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三方检测机构

2024-10-12

中国第三方检测机构(精选9篇)

中国第三方检测机构 篇1

近年来,检测行业成为全球发展较快的行业之一,年增长在15%左右。而我国检测行业已经接近900亿元人民币的规模,年平均增长率在20%左右。目前获得CNAS、CMA认可的实验室已经超过2万余家,现经权威机构综合评估,评选出2013年中国市场第三方检测机构排行榜。

1、瑞士通用公证行(SGS)010 6845 6699

SGS 总部设在瑞士,是全球规模最大、历史悠久、业务多元化的大型检测机构之一,其业务范围覆盖了绝大部分的检测检验、合格评定领域,全球员工超过50,000 人。SGS于1991年在国内设立合资公司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目前已在全国设立了40 多家分支机构和50 多家实验室。

天津质量监督检察院-三站

022-84782826 022-84783834 天津市东丽区津赤路9号(天女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院内)质检三站

国家轻工业香料洗涤用品质量监督检测天津站、天津市质量监督检验站第三站

2、天祥(Intertek)22-83713262 手 机 :*** 目前 Intertek 已在全球100 个国家拥有1,000 多个办事处及实验室,共有超过27,000 名全职专业人员,为各行业客户提供测试、检验、认证及各类产品的其他相关服务。Intertek 是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国际商业检验机构,自1989 年以来已在全国建立了20 多个分支机构及具有国际水准的实验室,拥有超过4,000名专业技术人才,业务领域覆盖分析服务、商用及电子电气、消费品、工业服务、矿产品、石油、化工及农产品服务等行业。

3、中国检验认证集团(CCIC)010-84603456 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是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许可、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资质认定、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以“检验、鉴定、认证、测试”为主业的独立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即隶属于CCIC。CCIC的服务范围主要涵盖石油、化工、农产品、工业品、消费品、食品、汽车、建筑、物流、零售等行业。目前,CCIC 已在全球拥有约300 家分支机构和200 家合作实验室,员工逾16,000 人,运营网络已覆盖全球20 余个国家和地区。

4、谱尼测试(PONY)022-27360730(总机)022-27593911(直线)PONY谱尼测试是国内大型综合性检测机构,检测报告得到美国、英国、德国等70多个国家及地区认可,具有国际公信力。总部位于中国北京,下设天津、青岛、上海、苏州、宁波、武汉、深圳、广州、厦门、香港公司,及健康与环保、贸易符合性、商品质量鉴定、安全保障4个独立事业部,共拥有8个大型实验室基地及几十个联络处。

5、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SMQ)

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是深圳市人民政府设立并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广东省

质量技术监督局授权的法定计量检定和产品质量检验机构。SMQ现有员工近1300人,是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基地之一,建有龙珠、龙华、西丽三大实验基地,实验室面积6万余平方米,是华南地区最优秀的检测机构之一。

6、必维国际检验集团(BV)+86 21 23190001

BV(BureauVeritas)成立于1828 年,拥有覆盖众多领域的检测技术,在全球设有900 多个办公室和实验室,员工总数超过40,000 人。法利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是BV 在上海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1 年。作为BV 在中国的业务运营平台,法利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为中国及外资客户提供覆盖质量、健康、安全、环境与社会责任等领域的符合性评估和技术咨询服务。在中国大陆地区,BV 拥有4,500 名员工,通过遍布全国近40 个地区的50 多个办公室与实验室,为超过7,000 个客户提供检测服务。

7、华测检测(CTI)

天津市东丽经济开发区先锋东路99号 Tel:022-24984618 Fax:022-24984273 E-mail:Tianjin@cti-cert.com

华测检测主要从事工业品、消费品、生命科学以及贸易保障领域的技术检测服务,检测领域包括有害物质、安规、EMC、可靠性、失效分析、材料分析、环境安全、计量校准、纺织品、鞋类、皮革、玩具、汽车、验货、食品、药品、化妆品等。目前,华测检测在国内已建立了由30 多家分支机构组成的业务服务网络,拥有覆盖化学、生物、物理、机械、电磁等领域的数十家实验室。2009年10 月,华测检测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

8、德国莱茵(TÜV)

TÜV德国莱茵是一家国际领先的技术服务供应商。自1872年成立以来,我们一直为解决人类、环境和科技互动过程中出现的挑战开发安全持续的解决方案。作为一个独立、公正和专业的机构,我们长期致力于营造一个同时符合人类和环境需要的美好未来。

9、诺安 公司地址:

浙江省宁波市国家高新区光华路299弄16号C7幢 公司电话:400-627-8088 ***

诺安为香港太平洋恩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渔业产品)控股的检测机构。诺安检测服务有限公司是诺安在国内设立的附属公司,成立于2003 年,在青岛和宁波设有实验室。诺安最初为专业的食品安全机构,目前已发展成为覆盖培训、审核和咨询等整个全球化食品链服务的专业机构。

10、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

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简称中广测),于1990年通过省级计量认证,1991年通过国家级计量认证,2001年通过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广测目前已成为通过国家级资质认定(CMA)和国家认可(CNAS)的第三方检测、校准实验室和A类检查机构,可向社会提供具有证明作用的测试数据和结果。

中国第三方检测机构 篇2

第三方审核机构是衡量节能效益分配, 确认节能量的核心机构。作为节能服务体系重要的实体组织, 具有严肃性、专业性、独立性。目前, 中国第三方审核机构发展速度缓慢, 远远落后于节能服务产业整体发展速度, 成为阻碍中国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节能服务产业逐步发展及中国节能环保工作深入开展, 中国应重视第三方审核机构的建设和管理, 为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1 中国第三方审核机构发展现状

201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下发的第五批备案节能服务公司公告显示, 全国累计备案节能服务公司总数已达3 210家[1], 这些节能服务公司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开展节能服务。但对这些节能服务公司进行审核的审核机构数量却极少, 到目前为止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财政部通过评审选拔的国家级第三方节能量审核机构共26家, 其中各地方节能中心8家、认证机构6家、会计师事务所4家、电科院4家、咨询公司2家、其它机构2家。

2 中国第三方节能审核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第三方节能审核缺乏依据和标准

a) 审核文本格式不统一。节能审核所采用的文本格式过于简单, 没有规定的详细要求, 各审核机构根据自身情况对节能报告进行设计和编制, 导致审核报告内容条款存在较大差别, 不利于专家评审及审核;b) 第三方节能审核机构审核能力薄弱。各级节能、财政主管部门对节能量审核机构的资质、能力、业绩等都有一定要求, 如:按第三方审计机构条件要求具有开展节能量审核工作所需的专业人员中, 从事节能量审核、能源审计及节能评估工作3 a以上,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3人;具有相关工作经验1 a以上, 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10人[2]。但在调研中发现绝大部分机构专业审核人员资格不达标, 专业化程度较差, 部分审核机构存在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技能不扎实、责任意识不强的问题;c) 审核费用不明确。“十一五”期间, 审核费用由中央财政支付, 从2011年起, 改由省级节能主管部门选择第三方审核机构并支付审核费用, 地方主管部门对审核机构的审核可能有一定程度影响, 且没有统一审核费用标准, 各个地方审核机构差异较大, 不利于审核标准化。

2.2 第三方审计机构缺乏系统性设计

a) 节能双方权责不明晰。按照当前节能项目管理模式, 项目是否重复申报、是否打包 (拆分) 申报, 是否符合产业政策的问题, 是否已在其它领域获得国家支持项目等工作, 目前全部由审核机构进行评估、审核, 但由于审核机构获取相关信息具有一定局限性, 无法对节能方数据进行获取, 从而影响审核准确性;b) 第三方审核机构审核项目前后不一致。目前初审、终审机构间没有衔接, 无法得知初审机构的审核方法和审核结论, 难以保持在计算方法上的前后一致性, 导致计算结果和审核结论出现差异。

2.3 节能审核机构价值性明显不足

a) 节能审核后续价值亟待挖掘。目前, 节能项目通过第三方审核机构成功审核后就戛然而止, 没有对项目进行后续跟踪和挖掘, 没有充分利用节能审核机构技术性优势, 节能审核后续服务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 相应的作用和价值没有得到充分拓展[3];b) 节能量计算方法学研究薄弱。节能计量方法是节能量审核的核心技术和关键理论支撑, 节能量审核机构是节能计量研究的主要机构, 目前, 中国节能审核机构还缺乏节能计量的研究工作, 没有对新增类型项目的方法学进行分类及共享, 不利于提高审核机构整体审核能力;c) 缺乏对实施项目的归类, 数据准确度有待提升。近几年成功实施申报的项目累计具有一定规模, 但部分项目之间具有相似性。由于项目实施后碎片化管理没能有效对已实施项目进行统计、归类和梳理, 在审计过程中造成一类项目或相似项目使用不同审核标准, 给节能服务公司及用能公司间收益核算带来困扰。

3 建议

3.1 建立不同领域第三方节能审核机构合作联盟

不同领域第三方审核机构有着各自的审核、计算、评估特点, 需各机构有机互补才能发挥审核机构优势, 为加强节能审核机构实效性, 需成立第三方机构合作联盟, 建立中介机构数据库, 通过定期召开内部培训会、讨论会等动态管理方式, 提高第三方审核机构的业务能力及水平。

3.2 完善节能量计算方法学

节能审核机构应进一步强化该领域理论研究, 通过加大对节能量审核理论研究工作, 推进方法学指南或标准制定。成立和组织相关专门机构对近年来节能量审核项目进行归纳、总结, 研究制定能直接指导审核工作的理论、方法、标准, 加快具体领域和项目的方法学研究。在此基础上, 及时制定审核要求、审核规程、检测和计算方法, 为统一各审核机构审核尺度、促进审核工作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3.3 搭建节能审计备选项目信息平台

为提高节能项目审计透明度, 突出第三方机构的公正性及诚信度, 节能量审计机构应建立项目信息平台, 及时跟踪各项目审核进度, 实时对项目审核情况进行动态管理, 搭建利于节能服务公司和用能企业及时协调沟通的路径。

3.4 规范第三方机构审核收费标准

由于国家和地方分别设有第三方节能量审核机构, 收费没有统一标准和依据, 在节能审核项目之间收费差异明显, 节能双方对审核费用质疑现象普遍存在, 难以保证第三方的公正性与合理性, 得不到用能节能双方认同。所以应根据省市及行业情况分别建立国家、地方统一的审核费用标准, 提高审核经费, 变更审核费用支付方式, 为审核工作提供保障, 维护审核机构的独立性、公正性。

3.5 加强对第三方审核机构的审核

在遴选第三方节能审计机构的过程中, 建议主要考核第三方审核机构的以下3个条件。a) 资质条件。节能量审核机构应具备与节能量审核工作相适应的资质;b) 专业能效评估队伍规模, 如具有注册能效评估师、节能减排评估师的数量;c) 技术条件。应对现有审核设备改造升级, 引进国外先进节能审核仪器, 筹建节能监测实验室和移动现场节能监测平台, 使节能监测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4 结语

第三方节能审核机构是构建节能服务产业系统的重要组织, 随着节能服务产业市场化快速发展, 节能审核机构发展空间日益广阔。当前中国应重视第三方审核机构整体建设, 加快节能服务产业体制建设, 突出审核机构第三方特质, 完善节能评估机制, 加强节能审核人才培养, 提升节能审核水平, 从而充分发挥第三方审核机构在中国节能减排的支撑作用。

摘要:节能审计机构是衡量节能效益的重要组织实体, 目前, 中国节能审计机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 阻碍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为加强审计机构的作用和价值, 结合中国节能产业发展现状, 提出解决中国第三方审计机构的相应措施, 进而提高第三方审核机构整体水平。

关键词:第三方,审核,节能

参考文献

[1]张志勤.合同能源管理国家参政奖励政策解读—节能服务公司如何申请财政专项奖励资金[J].建设科技, 2012 (4) :14-15.

[2]孙鹏程.建筑节能服务发展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 2007.

中国应放开第三方检测机构限制 篇3

2013年底,长安福特宣布将召回8万多辆存在断轴隐患的翼虎汽车。这是消费者维权一次来之不易的胜利。而纵观以深圳车主张小兰(化名)为代表的翼虎车主维权之路,第三方检测机构SGS上海办事处出具的翼虎受损转向节鉴定报告成为推动其召回的一次重要转折。不过,由于此次鉴定并非双方所约定,因此长安福特对此次检测报告并未认可。

翼虎召回事件可否成为中国汽车消费者维权的一个可借鉴样本?第三方检测机构在消费者维权体系中可以发挥什么作用?为此,《消费者报道》记者对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打假工作委员会投诉举报办公室主任贾宁进行了一次专访。

《消费者报道》(以下简称《消》):深圳车主张小兰将受损羊角送到SGS上海办事处进行检测,鉴定结果为“失效件的断裂为脆性断裂”,在你看来,这一结果是否对推动翼虎召回起到了积极作用?

贾宁:消费者为了自己找到车辆问题的根源,将汽车配件送到SGS检测机构,结果证实属于质量问题,实际上不管长安福特单方面是否承认这样的检测结果,它已经说明了问题。

《消》:类似张小兰这样的车主维权过程十分艰难,你认为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状况?

贾宁:汽车商品服务专业性强,鉴定费用高,消费者在维权中往往处于技术和力量薄弱的被动地位,这是我们国内车主在维权上最大的问题。消费者在汽车出现故障之后,都要先到销售商处寻求解决办法,一些小问题能及时解决,但一些大问题已经不是经销商能够解决的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厂商和销售商互相推诿、拖延时间的现象。

当消费者通过厂商内部投诉、去消费者协会投诉等途径都无法解决问题时,无奈之下,只能选择在销售商门前砸车、闹展会、马驴拉车等方式引起社会及媒体的关注,其实这就是当前中国消费者的悲哀。

要改变这种状况,我觉得放开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限制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消》:放开“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限制”主要指的是什么?

贾宁:汽车的零配件种类繁多,针对它们的检测标准以及技术都是不同的,即使是国外的整车检测实验室也不可能具备对所有汽车零部件的检测能力,因此,第三方检测已成为国外汽车厂商的通用办法。

呼吁开放第三方检测市场,就是在呼吁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个人认为,政府背景或国有资本应该逐步从第三方检验、测试、认证领域退出。第三方检测机构应该成为检测市场主体,并深入到强制性认证和法定市场中。这样可以真正树立“中国品质”,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健全安全体系,进而,政府可专注于强化监管和关注公众风险监测评估,增强政府的公信力。

《消》:在你看来,中国放开汽车第三方检测机构的限制有什么积极意义?

第三方检测机构发展状况(定稿) 篇4

近年来,我国产品出口多次遭遇“绿色壁垒”。如何获得通行证进入国际市场,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会遇到的问题,而由此产生的巨大市场空间,则吸引着众多的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纷纷进入我国。

从有关外经贸部门获悉,近年来中国每年约有400亿美元的出口受到国外各种形式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以食品为例,每年被美国海关扣留的食品批次中,25%并非质量不良。而是因为标签不符合“美国食品标签法”的规定而导致被销毁或退货。为了保护本国市场,许多国家制定了许多严格的标准、法规,甚至用法律明确规定进口商品必须符合进出口标准。目前,欧盟拥有的技术标准就有10多万个,德国的工业标准约有1.5万种,日本有8000多个工业标准和近400个农业标准。而中国技术认证推广开展时间不长,企业和产品的认证数量以及认证的组织机构、认证标准等和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急于找到正确的途径获得相关认证。与此同时,中国各级政府和外经贸部门也推出一系列办法,鼓励中国企业开展技术和质量认证。

一、第三方认证机构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看到我国的检测认证行业的巨大市场,纷纷来到我国设立认证公司及办事处机构。

(一)第三方认证机构在我国的布局

从第三方认证检测机构在我国的发展布局来看,它们的分支机构主要集中在中国的沿海城市,以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中心向沿海城市延伸。从北到南,目前已经在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宁波、温州、厦门、深圳、广州等城市设有分支机构。主要包括英国INTERTEK、瑞士SGS、德国TUV、法国BVOI、美国UL等,它们是现今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独立第三方产品安全测试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权威认证机构。这些公司也是在我国主要的权威第三方认证机构,都具有良好的国际声誉。

(二)第三方认证机构在我国的发展阶段

第三方认证机构在我国的发展经历着从单一业务逐步发展到多元化业务阶段。由于我国第三方认证市场的竞争并不激烈,而且客户群体相对固定,因此这些国际认证机构都处于市场规模发展的上升阶段,但业务重点不同。如:英国INTERTEK(天祥认证集团)是我国最大的第三方认证检测机构之一,于1989年在深圳成立的合资公司(深圳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是第一家进人中国市场的外资检测机构,主要做纺织品检测。随着业务的不断增长,IN-TERTEK陆续在我国上海、广州、杭州、大连等40多个城市设立了30多个实验室和70多家分支机构,总人数达5000人。目前由5个主要的事业部组成:商用电子电气、消费品服务、政府服务、风险管理、石油化工及农产品服务。

德国莱茵中国集团包括TUV莱茵、南德TUV、北德TUV三家公司。TUV莱茵在1989年进入中国市场,已分别在上海、北京、大连等地设立了7个分公司或办事处,南德TUV在1993年进入中国,北德TUV于1999年进入中国。经过在2007年的并购与市场重组,目前在中国有业务的主要是TUV莱茵和TUV南德,并且在医疗器械认证和汽车-认证的优势明显。美国u L安全检测实验室,与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总公司共同建设合资认证公司-UL美

华认证有限公司,2003年1月正式开业。目前在苏州、北京设立独立实验室。我国已成为u L公司在美国本土之外最大的海外市场,经u L授权的工厂已经超过7100家,占全世界u L授权工厂的11.5%,且每年以20%的速度不断增长。实验室可对视听产品、照明、家电、信息技术设备、马达、电动工具等产品提供安全测试。

瑞士SGS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已陆续在上海、杭州、深圳等地注册了33个分支机构。业务范围消费品、汽车、矿产、石油、农业、政府及公共机构服务部服务。法国BVQI在中国大陆的业务始于1996年,在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14个城市设立了办事处及联络处,主要以体系认证为主。2007年1月15日,北美地区最著名的产品认证机构CSA宣布在中国大陆地区正式推出对卫浴产品的测试和认证服务。2007年6月,荷兰KEMA在中国温州的CB试验室成为可以测试CB体系项目的正式试验室。KEMA据此成为第一个在中国工业电器元件测试领域的独立外资测试试验室。另外,德国VDE、日本JQA、南非SABS等国际知名认证机构也加快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

二、第三方认证机构在我国发展的原因

(一)环境问题推动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在我国的发展

如今环境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欧盟、美国、日本等纷纷制定出保护环境的法令法规,而且法规执行更加严格,涉及范围扩大。例如,2006年7月ROHS&WEEE指令已经在欧洲实施,这是“关于在电子电器设备中限制危害物品使用的指令”,目的是禁止在电子产品中使用危害环境的材料。指令中详细说明严禁使用重金属铅、汞、镉、六价铬、PBDE、PBB。WEEE是“有关废弃电子电器设备的指令”,将确保产品在使用完毕后能得到妥善的处理,使供应商承担生产的电子产品废弃物回收利用的经济责任。这无疑给我国的出口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凡是2006年7月之后进入欧洲市场的电子产品都需要遵循ROHS&WEEE要求。在中国的浙江和广东两省,电子产品出口企业密集,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占据大多数,出口欧盟成员国的产品迫切需要符合指令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在我国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推出了有关ROHS的检测,为我国电子产品制造企业提供专业测试与相关测试报告服务,以帮助我国产品顺利进入欧洲市场。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我国出口企业产品的检测结果直接影响到国外购买者的决策,环境因素会为产品与购买者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感情纽带,其中权威第三方认证无疑给购买者增加了信心。

(二)我国国际贸易增长也推动了第三方认证机构的发展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大量企业不仅仅满足于国内市场的竞争,更希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能占有一席之地。特别是中国人之后,国外的关税壁垒被逐步打破,这使中国产品出口获得更多商机。无论是在中国大陆,香港还是台湾地区,出口贸易都在增加,而出口贸易的繁荣带来大量认证需求和商机。但与此同时,以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认证等为表现的“技术壁垒”表现得更为突出,成为中国产品出口最隐蔽、最难对付的障碍。以玩具行业为例,我国的玩具年出口量达220亿多件,占据欧美市场70%的市场份额。而义乌市是全国小商品集散中心,在我国对外出口的玩具产品中义乌玩具占了相当大的份额。据义乌玩具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义乌市场的玩具年销售额超过40个亿,出口比例约占70%,其中出口欧美国家占25%1)1上。在义乌市场3000多玩具经营主体中,本地生产企业为300余家,年产值10多个亿。因此而产生的巨大检测认证市场空间吸引着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目前法国BVQI已经进入义乌,为义乌当地外贸出口企业和单位提供装船前检验服务,目前已有4家企业通过了产品检测和现场考核。据悉,英国INTERTEK、瑞士SGS也将准备进入义乌认证市场,为本地企业提供便捷的检测认证服务,帮助企业建立完善内部质量自控体系,提供质量许可、体系认证、产品认证咨询和产品安全标准培训、积极对企业进行抽样检测和现场考核。

在日新月异的国际市场中,企业必须顺应全球贸易、采购、销售方式的不断变化,应对新兴市场带来的影响,扩大产品线和产品种类、缩短产品上市时间、降低成本、减少供应链风险,同时又要在整个商业经营过程中达到质量和安全的要求。当企业面对这些压力和挑战时,第三方认证机构成为不可或缺的有力支持和可靠伙伴,帮助企业解决这些难题。

三、第三方认证机构在我国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内地企业认证需求的增长,将影响第三方认证机构在我国发展的战略部署,未来会出现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逐步辐射到全国的局面。因此巨大的发展潜力也使国际认证机构加快拓展我国市场的进程,如何提升品牌形象、调整业务方向及整合业务将是这些国际认证公司需要解决的问题。国际认证机构的悠久历史、良好声誉、全球客户资源都有助于他们提高市场地位。强化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将是在我国认证行业激励竞争中取胜的关键。认证公司如果能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认证范围、能提供多种检测,那么客户也就不需要为一件产品而去通过好几个认证公司的认证,推行全程一站式服务业务将是第三方检测机构在我国业务的发展方向。

另外,国际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需要进一步加强与我国本土认证机构合作,建立合资公司和合作经营,凭借国际认证机构的人才优势和国际经验,与我国的政府机构合作进行新标准体系的研究。这些标准体系不但要符合国际标准而且更需要切合中国具体情况。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新的标准体系被创立出来,而且任何一个认证都不是终身制的,需要定期进行重新评估认证。因此产生如此广大的市场,潜力无限,中外机构试图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以挖掘市场。合资公司将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提供服务,同时为国际卖主进入中国市场建立联系。

环境第三方检测 篇5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和创建社会环境的过程中,自然环境仍以其固有的自然规律变化着。社会环境一方面受自然环境的制约,也以其固有的规律运动着。人类与环境不断地相互影响和作用,产生环境问题。环境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社会因素;既包括非生命体形式,也包括生命体形式。

环境监测是以环境为对象,运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技术手段,对其中的污染物及其有关的组成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和系统的综合分析,以探索研究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大气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土壤环境监测、固体废弃物监测、环境生物监测、环境放射性监测和环境噪声监测等。其任务是要对环境样品中的污染物的组成进行鉴定和测试,并研究在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空间内的环境质量的性质、组成和结构。

环境检测: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环境检测的过程一般为接受任务,现场调查和收集资料,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样品运输和保存,样品的预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环境监测的对象: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污染组分。环境监测包括:化学监测,物理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

环境监测的发展

(一)环境监测发展的三个阶段

1、典型污染事故调查监测发展阶段或被动监测阶段

2、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发展阶段或主动监测、目的监测阶段

3、以环境质量监测为主的发展阶段或自动监测阶段

(二)发展趋势

1、由经典的化学分析向仪器分析发展;

2、由手工操作向连续自动化迈进;

3、微量分析(0.01%~1%)向痕量(<0.01%)、超痕量发展;

4、由污染物成分分析发展到化学形态分析;

5、仪器的联合使用和电子计算机化.咨询服务监测: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生产单位所提供的服务性监测.为国家政府部门制订环境保护法规、标准、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和手段.如建设新企业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需要按评价要求进行监测。

第三方评估监理机构行业介绍 篇6

2010年7月8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在其官方网站发布消息,正式出台《物业服务第三方评估监理管理办法》,强调以此规范物业服务活动,建立和完善质价相符的物业服务市场机制,并于同年10月1日起付诸实施。

通过前期调研,可以了解到不少业主都有这样的经历:购买新房后,物业费交多交少,全由开发商或物业公司说了算,合同上说交多少就是多少,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房屋出现质量问题,公共设施被挤占,停车混乱,环境秩序差,物业保安打人,地下室出租扰民等等问题,常常是各执一词。每当矛盾升级时,最常见的办法就是找到政府主管部门或法院来“裁判”,但这个“裁判”并不专业,往往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理也强”的怪象。怎样避免这类事件发生呢?

北京作为首都,率先引进了第三方评估机构,这意味着,北京市物业价格形成机制发生了彻底变革,困扰小区业主和物业公司的合理收费问题开始有了较好的解决机制,小区的物业费由开发商确定后就基本“一成不变”的状况将得到改变,而是由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详细测算得出。业主、物业公司任何一方希望调整物业费,或者双方发生争议时,可以请第三方评估机构来“公断”。第三方评估机构会用强烈的责任感、独立、客观、公正的态度以及为民服务的精神来证明,物业管理行业引进第三方评估机构是值得市场期盼的。

那么,谁来当第三方?具备什么条件才能成为第三方评估机构?北京市明确规定:物业服务评估监理机构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专业从事物业服务评估监理业务;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上;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开展业务所需设施、设备;初、中级职称专职管理和技术人员不少于5人。并在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取得备案证书方可执业,目前已有十七家公司完成备案。开发商应在售房前确定物业服务事项和标准,再从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名录中,随机抽取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服务费用进行测算,测算结果在销售场所公示,并写入房屋买卖合同和前期物业服务合同。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出台的新规中,将物业管理中极易发生摩擦的问题交由第三方评估机构来评估,具有强烈的标本意义。此举不仅仅是开了全国同行业的先河,也是物业行业走向成熟市场经济的不二选择。按照《物业管理条例》、《北京市物业管理办法》、《北京市物业服务第三方评估监理管理办法》、《北京市物业服务费用评估规范》等相关法规的规定,设计的路径落到实处,由物业衍生的矛盾必将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未来的日子里,法院审理这类案件时,也会更加倚重第三方评估机构。

为保证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公正性,秉承以依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化要求,强调评估程序的可操作性、评估标准的权威性、物业服务费用测算的客观性,为有关各方从事物业管理的经济行为提供真实可靠的法律依据。同时,北京市房屋行政主管部门还将建立物业服务评估监理专家库并定期公布专家名单,物业服务评估监理机构开展业务,均应从专家库中选择专家,不得出具虚假内容、误导性陈述和重大遗漏的评估报告。违规收受利害关系人财物或其他好处的将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一律取消物管行业专家资格,终身不得重新申报物管行业专家。

中国第三方检测机构 篇7

第三方检测,又称公正性检测,是指为了确保检测或验证结果的独立性、公正性、公平性,由独立于相互关联的两个主体之外的某个客体,即第三方,以权威的非当事人身份,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或合同对商品进行的检测验证活动。第三方检测机构,即具备所从事领域专业的检测技术实力,并经权威资质认可,可为利益相关的双方提供商品检测验证活动,并出具具有公信力的检测报告的组织机构。

分析第三方检测机构人力资源的特点,在国内的发展趋势,探讨如何对人才管理策略做出创新,为组织目标实现提供有力保障,对相关企业具有现实意义。

1第三方检测机构人力资源的特点

第三方检测机构具备高新技术企业相关特征:知识技术密集、重视创新、高速成长、高风险性。

知识技术密集。第三方检测机构主要为各行业的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从事专业的检测验证活动,为各个不同领域的多个企业提供各国标准的合规检测,要求第三方检测机构除了对全球各个国家地区的商品管控法规体系和标准要求有精准的了解把握,同时还要第一时间了解各个行业的技术更新并跟进前沿技术动态,并对相应的检测技术做出快速的响应,是信息、知识、技术高度集中的企业。

重视创新。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创新是第一生产力,不仅要对已有的知识产权做好保护,同时更加注重在研发创新上的投入。将技术优势迅速转化为竞争优势,产生经济效益,形成“创新—效益—再创新”的良性循环,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关键。而第三方检测行业作为技术服务产业,必须保持与其检测领域相关产业技术更新同步,对检测机构的创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新型材料不断被研发,产品种类不断更新换代,各国质量和安全法规的不断提高以及世界经济形势对贸易的影响,都促使检测行业要不断创新。

高速成长。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基于技术优势、知识产权保护、特许经营等因素,均使得其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较高,经过合理的运营,企业可获得超常成长速度。第三方检测行业有一定的技术门槛,现有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一部分检测机构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以国内首家上市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从2003年创建到2010年成功在深交所上市,仅仅历时7年时间,其成长速度可见一斑。

高风险性。高成长高效益也伴随着高风险。由于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和市场竞争的激烈性,使高新技术企业面临较大风险。由于技术革新较快,如果在研发上投入不足,创新落后,无法迅速形成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导致第三方检测机构,尤其是中小型检测机构,被淘汰的几率很大。

作为企业的重要资本,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人力资源自有其特点。

知识型人才占比较高。高新技术企业在战略推进过程中起着核心和关键作用的是高新技术人才。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大量需要有各领域专业知识背景的技术人才,无论是实验室从事具体测试的检测工程师、从事法规标准研究的技术支持、从事R&D的研发人员,均属于知识型人才。由于第三方检测行业的特殊性,实验室的建设尤为重要,对于人员的要求有其特殊性。第三方检测机构实验室一般依据ISO 17025体系运作,根据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制定的《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对人员做出了明确规定:“某些技术领域可能要求从事某些工作的人员持有个人资格证书,实验室有责任满足这些指定人员持证上岗的要求”;“对检测报告所含意见和解释负责的人员,除了具备相应的资格、培训、经验以及所进行的检测方面的充分知识外,还需具有用于制造被检测物品、材料、产品等的相关技术知识、已使用或拟使用方法的知识,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或降级等方面的知识;法规和标准中阐明的通用要求的知识;对物品、材料和产品等正常使用中发现的偏离所产生影响程度的了解”。因而,在人员投入上,知识型人才在第三方检测机构中一般占到30%以上,而在运作良好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中就占有更高的比例,达50%以上。

员工富于创新。正因为第三方检测机构中知识型员工占比相对较高,员工整体上具备良好的知识背景和专业素养,同时接受行业前沿科技的主观能动性较强,富于创新。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创新依赖于员工的创造力和集体智慧,在组织架构上注重研发团队的地位,并在企业文化上重视鼓励员工创新。以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为例,2008年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在中国国内引起轩然大波,并直接影响后来中国食品安全法的修订出台。在事件发生当时,国内奶粉制造企业人人自危,急于自证产品质量,重振消费者信心,然而国内并无三聚氰胺的检测国家标准。少数第三方检测机构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手段迅速研发出三聚氰胺检测方法,完全得益于员工的研发创新能力和企业自身对于技术创新的重视。

员工具备强烈的成就感意识。由于具备较高知识文化水平,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员工对于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和长期的职业发展有更高的期望,更乐于接受全新的、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高端技术人才较稀缺。第三方检测机构对人员的聘用有其特殊要求,部分相关技术人员需要持证上岗。对于从事技术管理及质量管理的关键岗位除了对其本身的管理水平有相应要求之外,还需要有相关技术职称及一定的从业经验并经过严格的考核才被视为可以胜任工作。对于一个新兴并且飞速发展的行业来说,符合要求的高端人才非常稀缺,供不应求。

员工有较强的流动意愿。正因国内第三方检测行业起步较晚,在现有从业人员数量有限的情况下,检测机构不断扩展检测领域和检测项目,人均工作强度高,且工资水平及福利待遇与其他行业相比较低,上升空间小,导致第三方检测机构技术人员流动性较大。与此同时,第三方检测机构面临着飞速发展的技术革新和技术进步的冲击,也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在高速的发展中伴随着组织的不断变革,无形中也增加了员工的流动性。

2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策略

在目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下,第三方检测机构人力资源管理面对几大竞争性挑战:新经济的挑战、全球化的挑战、满足利益相关群体需要的挑战以及高绩效工作系统的挑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电子商务的开展,专业性和技术服务性职位数量的增加,第三方检测机构对于职位的技能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知识的价值越来越高。第三方检测机构要在全球经济中保持竞争力,人才争夺战不可避免。想要吸引和留住优质的人才,就必须在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上进行创新,充分利用员工掌握的知识来帮助企业赢得竞争优势。

树立人才战略理念。对于知识型员工占比较高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而言,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需要将人力资源的管理实践与企业的经营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即,实现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从人力资源的规划、员工招募、员工的甄选,到员工的培训发展的整个人才的获取与准备环节中,树立战略性理念。使所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都必须服从于企业的战略目标。

建立完善的人才招募及自主培养体系。因其对人员的要求的特殊性,第三方检测机构面临着技术性人才供不应求,高端人才稀缺,员工流动性大等众多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要求企业有自己的人才招募及自主培养体系。在人才规划环节,第三方检测机构需要根据企业的主营业务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建立符合实验室体系和机构长期战略发展要求的用人标准,针对职能型岗位及技术性岗位制定相应的岗位说明书等相关文件。同时,对现有的团队进行合理的评估,充分考虑到人才数量、类型、年龄、团队协作、信息传递渠道等诸多因素,结合各部门的发展规划,建立相应的胜任力素质模型,进行梯队建设,实现效能最大化的人力资源规划。在人才招募环节,应根据岗位说明书细化招聘标准,选择最合适而非最优秀的人才。尤其是在第三方检测机构注重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过多追求高学历背景而不注重团队协作,反而会造成人才的浪费。因《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要求第三方检测机构实验室“建立并保持人员培训程序和计划,应经过与其承担的任务相适应的教育、培训,并有相应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企业需要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资质要求对专业技能进行相关培训外,还需要针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行业特殊性,人员的工作性质等诸多因素也要开展相关的企业文化、工作方式、时间管理、心理疏导等方面的辅助性培训,培养适应机构自身特点的人才。

多通道员工发展途径。在第三方检测机构中,常出现在技术职业通道发展的员工希望能转而从事销售或职能岗位的情况。为了留住员工,使员工得以在组织内部流动,第三方检测机构应建能够确认以及满足员工发展需要的多通道职业开发规划系统,通过有效的员工自评、企业内部现实审查、目标设定和具体行动规划方案来鼓励员工在不同职业通道里转换,既能满足员工的发展需要,也为企业的人才培养节省了成本。

注重员工技能的职位薪酬制度。为了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人才,并且激励员工提升个人技能,第三方检测机构可设置以胜任职位能力为基础的薪酬制度,以技能或知识等对机构自身发展最具影响力的员工个人特征作为考量薪资水平的主要因素。职位薪酬制度有利于员工的适应能力,并且在他们所从事的职位上变得更富有灵活性。从而让企业更适应技术变革带来的影响。

营造创新企业文化。为鼓励员工创新,营造积极的团队学习氛围,建立行业论文发表、检测技术研发创新、体系质量管理改进方案、知识产权申报等多方面的激励政策。重在提高成就激励,提高员工参与度。

3结论

在中国正蓬勃发展的第三方检测行业,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第三方检测机构应根据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特点,重点从树立人才战略理念,建立完善的人才招募及自主培养体系,员工多通道发展途径等几个方面实践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确保技术创新和人才高效管理双管齐下,实现快速稳定发展。

摘要: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第三方检测机构发展的核心资源是技术和人才,而知识型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对此类企业的发展创新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阐述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人力资源特点,在管理实践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探讨如何对人才管理策略进行创新,以实现组织目标。

关键词:第三方检测机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C.W.L.希尔,G.R.琼斯,周长辉.战略管理[M].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

[2]潘春华.创新高新技术企业人才管理文化[J].中国职工教育,2012(6):54-54.

[3]王树恩,李晓霞.高新技术企业人才管理探新[J].科学管理研究,2006,24(2):108-110.

中国第三方检测机构 篇8

关键词:第三方检测机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 D03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2-20-2

0 引言

第三方检测,又称公正性检测,是指为了确保检测或验证结果的独立性、公正性、公平性,由独立于相互关联的两个主体之外的某个客体,即第三方,以权威的非当事人身份,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或合同对商品进行的检测验证活动。第三方检测机构,即具备所从事领域专业的检测技术实力,并经权威资质认可,可为利益相关的双方提供商品检测验证活动,并出具具有公信力的检测报告的组织机构。

分析第三方检测机构人力资源的特点,在国内的发展趋势,探讨如何对人才管理策略做出创新,为组织目标实现提供有力保障,对相关企业具有现实意义。

1 第三方检测机构人力资源的特点

第三方检测机构具备高新技术企业相关特征:知识技术密集、重视创新、高速成长、高风险性。

知识技术密集。第三方检测机构主要为各行业的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从事专业的检测验证活动,为各个不同领域的多个企业提供各国标准的合规检测,要求第三方检测机构除了对全球各个国家地区的商品管控法规体系和标准要求有精准的了解把握,同时还要第一时间了解各个行业的技术更新并跟进前沿技术动态,并对相应的检测技术做出快速的响应,是信息、知识、技术高度集中的企业。

重视创新。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创新是第一生产力,不仅要对已有的知识产权做好保护,同时更加注重在研发创新上的投入。将技术优势迅速转化为竞争优势,产生经济效益,形成“创新—效益—再创新”的良性循环,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关键。而第三方检测行业作为技术服务产业,必须保持与其检测领域相关产业技术更新同步,对检测机构的创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新型材料不断被研发,产品种类不断更新换代,各国质量和安全法规的不断提高以及世界经济形势对贸易的影响,都促使检测行业要不断创新。

高速成长。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基于技术优势、知识产权保护、特许经营等因素,均使得其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较高,经过合理的运营,企业可获得超常成长速度。第三方检测行业有一定的技术门槛,现有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一部分检测机构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以国内首家上市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从2003年创建到2010年成功在深交所上市,仅仅历时7年时间,其成长速度可见一斑。

高风险性。高成长高效益也伴随着高风险。由于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和市场竞争的激烈性,使高新技术企业面临较大风险。由于技术革新较快,如果在研发上投入不足,创新落后,无法迅速形成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导致第三方检测机构,尤其是中小型检测机构,被淘汰的几率很大。

作为企业的重要资本,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人力资源自有其特点。

知识型人才占比较高。高新技术企业在战略推进过程中起着核心和关键作用的是高新技术人才。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大量需要有各领域专业知识背景的技术人才,无论是实验室从事具体测试的检测工程师、从事法规标准研究的技术支持、从事R&D的研发人员,均属于知识型人才。由于第三方检测行业的特殊性,实验室的建设尤为重要,对于人员的要求有其特殊性。第三方检测机构实验室一般依据ISO 17025体系运作,根据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制定的《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对人员做出了明确规定:“某些技术领域可能要求从事某些工作的人员持有个人资格证书,实验室有责任满足这些指定人员持证上岗的要求”;“对检测报告所含意见和解释负责的人员,除了具备相应的资格、培训、经验以及所进行的检测方面的充分知识外,还需具有用于制造被检测物品、材料、产品等的相关技术知识、已使用或拟使用方法的知识,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或降级等方面的知识;法规和标准中阐明的通用要求的知识;对物品、材料和产品等正常使用中发现的偏离所产生影响程度的了解”。因而,在人员投入上,知识型人才在第三方检测机构中一般占到30%以上,而在运作良好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中就占有更高的比例,达50%以上。

员工富于创新。正因为第三方检测机构中知识型员工占比相对较高,员工整体上具备良好的知识背景和专业素养,同时接受行业前沿科技的主观能动性较强,富于创新。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创新依赖于员工的创造力和集体智慧,在组织架构上注重研发团队的地位,并在企业文化上重视鼓励员工创新。以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为例,2008年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在中国国内引起轩然大波,并直接影响后来中国食品安全法的修订出台。在事件发生当时,国内奶粉制造企业人人自危,急于自证产品质量,重振消费者信心,然而国内并无三聚氰胺的检测国家标准。少数第三方检测机构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手段迅速研发出三聚氰胺检测方法,完全得益于员工的研发创新能力和企业自身对于技术创新的重视。

员工具备强烈的成就感意识。由于具备较高知识文化水平,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员工对于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和长期的职业发展有更高的期望,更乐于接受全新的、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高端技术人才较稀缺。第三方检测机构对人员的聘用有其特殊要求,部分相关技术人员需要持证上岗。对于从事技术管理及质量管理的关键岗位除了对其本身的管理水平有相应要求之外,还需要有相关技术职称及一定的从业经验并经过严格的考核才被视为可以胜任工作。对于一个新兴并且飞速发展的行业来说,符合要求的高端人才非常稀缺,供不应求。

员工有较强的流动意愿。正因国内第三方检测行业起步较晚,在现有从业人员数量有限的情况下,检测机构不断扩展检测领域和检测项目,人均工作强度高,且工资水平及福利待遇与其他行业相比较低,上升空间小,导致第三方检测机构技术人员流动性较大。与此同时,第三方检测机构面临着飞速发展的技术革新和技术进步的冲击,也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在高速的发展中伴随着组织的不断变革,无形中也增加了员工的流动性。

2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策略

在目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下,第三方检测机构人力资源管理面对几大竞争性挑战:新经济的挑战、全球化的挑战、满足利益相关群体需要的挑战以及高绩效工作系统的挑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电子商务的开展,专业性和技术服务性职位数量的增加,第三方检测机构对于职位的技能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知识的价值越来越高。第三方检测机构要在全球经济中保持竞争力,人才争夺战不可避免。想要吸引和留住优质的人才,就必须在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上进行创新,充分利用员工掌握的知识来帮助企业赢得竞争优势。

树立人才战略理念。对于知识型员工占比较高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而言,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需要将人力资源的管理实践与企业的经营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即,实现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从人力资源的规划、员工招募、员工的甄选,到员工的培训发展的整个人才的获取与准备环节中,树立战略性理念。使所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都必须服从于企业的战略目标。

建立完善的人才招募及自主培养体系。因其对人员的要求的特殊性,第三方检测机构面临着技术性人才供不应求,高端人才稀缺,员工流动性大等众多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要求企业有自己的人才招募及自主培养体系。在人才规划环节,第三方检测机构需要根据企业的主营业务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建立符合实验室体系和机构长期战略发展要求的用人标准,针对职能型岗位及技术性岗位制定相应的岗位说明书等相关文件。同时,对现有的团队进行合理的评估,充分考虑到人才数量、类型、年龄、团队协作、信息传递渠道等诸多因素,结合各部门的发展规划,建立相应的胜任力素质模型,进行梯队建设,实现效能最大化的人力资源规划。在人才招募环节,应根据岗位说明书细化招聘标准,选择最合适而非最优秀的人才。尤其是在第三方检测机构注重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过多追求高学历背景而不注重团队协作,反而会造成人才的浪费。因《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要求第三方检测机构实验室“建立并保持人员培训程序和计划,应经过与其承担的任务相适应的教育、培训,并有相应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企业需要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资质要求对专业技能进行相关培训外,还需要针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行业特殊性,人员的工作性质等诸多因素也要开展相关的企业文化、工作方式、时间管理、心理疏导等方面的辅助性培训,培养适应机构自身特点的人才。

多通道员工发展途径。在第三方检测机构中,常出现在技术职业通道发展的员工希望能转而从事销售或职能岗位的情况。为了留住员工,使员工得以在组织内部流动,第三方检测机构应建能够确认以及满足员工发展需要的多通道职业开发规划系统,通过有效的员工自评、企业内部现实审查、目标设定和具体行动规划方案来鼓励员工在不同职业通道里转换,既能满足员工的发展需要,也为企业的人才培养节省了成本。

注重员工技能的职位薪酬制度。为了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人才,并且激励员工提升个人技能,第三方检测机构可设置以胜任职位能力为基础的薪酬制度,以技能或知识等对机构自身发展最具影响力的员工个人特征作为考量薪资水平的主要因素。职位薪酬制度有利于员工的适应能力,并且在他们所从事的职位上变得更富有灵活性。从而让企业更适应技术变革带来的影响。

营造创新企业文化。为鼓励员工创新,营造积极的团队学习氛围,建立行业论文发表、检测技术研发创新、体系质量管理改进方案、知识产权申报等多方面的激励政策。重在提高成就激励,提高员工参与度。

3 结论

在中国正蓬勃发展的第三方检测行业,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第三方检测机构应根据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特点,重点从树立人才战略理念,建立完善的人才招募及自主培养体系,员工多通道发展途径等几个方面实践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确保技术创新和人才高效管理双管齐下,实现快速稳定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C.W.L.希尔,G.R.琼斯,周长辉.战略管理[M].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

[2] 潘春华.创新高新技术企业人才管理文化[J].中国职工教育,2012(6):54-54.

[3] 王树恩,李晓霞.高新技术企业人才管理探新[J].科学管理研究,2006,24(2):108-110.

中国第三方检测机构 篇9

近年来,信访制度改革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些人认为应让信访还原民意表达的本来定位,不再承担司法和行政的救济功能,最终取消信访;也有些人认为要以法治精神来改造信访制度,整合过于分散的信访机构,建立统一的计算机联网系统,形成大信访格局。基层政府作为国家机器的最基石和联系群众的最前沿,在推动信访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化解矛盾方式方法改进等方面必须倾注全力予以调研、实践。为推动“事要解决”落到实处,确保群众表达的利益诉求能及时、公正地调处,我市积极构想并付诸实施将第三方机构融入信访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一、当前我市信访工作面临的严峻考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的同时,民众的利益多元、需求多元和思想多元给信访工作带来强烈的冲击。突出表现其一是“信访总量居高不下”,以2012年为例,全年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总量9930件人次,比去年上升322%。其二是“非访人数明显攀升”,我市有些信访人长期在京滞留,与全国各地的信访人保持联系,并与“民运分子”和境外媒体有过接触,其信访行为和提出诉求与初衷明显不符,他们无视《信访条例》的规定,不间断地发生“非访”。其三是“信访积案基数较大”,近三年来,中央、省、台州市交办的信访积案共88起,占台州市的24.5%,调处化解工作面临严峻挑战。而且信访积案对象极易发生进京赴省去台上访,滞留、滋事和无序上访时有发生,给信访维稳工作带来较大的压力,这些越级上访的信访事项已有相当一部分演变成积案。其四是“初信初访所占比重较大”,根据近三年信访数据统计,我市初信初访案件平均占全市信访。、判断,进而提出调处化解的建议意见。在近三年的信访积案化解工作中,第三方人员对其中34件积案提出了22条建议意见,均被承办单位所采纳,并促成了积案当事人承诺息访。三是“宣传”。针对上门寻求帮助的信访人,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法律政策宣传,如《信访条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土地管理法》等,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引导通过合法渠道依法文明有序上访。四是“谈心”。发挥心理健康专家、社会工作者等资源优势,为信访人提供道德规范、心理调适等方面的维权咨询和服务,平等沟通,拉近距离。如针对持续30多年的某女性上访老户,为降低其心理诉求,调整其上访心态,邀请心理专家进驻妇女信访谈心室,对其进行10余次的一对一专业的心理调适,促使其回归理性,合理提出诉求。五是“服务”。整合资源为困难、特殊信访人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创业培训、困难帮扶等。如有些信访案件的处理已经到位,但是信访人由于家庭困难希望通过上访来胁迫政府争取更大的利益,面对行政机关依法合理的调处结论意见,仍坚持纠缠上访,第三方机构先以理明析,打消其不切实际的念头,后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社会救济和慈善救助的方式帮助其家庭解决一些困难,以行为感动信访人,促进案件顺利化解。

三、我市第三方机构参与信访工作的运行机制 1.把“双向评议”制度引入信访工作

为有效化解复杂疑难信访积案,发挥社会的、民主的、舆论的力量,2012年我市专门成立评议化解工作指导组,组长由市信访联席会议召集人担任,成员由市纪委、市信访局、市法制办等部门人员和若干名律师组成。并组建信访事项公开评议员队伍,在全市筛选了64名具有广泛代表性、工作能力强的评议员,其中原县(市)退休老领导占15%、“两代表一委员”占40%、法律工作者占25%、等级调解员占10%、村居群众和志愿者代表占10%。在全省率先制订《温岭市信访积案“双向评议”活动实施方案》,建立完善“事前沟通、事中评议、事后调解”评议机制和“现场陈述、询问、质证、现场表决”评议程序及评议退出程序规程等。2012年我市共组织召开了10次双向评议会,已评议终结并上报备案的有6起,承诺息访的有4起,明显缓和了信访矛盾并主动要求化解的有2起,评议化解积案已成常态化,相关做法在省信访局业务会议上作出典型介绍并在《信访与民情》省级杂志上予以刊登,社会反响强烈,成效较为明显。

2.把工作室制度引入信访工作

整合市党员工作室、法律工作室、心理咨询工作室等资源,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的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疏导等办法,解决群众实际问题。2009年,市信访局与市司法局联动设立“涉访调解庭”,加强信访、司法、110等部门的联动,聘请全国模范调解员、台州电视台特约老娘舅等坐堂调解,进一步丰富了积案化解工作的方式方法。2013年1月,市信访局与市妇联联合成立妇女谈心室,聘请基层调解经验丰富的妇女干部、社会工作者、女律师、女代表、女委员、人民陪审员、巾帼志愿者等,定期与妇女信访人谈心、沟通,为妇女信访人开展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矛盾化解、贴心服务等工作。3.把听证制度引入信访工作

2004年率先在全省研究制定《温岭市信访听证暂行办法》,定期召开重点信访案件听证会,组织信访事项市包案领导、调处小组成员、案件相关单位领导、职能部门领导、知情群众代表(证明人)和律师等组成特邀信访听证队伍。听证前,组织人员对案件进行复审复评,调查了解听证信访案件发生的原因,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有关意见和要求,讨论研究信访案件的初步调处方案;听证时,严格按照听证程序“九步法”规范实施,增大调处化解的透明度和法律效力;听证后,拟制听证报告,督促落实听证结论意见。2006年4月,我市成功召开温峤镇横路头村张建波信访案件听证会,就当事人提出的“张建波受伤是否属交通事故所致、方鹏程故意伤害罪是否成立”二点听证事由,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律师和法官等13人专门进行公开听证,通过信访当事人及代理人的陈述、公安部门的当场解释、听证评议人员的讨论分析,促进当事人认同了听证意见,接受听证结论,并当场表示感谢,化解了一起多年信访积案。

4.把民主恳谈制度引入信访工作

建立民主恳谈与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的接轨机制,以民主恳谈的形式,把是非标准交由广大群众评判,把职能部门作出的结论意见是否合法合理交由群众去讨论,使调处结论意见更具公正性和可操作性。2008年奥运会前夕,中央督导组来我市督查期间,现场演示了“泽国镇山北村整村拆迁信访事项”民主恳谈会,通过恳谈缓和了相关方的对立情绪,有效促进了涉事群众的稳控工作,受到了中央督导组的充分肯定。到目前为止,共举办信访民主恳谈会72场,成功化解了信访事项46起。

四、第三方机构融入信访工作的作用发挥及存在难点

近年来,我市信访工作第三方机构运行工作初具成效,一些工作也得到上级的肯定和推广。第三方机构是依靠党政主导、广泛发动志愿者共同参与社会维稳工作的新途径,是探索社会管理创新与矛盾化解,有效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新形式,是探索第三方机构融入,关注信访人的利益需求,形成和完善社会力量各方参与的新机制,自2009年我市探索建立各类第三方机构以来,共接待来访咨询约500件700多人次,成功化解信访积案66起。

上一篇:听说法交际法全身反应法教学法的优缺点下一篇:土地资源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