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评价(共12篇)
大学生评价 篇1
摘要: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是衡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关键, 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重要内容。当前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档案袋评价是一种新的记录学生成长的评价方法, 可以真实、深入地再现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过程。相对于传统的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方法, 档案袋评价存在诸多优势, 可以合理地运用到大学生思想品德测评的过程中。研究从档案袋评价目标的确定、档案袋内容的设计、档案袋评价标准的制定及档案袋的保管和使用等方面分析了档案袋评价在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中的应用。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档案袋评价
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依据一定的道德规范或标准,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状况所进行评价的过程。[1]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是衡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关键,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思想品德评价虽然重要,目前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
档案袋评价是根据学生的反映,加上教师的评价、观察、考查和成绩测评等,得出有关学生进步和发展的系统而持续的记录。[2]档案袋评价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真实、深入地再现学生发展的过程。虽然档案袋评价侧重于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测评,但其评价理念和方法在学生思想品德测评中同样具有可行性。
一、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困境:解构的必要性
回顾传统的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方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重“绩本”评价,轻“人本”评价;二是重共性模式评价,轻个性差异评价;三是重结果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四是重外部评价,轻自我评价。
(一)重“绩本”评价,轻“人本”评价。
“人本”评价指的是以人为本,以发现学生的德行价值,发挥学生的道德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品德为前提进行的评价。所谓“绩本”评价,即以学生的成绩作为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依据,成绩好的学生,一般都被冠以“思想好,有上进心”,可以获得较高的品德等级或较高的思想品德分,而其它的品行表现只作为一般性的考查。这种“一俊遮百丑”的现象长时间存在,即使在品德测评中加入了思想、心理等其它方面的指标,但在实际测评中,这些也被看作软指标,是只能凭印象进行模糊评价的。
(二)重共性模式评价,轻个性差异评价。
个性化评价就是依据个体的独特性,确立评价标准,促进其发展自身存在的社会价值的评价。共性评价则是指依据社会要求,确立德育目标和评价标准,对全体学生进行的基本评价。过去的品德评价特别注重社会要求,对评价标准的规范化要求很高,评价实践中表现为:用同一都是既定的、划一的,没有学生根据自身发展进行选择的余地。共性评价忽视了个体差异、轻视个性发展,导致大学生品德评价与学生的实际脱节,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越来越远,难以发挥评价的各项功能,难以起到品德评价的期望效果。
(三)重结果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
过去的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一般都是每学期结束时由辅导员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打个等级、写个评语就一评了之了。即使有学生参评和平时记录的要求,真正做到的也不多。学生自评多为走过场,既没有事先组织标准讨论,又没有评价的指导。思想品德评价中基本落实的只有期末的辅导员评价。
在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中,实施结果性评价有其特定的作用。但是,仅有结果性评价却带来许多问题:其一,反馈不及时。对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发生的问题不能及时诊断,及时调整教育,失去了许多很好的教育发展时机;其二,评价难以全面。由于评价间隔时间较长,学生较多,辅导员很难记住每个学生的具体细节,往往只能进行比较笼统的评价,造成许多的雷同;或者为一时一事所影响,造成评价的偏颇;其三,针对性较差。结果性评价主要是一种达到度的评价和一种概括性的评价,不如形成性评价那样有针对性,那样吸引学生对自己日常品德形象的关注。
(四)重外部评价,轻自我评价。
当前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主体更多的是老师、同学,重外部评价,轻自我评价,思品评价主体错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自我评价是主体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自我评价是大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评价自己的评价方法,是靠学生自身思想的矛盾运动,自觉地接受先进思想、正确理论的引导和教育并不断地纠正自己的错误思想和不良行为,促进学生沿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档案袋评价应用于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优势:解构的可行性
档案袋评价对于传统学生思想品德评价而言,存在诸多优势: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人本”评价;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加强自我评价;丰富测评内容,体现学生个体性;强调学生品德的形成,注重过程性评价,等等。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人本”评价。
档案袋评价的目的有三方面:一是展示学生的最佳成果;二是描述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过程,反映学生的进步;三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估,发挥档案袋评价的工具性。由此可知,档案袋评价充分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目标,十分注重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和主体地位的发挥。
(二)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加强自我评价。
档案袋评价是多元评价的一种重要形式,重视评价过程中的多主体参与。而目前的大部分学生思想品德评价中明显显现出“他评”特征,教师扮演裁判、说教者等角色,给出死板的分数或写出千人一面、缺乏个性的评语;学生则在评价实践中扮演着被动接受者的角色,自尊心得不到保护,也没有申述、辩驳的权利,因此也就缺乏对自己思想品德反思的动力。部分学生在这种利害关系中出现行为偏差:可以过分讨好或过分压抑,自由散漫或宣泄不满,甚至做出过激行为。因此,学生的思想品德测评应充分体现出档案袋评价主体多元化的特点,并强调测评本身的客观性,尽量减少因个人评定标准的差异、观察机会的有限性等因素给思想品德测评带来的信度与效度问题;评价主体应由教师个体转变为“多维一体”,即教师评价、学生自我反思及其他学生或教师评价的结合,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品德行为进行自我审视、反思、检讨和评价,并通过反思说明今后的努力方向,同时还应鼓励家长、同学等其他评价主体共同参与,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与自我评价的积极性。
(三)丰富测评内容,体现学生个体性。
在档案袋评价中,教师既要收集反映学生某方面成就和进步的材料,又要记录学生存在的问题,还要收集学生自我反思的证据。通过大量材料的收集和学生本人对材料的反省,不仅能客观、形象地反映学生思想品德的进步与成就,而且能反映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中的问题,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省的能力。
(四)强调学生品德的形成,注重过程性评价。
档案袋评价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过程,它可以使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以及学生各方面才能的发展和学生向预期目标进步的过程。因此,档案袋评价在内容和方法上都体现了自身的过程性与形成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师应为学生确定个性化的发展性目标,并不断收集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过程中的信息,而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并与他人比较。
三、档案袋评价在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中的实施:重建的评价体系
教师运用档案袋对学生思想品德进行评价,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立档案袋的内容。
由于学生档案袋是记录学生成长的足迹,主要运用档案袋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内容,展现学生的情感表现,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等。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档案袋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参加素质拓展活动的材料、学生遵守校纪校规情况、学生的优秀事迹材料及获奖情况、学生互动论坛、学生学期成长代表作品展示和讨论式的教师评价报告等。
1. 学生参加素质拓展活动的材料
学生参加的素质拓展活动,包括学生参加学校、社区、团队组织等社会团体组织的各项活动记录,材料既可由组织单位出具,也可由知情的教师、同学出具,经档案袋保管者核实认可。同时,学生需撰写素质拓展活动心得等材料,由相关组织单位写评语,通过素质拓展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分析自己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最后将学生所有的相关材料收入档案袋中。
2. 学生遵守校纪校规情况
遵守校纪校规情况主要指的是学生有无违反学校规章制度,在学习上有无迟到、早退、旷课情况;在寝室生活中,有无夜不归宿情况等违纪行为;有无打架斗殴等各种违纪行为。这些材料都需放入学生思想品德档案袋中。
3. 学生的优秀事迹材料及获奖情况
学生的优秀事迹材料不仅包括学生参加各种活动,表现突出而形成的新闻报道、表扬信、表彰文件,以及教师、家长、学生、社会人士提供的书面材料等,而且包括学生其他优秀事迹材料。学生所获各项奖励,包括学生个人单独获奖或集体获奖情况,由获奖集体负责人(组织者)或知情人出具材料,连同获奖证书复印件一并收集。
4. 学生互动论坛
组织各班开展班会,学生在班团小组内进行互动评价,主要是个体将历程记录与表现在班团小组内展示交流,便于学习借鉴、彼此互动评价,并形成小组“希望式”评语。班团组织对学生的历程记录进行认定,形成“综合建议”式评语。
5. 学生学期成长“代表作品”展示
班主任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生“作品”展示会,让学生把自己此阶段最能代表成长进步水平的记载展示给全班同学。代表作品包括:助人记录、诚信与合作情况、热点问题评析、参加公益活动情况,等等。
6. 讨论式的教师评价报告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报告主要是对学生学期“成长历程”进行总结性点评,要概括出学生的个性特征。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现阶段最大的进步是什么,哪些方面还有待提高;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学生下阶段的努力方向在哪里;对学生的进步还有哪些建议,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档案袋收集的资料既可是原件,又可是复印件、影像资料等。资料既可随时收集,如学生上课、参加素质活动记录等,又可阶段性收集,如:所获奖励、获奖作品等。教师要将收集到的资料归类后按一定顺序装入档案袋,并填写相应目录,交保管人员妥善保管。
(二)评价标准的制定[3]。
评价标准是档案袋评价的重要依据。在制定评价标准时,首先要明确使用档案袋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即明确学生的发展目标。学生了解到对自己的要求,可以依据这一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及改进。在制定档案袋评价标准时,必须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可以采用学生自评、相互评估和教师评定的综合性评价方式对作品进行评价,实现多层次标准。若评价过程中是单一及缺乏弹性的评价标准,必然会影响到评价的效果、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评价可以从三方面来进行:一是一个阶段下来对档案袋进行总结性评价;二是对学生发展过程中档案袋所收集的材料进行总结性评价;三是通过对档案袋内容的分析、反思与评价,诊断学生思想品德存在的问题。
(三)档案袋的保管与使用。
学生成长档案袋的保管有两种形式[4]:一是由教师或班级指定专人统一保管,这有利于资料的归类、整理和保存;二是由家长或学生分散保管,这有利于学生、家长随时了解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状况。
作为一种德育评价工具,学生成长档案袋主要用于评价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档案袋评价的主要目标是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自我发展。因此,学生档案袋评价对象是每一个学生个体,评价标准是多元的。在实践中,它不对评价对象作横向比较或整体评比,而是将评价对象的过去与现在或某些侧面进行比较。教师要借助学生成长档案袋中的资料与学生一起讨论他们的努力和进步,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发展轨迹,帮助其树立信心、培养兴趣,而不是简单地将学生分等评级。
参考文献
[1]韦青松.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困难的成因与对策[J].南方论刊, 2009.6:68-69.
[2]胡中锋.教育测量与评价[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版) , 2006:315-334.
[3]李齐.档案袋评价与大学生职业发展教学[J].林区教学, 2009.7:6-8.
[4]冉顺灵.谈学生品德成长档案袋的使用[J].中国德育, 2007, 2 (5) :76-77.
大学生评价 篇2
自我评价的客观性是很重要的,下面小编整理了XX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欢迎阅读!
XX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一
四年的大学生活充实而紧张,我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四年里,我始终坚持“天道酬勤”的原则,一日三省,自信品格的日趋完善;勇于行事,务实求新,自信工作有所成绩;三更灯火,寒窗苦读,相信学有所成。
在校期间,我始终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的,以个人的全面发展为奋斗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在思想上,要求积极上进,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于上期向党递交入党申请书,并在党校学习结业时被评为“优秀学员”;有很强的上进心,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社会实践方面,本着学以致用,实践结合理论的思想,在XX年暑假,我在河南省辉县市百泉国际大酒店实习,通过做服务生的工作使我更加深刻认识到,一定要投入到社会这所大学校自己才会真正地长大:对世事的人情冷暖不再一味愤愤,而是多了一份接受与面对,用感恩的心来面对周围的世界,其实生活很美好!回顾过去,自己仍然有不少缺点,如创新能力还不够强,有时候不懂得坚持,但我会尽可能地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着重提高这些方面的能力,争取做到各方面都具有新素质的人才。
我的优点是诚实、热情、性格坚毅。我认为诚信是立身之本,所以我一直是以言出必行来要求自己的,答应别人的事一定按时完成,这给别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待人热情诚恳,所以从小学到大学一直与同学和老师相处得很好,而且也很受周围同学的欢迎,与许多同学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我更懂得了,考虑问题应周到,这在我处理人际关系时充分展示了出来。我这个人有个特点,就是不喜欢虎头蛇尾,做事从来都是有始有终,就算再难的事也全力以赴,追求最好的结果,正因为如此,我把自己的意志视为主要因素,相信只要有恒心铁棒就能磨成针。一个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的什么人,而是他本身。
我的生活准则是: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工作。我的最大特点是:勇于拚搏,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在实际工作中,更重要的是牢固树立了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朝夕耕耘,图春华秋实;十年寒窗,求学有所用。相信在贵司的培养和自我的奋斗下,我定会胜任本职工作。
XX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二
四年的大学生活,使我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有了更深的认识。我的为人之道——以诚待人,待事、坚持信念行动创造价值、自我创新。如今回首,是对过去的审视和总结,亦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即将踏出校门的我,满心期待大千世界的挑战和磨练。深知性命相托的重要,从踏入学校门槛的那天起,在良师的精心指导下,自己奋力拼搏,自强不息,逐渐成为了一个能适应社会要求的大学生,并为做一个知识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活方面,自从来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我的生活充满了爱,充满了情。同学之间的情犹如亲情但更胜亲情,朋友之间的情犹如手足之情,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事我都很是关心,就这样我爱上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每个人,每件事物。同时独立自主的生活在我的美好的大学三年中也就这样成熟了起来,我也就体会到了大学独立自主的生活是我们进入社会的生活的根本。
学习方面,自我进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第一天起,我就没有忘记我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目的——学好知识,学会做人。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虽然我在有些方面得到了肯定,但我真正实现自我价值还需要更加努力,读到到老,学到老也就成了我最基本的思想。
思想方面,我经过班级的初选,到系审核,再到院的批准,我成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美术系第12期入积极分子党培训中的一员,并经过学习与考核,成绩合格成为了入党积极分子。我就由一个对我们党了解一点到了解了我们党的人。
工作方面,在寒暑假期实习中,我知道了事业的伟大和一个人的付出与成就。在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得到了找工作比较难的启发,启发我要克服困难勇于直前。
浅谈新课程教育评价的学生评价 篇3
关键词:改革;评价;多元化;价值
南京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涂荣豹教授在《高中数学新课程实验基本状况的调查研究》一文中得到的调查结论第六条指出:新课程实施后,评价体系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普遍认为高考评价体系仍是制约新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由此可见评价体系应与新课程相配套,江苏新课程已实施三年,本人也体验了整套数学教学体系,本文从新课程的评价体系入手谈谈本人的想法.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教育质量的高低体现在学生身上,因此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可以了解学生自身的发展情况,也可以了解教师的教学质量、学校的管理水平、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情况和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提高教育质量,改进教育工作,进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
目前数学课程的评价经历了几次评价方法的改革,但仍然存在着许多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问题.比如,过分强调数学课程甄别与选拔,忽视改进与激励;过分关注对数学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过于注重学生成绩,忽视数学学习评价过程本身的意义;学习评价方式、工具单一,忽视数学综合素质和学生发展的评价;过于注重量化评价,缺少体现新的评价思想和观念的新方法,评价主体单一,忽视了评价主体多元多向的价值等等.目前所采用的依然是一般标准评价,教师评价,终结性评价等传统评价方法,评价工具也仅是纸笔考试.
而《标准》指出: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要求引起评价体系的深刻变化,高中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和评价体制等方面.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数学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化与潜能的发展.《标准》的“实施建议”强调指出:数学学习评价,既要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重视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既要重视学生学习水平的甄别,又要重视其学习过程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既要重视定量的认识,又要重视定性的分析;既要重视教育者对学生的评价,又要重视学生的自评、互评.总之,应将评价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数学学习评价应有利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有利于数学教与学活动过程的调控,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与发展.
南师大宁连华提出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考试评价的说法,介绍发展性评价在新课程的使用.发展性评价理念:既要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重视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既要重视学生学习水平的甄别,又要重视其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既要重视定量的认识,又要重视定性的分析;既要重视教育者对学生的评价,又要重视学生的自评、互评.发展性评价的突出特点: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重视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定.总之,使评价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既要发挥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更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由此可管窥新课程评价方式.
1概括新课程下的评价体系有以下几个特点
1.1目标多元化,是指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对数学的不同选择,不以一个标准衡量所有学生的状况.学习评价目标要从单一体现选拔、筛选、功利等,转变为了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需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调动学习的学习动机,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发现与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时,学习评价所反馈的信息,为教师适时调控与改善教学过程,反思与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为学生发现自己情感不足和学习上的漏洞及价值观的取向,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1.2主体多元化,即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家长和社会有关人员评价等结合起来.主体多元化体现评价的公平性和科学性.特别是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把评价这种神圣的权利放手给学生自己不仅让学生知识自我,还能锻炼他们客观公正的评价别人,同时在对别人的评价中给自己提供了一个标准.
1.3方式多元化,即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书面与口头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结果与过程相结合等.过去,只注重量化的评价,不重视定性的评价,把一些无法量化的问题常常排除在评价之外.可以通过定量的评价得分,加以定性的评价(即通过激励的语言,客观、公正、全面的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肯定学生的发展,同时指出在那些方面的潜能,那些方面存在的不足.)得到综合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明确努力的方向.如一学生对一些题目都能做,但有时由于粗心容易引起错误,可以这样评价:优(四星半),如果做题时能再仔细一点,错误再少一些,那就五星了,那多好呀!相信你,一定能行的!学生看了这样的评语后,获得的是成功的体验,获得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及争取进步的动力.
1.4内容多元化,包括知识、技能和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身心素质等内容的评价.
2在新课程下的评价体系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2.1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注重学生对数学价值认识的提升过程;注重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优良学习品质的形成过程;注重学生思考方法和思维习惯的养成过程;注重学生参与学习,和同伴交流、合作的过程;注重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与改进的过程.
2.2正确评价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双基”始终是评价的基本内容.重视“双基”是我国数学教育的特色之处,也将是今后高考数学命题的基点.重视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关注学生能否独立举出一定数量的用于说明问题的正例和范例,能否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概念,能否建立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使之结构化、系统化,能否在新情境中恰当、正确地运用知识,能否有效地批判自己或他人的错误等.重视对基本技能的掌握.避免单纯的技巧化操练,关注学生能否理解方法本身,能否针对问题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方法解决问题.
2.3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对发现问题和通过抽象概括提出问题能力的评价;对有效收集信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对表达与交流能力的评价.
2.4评价的开放性与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方法的多样化;评价的标准的开放性;评价结果呈现的多样化.
大学生评价 篇4
文献【4】对大学生诚信进行综合评价, 由于指标体系所包含的指标数量比较多, 反映的又是不同方面的信息, 本文在利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 将主成分方法运用到大学生诚信综合评价体系中, 选择m个主成份, 以构建综合评价函数, 从而以实现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多种表现作出全面、客观、综合的评价。
一、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的基本内容
本文对学生诚信品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为:学习诚信评价体系、经济诚信评价体系、生活诚信评价体系、择业诚信评价体系四大评价标准, 并进行了18个二级指标的选取。具体为:在学习诚信评价体系中, 对诸如上课迟到及旷课、考试作弊、更改学习成绩、蒙骗学校和家庭、抄袭作业等明确可量化的指标;在经济诚信评价体系中, 对诸如借贷不还、恶意拖欠学费等明确可量化的指标;在生活诚信评价体系中, 对诸如隐瞒健康状况、盗窃行为、校外租房等明确可量化的指标;在择业诚信评价体系中, 对诸如不履行就业合同、随意违约等明确可量化的指标。这样得到两个层次共18个指标构成评价体系, 如表1所示
二、大学生诚信评价方法的确定
根据指标的不同内容, 请任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后勤管理人员、图书馆管理员、学生处工作人员、系部学生工作负责人以及就业办工作人员选派代表组成4类专家组, 其中任课教师和班主任负责对学习诚信进行评价;请辅导员和学校后勤管理人员对生活诚信进行评价;请图书馆和学生处工作人员对经济诚信评价;请院系部学生工作负责人以及就业办老师对择业诚信进行评价, 每个专家小组人数分别为4人。对每一个学生的每一项指标有4人评议, 取平均值作为该生这一项指标的评定结果, 记xij。假定专家组对某班30个学生的诚信进行评价 (每一项为100分) 。利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 提取特征根大于1的3个主成分, 可以解释原始变量83.63%的信息, 而且从各原始变量被提取的信息结果来看, 主成分包含了大多数变量80%以上的信息。主成分分析效果比较好。将主成分得分系数和原始变量的标准化值计算。比如第一主成分可以表示为:
其中, f1表示第一主成分, zi表示各原始变量的标准化变量。在此基础上可以利用各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进行加权, 构造综合评价函数。评价函数表达式为:
根据该公式, 可以计算出该班每位同学的综合得分, 结果见表2, 由于综合得分值有正有负, 不便对比和解释, 可以将其做线性变换, 来克服这一缺陷。参考苏为华 (2005) 的方法, 如果定义某个地区的每一项指标值都等于平均水平时, 应该获得的综合得分值是70分 (“平均”一般理解为“中等”, 而百分制的中等一般可取80分) , 而每一项指标都高于平均水平4倍标准差时, 应当获得的综合得分值为100分, 则有如下线性变换:
各学生综合得分值转换后的F分数值也在列,
由上述分析不难看出, 30个学生中90﹪以上的学生综合得分超过平均水平 (5个学生略低于80) , 只有个别学生较低。说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综合了学校相关部门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各个表现评价和在总评价体系中的权重, 可以较全面地对学生的诚信品质进行科学评价。
三、结论
在建立诚信模型时还应考虑一些问题: (1) 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通过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 对大学生诚信观念与诚信意识的培养、规范其诚信行为等既可起到教育引导的作用, 也能达到制度约束的目的。 (2) 评价指标可作适当增减。如没有借款或还没评价有毕业的同学, 不需要对其是否按期偿还借款或者择业中的某些行为进行评价。 (3) 评价主体的组成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可以由一类评价主体对某一类诚信行为进行评价。 (4) 学生诚信品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和方法的选择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本文所给出的方法只是一种。
摘要:本文通过从大学生学习诚信、经济诚信、生活诚信、择业诚信方面, 提出构建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的基本内容, 构建了大学生诚信品质评价体系, 并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品质量化测评和主成份分析的基础上, 构建了诚信品质评估模型。
关键词:诚信品质,评价体系,评估模型
参考文献
[1]张人杰:《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 华东师范学出版社, 1989年。
[2]苏为华:《综合评价学》, 中国市场出版社, 2005年。
[3]任皓、方向明:《试论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的构建》, 浙江工商学学报》, 2005年第1期。
[4]龙景奎、陈韶君:《构建大学生诚信考评体系的研究》, 教育探索》, 2006年第10期。
大学生评价 篇5
孙海云老师是一名优秀的乡村青年骨干教师。小学高级教师,省、市级骨干教师,又是2010—2011年、2012—2013年杞县明星教师,曾经多次被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她从教十多年来,她时刻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多年的工作中,她谦虚谨慎,求真务实,任劳任怨,她热爱本职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她能根据教学大纲、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十多年来,她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偏远乡村的教育事业,扎根农村、献身农村教育事业。她努力上进,辛勤耕耘,是教育教学中的楷模,是一位深受老师、学生和家长喜欢的好老师。
杞县竹林乡初中对孙海云老师的评价
孙海云老师是我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自从她调入我校以来,她怀着满腔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教学工作中。她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以教师这一职业为荣,以此为乐,在教学中投入了许多个人的感情和理想,表现出了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和勇于进取的精神。
在学校她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因材施教,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她从不懈怠一节课,不待慢一个学生,始终用自己良好的言行潜移默化地感染熏陶着每一位学生,在农村小学教育这块乐园中,以一颗火热滚烫的爱心,时时刻刻深爱着自己的学生,事事处处体贴着自己的学生。
总之,孙海云老师是一位深得学校、社会、学生喜爱的优秀乡村教师。
学生对孙海云老师的评价
孙老师自从教我们班后,深得同学们的喜爱,在实际工作中她关心、爱护、尊重每一位学生。她能正确、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善待学生的错误,始终使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孙老师还常常深入了解我们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家庭情况,能根据我们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因人而异提出不同要求,进行因材施教,分类指导。
在具体的班级管理中,孙老师总是耐心细致地做好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工作,像母亲一样关爱自己的学生,大胆培养学生干部,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
大学生评价 篇6
[关键词] 国际学生评价项目 问题解决能力 评价
国际学生评价项目(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以下简称PISA),由经合组织创立,旨在测量15岁学生的知识掌握过程,概念理解能力,以及阅读、数学、科学等素养的水平。它于2000年首次实施,每隔3年进行重复测评,数学、阅读和科学3科轮流作为每次评价的重点,并由此形成了一个循环的评价体系。2003年,PISA除对阅读、数学和科学素养进行评价之外,还增加了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由于学生掌握的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并反映在学生通过知识和经验的反思而运用于真实生活情境的能力中,因此PISA引入问题解决能力评价也在情理之中。
一、PISA问题解决能力评价
1. PISA问题解决能力评价的内涵界定
问题解决是指问题解决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在没有显而易见的解决办法的情况下,进行认知加工的过程。至于PISA问题解决能力评价的内涵,有学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第一,它集中于作为问题解决能力核心的分析推理。
第二,它用于收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所用策略的信息。
第三,它是对学生跨学科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而不仅限于单一学科,旨在考查学生整合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包括识别跨学科情境中问题的能力,识别相关信息或限制、指出可能的解决方案或解决路径、选择解决策略、解决问题、检查或反思解决方案并交流结果的能力。
第四,它由复杂的任务构成,如多维变量、开放式的目标导向等。
第五,它是在丰富的真实生活情境中,需要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转化,以解决真实问题。
2. PISA问题解决能力评价的特点分析
(1)明确的问题类型
2003年,PISA问题解决能力评价的问题类型确定为制定决策、系统分析和设计、排除疑难3种[2]。制定决策是做有限制的决定,其目标是在限制条件下做出选择,如根据所给条件选择符合45岁教师的日常能源需要量;系统分析和设计是为某一特定的情形评价和设计系统,其目标是辨认一个系统内部之间的关系或设计一个系统以表达内部之间的关系,如你作为一名高中生,通过了解图书馆的一系列借书规则,方便自己借书;排除疑难是当学生遇到一个系统或机制不能以一定方式进行时,要采取行动解决,它可能是一个不能运转的录影机或缝纫机,为此学生必须理解体系的重要特征,并针对特征采取相应的行动。
(2)真实的问题情境
这些问题情境的设置不是基于教室或课程学习的资料,而是以个人生活、工作等真实的社会生活为问题情境,如个人生活所必需的能源、乘坐的交通工具、假期生活、图书馆等。以野营试题情境为例,8名老师(男女各4名)带领26个女生和20个男生外出野营,考生被要求将54人安排在7个房间,保证每个房间有1名老师且是同性,然后排出具体的住宿安排表。以这种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为例,学生们必须充分了解该试题所有的条件限制,并分析这些限制之间的内在联系、排除试题中的干扰因素,才能制定出合适的住宿表以解决问题。
(3)突破学科的界限
2003年的PISA问题解决能力评价,是在无学科领域或多学科领域情境下的评价,侧重于考评学生的综合知识,重点是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和解决方法的正确性。其中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理解问题、描述问题、表达问题、解决问题、反思策略、交流解决策略。[3]
(4)突出关键技能的测试
在问题解决评价中,大多数试题都要求学生组织和分析信息,找出满足限制条件的解决策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技能是分析推理,这包括归纳、演绎和批判性思维策略。
(5)多样化的试题形式
如同其他学生能力的评价,PISA问题解决能力评价严格依照评价框架并用灵活性试题评价学生。例如,PISA问题解决能力评价以制定决策、系统分析和设计、排除疑难三大问题类型为单元,每单元又包括能源需要、假期、交通系统、图书系统等19个题目类型。这些题目类型分别以封闭式测试题、开放式测试题以及多项选择测试题的形式呈现。
(6)严密的评分
做每一单元的试题,学生都会得到相应的分数及水平,19个题目共有28个不同的分数点水平[4]。然后,基于获得的不同分数,学生们被分为四个水平,分别为:第三水平(反思性、交流性问题解决者)、第二水平(分析推理、制定决策问题解决者)、第一水平(基本问题解决者)、第一水平以下(虚弱的问题解决者)。随着水平的降低,学生系统地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并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在逐渐降低。所有分数的评定都由专家来实施。为了保证评分过程的一致性,许多复杂的试题将由多达4个评分人员评判,并对参与国的学生进行二次重判,以确定分数的准确性。
(7)完善的评价结果分析
有人说:“如果一个国家的PISA成绩高于其他的国家,并不能够说明前者所拥有的学校更有效率,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一个国家的PISA分数比较高,这个国家的学生从婴儿到15岁间的校内和校外累积影响,会导致PISA的评估诸方面有更令人欣喜的结果”[5]。在2003年的PISA问题解决能力评价中,为了更好地了解影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因素,切实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水平,性别和学生的背景特征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成绩的影响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其中,家庭背景特征包括家庭结构(单亲、核心家庭、混合家庭、其它组合),父母亲职业(全职、兼职、其它),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籍贯背景,母语,古典文化的熏陶程度等。PISA利用这两个方面的信息分析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得出在不同的学生背景特征下问题解决能力水平的差异性,以便对学生区别对待。
3. 与PISA数学、阅读和科学评价的不同
PISA中的问题解决不同于数学、阅读和科学这些传统的学校课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6]。第一,强调问题解决的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一个问题解决任务都包括所有的问题解决过程。第二,强调跨学科知识的评价,阅读的综合理解能力、数学技能都可能是问题解决评价的一部分,而不像数学只是孤立地评价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任务中学科内容知识的要求低。PISA采取纸笔测试,因此解决问题的前提是理解题目的意思,而这些题目很少以文本的形式出现,多是图表和数字。另外,试题设计者在采用少量文本的同时,尽量使文本的难度不超过日常使用的语言,即使需要数学运算,也都是非常简单的数学运算。相比之下,数学评价中的每一题都以数学知识为背景,难度会相应增大。
二、对我国问题解决能力评价的启示
1. 我国问题解决能力评价的现状
2002年12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这一通知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标准进行了介绍,如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等,其中尤其提到了学生应该具有能够结合所学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也提出了具体的培养目标,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形成具体、可行的评价方案和评价工具,现有的大多是夹杂在学科测试中,如通过数学应用题,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题目的能力等。
2. 对我国问题解决能力评价的启示
(1)重视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评价的研究
PISA一直以来比较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2003年专门引入了这一能力的评价。由于有深入、细致的研究作为基础,PISA问题解决能力评价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评价实践起到了有力的导向作用。相比之下,目前我国缺乏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评价的研究,没有建立起完备的评价体系,且评价多是在学科评价中有所渗透而已。为此,我们应调动一切可能的研究力量,包括理论研究者、教师管理人员和广大一线教师,以PISA问题解决能力评价的框架为基础,对现阶段我国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进行深入的探讨,对不同学科和学年段的学生应当具备的素质提出明确的要求,从而构建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2)增强评价内容的实践性、生活性
PISA问题解决能力评价的试题既有显而易见的答案,也有需要经过较复杂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答案。试题内容围绕工作、娱乐、休闲等各种人类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应对将来的生活,而不是成为仅有知识而不会做的人。鉴于我国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评价的研究有所不足,PISA问题解决能力评价立足于生活、来源于生活的问题情境,为我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板。
(3)关注影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水平的因素
学生评价除了关心学生成绩之间的差异,也要关注影响这种差异的因素。PISA问题解决能力评价十分关注学生的性别及家庭背景特征在提升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通过对影响学生表现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并得出相关结论,力求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从而为教育决策提供政策建议。PISA问题解决能力评价提供了关于学生成绩差异的更深层次的分析报告。例如,PISA问题解决能力评价通过对学生家庭背景的分析,得出OECD成员国中的少数民族或移民学生(父母和孩子都不在居住国出生)的成绩要比本土学生(父母和孩子都在居住国出生)低的结论。这便于国家采取相应措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对我国只重视学生的分数而忽略其它因素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 Domain Frameworks in Mathematics and Problem Solving. Http://www.nottingham.ac.uk/education/MARS/papers/domains.pdf.
[2][3][4][6] OECD.Problem Solving for Tomorrow’s World. Http://www.pisa.oecd.org/dataoecd/25/12/34009000.pdf,2004.
[5] 石卫林.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评价与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4,25(1).
(作者单位:范晓婧,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范楠,山西兴华职业学院美术系)
大学生评价 篇7
一、大学生党员质量的评价指标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中办发[2013]4号) 、《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粤教工委组函[2013]25号) 要求, 提出发展党员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 把综合素质作为发展党员的重要考察内容, 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作为发展学生党员的重要依据, 主要从思想政治、能力素质、道德品行、现实表现等方面研究制定党员具体标准。结合高校党建工作实际, 本文拟从思想政治、能力素质、道德品行、现实表现等4个维度, 14个观测点构建大学生党员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二、构建大学生党员质量评价体系模型
AHP-模糊综合评价法是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的原理, 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数定量化。本文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 对大学生党员质量评价指标进行量化, 从而构建评价大学生党员的质量体系模型, 基本步骤如下:
(1) 确定大学生党员质量评价的因数集U。U={u1, u2, u3, u4}, 根据大学生党员质量的评价指标, 大学生党员质量评价的因数有思想政治、能力素质、道德品行、现实表现等四个方面, 由此构成大学生党员质量评价因素集U={思想政治, 能力素质, 道德品行, 现实表现}。
(2) 确定大学生党员评语等级论域。评语集是评价者对大学生党员可能做出的各种总的评价结果组成的集合, 本文将大学生党员质量评价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合格和不合格五个等级, 从而构成评语集合
V={v1, v2, v3, v4, v5}={优秀, 良好, 一般, 合格, 不合格}
(3) 进行因数评价, 建立模型关系矩阵。本文选取1名大学生党员S, 邀请与这名大学生党员有关的40人 (宿舍同学、班级同学、学长、支部书记、班导师、辅导员) 对这名大学生党员的质量评价指标四个方面 (思想政治, 能力素质, 道德品行, 现实表现) 进行评价, 从而得出评价向量。
(4) 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集。根据各因素的重要程度对各因素赋予相应的权重Wi, 组成评价因素的权重集合, 记为:w={w1, w2, w3, w4}。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 (AHP) 确定权重。
(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大学生党员质量评价主要由思想政治、能力素质、道德品行、现实表现等四个方面构成。
(2) 构造成对比较矩阵。本文要对比较的因素{思想政治, 能力素质, 道德品行, 现实表现}为X={x1, x2, x3, x4}, 经过党总支副书记、辅导员老师、学生党支部委员、学生党员代表多次讨论, 依据1-9标度法对因数进行合理对比, 建立判断矩阵A。
(3) 一次性检验。主要是对矩阵W记性分析计算,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CR值。
(5) 计算大学生党员质量综合评价模糊子向量。
三、实证研究
本文选取五邑大学计算机学院大三学生党员小刘进行AHP-模糊综合评价, 具体情况如下:
(1) 建立大学生党员质量评价的因素集U。根据上述内容, 本文构建的大学生党员质量评价标准主要从思想政治、能力素质、道德品行、现实表现等4项指标入手, 由此构成大学生党员质量评价因素集U={u1, u2, u3, u4}
(2) 根据等级集V, 评价因素集, 建立模型关系矩阵。本文选取与小刘接触较多的40人进行评价, 评价的因素为思想政治、能力素质、道德品行、现实表现。为了确保对小刘能相对客观、公正、准确评价, 选取40人 (包括宿舍同学、班级同学、学长、支部书记、班导师、辅导员) 对小刘进行无记名测评。得到小刘的政治思想评价结果为:45%的优秀, 35%的良好, 12%的一般, 8%的合格, 0%的不合格, 则学生党员小刘的u1评价向量为:
同理得到40个人对小刘的u2, u3, u4的评价向量为
因此得到学生党员小刘的质量评价矩阵:
(3) 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集W。
为因数X1的权, 得到W= (0.349 0.216 0.320 0.115) 。对成对比较矩阵A进行一次性检验, 经过计算, A的最大特征值λmax (A) n, 为此A具有一致性。
(4) 综合评价。根据上述大学生党员质量综合评价模糊子向量
如果把优秀、良好、一般、合格、不合格五个等级对应取分值为95、85、75、60、50, 则小刘得分为:95×0.383+85×0.347+75×0.174+60×0.085+50×0.011=84.58, 可见小刘表现良好, 与现实评价基本一致。
四、结语
大学生评价 篇8
一、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评价内容可以是多角度的, 学生要能以多种方式参与活动, 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 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综合素质, 包括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兴趣、自信心、知识的接受和运用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给予积极的评价.课堂上, 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发展性学生评价就要求课堂是发展性课堂.
在发展性课堂教学中, 从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中可看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在学生的发言中深谙其知识的接受和运用能力;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 是否积极参加讨论, 是否愿意帮助他人, 是否倾听他人的发言, 了解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主要从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积极练习、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完成作业等方面展开评价.所以, 在数学课堂评价中应努力把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理解并内化, 使之为课堂教学服务.
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有效评价应以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 在方法上, 要力求多层次、多形式, 使数学课堂评价更加合理、全面, 充分发挥数学课堂评价的教育、激励功能.
1.分层评价
作为教师, 在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时, 千万不能搞“一刀切, 齐步走”, 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所以, 在教学时, 教师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进行有效的分层评价, 这样, 不仅能激活学生思维, 还能让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成就感.如何操作呢?
我们可以按照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估和教师评估相结合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被评价的层次, 由高到低一般可分为“A、B、C”三个层次.在分层评价实施过程中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有不同的评价要求, 采用不同的激励方法:对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学生, 要多给予表扬评价, 寻找其闪光点, 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 使他们看到希望, 逐渐消除自卑心理;对成绩一般的学生, 采用激励评价, 既指出不足, 又指明努力方向, 促使他们不甘落后, 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 采用竞争评价,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 更加努力拼搏.这样,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给以及时、中肯的评价, 使他们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 得到有效发展.
2.即时评价
(1) “良言一句三冬暖”.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配以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具有激励性的语言进行即时性评价, 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 一位平时表现不积极, 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回答了一个很平常的问题, 但这时教师举起右手大拇指说“你真棒, 回答的真好!”很显然, 这位同学为了得到老师的再一次肯定, 会积极思考, 努力回答问题, 会提高学业成绩.这种评价既简单又生动, 更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 促进学生发展.
(2) 利用体态语言进行即时性评价.如, 手势、眼神、抚摸、微笑等.在课堂教学当中, 有时运用非言语行为来进行评价, 比言语评价更简便而有效.
如,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老师略微倾身于他, 学生会感受到:老师在认真倾听、被老师理解、老师鼓励我继续讲.
3.延时评价
教师适时采用延时性评价, 能让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产生更多、更美好的创新灵感, 使他们的个性思维和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发展.
例如, 课堂上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在某次围棋的冠军比赛中, 甲和乙比赛, 约定五局三胜制, 胜者可得120元奖金, 可是进行到第三局比赛时, 比赛因故中止, 其中甲胜两局, 两人为了奖金的分配问题产生了分歧, 甲认为120元应自己全得, 乙认为接下去的比赛胜负难分, 应各得60元, 两人僵持不下, 你认为怎样分才合理呢?
教师让学生出谋划策, 解决难题, 每当学生说出一种判断方法, 教师都没有作任何表态, 而只是点点头, 鼓励他们继续说下去, 或加以启发, 或表扬讨论中有创见的学生, 以鼓励他们提出更多的观点.“延时评价”的运用, 提供给学生一个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间, 让他们畅所欲言, 相互启发, 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形成了更深的理解, 课堂教学得以有效进行.
总之, “为了学生的发展”进行有效评价是教师的重要工作.教师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但是我们的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我们教师就应去实施, 这样才能真正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才能落实新课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理念.
参考文献
[1]刘兼, 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大学生评价 篇9
《中职学生学业水平评价办法》
规定本市中职学生学业水平评价包括专业技能学习成果记录和公共基础课程学业水平考试两个方面。其中:专业技能学习成果记录主要反映学生在校期间专业技能掌握情况和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此过程中引入社会评价, 重点记录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获得的与专业技能学习相关的职业技能水平评价等。公共基础课程学业水平考试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和信息技术基础四门课程, 语文、数学和英语3门科目分设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 其中合格性考试为学生必考, 等级性考试为学生选考, 考试形式采取分卷合场、一次完成。信息技术基础科目只设合格性考试, 且为学生选考, 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计算机操作员 (五级) 》的学生, 可直接认定为成绩“合格”。
《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
突出职业学校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明确把4个方面纳入评价范围:一是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 重点记录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 参与志愿服务 (公益劳动) 、军事训练、国防民防活动、党团活动、社会文化活动、日常行为规范等情况。二是修习课程与学业成绩, 重点记录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表现、学习能力、公共基础课程学习成绩、专业课程学习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等情况。三是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 重点记录学生校内实训情况、顶岗实习情况、专业课程考证情况、参与各级各类技能大赛表现、创造发明、专利等。四是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 重点记录性格特点与人际合作、日常锻炼习惯、体质监测评分、运动经历与水平、艺术实践经历与水平等。2018年起, 本市在推动高等学校自主招生、学校推荐就业与用人单位录用等环节开始使用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为保障评价的客观性, 本市将启用全市统一的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 明确中职学校作为信息录入主体, 采用客观数据导入、中职学校和社会机构统一录入, 学生提交实证材料相结合的方式, 客观记录学生的学习成长经历。
在校大学生厌学状态评价研究 篇10
1 在校大学生厌学评价模型构建
本文建立了以模糊综合评价理论为基础的评价方法和模型。具体步骤如下。
1.1 确定评价对象的因素论域
1.2 确定评语等级论域
v={v1, v2, ..., vp}, 即等级集合。每一个等级可对应一个模糊子集。
1.3 建立模糊关系矩阵R
1.4 确定评价因素的权向量
1.5 合成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
利用合适的算子将A与各被评事物的R进行合成, 得到各被评事物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B。即:
2 实例应用分析
本文以陕西某高经济管理学院在校大学生为对象发放调查问卷获取数据。构建指标体系如表1, 利用语义学标度分为4个测量等级:良好、好、一般、差。表1中权重是由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
将来源于抽样调查的某学生厌学状态统计数据应用于模型计算过程如下。
2.1 学生自身因素导致的厌学评价向量
2.2 同理可得学校因素、社会因素的导致的厌学情绪评价向量为
2.3 学生厌学状态综合评价向量
2.4 对综合评分值进行等级评定
由上述计算可知, 对照表1的评价分级标准可得该同学厌学情绪的受自身因素影响较小, 评价指标的评价结果为“良好”属于E 2级, 其它2个指标的评价结果都均为“一般”, 属于E 3级, 说明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对该同学产生厌学情绪影响较大。而对该同学厌学状况总体的综合评判分值为:
说明该同学学习状态为“一般”, 存在一定程度的厌学情绪, 属于E 3级。
3 结语
本文围绕影响大学生厌学的关键因素的因素, 建立指标体系, 构建学生厌学状态综合评价模型, 实例分析表明, 模型、方法可行有效, 有利于促进高校建立合理的缓解学生厌学情绪体系。
参考文献
[1]马利军, 黎建斌.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学业倦怠对厌学现象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3) .
[2]姜涛.高师学生厌学与高师院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11) .
[3]丁淑纯.学生厌学原因及相关对策[J].教育导刊, 2004 (1) .
[4]李玉运.大学生厌学问题探究[J].教育与职业, 2008 (11) .
如何恰当评价学生 篇11
曾有一位妈妈,第一次开家长会时幼儿园老师说:“你儿子有多动症,最好带他上医院看看。”妈妈回家忍住泪告诉儿子:“今天老师表扬你了,她说你以前一分钟都坐不住,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全班只有你有进步。”儿子那晚破天荒地吃了两大碗饭,而且没让人喂。在以后的家长会中,老师对儿子的批评都没影响到这位妈妈,她回家后都一如既往地肯定了自己的儿子。终于有一天,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手上,大哭:“妈妈,我知道我并不聪明,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
故事中的儿子并不聪明,却在妈妈那充满肯定的评价中不断地创造出令他人无法相信的奇迹。由此可见,评价对于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重要的作用。肯定评价每个学生,赞同他们、激励他们,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闪光点,我们的语文教学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又如何恰当地评价学生呢?美国著名教授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九种智力,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只有谁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即学校里没有所谓“差生”的存在,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因此,我们在评价学生的时候,要对每一位学生抱以殷切的期望,并乐于从多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一、评价语言多维化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在教学中可运用民主式的评价。在阅读教学上学生如有不同的感悟和不同的理解,教师不能用“标准答案”来禁锢学生的思维,应该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开展平等对话。在六年级上册的《穷人》一课的阅读教学中,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做好续写课文的准备,我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渔夫一家收养了邻居的两个遗孤后,他们的生活会怎么样?”许多学生都认为渔夫一家会越过越好,因为他们团结一致、不畏困难。可是有一个平时不怎么爱说话的学生却一直把手举得高高的。我有些诧异,让他站起来说。他却说:“他们一家肯定会穷困潦倒。”这个想法很惊人,课堂上顿时议论声一片。我一愣,这与我的教学设想不一致,但看到那个学生热切的目光,我心里一动,让他说下去!学生的理由是当时的社会是很黑暗的,他们没有自己的土地,只靠打鱼,只靠勤劳,不能改变现状,他们不起来反抗这个社会,一定会穷困潦倒。他话一说完同学们就掌声雷动,这效果令我惊喜,也让学生们加深了对当时黑暗社会的认识。
二、评价角度多维化
在许多课堂上,为了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发言总是及时地给予评价。多数情况下,这种即时评价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发言积极性。但教师权威性的评价,常常是“一锤定音”,容易挫伤学生深入探究的积极性而助长学习上的依赖性,使学生甘当听众、观众。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尝试运用延时评价的方法,即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是以普通的一员身份参与讨论,给学生予鼓励。
在六年级上册《东施效颦》一课的教学中,围绕东施做法的评价,很多学生都认为这是不切实际的模仿,只会适得其反,在现实生活中不可取。此时班里却有一位学生站起来就说:“那时候的‘东施效颦就像今天的明星模仿秀一样。”说到明星模仿秀大家都笑了。在学生的笑声中我没有马上做出评价,而是觉得这见解独特,于是用赞许的目光鼓励那位学生继续说下去。那位学生说:“现在有些电视台举行模仿秀,让一些人模仿明星不正像东施效颦一样吗?”他的回答令大家折服。其实,这正是生活实践在学生头脑中印象的真实写照,恰恰是学生的独特体验。因此,延时评价是一种宽厚和关爱,是一种信任和期待,是一种点拨和启发。
三、评价主客体多维化
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运用单一评价方式,要运用多元评价来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要从多个角度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对待学生的学习不应只看他有没有掌握,更要看他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学习的态度、所用的方法,甚至是永不言败的勇气,使学生能从多方面来把握自己的现状,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全和潜能的激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然,评价学生并没有绝对的标准,各种方法要因人而异,只能因材施教。但总的来说,评价对于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上为受窘的学生说一句解围的话,给不用功的学生说一句赞同勉励的话,给胆怯的学生说一句鼓励的话,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闪光点,这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所在。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研究 篇12
近年来, 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日趋功利化, 为了使学生这一特殊产品更能适应社会需求, 大学不断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 然而在素质评价中依旧过于强调知识应用。因此, 重新审视与评价大学教育目的观, 或许可为我国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与发展提供某些启示。
二、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弊端
目前,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为了评价和反馈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状况, 以激励和引导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传统的素质评价是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德、智、体三方面的成绩和表现进行量化打分, 并依据评分排名, 基本模式多为“学生学年 (学期) 综合素质总分=德育得分+智育得分+体育得分+/-奖励 (惩罚) 分”。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 该类评价方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1.评价主体单一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多为辅导员, 评价主体单一。现行评价体系多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对学生的评价结果最后给出一个综合的量化结果。这种方法对于评定各种荣誉称号、择优推荐等工作, 不仅在操作上便利, 也是可行的。然而, 辅导员的杂务太多, 很难做到为每一个学生作出切实的评价。因此, 如果评价主体不改革, 那么评价多为流于形式, 评价本身就会沦为一个缺乏个性培养的导向教育或者形式教育。
2.注重横向评价, 忽视纵向评价
部分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注重绝对的评价结果, 注重横向评价, 忽视纵向评价。每一名大学生都有着自身的发展轨迹, 或许在这条轨迹的很长一段都是较差于其他一般同学, 然而, 他的轨迹总体是在积极向上发展的。一旦大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发展的纵向比较被忽视, 那么横向比较也就失去了它本有的激励目的与功效。该类评价缺乏充分考虑评价的导向性, 不能客观、科学、全面、合理地反映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3.评价指标未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一章第五条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发展科技文化, 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不难看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当成为衡量当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但是, 从现行的评价来看, 对这两方面的测评力度不够甚至毫无涉及。
三、改善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国外学者对档案袋有丰富的研究, 基本定义是通过在档案袋中系统的选择收集学生作品, 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方面的发展, 以展示学生在特定领域内一段时间的进步情况。档案袋评价属于质性评价, 本文引用档案袋研究的相关理论作为指导,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不是要收集学生的作品, 而是记录学生的发展历程, 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提出一些思考。
1.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
大学生不应是被动评价的客体, 他们是最有评价发言权的团体, 理应让他们参与评价过程。在不少学生评价实践中, 大学生作为被评价者没有任何发言权, 他们根据评价者发出的指令被动地行动, 对评价结果也只能默默接受。这种“被动的沉默”抹杀掉的是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宗旨和意义。评价应当融入人本因素, 强调交流沟通, 特别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对话, 促使被评价者乐于加入到评价过程中来, 只有当大学生主动地关注评价时,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才真正实践了其价值。
辅导员作为评价主体的掌舵者, 他们可以策划成立以班 (级) 为单位“大学生综合素质评议委员会”。该委员会不只是简单打分的机器, 他们应是和同学们对话的窗口, 并通过积极收集同学们的真实发展历程的相关行为, 通过评议委员大会讨论, 作出相对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整个评价理应秉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辅导员可以选择约两名学生共同组成“大学生综合素质纪律检查委员会”, “评议委员会”将评价结果在班内公示。公示期间, 被评价个体如有不满或疑问, 有权向“纪律检查委员会”报告。“纪律检查委员会”应当在充分了解情况后, 监督“评议委员会”的审查, 重新评价后, 给出更合理的结果或者维持最初的评价结果。公示期结束后的最终评价结果在班内宣布后生效并存档。
2.注重过程性评价
关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结果, 更要关注评价过程。我国受“高考指挥棒”一元的价值衡量的影响, 不少高校对学生的评价的重视依旧凝固在某一点的结果评价上。然而现代大学生评价, 仅仅关注大学生发展结果的评价是不够的。为了理清这一思路, 我们必须清晰的是:我们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应当是为了进一步促进每一个大学生更好地发展, 而不是为了通过评价找出大学生之间的参差不齐。
让所谓优生更优秀固然好, 但是让所谓的差生可能走向自我忽视甚至堕落却可能是传统大学生评价的一个致命的弊端。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斯克利文对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作出明确区分以来,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逐步理当由原来的“证明”向“改进”转变。在对过程的评价中, 让大学生真正参与到评价中来, 使评价实践其教育意义, 把学生评价过程变成教育和指导的过程, 变成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手段。
3.与时俱进, 加强评价的针对性
一方面, 评价指标应当围绕素质教育的相关内容, 并尽可能地反映社会所需要的能力, 构建评价指标时应对评价所设计到的内容进行科学赛选, 抓住影响和反映素质教育的关键性因素。高校教育倡导人的全面发展, 需要培养大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须的各种能力, 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 学生评价需要评价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身心素质和价值观方面的情况。例如, 目前社会强调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指标、心理素质指标也应加入。
另一方面, 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应当根据不同类别的被测大学生的具体特点进行设计。大学文化存在差异, 每所大学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该有校本的设计。此外, 如果专业间差异较大, 也很难用统一指标, 或者至少指标权重的设置理当是不同的。
参考文献
[1]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1960-1980[M].State University of NewYork Press (Albany, NY) , 1991.
[2]约翰.亨利.纽曼著, 徐辉译.大学的理想 (节本) [M].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