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共12篇)
变形 篇1
一、变形的内涵
变形的开头可以起到陌生化的审美效果。读者一开头就感到不习惯, 所以他对整个作品也会有所警觉和抵触, 这样的心理距离可以防止读者过分地投入情感, 使他的自我意识避免被销蚀。一个清醒的自我意识是领悟卡夫卡真谛的保证。正如罗杰·加洛蒂所言:“这种卡夫卡式的变化决非随心所欲, 所以我们在感到不自在的同时却又觉得与我们有关。于是我们从习惯、义务和俗套的昏沉中被唤醒, 被要求弄清是怎么回事了。”其次, “人变甲虫”这样的无妄之灾突如其来, 而且没有任何原因, 读者愈是得不到解释, 就愈发渴望弄个明白, 于是就有了各种各样的推断。表面上看, 卡夫卡拒绝对此进行解释, 然而, “当我们一读再读《城堡》一书的开头, 并把它和印在书尾的变化多端的开头相比较, 事情就变得十分的清楚, 那就是卡夫卡用尽他的方法去排斥单一注释的任何可能性。”
二、“变形”表现人的异化
卡夫卡的这种现实主义的表现方式和表现内容的不真实性的怪诞的写作风格, 在《变形记》中表现得尤其突出。没有谁能象卡夫卡那样, 用如此平淡安详的笔调, 来表述变形这种不可思议、荒诞无稽的事情了。格里高尔一觉醒来, 变成了甲虫, 这不是梦, 该没有比这更骇人听闻的事了吧, 可是, 整个故事更令人恐怖之处还在于, 主人公并不认为所发生的事是“不可能的”, 格里高尔并没有感到丝毫的惊讶, 他觉得他的世界没有变, 房间还是原来的房间, 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与此相适应的是, 他压根就没有考虑自己变形了有什么不妥, 却在想方设法让自己适应这种令人痛苦的境遇。从这些现象我们可以看到其深层内涵, 人不能成为自己的主宰, 人在生活的重负之下必然异化。
三、“变形”表现人际关系的异化
人的异化必须导致人际关系的异化。变形记中, 变成甲壳虫后的萨姆沙, 听到妹妹“开门”请求声时, “并不想开门, 所以庆幸自己由于时常旅行, 他养成了晚上锁住所有门的习惯, 即使回到家里也是这样”, 这反映了人与人的疏离。
当萨姆沙变成甲壳虫, 家中生活困窘, 不得不租房出去, 当妹妹以“优美悦耳的小提琴演奏”表达家人对房客的尊重之意时, 而房客们居然“不断把烟从鼻子和嘴里喷向空中”, 表现出极不耐烦, 反衬出房客的无礼和人性的残酷。如果说“小提琴演奏”是“渴望着的某种营养”的话, 那也不再是为他准备的了, 他那变形的身体只能引起恐惧和恶心, 格里高尔最喜欢的妹妹终于忍受不了而表达了对变形哥哥的憎恶, 并要求全家摆脱掉他。
人际关系的异化在家人对待主人公的态度的巨变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其父亲最为典型。他的父亲当了银行杂役后, 渐渐厌恶儿子, 以至有一天决心要轰炸他了。“他把碗橱上盘子里的水果装满了衣袋, 也没有好好地瞄准, 只是把苹果一只接一只地扔出来。其中一只正好打中了儿子的背并且陷了进去。这致命的一击最终结束了儿子的生命。”“依然怀着温柔的和爱意想着自己的一家人”的萨姆沙的死去, 给家人带来轻松的心情, “让我们感谢上帝吧”:家人如释重负, 因而到郊外去的旅途中感受到了“充满温暖的阳光”的爱抚。
四、“变形”的反异化主题
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到来, 两次大战浓重的阴影, 导致西方社会宏大背景之下恐慌、幻灭意识的滋生, 危机意识、异化观念使人们将关注的重心放在对外部世界的内心体验之上, 人在现代节奏中已渐渐蜕化为“非人”, 变形记用变形的手法, 以荒诞的内容, 表达严肃的主题。为脱离异化劳动和“人类圈子”, 萨姆沙的变形成了逃避异化的方式。
试想, 卡夫卡如果不把萨姆沙“变形”为甲虫, 而依然在“人”类中描写, 即或把格里高乐遭遇到的不测之事, 无限夸大, 写成患重病等, 但他只要是人, 即使垂死之人, 再冷酷仇恨的亲人, 也难以毅然决然地撕去那温情脉脉的面纱, 毫无遮掩地暴露出自己的真实感情和真正企图, 卡夫卡通过“变形”, 让萨姆沙成了一个与动物没有本质差别的“非人”, 所以, 其亲人才那样直露出他们的厌恶、自私、冷酷。正是因为“变形”来包装“老酒”, 所以我们读后为之愕然、震惊;反之, 去掉“变形”, 无论多么生动形象, 艺术效果则不可能那么新颖、强烈。
参考文献
[1]胡志明, “变形”的美学—从《变形记》看卡夫卡小说的话语方式, 山东师大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1年第5期。[1]胡志明, “变形”的美学—从《变形记》看卡夫卡小说的话语方式, 山东师大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1年第5期。
[2]周琴, 浅析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2年7月。[2]周琴, 浅析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2年7月。
变形 篇2
我浮出水面,只是想要看见那片我向往已久的陆地,鲨鱼伯伯总说不要浮出水面,因为它曾被人类深深的伤害过,我从不听他们的,因为我从没有被人抓住过。
每每看见陆地,我总会高兴地翻身一跃,今天也是如此。可今天却被一个人类给抓住了,我被放进了他家的水池里。
我愤怒地撞着水池那个人类,它有一个小儿子很可爱,时常与我玩耍,直到有一天那个人类想要把我吃了,我急了,小男孩知道了。他苦苦哀求他的父亲:“爸爸请不要吃了它。”
那个人类并没有动摇,我知道了自己必死无疑,只能安静地面临死亡,我不再做死前那无谓地挣扎了。回想起之前,我婆娑起舞,珊瑚为我鼓掌,我总是浮出水面,对陆地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可现在我全身都是污泥,已不再是昔日的我了;我闭上双目,睁眼时已回到了大海,而小男孩一个人在与我道别,我憎恨陆地,却还抱有些许希望。
我洗去了污泥,当我要呼唤朋友,石龟婆婆游了过来,说陆地上倒下的垃圾,弄伤了我的朋友,让我快回去,不然也会受伤的。我往家里游过去,突然一个垃圾袋朝我飞来。我努力往前游,河水流太急了,垃圾袋套住了我的脖子。我游来游去,本想挣脱出垃圾袋的囚禁,可越游越紧勒得我快喘不过气了。我大口地呼吸着,我没有了力气,闭上了眼睛,眼泪从眼角流下。醒来时,我脖子上的垃圾袋已经没有了。
从“变形金刚”说变形 篇3
近日,电影版的变形金刚正在全球掀起一股“变形金刚热”,这部雄居美国电影票房榜首的影片在中国首映当日同样创下2240万的票房记录。一时间,似乎在人人心目中自己都是“擎天柱”、“大黄蜂”,每个人都在心中高喊“汽车人,变身,出发!”与此同时,电影配套的玩具也出现热卖狂潮。孩子们整天琢磨的是如何让家长排着长队去给自己买一个变形金刚玩具回来,成年人则想着无论如何也要买一个回来重温下昨日的情怀。
没看到报道之前,总以为电视台或影院播放那些变形金刚动画片一定收了外国人不少好处费,要不然他的玩具产品能卖的那么火?吃亏点也得捞个“白放”,现在才知道,电视片是花钱买的,等于我们出钱给外国人做广告。用句北京土话来讲,真有点冤大头了。
你可能会说这点钱算什么,国家有的是外汇储备,但是,再多的外汇储备也是有限的,面对无限的国外优势产业冲击,最终会被无情吞噬。在这方面,落后国家是有过惨痛教训的,有些发展中国家用资源和初级产品换来的一点有限外汇,大部分用来进口国外优质奢侈品和消费品,最终使本来就很落后的民族工业进一步萎缩,导致整个产业的消亡。
当然,我们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该不会出现上述情况,毕竟实力雄厚,尤其没事儿就会拿自己的外汇储备出来炫耀一下,但防患于未然毕竟不是坏事,更何况现在我们考虑的不仅仅是一部分外汇的流失,更多的是整个国内玩具产业的发展。在这方面,以前的“亚洲四小龙”给我们树立了好榜样。
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已变为巨大的玩具消费市场。随着这些国家的劳动力和劳动成本过高等问题的出现,玩具商们把目光转向东亚、东南亚,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成为了重要的玩具生产基地。面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高质量产品的挑战,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引进、消化外来技术的基础上,生产出自己的优质产品,再打到国际市场上去。.
“变形金刚热”的发生,对我国目前的玩具产业是一个警钟。不要怪人家抢了你的饭碗,怨天尤人更换不来任何同情,该是反思的时候了。当下情形,“闭关锁国”已经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我们须要的是转变。变形金刚的魔力在于变形,为什么我们不能在变形上做做文章,设计生产出当下儿童、成年人都喜欢的玩具呢?有人可能会说,我们的泥娃娃、小风车不是也很好吗?这里不妨负责任地说一句:靠这些去“战胜”变形金刚,那还不如拿鸡蛋去碰石头。鸡蛋固然拿石头没办法,但至少染你一身,而我们的布娃娃却在变形金刚身上什么都留不下。
因此,“变形金刚热”给我们的启示在于,封闭的、陈旧的玩具生产和设计是无法和开放的、迅速更新的西方玩具相竞争的。我国的玩具产业,无论是在生产技术上,还是在经营思路和战略构想上,都需要来一次“变形”。
深基坑变形监测及变形规律的分析 篇4
近年来, 为了更好地节约土地资源, 人们大力发展空间建设, 立体发展。然而, 由于缺乏监督, 基坑失稳引起的工程事故也越来越多, 致使邻近建筑物和道路管线被严重破坏, 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经济生活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和灾难性的后果。因此, 详细探究深基坑变形监测及变形规律至关重要。
2 深基坑变形监测技术概述
2.1 变形监测的特点
变形是指变形体在不同的荷载和因素的作用下其形状、大小、位置等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的变化。与一般工程测量相比, 变形监测具有以下特点:变形观测属于安全监测范围, 有内部监测和外部监测两个方面;观测精度要求高;观测周期频繁, 需要重复观测。
2.2 变形监测的等级划分及观测精度要求
变形观测的精度等级, 是按照变形观测点的水平位移点位中误差、垂直位移的高程中误差或相邻变形观测点的高差中误差的大小来划分。事实上, 变形监测的精度取决于观测的目的和变形的大小。精度过高时测量工作复杂, 时间和费用增加;精度过低又会增加变形分析的困难, 使所估计的变形参数误差加大, 从而影响分析的正确与否。通常情况下, 监测建筑物的安全需要高精度要求, 一般检查施工要求变形精度相对较低。
2.3 变形监测深基坑水平和垂直位移监测方法
与精度分析经过多年的发展, 水平位移测量的方法已经有很多种选择。规范上推荐的方法有:小角度法、投点法、视准线法等;测定监测点任意方向的水平位移时可视监测点的分布情况, 采用前方交会法、极坐标法等;当基准点距基坑较远时, 可采用GPS测量法或三角、三边、边角测量与基准线法相结合的综合测量方法。
3 工程概况
本工程建设场地呈矩形, 南北长约400m, 东西宽约340m, 总用地面积约为136916m2。本工程以住宅、配套公建及地下车库为主, 主要包括11栋住宅楼、4套配套公建、1个地下车库。周边建筑物已拆迁完毕, 无建筑物, 场地空旷。
4 基坑支护方案及监测项目
4.1 基坑支护方案
为节约施工空间, 保护临近构筑物和地下设施, 减少基底回弹, 利用支护结构进行地下水控制, 需选择有效的支护方式。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约为16m, 其中基坑北侧上部1.1m采用放坡挂网喷混凝土支护, 下部采用护坡桩+锚杆的支护形式, 基坑东侧、南侧和西侧分别采用上部7.50m土钉墙, 下部护坡桩+锚杆的支护形式。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09) 规定, 本基坑为一级基坑。
4.2 监测项目
综合考虑本工程的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 以及基坑周边环境对监测项目的影响, 并依据相关规范要求, 确定本基坑的监测项目为: (1) 基坑土钉墙坡顶水平位移监测; (2) 基坑土钉墙坡顶竖向位移监测; (3) 基坑护坡桩桩顶水平位移监测; (4) 基坑护坡桩桩顶竖向位移监测; (5) 基坑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6) 土钉及锚杆拉力监测; (7) 基坑地下水位监测; (8) 现场巡视检查。根据基坑工程的受力特点及由基坑开挖引起的基坑结构及周围环境的变形规律, 布设各监测项目的监测点, 如图1所示。
5 监测点的布设及监测方法
5.1 水平、竖向位移监测
本工程按照《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09) 中第5条监测点布置的具体相关要求共布设土钉墙坡顶水平、竖向位移一体监测点100个, 编号为PD001~PD100, 护坡桩桩顶水平、竖向位移一体监测点98个, 编号为S001~S090, SJ01~SJ08, 北侧暗沟及地表沉降监测点26个, 编号为D01~D26。具体埋设方法为在土钉墙坡顶和护坡桩桩顶较为稳固的地方用冲击钻钻出深约20cm的孔, 用稀释的水泥浆填充, 最后垂直放入强制对中装置, 顶部用工具抹平。本工程基坑水平位移使用Leica TC12011″级电子全站仪进行观测, 采用极坐标法进行监测。竖向位移使用Trimble Dini12电子水准仪进行观测, 采用往返测进行监测。在测量过程中, 严格按照《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09) 中第6.2水平位移监测和6.3竖向位移监测的具体相关技术规范进行作业, 保证测量精度。
5.2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采用数字式CX-901E型测斜仪进行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具体测量方法: (1) 用模拟测头检查测斜管导槽; (2) 使测斜仪测读器处于工作状态, 将测头导轮插入测斜管导槽内, 缓慢地下放至管底, 然后由管底自下而上沿导槽全长每隔0.5m读一次数据, 记录测点深度和读数。测读完毕后, 将测头旋转180°插入同一对导槽内, 以上述方法再测一次, 测点深度与第一次相同。 (3) 每一深度的正反两读数的绝对值宜相同, 当读数有异常时应及时补测。本工程共布设10个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
5.3 土钉及锚杆拉力监测
采用采用MSJ-3型锚索测力计和608A型振弦读数仪进行土钉及锚杆拉力监测。具体测量方法:在锚杆加锁之前按照技术规定把锚杆拉力计套在锚杆顶端, 把拉力计的电缆引至方便正常测量的位置, 然后用锁扣锁上固定, 并进行拉力计的初始频率的测量, 必须记录在案, 以后即可按要求开始正常测量。本工程共布设12个土钉及锚杆拉力监测点, 分为上下2排, 6个断面。
5.4 地下水位监测
采用电测水位仪进行地下水位监测。具体测量方法:按四等水准对水位观测井的井口固定点进行高程测定, 每次测量井口固定点至地下水水面竖直距离两次, 当连续两次静水位测量数值之差不大于±1CM/10M时, 将两次测量数值及其均值进行记录, 根据记录值进行水位高程的计算, 本次水位高程和上次水位高程的差值就是地下水位的变化量。本工程共布设8个地下水位监测井。
6 监测成果分析
6.1 土钉墙坡顶水平位移监测
从监测成果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截止到2014年7月15号, 土钉墙坡顶水平位移累计变化最大值为14.5mm, 未达到设计报警值, 该点为PD009监测点, 其位于本基坑北侧边坡东部区域, 其变化曲线见图2。从图2可以看出:监测点PD009相关区域在整个监测过程中其变化前期呈缓慢变大, 中期呈现上下波动, 后期呈趋于平稳的发展态势, 整个监测过程中变化值均未达到设计报警值, 该区域边坡发展态势良好, 边坡安全。
6.2 土钉墙坡顶竖向位移监测
从监测成果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截止到2014年7月15号, 土钉墙坡顶竖向位移累计变化最大值为24.4mm, 未达到设计报警值, 该点为PD010监测点, 其位于本基坑北侧边坡东部区域, 其变化曲线见图2。从图2可以看出:监测点PD010相关区域在整个监测过程中其变化前期呈缓慢增加, 中期呈现上下波动并增大, 后期呈趋于平稳的发展态势, 整个监测过程中变化值均未达到设计报警值, 该区域边坡发展态势良好, 边坡安全。
6.3 护坡桩桩顶水平位移监测
从监测成果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截止到2014年6月30号, 护坡桩桩顶水平位移累计变化最大值为14.1mm, 未达到设计报警值, 该点为S084监测点, 其位于本基坑西侧边坡北部区域, 其变化曲线见图2。从图2可以看出:监测点S084相关区域在整个监测过程中其变化前期呈缓慢变大, 中期呈现上下波动并增大, 后期呈趋于平稳的发展态势, 整个监测过程中变化值均未达到设计报警值, 该区域边坡发展态势良好, 边坡安全。
6.4 护坡桩桩顶竖向位移监测
从监测成果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截止到2014年6月30号, 护坡桩桩顶竖向位移累计变化最大值为8.9mm, 未达到设计报警值, 该点为S040监测点, 其位于本基坑东侧边坡中部区域偏南, 其变化曲线见图2。从图2可以看出:监测点S040相关区域在整个监测过程中其变化前期呈缓慢变大, 中期和后期呈现上下波动、平稳的发展态势, 整个监测过程中变化值均未达到设计报警值, 该区域边坡发展态势良好, 边坡安全。
6.5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从监测成果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截止到2014年7月30号, 深层水平位移累计变化最大值为5.17mm, 未达到设计报警值, 该点为4号监测点, 深度为11.5m, 其位于本基坑北侧边坡东部区域, 其变化曲线见图2。从图2可以看出:监测点4~11.5该区域在整个监测过程中其变化前期呈快速变大, 中期呈先平稳发展, 后呈“V”形状发展, 最后又平稳发展, 后期呈快速变大的发展态势, 整个监测过程中变化值均未达到设计报警值, 该深度区域边坡发展态势良好, 边坡安全。
6.6 土钉及锚杆拉力监测
从监测成果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截止到2014年6月30号, 土钉及锚杆拉力监测最大拉力值为189.39k N, 未达到设计报警值, 该点为第一排M05监测点, 其位于本基坑西侧边坡中部区域, 其变化曲线见图2。从图2可以看出:监测点第一排M05相关区域在整个监测过程中其拉力值前期呈缓慢变大, 中期和后期趋于平稳的发展态势, 整个监测过程的拉力值均未达到设计报警值, 该区域边坡发展态势良好, 边坡安全。
6.7 地下水位监测
从监测成果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截止到2014年7月30号, 地下水位监测累计变化量最大值为28.5cm, 在正常变化范围之内, 该点为4号井, 其位于本基坑北侧边坡东部区域, 其变化曲线见图2。从图2可以看出:监测点4号井在整个监测过程中其累计变化量前期呈快速增大, 中期呈缓慢减小, 后期逐步趋于平稳的发展态势, 整个监测过程中累计变化量的变化均在正常范围内, 边坡安全。
7 结语
综上所述, 本文以深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 对深基坑工程的变形监测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 根据实践表明, 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前提下, 应该尽量使用简单、实用、经济的方法。监测完成后, 还需要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价, 为该基坑的安全施工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沙爱敏, 吕凡任, 邵红才, 等.某商业中心深基坑变形监测与分析[J].施工技术, 2014 (04) :101~104.
[2]王洪伟.复杂条件下深基坑变形监测分析[J].山西建筑, 2014 (23) :123~124.
变形 篇5
这次我像往常一样,和小伙伴们一起晒太阳。突然有一只母蚌也跑到岸边晒太阳,还把半个“舌头”露了出来。母蚌虽然如此庞大,但这个时候看上去如此滑稽。“哈——哈——哈—”我忍不住笑出了声。不料正在这时候,一阵风吹来,我和七八个小伙伴一下子飞了起来,粘在了母蚌的“舌头”上。母蚌立刻把“舌头”缩了回去,顿时陷入了黑暗,这似乎是母蚌预谋好的。“喂,大家……啊……”我话还没说完,蚌壳内就充满了水,舌头还怪异地扭动着,原来母蚌回到海里了。
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了我的伙伴们,在这阴暗的地方谈论起来∶“我们想办法逃出去吧!”一粒小沙说∶“出去了也不一定能上岸,还不如在这儿等它上岸后再逃出去。”
于是我们就开始了“黑暗之旅”,但过了很久母蚌也没有上岸。在这旅行中我一个巨大的发现∶我们慢慢地被母蚌体内的东西包裹住了,我不得不安安静静地待在里面,但时常感受到他的肉在蠕动,还不时分泌出一种物质把我包裹住。
在伸手不见五指的蚌壳内,我感到十分懊恼,总觉得自己身体在膨胀,难受极了,我多想逃出去啊!
也不知过了多少年,一缕阳光照向了我。我睁开了眼,正准备欢呼自己重回大地,可眼前的一切让我惊呆了:阳光下的我,闪闪发光,有黄豆般大小,圆圆的,滑滑的白里泛着点粉,我再也不是沙子了,我变成了珍珠!
变形 篇6
关键词:变形母题;变形主体;变形原因;变形效果
中图分类号: I106.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6)05-0089-04
《变形记》是弗兰茨·卡夫卡的重要代表作,其以荒诞反常在文学史上经久不衰,是“变形母题”最经典的著作,小说的主人公格里高尔身负家庭重担却一夜之间变成令人嫌恶的大甲虫。我国作家莫言的《生死疲劳》也是一部带有鲜明的“变形母题”特征的长篇小说,小说中的主人公“西门闹”历经六世轮回,一世为驴、一世为牛、一世为猪、一世为狗、一世为猴,最后回到畸形“大头儿”的人。《变形记》和《生死疲劳》都是变形母题的典型性作品,二者在变形主体的形象特征上趋于一致,融人性与动物性于一身,但在变形主体的形象上前者是单一的甲虫形象,后者是多样的,分别变成五种动物。这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变形的原因可分为表层原因和深层原因,表层原因皆是在主人公不知情的情况下无端变化,深层原因则不同,《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是出自潜意识的需要,《生死疲劳》中西门闹的变形是契合“六道轮回”的需要。在运用变形母题的效果上也有同有异,同在叙事视角,异在主题内涵。二者在主人公变形后所采取的叙述视角也是相同的,一方面描写变形者自身的变化、心理状态和经历,另一方面从变形者的视角描摹人生百态以及世事人情。但前者运用变形母题是使悲剧感增强,并在故事的结尾以格里高尔的死亡和家庭的欢乐气氛进行对比,令人倍感压抑,后者则通过生死轮回,运用佛教的观念对悲剧进行消解和升华,正如《生死疲劳》的开篇语;“佛说,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1]
一
《变形记》和《生死疲劳》在变形主体的形象特征上趋于一致,融人性与动物性于一身,既保有人的思想和情感,又兼具动物的特性。在卡夫卡十几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创作了很多以动物为主题以及主要与动物相关的作品,动物或类似动物的艺术形象一直扮演着独特而重要的角色。他早年所写的一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乡村婚事》中的主人公拉班想象自己变成一只大甲虫,《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也变成了一只大甲虫。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仍然关心家里人的生活状况,为家人窘迫的生活处境感到自责,想送妹妹去上音乐学院,想和家人进行情感交流。但是他又丧失了与人交流的能力,丧失了社会生存能力,拥有甲虫的特性,如他不再喜欢喝以前最爱的牛奶,喜欢“不新鲜的、半腐烂的蔬菜”,“晚饭吃剩下来的肉骨头,上面蒙着已经变稠板结的白色调味汁”[2]。显然,卡夫卡笔下的格里高尔已经不再是那种个性完整的“人”了,它始终徘徊在人与动物之间。“《生死疲劳》中主人公西门闹无论是转世成西门驴、西门牛、西门猪、西门狗还是西门猴,有一点都是相同的,就是具有人的情感心理和动物的外形、习性。”[3]比如第一个轮回中西门闹投胎成驴,有着驴的饮食习惯,驴的爱好,像啃大杏树粗糙的树皮,爱慕母驴花花等,但也有着人的伦理道德,痛惜发妻白氏,恼怒小老婆的改嫁,并疼愛一双亲生儿女,愤恨仇人等。再如变成牛后,西门牛完全有着牛的特性,在第一次耕作时就大显威风,但又是“人化”的动物,重情重义,与蓝脸可谓是惺惺相惜,无论金龙怎样鞭打、拖拽、甚至火烧,西门牛仍不愿耕作合作社的地,最后在蓝脸的一亩六分地里轰然倒下。
这两部作品中变形主体的形象不同。《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自始至终都是甲虫的形象,书的开篇就对格里高尔的甲虫形象有十分细致的刻画,“他仰卧着,那坚硬得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一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好多块弧形的硬片……比起偌大的身躯来,他那许多条腿真是细得可怜。”[2]甲虫形象猥琐面目丑陋,本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却又为人们所厌恶,始终处于惊恐不安的生活状态中,是名副其实的弱小者。卡夫卡在这部中篇小说中将格里高尔变形为大甲虫借以审视现代人的生存处境,正如他所说,“不断运动的生活纽带把我们拖向某个地方,至于拖向哪里,我们是不得而知的。我们就像物品、物件而不是人”[4]。人成为物质的附庸,一旦失去了社会生存能力,便如同甲虫般整日惶恐。《生死疲劳》中的主人公经过了六次变形,一世转生为驴——“驴折腾”、二世转生为牛——“牛犟劲”、三世转生猪——“猪撒欢”、四世转生狗——“狗精神”、五世转生为猴——“广场猴戏”和六世转生为人——“世纪婴儿”。小说写六道轮回,由人投生为离人道最远的四足驴子,再到与人类越来越亲密的猪狗,一路发展到灵长类猴子,最后投生人道,秩序井然。因为《生死疲劳》的叙事宏阔,时间跨度长,主人公的多次变形切合小说所描写的历史语境,由驴、牛、猪、狗和猴组成的历史阶段依次对应着土改、大跃进、文革和改革开放的历史。
二
《变形记》和《生死疲劳》中主人公变形的表层原因是一致的,格里高尔变为甲虫和西门闹突然变成驴、猪等动物都是在主体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变形而成的。“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2]书中开篇突兀地描述格里高尔变成大甲虫的事实,而在这之前主人公完全不知道会有这样的变化。《生死疲劳》中的西门闹亦是如此,他在阎王殿里受尽酷刑,不屈不挠,在经历油锅的刑罚之后,阎王颇不耐烦地让牛头马面带他下去,西门闹却受到鬼卒的欺瞒,“我看到鬼差蓝脸上的狡猾笑容,还没来得及思考这笑容的含义,他们就抓住我的胳膊猛力往前一送……我睁开眼睛,看到自己浑身沾着粘液,躺在一头母驴的腚后。天哪!想不到读过私塾、识文解字、堂堂的乡绅西门闹,竟成了一匹四蹄雪白、嘴巴粉嫩的小驴子。”[1]在经历了驴和牛的变形后,阎王许诺西门闹投胎成人,“但是,阎王老子又一次耍弄了我。这次投生,一出大厅他们就用黑布蒙上了我的眼睛。”[1]西门闹便又投胎成猪。
这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均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变形,但二者变形的深层原因却不同,《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是出自潜意识的需要,《生死疲劳》中主人公的变形则是顺应天道,契合“六道轮回”的需要。当格里高尔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变成甲虫的事实时,他回想起了平时的工作,长年累月在外奔波,人与人之间只是泛泛之交,不可能成为知己朋友,最后,他说了一句,“让这一切都见鬼去吧!”[2]当格里高尔习惯了甲虫的身体时,他便开始享受着生活,“他尤其喜欢倒挂在上面的天花板上;这完全不同于在地板上躺着;呼吸起来比较轻松……处于格里高尔在那上面的这种几乎是高高兴兴、精神涣散的状态中。”[2]“人类回归到动物,这比人的生活要简单得多。”[5]说明他潜意识里希望成为一个不需要工作的,不需要成为物质附庸的自由的个体,拥有“甲虫”这个无欲无求、逍遥自在的外壳是生存困境下一种肉体上的逃离,是其潜意识想得到暂时解脱的愿望。《生死疲劳》里的主人公西门闹的变形则是经历“六道轮回”的需要。“六道轮回”这一古老的民间文化观念来源于佛教。“六道”为众生轮回生命形态的划分,自下而上分为地狱、饿鬼、畜生、人、阿修罗,以及天道中的六重欲界天。“轮回”,指业的主体或生命在不同的存在领域中流转。但莫言笔下的西门闹历经的“六道轮回”只是在“六道”中的一个层面“畜牲道”里的简单轮回。“西门闹在畜牲道里托生为五次畜牲,我们说他在‘六道里轮回也没有错,这只是逻辑上的问题,大概念、小概念的问题”[6]。投生于畜生道有两种情况,一是痴愚业重之人,二是地狱生饿鬼、饿鬼生畜生。主人公西门闹无辜枉死,怨气不消,乃是痴愚之人,但无论投胎成何种动物,他始终没有离开他的家族,没有离开与他有着千丝万缕血肉关系的西门屯。
三
《变形记》和《生死疲劳》运用变形母题所呈现出的效果有同有异,同在叙事视角,异在主题内涵。这两部作品在主人公变形后,所采取的叙事视角是相同的,一方面描写变形者自身的变化、心理状态和经历,《变形记》主要描述格里高尔在变成甲虫之后逐渐被抛弃直至死亡的过程。最初格里高尔因为不能为家庭减轻经济负担,为家人带来不快与麻烦而感到内疚,他的父母对格里高尔始终是排斥的态度,就连他疼爱的妹妹最后也因为他的出现吓到了家里的租客,截断了他们的经济来源而彻底地厌恶他。在《生死疲劳》中作者明确描述了由西门闹转世而成的驴、牛、猪、狗和猴所经历的不平凡的事情以及生死悲欢,如“智勇双全斗恶狼”、“西门牛耕田显威风”、“猪十六大战刁小三”[1]等。另一方面从变形者的视角描摹人生百态以及社会人情,《变形记》中着重描写了主人公格里高尔的家人在对待已经没有社会生存能力的格里高尔的态度。格里高尔亲耳听到家人瞒着他存钱,亲身体验着他最喜爱的妹妹对他的厌恶,就连他的生命也是由他的亲生父亲所剥夺,深刻地反映出金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掩盖在虚伪的以利益维系的情感之下的,这样的关系本就是利己主义的、十分冷漠的。《生死疲劳》透过各种动物的眼睛,体味了五十多年来中国乡村社会的庞杂喧哗、充满苦难的蜕变历史。“西门驴肉搏野狼、大闹队部,对统治者无法无天的反抗让我们热血沸腾;西门牛在集市上披着红旗猛撞乱踹,描绘出文革时的疯狂与荒唐;猪十六在争取民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勇气、力量和智慧令人叹服;西门狗强大的号召力与洞察力也让人望尘莫及;而西门猴眼神的迷蒙正折射出离开土地的人们无根困窘的现状。”[7]
《变形记》使用变形手法是使悲剧感增强,而《生死疲劳》则是通过多次变形将悲剧消解。在《变形记》中,格里高尔内心绝望透顶,身体又受到来自父亲砸的苹果的伤害而死亡,在他死之后,他的家庭洋溢着欢乐的气氛,此时悲剧感增强,作者透过格里高尔的变形折射出了西方现代人在物质利益中受压抑的生存状态,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由这种隔膜造成的空虚与孤独。《变形记》用这样变形、夸张甚至怪诞的艺术手法,揭示出高度工业化的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一旦丧失了谋生的能力,就失去了生存的价值,无异于一只令人嫌恶的甲虫,这是人与人之间互相视为异类的异化状态。但是在《生死疲劳》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一次次的轮回,西门闹这样一个倔强坚韧的地主阅尽人世沧桑,自感身心疲惫,消泯了所有怨憤,摒弃一切痛苦与爱恋,才接受了生命的新生,正如小说最后阎王对他说的一席话:“我将让你在畜牲道里再轮回一次,但这次是灵长类,离人类已经很近了,坦白地说,是一只猴子,时间很短,只有两年。希望你在这两年里,把所有的仇恨发泄干净,然后,便能是你重新做人的时辰。”[1]当他最后一次轮回成一个乱伦所生的身有重病的大头儿时,他娓娓道来半个多世纪以来所发生的一切,悲剧感渐渐消解。小说以佛教的生命轮回,家族的变迁传奇展现了中国农村半个世纪的人文和生活景观,充满了对政治的挪揄,对历史的反讽,对生命的哀叹,强烈地暗示了这片土地深沉的苦难和深刻的自赎。
《变形记》和《生死疲劳》是中西“变形母题”的经典作品,虽然二者在变形主体的形象特征、变形的表层原因以及叙事视角上存在共通之处,但是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这两部小说也存有相当明显的不同之处。从“变形母题”的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为中西文学的比较提供范例,促进文学的沟通与交流。
参考文献:
[1]莫言.生死疲劳[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
[2][奥]弗兰茨·卡夫卡.卡夫卡小说集[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3]冯萍.变形母题的文学阐释——以《变形记》与《生死疲劳》比较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5):12-13.
[4]金元浦.外国文学阅读与欣赏[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59.
[5]陆霞.《变形记》荒诞与现实的梦幻结合[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3,(12):64-67.
[6]丁岸.《生死疲劳》轮回在畜生道中[N].新快报,2006-04-13(005).
[7]周妮.《生死疲劳》的欲望与轮回——试论视野变换下的生命体验[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52-154.
Abstract:Metamorphosis and Life and Death are the deformation motif typical works, both in the deformation are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image are consistent, but on the deformation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image of the former is single, and the latter is diverse. The two works lead to hero of the deformation of the surface is consistent, but the deep reason is different. In the use of the effect of the deformation motif also hav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the presence of narrative point of view, different in the meaning of the subject.
Key words: good university; culture reason; governance
变形 篇7
1 基坑监测实例
1.1 工程概况
合肥市蜀山区西城山水居项目。基坑周长900多米, 呈长方体。基坑挖深7.6米, 基坑周围建筑物、管线多, 该项目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为确保支护结构和相邻建筑物的安全, 对基坑围护结构墙顶的水平位移监测。设计要求:水平位移报警值为40mm, 每天发展不超过3mm。基坑安全运行时间为6个月。基坑监测布置示意图如下。
因施工场地狭窄, 采用全站仪坐标法测定监测点的坐标, 通过相邻周期坐标计算, 快速、准确地获取监测点的位移量。
1.2 基坑变形监测
在基坑变形监测时, 必须有一些固定的测量点作为基准点, 以求得所需要的位移值。本基坑变形监测工程观测网共包含5个点, 3个已知点在基坑较远稳定区域, 另外2个为布置在基坑附近方便观测的工作点。共对这5个点构成的基准网进行一等水准观测, 平均每个月都进行一次基准网的稳定性检验, 以满足工程精度的需要。
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情况, 在基坑周围共布设86个监测点。由于基坑监测时间长, 监测点很容易被破坏, 监测网的网型可能发生变化。为判断基准点的稳定性, 不能无根据地以某一点作为起算点, 而应根据重复观测的成果, 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其稳定性。只有在监测的起算数据可靠的前提下, 对数据成果进行变形分析才具有指导施工的意义。
2 基准网点的稳定性检验
2.1 稳定性检验方法
基坑监测点的变形是相对于监测基准网点的, 如果基准点不稳定, 所观测的变形数据就是失真的。结合实际, 我们采用平均间隙法对基准点的进行整体检验。其基本思想:先进行两周期图形一致性检验及整体检验, 如果检验通过, 则确认所有参考点是稳定的。否则, 就要找出不稳定的点, 寻找不稳定点的方法是“尝试法”, 依次去掉每一点, 计算图形不一致性减少的程度, 使图形不一致性减少最大的那一点就是不稳定点。排除不稳定点后再重复上述过程, 直到去掉不稳定性点后的图形一致性通过检验为止。
平均间隙法的原理:通过两期观测, 可分别进行平差, 得出各点两期的坐标值, 而且这些点的坐标值对同名点各不相同。如果各点 (包括原来认为不动的基准点和可能动的移动物体上的点) 在两期观测期间没有移动, 在同名点的坐标差只反映观测误差, 因此通过这些坐标即可得到观测值的一个经验方差μ2。
这个方差可由两期观测值改正数得到, 即通常使用经验方差μ2进行比较和检验。若QXV=0, Ql V=0, 说明平差后, 观测值改正数V与未知数X及观测值平差值是相互独立的, 因此用这两个方差的比构成的统计量服从F分布。用此量进行检验, 看出这两个方差是否相等, 即是否出自同一统计体, 如果是, 则表示坐标值的差完全由观测误差所引起的, 因此判断点位确实没有移动, 否则点位产生移动。
2.2 平均间隙法检验过程
用某两周期的成果进行稳定性检验。设这两周期分别为第1, j周期根据每一周期观测的成果, 按秩亏自由网平差的方法进行平差, 由平差改正数可以计算单位权方差的估值
式中分别用上表与下表1, j表示不同的两周期观测的成果。一般情况下两个不同周期观测的精度是相等的。可以μ12将μj2与联合起来求一个共同的单位权方差估值, 亦即
式中, f=f1+f2
如果作假设“两次观测周期间点位没有变动”, 则可以从两个周期所求得的坐标差ΔX计算另一方差估值
式中, ;fΔX为独立的ΔX的个数。
可以证明方差估值μ2与Q2是统计独立的。
利用F检验法, 我们可以组成统计量
在原假设H0 (两次观测期间点位没有变动) F, 统计量服从自由度为fΔX、f的F分布, 故可以用下式
来检验点位是否有变动。置信水平通常取0.05或0.1, 有与自由度fΔX、f可以从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中查得分位值F1-α (fΔX、f) 。
当统计量小于相应分位值时, 接受原假设, 表明监测基准网点都是稳定的, 稳定性分析即完成。反之, 则认为网中存在变动点。为此, 必须用平均间隙法进一步搜索不稳定的点。
3 基坑监测点变形分析
3.1 数据处理
每期观测后, 首先对基准网进行经典平差, 以M1、M2、M3为基准, 计算出工作点G1、G2的坐标, 然后采用平均间隙法, 以当期与首期两期观测作检验进行工作点稳定性分析, 若存在不稳定点, 再继续寻找动点, 并修正。最后, 把基坑两侧工作点统一到稳定的基准网中, 并以工作点平差计算每个监测点坐标。本工程以监测点B1、B2、B3、B4、B5、E1、E2、E3的部分观测期过程中平面位移变化量为例, 其位移变化量统计表如下。
3.2 变形分析
基坑变形监测点数量较多, 如果仅对单一沉监测点的变化进行分析, 即不方便, 又不能全面地反映实际变形情况。所以, 变形分析宜采取整体分析, 较直观的方法是将监测的报表绘制成“监测点变形量曲线图”和“监测点变形量速率曲线图”, 即将每一期各测点的累计变形量或速率曲线绘制在以时间为横轴、变形量为竖轴的坐标系中。
变形分析如下:
(1) 整个基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形。
(2) B3、B5、E1三个监测点出现预警值, 其余各点变形量都正常。
(3) 在B3、B5、E1三个监测点出现预警值后, 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加固基坑, 经有效处理后变形量变化正常。
(4) 结合实地踏勘和分析, 三个监测点变形原因为: (1) 周边道路环境影响:基坑周边都是交通要道, 受震动较大; (2) 土质原因:地质条件较差, 基坑大部分是回填土; (3) 地面荷载影响:三个监测点附近都有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通过。
根据前12期观测结果和基坑的变形情况, 相关管理部门对基坑进行了加固和压密注浆等处理。从第13期之后的观测结果已看出加固取得得了明显效果, 基坑基本上处于了稳定状态, 为今后基坑下部施工建设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4 结论
基坑变形监测网一般范围不大, 而精度要求较高, 从保证成果可靠方面考虑, 对监测网的稳定性检验是很必要的。用平均间隙法确定变形模型这种思路本身不需要考虑太多的地质信息, 能从测量观测数据中分析出近似变形模型。在工程上有一定的适用性。
在基坑变形监测中, 图表分析方法有其优越性。比传统的文字成果更直观丰富, 既能全面地展示和分析基坑整体变形状态和趋势, 又能明显获得哪些监测点变形较大, 更便于理部门的正确决策。
当然, 在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方法、数据处理等方面, 内容还很多, 有待于在今后的基坑工程中再学习, 再实践。
摘要:基坑变形监测是一种监测变形体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首要问题就是要保证基准网的稳定。在变形监测点位稳定性分析中, 平均间隙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而对基坑监测的变形分析, 监测点变形曲线图表法比较形象直观。本文结合监测实例, 分析了平均间隙法和曲线图表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基坑监测,基准点,平均间隙法,变形分析
参考文献
[1]张正禄等.工程测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
[2]黄声享, 尹晖, 蒋征.变形监测数据处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
[3]孔祥元, 郭际明.控制测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
变形 篇8
镁合金具有独特的优越性能,如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良好的机加工性能、可回收循环利用等,是目前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正在成为研究的热点,在电子、汽车、航空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与其他结构材料相比,镁合金在室温下的延性和强度较低。镁合金具有密排六方晶体结构(HCP),室温下滑移系较少,孪生变形是其重要的塑性变形协调机制。深入研究镁合金不同变形机制、变形工艺与组织性能之间的相互影响,对于优化塑性变形工艺、促进镁合金均匀变形、改善镁合金的延性和强度、探索开发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高性能变形镁合金材料及其制备工艺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 镁合金的塑性变形机制
1.1 密排六方结构晶体材料的滑移系
对于多晶体材料来说,均匀的塑性变形需要5个独立的滑移系,即von Mises法则。密排六方结构晶体结构中最常见的2个Burgers矢量是a和c+a,可能的滑移系见图1[1]及表1[2]。HCP金属中最常见的2个滑移系是基面滑移和柱面滑移,提供4个独立的滑移系。由a位错沿锥面滑移提供的4个独立滑移系在晶体学上等效于上述4个独立滑移系在基面和柱面上的交滑移。
当c+a位错的滑移系启动时,可以独自提供5个独立的滑移系来满足von Mises法则。
*见图1
1.2 镁合金的塑性变形机制
纯镁及大部分镁合金都具有HCP晶体结构,主要变形机制是基面滑移、棱柱面滑移、锥面滑移、孪生变形和晶界滑移等。在室温进行塑性变形时,由于柱面和锥面滑移的临界剪切应力 (CRSS) 远高于基面滑移的,因而不易被启动,镁合金的主要塑性变形机制为undefined基面滑移(3个密排方向undefined、undefined和undefined组成了2个独立滑移系)[3],提供垂直于c轴方向的应变。但是当基面平行于载荷方向时,Schmid因子约为0,很难发生基面滑移,如基面平行于拉伸轴时,这种织构提供的基面滑移的Schmid factor较小,材料表现出强化效应[4]。镁合金基面滑移只能提供2个独立的滑移系,不能满足von Mises对于协调塑性变形的要求。因此镁合金在室温附近进行塑性变形时必须由其他基面和锥面滑移系激活。镁及其合金中的复杂变形机制,如孪生、非基面滑移和晶界滑移,也可能出现在室温下,与晶粒尺寸、应力状态等因素有关[5]。
随着温度的上升,非基面滑移的临界应力急剧下降,非基面滑移被激活,从而有效提高镁合金的热加工性能。镁合金中非基面滑移的激活具有以下特征:
(1)非基面滑移是热激活过程。激活柱面滑移、一级锥面滑移和二级锥面滑移需要的温度分别在450K、623K和573K以上[6]。
(2)非基面滑移与应变速率有关。柱面滑移是应变速率控制的变形机制[7]。
(3)激活非基面滑移需要高的应力,如晶界处的高应力集中[8]。应力集中源于位错在晶界后面的堆积与相邻晶粒之间大的塑性变形协调应力。Koike [9]研究发现非基面滑移主要发生在晶界区域。Koike等[10]认为,协调变形引起的附加应力可以促进激活非基面滑移,观察到非基面滑移位错占总位错密度的40%,表明非基面滑移在变形机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升高变形温度、细化晶粒和合金化通常可以促进非基面滑移,从而有效改善延性。Koike等[10]发现,晶粒细化可以有效激活晶界处的棱柱面滑移,因为晶粒细化可以促进晶界处的应力集中,满足棱柱面滑移的临界切应力(CRSS),从而促进棱柱面滑移。Yasumasa等[11]的研究表明,晶粒尺寸小于10μm时可有效激活晶界处的柱面滑移,使镁合金延性增加。
此外,晶界滑移(Grain boundary sliding,GBS)也是镁合金的塑性变形机制之一。Ashby [12]提出:在2个取向不同的相邻晶粒之间,晶界区域可以通过所谓的几何必须位错起到协调塑性变形不相容的作用,即所谓的晶界滑移。在细晶镁合金中很容易发生GBS,有利于应力松弛,是应力松弛的机制。但GBS在粗晶镁合金中很少出现,促进粗晶镁合金应力松弛的主要机制是压缩孪晶。GBS应力松弛的能力比压缩孪晶高,因此与粗晶镁合金相比,细晶镁合金呈现出更高的延性。镁合金在室温下也可能会发生GBS。Koike等[10]研究了在室温下拉伸变形过程中GBS对总拉伸应变的贡献,表明由GBS引起的应变占总应变的8%(拉伸速率为1.0×10-3 s-1,晶粒尺寸为8μm)。
2 镁合金的孪生变形
孪生变形的临界切应力(CRSS)远高于滑移变形,因此,对于滑移系较多的体心和面心立方金属,只有当变形温度很低、应变速率极高或因其它原因使滑移受阻时,孪生才能成为塑性变形的主要机制。在3种典型金属结构中,六方晶系金属的滑移系较少,且六方晶系的孪生剪切应变S比较低,孪生引起的应变能与S2成正比,所以六方晶系比较容易产生孪生。
对于HCP晶体结构的镁合金,在一个相当宽的变形温度范围内,滑移、孪生和断裂是相互竞争的应力释放形式,孪生是镁合金的一种重要的晶内塑性变形机制。在变形温度较低时,滑移系较少,基面(0001)滑移产生几何硬化而晶粒内又没有有利于滑移的滑移面时,随着应力的增加将产生另一种热变形机制——孪生变形。在225℃以上且应变速率较高时,棱柱面等非基滑移面被激活,镁合金的滑移系增加,但是在未变形的晶粒内部仍容易发生孪晶。
2.1 镁合金的主要孪生系
室温下镁合金的主要变形机制是基面滑移,然而基面滑移不能提供晶粒沿c轴的变形。c轴的变形可以通过孪生来实现。镁合金的孪生类型主要有拉伸孪晶和压缩孪晶[6]。
(1)拉伸孪晶
undefined拉伸孪晶是镁合金中最常见的孪生机制[13]。根据最小切变原则,切变量最小的孪生优先发生。在镁合金中,undefined拉伸孪晶的切变量最小,其CRSS约为2MPa[14],因此是最容易发生的孪生。镁合金中的孪生要素见表2,示意图见图2[15],其中K1是孪晶几何中的第一不畸变面(即孪生面或赤道平面),K2是第二不畸变面,η1表示孪生方向,η2为K2与切变平面P的交线,S表示孪生切应变。undefined孪生变形的激活会在孪晶与非孪晶晶格之间产生86.3°的取向差[16]。
只有沿c轴方向受拉或垂直于c轴方向受压时才容易发生undefined拉伸孪晶,从而协调HCP晶格的c轴拉伸变形。拉伸孪晶主要发生在变形初期,对应变有贡献[17]。拉伸孪晶通常发生在具有织构的铸造合金变形中,以及在挤压件沿着挤压方向单轴压缩变形时,或者轧制板材在轧板平面的某一个方向进行单轴压缩时[18]。
undefined孪生使晶粒的c轴趋向于平行压缩轴,从而形成基面织构,导致力学性能的各向异性[19]。
(2)压缩孪晶
undefined压缩孪晶的CRSS 为76~153MPa[14],切变量仅大于undefined孪生,其孪生要素见表2。undefined缩孪晶可以协调c轴的压缩变形,使c轴重新取向至约56°,有利于后续的拉伸孪生变形[19]。压缩孪晶不像拉伸孪晶那样可以在母体晶粒中长大和大量增殖,而是在变形过程中始终保持相对细小的形貌。压缩孪晶主要发生在变形的结束阶段,有利于应力松弛[9]。undefined孪生常在673K以上的高温塑性变形中发生。
*c/a=1.624
压缩孪生变形通常表现为复杂的二重孪晶。二重孪生,即在一个孪晶中再次发生孪生变形,是由拉伸和压缩孪晶相互结合而产生的。近期有报道称存在undefined二重孪晶[20],也是压缩孪晶。初级孪生发生在undefined或undefined平面,在初级孪晶内部又发生undefined孪生[21]。undefined复合孪晶的基面与基体的基面倾斜成37.5°。在沿c轴的压缩变形中会观察到压缩孪晶和二重孪晶[22]。
除以上锥面孪生外,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等晶面也可以作为镁合金的孪晶面[15]。
2.2 孪生变形的表征
孪生变形在单晶中形成的应变可用式(1)计算[23]:
εtw=SMtw=Scosχtwcosλtw (1)
式中:S是孪生变形的剪切应变,Mtw是孪生变形的Schmid因子,χtw是孪生面法向与应力轴的夹角,λtw是剪切方向与应力轴的夹角。
HCP结构的镁合金具有6个等效的孪晶面,这些孪晶面的Schmid因子可以计算。文献[15]研究了HCP材料中由孪生变形引起的剪切应变。在镁中,undefined孪晶的剪切应变为undefined的剪切变形为undefined的剪切变形为0.04。Kleiner等[24]计算了具有环状丝织构的纯镁的undefined孪生应变,认为在压力和拉力载荷下产生的孪生应变的差值随倾斜角的增加而下降(这里的倾斜角是指晶粒c轴与应力轴之间的夹角)。此时,由于其Schmid因子小,在压力载荷下很难产生拉伸孪晶。然而,在拉伸载荷下,由于Schmid因子大,很容易产生拉伸孪晶。
在孪生变形过程中镁合金的切变部分与未切变部分形成镜面对称,孪生切变使晶粒转动而与基体形成一个特定的角度。表3列出了常见的几种孪生模式发生孪生变形时晶粒转动的角度[3]。
孪晶类型可以通过孪晶与基体之间的取向差来推算[25]。在研究孪生变形特性过程中,如不需要TEM 来检测其精确的孪生面指数,可以通过金相图中平行孪晶相交的固定角度来推测或判断其孪生面。图3为笔者在AZ31于300℃下进行轧制制备薄板过程中观察到的显微组织(h=1.6mm,最后道次轧制变形量20%)。图3中孪晶相交的固定角度接近90°,可以推测为undefined孪晶。
孪晶类型也可以通过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来表征。如图4所示[26],采用不同颜色标定不同的孪晶类型,可以直观地观察不同类型孪晶的分布,计算孪晶界所占的百分比。采用EBSD测量晶粒取向差的统计图也可以进一步分析孪晶类型。图5[6]中取向差的峰值位于86.3°,由于undefined晶系的激活使孪生晶格与未发生孪生的晶格之间形成86.3°的取向差,因此可证明存在undefined孪晶。
还可以通过TEM观察和计算确定孪晶类型。图6为在undefined条件下压缩变形AZ31中观察到的孪晶组织,其中TB指孪晶边界。通过SAD计算可得图6右上图的孪晶为undefined压缩孪晶[27]。
此外,从孪晶的形貌可以简单判断是拉伸孪晶还是压缩孪晶。具有透镜形貌的孪晶通常被认为是拉伸孪晶,具有窄带状相貌的孪晶通常被认为是压缩孪晶,如图7所示[11]。
2.3 影响镁合金孪生变形的因素
孪生变形作为多晶体两种主要的塑性变形机制之一,在高应变速率和/或低温下通常会成为主要的变形机制。然而,在HCP结构金属中,在各种温度范围内,孪生变形在保证塑性流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镁合金孪生变形CRSS的因素有很多,如温度、变形速度、晶粒度等,因此影响孪生的因素也有很多,包括变形温度、变形速度、晶粒尺寸、晶粒取向、受力方向等,它们或单独或相互作用地影响孪晶的生成。
(1)变形温度
镁合金在较低温度变形时启动孪生和非基面滑移的CRSS 远高于启动基面滑移的CRSS,因此会优先发生基面滑移。当发生非弹性应变引起应力高度集中时,孪生和非基面滑移才有可能被启动,并成为互相竞争的2种塑性变形机制。
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非基面滑移的CRSS 急剧上升,而孪生的CRSS 只有略微变化,说明孪生变形具有更低的温度依赖性,孪生的形核并不是热激活的过程[6],因此温度越低,非基面滑移越不易启动,孪生会成为镁合金的主要变形机制,孪生对塑性变形的贡献越大[16],如undefined轴拉伸孪晶在约200℃即可激活,协调c轴变形[13]。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位错的滑移和攀移变得容易,非基面滑移启动,动态回复加速,成为释放应力集中、协调塑性变形的主要机制,孪生对塑性变形的贡献减小[28]。在高于673K变形后的样品中没有观察到孪晶,表明673K以上高温时孪晶受到抑制[13]。
(2)变形速率
孪生应力以及孪生取代滑移的倾向性对变形速度的依赖性非常敏感,如在冲击载荷和快速碰撞的变形条件下,许多HCP结构材料的塑性变形机制仅为孪生。一般而言,随着变形速率的增加,可能来不及进行交滑移及晶界移等主要由速度控制的塑性变形机制,从而在晶界或第二相处引起局部应力集中,使孪生的倾向性增大[15]。孪生的CRSS最终通过加工硬化来达到。随着变形温度的下降,由滑移转为孪生,至少部分由强烈依赖于温度的加工硬化速率所控制,说明孪生是应力激活的过程。孪生的CRSS随着变形速度的加快而降低。此外,提高应变速率时会抑制镁合金动态回复过程,也会促进孪生变形发生。随着孪生取代滑移的进行,镁合金材料的强度得到提高。
(3)受力方向
镁合金在受压应力时,一旦滑移面趋向平行于受力方向,镁晶体中的滑移系就会停止运动,此时外力的持续增加会导致孪生的发生。孪生变形会使晶体取向发生变化,滑移面不再平行于受力方向,从而使原有的滑移系重新继续启动。因此镁在受压应力时可以表现出较好的塑性,从而适合挤压、轧制、锻造等压力加工方法成形。
不同类型的孪晶的形成与受力方式有关。当拉伸应变平行于c轴时,或压缩应变垂直于c轴时,就会优先生成undefined拉伸孪生,使拉伸孪晶在压缩变形中得到加强[6],从而协调c轴的变形。换言之,当基面织构强烈且c轴与板平面(拉伸方向)垂直时, Schmid因子很低,不易发生undefined拉伸孪生;如果c轴与板平面发生倾斜,即极图表现在等高线中心,偏离ND方向, 则容易发生undefined拉伸孪生[29]。
(4)晶粒尺寸
就孪生应力与滑移应力对晶粒尺寸的敏感性而言,前者更大。孪晶的激活强烈依赖于晶粒尺寸。孪生在粗晶镁合金中具有重要作用,因为粗晶内位错滑移程大,晶界附近应力集中严重,应力状态容易满足孪晶形核的要求。随着晶粒尺寸的增大,发生孪生的几率增加[25]。但在细晶镁合金中并不是这样的,这是因为细晶组织不仅位错滑移程短,而且晶粒细化可以激活非基面滑移。细晶镁合金可以通过非基面滑移、晶界滑移以及动态回复等过程来释放局部应力集中,满足von Mises法则,其应力状态难以满足孪晶形核的要求[10]。Kaibyshev等[30]认为镁的合金化和初始结构的细化将抑制孪生。随着晶粒尺寸的减小,孪晶的界面能增加,孪晶的形核数量下降,可见晶粒细化会大大改变镁合金的变形本质。图8为笔者在360℃轧制制备AZ31薄板过程中观察到的孪晶组织(最后道次轧制变形量为27.4%,板厚为1.38mm)。由图8可见,在大小晶粒组织并存的镁合金中,孪生变形主要发生在粗晶内部。
2.4 孪生变形对镁合金塑性变形的作用
2.4.1 孪生对塑性变形的贡献
在金属的塑性变形过程中,孪生切变量一般远小于滑移变形量,因此孪生本身对晶体塑性变形的直接贡献并不大。孪生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孪生过程中的晶粒转动调整晶体的取向并释放应力集中,激发进一步的滑移,使滑移和孪生交替进行,从而获得较大的变形。此外,孪晶与位错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镁合金的塑性变形也具有重要意义,可能改变滑移模式,激活非基面滑移,从而提高塑性变形性能。孪生对镁合金塑性变形的贡献可归纳如下[9,31]:
(1)作为一种补充变形机制可以提高镁合金的低温塑性变形能力。通常孪生可以提供沿c轴的变形,因此可能起到与Burgers矢量具有c轴分量的位错非基面滑移相似的作用[32]。
(2)孪晶改变了晶粒取向,通过晶格旋转使不利于滑移的晶体学取向变得有利,促进持续变形。如当基面平行于拉伸方向时(即基面平行于板面、轧制板材具有较强的(0002)基面织构时),基面滑移的Schmid因子很小,基面滑移变得很困难。此时,如果有undefined孪晶,孪晶的基面与基体的基面呈56.2°倾斜,晶格旋转就会增大孪晶内基面滑移的Schmid因子,从而激活孪晶内的基面滑移。
(3)孪生是镁合金应力松弛的重要机制,可以使晶界更好地满足相邻晶粒之间的弹性应变不相容性[5]。Kocks等[33]认为,HCP结构的多晶体材料的延性可能不要求5个独立的滑移系,当非弹性应变不能相互协调时,晶界处累积的内部应力集中,可以通过局部的孪生变形,松弛存储的弹性应变能和在晶界附近的应力集中。
(4)孪晶界与位错相互作用可能成为c+a位错源,c+a位错的堆积能启动锥面滑移,从而提高镁合金塑性。大量研究表明[3],a位错与undefined和undefined孪晶相互作用可形成c+a位错;c位错与undefined孪晶相互作用可形成c+a位错。Morozumi 等[34]在Mg的undefined孪晶内以及孪晶界附近发现许多c+a位错。
2.4.2 孪生对动态再结晶的影响
镁合金在低温下塑性变形时,在原始晶粒内部形成了密集位错堆积,并伴随着大量孪晶的生成。在孪晶界和晶界附近亚结构的取向差很大,足以产生动态再结晶形核,在层片孪晶内形成微晶,从而细化晶粒,提高均匀塑性变形能力。有两种过程导致了微晶的形成[35]:①初级孪晶的相互作用;②在粗大的初级孪晶层内发生了二级孪晶,初级孪晶与二级孪晶相互交割,形成微晶核心,在孪生区域演变为再结晶晶粒链。这种显微结果的演变过程被称为“孪生动态再结晶(Twin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TDRX) ”。进一步变形使孪晶界大规模迁移,从而使再结晶晶粒尺寸和体积分数增大。大量研究表明[36,37,38],镁合金在150℃以上塑性变形时,在变形初期发生变形孪晶的形核与长大,或者初始孪晶的长大;随着变形量的增大,孪晶可成为动态再结晶的形核点,最终被动态再结晶晶粒所取代。图9为笔者在330℃下进行AZ31轧制制备薄板过程中观察到的显微组织(最后道次轧制变形量为60%,h为2.12mm)。如图9中的箭头所示,孪晶成为动态再结晶优先形核的位置,大量细小的新晶粒形成于层片状孪晶中。
2.4.3 孪生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晶体材料的延性或脆性极大地依赖于滑移和孪生的本质及其相互联系[1]。孪生变形对镁合金材料力学性能所起的作用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孪生变形使晶格发生旋转,可提供附加的独立的滑移系,形成回复区,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延性。Koilke等[10]研究表明,镁及其合金甚至可能在室温下发生动态回复。动态回复与undefined压缩孪晶有关,因为位错会被孪晶界吸收。Barnett等[39]认为undefined孪晶使晶粒重新取向至硬取向,由此使镁合金总的应变硬化增强,从而延迟塑性不稳定性的发生,提高镁合金的延性。
(2)孪晶使晶粒细化并阻碍位错运动,对位错转变也有影响,从而导致加工硬化。如undefined孪晶界取向的突变(与母体晶粒旋转86°)可成为位错运动的障碍,由此成为加工硬化源[32]。由于孪生而造成的加工硬化有利于达到更大的均匀延伸率。Jain等[41]的研究表明,在AZ31薄板沿轧向和横向的应力-应变曲线中,初始应变硬化较小,随后硬化速度加快,可归因于大量拉伸孪晶对位错滑移行为的影响,在后一阶段滑移中孪生成为主要的塑性变形机制。
(3)孪晶也可能产生应力集中区和失效区,使材料的韧性降低。
(4)镁合金的力学性能各向异性与孪生变形有关。Beck认为通过抑制孪生变形可以减小各向异性,方法之一就是在变形过程中保留细小的晶粒组织[41]。可以通过控制基体中析出稳定的第二相、抑制晶粒长大、控制变形温度、剧塑性变形等工艺来获得细晶组织。
(5)孪生变形引起晶格旋转,改变镁合金的织构。粗晶组织的镁合金在变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孪生变形,使晶格旋转更大,可能会使织构弱化[13,24]。
2.4.4 孪生与断裂的关系
孪生与断裂是释放局部应力集中的2个相互独立的过程,有关孪晶对金属材料塑性和断裂行为影响的讨论由来已久[1,13]。裂纹会诱导孪晶形成,或者孪生变形会导致裂纹形核[15]。孪生和断裂过程的共同特征是发展速度很快,当裂纹尖端存在高剪切应力时裂纹扩展速度很快,此时裂纹周围的材料会形成高的应力集中,从而诱发孪生变形。镁合金孪生模式有多种,都会影响应变硬化和断裂行为。当独立的滑移系不足以协调塑性变形时,孪晶可以提供额外独立的变形模式,使晶格发生旋转,从而提高镁合金的塑性。另外,孪晶可能成为裂纹源。许多实验中观察到在孪晶与孪晶相交的地方形成裂纹,由此认为变形孪晶引起的应力集中在裂纹形核中起重要作用[15,42]。文献[13]研究表明,剪切断裂出现在与窄孪晶带相平行的平面中,如压缩孪晶undefined和二重孪晶undefined。它们的取向(与它们的母体晶粒相比较)更有利于a位错在基面上的滑移,从而使孪晶本身产生大的变形,在随后的变形中在母体——孪晶界上产生大的变形不相容性,发生断裂[22,43]。在大尺寸晶粒中更常常发现这种窄的孪晶带,大尺寸晶粒材料表现出较低的延性也可以部分地归因于此[44]。但是,孪生和断裂在本质上是相互独立的过程,在没有孪生变形时也会经常发生脆性断裂,而在较低温度下的拉伸和压缩变形时,伴随孪生变形,镁合金通常会发生很大的塑性变形但不会断裂。
3 结语
多晶体材料发生均匀的塑性变形而不出现裂纹,必须有5个独立的滑移系同时启动,镁及其合金通常只有2个独立的基面滑移系,此时孪生变形成为重要的塑性变形协调机制,但同时孪生变形也会造成镁合金力学性能各向异性。在粗细晶粒共存的镁合金组织中,孪生通常发生在粗大晶粒中。晶粒细化可以激发镁合金中的非基面滑移,抑制孪生变形,降低镁合金的各向异性。因此细晶镁合金的研制和工业化生产是变形镁合金的重要发展方向。
摘要:概述了镁合金的塑性变形机制,介绍了镁合金的主要孪生系及其表征技术,详细分析了变形温度、变形速率、受力方向和晶粒尺寸等对镁合金孪生变形的影响,讨论了孪生变形对镁合金塑性变形、动态再结晶、力学性能与断裂的影响。孪生通常发生在粗大晶粒中,晶粒细化可以激活镁合金中的非基面滑移,抑制孪生变形和降低镁合金的各向异性,指出细晶镁合金的研制和工业化生产是变形镁合金发展的重要方向。
变形 篇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地高层建筑层出不穷,对于地下空间利用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基坑越来越深,在这种情况下深基坑安全事故屡见不鲜[1]。深基坑安全事故出现的两个主要原因是施工管理不当和设计不当,其中,支护方案设计不当与当地的地质情况的复杂性和土体力学计算的困难性有着直接的关系[2]。因此,在基坑开挖前必须对深基坑进行有限元仿真模拟,获得模拟变形值,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基坑支护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更好地刻画支护结构和不均匀土体的关系。然而,有限元仿真模拟虽然能够真实的模拟出基坑所有点的变形情况,但是其准确度不如现场实测高;而现场实测由于只能监测指定点位,无法监测到所有点的变形情况,尽管准确度高,却应用范围并不广,为进一步完善基坑支护设计理论,为今后基坑支护设计提供有力的设计依据[3],应将数值模拟和实测相结合,如此能够对基坑的变形和稳定性得出更全面的结论。
1 工程概况
拟建33层高层住宅楼,场地位于西安市某家属院院内,地势平坦,属单元黄土梁洼地貌,黄土湿陷性等级为自重湿陷性II级。该工程项目基坑长宽约90m×45m,南侧2m处有六层住宅,北侧3m处有7层家属楼住宅,利用灰色系统理论选出最优支护方案为桩锚支护[4]。根据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基坑开挖深度约为8m,设计锚杆长度20m,护坡桩的长度13m,冠梁高度0.5m,原有建筑物的基础埋深为-2m。基坑平面布置如图1所示。
2 ANSYS数值模拟
根据基坑设计方案,桩直径0.8m,桩间距1.5m,桩身之间的距离0.7m,可忽略桩与桩之间的相互影响,用二维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由于基坑南侧2m处和北侧3m处各有一栋六层和七层住宅楼,导致南北边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均较差,因此只要南北边坡的安全性符合要求就能保证整个基坑的安全,所以,为了简化计算,该模型仅将平面图从南北方向剖开,以南北边坡的断面进行二维模型的建立。
2.1 基本假定
(1)假定土体是均匀连续且各向同性的弹塑性介质;(2)假定所开挖土体无地下水;(3)假定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式完全符合弹塑性关系,服从D-P准则。
2.2 材料模拟分析和处理
锚杆选择link1单元,钢筋混凝土排桩选择beam3单元,二维结构土体材料选择plane42单元,将每种单元所对应的材料参数输入对应的对话框中。
2.3 建立模型,划分网格,加载并施加约束条件
根据实践经验,计算基坑开挖影响范围为宽×高=78m×24m,以此进行模型的建立。根据基坑设计方案和整体模型的形式,确定了46个关键点和78条关键线,关键线路组成的区域定义了36块区域。将所有的线离散化分为1个单位长度,采用四边形或三角形网格进行自由划分,划分后的节点总数为18654,单元总数为6014。南边(左边)荷载大小定为425k N,距基坑2m处开始施加荷载,北边(右边)荷载大小定为498k N,距基坑3m处开始施加荷载,在左右两端和底端同时添加固定铰支座约束,整个模型体系如图2所示。
2.4 开挖过程模拟
开挖模拟前先用生死单元的kill elements命令关闭排桩单元和锚杆,然后进行ANSYS模拟计算,得到模型的初始应变值,在以后的分析中进行相应的扣除。基坑开挖的施工顺序为先进行桩和冠梁的施工,开挖到4m时进行锚杆的施工,因此,当基坑开挖0~4m时锚杆还没有施工,所以开挖第一阶段只激活排桩单元,关闭开挖范围4m深的土体;开挖的第二个阶段(4~8m),则将排桩和锚杆单元全部激活,关闭开挖范围8m内的全部土体。
3 监测方案
本工程主要在施工现场监测基坑的水平位移和基坑相邻建筑物的沉降情况,监测仪器及测量方法见表1。
3.1 监测频率
根据以往经验及数值模拟结果制定了监测频率,在基坑开挖期间,水平位移每3天监测一次,基坑周边建筑物沉降每1周监测一次。基坑支护完成后,由于位移变化量很小,调整为水平位移每周监测一次,基坑周边沉降每10天监测一次。
3.2 监测点布置
3.2.1 水平位移点位布置
本工程沿基坑四周边坡坡顶设置水平位移监测点,共设有21个监测点,间隔15m左右,具体布置图如图3所示。
3.2.2 基坑周边建筑物沉降点位布置
沉降量监测点布置在基坑周边建筑物的侧壁上,在建筑物拐角处和建筑物墙壁上每隔20m设置一个,共12个监测点。
3.3 监测位移控制值和报警值
根据基坑的安全等级和现场实际条件进行基坑的报警值和控制值的确定,本工程基坑深度8m,基坑等级是一级,经计算,水平位移控制值20mm,报警值为15mm。基坑周边沉降量控制值12mm,报警值10mm[5]。
4 模拟变形值与实测变形值的对比分析
4.1 水平位移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对比
现场监测是全过程监测,即自基坑开挖开始一直到基坑回填结束,而ANSYS数值模拟只针对基坑开挖过程,即从第一阶段的排桩施工后的土方开挖到第二阶段的锚杆施工和土方开挖,为了能将两者进行同步对比分析,文章中的现场监测数据只取自基坑开挖开始到开挖结束。分别将数值模拟和实测后获得的基坑水平位移变形值进行整理,取其平均值后绘制在同一时间———位移曲线图上,以变形量最大的南北边坡为例进行对比分析,见图4和图5。
从图4的位移对比曲线图可以看出:(1)基坑开挖过程中通过模拟所获得到的位移数据整体上的变化和增长趋势与实际监测数据基本一致,但由于模拟数据的曲率为0,而且软件不能模拟出土方开挖和锚杆施工时机械对土体扰动的情况或实际施工过程中的突发情况,所以模拟的位移曲线呈直线变化。(2)模拟的位移量略小于实际监测的水平位移量,模拟的累计变形达13mm,实际数据的平均累计变形达14mm,经分析原因可能是:在模拟支护结构时,土体节点、排桩和锚杆节点共用,从而忽略了土体与支护结构之间的相对滑动,使得支护作用效果要比实际更强,同时也忽略了降水对基坑位移的影响。
从图5的位移对比曲线图可以得出,模拟的北边坡水平位移数据和实测数据在开挖的第一阶段十分相似,而在开挖的第二阶段则有所差异,数值模拟的最大水平位移量为11.5mm,而实测的平均最大水平位移量为13.5mm,和南边坡对比情况一样,模拟值要略高于实测值。
4.2 相临建筑物沉降模拟值与实测值对比
整理数值模拟后的相邻建筑物累计平均沉降量以及计算所有南北监测点每次测量的累计平均沉降量,将结果绘制在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图上进行对比,如图6所示。
通过图6的沉降量对比曲线图可以看出,在基坑开挖的第一阶段(0-4m),模拟值和实测值基本相同;到第二阶段,模拟值要低于实测值,最大相差1.5mm,分析原因是进行数值模拟时没有考虑基坑降水对相邻建筑物沉降的影响。因此,模拟值虽然可以预测基坑变形的大致规律和趋势,但不可以完全模拟出基坑的实际变形。
4.3 模拟变形值与实测变形值的差异原因分析
(1)有限元模型将土体进行理想化分层,而实际地质情况隐蔽且较为复杂,不可能如此简单整齐,不同地面点对应的地质情况不尽相同。
(2)在用数值模拟时设定的基坑沉降速率不变,而实际情况下沉降速率是改变的。
(3)有限元模型假设排桩与土体,、锚杆与土体连接均为弹塑性连接,而实际它们的接触情况要比弹塑性更为复杂,不能简单的视为排桩和锚杆的结构节点与土体共用。
(4)数值模拟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开挖过程中以及打入锚杆时由于土体的扰动、机械振动等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
(5)有限元模型没有考虑施工降水会导致土体下沉从而影响基坑稳定性。
(6)有限元模型没有考虑到基坑周边施工道路上的车辆和施工人员等产生的动荷载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
5 结语
(1)从变形-时间对比曲线图可以得出,对深基坑开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获得的变形值和实测变形值的变化规律整体趋势一致,因此证明,用ANSYS模拟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的变形对基坑开挖和监测,以及边坡稳定性提前的验证有很大作用。
(2)利用有限元进行数值模拟的前提是进行理想化情况的假定,因此不能准确反映现场实际变形情况,而将监测所得数据与模拟获得的基坑变形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可以进一步论证基坑支护设计的合理性和基坑开挖的稳定性,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指导后续施工。
(3)可以考虑利用数值模拟,合理建模和选取并调整参数,通过改变锚杆和排桩的设计长度进一步完善基坑支护设计,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节省造价及合理安排施工。
参考文献
[1]廖展宇,李英,晏鄂川,蔡玲玲,李其良.非等间隔时序灰色模型的深基坑变形预测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0).
[2]高文华,杨林德,沈蒲生.软土深基坑支护结构内力与变形时空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1(05).
[3]褚峰,李永盛,梁发云,李彦东.土体小应变条件下紧邻地铁枢纽的超深基坑变形特性数值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S1).
[4]陈宏东,都华,冯林平,雷扬,姜铁军,易念平.深挖填土基坑监测及安全性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2).
变形 篇10
一、《变形计》与议程设置理论
追溯到2006年, 打着“换位思考, 互相理解”旗号的《变形计》在吸取前四季的经验教训后, 作为独立栏目全新播出。第五季《变形计》在总结以往经验基础上, 结合当下青少年最典型最突出问题, 聚焦都市子女的现代病, 如网瘾、厌学、脆弱、暴力、物质、冷漠等, 让节目影响更多电视机前的青少年, 凸显节目的教育意义。第五季第一期节目《少年何愁》, 在2012年1月4日晚21:20开播就取得了惊人的收视, 第二期节目《美丽加减法》, 当晚CSM28收视率1.18, 市场份额3.04%, 同时段全国第四 (非电视剧栏目第一) ![1]这样每集30分钟的小节目, 在众多电视节目中收视排名领先, 证明了其社会价值与艺术水准。毋庸置疑, 《变形计》栏目的成功, 很大程度在于对当今社会热点话题的把握和其节目合理的议程设置。
议程设置最早由马克斯韦尔·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在《大众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 (1972) 一文中正式提出, 并于1977年出版了专著《美国政治议题的出现:报界的议程设置功能》一书。他们认为, 大众媒介或许无法指示我们怎样去思想, 但它却可以决定我们看些什么、想些什么, 换言之, 大众媒介对某些事件或者问题的强调程度, 同受众对其重视程度构成强烈的正比关系。[2]网络上一系列恶性事件引发了对青少年教育问题的探讨, 升级为《变形计》中所涉及的都市子女现代病, 通过媒介的议程设置搬上银幕, 社会现实在节目中得以一定程度的反映, 并得到广泛的关注。这形成了一种因果关系:大众传播媒介愈是大量报道或重点突出某个事件或问题, 受众愈是特别地关注、谈论这个事件或问题。[3]《变形计》在媒介议题引导观众关注上很成功, 媒介设置的议程对这一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是非常有帮助的, 《变形计》栏目很好地诠释了议程设置理论, 从而创造出了独特的视听体验和传播效果。
二、《变形计》题材聚焦
在网络普及率如此之高的今天, 网络上涌现的“我爸是李刚事件”、“李双江儿子打人事件”、“合肥毁容门事件”等各类热点事件被疯狂报道, 这么多青少年事件的背后, 我们不禁反思, 现在的青少年都怎么了?电视媒体人正是嗅到这类事件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青少年身心健康问题才被媒体提上议程。之所以《变形计》在第一集播出后就触发了全民热议, 是因为《变形计》节目适当的探讨与试验, 创造性地提出了问题的解决之道。
节目拍摄的故事是七天互换位置的生活与际遇, 观众能发现孩子们积极的改变, 即都市问题少年在爱的感化下展现了内心深处良善可塑的一面, 农村少年在繁华都市中并没有迷失自我, 而是更加发奋图强, 节目所倡导的价值观在变形过程中得以明示, 变形少年有关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得到点燃, 电视观众在观看互换变形节目《变形计》中领悟人性本善之精髓, 是观看其他电视娱乐节目所未曾有过的视听体验。
三、《变形计》议题探索
1. 热点问题对比分析
就第五季《变形计》节目来看, 参与变形的主人公们具备一定的通性:一边是城市中的娇娇者, 他们生活在物质条件优越的家庭, 却十足地娇纵厌学, 是让老师头疼的问题生, 有些甚至遭到学校的多次劝退;另一边则是大山深处土生土长的穷娃娃, 与城市公子们相反, 虽然生活条件艰苦, 但是他们好学、善良、懂事。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础, 家庭关系、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教育内容, 这些都是造成问题少年的成因。[4]父母对孩子深层情感与内心感受的忽略在变形过程中得到了弥补, 因此, 变形互换中关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议题得到讨论。第一期《少年何愁》的主人公易虎臣, 厌学、顽劣, 完全不把老师放眼里, 常与老师针锋相对;镜头一转, 在农村, 吴宗宏每周日都要带着弟弟, 背上一周的干粮, 走几十里山路赶到破旧的中坡小学。节目通过编排将其进行对比, 把主人公之间巨大的落差搬上屏幕。对于《变形计》栏目来说, 在全方位曝光主人公生活的状态下, 一方面能比较准确、真实、全面地展示真实情况, 为公众提供深度思考的材料, 另一方面也能把来自社会底层, 关于人性的优良品质与真、善、美的社会核心价值观, 以极具冲击力和感染力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2. 聚焦社会弱势群体
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仅靠媒介之力是远远不够的, 而积极引导人们探讨社会问题是媒介的责任和义务, 媒介的适当参与, 对于惊醒政府和社会公众重视这类社会问题, 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全国妇联调查数据显示, 全国留守儿童人数约为5800万, 2011年, 在湘西凤凰农村做完留守儿童的调研后,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汤素兰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孩子的教育, 是社会、家庭、学校共同的责任。社会仅为孩子提供受教育的机会是不够的, 还应该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条件。如果没有公平的受教育条件, 孩子和家长虽然有梦想, 现实的鸿沟也太巨大, 而这巨大的沟壑仅靠梦想是无法填平的。”由于财政能力、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因素, 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现状依然堪忧。[5]《变形计》节目关注教育均衡、关爱留守儿童, 通过媒介影响力号召社会关注弱势群体。第一期《少年何愁》中体弱多病的小黑和第五期《化不开的网》中背煤谋生的兄弟俩等, 他们的际遇被媒体报道后, 在网友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关心与帮助下, 生活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 相关部门也开始进一步解决当地所面临的教育、生活等问题。第五季《变形计》虽然结束了, 但爱心接力却没有结束, 一笔笔来自社会各界的捐助, 让《少年何愁》中的中坡小学有了新校舍, 让《美丽加减法》中后所乡中心学校的每一位学生都拥有了一件抗寒棉服。截至2012年4月24日, 《变形计》联合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通过支付宝募集网络善款达287983.52元, 这些善款将用于救助需要帮助的人。
3. 媒介应担负的社会责任
节目成功的意义不仅是高收视率, 也是媒介合理议程设置产生的积极效果。栏目的议程设置体现了如下价值特点:首先《变形计》接受观众报名参与变形, 草根性让节目更贴近百姓生活, 更能与普通观众共鸣;其次, 变形过程中通过设置热点话题, 例如健康问题、亲人犯罪问题、生活材料紧缺问题等制造正面舆论, 引发观众和网友讨论;最后, 节目的编排保持时间的一致性, 《变形计》在对城市主人公与农村主人公互换的拍摄中, 双方变形交替穿插, 形成强烈的对比, 也更容易在观众头脑中产生积极、清晰的正面认知。在节目拍摄播出后, 增加了对主人公们的回访拍摄, 并在论坛、微博等网络媒介上与观众互动, 一来检验变形成果, 二来增加节目真实性和话题延续性。例如, 第一期《少年何愁》中的易虎臣, 我们看到曾经的叛逆少年已经开始新生活, 懂得感恩;第二期《美丽加减法》中的城市主人公李耐阅, 通过变形, 已经从一个泼辣蛮横的少女蜕变成乖巧懂事的孩子, 并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年级第二名的好成绩, 与父母关系也变得融洽。
《变形计》这一独特的节目模式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程曼丽在《变形计》节目中说:“应该把这个节目作为一个研究的案例, 可以把它延展到学生教育, 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更深广的层面, 让更多的孩子从中受益。”
四、结语
普罗霍罗夫认为, 面对社会弊端和不良风气, 记者“似乎既是侦察员, 又是检查员, 既是辩护人, 又是审判员, 何况又是在终审法庭里当众审理案件。因此, 他所做出的判决应该是全面斟酌、准确无误。”[6]虽然《变形计》号称是原生态拍摄, 但是在各期《变形计》节目播出后, 仍然有观众对节目表示质疑。首先, 变形过程是否早已精心策划, 告知当事人, 或者某些话题的发展是否是在导演督促下完成;其次, 播出的节目是否是对真实情况的断章取义, 故意制造舆论效果;再者, 媒体的介入, 是否能真实记录主人公的生活, 变形少年是否存在表演意图也有待查证;最后, 节目被人为加入解说旁白, 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观众的意识。以上种种都有待栏目组给出公正的答复。
《变形计》制片人谢涤葵介绍, 在新一季节目中有心理专家的全程参与, 心理专家一边可以在节目中对孩子的表现进行评点, 另一边, 适时卧底, 以“编导”的身份与孩子们接触, 推进故事发展。[7]金鹰网如此评论该栏目:“变形计节目不仅仅是记录两个孩子的互换, 更是希望通过深度的人文关怀, 将多个社会层面的东西, 向世人展示, 从教育、贫富差距、世界观、尊严、善良爱心等不同的角度, 去引发观众的思考。”[8]《变形计》准确定位了社会热点话题, 其议程设置有效地引发了广大公众探讨问题, 并通过节目建设性地探索了解决之道, 在实现节目的娱乐性外, 担当起了媒介应有的社会责任。观众期待《变形计》保持求真、向善、臻美的职业操守, 让孩子们通过身份互换的方式来学会自我成长, 这个过程对家长、对未成年人, 一定都会带来很多的启发。■
参考文献
[1]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http://www.csm.com.cn
[2][3]邵培仁著:《传播学 (修订版) 》[M].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007年版, 353页
[4]人民网http://fujian.people.com.cn/GB/234651/234741/16364290.html
[5]人民网http://cppcc.people.com.cn/GB/34953/17469351.html
[6][苏]普罗霍罗夫著, 赵水福等译:《新闻学概论》, 新华出版社1987年版, 第311页
[7]蔡小琰:《2012节目“新”意》[J].中国广播影视, 2012 (1) .
高级珠宝“变形计” 篇11
Harry Winston重新演绎几乎被人遗忘的精湛工艺,展现其卓越高超的创作能力,以轻盈步伐体现时间悄然流逝,带来这一奇妙无比的精美作品。
Ultimate Adornment由一枚项链表和一件可拆分的胸针或吊坠扣合而成,这可是珠宝世家经典的设计,目的是让女士们随心拆戴,自如出入每个场合。
首先来说项链表部分,水滴形表壳线条修长,由榄尖形钻石、梨形钻石和明亮式切割钻石镶嵌,表盘以18K白金镶嵌孔雀翎羽,有如饰以闪亮眼影的凤眼,优雅灵动,以轻盈之态记录时间的流逝。石英机芯,表壳和表链均以铂金搭配 18K 白金打造,共镶嵌130颗明亮式切割钻石(36.15克拉),19 颗榄尖形切割钻石(10.31克拉)和1颗梨形切割钻石(1.08 克拉)。
经著名的“Cluster”三维立体镶嵌手法,由中心向外扩散外放,让钻石最自然、純粹的一面表现无遗。
更多变形计
蒂芙尼The Great Gatsby系列Savoy钻石头饰上的可拆卸胸针,灵感源于蒂芙尼古董珍藏库中的一款美国本土设计,铂金镶嵌钻石和珍珠。
卡地亚Cartier Reine Makéda项链
15.29克拉红宝石,嵌坠于垂幔式项链中央,艳光灼烁如金石余烬,结构整饬而不失柔贴,如高级晚装般流曳生姿,可谓心手相通的灵魂巨作。完美的造型、流丽的火彩、富贵的铺排,激荡出无限的意境与深邃的灵思。一粒又一粒、一排又一排、一串又一串,多少精工巧酌,多少时光抛度?这条风华绝代的项链还沿袭了卡地亚可拆换珠宝的传统:将红宝石颈链取下,仅余晶莹钻石;繁华落幕,更显清绝。
铂金、1颗采自莫桑比克的15.29克拉椭圆形红宝石、1颗3.51克拉D IF圆形玫瑰式切割钻石、1颗5.10克拉E VS2梨形玫瑰式切割钻石、凸圆形和刻面切割红宝石珠、梨形玫瑰式切割钻石、圆弧形钻石以及明亮式切割钻石,红宝石颈链以及钻石项链可分别单独佩戴。
梵克雅宝 Van Cleef & Arpels
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宝的Oriental Princess项链,展现了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宝的至臻高级珠宝制作工艺,从使搭扣从使搭扣完全隐形的独创装置、不同镶嵌技艺的运用到珠宝的可转换性,百年高级珠宝世家的超凡工艺奥秘可窥见一斑。
这款华美项链将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宝一贯珍视的两大设计传统──非凡宝石与东方风情完美集于一身。翻转起伏的旋涡造型形成的优美弧度特别突显出宝石的璀璨光芒,形成冰火交融的炫目色彩。闪耀夺目的圆形、长阶梯形和梨形切割美钻搭配42颗莫桑比克红宝石,每颗红宝石在大小、切工抑或色泽方面均保持一致,如此完美的匹配实属罕见。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这款项链的灵魂所在——吊坠部分那至臻完美的8.07克拉D色无瑕,2A级(最高化学纯度)梨形钻石,此吊坠部分亦可拆卸作为胸针佩戴,展现佩戴者不同美态。
潘多拉 Pandora
说到“变形”,Pandora珠宝是当仁不让的王者,她最大的特色就在于主动搭配的DIY。这个诞生于丹麦的皇室级品牌,每一个部件都可以有N多种组合,随时可以加入创作灵感为自己打造“独一无二”。
宝曼兰朵 Pomellato
POMELLATO这款Victoria系列新款项链吊坠所采用的黑玉透雕设计,灵感源自摩尔艺术,再设计细节上,似乎也有古代东方玳瑁扇艺术品的风情,水滴型玫瑰吊坠可以拆分作为耳环单独配戴。
变形 篇12
某公路一、二期全长约31公里,为全封闭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已竣工十三年,二期工程已竣工八年,现已成为广州市南北交通的主要通道,对缓解市内的交通压力,疏导过境车流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为了对工程质量、安全的评价提供依据,为了养护、维修提供必要的数据参考,路桥管理公司委托专业测量公司对公路结构进行日常变形监测工作。
二、原有资料成果
全线设有8个水准基准点及一些Ⅰ级导线点,水准点为2000年施测的三等水准点,Ⅰ级导线点为1996年施测点。分别为广州市独立坐标和广州城建高程,经多次使用,这批成果可靠,可以作为本次变形监测的起算数据。公路各结构变形监测点(除个别点外)均完好,可直接进行变形监测。
三、监测内容和精度要求
1. 某高速公路变形监测的内容
监测的主要内容如下:四等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联测、二等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联测、路面沉降监测1 256点、高架桥桥墩沉降监测2 070点、水上高架桥桥墩沉降监测80点、大桥主桥桥墩水平位移监测50点、桥台水平位移监测300点、桥跨中沉降监测690点、边坡平台水平位移监测200点、高边坡支护水平位移监测200点、高挡墙水平位移监测120点,高挡墙沉降观测点120等。
2. 精度要求
平面控制测量的具体精度要求见表1所示。高程控制测量的具体精度要求见表2所示。GPS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不受测角中误差和水平观测测回数指标的限制。
四、观测仪器
具体的监测仪器及其对象见表3所示。
五、观测方法
1. 平面控制测量
四等GPS观测采用四台科力达K7仪器按边连式推进,与该段以前测量时所作的平面控制点联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尽可能多联测控制点。四等GPS观测应遵照下表的相关指标执行。
每天观测完后应及时下载数据,并进行基线解算。对于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基线,及时进行补测。基线解算及平差采用随机软件《科力达Gps数据处理》进行,平差前先采用世界大地坐标系WGS-84的椭球参数进行同、异步环闭合差与复测基线较差的检核,当符合《规范》的要求后,应首先以一个点的WGS-84系坐标作为起算依据进行无约束平差,检查GPS基线向量网本身的内符合精度、基线向量间有无明显系统误差,并剔除含有粗差的基线,当满足《规范》的要求后,再输入已知控制点利用对应坐标系椭球参数进行二维约束平差。
重复基线测量的差值应符合下式的要求:
同步环闭合差应符合下式的要求:
式中:W-同步环坐标分量闭合差(mm)
σ-标准差(mm)
n-同步环中的边数
异步环闭合差应符合下式的要求:
式中:V-异步环坐标分量闭合差(mm)
σ-弦长标准差
n-异步环中的边数
2. 垂直控制测量
按工程测量规范中的要求和工程实际情况,采用数字水准仪(DL-502)、铟瓦标尺,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采用闭合导线法固定仪器、固定人员、固定线路进行施测。施测过程中严格遵守以下操作要求:
往测的奇数站:后、前、前、后;往测的偶数站:前、后、后、前;返测时观测方法与往测方法相反;每测段或全线路一定为偶数站落点。并要求视距长≤30 m,前后视距差≤0.5 m,前后视距累积差≤1.5 m,视线高度≥0.5 m,基辅尺所测高差较差≤0.4 mm;闭合差≤±0.3 mm(n为测站数)。根据测点的高程变化值,通过数据处理分析,计算实际沉降值,并分析产生的原因,确定控制点的可靠状况。
3. 路面沉降监测
路面沉降监测点布设在线路两边护栏边10cm处,间隔50米左右。路面沉降监测按国家二等水准的精度实施。水准路线组成闭合环,与多个高程点起算点共同组成水准网进行严密平差,确定观测点的高程值。
4. 匝道、主线主要桥台位移监测
根据××高速公路监测平面图,每个桥台前的桥墩上布设3个起算点。以原有的Ⅰ级导线点的一个方向和一个点的坐标作为起算数据,按Ⅰ级导线点的精度联测各桥台的起算点,同一桥台起算点间误差小于2 mm。监测网的施测精度按Ⅰ级导线,采用联脚架法,转站只动仪器,机座不动。保证监测点相对起算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2 mm。
5. 桥台水平位移监测
在帽梁边下缘设有水平位移监测点,用垂准仪将监测点投影到地面,并做好标志。检查与上次的投影监测点的偏差,如果上次投影破坏了,就用全站仪进行恢复。位移监测时,采用四等测边精度施测,将监测点和起算控制点组成测边交会网,每个监测投影点与3个邻近的控制点联测,平差计算进行严密平差,给出监测点的准确坐标。
6. 挡墙顶和边坡平台监测点位移监测
水平位移观测点布置在支护结构墙顶。使用小角法进行观测,在选定的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上安置全站仪,精确整平对中,瞄准另一端的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作为起始方向,依次按方向观测法测定水平位移观测点与基准点连线偏离起始方向的角度,本次观测角度与上次观测角度之差为本次观测变动值△α,水平位移观测点到基准点的水平距离值由全站仪测出。如下图2:以A为站点,AA′为起始方向,T为观测点,AT的距离为d(单位mm),通过公式δ=△α×d/206265计算出监测点的位移量。
六、监测措施
(1)由于公路部分路段山高林密,测量组员选择GPS信号良好的道路区域建立临时控制网,临时点位不需要埋石,组网后进行平差计算,再用全站仪通过临时控制点检查原有控制点的点位偏差,可以减少平面控制点复核工作量,同时减少GPS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提高工作效率。
(2)针对车流量大的问题,测量组员在测站的前后50米范围内用雪糕筒设置警示标志,临时分隔车道,引导交通,指引车辆绕过测量作业路段,保护测量现场仪器和人员。
(3)选择上午和中午车辆少的时段对桥面进行沉降监测,尽量减少车辆震动对沉降观测的影响。
七、结束语
通过对某高速公路变形监测工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采取了相应的作业措施,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和首次观测结果相一致,使观测值更真实,保质保量按期完成监测任务,对于以后类似工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摘要:高速公路是服务年限长、整体延伸长度大、行车速度快的特殊线型构筑物。高速公路路基的承载能力与稳定性受路基变形的影响较大,对高速公路进行变形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某高速公路变形监测工程实践,针对高速公路监测作业环境复杂的特点(要确保线路正常运营,不能封闭公路进行监测作业;路边树密集,无法直接使用静态GPS做平面控制测量;车流量大,桥面振动干扰大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应对的措施,对类似监测工程具有借鉴的意义。
关键词:高速公路,变形监测,平面控制,GPS测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