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

2024-07-24

检验(共12篇)

检验 篇1

人体血浆里的各种中性脂肪以及类脂, 一般总称为血脂, 是一种生命细胞正常代谢的必需品, 其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在临床上, 血脂生化检验是一种重要的衡量健康状况的标准[1]。就目前来看, 临床上最常使用的是拉网式检验方法, 但这种方式检验成本较高, 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也不高。如何进行有效合理的项目组合成为了检测人员面对的问题。由于血脂生化检验的几个检测项目均具有不同的灵敏度, 因此进行分级检验可以很好地提高检验的准确性。本次研究随机抽取了120份血脂生化样本, 并将这些样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60例。对对照组的样本采用传统的拉网式检验, 实验组样本使用分级检验方法, 检验的项目主要有三酰甘油 (TG) 、总胆固醇 (TC) 、高密度脂蛋白 (HDL) 、低密度脂蛋白 (LDL) 、载脂蛋白AI以及载脂蛋白B。比较两组样本的检验结果。实验进行顺利,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随机抽取了120份血脂生化样本, 并将这些样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60例。实验组中, 男性患者的样本有42例, 女性患者的样本有18例, 年龄在23~68岁, 平均年龄为 (49.2±2.4) 岁。对照组中, 男性患者的样本有38例, 女性患者的样本有22例, 年龄在25~72岁, 平均年龄为 (47.1±2.6) 岁。对对照组的样本采用传统的拉网式检验, 实验组样本使用分级检验方法, 检验的项目主要有三酰甘油 (TG) 、总胆固醇 (TC) 、高密度脂蛋白 (HDL) 、低密度脂蛋白 (LDL) 、载脂蛋白AI以及载脂蛋白B。比较两组样本的检验结果。

1.2 方法

对照组所有样本采用拉网式检验方法。实验组样本使用分级检验的方法, 将检验项目共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检验, 其中一级的检验项目主要包括三酰甘油 (TG) 、总胆固醇 (TC) 、高密度脂蛋白 (HDL) ;二级的检验项目主要为低密度脂蛋白 (LDL) 、载脂蛋白AI, 将他们归入一级检验项目下;三级的检验项目为载脂蛋白B, 归入低密度脂蛋白 (LDL) 下[2]。检验的阈值遵循国家标准, 其中三酰甘油 (TG) 的阈值为0~1.7mmol/L, 总胆固醇 (TC) 的阈值为0~5.2mmol/L。当检验结果显示TG的值大于或等于1.7mmol/L, 或者显示TC的值大于或等于5.2mmol/L时, 则要进行二级检验。当LDL的检验结果显示大于或等于3.4mmol/L, 则要进行三级检验, 即检验载脂蛋白B的值。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本次实验采集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t检验, 以χ2表示计数资料, 当P<0.05时则表示差异具有可比性。

2 结果

比较两组样本的检测结果, 主要比较阳性分布情况。两组样本的TC、TG、HDL的检验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LDL、载脂蛋白AI以及载脂蛋白B的比较结果上, 实验组通过分级检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使用拉网式检验的对照组, 且差异具有可比性 (P<0.05) 。见表1。

3 讨论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与此同时, 我国人民现在的饮食结构也越来越偏向于西方国家的高脂肪、高蛋白, 从而使近年来我国的糖尿病以及高血脂高血压等三高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越来越高的发病率对血液检验的准确性也直接变高[3]。作为一种生命细胞正常代谢的必需品, 血脂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在临床上, 血脂生化检验是一种重要的衡量健康状况的标准, 近年来对血脂生化检验灵敏度及准确性的要求随着相关疾病发病率的上升而上升。目前, 临床上最常使用的是拉网式检验方法, 但这种方式检验成本较高, 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也不高。如何进行有效合理的项目组合成为了检测人员面对的问题[4]。由于血脂生化检验的几个检测项目均具有不同的灵敏度, 因此进行分级检验可以很好地提高检验的准确性, 同时也可以节约大量的医疗费用, 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如果人体内脂肪代谢出现障碍, 或者转运出现异常, 就会使血液中的部分脂质物资高于正常水平, 从而引发高血脂症等一系列疾病。就目前来看, 血浆中可以参与检验的脂质物质主要有三酰甘油 (TG) 、总胆固醇 (TC) 、高密度脂蛋白 (HDL) 、低密度脂蛋白 (LDL) 、载脂蛋白AI以及载脂蛋白B[5]。但由于目前科学技术的限制, 高脂血症在临床上的表现还不是很明显, 而现有的生化检验仪器只能对几个简单的项目完成检验, 无法快速精确的检验出患者的血脂代谢情况, 所以一般检验人员往往选择拉网式检验来达到目的。

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 采用分级检验的方法可以有效的避免复杂的检验程序。根据上一级的阳性检验结果可以进行对下一级的自动检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大大减少患者的检验费用, 降低医疗成本, 同时也可以缩短检验的时间, 提高检验的精确性, 帮助医生更快更好地做出诊断, 治疗效率大大提高。本次研究, 随机抽取了120份血脂生化样本, 并将这些样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60例。对对照组的样本采用传统的拉网式检验, 实验组样本使用分级检验方法, 检验的项目主要有三酰甘油 (TG) 、总胆固醇 (TC) 、高密度脂蛋白 (HDL) 、低密度脂蛋白 (LDL) 、载脂蛋白AI以及载脂蛋白B。比较两组样本的检验结果。实验组中, 男性患者的样本有42例, 女性患者的样本有18例, 年龄在23~68岁, 平均年龄为 (49.2±2.4) 岁。对照组中, 男性患者的样本有38例, 女性患者的样本有22例, 年龄在25~72岁, 平均年龄为 (47.1±2.6) 岁。

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实验组采用分级检验方法, 三酰甘油 (TG) 、总胆固醇 (TC) 、高密度脂蛋白 (HDL) 检测出的阳性率主要为34.7%、58.6%、14.2%, 对照组采用拉网式检验方法, TG、TC、HDL检测出的阳性率主要为34.8%、58.8%、14.2%, 可以看出两组数据比较并无明显差异,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再对低密度脂蛋白 (LDL) 、载脂蛋白AI以及载脂蛋白B的检验阳性率进行对比, 对照组样本的数据为51.6%、0.8%、17.9%, 实验组样本的数据为75.6%、4.5%、38.5%, 实验组样本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样本, 且比较有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 在血脂生化检验中采用分级检验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检验的准确性, 减少患者的检验费用, 提高医生对于诊断的正确率, 可以为临床治疗或预后提供很高的参考价值, 建议在临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全红.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分级检验方法的应用及效果[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 (02) :345-346.

[2]赫天仲.分级检验方法学的建立及其在血脂生化检验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24) :110-110, 111.

[3]张同梅.分级检验方法学在血脂生化检验中的应用研究[J].医学信息, 2014, (35) :233-234.

[4]周奕舟.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分级检验方法的应用及效果[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4 (07) :25-26.

[5]马鸿娟.分级检验法应用于生化检验的效果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 2014, 33 (03) :101-102.

检验 篇2

关键词:检验科;预防;医院感染;对策

医院检验科是工作人员直接与患者、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组织接触的工作区域,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区域,也是医院感染重点监控的科室。医院检验科必须制定预防监控措施,从源头上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以预防交叉感染,其现状与对策分述如下:

近年来,政府已加大了对医院感染管理的力度,各级医院都成立了相应的感染管理科室,但有些医院组织领导和规章制度仍不健全或流于形式,未认真进行管理。

部分基层医院检验科防护设施很差,无生物安全柜,室内设计不科学,采光通风差,或由于用房分配不足,造成作业流程不合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不能明显分开,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分类不清,从而也增加了医源性感染的机会。如忽视此现状,即易造成感染的发生。因此,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意见。

1健全组织管理,完善规章制度检验科主任为生物安全第一责任人,各实验室应设1名生物安全负责人,并实施责任问责和追究管理,制定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生物安全管理程序、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SOP)、生物安全应急预案等系列相关文件,持续性改进并逐步完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更好的预防临床实验室医院感染的发生。

2加强检验人员的培训每个工作人员都必须接受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认真学习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等有关专业知识,提高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对新进人员、实习生、进修人员以及工勤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学习,定期考试和测评。

3提高检验人员个人防护意识检验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要性,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范和措施,把预防医院感染作为自己永久的工作目标,不断提高自己的防护能力和防护水平。(1)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3)加强手消毒,日常工作中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按照标准六步法洗手,操作前、操作后,上下班前后,均要洗手,必要时进行手的消毒。有资料表明,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病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所以控制好手的卫生,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率。(4)严禁在实验室内饮水、进食、会客、吸烟,禁止在实验室的冰箱存放食品。尽量减少可能导致感染的危害因素,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4建立检验人员的健康档案关心检验人员身体健康,定期进行职工体检,建立检验人员的健康档案,必要时接种疫苗进行预防,对意外遇到职业暴露,锐器损伤的工作人员应及时处理,上报专门机构如医院预防保健科备案,定期追踪观察。

5改善实验室工作环境医院领导应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要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实验室的环境和工作条件,增加自我防护设施(如感应水龙头、烘手机、洗眼装置、生物安全柜等),勤通风换气,改变工作流程,样品集中处理,减少污染机会。增加业务用房,检验科要科学合理安排科室布局,将实验室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及污染区,分别进行管理。

6加强检验科消毒管理检验科各类培养物、化验检查残余物、废液中均带有致病性微生物,必须加强消毒与管理,每天对室内空气、墙、门窗、工作台面、地面进行消毒,包括门及柜把手的定期消毒,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实验器具摆放留有空间,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如有污染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对于实验器具及时清洗并用高效环保消毒剂进行消毒,要严格金属器械、塑料橡胶制品和贵重仪器的消毒。要注意检验报告单的消毒,这是预防医院交叉感染至关重要的措施。

7严格医疗废弃物的管理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对自动化检验仪器的废液进行消毒处理。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注射器、吸管、试管、加样器吸头,各种废弃标本、培养基、酶标板等经含氯消毒剂消毒或高压灭菌后分类放入黄色医用垃圾袋扎紧,贴好标签,由专人回收,集中送交医用垃圾处理站,对针头及损伤性废弃物必须用防穿透的利器桶盛放,并做好各类垃圾回收的记录及交接工作,由双方签字。通过对上述各项措施实施和制度的不断改进及完善,使每个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危害的重要性,自觉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规范操作过程和消毒方法,消除各种不安全隐患和因素,从而更好的预防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论如何提高血站检验科的检验质量 篇3

【关键词】血站检验科;质量管理;关键环节

【中图分类号】R194.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505-01

血站检验科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对献血者捐献的血液进行规定项目和方法的检测。因此,必须加强血站检验科的质量管理,提升血站检验技术,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在现代血站管理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科学办法。

1 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在我国血站检验科的管理制度上还存在着许多漏洞,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其主要表现在:一是血站检验科的管理人员在进行血液的检测时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来进行操作,检测技术人员对管理体系不熟悉,最终导致血液检测质量不符要求;二是目前有些血站检验科的操作流程还不太规范,在血液的质量要求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不能够建立切实可行的规范性的管理体系。所以在这样的管理下就不能够保证血液的安全性。

1.2 设备管理不规范。在进行血站设备的管理时由于管理人员管理意识的欠缺,从而导致设备的管理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尤其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机械设备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仪器设备已经成为血站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血站检验科在对设备的使用管理上存在较大的问题。一般管理人员都会比较重视血液的质量检测环节,从而忽视了对设备的检测以及维护,导致设备的故障率偏高。仪器设备不仅是检测血液的重要工具,还是保证血液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设备管理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血液检测,如果不能够对问题设备进行及时的保养、维护,将会影响检测的效率。如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检测还有可能导致血液检测的结果出现错误,最终将会影响血液的安全。设备管理条例中的相关操作方法及内容不完善,工作人员不够细致,这也会对整体检验结果造成较大影响。

1.3 标本采集管理不完善。血液标本的采集管理对整体的检验质量有非常大的影响,该环节的工作大多数是基于实验室外,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一是献血者当前的身体状态及饮食结构,如部分献血者在进行检测之前有过较为激烈的运动,这将对多数项目的检测结果造成影响,同时高蛋白、高脂、高糖的饮食也会引起患者体内谷丙转氨酶的含量变化;二是血液检测工作人员可能会将血液试管标签贴错;三是血站外部获取的血液检验标本在送往检验的过程中,会由于时间、运输温度等方面因素发生质量问题。

1.4 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医疗设备和医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所以检测人员的相关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当前血液检测的需要。血液的质量会关乎所使用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对其检测设备的要求比较高,相应的技术要求也就提高,尤其是一些血液检验站引进先进的设备后,检测人员专业素质问题就更加突出,检测人员不能够熟练掌握先进设备的操作流程,不了解设备的使用方法,最终会影响血液检测质量。除此之外,检测人员对国家所确定的相关标准不够了解,也导致一些问题血液在检测过程中没有被及时发现。

1.5 没有做好检测记录。对于检测人员来说,不仅需要做好血液检测工作,同时还需要做好检测数据的记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保证血液的质量,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一些检测人员没有做好检测的原始记录,导致血液数据出现问题。

2 提高管理的方法

2.1 建立健全血液检测质量体系。要想保证血站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就需要建立健全血液检测质量体系,并严格实施和持续改进:一是检测人员要严格自身的行为,提高自身的职业责任意识,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二是要对操作流程文件化、制度化,质量体系一般都是由四部分组成,即质量手册、操作流程、程序文件、质量记录等;三是要将检测制度程序化,即对检测人员的操作程序进行科学的安排,画出相应的流程图,明确展示各个环节工作人员所要进行工作,从而保证血液的质量。

2.2 提高设备管理意识。在对设备进行管理时,首先应该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要对设备进行及时的维护,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其次,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监督检测,对试管以及设备进行及时的清洗,保证设备的安全性,提升血液检测质量,最终保证人员的生命安全。

2.3 提高检测人员责任意识 。提高检测人员的责任意识就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强化他们的质量安全意识。相关单位要对每一位员工的血液检测质量进行规定,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管理的程序以及管理的技术,从而保证血液的质量。培训时需要结合检测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提高检测人员的责任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检测工作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单位还需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让相关人员能够掌握专业的检测技术,尤其是要加大对先进设备的使用培训,让他们能够很好地处理相关的血液检测问题,面对重大问题时能够及时做出判断,提高血液检测的安全性。。

2.4 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想提高血站检验科的管理质量,就必须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从而保证血液的质量。对于血站检测方面来说,它与许多临床医学以及基础医学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它所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泛,所以要想提高血站检验科的检验质量还需要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

2.5 做好质量记录。检测人员在进行血液检测后还学要做好相应的检测记录,从而保证血液数据的准确性。其中,质量记录包括设备的确认记录、检测中的原始数据、室内质量数据记录以及试剂确认记录等。这些原始记录能够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在发生血液质量问题时能够从中找到相关数据,提高血液检测站的检测质量。

3 总结

综上所述,血站检验科的质量管理将会影响到血液的质量,从而影响使用血液的患者健康,所以保证血液检测质量能够促使我国医学事业更好地进步与发展。提高血液检测质量不仅需要加强对检测人员的培训力度,还需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规范设备管理,从而提高检测的质量和效率,确保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血液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王艳清,陈素君,廖丽梅.环境设施与献血反应调查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上半月,2009, 4(19):128-129.

[2] 覃克文.淺谈血站检验科质量分目标的更新与实践体会[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1,13(3):89-90.

检验标本、检验结果的正确收集 篇4

1 影响血液采集因素

1.1 时间因素。

采血应在上午07:00~10:00进行, 采血前后应禁食12 h, 避免剧烈运动, 采血前4 h禁喝茶或咖啡勿吸烟、饮酒, 采血应在其他检查与治疗之前进行, 但不能让患者空腹时间太长 (不宜超过16 h) , 否则会使血清白蛋白、补体细胞、运铁蛋白、血糖下降, 血清胆红素因消除率减少而上升, 引起检验结果误差。

1.2 饮食与药物因素。

饮食对检验指标有很大影响, 饮食可影响很多生化指标, 剧烈运动、刺激物和成瘾性药物, 通过各种复杂机制对人体产生多种影响, 而一些检验项目和治疗方法, 也对检验指标有影响, 如输液、输血、服用药物穿刺、活检透析、放疗等。收集细菌培养标本首先应注意在抗生素治疗前收集并及时送检, 进行药物监测时, 应注意血药物的治疗浓度根据一定曲线规律衰减。因此, 采血前要了解饮食与药物对检验结果的相关知识。

1.3 真空管的因素。

根据检验项目的不同, 使用不同的抗凝剂也是十分重要的。

2 采血姿势和止血带的因素

2.1 采血姿势。

根据检验项目的不同, 对于有些检验指标来说, 卧位采血与坐、立体位采血结果是有区别的。坐、立与卧位相比, 静脉渗透压增加, 一部分水从心血管系统转移到间质中去。因此, 采血时应尽量统一采血姿势。

2.2 止血带的使用。

应在使用止血带1 min内采血。采血时, 止血带不宜扎太紧, 勿让患者反复做攥拳运动, 当需要重复使用止血带时, 应使用另一上臂。

3 避免溶血

溶血是临床实验室血清或血浆标本中最常见的干扰, 而在配血实验中, 血样溶血严重干扰对结果的判定, 为了得到可靠的检验结果, 必须尽量避免发生溶血, 因此, 我们使用真空采血系统, 减少了溶血标本。

4 采血部位

一般选择暴露明显的、清晰的、较粗、平直无弯曲易固定的血管, 如上肢、肘部的表浅静脉。不宜在关节处等影响活动的部位采血, 防止因关节活动不宜按压穿刺点, 以防造成皮下血肿。如遇有患者输液时, 应在对侧采血, 这样可以减少血样被稀释的可能, 避免交叉感染。

5 血标本的运输、存储

采血完成后, 尽量减少放置的时间, 应尽快送到检验科, 避免晃动血样产生溶血, 采血后要及时与抗凝剂温和地充分混匀, 如果不能及时检测应放置室温保存, 在4 h内检测。出血性疾病的标本应尽快检测, 全部操作在室温下2 h内完成, 置4 ℃冰箱保存不超过4 h, 如因故不能及时检测, 样品必须置冰箱内, 但最长不能超过1 h。为了取得高质量的标本, 医护人员必须了解从生物学、采集标本方式到血样运输、贮存等多种非疾病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此, 医护人员对这些因素系统全面的认识, 操作规范化、完善制度、加强责任心对提高标本的质量与正确评价检验结果至关重要。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标本, 这些是任何先进仪器所不能替代的。

摘要:在临床检验工作中, 正确收集采血标本对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一项技术, 因而我们采集标本必须要做到操作规范、完善制度、加强责任心、了解采集标本方式到血样运输、贮存等多种非疾病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提高标本质量, 使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关键词:检验标本,检验结果,正确收集

参考文献

焊接检验破坏性检验教案 篇5

子项目3 破坏性检验

学习内容

本子项目学习各种破坏性检验的原理和检验方法。

知识目标

1、力学性能实验

2、金相组织分析。

3、化学试验分析

能力目标

1、熟悉焊接接头、焊缝及熔敷金属的力学性能试验的内容及方法。

2、掌握焊接金相试样的制备方法,能进行金相试样的观察和显微分析。

3、掌握各种金属材料的化学实验方法,能对化学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

重点难点

重点:焊缝及熔敷金属的力学性能试验的内容及方法;焊接金相试样的制备方法;金属材料的化学实验方法。

难点:金相试样的观察和显微分析。

《焊接检验》教案

子项目3 3.1力学性能试验

力学性能试验目的:力学性能试验是测定焊接接头、焊缝及熔敷金属的强度、塑性和冲击吸收功等力学性能,以确定它们是否可满足产品设计或使用要求,并验证焊接工艺、焊接材料正确与否。

一、焊接接头机械性能试验取样方法 1.试样的制备:在制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样坯的截取方法及方位;

3.样坯的截取数量

熔敷金属拉伸样截取方法 a)同种材料

b)异种材料

管接头压扁样坯截取位置 a)纵缝压扁

b)环缝压扁

二、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方法

《焊接检验》教案

子项目3 拉伸试验目的:用于评定焊缝或焊接接头的强度和塑性性能。拉伸试样及其制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试样制备时应先打上标记,以便识别它在被截试件中的准确位置。

2)试样应采用机械加工或磨削的方法制备,要注意防止表面应变硬化或材料过热。在受试长度范围内,表面不应有刀痕或划痕。

3)若相关标准或产品技术无规定时,则试样表面应用机械方法去除焊缝的余高,使之与母材原始表面平齐。

4)拉伸试样的形状可分为板状、整管和圆形三种形式。5)板接头选用下图3-1所示带肩板状试样;

3-1板接头板状试样

管接头选用图3-2所示剖管纵向板状试样。通常试样的厚度应力焊接接头的试件厚度。如果试件厚度超过30mm时,则可从接头不同厚度区取若干个试样以取代接头全厚度的单个试样,但每个试样的厚度应不小于30 mm,且所取试样应覆盖接头的整个厚度。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标明试样在焊接试件厚度中的位置。

《焊接检验》教案

子项目3

图3-2 管接头板状试样

6)外径小于等于38mm的管接头,应截取整个管接头作为拉伸试样,为了使试验顺利进行,可制作塞头,以利于夹持。

三、焊接接头弯曲及压扁试验方法

试验目的:检验接头拉伸面上的塑性(冷弯角)及显示缺欠。1.焊接接头弯曲试验方法

弯曲试验是检验熔焊和压焊对接接头拉伸面上的塑性及显示其缺欠,塑性用弯曲角α表示。

弯曲试验方法分为圆形压头弯曲试验法和辊筒弯曲试验法两种。

《焊接检验》教案

子项目3 2.压扁试验

分为环缝压扁试验和纵缝压扁试验.其压扁试样的形状和尺寸应符合相关规定,试验时,管接头试样的焊缝余高用机械方法去除,使之与母材原始表面平齐。

环缝压扁试样试验

四、焊接接头冲击试验方法

试验目的:测定焊接接头焊缝、熔合区和热影响区的冲击吸收功,即考核焊接接头的冲击韧度和缺口的敏感性。

3.2金相检验

金相分析包括光学金相分析和电子金相分析。光学金相分析包括宏观和显微分析两种。

一、焊接接头宏观金相检验方法

宏观组织检验一般是直接用肉眼或通过20~30倍以下的放大镜来检查经侵蚀或不经侵蚀的金属截面,以确定其宏观组织及缺欠类型。焊接接头金相检验时,一般要先进行宏观金相分析,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微观金相分析。

《焊接检验》教案

子项目3

二、焊接接头的微观金相检验方法。

使用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在50~2000之间)检查焊接接头各区域的微观组织、偏析和分布。通过微观组织分析,研究母材、焊接材料与焊接工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

1.检验方法

焊接接头的微观金相检验包括焊缝和热影响区组织分析

2.检验步骤

(1)试样的截取

(2)试样的夹持与镶嵌

(3)试样的磨制与抛光

(4)试样的显示

显示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的方法有化学试剂显示法、电解浸蚀显示法和彩色金相法三种。

3.2金相检验

化学分析的任务:主要是用于测定各种金属材料的组成,判断材料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或设计要求。为控制产品制造质量提供可靠依据。

1.试验标准

焊缝金属化学分析可按GB223.1-GB223.7-81《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进行

分析碳、硅、锰、硫、磷,取屑量不少于30g;若还要同时分析其他元素时,取屑量应不少于50g.2.试样的切取与制备

3.化学成分分析试验操作要点 4.分析结果的处理

1)有效数字各种换算因数、容量法的滴定度、标准溶液浓度等,均应保留4位有效数字;

2)分析结果的计算;

《焊接检验》教案

检验 篇6

【关键词】 检验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影响分析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755-02

检验质量好坏将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是临床医师判断疾病的重要依据,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1]。本文从影响临床检验标本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分析其对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为以后提高临床检验结果准确性提供参考,具体的分析如下。

1 标本采集中的问题分析

临床资料显示,影响临床检验标本的准确性因素比较多,大致主要分为医师因素和护士因素以及科室因素。医师因素主要表现为多数的临床医师对检验知识的认识不足,从而导致人力和资源的浪费[2]。同时,多数的检验医师对所检测的项目和原理以及方法等不了解,且出现有标本的采集和保管运送过程出现不规范的情况发生。护士因素主要表现为多数的护理人员业务水平比参差不齐,工作的责任心不强,且检验前未能够有效的交代患者饮食与服药的时间[3]。对于一些标本的采集是需要提前通知患者禁食,从而有效的避免相关因素的影响。另外,护理人员对整个采集过程中无菌意识不强,导致经常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发生。与此同时,一些标本的采集与保存有特殊的要求,而部分的护士对这一状况并不是很了解,从而延误标本收集和保存时间,导致结果的不准确性发生。科室因素主要表现为科室的人员责任心不够强和业务水平不过硬而导致的,經常出现一些人员只考虑快速的完成任务,从而忽略了对结果准确性的考虑。由于检验科是一个公共科室,一些检验项目选择与病人信息的建立均对整个结果具有一定的影响。同时,科室对标本的存放时间和方法不当均对整个结果具有一定的影响[4]

2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方法分析

为了有效的确保标本采集的准确性,常常需要考虑正确的采集方法,下面从临床中几个常见标本采集方法进行分析。

2.1 血标本采集分析 临床中对于血液标本的采集主要分为毛细血管和静脉采血两种方法,对于需要采血量少的检验过程,常常给予毛细血管采血方法,而对于检验需要大量血液的,常常给予静脉采血法进行。临床中无论是静脉采血法还是毛细血管采血均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临床在判断与比较检验结果时需要充分的考虑这种情况[5]

2.2 尿标本采集分析 临床中对于尿标本的采集,一般需要正确的采集,从而有效的确保采集结果的准确性。对于收集的容器一般保持其干燥和清洁,且一次使用。同时,有效的避免血和粪便等标记物的感染。整个标本的采集需要在无菌的条件下进行实施。对于已经采集的标本需要及时的送至检验,从而有效的避免细菌的繁殖和蛋白质的变性以及细胞溶解等情况发生。另外,对于尿标本也需要有效的避免强光照射,避免因光而分解[6]

2.3 粪便标本采集分析 临床中对于粪便标本需要确保其新鲜和盛器的洁净,不能够混有消毒剂和污水,避免有效成分的破坏。同时,对于粪便标本的采集应选取干净的竹签进行黏取粪便。并且需要观察粪便的表面和深处以及粪端进行多方面的选取标本,采集标本的时间应控制1h[7]

3 具体的改进措施分析

通过此次研究分析,影响临床检验标本的结果准确性因素比较多,主要表现为医师因素和护士因素以及科室因素等,临床中应加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从而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具体的控制措施如下。

3.1 加强工作人员责任心 临床中应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培养,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让其了解相关检验原理和方法以及临床应用价值。同时,有效的依据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选取检验项目,并熟悉各类标本的留取时间和方法以及提交时间。定期的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培养,并提高其工作态度,提高认识[8]

3.2 规范整个操作流程 临床医师应规范整个操作流程,提高整个检验结果。首先,应让临床医护人员熟悉整个业务流程,并对整个实施过程中进行规范调整,尤其对标本的采集时间和采集方法以及存储等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对每一个环节进行综合的评估,制定详细的流程。

3.3 规范规章制度 为了有效的了解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临床中应加强相关制度的建立,严格的核对与审查,有效的避免检验过程中的人为因素,提高各个科室的密切配合,促进相互合作。同时,对标本的留取和交送以及回报等过程进行专人负责。而且在实施的过程中,进一步的规范相关制度,确保检验能够正常的进行,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临床检验标本对检验结果具有一定的影响,且影响因素也比较多,常见的有医师因素和护士因素以及科室因素。临床中应加强相关制度的建立,并规范整个检验流程,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从而有效的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文波.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2(11):235.

[2] 张依军.溶血标本影响肝功能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5):48.

[3] 戴泓厚.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1(14):148-149.

[4] 梁结玲,潘小划,陈健发,等.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验结果影响因素的多种原因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23(12):70-71.

[5] 张善辉.溶血标本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处理策略[J].中国医药指南,2013,12(11):562.

[6] 石玲玲.标本溶血的原因及防范[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07):318.

[7] Aleksandra,Petrovic,Gregory,Hale.Clinical options after failure of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J].Expert review of clinical immunology,2011,7(4):356-357.

浅议建材检验与检验管理 篇7

1影响常用建筑材料质量的因素分析

(1) 建筑材料的供应缺乏计划, 而且堆放时无标识、混堆等现象都比较普遍, 面对这些不规范的建材堆放问题仍不去采取相应的措施, 使得建材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 从而失去原有的性能。 (2) 建筑材料的检验过程往往不够及时, 有时甚至会出现漏检的状况, 这使得在建筑过程中有可能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 从而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3) 我国的钢筋焊接工艺水平较低, 而且在焊接之后有的未经检验便直接应用在建筑上面, 从而严重的影响了整个建筑钢结构的力学性能, 使得工程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4) 建筑材料中有的半成品构件还没经过检测就直接应用在了建筑上, 从而发生一些不必要的质量事故。

2建筑材料检验的误差来源

现实中建筑材料的检验工作往往有着很大的工作量, 并且整个检测工作都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具有细致的态度, 这也导致了在整个检验工作中极易出现一些误差。而这其中的很多误差都是可以进行避免的, 有的即使存在着误差, 但只要在一定的合理限制的范围中, 也可以通过一些后期的调整工作来进行有效的修正。而在实际的测量检验过程中, 误差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 机械仪器造成

有的施工单位现有的检验仪器依旧用的是几年前的老旧仪器, 而这些老旧的仪器的精准度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建筑工程的要求, 这就导致了测量误差的出现, 而且一些老旧的测量仪器因为使用时间过长, 其自身的精确度也得不到出厂时的精度保障。而且有些工人的不规范操作也会使得仪器的精准度严重下将, 从而导致了测量过程中误差的出现。

(二) 检测人员态度不严谨, 造成人为误差

建筑材料的检验工作通常都需要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但是有些检验人员在建材的检验过程中并不遵守相关的规则, 而是按照自身的喜好随意进行检测。或者在面对庞大的工作量时投机取巧, 只选择一些原本已经检验合格的样品进行检测来应付相关单位的检查, 这样的检测态度有可能给整个检测工作带来极大的检测误差。

3建材检验管理的对策

建材质量是建筑工程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部分, 而建筑材料的质量如果达不到标准, 就会给整个建筑的施工带来很大的影响, 从而造成一些巨大的经济损失。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必须严格的进行建材的检验工作, 从而最大限度的消除建筑材料对于整个施工带来的安全隐患。

(一) 健全建材检验信息平台, 健全工程质量检测体系

建筑材料的检验信息一定要有及时而准确的传递, 才能够保证整个检验管理的效果。因此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健全的建材检验信息平台, 并且能够通过信息平台将检验的信息进行及时迅速的传输, 检验部门就能够及时的进行抽查检验, 来保证了整个建筑材料检验环节的正常运行。而在此同时, 检验单位也应当有一个健全的工程质量检测体系, 使得施工单位能够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施工。

(二) 大力提高试验检测人员素质、技术水平

我国施工单位的建材检测人员的水平往往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因此检验人员的水平与素质都有着很大的差异。而有的施工单位的质检人员, 因为自身的素质与能力水平的问题, 在进行建筑材料的质检工作时马马虎虎, 而无法细致的去做好整个质检工作。这种水平不足的质检队伍会使得整个质检工作的质量都得不到保障, 从而无法保证整个建筑施工的安全性。因此, 国家质检部门可以出台相关的质检人员选拔考核模式, 来合理科学的进行质检人员的选拔, 从而使能够上岗的质检人员都能具有相应的素质和水平, 来进一步的提升整个建筑材料的质检质量。

(三) 落实飞行检查制度, 建立“第三方检测”的费用

想要有效的进行工程质量检验工作的规范化, 就可以通过落实飞行检查制度的方式, 来得到真实、客观、正确、及时的检验结果。而飞行检查制度指的是一种动态的监管方式, 因此依靠飞行检查得到的结果应当放入专门的检测机构或者相关工作人员的信用档案中, 从而有效的杜绝一些假的检测机构的出现。而在落实飞行检查制度的同时, 也需要实行对重大工程检测的招标化, 借此在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市场信用制度的前提下, 能够有效的进行大型工程的质检招标化, 并借此来推动整个建材检验市场的良性竞争与发展。

(四) 将建材抽检和处罚情况进行透明化和公开化

有的施工单位喜欢隐藏自己的建材抽检与处罚情况, 并借此来规避一些因为建材检测不合格而对自身造成的影响。因此建材的检测结果以及处罚结果应当通过公开的方式来让公众们对其有着一定的了解。这种透明化的处理方式, 也能够有效的对整个施工单位形成一定的威慑力。对于建材的质检工作进行监督, 只要是与标准不符的建筑材料都应当及时的与上级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进行反映报备, 并且绕过施工单位与领导单位共同来商讨处罚方式。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建筑工程数量也随之不断增加, 这就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有了很高的要求。而建材的检验作为保障建筑工程总体质量的重要环节, 也需要人们对其加以重视。本文则通过对影响常用建材质量的几个因素以及对造成建材检验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加强建材检验与检验管理的对策。希望能够对相关的建材质检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摘要:建材检验过程中, 检验数据是用来衡量整个建筑材料质量的标准。因此如何有效的提升整个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就成了每一个建筑材料检验人员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影响建筑材料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并仔细研究了建材检验过程中的误差来源,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对于建材检验管理的对策。旨在能够为现有的建材检验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建材,建材检验,管理

参考文献

食品检验机构委托检验风险控制 篇8

食品委托检验类型

食品检验机构的检验任务主要为指令性检验任务即法定检验任务和委托检验任务。指令性检验任务主要为监督检验 (包括国家、省级、市监督抽查检验, 日常监督抽查、专项监督抽查、风险监测) 和行政许可前的检验 (食品安全性检验与评估) 。对于质检机构, 不论哪种检验都属于“委托检验”范畴, 只不过根据委托方的地位、性质或与质检机构关系的不同而采取一种更能体现检验任务性质的表达方式。对于依法设置或依法授权的食品检验机构, 所属上级即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布置的任务用“下达”取代“委托”, 称之为“监督检验”;食品药品监督部门为解决食品安全投诉, 法院等为解决纠纷中涉及的食品安全问题时的委托检验亦可称之为“仲裁检验”。

食品检验机构检验活动类型归纳为公共管理、行政许可、监督管理、民事行为等范畴。新《食品安全法》明确食品检验活动的9种类型, 涉及公共管理内容包括: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隐患检验、标准检验方法建立和验证、食品安全事故调查中的致病因子分析检验。行政许可内容包括:监督部门发许可证前的食品检验、进出口食品检验。监督管理内容包括: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复检;民事行为内容包括:食品生产企业对产品检验和委托检验。

食品检验活动本质为两类, 即食品中已知物的检验和食品中未知物的检验。食品中已知物的检验, 包括:标准方法建立或新方法研制及方法验证;依据标准方法开展检验活动如监督抽检、风险监测、隐患检验等;利用非标方法或建立新方法开展检验活动如风险监测、隐患检验、中毒或突发事件病因分析、企业委托等;食品中未知物检验如隐患检验、中毒或突发事件病因分析等。

不同类型的委托检验活动在检验合同的设计、选择抽样依据、制定抽样计划、设计和填写抽样单、抽取样品、选择检验依据和检验方法、确定检验项目、描述检验结果和检验结论、接收保管流转处理样品等各个环节的要求都各有不同。

检验报告为主线, 对样品、检验、签发、报告等四个环节识别和规避风险

样品环节

抽样:对于行政监督类委托检验, 会涉及到抽样环节。

选择抽样依据, 选择合适的抽样依据是检验工作开始的第一步。通用抽样参考标准有GB/T 2828.11-2008、GB/T 6378.4-2008、GB/T 16306-2008。一般的监督抽查任务依据食药局下达监督检验任务的相关部门的特殊要求和相关文件抽样。委托检验涉及抽样的, 依据委托方合同约定的内容或相应执行的产品标准进行抽样。

选择抽样人员, 抽样人员必须熟悉抽样标准、抽样方法、抽样部位、抽样数量等抽样规定, 能熟练使用抽样工具, 并经培训考核合格, 抽样人员不得少于2名, 抽样人员和检验人员分开。

制定抽样计划。第一, 制定依据:根据抽样依据和相应的检验依据 (标准) 、检验方法和检验项目, 确定抽样的数量、抽样的方法和部位, 如涉及微生物项目的检验, 其样品的抽取、接收、运输、保存、处理符合其特殊的要求的规定。第二, 计划内容:内容主要包括选择抽样依据;选定抽样人员;抽样前培训;确定抽样方案, 包括确定抽样数量、方法和部位, 样品的运输和保存方式等。

抽样单的设计和填写。抽样单是检验机构出具检验报告的前提, 也是监督检验后处理重要原始材料。质检机构根据抽样类型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抽样单, 包含不同的内容, 如国家监督抽查抽样单、监督抽查抽样单、委托检验的抽样单等。抽样单内容力求完整, 要求有足够的信息量。《委托检验行为规范》中规定“委托检验合同内容应当包括委托方信息、对样品的要求、样品的状态、检验项目、检验依据、异议处理、样品处理方式和保存期、双方权利和义务等约定, 并注明委托方对样品及其相关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随机抽样:按照预先制定的抽样方案, 包括抽样数量、抽样部位、抽样方式进行随机抽样, 图绘抽样部位。抽取具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或者以其他形式证明合格的产品;抽样人员在市场上或者企业成品仓库内待销的产品中随机抽取, 不得由企业抽样, 在市场等流通领域抽取的监督抽查任务的样品, 应与生产企业进行样品确认。

封存样品:在样品的适当位置贴封条, 封条上抽样人和被抽样单位签字, 并盖抽样单位章。抽样人员封样时, 应当采取防拆封措施, 以保证样品的真实性。选择合适的密封材料和方法, 原则以拆封后不能恢复原状, 封样部位应保证不破坏封样材料不能取出样品;再次密封被破坏或样品被调换后应容易识别。

样品接收:应当检查、记录样品的外观、状态、封条有无破损及其他可能对检验结果或者综合判定产生影响的情况, 并确认样品与抽样文单的记录是否相符。对检验和备用样品分别加贴相应标识后入库, 在不影响样品检验结果的情况下, 应当尽可能将样品进行分装或者重新包装编号, 以保证不会发生因其他原因导致不公正的情况。建立关键控制点检查表, 对流转样本的时间和地点记录, 以便控制质量, 因为温度和时间影响微生物样品的检出质量。

样品流转及标识、入库、领用、检验、保存及处置程序规定, 封存样品、检样的保存。样品建立唯一性标识和流转标识。样品按流转顺序流转, 交接签署时核查样品状况。样品贮存在适宜场所, 样品分类存放, 贮存环境应安全、无腐蚀、清洁干燥且通风良好, 对贮存有特殊要求的样品, 应有保存的环境和设施, 并做好监测和记录。检验环节

检验方法选择:原则上按委托方指定的检验方法, 对于机构自行选择方法, 选择机构有资质的检验方法, 考虑产品标准、方法的检出限、适用范围, 通常第一法和仲裁方法较保险。

检验依据的选择:检验依据的正确与否为质量投诉的原因。检验依据选择原则以发证细则、产品标准为依据。检验依据为产品标准时, 填写相应的产品标准代号及标准名称;如检验依据为合同、协议、技术图纸及其它有关技术规定或要求时, 填写相应的 (文件) 编号及要求。

检验结论的描述:检验结论根据委托方的性质、检验项目的数目选择严谨的描述方式, 防止造成对产品质量水平的评价错误。委托方要求下结论, 检验结论需与检验依据一致;委托方不需要下结论的可以直接报告数据。

签发环节

检验报告严格实行三级审核, 包括主检、审核、批准, 三级审核签字才能发出。

报告环节

委托检验合同:合同是委托客户和检验机构双方责任和义务规定的文件, 具有法律效应 (效力) 。在检测实验室合同是检测任务的起点, 是质量体系要素的开端。合同应反映的主要内容技术要求:所依据的产品标准、方法标准、检验项目。样品要求:样品制备、准备、储存、样品安装、托运、返回处置方式等;交付报告时间;保密和保护客户所有权的要求;传送检验结果要求;根据检验结构评价意见和建议的要求;双方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应收取的检验费用。

对检测报告签发前的全过程中关键控制点列成表格形式, 而每个关键控制点的操作过程记录情况就是我们对该点控制情况检查的依据。当其记录内容满足要求时, 可以认为该点在可控制范围内;并在检查表中记录该点通过。当检查表中所列出的关键控制点检查结果全部通过时, 可以确定整个检测过程应在可控制的范围内, 可签发检测报告。

结论

金相检验的地位、作用和检验技术 篇9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 金相检验就是在人们主观意识的基础上对于金属内部结构的研究与分析, 将物理冶金学理论运用到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针对其金属以及合金的成分进行检验, 性能的分析。

在进行金相检验之前必须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准备工作:一是针对材料的组成结构以及性能进行大量的测试研究, 通过理论化的数据完成对材料的认识。二是根据材料的特性进行相互之间的对比与规律性的研究, 从而得知材料间的共性特点以及特殊性能, 这对于金相检验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许多工业的发展过程中, 金相检验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并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尤其是在对材料进行检验的过程中更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利用显微组织结构的特性以及控制手段对发展中的冶金材料、机械制造、能源建筑等都进行了相关的检验。它是材料研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同时新材料的不断出现, 也大大促进了金相检验技术的发展。

2 金相检验在现代材料研究中的作用

金相检验主要是通过采用定量金相学原理, 运用二维金相试样磨面或薄膜的金相显微组织的测量和计算来确定合金组织的三维空间形貌, 从而建立合金成分、组织和性能间的定量关系。这种技术不仅仅大大提高了金相检验的准确率更是提高了其速度, 大大缩短了工作时间。

随着钢铁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文章主要以以下三种常用的钢材为例阐释金相检验在材料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及其作用。一是热轧普碳钢材, 这种钢材是可以通过优化工艺进行廉价生产的金属材料。二是低合金钢高强度热轧钢材;三是合金结构钢。这三种钢材严格意义上来讲都属于在显微结构下进行金相检验的一种金属材料。下面就针对这三种钢材材料检验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总结。

2.1 化学成分与金相组织

首先在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与金相组织检验的同时, 必须清楚的了解什么是合金设计, 其根本目的及其意义。在进行合金设计的过程中, 最主要的就是对组织设计进行很好的测评, 了解成分与组织之间的相互敏感度, 必须选择满足特性需要的组织结构进行分析控制。这些性能的好坏与受控成分、表面组织以及应力情况等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在进行金相组织检测的同时必须清楚的掌控其材料的性能、化学成分。合金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各个工程建设的各项性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将其性能最优化。将组织结构的性能配置控制在可操作的范围之内。这样不仅仅能够准确的进行测算更加能有效的解决资源。如马氏体形态、贝氏体形态等首先受控于碳的含量。低碳钢淬火后得到板条状马氏体, 而高碳钢淬火后得到针状马氏体。所以, 金相检验是验证和解释所设计成分是否合理的强有力的手段。

2.2 组织演变规律与工艺制度

在每一个生产工序中, 都必须先确定其材料的化学成分, 然后再系统的了解材料的施工设备、制造工艺。这里面所指的主要是冶炼、铸造、热处理等技术。采用唯一的金相检验技术针对每一个施工工艺及环节进行准确的判断评估, 可以通过仪器了解到显微组织结构的变化以及特征。最早的应用技术主要是存在于铸造树枝晶的制作与混合中, 但是原有的晶体制造工艺并不是很完善, 并不能很好的进行测试, 这也是导致某些工艺技术铁素体不完整的主要原因, 对此必须加强这种工艺制度的完整性以及组织规律变化的考察研究。

2.3 金相学与材料科学

显微镜的发展给合金设计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众所周知, 人类冶炼金属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合金工艺过程、特性以及使用性能的漫长历史, 直到有了金相显微镜后才形成了当今的冶金科学。显微组织与宏观力学关系的认识, 为成分-组织-性能半定量或定量的研究和建立关系式创造了条件, 为材料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中, 最典型的就是Hall-Petch关系式 (σs=σo+kd-1/2) 。该关系式是细晶强化的理论依据, 是20世纪下半叶与钢的组织细化相关的5个重大成就之一。所以, 必须依靠实际的金相研究和金相检验工作, 来证实材料设计的科学性, 制定工艺的合理性。

金相检验分析, 不仅有组织识别还有评定, 既有定性还有定量、半定量的检测。金相检验的内容归纳起来有以下几项: (1) 材料基体相的组织结构及其缺陷; (2) 显微组织的取向和状态的非均匀性, 如带状、分布不均、晶粒度等; (3) 第二相的类型、结构、组成、数量、形态、尺寸和分布; (4) 研究原子按键力分布的晶体结构和电子按能量分布的原子、离子结构。就显微组织检验来说, 显微组织检验是通过一个二维截面视图来建立一个三维结构图形的, 这样在显微组织检验中就分为4个级次。正确识别是什么显微组织;定性的显微组织状态;定量的显微组织状态;显微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3 金相检验的主要应用技术

在金相检验中主要应用的技术有三种: (1) 显像技术, 应用显像技术来揭示材料的显微组织、断口形貌特征、各种缺陷形貌特征、表面状态等。这种技术包括两个方面即腐蚀技术、成像技术。腐蚀技术是根据不同受检材料和检验项目, 选用不同的试剂和方法进行腐蚀。成像技术就是利用显微镜成像原理如光学显微镜的暗场技术、偏光技术、干涉技术等, 它主要记录和显示材料的二维平面微观组织结构特征; (2) 衍射技术, 主要用来分析材料的晶体结构。晶体缺陷及晶体位向关系等问题, 衍射技术中经常使用的设备是X-射线仪、电子衍射仪等; (3) 微区成分分析技术, 利用化学成分分析来研究材料的基体、第二相、夹杂物以及腐蚀产物的组成, 尤其是材料中微量元素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等。它所使用的仪器有电子或离子探针、谱仪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变化与发展, 信息化的不断涌现, 数字化成像技术的普及对于金相检验而言更是一种全新的挑战, 所以这就要求其相关的技术人员必须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完善, 不断将新的技术、新的理念融入于金相检验技术中, 不断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 在工作中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进行材料的检验与分析, 当发现问题时要给予及时的处理与解决, 保证其金相检验在实际操作中的理论意义及其技术水平。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变化与发展, 汽车工业的发展壮大以及机械行业向高精尖设备发展的转型都大大推动了特钢行业的发展变化, 随着品种的多样化, 设备的齐全化, 目前我国特钢产量占世界比例的15-20%左右, 对于特钢产品的研发以及自主创新的发展模式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及标准, 文章主要针对金相检验等技术在材料中的研究情况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总结, 并重点阐述了金相检验的地位极其重要作用, 希望可以对特钢工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金相检验,发展,重要性

参考文献

[1]董友珍, 李超.付永丽金相检验在钢铁企业中的意义及运用[J].2007.

检验 篇10

钢材质量的高低, 不仅与钢铁企业的生产部门有关, 更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部门的职责所在。因此, 我们必须加强理化检验技术, 提高钢铁检验质量。但是理化检验工作在钢铁工业的开展得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应该如何进一步地加强理化检验工作?

一、在思想上, 加强对理化检验工作的重视

由于国内钢铁需求的扩张, 钢铁市场异常活跃, 一些中小企业的产品不断地涌入市场。中、小钢铁厂的理化检验工作一直没有跟上, 进厂的原材料没有化验单, 不分析、不检验, 就把产品投向市场。特别是有一些建筑行业使用的螺纹钢、直条, 往地上一摔就断成几截。如果这样的钢材用于建筑楼房, 那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这些问题的出现, 都是由于某些人只重视产品的数量和效益, 而忽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有人说“理化检验是多余的, 是浪费的”, 这种看法纯粹是无稽之谈, 目光短视所造成的。世界上工业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之所以发展快速, 就是得到先进的理化分析检验技术的支持即使在电子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高度发展的条件下, 必要的实验仍是不可缺少的。

我们大家都知道, 日本的电器产品世界闻名, 靠的就是他们的产品拥有优良的品质。钢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钢铁。各个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都要认识到质量是他们的命根子, 量就是自己产品的最好广告, 只有产品质量上去了, 才能带来企业的大发展。所以说我们必须在思想上重视理化检验。抓好产品理化检验, 是截住劣质产品进入市场的关键一步。

二、突出在线分析, 加快理化检验分析的进程

从世界范围来看, 钢铁理化检验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化学分析为主;第二阶段是以仪器分析为主;第三阶段是在线分析。工业发达的国家已经进入第三阶段。而我国还没有完全跨入第二阶段。因此, 我们需要在继续健全“化学分析”的基础上, 进一步跟踪世界上的发展趋势, 逐步采用“仪器分析”, 突出“在线分析”, 加快理化检验分析的进程。

质量是生产出来的, 而不是检验出来的。理化检验不应只局限于分析检验最后的制成品, 而是要参与到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因此理化分析检验不只是限于最终把关, 而是要积极参与过程控制。

目前的理化分析检验多是离线的, 只有无损检验方法还算是在线的, 但也是最终产品探伤多, 半成品和在制品探伤少。这样必然导致我们有些厂家废品率很高, 造成很大浪费。例如, 转炉炼钢的冶金分析, 过去一般都采用间接的方式或测量一部分元素。国外的技术有了新的发展, 对钢水表面直接进行光谱分析、离子光谱分析;对钢水表面激发出来的微粒子、雾状化合物进行等离子光谱分析。这些在线分析技术无疑对质量控制起着直接参与作用, 变事后把关为事前预防, 可以说是分析检验技术的一次革命。我们应当跟踪这个趋势, 使得理化分析检验技术逐步向在线过渡。

三、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使理化检验系统化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在一些大企业和科研单位, 理化检验已由原来的化学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发展到对钢材本质的检验、对断裂的研究、电子探针对钢水脱氧和外来夹杂物的研究。为了提高理化分析检验技术水平, 必须有系统地、有重点地、有针对性地研究一些学科性问题, 使之完善化与系统化。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提高理化检验的技术水平, 一是人的素质要提高, 二是仪器设备要更新。

为了把这些工作能够向前推进一步, 很有必要对我国的钢铁产品理化分析检验技术现状做一分析, 与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生产需求之间还存在哪些差距, 应当吸收国外哪些技术, 研究开发哪些技术, 应用推广哪些技术, 搞一个规划, 有目标、有进度、有分工、有措施, 并提出应当解决的支撑条件。

适当组织一些围绕质量或标准为主的学术交流活动, 从化学分析和物理测试两个方面来对某种质量现象或某个标准问题加以讨论和分析, 这样可以把专业学科的成果综合运用来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作用就更大了。

总之, 钢铁工业的发展需要理化分析检验技术的支持, 特别是“十二五”期间以品种质量为重点, 理化分析检验技术的作用就更加重要。只有分析检测技术走在其他技术领域前面, 并在这些领域中得到正确应用, 才有可能使得科学技术得以发展和完善, 成为真正的生产力, 使得理化检验工作成为钢材品质的忠实捍卫者。

摘要:多年来, 我国钢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但大而不强, 钢材的品质、档次距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相当差距。钢材质量的高低, 不仅与钢铁企业的生产部门有关, 更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部门的职责所在。因此, 我们必须加强理化检验技术, 提高钢铁检验质量。首先, 要在思想上, 加强对理化检验工作的重视;其次, 突出在线分析, 加快理化检验分析的进程;最后, 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使理化检验系统化。

关键词:理化检验,钢铁,检验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希元, 张殿英, 魏纯玉.济钢理化检验工作特点[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2005 (01) [1]张希元, 张殿英, 魏纯玉.济钢理化检验工作特点[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2005 (01)

[2]张公海, 彭敦远, 李茂奎, 高卓成.莱钢理化检验工作浅谈[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2004 (06) [2]张公海, 彭敦远, 李茂奎, 高卓成.莱钢理化检验工作浅谈[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2004 (06)

检验 篇11

【关键词】中职卫校 检验专业 检验技能 技能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14-01

职业教育不同于传统的知识型教育,职业教育最为主要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优秀的专业技能型的人才,因此,在中职卫校学生教育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了解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取专业检验技能,提升实践能力。为了实现职业教学的目标,中职卫校需要着眼于课程设计,提升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从课程设计、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等方面不断改进,提升学生的实践检验能力。

一、中职卫校检验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职卫校检验专业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检验能力,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专业课与基础课教学脱节问题,学生对专业缺乏了解、教师的专业技能问题都会影响检验技能的教学质量。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基础,由于很多学生缺乏对专业的认知,对专业课今后所涉及的工作内容了解不够,学习的目的不是很明确,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基础课与专业课衔接不紧密也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当前很多中职卫校的检验专业教学尚未形成体系,学生缺乏专业的技能培训,同时,学校在注重基础课教学时,没有很好的将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学生检验技能缺失。良好的教学,需要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为基础,目前,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检验教学方式缺乏认知,不能把握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忽视实践教学。

二、提升学生检验技能的有效方式

中职卫校学生的检验技能体现在两个部分,一是基本技能,二是专业技能。教学中,需要以基本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完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基本思维能力。在培养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加强基本的技能训练,实现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巧妙衔接,完善课堂教学形式。

(一)完善基础课教学,改进实验课教学形式

基础课教学是培养中职卫校检验专业学生基本技能的有效方式,因此,在基础课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完善基本教学内容,在考察实践需要的同时,编写相应的教材,同时改进实验课教学形式,使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配套,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教学内容的改进需要以实际需要为导向,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能动性。编写教材时,章节全面,实验课与理论课巧妙联系,时间安排上也要合理。在教学中,增添设计性实验的内容,教师提供标本,像是尿液、痰液等,让学生自己配制培养基,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让学生形成合作单位,提升学生的团队协助能力。同时,实验教学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及时反馈操作问题,增设讨论环节,可能提升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强化检验技能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增设检验技能训练,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为了更好地将检验技能训练应用于实践教学环节,巩固提升课堂教学成效,在教学环节中融入现代化的设备是十分必要的,利用现代化的设备,改善实验条件,为强化检验技能训练创造良好的环境。例如在微生物检验中,学生可以利用高端的检验设备观测微生物,获取系统的知识概念。在实践的教学中,需要模拟实践场景,将教学与临床巧妙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具有实践意识,同时教师在旁指导学生操作,随意发现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检验技能的训练,离不开优秀教师的在旁指导,中职卫校需聘请临床一线具有丰富经验的技师进行指导,让学生在优秀教师的指导下,提升专业的技能。强化检验技能训练,需要花费时间,学校专门设置实践技能检验课,专设实验室,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完成技能培训工作。

(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单一的教学形式、传授基础知识的课堂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需要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当前中职卫校检验专业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可以融入实践教学的环节,组织学生进入实验室,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使学生掌握有效的科研方法。同时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动手能力,在课余时间,教师可带领学生参加一些有益的比赛,一对一的给予学生专业化的指导,从而让学生具备基本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的开展,离不开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有动手实验的机会,这样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意义重大。

传统的教育模式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导,忽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在中职卫校检验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专业检验技能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备了专业的技能,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人才的需要,因此,中职卫校需从实践出发,更新教学形式,加强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检验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9月-2012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送检的672份尿液样本, 其中误差较大的有89份 (13.2%) 。

1.2 方法

对误差较大的89份尿液样本进行第2次检查, 按照标本的临床因素、实验室因素进行分类整理。

2 结果

实验室因素影响的误差44份, 所占比例为49.4%。临床用药因素的误差16份, 所占比率为18.0%。采集尿液的因素13份, 所占比例为14.6%。标本保存的因素有11份, 所占比率为12.4%。标本送检因素有5份, 所占比例为5.6%。实验室因素是影响尿液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 其次是临床用药因素和标本采集因素, 最后才是尿液保存因素和送检因素。

3 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3.1 实验室因素

进入实验室对尿液进行分析的时候, 一般都采用的是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及尿干化学仪等仪器设备, 在使用这两种设备的过程中, 操作步骤、操作手段、尿试条的分析方法都比较重要, 甚至直接关系到尿检的结果。此外设备的性能也会影响到尿检结果的准确性[2]。因此还要利用质量控制液来进行检验。尿试条不能过期, 必须在标签所规定的使用时间内进行使用, 并且还要保存在密封的容器当中, 使用的时候要按照正确的方法来进行操作。如果尿试条在检测过程中没有使用完, 绝对不能再次放进容器内。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尿试条不能直接用手进行接触, 这样会影响到尿检的结果[3]。

3.2 患者临床用药因素

不仅仅是实验室和操作的因素会影响到尿检结果, 患者自身曾经服用过的药物也会对尿检产生影响。而且不同的药物会在患者体内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对患者的血液浓度、新陈代谢产生不一样的影响, 这些都会造成尿检结果的不准确。患者若服用了奎宁或嘧啶类药物, 则会导致尿液呈碱性, 检验下的尿蛋白指标呈阳性;若患者服用了阿司匹林, 则会导致尿液中胆红素显著上升, 对其检验结果造成影响[4]。因此, 通过尿检检测出来的结果与患者实际情况不符, 同时尿检结果也会影响到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和分析。在所有的影响因素中, 患者临床用药排在第二位。

3.3 尿液采集因素

采集尿液的时候需要注意, 必须要采集新鲜的尿液, 尿液如果不新鲜或者是放置了一段时间, 就会被周围环境、空气所影响, 因此出现一些化学和物理方面的变化。在采集了尿液之后, 应该在1 h之内送到实验室保存, 从而避免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对尿液产生一定的影响, 或者细菌大量繁殖。

3.4 尿液保存因素

保存尿液的时候需要注意, 保存的环境温度应该控制在24℃左右, 保存的时间不能够超过1 h, 因为1 h后, 尿液会出现变质, 或者内部因子会发生变化, 比如散出氨味类的物理变化, 而且尿胆原等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所以, 1.5 h内必须检验结束, 如果2 h内仍然无法结束检验, 则应在尿液中加入防腐剂, 并且冷冻保存, 同时在5 h之内完成检验工作。

3.5 尿液送检因素

尿液在进行送检的时候, 每个装有尿液的容器上都贴着患者的名字、时间、患病情况等, 故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接收尿样的时候, 要将所有信息与化验单项目进行仔细对照, 确定一致后, 再对容器进行检查, 检查容器是否对尿液存在污染因素。最后不但要检查容器内的尿液量是否能满足检验需求, 还要检查容器上写的时间, 保证采集尿液的时间距离检验的时间不超过2 h, 这样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5]。

4 尿检内容

4.1 尿p H值检查

尿多联试纸中间的模块区域有甲基红和澳秦香草酚兰, 这两种呈酸性和碱性, 如果适量的配在一起, 还可以测试出尿液中的蛋白质、尿比重。此外, 如果尿液放置和保存的时间过长, 细菌就会在尿液里繁殖并且增多, 从而影响尿液p H值。尿液的p H正常值范围约为4.8~7.4。正常人尿液多呈弱酸性, p H约为6.5左右[6], 有时呈中性或弱碱性。通过检测尿液中的p H值, 可以看出体内酸碱是否平衡, 肾脏功能是否正常。

4.2 尿酮体测定

尿多联试纸的模块中有亚硝基铁氰化钠, 这种物质能够与尿液中的乙酰乙酸、丙酮发生反应, 另外尿液中的乙酰乙酸、丙酮都具备一定的挥发性, 受到热气的影响, 还会分解成为丙酮。但尿液不能被细菌所污染, 一旦被污染, 尿丙酮就会消失。但尿酮体在人体中堆积得过多, 就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4.3 尿糖测定

尿糖是尿检中很重要的一项, 通过检验尿糖, 可以检验出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 如果尿液中含有较多的葡萄糖, 那么有可能患有糖尿病。利用尿多联试纸中的葡萄糖氧化酶来把尿液中的葡萄糖氧化成为葡萄糖醛酸、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会释放出来, 同时其表面会改变颜色。患者在进行尿检之前如果服用了葡萄糖和维生素C, 就会使尿液中的尿糖升高。

4.4 尿蛋白测定

尿蛋白的测定应该选用化学法, 尿蛋白定量指的是尿液中的蛋白质浓度, 通过检查患者的尿蛋白情况, 可以了解患者的肾脏情况。在进行检验之前, 患者不能剧烈运动, 或是出于高寒、高温的环境中[7]。如果检测出轻度尿蛋白, 那么患者可能患有非活动性肾脏疾病, 如果检测出中度尿蛋白, 那么患者可能患有糖尿病、多发性骨髓瘤、肾硬化等疾病。如果检测出重度尿蛋白, 那么患者可能患有肾小球肾炎、狼疮肾炎。

4.5 尿胆原测定

尿胆原的检测主要用于各种肝脏疾病的诊断, 比如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肝、肝硬化等。如果检测出尿胆原呈阳性, 那么患者很有可能患有上述疾病。检测的尿液必须是新鲜的, 否则尿胆原就会被氧化成尿胆素, 或者呈现出假阴性的结果。

5 讨论

在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 尿液检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它关系到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 一旦尿检的结果不准确, 就会影响患者的治疗。而尿检结果又涉及到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都会直接的影响到尿检的结果。尿检的结果不准确, 会给临床诊治带来一定的困难, 也会影响到整个治疗的结果和疗效, 使患者对医院自身的医疗水平产生影响[8]。

尿液检查对临床诊断、判断疗效和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另外尿液检测的项目不同, 尿液标本的要求和保存方式也有所不同。有些疾病要求采集晨尿, 有些疾病要求采集留取随机尿的中段尿, 还有些疾病需要患者禁食禁水一段时间。采集尿液的时候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女性要禁止在月经期间采集尿液; (2) 肉眼血尿标本不能够进行尿检; (3) 患者在尿检之前, 不能服用药物, 因为一些药物会对尿检结果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孙丽杰.浅谈尿干化学检验的影响因素[J].基层医学论坛, 2011, 15 (10) :341-342.

[2]杨秀华.尿液干化学检验影响因素分析及质量控制[J].当代医学, 2010, 16 (16) :79-80.

[3]叶晨, 徐苏宁.尿液干化学检验室间质量评价的影响因素[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6, 29 (4) :371-372.

[4]王修银, 朱秀梅, 赖沛炼.尿液常规干化学检验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06, 1 (1) :35-37.

[5]黄世若.尿液分析前各因素对检验结果影响的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 2013, 20 (2) :161-162.

[6]徐芬.两种尿液白细胞分析方法的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8) :43.

[7]虞红建.尿胆红素对干化学法检测尿胆原的影响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29) :57.

上一篇:放射科护理下一篇:让学生在幸福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