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践常见知识问题(精选7篇)
教育实践常见知识问题 篇1
理工科大学知识产权法教育问题及其实践教学创新论文
一、高校知识产权法教育现状及不足
(一)国内现状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国家日益认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也相继颁布一些文件促进高校知识产权法的教育,如:1995 年国务院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发布的《有效保护及实施知识产权的行动计划》明确要求高校开展知识产权专门课程;之后, 年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刚要》。在此指导下,很多高校都设置了法学专业,开始讲授知识产权法,开始了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目前进行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院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综合性院校,二是文科院校,特别是政法类院校。综合类院校多培养知识产权高端人才,政法类院校多培养知识产权法律人才。部分理工科院校也开始注重发挥自身优势,培养科技型知识产权人才。
(二)境外现状
境外很多理工科高校都设有完整的知识产权法教育体系,知识产权法被明确列在相关理工科专业的课程清单上,不再为法学学生的专属。他们秉承不断创新的教育理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配合理工科先进的技术和较高的科研水平,大力支持知识产权法人才的培养。
具体看来,日本的东京工业大学课程是以企业和非营利性法人的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德国慕尼黑知识产权法中心,其课程内容不仅有法学导论课程,还有欧洲国家知识产权法学的几乎所有领域、相关法律领域以及企业创立和技术管理方面的课程;美国作为当今知识产权法最发达的国家,将培养知识产权法人才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之一。诸如麻省理工等院校为知识产权法学生开设了数十门课程,鼓励学生自由选择最感兴趣的课程;我国台湾地区成立了科技法律研究所和科技事例法律研究所,科技法律研究所强调法律与其他学科专长的整合,这些课程模式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三)存在问题
与国外相比,我国理工科高校在知识产权法教育方面仍有很多问题,不容忽视。
1. 理工科高校对知识产权法教育重视力度不够
我国通常认为,知识产权法作为一门与法律相关的课程,只应在法学院开设,其他专业特别是理工科的学生无需学习。虽然现在部分理工科高校已经开始重视知识产权法教育,尝试开设相关课程,但这些做法并未实际推广知识产权法的教育。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在很多学校,知识产权法仅仅是一门公共选修课,时间安排少、内容设置简略,很难学到专业知识。此外,大多数理工科高校缺乏专门的知识产权院系,不能够系统的培养具有科研水平的学生。
2. 知识产权法教育仅局限于理论,缺乏实践
教师在讲授知识产权法时,通常都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本书、一些幻灯片、外加几个案例就构成了授课的全部内容。这种教育模式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限制了他们自身的创新和探索能力。所学到的知识也都拘泥于书本,不知如何运用到实际。缺乏实践性的知识产权法教学只能培养出应试学生,而且他们中的大部分只是暂时记忆,考试后即忘得一干二净。
3. 知识产权法不能与其他学科相互协调
理工科高校在开设知识产权法这门课程时,往往把它置于孤立的地位,忽视了它与理工科知识的密切联系。事实上,知识产权法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广泛涉及到法律、科技、经济、管理等众多领域,仅凭借法学知识是难以达到高效、准确处理知识产权纠纷的目标。具备什么条件才能成为专利?如何证明自己的产品生产方法不同于他人?什么是集成电路?对集成电路应给予怎样的保护?这一系列的问题均需要理工科知识回答。因此,机械地将知识产权法划分到法学课程下,未与理工科相关课程建立紧密联系,是不能培养出真正优秀的知识产权法人才。
二、理工科高校知识产权法教学模式亟需创新的原因
(一)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经济知识化、科技与经济一体化、高科技及其产业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高等院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理工科院校知识产法学应不断改革与创新,采用实践性的教学模式。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对理工科院校知识产权教育目标具有决定性的导向作用,理工科院校是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生力军,是科学知识、技术成果和科技人才产生的重要基地,与知识、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制度密切相关。理工科高校应充分重视知识产权教育,增加大学生创新意识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鼓励学生运用知识产权创业,这是符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是对研究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审视与修正,也是贯彻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
(二)理工科院校知识产权法教学发展优势的体现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核心要素。“人才是关键,教育是根本。”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进一步深化实施,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的`重要性日益显着。理工科高校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人才优势,是社会新知识、新技术的重要源泉,在培育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理工科高校法学专业的优势是理工背景及其科技成果,加强理工与人文、科技与法律的学科渗透,整合和优化法学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在科技创新的大环境中学习和锻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发展高校、尤其是理工科高校知识产权教育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自主创新战略的内在要求,是经济发展对知识产权人才迫切需要,有利于树立良好的科研作风、节约科研成本。
(三)理工科院校卓越型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理工科高校基于不同专业背景的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树立知识产权法教学的多层次、多元化培养目标,主要突出其应用型的教学目标,采用实践性的教学模式,以创新性为导向来协调平衡学校的培养目标与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因此,知识产权法教学必须发掘优势、彰显特色,力争面向社会、适应市场来开展实践性教学,锻炼学生知识产权实际运用能力,创新知识产权法实践性教学模式将成为培养理工科院校卓越型法律人才的重要途径。
三、理工科高校知识产权法实践性教育创新的措施
(一)秉持“一个中心,两个着力点”的教育理念
“一个中心”是指以增强学生知识产权应用能力为中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播、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两个着力点”是指:第一,以理工科高校的特点为基本出发点,教学中融入理工科高校的特色与优势。如将专利申请与某一具体的科学技术领域、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讲述与信息科学技术等有机结合起来;第二,以培训和提高学生知识产权的运用能力为最终目标点。强调并突出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空间和机会。
(二)发挥远程教学和基地建设的作用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网络课程成为获取知识的便捷途径。利用网络资源,建设远程教学平台,组织学生进行知识产权辩论赛、对外提供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借助互联网观摩世界各个名校的知识产权法公开课,了解不同教育体制下驶入学习知识产权法的。此外,普遍的理工科高校专利申请数量很大,是推动我国知识产权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充分发挥一些理工科高校知识产权培训基地的平台重要作用,及时反映社会中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国内外知识产权研究动态,展示国内外、校内外专业人员的相关科研成果,为学生提供互动学习的便利条件,从而进一步加强高校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建设。
(三)创新发展并完善一个“综合教育、模拟实训、诊所教学”三位一体的知识产权法实践性教学模式
首先,要在课程教学采用多媒体授课与案例教学、学生讨论及课堂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这里的多媒体教学不仅是播放几张幻灯片,而是通过投影仪来生动、形象地展现一些语言、文字所不能很好表达的内容。以播放视频的形式来增加学生对知识产权名案的了解,从法官、律师等不同角色体会办理一个案子的注意事项和方法。课堂上,教师根据课程讲述的进程适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引导他们各抒己见,鼓励不同见解的提出,不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
其次,运用模拟实训的教学方法,即每学期组织一至两次模拟法庭。在学生学过一些较为系统的知识后,教师在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重点在司法实践中全面收集案例资料,包括案情介绍、案件背景以及案件所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法律知识等,将模拟卷宗分发给学生,分为不同的组别,分别扮演法官、律师、刑事案件中的公诉人、证人等角色,鼓励学生从自身出发分析案卷并形成相应的法律文书。利用学校的模拟法庭教室,开展一个完整的庭审活动。事后,学生根据本次活动,撰写相关分析报告,教师对法律文书、庭审过程和分析报告及案例本身进行评讲和总结。
最后,坚持法律诊所的教学模式。教师指导学生对教材内容按单元、分章节进行全面学习,并布置一些在日常生中遇到的相关案件,由学生提出疑点、难点。针对这些疑点和难点,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如查看多媒体资源、查看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询问专家以及阅读大量相关的文献,形成一个解决的总体思路。积极参加网上讨论,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形成实际解决方案。这样,不仅会检验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实际分析和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汉东。知识产权年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陈德清,刘安华。知识产权教育简明读本[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3]崔昊。理工科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创新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3.
[4]刘海芳。理工科高校知识产权法教学改革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1)。
[5]吴汉东。知识产权的学科特点与人才培养要求[J].中华商标,(11)。
[6]陈美章。中国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思考[J].知识产权,(1):4-5
[7]秦彩萍,苏春辉,王娟,等。美日知识产权教育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0)。
[8]Ho-Hyun Nahm. Challenging the 21st Century with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M]..
教育实践常见知识问题 篇2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抽查某机关勤务营战士,共有160余人次参与培训,随机选130人接受问卷调查。
1.2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夏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相关防治知识、对日常生活行为的影响等[2,3]。在培训前后组织同一批人分别答同一套问卷,对干预前后结果进行分析。
1.3统计分析: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分析方法为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本次共调查130名勤务营战士,收回有效问卷为干预前后各126份,有效率为96.92%。调查者均为男性,年龄在(20±2)岁者占被调查人群92.06%,调查对象以高中(48.41%)和中专/大专(50.79%)文化程度为主。
2.2夏季传染病相关信息知晓情况:战士们对夏季常见传染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参差不齐,培训前知道痢疾和流感的分别只有50名(39.68%)和55名(43.65%),培训后达到73名(57.94%)和78名(61.90%);霍乱和甲肝分别只有5名(3.96%)和38名(30.16%),培训后达到43名(34.13%)和78名(61.90%),均显著高于培训前(P<0.01)。而有81名(64.29%)战士在培训前知道食物中毒属于夏季常见传染病之一,但培训后有92名(73.02%),无显著性差异。战士们对甲肝传播途径,细菌性痢疾易夏秋季发病、可通过水和生活接触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可传播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感染呼吸道传染病后可能出现腹泻、呕吐和呼吸困难等情况的知晓率在培训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2.3正确行为持有率:培训前,战士们对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不是很了解,经此次培训后,认为要通过消灭苍蝇和对肠道传染病患者进行管理来预防肠道传染病的战士分别为85.71%和53.17%,培训后达到96.03%和85.71%,表示会注意饮水消毒的由51.59%上升到87.30%,表示会注意饭前便后洗手的由43.65%上升到81.75%,认为炊事员要定期体检的由83.33%上升到97.62%。在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措施上,认为需要对患者进行管理的由53.17%上升到85.71%,认为要注意个人卫生,经常用肥皂水和清水洗手的由89.68%上升到98.41%,认为需要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或肺炎患者的由77.78%上升到93.65%,表示会避免去人群拥挤场所或减少在人群聚集场所滞留时间的由76.19%上升到97.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4对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季节性传染病给战士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有一定的影响,分别有43名(34.13%)和50名(39.68%)的战士会感到恐惧和比较担心自己感染上季节性传染病,认为身边出现传染病,对自己日常饮食生活完全无影响的只有8名(6.35%),有44名(34.92%)和81名(64.29%)的战士认为对自己影响比较大或者有一点影响,培训后表示愿意注射季节性流感疫苗的战士由原来的103名(81.75%)上升到116名(92.06%)。
注:干预前后自身比较*P<0.05,**P<0.01
3讨论
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离不开健康教育,让战士们了解影响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有一定的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是防止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有效途径[4]。由于夏季季节湿热,勤务营战士有集体生活和活动量大的特点,经常运动过后就猛喝凉水或者冲凉,午餐前后也常喝冰镇饮料,腹泻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防止这些疫病在部队中发生和传播[5],随季节对战士们进行健康宣教,使他们掌握夏季常见的传染病防治知识,远离传染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培训前,勤务营战士对食物中毒属于夏季常见肠道传染病的知晓率最高(达到64.29%),而其他几种传染病知晓率均不到50%,最低的仅为3.96%。有87.30%的战士表示在此之前没有接受过夏季常见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培训,经过此次培训,使以前不常宣传的痢疾、流感、霍乱和甲肝这些疾病的知晓率较培训前明显增高,以后应加强这些夏季常见肠道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
本次调查发现电视新闻和报纸是向战士们宣传预防和控制季节性传染病相关知识的较有效方式,88.10%的战士最想了解季节性传染病的防范措施,57.94%的人想了解传染病的症状和疫情新情况。针对战士们关心的主要问题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改进季节性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方法,强调宣传效果,让战士们认识到季节性传染病是可治可防的,消除战士们对疾病的恐惧心理,降低疫情对战士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的负面影响[6,7]。该机关勤务营战士不管是在季节性传染病的认知上,还是在健康行为上,都有待改进和提高,需要对这类人群进行健康教育,以提高他们对季节性传染病的认知,增强预防的健康行为与意识。
注:干预前后自身比较*P<0.05,**P<0.01
摘要:目的 通过调查某机关勤务营战士对夏季传染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对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影响等,评价勤务营战士传染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的效果,为采取健康教育方式预防夏季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勤务营战士进行夏季传染病信息宣传,对干预前后该部分战士夏季传染病信息知晓率和行为改变率进行比较。结果 此次健康教育后,战士们对夏季常见传染病的知晓率平均提高21.43%,正确行为持有率平均提高20.11%。结论 对战士们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可明显提高其夏季常见传染病知识的认知水平,对培养积极应对传染病的态度,引导战士们的健康行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传染病,健康教育,效果研究,战士
参考文献
[1]连队健康知识读本[M].北京:空军后勤部卫生防疫队,2003:372-390.
[2]冯文海,任永献,李建坡,等.中学生对特定人群传播结核病核心信息的效果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0,26(4):286-288.
[3]任永献,张海秀,石永星,等.邯郸市小学生甲型H1N1流感认知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0,26(4):289-291.
[4]曾四清,夏丽华.传染病健康教育作用与内容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2005(9):71-73.
[5]81134部队夏季防病工作实行“五个到位”[J].解放军健康,2000(4):23.
[6]梁晓珊,何秀芳,廖枝成,等.广州市城乡居民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9,25(9):670-672.
教育实践常见知识问题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教学;常见问题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师的教学效果都不一样,通常来讲,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其课堂教学效果更好,这很大部分的原因在于经验丰富的教师了解数学教学的常见问题,比如,如何备课、教学环节、学生考试环节、评价体系以及教学思想当方面经常会犯的错误。
一、备课环节
备课的环节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传统教学过程当中,部分的教师以教学大纲为教学的基础,将知识一股脑灌输给自己的学生,不但教学方式机械僵化而且教学内容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调动学生积极性,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当做好教学设计的环节,从而通过合适的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生活当中发现各种数学问题,在备课方面,数学教师应当结合小学的教材采用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学器材以及应用多媒体教室,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质量。
二、课堂教学环节
小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当帮助自己的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以及明确其中的解题的方式,为了提升教学的效果,作为数学教师应当采取因材施教的方针,帮助学生逐渐学会检验的方式。例如,将结果带入题目当中的方式,检验自己得出结果的正确性。通常来讲,虽然部分学生记住了教师讲解的解题步骤,但是依然没有领会到其中的思路,从而导致学生以后面对相同类型的题目依旧不会处理。在讲解题目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多问问学生为什么这样解答,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如果依然单纯讲解解答步骤,学生依然难以做到融会贯通以及举一反三。
三、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依然比较传统,很多教师由于传统思想观念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填鸭式以及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但学生难以吸收消化,而且学习效果不好,不但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师生之間缺乏互动,一定程度也制约了学生主动性以及创造能力的发展,甚至很多时候导致学生的抵触情绪,因此,在小学的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逐渐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对小学生的身心培养,不但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而且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评价体系
当前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在评价体系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根据当前的情况进行分析,很多教师喜欢将学生的数学考试分数当做唯一的评价标准,换句话说,教师只是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对于学生其他方面的优点视而不见。由于教师对于学生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以及片面,导致部分学生逐渐厌恶数学课程以及数学教师,这部分学生由于得到不教师肯定的评价很容易自暴自弃以及态度消极。因此,教师不但应当关心学生数学成绩,对于学生的个性、情感等应当给予一定的关注,从而促使评价更为全面、客观。
五、学生考试
学生的学习态度存在不端正的现象,一方面对待数学满不在乎,即使在考试中出现了各种问题也不进行反思。另一方面,学生没有熟练掌握小学数学的知识,对于部分的数学法则、定律以及概念等存在不熟悉的现象,学生学习数学概念以及定律的过程中,往往关注表面的现象,没有找到数学公式以及定律当中的内在联系,数学知识不能构建体系。很多学生在数学的计算过程中没有花心思,甚至存在部分学生在草稿上写的答案是正确的,在作答试卷的时候又写错。在小学生考试的过程中,没有审题的步骤,导致很多学生错解题意。作为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以及构建知识体系,要求学生考试认真仔细,平时多对学生进行课堂测验以及教会学生审题。
六、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的教学素质以及教学能力主要体现在对教学各个环节的常见问题比较熟悉,并且在教学当中尽量避免犯这些常见的错误。比如,转变传统教育思想、采取更加合理、全面的评价方式、做好课前的备课、对学生考试进行反思、把握教学环节以及详细讲解数学解题思路。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但提升教学效果以及学生数学成绩,而且促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以及思维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付丽萍,王丽珍,薛莉.TPACK框架下信息技术与区域小学数学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基于大同市十所小学数学教师TPMK现状的调查[J].基础教育,2016,01:80-91.
[2]丁国忠.构建完备“数学应用”体系落实多维数学课程目标[J].课程.教材.教法,2016,02:74-79+86.
[3]刘展辉.论如何有效发挥小学数学教学中特有的育人价值[J].亚太教育,2016,25:8.
[4]尹洪波,段素芬.初任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分析与思考——基于淄博师专102名毕业生的调查[J].淄博师专学报,2016,03:3-10.
小学语文各年级知识点及常见问题 篇4
基础知识
1、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看拼音写词语)。 存在问题:(1)不能区分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
(2)没有掌握拼读方法。
2、汉字的书写笔顺、字形。
存在问题:(1)笔顺不规范,写字步骤混乱。 (2)偏旁、部首混淆。 3、多音字、易错音。
存在问题:(1)整体认读音节和单音节混淆,没有掌握汉字的读音。
例:清脆 chuì cuì (2)没有了解字义,不能区分多音字。
例:因为 wèi wéi
4、标点符号。
存在问题:(1)各标点符号的概念混乱。
(2)不能区分,不知道怎么用。 (3)一般在阅读和作文会发现问题。
5、同音字、形近字。(填空、组词) 存在问题:(1)不能理解字义。
(2)偏旁部首与汉字组成的关系没弄懂。 例: 到 道
我来(道)操场的跑(到)上,准备练习跑步。 6、词语的搭配。(填空、连线)
存在问题:(1)课文内容不熟悉,一般是课文出现过的词语。
(2)不能区分“的”“地”“得”的用法。 (3)没有理解清楚词语的意思。 (4)读书太少,积累太少。
基础知识
1、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看拼音写词语)。 存在问题:(1)不能区分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
(2)没有掌握拼读方法。
2、汉字的书写笔顺、字形。
存在问题:(1)笔顺不规范,写字步骤混乱。 (2)偏旁、部首混淆。 3、多音字、易错音。
存在问题:(1)整体认读音节和单音节混淆,没有掌握汉字的读音。
例:清脆 chuì cuì (2)没有了解字义,不能区分多音字。
例:因为 wèi wéi
4、标点符号。
存在问题:(1)各标点符号的概念混乱。
(2)不能区分,不知道怎么用。 (3)一般在阅读和作文会发现问题。
5、同音字、形近字。(填空、组词) 存在问题:(1)不能理解字义。
(2)偏旁部首与汉字组成的关系没弄懂。 例: 到 道
我来(道)操场的跑(到)上,准备练习跑步。 6、词语的搭配。(填空、连线)
存在问题:(1)课文内容不熟悉,一般是课文出现过的词语。
(2)不能区分“的”“地”“得”的用法。 (3)没有理解清楚词语的意思。 (4)读书太少,积累太少。
小学语文常见问题和知识点(二)
1、汉字的书写笔顺、字形(书写汉字)
存在问题:(1)笔顺不规范,写字步骤混乱。
(2)偏旁、部首混淆。 2、多音字、易错音(连线)
存在问题:(1)整体认读音节和单音节混淆,没有掌握汉字的读音。
例:玩耍 shuǎ suǎ
(2)没有了解字义,不能区分多音字。
例:应该 yīng yìng
3、看拼音写词语
存在问题:(1)汉语拼音拼读出错。
(2)同音字、形近字混淆。
4、查字典(填空)
存在问题:(1)音节表及大小写混乱。
(2)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难查字的方法混乱
5、标点符号:逗号、句号、感叹号、冒号、引号、问号(填空题、阅读)
存在问题:(1)各标点符号的概念混乱。
(2)不能区分,不知道怎么用。
(3)一句话里运用多个标点符号,容易出现混乱。
例1: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例2:随着优美的乐曲,孔雀悄悄地开了屏。
6、古诗默写、成语填空
存在问题:(1)同音字混淆。
(2)没有及时复习,背诵古诗和单元成语。
7、词语:词语结构、近义词、反义词(填空)
存在问题:(1)没有理解字义。
(2)近义词和反义词的概念混乱。
8、按要求写句子:“把”字句和“被”字句,不同类型句子,补充句子 存在问题:(1)不知道改写“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方法。
(2)没有理解清楚题目意思。 例:写一个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
(二)阅读理解
1、数句子、数段落
存在问题:句子和段落的概念混乱。(一般很少错) 2、基础知识:形近字、词语搭配 存在问题:(1)不能理解字义和词义。 3、找信息:文章内容理解、填空 存在问题:(1)读不懂文章内容。
(2)不懂得阅读的方法。
(三)作文 看图写话,写一段话。150~200字 存在问题: (1)没有掌握写作方法。
(2)看不懂图画意思。 (3)标点符号用错。
(4)语句不通顺,表达不清。 (5)出现“流水账”,口语化严重。 (6)错别字。
(7)积累太少,不懂得如何根据图画内容编故事,没有内容可写。
小学语文常见问题和知识点(三)
1、看拼音写词语
存在问题:(1)汉语拼音拼读出错。
(2)同音字、形近字混淆。 (3)没有及时复习单元掌握词语。
2、多音字(连线) 存在问题:
(1)多音字在不同环境下的用法混乱。(只要有认真读课文,很少错) (2)欠缺读书,欠缺大声读书,对字音不敏感。
3、形近字组词(填空)
存在问题:(1)字义理解不清,遇到不懂的生字不会去查字典,没有好好
利用工具书。
(2)欠缺读书,对文字敏感度不高。
4、古诗默写、成语填空
存在问题:(1)同音字混淆。
(2)没有及时复习,背诵古诗和单元成语。
5、词语:词语结构、近义词、反义词(填空)、关联词语 存在问题:(1)没有理解字义。
(2)近义词和反义词的概念混乱。
(3)ABAC、ABB结构词语混淆,没有看清楚题目。 (4)不懂得分不同类型理解关联词的用法。
6、按要求写句子:“把”字句和“被”字句,不同类型句子,补充句子 存在问题:(1)不知道改写“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方法。 7、句型转换:关联词、病句、缩句、比喻句(填空题、判断题) 存在问题: (1)不懂得把关联词分不同类型学习。
(2)病句是新增加知识,没有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
(3)比喻句喻体和本体结构的混乱,没有掌握比喻句的结构。 (4)没有掌握缩句的方法。
8、古诗默写和按课文内容填空。
存在问题:(1)没有及时复习,背诵古诗和单元成语。
(2)没有及时复习课文内容。
(二)阅读理解
1、基础知识:查字典、形近字组词、改写句子 存在问题:(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2)句子的理解不了。
2、描写方法
存在问题:(1)不知道描写方法的概念。
(2)不能区分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3、找信息:文章内容理解、填空 存在问题:(1)没有掌握阅读的方法。
(2)不能理解文章内容。
(3)不能很好地理解中心,尤其是道理类。
(三)作文 写人、写事、写景、童话类,400字左右 存在问题:(1)记叙文六要素的残缺。
(2)没有掌握写人、写事、写景、童话类作文的写法。 (3)写作文没有内容可写。
教育实践常见知识问题 篇5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执行系统的问题
目前,从实践层面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执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有教育行政部门的、有教师培训部门的、有教育研究部门的、有学校层面的、有教师层面的,总之,是个系统问题。
1、教育行政部门方面的问题
教育行政部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有些地方没有及时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政策,如,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的职称评定的方式与程序,确定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工作量计算的基本标准等。(2)、没有建立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执行情况的监督评价机制。一些学校虽把课程安排进了课表,实际却形同虚设,综合实践活动课时随意被学科课程占用的现象普遍存在,甚至有的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在进行教育教学质量督导评估时,只监控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课程,导致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加不重视。(3)、对综合实践活动教育研究人员、指导教师的配备、安排比较随意,大多区县没有综合实践活动专门的教研人员,即使有的配备了,也是身兼数职。(4)、教育行政部门职能缺乏整合,全国各地大部分存在培训、教研机构两条线现象,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需要基于具体问题解决的研究,需要教研部门的指导。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培训工作则由培训部门负责。一些培训部门只负责教师培训,却不参与研究,研训不能很好结合,影响了培训效果。(5)、有的地方综合实践活动纳入中考综合素质评价的问题迟迟不能解决,有的地方虽然将其纳入了,效能却很低。
2、教研部门的问题
教研部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部分教研员身兼数职,而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视为副业,因而没有真正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与研究,缺乏对学校、教师进行专业引领的能力。(2)、个别地区还没能及时转变职能,扎扎实实地扎根学校进行基于具体问题解决的研究,而是一味采取行政手段推进,对学校专业引领意识淡薄。(3)、一些地区对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域的研究成果、研究动态等相关信息缺乏了解,缺乏研究意识,存在仅凭个人经验解决问题的现象。
3、学校方面的问题
学校层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1)、有的学校没有及时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相关保障制度,不能通过制度的建设,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2)、部分学校不能按照国家课程设置的规定课时安排课时,综合实践活动课时被学科课程挤占现象严重。(3)、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配备与安排不合理,有的学校设立一名专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负责全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的将综合实践课程搭给班主任,有的将综合实践
活动课安排给教学能力较差或者怀孕等需要照顾的教师。(4)、学校缺乏整体研究、协同教学的氛围。(5)、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活动类型等方面缺乏整体规划,导致学生活动主题、活动类型单一片面,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生活实际的目标难以达成。
4、教师层面的问题
教师层面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l)、由于许多指导教师缺乏专业的系统的培训,甚至没有参加过培训,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把握不准,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盲目。(2)、一些教师缺乏研究意识,遇到具体问题不会通过理论学习、合作研讨、实践反思的途径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凭个人经验处理,导致指导过程中出现偏差。(3)、由于工作任务重,参与新课程研究与实施的积极性不高,消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象在个别学校教师中存在。(4)、缺乏高水平的、及时的专业引领,教师专业成长速度缓慢。
(二)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操作技术问题
1、课程内容开发的问题
首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开发的学科化倾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将综合实践活动变成学科拓展活动;其二,以学科教学方式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在教室“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象普遍存在;其三,课程内容教材化,教师对“预设性教材”的依赖性太强,有许多教师与学生围绕“资源包”在教室里“讲”或“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开发过程中,自然、社会、自我三个维度不能受到平等的对待和相同的重视。此外,还有一种现象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学生开展的主题活动过于单一,虽然经历了若干主题活动,但由于没有根据综合实践活动基本类型进行分类指导,学生始终在重复某一种类型的活动方式。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教师代替学生选择主题的现象严重,也导致了学生研究的主题有社会化和成人化倾向。其次,对国家要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内容把
握不清,有以劳动技术或信息技术取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倾向。再次是存在教师“包办”
综合实践活动的倾向。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价值追求,就是要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的内容应该是学生在生活中的发现,由学生提出。而实践中一些地方却出现由教师设计并提供主题进行选择,甚至按照学习资源包在教师全程控制下开展“教学”,如果这样,学生的问题意识永远没有孕育的空间。
2、教师过程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注重突出学生主体,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同时也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目前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忽略过程。一方面是在过程中对教师自我思考与理念的忽略。从分析许多教师撰写的案例和文章看,往往是过程呈现有余,理性思考、自我反思不足;另一方面,教师往往忽视学生探究过程和探究过程中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而背离了研究性学习的价值追求。
第二,指导策略的缺失。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策略缺失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过程与方法的指引缺乏、目标的细化分解不够具体以及缺乏对学生研究深度和实质性体验、感受的引领。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在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目标针对性不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目标分解不够具体。二是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展开过程可能遇到哪些问题和困难缺乏预先的设想和解决方案;三是缺乏一个比较宽泛而不失系统的方法系列的指导;四是缺乏研讨的氛围和习
惯,没有就有关问题及时进行反思和有针对性地研讨与设计;五是指导教师对学生活动过程观察、了解不够,没有提供及时的方法引导和必要的指导。
第三,对活动方式的曲解。一方面,出现灌输式教学现象。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更重要的是在知识探寻中孕育一种问题意识,亲自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引发学习方式的变革。现实中,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其知识的获得,忽视其推动学习方式变革的功能。另一方面,活动方式单一,缺乏多种活动方式的引领,如调查、采访的方法较为普遍,而观察、设计、实验、探究的活动方式容易被忽略。实践中,研究的过程不完整,缺乏必要的研究周期。活动方式单一,不能保证学生对研究主题或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分析与体验。
第四,法的规范性不足。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要采取 自然研究与社会研究的方法。关于社会 问题的研究,往往要综合运用调查研究、理论分析、文献研究等方法,关于 自然问题的研究,也要运用理论分析、实验研究、统计分析等多种方法。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方法意识和操作规范,这与教师的指导方式有关。
3、评价中的问题
对学生发展的评价过分地强调过程评价,忽略活动结果评价和学生对问题解决基本能力的评价。过分地偏重过程体验,而对学生发展的实际程度关注不够。缺乏具体评价指标,由于教师缺乏将综合实践活动总目标具体化的能力,导致指导教师不明确学生发展评价的具体指标,在评价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发展评价的直接依据不足。
二、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基本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是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深化的重点和难点。常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应注重以下五个要点:
1、研制校本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规划和方案
学校应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规划工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学校提高课程设计能力,教师应提高课程意识。学校如果缺乏最基本的规划意识和能力,综合实
践活动课程将很难进人常态实施。当然,其前提是学校领导必须进一步提高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切实转变办学思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进人学校课程实施的总体方案,学校应该制定“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和“学期方案”。
2、形成比较稳定的多学科结合的指导教师团队
学校应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专门负责教师、主导教师、针对具体学生及相关主题的指导教师,构成综合实践活动学校活动指导教师小组。在实施过程中,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一些专题讲座、方法指导。教师指导要做到适时、适当、适应、适度。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安排要进入学期课程安排表,并按课程表的计划予以实施
每学期3 一6 年级、7一8年级每个学生至少完整地经历一个活动主题的全部过程;要有比较详细的活动过程记录、活动报告等结果性文本。除单设的信息技术课程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际开设的课时不少于2 4 课时。要统筹安排指导教师、课时。要有指导教师对每个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的评语和等级评定的结果。
4、建立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课程资源库和基地
初步形成各年级比较稳定的课程资源库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基地。
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教研的经常化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教研。每一所学校都要有自己特定的社会环境和传统,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具体的问题,学校要组织教师针对这些具体问题开展专题性的研讨,以便提出解决的方案。
三、综合实践活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综合实践活动与过去开设的活动课是一回事吗?(谨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被活动课同化)
一些人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过去开设的活动课没什么两样。应当说,1992年以来活动课的研究和实践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过去开设的活动课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最突出的就是在学习活动方式上,“活动课”没有强调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其基本的活动方式还是晨会、班团队活动、体育锻炼、科技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学校传统活动等,而综合实践活动更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基于课题的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交往性学习等。
我们应该谨防新瓶装旧酒,谨防穿新鞋走老路,谨防用过去的活动课的理念和做法来同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参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P18-25)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如何处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存在本质区别:学科课程是基于或主要基于学科的逻辑体系而开发的,掌握必要的体现于学科中的间接经验是学科课程的直接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则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以获得关于探究学习的直接经验、发展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直接目的,以个性健全发展为根本目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它各门学科课程之间有着内在联系:“综合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体验、感悟、学习方式等等不仅运用于“研究性学习”,也运用于各学科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所获得的直接经验、体会与学科课程中所获得的体现于学科知识、技能中的间接经验,二者是交互作用、相辅相成的。
在实践中,妥善处理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的关系,既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课题,又是一个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课题。第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第二,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第三,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也可和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参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P124)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有哪些不同?
第一,学科类课程中的综合性实践学习是在特定的学科知识体系学习中展开的,所开展的活动内容都与其相应的学科领域直接相关。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是面向学生的生活、面向实际、面向社会,它不具有特定的学科知识体系,尽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各类学科知识,但它并不受体系化知识框架的局限。
第二,学科类课程中的综合性实践学习的目的,必须以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为基础,同时发展学生在某一特定学科领域的能力,以及独特领域的综合素养。如语文课程中的综合性实践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发展。而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更直接地指向于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
第三,学科类课程中的综合性实践学习方式往往具有鲜明的学科特征。如物理、化学、生物、科学等课程实施中的综合性实践学习大都以观察、实验、制作为主,而语文课程中的综合性学习则以调查和各种形式的表达为主。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则因活动主题而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它不受学科特征的局限。(请参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P25-29)
4、谁来担当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能否配备专职的教师?
谁来担当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能否配备专职的教师?哪些人能够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
理想地说,学校的所有教师和学校管理者都应当成为学生的指导教师。因为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空间的广阔性和时间的延续性,需要大量的教师或其他有关人员参与。能够教学、指导综合类课程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少数教师或专职教师承担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是难以满足全体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需要的。因此,学校不应指定少数几个教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而应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工作。
日本中小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采取“教师小队”的形式构成教师指导组,即所谓“T一T(Teachers-Team)”制。“T-T”制要求学校不同学科背景或课程背景的教师组建成若干个教师指导小组,以教师指导小组面对各自班级的学生。
借鉴日本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经验,当前,我国中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鼓励班主任、科任教师担任学生活动的指导教师。并对每个学生班级,都要组成教师指导小组。
水利继续教育常见问题 篇6
答:继续教育工作只在会员内部开展,请先确认是否为个人会员并缴纳当年会费,登陆继续教育个人系统向单位提出申请,然后单位登陆继续教育系统审核所报人员,提交至协会即可。2.个人登陆不了继续教育,提示密码错误?
答:个人登陆用户名为身份证号,密码为身份证号前十位,或尝试用老身份证号前十位登陆。3.个人登陆提示不在此次继续教育范围内?
答:请先查看个人的注册有效期,若不在此次继续教育范围内,则无需登陆继续教育系统。4.个人继续教育报名没有所要报的单位怎么办?
答:请将报名单位名称输入文本框,点击搜索即可。如系统中无单位名称,请返回登陆页面点击单位预注册,完善单位信息。
5.个人已上报,为什么课程没有开通?
答:请查看温馨提示中的内容,显示“个人已上报到单位,单位未上报”字样的,请联系单位负责人上报即可。
6.单位系统中为什么不能显示上报人员信息?
答:如个人状态中显示“已上报到单位”而单位系统中未显示上报人员,请确认使用的IE7.0或IE8.0浏览器,如个人状态中显示“已申请待审核”请等待协会特殊开课审核后再正常上报,如是其它情况还未显示,请致电:010-63462181。7.个人会费已缴纳,单位无法上报是怎么回事?
答:因继续教育只在会员内开展,个人需先查看缴纳的会费是否已经确认到会员系统,若没有确认请联系010-63462136及时确认,若会员系统中已显示缴纳会费,请查看注册系统和会员系统中的身份证号是否一致,修改会员系统的身份证号请将身份证扫描件发送至邮箱:yjg@cweun.org,修改继续教育系统中的身份证号,请将身份证的扫描件发送至邮箱:xling@cweun.org。8.学习时提示“课程已关闭,请留意系统通知”怎么回事?
答:每个学员的网络课程学习时间为2个月,超过2个月,课程将自动关闭,如学习尚未完成,请单位负责人将延期开通申请发邮件至xling@cweun.org,注明人员基本信息和开通日期。系统将延期开通一周时间。
9.学习过程中课程无法学习怎么解决?
答:学习请只使用IE8、IE9、IE10之一浏览器,听课时尽量使用小窗口,关闭其它与视频无关的IE页面,另,因下载软件的视频点击自动搜索下载功能会造成课程无法正常学习,所以请关闭迅雷等下载软件的所有程序,如果仍无法解决,请联系客服400-6500-652。10.个人或单位系统中出现“系统错误”、“服务器错误”“无法找到该页”怎么办?
答:如出现上述情况请刷新网页或退出系统重新登录。11.造价工程师个人系统内出现此课程不需要考试怎么回事?
答:此情况为第二次学习的学员,此课程不需要参加考试,只需要在课程开通一星期后打印继续教育合格证明即可。
12.造价工程师、质量检测员已经做完继续教育为什么还不能延续注册?
教育实践常见知识问题 篇7
截至2015年底,中国LNG市场投产工厂共148家,总产能8012万m3/d,凭借它先天灵活性、运输便利性等优势,近些年发展速度倍增。LNG除具有天然气可燃性外,还具有低温性、扩散性,另外LNG泄漏后,能迅速挥发扩散,遇火源产生火灾等。因此LNG事故类型较多,容易诱发多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近年来,突发环境事件时有发生,国家环境保护部相继颁布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等文件,从风险管理、风险评估、应急处置等方面加强了企业防范事故的管理。
本文结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从如何落实要求、如何做到有序可行等方面对LNG企业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进行讨论分析。
1 应急预案编制
环境应急预案是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其编制完善与有效实施对于控制事态发展、最大限度降低事件损失和环境影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1 应急资源调查
应急资源是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的基础,若不开展应急资源调查,则无法对应急人力、财力、装备进行科学地调配和利用。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应急保障重点物资分类目录(2015年)的通知》的类别调查企业自有、区域内企业签订互救协议的或可以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状况,包括应急物资、应急装备、应急场所、应急队伍以及地方政府的救援力量等。应急资源调查的结果作为该周期内环境风险评估和环境应急预案编制的重要依据。
由于企业突发环境事件类型较多,各类事故造成的危害也难以预测,而企业自身的应急资源又有限,通过应急资源调查了解周边可依托的互助单位与政府配套的公共应急资源及队伍,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如果能及时有效的利用好这些资源,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控制是非常有利的。
1.2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通过对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企业生产工艺所涉及的风险物质和数量、安全生产管理、现有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及现有的应急资源进行分析,确定企业的环境事件风险等级。
环境风险识别作为风险评估的前提,其主要目的是确定危险因素和风险类型。
在实际工作中,首先要从生产设施和生产过程所涉及的物质两方面进行风险识别。生产设施风险识别即明确企业的环境风险存在于企业的生产、储运和处置的哪个环节,同时还需收集国内外同类企业历史上的同类突发环境事件的情况和事故发生的概率等,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物质风险识别是通过对主要的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燃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三废”排放的污染物等研究,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相关的化学品类别,评估企业所涉及的风险物质及其临界量,并根据风险源情况,对事故后果进行预测,结合安全评价报告的结论评价事故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
LNG企业所涉及的主要危化品为天然气,其辅助危化品有乙烯、丙烷、异戊烷、甲基二乙醇胺等,因此危化品的泄漏及火灾、爆炸是LNG企业的主要风险因素。
1.3 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环境事件,预先制定的应对措施方案。其中健全合理的组织机构、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是整个应急预案的关键。
(1)应急组织机构。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应急救援指挥部,实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应急救援指挥部下可设各应急救援专业小组:工艺处理组、技术支持组、医疗救护组、消防应急组、通信联络组、治安组、后勤保障组、安全环保组等具体承担事故救援和处置的各项工作。
为了保证应急预案实施的时效性,在成立应急组织机构时必须明确各分组的负责人、联系人、联系方式等,确保在事故发生时,各岗位人员执行相应的职责,在应急工作中能够及时高效的完成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使事故发生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1]。
(2)应急处置。应急处置是应急预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应急响应、信息报告发布、现场处置等。应急响应是根据预警级别、事故类型及影响范围和程度,启动应急预案程序的过程。
LNG企业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分为内部信息报告和外部报告。内部信息报告是事件发生时企业报警的方式;外部报告是向地方政府和环保主管部门报告信息的方式。预案中要明确上报的程序、方式、时限和内容。现场处置是企业针对具体设备(装置)、生产车间、储运系统等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类型,内部控制事态的能力以及可以调用的应急资源,分别制定的处置方案。现场处置方案需明确应急响应程序,落实执行人员、具体措施、所需应急物资及事件要求,即要求做到“谁负责,做什么,怎么做”[1]。
2 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1 存在的问题
(1)预案间衔接不到位。当发生影响严重的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需要依靠政府力量开展应急处置。所以,企业的应急预案必须与当地政府和周边单位的应急预案衔接。此外,企业内部的各预案之间也应互相衔接,但在实践中,绝大部分企业的应急预案都是自成一家,无法与上述单位或部门进行有效衔接,这也是当前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LNG企业的环境应急预案应当与LNG泄漏、火灾爆炸、重大危险源等专项应急预案相衔接。
(2)应急处置措施针对性不强。实际工作中许多LNG企业预案对危化品泄露、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应急措施基本能够描述,但均泛泛而谈,未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缺乏针对性。现场应急处置措施应与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识别具有前后对应的逻辑关系,针对的是紧急情况下危害因素和环境风险因素的控制。对于同一危险源,引发事故的危险因素不同,控制措施也不尽相同,现场的应急处置措施除了应包括对危险源的整体应急控制外,更应侧重工艺、设备上的应急处理,这就必须细化到各个点,否则应急处置的内容就会出现笼统和针对性不强的现象。
(3)应急培训与演练未落实。应急培训与演练是应急预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应急演练是磨合应急机制、检验应急预案有效性和可行性,提高各级组织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有效手段。
但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把应急预案束之高阁,使之沦为一纸空文。企业对应急培训和演练不够重视,大多数企业虽然制定了培训和演练计划,但未真正付诸行动;培训内容不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针对性不强,有些企业只对员工进行基本的安全知识教育,很少对应急队伍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应急演练方案制定不详细,演练重“演”而轻“练”,演练结束后未进行总结,未对预案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改进和修订。
2.2 建议
(1)加强与相关预案的衔接。企业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应吸收本企业内部环境影响、安全、风险、职业卫生、重大危险源、消防等评价和预案的精华,明确各种突发事件发生产生或次生、衍生的污染的处置措施。并与当地政府、周边企业、下风向和上下游环境敏感目标的环境应急预案有机结合,实现联防联动,尽可能降低和减少事件的影响范围和程度[2]。
(2)具体细化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应急处置措施是企业的作业指导书,应当明确所有应急救援办法,现场应急组人员职责;危险源位置应细化到点,必要时竖立警示牌,防护处置工作责任到人,重点岗位职责上墙。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整理出针对不同事故的现场处置措施,形成应急措施全集和应急卡片。同时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明确是否存在需要制定现场处置应急预案的重点岗位,如有,将每个岗位人员的职责以卡片形式表现出来[3]。
(3)定期演练,及时更新。企业要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加强对各有关人员应急预案的培训,尤其对应急救援队伍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此外还应定期开展演练,使员工和各预案各相关人员熟悉预案应急处置程序,增强应急人员的熟练性和信心,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以及企业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同时,通过演练检验预案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发现存在的问题,为及时更新预案提供实际资料,避免预案纸上谈兵,使它能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切实发挥作用。
3 结语
企业在预案的编制时应对组织机构、应急物资以及各项应急处置措施等方面具体细化,针对性要强。同时加强应急培训和演练,只有通过演练才能真正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把应急预案落到实处。此外在严格实施本企业应急培训和演练计划的同时,也应积极参加当地应急培训、座谈以及演练活动[4]。
参考文献
[1]郭小芳,王长征.化工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及存在问题[J].安全与环保管理,2015(06).
[2]姚猛,牟桂芹.石化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中的问题与对策[J].广东化工,2015(12).
[3]王刚,蔡思彤.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及常见问题分析[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5(01).
【教育实践常见知识问题】推荐阅读:
当前农村教育问题社会实践报告05-16
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社会实践调查报告07-04
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 深入查摆问题 认真开展批评05-17
实践教育10-08
法学实践教育05-25
艺术实践教育06-09
生命教育实践06-30
强化实践教育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