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精选12篇)
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 篇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检验医学在现代医学医疗活动中的重要性愈来愈明显, 检验结果对指导医师诊断和用药都起着关键作用。乡镇卫生院由于条件、人力和财力的限制, 检验设备差, 检验项目少, 所检验出的结构值准确性差。由于医学的发展、疾病的不断认知, 常规检验设备所检测的结果值显然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这就需要患者到上级医院去作检查, 从而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第三方检验机构的出现, 它以检验结构准确性好、快速出具检验结果、方便的检验标本交接, 而受到乡镇卫生院的信赖。笔者认为, 第三方检验机构对乡镇卫生院的检验事业的发展存在以下的利与弊。
1利
1.1 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高
由于第三方检验机构的仪器设备精密, 技术力量过硬, 有严格检验质量体系控制, 所以它所出具的检验结果准确性高。
1.2 提高了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诊断水平
较准确的检验结果对于一些疑似病例和早期病例的诊断就显得较简单, 为医师今后的诊疗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原发性肝癌的诊断, 它的诊断金标准是检查甲胎蛋白, 早期原发性肝癌通过物理检查和依靠医师的经验是很难诊断出来的, 只有通过甲胎蛋白检查才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1.3 缓解了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由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所致, 上级医院的门诊量往往很大, 患者的检验结果不能及时得到, 从而人为的造成了患者“看病难”。由于现阶段的新农合的政策限制, 患者在上级医院所产生的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 比在乡镇卫生院所报销的比例要低得多, 又加之上级医院的收费标准比乡镇卫生院要高, 从而加重了患者的“看病贵”。第三方检验机构的出现就缓解了以上矛盾, 让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1.4 提升了医院的形象, 促进医院发展上台阶
准确的检验结果, 提高了医师的诊疗水平, 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患者在治疗过程中, 就会有很好的疗效, 治愈率就会大大提高, 从而大大提高了患者对乡镇卫生院的信任度, 从而提高乡镇卫生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5 促使医务工作者加强学习
第三方检验机构检验项目的增加, 为乡镇卫生院的医师疾病诊断提供了更多的依据, 新的项目、新的结果值出现, 就促使乡镇卫生院医务工作者必须加强学习, 去理解和掌握这些新项目、新数据的目的、意义和在诊疗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弊
2.1 萎缩了乡镇卫生院检验项目的发展
第三方检验机构提供的众多检验项目和准确的检验结果, 乡镇卫生院检验科的发展就会受到严重的冲击, 院方就不会投入大量的资金去购买检验设备, 而只添置一些满足临床需要的常规检验设备, 从而大大萎缩了乡镇卫生院检验项目的发展。
2.2 削弱了乡镇卫生院在检验人员培养上的积极性
有了现成的众多检验项目和准确的检验结果, 乡镇卫生院在检验人员的培养上, 就会缺乏积极性, 院方就不会耗费财力去培养检验人才, 应为检验科只要有上班人员就行, 就不在考虑检验人才的梯队培养和检验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 从而造成乡镇卫生院检验人才的匮乏。
综上所述, 在以患者为中心的前提下, 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 第三检验机构的出现, 对于乡镇卫生院的检验事业有作积极的推动作用, 对于公共卫生均等化, 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有着现实意义, 对于乡镇卫生院医务工作者的诊疗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有着促进作用。当然, 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都会有它的利和弊, 只要乡镇卫生院的领导者们把握好度, 就会达到双赢的效果。
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 篇2
向城市贫困(BSUP)基本服务和综合贫民窟和房屋发展计划(IHSDP)1背景...................................................3 2 TPIM需要...............................................4 3服务范围............................................5-6 4时限...................................................7 5交付...................................................7-9 6利益冲突.............................................9 7机制................................................。10 8竞投内容与评价..................。10 附录1 技术标书格式
二月12日至25日财务投标格式
3月二十六日至27号清单的质量控制....28-34 1。背景:全国城市重建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团(JNNURM)旨在改革驱动的综合效益,有计划的发展与城市/城镇在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机制,提供基本服务,包括改善城市贫民的住房,社区参与和问责制市地方机构(ULBs)和对公民半官方机构。它的两个组成部分,基本服务向城市贫民(BSUP)和集成住房和贫民窟发展计划(IHSDP)关于改善贫民窟居民的生活条件的焦点。这些项目旨在为贫民窟的综合开发提供住房,基础服务设施和其他有关公民的城市贫民。这两个分团有很强的住房的内容。代表团在住房和城市扶贫部(MoHUPA)总局已演变为国家级的第三方检验机构根据JNNURM批准的项目和监测。这个检查和监测过程将继续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的物理和金融项目的进度。该模型的招标书的目的是: •启用大兰契发展局有限GRDA(国家级交点Agnecy一西那)委任为审查和项目的所有JNNURM城市本地实施了监测第三方检验和监测机构(TPIMA)机构(ULBs),半官方机构和其他国家机构•将在这个过程中的标准化和一致性,运作,以及对外部第三方监测机构从事IP电话的JNNURM项目的监测下提供JNNURM 3•对项目的结构化报告M活动范围 2.对建议书(RFP)要求需要第三方检验和监测(TPIM):特派团首长,MoHUPA目前正在执行一个网站启用JNNURM项目跟踪和综合城市贫困监测系统(IPOMS)管理信息系统(MIS)。该系统的目的是捕获物理和财务JNNURM项目的进度。这些资料是为以后每期推出适用于项目的关键。通过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可以进行交叉验证与TPIMA独立报告,以确定项目实施的制约因素和问题,使纠正行动,如果必要的。TPIM将使•更好的项目质量•成本控制•时间控制•改善规划与预算资金流动的管制与利用项目产出•测量测量影响JNNURM JNNURM项目成果是由中央制裁及在该中心监测委员会批准后详细的项目报告(DPRs)是由ULBs准备通过国家级督导委员会(SLSC)和中央机构的专家鉴定。在每个阶段,可能有意见和建议,并TPIM将确保这些点是在该项目的实施中。TPIM上午将定期反馈,确保所有关键利益相关者。它的IP,因此,每个项目都必须涵盖TPIM和T定期反馈给在ULB /镇/市,州及中央一级的所有利益相关者。
3。服务及交付范围:TPIM机构将有关的工程进行监测:1开工前阶段审查项目文件就批准该计划的受益对象公约的报告(无论是社会经济调查和生物特征识别完成后,股份持有人协商,工艺等)审查所需土地/可用性和其他清拆行动开始施工招标投标文件及项目实施计划过程审查和采购过程审查整地的项目管理机制检讨/结构(如PERT / CPM的图表)审查成本超支的可能性及考试时间在施工前阶段的报告该计划的受益对象(无论是社会经济调查和生物特征识别完成后,股权持有人咨询/进程等)。湾构建符合法定要求的报告的安全与健康问题的报告对教育,卫生和社会安全问题的报告在项目计划衔接的报告对受益人参与金融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的报告项目实际进度报告阶段报告质量质量保证体系和项目,并按照检查表的质量控制社会基础设施和美学报告。报告就变化,以采取补救措施,公约的批准报告提出的改善身体和财务进度和项目报告的质量就安置和康复进展的变化和时间成本超支的报告,如果任何法庭案件报告/诉讼角调试,试运行和测试阶段报告资产上创建项目要求的运行和维护(O&M)的体系与结构的O&M的ULB训练的工作人员需要工作人员的能力完成报告四施工阶段的报告后对O&M的资产在功能和使用情况报告的报告设施,包括共同创建的用户/受益人的满意度报告对社会和环境影响分析报告建立在整体表现和创造的资产能力,可持续发展报告。
4。时间框架:服务TPIMA将负责该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最好TPIMA应当在施工前阶段进行,并会到一年函数,从项目完成报告备案,并就整体性能的最后报告该项目的。Sl.No.性质审查报告1频率。施工前1次2。建筑按照需要3。调试及试运行一次4。工后按季5。成果:TPIM机构将负责:1案头审查文件和定期实地考察:
(一)确保所有项目文件,包括成果,产出,规格,数量,工作包,项目实施计划估计4的规定。角捕获,尽可能缓和,以及对项目实施的不同方面,包括通信工程原理,策略,成果,结果,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和责任的受益者结构的看法;四估计受益人买进至于项目(s)学位;大肠杆菌为了捕捉在不同的文件的说明和质量反馈;楼要报告正在开发的进展与尊重每个项目的适当阶段的执行情况;获委任TPIM机构将主要报告的结构如下:
(一)基准的项目,包括全过程径行政,技术和金融制裁已到位。在案头审查的启动里程碑生成的报告,报告的这一部分会文件的处理流程和由有关的执行一级通过的基准。
(二)在开始的一个里程碑项目成果/具体的里程碑这将需要从两端
(一)供应结束,即GRDA及(ii)执行机构层面上完成。
(四)在过程跟踪,技术和质量标准,财务礼与诚信守约和异常报告。在任何情况下,进程正在认证,监测报告中必须明确提到在有关案件的执行机构应报告,即项目的执行机构,GRDA和使命局派对。
(五)建议,如何减少例外情况,包括如果需要重新里程碑,分阶段的,或任何过程可能需要加以精简。
(六)后续行动的报告,该报告将在下次报告中确定。6。利益冲突:利益的冲突TPIMA被定义为:黑色上市或任何机构不准将不被用于TPIMA资格获委任。
7。机制:GRDA应将明确的方向和指导ULBs与实施推广机构的合作,信息和一切必要的协助TPIM机构分享。团首长将在这方面与GRDA密切协调。8。投标提交和评估:独立的技术和财务标书应提交GRDA。一个投标前会议,应当由GRDA作出澄清。GRDA有权接受或拒绝任何投标。只有有效的技术和财政投标的资格。技术投标的评审标准,在Para按规定的技术标书和财务标书2.4格式将只用于这些机构的资格进行技术投标基准设定打开。60:40的分量将给予技术和财政投标。9。建议我是一个样本,如信是要非常久远的技术标书提交。该技术的投标应当不包括任何财务信息。一个技术标书载有财务信息可能被宣布为无响应。2详细的技术投标2.1作为主要技术工作的评价程序,对标书的最后评价将在综合素质暨基础的系统,其中技术投标将被给予了60%,金融成本完成投标的分量将给予40的分量%。2.2投标安全技术评价分数60%以上才会考虑对金融开标。用最低的成本获得的出价可能为100分,并给予财政资金的其他投标评分是成反比的价格。2.3的总比分,技术和资金,通过权衡应当取得的技术和资金的分数并加入他们。在合并后的技术和财政加权评分的基础上,顾问公司应排在总成绩上获得。投标中取得最高的总质量和成本评价相结合评分将作为H由安全为H3等联合出价最高的安全标志和排名的H顾问的组织[在这里提供一个背景和你的公司/实体,每本作业/工作联营组织的简要说明。简要说明应当包括所有权的细节,日期和该公司的注册地,公司等目标的同时,如果顾问公司组成的项目联合体,每个细节财团的成员,主要成员等,名称应提供]乙4团队组成和任务分配/人才招聘专业人员职位Sl的。作者/任务的员工编号名称的企业名称方面的知识与工作分配
表格科技-5的简历(CV)的专业人员的建议1。建议位置:[每个专业单独形成的关键技术-6将准备位置]:2。企业名称:3:[插入员工提出公司名称]。职员姓名:[插入全名]:4。出生日期:5。国籍:6。教育:[标明学院/大学及其他工作人员的专业教育,给予机构的名称,学位获得的获得和日期]:7。专业协会会员:8。其他培训:
9。国家工作经历:[名单的国家工作人员在过去的十年工作]:10。语言[标明每一种语言能力:良好,一般,或者说,读,写能力差]:11。就业记录:[与现在的位置,相反的顺序列出的工作人员举行了毕业后,每就业,给予每个就业(见格式这里下面)开始:起止日期,用人单位名称,职位。]:从[年]:为[年]:雇主:担任职位:
12。具体任务分配[列出所有要执行的任务在本转让/求职] 13。开展的工作是最能说明能力来处理[其中分配/在工作人员一直参与工作,说明你的作业/工作人员最能说明下处理能力12点以下信息列出的任务。]任务分配的名称习作/工作或项目:年份:地点:雇主:主要项目特点:担任职位:活动执行:14。认证:我的签名,证明就本人所知及所信,此简历正确地描述了自己,我的资格,和我的经历。我明白,任何蓄意虚报所述可能导致我国取消资格或开除,如果参与。日期:[签署的工作人员或工作人员的授权代表]地点:[授权代表全名]: 表格科技-6条有关的活动和声明的任何冲突及其开展的活动是否有任何由贵公司或集团公司或任何财团性质的矛盾,如第5条所述第2成员了。如果是,请提供任何此类活动的细节。如果没有,请证明,我们在此声明,我们的公司,我们的联营公司/集团企业或财团的任何成员都没有任何可根据第2款的5冲突活动称为这类活动的纵容。我们也承认,在虚假陈述案件的信息,我们的建议/合同应拒绝/由雇主,这对我们具有约束力,应终止。授权签字[足额缩写]:签署人姓名及职称事务所名称:地址: 财务投标格式
财政申办BSUP / IHSDP项目(每个项目)
项目:---------------案头审核所有项目文件
--------------/-(卢比)
实地考察*卢比。----------------(每次)
(最多14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生命周期访问的BSUP项目)(字只有卢比)(最多12个项目实施过程中访问生命周期的IHSDP项目)
注:所有适用的税应分别标明。*(标明BSUP和IHSDP项目另发)
清单质量控制
清单的质量控制检查和监测机构(TPIMA)第三方根据JNNURM 1.0项目资料项目: 1.1
(一)项目名称:1.1
(二)工作描述::1.2
(一)执行机构名称
(二)局/承包商1.3动工日期名称为:在华润上华的实际日期生效1.4制裁
(一)完成预定日期为:在华润上华预计完成1.5日期批准:
(一)百分比在时代的进步:检查面对面的人预计按合同及原因延误,如果有的话。
(二)按合同英里石头详情:面对面的人他们的成就1.6视察主任(TPIMA):(姓名和职称)1.7人员(国家官立。)和:目前承包商代表在检查(名称及指定)1.8检查日期和数量:
2.0 2.1质量控制措施
(一)是否合同文件副本:在网站上提供
(二)是否按照规范的副本:合同在网站上提供
(三)是否ISI的名单标志着/核准:材料要使用的可在现场
(四)检测设施,检查一致性:按合同文件2.2现场实验室现有的和好:按合同要求配备2.3维修检验记录库:国家官立官员。2.4是测试寄存器保存在:标准的表格吗? 2.5水泥登记册,并:2.6现场检查是土壤调查做了什么?(请简要:详情)2.7水利工程施工适用性:
(一)什么是水的来源是什么?:
(二)有水经过测试和批准:工程师公司负责施工前
(三)有水经过测试后为:按要求2.8
(一)都开展了强制性检验:规定的频率是多少?
(二)是否被材料试验做了:从认可的实验室还,如果是这样的实验室的细节。
(三)对已经完成的测试评论:
(四)采取的行动上一次报告的报告:
(五)访问频率的TPIMA:样品按合同现场访问
(六)详情/测试做:TPIMA开展TPIMA最低10%的随机取样和所有的NABL所有项目的测试检验认定为强制执行的规定,每实验室。2.9
(一)经批准的材料工程师合:充电?如果是的话,在现场提供样品
(二)是水泥/钢在工作中使用了测试:先在工作中使用?(测试证书的公司)2.10是样本单位/项目建成:由工程师中,大规模启动的充电前完成核定工作? 2.11
(一)对碾压混凝土的具体管理工作,如:中心/模板/盒配料与所代替美联储袋容量料斗搅拌混合器,控制坍落度;配售/与振动压实。
迪安诊断:第三方检验服务先行者 篇3
浙江迪安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迪安诊断”)成立于2001年,是以提供诊断服务外包为核心业务的独立第三方医学诊断服务机构,亦是国内首家上市的诊断服务外包企业。近日,迪安诊断发布2013年年报业绩快报,实现收入10亿元,同比增长44%,净利润8684万元,同比增长44%,扣除股权激励成本,净利润增长为58%,实现EPS0.73元。
探究企业
“诊断服务+诊断产品”模式
提供诊断服务的机构也称为独立医学实验(Independent Clinic Laboratory,以下简称“ICL”)。目前迪安的ICL可开展1000余项医学诊断项目,是国内获得ISO15189认可资质数量最多的综合性连锁独立医学实验室之一,出具的医学检验报告被40多个国家认可。
目前中国从事第三方医学诊断的实验室约有110家,但大部分规模较小。除了迪安诊断,广州金域、杭州艾迪康和高新达安(达安基因投资)也是中国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的先行者,合计收入规模接近20亿元,市场份额合计占比70%-80%,并且这四家企业均为连锁化经营的综合型诊断服务模式。
迪安2012年医学诊断服务外包业务的市场占有率为15%-20%,在长三角地区市场占有率为35%以上,处于领先地位。主要得益于近几年的战略性连锁布局,以精耕细作的市场策略持续向区域纵深发展,同时采取“服务+产品”一体化的商业模式和研发与营销并重的发展策略。
与竞争对手专注诊断服务不同,迪安采用“服务+产品”的一体化商业模式,在业务量较小的时候,向客户提供医学诊断服务外包业务,当业务量积累到一定程度,还可以向其出售诊断产品和出租进口仪器,并提供技术支持服务。服务和产品之间共享营销渠道,大大降低了营销成本。同时还加大资源整合,启动公共检测平台的多服务领域拓展与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式发展战略。
行业潜力巨大
在美国和日本等地,独立第三方医检机构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壮大,到2010年美国第三方医学实验室的市场规模在200亿美元左右,占据美国医学检验行业超过三成份额。与此相对,中国第三方医检仅有18年历史,但在经济下行时期依然保持逆势走强,行业年复合增长率接近50%,增速为国外同行的5倍以上,显示出惊人的成长性。
行业分析机构的调研显示,2009年我国各类卫生机构的业务收入约为1.03万亿元。而在医疗费用中,大约8%到10%的成本是花在检验上,药费则占40%,由此推断我国医学诊断收入年约为800亿-1000亿元。尤其是近年来,发改委不断打压药价,检验费用已成为一些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于是,有些医院就会将做不了或不赚钱的项目外包,赚取其中的差额。
为何第三方医检如此受欢迎?业内人士认为,对设备简陋的中小医院、诊所和社区门诊而言,第三方医检可以有效规避医院在实验室设备、软件、人员等方面的高额投资,同时又极大地提高对病症的诊断精确度。对于三甲医院,部分高端检验项目对设备、人员要求高,投入大,第三方医检机构可以集中承接和外包这些项目,节省投入,同时提高专业化水平和规模效益。
一位资深医疗行业投资人士指出,近年来,第三方检验机构从医院承接的检验业务出现爆发性增长,虽然整个行业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比起医疗产业的其他子行业,其发展速度足以让整个行业都感到震惊。“这是政府大力鼓励基层医院将检验业务外包给第三方医检机构的信号。预计未来几年,第三方检验将产生数百亿元的市场份额。”
而自去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健康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来,健康服务业即被预期迎来爆发式的发展,到2020年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其中还明确指出对第三方检验检测等健康服务相关支撑产业的支持。
降低潜在风险
迪安诊断未来重点之一是丰富代理产品线,降低对罗氏依赖。诊断产品主要包括体外诊断仪器、试剂、耗材及技术支持服务。迪安成立以来,罗氏始终是其诊断产品的最大供应商,每年向罗氏采购产品的金额占采购总额的比例超过50%,排名第二的供应商采购金额所占比重还不到5%。对罗氏产品的过度依赖,给迪安的成本控制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为此,迪安近年来不断引进新的产品线,尝试稀释罗氏产品的占比,陆续获得法国梅里埃、德国QIAGEN(凯杰生物)、德国科宝等企业产品的代理资质。新启动的梅里埃产品业务,覆盖华东五省一市。同时,2012年迪安向罗氏采购金额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较2011年同期下降了10.62%。预期公司对罗氏的依赖度还将进一步降低。
同时,迪安也在研发自己的诊断产品,公司拟投资自有资金2000万元设立杭州迪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进行体外诊断试剂与器械尤其是分子诊断试剂领域的产品生产,产品与目前所代理的品牌有差异,不会构成竞争关系。这代表着公司将正式涉足诊断试剂和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领域。
目前ICL的竞争力主要集中在以质量为前提,以规模优势为基础的成本优势上。罗氏诊断是目前医学诊断领域最大的试剂及仪器生产商,而迪安作为其国内总代理,占其总业绩的40%以上,拥有较大的议价权和成本优势,这也是公司在市场竞争中能够领先竞争对手的主要原因之一。
未来随着行业成熟度提高,新检测技术的开发和推广以及新业务的开创能力将逐渐成为ICL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将决定未来的竞争力,迪安准确把握了行业的发展方向,在项目研发和业务模式创新上都已抢先一步。
券商评价
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 篇4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的有关要求, 根据《商检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 国家质检总局决定调整目录, 自8月15日起, 对1, 507个海关商品编码项下的一般工业制成品不再实行出口商品检验。这是深化改革、推进转型发展的大势所趋, 是检验检疫机构从具体商品检验事务中解脱出来, 告别自身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契机, 也是政府商检职能转变的强烈信号。因此, 检验检疫机构应顺势而为, 尽快将具有社会性、行业性的微观商品检验职能让渡给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 (以下简称“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 , 转而加强宏观检验监督管理。因此笔者认为, 在检验检疫法检制度大幅改革的当下形势中, 基于宏观质量管理理论研究如何对第三方检验机构进行更加有效合理监管, 从而提高我国总体进出口产品质量是当前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一、我国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是接受对外贸易关系人或者国内外检验机构及其他有关单位的委托, 办理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业务的中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的检验鉴定机构, 以第三方的身份独立、公正地从事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业务, 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目前, 在我国从业的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主要有外资、中资两大类。外资机构基本上是跨国检验集团在我国设立的检验公司, 中资机构则有大型公司和仅在一个行政区域内从事某一个或几个领域检验业务的小型公司。无论是外资检验机构还是中资检验机构, 其市场服务模式包括样品检测、验货、口岸检验鉴定、工厂检查、装运前检验等五种模式中的一种或几种;市场运营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小规模公司, 即只有一个公司, 在一个行政区域范围内运作;二是大型公司, 以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形式运行, 在不同的检验鉴定服务领域内分设独立的子公司, 并分获国家质检总局的许可而运作;三是大型公司, 以总公司与分公司的形式运行, 在我国境内以一个法人对外, 其他分公司持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给总公司的许可证书从业。
目前在我国从事第三方检验鉴定工作机构存在的问题有管理体制不完善、人员业务培训不到位、检验鉴定水平参差不齐、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等。
二、基于宏观质量管理理论的几个维度的研究
宏观质量管理着重寻找影响一个区域总体质量水平的综合性因素, 并通过对总体质量状况的研究, 促进一个区域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应到第三方检验机构监管这个领域, 重点在于维护一个地区总体的第三方检验鉴定秩序, 提高检验鉴定质量, 从而促进产品质量的总体提高。
(一)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分析。
质量供应者主体 (在本文中即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 一般拥有对产品 (提供的第三方检验鉴定服务) 质量更多的私人信息, 这一主体会权衡信息搜寻和发布的收益和成本来有限制地搜寻和发布信息, 可能故意隐瞒不利于自己的总体质量信息, 而不被其他主体所知晓 (就如上文中所述, 为了争取业务, 承担机构本身没有能力或并不擅长的业务) 。同时, 质量需求者 (需要检验鉴定服务的公司或个人) 这一参与主体, 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完全的总体质量信息, 但是基于收益和成本的权衡, 会限制性的搜寻信息。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往往会造成以下两种局面:1、需要检验鉴定服务的公司或个人不计成本一味寻找品牌大公司合作, 造成检验鉴定成本过高, 自身利润受损;2、在外贸合同或协议约定的条件下, 寻找价格最低的检验鉴定机构, 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 引起不必要的外贸纠纷, 因小失大。因此, 合理有效解决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和其服务对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二) 市场质量监管、社会质量监管、政府质量监管三方的构成。
在一个国家和区域内, 构成宏观质量管理体制的主要部分包括三个方面:市场质量监管体系、社会质量监管体系和政府质量监管体系。市场质量监管, 就是依靠充分竞争的市场机制, 主要是一些市场中的盈利性机构, 通过质量的检测或认证客户的反馈及社会评价的影响等方面对质量的供应方所构成的事实上的监管。社会质量监管, 就是指一些非盈利的社会组织, 从事的对质量监管的行为。在我国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从业时间不长, 尚未有相关社会组织出现。政府质量监管是强制性的, 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管体系。在我国目前的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的管理进程中, 政府质量监管无疑是占据主导作用的。
不同的质量监管体系都具有其特定的功能和独立存在的价值。在我国尚未完全发展成熟的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市场中, 政府质量监管体系以其强制性, 构成了对质量安全领域的有效监管, 也占据了绝对主导的地位。但是政府质量机构的运行, 有其特有的程序性, 会影响质量信息的快捷传递和及时的处理。政府质量监管机构的行为, 也不是完全中立的。在质量的供应者和消费者之间, 由于前者有更强大的财力和游说能力, 使其能够对质量监管机构进行某种程度上的“俘获”, 进而导致监管行为失效。市场质量监管, 以其充分竞争的市场机制, 的确能够构成对质量供应方的更低成本的质量监管。也就是说在中国欣欣向荣发展的第三方检验鉴定市场, 有效的充分竞争的市场, 对于更高质量的服务输出起到正确的选择和筛选作用。但是, 由于不对称信息的存在, 市场在短期内对质量信息的反映, 都有可能是不平衡的, 甚至有可能是误导的。这就会导致短期内市场质量信息反映的不正确, 并进而误导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选择。从这个角度分析, 市场对质量监管也会存在严重的失灵, 特别是某些有强大势力的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 更会隐瞒对其不利的质量信息, 如某些老牌检验公司完全有可能因为利益驱使对服务对象作出他本并不具有资格的某商品领域的检验工作。面对这种状态, 社会质量监管对于弥补市场的失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社会质量监管以其成员利益的一致性, 特别是其分布的广泛性, 使其有足够的动力对不良的产品进行监管。社会组织中的成员, 往往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不良的质量信息, 并通过对不良质量信息的传播, 以其自身的快速行动, 构成一个分布广泛的质量监管体系。但是, 社会质量监管由于其组织相对松散、组织成员分散和不易达成意见一致的缺陷, 会致使其缺乏对质量监管的行动能力。在我国第三方检验鉴定市场活动中, 社会质量监管目前仅仅存在于个别利益受损企业向政府质量监管部门投诉这个层面上, 是一种完全被动、间接的质量监管, 没有对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起到直接的威慑作用。因此, 培育我国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市场中的社会质量监管团体显得尤为重要。总体来说, 对总体质量的宏观质量管理体制, 必须是一个不同监管体系共同构成的完整系统, 三种监管体系都有各自的监管长处, 同时也存在着监管上的短板, 只有三种质量监管体系的协同配合, 才能构成对总体质量进行有效监管的宏观质量管理体制。
三、政策建议
(一) 合理有效的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
利用市场机制缓解信息不对称。基本思路是在交易者之间加强信息沟通, 即设想在政府或相关监管部门的引导下, 建立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与其服务对象之间的信息交流品台。在平台中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需详细地向服务对象公布自己历年的经营年报、具有检验鉴定资质的领域及其配备的从业人员资格人数等、相关认证机构给予的认证时限、检验鉴定时限、申述反馈机制等。需要寻求服务的企业可在此平台上动态发布企业寻求服务的信息, 具体可包括:需检验鉴定的产品、检验鉴定时限的要求、服务价格的期望区间等等。政府或相关监管部门需全力监管此平台信息的真实性, 尤其是重点监管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信息的真实性, 一旦发现, 严厉查处。
(二) 规范市场质量监管。
目前我国市场上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发展尚不成熟, 检验鉴定机构大小不一, 检验鉴定服务领域差异较大, 机构之间存在恶性竞争、超范围经营、倒卖证书等不良行为。因此, 政府及相关监管部门应积极引导营造一个竞争、有序、健康的第三方检验鉴定市场。政府监管部门应从舆论上正确引导, 推进检验鉴定机构诚信建设。1、组织检验鉴定机构开展以“诚信为本、准确公正”为主体的诚信承诺活动等;2、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建立行业协会等, 促进双方面对面交流, 在信息更加透明的情况下, 让市场自由选择“优胜劣汰”。
(三) 提升政府质量监管。
在现有第三方检验鉴定市场的监管体系中政府质量监管无疑是占据主导作用的, 在积极引导市场发挥自身监管作用的同时, 政府质量监管部门应着力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开展检验鉴定机构走访活动, 摸清市场状况。要摸清合法机构运行情况, 为完善监管机制, 规范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市场行为提供决策依据。摸排检验鉴定市场存在的无资质检验鉴定机构情况。全面掌握检验鉴定机构的运行情况;二是加强监管机构人员能力建设。组织监管系统学习相关知识, 提升监管水平;三是从严整治违法违规。开展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专项行动, 规范第三方检验鉴定行为, 整顿第三方检验市场秩序。发挥系统合力, 从严从重查处非法检验鉴定机构, 同时进一步规范合法机构的行为, 促进检验鉴定市场健康发展。
(四) 培植社会质量监管。
作为对市场质量监管及政府质量监管的有效补充, 社会质量监管的作用不容忽视, 但在我国尚未发展成熟的第三方检验鉴定市场中, 社会质量监管尚处在起步阶段。随着法检制度的改革, 中国的第三方检验市场也将越来越大, 社会质量监管也同样需要政府及监管部门的扶持, 组件行业协会、成立地区性的行业委员会等等都是可以进行的探索。社会质量监管也是基于宏观质量管理理论研究第三方检验鉴定市场监管方向最亟须解决的问题。
四、结语
随着法检制度的改革, 中国第三方检验鉴定市场这块“大蛋糕”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检验鉴定机构竞相追逐, 政府质量监管机构将从以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角色中转变出来, 从宏观质量管理的视角出发, 合理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 积极引导市场质量监管机构和社会质量监管机构的发展。相信在“三足鼎立”、“齐抓共管”的局面下, 我国第三方检验鉴定市场必将健康有序的发展, 从而带动产品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品的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程虹.宏观质量管理.湖北长江出版集团,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9.
[2]姚利民.现代市场中质量信息不对称及其管理初探.浙江经济, 1997.6.
[3]张裕, 申申, 申晓萍.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的培育与合理利用.中国纤检, 2014.12.
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 篇5
1.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受理审批单(有模板);
2.法律地位文件(营业执照复印件或编委批文及法人证书复印件); 3.房屋合法使用证明(房产证,如租借还要有租借合同)复印件; 4.土地合法使用证明(土地使用证,仅限安检机构)复印件; 5.仪器设备所有权证明,如发票复印件(仅限初次申请或扩项申请); 6.仪器设备检定证书复印件(仅限初次申请或扩项申请); 7.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劳动关系证明(如事业单位为工资发放记录或医疗保险缴纳证明/企业参保人员缴费明细截屏加盖公章/退休证复印件、聘书及个人承诺);
8.授权签字人资格证明(职称复印件并具备相关检验工作经历;同等能力的要有相关专业学历证明和从业经历);
9.机动车安检资格证书复印件(仅限安检机构复评或扩项); 10.11.典型检测报告每大类一份(现场评审之前3个月内做过的); 质量手册(按照2016版《检验检测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条款编写); 12.13.程序文件;
内审、管理评审质量记录(内审记录应有: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表、不符合纠正记录、内审报告;管理评审记录应有:计划、实施计划或通知、输入报告、管理评审会议记录、纪要、跟踪验证报告、管理评审报告); 14.从事特殊领域检验检测人员资质证明(适用时,如珠宝玉石、无损检测、司法检定、刑事技术等); 15.16.17.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申请书(有模板);
上次通过认证的《证书附表》复印件(仅限复评审、扩项)《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申请书》电子版。
第三方支付机构发展资产业务浅析 篇6
关键词:银行业 第三方支付 互联网金融 资产业务
1、第三方支付机构资产业务发展概况
随着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不断发展,国内在线收单业务已成为一片“红海”,随着更多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不断涌入及银联的监管力度强化,相信在未来的一年以内,第三方支付机构国内在线收单业务将初步利润趋于平均化,同时根据互联网的规则“一九规则”,预计未来市场上的支付公司将出现不少于90%以上的支付机构运营亏损的尴尬局面。在此情况下,第三方支付机构充分发挥自身动力,从核心数据入手,以资产业务、跨境电商、大数据分析等方面入手,将触角伸向了银行的核心领域——资产业务。
虽然第三方支付机构涉足资产业务仅仅不到两年时间,但其设计的信贷工厂模式已让银行不寒而栗。从阿里小贷的数据来看,投产首日即发放贷款向多达1.8万户淘宝店主发放贷款3亿元,而一年过去后其不良率不足1%,这样的效率和结果是银行无论如何都不敢想象的。第三方支付尤其是第三方支付机构的霸主通过其掌握的交易数据成为除银行以外在融资市场方面的一个新兴角色,将其在金融行业中的地位由传统的支付中介向信用中介转变,其行业重要性得到大幅度提升。
伴随着第三方支付机构在金融领域角色的不断转变,其与银行业的摩擦不断加剧。虽然支付宝相关负责人朱健曾经将三方支付平台和银行间的关系形容为“大动脉与毛细血管”,但实际上整个银行业已听清了马云等支付大佬们传出的声音——“如果银行业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1],“二次融资脱媒”一词开始为银行业人士耳熟能详。
2、面临的问题及分析
伴随着第三方支付机构以其大数据为支撑不断涉水金融资产业务,业界各方对其未来前景一致看好,但就目前实情而言,第三方支付机构由于金融产业底蕴不足,尤其在行业风险方面难与专业银行相抗衡,其发展已遭遇瓶颈问题。目前,第三方支付机构通过大数据的分析,高位切入资本市场是一种创新,更是在当前情况下的一种难得成功。以上的内外部形势均使得第三方支付机构涉水融资业务初见成效。
诚然,伴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业务的不断扩大,银行已深切的感受到“融资脱媒”带来的压力。在此情况下,国有大型银行为应对来自互联网的竞争,分别在总、分、支行层面建立了负责互联网金融的专门部门,并将其定位于“应对来自互联网金融领域冲击的一线防御部门”。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当前的银行资产业务市场处于资源尚未被充分利用的情况,完全可以通过对经济资源的再分配来实现经济效率的提升,基本可以认为处于寡头市场,及市场中由银行等专业金融机构作为资金的核心定价方,而同时存在小贷公司、第三方支付平台融资机构等众多的竞争性企业,那么在此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提升市场效率,笔者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探析。
2.1、竞争将有助于融资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整体提升
总所周知,由于银行监管不严,90年代银行由于其在信贷资金垄断地位,曾出现大规模的资产不良情况,为此国家曾安排数千亿资金为银行剥离不良贷款,形成大量的损失。进入21世纪以后,各类金融主体的不断涌现,以及证券市场的高速扩容,银行的唯一融资通道地位被打破,形成了以间接融资为主,其他融资渠道为辅的市场格局。目前,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介入,有效的为解决了传统中、小、微企业获得融资打开了通道,市场由垄断市场货寡头市场向竞争垄断市场过度,使更多的企业得到了融资支持,其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2.2、竞争将有助于融资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明显改进
目前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小贷公司放贷主要针对中、小、微企业,而这一部分企业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很难有效介入的。一方面,由于中、小、微企业所需融资资金量不大,而融资审批流程复杂,综合收益较低,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愿介入该类业务;另一方面中、小、微企业多为个体经营,难以出具有效力的财务报告,因此融资获批的概率极低。但作为第三方支付机构而言,则在该领域有着难得的优势,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其大数据优势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避免了繁琐了资料收集流程;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机构则通过日常对商户的清算,了解了客户的经营实际情况,利于发现潜在风险。从市场效率来看,第三方支付机构小贷公司融资发放效率明显高于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融资渠道。
3、未来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虽然银行业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在资产业务竞争在不断增大,但就整体而言,第三方支付机构所切分的“蛋糕”是新增的“蛋糕”,而在存量方面则很难介入。而这样竞争将会进一步促进市场实现帕累托改进,使得市场中的经济资源得到更好的分配,从而促进支付结算市场乃至整个社会净福利的提升。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银行业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竞争不断增大的同时,更应发挥政府对结算市场的宏观调控作用,做好支付结算市场的“守夜人”。
3.1、加强行业监管,完善法律法规
法律制度的完善,监管机构的监督是加强第三方支付管理、规范第三方支付机构发展和维护行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发展和完善还需要各方共同去推动和促进。从第三方支付机构本身来说,应专注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做好本职工作,这样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可持续发展的行业,为社会带了更多福利。
3.2、合理融资规模,避免系统性风险
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授信主要基于大数据原理,通过对商户交易数据的分析,从而对商户经营状况、还款能力进行判断。因此第三方支付机构应合理设定单一商户的融资规模,并对行业总体规模进行控制,避免出现系统性风险。尤其应避免使用资产证券化的操作方式,通过网络融资平台(P2P平台)将融资打包成为资产包进行销售,从而导致形成更大范围内的系统性风险。
参考文献:
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 篇7
一、我国教育考试机构的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以下简称《高等教育法》) 第二十条规定: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国家教育考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种类, 并由国家批准的实施教育考试的机构承办。国家教育考试机构是指由国家批准实施教育考试的特定组织机构。目前, 我国已组建了比较完善的国家、省、市、县四级教育考试机构, 但机构名称比较混乱, 有考试中心、考试院、招考办等多种。
长期以来, 我国教育考试机构基本上依附于教育行政部门, 管理意识强而服务意识弱, 主观意识强而法律意识弱, 行政意识强而市场意识弱[1], 存在以下突出的不足。
1.缺乏独立性
各级教育考试机构为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直属事业机构 (少数为行政机构) , 长期“挂靠”教育行政部门, 以教育行政部门附属机构的形式存在, 并具有相应的行政级别, 在经营管理上普遍缺乏独立性、自主性, 更多体现政府的意志和需要, 容易受到政府的干预, 依靠行政命令开展工作, 不能独立地面向社会、面对市场提供符合社会需求的考试服务。
2.职能定位错位
虽然《高等教育法》已将教育考试决策权与教育考试实施权进行了明确分离, 但长期以来, 教育考试机构一直承担着考试决策与考试实施的双重职能, 担任着“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双重角色, 集考试决策权、考试实施权、考试监督权于一身, 容易滋生腐败, 导致“权利寻租”、“政府失职”等问题。
3.专业化程度不高
我国的教育考试机构多为具有一定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在教育考试资源方面形成了实质性的资源垄断, 习惯于依靠行政命令推动工作, 依靠积累的经验、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组织考试, 缺乏市场运营意识和服务意识, 机构设置以管理人员居多, 专业技术人才匾乏, 专业力量薄弱, 在考试项目研发、命题组卷、市场推广、考试评价服务等核心业务方面缺少应有的理论研究和技术水平。
二、专业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内涵
第三方评价也称外部评价, 是指两个相互联系的主体之外的某个客体做出的评价, 是相对“管理—被管理”、“服务—被服务”等而言的第三方做出的评价, 对于教育考试而言, 是指通过独立于教育行政部门之外的, 与学校、考生之间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专业机构实施的评价。第三方评价一般具有独立性、专业性、客观公正性和权威性等特点。教育考试机构向专业第三方评价机构改革, 不是称谓的简单改变,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从专门考试机构向专业考试机构转变
从业务职能分工来说, 教育考试机构是专门担负考试招生职能的特定组织, 而专业则是从业务能力与技术水平方面来考量的。专业考试机构需要拥有专业的评价人才、评价技术与评价设备, 具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优势, 在考试项目研发、命题、推广、评价与反馈等方面具有核心竞争力, 并建立与之匹配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标准。
2.从考试管理型机构向考试服务型机构转变
将原来的管理对象转变为服务对象, 树立服务理念, 以考生为本, 将服务考生作为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将服务作为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以服务推动机构改革, 建立相应的服务体系和工作标准, 把服务理念和服务标准内化为能够操作的服务手段, 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3.从教育行政附属机构向独立第三方机构转变
将考试决策权与监督权剥离出来, “政事分离”, 政府逐渐淡出考试市场, 深化事业单位机构改革, 赋予教育考试机构独立的法律地位, 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考生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利益关系。教育考试机构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 以第三方的身份独立开展考试评价工作, 并接受相关机构的监督与评估。
4.从单纯考试向评价服务转变
改变只考不评的现象, 不仅公布考试的结果, 还要对考试结果做出相应的价值判断, 通过深度分析考试数据, 甄别学生学习的强项和弱项, 对考试的结果做出合适的解释, 明确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对教与学提出改进建议。
三、向专业第三方评价机构改革的必要性
1.符合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潮流
教育考试机构的专业化、职业化和服务性质已成为全球考试领域的一个共识, 是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考试机构的社会化趋势, 特别是考试实施职能的社会化已经成为世界潮流。全球最大的教育考试与研究机构———美国教育考试服务处 (ETS) 、英国剑桥大学评价中心、香港考试与评核局等都是独立的专业考试机构, 而非政府部门。
2.从考试大国到考试强国转变的需要
我国是考试的故乡, 同时又是一个考试大国。然而, 除个别特殊考试外, 目前我国尚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考试项目, 在国外也鲜见我国具有知名度的考试项目。任何一个国家的考试机构, 只要是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高、服务意识强, 教育考试事业就比较发达, 反之亦然。[2]
3.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需要
《纲要》对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 政府宏观管理, 专业机构组织实施, 学校依法自主招生, 学生多次选择, 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可见专业化的考试机构既是推动考试招生制度深入开展的需要, 也是开展“一年多考”、“分类考试、综合评价”, 深入推动“学校依法自主招生”的必然要求。
4.提升教育考试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的需要
国外大多将考试作为一种公共服务产业, 以服务水平和质量的高低决定考试机构的生存与发展。我国教育考试机构在经营管理上普遍缺乏独立性和竞争意识, 缺乏市场开拓能力和竞争能力。教育考试机构过于强化政府意志, 工作重心长期偏于人才选拔和考试管理, 弱化了评价和服务职能, 在考试研发、考试命题、考试技术与手段等方面产生了“不该管、管也管不好”的结果, 限制了教育考试服务能力与水平的提升。
5.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指出的重要改革目标之一。然而, 目前学生评价主要基于标准化考试, 以分数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 实施的高考、会考、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等考试的结果都不适宜作为教育评价的依据。[3]由于考试具有较强的导向性, 考试指挥棒客观存在, 在实际教学中“考什么、教什么”, “考”指挥“教”, 教学围着考试转的情况仍广为存在, “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仍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
6.促进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有效提升的需要
《纲要》明确要求“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 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 (教职成[2011]11号) 中明确指出, “逐步建立以行业企业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制”;江苏省教育厅也明确要求, “改革教学质量评价方式, 健全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指导、第三方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实现质量评价方式多元化”。然而在实际评价中, 由于对第三方评价主体的专业背景、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一些行业企业受自身水平的限制, 往往难以占据主导地位, 而第三方评价在我国刚刚起步, 第三方评价环境不完善, 缺乏相对成熟的评价市场, 在短时间内难以建立类似ETS、英国剑桥大学评价中心等专业第三方评价机构。专业第三方评价主体的缺失导致职业教育的第三方评价难以有效开展, 职业教育的第三方评价大多流于形式。
四、向专业第三方评价机构改革的途径
1.做好顶层设计, 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教育考试机构向专业第三方评价机构改革, 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 做好顶层设计。首先, 应健全法律法规, 完善制度引导。第三方评价是一种市场行为, 由于市场风险和控制失灵的客观存在, 所以要通过法制化手段使评价具有制度性保障, 通过法律的形式详细规定教育考试机构的权利和义务, 规范和引导教育考试机构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开展第三方评价活动。其次, 改变教育考试机构对教育行政的依附关系, 授予考试评价机构合法的地位, 从法律上明确教育考试机构的独立性, 规定其权利、义务及活动范围, 通过公开的程序授予其考试业务。再次,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营造良好的考试环境, “管办分开”, 逐步将考试招生的政策制定、审核、监督等管理职能剥离。政府应成为考试市场和考试质量的监管者, 加强对考试机构的监督与评估, 审核其命题与考试大纲的匹配程度, 确保考试机构独立、公正、公开的组织考试。教育考试机构按照法律法规规定, 申请和组织考试活动, 强化自身在考试研发、考试实施、考试评价、考试推介等方面的能力, 实现教育考试的科学化和专业化。[4]
2.构建核心价值, 树立服务观念
核心价值是指一个组织最基本和持久的信念, 被组织内的成员所看重, 是员工共同的价值追求, 是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教育考试机构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社会责任、公平和质量。我们应围绕核心价值的构建, 树立通过提供一流的考试产品, 为考生、为社会、为政府服务的观念。一是以考生为中心, 以需求为导向, 提供优质测评服务。我们应树立服务意识, 依据考生的测评需求研发考试项目, 在考前、考中、考后为考生提供公平、安全、科学、准确、规范的服务, 树立公正、高效、专业的良好社会形象。国外考试机构为考生提供模拟试题和网上练习、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 优化考点选址, 为残疾考生提供盲文本试卷、录音带、在考场提供特殊装置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5]二是树立通过提供测评服务促进教育发展的理念。考试数据信息是教育考试机构的特有优势资源, 要在提供考试服务的同时, 充分利用教育考试机构独有的考试数据信息资源, 深度挖掘评价功能, 改变只考不评的现状, 促进教育教学改进与提高。三是树立大服务理念, 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测评的需求。除完成政府委托的考试项目外, 还要通过自主研发、联合开发、委托开考、引进海外项目等方式, 为社会不同客户量身订做测评项目, 提供客观、公正、权威的知识与技能认证, 促进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深入开展。
3.明确核心业务, 提升服务质量
根据教育考试机构的功能定位, 应把“考试研发与命题、考试项目推介、考试实施、考试评价与反馈”作为教育考试机构的核心业务, 并据此构建高效、有序、顺畅的组织架构, 提升服务质量。
“考试研发与命题”是指编写考试大纲、编题、审题、拼配正式试卷和等值复本等, 在不断完善已有考试项目的同时, 研究开发市场需要的新项目。“考试项目推介”是指宣传和推广考试项目, 接受考生的咨询, 解释考试项目的疑点, 提供指导建议等。“考试实施”是指制定考试业务规程和实施细则, 并在实际运行中结合新技术、新理念加以完善和优化, 不断提高考试业务的专业化水平。“考试评价与反馈”是指对考试结果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针对不同用户制作考试结果分析报告, 及时反馈给考试的利益相关者。核心业务相互衔接, 共同构成一个闭合环路, 既可以提供整体的服务, 也可以单独提供专业服务。[5]
4.打造核心竞争力, 提升服务能力
普拉哈拉德 (C.K.Prahalad) 教授和加里·哈默尔 (Gary Hamel) 教授认为, 核心竞争力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 尤其是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对于教育考试机构来说, 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隐含在考试项目、考试服务里面的知识和技能。综观国际知名教育考试机构, 都以一流的考试服务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核心考试项目。目前, 由于我国的教育考试机构习惯以行政命令推动考试, 核心竞争力多体现在对考试各环节的管控和组织实施上, 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较差, 未能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核心考试项目。因此, 我们应围绕核心价值及核心业务, 以科研为先导、以标准建设为依托、以专业队伍为保证、以信息技术为支撑, 着力打造教育考试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1) 以科研为先导, 增强竞争实力
科学研究是推进教育考试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考试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 有其自身的科学规律与意义。教育考试机构要提高核心竞争力, 就要不断加强考试与评价领域的研究, 增强和巩固科研意识, 确立“科研先行”、“科研引领”、“科研立考”、“科研兴考”的思想, 深刻认识科研在促进教育考试科学发展和考试队伍专业化发展中的作用, 构建科学有效的科研机制, 加强科研工作的内驱力与外驱力, 努力掌握新理论、新政策、新技术, 增强竞争实力。在采用“引进、培养、聘用”等方式充实和扩大专业科研队伍的同时, 通过与高校、研究机构、国内外同行间的交流合作、共同研发等多种途径提升科研实力, 实现教育考试机构在测量、考试和评价等领域科学研究的专业化。
(2) 以标准建设为依托, 提高管理水平
标准建设是考试机构专业化建设的核心和基础, 标准建设包括考试技术标准和考试服务标准, 不仅要建设考试机构的整体标准、技术说明和工作规范, 还要建立各业务环节与各职能部门的标准与规范, 按考试业务的运作规律设置职能部门, 合理配备各种专业技术人才, 优化组织管理, 减少各部门之间和各成员之间的协调成本, 减少摩擦费用, 从经验习惯型管理向标准化、制度化、现代化管理转变, 提高工作绩效与管理水平, 提升管理效能与服务水平, 适时在教育考试机构中引入ISO9000系列标准, 增强教育考试机构的国际竞争力。
(3) 以专业队伍为保证, 提供一流服务
教育考试是一项专业性强、知识面广的工作。教育考试机构的专业化水平首先取决于考试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教育考试机构专业化的核心保障。应着力做好考试研发、命题、测评及考试推介等专业队伍建设工作。一是要优化考试队伍人员结构, 合理配备管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统计学、心理测量学、计算机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专长;二是加强培训, 通过集中培训、交流合作、外出学习、学历提升等多种方式, 不断提高考试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三是充分发挥外脑的作用, 通过咨询、合作等形式, 借用各高校、考试机构、研究机构的力量, 共同完成一些高、精、尖的业务。
(4)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 推动考试命题和考试手段现代化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 考试命题和考试手段的现代化要求充分发挥和利用信息技术优势, 建立健全信息化服务支撑体系, 构建教育考试与评价信息系统, 进一步完善国家教育考试指挥系统、国家教育考试题库系统。开展计算机化考试 (CBT) 、计算机自适应考试 (CAT) 和基于网络的考试, 没有一个相当成熟的题库是难以完成的。题库建设对于提升命题的专业化水平, 提高命题质量、命题安全, 推动考试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ETS通过工作流程标准化, 建立大规模题库, 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考试过程的各个方面, 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智能化考试解决方案, 使得每年能够从容组织数千次的考试。
教育考试机构向专业第三方评价机构改革是考试机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及高考制度改革, 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需要, 是一个集科学性、综合性、服务性于一体的长期工作。我们应直面挑战, 以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为契机, 做好顶层设计, 构建教育考试机构的核心价值, 明确核心任务, 以科研为先导、以标准建设为依托、以专业队伍为保证、以信息技术为支撑, 着力打造教育考试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这样我们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评价需求, 与国外考试机构展开竞争, 向考试强国迈进。
参考文献
[1]戴家干.从教育考试看教育考试机构的职能与定位.中国考试, 2006 (2) .
[2]戴家干.谈教育考试机构的职能与定位.教育与考试, 2007 (1) .
[3]张静.关于加快教育考试机构专业化建设的思考.考试研究, 2012 (6) .
[4]陆建明.教育考试机构管理体制的比较与改革方向述评.中国考试, 2008 (6) .
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 篇8
电子商务是一种迅速发展的新经济模式,能够有效推动传统服务产业的转型升级。电子商务具备灵活、便捷、高效的特点[2,3],可以实现整个商务活动中生产商、销售商、消费者之间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商流四流合一,实现交易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无缝衔接,增强企业竞争力。电子商务也促进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作伙伴,进一步扩展业务,最终实现服务业向规范化、标准化、创新化和国际化发展。因此电子商务给传统企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发展检验检测的电子商务服务模式是必要的。
在检测领域,国内外的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检测行业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对策,旨在推动检测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在这类研究中,检测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策略最为普遍。王腊芳等[4]从我国检验检测服务业的发展战略角度分析检测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瞿博洋等[5]从检验检测机构资源利用与整合角度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整合资源的必要性;丁干等[6]分析了新型贸易方式下检验检测行业面临的新形势;李婉晴[7]等探讨电商时代我国检测行业面临的形势。总体而言,对于检测行业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检测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以及电子商务在质检工作中的作用,然而在新型电子商务模式下,第三方检测行业的电商服务模式还未见报道。
本文在检验检测服务转型、检验检测机构整合改革的大背景下,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检验检测行业的电商模式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分析我国检测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电商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根据检测行业特有属性提出6种电商服务模式,探讨其适用情况,旨在推动我国检测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在检测行业中发展电子商务的必要性
第三方检验检测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具有服务国际贸易、保障国门安全、稳定国内市场、促进产业发展、加强产品质量、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市场的需求不断激增,检测行业所存在的问题也暴露出来:(1)检测机构重复建设,资源分散,利用率低;(2)检测业务范围狭窄;(3)资金和人才匮乏;(4)公正性遭到挑战,严重阻碍其发展。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快速发展的新经济模式,促进了信息流、资金流和商流的流动速度,为企业带来了服务质量的提高和成本的下降,增强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电子商务平台是电商运营的载体,电商活动中涉及的买卖双方和政府部门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联为一体[8,9]。电子商务平台也能够解决检测行业资源分散、业务范围狭窄、资金匮乏等问题,充分发挥检测行业客观性、公正性、专业性等优势,使检测行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日渐强大。
1.1 实现机构间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互联网对于检测行业来说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因为它为检测市场不同的参与者提供相同的相对廉价且公平的资源,使第三方独立检验检测机构从原先被国有检测机构占有的市场中获得利润。实施电商模式,能够使所有的检验检测企业获得同样的信息源,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10]。企业可以借助网络多维传播,让消费者异常便利地了解企业的产品特征和服务方式;也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动画、图片信息,营造一种声情并茂的氛围,帮助企业树立良好形象;还可以基于对用户直观体验的考虑,加强实践体验宣传力度。发展第三方检测行业电商模式能够克服其自身规模小、行业重复建设、资源分散、利用率低等问题,使其发展成为一个在资源利用率方面比较强的企业,赢得更多的竞争机会。
1.2 整合扩展检测业务范围,赢得更大的市场
电子商务具备开放性和全球性的特征,因此检测企业可以利用搜索引擎、微博等方式进行业务宣传与扩展,超越地理条件的限制,扩大覆盖区域,使信息传达更敏捷,受众度更广泛[11],也可以实时在企业网站门户上发表最新资讯及为一些常见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这些为检测机构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机会,也为检测机构打开了一扇通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的窗口。
1.3 更加有效地降低成本和引进先进人才
传统的检测行业主要采取线下操作模式,渠道流通不畅和专业性人才不足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但是电子商务的出现有效地改变了这一状况,不仅能大大地节约人力、物力、财力,而且能缩短产品交易链,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加速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衔接和互动,引入优异人才[12]。总之,发展电商模式既可以加强质量检测单位的内部管理,引进先进人才,又能优化业务流程,提升企业效率。
1.4 获得更高的市场公信力
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市场公信力是其生存发展的根本所在[13],它能直接体现企业被外界接受和信赖的程度。互联网已遍及全球,电子商务也风靡全世界,大批信息可以在网络上不受约束地传送。检测行业可在此基础上,本着客观、公正、专业的原则,为消费者展示真实的产品服务信息,在互动环节中提供专业有效的建议方案,符合消费者心里期望的产品特征,从而加强企业的市场公信力。
互联网时代下的电子商务能有效实现机构间的资源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整合重组检测业务,推动其开拓更大的市场;改良企业业务流程,引进先进人才,提高企业效率;加强企业的市场公信力;最终实现企业向标准化、创新化和国际化发展。因此发展检测行业的电商服务模式是有必要的。
2 检测行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可行性
因为商务活动时刻运作在人们的生存空间中,所以电子商务的范围涉及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及消费等广泛领域,其运营管理也与政府、信息技术和市场有着密切关联。以下分别从政策、技术、市场三方面探讨发展电子商务的可行性。
2.1 国家政策法规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在政策法规上,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条例》《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严格要求进出口的特定商品必须在特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为检测行业提供了市场。质检总局的《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实施意见》,围绕我国检测行业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相关措施,有利于资源组织和共享[14]。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将检验检测列为国家八大高技术服务业之一,促进了检测行业平台的建设,为检测行业提供交流沟通的媒介,推动检验检测行业的发展壮大。
2.2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技术保障
随着信息网络广泛普及,移动互联网逐渐向各方位延伸,以史无前例的力度推动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生存环境[15]。移动互联网将物联网放到居民的手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对网络信息传播的局限,居民可以随时随地搜索信息。数以亿计的用户在移动互联网上生活、工作,将会催生出新的商业机会,进而推动传统企业的升级发展,处于转型升级的检测行业自然也受益匪浅。电子商务类应用是移动互联网应用一大亮点,据中国互联网络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16],2015年网民数量达到6.68亿,手机网民高达5.27亿,占据总数的78.9%。移动互联网将人随网动,变成了网随人动,凡是能给网民的生活带来益处的应用,都受到网民的欢迎,都将有广阔的市场。因此发展检测行业的电商模式是可行的。
2.3 产品市场竞争为其提供了外在推动力
生产商在产品种类多样、同类产品繁多的状况下,为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会出示相应的产品性能指标用以证实产品品质优良。为确保指标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生产商也会出具相应检测报告。再者,零售商为吸引客户,满足其对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会要求供应商出具其产品检测报告。为了保证报告的可信度,零售商要求出具报告的检测机构必须具有一定的市场公信力。最后,消费者通过比对商品的性能和检测机构的市场公信力作购买选择。
综上可知,政府能够为检测行业发展电商模式提供政策保障,移动互联网的全方位发展能够为其提供强大助推力,市场的竞争形势能够为其提供发展空间,故发展检测行业的电商服务模式是可行的。
3 第三方检验检测行业的电商服务模式
检测行业具有推动产业发展、提高产品质量、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作用[17]。检测行业面向的对象大致有三类:送检企业、普通大众和政府监管机构。本文在结合检测机构、送检企业、普通大众和政府监管机构的需求的基础上,根据检测行业的基本特征和属性提出6种电商服务模式,主要从市场进入难度和对检测行业面临的问题的解决情况两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3.1 合作联营模式
合作联营模式是指检测机构在资源短缺、业务范围狭窄的情况下,与其他检测机构合作,联合为消费者提供服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基于机构间合作联营的服务模式是将原始检测机构的资源汇总到综合服务平台上,实现检测资源的重组管理[18],增强服务能力,挖掘检测行业新的亮点,发展壮大检验检测服务业。
合作联营模式的服务流程如下:首先,在平台上初步分析客户需求,对订单实行分类管理;其次,对要检测的事项自动拆分,分配给相应的检测机构;再次,检测机构将检测所取得的相关数据及检测报告实时返送到平台上;最后,客户经由平台拿到检测结果及报告。
在合作联营模式中,政府监管机构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负责监管合作联营平台中的检测企业机构、送检企业和最终的检测报告。合作联营模式的整体组织关系如图1所示。
由于合作联营模式侧重于异地网上服务,物流配送模块就显得至关重要,目前主要采用第三方物流。联营平台通过对普通大众及送检企业下达的订单进行处理,确定最终为其提供服务的检测机构并将检测机构的信息反馈回去,普通大众及企业就能够邮寄受检商品/样品。图1中,资金流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流向检测机构,充分体现了第三方支付作为网络贸易监督人的作用,保障了参与者权益。其中,政府监管机构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它监督管理着平台上的一切活动,确保平台交易的合法性、客观性、公正性[19]。最终成功完成了整个交易。
总体而言,综合服务平台为消费者提供检测服务入口,为检测企业提供一个扩展业务、增加收益的渠道,为生产企业提供一个保证产品品质的有效手段,为政府监督部门提供一个监管平台。
3.2 本地化服务模式
本地化服务模式具有显著的区域性特征。企业可凭借近距离这一优势,采取个性化方式与消费者沟通,赢取其信任,乃至获得其认同。客户在地理位置近这一优势上,也更易享受到高效优质的服务。本地化模式侧重于线下实地消费,能够大大提高用户和商家的信息对称度,使客户放心地对产品进行检测,同时降低检测企业的经营风险。
本地化服务模式是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相结合的模式,以线下服务为主。首先,用户通过网络详细了解检测服务流程信息;其次,依据被检测商品的指标特征筛选检测机构;最后,用户可选择在网上下订单也可以直接到线下的企业中进行商品检测。
在本地化模式中,对于售后服务,客户既可以在网上向检测机构咨询具体事项,也可以直接到机构中对于出现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案,保证服务的质量。本地化模式的整体组织关系如图2所示。
本地化模式是侧重于本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在客户和检测机构间的信息对称、样品配送和费用支付有很大的优势。信息对称方面,用户是实地检测商品的,能够和检测机构服务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信息可靠。样品配送方面,由于客户和检测机构处于同一区域,完全不需要通过第三方物流传递样品,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费用支付方面,用户既可以选在线上利用第三方进行支付也可以线下直接付款,有效控制了支付过程中的危险性。最终省时省心的完成了交易活动[20]。
3.3 纯平台式服务模式
纯平台式服务模式是一种只有平台、无支付方式的无交易服务模式。纯平台式服务模式以提供咨询服务为主,提供最新检测资讯为辅[21]。在这种平台上可户可以向千余家检测机构发出求助信息,了解与其合作的实验室的概况,浏览最新的检测专题及检测法规标准,还可以查看多种检测产品对应的检测机构的基本信息,了解最近要召开的培训展会及特惠活动。在这个平台上客户也可以和检测机构进行沟通交流,但是鉴于平台没有线上支付功能,只能采取线下付款方式完成交易。纯平台式的整体组织关系如图3所示。
纯平台式服务模式是侧重于提供信息服务的模式。平台能实时发布最新的检测信息,也能够根据用户发出的检测求助为其推荐检测机构,为检测机构与用户建立沟通的桥梁,便于用户完成检测决策。其没有支付功能这一特征,使交易变得繁琐,但却保证了买卖双方的利益,有效控制了支付过程中的危险性。
3.4 基于自营实验室的独立服务模式
基于自营实验室的独立服务模式是一种由实验室发起的独自为顾客提供全套服务的服务模式。自营实验室服务模式以实验室服务为主,紧紧遵从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宗旨,为检验检测服务提供技术支撑[22]。实验室的具体操作行为是面向客户的市场行为,具有市场化特征,用户可以与实验室直接取得联系,可以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完成交易,可以向实验室的相关专业人员咨询检测情况,也可以全程追踪检测流程。基于自营实验室的独立模式整体组织关系如图4所示。
基于自营实验室的独立服务模式侧重于实验室服务。依据实验室提供的技术支撑,提高数据的权威性,保证检测报告的质量,提升政府监管效率。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检测状况,实时提高检测专家的技术水平,引进先进设备。实验室随时与用户联系,实时沟通检测工作的重点和动向。从而做大做强检验检测实验室,推动检验检测行业的发展壮大。
3.5 基于自营实验室的合作服务模式
基于自营实验室的合作服务模式是一种独立实验室和其他没有实验室的企业合作的服务模式。以实验室和检测机构合作提供服务为主线[23],紧紧围绕着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方针,推动检测服务的发展。在这种模式中,实验室为检测机构提供技术支撑,检测机构为实验室扩展业务范围,二者都可以与用户进行信息交互,换言之,实验室既可以为检测机构服务也可以直接为用户服务。基于自营实验室的独立模式整体组织关系如图5所示。
基于自营实验室的合作服务模式侧重于合作服务,实验室和检测机构以此为基础,打造核心团队,分工明确。实验室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引进检验检测最新技术和相应的优异人才,提升检测水平及效率;检测机构则借助实验室顶级的检测水平、权威的检测数据宣传,提升业务量,同时加强与客户的联系,实时传递最新检测信息,确保提供满意的服务,从而推动实验室和检测机构的共同发展进步,进一步带动检测行业的发展。
3.6 基于社会集资的平台垄断性服务模式
基于社会集资的平台服务模式是一种由社会企业提供资金的平台垄断服务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指一些大的检测机构利用自身的资源和影响力,在检测行业的电商领域快速扩张的服务模式。大检测机构在拥有独立实验室及平台的基础上,拉拢一些中小微检测机构进驻,提高企业的运营质量,增大资金的流通量,更甚者通过优中选优、纵深渠道、强强联合等方式,建立检测商城[24]。
但是小微企业的电商应用仍处于初期,基本上不具有话语权,有可能会面临资金回笼慢的问题,影响企业的资金运转。同时,垄断性平台网络费用较高,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也加剧了流动资金紧张状况,故基于社会集资的垄断性平台服务模式适合有充足资金的机构。
3.7 比较分析
合作联营模式侧重于异地网上服务,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于一体,易被广大消费者接受,也解决了检测机构面临的资源分散、业务范围窄的问题;本地化模式侧重于本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适合在某一特定区域内提供检测服务,能解决检测机构面临的信息不对称、支付不安全的问题。纯平台式服务模式侧重于信息服务,为消费者及企业提供一切可能的资源,但就其沟通方式和支付方式,其不适合紧急检测业务。基于自营实验室的独立服务模式侧重于实验室服务,适合于对检测技术及检测过程比较感兴趣的消费者和企业,可以保证检测报告的公正性和客观性的问题。基于自营实验室的合作服务模式侧重于实验室和检测机构的合作服务,适合于没有独立实验室的检测机构,能够帮助检测机构降低成本、提高市场公信力、引进先进人才。基于社会集资的平台垄断性服务模式侧重于检测机构利用自身绝对的市场强势,在电商市场进行快速扩张,适合于资金较充足的企业,能够实现资源的整合、业务范围的扩张,从而占据更大的市场。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4 结论
本文面向检测机构、送检企业、普通大众和政府监管部门,以发展第三方检测行业的电商服务模式为主要目标,重点分析了发展电子商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分析检测行业的基本特征和属性,提出了6种电商服务模式并探讨各模式的适用情况。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分析检测行业面临的问题,以解决问题为目标,论述了发展电子商务的必要性,从实现资源整合重组、扩展业务范围、降低成本和提高市场公信力4个角度展开;(2)从政策、技术和市场三方面分析论述检测行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可行性;(3)在分析检测行业的基本特征和属性的基础上,提出合作联营模式、本地化模式、纯平台式服务模式、基于自营实验室的独立服务模式、基于自营实验室的合作联营模式和基于社会集资的平台垄断性服务模式,从各个服务模式提供服务的方式入手,分析了整体的组织关系并讨论其适用情况。
综上,本文提出的6种模式在提高检测资源的共享利用、扩宽检测企业的业务范围、方便用户检测商品的同时,还降低了产品质量问题带来的社会舆论压力。在后续的研究中,将对这6种模式进行深度剖析。
摘要:目前第三方检验检测市场的需求和检测行业的发展现状形成突出矛盾。电子商务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型贸易方式,影响传统检测企业的经营环境,促使检测行业转型升级。结合传统检测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我国第三方检测行业发展现状和问题,阐述第三方检测行业发展电商服务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6种检测行业的电商服务模式,分析了6种模式的适用情形,旨在推动第三方检测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 篇9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 英文简称CTC) 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伴随新中国建材工业的发展而茁壮成长。经过六十余载的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 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建筑和装饰装修材料及建设工程领域内极具规模、综合性、第三方检验认证服务机构。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的服务对象包括建筑材料生产和流通企业、建设工程建设及施工单位、太阳能光伏生产及应用企业、碳排放权交易单位、各级政府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督主管部门及消费者等。拥有检测、认证、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检验仪器设备研发销售及标准物质 (含标准样品) 研发销售、延伸服务五大业务平台。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总部设在北京, 在北京、上海、天津、广东、陕西、河北、福建、江苏、安徽、浙江等地设有14家分支机构, 拥有6家国家级中心和16家行业级中心, 员工总数1400余人。
作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中国建材总院研发实验基地的运营机构,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将始终以“科技创新”驱动企业发展, 秉持“公正为本、服务社会”的核心理念, 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专业化创新解决方案和本地化服务, 帮助客户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并传递信任, 与客户、员工、投资者实现“共享、共赢、共荣”, 并为全面推动建材工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倾注激情、奉献全力。
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 篇10
1 医疗机构在器械质量控制方面的主要困难
在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管理中, 安全、有效的监管主要集中在医疗器械临床准入与评价管理、临床使用管理和临床保障管理的环节中。
笔者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发现, 近几年, 作为在用医疗器械使用和管理的主体, 各级医疗机构先后进行了一系列质量控制实践。通过这些活动, 大大提高了在用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也有效地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但在具体实践中也发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 如:由于医疗设备验收工作的复杂性, 专业性强, 技术要求高, 如何评判所购设备是否“合格”是验收工作的难点;如何对维护、维修后的设备进行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价是风险管理工作中的困难;医疗设备维护费用逐年增加, 技术人员少, 加重了医院对于厂商外修的依赖性, 间接增加了医院的成本支出等等。
上述问题的出现, 是深层次的政策法规问题和复杂的技术难题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或渠道, 在器械的安全有效和医院成本之间找到平衡点, 是全面推进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工作中需要解决的又一难题。
2 我国医疗器械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发展情况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医疗器械在临床使用阶段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于2009年初对北京市在用医疗器械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调研。这次调研中, 在被访的119家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中, 有116家医疗机构表示需要第三方提供设备验收、维护和定期检测方面的服务 (比例见图1) 。
从目前我国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发展情况看, 检验机构多数属于国有事业单位, 其从软件和硬件上都具备较为优质的资源, 发展迅猛。截止2008年底, 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资格认可的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已达49家, 而且这一数字还在逐年增加。
目前, 医疗器械检测机构主用通过参与监督抽验的工作实现其辅助监管的职能。检测机构在人员、设备和技术方面积累的诸多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发挥, 其在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方面还缺少创新性和灵活性, 在服务方式和服务领域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发掘。
3 检测机构参与医疗器械质量控制的优势
3.1 对产品“合格”判定更权威
鉴于检测机构拥有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他们在检测过程中接触的产品多, 范围广, 对受检设备有比较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检测人员长期对国内、外标准进行跟踪研究, 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国、行标的制定工作, 对标准更为熟悉, 对新的检测技术有更多的切入点。因此, 由他们对器械进行验收检验工作, 出具的检测报告更具权威性, 能够保证器械在首次投入使用时安全、有效。
3.2 维护和维修后的评价更为科学
如果医疗器械检测机构通过了实验室认可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认可, 表明其具备了开展检测和校准服务的技术能力。按照规定, 检测机构所用的检测仪器都会定期计量、校准, 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无误。由于以第三方身份参与设备的评价工作, 检测机构给出的结果更为公正、客观, 从而确保设备维护和维修质量。由他们对在用器械进行维护和维修后的评价, 能够为医疗机构赢得政府部门、社会各界更多的信任。
2.3 降低医疗机构的设备维护成本
对医疗器械进行检测的专用设备品种繁多而且大都价格不菲, 配备这些设备无疑会增加医疗机构的运行成本。由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此类工作, 可以为各个医院减少设备购置开销。另外, 有研究表明配备一名医工技术人员, 不仅要考虑其可降低的维修成本, 还需要考虑相应付出的人力成本, 医院年度维修费用不会随着技术人员的增加而无限地以线性关系降低, 而且技术人员也不可能掌握本单位所有医疗器械的检测技术。因此, 由第三方开展检测工作, 既可以避免医疗机构在人力方面的浪费, 又提高了设备维护成本投入的收益。此外, 检测机构还可以利用人员和技术上的优势, 为医院提供设备使用和维护的常识培训, 使医工部门的工作从以前的以“医疗设备维修”为主转变为“确保医疗设备使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保养为主, 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从而降低医疗机构的综合成本。
从监管的角度看, 检测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已成为市场和政府监管机构之间一个信息公开、公正的重要补充。检测机构通过对在用医疗器械进行长期的检测、维护, 可以持续的收集检测数据, 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弥补医疗器械监督抽验工作中的不足, 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工作提供更为科学、准确、权威的信息。检测机构可以在长期的数据积累和专家资源的基础上, 帮助医疗机构制定出相关临床科室在用医疗器械可操作性的质控指南。可见, 第三方检测机构参与医疗机构的设备质量管理, 能为患者、医院、监管部门架起一个沟通、开放的桥梁, 有利于医疗器械的科学管理和使用, 并可开创一个多方共赢的和谐局面, 。
4 国外相关经验
在澳大利亚, 生物医学工程部负责为直接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常规设备, 进行AS3551的测试 (含功能测试, 维护, 保养) 和维修。生物医学工程部聘用了高素质的技术人员, 而且配备了很多专业化高级检测设备, 如脉搏血氧 (探头) 分析仪、高频电刀分析仪等等。澳大利亚西悉尼地区, 由西悉尼生物医学工程部负责对悉尼西部卫生厅所属的13家公立和12家私立医院提供医疗设备维修和技术服务, AS3551检测工作也由西悉尼生物医学工程部来执行。AS3551规定对每台医用电子仪器, 每年至少要强制测试一次, 并要认真保持好每次的数据记录。此外, 设备完成维修后, 也必须再通过AS3551安全测试和性能测试, 并把档案留底。这种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对我国医疗机构在用医疗器械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5 建议
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 在我国大中型城市鼓励医疗机构委托第三方对在用医疗器械进行验收、维修后评价检测等工作。可以首先强制性要求第三方对医疗机构中使用频率高、危险系数大、对检测环境要求低的设备 (如:呼吸机、监护仪、麻醉设备等) 开展验收和维修后检测。通过一段时间的经验积累, 找出开展检测在样品、辅助品、检测环境等方面的关键点, 并摸索出一套完整的检测要求和程序。待这种模式成熟后再考虑进一步扩大检测区域和范围, 全面提升在用器械监测管理工作水平和质量, 并逐步建立相应的管理运行机制和工作制度。
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管理信息化的不断进步, 医疗器械检测、管理工作与国际接轨已势在必行, 独立于政府的第三方机构在我国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医疗机构与第三方检测机构合作完成在用器械的质量管理工作, 不但可以为监管工作提供必要的科技信息, 而且还会解决医疗机构在设备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颈口”问题, 凸显医疗器械检测和使用管理工作中的公正、公开原则, 给患者和使用者增加使用信心, 为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质量和水平, 在体现专业性、中立性和公正性的同时, 实现质量控制和评估的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2]刘锦初, 医疗设备的全面质量控制管理实践, 珠海年会论文集, 2010.04.
[3]王溪, 建设临床工程信息系统监管医疗器械使用安全, 珠海年会论文集, 2010年第25卷05期
[4]郑蕴欣, 陈颖, 李斌, 区域性医疗设备维护费用控制与医工人员配置的相关性, 珠海年会论文集, 2010.4
[5]宓现强, 国外医疗器械监管专业人才培养概况及对我国的启示,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9年第15卷第3期
[6]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调研数据
检验检测机构的质量控制 篇11
关键词:检验检测机构;质量控制;质量保证
中图分类号: F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8-37-2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使用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也给检验检测机构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检验检测机构主要依据相关的技术标准,利用仪器设备的相关技术,然后对相关的产品进行检验检测。检验检测机构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对产品进行检验前、中、后的质量控制过程,给客户提供真实可靠的检测数据结果。在具体的检验检测中,检测的结果一般都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检测人员、质量控制方式、检验设备等,因此,相关检验检测机构就应该把握好检测方法,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从而保证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1 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对于检验检测机构来说,制定完善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目前我国检验检测机构的发展现状来看,没有制定完善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没有定期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因此,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的可靠性,就需要制定完善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检验检测机构在制定质量方针之前,一定要结合自身机构的实际特点和客户的需求,并保证制定出来的质量方针符合实际。与此同时,要把质量目标进行量化处理,定期统计目标完成情况,然后相关部门再根据统计的结果制定下期的质量目标。
2 质量控制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我国相关政府越来越重视产品质量检测问题,因此,检验检测机构应该依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相关规定对产品进行认真检测,保证产品检验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同时还应该注意把检验检测数据误差结果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允许范围内,从而达到检验检测工作的质量要求。
2.1 质量控制的分类
产品质量检测控制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内部质量控制;另一种是实验室间质量控制。其中内部质量控制主要指的就是检验检测机构对产品检验检测过程的一种自我监督,其中包括很多质量控制方面的内容,比如,空白实验、定值标准物质测定、校准曲线检查、平行样分析等等;实验室间质量控制主要指的对于不同的检验检测机构和检测人员质量进行监督的过程,并根据检测出来的数据做下对比分析,从而分析出检验检测机构的实力。一旦发现检验检测机构有任何问题,就要及时向相关负责人提出,并改进检验检测方法和标准,从而提高产品检验检测的质量。
2.2 质量控制的方式
在具体的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质量检测的控制方式有很多,其中包括绘制标准曲线法、绘制质量控制图法、不同方法间的比对实验、样品平行试验、标准物质试验等。
3 质量保证
要想保证产品的检验检测质量,就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检验检测人员、检验设备与标准物质、试剂和耗材。
3.1 检验检测人员
从事国家规定的特定检验检测技术人员应该具备符合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资格。同时,相关的检验检测人员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学历,并且还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专业知识。除此之外,检验检测机构还应该依据自身的实际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定期对相关的检验检测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让他们能够与时俱进,学会运用新的专业技能。在培训的过程中,还应该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当培训结束后,还应该对相关的培训人员进行考核,只有考核合格的人员才能胜任检验检测工作岗位。
3.2 检验设备与标准物质
3.2.1 检验设备
检验设备是从事检验检测工作最直接的工具,同时也是重要的基础设施。为了要保证检验检测工作的顺利完成,各个检验检测机构都应该配备准确的检验设备,比如,抽样、检验、检测、测量等必需设备。
3.2.2 仪器设备的量值溯源
在检验检测之前,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那就是要对所用到的设备进行核查、校对,要保证所有的设备都能满足相应的标准要求。检验检测机构还要做好仪器设备的量值溯源工作,这也是保证检验检测结果准确的重要前提。在进行量值溯源工作之前,相关的检验检测机构应该制定一系列仪器设备的校对维护计划,对于那些不能溯源到国家标准的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应该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校对,比如实验室内部比对等方法,从而保证检验检测结果的可溯源性,使得测量结果能溯源到国家基准或国际基准。
3.2.3 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
为了判别仪器设备能否保持校准状态,比如,参考标准、标准物质等,在具体的障碍点处定期对设备进行可靠性核查,从而保证仪器设备的置信度。当仪器设备核查完了之后,还应该对核查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一旦发现核查结果存在不够稳定、有很大偏差等问题,那么就应该立即停止对仪器设备的使用,然后向上级领导做下汇报并找专业的维修师进行维修,当仪器设备再次恢复标准之后,才能投入使用。在对仪器设备进行核查时,要着重对硬件、软件的保护,以免其发生损坏,影响检验检测结果。
3.2.4 标准物质和标准溶液
标准物质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保证检验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实现量值溯源的重要物质。标准物质作为控制物质,应该与待测物质同时进行分析。检验检测机构在购买标准物质时,一定要选择国家级别的标准物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产品检验检测的准确性。但是,当没有标准物质时,检验检测机构就应该采用相关的检验方法来提高检验检测的准确性,比如,能力验证、实验室间量值比对、使用实验室质控样品等方法,从而保证检验检测数据的精密度。与此同时,在检验检测的过程中,检验检测机构还应该注意标准物质的有效使用期限,在配置标准滴定液时还应该根据相关标准《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GB/T601-2002)进行配置。
3.3 试剂和耗材
3.3.1 试剂和实验用水
在具体的检验检测中,试剂和实验用水是其中必备的材料,试剂和实验用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具检验检测之前,相关的检验检测人员一定要根据标准方法和技术规范来采用与之相对应的试剂和实验用水,不能为了节省成本,就购买低级别的试剂和实验用水。
3.3.2 实验耗材
除了试剂和实验用水,实验耗材也是影响实验数据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针对玻璃量器来说,在进行检验检测之前,相关的检验检测人员也应该对其进行校对,只有符合规定的产品才能投入使用。同时,在选择玻璃耗材时,应该保证标准曲线和平行样品的量器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测量误差。另外,玻璃器皿在使用完之后还应该对其进行及时清洗,尤其注意的是如果是带有刻度的玻璃器皿一定不要对其进行加热,一旦加热就会严重影响其称量准确度。
3.4 环境条件和设施
环境条件和设施也是检验检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在具体的检验检测中,检验检测的环境条件一定要满足相关的标准要求,如果有电磁场、噪声振动、温度变化等外界环境的影响,那么就会直接影响仪器设备的测量准确度。环境条件的检测应该有真实和及时记录性。同时,在检验检测时,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配备相应的环境条件和设施,从而保证检验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检验检测机构的质量控制是一项非常系统且复杂的工作,因此,为了保证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相关的检验检测机构就应该重视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工作,制定出完善的质量检测方针,不断改进检测方法,从而保证检验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参 考 文 献
[1] 徐健峰,孙晓丽.检验检测机构整合盘锦模式见成效[J].质量与认证,2016(07).
[2] 陈凌云.检验检测机构诚信评价模型的探讨[J].质量技术监督研究,2016(03).
[3] 翟博洋,乔东,谭晓东.浅谈我国检验检测机构资源整合及发展[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3(05).
[4] 刘宇军.多措并举完善检验检测机构发展规划[J].中国检验检疫,2011(03).
第三方理财机构理财师素质探讨 篇12
1 第三方理财机构理财师素质的重要性
第三方理财企业, 从业务性质上来看属于知识型的咨询顾问类企业, 显然专业人才 (知识型人才) 对于这种类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十分重要。如果缺少人才资源, 第三方理财企业的竞争力将会大打折扣。第三方理财涉及到的业务广泛, 不仅有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务, 还包括房地产、艺术品投资等非金融产品投资, 以及相关的法律、税务问题等, 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很高。我国当前对这些业务是分业经营, 这就使得缺乏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理财人才的环境, 从而符合客户要求的理财人才总量很少。另外, 一些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 如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等凭借其极具吸引力的待遇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机会吸引了大批高素质理财专业人员, 这样就使得第三方理财企业很难吸引、招聘或挖掘到足够的人才。所以, 第三方理财企业当务之急就是要迅速培养一批高素质理财人才, 以推动业务的开展。理财人员的缺乏及其素质成为制约第三方理财发展的关键因素。
我国第三方理财公司要发展, 培养高素质的理财师是一个关键。理财师的素质是影响理财服务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金融属于多元化构架, 资本市场的多层次急需熟悉和精通银行业务、证券交易、保险等多项金融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由于现存的第三方理财机构水平良莠不齐, 虽然其中的服务人员大部分是从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转型的, 但目前市场上普遍缺乏上述复合型人才。综上, 第三方理财机构的专业理财规划师必须克服传统的“重销售、轻规划”的典型问题。理财团队的整体实力以及理财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职业操守是第三方理财业务能否实现持续、规范、健康发展的关键。
2 理财师素质结构
理财师素质是理财专业人员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 主要包括非财务素质和财务素质两大方面。
2.1 非财务素质
非财务素质是第三方理财师除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的其他综合能力, 要成为合格的理财规划师, 必须具备以下的品质:
首先, 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理财师只有具有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取得客户的信任, 维护各方利益。由于第三方理财服务具有综合性, 包括理财顾问、产品咨询、会员服务、产品推荐、资产管理、代理投资、佣金收取等业务, 从而理财机构与投资者的关系不同于一般的委托关系。在理财关系中, 第三方理财机构与客户的经济地位显然是不平等的, 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第三方理财机构具有信息优势、技术优势及资源优势, 受高回报的激励, 理财师往往会向客户推荐高风险产品, 误导投资者。当前我国信用体系还不完善, 有些第三方理财机构在开展理财业务过程中对客户隐瞒风险甚至欺骗客户, 诚信缺失。因而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于理财师尤为重要。目前关于理财师的职业道德, 我国还没有统一规定, 参考美国关于财务职业道德的规定 (表1) , 本文认为理财师也应具有能力、遵守各项法规、真诚与正直、服务规范等职业道德。理财师应以客户的利益为服务中心, 而不是以单一向客户推销产品为目的。此外, 保守客户的个人秘密也是重要的一方面, 理财规划过程中涉及到很多客户隐私, 作为客户的私人理财顾问, 应严守机密。
其次, 应具有综合性的文化素养, 这不单单是指金融领域的专业知识, 还包括人文、艺术、历史等综合类的修养。这对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非常重要, 尤其是对于经常处理大额资金的理财师而言, 更是必不可少的素养。再次, 应具有很强的协调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敏锐的洞察力, 能与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实现规划目标。要有热情真诚的服务态度。热情真诚的服务是理财师与客户沟通的“敲门砖”, 要能够洞察客户需求。
最后, 应具有较强的学习与创新能力。理财师要持续的学习和提高, 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因为金融市场是瞬息万变的, 只有不断的充实才能保持与时代同步。创新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是理财师与经济环境相适应的必备能力。当前第三方理财机构销售的理财产品包括信托、基金、阳光私募、私募股权、保险和有限合伙产品, 表面上看产品类型丰富多样。但实际上, 因为多数第三方理财机构主要依托的仍是信托产品, 实际上正逐渐沦为单纯信托产品代销渠道, 这就造成了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化问题。在机构数量急剧增长, 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 部分机构单纯地推销信托产品, 脱离了提供综合的财富管理服务的理财本职。我国第三方理财市场上的金融理财产品种类与国外成熟的第三方理财市场相比还远远不够, 理财产品同质化现象日趋显现, 可供投资者选择的理财产品还较为有限。在这种情况下要求理财师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另外, 在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 新的经营方式、新的经营理念不断推出, 理财师必然要有新的应对措施和正确的财务处理方法。
2.2 财务素质
第三方理财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熟练的运用各种不同的投资工具进行组合规划, 以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
首先, 应具备扎实的业务理论基础。理财师就具有丰富的金融、投资、经济、法律知识, 应是“全才+专才”。也就是说理财师不仅应系统全面地掌握经济、金融、投资和法律知识等, 而且还需要在某些方面又是专才, 如在保险或证券等方面又有所特长。业务理论知识是否丰富和先进,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理财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弱。作为理财师, 对于财务管理等相关专业课程的核心内容必需深入的学习, 打下扎实的业务理论知识基础, 有了深厚的功底才能有拓展的实力, 才能真正理解财务管理的原理和本质。从知识的广度上讲, 业务理论的学习既要有重点, 又是综合和全面的。对核心基础理论学习的深度不够或者仅仅掌握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而忽略其他相关知识和信息的积累不能适应现代第三方理财业务发展的需要。
其次, 应具备较强的业务处理能力。显然只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是不够的, 理财师还需要具有较强的业务处理能力, 它是衡量理财师能否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各种投资方式、融资工具的不断出现, 财务人员面对的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多样, 时刻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往往有多个解决方案, 理财规划师的业务判断能力及处理能力决定了其能否在各种方案中选择最优的方案。而正确的处理能力取决于财务人员对各种情况的了解、对财务核算的熟练程度、拥有的工作经验以及对不断修订的财务准则、财政法规的认识了解及把握程度。
3 提高理财师素质途径
如前所示, 复合型专业理财师不但要熟悉目前金融投资领域各种理财产品, 还要能够根据投资者的实际具体情况做出合理的理财规划。要使理财师具有具备上述素质, 从理财师自身、第三方理财机构及政府部门来说, 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从理财师自身的角度来看, 首先要加强政治思想修养。理财师应努力学习政治理论知识, 积极提高政治思想觉悟, 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强化职业道德意识、端正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牢固树立依靠服务创造价值的观念和理念, 这是理财师做好理财工作的前提。其实应强化财会法制观念。再次应自觉加强职业道德和诚信教育。最后, 理财人员自身要通过各种学习途径、利用各种学习手段来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及业务能力。
从第三方理财机构来看, 首先应加快培养, 促使理财师快速成长。第三方理财机构需要增加理财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 对那些刚取得理财师资格证书的人员进行系统性的规范培训, 培养诚信服务意识和综合理财能力, 使得这些年轻的理财师尽快地成长起来。具体来说可以综合运用脱产培训与在岗培训相结合、非现场培训与现场培训相结合等方式, 并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开展培训工作。另外, 第三方理财企业可以通过优化各专业领域人才组合加快投资理财专业人才培养, 合理聘用熟悉银行、证券、保险以及其他理财领域的各种人才, 在团队工作中创造条件和氛围促进人才间的相互交流与相互学习, 促进人才的快速成长。其次是推动行业培训与认证, 促使理财师在学习培训中提高业务水平与能力;在大力强化内部培训的同时, 应积极鼓励理财人员加强自学, 参与社会统一的资格认证考试, 获得专业证书, 拓展知识结构, 并且注重实践操作, 提高理财师运用所掌握的金融知识和积累的投资经验进行专业理财的能力, 快速提高理财人员专业水平。除了内部培训, 还可以采用外部培训。外部培训是与境内外培训机构和金融类公司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采用交流和聘请专家授课的培训方式提供培训。同时要加强与证券、保险等行业系统的横向交流, 可以尝试通过建立横向联合培训机制, 使理财人员全面掌握各类投资市场知识。最后可以考虑外部招聘, 根据企业实力, 用优厚的待遇和政策引进国内外高端复合型投资理财人才。
另外, 相关部门也要提供相应的条件, 帮助理财人员提高综合素质。目前国内较为权威的理财师资格认证考试主要有CFP资格考试、AFP资格考试和RFP资格考试。这些资格认证考试只能作为从事专业理财服务人员的入门资质, 不能简单地持证上岗。为更好地区分理财师专业技能的高低, 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 将认证资格考试划分为从入门到高级不同层次的多个级别。同时, 鼓励更多的理财师考取证券、保险等相关领域的专业资格证书, 提升他们的综合理财服务能力。中国金融标准委员会的成立, 对于推动理财规划师队伍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意义。随着更多专业认证资格和机构的引入, 我国理财师数量将不断增加, 素质也将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奇志.第三方理财在我国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12, (13) .
[2]娇艳.理财规划师让金融专业的就业转危为机[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9, (7) .
[3]郑文.第三方理财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探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 29 (10) .
[4]胡颖红.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结构分析[J].当代经济, 2006,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