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绩效工资分配方案

2024-07-05

高校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共9篇)

高校绩效工资分配方案 篇1

绩效工资分配方案

一、工作表现:职业操守,忠于职守,教书育人,工作认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顾全大局,服从组织,听众指挥,团结协作,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20分)

二、教学常规:(10分)

包括:值日、学生出操、学生回校不缺席不迟到不早退、计划、总结、备课、听课、作业批改、成绩追踪、班级管理(打架吵架自行处理)没有学生踩踏草园、清洁卫生、各种表册、家访及记录等。

三、教学效果(70分)

以县、镇的统考、毕业调研考试、非毕业班考试成绩为依据。

(1)平均分获得一等奖的奖500分,二等奖的奖400分,三等奖的奖300分。

(2)合格率获得一等奖的奖500分,二等奖的奖400分,三等奖的奖300分。

(3)同一教师教几个不同的班级,其量化打分得分=任教班级量化得分的和除以任教班级数。

(4)统考班级平均分,以后每次统考比上一次统考名次前进一位加10分,保持的(指获奖范围内的)加10分;合格率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奖5分。

(5)毕业班学生参加县级毕业水平测试,每科平均分、及格率得分计

算办法与镇统考计算办法相同。

(6)分数最高者为70分。其他的按公式70÷最高分×自己所得分。

高校绩效工资分配方案 篇2

一、设计非专业技术人员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应注意的原则

1. 异质性原则。

贡献异质性指的是要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教辅人员和工勤人员的不同工作特性, 分别设计绩效工资中的报酬要素及权重, 以有效地激励各类人员的积极主动性[2]。当前, 绝大部分高校对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进行考核时, 只是简单的套用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标准。这种考核标准由于设计的初衷和目的有其特殊的针对目标, 所以如果简单的搬运到考核非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绩效上, 将不能真实的评价其工作实绩, 也无法有效激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将非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绩效最终体现在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业绩上, 专业技术人员与非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绩效体现互动协同效应[3]。

2. 系统均衡原则。

高校内部不同岗位的绩效工资结构水平应当与这些岗位对学校的贡献一致, 亦即系统内部均衡。绩效工资结构设计不仅要考虑同一系列不同层次的岗位, 也要考虑不同系列的岗位, 还要考虑不同系列或岗位的相互关联性和平衡性。绩效工资分配要注意将个人利益与学校整体发展战略结合起来, 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原则, 多劳多得、优劳优酬, 向关键岗位、拔尖人才、教学科研一线倾斜, 适当拉开分配差距, 充分发挥绩效薪酬的激励导向作用。同时, 要妥善处理好学校内部部门之间、系列之间、专业之间的绩效薪酬分配关系, 绩效工资既要体现业绩贡献, 又要防止差距过大。

3. 市场化原则。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各劳动力是处在市场中的, 所以薪酬的制定必须遵循市场的价值规律, 不遵守这个规则, 就不可能得到所需的人才, 取得满意的业绩。如对工勤人员则应实行市场化模式。主要根据本地区、本行业劳动力的市场薪酬调查结果, 比照当地劳动力市场上同类人员的工资价格并结合学校的办学效益来制定相应标准[4]。

二、设计管理岗位绩效工资的具体分配方案

管理人员按行政级别划分薪酬职级, 采用以职务为导向的薪酬类型。

绩效工资=管理岗位津贴+能力绩效津贴

管理岗位津贴:固定部分, 根据所聘用的管理岗位等级 (任命的职务) 确定, 体现职责贡献。

能力绩效津贴:浮动部分, 根据考核情况和其职称等级、学历、工作年限、任职年限和教学科研人员的平均业绩绩效情况等确定。体现能力水平和历史贡献, 并通过教学科研业绩, 来体现管理岗位的业绩绩效。

因管理人员的业绩成绩很难做出量化的测算, 故应加大其考核力度, 明确职责条件, 严格考核程序, 明确考核成绩, 以此作为能力绩效津贴的重要参考指标。职称和学历是衡量能力的显性因素, 且较客观, 易操作;资历体现历史贡献, 意味着工作经验的积累与丰富, 代表着能力或潜能的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绩效最终必须体现在教学、科研人员的工作绩效上, 教学科研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工作绩效具有互动协同效应, 通过绩效工资的分配, 来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我们主要研究浮动部分绩效津贴的具体计算方法:

1. 依据宽带薪酬理论, 能力绩效津贴设1~14共14个档次, 确定各岗位适用的津贴档次范围。可设档次间的绩效津贴为等比数列 (等差数列类似) , 邀请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确定公比r。则第i档次的绩效津贴为:Pi=a*ri-1, 其中a是第1档次的绩效津贴。

2. 对能力绩效津贴的影响因素赋值:

注:工作年限和任职年限均为考核合格及以上等次的年限。

根据上述赋值可计算管理人员的能力分值:

例:某教师, 正科岗位, 工作10年 (其中科员4年、副科4年、正科两年) , 均考核合格, 本科学历, 中级职称。则其能力分值为:

Y=0.5*10+ (0.3*4+0.35*4+0.4*2) +4+10=22.4

因管理岗位变动较多, 为便于计算, 可粗略认为其工作10年中, 现岗位 (正科) 两年, 其余8年均为前任岗位 (副科) 。这样就可近似计算出能力分值

Y=0.5*10+ (0.35*8+0.4*2) +4+10=22.6

由此可计算任意一名管理人员的能力分值Y, 令d=TRUNC (Y/5, 0) , d即为其绩效津贴档次 (TRUNC是取整函数) , 所得余数保留到今后的累计能力分值中。

3. 全校随机抽取样本。设共抽取样本n个, 其绩效津贴档次分别为d (i) , i=1, 2, 3, ……, n

设S为所抽取样的能力绩效津贴总额 (确定量) 。

则有

以此可计算出第1档次的绩效津贴

即得出每个档次的绩效津贴为a0*ri-1。

4. 具体运行后, 管理人员的累计能力分值按如下方式增加:取得高一级职称等级, 其累计能力分值加5;取得高一级学历, 其累计能力分值加相应数值;年终考核合格, 其累计能力分值加 (0.5+任职岗位系数) ;年终考核处级优秀, 其累计能力分值加 (0.5+任职岗位系数) *2;年终考核校级优秀, 其累计能力分值加 (0.5+任职岗位系数) *3。

5. 管理人员绩效津贴档次的变动:当其累计能力分值增加到5时, 便执行上一个档次的绩效津贴, 同时累计能分力值减5。当达到本岗位最高津贴档次时, 为体现出其工作的历史贡献, 规定累计能力分值必须增加到10时, 才可执行上一个档次的绩效津贴。

岗位变动时, 若原绩效津贴档次不低于新任岗位的起点绩效津贴档次, 则仍执行原绩效津贴, 累计能力分值不变;若原绩效津贴档次低于新任岗位的起点津贴档次, 则执行新任岗位的起点津贴档次, 同时累计能力分值归零, 重新累计。

6. 管理人员i的绩效津贴计算公式为:Si=a0*rd (i) -1*t

a0:第1档次的绩效津贴, r:绩效津贴公比, d (i) :管理人员i的津贴档次, t:教学科研人员的平均业绩绩效率, 即当年教学科研人员的平均业绩绩效与某参考年限的平均业绩绩效 (固定参考值) 之比。体现学校教学科研人员的业绩绩效取得情况。这样便把全校的工作视为整体, 以学校的教学科研业绩为基础, 决定管理人员绩效津贴的发放。

7. 如上, 计算出所取样本的业绩绩效工资, 请专家分析、判断, 如有不妥之处, 对各项指标的权重、业绩赋值做进一步的修订。以上方案经全校公示, 教代会通过, 即可实施。管理人员的各档次绩效津贴标准及其参数也应于一个聘期 (一般三年) 重新确定一次。

三、设计教辅岗位绩效工资的具体分配方案

教辅岗位人员主要指在实验技术、图书资料、信息网络等岗位工作的人员。可大体分为两类:

1. 实验技术岗位:它与教学、科研工作密切相关, 可参照执行教学科研人员的分配方式。按专业技术职务划分薪酬职级, 采用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类型。

绩效工资=专业岗位津贴+业绩绩效津贴

专业岗位津贴:固定部分, 根据所聘用的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确定, 体现能力水平和历史贡献。业绩绩效津贴:浮动部分, 根据教学、科研的具体业绩、教学科研人员的平均业绩绩效情况等确定。体现业绩绩效, 注重长期激励。并通过教学科研业绩, 来体现教辅岗位的业绩绩效。

2. 图书资料、信息网络等岗位:它们带有更多的管理、服务性质, 可参照执行管理人员的分配方式。按行政级别划分薪酬职级, 采用以职务为导向的薪酬类型。绩效工资=管理岗位津贴+能力绩效津贴。

管理岗位津贴:固定部分, 根据所聘用的管理岗位等级 (任命的职务) 确定, 体现职责贡献。

能力绩效津贴:浮动部分, 根据考核情况和其职称等级、学历、工作年限、任职年限、教学科研人员的平均业绩绩效情况等确定。体现能力水平和历史贡献, 并通过教学科研业绩, 来体现教辅岗位的业绩绩效。

四、设计工勤岗位绩效工资的具体分配方案

按工人技术级别划分薪酬职级, 采用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类型。

绩效工资=技能岗位津贴+业绩绩效津贴

技能岗位津贴:固定部分, 根据所聘用的技术工岗位等级确定, 体现能力水平和历史贡献。业绩绩效津贴:浮动部分, 根据其在本行业内所做出业绩的数量、质量;取得的奖励、成果;获得的荣誉称号和教学科研人员的平均业绩绩效情况等确定。

要引进劳动力市场供求机制和劳动力市场价格, 并以此作为工勤人员平均绩效工资的重要参考指标。在把握绩效工资总量的基础上, 以按劳分配为原则, 测算每个人的绩效总量, 核定绩效工资。

绩效工资的发放, 实行学校、学院两级管理。学校对学院核拨工资总量, 由学院按上述计算方法, 自行确定各参数变量, 自主发放。使得管理重心下移, 调动院系管理积极性, 易于实现不同学科、不同专业 (师资、工作量分布、科研水平、专业特点) 的分类管理;学校按博士点 (硕士点) 、国家 (省) 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等情况, 提高绩效工资的一定比例, 核拨给学院或研究团队, 由其自主发放, 充分考虑到个人激励与集体激励相结合;注重考核激励, 加大对考核优秀教师的奖励程度, 奖金随绩效工资按月发放;对于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 给予特别奖励, 提高激励程度, 吸引、稳定特殊人才, 使他们能安心钻研、勇于创新。

摘要:高校中的管理、教辅和工勤岗位人员有其相应的工作职责, 对他们的业绩考核应采取不同于专业技术岗位的考核方式, 绩效工资分配方式也会有所不同。针对非专业技术岗位的特点, 提出设计非专业技术人员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应注意的原则, 并分岗位设计出非专业技术人员的绩效工资分配具体方案。

关键词:高校,管理,工勤,绩效工资

参考文献

[1]文跃然.薪酬管理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50.

[2]徐建挺.从二级包干看高校岗位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J].广州大学学报, 2009, (9) .

[3]徐建挺.基于二级包干的高校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9, (9) .

一种总额可控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 篇3

关键词:人力资源;工资;激励;绩效

当前,国内多数企业都建立了将员工收入与员工个人工作业绩和企业经济效益挂钩的薪酬制度。但就国有企业来说,薪酬分配带有很强的政策性,往往不与企业效益挂钩,而是来自于上级部门的硬性下达。这种情况下,如何在薪酬总额已知且固定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薪酬的正向激励作用,就成为一门技术活。

1 一般绩效工资分配的弊病

绩效工资既可以跟企业利润或个人工作业绩挂钩,又可以跟工作岗位或个人行政等级挂钩,或二者兼而有之。与行政等级挂钩主要取决于不同岗位和等级的工资标准,例如,企业部门经理与部门普通办事人员的绩效工资应有所区别,即便后者的绩效表现非常优秀(按业绩提成的属例外),一般也不应达到前者的绩效工资水平。对层级区分明显的部门来说,这不会成为一个问题,因为考核对工资的影响幅度是有限的;但对人数相对较少的部门,如何体现不同绩效表现在绩效工资上的差异就会成为一个问题。如:①一部门普通办事人员的绩效表现好过部门副职或其他办事人员,该如何处理,有没有一种措施即能达到实现激励的效果,又不至于因收入问题导致层级关系的错乱和管理失控?②另一方面,公司分管领导或部门经理自然可以通过对部门或个人施加奖惩来体现绩效区别,但若所有的分管领导或部门经理都无限制地对下属进行奖惩,尤其是由于本位主义的影响,奖励定会占多数,这就会导致绩效工资总额不易控制。

2 问题的症结所在

对问题①,我们可以假定绩效工资基数(即一个分值对应的绩效工资额)是确定的,通过设置不同的绩效工资系数,以区别不同职级人员的绩效工资水平,实际绩效工资等于绩效工资基数乘以系数。如将部门经理的绩效工资系数设为1,部门副经理可设置为0.8,部门基层管理人员可设置为0.6,部门普通办事人员可设置为0.4。在此基础上,假如绩效工资基数是10000,那么在不受其他考核因素影响的情况下,部门经理的绩效工资是10000,其他依此类推。

可以想见,假如控制绩效工资的考核幅度,如无论如何考核,部门普通办事人员的绩效工资考核上浮幅度都不会超过150%[4000*(150%+100%)=10000],或部门经理的绩效工资考核下调幅度不低于40%(10000*40%=4000),那么部门普通办事人员的绩效工资是不会超过部门经理的。当然,这只是一种理论假设,实际操作过程会复杂很多,这就引出了问题②。

现在我们将考察对象充分简化:假如某企业只有财务部和销售部两个部门,并假如这两个部门各有3个员工。6名员工的绩效工资等级(在此体现为绩效工资系数)见下表:

[部门\&员工\&系数\&部门\&员工\&系数\&财务部\&员工A

员工B

员工C\&9

7

5\&销售部\&员工D

员工E

员工F\&10

8

6\&]

我们再假定该企业每月只允许拿出150万元用于工资分配,其中50万元是固定工资,100万元是绩效工资。在不考核的情况下,每个系数对应的绩效工资是[100万元/(9+7+5+10+8+6)],即约为2.22万元。

企业对部门的考核会体现为一定的数字,如某月对财务部的考核得分是100分,对销售部的考核得分是110分(100分为正常完成工作要求的得分)。如果直接对应到绩效工资中,该月销售部的绩效工资总额应为[(10+8+6)*2.22万元*1.1],即约为58.61万元;该企业的合计绩效工资总额为[(9+7+5)*2.22万元+58.61],即为105.23万元,超出了100万元的绩效工资总额。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确保绩效工资总额不超过100万元。

3 问题的解决

3.1 解决思路

总体思路是,在企业工资总额内计算每个部门的绩效工资总额,再根据个人考核结果对每个部门的绩效工资总额进行分配。

我们假定还是上面的情形,即财务部的绩效考核得分为100分,销售部为110分,我们可以令(9+7+5)*100=2100,(10+8+6)*110=2640,

再令100万元/(2100+2640)=0.021097万元,

则财务部的绩效工资总额变成2100*0.021097万元,即44.3037万元,

销售部的绩效工资总额变成2640*0.021097万元,即55.69608万元,

可见,44.3037万+55.69608万≈100万,基本达到预期目的。

再假定财务部和销售部3名员工绩效考核得分分别为95分,100分和105分,通过如下换算关系可控制员工得分对绩效工资总额的影响:

令m=9*95+7*100+5*105=2080,

n=10*95+8*100+6*105=2380,

o=44.3037万元/2080=0.0213万元,

p=55.69608/2380=0.0234万元,

则员工A的绩效工资=9*95*0.0213=18.2115万元,

员工B的绩效工资=7*100*0.0213=14.91万元,

员工C的绩效工资=5*105*0.0213=11.1825万元,

同时,员工D的绩效工资=10*95*0.0234=22.23万元,

员工E的绩效工资=8*100*0.0234=18.72万元,

员工F的绩效工资=6*105*0.0234=14.742万元,

可见,(18.2115万元+14.91万元+11.1825万元+22.23万元+18.72万元+14.742万元)=99.996≈100万元。

也基本达到预期目的。

3.2 对管理的影响

可能有人会质疑这样的计算方式会恶化部门或个人之间的关系,因为有点类似于大家在抢一张大小已知的饼,有人分的多了,必然有人分的少了。但事实上,这种矛盾是不易出现的。这一方面得益于相对完善和公正的考核制度,另一方面,当竞争成为公开的事实时,员工就可以“明目张胆”地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反而会促进不同部门或个人之间相互学习借鉴,从而达到企业所乐见的竞相改善工作绩效的目的。

4 思路的延伸

年终奖通常也会与绩效挂钩,所以其总额的控制也是一个现实问题。通过采取上面的绩效工资计算方法,也可实现总额控制的目的。如可以为每个岗位设置一个年终奖系数,实际年终奖标准可按如下公式计算:

某员工的年终奖=(该员工的年终奖系数/全员年终奖总系数)*用于分配的年终奖总额

另外,针对年度绩效评估下的年终奖发放,可为每个等级设置一个年终奖兑现浮动标准,如优秀的上浮10%,良好的上浮5%,称职的不动,不称职的下浮10%等;或在工资总额中拿出一部分直接用于对不同绩效等级员工的奖励,如优秀奖励3000元,良好奖励1500元,称职不奖不罚,不称职罚款3000元。更为复杂的年度绩效评估下,如部门年度绩效得分和个人年度绩效得分各有不同时,则可对照上面月度绩效工资的计算公式进行。

5 结论

本文针对绩效工资总额控制和绩效激励之间存在矛盾的问题,在“蛋糕”大小已知且固定的前提下,通过采用一种换算方式,让“蛋糕”既够分,又满足了激励要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和抑制了部门主管的考核权限,使其在关注部门整体绩效凸显和部门内部不同员工间绩效奖惩的同时,不致因滥用绩效考核工具而对企业的薪酬管理造成麻烦,同时也最大限度防止了企业内部门间和部门内员工间矛盾的出现。

参考文献:

[1]斯蒂芬·P·罗宾斯(Stephen P.Robbins), 玛丽·库尔特(Mary Coulter).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6月,第11版.

[2]王瑞永,全鑫.绩效量化考核与薪酬体系设计全案[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年3月版.

[3]刘昕.薪酬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第3版.

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方案 篇4

(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规范我校教职工收入分配秩序,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有激励机制的内部分配制度,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现根据《关于平泉县中小学绩效工资实施工作的通知》,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提出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政策,维护广大教职工利益,稳定基层教师队伍,规范学校内部分配办法,在县人事、财政和教育主管部门核定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内,以岗位责任为重点,以绩效考核为核心,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学校收入分配机制,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杠杆作用,以调动广大教职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努力推进我县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考核分配原则

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以责任和业绩为依据,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适当拉开分配差距,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及作出突出成绩的其他工作人员倾斜。同时,统筹兼顾理顺学校内部各类岗位人员之间绩效工资分配关系。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充分发挥民主,分配工作全过程实现公开操作,确保教职工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保障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法

学校建立由工作量考核、工作业绩考核两部分构成的考核分配方案。构成为:工作量津贴占50%、工作业绩津贴占50%。

A1、工作量(按下列四个项目的具体课时计算):

1、管理职务职责工作量:

教研组长工作量折算为每周1课时;中层工作量折合为每周3课时;计算方法:学校编制所设的相应岗位中层干部职数×岗位职责工作量÷实有中层干部数=该岗位履行者所得工作量。

2、教学工作量:

(1)教师周教学课时:实际教学课时×已聘专业技术等级系数(员级

1、助理1.1、中级1.2、副高级1.3)+实际教学课时×学科系数(语、数学科系数为0.2)=教师周工作量(课时)

(2)由学校统一安排的代课按实计算,节假日护校按每天6课时折算。属于学校行政人员管理职务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不能重复计算。

3、学校其他管理岗位职责工作量:按学校教师平均工作量折算课时数。

4、出勤情况(含会议和学校规定的集体活动):病假1节扣0.5节,事假1节扣1节,旷课1节扣5节,迟到或早退1次扣0.5节。非教学人员按工作日参照教学人员酌情折扣。

计算公式:个人奖励性绩效工资(工作量部分)=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50%÷学校总工作量(节数)×个人工作量(节数)

A2、工作业绩(含职业道德、业务能力、专业发展、工作成效)。

1、职业道德10%:①爱国守法,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履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②爱岗敬业,教书育人,认真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不敷衍塞责;③关爱学生,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④为人师表,作风正派,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学校根据以上要点根据不同岗位制定具体考核细节进行量化评分。⑤下列情形之一的本项不得分:A、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即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规定的20条之一的;B、当受效能告诫或党政纪处分的。

计算公式:个人奖励性绩效工资(职业道德部分)=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10%÷学校职业道德总得分×个人职业道德得分

2、业务能力20%:

(1)德育工作10%:①坚持以课堂为主渠道,将德育有机融入教学之中;②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③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④组织内容健康的各类活动,陶冶学生情操;⑤帮助学习困难学生的措施落实。学校根据以上要点制定具体考核细节进行量化评分。

(2)教学常规10%:①认真备课,教案齐全、规范;②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组织教学,改进教学方式;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活动;④教学内容科学、正确,不出现知识性错误;⑤及时进行教学辅导,认真批改作业;⑥运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⑦坚持课后反思,认真总结教学经验。以学校教学常规量化分值相应得分。

非教学人员:能履行好岗位职责,按本校教师教学常规量化平均值计分。

计算公式:个人奖励性绩效工资(业务能力部分)=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20%÷学校业务能力总得分×个人业务能力得分

3、专业发展10%:

(1)继续教育5%:①有参加培训的过程记录和总结;②参加学历达标或各类培训,完成规定学分,考试考核合格;③积极参加校本培训以及其他各种进修学习。

(2)教学研究5%:①县级以上公开课、研究课和示范课、课题研究(负责人5分,成员4分)、教学经验总结或论文得5分。(不重复计分)

计算公式:个人奖励性绩效工资(专业发展部分)=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10%÷学校专业发展总得分×个人专业发展得分

4、工作成效10%

(1)教学效果5%:①合格率、巩固率、进步率情况;②学生和家长的反映情况。学校根据其所任班级学科考核情况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差四个档次,相应分值为5分、4分、3分、0分。综合科按平均分得分。

(2)育人效果5%:①学生获奖情况;②学习困难学生进步的情况;③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学校根据其所任班级学科考核情况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差四个档次,相应分值为5分、4分、3分、0分。

非教学人员:学校根据其岗位职责和工作完成情况及效果等评定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相应分值为10分、8分、6分、2分。计算公式:个人奖励性绩效工资(工作成效部分)=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10%÷学校工作成效总得分×个人工作成效得分

四、奖励绩效工资发放形式及要求

1、个人奖励性绩效工资等于各部分所得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和。

2、学校应将教职工考核情况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金额列表公示。

3、学校成立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制定和教职工考核量化等工作。

长:侯宝存

副组长:高金龙 王桂琴 孙国东

成员:村小负责人、各科教研组长、年级组长

4、学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具体的分配方案,分配方案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过教代会通过并报县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

5、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后,除上级文件规定的项目外,不准利用任何账户、任何资金、以任何名义、任何形式发放或变相发放各种补贴、奖金和实物。不准提高现有的津贴标准和扩大发放范围,不得违反规定的程序和办法进行分配。对违反政策规定的,按有关文件规定严肃处理。

五、其他事项

1、下列情形之一的,停发基础性绩效工资中的岗位津贴部分。

(1)受刑事处罚,或受党、团内严重警告、行政记大过及以上处分,处分期未满或虽未规定处分期但处分期未满一年的;

(2)当考核为合格以下等次的;

(3)学病假、事假累计到达或超过30和20天的,扣基础性绩效工资中的岗位津贴部分。

2、被立案、停职检查的暂缓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待结案后按处罚结果再予以确定。

3、受行政处分的同时受党纪处分的按处分种类重的确定标准。

4、对迟到、早退、不参加集体活动或会议的、无故旷课、旷工的,学校根据相关规定制定考核量化办法,适当扣发奖励性绩效津贴。

5、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违反师德规范,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年终奖励性绩效工资。

6、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其他挂职、支挂教、借调或进修学习等人员,由挂职、支挂教、借调单位出具挂职、支挂教、借调期间的工作情况报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后,按原单位的平均水平发放。批准脱产进修学习人员的工作量按本单位的平均工作量计算。未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擅自跨单位流动的人员不参加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并将其按标准测算的奖励性绩效工资上缴核算中心或财务中心。

医院绩效工资分配方案 篇5

一、绩效分类 3

二、绩效工资调整说明 3

(一)绩效工资构成 3

(二)其他费用 3

三、医院绩效工资总量控制 3

四、绩效工资的发放 3

五、津补贴分配方法 3

六、可分配绩效工资分配方法 4

(一)业务核算单元(科室)可分配绩效工资的分配

(二)个体核算单元(科室)绩效工资分配 4

(三)科主任绩效工资分配 5

(四)护士长绩效工资分配 6

(五)院党政领导及行政后勤管理岗位绩效工资分配

(六)行政后勤服务科室员工绩效工资分配 7

(七)非核算业务科室员工绩效工资分配规定 9

七、其他绩效工资分配规定 9 附件1:核算科室绩效比例控制表 11 6

一、绩效分类

绩效工资体系分类设置:业务核算单元、个体核算单元、科主任、护士长、院党政领导及行政后勤管理岗位、行政后勤服务科室员工、非核算业务科室员工七个系列。

二、绩效工资调整说明

(一)绩效工资构成

由原应发奖金(收支结余提成比例部分)、其他补贴二大部分构成。其他补贴包括加班费、夜班费、误餐费。

(二)其他费用

节日费(含年终奖励)、高温补贴、法定节日加班费、特殊补贴(放射补贴等)不属于医院绩效工资范畴,所发生的费用由医院支付,其中法定节日加班费:医、技由医务科审核,护士由护理部审核,行政后勤及其他由办公室审核汇总,报财务科核算。

三、医院绩效工资总量控制

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2012年人员开支控制(减除政府补贴部分)占医院总业务收入26%以内。

四、绩效工资的发放

科室实发绩效工资采用月度考核、月度发放。

五、可分配绩效工资分配方法

(一)业务核算单元(科室)可分配绩效工资的分配

业务核算单元(科室)绩效工资总额不包括科室主任和护士长的绩效工资,科主任和护士长的绩效工资由医院发放。

1、科室绩效工资计算方法(除急诊科)

业务核算科室实发绩效工资总额=业务核算单元实际业务收入×科室绩效工资分配比例×科室绩效考核得分/100±医院奖罚金

说明:业务核算单元实际业务收入按照医院《2012年医院成本经济核算管理方案》的规定执行。

2、科室绩效工资分配比例标准的制定

按新核算方案测算2011年上半年的科室绩效工资占科室业务收入比例,根据科室人均绩效占人均创利的比例对科室绩效工资分配比例进行合理的调整。

3、科室绩效分配比例与其业务成本比例之和不能超过100%,超出部分从科室绩效分配比例的扣除。

4、急诊科绩效工资计算方法

急诊科在业务收入增长比例不低于内、外科的平均业务增长率的前提下,人均绩效工资等于内科、外科的人均绩效工资,否则按照急诊科业务增长比例与内科、外科业务增长比例的比值拿取,封顶为1.2倍。

急诊医生每收治一例病人(住院超过48小时)给予收治病人奖励10分。收治率为2.5%,未完成收治率每人次扣50分。

(二)个体核算单元(科室)绩效工资分配

固定出门诊医生按工作量奖分配绩效工资直接计入医生个人收入,无专科住院病区的绩效工资=收治病人入院奖+诊疗人次奖+医疗核算收入奖,有专科住院病区(内科、外科、儿科)的绩效工资=收治病人入院奖+诊疗人次奖。

门诊医生每收治一例病人(住院超过48小时)给予收治病人奖励10分。收治率为2%,未完成收治率每人次扣50分。

门诊医生诊疗人次收入为主治以下每人次为1分,主治1.3分,副高以上为1.5分。

无住院部的专科门诊医疗核算收入奖按照各门诊科室医疗核算收入的一定比例进行奖励。

(三)科主任绩效工资分配

业务科室科主任的绩效工资与科室实发绩效工资总额及科室人均绩效工资相关,科主任个人工作量、加班值班等补贴,不计入个人,直接计入科室进行分配,科主任的绩效工资由医院支付。

1、临床及医技科主任实发绩效工资 科主任实发绩效工资=(科室人均实发绩效工资*绩效倍数+科室实发绩效工资总额*提取比例)*绩效考核得分/100±医院奖罚金

绩效倍数:临床业务科室主任为1.4,医技科室主任为1.3。提取比例:3%。

科主任实发绩效工资不超过科室人均实发绩效工资的2.5倍。医技科室主任的工作量达到科室人均工作量按照方案发放,如果低于科室人均工作量的按照对应比例拿取。

科主任绩效工资总额的90%每月发放,绩效工资总额的10%留到年底由医院进行年度考核后发放。

2、急诊科主任实发绩效工资

急诊科在业务增长不低于内科、外科业务增长的前提下,急诊科主任实发绩效工资等于内、外科室主任的人均绩效工资,否则按照急诊科业务增长比例与内科、外科业务增长比例的比值拿取,封顶为1.2倍。

备注:科室人数少于5人(含5人)的科室主任,主任需要以医生身份在科室内参与科室的二次分配,主任分配所得绩效工资归由医院。

3、门诊部主任按照行政后勤管理岗位绩效进行分配。

4、科室副主任参与科室二次分配,在科室分配总额中提取科室人均的15%作为副主任管理津贴。

(四)护士长绩效工资分配

护士长的绩效工资月总额=核算科室人均绩效工资×1.1+科室绩效工资总额的1% 护士长的科室平均绩效工资×1.1绩效工资的分配权在护理部,70%绩效工资与科室人均绩效相关,30%绩效工资汇总后由护理部进行考核分配,护理部统一制定详细的绩效工资二次分配方案。

科室绩效工资总额的1%直接发放给护士长。

护士长实发绩效工资不超过全院护士人均实发绩效工资的2.5倍,保底为全院护士人均绩效(由护理部二次分配自行调节)。

产房护士长和妇产科护士长共分1%的绩效总额。护士长绩效工资由医院支付,护士长不能参与科室二次分配,不能以任何名目分配科室绩效工资。

科室副护士长参与科室二次分配,在科室分配总额中提取科室人均的10%作为管理津贴。

(五)院党政领导及行政后勤管理岗位绩效工资分配

1、院领导绩效工资标准

以核算临床科室主任人均绩效工资为标准,院长绩效工资为130%,书记绩效工资为130%,副院长、副书记、工会主席绩效工资为120% 设置总值班费:30元/班,按照个人实际上总值次数核计。

2、行政后勤管理岗位绩效标准

以业务核算科室人均绩效工资为标准,分别乘以对应的系数,系数详细如下:(管理岗位不再拿取医疗业务工作的报酬)绩效系数 部门名称

1.2 1.1 1.0 0.9 0.8

办公室

主任

副主任

医务科

主任

副主任

护理部

主任

副主任

院感办

科长

副科长

体检科

主任

副主任

财务科

科长

副科长

考核办

科长

被服站

护士长(0.6)

信息科

科长

副主任

器械科

主任

后勤科

主任

药剂科

主任

副主任

副主任

120

主任(加0.5)

3、副主任主持工作的加0.05分,兼职主任的加0.05,各管理岗位每月发放绩效工资90%,留10%到年底进行考核发放。

(六)行政后勤服务科室员工绩效工资分配

1、行政后勤服务人员及非核算业务科室按“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原则执行。根据不同岗位设置绩效系数和绩效总额,由院办公会确定行政后勤岗位绩效基数,按岗位系数发放,根据不同的岗位制定其绩效系数标准。科室名称

绩效工资系数 0.9 0.8

办公室

收发员、秘书、人事管理员、统计员

司机

医务科

干事

病案统计员、办事员

院感科

干事

财务科

收费员、收入会计

收费处

门诊收费员

住院收费员

信息办

计算机维护员

护理部

干事

农医办

办事员

考核办 核算员

器械科

仓库管理员

后勤科

仓库管理员

水工、木工、电工、杂工、消杀员、库管员

2、医院按照岗位绩效系数以绩效工资总量的方式发放到科组,科组负责人必须制定二次分配方案,根据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等因素进行二次分配。

3、岗位人员没有达到岗位任职标准的,按照所在岗位绩效工资系数的90%拿取。

4、休探亲假、年休假、产假期间的行政后勤科室人员的绩效工资按实际工作天数占月工作总天数的比例发放。

5、行政科室一般人员兼职业务科室工作的按照实际业务绩效在核算科室进行分配。业务科室一般人员兼任行政工作的医院给予一定的补贴。

(七)非核算业务科室员工绩效工资分配规定

1、供应室护士长绩效工资为核算科室护士长平均绩效工资的70%,供应室护士绩效工资为核算科室护士平均绩效工资的55%,供应室技术工人绩效工资为核算科室护士平均绩效工资的50%,工勤人员绩效工资为核算科室护士平均绩效工资的40%。

2、门诊导诊护士长绩效工资为核算科室护士长平均绩效工资的60%,导诊护士绩效工资为临床核算科室护士平均绩效工资的50%。

3、药剂科主任、副主任绩效工资按照行政后勤管理岗位绩效工资标准执行,临床药师为临床核算科室护士平均绩效工资的90%、西药药剂员、药库管理员绩效工资为临床核算科室护士平均绩效工资的65%,中药药剂员绩效工资为核算科室护士平均绩效工资的50%。

4、各科室的绩效工资总量发放到科室,科室负责人再根据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等因素进行二次分配,将分配结果提交考核办审核后交财务科发放。

七、其他绩效工资分配规定

1、方案实施后,业务科室新调入或聘用专业技术人员,能独立完成任本职工作,从参加独立轮值班起按本科室同类人员绩效工资发放。新参加工作专业技术人员第一年和第二年无证0.4,第三年无证无绩效工资。2、2011年12月前在院的医疗、护理人员在末取得执业资格或专业技术资格(定级)之前系数为0.4,从新方案实施后两年内不能够获取执业资格或专业技术资格,一律不再享受绩效工资,40岁以上人员按照0.6的职称系数进行绩效分配。2011年前在医院工作的医技人员由科室负责人根据个人能力确定绩效分配系数,原则上低于科室初级人员职称系数,方案实施后进入医院的无证医技人员按照医院规定执行。

3、轮科人员绩效:前三个月不拿取绩效工资,三个月后在轮科期间,绩效工资按照行政后勤人员人均绩效工资,由医院发放。

4、外出进修:三个月内由科室参照医院标准发放,三个月以上的绩效工资由医院按照行政后勤人员人均绩效工资发放,核算在科室总人数中,医护二次分配中也核计人数。

5、行政后勤部门新调入人员前三个月不实行绩效工资,之后能独立完成本职工作按同类人员100%发放绩效工资;新招聘行政后勤部门人员(不含引进人才和行政指令性调动人员),三个月内不享受绩效工资,三个月后到1年内享受同等级绩效工资的70%,第二年享受同等级绩效工资的100%。

6、因公工伤人员的绩效工资按行政普通人员均值发放。

7、非核算科室人员和科主任护士长在病假和休假时的绩效工资按实际工作天数占月工作总天数的比例发放,扣除的绩效工资,科室有进行二次分配的计入二次分配总额,没有二次分配的归医院。

8、院内科室相互借用人员在借用期间的考核由借用科室负责考核,绩效工资按照借用科室当月的各类人员绩效工资标准由借用科室发放。

9、医院公务外派人员的绩效工资按行政人员同等级标准发放,由医院承担。

10、根据医院有关奖惩规定属个人性质的奖罚,科室必须兑现到个人。

11、科室在接到绩效考核办发放绩效工资的通知后,应由科主任在5个工作日内对绩效工资进行二次分配,并将二次分配表报考核办审核,由财务科复核后发放税后绩效工资。2014年,12月25-28日上海添檀医管与您相约海口(湖南大酒店)

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补充规定 篇6

为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工作积极性,全面贯彻上级关于绩效工资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精神,经学校研究,绩效工资在原来分配方案的基础上,做如下修订: 增设全勤津贴,具体办法如下:

按月计算(一般四周为一月,一学期设五个月)。在当月内签到.坐班办公无缺席请假行为者,每月发津贴20元。注:

1、充分体现管理人性化原则,每月允许指纹签到漏签4次,坐班办公请假2次,扣除上述因素出勤为百分之百者,获得当月津贴。

2、从本期4月9日开始执行。

高校绩效工资分配方案 篇7

一、高绩效工作系统设计原则

(一)增强组织的竞争优势,优化系统设计原则

绩效是成绩与成效的综合,是一定时期内的工作行为、方式、结果及其产生的客观影响。由于绩效考核的结果,可以直接影响到员工的薪酬、奖金与职务升降,牵连到诸多员工的切身利益,因此重视绩效考核的作用,并利用好绩效考核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对提高高校的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增强组织的竞争优势,优化其系统设计原则。第一,信息取得与信息共享,团队只有在获得充分信息条件下才能做出有效的决策;第二,社会和信息系统的一体化,高绩效工作系统的设计扩大了组织对人力资源和技术体系的整体需求;第三,员工技能的多样化,设定工作轮换制度,使员工技能尽可能地多样化,增加组织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第四,建立有利于授权的整体组织管理结构,强化组织的纠错和更新能力。

(二)高绩效工作系统的组成

严格的招聘和甄选程序、广泛的开发及培训活动、员工参与和授权、基于绩效的奖酬体系是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高绩效工作系统的作用

高绩效工作系统需要员工全身心地投入去实现组织的目标,组织性高绩效工作系统把每个员工的特长组合在一起并迅速以最大的灵活性将其运用到工作中去。以提高员工对高校的投入为核心,以提高高校绩效为最终目的,以工作结构设计、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组织文化建设及其他技术和管理支持的子系统等为手段的一个综合的复杂系统。

(四)绩效评价体系的制定战略

一个精心设计的清晰而有效的绩效指标能清楚地描述确定的战略。高校绩效评价体系的制定要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是对管理人员、教师、技术人员、工勤人员等构建不同绩效评价体系;其次要求学校的战略意图更加多方面地为岗位贡献较大的教师考虑;最后要实现考核的公平、公开、公正。所以,绩效工资体系对于高校收入分配制度的建设和管理都有重要的意义。因而要求加强对绩效工资体系的认识,要求对绩效评估体系的优化创新,提高评价考核的准确性、全面性、科学性。[1]

二、绩效工资体系下平衡计分卡特征

(一)HR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是一种绩效管理的工具。它将高校战略目标逐层分解转化为各种具体的相互平衡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对这些指标的实现状况进行不同时段的考核,从而为高校战略目标的完成建立起可靠的执行基础。BS不仅能有效克服传统的财务评估方法和无形资产收益等诸多缺陷,而且是一个科学的集公司战略管理控制与战略管理的绩效评估于一体的管理系统。

(二)平衡计分卡特征

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沟通工具,它能满足要求获得发展的需求。随着员工素质的不断提高,他们对别的组织也更具吸引力。同时,高绩效工作系统需要员工全身心地投入以实现组织的目标,如果员工不充分发挥能力,组织就不能高绩效的运转,因此员工也就养成了高度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和习惯。高绩效工作系统通过对员工能力的开发为组织创建了—种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三)平衡计分卡绩效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

平衡计分卡与其它绩效管理系统的差别在于注重因果关系。平衡计分卡是一个系统性的战略管理体系,是以系统理论建立起来的管理系统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沟通工具,它的主要目的是将高校战略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以创造高校的竞争优势。它为高校提供的这些指标具有可量化、可测度、可评估性,从而更有利于高校进行全面系统地监控,促进高校战略与远景目标的达成。

三、绩效工资分配评估指标体系构成分析

(一)绩效工资评估中的“特殊性”

高校收入中的绩效工资的特殊性主要在于不同岗位的基础工资起点不同,同时不同资质人员的基础工资不同。例如教授级别同助教两者之间的基础工资不同,要求尊重基础工资的特殊性,也要尊重绩效工资的特殊性,对其采用不同的收入分配管理。高校收入分配中的绩效工资的特殊性体现在绩效工资受不同时期、不同工作内容所决定,受到本人及本人所在组织还有学校财政状况的影响,例如教师的绩效工资受到本人工作实绩的影响,学生评价的影响等。高校要在绩效工资体系下,本着“求同存异”的思想理念进行收入的分配管理,首先绩效工资体系下的高校收入分配尊重“特殊性”,[2]在充分发挥工资的激励作用下,推动高校从业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推动高校发展。

(二)尊重绩效工资分配方式的“全面性”

绩效工资体系下要求充分尊重高校收入分配评估方式的全面性特点。分配评估主要是对工资组成中的应得的绩效工资进行评估。绩效工资主要是体现高校从业人员的业绩和对学校所做出的贡献,是激励机制的重要指标。当前高校本着控制工资总量的方式,想要实现对绩效工资收入分配的平衡管理,对评价评估体制的指标设置和指标权重设置要求统筹全部因素、全面考虑不同的评估主体,制定个性化的分配评估指标体系。[3]

高校管理者是学校大政方针、战略目标等的重要发布者和管理者。高校要尊重全面性的特点,根据评估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工作效果和服务满意度设置二级指标,使分配评价更加全面。如教师所带班级的学生人数指标设置,教师所带班级的课时指标设置,以学生为主的分配评估指标设置,如学生的期末考核结果指标设置等等。高校工勤人员的身份具有双重性特点,主要由管理人员或教师组成。因而对工勤人员的分配评估指标全面性的设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如下:工勤人员所在岗位的指标设置;岗位的性质、工作内容指标设置;工勤人员的技术和能力的指标设置;以其他人员入手,对工勤岗位的实际作用的指标设置等。

(三)绩效工资分配中的“具体性”

基于绩效工资体系下高校收入分配方式的具体性主要是由于高校收入分配是按照“记工分”的形式进行实际分配,实现高校人员收入在数值上的具体化。[4]

实现高校各项工作中的具体划分。当前高校工作性质具有复杂性特点,通常情况下可以分为重点工作、高难度工作、日常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工作性质进行具体划分,从而建立工作工分表格,实现工资分配中的工分计算的简洁性和高效性,例如,某校设置教师一个月创造的工分为20个,超过工分实现激励,而未能达到的工分则进行一个季度的累积,体现工资分配的具体性。

实现不同工作工分的单价的具体划分。确定具体的工分金额,能够推动教师有效地选择工作,推动学校工作的全面展开。尊重基于绩效工资体系下的高校工资分配的“具体性”对于高校工作的开展具有巨大的推动力。[5]

(四)实现对工资支付时间和频率的优化

绩效工资的支付时间和频率要按照不同的职位进行有效优化管理,从而减少明显的收入差距,使得学校的从业人员对学校的发展拥有较高的期待值。例如,对于工勤人员可以采用按月支付等高时间频率的支付方式,增加其每个月的总收入。而对于管理人员则可以采用低时间频率的支付方式,因为管理人员本身收入较高,激励所生成的资金对其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只有发挥长期激励的机制,才能提高其对学校的发展的认可。充分体现学校的发展战略,体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和效率性。增加其对收入分配的期待性和满足感,从而发挥激励作用,提高学校教育工作、管理工作、日常工作的效率。[6]

四、结语

绩效工资体系下要尊重分配评价的全面性特点,按照重点工作、高难度工作、日常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工作性质进行具体划分,从而建立工作工分表格,实现工资分配中的工分计算的简洁性和高效性。平衡计分卡可为高校提供这些指标,可量化、可测度、可评估性,从而促进高校战略与远景目标的达成。设定绩效工资全面、科学的分配评估指标体系,才能为绩效工资体系提供分配的参数依据,最终推动管理人员、教师和工勤人员对自我工作优点和不足的认识,制定推动高校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工作的效率,达到充分调动教师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目的。

摘要:收入分配是实现社会生产活动公平和效率的重要保证。随着社会的发展,为提高工作效率,社会各大行业赋予分配制度新的概念含义,通过收入分配制度产生激励作用,提高生产活动的积极性和效率性。绩效工资制是当前常用的一种收入分配制度,在高校收入分配中应用广泛,因而实现对绩效工资体系下的高校收入分配制度的分析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绩效工资体系,平衡计分卡,评估指标

参考文献

[1]刘芳.基于组织和岗位的绩效工资分配模式研究——高校设岗聘任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2):60-62.

[2]王晓峰.高校绩效工资体系构建的基本导向[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15-118.

[3]辛春晖.基于绩效工资制度下的高校收入分配机制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4):59-61.

[4]李辰颖,李磊.高等学校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研究[J].财务与会计,2015(18):27-30.

[5]赵德平.高校教师薪酬激励感知与工作绩效的实证分析——以激励效果为调节变量[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6):938-942.

高校绩效工资分配方案 篇8

【关键词】医院 绩效工资 分配 原则 方法

在公益性与社会效益并重的基础上,发挥绩效考核、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等积极作用,在提升服务水平、优化医疗质量方面作出努力,已成为当前公立医院发展面临的必然趋势。那么,如何构建全新绩效工资考核分配体系,强化绩效管理作用,以下将做具体分析:

一、医院绩效工资核算分配的基本原则

(一)公平性原则

对于医院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来说,一般以月度、年度作为单位,对职工实行“工薪与风险收入”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应该意识到,医院绩效工资的核算分配并不采取“高薪制”,而是客观体现利益与效率的公平性回报,因此医院职工的压力与动力并存、风险与收益并存,只要付出即可获得相应合理的回报。

(二)效益性原则

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强调“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原则,对于医院绩效工资考核工作也是如此。根据工作强度的不同、医疗技术含量的不同、面临风险的不同等,客观分析医院绩效工资的构成,充分体现科学化的效率分配,也是知识经济时代重视人才素质的重要体现。

(三)“二次分配”原则

以医院的科室作为一个核算单元,二次分配就是在科室内部根据职工所处岗位的不同,采取量化指标的模式,对职工效益实行再次分配。

二、医院绩效工资核算分配的具体方法

在公立医院中,应综合考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绩效预算基础上,发挥效益奖、效率奖等积极作用,对于不同科室、不同岗位采取不同的奖金计算方法,体现分配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

(一)制定明确的预算管理目标

医院实行绩效预算管理工作,应该将预算考核的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将绩效考核、预算指标、部门收入及薪酬分配相结合,将部门预算落到实处。结合绩效预算的具体指标,制定量化标准,根据完成预算指标的实际情况采取考核手段,客观反映预算执行的效果。结合医院前三年运行的实际情况,对未来发展潜力进行客观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年度目标,逐月、逐季度对预算完成状况实行考核,年终实行总考核,对完成预算目标的情况进行适当奖励。

(二)构建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

开展医院绩效工资考核与分配,必须发挥体系的规范与制约作用。奠定在预算管理的基础上,确保各项考核结果与医院发展的经营目标、战略目标相一致。将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与绩效考核结合起来,以此规定考核的具体指标、评价方法,制定严格的奖惩措施等,调动全体职工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确保预算目标顺利落实。

(三)实行“增收节支”奖励

为了鼓励医院科室合理控制开支,提高利润水平,除了奖励超额完成预算的部门以外,还应该设置“增收节支”奖金项目;以上一年度的核算收入与支出平均值为基础,根据增收、节支两大项,分别计算奖金。该基准值采取“移动平均”方法,每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或调整。通过设置增收节支奖,客观反映科室、医院整体的开源节流水平与效果,引导各个科室加强重视程度,挖掘各自的节约潜力和效益增长点。如果考核阶段没有实现增收、节支目标,则没有任何奖金;如果实现增收目标,以基准值作为基准,增收的部分作为计提奖金的依据;如果实现节支目标,以基准值作为基准,低于基数的部分作为计提奖金的依据。

(四)绩效工资考核办法

对于公立医院来说,在定岗、定员等基础上,结合其他各个科室的平均奖状况,以比例乘以岗位系数,获得不同管理职能部门的人员奖金。

1.临床医技。采取岗位聘用制,其奖金奠定在临床科室主任平均奖的基础上,结合科室功能不同,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客观反映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等;通过设置合理的绩效分配系数,实行定期综合目标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奖金分配挂钩。

2.临床医辅人员。在普通岗位采取绩效工资制度,遵循“定岗定编”原则,制定不同岗位的任务、功能及岗位绩效系数等;对于全院所有的行政岗位,采取公开竞聘方法,改变以往由职称、工龄决定绩效工资的方法,充分调动各岗位职工的参与积极性。

3.行政后勤人员。考核的内容主要分为任务完成情况与满意度两部分。一方面,由院办牵头组织行政后勤部门,将年度工作总目标划分为若干个分目标,结合不同岗位的职能、任务等,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人;另一方面,满意度采取360度考核方法,其中院领导评价占40%,临床测评占30%,同级职能科室测评占30%,结合综合得分,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

由上可见,在公立医院运用绩效工资制度,与医院职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具有一定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提升职工工作效率、工作水平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医院领导应重视绩效工资核算分配制度的落实,通过统筹规划与安排,妥善处理各种关系、矛盾,提出切实可行的核算分配办法,将绩效工资分配制度落实到各岗位的日常工作中。

参考文献

[1]杨杰,杨炜,施晓军等.医院绩效薪酬分配的实践和思考[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8(4).

[2]田素贞.加强成本核算,实施绩效工资,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J].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2006(2).

[3]高飞.医院绩效工资分配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经界,2012(6).

卫生院绩效工资分配方案 篇9

为了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进一步做好医院人员管理、增强医院运行活力、规范财务管理和收益分配。按照 “有利于调动卫生人员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有利于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思路,改变卫生院提供医疗服务所得收入与医务人员个人收入挂钩的做法,真正切断医务人员个人经济利益与业务收入之间的联系,实施以工作数量和工作质量取酬的激励性分配机制,促进卫生院的工作重点由重医疗服务向重视公共卫生服务职能转变;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由单一部门评价向多部门及社会公众共同评价转变;由追求经济效益向注重社会效益转变;由按人员补助向按服务结果付费转变,更好地体现乡镇卫生院公益福利性事业单位的特性,达到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目的。依据《医院财务制度》和国家财经法规的有关规定,现结合乡镇卫生院实际特制定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试行)。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全面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努力提高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乡镇卫生院公益福利性事业单位的特性,努力创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升基层卫生院综合服务能力。

二、基本原则

(一)遵循“按劳取酬,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二)遵循“因事设岗、以岗定责、以责定分、以分计酬”的原则。

(三)遵循“绩效得分付酬为主、岗位补助付酬为辅”的原则。

三、绩效工资组成、考核、核算

基本工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和护士的10%津贴。

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总额为单位工作人员上12月份基本工资的额度和规范后的津贴构成(暂定748元/人/月)。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工资与奖励性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总额的60%列为基础性绩效工资,40%为奖励性绩效工资。

基本工资与基础性绩效工资根据每月的考勤情况发放,扣除的基本工资与基础性绩效工资部分充入到单位考核周期内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内进行现分配。

2、院长奖励基金及加值班费的提取:医院提取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的5%设立院长奖励基金,用于发放给单位考核周期内成绩突出的人员;医院根据考核周期实际发生的加值班天(次)数,计算出全院实际需加值班补助费额,从全院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内先行提取发放。

3、岗位系数:卫生院根据各个岗位的技术含量、责任风险、工作量行确定每个岗位的岗位系数;临床、医技、总务后勤系列分配系数分别为1.0:0.95:0.85确定;其中副高、中级、初级师(高级工)职称各在本岗位系数上加0.10、0.07、0.05;无执业(从业)资格的人员岗位系数减少0.08;院委会成员岗位系数加0.10,中层干部加岗位系数0.08(上述人员不得重复计算系数);兼职人员加岗位系数0.08(兼职人员的岗位系数原则上只能累加一次)。

4、考核办法:实行工作数量和工作质量双考核。工作数量实行加分制,即干一项工作加相应分数,上不封顶,体现多劳多得;工作质量实行减分制,起始分数为100分,每月根据个人工作质量情况进行考核,工作中有欠缺部分减去相应分数为即为个人质量得分的百分比。

个人考核得分=实行工作数量得分×质量得分的百分比×岗位系数。

5、绩效工资计算:所有工作岗位考核分数上不封顶,下不包底。个人奖励性绩效工资=(全院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院长奖励基金-加值班费)/全院职工绩效考核得分之和*个人考核得分。

本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属试行方案,自2011年1月1日起实施,存在的问题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将逐步修改完善。

附:***卫生院绩效工资考核标准

上一篇:教育实践常见知识问题下一篇:以照片为话题小学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