。具体来说,人事处的工作主要包括员工信息、进行岗位设置、岗位考核等,所以人事处管理员主要对人事处的系统工作进行管理;科技处的工作主要包括科研奖励津贴管理、科研信息管理等,科技处管理员主要对科技处的系统工作进行管理;教务处的工作主要包括教师工作业绩绩效考核、教务/教学信息管理等,教务处管理员主要对教务处的系统工作进行管理;财务处的工作主要包括绩效工资统计、财务信息发布等,财务处管理员主要对财务处的系统工作进行管理;各级学院的工作主要包括对教师员工的基本信息进行核对、教师的教学工作量绩效进行管理,各级学院管理员主要对各级学院系统的工作进行管理;普通员工是高校教师绩效工作管理系统的一线使用者,是系统的直接受益人,主要进行信息浏览、员工申诉、岗位聘任、参与员工留言板等操作。endprint

2.系统用例模型设计

在本系统中,共设权限管理、员工管理、岗位管理、绩效工资管理、统计管理、安全管理、机构管理以及信息管理等八个模块。超级管理员拥有管理这八个模块的权限;而科技处管理员、人事处管理员、财务处管理员、教务处管理员以及各学院管理员属于二级系统管理员,他们分别拥有不同的用户权限。人事处管理员主要对员工、岗位以及绩效工资中的岗位津贴进行管理,具体可以拥有岗位设置、设置岗位绩效工资、反馈员工申诉、修改员工信息等功能以及发布人事信息;科技处管理员是对科研奖励绩效工资、科研项目以及与科研相关的信息进行管理;教务处管理员是对教师教学工作量、教学业绩以及与教务教学相关的信息进行管理;财务处管理员是对教师绩效工资进行统计、对比、纳税换算、发放以及与财务相关的信息进行管理;而各学院管理员则主要是对教师教学业绩和工作业绩等进行初步考核与统计,系统用例模型如图3所示。

3.序列模型设计

员工在Web页面输入用户名以及密码后将登录信息发送给系统,然后通过数据库查询数据信息,数据库返回查询数据给系统,即验证员工信息正确,即可返回登录成功信息,接下来,员工即可按照系统提示进行相应的选择操作。员工在浏览信息时向系统请求信息,数据库按照员工请求返回相应信息,并展示在Web页面上。当员工操作完成后退出系统时发送退出请求,数据库自动清除会话信息,并返回退出确认信息,系统序列模型如图4所示。

4.协作模型设计

本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多管理员协作办公系统,所以各个模块协作流程如下,当普通员工登录系统时,先向系统发出请求,系统返回相应操作提示,员工即可进行相应操作,如信息浏览、绩效工资查看等;系统管理员、部门管理员通过相应的模块功能操作请求系统给予反馈,系统根据请求返回相应操作数据,如请求岗位修改时,先向系统请求岗位修改信息,根据系统反馈,进行相应岗位修改操作;请求绩效工资设置时,系统根据用户请求的哪一种绩效工资,再进一步判断是哪个部门管理员的权限,如教务处设置教师工作量绩效工资,人事处设置岗位绩效工资,科技处设置科研奖励绩效工资等。所以说系统协作模型体现了系统与各类用户、管理员之间的一种协作关系。系统协作模型,如图5所示。

三、系统主要模块用例设计

本系统的详细模块采用用例模型进行说明,下面对本系统主要模块的用例模型进行简要说明。

1.权限管理模块设计

在权限管理模块中,共有三种角色权限,即系统管理员、部门管理员和普通员工。超级管理员也称作系统管理员,可以对整个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各部门管理员又分为人事处管理员、科技处管理员、教务处管理员、财务处管理员以及各学院管理员则拥有对各个相应部门进行管理的权限;而普通员工即教师则拥有对管理系统中各种信息进行浏览以及员工任务申请、申诉的权限,权限管理模块用例模型如图6所示。

2.绩效工资管理模块设计

在绩效工资管理模块中,普通员工可以对绩效工资信息进行查看,科技处管理员、人事处管理员、各级学院管理员可以查看、修改、删除相应的绩效工资,各级学院管理员设置教学工作量,并将教学工作量按时交于教务处审核,以此作为设置教学工作量工资的依据;人事处管理员根据岗位设置规定来设置岗位绩效工资;科技处管理员根据科研奖励的文件规定来设置科研奖励绩效工资,绩效工资管理用例模型如图7所示。

3.统计管理模块设计

统计模块属于管理员的操作权限,由于岗位绩效工资是由人事处来设置的,所以人事处管理员负责岗位绩效工资的汇总;教务处对教师工作量进行考核后,从而按照相应考核标准对教学工作量绩效进行相应评价,从而汇总教师工作量绩效工资;科技处则负责对科研奖励绩效的汇总。至此,三种绩效工资各自汇总,然后交由财务处审核,并进行初步统计,最终汇总,从而得出最终汇总结果予以公布。

四、系统开发环境及核心模块功能的实现

本系统采用通用性、平台移植性和安全性都较好的Java语言为开发语言,Myeclipse 8.6为开发工具来实现的。Myeclipse 8.6是一个十分优秀的用于开发Java、J2EE的Eclipse插件集合。数据库采用MySQL为开发管理工具,MySQL具有体积小、处理速度快、成本低等优点,并具有较好的可移植性以及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多种编程语言和线程。服务器采用Tomcat。Tomcat是一个轻量级的应用服务器,现如今被普遍运用于开发、调试Java、JSP等程序中。本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包括员工登录验证、权限管理、员工管理、岗位管理、绩效工资管理和统计管理,下面以这岗位管理和绩效工资管理模块等核心功能模块为例,进一步对本系统的功能实现做一说明。

1.岗位管理模块实现

高校内部的岗位主要有三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以及管理岗位。每一种岗位都有不同的级别,所以特设一个模块对高校内部岗位进行管理。岗位管理包括岗位浏览、岗位增加、岗位修改、岗位删除、岗位级别设置以及岗位津贴设置等。在岗位详情中可以具体了解本岗位的一些详细信息,比如岗位类型、专业要求及岗位技能等;级别详情中可以了解本级别的名称、可以修改本级别的岗位工资等。

2.绩效工资管理模块实现

教师绩效工资主要包括三部分,即岗位绩效工资、教学工作量绩效工资以及科研奖励绩效工资。岗位绩效工资是由于员工的岗位不同而设置的一种工资形式,所以具体由人事处来设置,不同的岗位设置不同的工资。教学工作量绩效工资是不同的教师超额完成工作量而设置的一种工资形式,具体由各级学院上报教务处进行设置。科研奖励绩效工资是由科研项目奖励而设置的工资形式,具体由科研处设置。所以本系统绩效工资设置功能主要有科研奖励绩效工资设置、岗位绩效工资设置以及教学工作量绩效工资设置。

岗位绩效工资设置关键代码如下:endprint

public String execute(){

try {

if(page==null || "".equals(page)){

page="1";

}

Return Data return Data=null;

If (id==null || "".equals(id)){

return Data=post Service .getPostLevels(Integer.parseInt(page));

} else{

returnData=postService.getPostLevelsWithWhere("postId="+id, Integer.parseInt(page));

}

logger.info("本页中的数据记录数(returnData):"+(returnData==null?" 为空! ":returnData.getPageData().size()));

request.setAttribute("returnData", returnData);

request.setAttribute("currentPage", new Integer(page));

request.setAttribute("postDecoder", ToMap.getPostDecoder(decoderService.getDecoder("Post")));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return "success";

五、系统应用

本系统于2010~2012年终试用于N大学岗位设置与教职工绩效工资发放中,初步实现了高校教师绩效工资管理系统的预想功能,各部门充分发挥了良好的协同办公能力,较好地解决了N大学在岗位设置与绩效工资发放等方面的问题,并且较大地提升了N大学工资管理的效率和N大学信息化管理水平。另外,本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高校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协同办公平台,应用对象分为如下几种:教职员工、人事处、财务处、教务处等管理部门,所以本系统的实际运用要在较好地协调好各部门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本系统的实际运用还处于初步阶段,要逐步发现问题、改正问题,使之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吴卫丰,祝元法,孙星.高校激励型工资分配模式设计[J].理工高教研究,2007,2(1):40-41.

[2]DFBeatte,FMKTamPoe. Human Resource Planning for ICL. Long Range Planning,1990:23.

[3]沈立宏.高校绩效工资研究-以N大学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2009,8:5.

[4]张艳军.高校教师绩效工资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西师范大学师范大学硕士,2012.6.

[5]李建英,何学伟.关于高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0,6:186.

[6]马跃如.高等学校教师激励研究[D].中南大学博士,2006,12:5,6,143.

[7]胡永新.教师人力资源管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7:30,32.

[8]李群,关榆君.基于VB的津贴数据管理系统软件开发[J].科技信息,2009(3):555.

[9]沙迪.试论我国高等院校工资制度改革[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2003:23,25.

[10]郑礼.日本大学教师福利待遇[M].上海:教育发展研究,1997,3:99.

[11]崔金贵.高校岗位津贴激励机制研究[D].江苏大学硕士,2005,6:9,10.

[12]黎学平.美国高校的教师制度[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2:150.

上一篇:社会礼仪教学计划大班下一篇:国际贸易课后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