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社区(共9篇)
乌鲁木齐社区 篇1
一、社区与社区教育
(一) 社区
社区是指由一定数量居民组成的具有内在互动关系和文化维系力的地域性生活共同体。地域、人口、组织结构和文化是社区构成的基本要素。
(二) 社区教育
1、社区教育的含义
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 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 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促进区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教育自身发展的教育活动。
2、社区教育的特点
社区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 具有独特的属性, 从其逻辑内涵出发, 我们可以分析出以下几大特点:
(1) 多元性
社区教育包含的范围比较广泛, 既包括了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教育, 也将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涵盖在内, 同时还包括了基于电子计算机的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等等, 形式十分多样, 是对社会上现存的各种教育方式的一种整合, 新疆地区社区教育的建设要具备这样大教育的观念, 同时还要注意新型教育方式使用, 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促使网络教育不断走向成熟, 如电大的远程教育和网上教育平台在社区教育中的合理使用就是极具意义的。
(2) 区域性
区域性也是社区教育的一大重要特征, 社会教育往往具备本地区特有的文化、风俗以及人文等多方面的特征, 综合的利用地区内所有资源, 对社区的成员进行教育。新疆地区社区教育的建设也要根据本地区的特点来合理的开展。
(3) 广泛性
社区教育是针对社区内所有成员的教育, 其对象涵盖了社区内的所有人, 社区内的每个成员都具备接受社区教育的权利。而从社区教育的教育内容来看, 社区教育所涵盖的内容页具有全面性, 从职业技能、文化知识再到生活、健身等等各个方法, 既要培养社区成员的才, 也要提高社区成员的德。
(4) 开放性
社区教育是一个开放的教育体系, 其教育对象不仅仅包括了当地居民, 外来的居民也可以接受社区教育。同时社区教育的开放性还表现在教育手段方式以及资源的开放。
(5) 终身性
社区教育的最后一个特点就是终身性, 社区教育是一种全程性的教育系统, 没有年龄的差异, 包含了幼儿教育、老年教育以及各种形式的中年教育。新疆地区在进行社区教育过程中要根据地区的特点并注重各个年龄段的教育, 不能有所忽略。
(三) 乌鲁木齐市的社区与社区教育情况
本次的乌鲁木齐社区教育问卷调查表, 主要围绕乌鲁木齐人口较多的社区, 比如天山区、新市区还有沙依巴克区等社区展开问卷调查, 其中天山区有127个社区, 沙依巴克区有115个社区, 新市区有94个社区, 本次研究中天山区: 66.3%、新市区:20%、沙依巴克区:13.7%。那么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构建社区教育也是我国新时期教育体系发展的重大课题, 是一项很重要的教育实践活动。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了“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 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社会”, 从报告中可以看出, 我国将教育放在一个战略性的角度, 也将教育事业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新疆地区地处边远, 经济实力相对, 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该地区教育的发展需要国家的大力扶持, 构建新疆地区的社区教育是发展该地区教育整体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 也是具有战略性意义的, 在科技飞速发展今天, 我们要采取各种方式来帮助新疆地区进行社区学习体系的构建, 这是一项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截至目前, 新疆地区在现有的153个街道办、1742个社区范围内, 已建成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2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3个, 以及乌鲁木齐、昌吉、阿克苏、奎屯、哈密、库尔勒等在内的12个自治区社区教育实验区, 过去的一段时间取了了一些成绩, 但发展的问题也有很多, 需要我们不断努力, 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提高。
二、乌鲁木齐地区社区教育需求状况调查结果及 分析
(一) 居民基本情况
这本次的问卷调查中, 被调查的市民基本情况有:所属的街道中天山区:66.3%、新市区:20%、沙依巴克区: 13.7%;被调查的女性占多数, 是57%;年龄主要集中在0~59岁之间, 是73%;在被调查者中汉族:76%、维吾尔族: 16%、回族:5%、其他民族:3%。
本调查者职业中, 包括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的职工, 也包括自由职业者, 其中公务员:32%、事业机关:35%、个体私营:2%、离退休 :23%、自由职业:5%、待业:3%; 被调查者得文化程度主要是以大专为主, 也有部分是本科, 其中初中及以下:12%、高中:20%、大专:42%、本科及以上:26%;被调查居民的兴趣爱好中, 运动:16%、棋牌:12%、文学欣赏:14%、绘画书法:4%、音乐:15%、舞蹈: 2%、编织裁剪:4%、电脑:15%、旅游:16%、其他:2%。
从被调查的居民基本信息来看, 被调查的居民主要分布在天山区和新市区, 女性居多, 年龄层主要分布在0~59岁之间, 民族成分中汉族居多, 其次是维吾尔族, 因为被调查的社区主要是在公务员单位较多的社区, 所以说公务员和离退休的职工较多, 而且离退休职工的时间较为充裕, 所以他们占的比重也很大;因为是公务员小区居多, 在学历方面大专和本科的占比也很大, 学历层次较高, 被调查者得兴趣爱好也较为广泛, 之所以有这方面的调查, 是为将来对社区教育的内容的填充和开展, 进行有针对的了解, 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 被调查社区的基本情况
该项调查中对社区, 及该社区的居民还有社区的基层干部为调查对象展开
1、 街道开展社区教育, 需进一步改进的
从图1这些数据和图表中反映出了, 街道的社区居民认为现在最应该改进的是增加对街道社区教育的经费投入比例, 还有增加活动的场地, 领导的管理也是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的, 其次教师和志愿者也是有待改进的。
2、希望在社区得到哪方面的教育
在图2中, 居民希望在社区中得到社区教育主要集中在家庭生活与家庭教育、体育与保健、医药卫生。
3、您所在社区教育教师的主要来源
在图3中明显的反映出了在社区教育的教师来源主要是社区的干部和机关干部, 社区培训学院教师和志愿者的占比很少。
(三) 社区市民教育现状与需求情况
1、您认为社区教育以后应该开展的教育和培训的内容是
图4主要反映的是希望社区教育以后应该开展的教育和培训的内容, 其中科学常识:14%, 卫生保健:16%, 法律常识: 11%, 家庭安全知识:11%, 可以看出社区的居民更加注重个人的健康还有和家庭有关的知识, 希望能学到更加有用和日常的知识。
2、您认为学习教材的最好形式是
图5中可以很明确的看出, 社区居民认为语言简略图文并茂的小册子和知识课本是比较好的学习教材的形式。
3、您认为市民学校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的最好形式是
从图6中不难看出, 社区居民认为学校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的最好形式主要集中在专题讲座、观看录像、参观这样的形式, 可以发现现在的社区居民更加注重比较专业化还有方便的形式来进行学习, 也可以发现一点就是对实践方面的要求不是很高, 更加注重理论方面的学习。
4、您认为接受社区教育最合适的时间
图7中居民认为接受社区教育最合适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周一至周五的白天, 而周末的空闲时间, 居民更想要的是休息和做其他的事情, 而更想在周中上班的白天时间接受社区教育。
5、在本次的调查中, 作者发现吸引市民参加市民学校教育活动的最好办法中:用精彩、生动、新颖的内容打动人: 40%;以为居民解决实际困难吸引人:20%;用发放学习及生活用品的办法鼓励和刺激人:10%;用健康向上、开心愉快的氛围凝聚人:23%;用高尚的情操、高雅的艺术陶冶人: 7%。不难得出用精彩、生动、新颖的内容打动人是吸引市民参加市民学校教育活动的最好办法。
三、在乌鲁木齐市开展社区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一) 国家重视社区教育的开展
从改革开放以来, 我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在不断推进, 社区教育作为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2010年中央明确提出了“统筹开发社会教育资源, 积极发展社区教育”的政策, 现阶段, 国家也在不断的投入人力和物力来支持国家各地区社区教育的发展。国家的重视和政策的支持对新疆地区开展社区教育的建设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二) 国内外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经验
从世界范围来看, 社区教育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 很多国家立足于自身的国情和特点建立了独具特色的社区教育体系。西方的发达国家普遍都很重视社区教育的发展, 尽管各个国家由于教育的形式、功能目的有所差异, 但是都建立了符合自身特色的社区教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注重对社区教育资金的投入, 不断的推动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很多国家还建立了社区教育的基地, 比如北欧各国就设置了民众学校, 英国和美国成立了社区学院;很多国家都注重利用社会一些公共资源, 比如博物馆、图书馆、广播电视等;除此之外, 很多国家还用立法的方式来明确了社区服务中的权责关系, 并保障其健康有序的成长。国外先进的经验为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多启示, 我国的社区教育发展起步相对较晚, 到目前为止, 只有三十多年的历史, 但是在过去的三十年中, 发展是迅速的, 在我国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如上海、北京、南京、广州等地方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区教育模式。新疆地区社区教育的发展相对比较缓慢, 可以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 在此基础上融合本地区的特征形成适合地区发展的社区教育, 在先进经验的指导下, 可以使新疆地区的社区教育发展少走弯路, 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开销。
(三) 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提供发展契机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 信息技术通过不同的形式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社会的发展。信息社会也对人们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人们只有不断的学习、终身的学习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活到老, 学到老”是我国的一句古训, 而在如今, 终身教育成为了现代社会发展的潮流, 也是我国教育事业所发展的方向。为了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始终保持良好的竞争能力, 世界各国都把建立学习型社会提高到战略性的高度。我国的社会正在处于转型期, 人民生活水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越来越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知识点渴求与日俱增。社区教育是一种灵活、开放式的教育方式, 在信息技术的协助下, 已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让教育不再局限于学校, 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相互补充, 形成了覆盖社会的社区教育网络。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为新疆地区社区教育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四)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新疆地区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和良好的居住环境, 生活在这块土地的人们也对生活有着自然的认同感, 近些年来, 新疆地区的经济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在过去五十多年来, 通过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和国家的大力支持, 新疆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2006年, 新疆国内生产总值3045亿元, 比1949年增长了50多倍。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955年的54.4:26.1: 19.5调整为2006年的17.3:48:34.7, 过去单一的农业生产方式得到了根本的改变。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新疆地区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也为该地区社区教育的进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四、结语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 是社会的组成部分, 在科教兴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 教育事业是国家的根本, 做好社区的教育工作正是对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力支持, 在乌鲁木齐地区建设社区教育是可行的, 可是必行的。在信息技术发达的现代社会, 要合理的运用高科技的手段, 促进新疆社区教育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钟利民.社区工作[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10:1.
[2]李晓丽.北京社区教育现状的调查和分析[J].职业教育, 2009, 05 (17) :149-150.
[3]陈乃林.参与社区教育是电大教育发展的重要走向[J].成人教育, 2012, 15 (06) :49-52.
[4]王晓燕.社区教育管理体制的构建初探[J].中国远程教育, 2009, 08 (12) :118-120.
乌鲁木齐社区 篇2
一、加强班子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
强化领导。历任领导班子都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始
终把保持和提升精神文明创建水平作为社区的中心工作、龙 头工作 , 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把创建工作列入了 重要工作日程,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 任人;全面部署创建工作,明确创建工作人人参与、个个有 责;提出了“求真务实、不图虚名、埋头苦干、团结奋进” 的指导思想,确定了“以文明社区建设促进乌鲁木齐南路社 区各项工作开展”的工作思路;把创建的目标任务具体分解 到科室及其每个员工,保证了创建工作的有序开展、目标逐 步实现。
健全机制。多年来,乌鲁木齐南路社区经长期规范性地 形成了“开好三个会”的工作机制,即一周一次的工作会、一月一次的总结会、一年一次的民主生活会。班子工作会, 班子成员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做到工作有思路、有重点、有分工、有措施、有落实;月总结会,小结本月工作,交流 经验、扬长补短,制定下月工作思路;民主生活会,人人亮 思想、个个摆观点,求大同、存小异、除疑虑、求谅解,达 到思想上高度统一,行动上高度一致。班子成员形成了一个 说实话、办实事、鼓实劲、求实效、高效率、高标准、快节 奏的工作机制,班子成员时刻以有利于工作、有利于团结、有利于稳定的标准开展工作,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一 切从实际出发,踏实工作、诚实为人,一心扑在工作上,争 创一流业绩,争作一流贡献,强化争先创优意识,防止和克 服得过且过、碌碌无为的思想。
廉洁从政。为了增强领导班子拒腐防变的能力,加强班 子的作风建设, 增强班子的号召力, 班子成员带头进行自律、自省、自查。随着工作力度的加大,社区的各项业务活动明 显增多,为了严把支出关,提高透明度,社区在经费支出上
坚持做到大额支出班子成员集体研究决定,各种费用从俭的 原则。还进一步修改完善了财务制度和接待制度等,严格了 收支两条线、规范了业务接待范围、接待规格等,违反制度 的严格按规定处理,确保了各项经费的合理支出。
民主决策。为了增强班子的凝聚力,确保决策的科学准 确,领导班子始终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开展工作,坚持重大 问题集体研究决定。工作中,注重公开透明、广纳良言,将 各项工作臵于群众舆论和各级纪检部门的监督之下,保证班 子在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工作上同步,成为一支带领 全体干部员工搞好文明社区创建的坚强领导集体。
率先垂范。为了加强道德规范建设, 增强班子的感召力, 中心要求班子成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积极 工作、勇于创新,做敬业奉献的模范。多年来,乌鲁木齐南 路社区领导班子关心下属的工作和生活,对家庭困难的同志 从经济上给予援助、生活上给予照顾;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在各种捐款、捐物活动中都积极主动,起到了很好地模范带 头作用。
二、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乌鲁木齐南路社区就如何做到有效 管理、优质服务、合法经营、实现双赢,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守职业道德为基础。为此,多年来狠抓 思想道德教育不放松,形成了干部职工一岗双责制和政治业 务学习制度,以及在学习中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相结合、培训教育和业余学习相结合,集中学习和经验交流 相结合,做到时间、人员、措施、效果四落实。在学习中, 要求全体干部职工有笔记、有心得,使大家的思想政治和业 务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三、激发干部职工工作热情,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提供实践舞台。为充分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 动性,适应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我们在内部调整工作中,既 重视发挥年龄较大同志的传、帮、带作用,还通过推荐的办 法, 让年轻同志在管理岗位锻炼成长, 选拔出了一批素质好、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强、群众信任度高的同志到科室重要岗 位上来。调整后,社区的工作氛围有了明显改变,大家都表 现出了很好地精神状态和工作积极性,营造了想干事、能干 事、干成事的工作环境,形成了一个团结和谐、充满朝气、奋发向上的集体。
强化制度管理。为保证社区各项工作健康运转,使文明 社区创建工作取得实际效果。今年,进一步制订和完善了一 整套管理制度,在社区的考勤、财务、接待、资产、内务等 20多个方面都制订了管理细则,明确规定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分离,钱、帐、物分离,以避免可能出现的问题。同 时,社区还实行岗位职责制,对每个科室和每个员工的工作 岗位、工作职责、权利义务等都做了明确规定,让每位员工 都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了责、权、利的明晰 和统一。坚持以制度管人、管权、管事,有力地促进了各项 工作的有序开展。
四、充分发挥党群组织重要作用,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 设
基层党组织在文明社区创建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 用。党支部严格遵守上级党政机关的规定和要求,自觉执行 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制度,及时向上级党委上报活
动情况;重 视对优秀青年、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和教育;认真搞好党 内监督工作,严格遵守制度和纪律,并设立了监督箱。
党、工、青、妇组织都有计划地开展多种有意义、针对性强 的活动,起到了教育人、感化人、凝聚人的作用。
五、加强社区硬件建设,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社区的工作作风和 精神面貌,为了创造优美、整洁的办公环境,我们对社区办 公大楼进行了装修,陆续为办公室更新或安装了空调,配备 了部分新电脑、数码照相机等办公用品,办公环境和条件得 到了很大改观,也促进了社区信息化办公进程。社区的硬件 建设步入了新的轨迹,迈向了新的台阶。
为加强环境建设,我们制定了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使 办公室卫生评比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让干部职工们在自己 创设的、不断优化的环境中工作时心情得到放松,精神得到 愉悦。优美整洁的环境,也保障了本社区的传染病防治工作 的顺利进行。
乌鲁木齐社区 篇3
例 (%)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0年9月—2012年9月乌鲁木齐市青年路街道办事处新民路西社区18~88岁常住社区居民 (指当地常住户口、在该社区生活或工作10年以上者) 505人, 共筛检出93例糖尿病患者, 其中有80例糖尿病患者参加全程管理。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将青年路街道办事处新民路西社区家属院中全部符合入组标准的居民作为调查对象。糖尿病患者是指符合《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方案》[2]中糖尿病定义的居民。采用入户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干预前后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调查和血压测量。糖尿病患者填写糖尿病病人随访管理表, 统一使用校正的台式血压计测量血压, 使用京都血糖仪1640测血糖, 在上肢指尖采末梢血滴测量末梢血糖[3]。参加随访的医务人员统一进行专业培训后上岗。
1.2.2 干预方法:
对社区居民 (指一般人群和糖尿病高危人群) 进行为期2年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内容:以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为主, 采取一对一入户方式直接宣传, 举办糖尿病讲座, 利用11月14日联合国糖尿病日开展户外宣传、咨询和义诊, 发放各种糖尿病防治资料及限量小盐勺 (2 g/平勺) 、控油壶和计步器, 在社区设置固定糖尿病宣传橱窗等健康教育手段。
对糖尿病患者全部进行1年4次的随访干预 (2011-2012年) [4]。随访形式为集中和入户随访, 内容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每次均进行血压、血糖测量, 对其自身危险因素进行个体化评估, 制定干预目标, 每次进行核实。督促患者遵医用药,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1.3 相关定义
(1) 糖尿病及糖尿病高危人群:采用《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方案》[2]的定义。 (2) 吸烟:平均每日吸1支及以上, 持续吸烟1年及以上。 (3) 饮酒:平均每月饮酒4次以上, 且酒精含量≥20 g。 (4) 运动参与:运动频率一般要求3~5次/周, 20~60 min/次。 (6) 治疗率:干预前后以回答坚持服药 (近2周内) 的糖尿病患者所占比例计算。 (7) 最近一次血糖控制率:干预前后分别按服药者本次体检血糖是否在空腹<7.0 mmol/L、非空腹<10.0 mmol/L以下计算[1,4]。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 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 由专业人员对原始数据进行核对, 使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差异性测定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干预前共调查505人, 男性225人 (44.55%) , 女性280人 (55.45%) , 平均年龄 (62.71±11.80) 岁, 其中确诊糖尿病患者93例, 糖尿病患病率为18.42%。干预后共调查396人, 其中男性176人 (44.44%) , 女性220人 (55.56%) , 平均年龄 (64.81±11.03) 岁。
2.2 调查对象干预前后糖尿病相关知识变化情况
社区居民对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中的活动不足、体重超重或肥胖等因素的认识提高较大, 糖尿病健康知识知晓率变化中的对糖尿病诊断和糖尿病对人体的危害等知识提高非常明显, 见表1。
2.3 干预前后调查对象糖尿病相关行为变化情况
干预后, 调查对象运动参与率、最近1年血糖检测率分别从74.06%、52.08%提高到80.05%、66.92% (P<0.05) , 而吸烟率、饮酒率和膳食清淡改变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例 (%)
2.4 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相关情况
2.4.1 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
本研究共筛检出93例糖尿病患者, 选择愿意参加全程管理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 其中男性40例, 女性40例。2011年参加全程管理的80例糖尿病患者中, 13例患者因依从性较差未完成全部4次随访, 其余67例患者全部随访4次, 依从性为83.75%, 其中男性依从性为96.19% (34/40) , 女性依从性为96.03% (33/40)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8, P>0.05) ;<60岁患者依从性为71.43% (10/14) , 60岁以上患者依从性为86.36% (57/66) , 年龄大者较高,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28, P=0.60) 。
2.4.2 糖尿病患者治疗率、控制率:
干预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率由97.50% (78/80) 提高到98.50% (χ2=0.00, P=1.00) ;糖尿病患者控制率由51.25% (41例) 提高到68.66% (χ2=4.58, P=0.03) 。
2.4.3 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情况:
干预后, 糖尿病患者吸烟率、饮酒率较干预前无明显变化 (P>0.05) , 运动参与率高于干预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例 (%)
3 讨论
2010年通过对青年路街道办事处新民路西社区505名社区人群进行为期2年的健康教育, 结果显示, 社区人群糖尿病健康知识知晓率有了很大的提高。除吸烟率、饮酒率和饮食清淡率变化不明显外, 运动参与率和最近1年血糖检测率有了较大的提高, 表明通过健康教育, 社区居民糖尿病相关知识和自我保健意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有利于良好健康行为的形成, 此结果与郝伟荣[5]、邱泓等[6]报道一致。本次健康教育整体取得的较好效果与发放限量小盐勺、计步器进行量化干预密不可分, 表明简单且具有量化作用的健康教育方法, 能够更好地将健康知识进行传播, 并为居民所接受。
通过对8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1年的4次随访干预发现, 干预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率、控制率明显提高 (仅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运动参与率明显提高。上述结果表明, 定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随访, 进行药物和非药物指导及健康教育综合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糖尿病患者对药物治疗的认识, 从而提高了服药依从性, 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这一结果与余宗洋等[7]报道一致。
本次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吸烟率、饮酒率变化不明显, 表明由信→行的转变过程中需要加大行为干预的力度和技巧。只有当人们建立起积极、健康的信念和态度, 才有可能主动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上述结果证明, 以社区为基础的糖尿病综合干预成效明显, 干预方法切实可行。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编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年版) [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1.
[2]吴凡主编.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方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
[3]傅慧平.糖尿病患者末梢血糖和静脉血糖检测的差异比较[J].医学信息, 2009, 1 (10) :229-230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部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的通知[EB/OL]. (2011-04-25) [2012-02-03].http://www.moh.gov.cn/mohfybjysqwss/s3577.
[5]郝伟荣, 黄芳.社区干预对糖尿病病人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的影响[J].上海预防医学, 2012, 12 (24) :666-667
[6]邱泓, 张茂镕, 杨昭, 等.昆明市社区居民糖尿病防治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估[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0, 9 (24) :40-41
乌鲁木齐社区 篇4
作者:陈长春 来源:《乌鲁木齐决策参考》 添加日期:10年07月20日
一、乌鲁木齐社区现状
(一)社区分布及硬件设施情况
乌鲁木齐市现有街道58个,社区525个,地处偏远的重点社区100个。办公用房总面积为14.82万平方米,平均每个社区办公面积为295.27平方米。基本满足现阶段社区办公使用。
(二)社区组织结构
社区设有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社区党组织在街道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是社区的领导核心。社区下设党建服务站、民政服务站、文化体育教育服务站、医疗卫生服务站、环境卫生服务站、社会保障服务站和司法警务室“六站一室”。各站(室)在街道的领导下及各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为辖区居民群众服务。
(三)工作人员情况
社区工作人员由在编事业干部、社区委员和公益性岗位三部分组成。目前,乌鲁木齐市有社区在编事业干部2990人。根据不同情况,社区工作人员数也不相同,辖区人口较多的社区工作人员可达15人,其中:在编事业干部9人,公益性岗位人员2人,委员4人(公益性岗位联防不包括在内);辖区人口较少的社区工作人员为11人,其中:在编事业干部7人,公益性岗位人员2人,委员2人。人员、民族结构复杂,工作任务繁重的重点社区工作人员略有增加。
(四)联防巡逻队员的基本情况
目前,乌鲁木齐市各区(县)街道社区招聘的维稳联防巡逻队员总数为13380人。其中:“7·5”事件前2835人,女性占48.3%,4050人员相对较多,主要是为解决城市困难群体就业招录的。“7·5”事件后,为应对严峻的维稳形势,各区(县)新增联防巡逻队员10545人,是“7·5”事件前的3.7倍,其中女性5.8%;少数民族45.5%;大专以上文化程度9.4%、高中文化程度43.9%、初中文化程度46.7%;党员7.2%、团员14.6%。从联防巡逻队伍组建情况看,全市各社区都配有一支联防巡逻队伍,人数在10—15人不等,负责日常巡逻,能够满足维稳需要。
二、存在问题及分析
(一)社区工作的认同偏差
社区工作定位出现认同偏差。有相当多的干部已认识到掌握社区基本情况、敌社情动态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但仍有一部分干部认为“社区工作是以行政工作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的快速发展。很多社区将工作中出现问题或发生重大事件归咎于:行政工作太多没法为市民服务,或市民服务做的太多无法完成行政工作。更多的社区及领导认为社区工作应主要执行行政命令和政府政策而不是为民服务、为市民的公共安全服务,致使社区不能亲民,民意不能反映,政策难以传递落实,政府形象下降,“官民”关系日趋紧张。
(二)社区功能定位模糊
社区功能没有明确定位。“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全国都加强基础组织建设的大方向下,各行政部门、各单位,为突出本部门工作取得突出政绩,纷纷将工作推入社区。据初步统计,截止2008年底社区承担的工作有180项。2009年底,部分社区为249项工作,多的高达380多项,其中有涉及专业知识领域的工作达10项以上,执法权的9项以上,难以落实的24项以上,落实不到位的50%以上。
由于社区功能定位模糊,很多行政部门、单位对社区工作没有清晰、正确的认识,更没有考虑到社区的法律地位和执行能力,将有些执法权或社区无法完成的工作也下放到社区,并进行考核,使得工作落实不到位,或者无法落实,造成社区工作人员严格按考核标准编纂材料,能编谎的绝不落实。如有些单位将婚况证明、购房证明等各种证明的法律责任推向社区居委会,要求居委会开具无法掌握实情的证明;有些部门将路面清雪等落实到社区。这些工作本应是社区提供情况,权力部门负责执行,却变成了社区居委会完成职能部门或单位检查、监督,使社区工作陷入被动状态。
(三)“责权利”的不统一,考核体系不健全
1.奖励、追责机制落实不到位。社区管理很多工作难以实行责任追究。即使有些工作中存在明显错误,也难以追责,干好干坏、干错干对、干差干优都是同样的待遇,导致了工作不落实,考核靠编谎。对埋头苦干、注重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没有有效激励措施。例如:“7·5”事件,社区应该做的信息及时准确报送,部分社区没有做,也没有被迫责,做到信息及时报送的也没有奖励和评优。
2.制定目标虚浮,考核流于形式。各部门进社区的工作成绩都和部门的工作业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突出部门工作,扩大影响,各单位采取的方法:一是目标任务以上完成情况为基础,年年递增(不以社区实际情况为基础)。二是对社区工作考核采取了“书面”考核方式。不实地查看,不抽样调查,不突击暗访,只要书面文字材料好、新颖别致甚至是“奇异”,不论是否符合实际就是优秀,就是先进,使社区工作人员开始大胆造假、大胆编写材料,久而久之形成“人浮于事”的工作局面。如在“四知四清四掌握”中发明背身份证号的点子,完全不顾社区人数规模的实际,且有些社区每人分到要求掌握1000人以上,在规定时间无法完成,很多社区开始谎编社区人口资料,且放假回家背资料,真实的社区社情无法反映,好政策变成了“糊弄工程”,成为普遍现象。“四知四清四掌握”是社区工作的新方法,可是考核出现了偏差,致使社区“闭门造车”,不入户谎编社情。有些号称先进的社区成为“7·5”事件的重灾区。
3.管理制度的局限性。现行的管理体制没有赋予居委会相应的管理权限,有的正式在编人员,经常迟到、早退、旷工、不干工作或仅干少量的工作,而社区居委会无法处置,报上级部门也不一定处置,日常不工作,检查搞突击,久而久之形成能干的“累死”,不能干的“闲死”,如部分干部以文字能力不强,不会微机录入为由拒绝干部分工作。人际关系好的得优秀,工作成绩突出的得不到奖励,“好吃懒做”之风盛行。很多社区负责人毫无办法,形成了只要上级部门来调研检查,就反映“活多人少”需增加社区工作人员一边倒的情况。据抽样调查,在现有工作人员编制条件下,社区工作人员上班干业务工作一星期不足3天。
(四)人员构成存在不足
1.目标制定和考核人员与社区实际脱节
各单位的目标制定和人员考核,对社区的认识基本停留在理论阶段,几乎没有社区的任职经历,缺乏对社区工作的深刻了解。在目标制定和考核时,产生目标任务、工作成绩大于实际的偏差,部分社区工作不能落到实处、部分工作没有考核的必要性。这样,既加重了社区工作负担,又收效甚微。例如:就业、培训工作的目标任务都是以上工作完成情况为基础制定,目标完成存在被随意夸大现象。
2.社区工作缺乏连续性
社区大多数工作具有连续性,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的积累。目前,乌鲁木齐市社区除了在编人员比较稳定外,招募的社区志愿者和公益性岗位人员大部分都是三年一换。由于社区志愿者和公益性岗位人员工作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命运,所以大部分繁重的社区工作都落在他们身上,所以每轮换一次,工作就会从“零”开始。社区工作人员掌握的基础资料、社情信息、与居民的关系就在“由零到有”中不断周而复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建设的快速发展。
三、建议
(一)统一认识,精确定位社区工作
政府的行政政策、制度,几乎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为了提高人们文化物质生活。无论是就业、社保、低保、培训、计划生育还是维护社会稳定、拆除违章建筑,只要扎扎实实的做好都可以得到绝大多数居民群众的支持。行政和为人民服务是统一的,执行行政政策就是为居民办实事,就是为居民群众做好事。
“吾为庶民,深知民心”。只有社区才能做到真实收集各种信息及敌社情,将其传递到各执行部门。只有社区才能恰当的把政府各部门文件、政策传达到千家万户。社区是政府和居民群众沟通、紧密联系和融合不可替代的部分。
建议:以文件的方式统一思想,确定社区工作是以“收集信息,掌握敌社情,宣传政策落实,上传下达”为中心的。
(二)准确定位社区功能
社区不是各职能局和业务部门的延伸机构,无论是在法律地位、执行能力还是人员编制上,都不可能进行行政管理和执法工作。社区必须是收集居民群众信息,掌握敌社情,及时反映给各职能局、业务部门、主管行政部门,以便他们采取有效措施、行动和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严禁各职能局、业务部门将有执法权、专业技术的业务推向社区,造成社区无法完成工作任务,谎编成绩,使上级部门不能掌握社区真实情况而导致局面失控。
(三)明确社区职责,完善考核体系
一是明确社区的职责范围,实行责任追究制和责任倒查制。确定每项社区工作都是社区能够实施完成的。对有执法权和专业技术业务的工作,社区必须做到信息的及时上报。如发生违章乱建房屋、单位不及时清雪、蓄谋暴动等等情况,社区应告知其违法并及时上报有关执行部门,对不告知违法本人或单位和没有上报信息的责任社区和个人必须追责。对收到信息不及时处理的单位应追究单位责任,做到职责分明。每半年对社区反映情况进行落实考核。二是完善考核体系,杜绝虚假成绩。考核目标任务应当做到,注重实地抽查走访、暗访、突袭检查,避免虚假书面工作,对于不符合实际、标新立异的“文字游戏”工作予以严惩。规范目标任务,目标的下达应该与社区基本社情相符,不能以上的工作成绩为基础年年递增,忽视社区的基本情况,防止不可能完成的目标任务出现。三是完善奖惩制度。将工作切实量化,以工作成绩定优劣,赋予社区负责人处罚工作人员的权利。
(四)完善用人制度
1.完善在编人员构成对各单位制定的考核目标和办法,由社区有任职经历的工作人员进行审核完善确定。对各部门进社区的工作,采取评审通过的方式,确保每一项进社区的工作都能够落到实处,落实到个人,并有责可追。对无事故责任的社区,采取物质奖励的方式。对埋头苦干,注重长远发展的干部采取物质奖励代替职务升迁,达到激励干部努力工作的目的。对社区负责人采取以资金奖励代替升职的鼓励方式,将优秀人才留到社区。
2.完善社区工作人员聘任制度
乌鲁木齐市社区维稳调查研究 篇5
新疆位于我国西北部, 与8个国家相邻, 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境内外三股势力以疆独主义者为舟, 疆独主义者日益暴力化、猖獗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发表《公报》指出, 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工作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以现代化为导向建设科学化的国家治理系统, 落实“国家安全委员会建设”。近期乌鲁木齐市政府出台了《乌鲁木齐市辖区所有单位落实维稳措施责任查究办法》和《乌鲁木齐市各类维稳安保人员责任落实奖惩办法》等管理办法。
二、社区维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智能化管控水平有待提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 国家高度重视新疆发展, 提出解决新疆问题的关键是要改革开放。当前街道社区主要采取工作人员分片换班巡逻、在公交站点等人员密集处设立执勤岗亭站岗、安置监控系统等维稳方式, 但街道管辖区域内人员复杂, 流动人口较多, 辖区人员管理上有一定困难, 管控手段亟需转变升级为智能化管控。
2.街道工作人员管理机制有待完善。社区是维稳工作开展的基本点, 工作开展的好与坏对社会稳定有着深远的影响。社区工作人员的强烈工作职责心, 对细小问题的扑捉, 可有效将暴力恐怖事件扼杀于摇篮中。这要求管理机制有效保障工作人员工作时精力高度集中, 并有较高的思想觉悟认识。
3.社区居民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有待加强。7·5事件给新疆人民群众带来的伤害是沉痛的, 同时对人民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也是一种警醒, 凸显出当前人民群众应对暴恐事件的能力较弱。如今政府以及社会管理机构在安全保障上均做出了一些完善, 如各大公共场所设立了安检门, 提升安保能力;有些小区安排门卫站岗, 检查进出入车辆;对小区住户实行实名制信息录入, 制作门禁卡发卡到户, 但居民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依然有待加强。
三、加强社区维稳的对策建议
1.普及社区智能维稳, 提升社区智能管控力。维稳体系的创新应当从智能化管控入手, 在管理思想与手段上均做到与时俱进。网格化管控在维稳手段上实现了快速到达事发现场的作用, 对维稳初期控制局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的普及, 原有的维稳管控机制已无法完全掌控社会稳定新局势。这要求人们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前提下, 寻找更优解决对策。管理手段上应由原先的方格化管控向智能化管控与人工化管控相结合的新型管理方式转变, 实现对片区信息的有效掌握管控, 提升片区维稳能力。
2.提高岗位奖励标准, 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奖励不仅是劳动价值的体现, 更有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作用。具体措施包括:在遵循国家、自治区相关政策的前提下, 结合社区实际情况, 对岗位进行性质划分、等级区分, 对不同性质的岗位制定不一样的奖励, 鼓励积极发挥工作的主动性。
3.完善维稳数据平台, 实现维稳管控信息化。维稳信息平台的缺失导致社区掌握反恐信息量不足, 重要信息无法获得, 给维稳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信息平台的构有效构建为维稳工作带来便捷。社区通过入户调查对辖区内住户进行行业登记, 实时掌握住户信息, 提高辖区内人员的管控质量。通过建立辖区人口信息平台, 对个人教育经历、工作经历、犯罪记录等个人基本信息在信息平台中详细录入, 建立完善的辖区住户信息平台。另一方面对住户信息的保密性很重要, 社区工作人员要做好住户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实现掌握住户信息的同时, 保障住户个人信息安全。
4.培养居民安保意识, 增强居民自我保护力。居民安全意识的提高, 离不开社区工作人员的宣传与培养, 提高居民安全意识有利于降低居民自身伤害与损失, 让不法分子无可乘之机, 同时也可降低维稳成本。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时要以兼顾全局为出发点, 对家中无法抽出人来参加安全讲座的, 以发放传单的方式对其宣传, 对参与者给予奖励, 例如发放家庭生活用品、水果蔬菜等, 吸引居民、鼓励居民参与到自身安全防范培训活动中来, 从而提高辖区整体防范能力。
摘要:对乌鲁木齐市天山区XX街道下辖13个社区进行问卷调查和居民走访调查, 对天山区XX街道社区维稳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加以总结与分析, 进而寻求解决对策。当前乌鲁木齐市维稳形势不容乐观, 党中央及自治区高度重视, 围绕基层社区维稳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 提出了一系列的工作要求。基于此, 以治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公民资格理论为理论指导, 对乌鲁木齐市XX街道社区维稳基本情况进行总体判断, 对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工资待遇评价、社会认同感评价、工作环境评价、激励机制评价等方面进行问题查摆。
关键词:社区,维稳,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金太军, 赵军峰.基层政府“维稳怪圈”:现状、成因与对策[J].政治学研究, 2012 (4) .
[2]唐皇凤.“中国式”维稳:困境与超越[J].武汉大学学报, 2012 (5) .
乌鲁木齐社区 篇6
乌鲁木齐市A社区于2012年7月拆分成立, 位于赛马场路, 北起赛马场路, 南至榆园路北社区, 西起东七巷, 东至迎宾馆西围墙。辖区总面积0.38平方公里, 总户数1405户3797人, 有自建房164栋, 其中115栋用于出租, 登记在册有623间出租房, 辖区驻地单位有两个。通过工作人员了解到A社区具有七站一室, 工作人员49人。该社区总户数1522户4661人;其中常住户532户1653人, 流动户990户3008人, 七个巷道171个院子、一个小区556户1668人 (由于流动人口的特殊性质, 具体数字不稳定, 存在变动) 。
1.1 流动人口结构
1.1.1 民族及性别结构
A社区的民族成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民族:汉族、维吾尔族、回族、哈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截止到2015年5月, 所有流动人口中, 汉族占7%;少数民族则占93%, 其中维吾尔族居多, 占流动人口总数的86% (如表1所示) ;且流动人口中男性大于女性, 其中男性1365名, 占51%;女性1313名, 占49% (如表2所示) 。
单位:人
资料来源:A社区“2015年5月流动人口统计表”。
单位:人
资料来源:A社区“2015年5月流动人口统计表”。
1.1.2 年龄结构
相关统计信息显示, 该社区流动人口的年龄结构趋于年轻, 16-59岁的流动人口, 占总流动人口的68%, 而0-15岁及60岁以上的流动人口年龄分布则分别为29%和3%。究其原因, 大部分外来人员都是来务工的, 所以年龄的构成较为年轻。
1.1.3 来源结构
该社区流动人口的来源主要分为疆内、疆外, 从疆内看, 大多集中于南疆地区, 例如喀什、和田、阿克苏等地区。其中, 疆外人口占总流动人口的9%, 疆内人口占91%。
1.1.4 文化结构
该社区流动人口的文化结构偏低, 大专以上人口仅有132人, 占总流动人口的5%;大专以下有1985人, 占流动人口总数的74%;无受过文化教育的有561, 占流动人口总数的21% (如表3所示) 。
单位:人
资料来源:A社区“2015年5月流动人口统计表”。
1.2 流动人口特征
为了更好的掌握该社区流动人口的特点, 除了上述分析, 我们还进行了抽样调查, 针对该社区居民发放了200份问卷, 有效问卷共计198份 (其中流动人口156份) , 可以概括出乌鲁木齐市A社区流动人口群体具有以下特征。
1.2.1 文化素质偏低, 且青年居多
从来源结构看, 该社区大多数流动人口是来自南疆的一些贫困区域。他们在这种生活条件下, 大部分都没接受过良好教育, 致使他们文化素质低, 法律意识淡薄。年龄构成也是青年居多, 在20岁以下的居民占6%, 21-35岁的居民占55%, 35-50岁的居民占30%, 50岁以上的居民占9%。其中还包括许多“重点人员”, 致使社区管理人员压力不小。
1.2.2 就业层次低, 收入低
调查对象中84%以打零工, 做小生意为生, 例如以小推车为载体的流动水果食品摊位, 虽成本较低, 但稳定性较差, 常因各种原因被勒令撤回。其次较多提到的做打馕生意, 出租车及公交车司机。由于文化素质偏低, 外加掌握技术较少, 导致家庭月收入也普遍低 (如图1所示) 。月收入偏低继而影响到了他们的生活水平, 通过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 我们发现, 居民生活状况并不好, 被调查对象家庭人口数3-5人的占48%, 家庭人口数5人以上的占34%, 家庭人口多, 由于家庭收入低, 为节省开支, 大部分流动人口都是租住自建房, 且房间狭小, 再加上生活设施极其简陋, 条件十分艰苦。当问及流动人口选择A社区的原因时, 大部分流动人口回答是因为该社区房租便宜。在此前提下, 调查对象中只有36%的人月收入可以满足一个月的生活需求 (如图2所示) 。
资料来源:问卷调查。
资料来源:问卷调查。
1.2.3 居住期短, 流动性大
通过调查, 我们了解到流动人口来本市发展的原因主要是原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不能满足其生存发展需求、农村地少人多、本地区好赚钱发展机会多、照顾亲人孩子上学等几个方面。且他们中大部分所从事的都是非正式工作, 因此会出现居住期短, 流动性大的特点。此次调查的对象中, 流动人口在A社区暂住时间一年以下的占44%, 1-5年的占37%, 5-10年的占14%, 10年以上的占5% (如图3所示) ;近半数的人在该社区居住不到一年, 流动较为频繁。
资料来源:问卷调查
2 乌鲁木齐市A社区流动人口管理的难点和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的难点
相比其他省区的流动人口管理而言, 新疆对流动人口管理要复杂得多, 在于其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占很大比例, 民族文化的差异, 难免会给社区的管理工作带来困难。
2.1.1 流动人口文化素质偏低导致管理困难
从A社区流动人口的特点我们知道, 该社区流动人口的文化素质偏低, 掌握技能欠佳、法律意识不高, 导致就业层次低, 收入少且不稳定, 因此生活无保障。例如其中一些流动人口在权益受到侵害时, 也不懂得通过合法的渠道保护自己, 有的会选择忍气吞声, 有的则会采取一些过激行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在此环境下, 会引发计划生育、民族心理等一系列问题。
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语言不通, 在对A社区流动人口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 我们也与社区工作人员也进行了多次交流, 通过了解, 发现流动人口管理最大的难点就是语言障碍, 因为流动人口中少数民族占到了93%, 其中很大一部分不懂汉语, 再加上社区工作人员也是由各个民族构成, 虽然社区工作人员也在努力学习少数民族语言, 但是想要无障碍交流还是有些困难。
2.1.2 流动人口对社区管理工作不配合导致管理困难
通过社区人员, 我们了解到了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是按照社区的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的方法来执行的, 但社区工作人员普遍反映, 流动人口对于他们的管理工作是少部分人配合, 大部分人不领情、不愿配合, 他们对流动人口的动态了解方式间接了解多于直接了解。例如社区工作人员每两天要对社区流动人口做一次清查, 每个月进行一次大清查, 面对社区工作人员每周2-3次的二维码扫描任务, 一些住户会有不满, 产生抵触情绪, 影响了后期的入户工作;再如有些住户家里来客人, 如果入住, 需要办理复杂的登记手续;因此出现了有些流动人口不主动配合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的情况。究其原因还是流动人口对社区现行的流动人口管理方式了解得不够透彻 (如图4所示) , 且社区工作者对于现行的流动人口管理方式也是信心不足, 认为管理方式比较被动, 取决于居民个人认知程度。通过问卷调查数据显示, 调查对象中对该社区管理方式了解的占60%, 了解一点的占33%, 完全不了解的占7%。
2.2 存在的问题
2.2.1 管理工作“重管理轻服务”
由于新疆维稳工作的特殊性, 决定了在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中, 要以维稳为主, 然而, 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除了治安方面的职能, 还应该涉及流动人口公共服务的职能, 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 我们发现, 该社区的管理工作呈现“重管理轻服务”的特点, 对流动人口的服务重视程度不高, 必然会降低流动人口在该市发展的归属感, 过度的重视管理, 忽视流动人口合理的公共服务需求, 也会对社区的治安管理产生影响, 因此管理工作应与时俱进, 且必须增强服务意识。
资料来源:问卷调查。
2.2.2 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体系不完善
由于社区工作与其他管理部门相互间的协调较少, 且各部门之间职能划分不清晰, 使得很多问题都无法定位具体由哪个部门解决, 再加上各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清楚, 信息交流不顺畅, 就容易造成工作的疏忽, 从而使管理的效率降低, 因此应该完善管理体系, 建立一个可以协调各部门职能的机构, 制定具体的管理职责和任务, 而不是任由他缺少工作力度和制度保障。
2.2.3 社区工作“事多人少”
通过调查我们知道该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流动人口管理, 但由于社区与其他管理部门之间的职能划分不明确, 现在该社区工作呈现“事多人少”的特点, 导致该社区工作向“多功能”的方向发展。因此难免就会造成该社区工作人员出现流失现象, 人才流失对在岗人员带来更大的压力, 例如节假日值班、休息问题, 因为工作的特殊性, 该社区工作人员在节假日经常加班工作, 但从未领取过节假日三倍工资, 即便休息, 工作人员也不能离开乌市, 且工作环境本来就含有不安全因素, 但上级部门也从未发放过维稳费。种种原因导致人才流失, 使的该社区“事多人少”的工作模式越发严重。
3 完善A社区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的建议
3.1 提高对流动人口的服务意识
众所周知, 社会稳定是社区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 因此在加强对流动人口管理的同时, 也要提升对流动人口的服务意识, 这样不仅有利于流动人口合法利益的切实保障, 还能提高社会稳定性。大多数流动人口都存在生存压力大的问题, 因此为了避免其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社区工作人员一定要积极为流动人口提供政策上的扶持和制度上的帮助, 对流动人口提供“同城化”待遇, 对流动人口困难家庭进行慰问、捐资、帮扶等。因为流动人口到了市区后会面临住房、就业、医疗保障等各方面的问题, 就拿居住条件说, 该社区很多流动人口居住环境差, 社区可以与政府沟通, 提议加强流动人口集中居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例如改善道路交通条件, 强化公共环境卫生和社会治安整治等。即社区需要了解他们需要哪些帮助, 主动为他们创造条件, 帮助他们化解生活中的难题。总之社区工作需要兼顾管理与服务, 确立对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意识。
3.2 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机制
乌鲁木齐市A社区的人口流动性大, 成分繁多, 这对社区的管理工作也是一个挑战。首先, 应明确划分管理主体部门之间的职能, 各个管理部门之间做到相互协调、共同参与。因为流动人口的流动性大, 社区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本来就比较被动, 所以为了强化社区的管理地位, 就更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这样才能避免流动人口管理中漏洞的产生。其次, 社区也可以通过多举办一些丰富的活动, 来增进居民与社区之间的沟通, 加强流动人口对本市的归属感, 从而激发居民的主动性, 配合社区工作顺利进行。与此同时, A社区也应向其他优秀社区吸取管理经验, 取长补短, 加强专业化队伍的建设。最后, 就是改善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及待遇, 例如尽力改善办公条件, 多配备一些办公的基础设施, 还有落实社区工作人员的节假日加班费、维稳费等福利待遇问题, 以此来提高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保证社区工作的顺利开展。
3.3 提高流动人口整体素质
若想提高流动人口的整体素质, 首先, 要重视对流动人口的教育和培训工作, 在提高他们法律意识的同时, 也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 例如A社区流动人口中少数民族占多数, 为了更好的与他们沟通, 社区工作人员除了进行双语学习外, 也可以为他们提供汉语集中学习活动。其次, 提高流动人口的法律意识, 例如社区可以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公德教育和法制宣传, 这样不仅可以使流动人口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又可以时刻约束自己的言行。最后, 要完善流动人口就业服务体系, 为流动人口尽可能提供就业信息, 社区应努力想尽一切可行性措施, 采用多种形式提供就业机会, 解决流动人口就业难问题, 促进流动人口就业。
4 总结
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 人口的流动的速度也随之增加, 从而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 也显得愈发重要, 因为它关系着社会稳定与发展, 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 改正问题, 继续完善流动人口的管理机制, 做好各项管理工作。
摘要:近年来, 乌鲁木齐市流动人口增长迅速, 虽然此现象有助于该地区经济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 但由于乌鲁木齐流动人口的特殊性, 无疑增加了各个社区对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难度。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 对乌鲁木齐市A社区的流动人口现状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 对该社区流动人口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流动人口,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许宏程, 杨俊孝, 刘凯辉.昌吉市流动人口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视角 (下) , 2011, (12) .
[2]楚汪洋.拉萨市流动人口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 2011:43.
乌鲁木齐社区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青年路街道办事处新民路西社区密集居住家属院中15~85岁, 有当地常住户口并在该社区生活或工作5年以上, 同意并且能够配合本次及后续调查者的居民。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与内容。
调查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对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干预前后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高血压基线调查、高血压知识及高血压卫生知识调查。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填写高血压病人随访管理表。高血压人群调查包括家族史 (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等) 、生活方式和行为 (吸烟、饮酒、运动和食盐) 、精神状况[3]。高血压健康知识包括高血压基本知识和对人体的危害[4]。高血压卫生知识包括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 (精神紧张、食盐量过多、体重超重或肥胖、大量饮酒、吸烟和遗传史) 、脑中风和冠心病是否和高血压有关, 高血压病人不必终身服药, 应绝对休息[5]。血压测量:采用符合计量标准的水银柱血压计, 相隔1~2分钟重复测量, 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收缩压或舒张压的2次读数相差5 mmHg以上 (1 mmHg=0.133 kPa) , 应再次测量, 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
1.2.2 综合干预方法。
对参加全程管理的高血压患者全年随访9次[3], 随访为入户和集中随访, 每次随访前均到相关社区家属院贴通知告诉随访时间。随访内容从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方面进行[6]。每次随访均进行血压测量, 对其自身危险因素进行个体化评估, 制订干预目标, 每次随访进行核实。督促患者遵医用药, 杜绝患者擅自更改用药或增减药量。随访时对患者讲解合理膳食知识, 限制钠盐的摄入, 告知每人每天用盐6 g以下, 发放限量小盐勺 (2 g/平勺) ;告诉患者体重超重的危害, 减少总热量的摄入, 控制高糖和高脂肪饮食, 增加锻炼时间和机会, 每天至少步行3 km, 提倡戒烟、少饮酒, 减少心理压力, 保持良好的心理和睡眠等良好的生活方式。对一般人群和高危人群采用健康教育的方法, 教育的内容以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为主, 采取一对一入户直接宣传, 举办高血压讲座, 利用乌鲁木齐市科普周 (每年5月) 、10月8日全国高血压日开展户外宣传、咨询义诊, 发放高血压防治知识各种资料及限量小盐勺, 在社区固定高血压宣传橱窗等健康教育手段宣传高血压相关知识, 消除社区人群及高血压患者的模糊观念。
相关定义[6]: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 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 收缩压≥140 mmHg和舒张压<90 mmHg单列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 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 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 亦应该诊断为高血压。具有以下1项及以上的危险因素即可视为高血压高危人群: (1) 收缩压120~139 mmHg之间和/或舒张压80~89 mmHg之间。 (2) 超重或肥胖 (BMI≥24kg/㎡) 。 (3) 高血压家族史 (一二级亲属) ; (4) 长期过量饮酒 (每日饮白酒≥100 ml, 且每周饮酒在4次以上) ; (5) 长期膳食高盐。平均每日吸1支烟及以上, 持续吸烟1年及以上者为吸烟。平均每月饮酒4次以上, 且酒精含量≥20 g为饮酒。运动参与:体育锻炼因人而异, 有针对性、个体化。运动频率一般要求每周3~5次, 每次20~60 min。高血压卫生知识均分为被调查者知识得分总和除以被调查人数。
干预前治疗率和控制率:以回答坚持服药 (近2周内服降压药) 的高血压患者所占比例计算治疗率, 以服药者本次体检血压是否在140/90 mmHg以下计算控制率。干预后治疗率和控制率[3]:能按医嘱接受规范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所占比例, 1年服药时间≥9个月为规律治疗, 3~8个月为间断治疗, <3个月为偶服。高血压控制率:全年9次随访中血压值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的有6次以上为显效, 5~6次为有效。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者, 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 高血压伴有肾脏损害或有蛋白尿者 (24 h蛋白尿>1 g) 血压控制在125/75 mmHg以下者为有效。严格按照《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方案》中测量血压的要求进行[7]。检测仪器统一使用校正的台式血压计, 参与随访医务人员统一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各组结果采用表示。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 符合正态分布的或经转换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进行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新民路西社区干预前后人群相关指标变化
2.1.1人员调查结果。2006年综合干预前新民路西社区共调查1 216人, 其中男性563人, 女性653人, 男女性别比为1∶1.16, 平均年龄56.99±13.93岁。确诊高血压患者290人, 高血压患病率为23.8%。将其中愿意参加全程管理的235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 其中男性107例, 女性128例, 年龄34~83岁。2008年综合干预后新民路西社区共调查984人, 男性458人, 女性526人, 男女性别比为1∶1.15。
2.1.2干预前后社区人群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和高血压卫生知识均分变化。干预前后新民路西社区高血压卫生知识均分为3.98±2.30分和8.66±0.80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6.18, P<0.01) 。
2.1.3社区人群相关行为调查情况, 见表1。
*与干预前比较, P>0.05;#与干预前比较, P<0.01;与干预前比较, P<0.01;##与干预前比较, P<0.01。
2.1.4新民路西社区人群使用盐勺情况。干预后人群盐勺使用率为41.16%。
2.2 新民路西社区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相关指标变化
2.2.1高血压患者依从性。2006年参加全程管理的235例高血压患者中, 1年中陆续迁出4例, 9例依从性较差, 上述13例未完成全部9次随访, 其余222例全部随访9次, 依从性为96.10%。其中男性依从性为96.19%, 女性依从性为96.03%,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8, P>0.05) ;<60岁为88.64%, 60岁以上为97.86%, 年龄大者较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82, P<0.05) 。
2.2.2 235例高血压患者治疗与控制情况, 见表2。
*与干预前比较, P<0.05, ;**与干预前比较, P<0.01;##与干预前比较, P<0.01。
2.2.3 235例高血压患者血压监测情况, 见表3。
2.2.4 235例高血压患者相关行为变化情况, 见表4。
2.2.5 235例高血压患者限量小盐勺使用情况。222例高血压患者中, 干预期间使用限量小盐勺的138例, 使用率为62.16%, 其中男性使用率为63.36%, 女性使用率为61.16%,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11, P>0.05) 。138例中, 每天 (全家人口平均) 食用约1平勺的17例, 占12.30%;2平勺的54例, 占39.10%;3平勺的60例, 占43.50%;4平勺及以上的7例, 占5.10%;<3平勺的合计131例, 占94.90%, 平均食用2.33平勺。
*与干预前比较, P<0.01;**与干预前比较, P<0.01。
*与干预前比较, P>0.05;#与干预前比较, P>0.05;**与干预前比较, P<0.05, ##与干预前比较, P<0.01。
3 讨论
2006年通过对青年路街道办事处新民路西社区1 216名社区人群的2年的健康教育, 结果显示:社区人群高血压健康知识知晓率和高血压卫生知识均分有了很大的提高。除吸烟率变化不明显,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 运动参与率和饮食清淡率有了较大的提高, 饮酒率明显降低, 表明通过健康教育社区居民的高血压相关知识和自我保健意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在此基础之上, 将有益于良好健康行为的形成, 这一结果与陈遥芳等[8]报道一致。本次健康教育整体取得的较好效果与发放限量小盐勺进行量化干预密不可分, 其中社区人群盐勺使用率为41.16%, 高血压患者中每天使用食盐<6g者占94.90%。表明简单且具有量化作用的健康教育方法, 能更好地将健康知识进行传播并为居民所接受。
2006年在青年路街道新民路西社区对235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综合干预, 结果表明, 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 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显效控制率和有效控制率明显提高, 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明显降低, 运动参与率与食用清淡膳食者所占比例增高 (P<0.05或<0.01) , 表明定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集中和入户随访, 进行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综合干预可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对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的认识, 从而提高服药依从性, 减少自身的危险因素, 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这一结果与陈恩慈等[9]报道一致。
高血压非药物干预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础, 应终生进行。良好的生活方式对有效控制高血压具有重要作用。本次通过1年的综合干预, 高血压患者的运动参与率和膳食清淡改变者所占比较有较大提高, 高血压患者的吸烟率和饮酒率变化不明显, 表明良好的行为形成需要较长的时间, 由信念到行为的转变过程中需要加大行为干预的力度和技巧。在面对吸烟和饮酒者进行健康教育时, 要有一套便于他们接受的技术方法和良好访谈技巧, 使其感到通过努力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样才有可能主动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当然, 在健康行为的形成中需要医务工作者的努力、居民的配合和政府相关政策环境的支持。
参考文献
[1]The SASPI Project Team.Secondry prevention of stroke results from southern Africa Stroke Prevention Initiative (SASPI) study[J].Bull WHO, 2004, 82:503-508.
[2]唐新华, 金宏义, 徐小玲, 等.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4, 12 (4) :4-8.
[3]刘殿武.社区医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05-106.
[4]李静, 任福琳, 王宏.农村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近期效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 2002, 18 (9) :1034.
[5]朱培绪, 张化祥, 杨雷, 等.新泰市城乡部分人群高血压患病情况与相关知识调查[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 2003, 9 (1) :37-38.
[6]《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编著.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5年修订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6-20.
[7]吴凡.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方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6:43-45.
[8]陈遥芳, 王东海.诸暨市农村高血压综合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9, 23 (1) :66-67.
乌鲁木齐社区 篇8
1、乌鲁木齐市社区维稳工作管理体制
在纵向层面,目前乌鲁木齐市维稳工作实行“大政法委”模式。区委书记作为辖区维稳第一负责人,并兼任区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分局第一书记,组建党政和军警相关领导、政法相关部门、街道(管委会)和辖区重点单位负责人组成区委政法委员会,并任命街道(管委会)、社区工作委员会主要领导为片区维稳第一负责人,形成统一指挥、运转高效的三级维稳工作管理体制。
在横向层面,乌鲁木齐市社区工作委员会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下设“七站一室”即:社区党建服务站、民政工作服务站、医疗卫生服务站、文化体育教育服务站、社会劳动保障服务站、环境卫生服务站、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管理站与社区司法警务室(见图1-1),全面负责片区维稳、民生和行政工作。社区工作委员会由原来的党支部书记、主任“一肩挑”制向“分设”制转型,党支部书记主要负责维稳、党建工作,主任主要负责居务,构成了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的社区维稳工作管理体制。
2、乌鲁木齐市社区维稳工作方法与具体措施
一是社区“三化”建设。“三化”建设指在社区推行庭院化管理、网格化覆盖、社会化服务,其中又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和重点工作,即:将辖区划分为多个网格,网格包括若干单位、街巷及楼栋。由社区党支部牵头,下设多个党小组分别负责网格内维稳工作,形成了社区负责人-包户干部-楼栋长的管理模式。同时结合“十户联保”制度,将收集民情社意、治安防范、服务群众等任务分配到人,落实社区干部分片包户制度,为社区维稳工作的全面信息采集、干部考核、责任制度、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管理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资料来源:根据调查资料整理而得
二是搭建社区维稳信息化平台。为提高乌鲁木齐市社区维稳工作效率与效能,先后搭建社区居住证平台、“二维码”平台、警综平台。以“二维码”平台为例,早在2013年7月,天山区政法委与黑甲山片区管委会在黑甲山后街社区启动了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二维码”信息化服务管理试点工作。操作仅需要通过“扫描、核对更新、拍照、上传”五步,便可在现场完成对流动人口信息的新增、注销和更改。在平台基础上提出“限时工作法”即:流动人口入住、离开,房东或经营业主须3小时内向社区民警、包户人员报告,社区民警、包户人员6小时内须与流动人口见面、登记、核查、录入、注销,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进一步提升了对流动人口动态掌握服务管理能力。
三是辖区人口分类管理法。围绕“四类管理法”为中心,社区党组织对辖区所有的居民家庭及商业门面、网店做到知基本情况、经济状况、政治表现、遵纪守法情况的基础上,对社区所有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按照放心户、基本户、重点工作户、重点经营管控户等实行分类管理,细化管理类别,提高社区人口管理的针对性。
四是社区巡逻防控工作建设。为完善乌鲁木齐市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密防范各类暴恐活动以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各辖区成立社会面“网格化”巡逻防控指挥部,整合各警种、军队及兵团民兵等专业巡控力量,加强辖区巡控力度。在社区警务室下设社区巡逻队伍,结合群防群治力量深入开展体能、技战术科目、武器使用、等技能专项培训,对辖区主干道和重点要害部位、九类人员密集场所、六小经营场所、治安复杂区域等展开巡逻和值守工作,切实做到车巡控线、步巡控面,让社区维稳工作与社会各巡控力量互为支撑,保障社区公共安全。
五是社区应急预案、演练与反向检查制度。为进一步提升社区对应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根据《乌鲁木齐市社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指导意见》,乌鲁木齐市各社区制定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指挥、预警、处置、善后等专门小组,配齐维稳装备,分发使用责任到人,每月应急演练不少于2次。为检验预案与演练效果,上级不定期反向突击检查,确保社区应急工作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六是辖区单位与社区共建模式。以天山区为例,“7·5”事件以来,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人民武装部和黑甲山后街社区结为帮扶对子,以强化文化认同为目标,以维护社会稳定为根本,以推动民族团结为重点,以共建美好精神家园活动为载体,坚持“推进文化融合交流与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相结合”共建模式,广泛开展文化惠民,认亲友、军民联谊、捐资助学、双语会话、“三学一交”、访贫问苦等服务民生系列文化和助民活动,以服务民生作为社区维稳工作的坚实基础与后盾,提升社区居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有效推进了社区维稳工作的步伐。
二、乌鲁木齐市社区维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社区党组织未能有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由于乌鲁木齐市南北发展不均、民族聚居地理分布、社区维稳工作难易度等原因,社区被划分为维稳重点与非重点社区。社区党组织维稳工作开展情况各有不同,造成部分社区维护稳定和服务群众的责任意识不强,工作按部就班,缺乏创新意识;社区党员对社区党组织缺乏认同感,班子不团结,内耗严重,工作不能正常展开,严重影响社区党组织整体战斗力,导致社区维稳工作不能有效展开。
二是社区职能定位不清。乌鲁木齐市社区的主要职能包括:“维护稳定、服务群众”两个方面。但作为基层政府的社区承担了繁重的行政类工作,社区干部人手不足、无必要的执法与管理权限,工作机制缺乏灵活性,致使维稳工作被动展开,疲于处理群众居务,权责不等,效率低下等问题日益凸显。
三是社区维稳队伍建设滞后。乌鲁木齐市社区干部普遍人员不足,学历不高,缺乏应有的专业知识与专业素养;社区每年纳编人数不足2人,非正式人员待遇较低,工作人员流动性大;社区巡逻队伍存在“凑数”现象,队员年龄、身体素质、文化程度良莠不齐,加大了防爆等专项培训的难度,社区巡防工作发挥不了应有的效果。
四是社区维稳建设经费有限。目前,乌鲁木齐市社区在编人员工资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社区维稳建设经费依靠政府财政,为全额事业拨款。社区建设经费来源单一,未能根据各辖区自有企业、商业等独立社区经济体构成社区额外的经费来源。
五是社区居民群防群治群控参与度较低。目前社区虽实行“三化”、分类管理法、十户联保、共驻共建机制等措施保障居民与社区之间的信息沟通,但群防群治群控工作仍停留在被动阶段,社区居民很少主动建言献策;社区活动的参与者大多为社区的留守老人、低保户等,社区缺少群防群治群控动员机制、奖励措施;社区居民缺少主人翁意识,对社区缺乏认同感与归属感,群众与社区的双向沟通渠道不畅通,难以达到群防群治群控预期效果。
三、改进和加强乌鲁木齐市社区维稳的对策建议
一是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整顿转化工作。针对软弱涣散和工作相对薄弱的社区党组织,首先,坚持把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作为整顿转化的首要任务,优化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的选配;其次,完善社区党组织制度建设,理清工作思路,以制度形式明确发展方向,完善学习培训、值班考勤、工作例会、结对帮扶、维稳责任查究等各项工作制度,增强工作执行力和服务意识;最后,强化社区党组织维稳责任,进一步规范和推进社区网格化覆盖、社会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建设。依托信息化平台加强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管理。落实督查和责任倒查制度,及时查找工作漏洞,加强薄弱环节的管理。
二是清晰社区职能定位。在街道(管委会)层面,调整职能部门组织结构,将行党务工作、行政事务、维稳工作和社区居务分离,分别由街道工作委员会、街道办事处和街道事业单位来负责,建立优势互补,协同协作的三个部门。在社区层面牢牢围绕“维护稳定、服务群众”的职能定位,将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管理站下设的司法警务室独立成站,把维稳任务交于其主要负责,扩大其职能范围,其他社区服务站则主要负责行政事务与民生服务;强化社区服务功能,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利民惠民政策,确保八小时之外能够得到社区服务,不断完善一站式服务。加强社情民意登记办理制度,做到群众意见有问必答。
三是强化社区维稳队伍建设。充实社区工作力量,针对社区非在编干部、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加大放编纳新力度,扩充后备力量。加强基层干部培训,针对非在编干部设立入编考试培训,选派优秀干部到内地学习,突出提升基层干部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降低社区干部流动性。
四是拓宽群防群治群控参与途径。要引导社区居民、商户参与社区管理与维稳工作,培养其主人翁精神,将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逐步转化为指导、服务、协调、监督的关系。强化落实“三化”、分类管理法、十户联保、共驻共建等工作方法的同时,积极探索社区群防群治群控参与新途径,利用社区微博、公共微信平台等新媒体联结社区居民、商户与企业单位,定时发布社区维稳、服务、活动与管理动态,积极与群众互动,拓宽民意表达、举报揭发方式,畅通社区与群众双向沟通渠道。
摘要:自“7.5”事件发生至今,乌鲁木齐市社区在维稳工作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当前,社区维稳管理体制主要实行“大政法委”模式,社区维稳主要以社区“三化”建设、维稳信息化平台搭建、辖区人口分类管理、社区巡逻防控、社区应急预案演练与反向检查、辖区单位与社区共建模式等工作方法为主展开基层维稳工作。社区维稳中亦存在一些问题,需从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整顿转化工作、清晰社区职能定位、强化社区维稳队伍建设、改善社区建设投资方式、拓宽群防群治群控参与途径等方面,探索与创新乌鲁木齐市社区维稳长效工作机制。
关键词:乌鲁木齐市,社区,维稳,对策
参考文献
[1]耿铎文.健全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以乌鲁木齐市社区为例[J].新疆社科坛,2014,04:69-72.
[2]刘方平.乌鲁木齐市社区维稳工作运行机制探析[J].前沿,2013,14:121-122.
乌鲁木齐社区 篇9
一、多民族聚居、多种宗教并存使社区党建复杂化
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共同体, 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频繁迁徙, 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近年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政府老城区的改造等使得族际间的交往与互动变得比任何时候都频繁。但由此带来的人口居住格局变动并没有明显的表现出由“大杂居、小聚居”向混居转变, 相反某些民族聚居的特征更加明显。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有居民自发选择的原因, 由于宗教、民族风俗的存在差异, 居民往往倾向于选择与自己有着相同或相近的宗教或风俗习惯的人一起居住, 这是自然、自发选择过程与结果。另一方面, 与政府行政主导的拆迁也有关系。“政府主导的拆迁导致了原有居民得到经济补偿后搬离, 打破了民族聚居格局, 但同时拆迁后社区在政府的主导下又建设成具有浓郁民族文化内涵的商贸圈, 现代巴扎发展迅速, 南疆各地来巴扎做生意的流动人口增多, 政府为便于管理通过划定区域经营和限定巴扎范围的手段将流动人口固定在社区内, 企业借社区民族文化资源大力投资带动劳动力市场繁荣, 社区少数民族人口因此而更加集中。城市拆迁改造没有导致少数民族社区人口密度减少, 反而在一些社区片点上有越聚越多的倾向”。[2]在多民族城市中, 少数民族聚居倾向的加深会导致民族居住空间分异现象的产生, 民族居住空间分异则不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 不利于各民族之间的团结。相互陌生与隔阂的民族关系必然也不利于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此外, 近年来,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张, 乌鲁木齐市的近郊区不断进入中心城区, 远郊区逐渐向近郊区过渡, 形成大量的城乡结合部。城乡结合部普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服务网点缺失, 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无序, 致使大量流动人口和危安人员长期在这些片区集聚, 社区结构和情况极为复杂, 给社区党建带来了很多困难。
多种宗教并存使社区党组织管理困难化。在新疆, 主要以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居多。虽然新疆大多数少数民族同胞信仰伊斯兰教, 但由于教派分支不同, 教经和风俗习惯也有所不同, 因此, 社区党组织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不得不认真区别对待。此外, 在新疆由于有十个少数民族在历史上基本上全民信教, 受伊斯兰教影响深厚, 因此, 很多风俗习惯与宗教密切相关, 甚至有些风俗习惯直接来源于宗教。这种现象造成了民族风俗习惯与宗教活动在实际生活中难以区分, 给社区党组织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社区党组织开展维稳工作社会认同度低
维护稳定是新疆一切工作的总目标, 也是新疆社区党组织首要的工作职责。但社区党组织在开展具体的维稳工作时却经常遭遇来自社区居民的拒绝和阻碍, 社会认同度并不高。这也使得社区在开展维稳工作时经常陷入两难的尴尬境地。例如, 社区党组织在开展治安巡逻、入户排查、流动人口管理、出租房屋管理等社会调查工作时常常遭到社区居民以“个人隐私权”为由拒绝接受信息登记的情况, 导致的后果是社区党组织不得不借助公安机关派出的警力才能完成工作任务。
社区开展维稳工作社会认同度不高的首要原因在于社区是居民自治组织, 而不是政权机关, 因此不具备执法权。其次在于虽然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社区是群众性的自治组织, 但由于它对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过度的依赖, 再加上单位体制的限制、辖区内居民利益的耦合程度较低、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因此, 社区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群众自治组织, 而是演变成为一个事实上接受街道办事处的领导, 具有行政化倾向的工作部门。社区在兼备行政色彩的同时, 相应的就弱化了自身自治功能, 由此引发了社区居民的不满, 这是导致居民对社区开展维稳工作认同不高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三、社区工作名目繁多, 负担过重
社区承担了过多的日常性工作, 经常超负荷运转。整体而言, 社区工作可以概括为为三种类型。一是服务居民的“六站一室”职能项目。“六站一室”承担的职能项目非常多。据统计, 乌鲁木齐市各社区“六站一室”确定的工作职能数量包括:党建服务站主要职责有11项;社区民政服务站11项;文化体育教育服务站7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6项;社区环境卫生服务站6项;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6项;司法警务室8项。总计有57项。在每一个项目里边, 又涵盖了许多项目。由于各站室的主要职责太多, 社区自己也不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工作需要开展。二是政府职能部门下达的临时性、随意性工作。由政府职能部门下达给社区的临时性、随意性工作非常重。庞大的工作量导致社区耗费了大量资源和精力, 但实际工作事倍功半。三是社区承担社会公共管理服务事务的事项。目前, 很多社会公共管理的部门把工作都交给社区来完成, 给社区带来了很大的工作负担。这些工作不仅涉及面广, 而且专业性很强, 社区干部根本没有能力面面俱到, 只能简单应付处理。由于社区承担了大量名目繁多的工作, 再加之大多数城市社区的党组织书记兼任社区居委会主任, 繁重的各种工作使得社区党建的工作完全被淹没, 社区党组织没有时间研究和建设自身党建工作, 从而出现了社区党建工作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也有学者将此类现象归结为社区党建运行的“空转化”。[3]
四、党员管理难度大, 党组织建设工作面临诸多困难
据调研, 乌鲁木齐市社区党组织管理的党员主要由四部分群体构成:社区干部和工作人员中的党员、企业转入的下岗职工和离退休职工居民党员、异地迁入的居民党员、部队转业的自主择业党员。此外, 还有少量临时转入的流动党员 (未就业大学生、外来务工人员等) 。由于社区党员类型多, 成分复杂, 所以社区党组织管理党员难度较大。
社区党组织建设面临的困难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一是党员发展难。社区党组织党员发展的主要群体是普通市民, 有固定工作单位的市民往往在单位被吸纳为党员, 而没有固定单位的市民对入党基本“兴趣不大”。因此, 党员发展工作进程缓慢。二是党员考核评议难。社区党组织党员构成群体类型多样, 个人的工作、生活、思想表现迥异, 难以掌握, 因此, 对于如何考核评议没有明确或统一的办法与标准。三是推进“两新”组织党的工作覆盖难, 部分非公企业组织或外企单位不愿意成立党组织或工、青、妇组织, 在没有行政机关的推力作用下, 社区党组织书记只能是“多跑腿、多磨嘴”地做工作来实现, 难度很大, 收效甚微。四是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的共驻共建工作推动难。虽然多数社区都与共驻共建单位签订了相关的协议, 但由于共驻共建单位党组织的重视程度不一, 所以具体的执行效果也不一致。
社区党组织建设工作最主要的掣肘是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中的“条块”关系。“条条”能指挥“块块”, 而“块块”却监督不了“条条”, 双重管理实际上发挥不了作用。[4]由此阻碍了城市基层两种党建模式即单位党建与社区党建之间的良性互动。
摘要:目前新疆社区党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多民族聚居、多种宗教并存使社区党建复杂化;社区党组织开展维稳工作社会认同度低;社区工作名目繁多, 负担过重, 社区党员管理难度大, 党组织建设工作面临诸多困难。这是必须面对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新疆,社区党建,问题,原因
参考文献
[1]徐勇, 陈伟东.社区工作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33.
[2]刘正江.新疆城市民族商业社区变迁研究—乌鲁木齐市南关民族社区为例[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 2009.
[3]汪文来.提高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实现路径[J].岭南学刊, 2013 (4) :68-69.
【乌鲁木齐社区】推荐阅读:
新疆乌鲁木齐07-27
乌鲁木齐供暖时间07-23
乌鲁木齐供暖投诉09-05
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05-15
乌鲁木齐南山写景作文05-31
乌鲁木齐新车落户上牌指南06-06
乌鲁木齐县的自然地06-09
2010乌鲁木齐市中考政治08-11
乌鲁木齐关停4家地条钢生产企业08-27
我的家乡乌鲁木齐的作文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