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鉴定试验

2024-07-29

环境鉴定试验(精选7篇)

环境鉴定试验 篇1

0 引言

环境适应性是机载电子设备的重要质量特性, 环境适应性作为影响设备作战效能和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被广泛纳入装备研制要求和研制合同中。环境鉴定试验是作为考核产品的环境适应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重要手段, 是航空军工产品设计定型 (鉴定) 试验的组成部分, 其试验结果作为产品设计定型的依据之一。环境鉴定试验的开展主要依据《GJB4239-2001装备环境工程通用要求》和《GJB1362A-2007军工产品定型程序和要求》, 涉及具体试验项目的实施则依据《GJB150A-2009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另外, 作为军工产品定型工作的主管机关, 航定委也于2001年7月发布[2001]航定字第29号文《航空军工产品设计定型环境鉴定试验和可靠性鉴定试验管理工作细则 (施行) 》, 来具体指导军工产品定型的环境鉴定试验工作。

1 实验室环境鉴定试验的特点

1) 试验组织实施管理严格。GJB4239对环境鉴定试验的实施有明确要求, 首先要制定试验大纲, 对试验大纲应涵盖的内容作了详细要求, 承试单位应根据试验大纲制定相应的试验程序, 并根据试验程序实施试验。另外对试验样品的技术状态、数量及试验项目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2) 试验项目多。环境鉴定试验是考核产品的环境适应性, 其试验应尽可能涵盖产品寿命期遇到的自然环境和诱发环境。因此, 环境鉴定试验涉及的试验项目较多, 涉及的环境应力比较多, 需要的各种试验资源也比较多, 试验周期较长。

3) 明确试验样品和试验项目。环境鉴定试验由于试验项目较多, 并且有些项目如耐久振动、坠撞冲击、飞机炮振等对产品有直接破坏作用, 试验过程中一般不可能使用一套样品完成所有试验项目。一般会选择2~3套, 甚至更多样品完成环境鉴定试验。每一套样品的试验项目在试验前应明确。

2 实验室环境鉴定试验开展情况

虽然各种标准和指导文件中都规定, 环境鉴定试验优先在取得相应资质并经航定委认可、独立于研制单位的第三方实验室进行, 但目前大多数产品的环境鉴定试验都是在研制单位实验室进行的。由于研制单位实验室主要建设的目的是满足环境适应性研制和产品交收、例行试验。因此实验室能力建设一般不会覆盖产品环境鉴定试验的全部环境应力。因此承担环境鉴定试验的研制单位实验室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外包试验项目。存在下列问题:

1) 新军标的贯彻实施问题。GJB150在颁布实施近30年来, 在我国军用装备研制过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其理念已深入人心。为适应新装备的研制, GJB150的修订版GJB150A已于2009年发布实施, 替代原GJB150标准。由于GJB150A较原版本变化较大, 将原来的引用标准改为剪裁标准, 更改后的标准中各试验方法已没有可直接引用的试验条件, 且宣贯力度不够, 许多新研制装备虽然在其环境适应性研制中引用GJB150A, 但是GJB150A的许多新的理念并未贯彻到产品合同和规范中。

2) 实验室资质能力问题。由于环境鉴定试验项目较多, 一般研制单位实验室很难独自完成, 某些试验项目需外包。目前军工企业实验室虽然都通过了各种认证机构的认证, 但某些实验室在试验质量控制、过程控制和试验具体操作人员的水平以及对标准的理解等方面可能有些欠缺和不足, 因此在选择外包实验室时, 不能只看其资质、硬件设施, 更重要的是看其相应的软件资源是否配套。

3) 试验项目的剪裁问题。环境鉴定试验的目的性决定了其试验项目较多, 确保装备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应力的作用, 由于涉及的试验项目多, 使用的试验设备等资源也多, 试验周期较长。许多新研装备迫于研制周期紧张、资源缺少等因素的压力, 对规定的环境鉴定项目提出了类比、借用和替代等一些要求, 力求减少试验项目, 缩短研制周期和节约研制成本。当然试验项目的科学剪裁是符合军标精神的。但某些不具备的项目也采用了类比、借用等剪裁方法。

3 实验室环境鉴定试验的建议

1) 试验数据与外场测试数据的共享。各单位在环境试验方面, 存储了大量的试验数据, 形成了数据库, 这些数据没有得到有效的分析、利用, 并返回到产品的设计研发过程中。甚至有些存储的数据根本没有实际意义, 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 试验室应该评估整个环境试验过程中, 哪些试验数据对产品的研制生产是真正有用的。环境鉴定试验数据库的建立对装备的研发、设计、试验具有丰富的经验价值, 使研制单位参考以往的经验数据, 采用更优化的设计, 避免以往出现的故障模式。另外, 实验室环境试验与外场使用联系不够紧密, 有些时候, 由于试验室环境试验方法的局限性, 实验室试验无法复现外场使用中出现的故障。当出现外场故障时, 应充分研究故障机理, 分析如何能在实验室试验中复现。

2) 开展环境工程工作。GJB4239规定的工作项目有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分析、环境适应性设计和环境试验与评价等内容, 现在都把研制阶段后期的环境试验与评价作为衡量装备环境适应性的唯一手段, 往往忽视了研制阶段前期的环境适应性设计, 没有形成从设计到验证的完整的环境适应性工作体系。在研制阶段引入环境适应性设计工作, 可以在设计初期发现设计的不足, 避免在后续环境试验以及环境鉴定试验中才发现, 以缩短装备研制周期和节约研制成本。

3) 仿真试验技术的应用。环境试验仿真技术通过对装备样品进行几何建模, 获得材料、结构形式、印制板组装件封装方式等数据信息, 对装备所处环境施加相应的温度、振动等应力激励, 可以分析装备在温度、振动等应力作用下各部件的结构强度。环境试验仿真技术可以在装备的设计阶段初期就解决装备的部分环境适应性问题, 避免直接采用研制完成的装备进行环境鉴定试验, 不仅可以缩短装备的研制周期, 还可以对装备的环境鉴定试验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

4 结语

环境鉴定试验作为军工产品设计定型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得到研制单位、用户代表和定型主管机关的越来越多的重视, 环境鉴定试验只有在管理、技术上不断探索, 才能满足装备对环境适应的要求。

摘要:阐述了航空军工产品环境鉴定试验开展的情况, 对环境鉴定试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对后续环境鉴定试验的开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环境鉴定试验,军工产品,设计定型

参考文献

[1]GJB 1362A-2007军工产品定型程序和要求[S].

[2]GJB150A-2009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S].

[3]GJB4239-2001装备环境工程通用要求[S].

[4]祝耀昌.军工产品环境鉴定试验项目借用、简化和免除条件的探讨[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 2012 (5) :23-27.

[5]祝耀昌, 张建军.GJB150A的应用和剪裁[J].航天器环境工程, 2012 (6) :608-615.

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 篇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维护农业机械使用者及生产者、销售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业机械试验鉴定(以下简称农机鉴定),是指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机构 (以下简称农机鉴定机构)通过科学试验、检测和考核,对农业机械的适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做出技术评价,为农业机械的选择和推广提供依据和信息的活动。

根据鉴定目的不同,农机鉴定分为:

(一)推广鉴定:全面考核农业机械性能,评定是否适于推广;

(二)选型鉴定:对同类农业机械进行比对试验,选出适用机型;

(三)专项鉴定:考核、评定农业机械的专项性能。

第三条农机鉴定包括部级鉴定和省级鉴定, 由农业机械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自愿申请。通过部级鉴定的产品不再进行省级鉴定。

第四条农业部主管全国农机鉴定工作,制定并定期调整、发布全国农机鉴定产品种类指南、 计划,公布鉴定大纲。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农机鉴定工作,制定并定期调整、发布省级农机鉴定产品种类指南、计划,公布鉴定大纲。

第五条农机鉴定坚持公正、公开、科学、高效的原则,接受农业机械使用者、生产者、销售者和社会的监督。

第六条通过农机鉴定的产品,可以依法纳入国家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财政补贴、优惠信贷、政府采购等政策支持的范围。

农业(农业机械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对通过农机鉴定的产品应当予以推广。

第二章鉴定机构

第七条农机鉴定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农机鉴定机构实施。

第八条农机鉴定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公益性事业组织;

(二)通过国家规定的计量认证;

(三)具有与鉴定工作相适应的工作人员、场所和设施设备;

(四)具有符合鉴定工作要求的工作制度和操作规范。

第九条农业部和省级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第八条规定条件,分别确定承担部级和省级鉴定任务的农机鉴定机构及可鉴定的产品范围,并予公布。

第三章申请和受理

第十条申请农机鉴定的产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属定型产品;

(二)有一定的生产批量;

(三)列入农机鉴定产品种类指南或计划;

(四)申请前三年内,未因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第一、三、四、六项的规定被收回、注销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和标志。

第十一条申请农机鉴定的农业机械生产者或者销售者应当向农机鉴定机构提交下列材料:

(一)农机鉴定申请表;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境外企业提供主管机关的登记注册证明);

(三)产品定型证明文件;

(四)产品标准的文本;

(五)产品使用说明书。

委托他人代理申请的,还应当提交农业机械生产者或者销售者签署的委托书。

第十二条农机鉴定机构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10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 并书面通知企业。不予受理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四章试验鉴定

第十三条农机鉴定依据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鉴定大纲进行。

第十四条农机鉴定机构应当在受理申请后与企业确定试验鉴定时间,组织人员按鉴定大纲抽取或确认样机,并审核必需的技术文件。

第十五条鉴定用样机由申请者提供,并按期送到指定试验地点。鉴定结束后,样机由申请者自行处理。

第十六条试验鉴定内容根据鉴定类型在下列五项中确定:

(一)生产条件审查;

(二)性能试验与安全检查;

(三)适用性和可靠性试验;

(四)使用说明书和“三包”凭证审查;

(五)用户调查。

第十七条同一企业的同一产品在申请两种以上鉴定时,相同鉴定内容不重复进行。

第十八条农机鉴定机构应当在试验鉴定结束之日起15日内向企业出具鉴定报告。

第十九条申请者对鉴定结果有异议的,应当在收到鉴定报告之日起15日内向原鉴定机构申请复验一次。

第五章鉴定公告

第二十条农机鉴定机构应当在指定媒体上公布通过鉴定的产品和相应的检测结果。

第二十一条对通过推广鉴定的产品,农机鉴定机构应当在公布后10日内颁发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产品生产者凭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使用农业机械推广鉴定专用标志。

第二十二条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和标志的式样由农业部统一制定、发布。

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和标志的有效期自签发之日起至第5年的12月31日止。

禁止伪造、涂改、转让和超范围使用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和标志。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对通过农机鉴定的产品及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和标志的使用情况进行监 督,发现有违反本办法行为的,应当依法处理。

第二十四条农机鉴定机构应当严格依照鉴定大纲进行农机鉴定,不得伪造鉴定结果或者出具虚假证明,并对鉴定结果承担责任。

第二十五条获得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产品的商标、企业名称和生产地点发生改变的,生产者应当凭相关证明文件向原发证机构申请变更换证;改变结构、型式和生产条件的,应当重新申请鉴定。

第二十六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用户的投诉和举报情况,组织对通过农机鉴定的产品进行调查,并及时公布调查结果。

第二十七条通过鉴定的产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原发证机构撤销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并予公告:

(一)产品出现重大质量问题,或出现集中的质量投诉后生产者在规定期限内不能解决的;

(二)商标、企业名称和生产地点发生改变未申请变更的;

(三)改变结构、型式和生产条件未重新申请鉴定的;

(四)在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或市场质量监督检查中有严重质量问题的;

(五)国家明令淘汰的;

(六)通过欺诈、贿赂等手段获取鉴定结果或证书的;

(七)涂改、转让、超范围使用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和标志的。

第七章罚则

第二十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业机械化)行政主管部门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农业机械生产者、销售者对其生产、销售的农业机械产品进行鉴定的,由上级主管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九条农机鉴定机构不按规定进行鉴定、伪造鉴定结果或者出具虚假证明的,由农业机械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单位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取消其鉴定资格;给农业机械使用者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条从事农机鉴定、审查工作的人员徇私舞弊、弄虚作假、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一条伪造、冒用或使用过期的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和标志的,由农业机械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有违法所得的,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无违法所得的,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二条农机鉴定机构从事农业机械的科研鉴定、新产品鉴定、进出口鉴定、仲裁检验、 质量认证检验、质量监督抽查等其他鉴定、检验工作,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本办法所称日,是指工作日。

小花生新品系产量鉴定试验 篇3

关键词:小花生,新品系,产量鉴定

花生作为国内主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同时也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农产品,在稳定国内食用油市场、保证我国油脂安全中的地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满足国内食用油市场的需要,提高花生含油量是一条出路,提高花生单产从而提高单位面积产油量也是一条可取的途径。20世纪80年代以来,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分子育种课题组通过化学诱变和果针离体培养等技术,创造出一大批新型种质[1,2,3,4]。本研究对其中的小花生材料进行产量鉴定,旨在选出高产品系提交省级或国家花生区试,为继续保持我国在花生高产育种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更好地满足国内外市场需要做出贡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参试花生材料包括:9个自育品系为S6、S7、S8、S9、S10、S11、S13、S14、S15;1个对照品种为山东省小花生区试对照种花育20号。

1.2 试验设计

试验分C、D 2组,其中C组6个品系,分别为S8、S6、S10、S7、S9、S11;D组3个品系,分别为S14、S13、S15,均以花育20号为对照(CK)。随机区组设计,C组重复3次,重复内每品种1垄(3.2m2);D组重复2次,重复内每品种1垄(3.2m2)。

1.3 试验实施

2009年5月1日将各参试材料播于田间,起垄覆膜栽培。密度为18万穴/hm2,每穴2粒。9月6日收获。用DPS软件对参试材料籽仁产量进行方差分析,并按邓肯氏新复极差法对差异显著性进行检验[5,6]。

2 结果与分析

2.1 C组参试材料产量表现

花育20号和C组各品系小区籽仁产量平均值见表1。方差分析表明,C组重复间差异不显著,而各参试材料间差异显著(P=0.028 9<0.05)(见表2)。C组所有参试品系中,除S11外的5个品系籽仁产量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对照花育20号,增产幅度为10.40%~17.60%。其中S8籽仁产量最高,为4 593.75kg/hm2;S6次之,为4 468.75kg/hm2;叠氮化钠注入花生花器育成的小果型突变体S10第3,为4 437.50kg/hm2,比对照增产13.6%;S7、S9分别列第4、第5位,分别为4 375.00、4 312.50kg/hm2。

2.2 D组参试材料产量表现

花育20号和D组各品系小区籽仁产量平均值见表3。方差分析表明,D组重复间差异不显著,各参试材料间差异显著(P=0.012 2<0.05)(见表4)。D组所有参试材料中,S14、S13籽仁产量最高,分别为4 593.75kg/hm2、4 406.25kg/hm2,显著高于对照花育20号,分别增产19.51%、14.63%。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测产,鉴定出7个花生新品系比山东省小花生区试对照品种花育20号显著增产,籽仁增产幅度为10.40%~19.51%。本研究鉴定出的高产品系,将于2010年继续进行产量鉴定并加快繁育,2年显著增产的品系2011年将参加省级或国家花生区域试验。

参考文献

[1]WANG C T,SHEN F Y,QIU Q S,et al.In vitro culture of peanut(Arachissp.)pegs[J].Tropical Agricultural Research and Extension,1999,2(1):17-20.

[2]WANG C T,YANG X D,TANG Y Y.EMS-induced variations in podcharacters of peanut[J].Electronic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07,6(10):2427-2433.

[3]李培德,郭奕伦.花生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福建农业科技,2008(1):73-75.

[4]薛瑞雪.花生新品种比较试验[J].杂粮作物,2004,24(3):165.

[5]梁瑞凤.夏播花生新品种比较试验[J].河南农业科学,2002(3):30.

襄阳市西瓜品种筛选试验鉴定 篇4

通过对引进的西瓜品种进行筛选试验, 进行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真实性和品质鉴定, 筛选出适宜襄阳市及周边种植的西瓜品种, 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2 试验设计和气象数据

2.1 田间设计

参试品种10个, 对照品种鄂西瓜13, 采用随机排列, 3次重复。小区长7.4m, 宽3m, 净面积22.2m2。小区定植平均株距0.4m, 行距3m, 每小区定植20株, 密度600株/667m2。

2.2 气象数据 (见表1)

3 田间栽培管理

试验地为粘壤土, 前作为水稻, 于2013年9月25日收获。

试验地耕整 (时间、方法) :入冬前机耕耙各一次, 3月10日机旋耕一次, 3月30日、4月7日机旋耕各一次。4月8日开挖厢沟及围沟, 4月10日做厢起垄, 厢宽3m, (其中厢沟宽0.3m) , 厢中垄畦, 畦宽0.7m。

种籽处理方法:用55℃温水浸种6小时, 置32℃恒温箱催芽。

播种期:3月21日, 定植期:4月16日。

育苗方法:大棚套小拱棚营养钵育苗。

施肥:4月9日施基肥, 在定植畦内施腐熟农家肥2500kg/667m2;定植畦内开沟施复合肥50kg/667m2、过磷酸钙20kg/667m2、硫酸钾10kg/667m2。

灌溉情况 (时间、次数、方法) :6月9日浇水一次。

病虫害防治 (时间、种类、药剂、用药量和方法) :出苗后, 4月4日喷雾75%百菌清600倍液一次;4月7日, 发现黄莺危害, 喷雾氯氰菊酯乳油一次;4月15日, 预防定植大田后蚜虫为害, 喷雾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一次。定植后, 发现蚜虫的为害, 于4月28日、5月12日喷雾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 每667m2用量70ml;发现黄莺危害, 于5月3日喷雾氯氰菊酯乳油, 每667m2用量50ml。5月23日, 喷雾40%氰戊菊酯4000倍液喷雾一次 (杀蚜虫) 。

其他田间管理 (整枝、压蔓、中耕、除草等) :5月20日、5月29日整枝、压蔓;5月18日、5月28日除草各一次。

4 调查记载表

(表2~表8)

5 结果与分析

5.1 物候期结果与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 各品种均在3月24~26日之间出苗;成熟最早的是美玉王为6月25日, 比对照提前1天, 成熟最迟的是圣鹰, 比对照晚9天, 其它品种均在6月27~30日之间;全生育期最短的是美玉王为96天, 比对照早1天, 最长的是圣鹰为106天, 比对照晚9天, 其它品种均在97~102天之间;果实发育天数对照最短为32天, 最长的是圣鹰为42天。

从表3可以看出, 种子纯度除圣鹰外, 其它品种均为100%;生长势强的有荆杂30、弘丰8号、瑞丰、美玉王、小富, 最弱的是鸿利黑超人3号, 其它均为中等;坐果节位最高的是澳美8号为25.5节, 最低节位是圣鹰为20.6节;坐果率最高的是鸿利黑超人3号和美玉王均为190%, 最少的是瑞丰为115%。

5.2 果实性状、田间抗逆性的结果与分析

从表4、5可以看出, 单果最重的是圣鹰为5.42kg, 比对照重1.46kg, 最轻的是美玉王为2.15kg, 比对照轻1.71kg;畸形果率除圣鹰、澳美8号、小富外, 其它品种均无畸形果;除美玉王和对照有裂果外, 其它品种均无裂果;除鸿利黑超人3号是黑花皮外, 其它品种均为花皮;中心糖最高的是小富, 比对照高0.88个糖度, 最低的是圣鹰, 比对照低3.93个糖度;空心率只有瑞丰为23.33%, 其它品种均无空心;可食率最高的是美玉王为74.61%, 最低的是圣鹰为59.87%;除病毒病有发病外, 其它病害均无发生;耐湿性除中科6号和对照最弱外, 其它均为中等;耐旱性最强的是荆杂30、弘丰8号、中科6号、澳美8号, 最弱的是鸿利黑超人3号、美玉王和对照。

5.3 产量结果与分析

从表6可以看出, 每667m2产量最高的是弘丰8号为3881.63kg, 比对照重462.11kg, 最低的是美玉王为2033.03kg, 比对照轻1386.49kg;增产率最高的是弘丰8号, 比对照增产13.52%, 减产率最高的是美玉王, 比对照减产40.55%;商品率最高的是鸿利黑超人3号为92.61%, 最低的是圣鹰为86.59%。

食用豆新品种联合鉴定试验 篇5

关键词:食用豆,新品种,鉴定

为鉴定食用豆新品种在明光市绿豆生产中的适应性、产量性状和利用价值, 从中筛选出产量高、品质优、抗逆性强、熟期适宜的绿豆新品种 (系) , 为今后大面积示范和推广提供依据, 特进行了该试验,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安徽省东北部, 地处北纬32°, 东经118°, 海拔15~16 m。年平均温度15.2℃, 降水量915 mm。旱地, 土质为黄白土, 前茬小麦, 土壤肥力中等。

1.2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有10个, 分别为:冀绿7号、冀绿8号、保绿942、皖绿1号、明绿系一号、中绿5号、中绿8号、冀绿9号、庐绿1009、中绿1号。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10个处理, 即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 其中以中绿1号作为对照 (CK) 。3次重复, 随机排列, 小区面积10 m2。每小区种植4行, 株行距为25 cm×50 cm, 种植密度为88 044株/hm2。

1.4 试验过程

2010年7月7日播种, 播前精细整地, 翻耕深度为20 cm, 施45%三元复合肥300 kg/hm2作基肥。7月14—15日出苗, 7月20日间苗, 中耕除草1次, 7月25日定苗[1,2,3]。7月26日进行第2次中耕锄草。在开花期结合治虫叶面喷施1次磷酸二氢钾。于7月28日、8月12日用水胺硫磷、乙酰甲胺磷、康宽等农药防治豆荚螟2次, 田间无病害发生[4,5,6]。生产过程中连续出现高温天气, 对食用豆产量有一定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食用豆品种生育期比较

由表1可知, 各参试品种成熟期最早的为冀绿7号、冀绿8号, 其生育期均为74 d, 其次为冀绿9号, 生育期77 d, 两者分别比对照早熟16、13 d。明绿系一号与对照中绿1号的生育期最长, 均为90 d。中绿8号、中绿5号生育期均为89 d, 比对照早熟1 d。其他品种生育期在77~84 d。

2.2 不同食用豆品种农艺性状比较

由表2可知, 中绿8号、中绿5号、明绿系一号、皖绿1号株高较高, 分别为66.92、66.71、66.44、61.23 cm, 较对照分别高7.45、7.24、6.97、1.76 cm, 对照中绿1号株高为59.47 cm;冀绿7号最矮, 为47.62 cm, 较对照矮11.85 cm;其他各品种的株高均低于对照, 株高在55.05~59.26 cm。中绿8号、中绿5号的主茎分枝数居第1、2位, 分别为4.47、4.31个, 较对照中绿1号多1.04、0.88个;冀绿8号的主茎分枝数最少, 为2.86个, 其他品种为3.09~3.72个。冀绿8号和皖绿1号的单株荚数分别为33.00、32.60个, 居第1、2位, 对照中绿1号单株荚数25.76个, 是所有参试品种中最少的。荚长以皖绿1号、冀绿7号最长, 分别达到9.39、9.38 cm, 对照中绿1号最短, 为9.18 cm。皖绿1号百粒重为5.55 g, 居第1位, 中绿5号、冀绿8号的百粒重分别为5.33、5.28 g, 居第2、3位, 冀绿9号的百粒重最轻, 为4.02 g。各参试品种粒色均为绿色, 粒形为长圆形。

2.3 不同食用豆品种产量比较

由表3可知, 各参试品种中产量最高的为冀绿8号, 达到1 190 kg/hm2, 较对照中绿1号增产270 kg/hm2, 增幅为29.35%;中绿8号、皖绿1号、庐绿1009、中绿5号产量居第2、3、4、5位, 分别为1 150、1 120、1 090、1 080 kg/hm2, 较对照增产230、200、170、160 kg/hm2, 增幅为25.00%、21.74%、18.48%、17.39%;冀绿9号产量最低, 为720 kg/hm2, 较对照减产幅度为21.74%。经F值检验, 只有区组间产量差异显著, 品种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表4) 。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参试的10个品种的产量及生育期等经济性状综合表现:以冀绿8号表现最好, 产量为第1位, 生育期适中, 株型也适宜, 适宜在明光市作为夏绿豆生产种植;其次是中绿8号及皖绿1号, 产量分居第2、3位, 这2个品种株型较高大, 生育期相对较长, 百粒重较大, 因而可作为春绿豆或夏播抢早播种。

试验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手工摘取豆角, 对产量有一定影响;在成熟期连阴雨天气多, 造成一些豆角没能及时收获;同一密度种植, 对株型大宜稀播、株型小宜密播的品种生长有一定影响[7,8]。

参考文献

[1]徐泽茹, 胡铁欢, 代雨宾, 等.黄淮海夏大豆品种比较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 2009 (12) :37-39.

[2]聂晓文, 王嵩, 黄文林, 等.大豆新品种比较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 2006 (19) :4877.

[3]丁然, 王献志.大豆新品种比较试验总结[J].安徽农学通报, 2007 (24) :87-88.

[4]梅雪华, 林敏莉, 周贤东, 等.浙西南山区鲜食大豆品种比较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7 (3) :50-51.

[5]太淑范, 向朝霞.大豆品种比较试验[J].中国农技推广, 2005 (3) :25.

[6]宋素梅, 李国秀.夏大豆品种比较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 2005 (9) :1584-1611.

[7]孔庆全, 贺小勇, 赵存虎, 等.内蒙古食用豆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9 (6) :88-89, 99.

全国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长会召开 篇6

会议认为, 农机试验鉴定是农机化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农机化健康发展的技术支撑和保障。自上个世纪80年代建立农机推广鉴定制度以来, 全国农机试验鉴定系统紧紧围绕农业和农业机械化发展需求, 依法履行职能, 积极开展试验鉴定、质量调 查、投诉监督、维修管理等工作, 对加快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装备推广应用、保障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有效实施、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提高, 发挥了重要作用, 已经成为提升农机化发展质量的重要抓手, 成为促进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和安全发展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近年来, 农机试验鉴定结果作为制定《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和实施购机补贴政策的前提条件之一, 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补贴产品的总体质量, 为购机补贴政策的有效实施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当前农机化处在“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的关键时期, 农机试验鉴定系统的干部职工要充分认识到自身肩负的使命和保障提升农机化发展质量的重任, 认真履行好职责, 推进新型高效农机产品的推广应用。

会议强调, 今后一个时期农机试验鉴定工作要继续坚持以下原则:一是依法。要按照《农机化促进法》的要求, 切实全面开展好“先进性、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鉴定, 尤其是安全性鉴定, 切实满足推广目录制定工作的需要。二要科学。要更加重视科研工作, 研究更加科学的“四性”评价方法, 确保试验鉴定的科学性、权威性, 保证其信誉度和公信力。三要规范。部级农机试验鉴定要不断完善规范性文件, 实现工作内容统一、工作流程一致, 省级鉴定要参照部级鉴定的要求, 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做到最大限度地协调、规范。四要廉洁。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办法, 建立健全农机鉴定监管工作的长效机制。各地要坚决避免行政机关干涉技术工作和试验检测结果、简化工作程序、减少鉴定内容, 甚至弄虚作假等现象, 共同坚守廉洁鉴定的准则和底线。

会议要求, 面对农机试验鉴定系统改革发展, 一要强化改革意识。当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已经进入到关键阶段, 要积极争取农机试验鉴定机构的公益性定位, 保证鉴定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努力确保农机质量监督的有效开展。与此同时, 要积极深化改革, 勇于探索, 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提高活力和竞争力, 不断解决农机化发展需求与相对滞后的农机试验鉴定能力之间的矛盾。二要强化创新意识。要做好农机试验鉴定工作顶层设计, 完善农机试验鉴定制度, 强化鉴定管理、业务规范化建设, 促进依法鉴定有效实施。同时, 要以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机手生命财产安全为基本点, 以全面提升农机化发展质量为立足点, 拓宽思路, 在农机安全鉴定、质量调查、重点检查、投诉监督、信息化服务、维修管理、人才培训等多领域开展好支撑服务。三要强化全局意识。当前, 针对农机化发展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 包括农机试验鉴定系统在内的全国农机化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要切实增强全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齐心协力、改革创新、攻坚克难, 共同落实完善扶持政策, 主攻作业薄弱环节机械化, 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加快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安全水平, 推动农业机械化“全面、全程、高质、高效”发展。

会议肯定了农机试验鉴定系统多年来紧紧围绕农机化发展需求, 依法履行职责, 积极开展农机试验鉴定、质量监督和认证、推进农机标准化、信息化以及农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 为保障农机化政策有效实施、为推进农机化快速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做出的贡献;并在分析当前的农机化发展形势的基础上, 就农机试验鉴定、农机质量监管、目录与农机购置补贴等有关工作提出了相应要求。

会议要求, 农机试验鉴定工作要服务好三个主体:一是服务好企业。着力围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研发推广一批新型高效农业机械”, 推动支持企业技术和产品创新。二是服务好农民。切实替农民把好产品质量关, 确保农民能用上质量合格、性能优良的产品。三是服务好行政。真正把好产品、好技术推荐给行政, 纳入到支持推广范围。关于农机质量监管工作, 要立标准、重投诉、抓调查、强维修, 在注重农机化快速发展的同时, 更加注重农机化发展质量的提升, 运用好农机质量监督的手段, 努力推动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与会代表就如何贯彻落实领导讲话精神进行了深入讨论与学习, 围绕如何面对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如何完善农机试验鉴定制度, 以及如何在新时期更好地发挥技术支撑作用展开深入研讨。

环境鉴定试验 篇7

通过统一试验方案在不同区域进行试验, 统一评定各单位育成皮、裸燕麦苗头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丰产性、适应性和抗逆性, 为鉴定燕麦新品系材料提供科学依据, 并为燕麦生态区划提供基础数据材料。

二、参试品种

参试品种9个, 其中裸燕麦8个、皮燕麦1个。

三、试验概况

试验地设在本所院内试验田, 要求地势平坦、地力均匀、前茬一致、不得重茬, 土地类型栗钙土, 土质粘砂性土壤, 前茬马铃薯, 肥力中等, 有灌溉条件。试验小区面积20平方米, 两次重复, 密度40万有效种子/亩。

四、田间管理

4月20日, 耕地深度18~20厘米, 整地质量平整。5月15日播种, 播种前用多菌灵拌种。6月8日第1次中耕锄草, 7月2日第2次中耕锄草。施肥两次播种时施磷二铵15千克/亩, 第一次灌水时施尿素10千克/亩。

五、田间调查、考种及产量表

六、结果分析

上一篇:出口创汇下一篇:作文训练与作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