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

2024-06-10

山寨(共12篇)

山寨 篇1

不可否认, 山寨建筑这样一个名词, 是在近一两年出现的建筑话语。它的得以命名, 显然是来自于人们对于山寨手机等数码产品的戏仿。如果抛开词语的形式套笼不说, 我们或可以去思考这样的问题:在山寨建筑这样一个词语之前有没有山寨建筑呢?中国当下风行一时的山寨建筑在历史上有它的根源吗?

至少在笔者看来, 答案是肯定的。综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建筑史和城市发展史, 我们大致可以综括出这样一条粗略但却不失明晰的历史线脉:从1950年代的向苏联老大哥学习, 到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的向北京看齐, 再到上世纪后期迄今全球资本时代的西化风潮——这就是中国山寨建筑的历史谱系所在。

60年的城市化运动史, 山寨就像挥之不去的阴影, 一直尾随着中国城市和城市建筑的建设进程不曾离去。今天, 我们唯有正视它, 才能真正想办法去解决它。本文即从这三个历史阶段入手, 试着去为读者归纳这段不那么痛快, 然而却须得面对的历史。

20世纪50年代:向苏联老大哥学习

作家铁凝在短篇小说《安德烈的晚上》中, 这样描述主人公安德烈所在的城市:“这座城市和棉花有着亲密的关系。……从50年代开始, 这座城市在苏联老大哥的帮助下, 一口气建造起近十家纺织厂。说它一口气, 仅用此形容神速。好比我们形容那些身大力不亏的强壮妇女, 说她们一口气生了多少个孩子。这些纺织厂, 不仅设备、厂房、技术由苏联人提供, 就连生活区的建造也由苏联专家一手设计。很快的, 这些纺织厂和由它们派生出的生活区就占据了这城市近一半的面积。如今, 当90年代的我们经过这些由苏联人设计的纺织工人住宅区的时候, 我们一面端详着那些面目相近、老旧而又略显笨拙的楼群, 端详着楼房顶端那一溜溜熏得乌黑的排烟道, 一面仍能体味出苏式建筑的用料实惠、宽大沉稳和向往共产主义的浪漫热情。比方说每一片生活区内整洁规矩的绿地花园;比方说与花园们相匹配的职工俱乐部。在每一个俱乐部屋顶上, 都竖着两个相隔很远的龙飞凤舞的红色大字:舞——会。”

如同“安德烈”这个后来被认为“很苏修”的名字, 在中国各地拔地而起的众多苏式建筑基本上都是上世纪50年代的产物, 它们或直接出自于援华的苏联建筑师们的手笔, 或是中国人民向苏联老大哥学习的山寨成果。当时, 新中国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在“一五”期间, 由苏联老大哥援建156个工业建设项目。铁凝小说中所写到的纺织厂应该就是这156个援建项目中的一个。

当时, 由苏联专家设计建造的援建项目多涉及城市标志性建筑, 再加上“向老大哥学习”的社会政治语境, 苏联风格建筑成为主流。各地纷纷建造起模仿苏联风格的建筑, 包括省级政府机关以及50年代院系调整后新建的大学的主楼等。这些仿苏式建筑, 有些可能采用了苏联方面留下的图纸, 比如因刀郎那首唱遍大江南北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中“停靠在八楼的二路汽车”那句歌词而再次进入人们视野的“八楼”, 也就是新疆昆仑宾馆, 和北京前门饭店 (前苏联援建项目) 用的就是同一张图纸;有些则是借鉴了苏联建筑的风格, 比如清华大学的主楼, 传说是莫斯科大学的再版。

今日翻阅中国的城市版图, 我们仍能看到一些为那个年代的中国人所熟识无比的“苏联记忆”。比如上文提到的“八楼”, 叫它“八楼”是因为它是当时新疆最高的建筑, 就好比后来广州人把广东国际大酒店称为“63层”。而对于北京人来说, 类似的记忆是由北展、“老莫” (莫斯科餐厅) 所牵引的。北展原名“苏联展览馆”, 它由苏联中央设计院设计, 1954年建成, 建成后举办的第一个展览就是“苏联经济及文化建设成就展览”。北展曾经是北京最高的建筑, 它的大尖顶、红五星已经成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尤其是塔尖上那个巨大的红五星, 被当时的年轻人视为“照亮前路的灯塔”。

至于附属于北展的“老莫”就更不用多说了, 我们已经在王朔的小说、姜文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叶京的电视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中感受到“老莫”的气派和辉煌。在那个年代, 能到“老莫”去吃饭就是一种范儿, 而男生追女生的最高境界就是请女生在“老莫”吃一顿饭, 哪怕因此花掉半年的生活费也觉得值。现在的“老莫”, 干脆用叶京一部电视剧的名字作为广告语——“梦开始的地方”。

五六十年代的中国, 即使在北京, 三四层高的楼房也可享有“大楼”之誉。从而, 高大厚重的苏式建筑出现在其中, 便自然有了一种鹤立鸡群式的注目感。苏式建筑遍地开花, 它在沈阳、洛阳、石家庄、兰州、乌鲁木齐等北方城市随处可见, 甚至远在农村的供销社, 也采取仿苏式风格, 而且门梁上方都有个红五星。这些带着浓重苏俄风格和革命浪漫主义色彩的建筑在中国大地上呈现出它们的冷峻和单调, 它们突兀地嵌入到中国城市圆融谦和的传统肌理中, 与以往的城市建筑主体四合院、胡同、庙场等夹杂相处, 在革命时代人们的想象中, 构建了一个乌托邦式的革命生活的现实城市场域。它们形成了新中国城市史的重要记忆之一, 同时, 也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植下了山寨建筑的谱系基因。

向北京看齐, 向权力看齐

很显然, 不同于此文前后两个阶段的是, 这里要说的这个阶段没有明确的时间界定。所以如若我们要以“阶段”去表述它, 或竟不如以一种山寨建筑的山寨倾向去表述它。作为一种山寨倾向, 它在形态上表现出对国家权力中心城市北京的极度膜拜和跟风, 其实质则是“向权力看齐”的权力欲望驱使下的变态式权力表达诉求——这一诉求的变态在于, 除了权力, 建筑的其他表达和功能诉求皆可抛却一边。通过权力这种强势性的单向表达, 建筑主体 (地方主政者) 在建筑中获得了他的“权力中心”的想象, 从而获得某种个人权力欲的虚拟实现的满足感——这一点不仅适用于此阶段的山寨建筑, 也适用于其他山寨建筑, 甚或也适用于今日在城建进程中随处可见的很多一味求高求大的政府建筑。

如果硬要给这一阶段 (或这一倾向风行的周期) 以一个时间的界定, 我们大致可以把时间确定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至今。我们在上文提到的诸多地方城市的苏式建筑, 其实可以看作五六十年代苏式建筑风行之时, 地方城市对首都北京山寨苏联之后的又一轮二重山寨。北京向老大哥学习, 地方城市虽说没有苏联专家, 主政者或不曾到过苏联考察, 但是老大哥学不到, 老二的总可以学的。北京成为政府建筑的风向标, 在行政权力的保驾护航下, “向北京看齐”的山寨建筑风潮一直风行到今天。

推之于具体的建筑风格, 最初也就是在1950至1960年代时期, “向北京看齐”的山寨风潮体现出两种风格内容, 其一是以中国宫殿和庙宇为基本范式的“民族形式”;其二就是上文提到的以苏式风格为主的“红色建筑”。在政治决定性的时代语境中, 这两种风格又同时被赋予了强烈的政治色彩, 在“民族”、“革命”、“阶级”的浪漫外衣下, 皆包裹着红色乌托邦时代的人们对于权力的想象和表达。除这两个风格外, 其他的建筑, 如“充满了资产阶级意识的”美国式玻璃方匣子、平顶屋等, 都一律被杜绝。

1953年, “民族形式”的倡导者、著名建筑师梁思成访苏归国。他提出, 是否包含民族形式, 是阶级立场问题。建筑, 应以民族特性的形式与“充满了资产阶级意识的”美国式玻璃方匣子展开斗争。他还说:“通过建筑作品去教育群众, 帮助他们前进。”于是, 以中国宫殿和庙宇为基本范式的建筑在全国迅速铺开。而大屋顶, 则是“民族形式”中最普遍的一类。那些铺设着琉璃瓦、以斗拱和飞檐形式示人的大屋顶, 看上去雄伟壮观——这适于新政权表达正统感与民族自豪。另外, 这种风格也在老大哥那里得到了肯定——时任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提出了“社会主义内容, 民族形式”的建筑方针, 这无疑为梁思成等中国建筑师在当时的红色革命主旋律下倡行民族建筑提供了一种“合法”的理论解释。而由此也可反观出, 所谓的“民族形式”, 最终也还是要为政治服务的政治性建筑;从根本上, 它最终都要服从于社会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

就算是这样半遮半掩的民族路线也好景不长。1954年底, 赫鲁晓夫上台, 斯大林的建筑方针被否定;而在中国, “民族形式”也被官方定义为“资产阶级形式主义和复古主义倾向”, 苏式建筑全面兴起并一直延续了整个毛泽东时代的中国。1976年, 毛泽东逝世, 天安门广场上建起的毛主席纪念堂, 这座纪念堂平面布局严谨而对称, 有着强烈的中心感。底部的台阶, 选用了红军长征时经过大渡河边的四川石棉县红色花岗岩, 象征着“红色江山永不变色”。毛主席纪念堂以句号的方式, 成为中国建筑“红色时代”的正式终结。

紧跟着, 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程, 中国建筑也正式宣告了另一个时代的真正到来。

改革开放至今:向着多种可能性的山寨狂飙

这是经济建设的三十多年, 同时也是中国城市化运动狂飙突进的三十多年。

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 中国被纳入全球经济政治体系, 成为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全球化浪潮的参与者——直至最后到现如今的主力推动者。经济建设被提上台面, 在新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地压倒政治生活, 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建筑的刚性政治要求也被撤销。然而, 行政权力的表达并没有因此在城市建筑中消失, 一些领导的个人意愿, 还是往往成为城市形态变迁的重要力量。建筑师开始涉及城市的设计程序, 然而官方建筑体现的却多是领导们的审美。领导存在于时代的审美中, 建筑师们也学会了怎么样与他们相处——他们知道领导喜欢什么, 很简单, 看看北京是什么样的, 照抄过来就是了。

于是, 我们在上文说的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开始的“向北京看齐”的山寨倾向得以在这个时代继续, 我们也将要在本段对它继续进行叙述——

比如宁夏银川市的“南城楼”, 这座古代建筑在翻修之后变成了“天安门”——同样大红色的墙身, 在毛泽东画像的两侧分别写着:“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而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也曾建造“天安门”, 在那里, 城楼、金水桥与华表, 一应俱全。在此之外, “天安门”还出现在了河南夏邑曹集乡、华西村, 以及重庆市忠县的黄金镇。

事实上, 各地对北京的模仿并未止于天安门, “鸟巢”也在山西省境内出现。在沈阳、山东等地也出现了长安街两端的彩灯——它中部断开, 像一对张开的翅膀, 很好辨认。兰州的东方红广场上, 也矗立起56个“民族团结柱”。它们与曾经出现在天安门广场上的“民族团结柱”极为相似, 一样的大红色的柱身, 两端金黄, 撑住天空。

另外, 对国外政府建筑、名胜、名地的山寨模仿也在兴起。如各地一个又一个地冒出来的“白宫”, 出现在各种广场或园区里的“艾菲尔铁塔”、“金字塔”等等。这些山寨行为已经超越了“向北京看齐”, 它们是全球化在中国的影响的结果, 然而其内涵里起决定作用的, 还是那种为我们所熟知的某种长久隐藏着的权力和物质的欲望。

这是山寨建筑得以命名的时代, 同时也是此一建筑汹涌出现的时代。全球化对于这个时代的人们来说, 是一出可以不计成果的纵情欢歌。在经济的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下, 跨国资本用廉价劳动力及奢侈品为当下中国的权贵们构建了一副蔚为可观的盛世图景, 而山寨建筑的权力表达也因此被赋予了某种“山寨式”全球化色彩——这或许正是此一阶段的山寨建筑的真实起因所在。也就是说, 这些建筑的山寨的动机, 其根本还是权力表达的诉求, 然而它们的途径已经不单是通过“向北京看齐”, 还可以通过“向美国看齐”——为什么有了“天安门”还要造“白宫”?要知道这世界权力最大的, 是美国总统。

至此为止, 我们已经大致回溯了整个中国的建筑史, 及其内里一直存在着的某种山寨问题或现象, 同时也对所谓的山寨建筑的谱系作了一番梳理。综而观之, 山寨建筑或建筑的山寨倾向在中国建筑史上的存在, 其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在我们的历史中长久存在并一直沿延至今的现代性焦虑的问题。

然而, 什么是现代?山寨能现代吗?

山寨 篇2

The term “Shan Zhai” has been very popular nowadays.It has been widely used no matter in daily life or on the internet.“Shan Zhai”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from mass media, academic scholars and common people.It has been hotly discussed on the network, reported in CCTV’s national news program “Xin Wen Lian Bo”, and even proposed in two Conferences.“Shan Zhai” versions have crazily emerged in our life, such as “Shan Zhai” cellular phones, “Shan Zhai” hot stars, “Shan Zhai” Spring Festival Gala, tec.But what is the “Shan Zhai” culture exactly? It’s copying culture which copycats things straight from the originals.And today I would like to talk about “Shan Zhai” products.To begin with, I believe “Shan Zhai” products are the knock-off goods escaping from the government’s supervision.Therefore, it’s a kind of infringe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As a citizen, we should strengthen our legal consciousness.From ourselves, from not encourage “Shan Zhai” products by buying it.If you buy it, that means you support those people who break the laws.Secondly, the quality of “Shan Zhai” products is spotty and the after-sale service cannot be guaranteed.As a consumer, it’s wise for us to take many factors into consideration, not just the low price.“Shan Zhai” products, for example, some “Shan Zhai” electronic products which usually machines by smalls industries, let alone doing products testing.So the quality and safety problems emerge easily.Sometimes, lose more

than your gain.Thirdly, “Shan Zhai” culture strikes the real innovation, and the regular firms are particularly badly hit by the falling sales.In 2007, the output of “Shan Zhai” cell phones in China amounted to 150 million, merely even to the phones’ total sales in domestic market, which led to the huge losses of many national brands.Meanwhile, it strikingly obstacles the creativity and abet the wind of copycat.Thus, it gets rise to the market confusion.Last but not least, “Shan Zhai” products damage Chinese brand image, and our products impress people a feeling of low price and poor quality.Even though, some foreigners tend to feel unreliable to “made in china”, this is a serious impediment to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In a word, we should take a longer term look rather than be keen on gaining petty advantages.What’s more,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aggressive innovation is the only way out for Chinese products.

山寨苹果、山寨宜家惊现昆明 篇3

近日,一对美国夫妇在云南昆明逛了一家苹果品牌专卖店,店内商品繁多,资料也一应俱全,不但装修同北京的苹果旗舰店如出一辙,店员还都穿着印着苹果商标的蓝色T恤。但这对夫妇随后在苹果公司官方网站上发现,中国大陆只在北京和上海有四家苹果旗舰店,昆明还没有任何一家授权的苹果专卖店。

也就是说,这是一家“山寨”苹果专卖。

在昆明,还有一家模仿得惟妙惟肖的山寨宜家。外国媒体发现,中国的山寨文化已经从模仿产品扩展到了销售渠道。各种山寨商店纷纷浮出水面,让消费者真假难辨。

昆明那家山寨苹果商店的一切元素都如此逼真,甚至连店里的一些员工都以为自己是在为乔布斯打工,但他们却不能正确地操作苹果品牌的电脑,对客户的提问也常常无言以对。这真可以说是山寨界的奇葩。

【媒体观点】

《今日美国》:令人头疼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中国的山寨文化,某些中国人似乎津津乐道于廉价的仿冒行为。其最无害的一例是,一名中国办公室文员在上个月穿着他自制的钢铁侠外套出现在目瞪口呆的同事面前——这就是山寨文化精髓所在。

英国《独立报》:苹果公司在深圳的代工厂曾因恶劣工作环境及高自杀率屡登媒体头版,现在,这个美国加州的制造巨头又经历着新一轮公关危机,而这种危机只可能由中国制造。中国对于专利法的忽视众人皆知。

《纽约时报》:苹果产品一直受到其它电子制造商,尤其是中国制造商的垂涎,山寨苹果手机在各大电子商店和网店都有卖。但这回苹果必须与一种新的模仿形式斗争,这些模仿者在全球复制苹果商品的经销店。

“山寨”就让它偏居山寨吧 篇4

原本与手机是固定搭档的山寨, 在网络这个万能平台上经过解构和再诠释, 与无穷尽不同的名词组合在一起, 掀起了一股强劲的“山寨风”。人们对它持有两种不同的态度, 赞同者认为, 山寨文化代表着一种平民精神, 它挑战了当今的文化霸权, 是“后现代的农民起义”, 同时还是一种边缘创新能力的拓展;反对者则认为山寨文化就是盗版文化、侵权文化、强盗文化, 是对“山寨产品”抄袭和窃取的粉饰, 如果任其毫无约束地发展下去, 将会破坏之前我国在知识产权方面所作的努力, 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究竟孰是孰非, 本就不是那么简单能说清楚的。起源于广东话的山寨, 原是正规手机厂商送给杂牌手机的别称, 这些山寨机外观与功能和品牌手机相似, 打着“Anycoll”“Nakia”“Samsang”的牌子, 乍一看和品牌手机一样, 价格却是其的1/2或1/3, 因外观气派、价格低廉, 深受草根阶层的欢迎。2008年中旬, 山寨一词逐渐成为了网络走红的流行语, “山寨明星”“山寨春晚”“山寨红楼梦”“山寨百家讲坛”将山寨由“产品”推升到了“文化”的高度。央视《新闻联播》用一句话精辟地概括了山寨崛起的历程——“从2003年开始出现山寨手机到各种山寨产品, ‘山寨’一词已经从经济行为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而与其说它是文化现象, 倒不如说是娱乐现象更为贴切。山寨文化的出现其实早有娱乐基础。比如早先就有娱乐节目做过“明星脸”, 如今明星脸摇身一变, 就有了山寨版“周杰伦、F4、李宇春、刘德华、周华健、刘翔”;原先的恶搞也成为山寨的一部分, 如“山寨春晚”“山寨红楼梦”, 模仿的同时加以调侃。还有网民心血来潮, 将自家的松狮狗狗“整形”为熊猫, 在网上发照片雷倒一片。

事实上我们仔细探究, “山寨”之所以这么火, 完全出于草根阶层对于其反主流、反精英的草莽气息的崇拜。在此之下, 原就存在于网络中的草根娱乐迅速汇集到了山寨这杆大旗下。说山寨是创新也好, 抄袭也罢, 总之娱乐了自己, 娱乐了大众, 又何乐而不为呢?春晚、红楼梦、百家讲坛, 普通人在正常情况下是无法企及的, 但草根才子们总要有个发挥的地方, 山寨便不同了, 一部家庭DV, 三五个朋友相邀, 进入门槛之低足够小老百姓张扬一把。

然, 如同网络小说的发展轨迹一样, 部分山寨作品最终或许是要被“招安”的, “山寨春晚”便获得了数家企业几百万元的赞助, 据说有电视台还要将它收编。既被招安, 便不是山寨中人, 便要守正规军的秩序, 便要拿出点真功夫来应对了, 模仿的初级阶段已过去, 创新, 才是生存发展之道。

而我们也不能避免一些“山寨厂商”乘此“东风”借尸还魂。山寨相机、山寨笔记本、山寨MP3、山寨U盘已经在疯狂叫阵, 而其他行业的“山寨风”也有愈演愈烈之势, 俨然都是“山寨出品”。山寨发展至此, 就如同一个筐, 模仿的, 恶搞的, 假冒伪劣的, 都统统装进了这个筐中。这就需要我们冷静以对, 假的就是假的, 走到哪里都是老鼠过街, 只是白白糟蹋了山寨的名声。当此混乱之际, 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觉悟, 山寨的未必是优秀的。

山寨教学反思(定稿) 篇5

《山寨》这篇课文时,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山寨环境的美;上山路的奇;想象山寨的样子。学习难点是,理解体会诗意,诗的意境。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看图,直观的看到山寨的美丽景色,并让学生自己说说你居住的地方周围的环境怎样?引导学生懂得要保护环境。在学习诗句:“到处林遮树掩,青藤垂挂屋檐……”时,一生问到:“老师,在这,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呢?”我正思索着,一个学生就自告奋勇:“肯定是指树林太多了,青藤太长了,说不完呢!”另一个学生接着说:“应该是指青藤不只挂在屋檐上,还挂在其它地方,就省略不写了。”另一个学生说:“不对,不对,应该是指还有其它东西遮住了山寨,因为前一段讲到‘分明是到了寨边,怎么一户人家也不见?’,所以,在这应该是指还有其它的,很多东西遮住了,才看不到人家的。”看着他们回答得这么好,我高兴地说:“是呀,你们真聪明,自己理解了省略号在这里表示的意思,以后只要大家用心去想,就能自己理解这些符号的用法和用意的。”一生又紧接着我的话题,问:“那,作者他知道还有什么东西遮住呢?”“是呀,可能会是些什么东西遮住呢?大家想象一下”我鼓励他们说。“可能是山吧”、“或许是雾,或许是乌云”、“也可能是炊烟”、“还有花草”……大家都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我总结说:“大家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或许吧,大家说的都对,我们可以感受到山寨那如诗如幻般的美景。”

路河小学

别了,山寨机 篇6

深圳华强北。高科德数码广场一楼。陈丽(化名)站在狭小的柜台里,不失时机地向路过的顾客兜售手机。

小小的柜台里,摆放着琳琅满目的花哨手机—有Hello Kitty、机器猫、小蘑菇、韩国歌星鸟叔的卡通造型;有打上了大牌LOGO的,小巧精致;还有烟盒样式、名车款式、复古大哥大,甚至像蓝牙耳机一般小巧的手机。这就是山寨机。

陈丽从不讳言自家手机的山寨身份,“虽然是小牌子,但好看又便宜,质量也不差,就算当玩具也划算啊。”

但看的多买的少,尽管这些手机平均只有200元左右。越来越多在华强北经营山寨手机的商户都嗅出了“末路”气息。“这几年,山寨机厂商以每年200家的速度减少。”手机行业资深人士、联代科技COO周军林说。

隐形富豪

“山寨”出自广东话,有占山为王的意思。山寨机究竟该怎么定义,业内并无统一说法,通常指的是小品牌、甚至仿制名牌的手机,特点是价格低、品质差。

国内山寨机最早始于贴牌模式。在牌照稀缺的年代,有钱投入手机生产线的投资者,向有牌照的品牌支付一定的现金,贴上别人的标志,有些不守规矩的小作坊甚至直接冒牌。当时中国手机产业刚刚起步,消费需求巨大,但手机售价高昂,巨大的市场“鸿沟”使一批精明的商人看到了商机,这直接催生了山寨机的出现。

山寨机诞生于2002年前后第一代国产手机高潮期,爆发期却在2005年之后。2006年,台湾联发科(MTK)迅速崛起,专门生产手机芯片,能够把手机主板和软件集成,手机厂商只要购买这种廉价的MTK芯片,加上定制的外壳和电池,就可以自己组装手机。没有人能说清楚,鼎盛时期,深圳到底有多少家山寨手机厂商。

“几千家是有的,一些工厂可能是生产配件的,但是开出了一条生产线来组装手机,有些甚至是家庭作坊手工拼装,在这个行业里快进快出的人太多了。”手机行业资深人士、深圳某科技公司总监唐强告诉记者。

快进快出是因为利润诱人。许多山寨厂商既不缴税,也不用花钱研发产品,利用苛刻的成本控制和灵活的分销手段,使其销售价格仅仅是品牌手机的1/3到1/2。

“山寨机的厂商或许都是以模仿起家的,但也分三六九等,有做了十多年的,有一两年就转行的。有一些国人从不知道名字的厂商,他们的手机主要是外销,其中有很多隐形富豪,比如其中一家的年纳税甚至排在创维前面。”深圳市手机行业协会会长孙文平说。

山寨机风靡时,被誉为中国山寨手机中心的华强北,面积不到2平方公里,高峰时每天人流量几十万。

最懂市场的一群人

虽起步于模仿,但山寨机厂商开始研究目标人群的特征及习惯,不断地在手机的外观、功能等方面推陈出新。一些生产者甚至比照国外品牌推出所谓的“概念机”。令人震惊的是,早在6年前,山寨机市场就出现了一种叫做“表兄弟”的产品,既是一款炫酷的眼镜手机,也是一款内存1G的MP3,在镜架上设置有三个播放按键。从外观看与谷歌眼镜很相似。

在功能上,山寨机也不输给品牌手机。超大高清触摸彩屏、高倍像素数码摄像头、高保真环绕立体音响、和弦铃声、MP3、MP4、智能手写、动画待机屏保、娱乐游戏、DV拍摄等等,很多功能甚至比品牌手机还要齐全,且更早面世。

在高科德数码广场,一位店铺老板说,山寨机最火的时候,这里的机型一个月换一次。“不得不承认,山寨机生产者其实是最懂市场的一群人。”酷派集团副总裁曹井升说。然而,山寨机的这些创新仍停留在较低层面,并没有涉及核心技术,如芯片、操作系统。

时常被人诟病的山寨机,最大的意义恐怕就是推动了整个手机产业链的完善。

正规品牌手机的生产周期相对较长,而山寨机恰好相反,追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手机生产和加工,所以对于完整的产业链有很高要求。山寨机在深圳的迅猛发展,使得与之相关的产业如雨后春笋,最终形成一条成熟高效的产业链。

在深圳及周边地区,遍布着液晶屏、电池、充电器、喇叭、耳机、手写笔厂商,甚至连摄像头镜片、防尘网都有专门的厂家。激烈的竞争让零配件成本不断降低。“手机背面的塑胶板,一般质量的2元左右,但有的企业可以做到一角,多么不可思议。”孙文平说。

山寨机必然消失

山寨机的辉煌,终于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而步入黄昏。“没了价格优势,山寨机就不行了。”周军林说。

在功能机时代,山寨机生产者能够把手机的成本压到最低,然后通过巨大的销售量来获得高额利润。但在智能机时代,整个市场格局发生了颠覆性变化,低价战略已失去效力。

2009年被看作是手机产业的分水岭,也被看作是山寨机由盛到衰的转折之年,功能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智能机成为主流。

三四线城市以及农村地区曾是山寨机的主战场,如今以小米、金立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国产品牌也积极布局三四线城市,最关键的是,曾经动辄数千元的智能手机,如今都降价到了1000元以内。周军林说,“同样低的价格,消费者肯定就不会选择山寨机了。”

在华强北,山寨机售卖柜台锐减。从前生意好的时候,陈丽的店铺每天光零售就达到上百部(不包括经销商订购),而如今一天十部都很难卖出去。

政府也出重拳打击。仅2010~2012两年间,深圳市就连续查处了一批涉假的大案要案,仅华强北商圈就有8200户山寨手机经营户退出市场。

更多的山寨机生产者选择了转型,从过去偷偷摸摸的生产,开始发展自有品牌。许多靠模仿起家的山寨机厂商早就把目光投向国外—印度、东南亚、拉丁美洲、非洲都成为它们拓展海外市场的重要目标。在某些国家和地区,这些国产品牌甚至可跟三星、苹果等大牌相抗衡。更多的小山寨厂商则瞄准产业链的其他方向,比如充电宝、耳机等。

第三只眼看山寨全民山寨总动员 篇7

此路线最初是在IT业界大展拳脚,如手机等数码产品领域。这些数码产品集合了现今流行的元素,在外观上紧随时尚潮流,在功能上也并不落后。自从在IT界闯出了一番天地之后,山寨便迅速在其它领域内风行起来,从而一发不可收拾。从最初的山寨手机到后来的山寨日用品、山寨餐馆、山寨明星以及现在被人们传说的山寨电视剧,山寨已经悄然从物质攀升至更高的精神领域,从而被冠上了“山寨文化”之名。中国市场似乎在瞬间进入了山寨时代。在山寨凸显并且被媒体不断提起的今天,我们或许突然察觉自己也在山寨着。因此说,在复制文化盛行的中国市场,山寨文化火红天下不是奇迹,不火才是怪事。山寨文化打一出生,便带着娱乐大众的气质。这种与生俱来的天分,被一个个孤立而弱小存在着的草根加以利用,成为了山寨娱乐化发展进程的推动力。如今,山寨娱乐正上演的如火如荼。

山寨之手机

手机逐渐开始普及大约是在五六年前,只不过那时候的价格还处在一个勉强能让人接受的高度,价格与质量的对等关系处于一个略微失衡的状态,总是价格占上风。但是到了今天,当山寨手机出现的时候,一场价格战愈演愈惨烈,它也无疑成为了这些品牌机们的天敌。山寨手机侵占市场的势头堪称凶猛。一组数据显示或许可以说明一些问题,夏新手机在2008年上半年亏损4个亿,山寨手机08年的销售额是400亿。

价格低廉,功能齐全是山寨手机最显著也最吸引人的两大特色。山寨手机通常集合了各种品牌机最新的技术,人有我有,人无我还有。它在满足了一些底层消费者以年轻者居多对各种手机功能的需求之外,更为重要的就是满足了这些人对价格低廉的渴望,实在是一举两得之策。所以,只要花上比原先还要少的钱,却可以得到比以前功用更加齐全的手机,此等“美事”自然是受到不少人的追捧。如今走在大街上,经常可以听到一些震耳而又粗糙的音乐从一些年轻人的手机中蹦出来。音色做不到优质,只好靠音量来弥补,如果播一曲《死了都要爱》,足以让人震耳欲聋。山寨手机果然很“强大”。

山寨之饮食起居

紧接着,山寨风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刮向了餐饮行业。该风所到之处,立即掀起了一股热潮—山寨餐饮热。偶尔买瓶康师傅解渴,一不留神,喝的却是康帅傅;以为买的是雪碧,审视了老半天,却是不知何时“上市”的云碧;就是喝可口可乐,稍不认真,喝的可能就成了可日可乐。这种鱼目混珠之手法正是山寨产品最擅长也最常用的“技巧”,利用的正是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和视觉惯性。而消费者也就顺理成章地跳进这个“陷进”。

山寨的繁衍和生长能力正处于巅峰时期,与人们生活同样息息相关的日用品,也正在被山寨着。雕牌洗衣粉被拆分成周住二字,白猫变日猫,汰渍成汰浩,而在包装的其它方面没有任何变化。无论是山寨餐饮还是山寨日用品,对于我们这些看客来说,一看到这些,首先被激发的是笑神经,而且常常被山寨的这些搞怪和小“智慧”雷到。这些所谓的山寨,与拿着钞票微笑的蒙娜丽莎画像的恶搞有异曲同工之处。今天的山寨或许就是受到昨天那些形形色色地恶搞的启发。孰能分清此为山寨还是恶搞?莫不如说是以山寨之名恶搞罢了。如果说山寨手机满足了许多草根阶层的需求的话,那么当人们的饮食起居都被山寨化了,又有多少人能够接受?

山寨之网站

网站的山寨化已经不是一件什么新鲜的事情,最让人熟悉不过的莫过于这些社区交友网站。网站与网站之间重复性地模仿、抄袭,万变不离其宗,到最后这些社交网站看起来像是n胞胎。它们靠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简单易玩的小游戏来吸引网民。更令人叹服的是一个叫做“百谷虎”的搜索引擎,集百度、谷歌和雅虎三大搜索引擎于一身。输入要搜索的内容,弹出的页面框被分成了三块,分别对应着三个网站的搜索结果。这种三合一的山寨方法,是创意还是可耻,众说纷纭。同时,另一种以山寨产业本身为主体的网站也随之出现,如山寨吧,中华山寨经济创新促进会等,号称最山寨的山寨网。这些网站大量搜集最新的山寨进展状况,包括了山寨IT,山寨影视,山寨品牌,山寨食品等等几乎所有与山寨有关的内容。山寨网站的热潮就这般滚滚袭来,叫人难以抵挡,无论是网民还是网站的建设者。

以草根为主体的山寨文化,像滚雪球似地不断壮大,越滚越快,没有一丝停下来的意思。它好像一阵“春风”进入越来越多人的心田。就如当初,全民皆股神的那些日子里,众人皆为股市而疯狂一般,山寨文化也开始凸显出这种现象。这虽是一个追求个性张扬的时代,却又因为这是一个信息高度共享的时代,以致于这个时代又成为了群体性文化异常繁盛和火爆的时代。因而,一种现象、一种文化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红遍天下,就像山寨的种子随风遍洒神州大地。

有人称,中国是山寨大国。缘何去年的山寨如此受关注,这还要归功于媒体的舆论集体导向作用。首先将山寨带入人们的视野,随之而来的是山寨的声名鹊起之后,再如今则是所有的人都在为寻找新的山寨的而兴奋而癫狂。被无限放大和复杂化的山寨,如今已是名目繁多,几近到达无所不包的程度。山寨文化的全民娱乐总动员处于现在进行时。这股娱乐浪潮如狂风般吹过原本平静的湖面,掀起阵阵大浪,搅得湖底泥沙四起,湖水浑浊不清。水至清则无鱼,水至混,其中活物命也不久矣。山寨娱乐,还是见好就收为宜。

山寨经济体之鸠占鹊巢

如果说山寨只是以娱乐的形式停留在文化消费的层面,那么或许影响还相对较小;然而山寨偏偏要在经济领域大展身手,产生的效应让人不敢小觑。山寨的出现,从经济范围来讨论,造成的最大的影响就是对品牌概念的破坏。30年前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窗口才正式打开,透过这扇窗,中国人看到了外面的世界。自此,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祖辈流传下来的小农经济思想严重影响了中国民众品牌意识的淡薄,就如今天社会一直在强调的知识产权问题一般。经过这几十年的熏陶和培养,中国民众也开始逐渐有了品牌的意识。然而,这种脆弱的品牌意识仍然处于一种萌芽的状态,外力的作用随时可以扼杀它的成长。而山寨经济,如若继续没有节制的疯狂滋长,将有足够的能力把民众的品牌理念踩在脚下。山寨经济08年的“匪气”冲天,对品牌的无视,着实让人感到费解甚至是无奈。

山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山寨经济,有人说可以追溯到2001年,看来其年岁还不小。那一年的5月,大批诺基亚各种型号的山寨手机出现,价格为正品手机的1/4左右。紧接着,电子产品以及高科技数码产品的山寨版相继问世,逐渐带动了山寨经济的蓬勃发展。山寨经济在模仿、抄袭的水土里生长,在尝到高回报的甜头后,很快就以细胞分裂般的速度增长。在深圳,专为山寨手机设计和生产配套软硬件的企业就超过了3000家。这些山寨产品不用缴纳国家规定的增值税、检验费、销售税、发票税等费用,因而,这一行业的极高利润让众商家红了眼。

四五年前,大学校园里开始盛行“DIY”台式电脑组装方式,显示器、主机、键盘以及鼠标全都是拼凑而成。这种组装方式不仅在价格上处于优势,同时,消费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进行搭配,对某些功能要求比较高的时候,则可选用功能强大的品牌;在其它某些方面的要求不高时,则以价格为主导。这种组装方式给品牌电脑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没过多久,原先价格居高不下的品牌机也开始大规模的降价。李逵遇上了李鬼,只得自认倒霉。高科技产品那标签上曾让人咋舌的数字,现如今一再地缩水,却仍然不可与山寨相比。几百块钱的手机就可以拥有照相、蓝牙、触屏等的全备功能,当然在质量上就不能要求那么多。“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在二选一的情况下,有人选“鱼”也有人选熊掌。

有人高呼支持山寨产品,有人明确反对甚至鄙视山寨现象,无论是哪一种声音背后都可以搬出一大堆的理由作为支撑。有人称,中国山寨经济的产值在千亿元以上,关系到数十万人的就业问题,而且也能为地方政府带来可观的利益。另一方的意见则认为,山寨破坏了游戏规则,对他人的技术、成果没有表示应有的尊重,而是巧取豪夺。这是一个暂时不会有定论和输赢的辩论,因为仲裁者——政府还处于观望状态。而在去年的年末,工业和信息产业化部颁布了一个公告,该部门给国内200多款手机发了标识号,每个手机对应一个标识号,只有拥有这个标识号的手机才可以在GSM/UMTS网络使用。这一公告出来以后,原本争吵激烈的两种声音,如今更是不可开交。

虽说去年是中国的山寨年,但是其增长速度开始出现了放缓的趋势。一方面,当前的金融危机使得消费者的消费热情降低,使山寨机的生产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山寨市场出现的无序竞争以及产品质量和售后保证欠缺的问题,也成为了山寨经济继续向前发展的阻碍。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山寨经济正身处这样的境地中。

山寨经济,名正言顺在何时?

山寨产品借大牌之名,改动其中一个字、字母或者调整一下顺序,就成为了自己的名字。这种混淆视觉的技巧,正是山寨快速提升自己知名度的方法,也因此赚得了“巧取豪夺”的名号。对于这些,消费者甚至是商家或许还能一笑而过,但是对于山寨在技术成果上的抄袭,就使得许多人群起而攻之。如果这种一味效仿的行为被社会所认可,谁又愿意再去费尽心思的创新、搞研发?没有创新,如何看见未来?

有人说,山寨制造打破了某些产业的垄断格局,可以称之为山寨经济存在的意义。然而,这该是由山寨来承担的责任吗?显然,这责任不应该是由山寨经济来承担,重要的是更不能以此作为山寨产品肆虐的借口。山寨产品犹如土匪一般,把正品从原先的位置上挤下来,然后自己坐其位;这帮“土匪”位置没坐多久,又来了一帮力量更强大的“匪帮”,为了同样的目的,重复排挤和霸占的过程。如果一直都持续这样的劳动,那么最终的结果是什么都没有。

山寨产品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显示出惊人的营销力和爆发力。网上一个个随之兴起的山寨主页,以山寨产品为主体,而且堂而皇之地打出“高仿”的旗号。长此以往,或许山寨也将成为广泛意义上的一种品牌。只是,这种品牌对于中国消费者的品牌观念将是一种颠覆和消极的作用。消费者经历了产品需求到品牌需求的一个漫长的过程。当品牌观念开始走进更多人的消费理念中的时候,山寨这股反方向的力量开始蹿出来,成为品牌路上的拦路虎。一个品牌的创立、发展与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不断付出努力、承担责任的过程。但是山寨的发家史,成为品牌建立的反面例子。它的生产模式使得它可以跳开产品研发、市场开发、售后服务等环节的社会责任,而是直接成为产品的获利者。

山寨 篇8

1 山寨现象的历史

对山寨现象做一个历史的分析, 可以说“山寨”有一个很长的过去和很短的历史, 其形成产业规模则是这几年的事。如果从创新的角度来看, 可将“山寨”现象概括为一种基于模仿的创新[2]。从这个视角出发, 历史上各个国家在很多产业发展的初期都曾走过这条道路, 如上世纪50年代美国苹果公司和微软公司对于仙农实验室的技术模仿, 20世纪60年代日本汽车产业对于美国汽车产业的模仿, 20世纪90年代韩国三星对于日本索尼和松下的模仿, 这些现如今的卓越企业在其发展的初期都经历了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

而“山寨”形成产业规模, 则是近几年的事情, 因此说其有一个很短的历史。以最具有代表性的山寨手机产业为例。自2007年10月, 国家取消了针对我国手机生产厂家实施了9年的颁发手机牌照的生产核准制, 意味着手机制造业的行政管制壁垒消失了。各地下手机制造商摇身变成了正规军。而且准入口的扩大使所有觊觎手机终端市场的企业都可以介入这个行业, 既给很多正规的手机厂商带来机会, 也为一些没有资质的地下手机生产企业开辟了生存空间[3]。与此同时, 台湾一个名叫联发科的芯片商开发出了一种MTK手机芯片。该芯片最大的特点是提供包括软件和硬件在内的全面解决方案。采用联发科的芯片后, 生产商只要将联发科芯片买来, 配上手机外壳和电池, 就可以组装出一款手机, 这大大降低了生产手机的成本和研发周期[4]。

因此, 综合上述两个主要的历史原因, 山寨产业在进入2008年以后呈现出异常繁盛的局面, 并波及到其他经济文化领域, 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2 山寨产业创新模式

从创新理论的角度考察山寨现象, 综述如下:

根据熊彼得的“创造性破坏”的理论来解释[8], 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创造性的破坏, 通过新的制度、组织、技术等角度的创新, 实现对原有模式的打破和超越。这种持续进行的反复超越的过程形成了经济的连续不断的演化和发展。[5]学者金福子等基于哈佛商学院的克里斯坦森教授提出的“破坏性创新”概念, 分析山寨的创新发展动因为三点:即确定了以非主流消费群体为主的最佳顾客群;选择了避强的市场发展战略;确定了以环境为基础的细分市场。

何哲等[6]从服务性制造的视角出发, 将山寨机产业界定为一种新型的服务性制造, 包含两个层面的服务:首先, 企业间的相互服务和企业面对客户的服务。山寨机产业形成了完整的企业分工网络和独立的包含设计、营销与制造的第三方服务型企业。其次, 山寨机充分的挖掘客户需求, 快速的反映客户价值感知和顾客需求引导, 是典型的针对客户的服务, 并且这种服务是贯穿于设计、制造、营销的各个环节。综上所述, 山寨机产业的创新机制主要体现在对用户需求的灵活挖掘和不同产业间的设计分工上。

韩晶、佛力[7]从四个层面分析了目前这种新型的模块化的产业结构形式。一是通过模块化的过程, 将复杂的制造系统分解为数个灵活的模块子系统, 提高了企业生产的灵活性和效率, 而这正是山寨企业的一个主要特征;二是模块化的生产网络突破了区域的局限, 实现了全球网络里的生产制造, 具有全球化的特征;三是通过模块化过程, 山寨厂家实际扮演了系统集成商的角色;四是在模块化网络, 各种知识和信息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

本文将山寨产业的创新模式概括为一种基于模仿的模块化创新。首先山寨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我国目前的社会现实, 当前国人消费力并不太强——在传统的产品消费市场之外的, 是广大的农民工、学生、打工者等低消费群体的市场, 以及海外第三世界国家市场, 山寨产品首先迎合了这部分消费群体的需要;其次这一部分消费群体的消费观念、审美层次并不成熟, 这同中国社会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期密切相关, 传统的价值观念同西方价值观念处于冲突、交融的过程中, 主流价值观的缺失表现在产品设计上就是通过模仿 (甚至是抄袭) 以最便捷地获取消费群的认可;再次这种创新表现出模块化的特征, 系统可以通过各个模块间的分离、替代、增删及整合等进行创新, 从而满足了消费群体的多样化需求[8];最后这种模块化又能使得组织架构扁平化, 而非传统企业的纵深结构, 提高了组织的灵活性。

3 山寨产业的困境

然而, 曾经一度火红的山寨产业在近几年也遭遇了发展的瓶颈。以山寨机产业为例, 2007年前赚钱的企业约有五成, 2008年以后, 赚钱的企业不足1/3。山寨产业如今所处的困境同其自身的先天不足密不可分, 另外也与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有关。从一个产业的发展历史考察, 仅仅依靠模仿、拷贝等粗犷的经营方式不可能获得持续的发展, 只有从模仿中创新, 品牌化和多元化经营, 采取一种突破式创新的道路, 才能走出困境。以国内民营企业大鳄华为为例, 在其进入市场初期也曾经走过一段仿制之路, 并因此受到国际跨国公司的控诉。然而, 华为没有满足于类似“山寨”发展的经营思路, 而是锐意创新, 走品牌化和国际化之路, 最终迎来了企业的浴火重生。

当前山寨产业所面临的困境主要有:

(1) 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打压。从2009年金融危机以后, 山寨机等出口型产业在国外的销售遭受到很大的打击, 原来那种简单接单、生产、出口的作坊式经济方式已不可持续。同时, 近年来中小企业遭受因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原材料上涨的压力, 也在不断地侵蚀山寨产业本已微博的利润。国内市场上, 很多正规手机厂商在占领了高端机市场的同时, 也把目光投到低端机市场, 不断推出新产品, 这进一步加剧了山寨机的困境。

(2) 山寨产业自身的缺陷。山寨产业因其自身发展经营模式的原因, 具有很多先天的不足, 如漠视产品知识产权、不具备核心竞争能力、随意比拼价格、大多数产品存在安全隐患等。随着市场环境的逐渐规范化, 这种先天不足逐渐成为山寨企业发展的短板。

(3) 消费者逐渐走向理性成熟。原先山寨产品吸引消费群体的重要因素无非是低廉的价格、时尚炫目的外观、以及各种方便的功能。而随着几年来, 各种产品逐步的走向多元化和品牌化, 消费者可以花同样的价格买到具有售后服务的品牌产品, 在价格层面山寨产品已不再有当年的优势。另外, 近年来随着国内工业设计的蓬勃发展, 公众的审美力逐步提升, 对iPhone等大厂品牌产品的追捧就是明证, 而山寨产品原有的种种外观噱头逐渐显得暗淡无光。

4“反山寨”的思考

仔细分析山寨企业所存在的原罪, 主要集中在不尊重商业游戏规则、违反产品知识产权和商标权, 偷逃税款, 很多山寨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和商业陷阱。

凡事不破不立, 从这个逻辑角度出发, 本文提出了“反山寨”的口号, 主要是针对山寨现象做理性分析,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从这一历史现象中找到可资国内企业发展借鉴的要素。

首先, 山寨产业遵循了一种类似“狼性”的生存法则, 通过采用各种不符合法律的手段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模仿大厂品牌最便捷的获得知名度, 通过合理分配利润获得分销渠道, 山寨企业组织间保持着一种团结合作的灵活合作方式, 而这同狼群非常相似。其次, 当从山寨产业出发衍生为一种社会“山寨现象”, 当公众沉浸于对“调侃”传统主流价值观的愉悦, 真正合法的创新精神被漠视了, “山寨”的出现破坏了创新植根的土壤;最后, 中国传统的创新方式经常是走引进、消化、创新的道路, 自身的“造血”功能较差, 同时也非常漠视消费者的需求。而山寨产业的出现说明, 只有灵活的适应不同消费群体 (尤其是广大低端消费群体) 的需求时, 创新才具有价值。

5 结语

山寨企业作为一种中国独有的社会现象, 必将成为一个历史“热词”。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看, 其发展模式有可资借鉴之处, 然而其先天的不足又注定了其不可持续。惟有在加强政府监管、在尊重游戏规则和知识产权的前提下, 选择可持续的创新模式, 才是山寨企业惟一的出路。

摘要:“山寨”是产生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独特的现象, 界定了一种介于创新与模仿之间的新的产业发展形式。本文试图从山寨产业的发展历史、发展模式入手, 分析其利弊, 为我国中小企业提供可资借鉴的创新发展模式。

关键词:山寨,反山寨,创新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董科.山寨手机对中国制造业的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 2010 (8) .

[2]罗刚毅.山寨营销的优势及策略分析[J].中国商贸, 2009 (5) .

[3]胡延华.山寨的成因、困境和对策分析——以深圳为例[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6) .

[4]方志凌.浅谈山寨经济的兴起和发展现状[J].宏观管理, 2010 (8) .

[5]金福子, 崔松虎.破坏性创新视角的“山寨机”成功要因探析[J].劳动保障世界 (理论版) , 2010 (8) .

[6]何哲, 孙林岩, 朱春燕.服务型制造的产生和政府管制的作用——对山寨机产业发展的思考[J].管理评论, 2011 (1) .

[7]韩晶, 佛力.基于模块化的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19) .

谨防山寨“冰岛普洱” 篇9

据了解, 冰岛普洱并非产自欧洲国家冰岛的舶来品, 而是出自云南临沧勐库冰岛村 (当地人也称“丙岛”) 的极品古树茶。真正的冰岛普洱纯料非常稀少, 较难形成量产, 近两年冰岛普洱的毛茶收购价格高达数千元每千克。所以, 现在市场上部分产品打的是泛冰岛概念———将该地周边产区

的茶叶拿来顶替。国家茶叶质检中心的专家提醒, 不懂茶的人很难准确分辨真伪“冰岛普洱”, 消费者在选购时一定要仔细甄别, 切勿选择价格过低的“冰岛普洱”。

本刊说两句:早听说普洱茶有“纯料”和“拼配”之分, 虽说纯料茶能让人品味到高品质的普洱茶韵, 但的确产量有限, 完全做到纯粹也不易, 所以口感并不具有稳定性。相反拼配茶由于凝结了几个地区原料的特性, 虽说不够纯, 却是精心拼配而成, 其口感却稳定许多。平日里我们多数人喝到的应该都是拼配茶。所以说, 这世间至纯之物毕竟是少数, 不必刻意追求, 若是太较真, 反倒更容易被迷惑。

为“山寨”正名 篇10

不管能不能完全认同这句话, 你不得不承认, 很多时候它看上去是有些道理的。

譬如我国以“山寨”闻名全球, 其实就很像历史的翻版。

在18、19世纪, 美国刚刚成立时, 也是个一穷二白的国家, 当时的欧洲人看他们, 就如同美国人看新中国成立前的我们一样。美国真正崛起是在一战后, 借着欧洲被战争蹂躏而衰落大发战争横财, 那时的美国佬, 在欧洲人眼里也都是“土大款”、“土豪”、“有钱没文化”的代表, 当时许多美国人还以能娶个欧洲媳妇为荣。

日本这个国家的两次“崛起”, 其实也都与“山寨”不无渊源。据史料记载, 日本在我国唐朝时期进行了“大化改新”, 从根本制度上“山寨”了除科举之外的唐朝制度, 就连日本古都奈良, 也是当时长安城的一个微缩版。另一次则是二战后, 日本又兴起了抄袭美国之风, 当年的日本制造, 也曾经一度是廉价、粗制滥造的代名词。当然, 如今的日本已经改头换面, 成为“精密制造”的代言人之一。日本的炼钢、车床等基础制造技术, 放在全球领域也是领先的, 而且成本控制得比欧美国家更低。

日本如何实现从山寨到创新, 这个过程很复杂, 我们暂且不表。但从某种意义上说, 山寨是创新之母, 这件事可能是没什么争议的。

这个世界上, 无论哪个行业都是有门槛儿的, 要想在一个领域做到有所突破, 首先需要对这个行业的基础知识有足够的了解。就像郭德纲曾经讽刺一些不学无术的相声创新者, 你想搞创新, 先得会相声的基本功, “就像炒菜的, 起码要知道哪个是铲子哪个是漏勺, 你拿个痰桶炒菜说是创新, 那谁敢吃呢?”

也许有人会拿小米的例子说事儿。比如雷军就是外行出身做手机, 如今做出了响当当的小米品牌, 这怎么说呢?可是, 雷军虽然是外行, 对手机行业他其实比绝大多数业内人士更加了解, 从软件的手机系统、平台、UI到硬件采购、供应链、生产控制, 再到饥饿营销等销售、服务模式, 雷军哪一样没做到行业翘楚?而且他做出来的手机, 也是基于乔布斯开创的智能手机模式下的一款产品, 并不是另辟蹊径。雷军的创新, 归根结底是整合并发掘了一块尚未被完全开发出来的市场需求。他只是整合了原本“山寨手机”的市场, 并将产品质量提升了几个档次。

笔者这篇文章, 为山寨正名, 是, 却也不是。诚然, 山寨没什么好羞耻的, 某种意义上说, 山寨确是创新之母, 为你“山寨”的产品找到市场, 你就有存在的合理性。然而, 固守着山寨的水平不能继续进步, 不能生产出用户满意、信赖的产品, 那就必须感到羞耻。而且, 用户的需求水平是会不断提高的, 如果不知羞耻, 那结局就不只“羞耻”这么简单了。

“山寨蛋白” 篇11

早在2004年,一些不法厂商为了提高牛奶中的蛋白含量,就开始非法生产添加革皮水解物的“皮革奶”。卫生部发布2004年第10号公告,明令禁止使用皮革废料、毛发等非食品原料生产食用明胶和水解蛋白;禁止以非食品原料生产的明胶、水解蛋白为原料生产加工乳制品、儿童食品和其他食品。

2009年2月,卫生部公布了《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第二批)》,“革皮水解物”作为食品安全监测的一种物质名列其中。同年3月,浙江省质监局根据举报线索,对金华市晨园乳业生产的含乳饮料成品、半成品进行抽检。发现多批次成品、半成品含有革皮水解物。该案发生在全国九部委联合开展打非专项整治之际,且在“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之后,情节极其恶劣。

2010年8月,国家质检总局再次与农业部等5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非法制售皮革蛋白粉等皮革碎料制品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加大对生产中使用皮革蛋白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之后,农业部下发《2011年全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和《农业部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工作规范》两个文件,革皮水解物被列入农业部监测“黑名单”。

革皮水解物是什么

将破旧皮衣、皮箱、皮鞋以及厂家生产皮包等皮具时剩下的边角料,经过化学处理,水解产生的粉状物就是革皮水解物。因其蛋白含量较高,又被人们称之为“皮革水解蛋白”。

革皮水解物主要添加的食品是乳、乳制品及含乳饮料,作用是增加蛋白质含量。也就是说,这又是一种类似于三聚氰胺的非法添加物。而它与三聚氰胺的不同之处在于,三聚氰胺尽管俗称“蛋白精”,但并非真正的蛋白质;而革皮水解物是真正的蛋白质,若添加到食品当中,检测起来难度更大。

以农业部规定的检测方法,主要是检查牛奶中是否含有L-羟基脯氨酸,这是动物胶原蛋白中的特有成分,在乳酪蛋白中则没有,所以一旦验出,则可认为含有皮革水解蛋白。

尽管这种方法水解出来的蛋白质,与在家里熬制猪皮汤、猪蹄汤得到的“肉冻”成分相差不多,但由于皮革在加工过程中带入了重金属铬,原材料本身带来的多氯联苯等毒害物质,因此它只能用于生产工业明胶,不能用于加工食用明胶。

为什么违禁添加革皮水解物

奸商往往在奶中搀水,但因为太稀、蛋白质不足而不能通过营养检测标准,故要加入冒充蛋白质的添加剂。《新民周刊》曾引述业内人士说,每吨革皮水解蛋白价格为1000元,按正规生产方法,1吨奶粉的成本算上鲜奶、人工、水电等等至少2万元,但是若搀入革皮水解蛋白,每吨的成本不过4000~5000元,奸商正是在暴利诱惑下“投毒”。

跟三聚氰胺或者尿素相比,革皮水解物的确是“蛋白含量”。但这种蛋白在营养上是一种“劣质蛋白”,不具有牛奶中的钙等其他营养成分。换句话说,即使加的革皮水解物满足食品安全的规范,得到的“山寨牛奶”也还是伪劣产品。国外也有用新鲜的牛皮、猪皮提炼水解蛋白用作食品添加剂的,但绝对不是用化工污染过的皮革废料。

革皮水解物有哪些危害

严格来讲,革皮水解物对人体健康并无伤害。但其前提条件是,所用皮革必须是未经糅制、染色等人工加工处理过的。

现实的问题在于,不会有任何人直接把动物毛皮直接水解成蛋白质,因为这样不符合经济学的利益最大化原则。必定是利用旧皮革制品或是皮具厂的边角碎料、废料来水解成蛋白质,因为这样做利润高出无数倍。而皮革糅制、染色过程中,因工艺流程需要,必然要添加重铬酸钾和重铬酸钠等有毒物质。

其中的“六价铬”是致癌物质,欧盟禁用。另外,长期服用这些含六价铬有毒化合物,可致关节疏松、肿大,甚至造成儿童死亡。

怎样避免革皮水解物的危害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由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以及空间结构的不同,蛋白质可分为完全蛋白质、半完全蛋白质、不完全蛋白质三大类,其下又可分出无数的小类,种类成千上万。

正常牛奶中的蛋白质是乳酪蛋白,而革皮水解蛋白为胶原蛋白。胶原蛋白中有大量的L-羟基脯氨酸,而乳酪蛋白中并不含有;乳酪蛋白中有一定量的色氨酸,而胶原蛋白中并不含有。通过检测蛋白总量以及这些氨基酸的含量,就可以知道其中有多少乳酪蛋白、多少胶原蛋白。也有商业化的“羟基脯氨酸检测试剂盒”,只需要十几分钟就可以知道样品中含有多少胶原蛋白。只不过,这些检测做起来也并不便宜。

目前,我国多通过检测乳制品中L-羟脯氨酸和铬含量来检测乳制品中革皮水解物。

山寨文化探析 篇12

山寨文化溯源

山寨亦作“山砦”, 本意是筑有栅栏等防守工事的山庄;绿林好汉所占的山中营寨;现在多指中国南部山区部分少数民族聚居的村落。现在意义上的“山寨”源于香港“山寨厂”一词中。设在1997年到期的租借地新界的工厂因不能得到港英政府的长期产权保障, 多半简陋和杂乱无章, 被香港人称为“山寨厂”。 (1) 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 这些山寨厂移师广东。“山寨”一词被公众所熟知是因为山寨手机现象。山寨手机是指遍布广东的山寨厂生产的无正规牌照的杂牌手机, 就像绿林好汉占山为王的山寨一样不被官方管辖, 有和正规品牌“分庭抗礼”的味道, 并且以自己非正统的身份为荣。

“山寨”一词代表一种由民间IT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 涉及的产品除手机外, 还有IT行业的MP3、游戏机、数码相机、鼠标、键盘等。山寨的意义也逐渐泛化, 迅速成为一切模仿、翻版、仿真的代名词, 出现了山寨饮料、山寨服装、山寨药品等。这些所谓的山寨“产品”已经没有了山寨手机的创新, 纯粹变成了使用障眼法的盗版假冒产品。传媒文化领域的山寨现象更是层出不穷, 山寨电影、山寨电视、山寨唱片、山寨动漫、山寨报纸和山寨明星等。山寨版模仿原版的水平参差不齐, 却让“山寨”一词迅速蹿红, “太山寨了”、“今天你山寨了吗?”之类的用法已出现在日常用语中。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也对山寨文化进行了报道。

山寨文化是指在大众传播文化领域非主流的、非正统的、非意识形态的文化, 是一种发自民间的、通过模仿正统文化而挑战主流文化的一种新型文化形式, 其基本内核是创造性地模仿、挑战正统、超越原版的敢作敢为的山寨精神。这种山寨文化颇有一点侠文化的风骨, 像侠士那样啸聚山寨, “以武犯禁”, 公然与当权者叫板, 通过反权威、反垄断、反精英追求物质和精神自由。只不过山寨文化精神还没有达到“肆意陈欲”、行侠仗义、快意恩仇的程度。历朝历代以农民起义为代表的山寨政权轰轰烈烈轮番上演, 挑战正统政权, 成为最典型的山寨文化。与严肃的正统文学、雅文学相对而言, 通俗文学是正宗的山寨文学形式。从唐传奇、宋话本开始, 到明清章回小说、晚清谴责小说、张恨水、程小青、李寿民的武侠小说, 再到金庸、古龙、琼瑶的武侠、言情小说, 以及网络文学均属山寨文学之列。它们刚开始游走于正统文学的边缘, 随着读者群的扩大, 又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 逐渐被大众广为接受。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等四大名著在当年也是山寨文学, 只不过后来逐渐被主流化了。甚至连改编的电视剧《红楼梦》也有了山寨版。此外, 香港的无厘头电影、娱乐化新闻、网络符号经济、网络媒介事件, 乃至近年流行的“恶搞”现象实质上都属于山寨文化的范畴。

作为山寨文化精髓的山寨精神主要体现于社会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之间的关系中, 在朝政权与在野政权、正史与野史、正统文学和通俗文学、大众传媒领域里的名人与普通人、名牌产品和普通产品之间的博弈是产生山寨文化的沃土。弱势群体不甘于自己的被动地位, 以强势群体中的偶像为榜样、凭借自己创造性的努力向他们发起挑战。因此, 山寨文化古已有之, 只不过到现在才被概括为“山寨文化”而已。

山寨文化的特征

挑战性。网民老孟贴出“向央视春晚叫板, 给全国人民拜年”的标语, 开通了CCSTV“中国山寨电视”网站, 和中央电视台的台标 (CCTV) 只有一个字母之差, 随时向网友报道晚会的最新进展情况。山寨春晚虽然没能如期在除夕夜和网民见面, 只是把1月22日的彩排录像放在了澳亚卫视的网页上, 但是冲击波不小, 山寨春晚甚至也被“山寨”了, 湖南网友操办“酱油春晚”叫板“山寨春晚”。其实, 在198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开播不久, 各省、市电视台纷纷模仿中央电视台举办春节联欢晚会, 和现在的山寨春晚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只不过没有网络直播, 更没有挑战的勇气和中央电视台叫板, 而是自动避让央视春晚播出的黄金时间。正因为如此, 老孟的山寨春晚才广受关注。

“仿”“造”性。山寨文化的本质首先是文化产品、文化现象的一种模仿、嫁接或借鉴。从IT行业的手机、MP3、游戏机、数码相机、鼠标、键盘到文化领域中的山寨电影、山寨电视、山寨唱片、山寨动漫、山寨报纸和山寨明星, 无一不大打上了模仿的印记。有人因此把山寨文化简单地等同于盗版文化、侵权文化 (2) , 其实是不准确的。山寨产品不完全是盗版、仿冒品, 而是“仿”“造”品, 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平民化或草根化。香港的山寨厂陆续转移到珠江三角洲, 成为拉动大陆经济的火车头。山寨厂是在知识产权、借贷权等基本制度没有保证的情况下, 通过缩小企业组织规模, 扩大产业聚集程度, 将长期利益分化为密集的短期利益, 降低对制度的依赖, 自发地实现了工业化。山寨春晚的主创者老孟是来自四川的“北漂”, 所有演员均为自愿参加, 无报酬。来自四川阿坝茂县震区的27位农民穿着社会上捐赠的羌族服饰, 带着从地震废墟里刨出来的乐器, 借路费赶来参与山寨春晚。新华网《“山寨春晚”冲击波》对它的评价是:“平民气息浓厚, 像一次普通百姓嘉年华。”

山寨文化盛行的原因

时代背景。在马克·波斯特所说的“第二媒介时代”, 技术已经到了蔑视政府权力的地步。第二媒介时代的文化是“拟仿文化”, 媒介对文化的影响程度很深。虚拟现实“将人置于另类世界”———拟态环境 (沃尔特·李普曼) , 语言本身变成了重构的现实, 进一步影响着现实的消费方式。山寨文化中的模仿只不过是拟仿文化的非主流的一个方面。这种拟仿首先体现在“双向的去中心化的交流”网络社区里, 网民拥有了一个全新的空间来发表言论, 宣泄情感, 往日被淹没在精英阴影下的“草根”大众可以对原来被精英控制的文化霸权发起挑战, 山寨文化的新形式———恶搞和山寨春晚应运而生。山寨手机的出现, 不过是把网络虚拟世界里的恶搞搬到了现实世界中, 超越了精神娱乐的层次, 从娱乐狂欢发展到了现实挑战, 直接制造了经济“神话”。

名利驱动。山寨文化最容易出现在暴利的垄断行业。山寨现象火爆的最根本原因还是这些行业存在较大的利润空间。同样功能的手机, “山寨机”与正规品牌机的价差高达800至1000元。即使去掉正规品牌的宣传、政府税赋、技术研发、渠道维护等费用支出, 其利润空间较之电脑、液晶电视等行业也大得多。明星广告这一暴利行业让人趋之若鹜, 不像山寨手机那样头顶上高悬着知识产权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使用山寨明星几乎毫无法律问题。人们对于做广告的真正明星都无可奈何, 何况是山寨明星?在当今的消费社会里, 广告其实是超越真伪的, 只不过是一种观点的简单重复 (3) , 没有人追问为什么。即使所代言的广告产品出了问题他们也没有任何损失, 损失的只有观众的感觉。而被欺骗的感觉是不能得到法律保护的, 没有人能够起诉他们使用山寨明星。

符号化消费需求。山寨手机之所以风行一时, 是因为存在着消费市场。人们使用手机也不仅仅是为了通信联络, 而在于享受其各种娱乐功能, 况且付出的代价却是相对很低的。山寨机的质量不那么可靠, 售后服务也难以保证, 但是用坏了抛弃掉也不可惜, 还可以买部新的换换口味。更重要的是人们想要购买的不是山寨手机这个“物”本身, 而是“山寨”这个符号, 它是流行、时尚的标志。不仅如此, 购买、使用山寨机还可以契合内心深处的狂欢欲望, 像狂欢节上给小丑加冕、脱冕一样 (M.M.巴赫金) , 把名牌手机拉下马, 把山寨手机扶上去。人们发现自己居然有颠倒乾坤、翻云覆雨的能量和权力, 居然有这么好的机会可以把自己抬高到国王的位置, 也可以把国王降低到自己的水平, 抹平了世间的一切等级和秩序, 因而获得暂时的精神解放和心灵的自由。和狂欢节的参与者一样, 作为山寨春晚看客的芸芸众生也能在符号化的仪式消费中达到物我两忘的境地。如前所述, 山寨春晚与以往地方电视台举办的春晚并没有本质区别, 甚至没有电视台参与。但是人们这次热切期盼山寨春晚, 与其说是要欣赏一台晚会, 不如说是在享受央视春晚被挑战的快乐, 在见证、消费着博弈双方加冕、脱冕的过程, 至于结果怎样, 并不重要。恶搞似乎在此基础上更进了一步, 在狂欢的同时, 它还在告诉人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值得欣赏的原版、正版。在这场前所未有的狂欢中, 人们摆脱了物的羁绊和精神的枷锁, 满足了自己的终极需求。此时不山寨, 更待何时?

山寨文化评价

山寨制造是工业化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60年前, “MADE IN JAPAN”被认为是廉价货和粗制滥造的代表。而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 日本厂商洗心革面, 经过一代人的努力, 使得日本成为世界第一的电子产品大国。 (4) 正是香港当年的没有规模、缺乏设备, 更谈不上管理的山寨厂, 见证了香港人的成长、挣扎生存, 从无到有, 使香港实现了从商贸城市向工业城市转型, “山寨”因此成了自豪的港人勤奋、拼搏和求变精神的代名词。

这些山寨厂陆续转移到珠江三角洲以后, 成为拉动大陆经济的火车头。无论顺德模式、东莞模式, 还是长三角的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都是从山寨厂开始的。因此, 从全世界的生产大国的发展轨迹来看, 中国制造的山寨阶段, 是难以避免、难以回避的, 关键在于在模仿中超越, 最终抛弃模仿, 实现创新。

山寨文化是对暴利、垄断行业的一种冲击, 乃至惩罚。在没有现实途径消除不公平竞争的情况下, 让人们看到了解决问题的一丝曙光。大众传媒领域里的山寨现象是世界娱乐化狂潮的一部分, 可以起到美国冲突论的代表L.A.科瑟尔提出的社会安全阀的作用, 就像早期社会和现代社会中一切有助于缓和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以及各阶层间紧张关系、消除人们平时紧张情绪的共同性的娱乐活动等一样, 山寨文化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另类娱乐的方式和舞台, 是排解郁闷、化解社会冲突的缓冲剂。

当然, 山寨文化的弊端也不容忽视。它是在颠覆现有制度和秩序的情况下实现的, 不可能不对现实的经济造成一定的破坏。山寨手机挤压了国产正规品牌的生存空间, 侵犯了知识产权, 以另一种不公平竞争替代原来的不公平竞争, 造成了恶币驱逐良币, 可以说是以毒攻毒的行为, 其杀伤力也是客观存在的。

如同山寨政权的命运一样, 一种山寨现象要么通过创新实现主流化, 要么像所谓的“山寨产品”一样被剿灭。不过, 山寨文化会和整个人类相始终的,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 山寨文化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和源泉。

参考文献

[1].周志强:《“山寨文化”中的消费想象》, 《人民论坛》, 《政论双周刊》, 第38页。

[2].《新华视点:“山寨春晚”冲击波》, 新华网, 2009-01-30。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1/30/content_10737171_1.htm

上一篇:照明控制策略论文下一篇:高校信息资源档案管理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