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工作者

2024-09-30

软件开发工作者(共12篇)

软件开发工作者 篇1

一、软件开发企业成本预算管理的意义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 软件开发企业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获得充分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已完善到了另一个高度。与其相对应的, 我国的软件开发企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其中, 软件开发企业成本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愈来愈突出, 软件开发企业成本预算管理已关乎到软件开发企业的存亡。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信息化, 软件开发企业仍要继续发挥信息行业领头羊的作用, 带领市场竞争模式的正常发展, 主导市场经济的平稳健康持续发展。然而, 软件开发企业的发展, 已经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成本预算管理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 科学合理的软件开发企业成本预算管理工作决定了软件开发企业的发展方向, 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建设方向, 甚至决定了我国未来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方向。我国的复兴, 与软件开发企业是相挂钩的, 而软件开发企业的成本预算管理工作, 则极大程度地影响了整个软件开发企业开发产品的水平, 如果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模式, 软件开发行业作为一个耗资较大的行业, 则很有可能在软件的研发过程中产生较大的经济障碍, 如资金周转不灵等, 都能够直接导致整个产品开发工作的瘫痪。因此, 改变和创新软件开发企业成本预算管理的方式已成为我们目前的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

二、软件开发企业成本预算管理现存的问题

(一) 成本预算管理方式与其目标不适应

由于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而软件开发企业的改革延迟与经济改革, 我国软件开发企业仍继续保持以往的成本控制目标。但是以往较为明确的成本控制目标放在现在高度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中已不相适应, 因此, 目前我国软件开发企业的成本预算管理工作缺乏科学的成本控制目标作为指导。在缺乏科学成本控制目标的形式底下, 我国软件开发企业成本预算管理方式没有大胆创新, 导致我国软件开发企业没有脱离以往的成本预算管理方式, 软件开发企业成本预算管理方式过于陈旧。

(二) 投资决策工作不可靠

我国的软件开发企业改革落后于经济改革, 也导致了软件开发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工作人员的思想没有与时俱进, 仍停留在旧的年代, 在投资过程中对现今的市场发展方向认识不足, 且由于没有一定的投资决策管理标准, 直接导致了他们的判断是具有很大的主观性, 作为一个专业性极强、精密度要求极高的行业, 这给软件开发企业所带来的是巨大风险。同时, 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令许多工作人员产生了巨大的自豪感, 甚至对此感到骄傲而蒙蔽了理智, 盲目自信, 在未经过相当程序的可行性分析和可靠性评估的形势底下就实施不可靠甚至不可行的方案, 此时的投资不仅是主观判断, 还缺乏风险管理意识。

(三) 资金监管工作不到位

在软件开发企业改革落后的情况下, 我国软件开发企业只能采用过时的投资监管模式。把以往的投资监管模式持续到现在, 其漏洞越来越大, 足已掩盖它以往的优点, 有的人为了私心, 擅自利用漏洞为自己谋利, 旧的投资监管模式无法察觉, 已经使得软件开发企业缺乏投资监管。在缺乏投资监管的情况下, 管理人员无法及时掌控资金的来龙去脉, 以至于我国软件开发企业难以正确合理地利用资金, 对资金的监控不力。

(四) 企业成本预算管理队伍不专业

除了以上不足, 由于我国近现代科技思想落后于西方, 惨造西方帝国主义的侵害, 在经历多年的战争后, 我国忙于建设民生, 提高经济和军事实力来保护自己, 在高等教育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方, 虽然经过多年的奋赶直追, 但仍与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 我国的高等人才数量和质量都不及西方发达国家。而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 显得我国更是缺乏专业型的人才。在软件开发企业里也一样缺乏专业的成本预算管理人才。

三、加强软件开发企业成本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 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并以此为指导

成本预算行为是一个企业的重要的经济活动, 软件开发企业更加要重视, 必须对成本预算行为进行科学化和专业的管理, 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并以此为指导, 这可以让软件开发企业成本预算行为带来的损失减到最低, 获得的收益增长到最大。当成本预算行为发生错误时, 要第一时间发现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并且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采取正确的做法。在确定成本控制方案时, 要对每一个环节做出科学合理的分析, 确保成本预算行为能获得成功。如果发生了意外, 在原来目标的基础上减低期望值, 但不能偏离最初的意愿, 必须以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为指导。

(二) 企业管理层投资决策管理的理性化

软件开发企业必须准确判断自身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估计自身的财务状况, 同时要遵守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在避免参与资金动用风险过高的方案同时, 也不能实行超出企业能力范围的项目。对资金和技术水平达到成本预算的行业也要慎重考虑, 谨慎对待不熟悉和风险大的产品经营.除此之外, 软件开发企业应该通采用多元化成本控制目标, 分散成本预算, 避免成本预算误差过大带来无法挽回的风险.资金成本预算应分为长、中、短期现金流动三种方式, 建立起一整套风险防范机制, 加强风险意识, 尽最大的努力减少或避免成本预算风险。

(三) 对企业成本预算管理工作实施全方位监控

软件开发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监管机构, 实行公开公正的监督管理。监管机构必须要有严格的规矩, 制定科学严格的条文规定并以此为原则, 监督软件开发企业资金的流动和资金负责人。当资金去向不明确时要采取及时合法的措施, 对以权谋私的行为严打不怠。此外, 软件开发企业资金的负责人应定时向监管机构反映资金使用情况, 当使用资金时及时向监管机构说明, 当监管机构提出质问时要准时做出回应。监管机构必须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尽量做到资金的流动透明化、公开化, 对资金使用实施全程监控。

(四) 开展相应的课堂培训, 对成本预算管理专才进行重点培训

企业仍要重视人才的培养, 发展和普及高等教育, 在社会上开展更多的教育活动以及教育讲座, 增加我国信息行业人才, 为软件开发企业打下良好地基。在通过高等教育培养新一代高素质人才的同时, 也要注意旧一代人的培养, 为软件开发企业的工作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开展更过的课程, 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思想素质。此外, 高级人才应大胆创新, 打破原有的思想限制, 为软件开发企业发展指明方向, 为加强专业成本预算管理专才队伍的建设点亮明灯。

(五) 要做好产品开发收支明细表及其审计表制定工作

软件开发企业成本预算的管理工作是一项极具计划性的工作。而其计划性的落实, 则是我国现今成本预算管理工作实现系统化、规范化的一项重要因素。但就我国目前现状而言, 大多数的成本预算管理人员在开展了相关的成本控制目标制定工作之后, 并没有严格依照计划进行落实, 部分的成本预算管理人员虽然依照计划开在的相关的工作, 但在计划实施后, 没有实行全方位的监督, 在其实施过程中没有做好相关的产品开发收支明细表及其审计表制定工作, 没有详细记录企业内部运作系统生产运行中的各项支出成本, 使得整个成本预算管理计划仍然得不到有效的落实。且即使有制定相关的产品开发收支明细表、审计表, 往往也在进行记录的过程中没有按照相关的造价进行严谨的核实工作, 让企业的整个成本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李莉.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7, (8) .

[2]员红星.全面预算管理应注意的几点问题[J].会计之友, 2007, (2) .

[3]佟成生.企业集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实例[J].财会通讯, 2004, (5) .

软件开发工作者 篇2

金秋十月是个收获季节,希望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都如这个季节一样,又一个月过去了,现对工作中收获与不足总结

一、工作内容

九月份的工作比较繁忙,工作重点有四方面:s6测试,医院软件开发、测试,售后服务,文档书写及培训。

1、关于s6测试

s6的新增修改功能大约30多项内容,测试的重点如:其一,每日结账时更正库存的操作,此项功能涉及的方面比较多,影响数据的准确性,测试起来比较烦琐、测试量也比较大;其二,由于业务开票时程序内部处理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控制台转移到存储过程中处理,所以对此部分也进行了重点测试;其三,饮片划价自动批号的测试;其它方面的测试包括,gsp报表、客户对应商品销售、批次会员录入以及远程配送价格等的测试,再有就是售后人员随时提出的问题随时测试,如打印模块加完打印项还是不能打印、某些模板在99pbl修改以后还是不好用、哪个报表数据是否有问题等。

2、医院软件开发、测试

对于新版医院软件的功能模块开发工作也做出了一点贡献,作了15个打印模块(如入库重打、划价重打、盈损重打等),12个查询模块(入库报表查询、住院报表查询、入出院费用查询等),所做模块包含的内容为:菜单挂接、将窗口中不需要的按钮隐藏、书写查询报表中所需要的sql语句(大约60句,但语句结构并不复杂)、打印模块及查询模块所需的数据窗口大约80个;测试方面,现在只是进行了表面性的测试,测试的内容包括每个窗口中的字体是否一致、按钮是否对齐、点击按钮后弹出的提示是否正确、开票窗口的金额、价格、数量、库存等的变

化情况是否正确,焦点移动问题等,现已测出的问题100多个;其它方面,修改了库结构,将每个的表中将不允许为空的字段修改正确以及将a25、a35等字段在每个表的长度统一等。

3、售后服务

s6的售后工作,由于每日结账时更正库存,造成几个客户的库存数据不准确,通过查询客户实际的数据库找到了问题的原因,再有就是在电话中为售后人员解答一些问题;其它方面,上门服务三次,分别是,解决了先知医疗器械公司的应收应付财务问题,通胜医药财务软件中辅助核算的客户查不到,从后台修改数据已解决问题,汉华林销售出错库存未减,原因未查到;远程及电话解决客户提出的财务软件、财务接口、金税接口等问题。由于十一休息,售后人员少,在月末休息前做了两天售后工作。

4、其它方面

s6的培训文档写了两次,其次就是书写了加强版与s6的区别,再有就是编译序程、备份程序、程序注册等工作,其中程序注册是随时性,所以也占用一定的时间。

二、工作分析

通过的工作,自己在pb方面又懂得了一些知识,并且可以修改简单的错误,也可看明白一些简单的脚本结构,这对于我的测试工作是很有帮助的。从反馈的情况看,s6的结账库存更正功能还存问题,还需要加强测试。再有从售后服务的情况看,售后人员在财务方面的技术还需要加强。

三、工作计划

1、医院软件测试

2、书写医院软件的说明书

3、s6新增、修改功能的测试

总结人:姜波

日期:2007-09-28

2007年10月份工作总结

十月份是一个忙碌的月份,日子象流水一样,转眼既逝。看来学习的时间和劲头还要在加强一些。

一、工作内容

抓好扶贫开发工作 篇3

5月25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在京召开中国扶贫开发工作20周年纪念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回良玉在会上指出,20年来我国扶贫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我们要认真总结扶贫开发的成功经验,清醒认识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坚持不懈地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切实加快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和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回良玉指出,自1986年在全国范围开展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全面发展”的扶贫开发道路。这在中国发展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壮举,也为全球反贫困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农村贫困人口和低收人人口的数量仍然很多,脱贫致富的难度不断加大,扶贫开发的任务十分繁重。要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任重而道远,必须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回良玉指出,“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扶贫开发的攻坚阶段。各地区、各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切实把扶贫开发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强化扶贫责任,创新工作机制,落实扶贫措施,增强扶贫开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从群众最迫切的需求人手,从最困难的村寨人手,抓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产业化扶贫三项重点工作。要继续坚持瞄准贫困群体,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在提高减贫效果上下功夫。要继续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完善管理机制,提高使用效益。要继续加大东部地区对中西部贫困地区对口帮扶力度,不断推进机关定点扶贫工作,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扶贫。要继续坚持自然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转自国务院扶贫开发网)

软件开发工作者 篇4

现代电子装备的研制中,始终贯穿了两个过程:即硬件研制和软件的开发。这两个过程其实是交织在一起,有些软件的设计活动与硬件的设计还是迭代进行的。但又基于软件设计与硬件设计各自不同的特性和规律,大多研制过程的程序文件是把软件和硬件研制按照独立的两个过程来描述或界定的。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很多设计人员以及管理人员有时就不清楚在研制的各阶段中应该开展哪些软件的设计工作,或者某个软件开发过程,对应于装备研制过程的哪个阶段,以至于在研制计划的安排上,软件与硬件的设计进程不能很好地同步,造成时间上的延误。目前,还未见相关资料对此加以论述,所以,理清电子装备在研制各阶段的软件开发工作还是十分必要的。

1 论证阶段

论证阶段的工作是进行战术技术指标、总体技术方案的论证及研制经费、保障条件、研制周期的预测,主要进行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嵌入式软件是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软件是硬件功能的更为便捷高效的实现,所以,在论证阶段,只需要论证人员了解基于嵌入式CPU、DSP等处理芯片和软件的发展水平,并无实际具体的软件开发工作。

2 方案阶段

方案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进行系统方案设计、关键技术攻关和新部件、分系统的试制与试验,根据装备的特点和需要进行模型样机或原理性样机研制与试验。在此阶段,要按照软件工程化的要求,开展系统需求分析和设计,主要工作是按照GJB 2786A的相关要求分析系统对软件的需求,确定软件的实现和运行环境,对研制的软件项目进行定义,形成软件研制任务书。其具体工作是:

(1)通过获取软件所从属的系统(或产品)的有关资料,分析系统的要求及实现环境;分析硬件和软件的关系,进行可行性研究。(2)确定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分析硬件和软件的关系,定义硬件和软件之间的接口;(3)确定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明确标识关键性要求;(4)将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分配到软件和硬件;(5)评估和确定软件项目的安全关键性等级;(6)确定对关键计算机资源和资源余量的要求。例如:处理器、时间、存储器、I/O通道等资源的约束。

若要进行原理样机的研制,则还需针对原理样机的需求,开展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和编码。

3 工程研制阶段

工程研制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根据批准的《研制任务书》进行武器装备的设计、试制、试验工作。在这个阶段软件的开发工作依次是:

3.1 软件需求分析

软件需求分析阶段的主要目的为每个计算机软件配置项(CSCI)分配一组完整的功能、性能要求和一组完整的接口要求,并编制《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和《接口需求规格说明》。主要工作内容有:

(1)根据《软件研制任务书》定义的系统要求,建立软件逻辑模型,自顶向下地把系统对软件的需求逐层分解;(2)分配软件的功能需求、性能需求、接口需求、操作需求、资源需求、确认测试需求、文档需求、可靠性需求、安全保密需求、质量需求等,确保所有软件需求分配到CSCI;(3)进行软件安全关键性分析,提出安全性关键CSCI清单;(4)进行故障模式分析,确定可靠性冗余设计需求;(5)对资源的需求进行分析;(6)编制《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和《接口需求规格说明》。

在软件需求分析中,软件的功能需求、性能需求、接口需求、操作需求等都对软件的运行环境和资源提出了需求,所以,软件需求分析须在《软件研制任务书》下达后即可进行,以便给硬件的设计提供依据。

3.2 软件设计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通过评审后,即可进入软件设计。其主要的工作有:

(1)将需求分析阶段建立的逻辑模型转化为能实现软件需求的实现模型;(2)进行CSCI体系结构设计。设计软件的总体层次结构,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把《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和《接口需求规格说明》的要求逐项分解到计算机软件配置项的计算机软件部件(CSC);(3)设计各CSC接口相关的数据结构(或数据库)、数据流和控制流;(4)进行安全性设计,使关键、重要部件符合软件安全性要求;(5)如果软件研制合同/研制任务书中对交付软件的编程语言有明确规定,则软件项目组应遵循其要求。否则应按照软件继承性、通用化和标准化的要求选取编程语言;(6)软件项目组应确定所遵循的软件编码标准;(7)针对资源的要求进行设计,包括运算能力、时间、存储、I/O通道、数据库等资源;(8)进行CSCI详细设计。将构成软件系统的各个软件部件(CSC)逐步细化,形成若干软件单元(CSU);(9)采用程序流程图或其它表示方法对各个软件单元进行过程描述,包括算法和数据结构;(10)设计各软件单元间的接口信息。

3.3 编码和单元测试

软件设计(含接口和数据库设计)说明通过了评审,即可进入编码和单元测试阶段。其主要的工作有:

(1)根据软件设计说明对各软件单元进行编码,确保软件代码正确实现了设计的逻辑并满足相关的约束和要求;(2)软件源代码的编写应遵循软件编码标准的要求;(3)对编码完成的软件单元进行编译,采用合适的调试技术查找和纠正其中的错误;(4)采用静态分析工具对软件所有单元的源代码进行静态分析,找出其中的缺陷、错误、违背编码标准之处,并加以分析和纠正;(5)按照GJB/Z 141《军用软件测试指南》的要求,对所有软件单元进行动态测试;(6)使用单元测试工具,编制测试用例、开发单元测试辅助程序;(7)按照软件文档编制与管理指南的格式要求编制《软件单元测试计划》、《软件单元测试说明》文档;(8)执行单元测试用例和辅助程序,填写单元测试记录单;(9)确认和纠正单元测试中发现的问题,并进行单元回归测试。

3.4 软件集成和部件测试阶段

软件单元测试达到测试要求,通过评审后,即可进入软件集成和部件测试阶段。其主要的工作有:

(1)采用增量式的集成方法,将软件单元逐步集成为软件部件、构件直至软件配置项;(2)按照GJB/Z 141《军用软件测试指南》的要求,对所有软件部件进行测试;(3)编制《软件部件测试计划》;(4)按测试计划建立部件集成测试环境,编写测试用例和测试辅助程序;(5)编制《软件部件测试说明》;(6)确认和纠正软件部件测试中发现的问题,对文档和代码进行必要的修改,并通过回归测试;(7)软件部件测试需求覆盖率和调用对覆盖率均应达到100%,未达到测试覆盖率指标的,应给出合理的说明。

3.5 软件配置项(CSCI)测试

软件部件测试报告通过了评审后即可进入软件配置项(CSCI)测试。软件配置项(CSCI)测试工作可以由研制单位软件测试专门机构完成,也可以由用户指定的第三方软件测评机构完成。其主要内容有:

(1)根据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和软件设计说明文档,识别软件测试需求;(2)编写《软件配置项测试计划》和《软件配置项测试说明》;(3)建立软件配置项的测试环境;(4)按照软件研制任务书中规定的测试类别,对识别出来的每个测试项分别编制测试用例和测试辅助程序。

3.6 软件系统测试

软件配置项测试报告通过了评审后即可进入软件系统测试。由用户指定的第三方软件测评机构完成。其主要内容有:

(1)根据《软件研制任务书》、《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和《软件设计说明》文档,识别软件测试需求;(2)建立系统测试环境;(3)编写《系统测试计划》和《系统测试说明》;(4)按照《软件研制任务书》中规定的测试类别,对识别出来的每个测试项分别编制测试用例和测试辅助程序;(5)根据测试结果对设计文档和代码进行修改,并实施所有必需的回归测试。

软件单元测试和软件集成和部件测试,可在搭建的仿真环境中进行,但对性能方面的测试,最好在真实的目标环境中进行,这就要求,硬件的组件(模块)设计、组合或分系统设计在时间安排上与之相匹配。

软件配置项(CSCI)测试和软件系统测试,属合格性测试,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严格地讲,应该在正样机鉴定之前进行。软件配置项测试可在承制单位内部的软件测试专门机构进行测试,如使用方有要求,需在由用户指定的第三方软件测评机构进行。软件系统测试,一般在由用户指定的第三方软件测评机构进行。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时间、经费等方面原因,经过使用方和承制方协商达成共识,也可在正样机鉴定时不进行合格性测试,而在设计定型阶段由定委指定软件测评机构进行软件测评即可。

4 设计定型阶段

设计定型阶段软件工作主要是进行软件测评。软件测评,是通过软件测试,来评价软件是否满足研制要求。软件测评由定委指定的软件测评机构完成。软件测评和基地试验、部队试验同步进行。

5 结束语

电子装备的研制程序,是以传统的硬件研制过程为主线进行的,而现代电子装备,嵌入了软件的研制过程,这是一个有别于硬件研制模式、又分属于两个团队的研制过程,深入了解硬件研制和软件研制过程各阶段关联性,对于科学合理安排研制计划,有效管理研制进程,提高研制效率,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摘要:电子装备的研制程序,是以硬件的设计为主线而划分阶段的,现代电子装备大量地嵌入了软件的开发,但文献大多是把软件和硬件研制按照独立的两个过程来描述的。本文根据现代电子装备的研制实际,把包含硬件和软件的过程以自然结合的方式加以描述,明确在电子装备研制的各阶段需要开展的软件活动。

关键词:电子装备,软件,开发研制

参考文献

[1]GJB.1362A-2007.军工产品定型程序和要求.

[2]GJB.2786A-2010.军用软件开发同用要求.

[3]GJB.4072A-2006.军用软件质量监督要求.

软件开发个人工作总结 篇5

《**政务网》的建设与维护是**信息化建设前沿阵地;政府上网工作的最根本体现,也是信息中心的核心工作。但是由于信息中心人手少,任务紧担子重,我与同事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对《**政务网》进行调整。经过调整后的《**政务网》,网站内容更加规范全面,网总体更加美观,各种数据库的应用使网站的更新管理,用户的使用,网站安全性及浏览监控更加方便。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尤其是网站在日常的更新维护中不断扩充,为用户提供了更加祥实的内容,使网站聚集了更多的访问用户,提高了访问量及政务网的知名度。尤其是视频新闻栏目,多次得到领导的肯定,**地方的许多网站都与该栏目进行了链接。同时网站大量数据库的应用,为今后政府网络数据中心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时至今日《**政务网》现在已经有相对固定的浏览群体,并且浏览用户正在不断的扩大。

尤其是,今年两节的召开,我们正在为**市政府设计制作精美《中国**》画册,面对时间紧任务重,我克服种种困难,组织设计画册所需素材,许多片子都是亲手拍摄。同时为保障**重点项目网的正常运行,我加班加点,对目前的项目网数据服务器进行升级改造,尤其是在数据迁移过程中,几十万条数据无一条丢失,确保重点项目网为各级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准确详实的数据支持。

在完成日常的工作后,我还制作了多个宣传**的多媒体影片,同时我也为单位内各科室做好了软件、网络及计算机维护工作;这些工作的顺利完成,使我深深的体会到:没有一个高效团结的战斗群体这是万万做不到的。

总之,在20xx年的工作中,我能够与中心其他员工,协同工作为信息中心的发展出谋划策,认真努力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但是我仍然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合理有效的安排工作顺序,以使日后的工作更加出色。

信息中心:XXX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研究 篇6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 课程定位 学习情境设计 教学组织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b)-0056-02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是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全新理念。它是把职业工作作为一个整体化的行为过程进行分析,“工学结合”对课程体系进行解构与重构,打破原有的“学科完整”的课程体系,构建“工作过程完整”的课程体系。这种教学设计将“工作过程中的学习”和“课堂上的学习”整合为一个整体,保证了与职业相关的经验、知识和技能在结构上的系统化,确保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综合的职业能力。

1 课程开发与研究过程

我们以《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维护与管理》这门课程为例来描述课程开发和研究的过程。

1.1 课程开发方法

课程开发的方法主要依据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六步法。

1.2 课程开发基本思路

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为:职业岗位调研——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划分行动领域—— 转化学习领域—— 学习情境设计—— 教学实施优化。

1.3 课程定位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维护与管理》课程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新技术专业课,从事工业企业机电设备管理、运用、安装、调试、维护,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维护,水利水电机电设备的安装维修,机电企业销售与售后服务等岗位证书课程,引入了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行业(职业)技术标准(规范)。本课程的作用是培养学生掌握各种现代典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作业特点等技能,能运用各种水利水电工程常用施工机械设备的构造和性能等完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等工作。

1.4 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

通过岗位调研,分析得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维护与管理》课程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具体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见表1。

1.5 学习情境设计

根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使学生会做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的装配与调试工作,本课程设计了2个学习情境,各学习情境呈并列关系;在教学实施中,将其进一步分解成8个学习子情境。具体学习情境设计见表2。

1.6 教学组织与实施

教学组织主要是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任务的实施。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组织学习活动的方式及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安排方式。教学任务的实施是指老师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手段、工具、教学资源等,传授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训练专业技能,养成良好习惯,获取相关能力,达到教学目标。其中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学手段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实施过程主要依据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六步法,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最具体、最重要的一部分。《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维护与管理》课程某具体一个学习子情境的教学组织与实施见表3。

2 结语

本文依据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六步法,从课程定位、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入手,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维护与管理》课程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研究,最终得到详细的学习情境以及具体的教学组织与实施过程,这对该课程及相关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现实依据。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 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

[2] 张莹,莫坚,杨利军.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运用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与核心课程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

[3] 姚和芳,周虹.基于工作过程数控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开发与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5.

软件开发工作者 篇7

1. 平台框架

1.1 智能、集成的平台框架

在当前软件开发的过程中, 其支持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功能:版本控制、BUG追踪、项目管理、邮件列表以及成员权限控制等功能。在这些功能的支持下, 在满足项目开发基本需求的同时, 其状态多呈现为离散, 且彼此间没有较好的联系, 换而言之, 这些功能之所以不能发挥出自身的优势, 其根本问题在于缺乏一个智能、高效的核心。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 通过工作流及Agent技术的引入, 结合着WSDPP平台中的相关优势, 能够有效的克服平台中存在的内聚性问题, 在完善其内部构造的同时, 还能有效的将各项功能融为一体。

与其他平台框架不同的是, WSDPP平台在运行的过程中, 主要以工作流引擎为核心, 真正的实现了流程的自动化控制。在该框架构建的过程中, 在RUP/TSP/PSP定义流程模板的支持下, 通过对程序的合理调整, 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开发流程进行组织、定型, 在节省开发时间的同时, 还能提高开发效率。在整个平台框架运行的过程中, 通过自身的功能对工作流的执行性及运行性能进行分析, 并结合着分析结果, 为其提供相应的管理、报告模块。该平台在于其他工作流机相互交互时, 通常采用的是Web Service服务, 并能与外部Email系统以及SMS网关保持较好的联系, 最大限度的实现辅助与开发人员直接的信息通知接口。

1.2 PSAF过程元模型

在当前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过程中, 工作流技术的研究发展, 已经成为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在其研究发展中, 多种过程模型被人们提出, 结合着当前的研究技术及模型适应能力, 距离理想中的模型功能仍比较远。在当前工作流模型的研发中, 多从过程描述为主, 如:状态图、活动网络图等, 这一类模型在适应的过程中, 其重点多放在图模型上, 且能直观的对整个过程的时序进行清晰的描述, 但在使用中, 其缺点在于针对复杂的过程逻辑, 不能准确的进行处理, 同时无法为其提供丰富的建模概念, 导致大量约束集合而成的元素无法使用模型直接的表达出来。

在WSDPP平台运行的过程中, 通过对IBM中的Flow Mark以及Keller的EPC元模型扩展, 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形成了PSAF过程的元模型。与其他元模型不同的是, PSAF元模型在实际使用中, 能够将静态视图中的元素关系清晰的表达出来, 且每个表达过程在开展的过程中, 都会按照相应的开设——结束程序, 在规范元素表达过程的同时, 还能确保整个活动的运行质量。与此不同的是, 对于一些大型、复杂的系统流程建模而言, 其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处理建模中的复杂性, 在当前所采用的方法中, 多数为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进行完善。

2. 对RUP的支持

2.1 集成的配置管理

在当前的配置管理工具中, 受技术条件的限制, 所提供的目录模型版本存储库较少, 流程产生的各种版本的工件通过存放目录的不同, 以标识产生工件的丌发流程和所属系统模块。在其实际投入使用中, 工件与流程之间并不存在任何之间的联系, 且在开发人员的操作下, 能够将其控制放置在实施目录下与维护目录下。与此同时, 在条件运行的状况下, 开发人员能够得到整个平台的所有工件, 即使在其没有参与工件的前提下, 也能得到。而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配件管理与工作流程之间没有充分的相结合。与之不同的是, 在整个WSDPP平台中, 工件与流程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联系, 而研发人员要想接触到工件, 其基本前提在于参与工件的研发流程,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件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在基于目录模型的配置环境中, 只能提供一维属性以标识工件, 要给工件以更多属性, 则必须在一维属性中嵌套其他维属性, 而这项操作由人工执行常常归类不严格, 且不直观。在WSDPP平台中, 工件有多维属性, 最重要的是以三项属性:工件产生的过程 (Process) 、所属的系统模块 (System Module) 以及版本 (Version) , 这三项属性就构成了工件的三维坐标描述。与其他开发模式不同的是, 这种研发平台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 开发人员如果对工件进行check out、cheek in操作, 别人是看不到的, 只有开发人员自己能看到, 而其他开发人员要想看到, 必须在deliver复审通过的前提下, 使其转化为label版本后方可。

在整个集成配置管理中, 针对任何一份已deliver且通过复审建立的几项工作变更, 都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建立起新的工作变更流程。以此来确保软件程序的顺利运行及工件变更后的投入使用。变更流程开始后,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复审员审核变更的理由是否充分, 如不充分, 则予以拒绝, 反之, 通过并由提交变更的开发人员进行工件的变更。然而在整个审核过程中, 开发人员对工件进行变更后, 在工件变更Form描述变更原因、变更处, 以及有可能影响的相应系统模块, 最后再deliver变更的工件。之后, 复审追踪流程自动开始, 在复审流程结束后, 当前系统模块的同一基线的所有流程, 以及工件变更Form巾描述的必然影响的系统模块的同一基线的所有版本工件状态都将变为disable, 自动激发这些被影响工件的被动变更流程。另外, 给工件变更Form中描述的可能影响的系统模块发送相应的通知。至此, 一个变更流程才正式结束。

2.2 知识管理流程

在传统的MIS、ERP系统中, 所提供的模块主要以KM模块为主, 且提供的模式多呈现为独立模式, 与其他流程相比, KM在开发的过程中也比较普通。开发人员在研发的过程中, 需要通过相应的专业知识将其具体的描述出来, 作为正式的知识文档, 在建好知识文档后, 结合着模块的实际运行状况, 将其研发的性能、运行状况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填写, 在填写完后交给专业的审核人员进行审核, 以此来确定知识的正确性及属性。在知识文档通过审核后, 结合着知识文档的开发技术及流程, 将文档放入整个开发流程中, 并与之线连接。与此同时, 工作人员在查阅知识文档的过程中, 可以通过知识库来查询, 且在阅读过后, 能够为其进行评分。

3. 对TSP的支持

3.1 环境流程

在当前软件开发的过程中, 其组织内部的各个项目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这就导致项目流程及工作指南之间都能在一定状况下进行通用。在体现这一功能的过程中, 平台提供了RUP、XP等项目流程模板以及初始化项目的开发环境。由此不难看出, 在一个组织环境小组运行的过程中, 能够通过工作流模板, 对整个组织流程进行组织、开发, 使整个开发程序呈现出一定的规则性与完整性。

3.2 项目计划的管理

当一个项目流程定义完成后, 流程定义将系统模块、可用的人力资源, 以及Agent的BDI属性产生的项目计划相结合。项目计划产生后, 基于语言行为 (Speech Act) 理论模型, 开发人员将与项目经理进行协商, 并决定是否接受项目安排, 在所有的任务开始条件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 任务投入运行。

3.3 沟通

在当前软件开发的过程中, 人作为整个软件开发过程的组织与操作者, 自身掌握知识量的多少, 将直接关系着软件开发过程的顺利实施及软件今后的投入使用。对于这些开发人员而言, 员工头脑中的知识是他们最宝贵的财富, 而员工与员工间的沟通, 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自己的知识积累, 通过与人交流, 能够及时的发现自身知识含量中的缺陷, 并通过相应的措施进行完善, 为知识的最大发挥提供和谐的环境。由此可见, 在软件开发研制的过程中, 保持一个开放有效的沟通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且沟通的形式应灵活多变, 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沟通的灵活性, 才能进一步营造和谐、轻松的沟通氛围。而在当前可供沟通、交流的通讯工具中, 主要包括即时通讯工具、Email、web BBS, 这些通讯工具的投入使用, 在实现开发人员之间沟通、交流的同时, 还能对研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研究、探讨, 在避免问题进一步扩大的同时, 还能避免不必要的程序。

3.4 复审追踪流程

与其他开发流程不同的是, 复审追踪流程多位于两个相邻的开发流程间, 在某种程度上, 复审追踪流程相当于缺陷过滤器自居, 因而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当前产品高质量的要求出发, 人们在工作流软件平台研发中, 希望将复审追踪流程融入到整个流程中, 以此来确保各个流程的准确性。然而在其实际研发中, 这种模式需要大量的经费做后盾, 甚至在复审的过程中, 容易降低比率比。因此, 在当前复审追踪的过程中, 只对关键的系统模块进行复审追踪。当开发流程结束后, 在系统的要求下才能进行复审流程。在整个复审活动中, 需要复审人员结合着复审deliver中的工件, 严格按照相应的复审流程来检查Enter中的工件是否合格, 若出现不合格的状况, 则直接拒绝, 若合格后, 才能正式开始复审流程。

4. Agent辅助的PSP

在整个工作流参考模型中, 人作为工作流模型的研发者与操控者, 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中, 人在整个工作流管理系统中, 常常以“机器”的地位自居, 且在流程、计划确定后, 整个过程的实施也是由人按照相应的要求进行设定, 而对于指定的研发人员是否愿意、接受该项任务, 几乎没有全面的考虑, 正是这种不完善的研发模式, 对流程的执行力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当前使用的WSDPP平台中, 要想从根本上体现出客户与服务方间的关系, 可以在流程允许的状况下, 将一些语言行为渗入到流程运行中, 以此来加强双方间的沟通联系。另外, 服务方则基于开发人员的个人Agent。

4.1 Agent与工作流机的接口

在其实际运行的过程中, 为简化运行流程, WSDPP平台Agent与工作流机的接口应设置在工作流机的一侧, 且这个接口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 主要功能在于实现查询任务列表、知识库以及设定Agent的BDI模型功能。这就要求研发人员在使用前, 能够通过相应的操作, 对个人Agent的BDI模型进行设置, 同时填写个人信念、意愿以及通过审核的个人知识。在整个意愿填写的过程中, 主要是指在条件运行的状况下, 研发人员是否愿意接受任务, 以便系统做出科学、完善的安排。在整个定义流程实例化投入使用的过程中, 工作流能够结合着流程定义、系统模块以及现有的人力资源形成与之相符的巩固中欧刘, 并在语言行为理论的影响下, 开发人员能够将工作流与相应的项目进行结合, 以此来选择最佳的任务承接人员。在节省研发时间的同时, 还能最大限度的提高研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研究结果可想而知。在开发人员执行PSP的过程中, Agent所扮演的角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为每一个步骤提供相应的知识及脚本指导;其次, 在开发人员不希望被打扰的情况下, 阻挡IM、Email消息, 根据设定的message action表, 自动回复消息, 定时提醒开发人员执行某项任务;最后, 基于组织生产力数据库给出相关PSP建议。

4.2 PSP过程数据的收集

在整个任务执行的过程中, 开发人员需要结合着任务的实际状况, 将其纳入个人的PSP中, 使其成为个人任务。而在任务数据收集的过程中, 工作人员可以通过client提供的PSP工具, 将任务的运行时间、性质、质量、规模等进行收集, 使其在现有的基础上自动形成数据报告;除此之外, 工作人员还能及时的更新个人数据库, 在一定时间内将个人的生产力数据库汇报到组织生产力数据库中。

5. 总结

综上所述, 在面对当前网络计算机的迅速发展, 工作流软开发过程中支持平台框架的完善, 在推动工作流软件开发的同时, 还能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软件的运行质量, 确保软件的每个环节能够形成统一的整体, 在保证软件顺利运行的同时, 还能进一步提高软件的使用效果。然而在实际研发中, 受当前研发技术的影响, 我国的工作流软件研发仍处于落后阶段, 相信在广大科研人员的努力下, 我国的工作流软件能够取得更好的研发成绩。

参考文献

[1]张路, 谢冰, 梅宏, 邵维忠, 杨芙清.基于构件的软件配置管理技术研究[J]电子学报, 2011, (02) .

[2]许江军, 程显毅, 甄萍萍.对原型化方法的配置管理问题的进一步研究[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03) .

[3]李向蔚, 桑楠, 熊光泽.基于软件复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定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 (03) .

[4]孙长嵩, 李海丹.基于构件的版本控制策略[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 (下) [C], 2006.

[5]李冰, 刘晓明, 方凯.基于工作流的软件开发配置管理方案[J].铁路计算机应用, 2009, (07)

[6]蔺文彬, 吕剑锋, 拜延领.基于工作流的仓库业务管理系统的设计[J].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8, (05)

[7]刘建雄, 马明山, 赵海平.基Lotus Domino/Notes的收发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声学与电子工程, 2009, (04)

[8]徐宝祥, 贾展波, 刘雅文.工作流技术在电子政务协同办公中的应用模式研究[J].情报科学, 2009, (05)

[9]钱丽璞, 张建勋, 蔡红云.基Petri网的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模型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 (学术交流) , 2010, (23)

[10]严晓光, 王小刚, 陈曼煜.软件配置管理的问题、目的、层次和策略[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09, (05) .

软件开发工作者 篇8

绩效管理是任何一个行业的企业自身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每一个企业进行绩效管理的措施或者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 但是在目的上都有着绝对的统一, 即以加强管理的方式实现企业对利益的获取。对软件开发工作人员进行绩效管理也不例外, 但是软件开发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其绩效管理还存在着其他的原因:

首先, 软件开发工作的团队合作决定了必须对个体软件开发工作人员进行绩效管理。软件开发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工作的团队特质, 任何一个软件项目的开发都需要不同的工作人员相互之间配合、协商。单独的个体无法完成整个项目, 因为一个软件的开发过程通常可分为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测试等多个环节, 不同的阶段使用的工具是不同的, 完成不同阶段的工作要求软件开发人员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也是不同的。每一个环节的工作人员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与上下两个环节之间的衔接。这就对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的要求更为严格, 任何一个工作人员的工作问题都会成为整个团队所遇到的问题, 加强对个体软件开发工作人员的绩效管理是为整个软件开发工作的团队服务的。也就是说这种团队工作的相互连接性决定了对个体工作人员进行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其次, 软件开发行业的快速竞争决定了必须对个体软件开发工作人员进行绩效管理。软件开发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一种, 具备了高新技术产业的一切特征。竞争激励, 淘汰和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 各种新软件、新技术层出不穷, 这就意味着软件开发工作要想生存和发展, 就必须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IT方面的理论和技术日新月异, 特别是软件开发的技术和工具的更新很快, 基本上是一、两年就推出一个新版本。这就要求软件开发人员不断吸收新的知识、掌握新的开发工具, 这样才能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 保持企业的技术优势。在这种竞争局面下, 对技术开发工作人员进行技术管理, 不仅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 更是从员工个人的长远发展出发, 激励他们学习新技术, 了解软件开发领域的最新热点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这对他们个体来说, 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过程。这种个人的进步也必然会对企业的整体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 对软件开发工作人员进行绩效管理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二、软件开发技术人员在绩效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第一, 软件开发工作的低可视性加大了绩效管理的难度系数。与其它以体力劳动为主要方式的工作相比, 软件开发工作具有极强的低可视性。软件开发工作主要是软件开发工作人员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 通过自己的智力活动将产品的开发落到实处。大脑的思维活动是无法通过外在的表现形式来进行判断的, 因此, 如何对这种以智力活动为主的工作进行绩效管理是所有软件开发企业都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一般的绩效管理方式无法对这种高度的智力活动进行分析、监控和处理。

第二, 软件开发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对软件开发工作人员进行绩效管理的复杂性。软件开发工作设计到不同阶段、不同工作人员之间的衔接配合, 每一个在软件开发工作中所发挥的具体作用是不同的。并且软件开发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风险, 不是所有的项目到最后都能保证盈利。没有好的结果也并不能说软件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没有意义或者否定他们的价值。这种复杂性就决定了绩效管理中常用的几种形式无法很好的在这一工作中的到适用。例如从传统的结果法、行为法、特征法等, 这几种方式对软件开发工作人员的绩效管理并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并不能保证绩效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 对软件开发工作人员进行绩效管理, 并不是一个轻易能解决的问题。一个合理科学的绩效管理方式能够促进个体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反之, 则会给企业带来难以预估的消极损害。

第三, 软件开发工作的延续性决定了绩效管理工作的过程性。与其他具有即时性特征的工作相比, 软件开发工作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在时间上的延续性。一个软件项目的开发需要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软件开发工作人员可能只属于某一特定时间或者某一特定的阶段, 但是这并不是说对这一工作人员的考核就以在某个时间点或者某个时间段的工作效果来进行绩效考核。这种方式是不科学的, 而是应该将单个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果放置于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予以考核, 从整体出发, 分析其在整个项目中的工作价值和工作成果。这样的考核方式对于员工来说才是合理公平的。所以, 对软件开发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 必须注重对过程的考核管理。

三、对软件开发工作人员进行绩效管理的措施分析

绩效管理的措施是绩效管理的具体体现, 如何对软件开发工作人员进行绩效管理, 是一个需要长期关注和完善的重要课题。结合上面的问题分析, 我们认为, 对软件开发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绩效管理,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第一, 绩效考核形式的多层次性。传统的绩效考核形式较为单一, 主要就是从行为上、结果上、特征上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这种考核形式较为呆板, 运用到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考核显然是不科学的。考核形式的多层次性, 就是要避免单一的绩效考核形式。在绩效考核中, 根据软件开发工作人员不同的特点, 重视开发人员的自我评价, 将员工的自我评价和绩效管理人员的评价相结合, 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开发人员的积极性, 而且, 通过比较双方评价的差距, 寻求事情的真实, 使绩效管理的结果和过程都趋于客观真实。这是建立多层次的考核方式的一个重要目的。

第二, 重视考核方法的科学性。对软件开发工作人员进行绩效管理的考核方法, 国际上先进的考核方法是不仅重视对工作结果的考核, 还重视对主观精神的考核。这种对个体行为和精神的充分考量是绩效管理工作中的一大突破。 (1) 用目标管理考核工作成果。目标管理 (Management by Objective, MBO) 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 由美国管理专家彼得·得鲁克 (Peter Drucker) 在1954年首次提出。目标管理作为一种有效地管理方式已经在世界范围内, 在各行各业得到充分的利用。它的具体内容就是指个体员工的工作目标不是由某一单方面来决定, 而是员工和企业在相互协商以后来确立双方都认可的工作目标。绩效管理就是直接通过对此目标的考核来判断员工的具体工作状况和工作效果。具体到对软件开发的工作人员来讲, 软件开发工作的一大特征就是创造性和新颖性, 这些工作需要开发者通过自己的智力活动来达成。如何对智力活动设置目标, 是对软件开发工作人员进行目标管理的一项前提条件。我们认为, 这种智力活动的目标应该是根据个体差异来确立的, 可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这种挑战性不是说夸大对实际效果的追求, 而是指工作人员通过对自身知识技能的发挥, 经过努力可以达成的预期目标。这种目标具有可实现性, 并且不过分夸大的挑战反而能发挥员工自身的潜力。 (2) 用行为观察量表法考核进取精神和协作精神。重视对个体工作人员精神的考量是新世纪绩效管理工作的创新和突破。行为观察量表法 (Behav2oral Observation Scales, BOS) 是通过衡量被观测行为的频率来评价绩效的行为类方法。这种方式注重对精神的考核, 但是并不是通过简单的主观推断或臆测来对其进行评价和管理。它的方式是将工作人员的行为具体化、细分化。这就包括他们在团队中是否有帮助他人工作、协调与他人的配合等体现协作精神的具体行为。以这种行为出现的频率来判断这个人是否具有协作精神, 这是一种客观的方式来评价人的主观形态。通过这种形式来判断软件开发工作人员在团队中是否具有协作精神, 是否对自己的工作具有进取意识, 是一种值得推荐的绩效管理方法。

第三, 重视对软件开发工作的过程性绩效管理。软件开发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延续工作, 一个成熟的软件开发项目一般会包括以下四个环节:首先在确定客户需求的基础上, 明确软件设计的目的和功能;其次, 对软件的设计工作进行前期的规划和安排;再次, 专业的编程工作;最后, 软件测试, 通过调试发现软件中的漏洞和缺陷, 便于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 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职责和任务都存在着差异, 同一个工作人员在这整个流程中的每个阶段都有可能担负着不同的职责。对软件开发工作人员的绩效管理, 必须注意到这一特性, 较好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就是在不同的阶段都对员工的行动力、创新力、团队精神进行细致的观察。每一个阶段任务的差异, 可能会对员工个人能力的发挥带来局限, 并且员工个体在每阶段身上的闪光点也会有所不同。要想客观公正的对员工的各方面能力有比较准确的把握, 就必须从全局出发, 在整个过程中做好绩效管理各方面的工作。通过对过程的综合评价, 得出最具有权威的绩效管理结论。

第四, 建立和完善绩效管理的体系。在长期的绩效管理工作中, 人们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存在着偏差, 大部分的人以为绩效考核就是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一个整体持续的循环过程, 一个绩效管理过程一般包括绩效计划阶段、管理绩效阶段, 绩效考评阶段、绩效反馈、绩效考评结果运用阶段, 企业的绩效管理就是这几个阶段的循环, 一个绩效管理过程的结束是另一个绩效管理过程的开始, 绩效考核仅是绩效管理中的一个关键阶段。把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 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观点。从这个层面上来看, 绩效管理不仅仅是员工要接受企业对其的目标设定和业务考核, 企业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在绩效管理中所承担的职责。企业在绩效考核中, 应该提高管理人员的水平和素质, 使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维持在一个较高的层次, 这种管理应该恰如其分, 不能损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不能只对员工有要求而对自己本身的管理工作无要求, 不合理的管理方式只会给员工的绩效管理带来更多的消极因素, 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发展前景。其次, 企业要注重对员工进行绩效管理的效率。提高绩效管理的效率是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重视的问题, 因为对员工进行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员工个体的工作效率和企业的健康发展, 但是如果这种管理本身拖沓复杂, 那么在就无法保证员工工作的高效, 甚至会对员工的工作情绪产生消极的影响, 阻碍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的发挥。再次, 企业要将绩效管理的效果落到实处。绩效管理就是为了发现员工在工作中的具体情况和效果, 对于工作任务完成出色、团队精神优良的个体员工, 企业应该进行奖励, 对于影响整个团队的工作, 自身素质不达标的员工, 应该予以开除或者进行惩罚。基于绩效管理的结果对员工进行奖励和惩罚能够刺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责任心, 这是绩效管理工作的一个后续工作, 这个工作也会产生重要的积极意义。

结语:绩效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方法上都有着其自身的特征。特别是对软件开发工作人员进行绩效管理, 这项工作的复杂性更是尤为突出。管理是一个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进步的工作, 对软件开发工作人员的绩效管理也应当遵循这一原则, 结合新情况, 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孙艳, 薛澜软件产业的人力资源特点及中国的发展现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2, (2)

[2]、仲理峰, 时勘绩效管理的几个基本问题[J]南开管理评论,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工业企业管理) , 2002, (9)

[3]、王琼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1 (3)

[4]、吴卫.软件开发人员绩效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经济, 2005 (9) :113-114.

[5]、JOEL HENRY.软件项目管理——通向成功的现实指南[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4:11.

[6]、霍健雄.软件开发人员绩效考核问题探析[J].经济师, 2003 (8) :16-17.

软件开发工作者 篇9

一、基本情况

寻乌县位于江西省最南端,毗邻闽、粤两省,地处偏僻山区。总面积2311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173个行政村和6个居委会。全县总人口31万,其中农业人口25.78万人。“十一五”期间,全县有扶贫重点村82个(其中新增重点村43个),占全县总村数的47.4%;82个扶贫重点村分布在13个乡(镇),多数村地处边远山区,土地贫瘠,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低,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比例大。“十一五”初期,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582元,82个扶贫重点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132元;全县贫困人口61946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24%,其中扶贫重点村贫困人口24906人,占扶贫重点村总人口128000人的19.5%。

为尽快改变扶贫重点村的贫困面貌,寻乌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加大了扶贫和移民工作力度。“十一五”期间,共规划扶贫开发和移民扶贫项目829个,安排11215.7万元用于扶贫开发和移民扶贫。二、主要成效

二、主要成效

1、农民收入不断提高,贫困状况明显缓解。

据测算,到2011年底,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将由2005年的1528元,提高到3204元,增加1676元;扶贫重点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将由2005年的1132元,提高到2137元,增加1005元。全县贫困人口、低收入人口大幅度下降,贫困状况明显缓解。

2、扶贫支柱产业得到发展,农民有了稳定的增收基础。

该县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按照全县经济发展战略,积极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依托当地优势,通过信贷扶贫资金、财政扶贫资金,大力扶持发展以脐橙蜜桔为主的果业等扶贫支柱产业,着力为贫困乡村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问题,大大激发了群众的种果热情。通过几年来的努力,该县果业扶贫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县果业面积达43.6万亩,“十一五”以来增加了6万亩,其中扶贫重点村新增果园面积3万亩,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3、扶贫重点村基础设施得到加强,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

“十一五”以来共扶持兴建水陂21处,圳道13230米,兴建河堤8条长617米,水库2座,新增农田灌溉面积600亩;兴建饮水工程15个,铺设饮水管道44560米,解决了3240户14600人的饮水难问题;架设输电线路2条5.5公里,解决了7个自然村900余人的用电难问题;修建通村公路和果园路65条共计162.96公里,硬化通村公路207条共计215.55公里,兴建桥梁19座长289.8米,解决了13个乡(镇)82个扶贫重点村128000人的行路难问题,同时还带动了扶贫重点村果业生产的发展。目前82个扶贫重点村均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

4、扶贫重点村整体面貌得到改变,人居环境明显好转。

在扶贫工作中,该县结合新农村建设,全力抓好农村“三清三改”,共清理垃圾44202吨、淤泥1580吨、路障2333吨,改水422户,挖压水井218口,建自来水厂14个,铺设自来水管道44560米,改厕322个,修路163公里,硬化村道216公里,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加大了对科教文卫事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十一五”以来,共计扶持兴建村小学5所845平方米,适龄儿童入学率比“十一五”初期上升了3个百分点,兴建村民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医疗室20栋5407.8平方米,举办农村科技知识培训班338期,培训28747人次,扶持贫困户子女上农函大、技校、女子职业学校等学习培训762人。群众就医难、就学难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农民的综合素质有了极大提高,村容村貌发生了明显变化。

5、部分边远山区、地质灾害区、库区群众生存环境得到彻底改变。

“十一五”以来,该县积极开展了移民扶贫工作,大力实施移民扶贫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共对12个乡(镇)36个村、156个自然村中长期居住在深山区、地质灾害区和库区的1463户6946人实施了移民搬迁,通过搬迁,使他们走出大山,摆脱了恶劣的生存环境,找到了致富之路,改善了生活环境。

三、主要做法

1、狠抓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着力改善扶贫重点村发展条件。

一是科学制定扶贫规划。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深入调查研究,准确分析贫困乡村的致贫根源,明确重点扶持对象,确定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任务。并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把广大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建设项目作为整村推进的重点项目,精心制定规划实施方案。同时,对每一个建设项目都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详细测量、预算,明确扶贫资金投入额度,并交群众讨论,确保重点村扶贫规划科学合理又顺应民心。二是重点扶持基础设施项目。在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中,根据扶贫重点村的实际,做到从申报项目到项目资金安排上,都把群众受益面广,与贫困群众密切相关,且群众最希望得到解决的项目作为重点扶持项目进行大力扶持,努力改变贫困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加强扶贫开发项目管理。为加强项目管理和检查督促工作,该县成立了项目实施管理验收小组,各扶贫重点村均成立了扶贫项目实施监督小组。同时,对项目资金安排情况进行公告、公示,按受群众监督。县扶贫和移民办和项目单位分别与施工单位签订责任书和施工合同,并接受各扶贫重点村项目实施监督小组的监管。项目完工后,分别由乡(镇)村和县验收小组进行二级验收,确保了扶贫项目得到顺利实施,并发挥效益。

2、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大力扶持发展扶贫支柱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近几年来,该县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大力扶持发展以脐橙蜜桔为主的扶贫支柱产业,促进农业增产,带动农民增收,加快贫困户脱贫步伐。目前,该县果品年产量达50万吨,产值达12亿元;参与开发的农户48600户,实现人均果业增收960元以上。“十一五”期间,该县依托县农信社、农行等金融部门以财政贴息的方式发放信贷扶贫资金5140万元,并安排财政扶贫资金2540万元大力扶持果业发展。2007年以来,共扶持龙头企业项目17个,发放扶贫贷款2005万元,补助贴息资金40多万元;安排到户扶贫贷款4064万元,补助贴息资金205万元,扶持农户3577户。同时,还加大了对修建乡村道路和果园道路的扶贫力度,截止目前,共修建乡村道路和果园道路378.51公里,为发展扶贫支柱产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抓好科技扶贫,积极开展扶贫培训工作。

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在扶贫工作中,我们加强了科技扶贫工作,一是积极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扶贫干部培训工作。以农民知识化工程和劳务输出岗前培训为载体,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认真落实“一村一名中专生”和“一村一名中高级技工”的招生工作任务。“十一五”期间,全县共举办各类扶贫培训班287期,培训16614人(次)。其中举办转移培训班110期,培训5594人(次),其中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5045人,农业产业技术培训350人,一村一名中高级技工培训207人;举办各类扶贫干部培训班177期,培训11020人次。通过开展扶贫培训工作,提高了扶贫干部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农民的劳动技能,拓宽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渠道,促进了农民增收。二是大力推广技术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果园节水滴灌、配方施肥技术、黑光灯诱捕灭虫技术。通过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扶贫支柱产业的科技含量。三是抓好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先后建立了寻乌县柑桔特早熟科技示范基地、寻乌县脐橙苗木示范基地,周期产出16至20万株优质无病害脐橙苗木。通过开展科技扶贫,增强了广大群众的科技知识,提高了技术水平,加快了贫困农民的脱贫步伐。

4、实施移民扶贫,切实改变深山区、地质灾害区和库区群众恶劣的生存环境。

为彻底解决居住在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群众恶劣的生活环境,该县紧紧围绕“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总体目标,大力实施移民扶贫工程。一是不断探索移民搬迁扶贫新出路。坚持以近路、近水、近电、近学校、近医院的原则,移民扶贫工作做到“四个结合”,即:与发展圩镇建设相结合,与果业开发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在移民集中安置点建设中,实行“五统一分”,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基础、统一层高、统一立面装修、分户建房的做法,把移民安置在圩镇和新农村建设点上,使移民新村(如金桥移民新村)成为圩镇建设和寻乌农村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二是有序推进移民搬迁。在工作中建立“县负总责、乡镇实施、群众参与、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把移民扶贫工作列入乡镇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县公安、国土、城建、教育、卫生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为移民安置办理户口迁移、土地及建房审批、解决子女上学、办理农村医保等一路开“绿灯”。三是坚持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根据该县产业发展特色,采取以果安置移民,引导移民种果致富,使移民户不但走出了大山,而且走上了致富道路。如该县罗珊乡筠竹村移民户赖亦兰,通过移民搬迁到吉潭镇黎坑村种果安置,种植脐橙柑桔1000多株,每年种果收入近10万元。

5、强化资金管理,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把资金项目管理与地方配套资金落实,与群众投工投劳相结合,对群众积极性高且投工投劳多的优先安排扶持,并在相关政策上给予倾斜。二是严格执行财政扶贫资金报帐管理制度。设立财政扶贫资金专户,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资金分配和项目安排实行全过程公示制,在向重点乡村群众公开的同时,还通过县电视台向全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强化扶贫资金监管和绩效考评。县审计、监察、财检等部门每年定期对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检查,县财政和扶贫部门对扶贫资金绩效进行考评,确保了扶贫资金专款专用,充分发挥效益。

6、广泛动员,形成合力,积极开展社会扶贫工作。

软件开发工作者 篇10

伴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逐步扩大,软件需求量迅猛增加,随之带来的是软件系统规模日渐增长。而软件规模的增长意味着软件的复杂度也大大增加,这种复杂度除了代码的量以外,还包括代码段之间的关系。要想获得高可靠性、高质量的软件,必须严格遵循软件开发过程管理,为软件开发提供有力保障。

近些年来,为适应市场需求,软件在功能设置、开发周期和生产成本三个方面又有了新的要求,即为不同用户提供特色定制功能,在最短的周期内、低成本地完成软件维护和扩展,还要考虑到继承和兼容用户现有软件系统和历史数据。而软件开发所采用的过程管理也慢慢向软件开发产品化过渡,更加注重新的开发模型和生产技术的研究。与此同时,软件产品开发的智能化、自动化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实现这样的目标,就要求软件在短周期、低成本的前提下可以敏捷应对市场需求变化,传统的以功能分解为主导的分析设计思想已成为软件系统开发的瓶颈,软件的功能实现也不再是一成不变,这样才有助于提高软件产品的生产效率,并迅速占领市场。

1 软件柔性概念

为增加软件功能的灵活性,降低软件开发中不稳定因素的影响,采用柔性思想成为一种选择。“柔性”是相对于“刚性”而言的,传统的“刚性”软件开发是建立在静态功能模型的基础上,一旦软件开发完成,用户必须在已有功能的限定范围内操作,其优点是软件开发的成功率高,功能实现的固定,设备利用率也很固定,可以迅速提高办公效率、降低办公成本;其存在的缺点是无法应对用户需求不明确或者隐性需求发现较晚的情况,系统的适应能力非常弱,用户只能维持在软件已有的功能基础之上工作,新需求、新变更只能在软件升级或者新产品开发的过程中重新提出,这样导致了用户的工作受到软件功能的限制,甚至产品根本无法得到很好的应用,无形中增加了用户对软件产品的抵制。

1.1 柔性软件系统的概念

对于软件系统来讲,运行环境和用户需求可以看作是外界影响,外界的作用力。所谓柔性软件系统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满足和适应外界作用力影响软件系统,当这样的影响产生时,对现有的系统能够不修改或仅施加参数修改就能够满足实际的需要。软件的柔性可以表述为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系统适应外界作用力的能力,可通过软件系统满足不同运行环境、不同用户乃至于不同行业新需求的程度来衡量;第二方面是系统适应内部变化的能力,可通过在有变更情况下软件的工作效率与无变更情况下的工作效率期望值之比来衡量。

1.2 柔性软件系统的内容

目前软件开发正从针对用户需求逐步向适应市场动态变化过渡,一个软件系统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能在很短的开发周期内演变出较低成本、较高质量的不同品种产品的能力,因此柔性思想已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软件系统的柔性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1) 软件功能的柔性实现,即要求处理相互关联的一系列不同类型的事务时,软件系统功能变化的难易程度。

(2) 许多事务流程本身就具有相当的柔性,一方面是指处理流程不变时自身适应流程内部各个工作环节调整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软件系统内为工作流程变更而改变相应流程的难易程度。

(3) 软件系统的柔性,首先是事务处理流程更新或完全转向后,系统能够非常经济和迅速地应对新变化;其次是软件更新后,对旧系统的继承能力和兼容能力。

(4) 软件系统维护的柔性,无论用户还是开发者,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查询、处理软件故障,保障系统的可靠性。

(5) 软件系统扩展的柔性,当环境需要的时候,可以很容易地扩展系统结构、增加模块,使得软件具有相当迅捷的扩展能力。

(6) 软件系统运行的柔性,可以利用不同的手段、技术、流程来处理一系列事务的能力,或者对同样的事务换用不同流程处理的能力。

综上所述,软件系统的柔性技术是对各种不同流程的事务加工对象实现程序化柔性加工处理的各种技术的综合。

1.3 软件系统柔性实现的层次

软件的柔性主要体现在软件的可操控性上,为方便软件使用者按照既定目标构造功能、界面、数据等模型,通常将软件系统实现的柔性分为三个层次:

(1)面向用户的柔性,即用户可以根据软件提供的功能,对工作需要或者流程的变更等因素影响来适时调整软件,对于不同知识水平的用户可以区分对待。但是这样的开发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困难,毕竟用户使用软件来处理日常事务就已经是一种障碍了,若用户还需掌握调整软件系统,过大的压力会导致用户的抵触心理。通常情况下,针对用户的柔性可以集中在一些经常需要变化的方面,比如界面调整、报表格式、数据信息收集、简单业务处理流程调整等。

(2)面向开发者的柔性,开发者通过调研分析,建立一个完备的组件库,通过组件拼装可以实现软件的构建。这样,无论是用户需求发生变更,还是系统因环境等因素被迫需要调整,都可以快速根据要求构建一个新的软件系统。这个层次的柔性通常需要开发者编写或者修改一些程序,所以不管是从技术上考虑还是安全上考虑用户都无法胜任。

(3)软件自身柔性,即软件在运行时,可以根据环境变化、用户喜好变化、用户行为习惯等因素,适当进行自我调整,方便用户使用,这种方法对用户来讲是透明的,即用户不知道调整的过程,但是可以感知调整以后的结果,这在技术上要求更加高,从目前的软件开发水平来讲,无法完全感知到软件运行环境的变化,所以在开发实现上有很大的困难。

2 影响软件柔性的要素

2.1 软件系统的柔点

软件的柔性开发主要体现在分析、设置软件柔点,所谓柔点是指软件形态的变化点,也是软件系统中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发生变更的因素。对于软件柔点的定义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柔点的范围控制,即受影响的柔点不能无限制多、无限制大、无限制变更;另一个是柔点的粒度控制,即柔点的粒度规模越小,影响柔点变更的因素相对要少,柔性实现就越简单,软件系统越容易适应变化,但是粒度太小又会导致柔点之间的关系过于复杂,反而难于实现。软件系统正是由上述定义的柔点组成,柔点是构成软件系统的最基本的元素之一,是软件系统的基本构件。柔点可以是特定功能的代码段,也可以是一个抽象的数据类型,还可以是人机界面的某个组成部件。

2.2 柔点之间的关系

因为软件系统是由这样的柔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构成,所以软件系统的开发过程实际变成了软件构件柔性的分析、设计和实现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柔点自身,柔点之间的关系也是系统开发关键,因为柔点的存在是依托于系统或者是系统中的其他柔点。根据系统中柔点之间的关系,柔点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孤立柔点,该柔点孤立存在,所实现的功能相对比较独立、单一,并且该柔点与系统其他柔点接口也非常固定,相互之间不通过数据变换或者代码共享产生联系。一旦受到外界影响,孤立柔点的形态变化对其他柔点的形态不产生影响,或者影响非常微弱,在软件系统中可以忽略不计。

(2)单一关联柔点集合,即当外界变化影响到一个柔点形态的时候,会同时激发另一个柔点的形态变换。这种关系从作用方向上来讲又分为对称和非对称两种,所谓对称是指任何一方形态的变换都会影响到对方,假设X为柔点集合,R为定义在X之上的关联关系,对每个属于X的元素a和b,若存在aRb,则必然存在bRa,这种关系R称作对称关联关系;而非对称是指两个关联着的柔点形态变换影响只是单向的,这种作用力是不可逆,即对于柔点集合Y,R为定义在Y上的关联关系,对任何属于Y的元素c和d,若存在cRd,必然不存在dRc,则这种关系称作非对称关联关系。

(3)集群关联柔点集合,这样的柔点变化性能比较活跃,属于软件系统中的不稳定因素。也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系统受外力作用影响某个柔点形态变化,而该柔点的形态变化又会激发系统其他多个柔点的形态发生改变;另一种是系统受到外界某个特定影响的时候,发生形变的不只是某个特定柔点,而是某个子系统中所有关联柔点的形态都会发生改变,并且这些柔点的形态变化会导致更多的柔点形态产生变化,也是系统实现柔性化的关键所在。

2.3 柔点柔性的度量

在柔性软件系统开发过程中,影响软件柔性的要素的除了柔点、柔点之间的关系以外,另一个要素就是柔点一旦承受外力作用时所变化量的度量,或者是柔点形态变化的体现方式和规则,最简单的变化是通过接口参数调整实现,比如人机界面中控件的位置、颜色等等;其次是在柔点的实现形式上提供多种样式,比如柔点代码的执行流程、算法选择都属于这一类;最好的也是最复杂的方式是利用操作平台或者公共数据区域对柔点的形态进行控制,系统需要调整的时候,可以直接通过操作平台对柔点进行修改和装配,无须修改源代码。对于不同的柔点其形态变化必须经过严格论证,在遵从用户和市场约束的前提下,在既定周期和成本内为软件系统的结构和形态选择一种合适的实现方式。

3 软件柔性的实现

3.1 柔性工作流系统的概念

柔性软件系统结构的建模方式有很多种,在选择时必须考虑模型的成熟度、复杂性和表达能力。柔性工作流技术是为了解决现代企业中流程的动态性问题而提出的。因为企业的许多业务流程事先无法给出每个环节准确的、完整的定义,也无法精确描述流程各个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只能在流程实例的运行过程中,根据运行时的实际情况逐步完善。不同实例运行的路径和执行的环节可能不同,通过柔性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柔性工作流模型已经日臻成熟,而且工作流系统本身就是一种为支持企业经营过程高效地执行并监控执行过程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可直接移植于软件产品开发中。

柔性工作流技术是将建模对象进行分层,模型分为多个执行流程,每个流程又有活动节点和连接弧两类元素组成,活动结点在系统中承担了不同性质的执行任务,按照其任务类型总共有十五种不同的活动节点,可以方便表达事务处理过程中各种类型的活动和任务。连接弧有三种,分别是普通控制连接弧、条件连接弧和条件设定连接弧,前两种连接弧是针对活动结点间关系和执行过程非常固定的事务处理流程,而条件设定连接弧只能由条件设定节点出发,通过动态定制活动执行条件、完成条件和时间要求等因素,实现事务处理流程,大大提高了流程执行的柔性。

3.2 柔性软件系统的开发过程

在柔性软件开发过程中,将柔性工作流的建模思想与软件分析设计过程和模型有机结合起来成为关键。在现有的标准软件过程中,将需求分析、建立需求分析模型和设计实施过程进行重新整合,为实现软件柔性化服务。新的过程也分为三个阶段。

(1)抽象阶段(Abstraction Phase):

这个阶段完成传统的需求分析和建模两个任务,可以采用现有的分析、建模工作方法和流程,主要对软件要实现的功能和非功能需求以及性能限制进行描述,毕竟满足市场和用户对软件的需求才是软件开发的基本出发点。

(2)转移阶段(Transfer Phase):

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只有一个,即对软件功能模型进行分解细化。细化的目标不再采用传统的功能分解方式,而是参考用户实际的工作过程和计算机执行流程,使用工作流技术中某种类型的活动节点,描述功能执行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每个活动节点完成特定的功能,由不同的角色控制活动节点的启动、执行和检查。活动节点之间的关系先通过普通控制连接弧和条件连接弧进行预制,建立一个可以执行的工作流程,在此基础上构造功能原型,进行仿真迭代,逐步完善软件的功能模型。

(3)重构阶段(Rebuild Phase):

重构阶段的工作基础是转移阶段的工作结果。在前一阶段,已经建立了固定的流程执行过程,但这个执行过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了适应外界作用力的影响,对每个流程的各个活动节点进行重新评估,去除人为设定的活动节点之间的关系,保持活动节点独立执行能力,并将可变的因素引入受影响的活动节点中,兼顾到用户需求发生变更时流程或者执行活动节点可能的变化。通过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完成事务处理流程和活动节点的可柔化操控,引入条件设定连接弧,供用户或者开发者对流程的活动节点进行重新设定,并通过工作流引擎的解释和执行,实现软件的柔性。

上述过程也适用于软件系统非功能性部件的开发,比如人机界面、数据访问等等。在开发过程中只需遵循抽象、转移和重构三个阶段的工作,对不同的任务进行区别对待,寻找软件系统的柔点,有效实现软件的柔性。

4 结束语

虽然软件的柔性化思想提出已经十多年了,但是目前还不成熟,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并且在初次开发的时候不但不能减轻开发者的工作量,相反可能会大大增加软件开发的工作量和难度。如果开发成功,其直接作用是增强了软件的适应能力,延长了软件的生命期,为各种商业开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柔性化思想并不是软件行业的灵丹妙药,但是在解决软件产品的智能化、自动化问题上完全可以提供一些借鉴。

摘要:软件柔性技术是目前软件开发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对软件系统中柔性要素的分析,引入柔性工作流技术模型,建立了一个柔性软件开发过程,即通过抽象、转移和重构三个阶段对软件的系统进行柔性开发,并结合多年实际开发工作,对软件系统的柔性化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软件工程,软件过程,柔性,工作流系统,工作流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申利民.柔性软件开发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

[2]范玉顺.工作流管理技术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申利民,穆运峰.软件柔性的概念和度量[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4,10(10):1314-1318.

[4]范玉顺,吴澄.一种提高系统柔性的工作流建模方法研究[J].软件学报,2002,13(4):833-839.

[5]赵庆水,申利民.面向对象软件柔性的度量[J].计算机工程,2006,32(13):82-84.

[6]朱文华,王茜.企业动态联盟中柔性工作流的研究与实现[J].小型计算机系统,2003,24(4):758-762.

[7]阮观润,卢正鼎.基于C/S模式的MIS柔性化研究[J].微计算机应用,2004,25(2):170-176.

软件开发工作者 篇11

1、摆正关系,从“情”字入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应用热情、诚恳和信任的思想感情去感染学生,对他们微小的进步加以鼓励、肯定,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只有“爱”字当头,以诚心对待学生,用体贴和慈爱的态度对待学生,彼此尊重,相互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鸿沟才可以填平,学生戒备性的心理障碍才能得到矫正和清除。学生赵某,父亲病故,母亲癌症晚期,自感前途渺茫,学习动力不足,我与此生谈话,适时进行挫折教育,逆境成才的道理,和该生一起探望其母亲的病情,该生近期转变非常大,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大有提高。

2、及时召开主题班会,指明奋斗方向。

例如守时守信班会,感恩班会,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班会,我为班级做贡献班会,我的未来,我的理想等主题班会。

3、加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一生受益的好习惯。

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影响一个人的个性品质,教育学生从生活到学习改正不良习惯,坚持积极向上,勤学好问,积极思考,把自己从一个高点推向另一个高度勇气,列举现实中的例子,把班内学习积极,成绩突出的学生与自己作比较,从中发现别人长处,改正自己缺点。

4、树立远大理想,志气来源于远大理想。

经常进行成功成才教育。让学生明确“我为什么要来学”, 每个学生虽然有不同的成长过程、不同的家庭背景,但是来上学的目的却都是为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丰富自己的人生,能进入更高的学府深造而打下坚实的基础。成功是树立学生学习信心的“阳光、空气和水”。

5、善于运用座右铭,给学习不间断添加动力。

我从网上搜集了很多具有激励行的座右铭,制作成了精美的幻灯片,经常与学生一起品味其中的内涵,把先进的理论嫁接到学生的思想中去,在班内建议全体学生写下最激励自己的一句话,放在醒目的位置,只要看到就能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中。

6、设计好自己的“40岁的名片”

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认清当前的形式,联系社会实际,类比父辈的奋斗历程,设计自己的未来。

7、分组合作,引入小组竞争的管理模式。

以小组竞争促集体创优是级部教学研究成果,在实际操作中,把学生划分成6个学习小组,个人实行量化管理,个人积分影响小组成绩,把日常管理、学习、纪律等都纳入到小组竞争中。

8、利用科学的评价方式使班级全面发展

在管理上制定科学的班级管理条例,广泛发扬民主,人人参与。班级成立之初召开主题班会,人人表态发言,班级即是大家的“家”,如何为班级做贡献,树立“班兴我荣,班衰我耻”的班级管理理念。

9、从后进生入手,强化与家长联系,力促学生上进。

后进生是班级工作的关键,一个班级的先进与落后,很大程度是看班内后进生的管理,班风学风、班级氛围都与之相关。经常联系家长,让家长知道学生的表现,让学生了解家长的期望,通过家庭和学校的合作提高其学习的内动力,老师和家长要贯彻多表扬、多赞许、少指责的原则,让后进学生从内心体会到进步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进而充满希望和信心,扬起学习的风帆。

10、指导正确的学习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学习书本上有限的知识更为重要,而且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匪浅。因此,掌握正确的学习技能和方法与学习成绩的提高有着密切联系,是学生由“厌学”变成“爱学”的关键所在。所以在班内经常组织学法交流,介绍以前的名生学习方法供學生借鉴。

11、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当学生因基础差在学习上产生自卑感和恐惧感时,要对他们循循善诱,多角度、多侧面地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引导他们正视挫折和成功,培养他们积极的意志品质。学生一旦有了信心,就会自觉、主动地学习,这样他们成绩自然就会提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12、开创良好的学习环境

软件开发工作者 篇12

关键词:互联网,软件测试,开发周期

0 引言

近年来,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高速兴起, 软件产业已成为信息产业的核心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 所以软件开发也在经历着革命性的变化。最初的软件产业由于基础薄弱, 很多企业在软件的开发过程中采用了不完善的软件工程思想, 所以导致在软件开发的流程中, 软件测试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2]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软件开发者过去普遍认为软件测试只是对最终产品的调试, 企业对测试的投入少, 测试介入晚;另一方面:测试的手段以及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大多为人工测试, 软件测试技术没有得到创新的发展。但软件测试工作是帮助识别开发完成 (中间或最终的版本) 的计算机软件 (整体或部分) 的正确度、完全度和质量的软件过程;是SQA (软件质量保证) 的重要子域。并且软件的测试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多的发现软件中的错误, 而不是为了顺利地的演示软件的正确功能或者只是简单的对软件进行调试。通过这一完整的过程可以为软件的可靠性与安全性的评估提供依据。[3]

所以软件测试因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应受到更多的重视, 企业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也因多应用软件测试的技术来完善软件的开发。文章通过对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系统整个开发周期软件测试的管理如软件测试设计概述、测试用例设计等, 全面的阐释与证明软件测试的重要性以及意义, 同时也强调软件测试在软件整个生命周期发挥作用的观念。

1 软件测试设计概述

软件测试的好坏不仅取决于测试人员的测试, 更需要良好的测试管理。[1]而一份好的软件测试设计则可以指导测试人员进行测试工作, 达到预期的目标。在高校工作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中, 测试工作不是单独进行的, 而是贯穿于整个开发周期。系统界面如图1。

1.1 测试模型以及流程

测试模型对于测试有着指导性的意义, 目前常用的测试模型主要有V型、W型以及X型。V模型是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测试模型, 但其有着实际应用中容易导致需求阶段的错误一直到最后系统测试阶段才被发现的缺点, 所以采用X型测试模型。X模型是对V模型的改进, 它是针对单一的程序片段作用于相互分离的编码以及测试, 此后通过多次的交接, 通过集成最终合成为可执行的程序。在此模型下, 展开测试的流程工作:制定测试计划、编辑测试用例、执行测试用例、发现并提交BUG、开发组修正BUG、对已修正BUG进行返测、修正完成的BUG将状态置为已关闭, 未正确修正的BUG重新激活。

1.2 测试范围

在系统的需求分析阶段进行需求设计测试, 在系统的开发以及验收阶段, 分别对系统的教师信息管理端、学生信息管理端以及后台信息管理端进行功能测试、集成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

1.3 测试技术

在产品的需求评审阶段通过后编写测试用例、主要采用黑盒测试、白盒测试辅助测试以提高编程的规范性, 方法如代码检查。主要采用人工测试, 辅助以自动化测试进行性能测试。

2 测试用例设计举例

测试用例是为某个特殊目标而编制的一组测试输入、执行条件以及预期结果, 以便测试某个程序路径或核实是否满足某个特定需求。好的测试用例可以清晰测试流程, 有利于发现软件的问题, 避免遗漏问题。

功能测试用例设计:

设计的测试用例表由:用例编号、原型描述、用例目的、前提条件、子用例编号、输入、操作步骤、期望结果、实测结果、状态组成。如在教师登陆模块的测试中先正常输入填入账户名密码, 期望结果为:成功登陆下一页界面, 实测结果为:成功登陆下一页界面, 状态为通过。

性能测试用例:

在学生端的性能测试中, 用Load Runner进行测试。Load Runner是一种预测系统行为和性能的工业标准级负载测试工具。利用模拟用户实施并发负载及随时监测的方式来确定和找出问题。

设计的测试用例表由:用例编号、原型描述、用例目的、前提条件、子用例编号、输入动作、输出响应、是否能正常运行、状态组成。例如在学生手机端的压力测试中子用例编号为200个学生并发操作输入, 动作为点击请假、填写请假信息、点击发送点击请假、填写请假信息、点击发送输出响应为:三分之一学生界面显示:系统用户量大, 请稍后发送, 是否能正常运行:否, 状态为未通过。

3测试结论以及展望

系统经过了需求分析测试、功能测试等测试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并提交了开发人员进一步解决。在系统的测试过程中, 测试人员的测试工作贯穿整个软件开发的周期, 避免了测试在开发后期介入而带来的如软件需求设计不完善导致的产品功能不全以及代码不规范导致的后续开发出现瓶颈的问题。现在软件行业正在发展壮大、蓬勃发展, 软件工程理论亦是不断完善, 软件测试也会因其技术的不断成熟而在软件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旭静, 陈宏刚, 王庆人.软件测试方法简述与展望[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3.

[2]赵丽娟.软件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J].甘肃科技纵横, 2012.

[3]周煜, 周国庆, 奚文骏.软件测试技术概述[J].中国测量技术, 2005.

上一篇:情境影响下一篇:I2C接口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