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简介

2024-05-10

高压氧简介(共8篇)

高压氧简介 篇1

1 110k V以上高压断路器机构类型特点

断路器机构可分为弹簧操动机构、气动-弹簧操动机构和液压-碟簧操动机构类型三种类型。它们的储能介质分别是螺旋压缩弹簧/机械、压缩空气/弹簧和碟簧/液压油;它们的特点:弹簧操动机构是无漏油、漏气可能;体积小, 重量轻、稍有泄露不影响环境。气动-弹簧操动机构是空气中水分难以滤除, 易造成锈蚀, 一般加空气净化装置, 滤除空气中的水分。液压-碟簧操动机构是制造过程稍有疏忽容易造成渗漏, 尤其是外渗漏;存在漏油、漏液可能。

2 110k V以上高压断路器典型操动机构原理简介及运维技术难点解析

2.1 CT20弹簧操动机构

2.1.1 组成及功用

弹簧操动机构主要由箱体、二次控制部分、机构芯架组成, 是一种以弹簧作为储能元件的机械式操动机构。其结构简单, 可靠性高, 分合闸操作采用两个螺旋压缩弹簧实现。

2.1.2 运维技术难点解析

2.1.2.1 CT20弹簧操动机构行程和间隙的检查确认 (表1)

2.1.2.2弹簧操动机构润滑脂的使用。弹簧操动机构的传动零件较多, 而其本身又对传动摩擦等反力特别敏感, 所以出厂时对诸如轴销, 轴承, 齿轮, 弹簧筒等转动和直动产生相互摩擦的地方涂敷低温2#润滑脂。

2.2 CQ6型气动-弹簧操动机构

2.2.1 组成及功用

气动-弹簧操动机构是一种以压缩空气做动力进行分闸操作, 辅以合闸弹簧作为合闸储能元件的操动机构。气动-弹簧操动机构结构简单, 可靠性高, 分闸操作靠压缩空气做动力, 控制压缩空气的阀系统为一级阀结构。

2.2.2 运维技术难点解析

2.2.2. 1 CQ6型气动-弹簧操动机构行程和间隙的检查确认 (表2)

2.2.2. 2 CQ6型气动-弹簧操动机构运行维护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a.机构箱的密封, 防潮问题。机构箱及门的密封设计能保证箱体防水要求。通风孔的设计及电缆孔的密封设计与加热器的配套使用, 能保证机构箱内元件通风良好, 不受潮。

b.润滑脂的使用。机械防跳销钉, 传动系统、轴销、挡圈等应定期 (每年) 上油, 防止生锈卡死。

c.运行期间排水。由于空气湿度和压缩机二级排气受温度影响, 造成水分进入储气罐中。所以每隔七天排水一次, 以减少储气罐中水分积存。

d.压缩机油位。检查曲轴箱内的油面, 如低于油标高度1/4时, 应往曲轴箱内加油, 加油到上刻度线以下位置。

2.3 HMB型液压碟簧机构

2.3.1 组成及功用

HMB型在结构设计上采用集装板块结构, 操作机构的主要元件按功能分成五大模块, 即充能模块、贮能模块、工作模块、控制模块和监测模块。

2.3.2 运维技术难点解析

2.3.2. 1 慢分慢合操作。

所有液压元件按功能模块划分被集中布置在高压部分, 与AHMA型相比, 减少了一处高压区的漏点, 可靠性也有了进一步提高;阀系统的防慢分原理及结构同AHMA型, 与断路器直连的活塞杆在液压系统失压时除了要支撑可动件的重力外, 还要支撑六氟化硫气体压强产生的压力, 此型机构采用与碟簧运动相关的连杆拐臂来防止机构失压时断路器可能产生的慢分动作。

2.3.2. 2 油位的检查及注油。

液压碟簧机构在出厂前已充入足够量的液压油, 碟簧处于储能到位位置, 从测量观察窗中能看到液压油处于油标底部和中心之间, 则表示油位正常。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交流高压断路器技术标准.

[2]青海省电力公司.ZF9-363型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检修工艺导则.

高压氧简介 篇2

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阿帕尼高压电极蓄能锅炉供热、制冷项目。

2.项目建设内容:采取EPC、BT、BOT、BOO、PPP等投资模式。应用国际先进的高压电极蓄能锅炉替代燃煤燃气供热制冷,实现节能、环保、节支目标。该项目是替代高污染燃煤锅炉“煤改电”最为环保、经济的方式,结合利用城市低谷电进行蓄能的方式,向用户供热、供冷、供蒸汽、供洗浴热水,是完成减排低碳发展行动的发展方向。

3.项目依据:根据国务院《2014年-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江苏地区将淘汰燃煤锅炉1.1万蒸吨,停止使用高污染燃料的锅炉及江苏省人民政府第91号令《江苏省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明确提出了以电能替代传统燃煤的供热方式。

项目设计规范:国家标准《锅炉房设计规范》 国家标准《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G0001-2012 国家标准《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50.1-150.4-2011 《特种设备监察条例》国务院第373号令 采暖通风设计规范 GBJ19-87 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手册 电锅炉设计规范

美国规范:ASME第一卷《动力锅炉建造规程》

第Ⅷ第二册《压力容器建造规程》

第Ⅷ第二册《压力容器—另一规则》 供暖设计手册 电极锅炉制造规范 项目可行性简介 1.行业发展现状

电锅炉在我国使用不足十年,电锅炉加热作为房屋取暖的一种形式,近几年在中国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各省均有大面积使用。目前北京市采用电暖面积已超过千万平米,北京市电业局关于使用电锅炉电价公布了一些优惠政策,即电价要用峰谷电价,谷期电价减半,只收0.20 元/KWh。其它地区如:辽宁、黑龙江、内蒙古、陕西、新疆、山东等省也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对使用电锅炉的用户试行级差电价,让使用电锅炉的用户得到实惠,通过电价优惠政策,减轻了用户的负担。

电锅炉制热费用与集中取暖缴费大致保持一致或略低,使用者在经济使用方面也全部接受电暖价格。电锅炉未来发展的方向是将进一步提高热效率,降低单位功率及设备造价,提高锅炉机组的运行灵活性和自动化水平,发展更多品种以适应不同的地区,提高锅炉机组及其辅助设备的运行可靠性。能够对环境的污染进行治理,节能减排将是电锅炉最大的发展亮点。

随着行业标准的不断规范,同时由于城市低谷电的存在造成能源巨大的浪费,从而促进电蓄能锅炉向节能、安全的方向快速发展。特别是应用于需求量巨大的北方冬季供暖,即节省了能源,又减少了煤电给大气造成的污染,阿帕尼公司的蓄能锅炉系统就是电锅炉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谷电电力的保障是电蓄能运行的先决条件。电蓄能锅炉系统主要是利用夜间低谷电(23:00~7:00)时段的废弃电能做为能源,冬季夜间蓄热白天供暖,夏季夜间蓄冷媒白天供冷气。2.项目设备安全、可靠性

按“全蓄热、冷式”设计配置的阿帕尼电蓄能锅炉系统,是将核电站的配套技术应用到民用,核心部件原装进口。是十分安全可靠的。电极锅炉有着悠久的生产历史,使用寿命长,热效率99.6%。具有过温、过压、过流、短路、断水、缺相等六重自动保护功能,配有声光报警并自锁、故障急停并自锁、精确的温度控制机构,全部PLC编程,真正做到无人值守,技术成熟、运行安全、零事故。无排放、无污染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安全的清洁能源的设备。3.项目经济性

⑴根据投资模式约定进行投资安装,用户根据约定只负责区域管道及附属设施费用,其它无经济负担。

⑵ 因该项目利用城市谷电蓄能运行,用热、用冷费用执行当年徐州市物价部门统一收费规定。

⑶ 电蓄能供暖、供冷系统在欧洲、美国等多国早已使用,自1930年来广泛应用城市供暖及工厂等各行业。该项目制热水温度最高可达150C,制冷可达-15C。因电蓄能供暖、供冷项目为区域运行,以区域为独立体,不受时间、外在因素限制,可根据要求随时进行供暖、供冷,能量损失少,效率最高。

⑷ 本项目实施后有利于城市地区电力填谷平峰,确保电网经济安全运行,增加电力部门的财政收入。

⑸ 该蓄能项目占地面积小,节省使用方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0

0建设安装周期短,根据项目大小,在符合建设安装条件下,基本保证在100天内完成施工。原老旧小区的项目在建成后,不需改变原区域供热管网模式即可直接对接运营,避免了对区域道路的二次破坏。

⑹ 引进外资,探索服务社会新改革。根据近期召开的中央财政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明确了今后要以电力替代燃煤新的能源结构政策,阿帕尼公司本次项目是利用瑞典国家的低息贷款政策,以多种投资的方式参与建设,从卖产品转向卖服务,经济价值最大化,自然成本最小化,将资本市场和技术市场结合的制造业服务化模式——循环经济模式。4.项目环保节能性

高压电极蓄能锅炉供热、供冷项目,使用低谷电是对电能的合理利用,完全符合国家节能环保政策和江苏地区推广利用谷电政策的导向。

⑴ 江苏省《关于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加大蓄冷蓄热等负荷优化技术的推广力度,建设一定的移峰填谷项目。加大蓄冷蓄热等削峰填谷技术的推广力度,在全省加快形成一定规模的常态削峰能力。

⑵ 利用低谷期电能进行局域集中供热、供冷的方式不但环保、经济,且符合降低能耗的政策要求,是兼顾保障城市采暖、供冷和保护大气环境的有效发展途径。

长期以来,各地使用传统的热电供暖、制冷方式,首先是能耗高、污染重、热损大,且与当前江苏省雾霾空气污染特别是PM2.5有着一定的关系。电蓄热供暖、制冷不产生污染、噪音,真正达到零排放,是替代燃煤供暖最优化的一种选择。每年将减少巨大的燃煤用量,减少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等排放,是真正意义上能够为城市治理大气污染和创建环保、文明城做出贡献的项目。5.该项目已经在北京、河北石家庄信息学院、山东济南山东肿瘤医院、江苏徐州等地区单位进行实施运行。

阿帕尼高压电极蓄能锅炉供热、供冷项目可行性、可靠性、经济性具佳,符合国家的节能、环保政策,达到环保、节能、节支三项的统一。对徐州市确保到2017年煤炭消费总量实现省控指标,具有实际推助作用。

上海阿帕尼电力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徐州公司

高压氧护理临床观察 篇3

1 适应证

(1) 意识障碍者, 生命体征平稳, 特别是血压平稳者; (2) 病程在6d以上及次日CT显示血肿不见增大者; (3) 实验性高压氧治疗1~2次后症状未加重及CT显示血肿未见增大者; (4) 脑血肿清除后的患者, 只要病情稳定, 无感染及新鲜出血征兆者。

2 禁忌证

(1) 未经处理的气胸, 未经处理的多发胸骨骨折, 胸壁开放性损伤; (2) 视网膜剥离; (3) 内出血, 未控制; (4) 伤风、感冒、鼻炎、咽鼓管堵塞; (5) 高热; (6) 严重肺气肿、肺大泡; (7) 早期妊娠 (孕24周以内) ; (8) 极度衰竭患者。

3 护理

3.1 入舱前护理

(1) 入舱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 认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等变化;嘱患者排空大小便, 不宜吃得过饱, 不宜吃产气类食物。 (2) 对带有引流管的患者, 了解引流方向, 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量并记录, 妥善固定导管, 防止滑脱, 保持引流通畅; (3) 对昏迷、气管切开患者, 如呼吸道分泌物过多, 入舱前彻底吸尽痰液, 保证呼吸道通畅;躁动着用少量镇静剂;有外伤性癫痫发作史者视病情给予适量抗癫痫药物。

3.2 舱内护理

督促清醒患者做调压动作 (咀嚼、吞咽、捏鼻闭口鼓气) , 协助昏迷患者做咽鼓管开张动作, 有吞咽功能者可喂少量水, 避免中耳气压损伤。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患者有无面部肌肉抽搐、呼吸困难等, 及时发现氧中毒的先驱症状。准确判断患者有无痰鸣音, 保持呼吸道通畅。

3.3 出舱后护理

询问患者在舱内的情况, 有无不良反应, 有无皮肤瘙痒及关节疼痛现象, 并及时报告医师。昏迷患者护送回病房, 向病房医师做好交接班。

4 高压氧的不良反应

4.1 氧中毒

指高压或常压下, 吸入高浓度的氧达一定时程后, 氧对机体产生的功能性或器质性损伤。

4.2 气压伤

常见的有中耳气压伤、副鼻窦气压伤和肺气压伤。

4.3 减压病

减压速度过快, 幅度过大, 使气体在组织中溶解度降低, 在血液和组织中游离出形成气泡, 造成血管气栓, 组织受压的一种高危情况。

5 高压氧的保健作用

(1) 消除疲劳、提高智力和工作效率; (2) 提高身体抵抗力, 去病防病; (3) 吸氧有助于养颜美容;经常吸氧能预防老年病的发生; (4) 有益胎儿的生长发育; (5) 改善亚健康状态。

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临床效果 篇4

关键词:高压氧,颅脑损伤,治疗效果

颅脑损伤 (head injury) 指暴力作用于头颅引起的损伤。包括头部软组织损伤、颅骨骨折和脑损伤。其中脑损伤后果严重,应特别警惕。病因常见于意外交通事故、工伤等。本文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599名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其疗效卓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高压氧治疗组599名患者,男女分别为445例,154例;年龄在13~78岁,;患者昏迷测试显示GCS评分平均在 (11±4) 分。常规治疗组301名:男女分别为219人,82人;年龄在l3~72岁,患者昏迷测试显示GCS评分平均为 (12±3) 分。患者符合高压氧治疗的基本条件,针对两组患者的入院时GCS评分,年龄跟性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6) ,具有可比性。高压氧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颅脑损伤类型为:伤后综合征12.09%与11.84%,挫裂伤21.42%与21.78%,硬膜外血肿22.82%与23.34%,硬膜下血肿18.12%与17.21%,脑内血肿9.12%与9.83%,轴索损伤17.25%与16.27%,两组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高压氧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在经过高压氧治疗,对其治疗效果和临床数据和进行对比,然后结合对比结果根据其不同的临床反应再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患者生命状态稳定对高压氧治疗没有禁忌的采取高压氧治疗。治疗时采用多人纯氧舱,压力设定在210~260 kPa,面罩吸氧在32 min;单人舱压力设定在190 kPa,吸氧在55 min。治疗连续进行3~4个疗程为宜,每疗程需要10次 (1次/d) 。

1.3 治疗标准

治疗疗程结束后,高压氧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其治疗标准为:患者主要病症消失,日常生活可以自理,当设定为治愈;患者基本临床病症消失,但是生活还不能完全自理,需要旁人协助,当设定为好转;病患临床病症还在,治疗没有任何效果,当设定为无效

2 结果

高压氧治疗组治愈302例 (52.37%) ,好转268例 (44.58%) ,无效29例 (4.35%) ,有效率达到94.12% (570/599) ;而常规治疗组治愈79例 (27.36%) ,好转162例 (57.46%) ,无效60例 (15.83%) ,有效率仅为82.86% (241/301) 。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将高压氧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可以明显看出,高压氧治疗疗效显著,常规治疗组疗效明显低于高压氧治,其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的作用原理

高压氧有降低颅内高压的作用;高压氧条件下血液运输氧的方式发生变化,血中物理溶解氧量明显增加,血氧含量增加,克服低氧血症;高压氧改善血液流变性;高压氧能改善微循环功能;高压氧条件下加大了有效的弥散半径、弥散浓度和弥散范围;高压氧对细胞能量代谢和信使系统有调控作用。

3.2 高压氧对颅脑外伤治疗中治疗目的

改善颅脑外伤后神经功能障碍所致的临床症状。如昏迷、肢体功能障碍、语言、听觉、视觉障碍、智力、记忆力、认知、定向能力障碍、脑外伤后综合征、吞咽功能障碍、面瘫等[1,2,3]。

3.3 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原理

快速增加患者的氧气摄取量,增加血液,细胞的含氧量;对于患者脑组织缺氧,脑水肿,脑内高压能够迅速的缓解并加以盖上;高压氧治疗可以溶蚀,破坏脑血肿,促进血肿吸收,缓解患者病症;高压氧治疗可以促进侧支血液循环保护伤处周围神经元功能。

综上所述,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疗效显著,能提高患者恢复良好率、降低植物生存和死亡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所以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应受到广大从事医疗人士的重视,应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Plesnila N.Decompression cranieetomy after traumatic braininjury:recent eXlⅪl-ililental r∞uit4II[J].J Prog BrainRes, 2007, 9 (2) :393-400.

[2]Piek J.Decompressive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traumaticbraininju[J].Curt Opin Crit Care, 2002, 8 (2) :134-138.

神经干细胞与高压氧 篇5

1 神经干细胞的来源

目前, 神经干细胞的来源主要有[3]: (1) 由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得到的神经干细胞:胚胎干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 它在体外既可维持不分化而无限增殖, 又能参与胚胎发育分化为各种类型细胞和组织而形成器官, 因此被称为多 (潜) 能性细胞。可对它诱导分化而得到神经干细胞, 这是发现成年神经干细胞前较为主要的来源。 (2) 通过肿瘤组织或转基因技术得到的永生化的神经干细胞:正常情况下, 神经干细胞经多次培养所能得到的细胞数量是有限的, 这主要是因为端粒在染色体的反复复制过程中减少, 但是经过基因转染后可以保持DNA复制过程中的完整性, 即干细胞可以永生。 (3) 从胚胎或成年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分离得到的神经干细胞:经过10余年的研究, 人们发现成年脊椎动物和成人的神经干细胞集中在脑内的三个特定区域[4]:一个是位于脑室区和脑室下区 (SVZ) , 这两个区域的室管膜细胞是由神经母细胞组成的混合细胞群, 他们可以迁移到嗅球产生前体细胞、星形细胞;另一个在连接侧脑室和嗅球 (OB) 的区域;第三个是海马齿状回 (DG) 。

2 神经干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真正的NSC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的生物学特征[5]: (1) 缺乏神经系统分化的标志:增殖能力处于较原始的未分化状态, 无相应成熟细胞的特异性标志。 (2) 自我复制的能力:在整个生命过程中能自我更新, 即通过对称性或非对称性有丝分裂产生新的NSC的能力。对称性分裂主要发生于胚胎神经管形成期NSC数量急剧增加时, 指由1个NSC经过一次分裂产生2个完全相同的子代NSC。非对称性分裂指一个NSC经过一次分裂产生2个不同的子代细胞, 即1个NSC和一个神经祖细胞, 这样既能维持NSC的自我复制能力, 又能不断产生祖细胞以补充分化的细胞, 非对称性分裂为NSC分化为多种神经细胞奠定了基础。 (3) 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不同细胞因子环境及其他条件下, 可以分化成不同类型的神经细胞, 即分化成神经系统的三种主要细胞—神经元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总之, 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是神经干细胞的两个基本特征。

3 影响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因素

3.1 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

神经发育的早期是干细胞增殖的主要阶段。在这个阶段, 干细胞要通过10~12次分裂进行增殖, 为后期神经元和胶质的发生做好准备。此外在一些特定的发育阶段, 机体也可通过选择性细胞分裂的方式, 弥补损失的细胞, 进行组织修复。不管是发育时的增殖还是损失后的再生, 都需要相应的机制进行调控, 最近的研究已发现一些调控细胞分裂增殖、迁移和存活等的因子和途径[6]。如生长因子家族、细胞黏附分子 (CAM) 、受体耦联的信号转导通路等。目前认为, 不同种类的细胞因子、同一细胞因子的不同浓度, 以及多种细胞因子组合对神经干细胞的分化作用各不相同。在神经干细胞分化的不同阶段, 相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亦不相同。通过在分化的不同阶段筛选定向分化作用最佳的细胞因子或探索细胞因子组合的最佳方案, 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比例[7]。

3.2 基因的调控作用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神经干细胞能在体内沿着既定路线增殖分化发育成为各种神经细胞, 主要归因于基因的调控。NSC的基因调控包括正负双重调节。负性调节使NSC不分化, 通过对称性分裂增加NSC的数量, 主要包括Notch信号等途径[8];正性调节则通过不对称性分裂使NSC分化, 其中主要包括b HLH基因家族、PTEN基因、N-Co R、Insc基因、wnt基因等[9]。

3.3 微环境信号对NSCs增殖分化的影响。

微环境 (Niche) [10]是指能对NSC产生影响的周围结构成分, 它包括附近的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等。细胞外基质由各种糖蛋白、黏蛋白组成, 通过调节黏着和迁移能力, 以及与细胞外基质中各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的结合, 来影响NSC的增殖和分化, 是当今微环境研究中的热点。

4 神经干细胞与神经系统疾病

损伤或疾病等也可以刺激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有研究表明当脑内出现某些病理变化或在某些细胞因子作用下这些NSC被激活, 发生增殖、迁徙和分化[11]。脑缺血不但可以促使齿状回 (DG) 的神经干细胞增殖, 也可以影响脑室下区的神经干细胞, 而且未缺血侧大脑半球NSC的增殖也有增加, 其中缺血侧大脑半球NSC增殖最为明显[12]。Daval等[13]发现短暂缺氧触发新生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 随而出现神经干细胞的增殖。研究还发现脑缺血能激活NSC分化, 而分化的神经元能部分的替代和修复损伤的神经元[14]。Shen CC等[15]报道神经干细胞移植处理中脑动脉闭塞大鼠可以改善其神经功能。目前, 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神经干细胞主要有两方面的应用:一方面利用神经干细胞的特性, 分化成相应的细胞来替代损伤或死亡的神经细胞;另一方面利用神经干细胞表达外源基因的作用, 从而达到改善症状和治疗疾病的目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在实验上已经应用于帕金森病、癫痫和脑坏死等鼠类和灵长类动物模型, 并积累了大量的实验资料。

5 高压氧在神经干细胞方面的应用

5.1 高压氧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机制

大量研究证实HBO可提高脑组织的氧含量及氧储量, 改善脑组织代谢, 减少脑细胞因缺氧而变性坏死;提高有氧代谢, 减少无氧酵解, 降低脑内乳酸盐浓度, 从而纠正酸中毒, 改善微循环;可收缩脑血管, 减少脑组织的血流量, 从而减轻脑水肿, 保护血脑屏障, 降低颅内压[16];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的含量, 加强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能力, 双向调节NO的生成, 减少再灌注对脑组织的损伤;可恢复“缺血半影区”功能, 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促进神经细胞的恢复与再生, 增强损伤脑组织的可塑性, 提高的智力及记忆力水平, 改善精神症状[17]。基于以上机制, 高压氧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显示了良好的疗效, 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5.2 高压氧对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近几年来, 一些研究者在观察高压氧干预下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情况。Yang JT等[18]发现高压氧可上调神经营养因子-3、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的表达, 而这些因子的浓度改变能影响细胞周围微环境而激活NSC增殖和分化;Zhang XY等[19]研究表明高压氧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神经再生是通过β-catenin诱导激活Ngn1基因、下调BMP-4 gene。以上研究证实了高压氧环境下NSC可被激活, 发生增殖、迁移和分化, 说明了高压氧可参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 从而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

5.3 高压氧在神经系统疾病神经干细胞方面的应用

在神经干细胞应用方面, 目前高压氧与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很少, 而且仅限于的动物模型实验, 但这些实验均显示了很好的应用前景。王庆红等[20]研究显示高压氧可增加脑缺血缺氧大鼠神经干细胞nestin蛋白的表达, 使Brdu免疫染色阳性细胞大量增加。Wang XL等[21]发现高压氧能促进缺血缺氧新生SD大鼠皮层及SVZ的内源性神经干细胞迁移与分化;刘海等[22]研究发现高压氧能加强实验动物内源性NSCs的增殖、分化能力, 并使脊髓损伤后的运动功能得到改善。从以上的实验研究可知高压氧处理可加速神经系统疾病损伤脑组织内及移植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促进神经细胞的恢复与再生, 从而改善神经系统疾病的急性症状和后遗的运动、感觉、语言、智力和记忆障碍, 加速神经系统损伤的康复。

总之, 虽然我们了解高压氧可激活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从而改善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与预后, 但高压氧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由于现在国内外有关高压氧与神经干细胞的研究及论文尚不是很多, 高压氧与神经干细胞的作用机制目前仍是很不清楚。但我们相信, 随着高压氧与神经干细胞的实验室与临床研究的深入, 高压氧在神经干细胞的应用方面将展现美好的前景。

摘要:本文综述了神经干细胞的来源、主要特征、影响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因素及神经干细胞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应用, 叙述了近些年来高压氧对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实验研究, 重点探讨了高压氧对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展现了高压氧在神经干细胞应用方面的美好前景。

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 篇6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高压氧,神经功能缺损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也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在我国, 脑梗死约占脑血管疾病的75%[1], 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 该病的发病率有进一步升高的趋势。传统治疗脑梗死的方法包括急诊溶栓、抗凝和抗血小板、营养神经等, 但其治疗效果尚不够理想[2]。因此, 寻求简单有效的治疗脑梗死的方法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采用药物加高压氧 (HBO) 治疗急性脑梗死,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 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36例。所选病例均符合以下条件: (1) 发病72小时以内入院; (2) 入院前均经头颅CT和/或MRI证实为脑梗死, 诊断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 (3) 年龄18~80岁; (4) 既往有癫痫、颅脑创伤、阿尔兹海默病等神经精神系统疾病除外; (5) 排除高压氧治疗禁忌证。

1.2 分组

按入院时间分为非HBO组109例和HBO治疗组127例。非HBO组男性61例, 女性48例;平均年龄 (65.2±34.3) 岁。HBO治疗组男性72例, 女性55例;平均年龄 (62.3±27.5) 岁。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HBO治疗组 (27.4±26.4) 分, 对照组 (25.1±21.5) 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3] (表1) :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接近,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17, P>0.05) 。两组基本资料水平接近。

1.3 治疗方法

1.3.1 非HBO组

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每天予阿司匹林100mg或氯比格雷75mg抗血小板治疗, 予营养神经药物, 积极治疗并发症、合并症, 改善微循环, 维持患者营养消耗及出入量的平衡。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压和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1.3.2 HBO治疗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加用HBO治疗。在患者入院后2天内即开始HBO治疗, 治疗方法为在1 5 2 0 m m H g (2 T A T) 压力下吸入纯氧6 0 m i n, 每天1次, 共持续10天。

1.4 疗效评定

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减少91%~100%, 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 病残程度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减少或增多。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视为治疗有效, 无变化、恶化及死亡视为治疗无效。在患者入院时和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1.5 统计分析

应用S P S S 1 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表2)

由表2可见, 治疗前两组各型评分接近,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HBO治疗组各型评分均低于非HBO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各型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

2.2 临床疗效

非HBO组有效88例 (80.7%) , 无效21例 (19.3%) 。HBO治疗组有效115例 (90.6%) , 无效12例 (9.4%)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70, P<0.05) 。两组在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3 讨论

传统治疗脑梗死的方法以药物为主, 包括急诊溶栓、抗凝和抗血小板、改善微循环、控制颅内高压、营养神经、亚低温神经保护等, 同时注意保证患者足够的能量摄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积极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癫痫发作等各种并发症[2];对于并发恶性颅高压或是脑疝的患者, 需行急症手术控制颅内压[4]。但目前治疗效果仍不甚满意, 虽然其病死率较出血性脑卒中低, 但患者仍会遗留较多的神经功能缺损, 影响日后生活。

高压氧疗法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常用方法。通过在高压环境下吸入纯氧或较高浓度的氧气, 增加脑组织中的氧含量, 促进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 在脑缺血缺氧性疾病、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外周神经系统疾病、颅脑损伤以及神经外科术后康复中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5]。本文观察表明, 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HBO治疗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提高疗效, 尤其对中、重型神经功能缺损患者, 更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 提高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H B O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机理主要与其神经保护作用有关。动物研究证实, (1) HBO治疗可提高血氧分压和血氧含量, 促进脑组织内毛细血管再生, 改善缺血区域脑组织的氧供, 减轻进一步的脑缺血缺氧性损伤[6]。 (2) 保护血脑屏障, 减轻脑水肿[7]。 (3) 保护线粒体, 维持线粒体膜稳定性和酶活性, 改善脑组织能量供应[8]。 (4) 调节炎症反应, 减轻氧化应激, 抑制凋亡, 从而减轻进一步继发性损伤[9]。 (5) 促进神经再生, 进一步提高神经修复能力[10]。

在接受HBO治疗时需特别注意防止发生氧中毒、中耳气压伤、减压病等并发症。一般在严格掌握HBO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注意规范操作, 严密监测, 这些并发症多可避免。本次观察无一例出现并发症。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神经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3.

[2]周坤.急性脑梗死治疗的研究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0, 18 (11) :1726-1728.

[3]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血管病临床疗效评定标准[J].中华神经内科杂志, 1996, 29 (6) :382.

[4]Rusyniak DE, Kirk MA, May JD, et al.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results of the hyperbaric oxygen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trial pilot study[J].Stroke, 2003, 34 (2) :571-574.

[5]Edwards ML.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Part 2:application in disease[J].J Vet Emerg Crit Care (San Antonio) , 2010, 20 (3) :289-297.

[6]Rosenthal RE, Silbergleit R, Hof PR, et al.Hyperbaric oxygen reduces neuronal death and improves neurological outcome after canine cardiac arrest[J].Stroke, 2003, 34 (5) :1311-1316.

[7]Veltkamp R, Bieber K, Wagner S, et al.Hyperbaric oxygen reducesbasallaminadegradationaftertransientfocalcerebral ischemia in rats[J].Brain Res, 2006, 1076 (1) :231-237.

[8]Mrsi`c-Pelci`c J, Pelci`c G, Vitezi`c D, et al.Hyperbaric oxygen treatment:the influence on the hippocampal superoxide dismutase and Na/K-ATPase activities in global cerebral ischemiaexposed rats[J].Neurochem Int, 2004, 44 (8) :585-594.

[9]Matchett GA, Martin RD, Zhang JH.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and cerebral ischemia:neuroprotective mechanisms[J].Neurol Res, 2009, 31 (2) :114-121.

脑梗死患者高压氧治疗的护理 篇7

关键词:脑梗死,高压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30例脑梗死患者均为2006年5月~2011年2月在本院治疗, 治疗前均经专科医生检查和CT检查而明确诊断。130例中男90例, 女40例, 年龄40~68岁, 平均年龄53岁, 从发病至开始接受高压氧治疗时计算, 3个月以内者76例, 3~6个月者21例, 6~12个月者18例, 12个月以上者15例, 肢体障碍105例, 智能障碍46例, 视听障碍22例, 后组颅N障碍30例, 语言障碍70例, 神衰症候群[1,2]33例。

1.2治疗方法

采用密闭式多人加压舱, 治疗压力为0.2MPa, 吸氧20 min×3中间休息5 min, 治疗1次/d, 10 d 1疗程, 疗程次数不等, 少则1疗程, 多达6疗程, 一般为2~5疗程, 患者均常规应用扩血管药及神经营养药[3]。

2 结果

治疗脑梗死患者130例, 50例治愈占38.5%, 30例显效占23.1%, 45例有效占34.6%, 5例无效占3.8%, 总有效率125例占96.2%。

3 护理

3.1 进舱前护理

3.1.1 脑梗死一旦确诊越早进舱治疗效果越好[3]。测量血压控制血压在21.3/13.5k P以下, 进舱前医务人员要向患者详细了解患者病情, 耐心讲解高压氧治疗的作用原理, 详细介绍高压氧的有关设施使用和治疗过程中注意事项。

3.1.2 嘱咐患者进舱前注意着装, 尽量穿纯棉衣服, 禁止将一切易燃、易爆、易产生静电等物品带入舱内, 同时教会患者应用面罩吸氧的方法以及捏鼻鼓气咽鼓管开启动作。

3.1.3 对一些担心进入密闭氧舱治疗有恐惧心理担心有生命危险、心存顾虑的患者, 细心耐心做好解释, 教会患者在舱内治疗中如何与舱外人员相互联系, 消除患者因在密闭氧舱治疗过程中而产生的恐惧、疑虑等心理[4]。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于肢体障碍、智能障碍重的患者需医护理人员陪舱。

3.2 加压时段护理

3.2.1 加压前应告诉患者马上加压了做好思想准备, 嘱患者放松, 多询问患者情况。

3.2.2 加压开始时要缓慢加压, 应用对讲机与舱内患者保持联系, 随时嘱咐指导患者进行捏鼻鼓气、吞咽口水咽鼓管开启动作;注意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变化或肢体动作, 若患者出现面部表情痛苦、耳朵疼痛, 咽鼓管调节不好时, 应立即停止加压, 以防鼓膜穿孔, 待患者调节好咽鼓管后再继续加压, 必要时适当降低压力。

3.2.3 对少数患者仍存在着恐惧害怕心理的, 应耐心指导患者放松心情调节情绪, 分散注意力, 适当延长加压时间, 以便患者适应加压过程。

3.2.4 首次治疗加压数率不应过快, 特别是当表压从0升至0.03 MPa的过程中, 要缓慢保持较低的加压速率, 一般不超过0.04 MPa/min, 如患者发生耳痛等气压伤症状时应暂停加压, 必要时将压力适当降低, 待患者耳痛消失后再予加压, 以免发生气压伤, 影响高压氧治疗[4]。

3.2.5 对昏迷患者可应用手压气囊咽鼓管开启器帮助昏迷患者开启咽鼓, 也可给予少量清水滴入口中, 帮助做吞咽动作来缓解耳部不适症状, 加压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昏迷患者有无躁动、呻吟等症状。对重症昏迷患者应测血压、脉搏、呼吸, 并做记录[4]。

3.2.6 加压开始前应夹闭患者身上的各种引流管, 待稳压后再予开放。

3.3 稳压时段护理

3.3.1 要多提醒患者戴好面罩,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吸氧装具, 以防止面罩不能严密遮住口鼻氧气泄漏或吸不到氧气, 医务人员密切观察操作台氧气流量计, 注意患者吸氧情况及时提醒, 保证患者有效吸氧以免影响疗效。

3.3.2 嘱患者保持平稳呼吸, 避免深呼吸, 应该严格控制吸氧时限, 预防氧中毒。

3.3.3 给舱内患者播放轻松音乐、营造温暖轻松、快乐的气氛, 解除患者恐惧紧张心理。要经常与舱内患者保持联系, 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感, 密切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 有无面部肌肉抽搐、呼吸困难等情况, 以便及时发现氧中毒的前驱症状, 如有氧中毒先驱症状发生应立即终止该患者的吸氧, 并作相应处理。

3.3.4 如有舱内输液患者应调整输液管平面与输液速度。

3.4 减压时段及出舱后护理

3.4.1 减压前先通知舱内, 以便舱内患者做好准备;穿好衣物注意保暖防寒, 因为减压时由于空气膨胀吸热可使舱内温度降低, 有时还会产生白雾现象, 嘱患者不用慌张, 随时调节空调温度, 以防着凉感冒。

3.4.2 同时嘱患者禁止有意识或无意识摒气, 不要用力咳嗽, 以免引起肺气压伤[5]。

3.4.3 如有舱内输液患者应调整输液管平面与输液速度, 开放一切引流管。

3.4.4 如患者有伤口应注意伤口有无出血、渗血情况。

3.4.5 出舱后询问患者有无不舒服症状,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减压病的症状, 必要时可舱旁留观24 h。

参考文献

[1]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87:373.

[2]候熙德.神经病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114.

[3]刘子藩, 易治, 吕连利.实用高压医学.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1990:447.

[4]吴钟琪.高压氧临床医学.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3:84, 123.

高压氧治疗脑梗死患者的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6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男41例, 女23例, 年龄28~69岁, 平均 (46.3±2.3) 岁, 病程1~4 d, 平均 (2.0±0.4) d;其中不同程度的头痛42例, 头晕39例, 肢体活动功能受限2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头颅CT、磁共振成像 (MRI) 检查存在脑梗死;格拉斯哥昏迷 (GCS) 评分为3~8分;颅压升高, 生命体征平稳;患者家属了解并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意识障碍;精神障碍及其他器质性病变;严重心肺功能障碍;存在高压氧舱治疗禁忌证。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降颅内压、营养脑神经等治疗, 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制订康复计划。在此基础上予以高压氧舱治疗, 舱内压力为0.2 k Pa, 程序为升压-稳压-减压, 治疗时间为2 h, 1次/d, 10 d为1个疗程, 治疗2个疗程。

1.4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 告知患者行高压氧舱治疗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 并做好急救准备, 出舱后加强对患者的病情监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全面护理, 具体如下。

1.4.1 进舱前护理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了解患者是否存在高氧舱治疗禁忌证。加强健康教育, 详细介绍高压氧舱治疗的优势、方法、注意事项等, 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 缓解其紧张情况。做好入舱前准备, 嘱咐患者更换纯棉衣物;辅助其取舒适体位, 昏迷者头部偏向一侧;留置导尿管的患者, 应妥善固定导尿管, 避免出现脱落的现象。

1.4.2 进舱后护理

①加压阶段护理。控制加压速度, 缓慢升压过程中嘱咐患者配合行吞咽运动, 询问其是否存在耳胀、耳痛症状, 若存在则暂停加压, 症状仍未得到缓解, 患者应从过渡舱减压出舱;合并鼻出血患者, 取1%麻黄碱经鼻滴入, 促使血管收缩。②稳压阶段护理。协助患者带面罩, 保证面罩与其面部充分贴合;嘱咐患者保持正常呼吸频率。若患者伴随躁动不安、出汗等症状, 则提示可能出现中毒症状, 应立即取下面罩, 待症状缓解后再继续行高压氧治疗。③减压过程的护理。减压期间应做好保暖措施, 预防感冒;嘱咐患者自主呼吸, 及时清除呼吸道内痰液, 打开导管, 预防内脏器损伤。若患者主诉存在腹胀、腹痛症状, 应向其解释属于正常反应, 治疗结束后可得到好转。

1.4.3 出舱后护理

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 询问其是否存在不适症状, 嘱咐患者多卧床休息、多饮水, 改善皮肤瘙痒等不适症状;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 辅助其进行康复训练, 促使早日康复。

1.5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 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 (NHISS) 评分。HAMD分值为0~54分, 7分以上提示存在抑郁症, 分值越高表示抑郁越严重;NHISS评分内容包括意识水平、上肢肌力、言语、面瘫等, 总分为0~45分, 分值越高提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②记录两组患者出院时失语、肢体瘫痪、偏盲等残疾症状的发生率。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AMD与NHISS评分比较

护理前, 两组患者的HAMD、NHI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的HAMD、NHI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见表1。

2.2 残疾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残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发病率高达75%[2]。患者发病时常伴随颅内缺氧、缺血、代谢异常症状, 若治疗不当, 可诱发一系列病理性改变, 如神经功能损伤, 易增加疾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高压氧舱是临床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方式, 可在短时间内改善颅内缺氧症状, 控制脑梗死范围, 减少脑功能损伤。

注:与对照组比较, χ2=4.275, *P<0.05

调查研究表明, 抑郁、焦虑是脑梗死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状, 可能导致其出现失眠、食欲减退、依从性降低, 不利于神经功能恢复[3]。此外, 部分脑梗死患者对高压氧舱治疗相关知识不了解, 可能怀疑治疗方案, 降低其治疗依从性。因此, 进入高压氧舱治疗前, 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告知其高压氧舱治疗的安全性、目的及效果, 增加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了解;辅助患者取正确体位, 更换衣物, 妥善安置导管。高压氧舱治疗期间会经过升压-稳压-减压治疗, 应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 了解其是否存在耳胀、耳痛、出汗等症状, 应及时对症处理;出舱后需加强对患者的观察, 若存在皮肤瘙痒、关节疼痛等症状, 应及时进行针对性指导[4]。此外, 待患者好转后, 应辅助其下床活动, 促使其早日康复, 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谢凤英等[5]指出, 高压氧治疗脑梗死时积极予以护理干预, 能够降疾病病残程度, 改善神经症状。本研究显示,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NHISS评分、残疾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提示行高压氧治疗的脑梗死患者采用全面的护理干预, 可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以及抑郁症状, 降低致残率。

摘要: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2例。所有患者均行高压氧舱治疗,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全面的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的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 、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 (NHISS) 评分以及残疾率。结果 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的HAMD、NHI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观察组患者的残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行高压氧治疗的脑梗死患者采用全面的护理干预, 可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以及抑郁症状, 降低致残率。

关键词:脑梗死,全面护理,高压氧舱

参考文献

[1]王萍, 王思杰.细节化优质护理对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10) :12-13.

[2]陈桂华, 刘惠茹, 付小芹, 等.早期情志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 (2) :191-192.

[3]徐红延, 陆连秀, 陈娇, 等.高压氧综合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与护理体会[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2013, 20 (4) :278-279.

[4]李燕.高压氧治疗脑梗死患者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3, 30 (16) :50-51.

上一篇:音乐欣赏的三个阶段下一篇:智能化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