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检测机构

2024-06-22

第三方检测机构(精选12篇)

第三方检测机构 篇1

引言

近几年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从苏丹红、三聚氰胺、催化剂到各类非食品甚至有毒的添加剂浮出水面,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提出越来越多的质疑。同时,医疗、卫生、化学等行业暴露出的质量安全问题也逐渐增加,这时人们将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第三方检测机构身上,只有其出具的真实可靠的数据才能为人们解开疑惑,从而为各行业的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因此此时,人们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1 我国检测机构的现状

我国的检测机构是随着市场化的需求在2000年以后起步并迅速发展的,检测实验室体系经过长期建设,总体较为完善。据统计,现获得资质认定的实验室数量约为22 000家,分布于全国所有的省(市、区),涉及不同行业和领域,从国家级到县级,既有独立法人也有委托法人,既有国有也有合资和股份制实验室。目前还有外资实验室出现在大连、广东、上海等发达地区。

就检测机构的比例而言,国有检测机构承担的是各部委的商检、质检、环保以及卫生等各种认证要求的强制性认证及各级政府的各种认证要求的强制性检验,其约占全部检测市场的55%左右,其它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承担的是政府强制性检测之外的检测内容,主要是承担民事行为的检验检测业务,约占全部检测市场的45%左右。

目前来看,我国对检验机构实验室的认证包括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验收,获得资质认证的实验室主要涵盖了建筑、环保、卫生、粮食、质检、农业、交通、煤炭等各个行业,检验产品也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实验室的实验设备配置来看,国家级、省级的实验室主要是由国家投资建设的,为进行某些产品的强制性的安全检验而建立,设备较先进且自动化程度较高。但由于近年来此类实验室资金投入不足,设备结构出现老化态势。其它的实验室主要针对产品的关键性能进行检验,客户对其结果精度要求较高,设备多采用国内外先进设备。但我国实验室在设备投入方面整体来说,能力不足,设备更新率较低。

近几年,随着获证检测实验室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从业人员队伍和素质呈整体上升趋势。从人员配置来看,各国家级检测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约占81%,本科学历占60%,硕士以上学历占4%,大部分检测机构的人员比例也能满足需求。但通过对国家级、省级、市(县)级人员比例的对比,发现人员比例存在很大差异,高学历、高职称和专业性强的技术人员主要集中在国家和省级实验室,而其它实验室的专业技术人员匮乏,这使得在检验领域、各行业的检测技术学术带头人的“领军”作用不明显,无法起到对商品质量的良好推动作用。

2 国内、外检测行业的对比

国外的检测机构约在上世纪初起步,80年代产品品质认证就涵盖了生产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由军工企业开始实施的品质管理体系认证逐渐进入民用工业,70年代末英国认证机构BSI(英国标准协会)开展了品质管理体系认证工作,使品质保证活动由第二方(顾客)审核发展到第三方认证,受到了各方的欢迎,进一步推动了检测行业的迅速发展。

国外第三方检测机构多是由国家政府出资建立,例如法国巴黎的BV,是目前全球业务范围最广,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公证性机构,在全球140多个国家设有700个分支机构和实验室,被160多个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认可。德国的TUV业务范围也涉及到产品认证、体系认证、验货、工业服务等方面。美国的UL是一家产品安全测试和认证机构,其完善的质量保证使其成为美国人心目中安全标志的象征。这些国际化的实验室都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精密的仪表、完善的自动化检测手段以及实时准确的信息处理系统,科学公正地为客户提供了可信赖的数据及检验结果。同时这些检测机构拥有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主要钻研产品性能开发、与技术指标相关的各类检验方法以及国际标准的制定,为产品质量的提高提供全面有力的技术支撑。

现在国外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成为企业市场准入的一块奠基石,检验结果对于制造商来说是市场竞争的指明灯,相对于我国的商品强制化检测与企业的被动态度,国外企业更积极主动地选择进行第三方检验,以便提高产品质量、追踪产品性能变化、把握商品市场动向,从而使企业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另外,我国的检测行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检测手段不完善,甚至有些商品到目前仍没有行业标准,从而导致某些产品执行标准方面还没有能力与国际标准齐头并进,产品质量与国际标准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3 国内第三方检测机构所面临的问题

首先,我国的大部分第三方检验机构初期是由政府及各个行业的职能部门为适应经济发展及社会需求而投资建设的,这些国有及政府部门的第三方检验机构主要承担着政府部门对行业内某些产品的强制性检验任务,从而形成了我国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主力军。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第三方检测机构也逐步被推入了市场,加之检测机构的增加、检验能力的比较等因素,从而使机构间的业务竞争也变得异常激烈,而原来的国有检测中心的人员依旧是服务意识薄弱、沟通能力差,以及长期形成的长官作风,为机构本身的生存发展设置了障碍。其次,我国第三方检验机构实验室由于长期以各自业务为主,缺乏彼此间的交流和合作,使得我国实验室资源分散、整体竞争力差,某些行业检测机构严重缺失。这些因素都造成了我国第三方检测机构应对国际竞争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4 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发展趋势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要依托检测机构,而检测机构的发展更推动了市场的良性运行,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如何更好地促进检测机构的发展、规范检测机构的工作、避免机构间的无序竞争、提升机构的技术能力、积极参与国家化的竞争,这些因素都对我国的检测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1 建立高端第三方检验机构已迫在眉睫

就我国现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业务比例来说,大部分检测机构的业务范围多是以国际规定的检测项目为主,而随着我国加入WTO,许多出口商品必须要满足国际出台的各种标准与新规。例如最近欧盟发布的《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法规》(REACH)新规中,新列入的“高度关注物质”包括邻苯二甲酸盐、五氧化二砷等46种物质,如果出口到欧盟的商品中含有的高度关注物质超过0.1%,且该物质每年进入欧盟市场的重量超过1吨,制造商或进口商需要向欧洲化学品管理局进行通报。此项新政对于我国纺织、服装、鞋类、玩具等出口行业引起了不小的冲击,由于我国没有此方面的检测机构,所以不少出口企业选择将原材料或成品进行出国检验,一方面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另一方面是检验周期较长,通常会占去企业生产周期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时间,势必会影响企业交货的时间,而承担的高额违约金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更是可怕。尤其是近年来国际贸易技术壁垒频出,国际法规更新速度快,各出口大国争夺国际市场更加激烈,因此社会各方都急切地呼吁我国建立高端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一方面以解企业燃眉之急,另一方让企业能够更加精准地拓展市场。

4.2 第三方检测机构要实现真正的有效监管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深化,商品多样化、标准国际化以及检测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就第三方检测机构如何实现检测工作的客观真实性,如何为市场准入提供公正可靠的数据,我国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监督管理。不仅严格检测机构内部管理,提升检测工作质量,确保检测报告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实现检测机构的质量提升,而且要逐步完善我国实验室、检验检测机构的资质认定和监督管理制度。从实验室资质认定、实验室认可、实验室检测市场准入、检测人员执业资格、实验室能力验证、实验室行为规范、实验室资源信息公开和实验室全面监督管理等方面加以规范,以提高实验室的整体技术和管理水平,促进科技创新,在发展中逐步规范和完善工作行为,将可能导致事故的风险控制在最低的范围内,通过对关键过程的控制实现检测的公正性、可靠性,真正发挥第三方检测机构服务经济、服务社会的效能作用。

4.3 积极参与国际化实验室间的比对和能力验证

近年来,随着国际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利用实验室数据的社会各方、实验室主管和监管部门对实验室整体能力的日益重视,提高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证明其出具数据的可靠性,实验室间的比对和能力验证成为实验室技术能力的有效确认、评价和提升的有效手段。

实验室的能力验证可以是实验室日常技术能力的维护与识别,也可以是新项目技术能力的培育、确认与提升,还可以是新项目的拓展研究,从能力验证计划项目选择、数据统计与技术分析,到能力验证样品设计与制备,各方面的管理协调对实验室的能力建设都是个不小的考验。能力验证不仅可以确保和提高行业内实验室的能力,也为如何建立行业内实验室技术能力的保障机制提供有益的信息和新方法、新手段,同时为科学研究提供丰富可靠的基础数据支持。我国的实验室在与国际化实验室的比对中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弥补在某些方面的不足,提高我国各行业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检验检测市场。

5 结语

随着人们对产品安全意识的逐渐增强,社会各方对检测机构的强烈呼吁,我国政府为食品安全出台新政,我国第三方检测机构可以以此为契机,重新审视自己在管理与检验技术能力方面的不足,准确定位,参与国际竞争,为国家监管工作发挥强有力支撑作用,综合有效运用检验检测资源,形成地方或行业优势,规范商品市场,积极推动我国商品市场的健康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苏明,甘露等.地质实验室能力建设验证计划项目选择研究[J].中国计量,2010(12).

[2]柴文静.德国的独立第三方检测体系[J].21世纪商业评论,2009(2).

[3]王骥,汪姗姗等.试论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存在及发展[J].现代商业,2009(24).

[4]GB/T15483.1—1999,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的能力验证第1部分:能力验证计划的建立和运作[S].

第三方检测机构 篇2

近年来,我国产品出口多次遭遇“绿色壁垒”。如何获得通行证进入国际市场,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会遇到的问题,而由此产生的巨大市场空间,则吸引着众多的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纷纷进入我国。

从有关外经贸部门获悉,近年来中国每年约有400亿美元的出口受到国外各种形式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以食品为例,每年被美国海关扣留的食品批次中,25%并非质量不良。而是因为标签不符合“美国食品标签法”的规定而导致被销毁或退货。为了保护本国市场,许多国家制定了许多严格的标准、法规,甚至用法律明确规定进口商品必须符合进出口标准。目前,欧盟拥有的技术标准就有10多万个,德国的工业标准约有1.5万种,日本有8000多个工业标准和近400个农业标准。而中国技术认证推广开展时间不长,企业和产品的认证数量以及认证的组织机构、认证标准等和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急于找到正确的途径获得相关认证。与此同时,中国各级政府和外经贸部门也推出一系列办法,鼓励中国企业开展技术和质量认证。

一、第三方认证机构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看到我国的检测认证行业的巨大市场,纷纷来到我国设立认证公司及办事处机构。

(一)第三方认证机构在我国的布局

从第三方认证检测机构在我国的发展布局来看,它们的分支机构主要集中在中国的沿海城市,以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中心向沿海城市延伸。从北到南,目前已经在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宁波、温州、厦门、深圳、广州等城市设有分支机构。主要包括英国INTERTEK、瑞士SGS、德国TUV、法国BVOI、美国UL等,它们是现今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独立第三方产品安全测试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权威认证机构。这些公司也是在我国主要的权威第三方认证机构,都具有良好的国际声誉。

(二)第三方认证机构在我国的发展阶段

第三方认证机构在我国的发展经历着从单一业务逐步发展到多元化业务阶段。由于我国第三方认证市场的竞争并不激烈,而且客户群体相对固定,因此这些国际认证机构都处于市场规模发展的上升阶段,但业务重点不同。如:英国INTERTEK(天祥认证集团)是我国最大的第三方认证检测机构之一,于1989年在深圳成立的合资公司(深圳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是第一家进人中国市场的外资检测机构,主要做纺织品检测。随着业务的不断增长,IN-TERTEK陆续在我国上海、广州、杭州、大连等40多个城市设立了30多个实验室和70多家分支机构,总人数达5000人。目前由5个主要的事业部组成:商用电子电气、消费品服务、政府服务、风险管理、石油化工及农产品服务。

德国莱茵中国集团包括TUV莱茵、南德TUV、北德TUV三家公司。TUV莱茵在1989年进入中国市场,已分别在上海、北京、大连等地设立了7个分公司或办事处,南德TUV在1993年进入中国,北德TUV于1999年进入中国。经过在2007年的并购与市场重组,目前在中国有业务的主要是TUV莱茵和TUV南德,并且在医疗器械认证和汽车-认证的优势明显。美国u L安全检测实验室,与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总公司共同建设合资认证公司-UL美

华认证有限公司,2003年1月正式开业。目前在苏州、北京设立独立实验室。我国已成为u L公司在美国本土之外最大的海外市场,经u L授权的工厂已经超过7100家,占全世界u L授权工厂的11.5%,且每年以20%的速度不断增长。实验室可对视听产品、照明、家电、信息技术设备、马达、电动工具等产品提供安全测试。

瑞士SGS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已陆续在上海、杭州、深圳等地注册了33个分支机构。业务范围消费品、汽车、矿产、石油、农业、政府及公共机构服务部服务。法国BVQI在中国大陆的业务始于1996年,在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14个城市设立了办事处及联络处,主要以体系认证为主。2007年1月15日,北美地区最著名的产品认证机构CSA宣布在中国大陆地区正式推出对卫浴产品的测试和认证服务。2007年6月,荷兰KEMA在中国温州的CB试验室成为可以测试CB体系项目的正式试验室。KEMA据此成为第一个在中国工业电器元件测试领域的独立外资测试试验室。另外,德国VDE、日本JQA、南非SABS等国际知名认证机构也加快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

二、第三方认证机构在我国发展的原因

(一)环境问题推动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在我国的发展

如今环境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欧盟、美国、日本等纷纷制定出保护环境的法令法规,而且法规执行更加严格,涉及范围扩大。例如,2006年7月ROHS&WEEE指令已经在欧洲实施,这是“关于在电子电器设备中限制危害物品使用的指令”,目的是禁止在电子产品中使用危害环境的材料。指令中详细说明严禁使用重金属铅、汞、镉、六价铬、PBDE、PBB。WEEE是“有关废弃电子电器设备的指令”,将确保产品在使用完毕后能得到妥善的处理,使供应商承担生产的电子产品废弃物回收利用的经济责任。这无疑给我国的出口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凡是2006年7月之后进入欧洲市场的电子产品都需要遵循ROHS&WEEE要求。在中国的浙江和广东两省,电子产品出口企业密集,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占据大多数,出口欧盟成员国的产品迫切需要符合指令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在我国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推出了有关ROHS的检测,为我国电子产品制造企业提供专业测试与相关测试报告服务,以帮助我国产品顺利进入欧洲市场。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我国出口企业产品的检测结果直接影响到国外购买者的决策,环境因素会为产品与购买者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感情纽带,其中权威第三方认证无疑给购买者增加了信心。

(二)我国国际贸易增长也推动了第三方认证机构的发展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大量企业不仅仅满足于国内市场的竞争,更希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能占有一席之地。特别是中国人之后,国外的关税壁垒被逐步打破,这使中国产品出口获得更多商机。无论是在中国大陆,香港还是台湾地区,出口贸易都在增加,而出口贸易的繁荣带来大量认证需求和商机。但与此同时,以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认证等为表现的“技术壁垒”表现得更为突出,成为中国产品出口最隐蔽、最难对付的障碍。以玩具行业为例,我国的玩具年出口量达220亿多件,占据欧美市场70%的市场份额。而义乌市是全国小商品集散中心,在我国对外出口的玩具产品中义乌玩具占了相当大的份额。据义乌玩具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义乌市场的玩具年销售额超过40个亿,出口比例约占70%,其中出口欧美国家占25%1)1上。在义乌市场3000多玩具经营主体中,本地生产企业为300余家,年产值10多个亿。因此而产生的巨大检测认证市场空间吸引着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目前法国BVQI已经进入义乌,为义乌当地外贸出口企业和单位提供装船前检验服务,目前已有4家企业通过了产品检测和现场考核。据悉,英国INTERTEK、瑞士SGS也将准备进入义乌认证市场,为本地企业提供便捷的检测认证服务,帮助企业建立完善内部质量自控体系,提供质量许可、体系认证、产品认证咨询和产品安全标准培训、积极对企业进行抽样检测和现场考核。

在日新月异的国际市场中,企业必须顺应全球贸易、采购、销售方式的不断变化,应对新兴市场带来的影响,扩大产品线和产品种类、缩短产品上市时间、降低成本、减少供应链风险,同时又要在整个商业经营过程中达到质量和安全的要求。当企业面对这些压力和挑战时,第三方认证机构成为不可或缺的有力支持和可靠伙伴,帮助企业解决这些难题。

三、第三方认证机构在我国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内地企业认证需求的增长,将影响第三方认证机构在我国发展的战略部署,未来会出现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逐步辐射到全国的局面。因此巨大的发展潜力也使国际认证机构加快拓展我国市场的进程,如何提升品牌形象、调整业务方向及整合业务将是这些国际认证公司需要解决的问题。国际认证机构的悠久历史、良好声誉、全球客户资源都有助于他们提高市场地位。强化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将是在我国认证行业激励竞争中取胜的关键。认证公司如果能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认证范围、能提供多种检测,那么客户也就不需要为一件产品而去通过好几个认证公司的认证,推行全程一站式服务业务将是第三方检测机构在我国业务的发展方向。

另外,国际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需要进一步加强与我国本土认证机构合作,建立合资公司和合作经营,凭借国际认证机构的人才优势和国际经验,与我国的政府机构合作进行新标准体系的研究。这些标准体系不但要符合国际标准而且更需要切合中国具体情况。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新的标准体系被创立出来,而且任何一个认证都不是终身制的,需要定期进行重新评估认证。因此产生如此广大的市场,潜力无限,中外机构试图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以挖掘市场。合资公司将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提供服务,同时为国际卖主进入中国市场建立联系。

第三方检测机构 篇3

关键词:第三方检测机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 D03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2-20-2

0 引言

第三方检测,又称公正性检测,是指为了确保检测或验证结果的独立性、公正性、公平性,由独立于相互关联的两个主体之外的某个客体,即第三方,以权威的非当事人身份,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或合同对商品进行的检测验证活动。第三方检测机构,即具备所从事领域专业的检测技术实力,并经权威资质认可,可为利益相关的双方提供商品检测验证活动,并出具具有公信力的检测报告的组织机构。

分析第三方检测机构人力资源的特点,在国内的发展趋势,探讨如何对人才管理策略做出创新,为组织目标实现提供有力保障,对相关企业具有现实意义。

1 第三方检测机构人力资源的特点

第三方检测机构具备高新技术企业相关特征:知识技术密集、重视创新、高速成长、高风险性。

知识技术密集。第三方检测机构主要为各行业的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从事专业的检测验证活动,为各个不同领域的多个企业提供各国标准的合规检测,要求第三方检测机构除了对全球各个国家地区的商品管控法规体系和标准要求有精准的了解把握,同时还要第一时间了解各个行业的技术更新并跟进前沿技术动态,并对相应的检测技术做出快速的响应,是信息、知识、技术高度集中的企业。

重视创新。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创新是第一生产力,不仅要对已有的知识产权做好保护,同时更加注重在研发创新上的投入。将技术优势迅速转化为竞争优势,产生经济效益,形成“创新—效益—再创新”的良性循环,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关键。而第三方检测行业作为技术服务产业,必须保持与其检测领域相关产业技术更新同步,对检测机构的创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新型材料不断被研发,产品种类不断更新换代,各国质量和安全法规的不断提高以及世界经济形势对贸易的影响,都促使检测行业要不断创新。

高速成长。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基于技术优势、知识产权保护、特许经营等因素,均使得其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较高,经过合理的运营,企业可获得超常成长速度。第三方检测行业有一定的技术门槛,现有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一部分检测机构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以国内首家上市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从2003年创建到2010年成功在深交所上市,仅仅历时7年时间,其成长速度可见一斑。

高风险性。高成长高效益也伴随着高风险。由于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和市场竞争的激烈性,使高新技术企业面临较大风险。由于技术革新较快,如果在研发上投入不足,创新落后,无法迅速形成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导致第三方检测机构,尤其是中小型检测机构,被淘汰的几率很大。

作为企业的重要资本,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人力资源自有其特点。

知识型人才占比较高。高新技术企业在战略推进过程中起着核心和关键作用的是高新技术人才。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大量需要有各领域专业知识背景的技术人才,无论是实验室从事具体测试的检测工程师、从事法规标准研究的技术支持、从事R&D的研发人员,均属于知识型人才。由于第三方检测行业的特殊性,实验室的建设尤为重要,对于人员的要求有其特殊性。第三方检测机构实验室一般依据ISO 17025体系运作,根据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制定的《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对人员做出了明确规定:“某些技术领域可能要求从事某些工作的人员持有个人资格证书,实验室有责任满足这些指定人员持证上岗的要求”;“对检测报告所含意见和解释负责的人员,除了具备相应的资格、培训、经验以及所进行的检测方面的充分知识外,还需具有用于制造被检测物品、材料、产品等的相关技术知识、已使用或拟使用方法的知识,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或降级等方面的知识;法规和标准中阐明的通用要求的知识;对物品、材料和产品等正常使用中发现的偏离所产生影响程度的了解”。因而,在人员投入上,知识型人才在第三方检测机构中一般占到30%以上,而在运作良好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中就占有更高的比例,达50%以上。

员工富于创新。正因为第三方检测机构中知识型员工占比相对较高,员工整体上具备良好的知识背景和专业素养,同时接受行业前沿科技的主观能动性较强,富于创新。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创新依赖于员工的创造力和集体智慧,在组织架构上注重研发团队的地位,并在企业文化上重视鼓励员工创新。以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为例,2008年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在中国国内引起轩然大波,并直接影响后来中国食品安全法的修订出台。在事件发生当时,国内奶粉制造企业人人自危,急于自证产品质量,重振消费者信心,然而国内并无三聚氰胺的检测国家标准。少数第三方检测机构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手段迅速研发出三聚氰胺检测方法,完全得益于员工的研发创新能力和企业自身对于技术创新的重视。

员工具备强烈的成就感意识。由于具备较高知识文化水平,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员工对于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和长期的职业发展有更高的期望,更乐于接受全新的、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高端技术人才较稀缺。第三方检测机构对人员的聘用有其特殊要求,部分相关技术人员需要持证上岗。对于从事技术管理及质量管理的关键岗位除了对其本身的管理水平有相应要求之外,还需要有相关技术职称及一定的从业经验并经过严格的考核才被视为可以胜任工作。对于一个新兴并且飞速发展的行业来说,符合要求的高端人才非常稀缺,供不应求。

员工有较强的流动意愿。正因国内第三方检测行业起步较晚,在现有从业人员数量有限的情况下,检测机构不断扩展检测领域和检测项目,人均工作强度高,且工资水平及福利待遇与其他行业相比较低,上升空间小,导致第三方检测机构技术人员流动性较大。与此同时,第三方检测机构面临着飞速发展的技术革新和技术进步的冲击,也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在高速的发展中伴随着组织的不断变革,无形中也增加了员工的流动性。

2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策略

在目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下,第三方检测机构人力资源管理面对几大竞争性挑战:新经济的挑战、全球化的挑战、满足利益相关群体需要的挑战以及高绩效工作系统的挑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电子商务的开展,专业性和技术服务性职位数量的增加,第三方检测机构对于职位的技能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知识的价值越来越高。第三方检测机构要在全球经济中保持竞争力,人才争夺战不可避免。想要吸引和留住优质的人才,就必须在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上进行创新,充分利用员工掌握的知识来帮助企业赢得竞争优势。

树立人才战略理念。对于知识型员工占比较高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而言,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需要将人力资源的管理实践与企业的经营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即,实现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从人力资源的规划、员工招募、员工的甄选,到员工的培训发展的整个人才的获取与准备环节中,树立战略性理念。使所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都必须服从于企业的战略目标。

建立完善的人才招募及自主培养体系。因其对人员的要求的特殊性,第三方检测机构面临着技术性人才供不应求,高端人才稀缺,员工流动性大等众多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要求企业有自己的人才招募及自主培养体系。在人才规划环节,第三方检测机构需要根据企业的主营业务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建立符合实验室体系和机构长期战略发展要求的用人标准,针对职能型岗位及技术性岗位制定相应的岗位说明书等相关文件。同时,对现有的团队进行合理的评估,充分考虑到人才数量、类型、年龄、团队协作、信息传递渠道等诸多因素,结合各部门的发展规划,建立相应的胜任力素质模型,进行梯队建设,实现效能最大化的人力资源规划。在人才招募环节,应根据岗位说明书细化招聘标准,选择最合适而非最优秀的人才。尤其是在第三方检测机构注重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过多追求高学历背景而不注重团队协作,反而会造成人才的浪费。因《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要求第三方检测机构实验室“建立并保持人员培训程序和计划,应经过与其承担的任务相适应的教育、培训,并有相应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企业需要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资质要求对专业技能进行相关培训外,还需要针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行业特殊性,人员的工作性质等诸多因素也要开展相关的企业文化、工作方式、时间管理、心理疏导等方面的辅助性培训,培养适应机构自身特点的人才。

多通道员工发展途径。在第三方检测机构中,常出现在技术职业通道发展的员工希望能转而从事销售或职能岗位的情况。为了留住员工,使员工得以在组织内部流动,第三方检测机构应建能够确认以及满足员工发展需要的多通道职业开发规划系统,通过有效的员工自评、企业内部现实审查、目标设定和具体行动规划方案来鼓励员工在不同职业通道里转换,既能满足员工的发展需要,也为企业的人才培养节省了成本。

注重员工技能的职位薪酬制度。为了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人才,并且激励员工提升个人技能,第三方检测机构可设置以胜任职位能力为基础的薪酬制度,以技能或知识等对机构自身发展最具影响力的员工个人特征作为考量薪资水平的主要因素。职位薪酬制度有利于员工的适应能力,并且在他们所从事的职位上变得更富有灵活性。从而让企业更适应技术变革带来的影响。

营造创新企业文化。为鼓励员工创新,营造积极的团队学习氛围,建立行业论文发表、检测技术研发创新、体系质量管理改进方案、知识产权申报等多方面的激励政策。重在提高成就激励,提高员工参与度。

3 结论

在中国正蓬勃发展的第三方检测行业,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第三方检测机构应根据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特点,重点从树立人才战略理念,建立完善的人才招募及自主培养体系,员工多通道发展途径等几个方面实践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确保技术创新和人才高效管理双管齐下,实现快速稳定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C.W.L.希尔,G.R.琼斯,周长辉.战略管理[M].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

[2] 潘春华.创新高新技术企业人才管理文化[J].中国职工教育,2012(6):54-54.

[3] 王树恩,李晓霞.高新技术企业人才管理探新[J].科学管理研究,2006,24(2):108-110.

第三方检测机构 篇4

1 第三方检测机构发展现状

我国的大部分第三方检测机构初期是由政府及各个行业的职能部门,为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而投资建设的,政府检测机构承担的是各部委的商检、质检、环保以及卫生等各种要求的强制性认证和检验,利用其传统优势占全部检测市场的55%左右的份额。其他第三方检测机构承担的是政府强制性检验检测之外的检验检测内容,主要承担民事行为的检验检测业务,约占全部检验检测市场的45%。2005年12月11日之后,我国政府根据加入WTO的承诺,允许外资独资进入中国的服务贸易市场。不少国外知名的检验检测机构纷纷在中国成立分公司,服务范围包括验货、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检验检测覆盖了建筑工程、电子、环保、轻工、航空、国防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当前对国外检验检测机构的管理主要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包括计量认证、审查认可和验收。外资检测机构利用其成熟的市场运作经验及在出口贸易检测业务中的天然优势占据了30%以上的市场份额。民营检测机构起步晚,资本实力小,但凭借高效的服务和极具竞争力的价格,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市场份额接近10%。

据国家认监委发布的数据,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检验检测机构数量约2.6万家,从业人员约78万人。2013年检验检测市场规模为1678亿元,2014年2105亿元,2015年为2574亿元,检测市场将继续以每年约15%的速度快速增长。而第三方检测作为我国检测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我国第三方检测产业规模为1055.3亿元,目前占整体产业规模的41%左右。截至2016年8月31日,CNAS认可各类认证机构、实验室及检验机构三大门类共计14个领域的8215家机构,比2014年12月31日CNAS统计数据6956家机构增加1259家,增长18%。其中,累计认可各类认证机构149家,认证机构领域总计551个,涉及业务范围类型10452个;累计认可实验室7636家,其中检测实验室6413家、校准实验室873家、医学实验室221家、生物安全实验室67家、标准物质生产者13家、能力验证提供者49家;累计认可检验机构430家。以上机构基本覆盖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和沿海的广东、东北、浙江、江苏、山东等省份。

2 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分类

我国检测行业的参与者按照企业性质可划分为政府检测机构、企业检测机构、科研机构的检验机构、民营检测机构和外资检测机构,不同第三方检测机构模式对比见表1部分。政府检测机构除承担各种要求的强制性检验外,同时取得第三方检验的资质,承担第三方检测任务。我国在涉及国计民生行业多数大型企业均建有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原本作为第一方检测机构服务于企业的产品质量保证,其中许多企业实验室经过进一步发展取得相应资质后成为第三方检测机构,如现隶属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的广州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类似于企业检测机构,科研机构的检验机构近年的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中,相继转型为第三方检测机构。民营检测机构的资金相对薄弱,但这些民营企业机构商业化运作,以盈利为目的,机制灵活;对检测市场嗅觉灵敏,反应迅速,开拓市场手段丰富,成长快速,已经初具规模,特别是在北京、上海和深圳涌现一批代表性企业,其中知名度较高的有深圳华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谱尼测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外资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分支机构主要集中在中国的沿海城市,以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中心向沿海城市延伸。主要包括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必维国际检验集团(BV)、Intertek天祥集团(ITS)、德国TUV认证、美国UL安全检测实验室。外资机构利用其雄厚的技术和资金实力,以及强大的品牌和市场认知度,以独资或合资的方式进入国内市场并占据有利地位,服务范围较广,积极推行本土化战略。在此值得指出的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有限公司(CCIC)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以“检验、鉴定、认证、测试”为主业独立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经过20多年的发展,CCIC积累了丰富的国际检验认证业务经验,并与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检验认证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见表1。

3 第三方检测机构政策文件

我国独立的第三方检验检测市场是在政府逐步放松管制的基础上慢慢发展起来的。不同时期关于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国家政策文件见表2。198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条例》,规定所有的检测业务一律由国家检验检测机构实施,并特别规定在中国境内不得设立外国检验机构,政府检测机构在政策扶持下得到发展。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颁布,国家开始对民间资本开放商品检验检测市场,确定了多种检验主体的合法性,取消了中国境内不允许设立外国检验机构的条款。特别是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及修订条款明确了检测机构的市场准入条件,规定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承担产品质量检验工作。外资第三方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并利用其优势在沿海设立公司,开拓业务。此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第三方检测机构发展的政策,依托近年来国内经济发展快速的大好形势和国际贸易的频繁,相对起步较晚的我国检测市场在欧盟、美国之后位居全球第三,正在迅速成长为世界重要的检验认证服务市场。见表2。

4 应对技术贸易壁垒的建议

为应对国外技术贸易壁垒,我国本土检测机构要努力提高品牌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加强与国际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合作:提高技术人员素质,提供能力验证活动以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合作进行科技项目的研发共同攻克国外新法规标准中的难题,加强技术专家的交流培养高精尖人才,并推动检测机构间的互认。把国际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作为了解国外消费品法规和标准更新的窗口,以利于对接国际强制性技术规范。学习国际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重视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的培养和使用高精尖技术人员的经验,以市场化方式吸引人才,以市场化运作方式整合技术资源,采取品牌战略和市场战略,将品牌作为核心竞争力。此外,积极推进我国第三方采信的方案与合格评定互认,有效应对国外技术壁垒和突发事件,更好地促进对外贸易规范、便捷、有序、高效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段小娟,王德强,宋欣欣,等.我国第三方检测机构现状与发展探讨[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5(5):37-40.

[2]吕泉福,储晓刚,李竞.浅谈我国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现状和发展[J].检验检疫学刊,2011,21(3):13-15.

第三方检测机构 篇5

第三方检测机构站在当事双方的中间进行检验,应该称得上是公正检验。

第三方可以是和两个主体有联系,也可以是独立于两个主体之外,是由处于买卖利益之外的第三方(如专职监督检验机构),以公正、权威的非当事人身份,根据有关法律、标准或合同所进行的商品检验活动。一般第三方检验机构都是有资质的,有技术支持的,有先进仪器仪表的,其所出检验报告是具有权威的。是执行国标和企业标准的。他们的资质代号是CMA。

CMA:取得计量认证合格证书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

其产品检验报告上使用计量认证标志,标志由CMA三个英文字母形成的图形和检验机构计量认证书编号两部分组成。CMA分别由英文China Metrology Accreditation三个词的第一个大写字母组成,意为“中国计量认证”。

CNAS:是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并授权的国家认可机构,统一负责对认证机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等相关机构的认可工作。

第三方商品检测推动社会进步 篇6

独立第三方的商品检测比较在中国是一个“新鲜事物”,但在美国,却有着近80年的历史。2013年,一个在美国从事医学研究的博士自己办起了一个第三方商品检测和大众消费教育的一个网站——数据说话网。

创办人是陶杰夫。1996年,他从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心内科专业医学硕士毕业后一直从事医学研究工作,现为美国休斯敦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癌症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在中国食品安全情况不稳定的情况下,陶杰夫利用他在食品、医学方面的认识,建立了数据说话网,开展了一系列第三方检测工作。

2014年3月27日,陶杰夫博士在广州接受了《消费者报道》记者的专访。

Q=《消费者报道》 A=陶杰夫

Q:你为什么会创办数据说话网?

A:我是数据说话网创办人。我看到很多地方的乱象、造假,想做些工作。作为一个在中国出生的人,我想为中国人做些事情,同时也想向消费者推荐优质产品,至目前为止,数据说话网的检测包括了16品牌奶粉的检测,三款无铅皮蛋的铅含量测定,三种酱油的防腐剂测定以及三品牌大米砷含量检测。但“数据说话”的原则或者是底线为不接受样品,除非合作做课题。

Q: 数据说话迄今为止做过奶粉、皮蛋、酱油和大米的检测。你的16品牌奶粉检测非常有意思。请问你的奶粉是在国内购买的吗?为什么要测奶粉这个项目?

A:全部都是在国内市场买的,一部分是自己回国探望父母时买的;有些国产奶粉在国内一二线城市还买不到,后来托人在淘宝网购后带到休斯顿。还有一次是通过品牌的官方旗舰店买的,买后通过快递寄给我的。

所买的品牌都是我指定,是所谓低端奶粉。刚开始是源于我对大量国产奶粉否定的报道有怀疑。因为奶粉生产过程早已成熟,只要管好奶源和不造假,哪有质量不过关之说。而香港奶粉限购,以及国内奶粉的价格畸形触动我去做奶粉的检测。

Q:去年前前后后一共送了5次样品检测,为什么每次选取的检测指标都不一样?你觉得检测结果反映了国内奶粉的质量情况如何?

A:一开始的检测是从安全指标开始的,安全指标不过关,就不用谈质量了。最初两款还测了三聚氰胺,后来觉得不必测,哪个乳企敢添加?所以后来基本是从毒性指标到清洁度,再到关键营养成分。结果是国内奶粉质量可靠:符合中国FDA和美国FDA规定。

Q:检测费用是由你个人承担吗?

A:得到过一次2000美元的捐款,其余全部自己掏钱。

Q:您提到在美国经常关注美国《消费者报告》,您认为他们对消费者的保护是如何做到的?

A:美国消费者联盟成立于1936年,除了商品检测外,他们还承担起很大一部分公众教育的工作。这个全球领先的商品独立比较试验机构共有超过600个职员,其中很大一部分员工是拥有高学历的各行业顶尖人才,里面有医生、营养师、食品工程的专家。全美国只有3亿多人口,这个机构算是非常庞大的。

他们每年都会给国会提交报告,讲解他们做了哪些工作,希望政府能推动哪些立法。比如近几年美国《消费者报告》就在关注各种食物中的砷含量。他们通过广泛的收集数据,指出在啤酒、果汁等大部分食物中都存在砷,担心对儿童和孕妇的影响,呼吁FDA等政府部门重视,推动立法。

2013年,在美国《消费者报告》的推动下,联邦通信委员会终于宣布消费者可以有一定的运营商选择权。过去消费者购买了手机后,只能“锁定”一个运营商的服务。

我希望在国内能看到类似的第三方组织推动社会进步,承担起相应的职能。

第三方检测机构 篇7

1 医疗机构在器械质量控制方面的主要困难

在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管理中, 安全、有效的监管主要集中在医疗器械临床准入与评价管理、临床使用管理和临床保障管理的环节中。

笔者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发现, 近几年, 作为在用医疗器械使用和管理的主体, 各级医疗机构先后进行了一系列质量控制实践。通过这些活动, 大大提高了在用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也有效地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但在具体实践中也发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 如:由于医疗设备验收工作的复杂性, 专业性强, 技术要求高, 如何评判所购设备是否“合格”是验收工作的难点;如何对维护、维修后的设备进行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价是风险管理工作中的困难;医疗设备维护费用逐年增加, 技术人员少, 加重了医院对于厂商外修的依赖性, 间接增加了医院的成本支出等等。

上述问题的出现, 是深层次的政策法规问题和复杂的技术难题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或渠道, 在器械的安全有效和医院成本之间找到平衡点, 是全面推进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工作中需要解决的又一难题。

2 我国医疗器械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发展情况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医疗器械在临床使用阶段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于2009年初对北京市在用医疗器械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调研。这次调研中, 在被访的119家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中, 有116家医疗机构表示需要第三方提供设备验收、维护和定期检测方面的服务 (比例见图1) 。

从目前我国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发展情况看, 检验机构多数属于国有事业单位, 其从软件和硬件上都具备较为优质的资源, 发展迅猛。截止2008年底, 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资格认可的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已达49家, 而且这一数字还在逐年增加。

目前, 医疗器械检测机构主用通过参与监督抽验的工作实现其辅助监管的职能。检测机构在人员、设备和技术方面积累的诸多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发挥, 其在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方面还缺少创新性和灵活性, 在服务方式和服务领域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发掘。

3 检测机构参与医疗器械质量控制的优势

3.1 对产品“合格”判定更权威

鉴于检测机构拥有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他们在检测过程中接触的产品多, 范围广, 对受检设备有比较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检测人员长期对国内、外标准进行跟踪研究, 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国、行标的制定工作, 对标准更为熟悉, 对新的检测技术有更多的切入点。因此, 由他们对器械进行验收检验工作, 出具的检测报告更具权威性, 能够保证器械在首次投入使用时安全、有效。

3.2 维护和维修后的评价更为科学

如果医疗器械检测机构通过了实验室认可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认可, 表明其具备了开展检测和校准服务的技术能力。按照规定, 检测机构所用的检测仪器都会定期计量、校准, 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无误。由于以第三方身份参与设备的评价工作, 检测机构给出的结果更为公正、客观, 从而确保设备维护和维修质量。由他们对在用器械进行维护和维修后的评价, 能够为医疗机构赢得政府部门、社会各界更多的信任。

2.3 降低医疗机构的设备维护成本

对医疗器械进行检测的专用设备品种繁多而且大都价格不菲, 配备这些设备无疑会增加医疗机构的运行成本。由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此类工作, 可以为各个医院减少设备购置开销。另外, 有研究表明配备一名医工技术人员, 不仅要考虑其可降低的维修成本, 还需要考虑相应付出的人力成本, 医院年度维修费用不会随着技术人员的增加而无限地以线性关系降低, 而且技术人员也不可能掌握本单位所有医疗器械的检测技术。因此, 由第三方开展检测工作, 既可以避免医疗机构在人力方面的浪费, 又提高了设备维护成本投入的收益。此外, 检测机构还可以利用人员和技术上的优势, 为医院提供设备使用和维护的常识培训, 使医工部门的工作从以前的以“医疗设备维修”为主转变为“确保医疗设备使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保养为主, 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从而降低医疗机构的综合成本。

从监管的角度看, 检测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已成为市场和政府监管机构之间一个信息公开、公正的重要补充。检测机构通过对在用医疗器械进行长期的检测、维护, 可以持续的收集检测数据, 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弥补医疗器械监督抽验工作中的不足, 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工作提供更为科学、准确、权威的信息。检测机构可以在长期的数据积累和专家资源的基础上, 帮助医疗机构制定出相关临床科室在用医疗器械可操作性的质控指南。可见, 第三方检测机构参与医疗机构的设备质量管理, 能为患者、医院、监管部门架起一个沟通、开放的桥梁, 有利于医疗器械的科学管理和使用, 并可开创一个多方共赢的和谐局面, 。

4 国外相关经验

在澳大利亚, 生物医学工程部负责为直接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常规设备, 进行AS3551的测试 (含功能测试, 维护, 保养) 和维修。生物医学工程部聘用了高素质的技术人员, 而且配备了很多专业化高级检测设备, 如脉搏血氧 (探头) 分析仪、高频电刀分析仪等等。澳大利亚西悉尼地区, 由西悉尼生物医学工程部负责对悉尼西部卫生厅所属的13家公立和12家私立医院提供医疗设备维修和技术服务, AS3551检测工作也由西悉尼生物医学工程部来执行。AS3551规定对每台医用电子仪器, 每年至少要强制测试一次, 并要认真保持好每次的数据记录。此外, 设备完成维修后, 也必须再通过AS3551安全测试和性能测试, 并把档案留底。这种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对我国医疗机构在用医疗器械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5 建议

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 在我国大中型城市鼓励医疗机构委托第三方对在用医疗器械进行验收、维修后评价检测等工作。可以首先强制性要求第三方对医疗机构中使用频率高、危险系数大、对检测环境要求低的设备 (如:呼吸机、监护仪、麻醉设备等) 开展验收和维修后检测。通过一段时间的经验积累, 找出开展检测在样品、辅助品、检测环境等方面的关键点, 并摸索出一套完整的检测要求和程序。待这种模式成熟后再考虑进一步扩大检测区域和范围, 全面提升在用器械监测管理工作水平和质量, 并逐步建立相应的管理运行机制和工作制度。

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管理信息化的不断进步, 医疗器械检测、管理工作与国际接轨已势在必行, 独立于政府的第三方机构在我国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医疗机构与第三方检测机构合作完成在用器械的质量管理工作, 不但可以为监管工作提供必要的科技信息, 而且还会解决医疗机构在设备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颈口”问题, 凸显医疗器械检测和使用管理工作中的公正、公开原则, 给患者和使用者增加使用信心, 为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质量和水平, 在体现专业性、中立性和公正性的同时, 实现质量控制和评估的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2]刘锦初, 医疗设备的全面质量控制管理实践, 珠海年会论文集, 2010.04.

[3]王溪, 建设临床工程信息系统监管医疗器械使用安全, 珠海年会论文集, 2010年第25卷05期

[4]郑蕴欣, 陈颖, 李斌, 区域性医疗设备维护费用控制与医工人员配置的相关性, 珠海年会论文集, 2010.4

[5]宓现强, 国外医疗器械监管专业人才培养概况及对我国的启示,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9年第15卷第3期

[6]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调研数据

第三方检测机构 篇8

一、我国教育考试机构的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以下简称《高等教育法》) 第二十条规定: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国家教育考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种类, 并由国家批准的实施教育考试的机构承办。国家教育考试机构是指由国家批准实施教育考试的特定组织机构。目前, 我国已组建了比较完善的国家、省、市、县四级教育考试机构, 但机构名称比较混乱, 有考试中心、考试院、招考办等多种。

长期以来, 我国教育考试机构基本上依附于教育行政部门, 管理意识强而服务意识弱, 主观意识强而法律意识弱, 行政意识强而市场意识弱[1], 存在以下突出的不足。

1.缺乏独立性

各级教育考试机构为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直属事业机构 (少数为行政机构) , 长期“挂靠”教育行政部门, 以教育行政部门附属机构的形式存在, 并具有相应的行政级别, 在经营管理上普遍缺乏独立性、自主性, 更多体现政府的意志和需要, 容易受到政府的干预, 依靠行政命令开展工作, 不能独立地面向社会、面对市场提供符合社会需求的考试服务。

2.职能定位错位

虽然《高等教育法》已将教育考试决策权与教育考试实施权进行了明确分离, 但长期以来, 教育考试机构一直承担着考试决策与考试实施的双重职能, 担任着“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双重角色, 集考试决策权、考试实施权、考试监督权于一身, 容易滋生腐败, 导致“权利寻租”、“政府失职”等问题。

3.专业化程度不高

我国的教育考试机构多为具有一定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在教育考试资源方面形成了实质性的资源垄断, 习惯于依靠行政命令推动工作, 依靠积累的经验、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组织考试, 缺乏市场运营意识和服务意识, 机构设置以管理人员居多, 专业技术人才匾乏, 专业力量薄弱, 在考试项目研发、命题组卷、市场推广、考试评价服务等核心业务方面缺少应有的理论研究和技术水平。

二、专业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内涵

第三方评价也称外部评价, 是指两个相互联系的主体之外的某个客体做出的评价, 是相对“管理—被管理”、“服务—被服务”等而言的第三方做出的评价, 对于教育考试而言, 是指通过独立于教育行政部门之外的, 与学校、考生之间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专业机构实施的评价。第三方评价一般具有独立性、专业性、客观公正性和权威性等特点。教育考试机构向专业第三方评价机构改革, 不是称谓的简单改变,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从专门考试机构向专业考试机构转变

从业务职能分工来说, 教育考试机构是专门担负考试招生职能的特定组织, 而专业则是从业务能力与技术水平方面来考量的。专业考试机构需要拥有专业的评价人才、评价技术与评价设备, 具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优势, 在考试项目研发、命题、推广、评价与反馈等方面具有核心竞争力, 并建立与之匹配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标准。

2.从考试管理型机构向考试服务型机构转变

将原来的管理对象转变为服务对象, 树立服务理念, 以考生为本, 将服务考生作为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将服务作为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以服务推动机构改革, 建立相应的服务体系和工作标准, 把服务理念和服务标准内化为能够操作的服务手段, 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3.从教育行政附属机构向独立第三方机构转变

将考试决策权与监督权剥离出来, “政事分离”, 政府逐渐淡出考试市场, 深化事业单位机构改革, 赋予教育考试机构独立的法律地位, 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考生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利益关系。教育考试机构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 以第三方的身份独立开展考试评价工作, 并接受相关机构的监督与评估。

4.从单纯考试向评价服务转变

改变只考不评的现象, 不仅公布考试的结果, 还要对考试结果做出相应的价值判断, 通过深度分析考试数据, 甄别学生学习的强项和弱项, 对考试的结果做出合适的解释, 明确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对教与学提出改进建议。

三、向专业第三方评价机构改革的必要性

1.符合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潮流

教育考试机构的专业化、职业化和服务性质已成为全球考试领域的一个共识, 是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考试机构的社会化趋势, 特别是考试实施职能的社会化已经成为世界潮流。全球最大的教育考试与研究机构———美国教育考试服务处 (ETS) 、英国剑桥大学评价中心、香港考试与评核局等都是独立的专业考试机构, 而非政府部门。

2.从考试大国到考试强国转变的需要

我国是考试的故乡, 同时又是一个考试大国。然而, 除个别特殊考试外, 目前我国尚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考试项目, 在国外也鲜见我国具有知名度的考试项目。任何一个国家的考试机构, 只要是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高、服务意识强, 教育考试事业就比较发达, 反之亦然。[2]

3.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需要

《纲要》对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 政府宏观管理, 专业机构组织实施, 学校依法自主招生, 学生多次选择, 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可见专业化的考试机构既是推动考试招生制度深入开展的需要, 也是开展“一年多考”、“分类考试、综合评价”, 深入推动“学校依法自主招生”的必然要求。

4.提升教育考试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的需要

国外大多将考试作为一种公共服务产业, 以服务水平和质量的高低决定考试机构的生存与发展。我国教育考试机构在经营管理上普遍缺乏独立性和竞争意识, 缺乏市场开拓能力和竞争能力。教育考试机构过于强化政府意志, 工作重心长期偏于人才选拔和考试管理, 弱化了评价和服务职能, 在考试研发、考试命题、考试技术与手段等方面产生了“不该管、管也管不好”的结果, 限制了教育考试服务能力与水平的提升。

5.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指出的重要改革目标之一。然而, 目前学生评价主要基于标准化考试, 以分数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 实施的高考、会考、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等考试的结果都不适宜作为教育评价的依据。[3]由于考试具有较强的导向性, 考试指挥棒客观存在, 在实际教学中“考什么、教什么”, “考”指挥“教”, 教学围着考试转的情况仍广为存在, “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仍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

6.促进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有效提升的需要

《纲要》明确要求“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 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 (教职成[2011]11号) 中明确指出, “逐步建立以行业企业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制”;江苏省教育厅也明确要求, “改革教学质量评价方式, 健全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指导、第三方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实现质量评价方式多元化”。然而在实际评价中, 由于对第三方评价主体的专业背景、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一些行业企业受自身水平的限制, 往往难以占据主导地位, 而第三方评价在我国刚刚起步, 第三方评价环境不完善, 缺乏相对成熟的评价市场, 在短时间内难以建立类似ETS、英国剑桥大学评价中心等专业第三方评价机构。专业第三方评价主体的缺失导致职业教育的第三方评价难以有效开展, 职业教育的第三方评价大多流于形式。

四、向专业第三方评价机构改革的途径

1.做好顶层设计, 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教育考试机构向专业第三方评价机构改革, 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 做好顶层设计。首先, 应健全法律法规, 完善制度引导。第三方评价是一种市场行为, 由于市场风险和控制失灵的客观存在, 所以要通过法制化手段使评价具有制度性保障, 通过法律的形式详细规定教育考试机构的权利和义务, 规范和引导教育考试机构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开展第三方评价活动。其次, 改变教育考试机构对教育行政的依附关系, 授予考试评价机构合法的地位, 从法律上明确教育考试机构的独立性, 规定其权利、义务及活动范围, 通过公开的程序授予其考试业务。再次,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营造良好的考试环境, “管办分开”, 逐步将考试招生的政策制定、审核、监督等管理职能剥离。政府应成为考试市场和考试质量的监管者, 加强对考试机构的监督与评估, 审核其命题与考试大纲的匹配程度, 确保考试机构独立、公正、公开的组织考试。教育考试机构按照法律法规规定, 申请和组织考试活动, 强化自身在考试研发、考试实施、考试评价、考试推介等方面的能力, 实现教育考试的科学化和专业化。[4]

2.构建核心价值, 树立服务观念

核心价值是指一个组织最基本和持久的信念, 被组织内的成员所看重, 是员工共同的价值追求, 是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教育考试机构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社会责任、公平和质量。我们应围绕核心价值的构建, 树立通过提供一流的考试产品, 为考生、为社会、为政府服务的观念。一是以考生为中心, 以需求为导向, 提供优质测评服务。我们应树立服务意识, 依据考生的测评需求研发考试项目, 在考前、考中、考后为考生提供公平、安全、科学、准确、规范的服务, 树立公正、高效、专业的良好社会形象。国外考试机构为考生提供模拟试题和网上练习、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 优化考点选址, 为残疾考生提供盲文本试卷、录音带、在考场提供特殊装置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5]二是树立通过提供测评服务促进教育发展的理念。考试数据信息是教育考试机构的特有优势资源, 要在提供考试服务的同时, 充分利用教育考试机构独有的考试数据信息资源, 深度挖掘评价功能, 改变只考不评的现状, 促进教育教学改进与提高。三是树立大服务理念, 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测评的需求。除完成政府委托的考试项目外, 还要通过自主研发、联合开发、委托开考、引进海外项目等方式, 为社会不同客户量身订做测评项目, 提供客观、公正、权威的知识与技能认证, 促进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深入开展。

3.明确核心业务, 提升服务质量

根据教育考试机构的功能定位, 应把“考试研发与命题、考试项目推介、考试实施、考试评价与反馈”作为教育考试机构的核心业务, 并据此构建高效、有序、顺畅的组织架构, 提升服务质量。

“考试研发与命题”是指编写考试大纲、编题、审题、拼配正式试卷和等值复本等, 在不断完善已有考试项目的同时, 研究开发市场需要的新项目。“考试项目推介”是指宣传和推广考试项目, 接受考生的咨询, 解释考试项目的疑点, 提供指导建议等。“考试实施”是指制定考试业务规程和实施细则, 并在实际运行中结合新技术、新理念加以完善和优化, 不断提高考试业务的专业化水平。“考试评价与反馈”是指对考试结果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针对不同用户制作考试结果分析报告, 及时反馈给考试的利益相关者。核心业务相互衔接, 共同构成一个闭合环路, 既可以提供整体的服务, 也可以单独提供专业服务。[5]

4.打造核心竞争力, 提升服务能力

普拉哈拉德 (C.K.Prahalad) 教授和加里·哈默尔 (Gary Hamel) 教授认为, 核心竞争力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 尤其是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对于教育考试机构来说, 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隐含在考试项目、考试服务里面的知识和技能。综观国际知名教育考试机构, 都以一流的考试服务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核心考试项目。目前, 由于我国的教育考试机构习惯以行政命令推动考试, 核心竞争力多体现在对考试各环节的管控和组织实施上, 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较差, 未能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核心考试项目。因此, 我们应围绕核心价值及核心业务, 以科研为先导、以标准建设为依托、以专业队伍为保证、以信息技术为支撑, 着力打造教育考试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1) 以科研为先导, 增强竞争实力

科学研究是推进教育考试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考试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 有其自身的科学规律与意义。教育考试机构要提高核心竞争力, 就要不断加强考试与评价领域的研究, 增强和巩固科研意识, 确立“科研先行”、“科研引领”、“科研立考”、“科研兴考”的思想, 深刻认识科研在促进教育考试科学发展和考试队伍专业化发展中的作用, 构建科学有效的科研机制, 加强科研工作的内驱力与外驱力, 努力掌握新理论、新政策、新技术, 增强竞争实力。在采用“引进、培养、聘用”等方式充实和扩大专业科研队伍的同时, 通过与高校、研究机构、国内外同行间的交流合作、共同研发等多种途径提升科研实力, 实现教育考试机构在测量、考试和评价等领域科学研究的专业化。

(2) 以标准建设为依托, 提高管理水平

标准建设是考试机构专业化建设的核心和基础, 标准建设包括考试技术标准和考试服务标准, 不仅要建设考试机构的整体标准、技术说明和工作规范, 还要建立各业务环节与各职能部门的标准与规范, 按考试业务的运作规律设置职能部门, 合理配备各种专业技术人才, 优化组织管理, 减少各部门之间和各成员之间的协调成本, 减少摩擦费用, 从经验习惯型管理向标准化、制度化、现代化管理转变, 提高工作绩效与管理水平, 提升管理效能与服务水平, 适时在教育考试机构中引入ISO9000系列标准, 增强教育考试机构的国际竞争力。

(3) 以专业队伍为保证, 提供一流服务

教育考试是一项专业性强、知识面广的工作。教育考试机构的专业化水平首先取决于考试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教育考试机构专业化的核心保障。应着力做好考试研发、命题、测评及考试推介等专业队伍建设工作。一是要优化考试队伍人员结构, 合理配备管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统计学、心理测量学、计算机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专长;二是加强培训, 通过集中培训、交流合作、外出学习、学历提升等多种方式, 不断提高考试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三是充分发挥外脑的作用, 通过咨询、合作等形式, 借用各高校、考试机构、研究机构的力量, 共同完成一些高、精、尖的业务。

(4)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 推动考试命题和考试手段现代化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 考试命题和考试手段的现代化要求充分发挥和利用信息技术优势, 建立健全信息化服务支撑体系, 构建教育考试与评价信息系统, 进一步完善国家教育考试指挥系统、国家教育考试题库系统。开展计算机化考试 (CBT) 、计算机自适应考试 (CAT) 和基于网络的考试, 没有一个相当成熟的题库是难以完成的。题库建设对于提升命题的专业化水平, 提高命题质量、命题安全, 推动考试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ETS通过工作流程标准化, 建立大规模题库, 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考试过程的各个方面, 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智能化考试解决方案, 使得每年能够从容组织数千次的考试。

教育考试机构向专业第三方评价机构改革是考试机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及高考制度改革, 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需要, 是一个集科学性、综合性、服务性于一体的长期工作。我们应直面挑战, 以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为契机, 做好顶层设计, 构建教育考试机构的核心价值, 明确核心任务, 以科研为先导、以标准建设为依托、以专业队伍为保证、以信息技术为支撑, 着力打造教育考试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这样我们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评价需求, 与国外考试机构展开竞争, 向考试强国迈进。

参考文献

[1]戴家干.从教育考试看教育考试机构的职能与定位.中国考试, 2006 (2) .

[2]戴家干.谈教育考试机构的职能与定位.教育与考试, 2007 (1) .

[3]张静.关于加快教育考试机构专业化建设的思考.考试研究, 2012 (6) .

[4]陆建明.教育考试机构管理体制的比较与改革方向述评.中国考试, 2008 (6) .

第三方评估机构现状分析 篇9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是指在国家科技计划中实施安排, 由单位或个人承担, 并在一定时间周期内进行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活动。近年来随着各级国家财政部门直接用于科技活动的款项不断增加, 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投入———产出效应。庞大的资金投入、各项先进技术的应用推广、大量工程的建设等极大地推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然后部分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过程确实存在问题的, 导致项目结果与任务书中的预期成果产生出入。因此, 有必要探索和设计保证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顺利实施、保证项目预期成果效益、保证不断增长的科技投入得到充分利用的新机制。

一、第三方评估机构发展背景及现状

随着近年来科技政策的发展和科研机构的改革, 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逐步成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但目前关于第三方机构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都不成熟, 甚至对第三方机构的定义都尚未统一。此外, 关于第三方机构的认定程序、基本特征、运作模式、管理体制等都缺乏相关的理论研究, 也没有成熟的实践经验可供借鉴。总体而言, 国际科技计划项目中的第三方相关理论在我国尚处于摸索发展阶段。

(一) 相关政策法规情况。2002 年10 月, 科技部印发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监理和验收办法》的通知, 将“监理”的概念引入到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这是对“第三方”理论第一次有意义的探索, 但其项目推荐单位、组织单位、监理单位仍是同一家单位, 不可避免产生各种问题。

2006 年以后, 关于第三方机构“介入”科技计划项目执行过程的探索开始在国家层面上不断深入, 从一系列科技项目特点出发, 发布了诸多相关办法、意见和规定, 如《关于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科技部科技计划管理和健全监督制约机制的意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63 计划) 管理办法》 (修订版) 等。2007 年4 月, 国家文物局发布《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第三方机构评估咨询管理暂行办法》, 首次对第三方机构的定义、遴选原则、评估咨询程序和内容、涉及各方的义务与责任等进行系统规范, 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委托第三方机构对课题执行过程进行有效的评估咨询。

(二) 项目实践背景及现状

1、实践背景。在各类管理办法陆续出台之后, 有关第三方机构“介入”科技计划项目执行过程的实践就开始逐步展开, 2004 年8 月, 针对863 计划“等离子刻蚀机与离子注入机重大项目”进行的第三方建立工作正式全面启动, 标志着我国政府在重大科技项目中引入第三方进行管理和监督进入到实际操作阶段。第三方监理单位公正、独立、自主的开展工作, 对该项目的质量、进度和经费等进行全面监督, 并对技术和资料进行严格保密。

2、现状研究。项目组织单位相关管理人员并不精通项目涉及的所有专业知识, 在管理与技术上与项目承担单位存在信息不对称。同时, 项目组织单位的人力、物力资源限制使其在科技项目实施的具体过程中缺乏对项目的管理能力。这也促使项目组织单位委托第三方机构对项目执行过程进行评估, 同时获取专业上的资讯协助。

项目承担单位在最终接受验收时主要被强调项目成果的可用性, 而项目执行过程中却不可避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同时, 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管理能力上参差不齐, 人力资源的有限性导致其陷入自身的具体研究事物中而忽视项目研究的进展问题等。

此外,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致使许多项目在质量、进度、经费使用等方面都有可能无法得到很好的保证和控制, 出了问题就互相推诿, 这不仅损害了任务书签订双方的利益, 还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极大损失。这些原因导致项目组织单位和项目承担单位都不能就需求、资源配置等问题形成切实可行的理解和认同。由此可见, 项目层面需要引入第三方进行咨询、协调和监督, 以此来规避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风险, 规范对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 提高其研究质量和管理效率, 保证科技计划项目的效益。

二、发展第三方评估机构的策略

科技项目管理具有重要的战略导向作用, 项目的组织管理效率、目标完成情况和实施绩效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建立科学、高效的项目管理模式, 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和提高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绩效, 保障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 已成为当前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 构建和完善第三方专业机构评价体系。科技计划项目评估体系包括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评估体系、科技计划项目中期检查评估体系和科技计划项目验收评估体系。在科技项目的选择过程中, 不是单纯凭借管理者和咨询专家的经验依靠直觉进行主观判断, 而是从科技管理的战略目标出发, 综合考虑技术、市场、经济环境、社会等各种影响因素, 通过建立评估体系, 综合考察项目的风险、项目所涉及的技术负责程度、收益、费用等估计上的困难, 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价选优, 在提高项目选择的科学性的同时, 尽可能的规避风险, 使有限的资金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提高科技经费的经济、社会效益。目前, 辽宁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技术经济评估中心随着辽宁省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已经得到了较快发展, 在科技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助推作用。中心将按照法律、法规、规章规范自己的行为, 遵循独立、公平、公正原则,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服务、沟通、公正、监督功能的重要作用。

(二) 强化和规范科技项目的组织与管理。科技项目学科多、风险大、要求高, 必须要有适合的管理方法, 因此要从科技项目的特点出发, 及时掌握评价政策和动态, 不断总结和完善相关工作。第一, 加强组织管理机构建设。定期召开项目实施与管理协调会, 同时要配备德才兼备, 既懂项目实施, 又懂项目管理的专职人员, 实行归口管理, 统一调动资源, 明确职责, 逐步形成“横向联合、纵向一体”的组织体系;第二, 综合运用合适的评价方法。进行项目评估时, 根据不同情况, 采用哪种评价方法, 需要根据评价对象、评价的目的和要求等来选取。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才能够正确反映评价对象和评价目的;第三, 完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是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合理的基础。对不同类型的科技项目, 其评价指标也不相同。同时, 科技项目本身固有的技术不确定、效益不易判别等属性其评价的标准也不同。评估指标体系涉及的面多、范围广, 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全面、合理、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才能使评估结果准确。

(三) 重视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科技项目评估等活动是专业性很强、技术含量很高的研究活动, 这些工作政策性强, 涉及范围广, 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 技术与经济相互关联、系统分析判断复杂, 这就要求参与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能力, 既需要缜密细致的思维能力, 也需要高超的宏观决策和管理能力, 还需要精细的运算和数理统计能力。因此, 要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引导和吸引人才共同参与科技项目管理事业的发展, 形成一支专业机构、年龄结构均较为合理的专业队伍。人才是科技管理和评价工作的核心, 是科技管理实践和理论研究的主体, 加快人才培养, 事关科技项目管理的全局和长远发展。

摘要:本文在归纳并总结第三方评估机构介入国家计划项目的背景及现状基础上, 分析第三方机构发展的背景及现状, 并提出发展第三方评估机构的策略选择。

关键词:第三方评估机构,现状,策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三方检测机构 篇10

记者:诺安检测发展到今天已有10年的历史。贵公司如何看待诺安检测走过的这10年?10年来, 我国第三方检测的检测能力与发展水平如何?

诺安检测:诺安检测10年来的发展就是我国第三方检测机构发展的一个缩影。我国加入WTO后, 质检总局于2002年出台第58号令, 放开第三方检测市场。诺安检测应运而生, 一枝独秀。2003年率先为国内外客户提供LCMSMS与GCMS联合扫描多农残套餐, ICPMS元素检测, 2004年推出基于ISO方法的传统微生物项目及部分兽药检测服务等, 2004年通过了CMA、CNAL (现为CNAS) 、UKAS等多项认证认可。诺安检测的崛起, 带动了整个第三方食品检测行业在多农残检测, 重金属及微生物检测方面的进步, 大量的第三方食品检测公司逐步涌入市场, 也纷纷购置起LCMSMS, ICPMS, 并更多的开发以ISO方法为基础的微生物检测项目。那时第三方检测对国内食品行业来说还是新生事物, 主要服务的客户群多为大的跨国食品集团在华的供应商, 真正意义上的国内客户还是比较少的。

2008年年底爆发的全球经济危机, 导致国外经济萎缩, 出口低靡, 也使国内食品行业及相关食品实验室, 包括诺安检测陷入了短暂低谷。2009年以来, 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关注, 我国政府对第三方检测机构不断给予鼓励和支持, 诺安检测转变思维, 将主要目标市场转移到国内, 迅速走出低谷, 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快车道。

就第三方检测能力而言, 国内检测机构众多, 没有一家机构能覆盖所有产品的所有检测指标, 各家检测机构各有其优势产品和项目。以诺安检测专注的食品检测来说, 这个领域相对要求较高, 产品种类繁多、检测项目多样、分析方法复杂。除了设备场地之外, 对人员、操作和管理等都有很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出现食品安全紧急情况时, 需要食品检测机构迅速开发出相应的检测方法, 对检测机构的研发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目前我国检测机构对常规项目标准方法的掌握是比较先进的, 研发能力相信也会随实战不断提高。

记者:这10年来, 食品行业对于第三方检测的认知有了怎样的转变?

诺安检测:10年来, 食品行业对于第三方检测的认知在不断提高。早在15世纪之初, 欧美国家就引入了第三方检测机构, 在19世纪中叶时, 成熟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在欧美已经非常普遍, 采用第三方检测已经成为食品企业一种自觉的商业行为。然而在2000年之前, 中国没有第三方食品检测机构, 跨国食品集团在国内找不到合适的检测机构, 国内食品行业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需求非常的少。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 进出口贸易逐年增加, 国外的采购商需要在华供应商提供第三方检测机构报告, 很多食品企业开始慢慢接触到了第三方检测机构。

近年来, 随着各国质量和安全法规的不断提高完善及世界经济形势对贸易的影响, 媒体报道的食品安全事件引发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的关注, 我国食品行业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认识有了明显的变化, 由最初的陌生到现在的对检测事项进行主动咨询, 第三方检测机构已逐渐成为食品行业发展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特别是, 我国2009年6月1日起实施《食品安全法》, 2009年7月20日起实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这对已经实现了温饱的13亿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里程碑, 食品安全问题在中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十八大以来, 新一届国家领导班子显示出了“壮士断腕”的改革决心, 不断按计划推进大部制及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国家从政策层面给予第三方检测行业很大的支持, 如国务院2011第58号文明确把检验认证定义为高技术服务业;2013年7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鼓励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 改革现有进出口检验机制, 削减法检目录;以及整合检测认证机构等举措。第三方检测行业目前正处于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中, 对诺安检测及其他的检测企业来说既是契机也是考验, 虽然许多检测企业在硬件上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但要服务好国内外市场, 需要苦练内功, 不仅需要具备更过硬的技术能力, 更广泛的服务领域, 即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的能力, 而且还要不断提高各方面的服务质量, 诚信待客, 想客户之所想, 急客户之所需, 满足甚至超越客户的期望, 与客户建立真正的深层次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共同成长, 共同发展。

记者:诺安检测最初选择青岛建立实验室, 出于何种考虑?而且贵公司两个实验室都选择了港口城市 (另一个在宁波) , 又是出于什么样的发展规划?

诺安检测:青岛是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 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是中国面向世界的重要区域性经济中心和外贸口岸。青岛港是中国最大的易腐食品港口, 也是中国最大的果蔬及禽类供应枢纽, 距离北京、上海等国内一线经济城市仅1小时机程。选择港口城市可以更近距离地贴近出口生产企业, 也能更好地了解全球采购商对中国产品的需求。

宁波依山傍水, 与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并称为以上海为中心的全国最大的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的副中心, 宁波的食品产业资源丰富, 发展的先天优势明显。作为诺安检测在中国南部的实验中心, 距离青岛也仅一小时的机程, 与青岛实验室遥相呼应, 互为协作。

记者:诺安检测实验室的优势是什么?是否会考虑成立第三个实验室?

诺安检测:诺安检测建立之初是在欧洲科学家带领之下, 引入世界先进水平的农残检测方法、仪器设备、以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是国内最早也是唯一一家同时获得UKAS, CNAS和CMA/CMAF认证认可的第三方食品检测实验室。一直保持了技术和管理上的较高水准。诺安检测有能打硬仗的专业团队, 这支团队秉承“诚实、创新、协作以求发展”的价值观, 说实话、做实事;这支团队, 有资深检测专家, 有熟悉国内农业状况的专家, 有市场触觉敏锐的业务专家, 面对相关领域内紧急食品安全事件, 能在最短时间内拿出可靠的检测及相关解决方案。

诺安检测只专注于食品相关的服务, 从“农田到餐桌”, 保障食品安全、维护公众健康, 诺安检测充分关注国内检测要求, 致力在食品检测领域做得更精, 更大, 更强。帮助提升中国食品在国际高品质影响力, 助力全球食品安全行业的发展。诺安检测实验室品质保证的三个关键因素, 可以从下图体现。

诺安检测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拓展分支机构, 现已包括除青岛宁波两大实验室之外的上海办事处, 成都办事处, 广州办事处, 大连办事处以及福建平和, 山东莱阳两大食品安全中心。诺安检测一直走的是踏踏实实, 稳扎稳打的道路, 随着业务的发展, 逐步成立新的实验室和办事处。新实验室考量的原则也和以前一样, 会根据客户和市场需求, 选择检测样品相对集中, 与现有实验室地点互为补充和支持, 可以更好更便捷服务客户的地方。诺安发展的脚步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第三个实验室选址工作已在启动。

记者:从贵公司办事处及采样中心分布来看, 多集中在南方地区, 今年成立了大连办事处, 是否有开拓北方或者东北市场的计划?大连办事处的成立, 又将为贵公司带来哪些发展机会?

诺安检测:客户在哪里, 服务就在哪里。为了更好更高效的服务客户, 拓展诺安检测在东北三省的影响力, 所以成立了大连办事处。诺安检测将不断提升客户体验, 以满足甚至超越客户期望为第一目标, 大连办事处的成立, 更加贴近东北三省的客户要求, 也已普遍得到大家认可。

记者:“一站式解决方案”已经成了众多公司谋求发展的竞争力, 贵公司也完成了由专业食品检测机构到包含测试、培训、审核和咨询等服务的专家的转变。贵公司为此做了哪些相关工作?

诺安检测:诺安检测自2005年成立食品链支持部门, 并配备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服务人员。所涉及的服务包括:取样, 工厂检查、审核、验货, 农场检查、审核, 培训及食品安全咨询等。在检测技术领域, 诺安检测也专门成立了技术支持组, 为食品企业提供技术咨询, 制订具有针对性的项目计划, 研发具有针对性的检测方法等。诺安检测将不断以客户需求为中心, 以战略伙伴的身份, 不断帮助企业持续提升产品质量, 提高产品竞争力。

记者:当今国内外对食品安全高度关注, 对检测技术要求也精益求精。面对瞬息万变的食品安全市场, 诺安检测如何把握形势, 满足客户要求, 保持检测领域的领先地位?

诺安检测:诺安检测需根据国内外法律法规的变化及国内外政府及企业的要求, 结合客户的实际情况, 为客户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与客户建立更加亲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客户的需求代表着市场的需求, 以客户的需求为己任, 展开深层次的合作, 在帮助客户成长的过程中, 不断提升自己, 完善服务, 积极创新。提升中国产品国际竞争力, 为中国的食品安全保驾护航一直是诺安的使命。

记者:诺安检测对于下一步的发展有何计划?又将迎接哪些挑战?

第三方检测机构 篇11

第三方调解机构介入医患纠纷

2012年12月19日晚,重庆江津区34岁的剖腹产产妇何晓(化名),在当地先锋中心卫生院如厕时,突然感到呼吸困难,随后口吐白沫,晕倒在厕所里。医护人员全力抢救,还是未能挽回何晓年轻的生命。

“妹妹产后不久,肚子出现时鼓时缩的怪象。”何晓的姐姐哽咽着告诉记者,但医生坚称这是正常现象。

事后,悲痛欲绝的家人找到江津区先锋中心卫生院,要求查明死因并给予赔偿。面对处于悲痛中的死者家属,江津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立即介入。江津区卫生局调研员刁跃江介绍说,根据死者生前的症状和体征,以及咨询妇产科、内科和外科等专家,初步怀疑是急性肺栓塞引发死亡。经调解,先锋中心卫生院等单位补偿39万元,最终双方握手言和。

类似的情况也在青岛发生过。

“我骨折了,诊所没看出来,肯定是他们的问题。”2012年底,在青岛从事建筑装修的许爱华在工作中不慎摔伤,随后来到柳花泊镇的一家诊所就诊,医生检查后认为她只是轻微腰部损伤,回家服药休息即可。几天后,许爱华发现自己的腰伤仍未好转,又到镇卫生院做了检查,确诊是腰椎骨骨折。

许爱华回忆说,当时知道是骨折后她很生气,要求诊所赔偿8万元,诊所不同意,后经青岛开发区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多次调解,最终以诊所支付3万元赔偿费达成和解协议。

第三方调解是患者最理性的选择

江津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青岛开发区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第三方调解机构。

所谓第三方调解机构,就是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中间方,在出现医患纠纷时,由中间方出面调解。在这一机制下,对患者认为利益受损而提出的赔偿要求,医护人员需提供相应材料进行配合。

在广东和谐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王辉眼中,第三方调处机制,构建了医患平等对话的平台,有助于减少“医闹”。成立不到半年,广东省医调委就正式立案调处医患纠纷273件,应急现场处置医闹事件52次,其中90%的案件都得到了成功调处。如今,他们每天至少会接到两到三单调解需求,多数来自他们的网站。

摆在第三方调解机构面前的首要问题是公信力。

对此,王辉介绍说,他们聘请的医疗专家必须是退休的或者全职从事医疗鉴定的医疗工作者,在身份上必须是独立的。当然,这只是制度上的保证,起更大作用的是矛盾双方利益的博弈。

如果医患双方不认可第三方调解机构的仲裁,往往只有两种选择:一是走法律途径,直接诉讼,不过诉讼意味着费时又费钱。二是请其他机构仲裁,但因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医调委”)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如果其他仲裁机构给出的结果对患者更有利,还会按医调委的调解结果执行;若其他仲裁机构的仲裁结果对患者更加不利,则会按最新的结果执行。这无疑增加了患者在二次仲裁中的风险。

“我们一直不断和患者解释,争取他们的理解和信任。到目前为止,85%的患者都能接受这样的调解方式,但也有很少一部分患者仍然持怀疑态度。”王辉告诉记者。由于第三方调解机制出现时间不长,部分患者不理解是不可避免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最主要的还是加强第三方调解工作的透明度,争取到更多的信任和支持。

政府对医调委没有任何投入,医调委又不向医患双方收取调解佣金,其运营费用从哪来?

以广东医调委为例,它主要由江泰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邦达律师事务所共同出资成立和承担运作经费。江泰公司是负责广东省医责险统保项目的经纪公司。2010年11月,江泰公司与8家保险公司组成“联合体”,承保广东省医疗责任保险的全省统保项目,作为回报,江泰公司向这8家保险公司收取“统保项目”保费25%的佣金。

将医调委交由保险经纪公司出资“养活”,符合规定中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但也有人因此质疑其中立性。对此,王辉这样解释:“首先,我们是按照中国目前医疗事故的最高法律《侵权责任法》,而不是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来定损,后者的赔偿额普遍偏低。2010年7月1日起施行的《侵权责任法》规定,只要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受到伤害,不管这是医院的过错还是意外,医院都要承担赔偿责任。其次,我们必须把公信力作为生命线,对每一宗医患纠纷案例,都必须有两个调解员全程参加,相互监督,另外还有专家团的监督。当然,我们绝不允许收红包,调解员只要收一个红包,就会马上被开除。另外,我们的调解全过程都可以向媒体公开,让他们来监督我们的行为。”

目前,北京、山东、广东等十几个省都建立了第三方调解机构,但效果参差不齐。相比之下,广东的效果较好,而在江苏苏州,诉诸调解的医患纠纷仅占当地全部医疗纠纷的不足10%。

“人防”不如调节

日前,国家卫计委和公安部出台《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指导意见》,通过人防、物防、技防三级防护体系构建“平安医院”。其中,“人防”主要是增配保安,要求保安员数量不低于在岗医务人员总数的3%,或20张病床配1名保安。王辉直言,该做法欠妥,“20张病床配1名保安的做法,非但不能解决医患矛盾,还会强化医患之间的对立。”

律师邝俊美也认为,配保安这种做法只能治标,不能治本。邝俊美说,医院应该提升对患者服务的水平,而有关部门应该从制度设计上,让医疗成为公益,让医患双方成为共同体。

事实上,有些医患纠纷并不存在根本的利益对立,不过是小误会在特定情绪下被激化,对于这种“小误会”动用保安也确实略显兴师动众。

青岛某三甲医院护士李媛(化名)的经历颇具代表性。据李媛介绍,患者在出院时发现住院小结上写的是打了12次吊瓶,而收费单则收了14次的费用,多收了100多元钱。经核实,是医院方面在写小结时出了错。李媛复印了病历向患者解释,但患者根本不听,指责院方造假。按照规定,此类纠纷在3天内必须有一个结果。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最终问题才得以解决。“那三天我根本没法工作,就为了这100多元钱。”李媛说。

今年,卫生部将在所有地级城市推行第三方医患纠纷调解机构。这种调解机制,目前受到了医患双方的接受和欢迎,但是要想走得更远、发挥更大作用,还需要一系列的制度措施来保障它的公平、公正和公开。

第三方检测机构 篇12

当前, 铁路行业俨然成为世界不可或缺的交通保障, 且我国铁路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为此随之而来的便是铁路工程质量是否过关受到极大考验, 铁路建设工程质量的可靠才是实现建设目标、实现最大利益的强力保证, 也是确保铁路运营安全的根本基础, 在这方面无论是政府、公众、施工单位都对铁路工程质量的保障要求比较苛刻。为了保证铁路工程建设质量, 2006年我国在客运专线建设项目中就引入了路基、桥梁基桩第三方检测制度, 2010年和2011年先后出台铁路路基、路基填筑、铁路隧道衬砌等的第三方检测有关规定, 在涉及铁路工程质量的重要部位全面引入第三方检测制度。

二铁路路基工程第三方检测现状分析

1. 国外现状。

国外检测机构相对成立时间较早, 像瑞典的SGS以及法国的BV已拥有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经过多年的研究与积累, 国外检测机构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检测体系, 并且服务领域相对较广, 受其他国家的认可度较高。另外, 国外检测机构已不再以学科来划分市场, 取而代之的是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划分的模型。

2. 国内现状。

我国检测行业的发展相比于国外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根据目前国内检测行业的发展趋势, 大致可将国内检测行业概括出如下几项特点: (1) 科技资源整合度不高; (2) 以学科而不是以市场服务对象来划分; (3) 国内检测机构技术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4) 行家少, 精良设备缺乏:服务效率需要提高, 全能型检测行家少和精良检测设备缺乏已成为目前国内测试机构服务效率难以保证的主要因素; (5) 信誉、品牌和网络相对薄弱。

三铁路路基工程第三方检测单价的确定

铁路路基工程的测算方法包括很多种, 理论测算方法有:消费者指数法、类比法、线性回归法等。本文主要采取的是市场调查法、定额法、单价分析法三种方法。

1. 市场调查法。

表1为路基挡墙地质雷达法下的数量与单价之间进行的相关比较, 从中可以看出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反比例关系, 单价确定范围存在较大差异。

表2为锚杆锚索市场调查下单根抗拔力检测大致范围, 其数量与单价之间也存在明显单比例关系。

2. 定额法。

如表3采用定额法计算出单价, 检测部位分别为路基填筑和路基挡墙。从表中可以看出路基工程的相关检测方法之间是存在某种关系的。表中无材料费故而基价为人工和机械之和。如表3所示的路基挡墙和抗滑桩定额大致测算出的单价基价, 其中检测人员和机械台班并不一样, 则单价不一样, 故而人工、机械影响单价的形成。不健全的地方为缺少相关材料费。

3. 单价分析法.

上表4所示的为单价分析法测算出来的单价范围, 其实际是在原来定额的基础上加入如:管理费用, 业内费用, 税金, 利润等, 可以明显看出其单价法更能接近市场的费用走向, 考虑的比较周全, 比定额法测算单价准确, 比较符合目前国内检测机构的要求和服务对象业主的考虑范围。

四影响路基工程的第三方检测费用因素分析

一是检测机构力量的强弱直接影响费用的高低, 综合实力的提升使得品牌得以扩大, 收费门槛便相对较高;二是检测规模直接的指向是检测数量的多少, 检测数量与检测单价成反比关系, 两者共同影响费用的高低;三是高端的检测设备和高技术人才的运用无形的给检测费用的提高提供必要的前提, 新设备的维护等相关措施费也会随之变动, 进而影响从直接费用里影响单价基价的构成, 费用相对会升高。自然与非自然因素, 诸如天气、交通、通讯等无法正常实施检测而发生的非必要费用都会导致检测费用的升高。

五结论与建议

根据上述方法测算出的单价范围进行比较得出自己认为比较合理的单价范围的单价集中值如表5所示。

上一篇:产后阴道分娩下一篇:中专生职业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