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行为

2024-06-29

山寨行为(通用6篇)

山寨行为 篇1

山寨产业的兴起催生了山寨文化的产生, 就目前来看, 我国有着大量的山寨企业, 在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尤为集中。这些山寨企业涉及的产品十分的丰富, 无论是服装饮食还是电子数码都可以成为被山寨的对象。其中奢侈品更是山寨企业进行仿制的主要对象。奢侈品消费在我国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这种潮流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逐渐扭曲消费者的价值观。经调查我们可以发现, 我国部分消费者为了满足个人虚荣, 追求奢侈品牌, 会积极主动地去购买奢侈品的山寨版, 对山寨产品给予了极大的认可。这不仅助长了山寨企业的发展, 同时也对社会风气造成了不良影响。

1 奢侈品山寨版消费者行为相关内容概述

1.1 奢侈品

奢侈品是相较于生活必需品而言的一种商品, 其是在人们日常生活必需得到满足后, 衍生出的一种更高的物质需求。一般而言, 奢侈品与生活必需品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生活必需品是满足人类生活基本需要的产品, 没有生活必需品, 人类的生活将受到影响。而奢侈品主要满足人类对于物质生活享受的需要, 没有奢侈品人类的日常生活仍可以保持基本地运转, 不会产生大的影响。通过对奢侈品进行进一步的了解我们可以整合出, 奢侈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 价格昂贵。价格是奢侈品最直接的体现, 同样用途的物品, 由于材料、制作工艺、品牌等存在不同, 价格就会有所不同。因此就同种用途的商品而言, 奢侈品要较普通物品贵几倍或者几十倍以上。 (2) 品质突出。奢侈品虽然价格昂贵, 但是从使用的角度来讲, 大多数的奢侈品在品质上都十分的突出。其在材料的选择上精益求精, 对材料有着严格的筛选, 并且在制作的过程中, 有着严格的监督程序, 一些大牌奢侈品甚至采用纯手工制作。 (3) 完善的售后体系。奢侈品的高端奢华不仅体现在商品本身的质量以及外形上, 同时还体现在企业的服务上。奢侈品一般具有着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 部分企业还会为客户提供终身服务, 满足客户在使用过程中的一切售后需要。 (4) 品牌性。奢侈品与品牌有着直接的关系, 绝大多数奢侈品都是世界知名品牌, 具有良好的品牌效应, 例如, Dior、卡地亚、普拉达等。

1.2 山寨版

山寨是一个引用词, 在古代, 山寨是土匪草寇的聚居地, 而在现代, 山寨则是仿制品的代称。山寨企业在我国发展迅速, 这与我国对外开放的环境以及高速发展的经济条件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山寨产品具有鲜明的特点, 通过对山寨版产品特点的了解, 可以进一步加深我们对山寨产品、山寨文化的认识。首先, 山寨版产品与正版产品有极高的相似性。山寨产品本身就是仿制品, 因此在其生产过程中, 一般都以某正牌商品为模板。为了避免承担法律责任, 一些企业会在细节上进行一定的改动, 例如, 对商品名称进行简单的变动, 将康师傅变成康帅傅。但是无论怎么改变, 山寨产品一定会力求与正版商品相似, 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其次, 生产速度快。山寨企业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 没有经历设计阶段、研发阶段, 山寨企业一般会直接利用其他企业的劳动成果。在其他企业推出正版产品后迅速跟风仿制投入市场, 与正版产品进行市场的争夺。而由于山寨产品价格便宜, 在市场争夺的过程中, 往往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其中以手机产业最为突出, 一些山寨企业甚至可以在正版手机未投入市场前, 就已经进行了山寨机的销售, 严重侵犯了正版企业的权益。最后, 价格便宜。价格便宜是山寨产品在市场上得以立足的根本, 低廉的价格吸引了众多消费者, 使得现代社会中出现了“山寨族”。

2 奢侈品山寨版消费行为的危害

2.1 违反法律规定, 侵犯知识产权

一个产品的产生, 需要企业为之付出极大的努力。这其中包括产品的研发、资金的投入、人力的应用等。尤其是一些奢侈品, 在进行研发设计的过程中, 倾注了大批顶尖研发人员以及设计人员的心血。同时为了保证产品的独创性, 在选材以及功能设定上往往会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因此为了保护企业的权益, 世界各国纷纷出台相关法律对企业的知识产权以及相关权益进行保护。山寨企业一般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 其所有的生产都以正版企业为模本, 对正版企业的产品进行复制, 这是一种不劳而获的行为, 对正版企业的权益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因此奢侈品山寨版的生产是一种违背法律法规的行为, 侵犯了企业的知识产权, 消费者对奢侈品山寨版进行消费, 无疑是对这种违法行为的纵容。

2.2 破坏公平竞争, 影响市场秩序

为了维护市场的稳定发展, 促进经济的顺利进行。世界各国对市场竞争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我国更是倡导积极良性的市场竞争, 杜绝出现恶性竞争。山寨企业对奢侈品进行复制后, 采取了低价销售的战略, 使得市场秩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一些消费者在低价的诱惑下, 购买了外形以及功能与正版产品相似的山寨品, 这使得奢侈品在销售的过程中受到阻碍, 造成市场竞争过程中的不公平, 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 不利于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

2.3 缺乏售后体系, 商品质量难以保证

山寨企业在进行商品生产的过程中, 仅以商品销售为目的, 并且由于没有自己的品牌, 很难建立起完善的售后体系。因此, 消费者购买奢侈品山寨版后, 很难享受到售后服务, 一旦商品出现质量问题不仅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也难以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 由于山寨企业仅是对商品进行仿制, 因此对一些电子产品的核心科技并不了解, 仅能在外观上保持相似, 但是在实际的功能上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消费者买到这样的商品后, 消费目的往往难以达成, 造成经济上的损失。除此之外, 山寨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 降低商品生产成本, 一般会选用价格较低、不符合生产要求的材料进行商品的生产, 因此造成奢侈品山寨版产品在质量上存在明显的瑕疵, 无法与正版产品相比。

3 针对奢侈品山寨版消费行为的解决措施

3.1 完善法律法规, 保护企业权益

我国学者对山寨文化进行研究与调查后认为, 山寨文化有着双重性。虽然山寨企业在进行仿制的过程中, 对正版企业以及市场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但是山寨文化的精神, 以及山寨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方式方法等都有着可圈可点的地方, 如果善加引导, 将很好地帮助我国的经济建设。因此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 我国政府应对山寨问题有正确的认识, 针对不法的山寨行为, 及时地进行制止与规范, 并对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进行完善, 对山寨行为进行规范, 让山寨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向正版企业学习, 而不是单纯地模仿与复制。要在保护企业权益的前提下, 对山寨企业进行规划与发展。

3.2 健全市场管理体系, 加大监督力度

市场要想平稳发展, 需要良好的市场管理体系作为支撑针对目前我国奢侈品山寨版不断增加的现象, 我国有关部门应对市场管理模式不断地进行完善, 逐渐健全市场管理体系。首先, 要对市场上的奢侈品进行规范与管理, 对市场上的奢侈品品牌进行整合, 掌握奢侈品的鉴定手段。其次, 要加大市场监督力度, 定期组织执法人员对商场中的奢侈品进行抽样调查, 降低奢侈品山寨版在商场中出现的几率。同时, 有关工作人员还应充分地借助舆论的力量, 通过报纸、网络、电视等传媒, 向广大人民群众介绍购买山寨产品的危害, 以及山寨产品如何鉴别等。除此之外, 对于社会上的不良消费风气, 我国有关部门也应加以重视积极地对不良风气进行修正。通过加大宣传、加快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式, 对广大人民群众中浮夸、虚荣的心理进行纠正, 引导人民群众形成正确的消费观、价值观。

3.3 提高惩处力度, 进行严格执法

山寨企业奉行的是拿来主义, 这严重损害其他正版企业的利益。因此, 我国执法部门应对我国的各大生产企业进行严格的管理, 针对一些山寨企业进行严肃处理。为了加强执法效果, 杜绝山寨行为的出现, 我国政府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 可以适当地提高对山寨企业的惩处力度, 对山寨企业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 我国是奢侈品的消费大国, 也是奢侈品山寨版的生产大国。因此, 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应对此高度重视, 对山寨行为进行打击, 对消费者消费行为进行引导。促进我国消费者进行理性消费、合理消费、科学消费。

参考文献

[1]李忠刚.山寨手机产业中的创新与专利保护[J].中国发明与专利, 2014 (04) .

[2]刘军舰.“山寨”的法律探析[J].怀化学院学报, 2014 (03) .

[3]杜依民.山寨文化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 2013.

山寨行为 篇2

2006年后, 台湾芯片商联发科研制出了廉价的MTK手机芯片, 从而使手机的生产没有了核心技术。手机生产的技术门槛降低了, 生产商利用联发科芯片, 配上手机外壳和电池, 就可以组装出一款手机。如此简单的手机生产方式, 使各行各业的人士都加入到手机生产的行列。2007年以来, 在深圳电子市场上, 国际品牌手机或者国内品牌手机高仿后仅几百块钱就可买到, 拼装这些手机的厂商既不是地下加工厂, 又算不上正规军, 这些手机以价格便宜、造型独特、语言世界化、手机电池容量大、研发速度快等优点异军突起, 是我们平常在广告上见不到的各种各样陌生的名字, 所以它们得了个外号叫山寨手机。据不完全统计, 2007年, 山寨手机产量至少有1.5亿部, 几乎与国内市场手机总销量相当, 掀起了强大市场冲击波, 首先对国产手机品牌发出了致命一击。除了华为、中兴、TCL等以国外市场为主的厂商外, 国内品牌手机大企业几乎全部都出现亏损, 其中波导手机亏损5亿多元, 夏新手机亏损6亿多元, 有些企业甚至退出了市场。2007年我国品牌手机价格降幅虽然高达15%-20%, 但是与山寨机比还是没有价格优势, 从市场份额看, 国产品牌的占有率已经下降到了20%多。分析山寨手机在市场异军突起的原因, 可以概括为:一是产品特点优势, 也就是价格便宜, 外形比较好看或新颖, 名字个性化, 满足了一部分人的消费需求;二是推出新产品的速度极快;三是成本低。在广东、深圳, 不用注册登记, 不用办理入网许可证, 直接照搬其他公司的手机方案, 再到市场采购手机所需的材料, 然后租用别人的厂房设备或者进行手工组装就可以生产上市了。山寨手机掀起的这股强大的市场冲击波, 使得国内品牌手机大企业几乎全部出现亏损, 技术壁垒轰然倒地。尤其是2007年10月, 国家实施长达9年的“手机牌照”制度取消, 一条分工明细的山寨手机产业链正在逐渐形成, 从专门设计电路、专做主板设计到外观设计、原器件制作, 从专门做整合、国包到省包、地包销售, 手机产业分工日益精细化。给山寨手机大量销售冲击现有的手机行业体系的现状, 针对国内手机行业市场上的“正规军”提出了加快技术研发、提高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 在保证质量, 保持自己品牌的同时, 市场的反应速度和产品的开发速度要更快的要求, 同时, 加强自己内部管理, 降低成本, 才能应对市场竞争。

二、释义:“跃迁模型”的基本命题

破坏性创新理论认为, 当破坏性技术出现时, 大公司应该合理配置资源, 不能只重视目前利润率高的老技术而忽视目前利润率低但有发展潜力的新技术。破坏性创新可以分为低端市场破坏和新市场破坏两种情况。低端市场破坏是指新技术出现以后, 利用其低成本, 逐步从现有技术的低端市场用户入手夺取市场份额。因为低端市场用户的“足够好”标准低, 新技术产品的性能在初期虽然比不上老技术, 但是已经达到了“足够好”的标准, 所以可以在低端市场领域战胜老技术。并且, 由于新技术的进步速度比老技术快, 新技术逐级夺取老技术的市场, 最终能够在高端战胜老技术, 把老技术淘汰出局。在破坏性创新理论的基础上, “跃迁模型”较好地解决了大企业在新兴技术上的两个“不清”:第一, 对新兴技术和现有技术的本质差别认识不清。这使得企业在技术选择上立场不坚定, 容易倾向于已成功或已投入资源的现有技术。第二, 对新兴技术获取市场成功的行业条件认识不清。行业条件是指新技术能够吸引足够多的消费者, 从而形成较大的市场。“跃迁模型”是在研究由新兴技术所引起的客户转移的时候, 把客户对于产品足够好的标准作为能级, 当客户得到足够多的“能量”, 这里的能量指技术性能“足够好”与价格“足够低”两个因素对客户产生的影响的时候, 客户需求会发生“跃迁”, 从一种产品和服务转移到另外一种产品和服务。

如图所示, 纵坐标表示大部分消费者关心的综合技术性能, 横坐标表示时间或者技术投入。模型假设之一是不区分低端破坏和新市场破坏, 而把他们都看作低成本战略;下面的一组三条带箭头的虚线表示的是老技术市场客户的“足够好”标准, 我们称为旧族;上面的一组表示的是新兴技术带来的新技术市场客户的“足够好”标准, 我们称为新族。在旧族和新族之间是定义的“新性能过滤线”, 这条线的含义是, 由于新兴技术具有能够较大幅度增加消费者满意度的性能, 降低产品成本, 而老技术没有这一性能, 所以老技术的综合性能发展是有上限的, 这条“新性能过滤线”就是上限。始终处于旧族中的两条实线代表老技术族的两种技术, 穿越“新性能过滤线”的两条实线代表新兴技术族的两种技术。这个模型说明, 在新兴技术出现以前, 只存在老技术族。老技术族中有多种技术, 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客户的需要。那些成本低的技术往往能够赢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因为族内的技术虽然有差别, 但对大部分消费者来说这些技术上的差别并没有造成产品应用上较大的满意度的差别, 所以不同技术之间的较量主要取决于成本的高低。当新兴技术出现以后, 新兴技术虽然起初具有明显吸引消费者的新性能, 但综合性能可能仍然不如老技术。这不是绝对的, 也可能新兴技术一出现综合性能就比老技术的综合性能高。随着时间的发展或者技术投入的增加, 新兴技术穿越“新性能过滤线”, 开始创造新的市场, 而老技术无法穿越“新性能过滤线”, 所以无法在新兴技术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当新兴技术的综合性能穿过“新性能过滤线”之后, 新兴技术在性能上逐步达到新族中足够好的标准, 但是这并不是使旧族消费者向新族跃迁的充分条件, 因为充分条件至少还包括另外一个因素:价格。价格取决于新性能给消费者带来满意度的提高程度, 我们称之为新技术的边际效应增量。边际效应增量越大, 消费者愿意承担的新老产品之间的价格差越大。无论新兴技术产品刚上市时比老技术产品的价格高还是比老技术产品的价格低, 在边际效应增量下, 如果新兴技术的价格“足够低”, 低于消费者的预期, 发生消费者客户从旧族到新族的跃迁是必然的。因此, 消费者从老技术市场跃迁转移到新兴技术市场的充分条件是:一是新兴技术的综合性能穿过“新性能过滤线”达到新的性能“足够好”标准;二是新兴技术产品与老技术产品的价格差与新兴技术的新性能所引起的边际效应增量相匹配, 达到消费者预期的价格“足够低”标准。

三、解析:跃迁模型和山寨手机的市场行为个案

从山寨手机的市场行为个案, 可以看出大公司比新成立的小公司有更多的资源, 理论意义上成功的机会更大, 但在新兴技术面前却常常输给小公司。现有的理论解释可能是:技术预见力不足;企业现有的组织文化不利于新兴技术的发展, 对新兴技术起到抑制作用;对新兴技术的商业模式认识不足等等。但是结合跃迁模型进行分析, 山寨手机的市场行为个案反映了新兴技术条件下的经营战略制定。主要包括:一是用新性能过滤线选择技术方向。MTK手机芯片对于原有手机技术来说是破坏性创新, 是新兴技术, 基于原有手机技术的品牌手机虽然一度很成功, 但它对顾客的服务功能或者说对顾客的吸引力只是处于图中的旧这个等级的范畴。无论原有手机怎样开发新功能, 怎样创造自己的特色技术它也跳不出旧的范畴。MTK手机芯片技术进入市场以后, 在手机个性化方面对客户的服务功能发生了变化。由于山寨手机本身的产品优势、成本优势、研发速度优势、市场个性化优势等优越特性, 决定了基于MTK手机芯片的技术必然会最终取代基于原有手机芯片的技术, 因此, 品牌手机企业要想在手机通讯市场上赢得市场, 就必须选择开发基于MTK手机芯片的技术。山寨手机的“新性能过滤线”的主要含义就是山寨手机MTK手机芯片的优越特性, 基于原有手机技术是无法穿越的。二是扩大市场的有效路径。山寨手机在基本功能的使用上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但在初始阶段由于基于原有手机技术下的品牌手机统治了市场, 而使用MTK手机芯片开发的山寨手机, 在满足手机的基本功能的同时, 更能够满足手机的研发速度和市场需求快速多变的个性化需求的契合度, 从成本、包装、设计、功能、外观上解决了性能“足够好”的问题, 山寨手机相对于原有技术在整体性能上确实有一个明显的飞跃, 而这种整体性能上的差别使人们愿意支付山寨手机和品牌手机之间合理的价格差, 即山寨手机在价格上也解决了价格“足够低”的问题。因此以品牌手机为主的以前基于原有手机技术的公司的大部分客户在短时间内就发生了向山寨手机的跃迁, 山寨手机因而赢得了较大市场。品牌手机企业要在新兴技术市场中重新夺回市场份额, 需要从性能上解决基于山寨手机MTK手机芯片的情况下通过自主研发成功获得所需要的功能。同时, 针对市场用户的使用习惯对产品进行专门的设计, 比如对学生、女性、新潮流行族等不同用户设计的不同手机, 达到性能满足“足够好”的要求。在价格上, 山寨手机可以按照市场用户常用的需求通过集中精力只开发技术设计和组合以及降低成本, 使得山寨手机能够以远低于品牌手机的价格出售, 这样, 山寨手机产品与品牌手机产品的价格差与新兴技术的新性能所引起的边际效应增量相匹配, 当达到消费者预期的价格“足够低”的标准时, 在品牌手机与山寨手机处于同一竞争的环境下山寨手机靠价格“足够低”就会赢得一定的市场份额。

四、启示

结合跃迁模型的理论框架, 山寨手机的市场行为个案提供了品牌手机与山寨手机的竞争过程生动案例, 说明企业的自主创新应该根据不同的阶段确定不同的重点, 先以技术“足够好”和价格“足够低”获得市场, 然后再争取技术领先。这里主要包括:1.根据新兴技术的特征性能选择新兴技术族内的技术, 结合市场实际需求状况, 先使性能达到足够好, 因为在性能足够好的情况下, 低价格往往是竞争制胜的切入点, 因此, 要结合市场实际需求状况寻找降低成本的方法, 在通过价格优势占领一定的市场之后, 企业可以侧重于在性能上不断改进, 逐步赶超先进技术;2.在选择新兴技术时, 首先判断备选技术是否具有“新性能过滤线”所代表的性能。消费者从老技术市场跃迁转移到新兴技术市场的充分条件说明, 企业想赢得市场, 要同时考虑技术“足够好”和价格“足够低”。技术相对落后企业需要关注如何在已经形成的新兴技术市场中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并争取最后战胜技术领先企业。对于技术相对落后的企业, 进入市场的切入点应该放在低成本上, 尤其在技术选择、针对当地市场用户的设计等方面创造出明显的成本优势和市场优势。

参考文献

[1]Foster R N.Innovation:TheAttacker’s Advantage[M].New York:Summit Books, 1986.

[2]James M Utterback.把握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5.

[3]Michael L Tushman, Philip C Anderson, et al.Tech2nologycycles, innovation streams, and ambidextrousor 2 gani-zations:organization renewal through innovation streamsand strategic change[A].Michael L.Tush2man, PhilipC.Anderson.Managing Strategic Innova2tion and Change[C].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3-21.

[4]Henderson R, K Clark.A rchitectural innovation:there configuration of existing product technologies andthe railure of established firms[J].Administrative ScienceQuarterly, 1990, 35 1:9-30.

[5]Christensen C M.The Innovator’s Dilemma:WhenNew Technologies Cause Great Firms to Fail[M].Bos2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97.

[6]克莱顿.M.克里斯坦森, 迈克尔.E.雷纳.困境与出路[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4.第24卷第, 5期Vol.24No.5

“山寨”就让它偏居山寨吧 篇3

原本与手机是固定搭档的山寨, 在网络这个万能平台上经过解构和再诠释, 与无穷尽不同的名词组合在一起, 掀起了一股强劲的“山寨风”。人们对它持有两种不同的态度, 赞同者认为, 山寨文化代表着一种平民精神, 它挑战了当今的文化霸权, 是“后现代的农民起义”, 同时还是一种边缘创新能力的拓展;反对者则认为山寨文化就是盗版文化、侵权文化、强盗文化, 是对“山寨产品”抄袭和窃取的粉饰, 如果任其毫无约束地发展下去, 将会破坏之前我国在知识产权方面所作的努力, 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究竟孰是孰非, 本就不是那么简单能说清楚的。起源于广东话的山寨, 原是正规手机厂商送给杂牌手机的别称, 这些山寨机外观与功能和品牌手机相似, 打着“Anycoll”“Nakia”“Samsang”的牌子, 乍一看和品牌手机一样, 价格却是其的1/2或1/3, 因外观气派、价格低廉, 深受草根阶层的欢迎。2008年中旬, 山寨一词逐渐成为了网络走红的流行语, “山寨明星”“山寨春晚”“山寨红楼梦”“山寨百家讲坛”将山寨由“产品”推升到了“文化”的高度。央视《新闻联播》用一句话精辟地概括了山寨崛起的历程——“从2003年开始出现山寨手机到各种山寨产品, ‘山寨’一词已经从经济行为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而与其说它是文化现象, 倒不如说是娱乐现象更为贴切。山寨文化的出现其实早有娱乐基础。比如早先就有娱乐节目做过“明星脸”, 如今明星脸摇身一变, 就有了山寨版“周杰伦、F4、李宇春、刘德华、周华健、刘翔”;原先的恶搞也成为山寨的一部分, 如“山寨春晚”“山寨红楼梦”, 模仿的同时加以调侃。还有网民心血来潮, 将自家的松狮狗狗“整形”为熊猫, 在网上发照片雷倒一片。

事实上我们仔细探究, “山寨”之所以这么火, 完全出于草根阶层对于其反主流、反精英的草莽气息的崇拜。在此之下, 原就存在于网络中的草根娱乐迅速汇集到了山寨这杆大旗下。说山寨是创新也好, 抄袭也罢, 总之娱乐了自己, 娱乐了大众, 又何乐而不为呢?春晚、红楼梦、百家讲坛, 普通人在正常情况下是无法企及的, 但草根才子们总要有个发挥的地方, 山寨便不同了, 一部家庭DV, 三五个朋友相邀, 进入门槛之低足够小老百姓张扬一把。

然, 如同网络小说的发展轨迹一样, 部分山寨作品最终或许是要被“招安”的, “山寨春晚”便获得了数家企业几百万元的赞助, 据说有电视台还要将它收编。既被招安, 便不是山寨中人, 便要守正规军的秩序, 便要拿出点真功夫来应对了, 模仿的初级阶段已过去, 创新, 才是生存发展之道。

而我们也不能避免一些“山寨厂商”乘此“东风”借尸还魂。山寨相机、山寨笔记本、山寨MP3、山寨U盘已经在疯狂叫阵, 而其他行业的“山寨风”也有愈演愈烈之势, 俨然都是“山寨出品”。山寨发展至此, 就如同一个筐, 模仿的, 恶搞的, 假冒伪劣的, 都统统装进了这个筐中。这就需要我们冷静以对, 假的就是假的, 走到哪里都是老鼠过街, 只是白白糟蹋了山寨的名声。当此混乱之际, 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觉悟, 山寨的未必是优秀的。

比山寨建筑更可怕的是山寨思维 篇4

点评:有图有真相, 按照1:1比例仿造的埃及狮身人面像已经矗立在那里。操办其事的企业即便再强调没有主观上的恶意, 或者干脆就有一种弘扬古埃及文化的美意, 希望搭建两大古老文明的沟通桥梁云云, 一样无济于事。现实的办法并不是百般辩解, 而是最直接、最核心的问题:赔偿还是拆除?

毕竟, 与国内诸多诸如历史人物的归属、名胜古迹的仿制等不同的是, 埃及狮身人面像并不存在任何归属权的争议。而且, 就像埃及文物部门指出的那样, 中国也是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的缔约国, 不仅有责任、有义务履行相关文化遗产保护的规定, 也有维护公约不被破坏的权利。因此, 相信这一事件会得到一个圆满的解决。

不过, 撇开这一桩纷纷扰扰的山寨建筑事件, 我们似乎更应该看到山寨现象背后的山寨思维。换言之, 若想去除国内很多地方肆无忌惮的山寨建筑, 必先根除百无禁忌的山寨思维。

政府办公楼高仿白宫, 大学校园建筑模仿哥特式建筑, 还有山寨天安门, 一个有名的村子居然把全世界的著名标志性建筑悉数仿制, 还说这是在开阔视野, 村民不出村即可遍览世界风物……类似的做法, 这些年来层出不穷, 且每每被视为见惯不怪的寻常事, 很少有人检讨这其中是不是存在侵权事宜。说来, 这也算是当下中国城建过程中的奇闻怪事。

客观而言, “拿来”一些有名的建筑, 或者说, 在建筑设计中揉入一些别家的因子, 并非完全是坏事, 一方面可以取长补短, 为我所用;另一方面, 也确实有新奇、好玩的特殊效果。然而, 这样的做法必须建立在建筑权属方许可、有益己方建筑文化提升的前提之上, 不然, 即是赤裸裸的抄袭, 并不可取。一味照搬照抄别国的建筑, 必然会断送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特质, 使得国内的建筑成为拙劣的异国风情复制品, 不仅不可能引来真正的异国风情, 也会将自身的文化传统丧失殆尽。

山寨行为 篇5

1 山寨现象的历史

对山寨现象做一个历史的分析, 可以说“山寨”有一个很长的过去和很短的历史, 其形成产业规模则是这几年的事。如果从创新的角度来看, 可将“山寨”现象概括为一种基于模仿的创新[2]。从这个视角出发, 历史上各个国家在很多产业发展的初期都曾走过这条道路, 如上世纪50年代美国苹果公司和微软公司对于仙农实验室的技术模仿, 20世纪60年代日本汽车产业对于美国汽车产业的模仿, 20世纪90年代韩国三星对于日本索尼和松下的模仿, 这些现如今的卓越企业在其发展的初期都经历了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

而“山寨”形成产业规模, 则是近几年的事情, 因此说其有一个很短的历史。以最具有代表性的山寨手机产业为例。自2007年10月, 国家取消了针对我国手机生产厂家实施了9年的颁发手机牌照的生产核准制, 意味着手机制造业的行政管制壁垒消失了。各地下手机制造商摇身变成了正规军。而且准入口的扩大使所有觊觎手机终端市场的企业都可以介入这个行业, 既给很多正规的手机厂商带来机会, 也为一些没有资质的地下手机生产企业开辟了生存空间[3]。与此同时, 台湾一个名叫联发科的芯片商开发出了一种MTK手机芯片。该芯片最大的特点是提供包括软件和硬件在内的全面解决方案。采用联发科的芯片后, 生产商只要将联发科芯片买来, 配上手机外壳和电池, 就可以组装出一款手机, 这大大降低了生产手机的成本和研发周期[4]。

因此, 综合上述两个主要的历史原因, 山寨产业在进入2008年以后呈现出异常繁盛的局面, 并波及到其他经济文化领域, 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2 山寨产业创新模式

从创新理论的角度考察山寨现象, 综述如下:

根据熊彼得的“创造性破坏”的理论来解释[8], 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创造性的破坏, 通过新的制度、组织、技术等角度的创新, 实现对原有模式的打破和超越。这种持续进行的反复超越的过程形成了经济的连续不断的演化和发展。[5]学者金福子等基于哈佛商学院的克里斯坦森教授提出的“破坏性创新”概念, 分析山寨的创新发展动因为三点:即确定了以非主流消费群体为主的最佳顾客群;选择了避强的市场发展战略;确定了以环境为基础的细分市场。

何哲等[6]从服务性制造的视角出发, 将山寨机产业界定为一种新型的服务性制造, 包含两个层面的服务:首先, 企业间的相互服务和企业面对客户的服务。山寨机产业形成了完整的企业分工网络和独立的包含设计、营销与制造的第三方服务型企业。其次, 山寨机充分的挖掘客户需求, 快速的反映客户价值感知和顾客需求引导, 是典型的针对客户的服务, 并且这种服务是贯穿于设计、制造、营销的各个环节。综上所述, 山寨机产业的创新机制主要体现在对用户需求的灵活挖掘和不同产业间的设计分工上。

韩晶、佛力[7]从四个层面分析了目前这种新型的模块化的产业结构形式。一是通过模块化的过程, 将复杂的制造系统分解为数个灵活的模块子系统, 提高了企业生产的灵活性和效率, 而这正是山寨企业的一个主要特征;二是模块化的生产网络突破了区域的局限, 实现了全球网络里的生产制造, 具有全球化的特征;三是通过模块化过程, 山寨厂家实际扮演了系统集成商的角色;四是在模块化网络, 各种知识和信息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

本文将山寨产业的创新模式概括为一种基于模仿的模块化创新。首先山寨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我国目前的社会现实, 当前国人消费力并不太强——在传统的产品消费市场之外的, 是广大的农民工、学生、打工者等低消费群体的市场, 以及海外第三世界国家市场, 山寨产品首先迎合了这部分消费群体的需要;其次这一部分消费群体的消费观念、审美层次并不成熟, 这同中国社会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期密切相关, 传统的价值观念同西方价值观念处于冲突、交融的过程中, 主流价值观的缺失表现在产品设计上就是通过模仿 (甚至是抄袭) 以最便捷地获取消费群的认可;再次这种创新表现出模块化的特征, 系统可以通过各个模块间的分离、替代、增删及整合等进行创新, 从而满足了消费群体的多样化需求[8];最后这种模块化又能使得组织架构扁平化, 而非传统企业的纵深结构, 提高了组织的灵活性。

3 山寨产业的困境

然而, 曾经一度火红的山寨产业在近几年也遭遇了发展的瓶颈。以山寨机产业为例, 2007年前赚钱的企业约有五成, 2008年以后, 赚钱的企业不足1/3。山寨产业如今所处的困境同其自身的先天不足密不可分, 另外也与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有关。从一个产业的发展历史考察, 仅仅依靠模仿、拷贝等粗犷的经营方式不可能获得持续的发展, 只有从模仿中创新, 品牌化和多元化经营, 采取一种突破式创新的道路, 才能走出困境。以国内民营企业大鳄华为为例, 在其进入市场初期也曾经走过一段仿制之路, 并因此受到国际跨国公司的控诉。然而, 华为没有满足于类似“山寨”发展的经营思路, 而是锐意创新, 走品牌化和国际化之路, 最终迎来了企业的浴火重生。

当前山寨产业所面临的困境主要有:

(1) 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打压。从2009年金融危机以后, 山寨机等出口型产业在国外的销售遭受到很大的打击, 原来那种简单接单、生产、出口的作坊式经济方式已不可持续。同时, 近年来中小企业遭受因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原材料上涨的压力, 也在不断地侵蚀山寨产业本已微博的利润。国内市场上, 很多正规手机厂商在占领了高端机市场的同时, 也把目光投到低端机市场, 不断推出新产品, 这进一步加剧了山寨机的困境。

(2) 山寨产业自身的缺陷。山寨产业因其自身发展经营模式的原因, 具有很多先天的不足, 如漠视产品知识产权、不具备核心竞争能力、随意比拼价格、大多数产品存在安全隐患等。随着市场环境的逐渐规范化, 这种先天不足逐渐成为山寨企业发展的短板。

(3) 消费者逐渐走向理性成熟。原先山寨产品吸引消费群体的重要因素无非是低廉的价格、时尚炫目的外观、以及各种方便的功能。而随着几年来, 各种产品逐步的走向多元化和品牌化, 消费者可以花同样的价格买到具有售后服务的品牌产品, 在价格层面山寨产品已不再有当年的优势。另外, 近年来随着国内工业设计的蓬勃发展, 公众的审美力逐步提升, 对iPhone等大厂品牌产品的追捧就是明证, 而山寨产品原有的种种外观噱头逐渐显得暗淡无光。

4“反山寨”的思考

仔细分析山寨企业所存在的原罪, 主要集中在不尊重商业游戏规则、违反产品知识产权和商标权, 偷逃税款, 很多山寨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和商业陷阱。

凡事不破不立, 从这个逻辑角度出发, 本文提出了“反山寨”的口号, 主要是针对山寨现象做理性分析,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从这一历史现象中找到可资国内企业发展借鉴的要素。

首先, 山寨产业遵循了一种类似“狼性”的生存法则, 通过采用各种不符合法律的手段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模仿大厂品牌最便捷的获得知名度, 通过合理分配利润获得分销渠道, 山寨企业组织间保持着一种团结合作的灵活合作方式, 而这同狼群非常相似。其次, 当从山寨产业出发衍生为一种社会“山寨现象”, 当公众沉浸于对“调侃”传统主流价值观的愉悦, 真正合法的创新精神被漠视了, “山寨”的出现破坏了创新植根的土壤;最后, 中国传统的创新方式经常是走引进、消化、创新的道路, 自身的“造血”功能较差, 同时也非常漠视消费者的需求。而山寨产业的出现说明, 只有灵活的适应不同消费群体 (尤其是广大低端消费群体) 的需求时, 创新才具有价值。

5 结语

山寨企业作为一种中国独有的社会现象, 必将成为一个历史“热词”。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看, 其发展模式有可资借鉴之处, 然而其先天的不足又注定了其不可持续。惟有在加强政府监管、在尊重游戏规则和知识产权的前提下, 选择可持续的创新模式, 才是山寨企业惟一的出路。

摘要:“山寨”是产生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独特的现象, 界定了一种介于创新与模仿之间的新的产业发展形式。本文试图从山寨产业的发展历史、发展模式入手, 分析其利弊, 为我国中小企业提供可资借鉴的创新发展模式。

关键词:山寨,反山寨,创新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董科.山寨手机对中国制造业的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 2010 (8) .

[2]罗刚毅.山寨营销的优势及策略分析[J].中国商贸, 2009 (5) .

[3]胡延华.山寨的成因、困境和对策分析——以深圳为例[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6) .

[4]方志凌.浅谈山寨经济的兴起和发展现状[J].宏观管理, 2010 (8) .

[5]金福子, 崔松虎.破坏性创新视角的“山寨机”成功要因探析[J].劳动保障世界 (理论版) , 2010 (8) .

[6]何哲, 孙林岩, 朱春燕.服务型制造的产生和政府管制的作用——对山寨机产业发展的思考[J].管理评论, 2011 (1) .

[7]韩晶, 佛力.基于模块化的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19) .

山寨行为 篇6

反观国内的信息技术产业, 欠缺的正是勇于创新的精神, 模仿和抄袭之风盛行。很多IT企业至今仍然靠“代工”甚至模仿别人的产品来维持生存, 各种山寨数码产品随处可见。为什么模仿别人的东西被称为山寨呢?山寨文化与山寨产品的流行甚至泛滥, 对当代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会产生怎样的不利影响呢?

山寨文化的利与弊

山寨, 《辞海》中的解释是, 筑有栅栏等防守工事的山庄, 后来引申为穷地方或绿林好汉占据的山中营寨。例如, 《水浒传》中的水泊梁山, 有占山为王、不受政府管辖的隐含意义。最早将山寨概念引入商品生产流通领域的是20世纪70年代经济开始腾飞的香港, 许多制造轻工产品的家庭式作坊因其简陋的木屋沿山坡构筑, 被港人戏称为“山寨工厂”, 其生产的产品则被讥称为“山寨货”, 这里的山寨已被引申为“不正规”或“便宜”。同时, 由于“山寨工厂”生产的“山寨货”多为仿制和便宜的产品, 故“山寨”又引申为“模仿”、“冒牌”。与香港毗邻的深圳, 最早出现了大陆的山寨手机风潮, 主要表现形式为通过小作坊起步, 快速模仿、整合知名品牌手机的外观和功能, 从而节省了大量前期研发的费用。虽然其材质和做工要稍逊一筹, 但其销售价格往往只有正规产品的几分之一, 而且功能繁多、外观新潮, 由此得到广大中低端消费者的青睐, 行业规模迅速出现爆发式增长。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栏目, 曾经以《山寨手机争抢低端市场》为题, 对山寨数码产品、山寨文化进行了相关报道。

在上海世博会开幕之前, 江苏省省级贫困县阜宁在其县城南的国道和省道交汇处, 耗资几百万新建了一座外形酷似中国国家馆的雕塑, 相关的新闻报道和图片经多方转载之后, 引起广泛的争议。赞成的人认为, 此举能够借助世博会的巨大影响力, 展示当地建设发展的新形象;反对的人则认为, 该雕塑抄袭中国馆的创意, 是涉嫌炒作、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由于该雕塑与中国国家馆形似而神不似, 进而被广大网友戏称为“山寨中国馆”。从山寨手机到山寨数码相机, 从山寨电影到山寨电视剧, 从山寨诺贝尔奖到山寨百家讲坛……“山寨之风”吹遍中国, 早已由一种单纯的经济行为嬗变为无法回避的社会现象。山寨文化以不凡的姿态对主流文化发起冲击, 既有争议, 也不乏赞同的声音。

社会学家艾君认为, 山寨产品实际上是处在市场培育期的发展中国家, 一些有智慧头脑的民间人士为满足那些受消费能力限制而无法满足生活需求的群体对某种产品 (包括文化产品) 的消费欲望, 或者市场存在着的一种固有的产品因为长期没有创新和换代, 而通过复制、模仿、学习、借鉴和创新改良的方法而推向市场的一种产品。它具有快速满足平民、适销对路, 且具有多功能、低价位的产品特点。“山寨文化”则是指山寨产品从策划、创意到加工制造, 以及推向市场过程中, 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以及社会上所形成的一种被社会广泛关注, 或者引起争议的文化现象。

广东中山大学的李宗桂教授认为, 山寨文化是民间创新力量的表现, 山寨文化是对相关行业特别是垄断行业暴利行为的反抗, 山寨文化是促进技术创新、发展新型科技的重要力量。在他看来, 山寨产品中固然有一些是伪劣产品, 但多数是通过借鉴模仿而赋予创意的产品, 特别是有的手机产品, 往往整合了很多不同优质品牌的长处, 再根据草根阶层的需求, 增加新的功能, 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产品。几乎所有新兴行业, 特别是高科技行业和垄断行业, 暴利思维已经积久成习。民众在一时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暴利现状的情况下, 采用“山寨”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求, 何尝不是对暴利行业的反抗。从模仿到创新, 是技术进步、产品创造的必然途径。大量山寨产品的出现, 山寨企业之间的竞争, 山寨企业和庙堂企业的竞争, 这些在客观上促进了各自产品的更新换代, 促进了各自从功能到样式的不断创新, 从而推动了整个社会技术创新。李宗桂教授认为, 虽然山寨产品容易甚至有的已经侵犯相关企业的知识产权, 但只要我们依靠法律和道德的力量, 进行有效地监督和管理, 相信山寨文化对促进社会进步还是利大于弊的。

笔者认为, 应该将山寨文化分为物质产品和文化产品两方面来讨论其利弊, 才比较符合客观实际。对于山寨文化产品, 如山寨版春节晚会、百家讲坛等, 有普通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有其生存基础。对于类似的山寨文化产品, 在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不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下, 可以给其一定的存在空间, 但不应该被提倡, 甚至被吹捧为时尚。如果大家都乐于模仿而不去创造, 只会抑制国民的文化创新意识, 进而损害民族的创造力。

对于山寨物质产品, 如山寨手机, 虽然是仿制知名品牌手机的外观和功能, 但从技术层面来讲, 并无创新可言。山寨手机最为人称道的是眼花缭乱的外观设计和众多功能, 即使如此, 也不能表明其具备强大的创新能力, 因为其中所有的元素和核心技术无一是自己开发的, 只不过是抄袭和复制而已。由此可见, 山寨物质产品的这种“繁荣”建立在对知识产权的侵犯之上, 是不折不扣的违法行为。

在山寨产品盛行的背后, 有时还潜藏着“欠发达国家”的历史性积怨——“帝国主义”掠夺了我们上百年, 难道就不允许我们掠夺它十几年?但这种强烈的历史性怨恨并不能真正解决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困境, 恰恰相反, 只能把它推入更危险的悬崖边缘。据央视报道, 中国的山寨手机年产量超过1.5亿部, 这些山寨手机不但涉及外观功能侵权、质量良莠不齐、没有售后服务等问题, 亟需规范管理;同时也给国产手机品牌致命一击, 除了少数几个以国外市场为主的品牌之外, 几乎所有国内品牌手机企业都出现亏损, 正所谓“杀敌一千, 自损八百”。一方面, 创新者能够获利的时间越来越短, 谁都不太愿意付出更大的成本来追求深层次的创新;另一方面, 由于山寨产品的流通领域缺少严格的监管, 不断挑战质量底线, 最终形成恶性竞争。长此以往, 整个社会就会出现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的心态, 从而抑制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

复旦大学朱大可教授认为, 模仿型产品在民族工业的起步阶段, 有缩减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的显著功效, 日本和韩国等亚洲国家在崛起之初, 都曾经历模仿阶段, 但随后就转向了更大规模的自主创新。如果只学习模仿, 而不创新创造, 就不可能成就今天的日韩。国画大师齐白石曾经告诫弟子:“学我者生, 似我者死。”李可染、李苦禅等学习恩师书画之中的精髓并加以创新, 最终各自成就了大家风范;还有一些弟子终身模仿, 到最后仍然默默无闻。“中国制造”在经历改革开放30年之后, 如果继续在低档、廉价和劣质的层级徘徊, 仍然满足于那些没有独立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的大规模仿造, 必将跌入全球经济链条的最底端, 此后果当引以为戒。

山寨文化对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不利影响

崇尚科学技术的民族, 才是最有希望的民族, 而科学的本质就在于创新。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决定因素。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 一味靠技术引进, 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 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中国已经成为经济大国, 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如果不能诞生一批创新能力领先世界的企业, 把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 就不算是真正的经济强国。正如主要依靠代工而成为世界500强的富士康公司, 仅深圳一家工厂就有员工超过20万人, 年销售额达到数千亿元人民币, 然而其销售利润却相对微薄。以代加工苹果公司的iPhone4为例, 市场售价近600美元一部, 除去所有零部件成本, 富士康只能得到7美元左右的酬劳, 而苹果公司的利润却超过360美元每部, 这就是创新能力和制造能力的巨大差异。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我们用5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用上百年所走过的历程。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取得重大进展, 神舟系列飞船捷报频传, 千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开发成功, 载人潜水器海上试验顺利完成, 集成电路装备、第三代移动通信、超级杂交水稻、转基因抗虫棉等一批重大技术取得突破。我国科学家在诱导多功能干细胞、中国实验快堆、铁基超导、量子通信等基础研究领域也取得了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但从总体上讲, 我国整体的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如果我们总是亦步亦趋地跟在发达国家后面模仿借鉴, 那么我们将永远无法摆脱落后的状况。只有不断提升全民族的创新能力, 激励创新行为, 我们才能赶超发达国家, 实现跨越发展。

何谓创新能力, 国内学者对创新能力的理解各不相同, 他们对创新能力内涵的阐述基本上可以划分为如下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创新能力是个体运用一切已知信息, 包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 产生某种独特、新颖、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它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等三部分, 核心是创新思维。第二种观点认为创新能力表现为两个相互关联的部分, 一部分是对已有知识的获取、改组和运用, 另一部分是对新思想、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发明。第三种观点认为创新能力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工具性知识、方法论知识以及综合性知识五类。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 是一个困扰中国基础教育多年的难题。众所周知, 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讲究中庸之道, 两千多年的传承发展, 形成中华民族过于求稳趋同、不敢求异冒险的心理特征。我国的青少年从小就被教育要听话, 在家要听父母的话, 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 久而久之, 服从和仿效就成了他们做人的基本准则之一, 缺乏一种渴望创造的创新意识, 缺乏一种大胆质疑的创新思维, 从而对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产生不利的影响。

山寨文化是一种以模仿为核心的社会现象, 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组装、拼凑、换版、贴牌, 俨然正版充斥市场, 美其名曰“惠民”。山寨文化以其哗众取宠的宣传手法博取大众欢心, 其实最大的获益者是背后的山寨商家。这种蒙蔽大众眼睛、混淆视听、不分真假的文化严重扭曲全社会的道德判断标准。外观和功能都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的仿制产品, 至今仍在中国市场上随处可见, 与其说是彰显山寨文化, 不如说是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缺位的莫大讽刺。久而久之, 难免会混淆青少年的价值观, 让好与坏、真与假、美与丑之间的界线变得模糊。

不可否认, 部分青少年是具有创新动机的。他们对创新有一定的认识, 也希望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产生新思想与新理论。但他们对科学的崇尚意识与参与行为之间却存在着很大反差。一方面他们在认识上追求创新, 体现出了比较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而另一方面, 他们在行动上却迟迟不能落实, 主动作用发挥不够, 投身实践的勇气和能力欠缺。山寨文化的泛滥, 不但与建设诚信社会的目标格格不入, 而且还会引起青少年从众模仿心理, 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创新能力培养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社会发展需要的是真正的创新, 而不是原地踏步。创新, 一方面来自于人的天性, 一方面来自社会环境。从人的天性来说, 创新意味着巨大的成本, 包括物质成本、时间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等, 而且还要承担失败的风险。山寨则是投机取巧, 成本低, 风险小。大多数人都有惰性, 都愿意走捷径, 青少年也不例外。如果我们的社会成了山寨文化生长繁荣的土壤, 那么创新文化就很难生长。如果说一片杂草会耽误一季的收成, 那么一种错误的思想则会影响一代人的创新能力培养。

【山寨行为】推荐阅读:

山寨企业05-09

山寨06-10

山寨手机08-14

山寨文化10-29

山寨汽车11-12

山寨产业12-26

山寨模式12-28

山寨名言09-13

《山寨》10-02

山寨文化分析01-12

上一篇: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下一篇:思维能力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