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口关(精选12篇)
入口关 篇1
金紫银 ( 北京) 餐饮有限公司
金紫银 ( 北京) 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紫银, 福建福清人。公司成立于2005 年, 是以餐饮与客房为一体的集团公司。自成立以来, 公司在京成立了6 家直营连锁餐饮企业与2 家酒店。分别在北京丰台区万丰店、海淀区定慧桥店、万泉河店、通州旗舰店、顺义区、平谷等区域, 餐饮店最大面积可达20000 平方米, 可以同时容纳2000人就餐, 可举办大型婚宴、生日宴、寿宴、满月宴、多种商务聚会等。
金紫银在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向个性化、多样化转化的过程中以达到服务目标——“和谐服务”。通过服务员的亲情、技能、效率、知识和良好的修养打造金紫银的和谐服务。在追求目标的同时实现五个统一: 标准与个性相统一、快捷与稳妥相统一、热情与礼仪相统一、亲切与高雅相统一、守责与灵活相统一。金紫银以管理精英团队与优秀厨师团队为基础, 以快速的反应来顺应消费者的需求, 不断设计与创新, 创作出更多新、奇、特的产品, 并且以专业的知识来满足消费者的品位。
林紫银认为, 在如今餐饮行业, 大众消费的趋向牵引着餐饮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金紫银将本着“今日的质量, 明日的市场”为其经营理念, 以顾客为本, 提供个性化服务方式, 对就餐环境的选择、对菜品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满足于消费者。
金紫银多年对客户的热忱服务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2011年1 月, 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授予金紫银《全国重承诺守信用、消费者放心单位》称号。在2013年度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等级公示中, 金紫银显示为A级。
金紫银董事长林紫银表示, 公司将继续严格把守食品质量关, 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贴心的服务, 创造出更健康、更安全、更营养、更放心的美味佳肴。
入口关 篇2
——让党的队伍源头更纯洁更先进
今年3月,国内首份党员发展工作满意度测评报告出炉。这份面向江苏12所高校随机抽取30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评的报告显示,近八成的大学生对高校党员发展工作基本满意,七成多人则对党员发挥表率作用表示满意。
江苏拥有大学生党员近20万人,是全省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提高党员发展质量这一重点,近年来江苏在高校积极构建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搭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多种平台,切实提高了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科学化水平,为保证党的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提供了源头活水。
党员发展质量如何,看群众满意与否
2月底,由具有丰富党务工作和学生工作经验的高校专家带领的两支队伍,分头赴省内12所高校,在国内首次就大学生党员发展进行满意度测评。
这12所高校,是综合考虑学校规模、办学层次、地域分布等因素,从89所省属高校中分类抽取的。填写测评表格的3000人来自不同年级、专业、不同层次,其中研究生190名,本科生2060名,专科生750名,这样的名额分配由统计部门从专业要求出发科学设计。
测评内容主要有两项:“对本校(院)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总体评价”和“对身边大学生党员发挥表率作用的评
价”。大学生可以在“很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不满意”、“不了解”中选一项。
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参照全国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的计算方法,评价意见的前五类分别量化为100分、80分、60分、30分和0分,并通过加权得出最终的百分制综合评分。
“党员发展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我省高校数和大学生人数均居全国第一,当前每年新发展的党员中,有一半以上是学生党员,去年达10.2万名。”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这么大的发展量,人选到底如何?我们把评价的权力交给群众,参照中组部开展干部选拔任用满意度测评的方法,对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也引入满意度测评。“得分及排名情况会反馈给高校。‘成绩’好的,给予表扬鼓励;‘成绩’差的,督促查找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进行整改。”
“三投票三公示一答辩”,把好“入口关”
首次满意度测评表明,我省大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比较令人满意。这得益于党员发展的规范化、制度化、阳光化,近年来推行的“三投票三公示一答辩”制度,更是用民主程序保证了党员发展质量,有力地提高了公信力。
“三投票三公示”即“推选入党积极分子投票、发展预备党员投票、预备党员转正投票,推优公示、发展公示、转正公示”,“一答辩”是指预备党员转正时必须召开答辩会,预备期满的学生面对教师、党员和学生代表就党的知识、理
想信念、作用发挥等方面公开答辩,接受询问,与会人员现场评议并投票表决。
去年11月6日,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2009级学生戴名露就是通过答辩成为一名预备党员。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他先后要过4道关:递交申请书后,参加党校培训并通过考试;由全班同学投票推荐成为优秀团员;在支部大会上通过答辩成为预备党员;一年考察期后,在转正大会上再次进行答辩。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在校园网和校内面向广大师生公示。
“严格规范的程序,阳光透明的过程,都是为了确保把真正的优秀分子吸纳入党内。”省委组织部负责人说,“三投票三公示一答辩”就是要把好“入口关”。东南大学结合大学生特点,把发展党员的条件细化为“思想上显先进、学习上列前茅、工作上是榜样、生活上作模范、身心上都健康”几个标准。南京工业大学加强新生党员管理,逐一审核新生党员的发展材料,对不符合要求的延长预备期或不承认党员身份,让每个新党员都经得起考验。
链条前移,选优培好支部领头羊
2011年11月26日,由省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牵头,来自18所在宁高校的100名大学生党支部书记参加了我省首期高校大学生党支部书记培训,这是我省继社区支部书记、村支部书记、乡镇党委书记等系列培训活动后,专门针对高校大学生支部书记开展的又一次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活动。
“学生党员质量,体现了党务工作者的工作质量。”南京医科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周亚夫说,“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规范培训党务干部,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党组织在青年学生中的凝聚力,不断保持党的生机与活力。“这是抓基层、打基础,更是谋长远的重要举措。”
目前,各高校结合实际定期举办学生党支部书记培训班。2011年全省已举办学生党支部书记培训班594期,培训8736人次。
培训书记同时,我省还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创新选任方式,选优建强党支部书记和组织成员队伍。东南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等高校在基层党支部换届选举中,通过“公推直选”产生党组织书记,在党员推荐、群众推荐的基础上,由院级党委根据推荐票数和班子结构需求,研究确定候选人人选建议名单,提交党员大会直接选举。
创新载体,让党员先进性亮起来
党的先进性,由每一个党员的先进性凝聚而成。而一个个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和丰富的实践锻炼平台,让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服务群众中亮出来,让党员发展的公信力树起来。
省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集中部署开展“弘扬三创三先、争当校园先锋”主题教育,激励和引导大学生党员争当“四好校园先锋”,对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提出了具体定位。围绕“八项工程”,不少高校结合学校特色和党员专
业特长,组织开展党员义工、党员进社区等志愿服务,广泛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支农支教”、“硕博党员服务团”等社会实践活动。南京医科大学、江南大学等选拔党员参与党务和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让他们“入党前有岗位锻炼、入党后有岗位服务”。
入口的故事 篇3
建筑的多义性与读者的广泛性是建筑常常被误读的重要原因。如大名鼎鼎的悉尼歌剧院便被读出许多花样。“某些评论家指出:它是一个个堆叠起来的壳体就像一朵花的成长开放,——不谢的花蕾。但澳大利亚建筑系学生却把同一特点漫画化为‘乌龟交尾’。从某种观点,又有人把它看成一堆砸扁的物体,‘一次无人得救的交通事故’,也有人说它的隐喻——‘大鱼吃小鱼’。……最出人意料是认为隐喻‘修女的头巾’,像是修道院长们发生了一场小混战。”(见〔英〕查尔斯·詹克斯:《后现代建筑语言》中译本25页)
对建筑的阅读是从“无意识的阅读”开始的。而无意识的阅读又是从脚底板开始的,从走近建筑开始的。因此需要从建筑的入口读起。“入口”是建筑艺术交响曲的序曲,入口是建筑大书的标题和导语。
组成入口的因素很多,其中“门”和“路”最为重要。很多人把门误以为是入口的全部,这是个基本概念的错误。如《现代汉语辞典》便将“入口”解释为——进入建筑物或场地所经过的门或口儿。我认为,这个解释是不完整的,这里是门和门洞加豁口的概念。而实际上“入口”的含义要比此丰富得多。
“入口”(entrance)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外来词。它是个过渡空间,是场所、是位置,而并非只指某一个设施、门或者门洞。入口是由门、洞、口子、路、侧、顶、前后各个界面及在此范围内的其它因素(路面、铺地、行道树、绿篱、草坪、花坛、路灯、栏杆、停车场等)综合组成的一个空间单元,它是整个建筑物或建筑群或城市环境空间的一部分。我赞美人们创造出“入口”这个集行为、空间、时间为一体的词汇。入口可以有门也可以无门,它所指的是人的出入行为和空间位置、场所设施、气氛的组合。它满足人们进出时的种种行为需求,同时引起人许多过渡性的生理和心理感受。人们对建筑的使用、阅读和欣赏正是从“入口”开始的。好的入口不仅使人有“宾至如归”的感受,或者使人为之一震,形成终生难忘的印象(如意大利圣彼得教堂的入口广场和北京故宫午门前的广场)。
建立正确的“入口”观念对于我们的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水平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人人都要与“入口”打交道,入口设计不佳将遗患无穷,甚者一旦形成有时多年都无法补救。如我国大城市的很多公共建筑物入口处都没有停车场和人群疏散的广场。如北京饭店,从王府井口向西二百多米长的沿街位置没有足够的停车回车场地,常使长安街交通阻塞,因此不得不常年设固定交通岗加以疏导。令人焦虑的是,有不少人的入口观念还达不到古代中国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的水平,只有“门”的概念,对作为城市和建筑的门只是求其“大”,而不是求其出入的顺畅,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把门当成“画”甚至当成象形文字的“门”来设计,西客站、海关大楼等均属此列。相比之下,再看看天安门作为故宫的入口,几百年前便已考虑到要设门前广场,跨河建玉带桥、引道、华表、石狮,乃至东西三座门、千步廊等“入口”内容,我们便不能不感到十分遗憾:在当今的建筑中“入口”的内容已不断丰富的时刻,发展了电梯、扶梯、喷泉、雕塑、照明、共享空间、玻璃幕墙、不锈钢柱……等构成要素,而我们的有些重点工程则仅仅记住一个象征汉字“门”,连我们祖宗的优秀建筑遗产也未继承下来。
在建筑艺术中,“入口”是空间系列上的第一个单元。成功的入口设计如同交响乐的序曲,能够引人入胜。当然它也可能是通俗歌曲,使人感到宾至如归的亲切。因此古今中外杰出的艺术家绝不会轻视入口的创作,更不会局限于在门上下功夫。古埃及的神庙,为了加强入口的表现力,在门两侧加石柱,柱面加上抽象的浮雕。希腊、罗马建筑在门前加柱廊、栏杆、雕塑、穹窿顶、喷泉、钟楼、广场、铺地这类调动各种艺术手段,作多种建筑与设施配套形成入口的手法,已经成为世界建筑文化的共同财富。意大利的威尼斯广场,堪称这一作法的典范,由于广场周围的建筑(圣马可教堂、总督府、柱廊、钟塔、广场等)与空间环境组合的异常完整统一,丰富多变,总体上有壮丽非凡的效果,细部上又精致耐看,一直为世人称道。拿破仑曾把它誉之为欧洲最美的城市客厅。
路易斯拱门是当今世界上能反映现代艺术和技术水平的最大的门,它是通向美国西部地区的入口。于一九六二——一九六六年建成,耗资二千九百万美元,位于密西西比河岸边圣路易城,是一道宽高均达二百一十米的银光闪闪造型优美的长虹。美国的领土是一八○三年购买了法属路易斯安那才扩大了一倍的。为纪念开发西部这段历史,在远征和西迁开发西部队伍的起点——圣路易建成这座抛物线形拱门,它是杰弗逊纪念碑,也成为该城的标志和名胜。
入口的一个重要性质是属于等待场所。中国人是世界上闻名的有耐心等待的民族。而等待的过程是充满内在的矛盾的。人们都有这种经验:不管在等待什么——医生、飞机、火车、公务会见、洽谈——总不是有什么把握。因此不可避免地要长时间的徘徊、等待、无所事事。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轮到他们进去,又不敢离开去遛个弯或者到外边坐一会,只能挤在嘈杂、拥挤、阴暗的角落里……让人心烦,听人摆布。当作为等待所的入口设计不好、设施不全或者服务不佳时,往往使人们想起老百姓那几句话:有关系的走后门,没有关系的挤破门,当官的送上门……这大概也是我们许多公共场所的入口空间设计不好、设施不全、服务不良又长期没有改善的原因吧。
另外,不应忘记的一点是,“入口”常常也是“出口”。千万不能“管进不管出”。特别是公共场所,如电影院、会场、商场等如果管进不管出则十分危险,容易造成人流疏散不出去的重大事故。防火设计规范专门规定了公共场所的门要向外开,而且有一定数量的宽度的安全出口以防万一。前几年克拉玛依火灾烧死许多学生的事故除了人为的原因,便是由于建筑疏散不利造成的。而目前北京有的商场的扶梯“管上不管下”,目的是希望顾客多停留一些时间,多消费一些——这样做既不道德,也很危险,万一有点事故就会后悔莫及!为了保护消费者利益和安全、符合消防要求,也应当有人或部门出来管一管这类唯利是图的行为。
因为“入口”也是“出口”,入口内外的场所性质有时是互换的。这如同围城内外一样——城外的人想进去,城内的人想出来。家门、校门、厂门、办公室门、商店门……,人的一天不知有多少次经过“入口”和“出口”,人的一生不知要走过多少入口和出口,不同的出入口会引起不同的情感反应和行为反射。当我们认真阅读这些出入口时便会想起许多故事,有了许多经验和感慨。希望我们那些有权或者有能力设计、设置和实现这些出入口的人士多听听入口的故事。
入口关 篇4
而当下国内出现与之相同问题的村落遗产并不在少数。曾与田野相依的古村落入口外区域, 经这般改变虽满足了旅游开发的需要, 可终究不复孕育村落遗产内涵的最重要的农业景观。虽仅为局部, 可毕竟是村落的眉目, 如同人之眉目般重要———其景观直接与村内景观对接, 毫无疑问应当是村落内涵的重要外延与支撑, 是村落整体风貌格局的重要因子, 所以, 对入口外区域景观的解读将很大程度影响对村落的解读。
就此问题, 除旅游开发的利益驱使这个鲜明的缘由, 我们还应当反思什么?
1 燃眉之殇的技术层面思考
1.1 上层条例的缺憾
上层指导条例的作用不容轻视, 2008年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整体对镇村遗产核心保护区的保护要求相对更加深入具体, 这便有利于约束保护规划的编制;可对于控制地带, 保护要求阐述得就相对笼统甚至含糊, 更谈不上对村落入口这样原本意义特殊的区域有格外的重视。这就使得控制地带的规划编制、尤其是入口外这最关键区域规划的编制的失当提供了相当大的空间。再看个别条例———第二十五条, 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范围内进行下列活动, 应当保护其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历史建筑;制订保护方案, 经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批准, 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改变园林绿地、河湖水系等自然状态的活动;其它影响传统格局、历史风貌或者历史建筑的活动。
这2条规定不免让人心生困惑:历史遗留下来的人工水系、耕地等原本就非以自然状态存在, 那么其改变是否不需要经过上述主管部门批准?其中当然包含了村落入口外的人工绿地水系。既然整部条例不断强调对真实性和完整性、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保护;而在该条却出现了“其他”可以通过政府部门批准的改变。可在开发的语境中, 在村落原本就是一个动态发展体的前提下, 究竟怎样是所谓的“真实性与完整性”?究竟如何是可被批准的“其他影响传统格局、历史风貌或者历史建筑的活动”?
第二十八条:在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核心保护范围内, 不得进行新建、扩建活动。但是, 新建、扩建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除外。在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核心保护范围内, 新建、扩建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 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前, 应当征求同级文物主管部门的意见。在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核心保护范围内, 拆除历史建筑以外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它设施的, 应当经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批准。该规定也难免让人的理解四处蔓延, 阐述的目标对象皆为核心保护区;那么在核心范围以外的控制范围, 是否意味着新建扩建所谓的“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以及拆除历史建筑以外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它设施的自由度相对增加呢?这样的规定, 无疑为村落入口外的随意新建扩建拆除埋下了伏笔, 而且在二十五条中已包含了在控制地带的一些影响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地改变是可以经职能部门批准实施的意思了, 所以, 入口外的停车场、集散广场等设施及其它景观要素基本水到渠成。
1.2 专题研究的缺失
当下对于包括村落在内的片区遗产保护规划的研究, 更多侧重整体探讨, 不外乎以下范畴:保护模式研究、保护方法与流程研究、保护管理研究;偶有针对个别问题的研究, 比如, 村落保护规划的生态研究等, 但却没有针对遗产入口规划的个案研究。
处在城市内部的某些片区遗产, 比如, 历史文化街区、园林、甚至城市中宗教建筑等, 因为自身在很大程度与城市关联紧密, 其入口区域自身就体现许多城市的特征;所以, 在其入口规划中, 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不算突出, 就像开封大相国寺, 历史上其外部环境就非常都市化, 所以基本没必要在此类片区遗产的入口处规划做太多额外的思考。
可对于不同于城市里片区遗产的村落遗产保护规划来说, 在不违背其有机更新发展的基础上, 村落的“原生态”是规划始终应当坚守的立场。不管村落遗产原生态的内涵有多复杂甚至模糊, 但有一点必须清醒, 即村落遗产作为不同于城市遗产的重要本质就是该片区以农业为经济支柱, 所以它的原生态必然要体现与农业相伴相生的特征, 这种理念的落实必然包括村落的眉目———入口外区域。
对于村落遗产保护规划来说, 在控制地带内除了建筑, 更多的是农田景观, 也就是说, 其控制地带的大部分区域规划技术压力相对城市遗产的较小。但其技术压力却转移到了村落入口外规划上, 因为村落遗产难免开发旅游与发展经济, 但与农田相依偎的眉目的原生态也是必然的。但目前却没有对村落遗产入口外区域给与专题探讨, 依然套用整体的控制地带技术要求。而在实践中必然包含村落入口外规划, 但由于缺少针对于此的专项思考研究, 便总在一个大的笼统框架内出现偏差, 城市中片区遗产入口外规划的模式被不假思索的的搬到这里。与此同时还应注意, 在日常与包括遗产保护规划在内的专业领域, 习惯了将镇与村相提并论, 与此同时需注意的是, 事实上镇与村的经济形态也是有所区别的, 所以即便是在镇遗产适用的入口外规划也不一定就完全适合村落遗产。
2 燃眉之殇的制度层面思考
在相关的条例法规中, 村落遗产规划的决策仍然清晰无误的以政府职能部门为主体, 虽然谈到了社会监督, 可蜻蜓点水般的阐述却看不出以什么制度保障。可问题在于:无论由哪一级的规划与文物主管部门来批准, 以我国目前的行政体系, 这些部门是否能够真正的独立行政?而且, 他们自身的裁判权, 也有一定的凌驾于遗产价值之上的空间, 比如某些影响传统风貌格局的改变为什么可以被政府批准?而这种批准有谁来进行权力的制衡?如果干脆被默认为没有影响传统风貌, 是否可以绕开程序?所以, 尤其是没有以具体制度保障在行政过程中来自民间个体、社团与机构的监督建议的席位语境中, 真正有利于村落发展与保护双赢格局的村落遗产保护规划的诞生便具有更多的偶然性。
3 燃眉之殇的人文层面思考
规划不是纯技术学科, 它必然要求较高的人文素养———不仅是规划编制者的而且是行政主管部门当然也包括涉及的学界的人文素养。可在村落遗产入口大肆的改变中, 几乎读不到其中对人文精神的深切关怀, 既没有对村落的人文关怀, 也没有对游客的人文关怀, 更加谈不上对后世以及其它文化背景群体于某村落遗产价值诉求的人文关怀。不错, 村落从来就不是博物馆里没有生命的古老器物, 它必然生生不息的演变着。可问题就在于, 无论怎样变都应本着高度的人文诉求。当旅游发展成为唯一价值标杆的时候, 是否悲哀?以西递宏村为例, 入口处硬质的大面积集散广场与停车场, 斩断了人们对“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的小桃源的想象。西递荆藩首相牌坊原先以田野为伴, 人们可以清晰的读到诞生于农业文明的荣耀, 还有田园栖居那不同于江南水乡的质朴旷达。可如今倒映着牌坊的水体, 还有入口前加建的小拱桥, 多少有点时空穿越到苏州园林的感觉。这样的保护规划过程中, 没人安下心来细心解读这里的风土人情, 只有想当然的解构拼贴。而宏村外那片小荷花池, 于进入村子迎面看到的南湖风荷而言无疑是画蛇添足的重复。如果规划对宏村的生存智慧即牛形规划还有最基本的尊重关照的话, 则宏村的游览路线, 便应是依据牛形村落的仿生原理, 从两棵大树为牛角的村口进入, 依次参观牛头 (雷岗山) 、牛身 (房屋) 、牛肠 (水渠) 、牛胃 (月沼) 、牛肚 (南湖) ;而且, 仅从人对景观节奏秩序的感受来说, 也应当将牛角大树放在开端, 而南湖则是最华彩的篇章, 出了村口的田野则应是尾声;可当主入口被引导至了南湖, 乐章的秩序就被颠覆了。到达西递与宏村主入口的道路, 在不同程度上多了城市化的气息———修路是必然的, 但于西递来说, 修路不代表最本质的农田景被抹煞, 在贴近西递停车场的路段, 已经不到农田的踪影, 更像一个酒肆商铺林立的城镇而非乡村。宏村外的公路, 两边倒是农田依旧, 可沿公路两侧的绿化, 为何不用乡土植物, 却一如城市道路绿化的整齐与时尚呢?
4 村落遗产入口外区域规划对策
4.1 修正上层条例
在现行上层条例基础上, 应当增加村落遗产入口外区域的针对性规定, 毕竟该区域特征非常强烈, 重要程度应当等同于村落内部;即不能笼统的概括于对控制地带的要求框架内, 也要明确区别于城市中片区遗产的入口外区域。与此同时, 在增加的条例中, 还要具体规定不能够做什么, 而不能只谈要达到怎样的要求, 否则很难具有约束力, 因为每个人对那些要求的理解不尽相同。条例应有对究竟什么样的改变风貌格局的活动可以被批准, 什么是完整性与原真性等问题、概念在附录中进行补充说明。
4.2 增加专题研究
针对村落遗产入口外区域规划的专题研究应该涉及以下方面:
4.2.1 入口外停车场。
事实上, 为发展旅游设置停车场也是必然, 但它完全可以做到与古村落入口所依存的外部格局不冲突, 即可以规划到距离入口一定距离之外, 既不使游客步行感觉疲劳, 又不妨碍入口区域风貌格局。
4.2.2 入口外集散广场。
当下规划似乎已形成这样一种定向思维———人流较多的地点, 入口处一定要设置集散广场。所以, 在停车场与入口的中间段落上, 是大面积的集散广场, 却无法使游客近距离感受到农田的存在。它和停车场一同, 抹煞着烟霞与草木的传说。其实包括村落遗产在内的许多片区遗产作为旅游景点, 并不存在像学校剧院体育场那样瞬间密集的人流, 而非得需要集散广场不可。换个角度思考, 如果入口不存在开辟集散广场的条件, 是否该遗产就无法成为旅游景点了?
4.2.3 入口外景观要素。
在入口外, 除了指示牌等功能性要素以外, 究竟需不需要新增景观要素?比如水体、花坛、铺装、雕塑、构筑物甚至建筑物等。依笔者拙见, 除必要功能的建筑物以外, 其余景观要素应尽量避免, 因为这样既保证了景观的原汁原味又无妨必要的功能。
4.2.4 与入口外区域相接近的道路。
与入口外区域相接近的道路, 切莫城市化。道路绿化、两侧的建筑、景观, 都要最大限度的维持原生态的特色。
4.2.5 其它。
除了上述方面, 在具体的实践中还会涉及到其它问题, 比如说, 宏村的游览路线跟主入口设置的关系。
4.3 健全制度保障
可以确信, 在民间对村落遗产保护持关注态度且具有相当水准的力量具有一定数量, 而且在西方社团参与社会事务的实践与理论已经有很多可以借鉴。所以在政府部门体系之外, 应以具体的制度保障来自民间的个体、社团、机构参与到遗产保护, 当然也包括村落遗产保护的过程中来, 包括遗产保护规划的立项、编制、决策、实施、修改等方方面面。相信这样也会为拯救村落遗产的燃眉之殇提供机遇。
4.4 呼唤人文关怀
其实所有的学科都离不开人文关怀, 无法想像一旦缺失对社会、历史、文化、情感等方面的思考, 一门学科会变成怎样的行尸走肉。就是村落遗产的入口外这样一个小小的区域, 但因其重要性就像人的眉目一样, 人文关怀的含量, 在这里必然会有相当程度的体现。
村落遗产的保护, 必然牵涉多方利益的博弈———就村民而言, 也许长期以来中国乡村的贫穷让他们更加渴望通过发展旅游来改变生存现状;就当地政府而言, 显著的经济发展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政绩;就专家学者来说, 不同的出发点也会使得部分专家的支持更加倾向于旅游开发;就游客来说, 生理的舒适度的诉求也使他们中的部分群体希望村落遗产保护规划中多提供所谓的便利, 就像张家界与黄鹤楼的电梯, 也不乏游客的叫好之声;就规划编制专业人员来说, 或许是自身的素养或许是迫于重重压力, 保护规划基本变成了旅游开发规划......于是村落遗产保护规划中的人文关怀便逐渐被稀释。
那么人文关怀的指向又有哪些?我们要关怀村落所承载的历史、文化, 毕竟这些都是人之所为;我们要关怀村落的居民, 经济发展是他们不容置疑的渴望, 但肆意的改变村落的风貌格局又在温水煮青蛙般的剥夺他们发展旅游所依赖的资本;我们要关怀游客, 他们对最本质风貌的诉求和旅途中生理舒适的要求, 同样不容忽视, 但这二者在很大的空间内不会冲突, 只是要决策者和设计者少点想当然;我们要关怀后世与其他文化群体, 祖先留下的村落, 本应在我们手里传承并向世人展示, 我们有什么权利让后世或其他文化群体难以解读它应有的面貌?
5 结语
村落遗产的眉目———入口外区域的保护规划, 在旅游开发成为强有力的价值标杆、燃眉之殇势不可挡的时候, 我们不能再坐以待村落遗产之毙了。毕竟这个区域即决定了这里给人的感受要么将直接迷惑对遗产内涵的解读, 要么与遗产内部给人的感受发生冲突;这里也承载着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所以, 我们需要思考当下的规划技术层面与制度层面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以便找到具体应对的措施;而更加本质的是要就这个问题拷问对人文关怀的缺失, 并找回缺失的关怀。技术、制度与精神, 在村落遗产入口外的方寸眉目之间, 缺一不可。
摘要:由旅游开发主导, 许多村落遗产入口外区域的风貌格局被大肆改变;而作为风貌格局与农业景观紧密相关的村落, 该区域意义特殊, 不能简单套用一般的保护控制地带规划要求;否则不当的处理会对村落遗产价值造成燃眉之殇。本文从技术、制度层面和人文层面对产生这种状况的缘由进行了思考, 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入口关 篇5
四川教育考试院,等到2022年四川高考成绩查询系统入口开放,大家点击登录,输入考生相关信息,按照操作步骤,即可查询到2022年高考分数,大家收藏这个网址,届时直接打开,就能方便、快捷的查询2022高考成绩。
高考学习方法
高三一轮复习时间有多久
高三一轮复习基本是高三的第一个学期,一轮复习的主要形式是跟着老师走,是系统和基础的复习。
所以一定要学会高效听课:
1、有准备的去听,也就是说听课前要先预习,找出不懂的知识、发现问题,带着知识点和问题去听课会有解惑的快乐,也更听得进去,容易掌握;
2、参与交流和互动,不要只是把自己摆在“听”的旁观者,而是“听”的参与者,积极思考老师讲的或提出的问题,能回答的时候积极回答(回答问题的好处不仅仅是表现,更多的是可以让你注意力更集中)。
3、听要结合写和思考。纯粹的听很容易懈怠,能记住的点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学会快速的整理记忆。
4、如果你因为种种原因,出现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知识,课上或者课后一定要花时间去弄懂。不然问题只会越积越多,最后就只能等着拥抱那“不三不四”的考试分数了。
高考应试技巧
语文 研读考试大纲,对照考点,查漏补缺
高考在即,怎样做一个明明白白的竞争者,清清楚楚的应考者,关系到高考的成败。建议考生认真研读考试大纲,对规定的考试内容,作条分缕析的整理,对照考点,查漏补缺,聚焦解决。语文学科考点并不繁杂,积累模拟试题的考试经验,注意形成知识体系,总结每一个考点的答题规律。仔细审题,明确要求。作文是语文考试的“半壁江山”,不可忽略,在以往的模拟中,每次都有范文,教师在讲评中,有肯定有否定,要回味思考。立足自我写作的实际,汲取他人成功的经验,写好一篇合格的考场作文并不难,应该说,文章的内容(包括立意、材料或者论据)和语言,是两个重要的得分点。同时要通过审题关,书写和标点的细节也要谨慎。有深刻的思想,有清晰的思路,有感染力的语言,有整洁的卷面,就能在语文考试中受益。
数学要在“思、串”上下工夫
高考临近,高三的学生已经离校或者即将离校,回到家里做高考前的冲刺复习和考前调整。个人认为,这几天的数学复习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整理、翻阅在校复习的笔记、讲义、做过的练习题、试卷,包括课本例题、习题,做解题回顾与反思。尤其对于印象不深、经常出错的地方,一定要反馈到知识点上,重点强化,重新掌握基础知识,不然高考中还要出错。对于一些在教科书上找不到,而考试却又常常出现的隐性知识点(如一些典型结论、重要数据等)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二、适度做题。要选择那些难度不太大、能够增强自信心,便于发现薄弱问题的试题作考前热身练习,进一步巩固“读、写、画、证、算”等解题基本功。而对于综合程度高的问题则要灵活取舍,大胆放弃,这个阶段的数学复习讲究宁缺毋滥。三、一定要回归课本、回归基础,基础知识好比粮食,“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要注意基础知识的回顾、理解、记忆,重视前面基础部分如选择题、填空题,能整理多少算多少,切忌一味地做综合题、模拟题、攻难题。要在“思、串”上下工夫,让高考前的这几天成为再思考、再发现、再提高的过程。
英语查漏补缺注意细节
针对高考前的这段复习时间,高考前一周,应主要用来抓知识的主干,进行强化记忆。总的原则是回归基础,形成知识网络,把查漏补缺、解决前面复习中出现的问题放在第一位。复习时更应收缩到自己整理的提纲、考卷、错题收集上。巩固语言知识点,加强做题的方法和技巧,这一周的复习,就像运动员在比赛前的准备活动和适应性练习一样,通过“收缩复习”“强化记忆”,可以进一步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熟练地掌握知识的整体框架,以便能在高考答题中,根据主干迅速回忆,让自己的答案做到差不多。高考前一周就应该进入全真模拟状态,养成良好的应试心态,要有一颗平常心、平静心,始终给自己一个好的暗示——我行。每天做一套卷子。每天做一份卷子可以使考生在几天后真正拿到高考试卷时不感到手生,能找到感觉。这几天必须坚持一天5篇阅读,限时做完,练习仿真极高的听力,确保进入考场后不胆怯,延续原有的手感和语感。坚持看、背、记做过的作文,尤其背一些开头句和结尾句。总之,在最后几天的复习中,从源头上查漏补缺,注意细节,切不可用“粗心”二字一带而过。
政治提纲挈领有针对性
高考对政治知识点能力要求明确规定:记忆、理解、运用三种能力。从高考角度来看,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在深化,一般不直接考知识点,而是考知识点间的联系及运用,要学生“思”与“想”,而不是“背”与“记”。从今年的考试大纲看,2008年高考特点有三:
(1)命题思路上,稳中有变,是微变。
(2)命题立意上,以能力立意为主,体现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
(3)命题特点上,坚持三贴近,即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高考最后冲刺给广大考生提一些建议:
(1)回归教材,生成体系,查漏补缺。在冲刺阶段,教材是任何复习材料都不能替代的。要对教材的章节快速通读,注重教材内容、例题、课本事例、实验等的掌握。“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要形成教材知识的体系。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尤其不能放过复习中忽略了的知识点,将“漏”“缺”作为主攻对象。
(2)用好错题,有针对性地突破提高。考前利用一些时间对自己以往的“错题本”或“错题集”反思、重温,加深典型题目的印象,弥补不足,掌握解题规律。高考命题的规律是,“设计一个或几个理论或现实问题,将所要考查的知识点隐含在材料中,看考生能否找到知识点,并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它”(有些题目的答案隐含在材料中)。相信自己,我们已经具备了高考的知识、能力,让我们充满自信地走进考场!
历史复习、考试注重技巧
【回家复习应注意的问题】
1.回归课本,回归基础知识,不要再去做更多的题、做难度大的题,应多花些时间在课本上,消灭知识盲点。
2.查漏补缺。尽量多地收集综合试卷以后所做的练习题、考试卷,再仔细地看一遍,找出基础知识掌握及答题技巧等方面的问题。
3.辅助做些基础题。每天抽出10分钟至15分钟的时间做一些基础题,一方面可检验一天复习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使自己做题的熟练性不降低。
4.6月5日上午9时至11时30分,按高考时间仔细、认真地做一套文综试卷,使自己进入高考的最佳状态。
【高考中注意的问题】
1.认真审题。要辨识是政、史、地哪一科的题目,按学科内容和要求答题。其次,找出题目给出的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充分运用。
2.主观题的表达要完整、要连贯、要通顺。
寻找一个新入口 篇6
关键词:博物馆;入口空间;改造
当代博物馆建设空前繁荣,新建与改造博物馆项目遍布全世界,越来越多形式内容丰富多样的博物馆伫立在城市中,于此同时已建成博物馆根据发展需要的建设改造也在不断进行着。博物馆作为区域的文化中心,处于空间日益局促城市中的博物馆其自身造型也成为其影响力表达的一种形式,而入口空间作为不论是功能上还是形式上都是博物馆设计的重点之一,博物馆建筑设计无不在寻找一个功能与形式都适合的入口。同样对于博物馆改造项目中寻找一个新入口也成为改造的重要议题。提到新入口,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入口,虽然这项20世纪80年代令人瞩目的工程不仅仅是一个新入口这么简单,但是玻璃金字塔确是成为这项工程最显著的成就,卢浮宫作为由王宫改建的博物馆本身就存在着众多矛盾,而巨大的声名所带了的每日众多的游客更是时刻考验着这座古老的建筑,改造前的卢浮宫对参观者和管理者都是巨大的挑战,拥挤的入口、难以寻找的出口、漫长且重复折返的参观路线、迷宫般的展厅排布、更不用过少的公共休憩与配套服务空间,而玻璃金字塔入口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面的难题,成为完成大卢浮(LE GRAND LOUVRE)的构建的重要一笔。
有卢浮宫这一成功案例在前,许多博物馆的改建也提上日程,而入口空间的设计无疑都是改建工程的重要的一笔。
一 阿尔贝蒂娜博物馆
相对卢浮宫的入口改造来说,阿尔贝蒂娜博物馆的改造似乎很简单,这座世界著名的博物馆在维也纳,是全世界最大的收集素描,版画的地方,博物馆先前的主人Albert公爵酷爱艺术,收集了大量的绘画,特别是以线稿画作居多。这些各个时期的著名画家在这里都有丰富的收藏。这座博物馆本是一座环绕内城的防御城堡,处在国家歌剧院和伯格大街之间,是内城的入口,但在维也纳的古城街区中,这座建筑并不突出,所以在最新的改造之中,设计师要为它找到一个显要的新入口。汉斯·霍莱因在阿尔贝蒂娜博物馆入口改造设计竞赛中中标,新的入口选在了原来建筑的侧入口,这个入口紧邻城市的主干道,更多在城市穿行的人们经过这里。新的入口通过台阶到达约为8m高的入口平台,入口台阶完成了从城市街道到博物馆的过渡,从喧嚣的城市空间到静谧的博物馆空间,同时博物馆通过台阶立面进行画作展览的拼贴宣传。入口平台之上是入口改造中最为创新大胆的新屋顶,一个10mx55m的钛版屋顶,庞大的体积和大胆的材料选择让人们难免对这个新屋顶产生疑虑,但这个庞大的屋顶却没有给人压抑与突兀的感觉,相反却与石材建筑相显得配无比轻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现代技术与材料的运用使得屋顶像飞机机翼一般,通过一座混凝土墙和三根不锈钢支柱支撑立于距地面7m,出挑入口平台近10米。这座屋顶使得博物馆在老城街区中格外醒目,称为博物馆的新标志,同时又保护入口区域不受天气影响,完成了功能与形式的统一。
二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由中国历史博物馆和革命博物馆改扩建而成的,当2010年改扩建完成中国国家博物馆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建筑的西立面,即建筑的面向天安门广场的主要入口立面似乎与记忆中的入口并没有差别,事实也是如此,国家博物馆的主入口所在西立面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记忆,因此在改造设计中予以保留,而通过参观者熟悉的西立面入口进入8000m2的入口大厅,这才是入口空间改造的核心部分。
通过入口的立柱走廊进入体量巨大入口大厅无疑给参观者以豁然开朗的感觉,入口大厅贯通南北,长250m,净高27m,沟通建筑西、南、北大门,连接南侧老馆与北侧老馆,改变了原来两馆只能通过室外通道连接的情况,使两馆在真正意义上完成了合并,入口大厅是整个博物馆的交通枢纽,大厅的体量提供了足有的空间疏导参观者,以应对国家博物馆预计每年接待800-1000万的游客。入口大厅直接与各个展厅相连接,减少了参观者在展厅之间的穿行,方便游客制定参观路线,同时入口大厅的存在能让参观者明确自己位置,作为观展的前奏,完成参观者心理过渡,为参观做好准备。入口大厅南北两侧设置了咖啡厅、信息导览服务处、卫生间、纪念品商店等,弥补改造前配套服务设施不足的缺,使入口大厅成为具有丰富功能的空间。
三 德国历史博物馆
德国历史博物馆是贝聿铭继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扩建工程和卢浮宫扩建工程后的又一力作,德国历史博物新馆位于德国柏林城市中心区,紧邻博物馆岛,旁边即为由军械库改造使用的德国历史博物馆,博物馆新馆用地形状为不规则的直角梯形,被众多古老包围的隐蔽的地块,包括古典主义风格、巴洛特风格的建筑,几乎没有场地来展示新馆建筑的全貌,这些限制条件无疑是对新建筑是的挑战,对新的入口空间更是挑战。贝聿铭很好的完成了这些挑战,《柏林日报》以“贝氏的设计填补进了军械库后面的小尺度空间,但却形成了一个完全独立的,没有历史建筑物衬托也极具高雅的水晶体”来评论贝聿铭设计的德国历史博物馆新馆。夹在众多建筑缝隙的博物馆入口设计师做了大胆的处理,在场地豁口设置一个玻璃的螺旋楼梯塔的入口空间,使新馆入口从周围的古老建筑中脱颖而出,螺旋楼梯像雕塑般的设计在体形上成为建筑的吸引点,旋转楼梯入口连接着弧形、与主体建筑等高的玻璃廊厅,廊厅从视觉上拓展了原本狭小的场地的范围,玻璃墙幕外即为军械库老馆,廊厅既分隔开了新老两幢建筑物,又使其相互关联,形成看与被看的关系,完成了新老建筑的对话。
刍议古诗鉴赏的“入口” 篇7
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特点, 就是讲究意境, 讲求情景交融。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古代诗人善于通过写景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诗中的景物明显地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 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而且景与情和谐统一, 水乳交融。这就是古代诗人所追求的寓景于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境界和表现方式。所以古诗鉴赏的一个重要方面, 就是从“景语”入手, 来剖析诗人所寄寓的“情语”。
例如, 王安石的《菩萨蛮》:“数家茅屋闲临水, 轻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 吹开一夜风。梢梢新月偃, 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一两声。”
这是王安石罢相后隐居江宁半山后的词作。词中勾画了一幅的画面, 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一幅动人的田园风光图。时间是从白天到入夜。画面中有临水的屋舍、劳动的农人, 有红花, 有绿杨, 清风微拂, 黄鹂婉转, 新月如钩, 这恬静、安逸、秀丽的乡村环境怎不令人流连忘返, 沉醉其中?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完全可用“怡然自得”来形容。当然联系到他当时的处境, 也许他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故作放达以求超脱的因素在里边。
二、从“情词”、“情事”入手
古代诗歌除了通过景物的描绘来寄寓和表现思想感情之外, 很多的诗歌还在写景的同时穿插着叙事或在景物描摹之后直接抒情和议论的。这些叙事或抒情议论的成分带有诗人强烈的感情色彩。所以, 品味诗中的“情词”或“情事”也是我们能够迅速把握诗中的形象和题旨的重要途径。
例如, 苏轼的《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 柳树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 人生看得几清明。”诗人见“惆怅东栏一株雪”而“惆怅”的原因是什么?
“惆怅”是诗中的“情词”, 充分表现了当时诗人的心情。要了解惆怅的原因, 我们可以从诗人所见的景物的变化中得知。柳树由浅绿变为深青, 暗含春色已暮;梨花盛开, 满城漾白, 也暗示盛极将衰, 一二句写景中满蕴了伤春之情;最后一句是“情句”, 直抒胸臆, 抒发了人生短暂的感叹。因此, 我们抓住“情词”和“情句”的感情线索, 在联系景物中探测到了诗人感伤春光易逝, 慨叹人生短促的情怀。
三、从“诗眼”入手
“诗眼”是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字句, 犹如这首诗的眼目, 即全诗的主意所在。古人写诗讲求炼字、炼句, 力求一字传神, 一语惊人。被称为“红杏尚书”的宋祁的诗句“红杏枝头春意闹”, 着一“闹”字, 就使静中显动, 把杏花怒放、春意盎然、鸟语花香的大自然活力跃然纸上。即便普通一字, 而境界大不相同。而这也正是我们鉴赏古诗的突破口。
例如, 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诗题中的“幽”字是本诗的“诗眼”, 全诗都围绕“幽”字展开, 请简析“幽”字的作用。首联写居处“幽”, 闲居一隅, 阒寂无人, 草径清幽, 荒园寥落。颔联、颈联写环境的“幽”;颔联为突出一个“幽”字, 诗人以响衬静, 写鸟儿在池边的树上睡觉, 老僧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敲门, 这一切都更显出环境的清幽来。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 还是从环境上着眼, 不过视野开阔多了, 过小桥, 绕巨石, 一路走来, 处处清幽, 满眼野趣。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最后一联才明白地透露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表示不负诺言, 一定与友人长期归隐。一个“幽”字浓缩了全诗的意境, 隐含了全诗的主旨。
从“诗眼”入手透视全诗, 确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唐元稹的诗句“遍绕篱边日渐斜”, 一个“遍”字, 虽用语平淡, 但仔细咀嚼, 便能体会到诗人为赏菊花而流连往返的举止和心情;唐许诨的诗句“一上高楼万里愁”, 一个“愁”字笼盖全篇, 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与下文构成因果关系, 开头讲“愁”, 下面则交代因何而愁, 唐严维的诗句“一别心知两地秋”, “秋”字语意双关, 既交代了送别的季节, 又着重透露出分别的心情。
四、从“文化意象”入手
“意象”一词最早见于刘勰的《文心雕龙》, 宋代梅圣喻《续金针诗格》中说:“诗有内外意, 内意欲尽其理, 外意欲尽其象, 内外意含蓄, 方入诗格。”这是对白居易“意象”一说的补充和发挥。基本揭示出了“意象”这一概念的基本含义。近代西方曾经出现过被称作“意象派”的文学艺术流派, “意象”一词曾风靡一时。根据现代诗评家的整合、诠释, “意象”包括抽象的主观“意”与具体的客观的“象”两个方面, 是“意”与“象”在文学的第一要素———语言中的和谐交融和辨证统一。“意象”前冠以“文化”一词, 旨在说明这类意象带有浓厚的文化含义, 它并非诗人的临时创造而是对带有共同文化认知和文化心理的约定俗成的特定物象的选用。譬如说到杜鹃, 人们很自然地会联想到神话中的带有悲剧色彩的蜀帝杜宇, 据说他死了之后, 化为杜鹃, 到了春天, 总要悲啼起来, 使人听了心酸, 而且它的啼声, 似在说“不如归去”。
目前, 虽然直接以“文化意象”为内容的题目不多, 但我认为, 通过对“文化意象”的积累和把握, 并以此为切入点, 对分析鉴赏古诗中的景物形象、所形成的氛围及作者的心境, 进而深入理解诗歌主旨是大有裨益的。
五、从“艺术手法”入手
艺术手法主要表现在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个方面。因触景生情, 有感而发, 诗人直抒胸臆, 表达内心感受的叫直接抒情;而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方面蕴涵或表达诗人感情的叫间接抒情。这两个方面前面都有涉及, 这里不再赘述。
弄清表现手法也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我们首先要了解古代诗歌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如以静写动、以小见大、虚实结合、衬托对比、象征讽喻等。还有一种情况是借用修辞手法来表现。抓住了表现手法, 我们就能依此探求诗人运用表现手法的真实意图、诗歌内涵及诗人内心的情感。
例如, 欧阳修的《画眉鸟》:“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从诗中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题为《画眉鸟》, 诗中所写的这只画眉关在“金笼”里, 不愁风雨, 不愁吃食, 但却心情抑郁, 向往着以前在山林中自由自在的生活。显然, 诗人是借画眉鸟表达自己的一种生活理想。从中我们可以意会到所用手法是借物咏怀或托物言志。将画眉鸟人格化, 赋予它复杂的思想感情。而林中之鸟又与笼中之鸟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强烈的反差中, 始知“金笼”舒适、安逸的生活远不及林间的“自在啼”。从而诗人的思想感情也浮现出来。他借画眉鸟的两中截然不同的生存状态, 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颂, 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心灵的憎恶和否定。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可见古诗文学习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介绍了古诗教学中品读古诗的几点做法, 并做了相关分析。
大健康产业的数据入口 篇8
这几年,用“坐地吸金“来形容健康产业的成长过程并不过分。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刘张林表示,2013年我国大健康产业预计将接近2万亿元,如果包括医疗卫生开支就接近4万亿元,不同层次的需求如养老需求、年轻人的健康需求等都在迅速增长。他指出,再经过几年的发展,到2016年“十二五”结束,大健康产业的规模预计将接近3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一。届时,医疗卫生的支出会接近6万亿元,将居全球第二,与美国的差距将会迅速缩小。
刘会长的这种预判,并非空穴来风。来自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城市家庭人均健康医疗支出超过1000元,7.1亿城市人口就是7000多亿元的市场,农村居民健康医疗人均支出超过500元,6.4亿农村人口就是3000多亿元,此外还有财政支出的7000多亿元以及社会机构支付的资金,粗略统计下, 2万亿元的数字还是有些保守了呢!
那么未来呢,产业的增长空间预期在哪里?
一、个人健康意识的觉醒。这个过程,随着教育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社区、医卫组织的宣传,个人对自我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二、打造“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本届政府进行“新四化“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未来城乡结构会发生历史性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对医卫、健康领域的投入与农转非后市民健康支付都会水涨船高。
三、随着医卫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新型医卫组织结构逐渐成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有医疗卫生机构数达96.1万个,其中公立医院13420个,民营医院10686个。在医药领域,全国有规模药企数量5962个(2012年数据)……这些专业的组织机构为满足未来健康服务需求的爆发提供了可能。
四、当然行业内政策的拉动效果也不容忽视,2013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从鼓励扩大供给、刺激消费需求两个维度提出了放宽市场准入、加强规划布局和用地保障、完善财税价格政策等具体措施。此举意味着,鼓励多元办医将拉动对相应的医疗器械和耗材类上市企业产品的需求;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覆盖70%村卫生室的细化指标,则给一批拥有基层医疗市场渠道的中药上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五、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将进一步拉动健康产业的支出需求。2013年3月,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在京发布了我国第一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报告指出,2012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为1.94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3%。这一数字到2013年将超过2亿大关,老龄化水平达到14.8%。而降低老龄化对整个社会影响的关键一步就是“健康老龄化”。
在整个健康产业遇到前所未有发展契机的背景下,产业出现了两个重要的转折点:一是大健康产业开始逐渐形成闭环,并且其商业模式开始凸显——整个行业从粗放式发展模式向精细化发展转变;二、以移动医疗、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开始渗透到产业的各个环节,支撑了上述两个方向上的转变,在服务健康行业的同时,壮大了医疗信息服务产业。■
从健康产业到大健康产业
从文字量上来看,尽管只是在原来的健康一词前加了个“大”字,但是一个字,却改变了整个产业的结构形态。
在传统意义上,健康产业仅仅是医、卫、药三个细分环节的组合,但是现在大健康概念的出现,开始引入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概念,将原有的产业链条不断向横纵两个维度延伸,向疾病预防、保健、治疗和健康管理扩展。对此,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华锋解析,大健康产业是指维护健康、修复健康、促进健康的产品生产、服务提供及信息传播等活动的总和。包括医药保健产品、营养保健食品、医疗保健器械、休闲保健服务、健康咨询管理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与传统的健康产业相比,大健康产业出售的不单是一种或一类产品,而是为人们提供健康生活解决方案,进而创造更大的商机,这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共识。
从企业类型上来看,保健食品、药妆、功能性日用品产销为主体的传统保健品企业队伍迅速壮大。到2013年底,我国保健品食品生产企业共有2100多家,产值收入为1460.68亿元,相比2012年的数据分别上涨了21.06%和32.02%;传统的食品加工企业也开始逐渐进入到健康领域。以中粮集团为例,在2013年其就成立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将为整个集团产品的生产提供以健康为基准的研发支持;传统药企,在研发生产治愈型药物的同时,开始将市场的着力点扩展到胶原蛋白等功能性饮料,甚至涉足牙膏、洗发水,甚至卫生棉签等个人卫生用品;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疾病康复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型企业,开始逐渐成型。以北京市场为例,民众、慈铭、北京市体检中心等一批企业迅速壮大;围绕健康数据,传统保险业,也迅速入局。以新华保险为例,其通过在全国各地布局健康数据中心,拓展健康、人寿等险种……
至此,大健康产业链条已经具备雏形,并不断扩展这产业链条的内涵和外延。
从企业组织增长方式上来看,在技术为主导的产业变革背景下,规模化的企业发展路径,已经不再是行业发展的唯一路径。相比之下,向精细化的方向发展,讲求单品的投入产出比已经成为整个健康产业中制造型企业的发展必由之路。
以制造型药企为例,2007年我国
数据支撑力下的产业整合
无论是健康产业链条扩张,还是业内企业生产、并购,以及外围产业势力入局,强调对数据的应用,已经成为大健康产业发展的一个亮点。需要指出的是,以目前的数据体量来看,还远达不到大数据的范畴,更多的是强调通过自身和外部数据的集合分析,对企业决策、生产、研发、销售等环节的支持。
综合目前的主流形式,笔者梳理里了产业内外两个维度目前8类主要角色的数据变革类型。
外围力量的颠覆与改造
看中未来健康产业发展潜力的绝不仅仅是行业内部势力。事实上,来自行业外部的力量往往有着更为清晰和独特的视角。他们的出现往往集破坏性的颠覆与建设性的重构于一体。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金融、地产、信息等产业。
一、金融。在这个领域里,新华保险最具有代表性,其通过在全国建设健康管理数据中心的形式,依靠相关数据挖掘,延伸了保险产业链条,有效地支撑了集团对健康险种产品的挖掘与营销。2013年,在继西安、武汉健康管理中心成立后,又筹划了10家建管中心。
点评:新华健康品牌不断地“开枝散叶”,标志着其建设“全国医疗服务网络”的战略已具雏形。这与民生银行依托信用卡推出“民生恒江健康管理中心”,通过就医服务打通医疗支付的形式有异曲同工之效。
二、地产。地产+健康=?在这个方程式的右端,前身为海南晓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千博集团给出的答案是旅游康复产业。2013年在海南博鳌小乐岛的核心地段,海南乐岛健康旅游生态圈破土动工。其目标是,打造治、疗、养于一体的,可覆盖个人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性、专业化的健康管理中心。
点评:这不是千博集团的第一个类似项目,在日本的疗养胜地北海道还有一个姊妹版存在。当然,在这个模式里,你也可以把它当成地产商最有药企5635家,在随后的四年里,这一数字攀升到了7038家,并进入行业的顶点。2010年,整个行业开始阵痛下的整合,药企进入了洗牌阶段,到2013年1季度,药企数量下降到5962家。从根本上来说,药企走向“大健康”,执行“1+N”品牌发展战略也是大势所趋。■爱的城市综合体在健康领域的复刻版本,全生命周期再唬人,健康地产的成长性却不容小觑。北京通州区也憋着一个千亿元类似项目的“大招”。
三、消费电子。在过去的一年里。各种各样的电子保健产品层出不穷。涉及计步器、人体分析仪、心率带、心脏监护器等多个品类,苹果、三星、索尼等一大批企业纷纷加大对这个领域的投入。
点评:在个人健康意识的觉醒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自我量化的电子保健品大量涌向市场,正逢其时。同时大量终端设备的出现,也完善着健康产业前端的数据采集工作。你可以理解为每一个电子保健品背后的企业都在下一盘很大的棋,目标健康数据平台??
四、传媒。媒体切入健康产业似乎有着天然的便利。2013年12月,大连市广电集团开通了健康管理服务的高清电视频道,在家测量血压、体重、血糖等指标,检测数据将通过有线电视双向互动网实时传递到“大连大医二院”健康管理中心,用户的健康状况由医生直接把关。
点评:媒体面对健康产业的爆发,切入的视角不仅仅是数据传输的渠道。而是打造一个健康整合营销的平台。
内部的蜕变与重组
在解构行业变革的内外部因素时,其实又回到了之前的一篇文章“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中的观点——“商业本质没变,但是商业手段、服务模式都变了”,放在健康产业依然适用。从产业内来看,医卫、行政部门、制药、健康服务组织是最主要的变革承载者。
一、医疗组织。在新医改的范畴里,医院是一个重要的变革对象。在公立医院改革与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的双重背景下,“医联体”的大量出现,是平衡医疗资源分布的一个最主要方式。以北京为例,北京市卫生局计划,到6月每一个区都将至少有一个医联体,到2016年全市至少建成60个医联体。
点评:医联体的出现有行政上可操作性,更多的难点将出现在运维及商业模式上。但无论那个环节都离不开区域内来自办公、医疗业务等领域信息的流转。
二、行政主管部门。医卫不分家,这里更强调领域内的行政力量。在从卫生部到地方卫生厅局的垂直条线上,政府打造了更大版本的“医联体”——“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初衷是在更大范围内(省市)实现医卫机构、行政业务管理单位及各相关卫生机构之间进行有效的数据信息整合。
点评:只有业务数据信息流转起来,才能有资源的平衡。但无论是区域范围内信息围流转,还是与全国范围平台的对接,标准化都是一道跨不过去的门槛。从形式上来看,这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变革,更强调医卫信息垂直方向上的流转。
三、制药企业。新医改的另一个抓手,这里出现了两个方向上的分支,一是并购重组将是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主题。二是部分药企开始投资民营医疗机构,并构建地方区域性的医药市场,进一步拉近医药的产业链条距离。代表案例是双鹭药业+河南新乡市中心医院、康美药业+梅河口市妇幼保健院、友谊医院和中医院。
点评:药企作为重要的资本力量进入医院领域,看中的无非是销售渠道,以及新药临床数据。一旦成形,新药入院阻力减少,回款速度可控,临床数据实时反馈。药企的产品开发速度与供应链响应速度都将再上一个新台阶。可是,闭环的产业链条也将给监管带来难度,商业模式再一次跑在政策之前。
四、健康服务组织。如果现在你还认为慈铭集团就是一家传统意义上的体检中心,那就太OUT了。依靠新上线的“慈云健康管理云服务系统”对个体征数据进行集中化采集、分析、对比,并依托慈铭成熟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根据企业的行业特点为高管、中层经理、普通员工量身定制提供全方位健康管理服务,它能够实现连续的健康数据、7×24小时健康咨询、健康管理计划、问卷调查、分类企业健康报告等功能。
点评:这是对现有医疗资源的重要补充,在很大程度上对专业医院的到诊人群进行了分流。其实,并不是每个去医院的人都是去看病的,很多就是做个健康检查。并且基于健康数据的云平台的打造意味着未来异业间联盟合作有了IT上的基础。
建筑入口空间设计探讨 篇9
建筑是一种空间, 但并不是所有的空间都是建筑。一般来说, 建筑空间是指人们的各种具体的、生活活动而用人为手段所限定的空间。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形成了露天的、开敞的外部空间。要研究公共建筑入口外部空间, 必须仔细研究与之相关的许多因素, 正是这些不同的要素的运用与结合, 形成了不同的建筑入口外部环境。
2 建筑入口空间的文化演变
2.1 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
自然地理条件的差距自然容易生出不同特征的建筑及建筑入口, 在炎热或寒冷、潮湿或干燥的不同地区, 建筑入口的情况是不同的。相应地, 建筑入口外部空间作为被营造出的人为外部环境, 它不仅在生态上与自然环境显现出平衡状态, 而且在形态上也呈现出有机联系。建筑入口外部空间环境要克服种种不利自然因素的影响, 保证有一个怡人的物理环境。
2.2 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建筑、建筑入口的演变形成总是随着社会形态、社会生活、社会意识的变化而变化的, 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像。建筑入口外部空间更是如此, 中国古代建筑入口外部空间设计与西方古代相比较就有不同, 由于中国古代建筑思想的内向性, 主要利用建筑围合成院落以形成内部空间, 都是要强调神秘、威严、崇高, 都是要强调非人性的神性空间。故而未能创造出如西方一般丰富多彩的供市民使用的入口外部空间。
3 建筑入口景观
随着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 建筑的景观园林行业也蒸蒸日上, 在围绕建筑的同时, 景观在建筑中的作用越来越得以重视, 在现代环境中, 建筑越来越多, 植物越来越少, 而生态环境是以植物为基础的, 它们是生命的源泉, 不但具有有机功能, 还具有重要的视觉功能。所以, 在校园入口空间设计时, 要尊重其场地的原有植物资源, 保留高大乔木等珍稀植物使植物的配置与空间环境相结合, 依据原有植物进行空间设计, 形成特有的景观效果, 以青岛理工大学黄岛新校区为例, 建筑入口的景观设计更加突出绿色建筑, 低碳建筑的建筑设计前沿性。黄岛校区入口设计概念以植树育人为本, 将设计的自然环境结合, 将建筑与景观的设计与构思形成一体。
3.1 建筑设计的情感色彩
建筑情感空间和色彩空间, 是建筑空间视觉语言环境的同一体。它是通过人的审美体验, 与人发生直接的情感诉求, 从而展示其凝聚的各种不同情感。建筑情感设计和表现, 是依靠其最鲜明、最简洁、最能阐述事物本质特征和最具代表性的形体、色彩、装饰、肌理等设计要素的集约, 从而形成综合表现力的结果, 并不是单纯一种要素即能完全负载并表述明确的。建筑情感空间和色彩空间之间互相依存, 互相作用, 互相制约, 互相融合;情感空间的架构, 离不开色彩视觉空间秩序性的规定;而色彩的准确设色, 又是以建筑情感信息定位为依据的, 是制造和抒发情感的因素、工具和手段, 而且色彩本身亦是有感情的, 不同色相的色彩及其在不同的环境中表现出的情感也不相同。情感空间和色彩空间共同和谐地存在于建筑空间视觉语言环境之中, 为建筑空间赋予最佳的视觉表情和恰当确切的心理定势。
3.2 入口建筑设计元素符号的表达
建筑的自身符号表达在文化中相当于文字对文章的叙述, 所以建筑设计入口空间的符号表达更能证明一个建筑设计的入口对整个建筑的叙述与诠释, 建筑入口的基本功能决定了建筑入口处标识的基本结构与形态, 建筑的设计元素表达也要在适当的场合表述其功能与结构, 具体应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3.2.1 标识元素符号应当有方向性
建筑入口设计具有指定此建筑结构空间的基本框架, 就应当给使用者提供基本的方向性这样才能使用建筑的同时又能合理的掌控有效时间, 这样才能让使用者感到有方向感, 不茫然的去四处寻找其欲达的目的地。
3.2.2 建筑入口异样的元素表达能体现建筑的历史性与时代感
建筑通过对建筑一些基本构件的表达, 能体现出建筑的历史文化性, 例如古罗马时期的石头框架, 柱式的表达都能在一定方向上体现建筑的历史时期, 不一样的时期建筑技术的改革与进步又能进一步体现建筑的时代感, 能与当代的建筑技术产生共鸣的就是建筑入口表达的另一个体现, 在当代的建筑中, 最能体现建筑的时代感就唯数是2010年的中国上海世博会, 不同的国度会做出自己国家的建筑特点, 不同的元素符号表达, 标识出不一样的地域风情。
3.3 建筑入口空间的表达形式
建筑入口风格的表达形式具有整体性、历史性、以人为本的特点, 建筑设计中尊重人群的使用要求, 尊重社会人文历史的客观要求, 合理的入口设计能带给社会一个和谐良好的使用环境。
3.3.1 入口空间的整体性
正如帕拉第奥所说:“美产生于形式, 产生于整体和各部分之间的协调。建筑因而像个完整的完全的躯体。它的每一个器官都和旁的相适应, 而且, 对于你所要求的都是必须的。”所谓整体性原则就是注重建筑出入口结构和形态的关系, 这也就要求设计满足与环境、自然、时间、空间观念深刻变化汇合到一起, 目的是整体平衡, 而不是解决个别部分的设计取舍。
3.3.2 入口空间的历史性
不一样的建筑群体对建筑的形态变化都有其历史阶段的表现, 时间单向延伸也能体现出建筑的历史性, 入口空间的历史衍生是由其处于不同时代的要求在长期的建设、使用过程中, 出现的各种现象, 老建筑外部空间发生改变是不可避免的, 也就说明了历史性的附属是客观的, 主要的两个原因:一是随着时间的流逝, 社会历史背景的演变, 建筑外部空间发生相应的变化;二是人为通过对外部空间构成要素的改变, 进而改变其场所精神。事实证明, 后者大多因为缺乏对历史的尊重而带来了不甚理想的结果, 所以说当今的建筑时代应当客观分析建筑的历史性因素来考虑建筑入口空间。
3.3.3 以人为本性
建筑入口空间设计在满足与整体规划的统一、均衡和比例协调的情况下, 既满足当代人们使用的需要, 特别是又不伤害满足下代人们需要的需求, 真正达到的是以人为本, 人性化设计每个建筑入口空间所在城市文化、背景、经济、自然状况的不同而表现形式都是不同的, 都会呈现出各自特有的空间形态和环境特色, 但是满足使用功能, 体现建筑本身的含义其最终目的都是一个目的:以人为本。
4 结语
以上提到的建筑入口空间构成要素与我们生活与城市建设息息相关。因此, 建筑入口外部空间作为城市空间和建筑空间的联系空间, 对建筑和城市空间相协调起着关键作用。构成建筑入口外部空间的要素可分为建筑入口中的主体--人, 还有构成的实体要素。建筑入口外部空间是需要人去感受它的, 所以要了解人对外部空间的感知模式。而实体要素构成了建筑入口外部空间的实体外形, 人置身于其中去感受它、评价它, 所以这两种构成要素是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的, 建筑入口设计就是整个城市形态的动向所在, 所以要真正的把握一个宏观建筑群体的精髓, 建筑入口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关。
参考文献
[1]高国栋.建筑中简约纯净形式在室内设计中的表达[J].艺术教育, 2011, (01) :132.[1]高国栋.建筑中简约纯净形式在室内设计中的表达[J].艺术教育, 2011, (01) :132.
[2]赵涵;论由刚渐柔建筑审美规律与时代运势间的关系—以西欧三个主要时期建筑风格为例[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 2008年03期.[2]赵涵;论由刚渐柔建筑审美规律与时代运势间的关系—以西欧三个主要时期建筑风格为例[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 2008年03期.
三网融合的入口与出路 篇10
“很多时候, 走了太久, 忘了出发时的路”——用这句箴言形容中国的“三网融合”, 其实是很贴切的。
1998年的学术讨论, 将“三网合一”的技术趋势引入中国ICT行业;其后十余年, 经历电信与广电两大行业的反复博弈、伴随互联网的跨越式发展, 终于在2010年落实为国家政策驱动, 表述也变为“三网融合”, 其实质是从“物理替代”转移到“应用兼容”, 是一种较为务实的妥协。
2010年之前的事情不谈, 仅就《推进三网融合总体方案》 (国发【2010】5号文) 来论, 当时推进“三网融合”的原因和目的包含如下指向——
1、中央政府的直接目的: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 中央政府迫切需要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拉动内需, 最好还能收获有效促进经济结构转型之效, 并带动尽可能长的产业链环节;
2、电信部门的直接目的:电信运营商的基础通信业务的“人口红利”越来越少, 继续维持业务的高速增长, 尤其是新一代宽带基础设施的新增建设投入, 都需要新兴业务予以拉动和对冲;对带宽保持饥渴需求的电视/视频类业务, 成为其目标;
3、广电部门的直接目的:错过了上个世纪90年代的窗口期之后, 广电网络运营商 (主要以有线网络为主) 一直在寻找新的机遇, 能够切入在21世纪前十年蓬勃发展的通信市场, 除了固话、固网宽带和移动通信, 还有令人羡慕的SP/CP生态系统;
4、更深层次目的:互联网的超常规发展, 使新媒体领域的舆论阵地迥异于传统媒体, 放弃是不行的、硬管是低效的、封堵是反作用的……通过三网融合增强传统媒体尤其是广电媒体的新媒体控制力, 主动占领互联网的宣传阵地, 可以尝试。
基于上述背景, 5号文做了理论上的闭环, 希望在舆论宣传源头的控制下, 通过广电和电信两大部门的相互进入, 可管、可控的推进三网融合, 并带动网络运营、设备制造 (系统、终端) 、软件开发、增值应用等一整条产业链的倍速增长。
其中, 网络运营主要是指基于广电或电信运营商专网的基础通信业务和增值业务, 如宽带接入、IPTV;终端设备主要是指电视机、数字机顶盒等, 也是基于专网接入的终端产品。
而三网融合文件中的“下一代互联网”, 在产业拉动意义上更多像个陪衬, 主要承担着“强化网络信息安全”与“文化安全监管”的责任。
但就是这个陪衬, 在两年之后将三网融合带到一个必须重新抉择的“三岔口”。
三岔口
2013年的春节, 很多人拜年用微信, 不用短信了。
尽管从工信部官方数据看, 短信、彩信发送量依然保持着增长, ——“今年春节期间, 移动短彩信业务量再创新高, 全国移动短信发送量累计达到311.7亿条, 同比增长8.3%;彩信发送量累计达1.3亿条, 同比增长16.7%。其中, 除夕业务量达到高峰, 移动短信发送量达到120.1亿条, 比日均发送量增长近4倍;彩信发送量达到0.47亿条, 比日均发送量增长2.5倍。”
但是, 从我们自己的消费者体验看, 恐怕怎么描述微信的威力都不为过——产品与服务的形态上, 高效率的多媒体信息群发、视频通话、实时对讲、群组沟通;用户规模上, 微信用户已经超过3.5亿;社交关系匹配上, 手机通讯录+QQ好友的关系汇总, 使微信号成为每个用户的真实ID;应用的开放平台上, 微信通过“公众号”这一入口, 低调而快速的搭建在线应用平台, 既有封闭性的体验, 又有开放性的功能嵌入, 更打破了传统SP/CP壁垒森严的花园围墙……
举个真实的例子, 一位做行业垂直网站的朋友, 用半个小时开通微信公众号并发出第一条推送信息之后, 感慨道, “幸亏没有劳民伤财的去做手机报”。
微信是一个典型代表, 代表着移动互联网时代, 信息网络运营与信息基础网络控制权的不可逆转的分离趋势, 是新一代虚拟运营商的雏形。
在这一趋势下, 普通消费者对基础网络运营商的诉求将不断退化, 最后只剩下“包月流量”;撑起增值业务运营生态系统的SP/CP, 也将追随用户的消费偏好转移, 通过移动互联网开放平台提供各类业务;包括网络视频在内的各类桌面互联网服务, 都在云计算的技术支撑下, 通过一云多屏的分发模式, 完成向移动互联网的过渡。
在这一趋势下, 最具决定意义的电子终端产品, 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视机、机顶盒或计算机, 而是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手持智能终端——根据工信部《2012年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公告》, “2012年, 我国手机、计算机、彩电等主要产品产量分别达到11.8亿部、3.5亿台、1.3亿台”。其中, 智能手机的国内市场年销量达1.89亿台, 平板电脑逼近1000万台。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加上泛在的移动互联网接入环境, 遵循标准的短距网络设备间信息交换协议, 就可提供“三网融合”的所有功能、满足所有应用场景——在技术上, 这么说没有太大的问题;在应用上, 已成为很多年轻用户的习惯。
那么, 一个事实就摆在眼前——我国三网融合的总体纲要, 《推进三网融合总体方案》 (国发【2010】5号文) , 已经过时了。
沿着过时的思维抱残守缺, 难免舍本逐末。比如, 广电的有线国网整合, 如果还仅仅盯着信息基础网络控制权, 进而复制电信运营商在过去十年的增值业务生态系统, 那么等到有线国网整合完毕之时, 连电信运营商都在移动互联网的逼迫下沦为“管道运营商”, 还有何机会?
再如, 电信的IPTV业务, 虽然业已获得2000万以上的用户基数, 但在OTT TV (互联网电视) 的渐进式颠覆下, 想要复制“移动梦网”式的成功, 概率非常之低。
还如, 传统广电机构成立网络电视台是好事, 但在网络视频业务牌照的政策保护下, 没有什么比坐持牌照开展准入收费更容易的了, 这在无形中极大的削弱了网络电视台的竞争基因, 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开放竞争需求南辕北辙。
这个三岔口, 怎么走?
向着开放走
既然是三岔口, 摆在电信和广电面前就有三条路, 向后退、强化专网、走向开放。
向后退是不可能的, 强化专网运营是大家正在做的, 但是错误的方向;走向开放, 才是正确的方向。
实际上, 国家有关部委的政策导向也在不断修订。比如, 2012年11月出台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因特网数据中心业务和因特网接入服务业务市场准入工作的通告》 (552号文) , 标志着三网融合的开放进程已延展到电信基础网络服务领域, 也一度被视为放开“虚拟运营商”的政策信号。虽然距离国际通行的“虚拟运营商”概念还相差甚远, 但这个方向是不可逆的趋势。
走向开放, 对习惯了专网模式的基础网络运营商来说, 无疑是痛苦的。这不单意味着要放弃很多既有的收入模型, 还意味着从组织架构、团队竞争力到产品服务, 都需要与互联网相接轨, 不是喊一两句口号就可以做到的。比如, 中国移动、联通和电信, 在过去几年中均进行了很多“互联网化转型尝试”, 包括但不限于中移动筹建互联网公司、中联通推出Wo+开放平台、中电信天翼视讯独立运作等, 在局部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从运营商整体发展战略上看, 这种转型尚未触及根基。
继续以微信为例, 内地三大运营商面对微信等互联网产品竞争, 基本上处于“外松内紧”的状态, 香港电讯盈科 (PCCW) 则给出了截然不同的模式。
大致描述, 香港电讯盈科旗下的PCCW Mobile与微信合作, 在香港推出微信用户数据优惠包。微信用户仅需支付月费8元港币, 即可在香港任用微信传送语音、视频、图片及文字, 进行单独聊天及建立聊天室。香港电讯还为访港微信用户提供免费任用香港电讯Wi-Fi服务。
纵然, 有很多现实的市场竞争因素促使PCCW Mobile与微信的开放合作, 包括争夺WhatsAPP (与微信类似的全球移动互联网IM服务) 拟收费之后的出走用户、应对中移动下调香港漫游费等, 但归根结底是开放竞争的市场体制, 敦促传统运营商决心改变自身传统业务结构, 向OTT环境下的新增值服务业态转型。
这种转型是战略性的, 不主动在移动互联网的开放平台中卡位, 就要被动的接受沦为廉价管道的宿命;与其让别人革命, 不如自己革自己的命。
对于相对弱势的广电运营商来说, 从后发劣势向后发优势的转换, 靠模式复制、强化专网运营体系, 很难有真正的机会。向着开放走, 从虚拟运营商的层面上独辟蹊径, 可行的选择会更多一些。
对于中央政府来说, 需要清醒的认识到, 电信、广电和互联网的传统业务, 均已接近用户自然增长极限 (如电话、电视和互联网接入服务的普及率) , 基于现有业务的相互进入, 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市场增量;所以, 有关“下一代网络”的定语, 才是5号文的真谛。
只不过, 无论下一代的广电网、通信网还是互联网, 其实质都是开放的而非封闭的网络环境, 都是市场主导的而非行政强制的产业链条, 都是竞争促进的而非保护培育的核心竞争力。
否则, 三网融合对电信和广电网络运营商都是没有意义的, 无非转移支付的游戏而已, 就像IPTV是电信运营商向广电内容播控平台的转移支付;而可供转移支付的存量价值, 也在互联网的步步紧逼下, 越来越少。
神秘入口的能量 篇11
1.冰洞
你害怕孤独、不幸,以及任何会降临到你身上的挫败。这个冰洞深处就是你寻寻觅觅的宝藏──爱。如果你是单身,表示已经准备好要谈一场认真的恋爱;如果已经有伴侣,表示你寻找的可能是来自家人或朋友甚至是宠物的爱。
2.隧道
选择这个阴暗潮湿的隧道,說明你需要一场心灵治疗之旅。隧道地上肮脏的水洼代表你的思绪现在有些混乱,你也许需要试着去除一些生活中的烦恼而让你将一切看得更清楚。这个隧道里的宝藏就是你的自我。你需要更多的自信来表达你自己,更有效率地去分析问题。
3.废弃建筑
你对于人生总是有高标准的原则,也会在周遭的人身上有着相同的期待。照片中的砖头表示你为自己的心灵筑起的一道道高墙。你给自己和他人的压力太大,让其他人无法敞开心胸与你交流。你追寻的宝藏就是心灵的满足,如果你能够深深地和他人彼此了解,你终将会感到更完整。
4.废弃小木屋
你会尽全力保护周遭你爱的人,废弃屋代表你害怕无法做到以上的那些事。如果你勇敢踏进这栋屋子,就会发现价值连城的宝物,用来换得你与你爱的人们的安全。你所寻找的宝藏就是财富,你必须更努力工作、理财,不如细水长流地为自己和他人都保留一些。
高层住宅入口和门厅空间研究 篇12
在我国高层居住小区中,受日照间距的影响,高层住宅以其较大的体量使得建筑之间的距离增大,从而使得院落空间扩大。但休息设施、私密性交往活动安排在组团之间的院落中央是与人的中心恐惧心理相违背的。
边界效应理论指出,边缘是人们喜爱逗留的区域。如果边界不复存在,那么空间就决不会富有空气。因而院落中的公共活动空间直接处于所有住户的可能视野中,对于有私密性活动需求的使用者来说,心理上是不能适应的。而高层住宅各单元入户附近是小区内居民活动较为密集的场所,或亦说,对居民活动影响最大最频繁的区域主要是沿建筑立面的区域或是公共院落空间和居住者私密空间之间的过渡区。依据边界理论,这个区域具有较强的后防安全感,从心理上讲满足了人的后防意识需要。
2 入口和门厅空间的主要功能和形式
2.1 主要功能
1)提供多层次的交往空间。只要有人存在,无论是在建筑物内,在居住小区,在城市中心,还是娱乐场所,人及其活动总是吸引着另一些人。入口和门厅空间以其开放性和过渡性与其相邻空间形成互相渗透的“灰空间”,且具有适宜的交往尺度,对住户之间的交流活动具有积极的影响。2)提供交通和集散空间。空间内设置电梯厅,楼梯间的出入口以及相应的交通性走道空间,是居民到达各楼层的中心交通枢纽。3)提供便民服务空间。入口和门厅部分可提供的主要附属功能包括:娱乐活动,休息停留,垃圾收集,小型车辆停放,信报箱,安全防卫设施等,为居民生活提供多方面便利。4)提供生态化的公共空间。居民可在此空间中引入盆景,花卉等自然元素,创造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2.2 基本形式
入口和门厅空间目前常见的形式主要包括封闭式和半封闭式。
3 现场调研
为了进一步对高层住宅的入口和门厅空间进行研究,笔者对天津市内的多个高层居住小区进行了现场调研。现主要通过对阳光100一期、阳光100三期、时代奥城、富力城和水晶城进行分析说明(见图1~图5)。
1)问卷调查内容。
笔者主要从高层居住建筑舒适度要求,私密性要求,安全感要求,社会交往要求等方面进行调查,并发放调查问卷(见表1)。
2)问卷调查反馈。
a.舒适度分析。舒适条件的满足,将会延长居住者在公共空间逗留的时间,促进交往的发生。阳光100一期部分单元入口和门厅空间光线较差,且通风效果较差,满意度略低;阳光100三期底层外部临水,整体环境较好,且具有良好的采光条件;时代奥城,富力城,水晶城均充分考虑了通风采光等条件,营造了较为舒适的空间环境,整体满意度较高。b.私密性分析。阳光100一期空间划分较为合理,但由于使用不当,并未充分利用,整体满意度略低。阳光100三期,时代奥城,富力城,水晶城都进行了相对合理的空间划分,形成了较好的空间分割关系和“边界效应”,达到了较好的私密性要求,总体满意度相对较高。c.安全感分析。阳光100一期没有设置安全防卫设施,且部分门厅处于把角处,光效果较差,且较难形成有效地邻里守望,安全感较低;阳光100三期和富力城设置了安全防卫设施,但并未完全性启用,尽管具有良好的邻里守望条件,但总体安全感略低。 时代奥城和水晶城安全措施较为完备,安全感较好。d.社会交往需求。阳光100一期虽然入住时间较长,但部分设施仍配置较不完善,且并没有非常充分合理地利用该空间,整体交往程度不高;阳光100三期整体情况改观较大,各种设施设置较为充分合理,空间气氛营造地较好;时代奥城,富力城均为近两年内新建成小区,各种配套服务设施均较为完善,但利用率不高;水晶城住户生活层次较高,因而相关配套设施档次很高,有效地满足了社会交往的需求。
4 入口和门厅空间研究深化
根据笔者调研的总体情况,针对其现有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分别从空间的舒适性,私密性,安全感,社会交往需求等方面做出回应,并总结出以下主要的几点解决方案和优化措施:
1)进行合理的剖面设计。 空间可通过增加门厅空间的高度和面积,从而改善空间比例,创造更为丰富的交往空间,并保证充足的日照和采光。
2)根据门厅的面积大小,适当地设置各种座椅,利于休息和交往的需要,且保持门厅空间的视野开阔,提高住户光顾的可能性。
3)充分对已有的便民设施进行合理利用,并可进一步结合一些服务设施一起设计,如安排值班,设置小型书吧,报栏,报纸订取点等功能,加强空间的交往性,且进一步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4)可结合架空层进行设计,使居民能与其他人接触,又能在需要时恢复私密,一直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而对于架空层而言,它可以结合入户空间充当这一角色。可见架空层的空间不仅可更紧密地与周边环境融合,使得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增强空间的趣味性和生态性,而且可达到较好的半私密的空间感受。
5)入口和门厅空间的界面加强识别性。可通过地面材料和图案的变化,对空间进行分隔、标志,形成各式功能空间分区;在垂直界面处理上,可使用明度较高的涂料,提高空间的采光亮度,局部设置壁画浮雕等,增强文化气息;顶部可采用简易而具有艺术效果的吊灯处理,既方便居民活动,又提升了小区档次。
6)加强安全防卫设施设置,如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设置有效的门禁系统;同时将该空间领域进行合理层次划分,形成一种由外向内,由表及里,由公共向私密渐进的空间序列,增强领域意识。
参考文献
[1][美]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建筑模式语言[M].王听度,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
[2][丹]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译.第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0.
[3]赵子莉.高层建筑接地公共空间内涵与建构方式探索[D].重庆: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7:4.
[4]张勇.深圳经典小区(1)[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