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新大楼

2024-05-26

人民日报社新大楼(共9篇)

人民日报社新大楼 篇1

0 引言

江西是全国雷击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雷电灾害防御是全省防灾减灾的一项重要工作, 也是防灾减灾的薄弱环节。防雷工程是系统工程, 一个完善的防雷系统, 防雷工程设计应考虑建筑物的直击雷, 电源线路、信号线路系统的感应雷和雷电波侵入防护, 设备安全保护地的制作, 等电位连接等等方面。它们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 如果任何一个方面没有做到位, 就将留下永久的雷击隐患。

江西日报社新办公大楼位于南昌市红谷滩内, 当地年平均雷暴日数近60天, 最多年份80多天, 属多雷区。大楼楼顶卫星接收系统无直击雷防护措施, 不符GB50057-1994 (2000年版)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技术要求;大楼中心机房位于24楼, 未做共地连接, 无等电位连接措施;监控机房位于1楼, 未做共地连接, 无等电位连接措施;负二层UPS间无接地措施, 不符合GB50174-19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技术要求。

本方案制定的目的是考虑实际环境因素和用户实际需要而做出一套比较完整而易于操作的防雷设计及安装技术的防雷方案, 从而达到站区网络设备、电子设备安全地运行。本方案应业主要求, 主要针对室外卫星天线防雷保护、中心机房防雷接地及等电位连接、监控机房防雷接地及等电位连接和负二层UPS间防雷接地, 做合理保护。

1 防雷工程建设的基本原则

雷电作为一种破坏因素时它所呈现的形式不是单一的, 对建筑进行防雷设计时, 要认真调查当地的地理、地质、气象等环境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 从实际出发, 进行全面规划, 综合防治;现代比较经济、合理、行之有效果办法是利用过去采用的传统的合理可行的防雷设施, 补充或局部替换现代的先进的电子防雷技术产品, 按照防治直击雷击、感应雷击、雷电侵入波等特定程式设计的一个工程网络, 因地制宜, 采取拦截、疏导、屏蔽、均压、引流, 合理接地布线等综合措施“综合治理、整体防御、多重保护、层层设防”。

2 江西日报社新办公大楼防雷工程设计依据

依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和中国GB标准与部委颁发的设计规范的要求, 大楼和大楼内之计算机房、程控机机房等设备都必须有完整完善之防浪涌保护措施, 保证该系统能正常运作。这包括电源供电系统、不间断供电系统, 电脑网络、卫星通信设备等装置, 均应有SPD防护装置保护。设计依据包括有:

(1) 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2) 99D562《建筑物防雷设施安装》。

(3) GB50169-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4) 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5) GB7450-87《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原则》。

(6) DL548-94《电子系统通讯站管理规程》。

(7) IEC61312-1、IEC61643-1。

3 江西日报社新办公大楼防雷工程设计方案

3.1 室外卫星天线防雷设计

因建筑物自身已有防直击雷保护措施, 故只考虑卫星天线防直击雷。

3.1.1 根据GB50200-9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第2.9.2条“接收天线的竖杆 (架) 上应装设避雷针, 避雷针的高度应能满足对天线设施的保护。当安装独立的避雷针时, 避雷针与天线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应大于3m。”可在距卫星天线 (高3m) 3m处的合理位置安装4.5米高不锈钢管避雷针, 据计算知, 该避雷针在3m平面的保护半径为3.45m, 可以保护卫星天线。

3.1.2避雷针的引下线采用40×4热镀锌扁铁。引下线的一端焊接在避雷针下端的钢管上, 另一端以最短距离与楼顶的广告牌焊接 (广告牌要接地) 。引下线的焊接点不少于两处。

3.1.3 卫星天线底座应利用40×4热镀锌扁铁就近与广告牌焊接进行可靠接地, 焊接点不少于两处。

3.1.4从高频头引入室内的馈线应穿金属管, 外端连接广告牌、天线支架或者引下线, 内端连接机房接地汇流排或者建筑物柱内钢筋即可起到良好的雷电防护作用。

3.1.5根据GB50200-9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第2.9.6条“进入前端的天线馈线应加装避雷保护器。”在接收分配器的输入端安装卫星电视天馈防雷器。

3.2 中心机房防雷接地及等电位连接设计

由于建筑物自身接地电阻≤1欧姆, 因此中心机房接地可与建筑物防雷地等共用同一接地装置。对于中心机房这种较大的电子信息系统宜采用M型等电位连接网络, 该电子信息系统的所有金属组件, 不应与共用接地系统的各组件绝缘。

由于雷电泻放存在趋肤效应, 建筑外层钢筋泻放的雷电流通常为建筑内部钢筋的数倍。一般机房所在区域跨外部、内部两个钢筋区域, 因此各钢筋柱间在雷电泻放时存在较大的电压差, 这对精密、贵重设备尤为有害, 因此设置均压带均衡各钢筋柱间的电压。

3.2.1在机房内沿墙敷设等电位铜带一周, 材料采用-30×3m m紫铜带, 用φ8绝缘子作支撑;用-30×3m m紫铜带敷设于防静电地板下, 形成不大于4×4米的网格, 机房的铜编织带都必须闭合成环, 交叉点必须机械连接, 铜编织带与其他设备也必须是机械式连接, 以防连接处氧化, 致使接地阻值升高。

3.2.2在机房内靠近柱子的角位处, 分别安装一块等电位汇流排, 规格为100×10mm的紫铜板, 长30cm, 利用铜铁接头与从柱筋内引出的扁铁焊接, 从地下室穿上的引上线也分别连接一块同样规格的紫铜排;汇流排 (紫铜排) 与网格紫铜带连接, 组成均压网格并与防静电地板的支架进行有效电气连接。

3.2.3将机房内金属门窗、各种线路的金属屏蔽管、信号屏蔽线槽、各种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机架等与等电位汇流排或等电位铜带连等与接地汇流排连接;另外, 将电源PE线、机房内的设备外壳、机架等可导电金属物体就近与汇流排或铜带连接, 连接线采用16mm2多股铜芯线。

3.2.4如果在环形接地母排较远处设备放置比较集中, 在该处设置机房设备等电位联结铜块250*250*3mm, 在环形接地母排与联结铜块之间采用BVR25的线缆联结, 设备接地以最近的距离联结到该等电位连接铜块上。

3.2.5将强电引到机房配电箱后, 从强电井内引出的PE线不再在机房内使用, 机房内的单相三线制中的PE线采用在机房配电箱内连线到机房环行接地母排。

3.3 监控机房防雷接地及等电位连接设计

监控机房采用M型等电位连接网络, 该电子信息系统的所有金属组件, 不应与共用接地系统的各组件绝缘。

3.3.1在机房内沿墙敷设等电位铜带一周, 材料采用-30×3m m紫铜带, 用φ8绝缘子作支撑;用-30×3m m紫铜带敷设于防静电地板下, 形成不大于4×4米的网格, 机房的铜编织带都必须闭合成环, 交叉点必须机械连接, 铜编织带与其他设备也必须是机械式连接, 以防连接处氧化, 致使接地阻值升高。

3.3.2在机房内靠近柱子的角位处, 分别安装一块等电位汇流排, 规格为100×10mm的紫铜板, 长30cm, 利用铜铁接头与从柱筋内引出的扁铁焊接, 汇流排 (紫铜排) 与网格紫铜带连接, 组成均压网格并与防静电地板的支架进行有效电气连接。

3.3.3将机房内金属门窗、各种线路的金属屏蔽管、信号屏蔽线槽、各种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机架等与等电位汇流排或等电位铜带连等与接地汇流排连接;另外, 将电源PE线、机房内的设备外壳、机架等可导电金属物体就近与汇流排或铜带连接, 连接线采用16mm2多股铜芯线。

3.3.4如果在环形接地母排较远处设备放置比较集中, 在该处设置机房设备等电位联结铜块250*250*3mm, 在环形接地母排与联结铜块之间采用BVR25的线缆联结, 设备接地以最近的距离联结到该等电位连接铜块上。

3.3.5将强电引到机房配电箱后, 从强电井内引出的PE线不再在机房内使用, 机房内的单相三线制中的PE线采用在机房配电箱内连线到机房环行接地母排。

3.4 负二层UPS间防雷接地及等电位连接设计

负二层UPS因面积较小, 采用S型等电位连接网络, , 该信息系统的所有金属组件, 除等电位连接点ERP外, 均应与共用接地系统的各部件之间有足够的绝缘 (大于10kV, 1.2/50μs) 。在这类电子信息系统中的所有信息设施的电缆管线屏蔽层, 均必须经该点 (ERP) 进入该信息系统内。S型等电位连接网只允许单点接地。

3.4.1在UPS间内任一柱子的角落处, 安装一块等电位汇流排, 规格为100×10mm的紫铜板, 长30厘米, 作为S型网络接地基准点, 利用铜铁接头与从柱筋内引出的扁铁焊接。

3.4.2 UPS间的UPS、配电柜等设备、所有金属组件、所有信息设施的电缆管线屏蔽层分别与等电位汇流排连接, 连接导线采用16mm2多股铜芯线。各设备之间的所有线路和电缆应按照星形结构与各等电位连接线平行敷设, 以避免产生感应环路。

摘要:江西是全国雷击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雷电灾害防御是全省防灾减灾的一项重要工作, 也是防灾减灾的薄弱环节。本文从江西日报社新办公大楼的地理、地质、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的实际出发, 进行全面规划, 综合防治, 设计了该防雷方案, 可以为其它地区建筑大楼防雷减灾工程建设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雷击,防雷工程,设计,江西日报社新办公大楼

参考文献

[1]李良福, 杨俐敏.计算机网络防雷技术.北京:气象出版社, 1993.

[2]R.H.Golde.雷电.北京:电力工业出版社, 1982.

[3]张小青.建筑物内电子设备的防雷保护.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0.

[4]王德言, 刘寿先.电子信息系统综合防雷技术.北京:中国雷电与防护, 2003.

[5]机械工业部.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57-94.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4 (2000年版) .

[6]IEC.61312.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

[7]王庆, 傅正财等.雷电流波形对雷击建筑物时室内磁场分布的影响.

人民日报社新大楼 篇2

××市人民检察院侦查技术大楼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经过紧张的筹备,即将开工建设。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简朴而隆重的奠基典礼,庆祝和纪念这件在我市检察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在奠基典礼开始之前,让我荣幸地介绍参加今天奠基典礼的领导和来宾:××××××××××××××××××××××××××××。对各位领导和来宾莅临奠基典礼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今天的奠基典礼议程共六项。下面,奠基典礼进行第一项:××市人民检察院侦查技术大楼奠基典礼开始,奏乐、鸣炮!

奠基典礼进行第二项: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讲话。

奠基典礼进行第三项:请建设方湖南省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讲话。

奠基典礼进行第四项:奠基培土。

请市委副书记×××××××××××××××××××××××××奠基培土;奏乐、鸣炮!

奠基典礼进行第五项:请市委副书记×××宣布××市人民检察院侦查技术大楼开工。奏乐、鸣炮!

人民日报社新大楼 篇3

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新病房大楼的设计创作,便是在限制条件下逻辑演绎的过程。江阴市人民医院是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院区位于繁华的寿山路以北,环城北路以南,北面是东横河,东北方向面向江阴大桥,西南方向面向玉带河。拟建工程选址于院区内东北侧原住宅用地,用地西南紧邻医院现有建筑群,北面紧邻城市干道环城北路,位置显要,利于形成人民医院新的地域标志。

狭窄用地的限制、外部环境的制约、多种矛盾的交错,是该项目设计工作面临的挑战,但我们根据特定的环境条件,逻辑性地分析思考问题,以逻辑演绎的策略,力求实现环境、功能、形式之间的平衡和统一。

环境逻辑:整合环境,拓展思路解决矛盾

1.与北向现有住宅间的日照关系

新病房大楼的定位及建筑高度的确定以临环城北路北侧5~6层住宅的日照要求为先决条件(按规划部门规定,需满足1∶1.37的日照系数要求)。新建建筑位于住宅南边,按规划部门要求又再分为东西两大部分:西楼置于基地南侧,靠近西南面院区现有建筑,在方便使用联系的同时,也为北面住宅争取到了最大的日照空间,经计算西楼可以做到19层;东楼置于基地北侧,与西楼错开,靠近北面城市道路,加强了与城市界面的关系,但由于位置靠北,在满足日照要求的情况下,经计算可以做到15层。

2.横跨“三元坊”路的立体交通分流

根据规划条件,新病房大楼东、西两部分,间隔着一条12m宽的“三元坊”城市道路。对此,设计采取了横跨架空平台的方案:在东西两楼分别设置两组公共交通核,将西侧19层大楼首层大厅作为人流集散的主要公共空间,通过紧邻大厅设置的专用转换扶梯和电梯将患者人群疏导到二层过渡平台上,通过这一转换通道迅速到达东侧大楼的公共交通核,再分流到东楼各层。这样既达成了车流在下、人流在上的立体分流,同时减轻了A座的垂直交通压力。

3.标准层平面形态的确定

从使用上考虑,该项目的东、西楼标准层平面应连为一体,为此,我们将标准层平面设计为两个相互错开咬合的船形。建筑平面的东北角与西南角,处理成平缓的弧线,利用圆弧的各向同一性,一方面减轻建筑转角处对外部空间的压抑感,很好地起到引导人流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充分照顾到各个方向的景观要求,为城市东北边江阴大桥和西南边玉带河提供优美的景观界面。

4.与院区现有建筑的空间功能衔接

新病房大楼建成后,将原有内外科病房移至新楼内,原病房楼1~3层改造成影像中心,成为整个医院的医技部分,位置居中兼顾与门诊和住院部的联系,缩短患者行程。医院内设两条贯穿南北的联系通廊(医院主街),将门诊、医技、住院三大部分有机连接在一起。

新大楼的西侧设主入口,方便门诊人流的进入;东楼面对北面城市道路处设医护人员入口及探视入口;污物出口设在建筑西北角,靠近西面院区的辅助出入口。各出入口功能划分明确,便于医院内部的流线组织。

该院寿山路的原主入口仍作为医疗区的入口,西侧设物资供应入口,北侧设职工入口,通往环城北路设置污物出口。门诊、急诊、探视、供应、污物、办公等多条流线皆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车流沿环城北路直接从新建筑北广场的两侧进出地下停车库,实现人车分离。围绕医疗区设环形车道,整个车行系统顺畅便捷,并于适当位置布置适量的地面停车。

功能逻辑:刻画功能,合理组织分区流线

新病房大楼在平面形态的限定下,较好地满足了各部分功能使用的要求,分区明确、流线清晰且互不交叉干扰,使用效率优良。

1.出入口及交通流线

各出入口均考虑无障碍设计,病员电梯、医护人员电梯、手术专用电梯和污物电梯独立设置。住院患者进入西楼共享大厅后,一部分由西楼住院部电梯厅到达各护理单元,另一部分由自动扶梯到达东楼住院部病员电梯厅,再进入各护理单元;急诊病人通过绿色专用手术电梯直达手术层;医护人员入口设于大楼北端并有单独的电梯厅;污物通过设置于大楼东西两端的污物专梯运出。

2.各层功能划分

地下1~2层设置机动车和自行车停车库;一层设置住院大厅、药房、银行、鲜花、超市等;二层设置中心供应消毒室,内设单独的提升机将经过消毒的无菌物品直接送到手术部,减少无菌物品运输过程中被感染的机会;三层手术部设有多间不同净化级别手术室,中间走廊为洁净走廊,是洁净物品、医护人员、患者的通道,两侧为清洁走廊,是污物运输的单独通道,与污梯相连,实行“洁污分流”;重症监护中心与手术部同层,并配备中心护士台、抢救室等,方便手术后的病人直接进入ICU、CCU,危重病人也能及时进入手术室;其余各层都为病房标准护理单元。

3.“外周回收型”手术部

针对特定平面形式制约的问题,将手术部设置于裙房顶层,并根据手术室“四区四线”的设计原则(即“污染、半清洁、清洁、无菌”四区与“病人流线、医护流线、洁物输入流线、污物输出流线”四线),形成“外周回收型”布局。这一平面布局以手术器械物料的术前术后单向运行为出发点,即洁净的手术器械物料由专用电梯经中央洁净区送到各手术室,手术完成后由另一出口经污物回收廊运出,以确保手术室的洁净要求。

病人从西面中部的专用手术电梯进入手术层,近旁布置家属等候区;医护人员从西北部的内部电梯到手术层,经更衣室进入手术区;污物通道单独设立,以最短的路线直通污物电梯运出,不干扰其他流线。此外,可利用污物通道洁净要求及净高要求均较低的特点,把为手术室提供净化空调的一些设备布置在这一通道走廊夹层内,既方便设备的检修,又可减少噪音。

4.人性化的病房护理单元

每个标准层设两个护理单元,均采用复廊形式,以满足护理半径短、医患分区且互不干扰的要求。病房沿南向展开,拥有充沛阳光及良好朝向,给病人提供了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护士站及护理用房居中布置,有效缩短护理路线;医生办公、值班用房靠北布置,并将医护人员内部走廊与病人的公共走廊分开设置;疏散梯、污物梯、污洗间等设置于护理单元的终端,与病房区分隔,自成一区,满足洁污分流的原则;病房区、护士工作区、医生工作区、护工污洗区分区明确,避免了医患干扰。

此外,设计还将绿色生态概念适当引入建筑内部,在两个护理单元的结合部、病员电梯厅的外侧设置阳光厅,北向设置景观厅,打破了走廊的乏味感,为病员和家属提供了就近休息及活动的空间。

形式逻辑:建构形式,有机达成内外统一

江阴市人民医院新病房大楼设计,充分对比分析建筑高度、宽度比例,并确定与平面功能相呼应的建筑体型,同时兼顾东北侧城市道路及西南侧城市环境的景观视线。大体量的建筑以简洁完整的形态回应了复杂的医疗功能,体现出医院高效快捷的功能特色;富于韵律感的立面处理及细部划分,又体现了医院自然化、平易化的人性追求。

设计综合运用分离、错位、延转、切割、加减等手法对建筑形体进行穿插,并结合平面转角处的圆弧,形成了圆体与方体的组合关系,恰如理性与感性的统一。

新病房大楼建筑立面力求简洁大方,设计采用横向开窗与竖向开窗两种方式:横窗下墙处理成白色,竖窗间墙处理成蓝灰色(这两种色彩是极富代表性的医疗建筑色彩),淡雅的彩色线条在东西两座体量间相互穿插,尽显医疗建筑纯净典雅之感。

立面采用外挂白灰两色金属板和玻璃构成组合幕墙,配以适度板缝分格宽度强化横竖线条感,形成丰富的光影效果,赋予大楼细腻、轻盈的表情,以新的材料和构造诠释了科技背景下新建筑的性格特征。

新病房大楼裙房托载着东、西二楼,恰如一艘位于长江之滨的“生命之舟”,承载着救死扶伤的使命,体现出时代特色,既与环境和谐相处又从周边环境中脱颖而出,为原有的医院建筑群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人民医院新的地标。

结语

面对客观限制条件,新病房大楼设计运用理性的逻辑演绎思维策略,并以简洁、干练的形式反映用地特征,突破性地回答了其所面对的复杂问题,最终本方案在全国性招投标中以较大优势中标并付诸实施。

参考文献

[1]罗运湖.现代医院建筑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人民日报社新大楼 篇4

住院部大楼落成庆典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四方宾朋友聚医院,共同庆祝临泽县人民医院住院部大楼落成并投入使用,这是临泽县人民医院的一件喜事,也是临泽人民的一件喜事,今天出席庆典活动的嘉宾有: 省

以及近年来关心支持临泽县人民医院发展的各位宾朋,在此我仅代表临泽县卫生局及临泽县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向出席庆典活动的各位领导和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现在我宣布临泽县人民医院住院部大楼落成庆典正式开始

第一项 鸣炮、奏乐、太平鼓助兴

第二项 请县医院贾院长介绍工程概况

第三项 请县政府副县长姜明桂致词

第四项 请省市领导讲话

第五项 剪彩 请×××领导、×××领导、×××领 导、县医院贾永珍同志讲话

临泽县人民医院住院部楼落成庆典仪式到此结束,请

人民日报社新大楼 篇5

关键词:结构形式,基础,技术,指标

1 项目背景

盐亭县位于绵阳市东南部,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盐亭县人民医院门诊住院大楼及相关辅助用房受损严重,医院的各项服务功能受到严重影响,不能切实满足当地辖区人民群众医疗服务的需求,为了尽快恢复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利用援助四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专项资金,对盐亭县人民医院因地震灾害损毁的业务用房恢复重建,项目建成后,力争把新医院打造成以“创伤救治、健康管理、健康服务”为特色的、满足二级甲等医院标准的综合医院。

2 工程及地质概括

盐亭县人民医院位于盐亭县赐紫路中段,北靠医药公司,东临弥江河,南面接县城北街,西靠高山公园。新建门诊、住院综合大楼是在原址上重建。因医院紧临城市“十”字交叉路口,为顺应基地现有地貌和城市环境,医院正对城市“十”字交叉路口呈“Y”字形布置,见图1。本工程最高层数为地上14层,地下1层,房屋总高度59.8 m,建筑面积约为26 200 m2。其中1~2层为门诊,层高为4.5 m, 3层以上为住院部及手术室,层高分别为3.9 m, 4.5 m。

场地位于盐亭县高山公园山前台地,属丘陵坡洪积地貌。地势较平坦,现场绝对高程介于385.80~387.19 m之间,高差为1.39 m。场地平均高程386.50 m。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该场地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第四系坡洪积层 (局部地段存在粉质粘土层) 及下伏的上侏罗统蓬莱镇组碎屑沉积岩系组成,从上而下土层分布依次为: (1) 杂填土。层厚1.2~2.5 m; (2) 粘土。可塑~硬塑,局部存在软塑,层厚3.9~10.1 m, fak=160~200k Pa; (3) 粉质砂岩、粉砂质泥岩。根据风化程度的强弱,自上而下可分为两层: (1) 强风化带。层厚0.4~3.7 m, fak=320 KPa,该层厚度较薄且分布不均; (2) 中风化带。最大揭露厚度9.50 m, fak=800 k Pa,该层具有承载力高,压缩性低的特点,是人工挖孔桩基础良好持力层。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场地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人工填土中的上层滞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和生活用水补给,并通过地下径流,蒸发等方式排泄,无统一地下水位。地下水对建筑物、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不具腐蚀性。

3 结构设计

盐亭县人民医院灾后重建工程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根据建筑结构破坏的后果严重程度,本工程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的规定,本工程属乙类建筑。根据地基复杂程度,建筑物规模和功能特征以及由于地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物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均为乙级。

3.1 抗震设防及自然条件

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根据援助方《盐亭县人民医院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要求,本工程按7度进行抗震设计,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 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特征周期为0.4 s,该场地的类型属中软场地土,建筑的场地类别为Ⅱ类。建筑基本风压值WO=0.3 k N/m2,基本雪压Sk=0.2 k N/m2,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类。本工程抗震等级: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三级,抗震墙的抗震等级为二级。

3.2 地基与基础

本工程采用大直径人工挖孔桩,一柱一桩,以中风化粉质砂岩、中风化粉砂质泥岩作桩端持力层,桩端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4 000 k Pa,剪力墙核心筒部分采用桩筏基础,筏板厚度为1 500 mm。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3.3 结构选型及主要尺寸

根据建筑使用功能要求和平面布局,本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平面近似于“Y”形,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4.3.3条的要求。楼盖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其中框架柱截面主要为800×800 (mm) ,700×800 (mm) ,剪力墙厚度为300~200 mm,墙柱平面布置见图2。混凝土强度等级自下而上为C50~C30,混凝土强度的变化与柱截面及墙体厚度的变化相互错开,避免竖向刚度产生突变。框架梁主要截面为350×700 (mm) ,350×600 (mm) 。地下室顶板厚160 mm。

3.4 结构计算与分析

本工程结构计算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CAD工程部编制的《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 (SATWE) 进行整体分析计算。计算地震时,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并计入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经过计算分析,主要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各振型下结构自振周期,位移等指标符合规范的限值,其中以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3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为0.67<0.9,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4.3.5条的要求。

由于建筑使用功能需要,电梯井筒偏向一边,为了实现有利于抗震的结构平面布置,同时兼顾建筑立面造型,采取在框架端部的角柱增设部分剪力墙,有效地增加结构抗扭刚度,减小扭转效应,经计算考虑偶然偏心作用下最大层间位移比为1.25<1.5,满足规范要求。另外在“Y”形的凹角部位应力集中,容易使楼板开裂破坏,故采取加强措施,适当增加楼板的通长钢筋量。对屋面楼板采取加强措施,双向双层配筋设置,防止温度次应力影响。

4 结语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如何合理的布置墙体至关重要,即要兼顾建筑立面和平面的要求,又要保证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以使结构设计更为合理经济。

参考文献

[1]GB50068-2001,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GB50223-2008,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GB5001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JG J3-200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人民日报社新大楼 篇6

大楼外墙设计

主楼外墙为浅黄色和白色小瓷砖、中空玻璃幕墙;裙楼外墙为花岗岩石材幕墙。雨篷采用斜拉式钢结构, 通风口和雕塑组合巧妙, 环楼通道宽阔便捷, 使整座建筑挺拔、坚实、气派。

主楼室内设计

占1/4圆的大堂高度为4层楼高, 空间宽阔、明亮。采用钢结构屋架、大型采光玻璃屋面, 墙面干挂大理石和全瓷板块, 整体效果豪华大方, 使人感觉开阔舒畅。

地面设计

门厅、电梯厅地面铺设罗马岗石, 病房、手术室、儿科门诊等地面采用橡胶地板。高耐磨性能的橡胶地面满足了医院消毒清理、减少噪音、防滑、抗静电的使用功能, 丰富的色彩搭配改变了医院的严肃、冷静的环境, 缓解了病人的心理压力。

吊顶设计

1~5层大厅为铝塑板吊顶, 标准层房间为轻钢龙骨石膏板吊顶, 走廊为铝板吊顶。

墙面设计

1~5层大厅内墙为干挂大理石墙面, 其余内墙为乳胶漆墙面;在色彩上采用了粉红色、浅绿色、淡黄色、天蓝色等多种颜色, 与地面、灯光、吊顶等相互协调。特别是宾馆式的病房设计, 清新别致, 给病人以亲切、温馨的感觉。儿童门诊的墙面设计, 运用了各种各样的卡通画, 活泼可爱。

停机坪设计

大楼顶部设有直升机停机坪, 便于重症患者的异地转诊, 开辟了救治病人的空中绿色通道。

小结

人民日报社新大楼 篇7

新落成的华西新农村大楼, 是为庆祝华西村50周年而建, 大楼高328米, 共74层, 总投资30亿元人民币, 列世界第15大高楼, 中国第8大高楼。大楼为三个筒状结构, 每隔12层便有一贯通的楼层, 分别以金木水火土五大主题装饰其中的会所、总统套房和会议厅等。

在位于60层的金厅, 除一个一吨重的金牛外, 重点就是珐琅厂设计制作的直径180厘米的《聚宝盆》和总高180厘米的《福禄万代》两件精品。

《聚宝盆》的底足以华西的吉祥物金牛为造型, 五尊镀金铜牛奋力托起聚宝盆。盆内的荷花丛中, 三只栩栩如生的金蟾口衔铜钱赫然升起在绿色荷叶造型之上, 与金盆内錾

刻的缠枝莲构成整部作品的中心和制高点, 预示着勤劳、智慧的华西人必将财运连连。作品中横亘两侧的双象头耳取义“太平有象”, 盆身主体四周, 福、禄、寿、喜四个开光图案与传统寓意的勾莲牡丹纹饰交相辉映, 中心主喷泉和六个荷花错落丰富的循环喷水更增添了作品灵动的生命气息, 整个作品洋溢着喜庆、祥和、富足、长寿的主题气氛。

《福禄万代》选取葫芦为主题。葫芦, 谐音福禄, 是中国民间传统意义的吉祥之物。雕刻精致的椭圆硬木基座上, 三个形态各异的大、中、小主葫芦似祖孙三代, 加之金色枝蔓串起的六个富丽典雅的景泰蓝各色葫芦、熠熠生辉的绿叶, 在令人赏心悦目的同时, 无不在向人们传递着对华西村子孙后代的虔诚祝福。

人民日报社新大楼 篇8

一日手术中心与治疗室

欧美国家正大力推广一日手术 (one day surgery) 或当日手术 (same day surgery) , 在不新建或扩建住院手术部的基础上, 将现有门诊部发展成一日手术中心。极大地提高了现有医疗资源利用率, 提高了手术效率, 降低了感染率, 缩短了病患生理和心理的康复时间。

在一日手术中心内设有各种类型的治疗室 (Procedure Room) 。治疗室从字面上讲, 即“实施特定的医疗程序 (或步骤) 进行治疗的科室”, 从医疗词汇上讲是“用器械涉及到切口的医疗程序 (a medical procedure involving an incision with instruments) ”。这种治疗室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被赋予更多、更新的内涵, 成为医疗的热门课题。有的定义将治疗室广义为“是指在一个房间内进行医疗或手术的过程, 包括手术室、产房或规范中所描述的其他房间”。可见只要有切口, 无论大小, 如微创手术室、介入治疗室、心导管室 (Cath Lab) 、影像诊疗室 (Imaging Procedure Room) 、激光手术室等都属于治疗室 (图1~图4) , 并明确是一个临床无菌科室 (但无菌要求不高) 。从简单到复杂的各个治疗室相差很大, 有的设施简直与手术室相差无几, 在欧美成为一种较为热门的医疗形式。为此, 美国ASHRAE标准170第一次将治疗室与A类手术室归于同一类的控制措施, 要求治疗室需采用净化空调系统, 二级过滤, 室内15次换气, 其中3次新风换气, 维持正压, 并控制室内温度21℃~24℃, 相对湿度30%~60%。欧洲标准Fpr CEN TR 16244将治疗室归类于第3级手术室。这种归类引起了专业人员的关注。

1~4.治疗室内景

1~4.治疗室内景

“办公室手术”室与院外医疗办公大楼

*诊疗科室曾以医院为基地

过去各种诊疗科室必须在医院中才能正常开展, 或者说以医院为基地。因为需要一整套医院运行体系才能保证各科室运行, 如医疗护理监控、多学科协同、感染控制、大型的诊疗设备、医疗耗材、无菌物品供给与废物处理, 以及患者档案 (病历、影像与理化检验资料等) 与财务管理等, 特别是手术室、无菌病房等关键科室。这是医院体系在保证医疗质量方面的优越性, 但是庞大的医院管理系统费用很大, 每个病患每次治疗费用中势必承担着相应的管理费用。而且医院管理系统为避免差错、防止漏洞, 流程设计完善复杂, 病患从登记候诊、收治入院、诊断治疗到康复出院需要消耗病患或家属很多的时间与精力。

由于医学的发展, 微创外科技术创新、介入器械的改进、手术日趋局限化和智能化, 影像实时诊断取得了重大突破, 可以在小切口甚至无切口下完成治疗, 失血少, 时间短, 康复快, 替代了过去的解剖型的复杂的大手术。而且如今麻醉剂的进步, 使得麻醉更快、更简便、也更安全, 许多长时、复杂的手术变为较为短暂、简单的手术, 使曾经需得到许多科室协调完成的手术可以独立完成。避免了需要用一个手术部、采用综合措施来保障医疗环境的控制, 即将复杂的区域控制简化成单室控制, 治疗室应运而生, 而且拓宽了治疗范围。为此有关文献专门讨论了手术室与治疗室两者间的区别。

1~4.治疗室内景

1~4.治疗室内景

在欧美国家, 病患的病历、影像与理化检验等资料数字化, 患者档案网络化, 或者说只要病患授权便会即时从全国卫生医疗机构的病患档案库调出档案。由于切口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感染风险大大减少, 使感染控制主要集中在接触感染, 而现在无菌物品供给与污物处理为社会化, 医疗耗材也由专业公司直接供应。资金收支与税收都在网上操作, 使得财务管理十分简便。这些都使治疗室不再依靠庞大的医院管理体系, 可独立存在。

*脱离医院、独立运营的诊疗科室——“办公室手术”室诞生

可以说高科技时代促使应运而生的治疗室的发展, 从医院为基地 (Hospital-based) 转换成以办公室为基地 (Office-based) , 具备一个独立的运营的条件。这时, 一种新的脱离医院、独立运营的诊疗科室诞生。过去国内也有类似科室, 多为牙科、美容科室等, 现在也出现专科诊疗室、激光眼科室、运动医学室等。如今在欧美治疗室的基础上发展为办公室手术室 (Office-based Surgery) 、办公室导管室 (Officebased Lab) 等。办公室手术原意是以医生办公室为基地进行的手术, 其实不是在单间办公室手术, 而是在一个医疗单元。目前没有专用译文, 姑且译为“办公室手术”, 或“医疗单元手术”。从美国医疗定义来说, “办公室手术是医师、助理医师或专科医师在医院外的诊断和治疗中心, 门诊手术中心或其他符合公共卫生法中第28条的设施内, 采用中度镇静或深度镇静或全身麻醉进行任何手术或其他侵入性治疗。从某种意义上讲, 办公室手术室有些像治疗室, 具有独立性, 但比治疗室涉及的医疗范围更广, 可以进行3个级别的全部手术。一日手术中心还是在医院管理体系管辖下, 而办公室手术可以是在医院外的独立运行医疗机构。

由于不需要医院庞大管理体系, 以及相应产生的人员、费用、收治的流程周转, 因此办公室手术对病患来说省钱、省时、感染风险小, 对医护人员来说可提高效率和收入。因为更具成本效益, 提高医疗效率, 病患的手术排队时间缩短, 缓减了医疗保险的压力。

欧美各国均在大力推广, 可以说办公室手术科室这种医疗方式取得了多赢局面, 获得了迅速发展。如果从更深的层次来看, 高科技不仅促进了医疗技术进步, 而且也在改变着医疗体制。

*由“办公室手术”室发展出“医疗办公大楼”

因为办公室手术需要高科技的影像设备、诊疗设备、数字化集成系统、大容量信息网络系统等配置。普通的办公大楼的风、水、电、网络等设施、承重、层高等已不能满足医疗需求, 由此发展出一种特定的名为“医疗办公大楼 (Medical Office Building) ”的建筑类型 (图5~图8) 。医疗办公大楼不是供医院办公用, 而是租售医疗单元的公共建筑。可见, 从建筑、平面布局 (图9) 、结构到设施的医疗功能性更强。所谓办公室其实是一个单元, 因此医疗办公大楼也许称为医疗单元大楼更合适。医疗办公大楼在欧美获得极大发展, 即使在美国房产低谷时, 医疗办公大楼仍成为市场热点。

由于医疗办公大楼的物业服务质量高, 费用相对低。甚至也有医院的一日手术中心与门诊部租赁医疗办公大楼。

*“医疗办公大楼”的利弊分析

任何新生事物都有利弊两个方面, 脱离了医院综合体系的、独立运营的医疗机构, 毕竟办公室手术室不是私人诊所, 在医疗质量监控、医疗事故的急救、医疗行为自律等方面难免有所不足。为此, 欧美各国颁布了相应的指南、规范与验收标准等。如美国门诊手术设施认可协会 (AAAHC,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Accreditation of Ambulatory Surgical Facilities) 颁布的《办公室手术认可手册及检查指南》 (Accreditation Handbook for Office-Based Surgery including Review Guidelines) 。美国外科学会 (ACS, American College o surgeons) 颁布的04GR-0001《优化门诊手术护理和办公室手术的指南》, (Guidelines for Optimal Ambulatory Surgical Care and Office-based Surgery) , 还有地方上编制的导则, 如麻省医学学会 (Massachusetts Medica Society) 的《办公室手术指南》 (Office-based Surgery Guidelines) 。众多的导则与指南, 规范了这一领域的医疗行为与设施要求。另一方面, 欧美大多医疗办公大楼多是临近大型综合医院建造, 以弥补自身综合性的不足, 又便于病患就诊。

5~8.医疗办公大楼

5~8.医疗办公大楼

5~8.医疗办公大楼

5~8.医疗办公大楼

9.医疗办公大楼平面布局图

结语

尽管治疗室、办公室手术室等名称早已出现, 但医疗技术持续创新, 不断地赋予它们更新、更多的内涵。高科技不仅促使医疗方式的变革, 而且也会渐进地改变着医疗体制。医疗办公大楼这种新型医疗模式将深远地影响着医疗类型和就医方式, 创造了病患、医护与医保多赢的局面。反映了医院发展的一种趋势, 欧美各国政府积极推进这种模式。美国预言“到2015年, 医院外独立办公室手术将完成大部份手术”, 而相比于20世纪90年代初还不到10%。

人民日报社新大楼 篇9

一、设计阶段

(一) 设计思路

好的设计构想是项目成功的基本前提, 因此在方案的设计阶段, 医院决策者、各临床科室、基建部门负责人与来自德国的设计师一起反复论证、沟通、调研, 设计焦点主要集中在建筑的外立面造型风格、内部平面功能房间布置、医疗工艺流程、学科平衡发展、后勤配套设施、后期业务用房的预留等。

(二) 建筑规模和楼层分布

经过多轮商讨和修改, 方案最终确定并得到规划部门批准。该大楼总建筑面积98000m2, 地上24层, 地下2层, 总高度99.85m, 共设置病床1590张、手术室29间、重症监护病床20张。

地下二层为停车场和人防区域;地下一层为各类设备用房, 包括空调冷冻机房、消防和生活泵房、医用气体机房、高低压配电房、医疗垃圾暂存间等;首层至三层为医技检查用房, 如MRI、CT、DSA、X光、药剂科、心功能科、检验科等;四层为ICU、消毒供应中心和手术室更衣、办公区;五层全部为洁净手术区, 并在其上部设专用设备层安装净化空调机组;六至二十三层为外科专科住院标准病房;二十四层为教学会议室。

医技检查用房设在裙楼, 以解决就诊者流动性大、设备体积荷载较大等矛盾。标准病房设于6层以上, 主要原因是病房单元相对独立, 高的楼层设置有助于给患者营造较为安静的康复环境。

总体来说, 该项目的楼层科室分布清晰合理, 既保证了各临床科室的相对独立性, 同时又在水平和垂直部分将各部门便捷地联系在一起。

(三) 设计特点

新外科大楼外立面整体造型设计继续保持了百年老院建筑简练朴实的风格, 与医院整体环境很好地协调在一起, 同时通过外装饰材料如大理石材、铝单板、中空玻璃表达了百年同济全新的面貌和活力。

该楼最大的特色为病房设计, 每层设东西两个标准护理单元, 通过中轴线的连廊相连, 并设置12部电梯作为患者入院及家属探视的主要垂直运输通道。护理单元遵循了人性化关怀原则, 将所有病房朝南布置, 给予患者和家属最充足的采光和通风。北边设置医护办公区和休息区, 给予医护人员相对独立安静的空间, 设有专用职工电梯。靠走道尽端设置污物清洁区, 减少对病区的影响, 单独设置污物电梯。护士站位于护理单元中部, 方便护士对病区的管理和对患者的观察。在每层的中轴线另设两部手术专用电梯直达五楼手术室。

从裙楼到塔楼各层都利用双通道实现了医患分流, 北边为职工通道和办公区域, 南边为公共走廊, 为工作人员提供了相对独立安静的空间。四层手术室更衣区设有专用楼梯到达五层手术室, 方便手术室医生和护士使用。一层大厅采用大空间医疗街形式, 内部设置超市、咖啡厅, 外部设绿化景观平台, 舒缓就医者的心情。

可以说, 精心的设计为该大楼最终顺利交付使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施工阶段

(一) 工程质量管理

该建筑作为湖北地区目前为止单体面积最大的外科大楼, 在施工招标时, 即确定了争创“鲁班奖”的高标准质量目标, 医院基建部门按照这一目标要求安排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对各分项工程进行全过程严格跟踪控制, 细化施工组织措施方案, 会同监理单位加强现场质量和安全管理, 三年施工做到无一例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多次获湖北省和武汉市安全文明施工样板工程称号。同时每周召开一次由医院基建管理人员、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总承包及相关专业分包单位负责人参加的监理例会, 沟通协调各专业工种交叉施工技术配合、项目进度控制和安全等问题。

(二) 工程控制难点

该工程为综合性的医疗建筑, 共计包含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通风与空调、强弱电、给排水、装饰、电梯、医用净化、医用气体、放射防护屏蔽10个分部、53个子分部、220个分项工程, 涉及专业多、交叉面广、工程体量大, 对施工人员、现场管理人员管理素质要求较高。且临床使用科室都有其专业特殊性, 从设计、施工预留预埋至后期装修阶段都应全方位合理规划考虑, 细致区别对待, 如小儿外科病房需单独设置灌肠室;放射机房需设置恒温恒湿空调和独立排风;手术室需在结构楼板现浇前准确定位预埋无影灯和医用吊塔支撑钢板等等。这些特殊部位处理工作都要在前期让设计、施工技术人员充分领会, 施工时安排施工管理人员重点把控。

面对新情况、新问题, 医院基建管理人员深入现场工地, 对施工细节、工艺均严格要求, 对施工材料、设备进场严格把关, 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统一标准》等专业施工验收规范对所有分部分项工程逐一进行了验收, 项目运行工况和质量控制结果较为理想。

(三) 施工管理体会

长久以来, 大多数医院建设者往往会把全部精力和焦点放在前期与设计师进行整体方案设计沟通中, 以为只要在前期做好项目设计和策划, 项目即可实现。其实不尽然, 因为通常对于大型医院建设项目来说, 施工周期较长, 可变因素多, 而医学技术手段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 如果不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掌握医学发展动态, 与使用单位沟通与反馈, 深化调整当初的专业设计, 我们很可能面临项目完工但局部须重新整改的尴尬局面。

在新外科大楼施工过程中, 我们特别重视这点, 对部分专业性较强的科室, 我们在装饰前期组织相关科室进行二次深化设计, 保证一次施工成功, 节约过程成本, 避免浪费。如检验科, 我们根据每个实验台布置, 二次出图明确了给水点位和排水管沟走向、强弱电线槽排布;针对检验大厅空间封闭、设备发热量大的特点, 除安装大楼中央空调系统外, 增加了多联机恒温恒湿商用空调, 以满足过渡季节使用, 同时配置了UPS不间断电源来保证该区域检验设备的用电稳定性。

三、工程亮点

(一) 手术室智能化、数字化

该大楼设计29间层流洁净手术室, 作为专业外科大楼, 手术室承担的手术量大, 各类手术种类复杂。建设伊始医院即确定了智能化、数字化的建设管理目标, 整个手术室区域采用了胸牌与手术工作服绑定监管系统、手术视频监控与视教系统、手术消毒器械管理系统等多套在国内领先的管理系统, 方便日常管理和手术开展。其中还设置了一间一体化杂交手术室 (约70m2) , 一次手术可同时完成内科介入、外科手术治疗、复杂心脏病及其他疑难疾病, 治疗手段先进, 设备技术含量高。

(二) 重视人性化

该楼无论是方案设计、施工细部处理、装饰材料选用、颜色搭配还是管理方式, 处处体现出“以人为本、关怀患者”的服务理念。每间病房均为朝南向布置, 设单独卫生间和淋浴间, 且每个护理单元都设有一间晾衣间, 为患者提供便利。在中部交通核的连廊处设有家属探视等候休息区。病房装饰材料选择也极为考究, 选用浅色系、环保无毒PVC墙地胶, 耐脏耐磨;病房门颜色为“同济蓝”, 色调柔和, 所有病房走道均安装PVC防撞扶手。病床和卫生间均设有医护呼叫系统, 保证患者安全。

四、结束语

上一篇:物理教学的激趣导入下一篇:常见误区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