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行为

2024-07-15

检验行为(精选6篇)

检验行为 篇1

“针对食品标准的造假行为在药品领域同样存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菌苗室主任、全国政协委员王国治,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 更关心的是药品检验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 不法企业针对国家乳制品标准, 将含氮量高达66%的三聚氰胺掺入乳制品中, 以提高国标检测项目氮的含量, 生产蛋白含量虚高的劣质奶粉。事件发生后,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王国治就药品生产中针对药品检验标准的造假行为做了认真的调研, 并在今年全国政协会议上作为提案提出。

针对药品检验标准的造假行为泛滥

王国治说, 现在市场上无论是化学药还是中药, 都出现有掺假产品。比如, 在化学药品中, 不法分子利用诺氟沙星胶囊含量测定方法无专属性的缺点, 采用欺骗手段掺进非药品物质造假。在中药产品中, 不法分子对需进行多糖、多酚、总黄酮检测的药品加入糊精、鞣花酸或儿茶素, 对紫外法测总黄酮含量的药品加入芦丁, 对液相色谱法测总黄酮含量的药品加入大豆苷元或染料木素等廉价单体, 或以廉价替代品冒充提取物, 如以杜仲绿原酸冒充金银花绿原酸, 以莨菪浸膏冒充颠茄浸膏, 以南五味子冒充北五味子等。还有部分企业不按药品注册申报时的工艺配方生产, 按规定质量标准下限投料。在生化药肝素钠中掺入多硫酸软骨素, 在生物制品产品中采用添加佐剂方式减少疫苗抗原的用量。

“这些非法行为生产的药品, 除达不到治疗效果外, 由于添加物未经临床前和临床的安全性评价, 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王国治说, “与此同时, 与一般的造假行为相比, 此类专门针对药品检验标准的造假, 使药品质量监督部门依法检验时难以查出, 从而依据检测结果出具了合格报告, 使假药逃脱监督, 使‘合格’报告成为假药的‘护身符’, 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可能造成极大的危害。”

利益驱动使然

经过深入调查和研究, 王国治认为, 这种针对药品标准的制造假药行为的根源在于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具体有企业原因、药品管理原因和社会原因三种, 可归纳为六个方面。

一是药品生产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药品生产企业应对本企业生产的药品质量负责, 各药品生产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是药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企业为牟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无论以何种方式制造假药劣药, 无论造假的起因是什么, 药品生产企业都是假药的始作俑者。此外, 药品生产企业的QA部门 (质量保证部) 是监督药品生产企业是否按规定进行生产并保证药品质量的部门, 但在造假企业里, 其QA部门形同虚设。

二是GMP认证过程尚存在缺陷。这些造假企业均已通过GMP认证, 而根据GMP要求, 药品生产企业应根据药品注册时的工艺要求, 制定操作细则 (SOP) , 并根据SOP制订表格化的原始记录, 生产过程要严格执行SOP。造假企业虽然可能填写假生产记录, 但不可能做到天衣无缝。如果从现场与原材料购置记录、原材料出入库记录、原材料检验记录、财务原材料购买凭证等方面进行详细检查, 是完全可以查出造假行为的, 这说明GMP认证过程尚存在缺陷。

三是某些驻厂监督员没有起到监督作用。为了弥补目前GMP检查中无法对生产过程实施有效监督的情况,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针对药品生产环节, 加强对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管和跟踪检查, 尤其是对风险较大的生产企业实行驻厂监督员制度, 但这些造假企业的驻厂监督员并未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

四是此类假药更具隐蔽性。按相关规定, 目前我国各级药品监督检验部门, 对药品均依据《中国药典》或企业注册标准进行检验。针对药品标准的造假企业, 对其按常规方式抽样, 依法定标准检验, 其检验结果符合规定, 但其非法添加物并不在检测范围内, 因而无法查出。

五是缺少新的检验手段。目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已加强对此类造假药品的打击力度和非标检测能力的建设。但对于建立新的检测方法, 其方法学研究、方法验证与批准使用均需要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 目前非标技术储备与打假经验、能力明显不足。同时药品检验机制由原来向企业收取检验费改为政府拨款, 虽然加大了投入, 但仅够支付药品的购置与检验成本费用, 研究新检验方法的经费缺乏, 也制约了打假的实施。

六是招标采购造成价格误导。我国药品价格虚高的主要原因在于药品流通领域。国家发改委的几次药品降价直接影响到药品生产企业的赢利。此外,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目的是要体现药品优质优价, 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难以达到。在集中招标采购中, 价格是评标的主要依据, 压低报价是确保中标的基本手段, 部分企业在降低药价时, 只能以次充好, 以保证利润。

对症下药

关于如何加强针对药品检验标准的造假行为的综合治理, 王国治认为, 只要针对以上六个方面对症下药, 问题就会得到解决。同时, 如果对造假企业的打击力度不大, 惩罚力度不够, 就无法从根本上杜绝造假。为此, 他建议首先要加大打击药品造假行为的宣传力度和对药品造假企业的处罚力度, 发现造假药品应吊销生产批准文号并予以经济上的重罚, 对造假人应予以刑事处罚。对药品生产企业的QA负责人进行集中培训, 持证上岗;对有造假行为的企业的QA负责人吊销其上岗证, 并规定3~5年内不得上岗。要求生产企业对批准的生产工艺与企业制订的SOP进行核对, 与标准不符的, 要限时改正。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针对性地对可能出现造假的企业增加GMP检查员和延长检查时间, 进行全面细致的GMP飞行检查, 发现问题严加处理。对于驻厂监督员, 除进行专业业务培训外, 还应增加如何查假的培训, 建立奖惩制度。若发现企业有造假行为, 应对其驻厂监督员予以批评, 以增加驻厂监督员的责任感。

王国治说,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还应制定药品非标检验方法应用程序, 并协调全国药品检验机构, 分析目前可能存在的针对药品标准造假的药品, 建立非标检验方法。当然, 这样做的前提是, 国家发改委与国家财政部为药品监督检验方法研究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至于药品集中招标采购, 他认为并不能解决百姓“看病贵”的问题, 弊大于利, 所以建议取消。

检验行为 篇2

豆浆机公司品保中心 测试/检验员日常行为规范

 测试检验人员基本职业规范

1、倡导爱岗敬业、严谨、诚信、协作的职业道德;

2、工作中与各部门、供应商、客户沟通时尊重对方,使用文明用语,主动、积极为上游供应商及下游客户排忧解难;

3、员工的一切职务行为,都必须以维护公司利益、形象、对社会负责为目的,不得损害客户、供应商的合法权益;

4、禁止在公司利用工作的时间、客户资源和其它资源从事兼职的工作;

5、全体成员不向外泄露公司的商业机密,也不窃取OEM企业的商业机密。

 测试检验工作公正性要求

1、坚持实事求是、以标准为判定准绳的基本原则,用数据说话;

2、禁止测试检验人员利用个人情感进行不公正的评价判定及刁难供应商、客户;

3、原则上所有测试检验工作在实验室内完成,严禁外来人员进入检验测试区域。

 测试检验员工作行为准则

1、全体成员应以饱满的精神、认真的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对待每一天的工作;

2、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上班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工作;

3、爱惜检验仪器、工具,对各类仪器、化学试剂的使用要注意安全,避免触电及其它事故的发生;在使用仪器之前,必须熟悉仪器的操作规程,并按要求做好仪器点检、保养,避免由于操作不当损坏仪器、烧毁检验样品或发生事故,出现异常应及时汇报;

4、检验测试完毕,应根据5S要求清理现场,下班后关好门、窗、水、电、气、空调等;

5、全体成员应和公司其它部门工作人员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及时处理职责内的问题,并能积极配合其它部门开展工作;

6、依据检验指导文件开展检验测试工作,杜绝凭经验进行检验;

7、工作过程中发生问题应及时汇报并通知相关部门,做好记录,实现信息共享,并根据各人的职责权限及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或提出建议;

8、及时处理客户投诉,杜绝问题重复发生;

检验行为 篇3

关键词:健康行为过程理论;阶段非连续性;体育锻炼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主要通过一次对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探讨健康行为过程理论阶段非连续性在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中的检验。该项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健康行为过程理论阶段非连续性在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中的检验进行分析,从而向广大高校学生揭示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帮助当代高校大学生正确认识体育锻炼的作用,从而使广大高校学生更加积极自觉主动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达到提高广大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一)研究对象

本文所分析的这一研究,其内容是对6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采用了纵向研究设计这一方法,目的在于检验健康行为过程理论阶段非连续性在大学生体育锻炼中所表现出来的阶段差异性。

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为某高校的大学生(不包括体育类专业),主要研究群体是在校的大一、大二以及大三的学生。整个调查的调查方法是整群分层随机取样,调查问卷分三次进行发放,具体数字如下:首次发放1200份调查问卷,回收1150份,其中有效问卷1045份,包括男生501份,女生544份。第二次发放1220份调查问卷,回收1156份,其中有效问卷1088份,包括男生526份,女生562份。最后一次发放1245份调查问卷,回收1160份,其中有效问卷1092份,包括男生528份,女生564份。

三次的调查过程均比较顺利,在600名学生中有582个有效个案,包括男255人(43.81%),女生326人(56.19%)。

(二)研究程序

该项研究采用纵向设计,其根据是行为发生过程,根据健康行为过程理论,按照时间不同,设置三个不同的测量点,三个测量点为:前意向阶段(T1)、意向阶段(T2)以及行动阶段(T3)。

前意向阶段的测量时间是该高校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周,其测量的内容是该所高校(不包括体育类专业)在校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意识、对于体育锻炼的结果期待、和风险防范意识以及其行动的自我效能。

意向阶段的测量时间是在前意向阶段测量后一个月,其测量内容是该所高校(不包括体育类专业)在校大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的自我维持效能以及计划。

行动阶段的测量时间是在意向阶段测量后一个月,其测量内容是该所高校(不包括体育类专业)在校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自我恢复效能以及锻炼水平。

(三)整个调查问卷的设计

整个调查问卷数量为10份,其中前意向阶段6份,意向阶段2份,行动阶段2份。

1、前意向阶段其调查问卷情况

问卷1是关于调查对象的调查表,其主要是人口统计方面的问题,包括对该所高校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以及专业、年级以及学号等数据的统计。

问卷2是关于体育锻炼阶段的评定测量表,频率为每隔3天做一次调查,通过调查测量信度。

问卷3是关于健康风险感知的测量表,用国际上较为通用的关于危险认知的量表进行测量。采用Lippke的5等级计分法。

问卷4是关于对体育锻炼结果预期的测量表,采用国际上较为通用的测量表,其中包括两个分量表,两个分量表一共有10个条目,5个条目是积极预期,5个条目是消极预期。采用Lippke的5等级计分法。

问卷5是关于锻炼自我效能的测量表,采用国际上较为通用的锻炼自我效能测量表。共有8个条目。采用Lippke的5等级计分法

问卷6是关于体育锻炼意向的测量表,该测量表一共有3个条目。采用Lippke的5等级计分法。

2、意向阶段其调查问卷情况

问卷7是关于维持自我效能的测量表,由13个条目组成,同样采用Lippke的5等级计分法。

问卷8是关于体育锻炼计划的测量表,采用国际上较为通用的测量表,由8个条目组成,其中包括两个分量表,两个分量表分别为行动计划以及应对计划。

3、行动阶段其调查问卷情况

问卷9是关于恢复自我效能的测量表,一共包括3个条目,同样采用Lippke的5等级计分法。

问卷10是关于体育锻炼水平的测量表,采用国际化标准。

该调查问卷通过对锻炼时间和频率的调查,把高校学生的锻炼时间以及频率转化成强度,然后将强度不同的运动转化成热量的消耗。

二、研究统计

(一)对于调查中无效问卷的判定和有效问卷缺失值的处理

在调查中必然会出现一些无效问卷。对于本文所研究的这次调查,无效问卷即那些没有连续变量的问卷,其统计数据对于本文所研究的这次调查来说不具有使用价值。主要集中在一些测量表的缺失上面,如:人口统计学变量问卷、体育锻炼阶段评定测量表以及健康风险感知量表等。

而相对而言,对于那些有连续变量的问卷,如果某一问卷出现超过6个条目的缺失,那么该问卷则被归为无效问卷。对于那些缺失少于6个条目的具有连续变量的问卷,如果想要使用的话,可以国际上通用的SPSS18.0软件对其进行校正。

(二)对于数据的分析

对于调查问卷得出的数据,其分析工作要通过SPSS18.0软件实施。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法以及多组结构模型来对健康行为过程理论阶段非连续性在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中的适用性。

三、对于研究结果的分析

(一)被测试对象样本的行为阶段分布情况

在参与测试的600名高校(不包括体育类专业)的大学生中,有16.6%的大学生,其测试结果分布在非意向阶段,从而可以认为这部分大学生既没有参见体育锻炼,也没有关于体育锻炼方面的计划。有29.3%的大学生,其测试结果分布在意向阶段,从而可以认为这部分大学生已经体育锻炼方面的打算,或者已经决定要参加体育锻炼。有54.1%的大学生,其测试结果分布在行动阶段,从而可以认为这部分大学生已经开展了体育锻炼。

(二)健康行为过程理论阶段非连续性检验的前提条件

首先检验健康行为过程理论阶段非连续性对于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适用性,主要采用拟合度指标对其进行检验。这些拟合度指标是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计算出来的。对于整个调查来说,总体样本以及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和行动阶段三个阶段的子样本表现在拟合指标上面,其卡方值是较大的,因此从统计学意义上进行考虑的话,其显著性较为明显。

因为本文所研究的调查项目,其所取的样本比较大,样本数为600,因此在实际的比值中,需要参考卡方自由度。本文所分析的这次调查项目,其总体样本以及以上提到的三个阶段,两者子样本的卡方自由度均小于2,从而可以说明健康行为过程理论阶段非连续性其适配度较好。说明健康行为过程理论阶段非连续性完全适用于高校在校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

其次,检验健康行为过程理论所提出的3个阶段的群体具有测量方面的等同性。本文所研究的这次调查研究中主要检验了健康行为过程理论的结构模型所具有的不变性。

(三)健康行为过程理论阶段非连续性在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中的检验

当健康行为过程理论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适用,而且其包括的T1、T2、T3阶段都具有测量等同性时,在本文所分析的调查研究中,当设置意向阶段的潜在平均数为0,将前意向阶段和行动阶段参数设置为自由参数,通过这种方式检验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以及行动阶段三个阶段的结构平均数。

检验行为 篇4

中国股票市场从1991年成立至今只有短短的18年时间,市场还不完善,投资者的相互模仿非常普遍,股市上的跟风跟庄此起彼伏,齐涨齐跌比比皆是。这一系列的行为都可以被称作是为羊群行为,即“能够导致所有投资者系统错误的行为一致”。这种羊群行为不仅导致了巨大的股价泡沫,使市场运行效率受损,而且使得市场系统风险增大,股市变得极其脆弱。

投资者的羊群行为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导致股票市场剧烈波动的一个重要原因,它不仅引发了巨大的股价泡沫,使市场运行效率低下,而且也使得市场系统风险不断增大。其中机构投资者,特别是各种投资基金因为其专业的知识背景和相对理性的投资理念而经常被认为是稳定市场、抑制羊群行为的有效力量,因此各国都在努力发展和规范机构投资者。本文将采用LSV模型来考察我国机构投资者中开放式基金交易中的羊群效应。

二、羊群行为检验方法概述

本文应用Lakonishok(1991)的方法(以下简称LSV法)进行检验。该方式定义羊群行为程度衡量指标为HMi,t,且有

其中,Pi,t为时期t买入股票的基金占买卖股票i的所有基金的比例,即

Bi,t为在给定时期t净买入股票i的基金个数

Si,t为在给定时期t净卖出股票i的基金个数

E(Pi,t)即P i,t的期望值,Lakonishok et al.是用来近似代替,即所有股票的Pi,t在给定时期t的算术平均值。

AF为调整因子,当研究样本足够大时,该因子趋近于零。

通过计算得出H M i,t=N,这个值越高说明基金的羊群效应越明显。对于整个市场所有基金的羊群行为程度,则将所有时期的所有股票取算术平均值即可。

L S V检测法主要有两方面的不足:第一,该方法在评估特定股票里的羊群行为程度时,仅考虑市场买卖双方的投资者数量,没有考虑他们所买卖的股票的数量;第二,利用LSV法无法辨别跨时期的交易模式。

三、我国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的实证检验

1、样本数据及说明

本文检验采用的原始数据均来自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公布的所有证券投资基金的半年投资组合报告,数据采样期间为2004年上半年到2008年上半年。对于一些新近成立的开放式基金,由于其尚未公布半年投资组合公告,因此并不纳入本文检验的范围。

对于原始数据,本文做了下处理:首先,通过基金半年投资组合公告公布的持有量列前10名的股票数据,得出某基金在t半年期间末持有股票i的数量,将这一数量与该基金上一半年投资组合公告中反映出的对同一股票的持有额相比较(当然要除去由于配股、转增、送股等因素所导致的股票持有额的变化),若持有数量比上一半年增加,则视为该基金在半年t对股票i为买进,反之则为卖出。若上一半年投资组合公告中没有出现股票i的数据(因为只公布持有额为前十名的股票),则我们不考虑该数据(因为我们无法判断该基金在半年t对股票为买进还是卖出)。其次,对于参与买卖的基金数量太少的股票-半年样本,本文做了删掉处理,即如果在半年it对于股票i,能够确定参与买卖的基金数量若少于2家(包括2家),我们则删掉该样本;若在半年t对于股票,参与买卖的基金数量为3家,其中有2家在卖一家在买或1家在卖2家在买,则我们同样删除该样本。但若这3家基金都在买或都在卖,则我们保留该样本;若参与买卖的基金数量多于或等于4家,则我们保留该样本。此外,本文假定在半年内基金对股票的买进或卖出行为是一次完成的,该假设会导致一定程度的误差。

2、计算方法及标准

因为本文选取了8 9家基金数的数据,A F非常接近于0,因此,本文令AF=0。则根据JSV方法的计算公式,每一只股票的HMi,t=|Pi,t-E(Pi,t)|。

其中,Pi,t为基金经理中在给定半年t净买入股票i的比例,即,Bi,t为基金经理中在给定半年t净买入股票i的人数,Si,t为基金经理中在给定半年t净卖出股票i的人数。HMi,t=|Pi,t-E(Pi,t)|,对于E(Pi,t)(即Pi,t的期望值),用来近似代替,即所有股票的Pi,t在给定半年t的算术平均值。

AF为调整因子,加上它的原因是为了反映在基金买卖股票行为相互独立(即不存在羊群行为)的零假定下,|Pi,tE(Pi,t)|可能并不为零,即有可能偏离其期望值,因此有:AF=E(|Pi,t-E(Pi,t)|)即为AF为|Pi,t-E(Pi,t)|在不存在羊群行为条件下的期望值。如果假定基金经理之间不存在羊群行为,则意味着基金经理之间的投资决定相互独立。若有Ni,t=Bi,t+Si,t,则可以假定Bi,t~B(Ni,t,),即服从参数为Ni,t,的二项式分布。这就意味着Bi,t等于K的概率为P(Bi,t=K),将其代入E(|Pi,t-E(Pi,t)|),就容易求出AF。当Ni,t很大时,AF将接近于0,这是因为当积极的交易者数量增加时,Pi,t将趋近于E(Pi,t).如果计算得出H M i,t=N,这意味着在半年t对于股票i,处于单边市场中的基金数量(即都在买或都在卖股票i的基金数量)要比预期数量多N个,值越高说明基金间的羊群行为程度越严重。而对基金的整体检验的HMi,t的计算,采用对所有股票-半年样本(所有半年M和所有股票N)取算数平均值即可,

根据LSV方法可知HMi,t值的大小与羊群行为程度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即使市场在不存在任何羊群行为时,机构投资者也可能出现多数交易位于买卖的同一方向,因此H M值在0~10%范围时,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不显著。H M值在1 0%~2 0%之间时,机构投资者之间可能存在轻微的羊群行为,此时羊群行为不严重,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不大。H M值在2 0%~5 0%之间时,这意味着如果有100家基金在交易同一只股票,和这些基金交易行为相互独立(即不存在羊群行为)相比,处于单边市场(即卖方或买方)中的基金数目要多出20只以上,这说明机构投资者之间的羊群行为非常显著,如控制不好,有可能导致股价的剧烈波动,使市场运行效率受损,而且使得市场系统风险增大,股市变得极其脆弱,因此称之为严重的羊群行为。而HM值大于50%时,机构投资者之间的羊群行为非常严重,投资行为一致度相当高,这种羊群行为如不加以控制,则很有可能导致金融危机。

除了对上海深圳两市基金进行整体羊群行为检验之外,本文还将所有股票-半年样本按股票历史收益好坏、股票流通股规模大小以及基金参与的积极程度分别进行检验。

按股票历史收益率检验。首先计算所有股票-半年样本的历史收益率,即计算股票i在t-1季度的收益率(经过分红、配送、拆细等因素调整),然后将所有股票-半年样本按历史收益率值从高到低排列,历史收益率较高的三分之一的样本归为历史收益率最好类别,历史收益率较低的三分之一归为归为最差类别,剩余的三分之一归入中等类别。然后将属于该类别的所有股票-半年样本的HMi,t取算术平均值,则得到该类别的基金间羊群行为程度数据。

按股票流通股规模大小分类检验。即将所有股票-半年样本按股票i的流通股本大小(流通股本取值按季度末数据算)分成四类:最小规模类别,流通股本小于等于5000万股;中等偏小规模类别,流通股本大于5000万股,小于等于1亿股;中等偏大规模类别,流通股本大于1亿股,小于等于2亿股;最大规模类别,流通股本大于2亿股。同样,将每一类别的HMi,t所有取算术平均值即可。

按基金参与的积极程度检验。本文按照在t半年参与股票i买卖的基金数目多少将所有股票-半年样本分为三类:积极程度较低(参与交易的基金数目少于10家)、积极程度中等(参与交易的基金数目大于等于10家,少于20家)、积极程度较高(参与交易的基金数目大于等于20家),然后分别检验每一类别的基金间羊群行为程度。

3、实证检验结果

(如表2)2004年至2008年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整体羊群行为平均HM值为0.26,属于严重程度的羊群效应.这一数值主要受2004年和2006年HM值影响。整体说来,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机构一定程度上存在羊群效应是一个事实,但随着我国股市的发展,自身经历的扩展,这一现象有减弱的趋势。

(表3)我们发现对这三类股票,在投资基金间均存在较明显的羊群行为。且历史收益率极端的股票,更容易出现显著的羊群行为。同时,该结果显示历史收益率最好类别的H M值要大于历史收益最差类别,表明基金追涨倾向更严重。除此以外,2004年和2006年的HM值偏高。

(表4)从结果发现基金对所有规模的股票均表现出较显著的羊群行为,尤其对流通股规模在5000万以下的股票,HM更是达到0.2 0 4 9 5,表现出非常强烈的羊群行为倾向。并且从H M取值情况看,随着股票流通股规模的减少,HM总体呈上升趋势,这意味着基金在买卖规模偏小的股票时表现出更多的羊群行为,这与中国股市小盘股更容易受到追捧的现状是一致的。除此以外,2004年和2 0 0 6年的H M值偏高。

(表5)实证结果显示,对于三种不同的基金参与积极程度,H M取值在0.0869~0.08358之间变动,这表明不管基金参与积极程度如何,投资基金间均表现出显著的羊群行为,而羊群行为程度与基金参与积极程度无关。同所,2004年和2006年的HM值偏高。

四、羊群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

通过以上实证分析,我们发现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存在着明显的羊群行为。这种现象的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宏观投资环境:中国股市存在着严重的制度缺陷和结构缺陷

我国股市的信息披露缺乏及时性和准确性,而且充斥着内幕交易,造成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人们对市场的正常运作丧失了信心,促成了人们投资决策的从众心理。

2、微观行业环境:基金业快速发展

我国基金业近年来获得了高速的发展,基金业的规模也在不断的壮大。但是,基金在我国还不是一个很成熟的市场,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说先发行并进入市场的基金往往在市场上占有某种领先优势,某些优秀的基金管理公司在基金市场上已形成了一种垄断优势,这对于后来的投资决策者有着很大的引导作用。

3、宏观结合微观:市场对基金行为的认同扩大了羊群行为

随着基金业的发展,雄厚的资产规模决定了基金业作为一个整体已经具有成为市场领导者的实力。市场实际已经进入机构投资者相互博弈的时代。基金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使得他们的投资策略较易得到其他投资者的认同。市场中其他机构的认同客观上扩大了基金的羊群行为。

五、政策建议

1、提高上市公司股票质量,增加选择余地

我国证券市场模有限,特别是上市公司的股票质量良莠不齐,优质股票数量太少。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在于扩大市场容量,重点在于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这样,基金在挑选投资品种时就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从而有效地减轻羊群行为造成的市场风险和脆弱性。

2、拓宽投资渠道

一方面,我国的债券市场具有很大的趋同性,风格差异不明显,交易品种有限,市场流动性相对较差;另一方面货币市场发展也极不完善,可供交易的品种极为有限,且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这些都给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造成了障碍。因此,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增加基金的投资渠道,使其可以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分散选择范围,这是控制基金羊群行为的有效途径。

3、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

我国证券市场的金融衍生工具发展滞后,金融期货、期权等基础工具市场份额十分小,而且市场也几乎不存在做空机制。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的证券市场大体上是一个单边市场,市场的系统风险很大,无法有效规避。所以适时的推出衍生工具市场有利于推进我国证券市场的改革和发展。

4、鼓励更多证券中介机构从事及基金评级、证券分析等业务

基金存在羊群行为与基金市场的“相对业绩评价”的激励机制有关,投资者往往更多的从基金的收益率排名来选择基金,因此,建立科学而公正的基金评价体系有利于改变投资者对基金的选择标准,从而引导基金向建立自身独特投资风格以吸引投资者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Lakonishok Josef,Andrei Shleifer and Robert W.Vishny,1992,“The impact of institutional trading on stock price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32,no.1,pp.23-44.

[2]、Bikhchandani,s.and Sharma.S.,2000“,Herd Behavior in Financial Markets:A review“.Working Paper of IMF(WP/00/48).pp.14-27.

[3]、施东晖.证券投资基金的交易行为及其市场影响[J].世界经济,2001.

[4]、张兵.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分析与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06).

检验行为 篇5

关键词:行为导向教学法,电子产品,学习情境,工作任务

一、学习领域定位

《电子产品工艺与检验》课程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要求很高的专业核心课程, 也是学生获取电子产品装接工资格证的必修课程。本课程对人才培养的定位是:让学生全面实践了对电子产品装接与检验岗位所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学以致用, 强化了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 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本学习领域的学习, 学生能获得一定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 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 要求学生学会编制生产工艺文件, 能够在工艺文件的指导下, 完成识别及检测常用电子元器件, 使用常用工具装配、焊接电子产品, 按照工艺标准和要求完成电子产品整机调试工作;树立在生产过程中组织、协调、控制、监督电子产品的生产管理意识和责任安全、严格质量标准的生产意识。培养严谨务实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

1.专业能力

能识别常见元器件的种类, 能用万用表对元器件进行正确测量, 并评价其质量。能识读电路原理图和印制板图;能按要求将元器件引线加工成所需形状;能使用电烙铁手工焊接, 并对焊接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能编写产品总装的工艺流程、装配工艺文件和产品使用说明书;会进行总装的质量检查;能够进行整机调试。

2.方法能力

具有能借助网络、文件资料等学习方法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决策能力;具有规划与组织活动的能力;具有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社会能力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联络、竞争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具有一定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耐心细致、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本意识;主动参与和自我调整能力;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能力。

三、学习内容

以能力培养为中心, 以就业为导向,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 转变为将《电子产品工艺与检测》知识点以真正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到学习情境中, 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下学习, 以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全过程为目标, 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教学做结合,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职业能力。

学习情境的选取依据是以电子技术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 同时遵循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 充分考虑工作任务的实用性、典型性以及可操作性等因素。因此, 将本学习领域分解为可调直流稳压电源、电子助听器、超外差式调幅收音机等三个由易至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子领域, 每个学习情境内选取典型的工作任务, 在教师指导下采用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组织教学, 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 把教师的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企业的工作过程联系起来, 使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企业实际需要, 让学生在任务实施中训练操作技能、团队合作和沟通技能、工作能力和方法能力, 体验企业工作过程和氛围, 构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起指导、咨询作用, 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自行处理任务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1.典型工作任务 (职业行动领域) 描述

《电子产品工艺与检测》是面向电子行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 具有较强的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和检测能力。能从事电子产品的整机装配、调试;能编写简单的电子产品工艺文件。

2.工作与学习内容

(1) 工作对象:

可调直流稳压电源、电子助听器、超外差式调幅收音机。

(2) 工具:

项目任务书、项目计划书等资料、手工焊接用工具、常用电子仪器设备、各类电子产品组装套件等。

(3) 工作方法:

按五个步骤来组织教学活动:

①资讯与调查。根据工作任务要求, 制作出任务书。

②计划制定。确定具体的实施步骤;方案决策, 制定出详细的实施方案。

③项目实施。根据具体任务进行元器件的筛选、整形, 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与检验。

④检查测试。提交工作过程中的各类文档和产品。

⑤项目评价, 对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价和指导。

(4) 工作要求

①能熟练进行元器件的筛选。

②能对元器件引线加工成形并插装。

③能对电子产品整机进行装配, 并能熟练对整机进行调试。

④能编制简单的电子产品工艺文件。

⑤自觉保持安全作业及7S的工作要求。

四、学习情境设计说明

1.学习情境一:电子元器件的整形与插装

情境描述:以可调直流稳压电源为载体, 学习电子元器件的筛选、整形和插装。

2.学习情境二:印制电路板的装配与焊接

情境描述:以电子助听器为载体, 学习手工焊接和拆焊工艺, 电子产品的装配工艺, 电子产品工艺文件的编制。

3.学习情境三:电子产品总装和调试

情境描述:以超外差式调幅收音机为载体, 学习电子产品的总装工艺以及电子产品整机调试、检验。

每个学习情境以实际项目为载体, 按照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的实际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 最终达到使学生了解电子产品的装配和调试过程, 能熟练进行电子产品的装配与调试, 并能满足电子产品装配员、调试员和检验员职业标准的要求。

五、课程考核建议

为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 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 即课程的成绩侧重平时各个学习情境的过程成绩。课程集成组成部分及各项分数比例如下表所示。

平时主要针对学生的出勤、操作规范、工作积极性、环境卫生、职业素质等进行评价;占总成绩的10﹪, 采用教师评价和组内互评形式产生成绩。

阶段考核主要考核个人和团队的综合能力表现, 分小组汇报个人答辩、个人技能操作考核和个人学习总结报告三项内容, 各占总成绩的10﹪, 即阶段考核占总成绩的30﹪。小组汇报个人答辩采用教师评价、组间评价形式产生成绩, 个人技能操作考核由教师进行评分, 个人学习总结报告以教师评价为主, 但教师给出总结报告的评分标准, 学生根据评分标准先进行自评, 以此促进学生在上交报告前就对自己的报告进行自我评估, 以期达到较理想的效果。

检验行为 篇6

对新药申报、审批环节造假行为的帮助行为, 刑法制裁主要集中在对贪官污吏的严厉打击上。但是, 在为造假行为提供帮助的主体中, 还有一类不容忽视的帮助犯———药品检验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药品检验部门有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和各省、市、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直属的药品检验所。它们的职责是:按照申请人申报或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以下简称SFDA) 核定的药品标准对样品进行检验;对申报的药品标准中检验方法的可行性、科学性, 设定的项目和指标能否控制药品质量等进行实验室检验和审核。

现行刑法中对药品检验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新药申报、审批环节帮助新药注册申请人造假的行为, 主要以附属刑法的形式规定在《药品管理法》第87条中:“药品检验机构出具虚假检验报告,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法责任。”

可见, 规范药品检验部门及其工作人员造假行为的刑事制裁仅概括地规定对造假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至于如何追究刑事责任, 要依附刑法典或单行刑法的有关规定。[1]

这种立法方式虽然简明扼要, 但却存在内容过于笼统、空泛, 司法实践中难以适用的不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的“刑事责任”具体所指为何?实践中有不同看法。

二、药品检验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帮助造假行为刑事制裁的司法尴尬

司法实践中对这一问题存在较大的分歧。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扈纪华、经济法室张桂龙认为:药品检验机构出具虚假检验报告, 构成犯罪的, 主要涉及《刑法》第229条规定的中介组织人员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2]而来自实践部门的声音则认为:药品检验机构承担的对药品的检验应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对因审核批准药品生产所需的检验, 对进口药品许可依法实施的检验, 以及依法对药品质量进行监督抽查进行的检验, 属于法定的监督检验。第二种情况是企业和科研机构因为自己生产、研制活动的需要, 对药品进行的技术检验, 也可以委托药品检验机构进行技术检验, 但这种检验不属于法律规定的监督检验之列。对于第一种情况, 药品检验机构属于国家机关指定的对药品质量进行技术监督检验的法定机构, 属于刑法渎职罪的犯罪主体。对于第二种情况, 可根据《刑法》第229条规定的中介组织人员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来定罪量刑。因为这时的药品检验机构是承担药品检验职责的中介组织。[3]笔者赞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扈纪华、经济法室张桂龙的观点, 主张对药品检验机构出具虚假检验报告, 构成犯罪的行为以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定罪处罚。

三、以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评价药品检验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造假行为

根据《刑法》229、231条的规定, 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 也可以是单位。其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本罪的客体为复杂客体, 既侵犯了国家对中介组织及其中介活动的监督管理制度, 又侵犯了国家、公众及其他投资者的合法利益。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职责的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 情节严重的行为。

目前, 我国药品检验机构均属于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根据《药品管理法》第6条规的定:“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设置或者确定的药品检验机构承担依法实施药品审批所需的药品检验工作。”其主要职能是:1.负责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药品检验及技术仲裁;2.承担药品的监督抽验任务, 提供药品质量公报所需的公正性数据和质量分析报告;3.负责药品新产品及医疗新制剂报批的有关技术初审工作及现场检查;4.开展药品检验、药品质量等有关方面的科研工作;5.指导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质量检验机构的业务技术工作, 协助解决技术疑难问题, 培训有关的技术和管理人员;6.综合上报和反馈药品质量情报信息。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除依法履行上述职能外, 还负责国家药品标准品、对照品的标定工作。[4]

从药品检验机构的法律地位和职能来看, 其职能可以总结为两个方面:其一是药品监督管理职能, 主要包括对药品的监督抽验检查、对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质量检验机构的业务技术指导等。其二是对因审核批准药品生产所需的检验、对进口药品许可依法实施的检验等。笔者认为第二部分职能并不属于药品监督管理职能的范围, 而是以中立的第三方的身份为药品审批机关、药品注册申请人提供见证、服务、监督的职能。在新药申报、审批过程中, 药品检验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责是:按照申请人申报或者SFDA核定的药品标准对样品进行检验;对申报的药品标准中检验方法的可行性、科学性, 设定的项目和指标能否控制药品质量等进行实验室检验和审核。可见, 药品检验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正是利用其专业知识为新药注册申请人、国家药品审批机关提供评价、评估、见证、服务、监督。这一点恰好与中介组织的职能相符。因此药品检验机构其法律地位符合中介组织的特征。解决了主体适格的问题, 药品检验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造假行为在刑法视野下就可以评价为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

四、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的具体适用

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以情节严重作为其犯罪构成必备条件, 如何认定药品检验部门及其工作人员造假行为情节严重, 目前司法实践中还没有明确的标准。笔者认为,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考虑:

(一) 数额方面

对造假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评估, 对于造成经济损失较大的可以以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处罚。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颁布的《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 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职责的中介组织的人员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 应予追诉:给国家、公众或者其他投资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笔者认为这一规定可以为药品检验部门及其工作人员造假行为罪与非罪的认定提供一个认定标准。

(二) 违法行为次数方面

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规定, 药品检验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按照有关标准, 客观、公正地出具检验报告。所谓客观, 是指药品检验机构及其人员在出具检验结果时, 必须做到实事求是, 不得带有主观偏见。所谓公正, 是指药品检验机构在检验过程中, 要以独立、超脱的地位, 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检验, 不得徇私舞弊, 弄虚作假。否则, 如果多次违反客观、公正原则, 为新药注册申请人出具虚假的检验结果, 或是多次因提供虚假的检验结果受过行政处分仍然为新药注册申请人提供虚假的检验结果的, 可以考虑以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定罪处罚。

(三) 其他造成严重后果或情节严重的行为

如提供虚假检验结果造成恶劣影响的, 或是故意为新药注册申请人的犯罪活动提供虚假检验结果的等等。最后, 如何区分自然人犯罪与单位犯罪, 也是需要引起关注的问题。药品检验部门的工作人员是不可能以个人名义出具药品检验单证的, 新药审批过程中药品检验部门的工作人员按照申请人申报或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定的药品标准对样品进行检验、对申报的药品标准中检验方法的可行性、科学性, 设定的项目和指标能否控制药品质量等进行实验室检验和审核, 最后出具的检验单证都是以药品检验部门的名义出具的。因此, 一般情况下, 提供虚假的药品检验单证行为, 是由药品检验部门的领导、决策人员作出决定, 再由具体承担检验工作的检验人员实施的, 这种情况下构成单位犯罪不疑。如果药品检验部门的检验人员私下与管理药品检验部门公章的人员相互勾结, 在有关检验单证上偷盖其单位公章, 对该药品检验部门的检验人员和管理药品检验部门公章的人员应以个人共同犯罪处理, 而该药品检验部门不构成单位犯罪。

根据《刑法》第231条的规定, 单位犯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的, 对单位判处罚金, 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照《刑法》第229条第一款的规定处罚。笔者认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其内涵为在药品检验机构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的违法行为中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 其外延为违法行为的决策人, 事后对单位违法行为予以支持和认可的领导人员, 以及由于疏于管理或者放任对单位违法行为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领导人员。“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包括直接实施单位违法行为, 具体完成单位违法行为计划的人员。[5]

摘要:文章通过对《刑法》第229条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犯罪主体“中介组织”性质的讨论与分析, 解决了在新药申报、审批环节药品检验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帮助造假行为刑法评价的问题。

关键词:药品检验机构,造假,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

参考文献

[1]郝守才.附属刑法立法模式的比较与优化[J].现代法学, 1996, (4) :44.

[2]扈纪华, 张桂龙.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务 (上卷) [M].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1:128.

[3][4]金永熙.药品医疗器械监管相对人违法责任[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171.

上一篇:价格指数分析下一篇:艺术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