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检验(精选10篇)
认证检验 篇1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 英文简称CTC) 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伴随新中国建材工业的发展而茁壮成长。经过六十余载的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 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建筑和装饰装修材料及建设工程领域内极具规模、综合性、第三方检验认证服务机构。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的服务对象包括建筑材料生产和流通企业、建设工程建设及施工单位、太阳能光伏生产及应用企业、碳排放权交易单位、各级政府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督主管部门及消费者等。拥有检测、认证、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检验仪器设备研发销售及标准物质 (含标准样品) 研发销售、延伸服务五大业务平台。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总部设在北京, 在北京、上海、天津、广东、陕西、河北、福建、江苏、安徽、浙江等地设有14家分支机构, 拥有6家国家级中心和16家行业级中心, 员工总数1400余人。
作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中国建材总院研发实验基地的运营机构,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将始终以“科技创新”驱动企业发展, 秉持“公正为本、服务社会”的核心理念, 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专业化创新解决方案和本地化服务, 帮助客户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并传递信任, 与客户、员工、投资者实现“共享、共赢、共荣”, 并为全面推动建材工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倾注激情、奉献全力。
认证检验 篇2
2011-03-03浏览次数:22733
办事指南
受理部门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认监处
办理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二十二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第三十二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第十六条
4、《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
审批类型行政许可
办理条件
1、申请实验室应依法设立,独立、客观、公正地从事检测、校准活动,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具有与其从事检测、校准活动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操作技能必须考核合格。从事特殊产品的检测、校准活动,其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应符合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要求;
3、具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工作环境应当保证检测、校准数据和结果的真实、准确;
4、具有正确进行检测、校准活动所需要的并且能够独立调配使用的固定和移动检测、校准设备设施;
5、满足《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 制定质量体系文件并有效运行。
申请材料
1.计量认证/审查认可申请书3份(先把申请书信息录入“获证实验室监督管理系统”并提交,网址:
http://lab.hebqts.gov.cn/Labmis/default.aspx,或从省质监局主网站http:///进入“信息化综合应用平台”,点击获证实验室监督管理系统到登陆页面);
(1)标准查新报告1份;(要求其中必须包括申报项目的产品/项目标准以及全部参数的检验方法标准查新);
(2)在申请书附件2中要求注明财务账号;没有独立账号的须开具盖有财务主管部门印章的财务独立核算的证明材料。
2.机构资质证明文件
(1)独立法人单位:法人营业执照及复印件(加盖公章)1份。
(2)非独立法人的,除提交(1)要求的材料外,还应提交上级法人授权委托书1份。授权委托书的内容包括:①母体法人授权该机构独立开展检测工作,不受来自母体法人的干涉的声明;②母体法人法定代表人签名。
3.上级或有关部门批准机构设置的证明文件。
4.质量手册1份;程序文件1份;
5.典型检验报告1份;
6.参加能力验证活动的证明材料(近两年);
7.内审记录、管理评审记录复印件;
8.至少两名内审员,提供内审员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各一份;
9.是否请某咨询公司咨询,提供咨询老师姓名;
10.聘用检测人员经劳动部门签订的三年有效合同;
11.检验人员上岗证,有特殊要求的,需提供特殊人员资格证书(特种设备,压力容器,无损检测,地基基础工程检测,主体结构工程检测,钢结构工程检测)。
12.证书附表(首次申请除外)
办理流程
1、接收申请;
2、办理:办理人自接到申请5日内做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出具书面通知书。办理人负责组织对申请材料的齐全性、规范性进行审查,并做出如下处理:
(1)符合要求的,受理申请;
(2)申请材料存在问题,经申请方改正后,符合要求的,受理申请;
(3)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受理;
3、专家评审:受理申请后二个月之内组织专家组对申请人进行技术评审(不包括实施整改期限),评审组长要在评审工作结束后10日内向办理人报送评审材料;
4、审核:办理人及代理人10日内对技术评审材料进行审核;
5、审批:局领导10日内审定。符合发证条件的,由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证书;不符合发证条件的,书面告知申请人;
6、制证:办理人自做出行政许可决定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制作计量认证证书及证书附表;
办理时限自受理后20个工作日内作做出行政许可决定,有特殊情况经批准延长十日,听证、检验、检测、鉴定和专家评审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内。
联 系 人黄 雯
联系地址石家庄市中华南大街537号
联系电话0311—67568466
监督电话0311—67568087
邮编050091
收费标准
认证检验 篇3
另外,QTEC还升级了报告书制作系统的版本,将在年内全面启动。
QTEC称:“上海综合试验中心取得了CMA和CNAS认证,加上中国青岛、无锡试验中心,可以通过三个网点,开展针对中国内销的检测业务。这加强了对中国内销企业的支援体系”。
中国正从对日生产的生产基地转变为巨大的市场,因此检测机构的中国网点也努力获得CMA、CNAS认证,加强开展针对内销的检测业务。
另外,QTEC还努力改善业务系统。把过去分为阅览、报告、交货请求三个系统的业务系统合而为一。以网络连接日本国内14个业务网点以及孟加拉的达卡试验室、中国的4个网点、韩国网点,不管在哪里都能阅览检测报告书,提高系统的水平。
阅览和报告系统将在今年夏天统合,交货请求系统的统合计划在年内完成。目的是提高业务效率、提高安全性、提高数据提供服务水准。
化纤喷丝板制作所提高无纺布用途喷丝板销售
生产合纤喷丝板的化纤喷丝板制作所公司在2013财年将努力提高熔融纺丝长纤维无纺布(纺粘无纺布和熔融无纺布)用途喷丝板的销售。
无纺布用途喷丝板的销售在2012财年由于日元升值的影响,和欧洲厂家的竞争变得激烈,出口情势严峻。预计会低于前年的水平,但“汇率现在转为日元贬值,缩小了与欧洲产品的价格差距。2013财年将为获得海外订单而全力以赴”。
该公司的无纺布用途喷丝板的销售比例为海外60%、日本国内40%。“今后将以海外为中心扩大销售”,把重点放在中国及欧美市场,希望能恢复失地。
另外,在日本国内努力开展产业资材用途。该公司的优势是“可以生产5米的宽幅,孔洞的精度也具有优势”,此外,拥有纺粘无纺布以及熔融无纺布的试验设备,可以接受无纺布厂家使用各种材料的试验生产委托。以这些优势为武器,重点针对生产异形截面以及复合纺丝的顾客的需求,提供无纺布用途喷丝板。
上海桑村商贸扩大对日中欧美销售
桑村纤维公司的中国当地法人上海桑村商贸公司积极拓展中国内销业务,重整面向欧美市场的营销体系,扩大对日本销售。该公司去年销售业绩,销往欧美占50%,中国内销占20%,销往日本占30%。键田良和副总经理表示:“希望能把这些比例分别稳定于三分之一。”该公司2012年业绩,由于对欧美出口受到影响,呈现减少。对日出口同比持平。中国内销方面,应对成品的销售策略见效,实现了增长。在中国为了扩大与现有顾客之间的交易需要成品销售,公司从2年前开始从事成品业务,建立了根据客户要求能提供面料或成品的销售体系,成品比例也在逐渐增加。
上海迪桑特商业明年集中开设“Munsingwear”店铺
DESCENTE的上海法人上海迪桑特商业公司将在今年对高尔夫服装品牌“Munsingwear”的销售店铺网络进行整理,从明年起集中在上海市及附近城市、广东省、北京市、辽宁省、山东省等地区开设店铺。
该公司的计划是“从去年到今年对现有店铺进行整理,从明年开始在各个地区开展攻势”。
“Munsingwear”在中国以直营店为中心约有40家店铺。此外还向高尔夫球场以及专卖店销售。去年的销售由于百货店渠道销售不畅以及反日运动的影响,与上一年度持平。今年由于准备整理现有店铺,所以设定的预算目标低于前年水平。
为了从明年开始提高销售,所以今年还提高了VMD以及商品知识等店铺销售教育水平。因为在中国高尔夫需求还不成熟,所以过去都作为休闲服装开展销售,从今年春夏季商品开始加强了高尔夫、运动休闲服装的因素。另外还全面加强展示品牌的企鹅标志。
之前在上海举行的针对明年秋冬季的展示会中,秋冬季继续推出以高尔夫服装为基础的运动休闲服装,同时努力提高企鹅标志的认知度。秋冬商品还加强羽绒商品,所有羽绒商品都使用雁毛。公司还将发布使用高级波兰雁毛的羽绒外套等。
TOHKAI THERMO构筑全球缝隙商务模式
TOHKAI THERMO公司针对2013财年把全球缝隙商务的构筑作为方针,在衣料资材、生活资材、产业资材的各个事业领域里力争实现新发展。浅野圭一社长对此表示:虽然是缝隙领域,但公司以独家技术为背景,积极培养具有特性的事业领域,迈向世界。面向厚重服装用途、轻薄服装用途的粘着衬布则以全球化为方针,面向世界市场销售根据日本市场需求而开发的附加值技术及商品。公司还将欧美等顶端时装顾客的消费理念,向日本顾客推广,提升其理念。
营销方面要充实以日本顾客为对象的日·中·东盟同一规格商品,同时强化销售。作为这一措施的一个环节,公司成立东海莎摩纺织品(深圳)公司,将于2月28日开始营业。
NIKKE将海外营业部迁移到上海
NIKKE公司的衣料纤维事业本部将担任对欧美面料销售业务的海外营业部在2月中迁移到上海,还准备开始派营业负责人常驻在意大利米兰办事处,把上海和米兰作为起点,积极扩大对北美、亚洲地区的面料销售。
NIKKE的迫间满取缔役常务执行役员衣料纤维事业本部长的基本方针强调称,“重建国内外的生产体系,通过‘适地适产’进一步扩大海外销售”。根据这一方针,公司在2月中把海外营业部迁移到中国法人日毛(上海)管理公司中,以上海为起点,积极开展对欧美、亚洲地区的面料销售。
POLA推出全棉内衣
生产化妆品的POLA公司推出了全棉但具有优异伸缩性、能贴合身体、轻薄的内衣。
该商品通过对棉施加特殊改质加工使之具有了伸缩性,具有不妨碍身体活动的优异伸缩性,不管什么活动都能贴合身体。使用纱布般轻薄的材料,让穿着者重视穿着感受,减轻了缝合处的突兀感。
该产品在日本生产,在日本全国的POLA LADY、化妆品、美体店(全国约570家店铺)为主的约4600家POLA店铺中以目录销售方式销售。
MIZUNO BREATH THERMO畅销
MIZUNO公司使用吸湿发热材料“MIZUNO BREATH THERMO”的内衣十分畅销。到去年12月底,销售数量比前年增长了62%,金额增长了34%。1月也维持了畅销势头。
该公司于去年9月发售了日常生活穿着的内衣“BREATH THERMO EVERY”。使用适于日常穿着的轻量、薄型面料,推出男士V领短袖衫、绒裤、女士圆领长袖衫、绒裤等,以低廉的价格通过家庭用品购物中心等新的销售渠道开展销售,这一措施为销售增长做出了贡献。
认证检验 篇4
日前,中建材中岩科技有限公司的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产品获得中铁检验认证中心(C RCC) 颁发的铁路产品认证证书,型号包括NZY-SR缓凝型和NZY-TPC标准型2种 。 据介绍,目前全国减水剂厂家有1300多家,通过CRCC认证的仅有6 7家 。这标志着中岩科技在减水剂领域具备进入铁路项目建设的资质和实力,将进一步拓展业务市场,为公司快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中岩科技公司从2 013年9月开始启动减水剂铁路认证工作,申报的生产厂为其全资子公司 ——— 山东中岩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减水剂铁路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审核组对山东中岩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严格的审查 。经过生产车间检查、资料核查 、现场人员问询等程序,审核组认为申证范围内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符合CRCC认证规则要求,工厂质量保证体系满足法律法规和合同要求能力。这意味着中岩科技打通了减水剂产品的铁路市场 。
QS认证20质量检验管理制度 篇5
1目的
对产品实现的必要的过程进行测量和监控,以确保满足顾客的要求;对产品的特性进行测量和监控,以验证产品要求得到满足。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产品实现过程持续满足其规定目的的能力进行确认:对生产所用原材料,生产的半成品、成品进行测量和监控。3职责
3.1 研发部化验室负责原辅料的检测,包括微生物和理化指标检验工作。3.2 质量管理部检验科负责半成品、成品理化指标和和生产过程微生物的检测。3.3 生产管理中心
a)监控生产过程及测量工作;负责半成品、产成品的感官指标检验工作。b)负责产品的抽查、验证工作;协助紧急放行产品的追溯。
3.4各生产车间负责不符合过程的纠正和潜在不安全产品、不合格产品的处置。3.5流程管理部负责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对车间的质量、卫生、安全、5S、关键点等控制、执行情况进行综合考评、评比。4工作程序
4.1 过程的测量和监控
4.1.1流程管理部根据质量标准、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流程操作文件等文件规定对所在生产车间的作业过程进行巡查、督促,将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并将问题反馈到生产车间相关责任人,由责任车间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4.1.2每日下班后,将当日发现记录在《车间存在问题记录表》中的问题汇总填写到《现场检查汇总表》中,上报本部门并反馈给生产车间。
4.1.3根据检查人员上报的《现场检查汇总表》,整理、分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次数和问题种类,每月进行结果比较,并总结突出性问题,整理形成月通报,以流程简报形式发放到生产车间,车间对照整改并把解决措施反馈到生产管理中心,同时也便于其他生产车间采取预防措施。
4.1.4 为保证工作质量,各部门应积极开展定期的各种形式的自查或审计;体系的内审由管理者质量管理部策划,相关领导批准后实施。
4.1.5 各车间食品接触面的卫生检测由质量管理部化验室根据《生产车间卫生控制标准》进行,各检测项目,每月至少进行2次。4.2产品的测量和监控
4.2.1质量管理部负责根据各产品编制检验规程,明确检测项目,检测频率、抽样方案、检测方法、判别依据,使用的检测设备等。4.2.2进货检验及验证 4.2.2.1对生产购进物资,由采购部与仓库人员共同核对送货单、确认品名、规格、数量等无误,包装无损后,验收入库,对原辅物料做好相应标识后通知化验室。
4.2.2.2研发部化验室人员对购进原辅料进行全数或抽样验证,并填写《检验结果报告单》。仓库根据《检验结果报告单》结论:合格办理入库手续,对不合格的通知采购部,按《不合格控制程序》进行处理。4.2.2.3紧急放行
对生产急需来不及检验,在具有可溯性的前提下,由质量管理部填写《紧急<例外>放行申请单》,经质量管理部或其授权人批准后,一联质量管理部,一联交仓库。在放行的同时,检验员应继续完成该批产品的检验:不合格时质量管理部负责对该批紧急放行产品进行追踪处理。
无可靠的追溯系统的情况下,禁止进行紧急放行。4.2.3半成品、出厂产品的测量和监控
4.2.3.1 生产车间负责半成品、成品的感官检验,包括产品包装前及包装后: a)包装前检验内容为产品的外观质量或口味,如产品的口感、口味、组织结构、颜色、热合情况、打卡情况、肠衣质量、字模标签、生产日期的复合性、长短、重量等;
b)包装后主要检查数量、合格证放置、生产日期、批号标识等情况。4.2.3.2 质量管理部化验室负责出厂成品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的检测,出具检测报告时检测报告内容涵盖产品标准的所有项目,检测后应及时将检测结果通知相关车间。
4.2.3.3质检员或车间管理人员依据化验室化验结果和感官检验对产成品进行抽查验证,合格品予以包装或入库放行,不合格品按《不合格控制程序》执行。4.2.3.4严重不合格品除非顾客批准或相关领导批准,否则在所有规定活动均已圆满完成之前,不得放行产品交付顾客,因顾客批准而放行的特例,需考虑: a)这类产品放行和交付顾客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b)这类特例并不意味着可以满足顾客的要求。4.2.4测量和监控记录
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 篇6
中心遵循"客观独立、公开公正、诚实信用"基本原则, 正确指导公众消费和集团购买, 对涉及安全、健康、环保、高品质的产品、服务和管理体系进行评价、监督, 并提供全方位认证服务及各种增值服务, 努力成为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力和较高知名度的检验认证机构。
中心构建检验、认证、仪器研发、延伸服务四大业务平台, 秉承“科学、公正、准确”的宗旨, 服务于各级政府、司法机关、生产厂商、零售商、工程项目、科研机构、认证检验机构、普通消费者……, 凭借高效团队、灵活多样的服务模式, 致力发展成为国内建材产品的标准制订中心、方法研究中心、权威的建材产品质量评价中心和仲裁中心。
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 篇7
中心遵循"客观独立、公开公正、诚实信用"基本原则, 正确指导公众消费和集团购买, 对涉及安全、健康、环保、高品质的产品、服务和管理体系进行评价、监督, 并提供全方位认证服务及各种增值服务, 努力成为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力和较高知名度的检验认证机构。
中心构建检验、认证、仪器研发、延伸服务四大业务平台, 秉承“科学、公正、准确”的宗旨, 服务于各级政府、司法机关、生产厂商、零售商、工程项目、科研机构、认证检验机构、普通消费者……, 凭借高效团队、灵活多样的服务模式, 致力发展成为国内建材产品的标准制订中心、方法研究中心、权威的建材产品质量评价中心和仲裁中心。
认证检验 篇8
关键词:检验检疫,统一认证,用户管理
一、引言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检验检疫行业中的不断推广应用, 过去, 大多分支局根据自己的业务特点开发了适用于本分支局的信息系统, 久而久之, 造成了检验检疫系统中信息系统小而多、重复开发率高的状况,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 由于信息系统繁多, 每个业务员都需要登录多个系统进行操作, 需要记住各种不同的账号和口令, 且当用户岗位调动时, 管理员需要在不同的信息系统中更改相关的账号信息, 这给操作带来了很大不便, 造成了人力、时间的极大浪费, 因此进行资源整合, 集中管理是未来的一个必然趋势。
另一方面, 将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应用在检验检疫业务中, 从而突破办公的地域限制, 大大提高检验检疫的工作效率, 缩短通关时间, 将成为未来检验检疫工作的另一个趋势, 然而, 在信息系统整合的过程中, 也必然遇到口令众多, 维护工作繁琐, 口令更新时多次修改、重新绑定和需要同步时间等问题。
因此, 如何整合根据现有的各种信息系统的特点, 开发统一的用户授权, 登录认证系统, 实现单点登录, 即一次登录就可以进入用户授权范围内的系统进行操作, 避免重复登录、重复操作是本文考虑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现有系统分析
就当前各分支局的已拥有的信息系统来看, 大部分都有针对性强, 功能交叉集中的特点。就江苏省来说, 全省在用的信息系统大概有上百个, 并且这些系统存在功能类似, 重复开发、资源浪费的现象。目前省局也对这种状况高度重视, 并在2012年全省信息化会议上, 提出了统一信息化平台的构想, 其目标也是为了整合现有的信息系统资源, 从顶层设计, 统一规划, 解决重复开发, 无序建设的现状。笔者认为, 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用户的统一授权和认证, 实现单点登录问题, 并且, 这个系统必须要具备可扩展性, 为将来系统的扩展奠定基础。
首先, 对目前各分支局已有的系统进行分析可知, 主要存在的信息系统可以分为大致两大类, 一类是行政办公系统, 一类是业务系统。他们的各自的特点如下:
(1) 行政办公系统。用于日常事务的管理, 包括文件处理、信息宣传、人员管理等功能。特点是功能简单, 用户的角色相对较少、分配简单, 用户认证只需要通过用户名和口令认证即可。
(2) 业务系统。用于检验检疫业务的管理, 包括检验检疫业务、电子监管等, 特点是功能复杂, 用户角色相对较多、分配复杂, 用户认证需要数字证书、用户名和口令认证。而对于上述两种系统来说, 不管它们的用途如何, 其用户管理基本功能大同小异, 都有共同的功能:用户个人信息、账号信息的管理、用户权限角色的管理等。
三、统一授权、认证系统构想
根据上述分析, 为了能够实现统一的授权、认证管理, 则需要实现的统一授权、认证系统应具备如下功能:1) 对纳入统一授权、认证系统管理的信息系统的用户账号信息进行管理, 包括用户的个人信息、账号信息、角色管理, 权限文件管理等;2) 系统的授权管理, 对纳入统一授权、认证系统管理的信息系统及其功能模块进行集中管理, 编制授权文件等。3) 系统的认证管理, 通过提供统一的认证接口, 给每一个登录使用信息系统的用户发送该用户的权限文件。
其逻辑功能如图3-1所示:
如上图所示, 通过统一授权系统对使用系统的用户进行账号管理, 角色管理, 赋予权限, 当用户访问信息系统时, 用户通过统一认证接口获取用户自己的权限文件, 然后通过分析权限文件, 判断是否有权限访问信息系统或者是该信息系统的某个功能模块。其中各个功能模块所要实现的功能和实现方法如下:
(1) 资源管理。为实现对纳入管理的所有信息系统的进行统一的授权和认证, 需要建立一张访问控制表, 我们把每个信息系统或是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都看作是一种资源 (比如系统资源、功能模块资源等) , 可以根据需要对纳入授权管理的系统进行访问资源的现状分析, 通过分析事先定义资源类别表, 然后所有纳入授权管理的信息系统都遵循资源类别定义的规则, 并对所有的资源类别进行统一的编码, 形成访问控制资源表。
比如可以定义如下资源类别:
信息系统要纳入统一授权管理系统管理, 必须先在资源管理模块中进行注册所要访问控制的所有资源信息。
资源管理系统提供的资源结构可为树型资源, 并且每一层的资源的显示顺序是可以定义的。只有经过注册的资源才能够进行访问控制。
信息系统在资源管理系统模块中注册资源前必须先对所有需要访问控制的资源进行统一的编码。这个编码在所有纳入管理的系统中是唯一的, 在对某个资源进行鉴权时, 通过这个唯一的资源编码来识别。
(2) 用户管理。用户管理的功能主要包括:个人信息管理:管理用户的个人信息, 包括, 所属分支局名称、机构代码、登录名称、口令、真实姓名、联系电话、所属部门、email地址等。权限管理:每个用户对应一个权限数据表, 其中记录了该用户可以访问的信息系统及其功模块, 权限文件可以以不同的文件格式导入导出。
(3) 授权管理。其功能是赋予用户访问某个信息系统或者该系统的相关功能的权限。为了管理方便, 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角色定义。不同角色包含不同的使用权限。通过给用户分配角色来实现授权管理。
(4) 认证管理。认证管理的功能是提供统一认证接口, 每个纳入管理的信息系统通过链接认证管理系统获取用户的授权文件, 通过分析该文件判断用户是否有访问该系统或其功能模块的权限。其实现流程如下图所示:
如上图所示, 当用户登陆信息系统时, 系统判断用户是否已经登录, 如果已经登录, 则验证会话数据是否有效, 否则重定向到登录系统, 进行登录认证, 通过后验证其用户证书信息和会话信息, 进行验证后进行鉴权操作, 链接认证服务器, 获取用户权限文件, 得到该用户的资源列表, 然后根据比对资源编号判断用户是否有权操作该系统或者该系统所包含的各个功能模块。鉴权操作通过之后, 用户即可进行正常的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将某些重要操作写入审计日志。当用户退出系统进行注销操作时, 系统首先清除会话信息, 然后重定向到登录系统注销该用户。
四、展望
本系统的特点是能够对纳入管理的信息系统的用户进行统一的授权管理者认证管理, 用户不再需要记录不同的用户和口令, 只需要记住一对就可以了, 进行一次登录, 就可以访问不同的信息系统。而对于管理员来说, 所需要维护的就是一个数据库表和一个权限信息表。不再需要到不同的系统中维护多个用户账号信息。当用户岗位变动时, 也不再需要进行多次操作, 只需一次操作就可以完成所有的操作, 大大减少了管理的维护操作, 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并且, 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行, 提供统一认证接口, 对于新开发的系统, 只要在权限管理系统中进行注册, 就可以纳入管理, 使用统一认证接口, 即可完成用户的验证操作, 而不需要开发自己的用户管理系统, 也能够节省开发成本和时间。
对于已经开发完成的信息系统来说, 如要要将该系统纳入统一授权、认证系统进行管理, 则需要修改其用户认证模块, 使用系统提供的统一认证系统进行认证, 相对来说, 需要付出一定的开发代价, 但是对于日后的管理工作来说, 还是值得的。并且, 对于将信息系统移植到移动工具上, 实现移动检验检疫功能也能带来很大便利。
参考文献
[1]许志敏, 薛质.授权认证系统的应用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 2006.
认证检验 篇9
一、检验认证行业监管体系的构成
根据微观经济学理论, 由于市场存在着失灵, 如自然垄断、外部经济、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 监管作为对自由竞争市场的补充, 是政府针对市场失灵而制定的公共政策和行政法律制度, 是行政机构通过法律授权, 制定并执行的直接干预市场配置机制或间接改变企业和消费者供需决策的一般规则或特殊行为。政府监管的最终目的是增进公共利益和合法私人利益, 使之避免或减少与个体经济决策 (生产、销售及价格行为) 带来的损害。政府监管的常见手段包括制定具体规章, 禁止特定行为, 行政许可, 认证、审查和检验, 行政性契约, 信息披露以及行政决策。检验认证行业一方面作为政府职能的延伸, 替代政府部门行使减少信息不对称的职能, 进而增加社会福利, 另一方面作为市场经济的参与者, 无论是营利性的企业还是非盈利机构, 其行为都应该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制约。政府对检验认证行业的监管是为了使检验认证活动能够保持公正和独立, 是确保检验认证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一) 狭义的政府监管
狭义的政府监管指政府直接对检验认证机构的监督管理, 包括相关机构的准入管理、业务活动的监督检查以及对违规行为的惩罚处理。狭义的政府监管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政府监管, 政府对各行各业中的企业都进行准入审批、监督其业务开展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对违法业务展开调查和处理, 因此, 狭义的政府监管是政府确保检验认证行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 是政府确保市场运行畅通、保证公平竞争和公平交易、维护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而行使的监管职能。然而, 由于检验认证行业的部分业务本来就是政府职能的延伸, 政府在检验认证行业中不仅仅发挥着监督管理的作用, 而且往往也会参与到检验认证活动中来, 与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以及行业协会一起, 共同引导和促进这个行业的有效竞争和良好发展。此时, 政府已经成为检验认证体系中的一部分, 其行为构成广义的政府监管。
(二) 广义的政府监管
广义的政府监管包括政府的直接监督管理, 以及政府通过授权、合作等方式与其他具有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的社会组织共同进行的与检验认证有关的活动, 比如制定行业标准和认可等。检验认证活动的本质特点是专业性、独立性、公正性和权威性, 这也是检验认证机构得以有效运行的基础。第三方检验认证活动提供的结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需求方的信息不对称, 对公众利益有重要影响, 其行为具有外部性。检验认证行业能够发挥上述效应除了检验认证机构这些行为主体外, 也离不开其他相关组织的配合。
一般地, 检验认证监管体系包含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认可约束、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等方式。其中, 认可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认可是对检验认证机构做出的评定, 是对检验认证结果公正性和可信性的肯定。认可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技术支撑, 在规范合格评定市场方面起到技术保障作用, 增加了政府管理部门使用认证、检测和检查等合格评定结果的信心。
在国际上, 认可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国家统一管理的认可模式。现在欧洲各个国家实行统一管理的认可模式, 即每个国家设立一个政府承认并授权的认可机构, 统一对实验室、检查机构和认证机构进行认可或者协调其他的认可机构。中国也属于这一模式。另一种是分散管理的认可模式。比如, 美国的认可机构既存在官方授权的机构, 也有具有公信力的私营机构。而日本和韩国的认可机构都由政府授权, 但是不同的领域由不同的机构进行认可。目前的趋势是走向统一, 即走向国家统一管理的认可模式。
二、发达国家检验认证行业的监管机制
(一) 美国检验认证行业的监管机制
概括来讲, 美国检验认证行业监管机制的特点是:既有政府制订的统一标准, 也有政府、企业、行业组织共同制定的自愿标准, 较为分散化;美国对检验认证行业的监管体系具有其他国家和地区所没有的复杂性, 主要表现在政府、工业界和私人机构参与这一体系建设的程度比较均衡, 特别是私人机构在自愿性产品认证领域所开拓的业务被市场广泛接受, 表现出“准强制”的特点;美国存在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检验认证机构 (如UL) , 但相对欧洲公司较小, 多数机构呈现专业化和本土化倾向。
美国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经由总统签署的法律、各联邦机构的法规和总统行政命令。总统签署的法律编入《美国法典》 (United State Code, USC) , 各联邦机构的法规和总统令编入《美国联邦行政法典》 (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 CFR) 。后者包含市场准入的有关规定。
在产品安全领域, 主要的技术法规有《消费品安全法案》、《联邦危险品法案》、《可燃纺织品法案》、《包装防毒法案》和《制冷器安全法案》。联邦政府相关机构负责管理强制性安全标准, 制订依据为技术法规, 具体内容由标准机构投标、政府部分出资的方式制定。其他的一般性行业标准实行“自愿标准体系”, 标准体系由政府机构、公益组织以及私人部门分别自愿制定, 自愿采用。美国国家标准协会 (ANSI) 负责提供标准的引导和协调, ANSI由政府机构、行业组织、企业及学术团体共同组成, 主要目标是增强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并通过推广自愿认证的统一标准来提高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ANSI不参与标准的制定, 而是对符合要求的机构进行授权, 由这些被授权的机构参与美国行业标准以及国际上ISO、IEC等标准的制定;此外, ANSI还授权第三方检验机构按照国内国际标准开展某些领域的检验认证业务。ANSI公布上述被授权企业的名单, 并对它们进行监管。
美国联邦政府出于保护公众利益的考虑, 侧重参与对社会影响较大的产品或服务的检验认证, 通过立法形式确定了50多项强制性认证, 包括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的FDA认证、交通部的DOT认证等。政府的认证由政府相关部门分别实施, 主要有商务部的全国技术与标准研究院 (NIST) 、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的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DA) 、运输部的联邦航空总署 (FAA) 等。这些认证机构接受联邦政府部门的委托或授权对该管辖范围的产品进行检验测试, 并对合格产品颁发证书。此外, 各州政府也有自己的认证方案, 以配合自身独特的经济活动展开检验认证。
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 (CPSC) 是一个独立的联邦机构, 于1973年5月建立, 承担联邦政府有关消费品安全的职能, 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的专员组成。美国的《消费品安全法》、《联邦危险品法》、《易燃纺织品法》、《防止中毒包装法》等给予了CPSC管理国产或进口消费品的权限。CPSC法令倾向于由第三方机构制定公认的义务标准, CPSC的员工也会参与制定私营部门公认的义务标准。在消费品领域, 作为标准制定协调员的机构包括美国国家标准协会 (ANSI) 、国际测量与材料协会 (ASTM) 以及国家预防火灾协会 (EFPA) 等。CPSC的监督活动主要包括零售监督、进口监督和互联网监督。在零售监督方面, 质量控制办公室发布针对被管制产品的项目计划, 其中有些计划由州政府官员参与, 通过对市场的产品进行检查, 对不合格产品采取召回等措施。进口监督部门成立于2008年, 主要由分布在口岸的调研员收集进口产品样品, 与美国海关协调安全项目。互联网监督是检查部门对在互联网上销售的产品进行检查。
除了CPSC通过法规的形式制定产品的强制标准, 很多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机构也会制定厂商的自愿性义务标准 (1) 。CPSC指出, 这两种标准都是基本的安全保证, 特别是第三方机构出具的认证很有意义。在CPSC做产品取样测试时会参考这些第三方机构出具的检测结果报告以及认证证书。CPSC建议进口商和供应商主动确认其产品是否符合所有的强制和义务标准的最低要求, 并随机、及早和经常地测试产品样本。因为测试的费用与一旦被发现不达标而要求召回和罚款的费用比起来是微乎其微的。
2008年, 美国的《消费品安全促进法》经过修订提出了新的要求, 布什总统于2008年8月14日签署了所有修订的内容。比如, 其中第102条要求“对某些儿童产品强制性检测以及第三方检测”, 主要从两个方面增加了产品检测:普通合格证书和第三方测试要求。普通合格证书要求每批货物都需要有表明产品符合CPSC所有相关要求的证书, 这一证书还应该是基于对每件产品的检测或合理的测试项目。没有证书的产品不能在美国进口或销售, 并能够随时应CPSC及美国海关的要求出示。违反此规则的产品, 美国政府可以下令销毁, 并对责任人处以民事及刑事处罚。第三方检测要求规定, 儿童用品需要经过一个独立的“合法评估团体”, 亦即实验室的检验, 这些实验室须是通过CPSC的资格认证的, 在CPSC的官方网站上有不断更新的具备资格的实验室名单。
2009年, 美国能源部发布了《商业及工业设备节能计划:商用冰淇淋冷冻柜, 独立商用冷藏柜、商用冷藏柜和无门商用冷藏冷冻柜, 遥控压缩商用冷藏柜、商用冷冻柜和商用冷藏冷冻柜的节能标准;最终规则》、《某些消费品和商业与工业设备节能标准;最终规则;技术性修订》等近十条标准, 规定了新的节能标准、检测程序以及相关定义。2009年3月, 美国交通部发布《2011型号年份 (Model Year, MY) 乘用车和轻型卡车的平均燃料节约标准;最终规则》, 规定了2011型号年份汽车和轻型卡车的燃料节约标准;发布《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车顶抗挤压;逐渐采用报告要求;最终规则》等, 加倍了某些重量要求的车辆在制定测试中需承受得住的车顶结构效果强度。
此外, 美国根据《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公共健康服务法》、《食品质量保护法》、《动物健康保护法》等法律对产品进行检验检疫。其中动植物健康检验局负责动植物及其制品的进口, 食品健康和检验局负责肉类、禽类和蛋产品的进口、食品药品管理局 (FDA) 负责其他食品和药物的安全。2009年7月30日, 美国众议院通过了《食品安全加强法案》 (H.R.2749) , 旨在对《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进行修订, 其中包括授权FDA实施以下行为:检验机构一旦在检验测试中认为某批产品掺假或假冒, 应该尽快向FDA通报, 一旦FDA有理由相信此类食品会导致不良后果, 有权发布停止销售该食品的命令, 并对违反相关法律者判处民事处罚。
(二) 欧盟检验认证行业的监管机制
欧盟检验认证行业监管机制的特点是:欧盟的标准制定相对统一, 由欧洲的三大标准化组织依据欧盟委员会发布的委托书组织起草、发布和协调, 作为欧盟指令的具体技术要求, 并使欧盟各成员国的标准与之保持一致;目前欧洲的检验认证体系已经形成了各国政府相关部门、国际合作机构和私人部门相互配合、有效互动的协调统一的有机体;政府既是行业监管者, 又是转化国际标准为国内标准的服务者;欧洲大型的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既是检验认证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又是标准制定工作中重要的参与者;在这种政府与市场相互补充、积极合作的经济环境下, 欧洲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 成为国际检验认证行业竞争中的佼佼者。
欧洲早期的检验认证工作是各个国家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自发形成的。独立的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数量较多, 各国的认证标准也各有差异, 给产品在欧洲市场的流动带来不便。随着欧洲经济的一体化, 欧盟开始将各国的不同标准进行协调, 通过指令的形式指导各国将本国的国家标准与欧洲标准协调一致。1985年, 欧共体理事会通过了协议 (85/C136/01) 《关于技术协调与标准的新方法》, 提出了健康、安全和环境方面的基本要求。此外还建立了“全球措施 (Global Approach) ”的模块式体系, 明确提出特定和高危险的产品必须由欧盟指定的机构 (Notified Bodies) 进行合格评定。在强制性认证方面, CE认证可以说是产品进入欧洲最基本的要求。
欧洲的三大标准化组织 (ESOs) ——欧洲标准化委员会 (CEN) 、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 (CENELEC) 和欧洲通讯标准化委员会 (ETSI) , 是欧盟认可的既分工又合作的自愿性技术标准制定机构。 (2) 它们所制定的标准大多经过欧盟的授权, 这些通过授权制定的标准也被称为“协调标准 (harmonized standards) ”。当制造商在考虑选择哪种标准进行检验时, 协调标准是欧盟推荐的选择, 是最方便、认可度最高的标准。厂商也有权利选择其他检验标准, 但是欧盟对这些标准的认可度视情况而定, 多数时候厂商还要附上欧盟认可的检验机构的技术报告。
此外, 欧盟各国设有国家标准机构, 负责将欧盟指令在一定期限内转化为国家标准。 (3) 比如, 英国的英国标准协会 (BSI) 是负责制定和贯彻欧盟指令的标准化组织。BSI并非政府机构, 而是非营利性的民间组织, 是一家有百年历史的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BSI成立于1901年, 最初是由Institutions of Civil Engineers、Naval Architects和Iron and Steel Institute三家机构出于市场需要而成立的工程标准委员会, 它通过将桥梁、铁路和船舶部门的钢铁规格标准化而大大减少了轨道设施的重复性建设, 每年为这一行业节约上百万英镑。此后这一机构不断发展, 在更多的行业发挥制定统一标准的积极作用, 并在1906年参与了IEC的组建。1929年, BSI获得“英国宪章”认可, 受国家委托制定和修订英国标准 (BS) 并促进其贯彻执行, 通过对各种标准进行登记、颁发许可证来统一管理全国标准化工作;此外, BSI还作为ISO、CEN、CENELEC的主要成员国广泛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现在的BSI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覆盖140多个国家的独立的服务型企业, 业务范围包括制定国家和国际性标准、提供检验和认证服务、提供标准化方面的信息和培训等。
德国标准化学会 (DIN) 是德国最具代表性的公益性民间机构, 1917年以非盈利组织的身份在柏林注册。DIN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市场需求及欧盟与本国的法律法规制定行业标准, 并在德国政府的授权下代表德国参与各项国际准则的制定。在国家标准方面, 1968年联邦德国政府发布《设备安全法》, 建立GS标志制度。2004年5月, 《设备安全法》和《产品安全法》合并, 并引入欧盟2001/95/EC《关于通用产品安全》指令, 形成《器具与产品安全法》, 对其范围内的产品须经联邦劳工和社会组织部认可的实验室检验和检查, 符合要求后发放GS标志。GS标志经德国劳工部授权, 可由TUV、VDE、KEMA、Intertek等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以德国产品安全法为依据对企业进行自愿性认证, 并加盖合格标志。加贴GS标志的产品表示其安全性已经通过了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机构的测试, 在产品发生故障或出现事故时, 制造商会受到法律制裁。GS认证虽然是德国标准, 但是欧洲大多数国家都认同这一标准, 而且具有GS认证的产品会被认为满足欧盟的CE标准。
根据WTO统计, 2009年欧盟向WTO共通报技术性贸易措施84条, 其中技术法规和标准60条, 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19条。这些法规、标准和指令中大都包含了对某类产品的定义、合格评定标准以及评定程序。
(三) 日本、韩国检验认证行业的监管机制
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检验认证行业监管机制具有如下特点:标准制定的工作主要由政府负责并推广, 政府除了将国际标准转化为本国标准以及制定本国特定标准以外, 还规定了执行这些标准进行检验认证的机构;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一些市场经济发展较晚的国家, 其检验认证行业的发展是以政府为主导, 目前正朝着市场推动的方向发展;在发展过程中, 政府在整个检验认证体系中的作用也在发生变化, 从开始的政府参与标准制定、参与检验测试, 转变为政府授权其他机构从事检验认证工作, 并与民间机构合作制定标准, 政府更多地扮演监督的角色;日韩缺乏跨国的大型检验认证机构, 但存在一些专业化的规模较大的公司。
日本对各类产品都有对应的法律法规, 比如《药品管理法》、《电气设备和材料安全法》和《食品卫生法》等, 详细规定了此类产品中需要进行不同类型认证的产品目录, 其中对很多商品要求进行强制性认证。《工业标准化法》规定了具体的认证标志、收费、申诉、工厂检查、认证制度等。日本的国家标准分为工业标准 (JIS) 和农林标准 (JAS) , 其中JIS是最重要、最具权威的标准, 由全国性的标准化管理机构——日本工业标准委员会 (JISC) 负责起草、修改、批准和发布。
日本的强制性认证由政府部门负责, 其中通产省负责了大部分的产品认证。日本的自愿性认证制度由通产省发布实行JIS认证的产品目录, 由相关政府部门、私人部门及行业协会共同开发各部门的标准。2005年10月, 日本工贸部根据新修改的标准化法实施新的JIS认证体系。新旧JIS、认证体系的内容变化见表1。
在进口贸易方面, 日本的《关税法》和《植物防疫法》等规定了一系列不允许从国外进口以及进口限制的商品。主管机构主要有经济产业省、农林水产省、厚生劳动省、环境省、警察厅以及国税厅下属的相关机构。2009年9月1日, 日本正式成立消费厅和消费者委员会。消费厅负责统一承担原先由各相关省厅分别管辖的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各种行政事务, 包括调查产品事故原因和防止问题再次发生。厚生劳动省将食品标识业务和特定保健食品的管理工作移交消费厅负责。消费者委员会是由民间人士组成的消费厅的监督机构, 设立于内阁内, 负责独立调查审议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有关的各种事务。
日本与动植物检验检疫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有《食品卫生法》、《药事法》、《消费者产品安全法》和《饲料安全保证和改进质量法》等。主管部门是厚生劳动省和农林水产省。对于进口食品, 日本实行三种不同程度的检查:自主检查、监视检查和命令检查。自主检查是进口商的自律行为, 由进口商自选样本送到厚生劳动省制定的检疫机构进行检查, 对检出的问题必须依法报告。监视检查是厚生劳动省按照不同的食品类别、以往的不合格率、进口的数量重量以及潜在的风险程度等确定监视检查计划, 然后对一般进口食品进行的抽查。一旦在抽查中发现违规, 就提高抽检率, 仍然不合格的进行强制性批批检查, 即命令检查。
资料来源: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国际市场准入与认证制度研究:中国电气及汽车产品出口指南》, 第121页。
韩国工业产品的安全认证由政府的产业资源部负责管理, 通过将ISO/IEC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 统一管理质量检验、认证和实验室认可, 工业振兴厅统一管理全国的合格评定工作。安全体系采用EK安全标志, 政府主管部门是韩国产业资源部技术标准局 (KATS) 。2000年7月起实施的《电气产品安全控制法》新法, 规定了认证的实施由非盈利的第三方进行, 以型号作为认证基础等, 2005年10月进一步修订, 规定成立地方专门检查非法产品的机构等。
韩国认可具备适当设备和资质的本国非官方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证书和认证, 但不承认国外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和认证。在中国检验合格的产品出口到韩国还需要再次经过检验和测试。韩国政府通过直接指定特许条件或者强制实施技术标准和特定的技术法规, 或者通过行业协会和政府下属的科研院所间接参与标准制定工作。
在进出口产品的检验方面, 韩国的《对外贸易法》规定禁止进口危害公共道德、人类健康、卫生、环境保护或符合国内立法或国际义务的商品。此外, 韩国政府每年还发布《进出口公告》, 临时性限制进口某些产品。2009年, 韩国技术标准院公布《2009年产品质量流通监测计划》, 将市场流通中的116类共计3000多项产品分为特殊管理、集中管理、一般管理和筛选管理等四个检测等级。特殊管理指每3个月进行产品质量和流通监测, 必要时实施工厂抽检;集中管理是每半年进行监测;一般管理是指年度监测;筛选管理是进行年度抽查。一旦产品被发现存在危及消费者的安全隐患, 就会被勒令停止销售和予以处罚。
三、充分借鉴国际经验, 促进中国检验认证行业健康发展
当前, 我国初步建立起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检验认证监督管理体系。但是, 对照发达国家, 我国在检验认证行业发展和监管机制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 为加强中国检验认证行业监管和优化服务, 促进中国检验认证行业健康发展, 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 理顺政府部门职责, 形成简洁高效的检验认证行业政府监管机制
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多数亚洲发展中国家来讲, 目前政府在检验认证行业发展中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逐步理顺监管机制对于行业发展十分关键。国家质检总局、认监委的成立, 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之前行业监管工作所存在的政出多门、多重标准、重复收费、监督不力等问题。但是由于与国务院其他部门之间, 还存在诸多不明确、须协调的问题, 行业还存在事实上的分割管理。改善政府管理职能分割过细, 多部门职能交叉, 多头、多环节管理的局面, 逐步推进我国检验认证行业实质上的统一管理, 对于打破行业分割现状,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十分关键。同时, 应结合政府职能转变, 进一步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引导、行业监管职能, 完善行政管理模式, 把原来由政府管理的大量操作性事务、专业化业务职能交给专业检验认证机构承担,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 整合国内资源, 优化行业布局, 构建中国特色的检验认证市场服务体系
发达国家经过一百多年的沉淀积累, 已经形成了强大的以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为主的市场服务体系。相比之下, 中国起步较晚, 检验认证行业面临的问题是条块分割明显、“散兵游勇”太多、恶性竞争严重, 没有形成“合力”, 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无从发挥。如果不能打破条块分割、行政壁垒森严的格局, 将散布在各个部门、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的检验业务、认证业务、实验室检测业务, 通过划拨、联合、兼并、重组、股权置换等手段重新组合, 中国检验认证行业就难以强大起来。我国应注意形成“后发优势”, 推进行政指导下的中资企业战略重组, 尽快改变检验认证行业资源分散现状, 提升行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尤其是有计划、有重点地推动资源相对丰富的质检等部门的机构重组, 提升市场服务能力,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检验认证市场服务体系。
(三) 深化国有机构改革, 培育1~2家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综合性检验认证机构
独立的市场化运行的检验认证机构是实施检验认证行业监管的制度基础。应该将国有检验认证机构的改革改制继续推向深入, 使其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这样使得监管主体可以集中精力于行业监督, 为提升监管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检验认证行业, 政府同样必须有所为, 有所不为, 有效履行自己的法定职责, 从而做到不越位、不缺位和不错位。国有机构是我国检验认证行业的主体, 因此深化国有检验认证机构的改革, 特别是国有事业单位检测实验室的整合重组, 对于发展壮大我国检验认证行业, 提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打造世界知名品牌, 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从国际经验看, 大型检验认证机构对政府质量监管的补充作用和对行业发展的引领作用不可忽视。因此, 应鼓励和支持国有机构上市融资、国际扩张、跨国并购, 尽快形成1~2家技术水平先进、核心竞争力强、机制灵活, 规模化、集约化, 能够参与国际竞争、引领市场发展的大型综合性检验认证机构。
(四) 强化认可的监督管理作用, 提升检验认证有效性, 推进统一监管
从国际经验来看, 认可机构在对认证机构及相关组织活动规范性的监管方面发挥着主要的作用。认可机构具有政府授权的特点, 检验认证机构的能力和信用需要认可的确认。检验认证的公信力与认可的信用密不可分, 而认可的信用则直接与政府信用挂钩, 在国际上, 认可机构普遍与政府具有密切的联系。尽管认证机构、检查机构、实验室可以自愿申请认可机构的认可, 但是对于中国检验认证行业处于成长中的各类机构而言, 通过认可来提高自身的信用水平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 认可监管则将检查机构、认证机构、实验室全部涵盖, 有利于打破检验认证市场的行业壁垒, 实现统一监管。因此, 要充分发挥认可的约束监督作用, 把认可作为监管的重要环节, 提高检验认证的有效性。
(五) 抓住新兴产业机遇, 促进中国检验认证行业的大发展
检验认证行业是为各行各业提供专业质量服务的。国际经验也表明, 一国检验认证行业的成熟度同产业发展阶段密不可分, 例如西方国家的产业发展较早, 也成就了其发达的检验认证行业。我国检验认证行业起步较晚, 仅靠传统业务领域很难迎头赶上先进国家水平, 应大胆利用新兴产业发展机遇, 大幅缩小在新兴业务领域同先进国家差距, 甚至在某些领域实现超越。金融危机后, 美国、日本、欧盟、中国等众多国家纷纷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以期实现主导产业的战略性接替, 做到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高增长产业。国内监管部门应引导、帮助我国检验认证机构及时关注和跟踪国内外这些变化和形势, 提前应对和介入, 开拓新业务、新领域, 提供新途径、新方向, 争取在这场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抢占先机, 促进我国检验认证行业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尚德军.国内外实验室认可组织及相关的互联网资源[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 2003, (3) .
[2]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质检机构管理知识[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5.
[3]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国际市场准入与认证制度研究:中国电气及汽车产品出口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8.
[4]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认证认可发展报告 (2009) [R].内部报告, 2009.
[5]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认证认可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认证认可国际化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6]刘宗德.认证认可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9.
[7]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认证认可技术研究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中国认证认可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0.
[8]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本质与作用[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0.
认证检验 篇10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 人们对产品质量、生产安全、社会环保等方面要求不断提高, 对检验检测认证的市场需求与日俱增。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被国家确定为重点发展的高技术服务业领域之一, 高水平、高保障的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是推动产业成熟发展的重要保障, 能够发挥促进市场良性健康竞争、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 基于以上原因, 本文通过研究福建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 提出促进发展的对策建议, 为促进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质量提升和转型升级, 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 为福建甚至全国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理论支持。
1 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发展现状
1.1 全国总体情况
自2001 年国家质检总局和认监委成立以来, 我国建立了统一的认证认可管理体制并颁布施行了《认证认可条例》, 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我国获得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共有2.9万多家。其中:政府类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近200 家, 占全国所有全部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1%左右;社会非营利性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约1000 家, 占比约5%;其余的均为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 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是我国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市场的主体, 包括已经进入检验检测认证市场的民营、外资、合资、控股和集体等检验检测认证机构, 以及目前仍属于事业单位, 但即将通过改革转企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如图1。
1.2 福建局辖区现状
近年来, 福建局辖区的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市场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截止目前, 已在福建局备案的中外合资、外商投资的认证机构有5 家:莱茵检测认证服务 (中国) 有限公司福州办事处、必维认证 (北京) 有限公司福州办事处、贝尔国际验证技术服务 (成都) 有限公司福州办事处、通标标准技术服务公司 (SGS) 泉州办事处、通标标准技术服务公司 (SGS) 福州办事处。
福建局已获得检验检测资质认定的涉及技术中心、保健中心序列的系统内检测机构有18 家, 共27 份资质认定证书。为进一步增强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能力, 不断提升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水平, 福建局先行先试, 通过引入适应市场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联合组建了福建中检检测有限公司和福建中检科消费品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等2 家经营性检测公司, 将现有经营性、同类检测业务进行分步整合, 平稳转移, 有序衔接, 并在新的机构平台上拓展。
2 当前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取得的长足发展, 我们还应清醒的看到, 相比国家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做大做强的要求、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对“有序市场、公平竞争”的愿望, 以及全社会和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服务需求方的期盼, 我国的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发展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 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市场开放程度不够, 国际竞争力不够强, 国际互认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国家“自贸区”和“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贸易畅通”的作用亟待加强。如图2。
在每年开展的第三方认证行政监管活动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监督检查中, 福建局同样也发现存在或多或少不规范的问题。如2012 年至今, 福建局对辖区内开展认证活动的认证机构共出具问题整改通知书1 份, 行政建议书15 份, 行政处罚案件1 例, 涉及10 多家认证机构, 主要问题集中体现在认证审核过程不规范, 变相买证卖证的违法违规行为。
2012 年8 月24 日, 福建局在开展第三方认证行政监督管理工作的过程中, 发现北京某认证机构在对福建局辖区一家出口陶瓷生产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现场审核工作时,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未到公司现场开展审核工作, 由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代其收集审核的相关资料,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根据这些资料撰写审核报告、审核记录等材料。认证审核结束后, 该认证机构向这家出口陶瓷生产企业颁发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该认证机构的认证审核过程减少了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规定的程序, 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相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第六十条第 (二) 项的规定, 福建局对该认证机构实施了相应的行政处罚。
在实验室资质认定监督检查中, 少数检验检测机构管理体系运行不完善, 工作质量还存在一定程度隐患, 部分检验检测人员风险意识不够强, 检测技术能力还有待提高。
3 推动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发展工作建议
①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检验检测认证业务, 积极鼓励和支持混合所有制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发展。加大政府购买检验检测认证服务, 加大行政审批的政府信息主动公开, 确保审批政策、流程、过程等透明公开。
②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效能。进一步加强资质认定管理, 放宽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主体准入条件, 鼓励市场公平竞争, 健全并完善检验检测认证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明确政府在监管中的职能和责任, 强化政府在健全法治体系、建设社会监督环境和惩治违法违规行为中的作用;以问题为导向,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对违法违规机构加大处罚力度, 切实维护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市场秩序。
③充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大力强化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主体自律意思, 明确其作为检验检测认证活动第一责任人的义务, 落实主体责任;发挥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协会、团体、联盟组织的自律管理功能;推进诚信体系建设, 建立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诚信档案制度, 引导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市场健康发展, 扶持优秀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做大做强, 维护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的社会公信力。
④加强完善社会监督机制。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是各方传递信任的桥梁和纽带, 社会参与面广, 应建立部门联动机制, 加强资质认定管理部门与机构注册登记部门及行业主管部门的联系沟通, 完善合作机制, 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作用, 实现监管信息互联互通, 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网民群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完善申投诉处理机制, 拓宽社会监督的渠道, 形成多元共治, 提升监管效能。
⑤推进结果采信和互认。加快完善检验检测认证结果采信机制, 建议国家认监委组织有关部门密切跟踪国际认证认可发展趋势, 主动与国际接轨, 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积极参与制修订相关国际政策、准则规范等, 不断提升我国在检验检测认证领域话语权和影响力, 从而进一步推动检验检测认证结果的国际互认, 减少国外技术贸易壁垒, 推动国际贸易便利化。
⑥搞好监管队伍建设。加强各级资质认定管理部门法律法规培训和知识更新, 提高理解力和执行力, 既正确履行职责, 又有效减低行政许可风险;加强评审员和技术专家队伍建设和管理, 建立严格的培训、考核和注册制度, 提高风险责任意识, 规范监管行为, 确保工作质量和监管有效性;加强专业技术规范培训, 提高监管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和执法水平。
⑦加强信息化管理。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 创新机制和模式, 积极推进检验检测服务业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围绕加强行业监管能力, 建立区域检验检测机构服务质量评价网络平台。建立健全检验检测服务管理信息系统, 提升机构管理效率和水平。
4 结论
随着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引来了一个井喷式的发展期, 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 通过转变政府职能, 处理好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简政上下功夫, 减少了行政许可的项目, 避免了重复的资质认定, 办事效率和质量提高了40%;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群众满意度大大提高;通过完善监管体系,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违规行为比以往减少了30%;, 为检验检测认证服务行业创造了更加公平、更加透明的市场竞争环境, 促进了我国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摘要:检验检测认证作为国家质量基础的要素, 是建立社会经济活动最佳秩序的技术准则、推动科技创新激发市场活力的技术平台, 实现质量提升促进转型升级的技术基础, 参与国际竞争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技术手段, 也是国家维护社会公平、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生命健康、促进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以及维护民生的重要支撑。
关键词:福建,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发展状况,调查
参考文献
[1]周福生, 蔡明建.谈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福建建材, 2007 (05) .
[2]蒋冬.浅谈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在转型中面临的几个问题及对策[J].今日科苑, 2008 (18) .
【认证检验】推荐阅读:
检验认证行业08-14
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09-27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技术考核规范08-25
中电联认证中心-管理体系认证申请表09-21
水印认证07-15
认证产品07-20
终端认证10-21
可信认证05-23
食品认证05-26
认证课程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