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地区

2024-12-08

乌鲁木齐地区(共9篇)

乌鲁木齐地区 篇1

乌鲁木齐位于天山北侧, 夏季炎热雨水很少、冬季寒冷漫长, 水资源匮乏, 年降水量大约245mm, 是典型的半干旱地区。且土壤大多是漠土, 土壤的营养价值非常低, 地下水位通常都在5m以下。经过统计得知, 新疆的土地面积占全国的1/6, 但是水资源存储量还不及全国的3%, 其中乌鲁木齐就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绿化来改善乌鲁木齐的水资源匮乏现状, 其中城市山体公园的绿化节水就是一个较好的例子。

所谓的城市山体公园就是在自然山体的基础上改造得来, 通常人们会保留大部分的原有山体植被, 然后引进一些新的植被共同创建一个新型的生态系统, 进而满足人们对山体公园的观赏需求。要想进一步改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城市生态环境, 就要不断扩大城市的绿化面积。城市山体公园通过立体绿化方式呈现给人们一种特殊的山体绿化模式, 让人们更好地寄情于山水, 享受大自然的静谧。但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城市山体公园的发展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缺水, 这一问题直接制约着城市山体公园的未来发展。

1 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山体公园发展现状

1.1 灌溉方式不科学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

在中国北方, 城市山体公园使用较多的灌溉方式就是地面浇灌, 这种方式加剧了水资源的浪费, 引发了水资源的短缺。而使用人工浇灌尽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水资源的浪费, 但是常常因浇水不及时、不均、不足或过量, 而致草坪、苗木死亡, 从而影响绿化效果。而诸如喷灌、滴灌、地下滴灌等先进的节水型灌溉方式, 应用甚少。同时, 灌溉用水基本都是自来水, 很少利用中水、雨水等非常规水资源, 加剧了绿化用水与居民争水矛盾。

1.2 城市山体公园的植物配置不合理导致了园林绿化用水量的增加

最近几年, 草坪在城市山体公园中占据的比例逐年增加, 而大型的乔木、灌木所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小, 更有甚者把原本种树的地方改成了种草, 这些都大大降低了山体公园的生态效益, 还增加了城市山体公园的用水量。这对于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来说, 实在是一种“高消费”。也有一些干旱、半干旱地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过分追求观赏性、异地情趣, 忽视了植物的生长条件, 大量引用热带雨林树种, 不但增加绿化用水量和养护管理费用, 而且成活率低下, 大大影响了城市山体公园的观赏效果。

2 干旱、半干旱旱地区城市山体公园发展完善策略

2.1 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和节水技术

要想建设节水型的城市山体公园就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需要不断增加水资源的利用率, 通过污水净化或者回收雨水等办法可以做到;其次我们要加强水资源的运输管理和灌溉, 降低水资源的浪费。

2.2 科学配置植物, 提高城市山体公园的生态效益

城市山体公园的植物种类较多, 从植物用水量方面分析, 乔木和灌木的用水量高于草坪, 但是生态效益却高于草坪。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相同面积的草坪与树木相比用水量要高出2~3倍, 并且1m2草坪的投入是种植相同面积乔、灌木的20倍, 维护管理费用是树木的5~10倍。在乌鲁木齐这种干旱半干旱地区, 旱生植物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旱生植物不仅能够节约用水, 还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例如沙冬青、柽柳属等。

3 结语

综上所述,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城市山体公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不仅可以让人们愉悦身心, 还能提升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 改善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但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城市山体公园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 水资源短缺问题较为明显, 我们需要科学运用节水技术, 不断研究新的节水方式, 在节约水资源的基础上提升城市山体公园的生态效益及观赏性, 推动城市山体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这需要我们所有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 促进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山体公园的长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丹.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 2009 (13)

[2] 夏立言.浅析我国城市园林的现状及未来发展[J].民营科技, 2009 (5)

[3] 孙薇.东北中、北部城市园林绿化树种的选择[J].防护林科技, 2010 (6)

[4] 肖文远.干旱半干旱地区砂砾石堆山绿化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 2012 (2)

[5] 董琪, 张艳敏.乌鲁木齐市荒山绿化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J].新疆林业, 2010 (5)

[6] 买买提朱玛·阿依提库力.浅谈阿合奇县山地绿化滴灌节水改造工程施工要点[J].中国水运 (下半月) , 2011 (9)

[7] 杨荣慧, 王延平, 张海, 马义旻.山地节水滴灌设备研制及其应用效益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3 (4)

乌鲁木齐地区 篇2

(一)4月18日—6月10日教师资格认定体检。申请者需前往新疆师范大学校医院预约并领取《教师资格体检表》,并根据医院的安排接受体检。

(二)4月18日—4月30日,登陆中国教师资格网()完成教师资格认定网上报名。

(三)4月26日—4月30日,需要参加教育教学能力测试的人员,前往新疆师范大学成教楼完成教育教学能力测试报名确认和缴费,确认时须提交《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一式2份,需正反两面打印。

(四)5月8日—5月9日,完成教育教学能力测试报名确认的人员登陆新疆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网站

(jszg.xjnu.edu.cn)打印测试通知单。

(五)5月10日—11日、5月17日—18日、5月24日—25日,完成教育教学能力测试报名确认人员分三批次进行教师资格认定教育教学能力测试(测试后四天上网查询成绩:jszg.xjnu.edu.cn)。

(六)5月28日—5月31日,新疆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生提交教师资格认定申报材料,进行教师资格认定网报现场确认。6月16日—6月20日,其他大中专院校应届毕业生提交教师资格认定申报材料,进行教师资格认定网报现场确认。6月30日—7月2日,社会人员提交教师资格认定申报材料,进行教师资格认定网报现场确认。

乌鲁木齐地区电力调度数据网设计 篇3

1 地区电力调度数据网设计原则

1.1 总体原则

地区调度数据网包括骨干网I、II平面地调节点和地区接入网两部分。地区接入网分别与骨干网I、II平面地调节点连接, 骨干网地调节点与省调节点连接。根据新疆地区电力调度数据网络设计方案要求, 乌鲁木齐地区接入网总体上以本地区电力调度通信传输网络为基础, 基于IP over SDH技术体制, 全网部署MPLS/VPN, 各相关业务按照安全分区原则接入相应VPN。

1.2 技术原则

地区电力调度数据网的承载业务的属性决定了网络建设的可靠性、实时性方面的相应要求。

1.2.1 N-1的可靠性原则

为保证可靠性, 在网络拓扑设计中遵循N-1的电路可靠性和N-1的节点可靠性原则。即任何1条单一电路或单一节点设备故障, 不影响网络的连通性。

1.2.2 实时性

为保证调度实时信息的有效传输, 网络结构设计应确保网络中任意一个节点到其调度端的跳数在3~4跳之内。

1.2.3 双点接入

任意一个节点应通过2个汇聚节点接入。

2 地区电力调度数据网网络设计

2.1 网络拓扑

综合考虑本地区电网发展趋势及网络可扩展性, 根据地区电力通信传输网网络规模和传输链路实际情况, 乌鲁木齐地调接入网采用层次化设计, 网络分为三层: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核心层负责整个网络的数据交换, 设在乌鲁木齐地区调度中心, 核心节点设主备双路由器, 采用H3C SR8808。上行链路采用GE电口连接至骨干I、II平面地调节点, 下行链路采用155MPOS连接至汇聚节点, 横向采用GE电口实现主备互联。核心层不负责接入任何数据业务, 只负责各变电站之间以及变电站与地调、省调之间的数据交互。

汇聚层负责整个网络的数据汇聚, 包括220集控汇聚、六道湾汇聚、北京路汇聚, 这三个节点均处于电力通信SDH传输骨干2.5 G核心环上, 该环为复用段保护环。汇聚层设备均采用双机部署方式, 双星型连接至核心节点, 采用H3C SR6608。上行链路采用155MPOS连接至核心节点, 下行链路采用155MCPOS实现各接入节点的汇聚, 横向采用GE光口实现主备互联。接入层负责本地区调管范围内35 kV及以上变电站业务的接入。

2.2 路由规划设计

乌鲁木齐地区调度数据网总体路由设计基于开放性、可扩展性的原则, AS内部IGP采用OSPF路由协议, BGP采用MP-BGP协议, 骨干网与接入网间互联协议采用BGP-4。对于骨干层MPLS域, 需要某种IGP协议与MBGP结合应用, 其中MBGP主要完成私网路由标签分配、各私网路由在“公网”传递等作用, 没有其他的协议可以替代。CE之间的VPN路由的传递、VPN路由标签的分发, 都是通过骨干区域MP-BGP协议的扩展属性实现的。

2.2.1 BGP设计

(1) 路由反射器。所有路由器运行在同一个BGP的AS中, 按照BGP协议的要求, 所有这些路由器必须保证是全连通的, 这样会导致N平方问题。即:任意两台路由器之间都必须配置邻居关系。这种IBGP全连接会增加系统CPU和网络传输开销, 降低系统性能。解决IBGP的全连接问题有两种方式:路由反射器和自治域联盟, 由于前者的可扩展性和简单性都好于后者, 因此在乌鲁木齐地区调度数据网中采用路由反射器 (Route Reflector, RR) 的方式, 由于乌鲁木齐地区调度数据网接入网采用三层结构, 因此将路由反射规划为两级:一级路由反射器为接入网核心节点两台路由器SR8808-1、2, 客户为接入网汇聚节点6台路由器SR6608-1、2;二级路由反射器规划为接入网汇聚节点6台路由器SR6608-1、2, 客户为接入网接入节点。 (2) 路由控制。接入网到骨干网跨域MPLS-VPN互联方案采用单跳MP-EBGP方式。跨域时, 只有ASBR间接口地址互通, 此段地址不引入任何动态路由协议中。公网BGP不传递任何路由, 在ASBR上设到对端聚合公网网段的静态路由, 并将此静态路由导入本AS的OSPF路由中, 在本AS内扩散。骨干网和接入网作对等操作。

2.2.2 OSPE设计

在MPLS骨干区域内的IGP采用动态的、基于链路状态的OSPF协议。由于整个乌鲁木齐电业局调度数据网设备数量较多, 为了保证整网的性能, 采用OSPF的分域规划, 考虑到乌鲁木齐电业局调度数据网的实际情况和未来扩容的需要, 采用每个汇聚节点分配一个子域的原则。 (1) 区域划分。接入网的OSPF推荐采用分区设计OSPF的区域概念是基于路由器接口的, 因此可以将接入网的骨干、汇聚节点互联和设备loopback接口划为Area0, 汇聚节点下联接入层的接口及下带的路由器设备地址分别划分到非0区域。 (2) OSPF COST值规划。正常情况下接入节点业务主要用上行至汇聚节点主机的链路, 接入节点至汇聚节点备机的链路作为备用链路, 对主用链路进行备份。当网络出现异常, 数据需要绕行至其他链路时, 优先考虑从汇聚节点绕行, 尽量避免从核心节点绕行。

3 结语

乌鲁木齐地区电力调度数据网络的设计是建立在对其承载业务分析的基础上的, 电力调度业务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安全性是关键属性, 保证业务关键属性是数据网络设计的出发点。网络的安全性设计是电力调度数据网的重点, MPLS VPN是网络安全设计的关键

摘要:乌鲁木齐地区电力调度数据网采用IP over SDH技术体制, 在高可靠性的光纤传输通道上建立了高带宽、高性能的数据通信网络, 可满足本地区电力调度生产相关业务的数据传输需要。本文对乌鲁木齐地区电力调度数据网的组网结构、路由策略、VPN、IP地址规划、网络安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网络拓扑,路由策略,网络安全

参考文献

[1]彭清卿, 向力, 卢长燕, 等.国家电力调度数据网组网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4 (8) .

乌鲁木齐地区 篇4

龙东林

(新疆教育学院 外国语学院,乌鲁木齐五星北路西二巷28号,830063,新疆)

本文系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新疆少数民族中学生双语学习态度调查”(项目编号: 12CJYX125)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要:本文在对新疆乌鲁木齐地区少数民族中学生对母语,普通话和英语进行语言态度调查的基础上,对语言态度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试图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对提高新疆双语和三语教学质量,制定正确的、切实可行的语言规划有一定参考价值。关键词:少数民族;语言态度;中学生

国内外学者对于语言态度的表述略有差异,戴庆厦(1993)认为:语言态度是指人们对语言使用价值的看法,其中包括对语言的地位,功能及发展前途的看法。他指出,在双语和多语社会中,当人们在使用一种语言或者接触另外一种语言的时候,必然会形成对使用语言的社会价值形成一定认识或作出一定评价,这种认识和评价就是通常所称的语言态度。2010年,孙丽莉和王海蓉在原有研究基础上把语言态度进行了进一步阐述。她们认为;“语言态度是人们对某种语言或方言的语言变体的感觉及评价,对人的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她们的研究将研究重点转向了语言态度对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观,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的影响,也对后面国内双语教育和语言规划方面的研究产生了一定影响。

由于语言态度,受到民族文化,历史传统和学校教育价值判断等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在双语环境中,通常会使用自己在传统文化中形成的价值观来评价和衡量双语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会从自己的生活现实,生产过程,社会需要等实用方面来认识学校教育。国内对语言态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层面,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母语,普通话和英语的语言态度调查则相对较少。

一、研究设计:

本调查的目的是通过调研新疆少数民族中学生的语言态度,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地区少数民族中学生对母语、汉语普通话和英语的语言态度以及他们对现行双语教育和三语教育认识的基本情况。以期深入调查,全面掌握少数民族中学生语言态度现状。并试图找到解决方案,对新疆双语教育乃至三语教育和少数民族语言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二、研究设计

本次调查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其中,定量研究以问卷调查法的方式实现,定性研究的方式以访谈的方式实现。2.1 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基本情况,主要内容包含被调查者的年龄、性别、民族、家庭经济情况以及汉语和英语学习时间等内容。调查问卷的第二部分是对语言态度量表中社会评价因子和情感评价因子的调查。语言态度测试量表参照邬美丽(2007)和 Kircher(2011)研究中的测试量表。研究者根据新疆具体情况对调查问卷进行修订。问卷第三部分为问答题:作为定性研究的的补充内容。2.2 调查对象设计 在调查中,研究者以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所民汉合校中学的300名少数民族中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维吾尔族占97%,其他民族包括哈萨克,蒙,回等民族。调查者在发放问卷时充分考虑到调查对象的年级,男女比例,语言学习水平等现实因素,最大程度保障了本次问卷调查的可信度。本次调查共发放300份调查问卷, 实际回收问卷295份,其中有效问卷294份。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发现,受试者对母语、汉语和英语的语言态度存在差异。受试者对三种语言的重视程度依次为:1)汉语;2)母语;3)英语。汉三种受试者绝大多数受试者都对母语和汉语的学习持肯定态。受试者认为母语学习非常重要,不容忽视。(问题2;M=4.03)在对汉语的认知方面,受试者普遍认为学习汉语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非常重要。(问题3:M=4.24;M=4.16);相较对母语和汉语学习的重视程度,受试者对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和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问题4;M=3.83)。其中只有36.1%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重要,31.3%的学生认为一般,4.8%的被试者认为英语学习不重要或一点也不重要。

在对双语教育乃至三语教育的态度上,88.8%的少数民族中学生认为学习汉语非常重要,对学习汉语持肯定态度。85%的少数民族中学生对现行的双语教育表示积极接受的态度。而对于英语学习,大多数学生不能够接受全英文授课(94.6%)。研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乌鲁木齐地区少数民族中学生对双语教育持肯定态度,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证明近几年在乌鲁木齐推行的双语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

四、成因分析

作为社会心理现象,语言态度往往常常受到民族文化,历史传统和学校教育价值判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由于新疆民族幅员辽阔,民族生活方式以杂居为主,语言环境复杂。新疆少数民族学习者会从生活现实,生产过程,社会需要等方面,对三种语言产生不同的态度,产生不同的语言情感。

在访谈过程中,近73%的受试者都表示汉语学习非常重要,但是同时承认在家庭和平时社会交往中,还是习惯于用母语而并非汉语。这一矛盾现象与调查问卷中的情感评价因子分析结果相吻合。

造成这种矛盾现象也直接反映了当前城市少数民族居民的复杂语言情感态度。随着新疆城市化的进程,在社会生活大环境趋同的情况下,少数民族居民的生活方式也日益方式趋同,出于民族情感,大多数少数民族居民仍然对母语持喜爱和珍惜的态度,但由于担心城市多元文化环境影响其母语的保持与传承,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群众担心母语交际功能的减弱和结构层面会发生过多变异。这一点在新疆以汉语为主要交际语言的城市表现的尤为明显。(热孜婉,马琰:2014)而目前新疆双语教育中,汉语教学的教学重点依然以语言的工具性为主,而对语言承载的文化内容涉及不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以工具型为主,对汉语的语言认同感相对偏低。

调查研究显示,受试者对英语的语言态度在三种语言中是最低的。这一调查结果与其他专家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结果大相径庭。造成这种明显差异的原因有很多,既包括学生在教育认知的差异,也包括学生在不同阶段学习目的的差异。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看,造成这种情况的最直接原因是新疆初中双语教育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不足。由于双语生高考英语成绩并不计算在内,因此双语学校对双语生的英语水平并无硬性要求,教育管理者也并未制定双语生的英语大纲,此外,从学校层面,由于双语学校的英语教师的师资不足,部分双语学校并未开设英语课程;即便开设,英语课程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在这种英语教育环境下,乌鲁木齐地区初中双语生对英语的接触机会很少,对英语学习的认识有限,从而导致对英语语言态度相对消极。

五、应对策略

作为一种语言观念形态,语言态度的变更取决于多种因素,既包括语言发展,也包括学习者对语言的认知发展其他诸多社会因素。因此,新疆的教育管理者在管理初中双语教育时都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态度,因势利导,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引导学生语言态度的发展。帮助提升新疆双语教育的质量,实现培养目标。5.1 在双语教育方面 1)转变语言观念,树立积极的语言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大多数学生认识到了普通话在社会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担心汉语学习会影响本民族语言和精神文化的传承,部分教育管理者和和学生对汉语学习依然心存疑虑。这种心态反映在教学过程中,会体现在对双语教学中有所侧重。这种心态无疑对新疆双语教育是有害的。转变语言态度,拜托双语生封闭的语言观是新疆双语教育的重中之重。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应当保证新疆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帮助新疆双语学生树立积极,开放的语言态度。这对提升新疆双语教学,提高新疆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2)改革双语教学内容,增加中华民族文化内容

目前新疆双语教育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汉语教学的教学内容更多侧重于语言功能层面,对汉语中所承载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教育相对较弱。这也是导致新疆双语生对汉语语言情感单一的原因之一。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是语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在语言中加入中华民族文化,能够更好的帮助新疆双语学生了解并使用汉语,扭转当前初中双语生单一的汉语语言情感态度,建立更为持久和科学的语言观,这对推进新疆双语教育有着重要意义。3)在双语教育中增加跨文化交际内容。

由于社会发展差异,汉民族和新疆少数民族文化虽然同属中华民族文化圈,但是在很多方面依然存在差异,双语教育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交际,同是也是承载两种不同语言文化的交际过程。简而言之,双语教育也属于跨文化交际范畴,如果学生仅仅不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而只是具备 “造出一些意义正确合乎语法规则的句了的技能”。会对两种语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因文化差异而产生众多问题。在双语教育中加入跨文化交际内容,能够有效解决双语生意识到双语交流中的“文化转换”现象,从而更有效的提升双语交际功能的有效性。

4)以跨文化交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语言观

不同语言文化之问的交流同时具有互补性和排他性。因此在双语教育中更应该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对两种语言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语言态度才能保障双语教育的顺利实施。同样,以跨文化交际为突破口,能够有效提高双语生相互尊重,平等开放的语言观,这对强化中华民族整体意识和民族认同有着重要意义。5.2 在英语教育方面

由于目前双语教育中的英语教育问题很多,在双语教育中加入英语教育对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帮助实现新疆双语教育培养目标有着重要意义。英语作为提高新疆少数民族专业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高校教育中引起足够重视,但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各级教育部门对双语教育中的英语长期处于被忽视状态。提高双语学校的英语教育,需要各级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双语学校英语教学环境

新疆双语学校中英语教育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教育投入不足。由于新疆双语学校英语师资短缺,近一半双语小学并未开设英语课程。即使开设的学校,由于缺乏合格的师资力量,加上该课程无教学大纲,无考核方式,无考试要求。课程的教学质量无从谈起,正常上课时间也往往被其他课程教师所占用。要改善这一现象,从学校层面需要校领导加强重视。保障基本的教学师资配备和英语课时,建立英语课程教学管理体系,才能从学校层面改善双语学校的英语教学。

2)建立新疆双语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完善考核体系。由于双语教育在新疆起步时间较晚,并且是建立在改革原新疆民语教育基础之上,部分课程的教学管理尚有需要改进的地方。由于原新疆民语教育并未开设英语课程。因此,双语教育的英语课程管理工作属于全新领域,并无先前可以借鉴的经验。虽然新疆双语生在高考时英语并不计入成绩,但是学生就业和研究生入学对英语依然存在很高要求,为了提高自身英语水平,有英语学习需求的双语生只能选择被迫在大学期间通过自学或者参加社会上各类英语培训提高自身英语水平。从长远角度来说,这种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英语脱节现象对新疆教育是有害的。

作为新疆双语教育管理者,建设新疆英语教学管理体系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但是最关键的工作是与新疆外语基础教育专家建立适合新疆新疆双语生的英语教学大纲,并根据大纲制定英语考核体系,并以此为依托实现双语教育的初、高等教育中的英语衔接。这对提高新疆双语生的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有很大帮助,对改善学生语言态度也有所裨益。3)建立新疆双语生英语初等教育研究机构,建立英语教研长效机制 当前,以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为对象的英语研究层出不穷,但是这些研究多集中在高等教育层面,针对新疆初等教育双语生的英语教育研究尚不多见。随着新疆双语教育的发展,双语生的英语教育必定会提上日程,针对这一群体英语教育研究,不可能仅依靠一线英语教师,还需要双语研究者,英语教育研究者和教育管理者共同组建新疆双语生英语初等教育研究机构,承担起这一群体的教材编写和建设工作,通过不断解决现有问题,提出应对策略,不断提升新疆双语生英语教学质量,同时通过科学调研等多种方式对新疆双语教育管理部门的方针政策提供参考依据,真正实现教学科研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保障新疆双语生英语教育健康发展。

语言态度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变化有其自身特点。对新疆双语生语言态度研究对制定得当的新疆双语教育规划和具体教学策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在教育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语言态度不断调整语言教学策略,促进教学改革。新疆的双语教育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如何改变新疆少数民族教育基础薄弱,教育质量偏低的现状,需要研究者不断探索,寻找进一步改善新疆双语生的语言态度,因势利导,促进新疆双语教育健康发展。

1.Kircher, R., 2011, Attitudes, Identity and Language Planning in Quebec: A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 Unpublished Doctoral Thesis.Queen Mary, University 2.马依努尔·艾则孜,2013,乌鲁木齐地区少数民族初中生语言态度调查与成因分析,新西部 2013(5):p.43,49 3.孙丽莉、王海蓉,2010,多民族语言态度分析—以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为视角[J],求索,2010(11):128-130 4.王远新,2012,中华民族语言学理论与实践,北京:民族出版社

乌鲁木齐地区 篇5

根据国家商务部、公安部、建设部、交通部、质检总局、环保总局六部局于2007年联合下发的《关于在部分城市限期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工作的通知》 (商改发[2007]205号) , 乌鲁木齐被列为第三批实施城市, 乌鲁木齐市建委也下发了相关文件, 但至今预拌砂浆在乌鲁木齐的推广形式仍不容乐观。因此, 探析预拌砂浆在乌鲁木齐地区的推广应用也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1 乌鲁木齐预拌砂浆使用的现状

1.1 预拌砂浆的熟知度

20世纪五十年代初, 欧洲国家就开始大量生产, 使用预拌砂浆, 至今已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国内上海, 常州等发达地区发展较快。同时, 许多城市也在逐步禁止现场搅拌砂浆, 推广使用预拌砂浆。虽然乌鲁木齐也是全国的试点城市之一, 但其熟知度很不理想。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

1.2 预拌砂浆的使用情况

预拌砂浆的熟知程度很是一般, 它的使用情况在乌鲁木齐跟商品混凝土的使用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商品混凝土已得到了普及, 而预拌砂浆的普及使用程度令人惊讶。其使用状况如图2所示。

1.3 乌鲁木齐地区预拌砂浆的推广遇到的经济问题

由于预拌砂浆的成本比现场拌制砂浆成本高时, 这也是一部分使用者反对预拌砂浆推广的原因。因此, 要在乌鲁木齐地区推广应用预拌砂浆, 在预拌砂浆施工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均符合相关标准的情况下, 怎么降低其经济成本也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预拌砂浆搅拌站前期投资较大, 投资商为了能尽快取得收益, 势必会造成砂浆的价格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居高不下。另一方面也与新疆自身的经济条件有很大的联系, 由于经济处于欠发达阶段, 无论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还是消费者都不愿承担由于预拌砂浆使用引起的成本增加。

2 乌鲁木齐预拌砂浆推广的必要性

乌鲁木齐预拌砂浆的推广的必要性除了国家强制性文件要求外, 更重要的是传统现场搅拌的砂浆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文明施工和环保要求难以满足;砂浆产品质量和品质难以保证;砂浆品种无法满足各种新型建材对砂浆的不同要求。而预拌砂浆是一种新型的环保、节能建筑材料, 与传统的现场搅拌砂浆相比, 有突出的优势, 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建筑现代化施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实现文明施工等方面有积极意义。

2.1 预拌砂浆能满足文明施工和环保节能的要求

预拌砂浆采用工厂化集中生产, 可以大幅度地减少了现场拌制砂浆时材料堆放场地, 有利于规范施工现场管理;其次, 由于施工现场不需要使用袋装水泥和筛分骨料, 从而避免了大量的粉尘飞扬和废弃物的处理, 减少环境污染;此外避免了传统砂浆搅拌噪声带来的扰民现象, 改善了施工现场环境, 达到文明施工的要求, 还可以改善施工人员工作环境。

乌鲁木齐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我们应尽可能的减少污染源。一方面推广应用建筑节能产品, 为建筑节能提供了技术支撑。另一方面不但提高了生产的集中度和工业化水平, 减少了资源浪费, 而且预拌砂浆能够有效利用大量工业废料如粉煤灰、矿渣、锂硅粉等作原料, 既可减少这些废渣对环境的影响和土地的污染, 又可变废为宝, 节约资源, 对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2 预拌砂浆能提高工程质量

建筑材料露天堆放在施工场地上, 导致杂质较多、含泥量大、和易性难控制、不能满足基本的使用功能;在调研过程中, 发现传统砂浆存在的质量问题如图3所示。

而预拌砂浆是在专业技术人员的设计和管理下, 原材料经过严格筛选, 采用级配优化设计、电子计量, 用专用设备进行配料和混合, 其用料合理, 配料准确, 混合均匀。故预拌砂浆质量稳定可靠, 安全度大大提高, 且克服了现场搅拌砂浆整体强度离散性大的难题, 有利于确保整个工程质量, 减少地面和墙面的抹灰层出现开裂、空鼓、脱落等现象的发生。

2.3 适应新型墙体材料的要求

随着建筑墙体材料的改革, 普通粘土砖已逐步退出建筑市场, 大量的新型墙体材料逐渐代替了普通粘土砖。因而, 使用新型墙体材料需要与之适应的配套砂浆材料, 为预拌砂浆提供广阔的使用空间。预拌砂浆不仅可以保证墙体的使用功能, 而且还有效减少墙体开裂、渗漏等问题, 大大发挥新型墙体材料的优越性, 简化新型墙体材料的建筑设计和施工。

2.4 建筑业发展的现实的需求

在对乌鲁木齐建筑行业的各界人士进行调查问卷后, 通过对数据的统计浆在乌鲁木齐地区推广的支持度见图4所示。

通过在问卷时我们对预拌砂浆的简单普及, 大家对预拌砂浆的支持度还是很高的。如果政府给予大力支持, 预拌砂浆就能像商品混凝土一样快速的推广使用。

3 结合乌鲁木齐实际提出促进预拌砂浆推广的措施

3.1 废物的合理利用, 降低成本

乌鲁木齐钢铁厂、发电厂、锂业、公司等多家工业企业, 生产的工业废料矿粉、锂硅粉、粉煤灰可以用来替代预拌砂浆的胶凝材料水泥。工业的矿渣等可以用来替代预拌砂浆的细骨料砂。通过对资源的综合利用, 不仅降低预拌砂浆的生产成本, 还有利于环保节能。对预拌砂浆的推广具有积极意义。

3.2 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

预拌砂浆的使用并不是一种自愿行为, 所以在推广使用的初期, 一定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而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指导性、引导性和强制性。指导性体现在推广使用预拌砂浆的发展规划、相关政策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引导性体现在对预拌砂浆发展有利的优惠政策的制定, 如通过减税或贴息贷款等方式, 积极引导社会资金用于预拌砂浆投资建厂;强制性体现在政府对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强制性在政府的主导作用中最为重要, 因为只有强有力的执法力度, 才能保证政策落实到位

3.3 在推广初期给予财政补贴

预拌砂浆的使用不但可以提高建筑质量, 而且利于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 所以对这种利国利民的好事, 在其推广使用的初期, 政府可以对建设工程因采用预拌砂浆而增加的建设成本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以增加使用预拌砂浆的积极性。

4 结语

预拌砂浆的推广是建筑行业中建筑材料发展的大势所趋, 是国家为了保证工程质量, 提高施工效率要采取的有效措施, 是节能环保的必然要求。相信经过不断改善生产方式, 降低成本, 加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预拌砂浆必然会在乌鲁木齐乃至新疆得到推广使用。

摘要:针对目前预拌砂浆在乌鲁木齐推广举步维艰, 通过对乌鲁木齐建筑行业进行预拌砂浆问卷调查, 希望探析其中缘由。根据问卷结合调研过程中的走访, 着重阐述和分析了乌鲁木齐预拌砂浆使用的现状、推广使用的必要性、促进预拌砂浆推广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预拌砂浆,使用现状,推广应用,措施

参考文献

[1]《预拌砂浆实用技术》常州市散办编辑出版

[2]《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 (JGJ/T223-2010)

[3]《统计学原理》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4]乌鲁木齐市建设委员会文件乌建发﹝2009﹞441号

[5]王喜勤.发展预拌商品砂浆的重要性及现状[J].甘肃科技2010年4月第8期

乌鲁木齐地区 篇6

1 材料和方法

调查对象为2010-05在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高考体检的高三学生(来自8 所中学)。记录其性别、年龄及种族。共有汉族学生3 819 人(男性1 871 人,女性1 948 人)被纳入研究,平均年龄为18 岁,年龄范围为18~21 岁。

在良好的照明下,对其前磨牙咬合面进行观察,记录畸形中央尖的发生状况。畸形中央尖折断或磨耗时,表现为牙齿中央部分有一个圆圈,周围有深色的环,中心有褐色的小点,此种情况也判定为畸形中央尖阳性。

前磨牙因缺失、龋损、冠修复、未萌出等原因影响观察者记录为“数据缺失”。共有12 人(0.31%)出现1 个或多个前磨牙的先天性缺失。

率的两两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双侧同名牙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Kendall检验,计算等级相关系数tau; 显著性水平为α=0.05。

2 结 果

前磨牙畸形中央尖的个体发生率(一个或多个前磨牙出现畸形中央尖视为阳性个体)为3.82%(146/3 819 人),其中在男性组为3.15%(59/1 871 人),女性组为4.47%(87/1 948 人),男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473, P=0.034)。

畸形中央尖在前磨牙的牙齿发生率(所有前磨牙合为一个样本)为1.08%(328/30 508牙),在上、下颌第一、二前磨牙的发生状况见表 1。各组间发生率的比较见表 2。左右同名牙间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畸形中央尖在下颌第一前磨牙的发生率(1.45%)高于上颌第一前磨牙(0.41%),在下颌第二前磨牙的发生率(1.88%)高于上颌第二前磨牙(0.56%),差异均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下颌第二前磨牙的发生率高于下颌第一前磨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 ①P<0.05, ②P<0.01

畸形中央尖在上颌第一前磨牙的双侧共同发生率为93.75%(15/16),在上颌第二前磨牙为55.17%(16/29),在下颌第一前磨牙为63.24%(43/68),在下颌第二前磨牙为47.42%(46/97)。双侧相关性检验结果见表 3。

3 讨 论

畸形中央尖的发生具有遗传及种族背景,尽管发生率绝对值较低(在世界范围波动区间在0.0%~6.5%),但 地区差 异明 显,在人 类学上 是一 项重 要的牙齿形态特征(morphological dental trait),常被用于人群比较[2]。本调查显示,乌鲁木齐地区汉族人前磨牙畸形中央尖的个体发生率为3.82%,牙齿发生率1.08%。畸形中央尖在白人及黑人中较为罕见,发生率多为0.0%,极少超过1%。而在蒙古族起源的东亚、北亚人群及美洲土著人群中发生率相对较高(4%~7%);其中以北美洲北部的印第安人及爱斯基摩人发生率最高,Scott报道了史前圣劳伦斯岛一个爱斯基摩人群发生率高达17.6%,为文献中的最高记录[2]。

注: “①” 无畸形中央尖,“②” 存在畸形中央尖,R右侧,L为左侧

本研究发现,畸形中央尖在不同牙位的发生率存在差异。发生率最高的是下颌第二前磨牙(1.88%),其次为下颌第一前磨牙(1.45%),最低的是上颌第二(0.56%)及第一前磨牙(0.41%)。总的规律是:下颌牙明显高于上颌牙(P<0.001),第二前磨牙高于第一前磨牙(下颌P<0.05;上颌P>0.05)。以往文献对此虽然也有描述,但缺乏确切的统计数据支持。

本调查还发现,无论是个体发生率,还是各牙位的牙齿发生率,女性组均高于男性组;除了发生率最低的上颌第一前磨牙,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以往文献鲜有畸形中央尖存在性别差异的报道,原因可能是其他研究观察的样本数较少,加上发生率绝对值较低,差异不易获得统计学意义;但也可能是种族及地区差异所致。本文第二作者曾利用锥形束CT观测了一个大样本汉族人群(500 人)恒牙列的牙根变异状况(牙根特征),发现多项牙根变异(上颌第一前磨牙多根,下颌第一前磨牙Tomes根、上、下颌第二磨牙融合根)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1)[3]。据此我们认为,牙齿形态特征的性别差异虽然没有种族差异那样引人关注,但证据仍然十分充分。

牙齿发生时原始牙弓双侧接受相同的基因指令,故人类牙列在理想情况下应当是对称的。但局部环境因素的干扰会导致牙齿形态偏离对称,产生所谓的“波动性不对称”[4]。口腔界一般用双侧共同发生率来反映牙列的对称性,但是当某种牙齿特征发生率较低时,往往共同发生率也会很低;因此一些人类学家认为,同时使用对称率及双侧相关系数这2 项参数可以更全面地反映牙齿特征表达的对称性[2]。本研究提示,畸形中央尖虽然发生率低,但对称性非常好。发生率最低的上颌第一前磨牙反而表现出最高的对称性,共同发生率高达93.75%,tau值达0.968;而畸形尖发生率最高的下颌第二前磨牙反而对称性最低,共同发生率仅为47.42%,tau值为0.640。这一分布特点较令人意外,背后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机制,有待学者们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探讨。

畸形中央尖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会给患牙带来不利影响。尖而长的中央尖容易折断或磨损露髓。临床上可根据患牙的不同情况,选择将此尖一次磨除后再行盖髓治疗,或者通过多次少量调磨来避免中央尖折断,促进修复性牙本质在髓角形成[6]。有时牙根尚未发育完成,患牙牙髓就已病变、坏死,此时需采用根尖发育形成术或根尖诱导形成术。

综上所述,畸形中央尖在乌鲁木齐地区汉族人中具有相对较高的发生率,分布上呈良好的双侧对称性,女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掌握其发生规律具有重要的人类学价值及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于世凤.口腔组织病理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2.

[2]Scott RG,Turner CG 2nd.The Anthropology of Modern Hu-man Teeth[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37,74-128,192-193.

[3]顾永春,周培刚,丁月峰,等.中国西北地区人群恒牙牙根变异的锥束CT观察[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1,21(9):499-505.

[4]Adams MS,Niswander JD.Developmental'noise'and a con-genital malformation[J].Genet Res,1967,10(3):313-317.

[5]史俊南主编.现代口腔内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43.

乌鲁木齐地区 篇7

1紫叶稠李物候期观测

2013年4月22日, 乌鲁木齐市种苗场栽种紫叶稠李3 000株, 种植在种苗场307条田。 从早春植株发芽抽叶至晚秋休眠生长停止, 生长期间连续观测, 结合本地区的气候资料, 总结出紫叶稠李在乌鲁木齐市的生长物候期[3]。

1.1物候观测方法

1.1.1观测时间。 从3月开始, 每周观察记载1次, 遇有物候相的转折时期每1~2d观测记载1次, 秋季落叶后观测结束。

1.1.2观测的内容和标准。物候期观测采用田间目测, 萌芽期从田间5%以上植株开始萌发算起;展叶期以新梢迅速生长, 树冠上10%的新生叶展开, 呈平面状为准;开花期从5%植株开放到90%以上花谢为止;果实成熟期从5%植株果实成熟到90%以上果实成熟为止;枯叶期以观测树木的全株叶片有5%开始呈现为秋色叶时为准到全部变色;落叶期特征是树冠上10%的叶片脱落到90%以上的叶片脱落。

1.2观测结果

观测表明, 紫叶稠李的萌芽期为4月8日, 抽梢展叶期为4月13日, 开花期为4月20—30日, 果实成熟期为6月12— 26日, 枯叶期为10月20—25日, 落叶期为11月2日。

紫叶稠李的花期在乌鲁木齐市和早春开花的山桃同时, 花为白色, 为乌鲁木齐市的早春增添了景致。果实成熟时为紫红色或紫黑色, 鸟喜食, 是吸引鸟类的佳品。

2紫叶稠李叶色变化观测

紫叶稠李处于茂盛生长的时间在春季, 从春季发芽到开花结果为第一阶段, 该阶段叶片相对于后期生长的叶片较小, 为绿色, 待果实逐渐成熟紫叶稠李进入第二个生长阶段, 枝条继续伸长, 此时生长的叶片较大, 这时处于6月上旬, 前期和后期生长的叶片都变为紫红色, 此时紫叶稠李生长出顶芽, 整个夏季处于休眠状态, 直到秋季落叶。因此, 紫叶稠李的生长量较小。春夏之交或夏初移栽紫叶稠李, 能打破紫叶稠李的休眠, 叶色变绿并生长出嫩叶。紫叶稠李叶色变化和休眠时间 (表1) 。

种苗场栽种的紫叶稠李, 有2株出现返祖现象。返祖的紫叶稠李果实小, 成熟晚, 整个夏天都没有休眠, 遇夏季高温时整株叶片脱落, 但温度下降重新长出新叶, 因此生长缓慢。

3生长量调查

因引种紫叶稠李需长途运输, 为了保证成活率, 每一株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重剪, 基本只有主干和2~3个长10~15 cm的主枝, 没有冠幅。因此, 紫叶稠李主要通过基径增加表现生长量。调查结果表明, 2014年4月18日至11月19日基径增加0.36 cm, 2014年11月19日至2015年11月24日基径增加0.38 cm。

4结论

调查结果表明, 紫叶稠李花期早, 对乌鲁木齐市早春增添春意方面有较大意义, 同时鸟类喜食其果实, 是吸引鸟类的佳品。叶色从春季绿色逐渐变为紫红色, 在整个夏季至落叶时都为紫红色, 为夏季增添了色彩。冬季在无保护的露天情况下能安全越冬。

紫叶稠李在乌鲁木齐市生长缓慢, 且整个夏季都处于休眠状态, 对于园林绿化树种要求短时间成景方面, 紫叶稠李不能达到要求。经观察, 紫叶稠李有返祖现象, 且返祖后更不能适应乌鲁木齐市环境, 夏季高温, 整株叶片脱落, 说明紫叶稠李叶色改变是适应环境的结果, 而人工培育的彩叶树种, 返祖后都较彩叶生长量大, 紫叶稠李的代谢和叶绿体功能值得更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庆菊, 李晓磊, 王磊, 等.紫叶稠李叶片花色苷及其合成相关酶动态[J].林业科学, 2008, 44 (3) :45-49.

[2]杨艳清.紫叶稠李引种栽培与繁殖[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6, 34 (6) :20-21.

乌鲁木齐地区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2014年1月-2015年1月一年来门诊及住院患者各种临床标本3638例,共分离出多药耐药菌215例,剔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的重复菌株。

1.2 菌株鉴定与药敏检测

标本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2]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分离培养,采用合肥恒星科技有限公司HX-21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测定分析。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1.3 调查方法

由微生物室人员、医院感染办专职人员对每天检出的多药耐药菌株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分析。

1.4 诊断标准

依据卫生部2010年11月17日卫生部颁发的《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药敏结果显示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即判断为多药耐药菌。

1.5 数据分析

采用合肥恒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HX-21细菌鉴定分析系统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病原菌分布

2014年1月—2015年1月共有标本3638例,检出多药耐药菌215株,检出率5.9%,其中排名前四位的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产ESBLs产酸克雷伯菌,分别占47.9%、15.5%、10.7%、10.3%,见表1。

2.2 标本来源与分布

妇科阴道分泌物标本与呼吸道的痰液标本检出多药耐药菌最多,分别占44.2%和41.4%,其次为尿液与组织液标本,分别占7.4%、4.7%,见表2。

2.3 科室分布及构成比

215株多药耐药菌株主要分布在妇产科和儿科,分别占45.1%、29.3%具体见表3。

2.4 主要革兰阴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性均为100%,对头孢唑啉耐药性也均>94%,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哌酮、头孢噻肟耐药性也均>90%,三种产ESBLs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均有较强的敏感性,多药耐药的鲍氏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米诺环素有较强敏感性,具体见表4。

3 讨论

多药耐药菌(MDROs)主要是指临床使用的≥三类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3]。近年来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使得MDROs的检出不断增加并日益严重,由于MDROs引起的感染呈现复杂性、难治性等特点,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4]。

该研究结果显示,2014年1月一2015年1月医院从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MDROs 215株,主要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产酸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常见,尤以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为突出,占检出的47.9%,与吴志坚等[5]报道的基本一致,其中菌株主要分离自阴道分泌物和痰液,分别占44.2%和41.4%,科室分布也以妇产科、儿科、呼吸内科为主,究其原因,女性阴道与人的呼吸道与外界想通,当身体抵抗力下降时,容易发生机会感染,加上不合理用药、反复使用各类抗生素,很容易发生多药耐药菌感染,进一步增加了治疗的难度。而多药耐药的鲍氏不动杆菌检出位居第三位,除了社区感染的原因外,与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引起的医院感染有很大关系[6,7],因此应该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完善MDROs的检测、加强重点环节管理、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落实隔离措施,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清洁与消毒工作等一系列预防控制措施[8]。

该研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示耐药情况比较严峻,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性均为100%,对头孢唑啉耐药性也均>94%,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哌酮、头孢噻肟耐药率也均>9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有较高的敏感性。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产酸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哌酮、头孢噻肟、氨曲南耐药率均>6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100%完全敏感。而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他定、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呋喃妥因耐药率均>60%,只有阿米卡星比较敏感,与郑颖等[9]报道的基本一致。整体来看,MDROs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单环内酰胺类、磺胺类耐药性较高,对β-内酰胺酶/β-内酰胺酶酶抑制剂、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的阿米卡星有较高的敏感性。因此,对于MDROs的治疗一方面应该尽可能的选取敏感药物进行治疗,杜绝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降低耐药菌株的产生,另一方面联合或轮替使用抗菌药物,加快新药的临床应用,对于MDROs的治疗也有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旭岩.耐药时代-抗感染治疗策略的新思考[J].中国急救医学,2012,3(4):289-291.

[2]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736-833.

[3]吕群.住院患者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298-299..

[4]毛惠珍,刘虹,宇文慧,等.2010-2012年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9):4720-4722.

[5]吴志坚,欧阳育琪,吴龙祥,等.郴州地区多药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分析和耐药性检测[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3):257-261.

[6]胡蓉蓉,马小琴,张能华,等.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7):1577-1579.

[7]顾国忠,杨利,刘长波,等.呼吸道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研究及防治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7):1583-1585,

[8]薛菊兰,王向荣,艾彪,等.多药耐药菌检出的分布与干预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7):1594-1596.

乌鲁木齐地区 篇9

现代旅游不仅是经济发展的产物, 还是城市化不断推进的产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旅游的空间范围得到不断拓展和延伸, 城市外围郊区、城市与城市的交错地带、区域性旅游圈的合围逐渐成为城市旅游开发的热点区域, 被现代休闲族称为“甜蜜向往”的地带。同时, 随着闲暇时间的增多, 周末短时短途游憩行为正成为城市居民所青睐的休闲方式, 环城游憩已成为城市居民周末休闲度假的首选。因此, 环城游憩带这一新型游憩空间也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

作为新疆首府的乌鲁木齐市, 是新疆唯一的特大型城市, 拥有300多万各民族常住人口, 是中国最边远的内陆型城市。随着闲暇时间的增多, 周末短时、短途游憩正成为乌鲁木齐市居民所青睐的休闲方式, 选择环城游憩已成为城市游憩族周末休闲度假的首选, 目前已形成环城游憩带的雏形。对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旅游资源进行客观的分类与评价, 可为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的整体规划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 促进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 理论基础

2.1 环城游憩带概念

国外学术界对环城游憩带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不少成果。前苏联地理学家普列奥布拉曾斯基等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注意到城市周围为过夜者设的疗养院和度假村的发展和城郊娱乐地带建设, 但由于受地形、已有道路和开发的限制, 导致环状结构的不规则形状[1]。以美国得克萨斯大学旅游系教授盖恩为代表的少数旅游学家将郊区旅游带纳入城市旅游地域系统中, 提出了著名的都市旅游理论模型, 我们称之为“都市旅游环带模式”[2]。韦瑟曾提出过类似环城游憩带这样的城市居民出游的同心圈层结构[3]。

国内也有不少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观察到城市周边旅游地的出现, 开始对这种城市和乡村过渡地带给予关注, 并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研究[4,5,6]。1999年, 吴必虎正式提出环城游憩带概念, 即发生于大城市郊区, 主要为城市居民光顾的游憩设施、场所和公共空间。在特定情况下还包括位于城郊的外来旅游者经常光顾的各级旅游目的地, 这些一起共同形成环大都市游憩活动频发地带, 简称为环城游憩带 (ReBAM, Recreational Belt Around Metropolis) [7]。从地理上来看, 环城游憩带一般是具有一定深度和不同半径的圈层型环状区间带, 是一种改造城市游憩空间的有效方式。

2.2 旅游资源分类方法

本文采用GB/T 18972—2003国家旅游资源分类标准[8], 其分类系统则是以旅游资源的属性作为旅游资源类型划分的指标。旅游资源分类系统是根据一定原则和标准, 对旅游资源分为若干部分, 每一部分旅游资源具有各自的性质和特点。旅游资源分类系统的内容决定了它的层次结构。层次结构是按照集合程度对旅游资源类型划分, 本标准将全部旅游资源划分为三个层次, 依次称为主类、亚类、基本类型。

2.3 旅游资源评价方法

本文采用GB/T18972—2003国家旅游资源评价标准[8]。其基础是旅游资源共有因子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包含评价项目、评价因子和评价和赋分方法, 评价项目主要包括资源评价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分三个方面。同时, 将每一评价项目的层次等级都分为4个档次, 对每一项旅游资源的各个评价因子进行评分, 每个评价因子的分数进行加总用来表示该项旅游资源的综合分, 确定旅游资源的等级;依据旅游资源单体得分, 将旅游资源评价等级分为五级, 从高到低为:得分≥90, 定为五级旅游资源;得分≥75—89, 定为四级旅游资源;得分≥60—74, 定为三级旅游资源;得分≥45—59, 定为二级旅游资源;得分≥30—44, 定为一级旅游资源。五级旅游资源、四级旅游资源、三级旅游资源统称为优良级旅游资源, 其中五级旅游资源被称为特品级旅游资源, 二级旅游资源、一级旅游资源统称为普通级旅游资源。

3 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范围界定

对环城游憩带的范围, 国内暂无一个统一的标准。环城游憩带的范围会因城市规模、辐射力、交通便捷性和旅游景区点布局的实际不同而存在不同的距离标准。由于环城游憩带的最大功能在于为城市中心及周边居民提供休闲、度假、大众康体健身等活动场所, 所以旅游时间比越小越好。乌鲁木齐市民开私家车或乘专车至环城周边地区多进行当天往返的“一日游”, 多为近程、短期、高频的出游行为。乌鲁木齐市周边地区高密度、高丰度、高品位的自然、人文、历史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乌鲁木齐市环城75km以内 (直线距离) 的周边地区, 故本文仅对乌鲁木齐市75km (直线距离) 范围以内的游憩带展开探讨 (图1, 见封四) 。

4 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旅游资源分类

4.1 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旅游资源分类

分类:2003年在国家旅游资源分类标准中有8个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本文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 对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旅游资源单体进行了分类和等级评价, 一共确定了202个具有代表性的旅游资源单体, 分属于7个主类、22个亚类、48个基本类型。结果表明, 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旅游资源丰富, 类型多样, 具有较大的资源优势 (表1) 。

4.2 类型特征

类型特征主要表现在:①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性较好。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旅游资源共7个主类, 占主类总数的87.5%;22个亚类, 占全国总亚类的71%;48个基本类型, 占全国总基本类型的31%。其中, 地文景观类拥有的亚类占全国总数的60%, 拥有的基本类型占全国总数的13.5%;水域风光类拥有的亚类占83.3%, 拥有的基本类型占全国总数的40%;生物景观类拥有的亚类占75%, 拥有的基本类型占全国总数的41.7%;遗址遗迹类拥有的亚类占100%, 拥有的基本类型占全国总数的41.7%;建筑与设施类拥有的亚类占85.7%, 拥有的基本类型占全国总数的34.7%;旅游商品类拥有的亚类占100%, 拥有的基本类型占全国总数的57.1%;人文活动类拥有的亚类占50%, 拥有的基本类型占全国总数的50% (图2、图3) , 表明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性较好。②人文旅游资源比重较大。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中, 自然旅游资源有基本类型16个及单体57个, 人文旅游资源有基本类型32个及单体145个。其中, 建筑与设施类旅游资源在8大主类旅游资源中占据首位, 共115个单体。这主要是为数众多的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园林游憩区域和体育健身场馆等有关, 而乌鲁木齐市南山滑雪场是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排名第二, 共32个单体, 主要与天山北坡的高山湖泊、各个河流的风景河段旅游资源密切相关;旅游商品、人文活动、地文景观旅游资源所占比例相对少。总体来说, 在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中, 自然旅游资源占总资源单体的28.2%, 人文旅游资源占总资源单体的71.8%, 人文旅游资源比重很大。

5 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旅游资源评价

5.1 定性评价

度假旅游资源丰富: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地处天山北麓, 孕育了丰富多样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乌鲁木齐市区众多的公园、博物馆、体育会 (展) 馆展示着现代化的城市风貌, 二道桥国际大巴扎和丝绸之路博物馆已成为国内外游客体验新疆民族风情的天堂, 形成了乌鲁木齐市区文化内涵丰富、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乌鲁木齐市周边地区拥有特色山水自然景观, 主要有高山雪峰与冰川、森林与草地、民族风情、秀美幽奇的瀑布、湖泊与水库、绿洲与戈壁大漠等, 形成了乌鲁木齐市周边地区优美的天然画卷;度假旅游在乌鲁木齐市周边地区快速发展, 开始挖掘特色民族风情、乡村田园生活体验、运动休闲度假等多样化的度假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分布较均衡:在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所选取的202个有代表性的旅游资源单体在乌鲁木齐市的东部、南部和北部, 市区和西部资源相对较少, 但总体较均衡, 大多集中于以乌鲁木齐市为中心向四周发散的交通线上, 以块状聚集为主要特征。不同分布区域的旅游资源各有特色, 市区主要以都市特色为主;南部和东部因有天山而主要以山地运动、观光度假等自然和民族特色为主;北部和西部主要在平原地区, 以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农业生态园以及休闲农庄等特色农业度假旅游资源为主 (图1) 。这样较为均衡的旅游资源分布特征, 为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旅游资源的系统规划与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2 定量评价及分析

根据GB/T 18972—2003国家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方法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价, 评价结果见表2。从表2可见, 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旅游资源总量中有71.7%为优良级旅游资源 (三级以上) , 28.3%为普通级旅游资源 (一级、二级) 。高比重的优良级旅游资源为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旅游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在优良级旅游资源中, 66.9%为人文旅游资源, 33.1%为自然旅游资源。优良级旅游资源中的人文旅游资源略占优势, 且品质极高。其中, 建筑与设施类占绝大部分, 达55.2%。该主类又以综合人文旅游地为主, 主要为文化活动场所、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园林游憩区域和社会与商贸活动场所, 有较强的参与性和体验性。建筑与设施类资源的丰富也正是环城游憩带自身特点决定的。优良级旅游商品类资源所占比重较低, 其基本类型不丰富, 高品质的特色旅游商品类型较少, 仅占优良级人文旅游资源的5.5%;优良级人文活动类资源不足, 仅占4.1%。在优良级自然旅游资源中水域风光类占49.1%, 比重最大, 品质极高, 亚类丰富, 但其各亚类资源所占比重不均匀。优良级生物景观类虽高品质资源数量较少, 占24.6%, 但亚类和基本类型丰富。这两类资源都可开发成娱乐性、参与性的自然观光娱乐旅游产品。优良级水域风光类中河段旅游资源占大部分, 该亚类资源主要是观光游憩河段。在优良级生物景观类中以树林、草原与草地旅游资源为主, 草原与草地旅游资源集中为疏林草地。自然旅游资源虽然类型、数量较少, 但是对人文旅游资源起到了补充作用, 丰富了游客的旅游活动。

6 结语

乌鲁木齐市目前已形成环城游憩带的雏形。乌鲁木齐市虽然地处偏远、民族众多, 但是近300万乌鲁木齐市民的休闲与旅游需求已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 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对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及定性定量评价后发现, 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旅游资源丰富、类型齐全, 优质资源数量众多、分布较为均衡, 可为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旅游发展提供较好的资源优势。本文研究结果既能够促进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推动乌鲁木齐市乃至新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也可为类似少数民族地区大城市发展环城游憩带提供借鉴和参考。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居民以城市周边为目的地的近距离旅游需求日益增长, 环城游憩带旅游发展迅速, 作为新疆特大城市的乌鲁木齐市目前也已形成环城游憩带的雏形。乌鲁木齐市地处偏远, 民族众多, 近300万乌鲁木齐市民的休闲与旅游需求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 其研究意义重大。采用2003年国家制定的旅游资源分类和评价标准对乌鲁木齐市环城周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及评价分析后发现, 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旅游资源丰富、类型齐全、优质资源数量众多、分布较为均衡, 可为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旅游发展提供较好的资源优势。研究结果既能够促进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推动乌鲁木齐市乃至新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也可为类似少数民族地区大城市发展环城游憩带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旅游资源

参考文献

[1]普列奥布拉曾斯基.克列沃谢耶夫.苏联游憩系统地理[M].广州:华东师范大学旅游教育专业印行, 1989.

[2]Gay Lieber, Fesenmiaier D R.Recreatio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M].London:E&F.N.Spon Ltd., 1972.

[3]Weaver D B.Model of Urban Tourism for Small Caribbean Islands[J].Geo-graphical Review, 1993, 83 (2) ∶134.

[4]陈传康.城市旅游开发规划研究提纲[J].旅游学刊, 1996, (5) ∶31-34.

[5]邹积林.旅游区划问题探讨:以成都地区为例[J].旅游学刊, 1990, 5 (2) ∶26-28.

[6]许春晓.欠发达地区周末度假旅游开发初步研究[J].经济地理, 1997, (2) ∶68-71.

[7]吴必虎.大城市环城游憩带 (ReBAM) 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地理科学, 2001, (4) ∶354-359.

上一篇:体育锻炼与健康下一篇:水稻平衡施肥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