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更方案

2024-05-25

变更方案(共12篇)

变更方案 篇1

引言

一般来说, 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有对设计图纸提出疑问且对其不符合规范或实际地形地貌等条件的设计提出修改意见的义务。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一点往往被忽视, 施工方要么严格照搬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完全不考虑实际情况;要么私自更改设计图纸, 按照自己想法施工。以上两种情况都是不可取的, 虽然我们在开工前一般要进行图纸会审, 但是在随后的施工过程中也需要随时与设计沟通完善设计。且不经过监理方、设计方及建设方同意的设计修改则不会被纳入统一的造价管理, 可能会给自己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1]。

1变更方案的适用性选择

公路工程每个路段所包含的条件都不尽相同, 所以公路工程施工中每处都可能是不同的, 那么我们在进行变更方案的选择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适用性。所谓变更方案的适用性是指变更方案究竟是否适用于本路段或者是本路段的此处。作为施工方来说, 变更方案的适用性其实还包含另一层含义, 那就是我们现有的人、机、料等资源是否能满足此变更方案的实施, 这是对于施工方来说的另一种适用性。

所以在进行变更方案选择时, 一定要兼顾考虑到自身的能力水平及需求, 避免选择任何不适用于自身或者不适用于工程的变更方案。

2变更方案的经济性选择

变更的经济性选择包含的内容比较多, 大致来说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变更方案中包含的材料尽可能是比较常见的地材, 这样能保证进行变更方案实施时材料不会出现短缺或大幅度涨价, 保证造价能满足施工要求;二是变更方案实施时所需要的施工机械是现场原有的, 不另外调入, 减少机械进出场费的支出也能对造价产生积极的影响。

变更方案不是单方面的经济性选择, 既要满足建设方概算框架内的经济性需要, 也要满足施工方取得一定利润的经济性需要[2]。

3变更方案的技术性选择

变更方案在技术层面来说应选择目前较为成熟的工艺技术, 盲目追求新工艺、新方法可能会造成造价的升高, 给建设方及施工方造成压力。但是施工方在招投标过程中, 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往往会采取整体降低造价的办法。在选择变更方案时, 施工方还应尽量避开原工程量清单中已有的项目, 选用新的有别于清单中的施工方法可以取得重新组价的权力, 而且在有的项目中还有不跟随原合同降价而降价的条款, 这对施工方来说是较为有利的。

变更方案可以有很多种, 我们往往考虑了其它的方面而忽视了技术选择, 总是想着变更方案确定后再组织人、机、料进行实施, 这会给后续的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从变更方案的开始阶段就应当考虑技术的问题, 而不是变更方案选择后再确定技术措施。

4变更方案的前瞻性选择

变更工作贯穿公路工程施工始终, 从工程施工开始至工程结束。在选择变更方案时一定要有前瞻性, 即在以后的施工中是否还会遇见相似的情况, 是否还会有类似的变更[3]。这是因为有些变更方案的内容可能在工程量较小的情况下利润率较低, 而一但工程量增大的情况下, 利润率会快速增加。相反也有一小部分变更方案可能是工程量较小的情况下利润率较高, 而在工程量增大的情况下利润率会快速下降。比如说一个变更方案利用了现场的某种特定材料, 变更方案实施后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但是如果后续再有类似变更方案的情况下, 现场的某种特定材料没有了, 可能要从别处采购或调用, 那么经济效益就没有那么明显了。

因此, 变更方案选择时应从整体出发全局考虑, 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在动态管理中进行选择。

5变更的造价管理

5.1尽量取得重新组价权

施工方应尽量避开工程量清单中的项目, 在变更方案选择时以新的项目代替, 取得重新组价的权力, 这样可以有更大的利润空间和回旋余地。

5.2完善清单项的工艺流程

施工方在投标时为了降低造价赢得标的, 有时会将清单项中部分工程流程去除以降低造价, 而在变更方案选择重新组价时可以将此部分加上, 完善其工艺流程, 提高造价至合理水平[4]。

5.3将变更方案与原设计区分开

变更方案中的内容应与原设计进行比较严格的区分, 这对以后的工程结算较为有利。变更方案增加了工程的造价, 但是审计对超出合同部分工程量审查比较严格, 所以要将变更方案的内容与原设计内容严格进行区分, 以便能顺利地通过审计。

6结语

公路工程变更方案选择的经济利益核心是取得重新组价权, 公路工程变更方案选择的其它核心是现场条件满足变更方案实施的需要。只要掌握了以上两点, 施工方就能在既保证建设方利益, 又满足设计方、监理方需要, 最后还能使本单位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邬晓光.公路工程工程量清单计量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0:22.

[2]李锦华, 李艳, 郝鹏.工程计量与计价[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10-13.

[3]杨建宏.透过案例学公路工程计量与计价[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11:45-46.

[4]肖玉锋.工程计量与变更签证[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6:12-14.

变更方案 篇2

恩施市虎民一级公路建设指挥部

关于要求变更虎民一级公路松树坪连接方案的请示 市政府:

根据州政府(2011)28号会议纪要“关于银川至北海高速公路建始至恩施段连接地方道路方案”的要求,将我市在建的虎民一级公路松树坪连接线由平交改为立交,并与谭家坝连接线采 1 用下穿方式完成,需占用松树坪至民族路(K7+665~K8+100)平面交叉道路435米,为保证虎民一级公路松树坪至民族路段建成后能顺利通车,又兼顾今后修建与高速公路互通立交道路时减少损失,并报州交通运输局同意,建议所涉及的435米路段作如下变更:

一、路基宽度:将原路基设计宽24米变更为12米,双向单车道9m+人行道2×1.5m,同时将原设计的绿化带、照明路灯、综合管线沟等相关设施取消,人行道改为简单硬化处理。

二、平面布置:以原设计路基中线为准,将原平交口由大喇叭口型按50%的比例缩减,与谭家坝连接线对接。

三、纵向布置:纵坡设计与两端顺势连接

四、路面结构:按原设计标准不变

五、排水设施:采用路面双向排水设置30×40cm纵向盖板边沟。

六、变更后的工作量据实增减结算。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示执行。

二0一二年九月十四日

附:松树坪平面交叉道路平面图

变更方案 篇3

摘要:在企业会计实务中,只有对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进行正确的判别和账务处理,才能在最大限度地保证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基础上,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从而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更恰当地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

关键词:会计政策 会计估计 分析

0 引言

《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的判别及其账务处理作出了明确规范,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在企业会计实务中,只有对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进行正确的判别和账务处理,才能在最大限度地保证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基础上,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从而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更恰当地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

1 会计政策变更的定义

“准则”指出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守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在特定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这种行为就是会计政策变更。但以下情形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①当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如:某企业一直通过经营租赁方式租入设备,进行生产,但从本年度起,新租入的设备采用融资租赁方式。故企业本年度采用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设备租入和使用的记录与报告。由于经营租赁与融资租赁具有本质区别,因而这种变化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②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事项而采用的新的会计政策。例如:企业第一次发生跨年度的劳务供应合同项目,对这种项目采取了完工百分比法于年末确认收入。对企业来说,虽然采取了新的收入确认方法,但这种做法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2 会计估计变更的定义

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具有主观性。会计估计是不得已而为之,不进行会计估计,有些会计核算就无法进行,如为满足会计报告使用者的要求,每个会计期间都要报告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就要对固定资产提取折旧,而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清理净残值不到固定资产报废清理时不能精确确定,因此,必须进行会计估计。进行会计估计使会计信息和真实情况之间有误差,但比不估计而不能进行会计核算要好。会计估计变更,是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者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会计估计变更的依据应当真实、可靠。

3 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区别

3.1 变更的条件不同 会计政策变更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第一,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这种情况是指按照法律、行政法以及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要求企业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则企业就当按照法律、行政法以及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改变原会计政策,按照新的会计政策执行。如国家发布统一的关于增值税会计处理的核算办法后,企业应及时按照新的办法处理有关增值税事项。第二,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为可靠、更为相关的会计信息。由于经济环境和客观情况的改变,使企业原采用的会计政策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已不能恰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应改变原有会计政策,按变更后新的会计政策进行会计处理,以便对外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如企业原来采用先进先出法进行存货周转成本的计价,由于发生了通货膨胀,采用后进先出法进行计价更能真实反映存货的当前价格,从而与体现市价的收入相配比。

会计估计变更的情形包括:第一,赖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企业进行会计估计,总是依赖于一定的基础。如果其所信赖的基础发生了变化,则会计估计也应相应发生变化。如某企业的一项无形资产摊销年限原定为10年,后来发生的情况表明,该资产的受益年限已不足10年,相应调减摊销年限。第二,取得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企业进行会计估计是就现有的资料对未来所做的判断,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有可能取得新的信息、积累更多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能不得不对会计估计进行修订,即发生会计估计变更。如某企业根据当时能够得到的信息,对应收账款每年按其余额的5%计提坏账准备。现在掌握了新的信息,判定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比例已达15%,企业改按15%的比例计提坏账准备。

由以上分析可知,会计政策的变更或是根据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要求变更,或是根据经济环境和客观情况的改变而变更,主观判断的因素微乎其微,而会计估计的变更则主要信赖于主观判断。

3.2 会计处理方法不同 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其核心是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并以累积影响数调整期初留存收益。对于会计政策变更,企业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形,分别采用追溯调整法优先,未来适用法补充。具体来说:第一,企业根据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的要求,变更会计政策时,不论国家有没有规定相关的会计处理方法,都应采用追溯调整法。第二,由于经济环境和客观情况的改变而变更会计政策,以便提供有关企业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更为可靠、更为相关的会计信息,则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第三,如果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无论是属于法规、规章要求而变更会计政策,还是因为经济环境和客观情况的改变而变更会计政策,都可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当企业发生会计估计变更时,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会计估计变更仅影响变更当期的,其影响数应当在变更当期予以确认;既影响变更当期又影响未来期间的,其影响数应当在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予以确认。由此可见,当企业发生会计政策变更时,有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可以选择: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追溯调整法是首选方法,未来适用法是备选方法。而企业发生会计估计变更时只有一种会计处理方法,即未来适用法。

3.3 会计报表披露不同 对于会计政策变更,企业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下列信息:第一,会计政策变更的性质、内容和原因。包括对会计政策变更的简要阐述、变更的日期、变更前采用的会计政策和变更后采用的新会计政策以及会计政策变更的原因。第二,当期和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目名称和调整金额。包括采用追溯调整法计算出的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当期和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需要调整的净损益及其影响金额,以及其他需要调整的项目名称和调整金额。第三,无法进行追溯调整的,说明该事实和原因以及开始应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的时点、具体应用情况。会计估计变更需要在报表附注中披露的信息有:第一,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和原因。包括变更的内容、日期以及会计估计变更的原因。第二,会计估计变更对当期和未来期间的影响数。包括会计估计变更对当期和未来期间损益的影响金额,以及对其他各项目的影响金额。第三,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不能确定的,披露这一事实和原因。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在报表附注披露的内容和项目基本相同,只不过在披露变更对会计报表的影响时,会计政策变更披露的是对当期和以前期间的影响数,而会计估计变更披露的则是对当期和未来期间的影响数。企业应当正确划分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并按照不同的方法进行相关会计处理。企业可以采用以下具体方法划分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分析并判断该事项是否涉及会计确认、计量基础选择或列表项目的变更,当至少涉及上述一项划分基础变更时,该事项是会计政策变更;不涉及上述划分基础变更时,该事项可以判断为会计估计变更。企业通过判断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划分基础仍然难以对某项变更进行区分的,应当将其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2]李梦玉.新准则要点解析——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变更方案 篇4

该文化广场1#、2#楼位于哈尔滨市群力文化产业示范区,属于文化重点建设项目。文化广场中的1#楼建筑面积为32 647.68m2,建筑高度为23.90m(室外设计地面至屋面层),主要功能包括艺术品市场、商铺及电影城;2#楼建筑面积为28 576.55m2,建筑高度为19.95m,主要功能为书城、商铺。该文化广场原消防设计方案中,1#、2#楼为两个独立的多层公共建筑,中间设置长约160m的室外步行街,防火间距最近处不小于6m,顶层局部设有不燃烧体的造型,并在3层设有2处可以局部连通,但无任何使用功能的连廊。文化广场1#楼共有10个疏散口,2#楼共有9个疏散口,共设有6部楼梯疏散至步行街内,1层共22个人员疏散口,其中3个为步行街内商业疏散口,包括新增避难走道出口。步行街原长为160m,此次改造后的长度为145m,改造后最不利疏散点至安全疏散口的距离小于37.5m,文化广场主体建设执行旧版规范的要求,此次变更和改造在原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但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2 文化广场室内步行街消防设计的问题

2.1 文化广场1#、2#楼室内步行街变更内容

由于该文化广场位于气候相对寒冷的北方地区,考虑客源的各方面需求,拟将餐饮、娱乐、休闲等功能融为一体。经规划调整,在文化广场1#楼和2#楼之间室外部位设置的步行街(长约160m)上空15m高度处加设防风防雨防寒玻璃采光棚,形成室内步行街。步行街两侧1#楼和2#楼均开设邻街商铺,定性为关东风情特色商业一条街,街区面积为2 094.34m2,主要采用室内步行街替代室外步行街的设计方式,这种取代方式使客流通行便利,但同时给消防安全带来了难题,诸如建筑整体以及室内步行街的安全疏散、灭火救援等问题,这些问题亟待在技术层面解决。

2.2 设计变更后主要存在的问题

该文化广场采取室内步行街取代室外步行街的设计方案,使得1#、2#楼与室内步行街相邻的商铺疏散距离超长、疏散宽度无法满足规范要求,并且疏散楼梯在首层无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除此之外,室内步行街自身也存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步行街中部区域疏散到安全区距离超过规范要求的30m,且步行街顶棚无自然通风;

(2)步行街在装修后出现个别处空间狭窄;

(3)新增设的商铺使1#楼和2#楼间个别处存在间距小于6m的情况;

(4)沿街商铺装修构件材料燃烧性能存在不满足B1级的要求;

(5)原设计中位于两栋建筑之间的消防车道被封闭,给消防车通行造成不便。

3 文化广场消防设计变更的可行性

3.1 将室内步行街划为“亚安全区域”

3.1.1 耐火等级及构件设计

按照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即餐饮、商店等商业设施通过有顶棚的步行街连接,且步行街两侧的建筑利用步行街进行安全疏散时,应符合“步行街两侧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目前,该文化广场1#、2#楼在进行整改后,主要建筑构件应符合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要求,如表1所示。

3.1.2 步行街的宽度及构件设计

该文化广场室内步行街的宽度设计应不小于两侧建筑相应的防火间距,长度不宜大于300m。对步行街内商铺的邻街墙面门窗改造,设计方案满足规范规定的防火间距的要求,步行街内部的某些影响消防疏散效果的突出构件应进行拆除、改造,以保证火灾发生时步行街内的人员可以快速安全疏散和撤离。此外,在步行街装修中增设的商铺、可燃装饰及功能连廊等,应充分考虑其对1#、2#楼防火间距是否造成影响,如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可采取在一侧设置防火墙的方式,但防火墙上必须开设采用甲级防火窗或复合式防火卷帘的门窗。

3.1.3 步行街与其他区域的防火分隔设计

该文化广场面向步行街一侧的建筑围护构件,其耐火极限需满足不应低于1h的要求,其中,该步行街一侧的墙体基层构造方法应采用轻钢龙骨两面钉双层石膏板,其构造与厚度(cm)应为2×1.2+7.5(岩棉),耐火极限为2.1h,应为不燃烧体。墙体面层的构造设计以花岗岩、玻璃、条形仿古瓷砖、GRC构件外刷真石漆为主,其中部分外墙装饰构件耐火极限低于1.00h的,在变更设计方案中对其局部进行拆除,更换为耐火极限大于1.00h的不燃烧体材料。该文化广场相邻商铺之间进行分隔应采用耐火极限为2h的墙体,隔墙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应设置宽度为1.0m,耐火极限2.0h的实体墙。

3.1.4 步行街顶棚及其承重结构的研究

该文化广场顶棚为钢结构,主要承重构件为钢梁,层面板为钢化玻璃,均属于不燃材料,作为承重结构的钢梁,设计应采用厚度为1cm,耐火极限为0.5h的钢丝抹灰粉刷作为保护层。

对步行街内部的装修材料进行的改造设计,应考虑由于文化广场整体体现的是东北的地方特色,在装修过程中,多采用木结构构件,对材料的耐火时间和燃烧性能应全面考量。因此,针对不满足要求的可燃装修构件,如木质材料等,为了满足规范B1级的耐火要求,可采取阻燃处理的方式使其达到耐火极限的规定。文化广场内若部分构件采取阻燃处理的方式也无法满足耐火等级的要求,可将不符合要求的部分拆除,拆除后可改用轻钢龙骨外挂GRC构件,然后再进行仿实木效果处理,实现整体风格的统一,在满足景观整体风格需求的同时,又可以达到防火设计规范的要求。

3.2 安全疏散和排烟设计

3.2.1 安全疏散方式

依据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关于疏散楼梯的要求,疏散楼梯应靠外墙设置并直通室外,确有困难时,在首层可直通至步行街,首层商铺的疏散门可直接通至步行街,通过步行街到达最近室外安全地点的步行距离不应大于30m。该文化广场两侧商铺可通过步行街及其他相对安全区域进行疏散,通过增设避难间缩短疏散距离。步行街内的疏散楼梯均靠外墙设置并可直通至步行街,商铺的疏散门均可直通至步行街。经过计算,通过该文化广场的两侧室内步行街到达最近室外安全地点(或避难通道、避难间)的步行距离为37.5m,步行街两侧建筑的二层满足疏散要求。

在设计中,采用增加避难间及避难走道的设置方式,在疏散超过的中间部位设置大于10m2的避难间,用以经过避难间再通过地下3m宽的避难走道逃生。步行街内的疏散楼梯在通向避难间时,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并在进入避难间的入口处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由于避难间的设置较为特殊,没有对外开启窗,因而必须设置独立的加压送风系统。

根据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步行街内的避难间及避难走道不应作为其他用途,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分分隔的要求,步行街外窗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C类防火玻璃窗,并且避难间应靠近楼梯间设计,设置消防专线电话和消防应急广播系统。该文化广场在不考虑1#楼和2#楼同时着火的情况下,遇紧急情况还可以往相对安全的防火区疏散。规范中对耐火等级为一、二级的建筑,若一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全部直通室外确有困难时,可利用设置在相邻防火分区之间向疏散方向开启的甲级防火门作为安全出口。该文化广场室内步行街设计中,可采用南北入口大门及玻璃幕墙上门窗与火灾报警系统相接联动,火灾发生时,联动方式的及时开启可以提升文化广场的防火性能,确保整体的消防安全。

3.2.2 步行街顶棚的排烟设置

(1)自然排烟方式。文化广场的步行街顶棚距地面的高度为15m,按照规范要求的距离地面高度不应小于6.0m,其步行街顶棚距地面高度符合要求。设计方案中,为了加强自然排烟的效果,建筑顶棚设置了自然排烟设施,并选用智能化天窗,玻璃采光屋顶设置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相接联动的通风开启窗。火灾发生时,在地面2m高范围内没有烟气留存,文化广场采用屋顶玻璃采光窗智能开启的方式,屋顶玻璃采光窗智能开启以保证地面内没有烟气留存,避免因烟气大量聚集影响人员疏散,从防排烟角度确保疏散人群的绝对安全。

(2)增设机械排烟。为了使建筑内的步行街形成更有利的人员疏散条件,新增机械排烟设施。利用钢梁作为挡烟垂壁,并安装高效耐热自动排烟系统,系统在280℃时仍能持续工作30 min,确保形成持续排烟的效果。经过对建筑内部排风量的计算,按照排风量上限的要求,保证火灾发生时地面2m范围内没有烟气存留。

3.3 其他消防设施的设置

3.3.1 消火栓和消防软管卷盘

文化广场沿步行街两侧的商铺每隔50m设置消火栓,以增强对原设计方案的消火栓设计,局部增加的消火栓使沿街两侧的商铺每隔30m即有消火栓系统。

3.3.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及智能水炮

步行街两侧的商铺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并新增设红外线移动式自动智能水炮。红外线移动式自动智能水炮可在30s内直接对步行街内任意地点进行灭火,从而降低火灾发生的几率。

文化广场设计中新增外部自动扫描高空射水水炮,主要是为了满足大空间建筑的消防安全需求,它区别于传统水炮,是通过外部自动扫描高空射水水炮将计算机、红外和紫外信号处理、通信、机械传动、系统控制等技术相结合的一项高新技术,也是高智能化的现代消防理念的重要体现。其工作理念是采取全天火灾监控的方式,射水灭火覆盖的范围大,涵盖了文化广场的各个方位。如步行街所依托的主建筑,当保护范围内发生火灾,水炮装置可以第一时间启动,并开始发送信号。在发送信号的同时,启动水泵、打开电磁阀、消防报警器等系统配套设施,为火灾救援提供有利条件。火灾扑灭后,该系统通过电子电路和机械传动组件的处检能力,迅速发现故障并报告消防控制中心,系统会主动关闭阀门并复位至监控状态。智能水炮应用于步行街外部,极大地提升了整个建筑的消防防护能力,设备的维护费用较低,且灭火装置供水、供电线路简单,对于该文化广场的设计和施工十分有利,并能在运行后主动关闭电磁阀,节约水资源。

3.4 采取替代措施,提供救援便利

该文化广场原设计位于两栋建筑之间的消防车道被封闭,造成消防车通行不便,步行街可以不通行消防车,但应设计强化措施。首先,可将1#、2#楼作为整体建筑考虑,使得周围形成环形消防通道,在日常使用中,为避免消防车道堵塞,使之畅通无阻,不设置停车位等。考虑到建筑整体灭火救援的需要,可沿环形消防车道附近增设水鹤,便于消防车及时补水,消防水鹤的设置位置及水量应由消防部门结合具体情况设定,如图1所示。

4 小结

分析文化广场1#、2#楼室内步行街的消防设计变更方案,解决形成室内步行街后的消防设计问题,两个独立建筑通过室内步行街的方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得建筑的主体构想更具有完整性。从消防设计角度考虑消防车道、疏散距离和避难间及避难走道设置问题,设计方案中,按照对室内步行街的消防设计要求,利用将步行街划分为亚安全区的方式,以增加避难间和避难走道,解决人员疏散距离超长的问题,在保障疏散安全的同时,使得建筑整体的消防安全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淑江,倪天晓,张新.大型商业室内步行街性能化消防设计[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2,31(4):370-374.

[2]赵泽文.某商业综合体室内步行街消防设计数值模拟[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2,31(8):816-820.

[3]冯俊峰,蔡海宇.大型商业综合体室内步行街消防设计分析与探讨[J].武警学院学报,2015,31(4):61-64.

[4]孙旋.有顶棚商业步行街消防设计[J].中国消防,2015,(15):32-33.

[5]刘松涛,卫文彬,欧宸.大型商业综合体中庭步行街消防设计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5,34(8):1024-1027.

[6]刘武涛.有顶商业步行街消防设计例析[J].建筑,2015,(18):84-85.

[7]张涛,张静波.某人防步行街消防性能化设计[J].山西建筑,2014,40(12):12-13.

变更方案 篇5

致:腾冲玛御谷润禾园置业有限公司 主要内容:

1、多层架空层能施工到现在已有5个月之久,至今任然不能确定方案做法。

2、D、F户型二次砌体多次提出变更方案任然没有确定下来,直接影响我施工单位工作。

以上方案的确定时间直接影响工期,各班组工人不能连续施工,造成窝工,人员流失,材料、机械和管理成本增加,后期新进场人员费用增加,班组与项目自身利益得不到保证,为了工程的顺利施工,望领导尽快解决为感!

特此报告

施工单位:贵州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玛御谷温泉三期工程项目部

浅析情势变更原则 篇6

关键词情势变更原则适用要件不可抗力合同法

一、情势变更原则概述

(一)情势变更原则的含义

所谓情势变更,是指合同订立后,因不可归责于合同当事人的原因而发生当事人难以预知的不可归因于商业风险的事实,致使合同基础动摇或丧失,若继续维持合同原有的效力则显失公平,因而允许当事人向法院申请变更或解除合同。情势变更原则的意义,在于通过司法权力的介入,干预当事人订约意思的目标和方向,强行调整肇事合同不公或者显失公平之合同条款,重新分配交易风险,使其在情势变更后仍能趋于公平和公正。使其有别于不可抗力的。而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只要是因发生不可抗力,而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造成他人损失的,均可基于法律规定免于承担责任。

(二)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条件

1、以有情事变更的客观事实为前提

变更是以法律或环境变化为基础的,对于情势变更的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事实,这是实现合同根据实际因素变更的重要前提。对于情势的解释就是由于出现了经济、政治、法律、文化以及商业等各种客观原因导致合同不变更就可能出现对双方当事人不公平的情况,是否需要合同变更要看合同依赖的基础有无改变。

2、必须符合时间要件的原则

首先,如果情势变更出现在履行的过程中,在合同继续履行时可以自行消亡,那么也不得主张情势变更。其次,如果在合同履行期间发生了迟延行为,那么债务人也无权利主张情势变更。再者,如果在合同订立的过程中出现了情势变更,那么当事人不得主张,不适用情势变更的原则。最后,当变更发生后必须在合同履行终结之前,才能使用情势变更原则。这就是情势变更的第二个条件:必须要符合是在合同建立之后,并且还没有终止履行,也就是要符合变更原则中的时间要素。

3、情势变更具有不可预见性

情势变更必须符合主观条件,因为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不可抗力因素是不能预见的,判断依据应当遵从于客观情况或者遵从于当地的商业习惯作为标准。由于合同双方是无法预见的,因此法律上规定如果属于双方应当预见的情况发生了,那么就不能采用情势变更的方式,双方应当自行承担责任。如果仅是一方的责任,那么另一方则有权提出情势变更。情势变更是订立合同时当事人不可预见的,情势变更是否属于不可预见应根据当时的客观实际情况,当地风俗习惯以及商业习惯等作判断标准。“当事人事实上虽然没有预见,但法律法规规定应当预见或者客观上应当预见则不能适用情势变更原则,此时当事人对自己的主观过错应当承担责任”。如果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一方预见而另一方没有预见,应区分善意与恶意等不同情况,对善意的没有预见的当事人应允许其主张情事变更。“如果情势变更可归责于一方当事人或第三人则有过错的一方当事人或第三人应承担责任不适用情势变更原则”。

4、公平公正原则

情势变更的本质就是为了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公正公平,如果双方在合同变更后仍然按照原规定履行合同那么显然对另一方有失公平,采用情势变更就是为了让双方的利益得到均衡。任何变更或解除合同的行为,如果失去了公平的本质都可以由另一方进行请求变更或者解除。

5、情势变更不可归责于当事人

情势变更是在当事人不知情、无法预见的情况下发生的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对于当事人来说情势变更的发生是不能将责任归咎于任何一方。如果情势变更当事人有过错,那么就可以归责于他,也应当由他承担责任。如果当事人没有过错便可以找出第三方来承担责任,在此就不再适用情势变更原则。

二、在合同法中的积极意义

情势变更原则在合同法中的确立不仅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更是对于我国法治观念中公平正义原则的树立和维护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因为首先从商业交易的角度来说,我国商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强化商事组织、维持交易安全、促进交易迅捷和实现交易公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实现最终的公平交易,这也是情势变更原则的立法目的所在。因为合同法上的交易公平不仅要保证在合同订立前和合同订立时的商业交易机会获得的公平,更要保证在合同成立后和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公平。其次从法的价值位阶原则的角度来说,在不同位阶法的价值发生冲突时,在先价值应该优于在后价值,即自由应高于正义,正义应高于秩序。

当然,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是有十分严格的条件限制的,其目的不仅是为了保证正当交易秩序的确立,更是为了防止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性。笔者认为,在具体情况中商业风险和情势变更是很难区别的,关键是看情势变化的异常程度,比如通货膨胀、国家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和近几年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等情形是属于情势变更的,而股市、房地产泡沫和彩票博弈等投机性投资是不属于情势变更的。

参考文献:

[1]曹守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之情势变更的理解与适用[J].法律适用,2009(8).

[2]韓世远.合同法总论(第三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3]高艳伟.情势变更原则的理解与适用——以我国司法实践为基础的考察[D].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变更方案 篇7

1 工程概况

某高速公路某标段设计土石混合料总填方217.5万m3,其中设计利用土填方53.14万m3,借方164.5万m3。原设计有3个较大的取土场,1号取土场位于路基右侧可取土28.2万m3,2号取土场位于路基两侧可取土100万m3,3号取土场位于路基左侧可取土35万m3,设计合计共可取土163万m3。合同规定路基填筑工程计量方式为按图纸数量风险包干。

2 现场施工实际取土、缺土等情况

施工过程中因地方因素影响,1号取土场未能取土;2号取土场取土约30万m3;3号取土场取土约46万m3(含路基左侧一个临时取土场取土)。因1号取土场未取土、2号取土场取土严重不足导致K71+050~K72+378段路基填方施工从2008年12月~2009年6月一直停工,该段缺土约20万m3;Ⅰ互通主线K72+630~K73+400段和A~F匝道基本无土填筑,该段主线缺土约16万m3,匝道缺土约26.5万m3;主线K74+600~K75+130段缺土约9万m3;Ⅱ互通主线K80+110~K80+530和A,D匝道基本无土填筑,该段缺土约17万m3;共计缺土约88.5万m3(取土数量根据取土坑大小、施工队了解、实际填土情况确定;缺土数量根据相应段落设计数量和实际已填土情况确定)。

从2005年12月~2006年6月取土场问题一直未解决,部分路基停工达半年,其余路基施工干干停停。直到2006年7月某镇工业区建设可降坡取土39万m3确定,2006年9月县城某地可取土32万m3确定,但仍缺土17万m3未解决。且降坡取土前期和县城取土运输线路均为交通要道,具有一定的风险,取土费用和运距与原设计相比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取土场解决前,施工单位积极协调解决了三个位于路线附近的临时取土场,取土约46万m3,但也为此付出了一定的额外成本。

3 缺土段原设计及实际施工情况

1)K71+050~K72+360段(1号取土场至主线1号桥0号台):长1 300 m,原设计填方25.17万m3,其中设计借方16.01万m3,从1号取土场取土,平均运距1.2 km;实际施工中因隧道洞渣设计3.34万m3,利用方仅利用约0.3万m3,因此该段实际借方20万m3左右,从县城取土,平均运距8.8 km。

2)Ⅰ互通主线K72+630~K73+400段和A~F匝道:互通区原设计填方48.07万m3,其中设计借方48.07万m3,从1号取土场取土12万m3,平均运距1.9 km,从2号取土场取土36万m3,平均运距4.7 km;实际施工1号梁场范围及其他部分已填土方约5万m3,降坡取土约31万m3,平均运距3.6 km,县城取土约6万m3,平均运距9.4 km,互通区尚有约6万m3未填筑。

3)主线K74+600~K75+130段:原设计填方约13.5万m3,其中设计借方3万m3,从2号取土场取土,平均运距2.9 km;实际施工自行调配已填土方约4.5万m3,降坡取土约9万m3,平均运距2.7 km。

4)Ⅱ互通主线K80+110~K80+530和A,D匝道:原设计填方41.2万m3,其中设计借方41.1万m3,从2号取土场取土40万m3,平均运距2.8 km;实际施工缺土约17万m3,计划线外取土,取土场、运距等尚未经确认。

4 取土场变更情况下的路基填筑工程的施工监理要点

1)对承包人路基施工机械、人员在场数量、型号等进行经常性的检查、记录;2)要求承包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调配在场机械、人员,将多余的机械、人员另行安排,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3)要求承包人将可利用和可借土方优先填筑预制场和架梁通道范围路基,尽量减少缺土对工程整体进度的影响;4)建议业主、承包人尽早扩大协调沟通的范围和渠道,如市、县、镇、村各级政府主管领导召开联席会议,集体办公,尽量减少推诿扯皮。通过多种媒体向市场公开土源求购信息,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这一点在本工程后期见到了一定的成效;5)要求现场监理对路基填筑工程线外借土施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要求记录临时取土场位置、借土数量和填筑的具体部位,复核借土填筑前后路基标高等。

5 取土场变更费用索赔处理方案的建议

1)原设计取土场发生较大变更,这种情况引起的承包人成本增加不应完全包含在原合同约定的包干范围内,合同约定包干应理解为原设计取土场可取土的情况下,取土场发生较大变更超运距费用应予考虑补偿。2)对变更后运距小于原设计运距的情况,建议由承包人对变更前后的运费进行测算比较,用准确的数据说明问题。根据取土的实际情况分析,运距小运费不一定少,但不论多或少,这种情况可考虑包含在原合同约定的风险包干范围内,不补也不扣。3)原设计隧道洞渣利用方实际自产自销未填筑路基的,该部分借方不考虑补偿超运距费用,应扣除。4)原设计取土场、自行确定的路基附近临时取土场借土和利用方在路基范围内自行调配优先填筑预制场及架梁通道引起的运距增减不予补偿,包含在原合同约定的风险包干范围内,不补也不扣。5)补偿前承包人应首先提供原设计取土场、自行确定的路基附近临时取土场位置及借土数量的资料,并已取得四方确认;路基范围以外的临时取土场位置、借土数量和填筑位置在取土前必须取得四方确认;准确借方数量(压实方)由承包人根据取土期间路基质检资料的原始标高资料确定,并需和相应取土坑大小、现场监理记录、有关运土凭证闭合,承包人需提供完整的相关证明资料经四方确认后生效。6)运距建议根据公路工程招标文件范本规定,对变更后运距大于原设计运距15%以外的超运距费用予以补偿。运距确认执行最近原则。7)补偿费用计算按第五条确认的数量乘以松方系数1.19,考虑运输损耗系数乘以1.09再乘以超运距、单位运价。8)原设计取土场长期无法取土,施工单位积极协调解决了三个临时取土场取土约46万m3,由此产生的额外费用建议业主酌情考虑补偿。

摘要: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从施工监理的角度针对高速公路借土填方工程合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设计、合同文本、实际施工情况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处理方案,以期维护合同双方的合法利益。

关键词:高速公路,借土填方,变更索赔

参考文献

变更方案 篇8

关键词:铁路,交叉跨越,方案研究

1 概述

1.1 线路地理位置及径路

海青铁路位于山东省胶东半岛与内陆地区咽喉地带, 途径潍坊市下辖的昌邑市、高密市, 青岛市下辖的平度市、胶州市四个县级市。线路北起德龙烟铁路大莱龙段的海天站, 南接胶济线的芝兰庄站。呈南北向, 线路全长约90.3km。北端通过德龙烟铁路和黄大线沟通了京津塘地区;南端通过胶济线连通了青岛地区;通过胶黄线和青日连线沟通了黄岛港和南部沿海地区, 形成一条贯通南北的沿海大通道, 促进沿线地方经济发展。

1.2 主要技术标准

1.2.1 海青铁路

铁路等级:I级;正线数目:单线;最小曲线半径:一般3500m, 困难2800m;限制坡度:6‰;牵引种类:电力牵引;机车类型:货运HXD1, 客运SS9;牵引质量:5000t;到发线有效长度:1050m;闭塞方式:自动站间闭塞。

1.2.2 胶济客专

铁路等级:客专;正线数目:双线;最小曲线半径:一般2800m, 困难2200m;限制坡度:12‰, 局部20‰;牵引种类:电力牵引;机车类型:动车组;牵引质量:1000t;到发线有效长度:700m;闭塞方式:自动闭塞。

1.3 铁路交叉规定

随着大规模铁路建设的深入推进, 铁路工程线路交叉跨越现象不断增多。为解决好客货共线铁路与高速铁路之间的跨越关系, 确保高速铁路列车安全运行, 铁道部于2010年下发了《关于铁路工程设计线路交叉跨越有关规定的通知》 (铁建设[2010]146号) , 要求对在建项目和已经批复初步设计项目进行认真核查和整改。

铁建设[2010]146号的规定交叉时按照“较高速铁路上跨较低速铁路、客运铁路上跨货运铁路 (含客货共线铁路) ”的原则, 同时与已建高速铁路交叉时, 应选择已建铁路桥梁地段的较高桥墩、较大桥跨处下穿方案。

2 交叉方案研究

铁道部、山东省于2010年6月8日联合下发了《关于新建海天至青岛铁路初步设计的批复》, 批复的线路方案为海青线在DK80+806处与胶济客专 (K75+811) 交叉, 交叉方式为海青线采用32m简支T梁上跨胶济客专。

胶济客专为双线电气化铁路, 设计速度200km/h, 目前局部地段最高时速250km/h, 线间距为5m。海青线与胶济客专K75+811.3交叉, 法线夹角为28°, 交叉处胶济客专为路基, 填土高度约2m。2010年按照铁道部铁建设[2010]146号和鉴综电[2010]455号文件规定, 对胶济客专交叉变更方案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2.1 海青线下穿胶济客专方案

铁建设[2010]146号的规定交叉时应选择已建铁路桥梁地段的较高桥墩、较大桥跨处下穿。本次对胶济客专既有桥梁情况进行了梳理:

海青线与胶济客专交叉点距离胶济线接轨站直线距离仅有8km。本段胶济客专与济青高速走向基本一致, 最近处距离仅有400m, K64+700处为同三高速, K68+600处为S219, K81+800向西进入高密城区规划, K85+200向西进入高密是城区, 区域内有多条超高压电力线路, 其中在建660k V超高压电力线路呈南北向, 2条500k V超高压电力线路, 基本呈南北向, 在王庸路#2中桥附近折向东。综合考虑胶济客专轨面标高、济青高速的路面标高、交通网、区域的城市规划等因素, 选择胶济客专K65+000~K85+000段进行重点研究。

经梳理胶济客专K65+000~K85+000段胶济客专既有桥梁共11座, 详细资料详见表1。

既有胶济客专除跨大河外的桥梁的孔跨数较少, 基本都是1或者2孔, 且净空不高, 如果利用既有桥梁下穿, 受桥梁结构高度的影响下挖深度要比采用框架桥下挖深度大, 同时需要改移公路并为公路新顶进涵洞, 不如在胶济客专的路基地段为海青线新顶进框架桥, 可以减少下挖的深度和改移公路的长度。

因此变更设计方案补充研究了在胶济客专路基地段新顶进框架桥的方式, 原位下穿方案、东移改线下穿方案和西移改线下穿方案。

2.1.1 原位下穿方案

平面位置和原设计方案一致, 下穿胶济客专处为填土路基, 采用1-7m框架桥顶进, 需要下挖约8.5m。高密东站填土高度需要抬高0.8m, 路堑长约1.9km, 最大挖深10.6m, 挖深大于5m地段和公路上跨地段设计采取明洞, 挖深小于5m地段设计采取U型槽, 上方设置雨棚。在最低处设置排水泵站2座。

另外, 本段采取下穿后截断了多处道路, 本方案下挖地段考虑4条村村通道路采用上跨本线方式, 其余道路封闭。天然气管道位于U型槽地段, 埋置深度不足, 需要继续改移并设置防护函。

2.1.2 东移改线下穿方案

向东改线, 选择胶济客专填土高度较高地段进行穿越, 交叉处采用1-12m框架桥顶进, 交叉处路基填土高度约9.5m, 需要下挖约1m, 采用顶进法施工。其他挖方地段按照路堑进行防护处理。高密东站需要向海天方向前移4.7km, 高密东站至芝兰庄站间需要增加1个车站。

另外, 本段采取下穿后截断了多处道路, 本方案考虑3条村村通道路采用上跨本线方式, 其余道路封闭。胶济客专与济青高速间有一条东西方向的天然气管道天然气管道位于挖方地段, 埋置深度不足, 需要继续改移并设置防护函。

2.1.3 西移改线下穿方案

向西改线, 选择胶济客专填土高度较高地段进行穿越, 交叉处采用1-7m框架桥顶进, 交叉处胶济客专路基填土高度约6.5m, 需要下挖约4m, 采用顶进法施工。其他地段设置U型槽, 上方设置雨棚。在最低处设置排水泵站2座。

该方案在DIIK82+150处与在建的660k V超高压电力线路交叉, 目前该段电力线路已经基本施工完毕, 为山东省重点工程, 净空不能满足电气化铁路要求, 需要协调抬高电力线路。

另外, 本段采取下穿后截断了多处道路, 本方案下挖地段考虑4条村村通道路采用上跨本线方式, 其余道路封闭。

2.1.4 方案分析 (见表2)

通过综合分析, 海青线下穿胶济客专方案虽然运营期间胶济客专比较安全, 但施工期间对胶济客专安全影响较大, 尤其西移改线下穿方案和原位下穿方案中交叉处的地下水位较高, 下挖深度较深, 施工期间全部需要大量降水, 将会引起既有胶济客专路基沉降, 同时暴雨或者洪水时下穿地段有被淹没的危险。

2.2 海青线上跨胶济客专方案

因下穿方案无论施工还是运营期间都存在较多问题和安全隐患, 经与铁道部沟通后, 补充研究采用连续梁上跨转体施工方案。

2.2.1 上跨安全隐患分析

(1) 列车桥上脱轨

本桥设置了双侧护轮轨, 当列车脱轨后, 护轮轨起到限制落在基本轨内侧的车轮继续横移, 使列车在敏感区间不翻车的作用。在保证桥梁施工质量和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使桥梁发生破坏的前提下, 通过桥梁上设置双侧通长护轮轨, 列车发生脱轨后冲出桥梁的可能性可以降至最低。根据实践检验, 桥梁上采用老式Ⅲ型桥枕铺设护轮轨, 在列车脱轨后可以将列车沿线路引导前行, 而不会掉道或冲出桥梁。因此, 影响桥下安全的范围内采用老式的桥枕铺设护轮轨。

(2) 桥梁发生断裂或者落梁

公路上跨桥和铁路上跨桥有着很大的不同, 汽车超载现象严重, 致使公路上跨桥一般很难达到设计的使用年限就损坏需要维修, 而铁路中火车一般不会出现超载现象, 因此铁路上跨桥只要保证桥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 在桥梁设计使用周期内基本不会发生断裂。另外, 在运营期间加强对跨线桥梁的检查和监测, 也可以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桥梁两端的支座处采取防落梁措施, 只要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基本不会出现落梁。

(3) 桥面道碴掉落

采用连续梁上跨, 桥面为一整体, 中间没有梁缝, 道碴与泄水孔间有挡碴墙相隔, 不会出现道碴掉落。

(4) 桥梁外侧人行道板掉落

采用连续梁上跨, 人行道与梁体一起整体现浇, 不会发生掉落。

(5) 货物列车货物掉落、旅客列车乘客扔物体

列车运行时可能存在货物掉落和车窗未封闭列车上的旅客扔物体的可能。为防止物体掉落对桥下客运专线的影响, 在影响范围内的桥梁两侧设置防抛物设施, 按照半封闭设计。

2.2.2 连续梁的跨度选择

采用连续梁转体施工方案, 综合考虑桥梁结构尺寸和施工空间, 连续梁跨度可以采用 (32+48+32) m和 (40+64+40) m两种尺寸。

根据技术经济比较 (40+64+40) m连续梁转体施工方案较 (32+48+32) m连续梁转体施工方案投资省约115.41万元。

2.2.3 施工方法

在海天端中墩处平行于既有铁路线, 在支架上立模现浇连续梁中墩墩顶梁段, 挂篮浇筑悬臂段施工, 待施工到最大悬臂状态后, 结合既有线运营、施工要点及天气等因素, 择机实施转体施工。将梁体逆时针旋转62度, 转体到位后, 与转体前已在原位施工完成的青岛端半跨再进行合拢段施工。在转体施工过程中, 必须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确保施工安全和既有线运营安全。胶济客专铁路右侧海天方桥墩承台施工时, 采用钢轨桩及挖孔桩对路基边坡进行防护。其余标准跨度简支梁按照工厂预制, 架桥机架设。

3 方案推荐意见

若按照铁建设[2010]146号文件要求采用海青线下穿胶济客专方案, 虽然运营期间胶济客专比较安全, 但施工期间对胶济客专运营安全影响较大, 尤其西移改线下穿方案和原位下穿方案中交叉处的地下水位较高, 下挖深度较深, 施工期间全部需要大量降水, 将会引起既有胶济客专路基沉降。同时建成运营后遇到暴雨时海青线下穿地段有被淹没的危险。海青线下穿胶济客专方案虽然符合铁道部最新文件精神, 但是无论施工还是运营期间都存在较多问题和安全隐患。

通过对海青线上跨胶济客专的安全隐患分析可知, 海青线采用连续梁上跨胶济并转体施工方案施工期间对胶济客专影响较小, 转体在天窗点内即可完成;采取各项安全措施后, 运营期间对胶济客专的运营安全也降低至最低。

综述所述, 由于下穿方案存在诸多问题, 难以实施, 而采用连续梁上跨并转体施工方案采取了安全可靠的防护措施, 将各项隐患降至最低, 能够保证胶济客专的安全运行。因此设计认为海青线采用连续梁上跨并转体施工方案为最优方案, 予以推荐。

4 研究结论及建议

海青线采用连续梁上跨胶济客专并转体施工方案最终获得铁道部批复, 已经与2012年10月顺利实施转体合拢。目前我国铁路建设里程不断攀升, 各种等级的铁路交叉在所难免, 新建铁路在可选择跨越形式的情况下, 尤其是在按照铁建设[2010]146号文件要求实施困难时, 不能搞一刀切, 必须严格按照高等级上跨低等级的原则办理, 需要从既有线的重要性、区域内地质条件、地形条件和工程的可实时性等多方面进行比选确定, 以便使方案更加科学经济合理, 更好的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GB50090-2006铁路线路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关于铁路工程设计线路交叉跨越有关规定的通知[Z].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2010.

[3]易思蓉.铁路选线设计[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4]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TB10002.1-2005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5.

变更方案 篇9

关键词:盖挖段,军用梁,临时路面系统,结构检算

1 工程概况

地铁1号线文武路站位于人民中路。由于地处繁华街道,为尽可能减小对交通的影响,拟对人民中路和文武路交叉的十字路口的部分段采用盖挖施工。其起始里程为YDK6+998.8,终点里程为YDK7+058.8,全长60 m。

2 临时路面系统设计方案

设计采用加强型六四式军用梁作为临时路面的承载结构,同时作为基坑的第一道支撑系统,间距为2 m,在军用梁上铺200 mm厚混凝土预制板,上铺50 mm厚沥青路面层。

3 设计方案实施困难

由于目前成都周围租借不到加强型六四式军用梁,而只能租借到标准型的,故无法按设计方案执行。同时考虑临时路面板采用的是200 mm厚预制钢筋混凝土板,这给工程后期的拆除临时路面系统带来较大的工作量,影响工期,而且混凝土板不能循环使用,造成浪费。因此,根据相关规范和成都地铁的有关文件,经过结构计算分析,提出了变更方案。

4 拟实施的临时路面系统变更方案

拟用标准型六四式军用梁代替加强型六四式军用梁作为临时路面支撑系统,然后再沿军用梁横向铺设工字钢梁和缓冲木梁(工字钢梁和缓冲木梁间隔铺设),最后铺设16 mm厚钢板作为临时路面。

本站拟采用六四式军用梁在基坑上横向布置,跨径19.5 m,作为基坑临时路面梁,车辆沿军用梁轴线方向行驶,经过计算,确定相邻两片军用梁间距1.2 m。每片军用梁主要由4个标准三角、3个标准弦杆、2个端弦杆、1个2 m的端构架和1个1.5 m的端构架等组成。军用梁之间于两端和中部设置纵向联结系,另设置纵向斜杆联结系,以加强主梁整体稳定和沿基坑的纵向刚度。路面板两端搁置在军用梁上弦杆上缘上,采用U形螺栓压板联结,军用梁下弦杆端部与冠梁抵紧,作为基坑围护的第一道支撑(见图1)。

5 变更方案的结构检算

5.1 计算原则

5.1.1 计算模式及说明

本次计算主要是对六四式军用梁进行受力检算。计算软件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计算模型主要采用二维平面模型,“荷载—结构”模式。军用梁的上下弦杆采用Beam3模拟,其他弦杆采用Link1模拟,围护桩、中底板采用Beam3模拟,土层抗力用Link10(compression only,只受压)模拟。边界约束情况详见各工况的计算模型。

5.1.2 计算工况

根据军用梁在本工程中作为路面承载系统和第一道支撑的特点分析,军用梁上的竖向荷载是一定的,而由基坑围护传给军用梁的侧向荷载则随车站的施工过程变化,为此在分析不同施工阶段对军用梁侧向荷载的基础上,确定出三种可能最不利工况,其侧向荷载基本在此范围内变化,见表1。

5.1.3 地层及结构物理力学参数

计算时围岩和结构的物理力学指标根据文武路站岩土工程详勘报告和六四式军用梁参考手册加以选取,具体如表2所示。

5.1.4 计算荷载

先根据影响线理论对荷载进行横向最不利布载,再根据JTG D60-200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进行荷载的纵向(沿军用梁轴线方向)布置,同时考虑分项系数、偏置系数、冲击系数进行荷载调整。

5.2 各工况计算模型及结果分析

本次计算对相邻军用梁采用了两种不同间距(1.5 m,1.2 m)进行计算,以便确定最合理间距。各种间距情况下的计算结果见表3。

注:N1,N2,N3分别对应标准三角的[16b,[8,L50×50×5三种杆件;N4,N5分别对应端构架的[16a,[10两种杆件

经过计算比较,当军用梁横向间距为1.5 m时,在工况1下,杆件N1的内力为1 050 kN,超过了允许的承载力1 000 kN,故此时为杆件N1([16b)所控制;当军用梁间距为1.2 m时,三种工况下的所有杆件内力均未超过相应的允许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其中,杆件N1的最大压力达到允许承载力的83.5%,为与允许承载力的最大比值。

5.3 基于影响线理论的军用梁结构检算

根据上面由ANSYS计算确定的相邻军用梁间距1.2 m,再用影响线理论对此间距的军用梁进行检算,以策安全。

荷载根据规范取用车辆荷载(而不是车道荷载),结构和桥面板重按均布荷载布置。对活荷载先进行横向最不利布载,再在纵向最不利布置,均布活荷载在单符号影响线情况下沿全长布置;在多符号影响线情况下只布置于不利的一侧影响线区。

以2-4杆为例:α=0.103,h=0.6,αl=0.103×19.5=2.01。2-4杆轴力影响线形状和最不利布载方式如图2所示。

15 kN荷载对应的影响线竖标为17.49-12.817.49×0.6=0.1609,同理,其余荷载影响线竖标如表4所示。

故2-4杆轴力为:

满足设计要求。

同理,其余各杆检算情况见表5。

6 结语

综合以上计算分析,相邻两军用梁间距为1.2 m能够满足承载力、变形以及稳定性要求。由于本次计算未考虑地下水作用,故在地铁车站施工过程中要求做好降水工作。本次计算荷载采用新规范的公路—Ⅱ级等级,临时路面系统使用期间,实行交通管制,禁止单轮重6.5 t,载重40 t以上的车辆在该段路面上行驶。

军用梁临时路面系按上述方案于2007年6月实施,通车证明军用梁临时路面系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JTG D60-200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S].

[2]CJJ 77-98,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S].

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区分 篇10

但是笔者认为这种划分过于宏观,作为一个普通的会计人员不好把握。所以,判断是会计政策变更还是会计估计变更最重要的依据是交易或者事项的实质。以下用三个例子来说明。

一、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改变

对于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改变,在新旧会计准则中作出的判定存在一些差异。旧会计准则把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变更判定为会计政策变更,而新会计准则却把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变更判定为会计估计变更。笔者比较赞同新会计准则的判定,因为从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实质来看,它是企业根据固定资产未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方式来确定的,根据未来固定资产使用情况的变化,固定资产实现经济利益的方式也必然会发生变化,而根据这种变化采取新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当然属于会计估计变更。并且,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改变是对未来期间固定资产实现经济利益方式的估计作出变更,所以属于会计估计变更。由此可见,在对交易和事项的估计进行变更的情形下,采取新的方法就属于会计估计变更。

二、坏账准备计提方法的改变

确认坏账的方法有备抵法和直接转销法,在这两种方法之间的变更属于会计政策变更。而在国家规定采用的备抵法下确定坏账准备金额的方法有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和账龄分析法,在这两种方法之间的变更又属于会计估计变更。同样是“方法”的变更,为何前者为会计政策变更,而后者为会计估计变更?

笔者认为,解决该问题需要从问题的实质入手。首先来看备抵法和直接转销法之间的变更。备抵法是在期末根据应收账款可收回的情况估计可能发生的坏账金额的大小,先计提坏账准备,再在实际发生坏账时冲销坏账准备,同时确认应收账款的减值损失。直接转销法则不预先计提坏账准备,而是在实际发生坏账时直接确认应收账款的减值损失。在备抵法下,期末在充分估计坏账发生的可能性的基础上,预先计提坏账准备,有助于在期末的资产负债表上真实地反映特定时点上资产的价值。而直接转销法下,待实际发生坏账时才确认应收账款的减值损失,因而在发生坏账之前的那个期末就可能虚增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也正是基于此准则规定不得采用直接转销法确定应收账款的价值。从以上论述可以得知:无论是备抵法还是直接转销法,都是为了确定应收账款在特定时点上的价值而使用的方法,而一般来说,对会计确认的指定或选择是会计政策,所以在备抵法和直接转销法之间进行变换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然后来看计提坏账准备时账龄分析法和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之间的变更。备抵法下需要在实际发生坏账损失之前预先估计将来发生坏账的可能性以及金额的大小,而无论是账龄分析法还是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都是根据未来将要发生坏账的可能性以及金额的大小来确定应当计提或者冲减的坏账准备金额。因此这两种方法不是用于确认应收账款而是用于确定未来最有可能形成的坏账的金额,这属于为取得与资产负债表项目有关的金额或数值所采用的处理方法,在这两种方法之间的变更属于会计估计变更。

三、存货流转计价方法的改变

关于存货流转计价方法的变更,大家都很清楚是属于会计政策变更。既然是会计政策变更,就应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然而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很多教材上对存货流转计价方法的变更按照未来适用法进行处理。这又是为什么呢?

变一变更轻松 篇11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4)03-0081-02

数学是一门基础科学,而初中数学则是数学领域里的一个小单元。在新课改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要达到教学预期的目的,不妨从以下方法着手。

一、变一变师生关系,创设民主氛围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为实现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操作平台。让师生共同体融入情境教学中,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课堂成为师生心灵交融、情感呼应的园地。这时,教师才真真正正地成为学生的良朋知己。

二、变一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的特点是贴近生活,与实际联系密切。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发散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推理、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归纳等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新教材中已有的许多示例正是如此设计的,比如:在学习圆时,以“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引人,这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例子。把它与圆联系起来,得到一些圆的知识,再把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这符合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实践——理论——实践。再如:在讲“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草坪四个角并提出怎样在两个角之间走出一条最近的路,这就无形之中引入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用实际问题引入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学习方式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学习,把问题作为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全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生成新问题,把学习过程作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寻求解决问题思想、方法的启迪。

三、变一变课堂教学结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长期以来,许多课堂教学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其表现为:教师权威高于一切,对学生要求太严太死;课堂气氛紧张、沉闷,缺乏应有的活力;形成了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违背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增强,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导致厌学情绪,致使学习效率普遍降低。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做到:①课堂上多给学生留出一些让他们自主学习和讨论的空间,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并发表各自的意见,调动学生积极、自主参与探索认知过程。例如,先让几位同学根据课本内容各出一道题(要求不能抄袭各种资料,要自己创制)。然后在黑板上解答、演示,再让学生分析、总结。这样在老师解答过程中不但引起大家的共同关注和提出不同的解答方法,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和思维能力,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目的,也促进了师生之间互相平等、和谐沟通的友好关系。②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由于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在于教学生去学,既要帮助学生学会,也要帮助学生会学。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进而不断提高数学教学效果。③运用探究式教学。教学中,在教师的主导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让学生从思想上产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四、变一变问题形式,促进学生思考

数学教学中将开放式问题带人课堂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探索,也是当前数学教育的发展潮流。

数学开放式问题的显著特点是其思考空间广阔,思维活动的自由度较大,学生的思维活动易于展开,在思考中能提出更多的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也更多,它具有与传统封闭型题不同的特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有其独特的效果。数学开放式问题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能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放式”的数学思维和开拓进取精神。例如,初中《几何》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已知圆的直径为13cm,如果直线和圆心的距离为①4.5cm;②6.5cm;③8cm,那么直线和圆有几个公共点?为什么?这是一道常规性题,教学中,我们可以将这个问题改造为一道开放式问题:据气象部门预报,一台风中心在直径是60千米的某城市正南50千米处,以北偏东30°方向前进,问该城市是否会遭受台风的袭击?并说明理由。通过这样的改造,常规性题目便具备了开放题的形式,更加具有挑战性。当然此题还可以进一步变换条件,让学生思维朝纵深发展,如该城市遭台风袭击的时间有多长等。

五、变一变评价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提高评价水平,让不同的学生得到相应合理的评价,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给学生评价时,应注意几点:

(一)评价要及时,当学生在某科目考试或测验取得优异成绩或工作突出时及时给予表扬和激励。

(二)评价要公正。评价要真诚、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在某方面有欠缺的学生要多加理解和激励。

(三)评价要科学。评价时应以鼓励为主,及时强化,鼓励要有尺度,不能片面、单一,以使学生不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

(四)评价要广泛。无论在任何场合、任何时间、任何事情、任何行为,只要值得评价,就可以适当给予评价,给予鼓励。

(五)要激励后进。老师对成绩好的学生易于显露高兴、赞赏之情,对后进生表情上易显示讨厌。这是教师之大忌。教师是培养人才之师,人才有万千种,不会千篇一律,要承认差异,正视差异,要鼓励所有学生发展。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新课程大力推进数学教学改革。数学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掌握新的教学基本功,积极、不断地探讨教育教学方法,为提高新课程教学而努力。

变更方案 篇12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我国经济形势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趋势, 在这样的经济大环境下, 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做出更加合理、科学的变化, 在处理实际的会计事务时, 根据不同的情况出现的不同问题, 应该用相应的处理方法来对待。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 需要不停的进行学习新的知识, 并在实际工作中对各项事务的复杂性提高警惕, 认真对待、积极创新, 坚持实事就是的工作原则, 履行好自己的社会责任, 确保工作质量, 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基础

1. 会计政策及其变更

会计政策是关乎国家、企业、个人重要利益的一项重要内容, 各国、各地区、各会计团体对“会计政策”的定义都不尽相同:有的从会计核算的角度出发强调会计政策的内容, 如我国会计准则将会计政策定义为“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并同时强调具体原则和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也是指导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的基础;有的从会计报表的编报角度定义会计政策, 即会计政策是为编制和呈报会计报表服务的, 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提出的“会计政策是企业在编报财务报表时所采用的特定原则、基础、惯例、规则和做法”, “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会计政策是指导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的基础, 是为编制和呈报会计报表服务的, 会计政策的选用必然会影响会计报表项目的确认和计量, 会计政策的变更也必然会导致会计报表项目确认和计量的变更。

2. 会计估计及其变更

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会计估计变更是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 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者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会计估计是对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基于估计而进行的量化, 而会计估计变更则是基于更新的信息和技术对这种量化的精确度的进一步修订。无论是会计估计还是会计估计变更都只会影响到会计报表项目的计量层次。

二、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不同之处

1、产生原因不同

法规或规章要求会计政策进行变更是产生会计政策变更的原因之一;另外在会计政策变更后, 会给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其他相关信息状况带来更为可靠的改变时, 企业可以针对这种特定的经济环境来对会计政策进行变更, 这也是会计政策产生变更的原因。

会计估计的变更也有两个原因, 所有会计评估都是发生在一定的基础之上的, 当这个被依赖的基础发生变化时, 会计评估自然也会发生改变;会计评估发生变更的第二个原因是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必须发生的变更, 企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状况是不同的, 在积累一定的新信息、新经验的前提下, 会计评估会根据变化而进行变更。

2、影响范围不同

会计政策是国家统一制定, 因此产生影响的范围必然会较为广泛, 发生变更也必须是在遵循国家政策的基础上来进行。会计评估是结合当前情况对未来进行评估, 影响范围相对较小, 变更内容也受特定因素的影响, 内容较为单一。

三、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的市场效应分析

1、多数投资者轻视会计政策的作用

丰富的财务知识对投资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我国的大多数投资者财务知识匮乏, 意识不到各项会计政策对企业发展所造成的巨大影响, 因此, 很多企业的发展并没有依赖于会计政策的帮助。

2、集体的非理性

证券市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 企业投机风气浓厚, 在操控股票时企业的价值不是操作的基本影响因素, 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投资者在掌握会计政策变更的影响下, 为了从中获利也只能按照别人的价值来进行交易。

3、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

我国整个证券市场发展时间较短, 制度在逐步完善之中, 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并不完善, 出现了披露不及时等现象。

四、合理防范措施

1、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解决会计政策变更的披露中存在的问题。规范各项披露格式, 专项统一规定。

2、规范企业治理结构。解决类似“一股独大”等问题, 发展机构的投资力量。

3、扩大利益相关者参与监督会计政策的途径。会计政策的有效监督, 促进会计政策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利益相关者参与进来监督, 便会发挥内部控制的巨大作用, 顺利完成企业目标。

五、结束语

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这两个直接影响会计工作的因素, 单从定义上看差异较大, 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但在实际会计事务处理中运用起来, 很多时候会产生混淆。因此, 《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中还特别补充说明“企业难以对某项变更区分为会计政策变更或会计估计变更的, 应当将其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这些政策的出台, 都表明了在很多会计实际处理中, 在面对不同情况下, 可以根据相关规定作出相应的处理。所有不利于会计政策实施的因素被减少到最小, 并且可追溯调整一些早期的不切实可行的政策, 在会计政策变更时, 企业可以最大限度调整, 不仅有利于会计负责人员的工作开展, 又有利于对企业在发展中及时响应政策的变化, 适时地进行企业规划, 在遵循国家政策的基础上来提高企业的各项经济效益。

摘要:会计政策及其变更、会计估计及其变更之间既有区别, 又有联系, 我们在实务工作中, 要正确运用该准则, 就要分清它们之间的区别, 同时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 及时更新知识, 防止滥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 促进日常会计工作的发展。本文在阐述了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基本问题之后, 辨析了两者的差异, 分析了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的市场效应, 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近期国际会计则进展简述[J/OL].国外会计动态简报, 2007;5

[2]葛家澍, 林志军.现代西方会计理论[M].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1

上一篇:小学数学中的案例教学下一篇: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