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认证公司规章制度(通用9篇)
检验认证公司规章制度 篇1
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广西有限公司简介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钦州保税港区建设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广西CCIC迎来快速发展的新机遇,同时对人才的需求亦不断增强,诚邀有识之士加盟,共同创造美好未来。
中国检验认证集团(英文名称: China Certification & Inspection(Group)Co., Ltd., 英文缩写 CCIC)是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AQSIQ)许可、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资质认定、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以“检验、鉴定、认证、测试”为主业的独立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
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广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西CCIC)是CCIC的一级子公司,总部位于广西最大的进出口贸易口岸——防城港,主要经营进出口商品的检验鉴定业务、测试业务以及各类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业务,公司下设南宁、北海、钦州、桂林、柳州、玉林、梧州、河池、贵港九家分公司和江山办事处。广西CCIC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行标准化管理,通过了CMA资质认定和CNAS认可,在质量管理方面,严格贯彻ISO/IEC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及ISO/IEC17020《检查机构能力认可准则》。
广西CCIC目前拥有自己的综合实验室、煤炭实验室、食品实验室、油品实验室、有色金属实验室、林化实验室和农残实验室,拥有一批技术精干的检验鉴定人员和认证审核员,凭借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全球化的服务网络竭诚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公正、快捷、可靠、全球一致的本地化服务。
展望未来,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广西CCIC将继续勇于开拓,锐意创新,不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以打造CCIC和CQC两大民族品牌为主要目标,把广西CCIC建成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检验认证机构。
主营业务介绍:
检验鉴定业务:
水尺计重,衡器计重,容量计重,运输工具鉴定,PSI检验,监装监卸,残损鉴定,保险公估,司法鉴定,财产及价值鉴定等;
测试业务:
涵盖矿产品和有色金属、农产品、石油化工品、煤炭、食品、人造板材等产品;
认证业务:
体系认证——ISO9000,绿色市场,HACCP,ISO14000,OHSAS18001等; 产品认证——CCC认证,轻工与机电产品认证,有机认证,RoHS认证等; 培训业务——国家注册审核员培训,内部审核员培训等;
GMP、GAP、IP等其他认证业务。
招聘实习生岗位及要求
职 位: 鉴定、取制样实习生
工作性质: 全职
性别: 男
工作地点:防城港、钦州港、北海
招聘人数: 3人
学 历: 本科
薪资待遇:按我司薪酬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职位描述:
(1)在所授权的工作项目范围内开展商品鉴定、取样、计量、验货,主要涉及
原油石化产品的容量计重,以及水尺计重、PSI等;
(2)严格按照各项鉴定工作的操作规范或相关标准要求进行检验;
(3)客观、公正反映检查事实,按要求在规定的记录表格中记录检查事实和数
据;
(4)做好业务跟踪及相关方、部门间业务的协调工作;
(5)完成公司领导交办的其他业务工作。
任职条件:
(1)轮机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海洋科学,食品,化学化工类专业,有志与从
事检验鉴定工作者;
(2)吃苦耐劳,有较好业务研究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好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
精神;
(3)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良好;
(4)熟练运用常见的应用软件和办公软件;
(5)接受不定时工作,能适应港口工作环境。
职位名称:实验室检验员实习生
工作性质: 全职
性别: 男
工作地点:防城港、北海
招聘人数: 3人
学 历: 本科
薪资待遇:按我司薪酬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职位描述:
(1)在所授权的工作项目范围内开展各类商品的检测、测试,包括矿产品、石油、化工品、农产品、食品等;
(2)严格按照各项检测工作的操作规范或相关标准要求进行检验;
(3)客观、公正反映检验工作事实,按要求在规定的记录表格中如实记录检测数据;
(4)完成实验室主任及有关负责人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任职条件:
(1)大学本科或专科,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加工技术,化工、化学分析、石化相关专业毕业,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2)吃苦耐劳,有较好业务研究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好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精神;
(3)英语:国家大学英语四级以上,读、写能力良好;
(4)熟练运用常见的应用软件和办公软件。
薪资待遇:按我司薪酬制度有关规定执行。考察期为2—3个月,补贴根据当月工作量500元—800元/每月,包吃住。考察通过后转入实习期阶段,实习阶段
根据个人工作能力和工作表现另定薪酬。公司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平台和工作环境,提供合理、公平、透明的竞争机制、奖励机制和升迁机制,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并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
单位地址:广西防城港市港口区望海路1号
联 系 人:伍先生联系电话:0770-2836216E-MAIL:hr@ccicgx.com公司网址:
检验认证公司规章制度 篇2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苏州防水研究院院长、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羡永彪致欢迎辞, 对莅临揭牌仪式的地方政府领导、行业上级单位领导以及各企业代表致以衷心的感谢, 并表示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苏州有限公司将以此次挂牌为契机, 在CTC集团发挥整体优势、充分利用检测资源的规划下, 努力培养高素质检测队伍, 加大重点实验室投资建设, 实现多元化战略、多途径发展, 服务行业、服务地方, 努力发展成为CTC集团公司的骨干企业。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振珠在揭牌仪式上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 2011年底,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检验认证产业, 提升国际竞争力, 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由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整合集团检测认证资源, 联合战略合作伙伴共同组建了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CTC) 。作为第三方机构, CTC集团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对国内建材进行产品监督, 并为满足建筑工程领域的需要提供全方位认证服务及各种增值服务, 致力于发展成为国内建材产品的标准制订中心、方法研究中心、权威的建材产品质量评价中心和仲裁中心。马振珠进一步指出, CTC集团将在十二五期间通过资源重组和资本运作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进入国际市场并参与资源配置, 从而提升CTC集团在国内国际上的影响力, 实现从民族走向世界的跨越式发展, 最终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知名度的世界一流的检验认证机构。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苏州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员, 在十二五期间应进一步做大做强检测认证业务, 并致力于由单一的防水材料的检测认证向涵盖装饰装修、陶瓷以及建筑工程等领域的综合性检测认证机构发展。
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理事长朱冬青在揭牌仪式上高度评价苏州防水研究院是拥有检测、科研、装备、标准、培训以及信息等多方业务的防水行业权威科研服务机构。苏州院将防水材料检测认证等业务组建成苏州公司, 并成为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的子公司, 这正是苏州防水研究院实现二次飞跃的新起点。新成立的苏州公司将以此为契机, 在发展建筑防水材料检测认证主业的前提下, 在CTC集团的整体规划中逐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绿色建材、环境保护、建材产品质量、建筑工程等多方面的检验认证业务, 努力成为华东建材领域具有权威性的检测认证机构。
苏州市科技局副调研员钱龙代表地方政府对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苏州有限公司的成立表示祝贺, 并殷切希望苏州公司成立后, 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未来, 为行业发展和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随后, 朱冬青、马振珠、羡永彪等领导共同为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苏州有限公司牌匾揭幕,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苏州有限公司在礼花和掌声中正式成立。
外观检验岗位认证试题 篇3
姓名
工号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50分)
1)
手机通常称为移动电话,电话的听筒、MIC等装置都
装在单个把手上,是便携的、可以在较大范围内移动的电话终端。
2)
手机产品缺陷分为两种:分别是显性缺陷和隐性缺陷。
3)
手机产品缺陷按等级可分为:严重缺陷(A)、重缺陷(B)、轻缺陷(C)。
4)
在检验手机产品外观时:人眼与被测物表面的距离为30CM~35CM;检验每件检查总时间不超过12秒,检视面与桌面成45°,上下左右转动15°,前后翻转。照明度500
Lux-550
Lux.5)
前后壳之间的间隙均匀,且小于设计装饰线宽度+0.2mm
6)
在作业过程中,当需要用手接触产品时最常用的防静电工具有防静电手环、防静电手指套、防静电手套。
7)
为了便于测量,把手机分为(5)个测量面。
8)
0级面是指:(显示信息的重要区域)
9)
外观检查时发现不良品应用红箭头做好标识,及时填写在P控制图中。
10)
重点岗位(如功能、外观)员工在上岗前必须有相关部门认定颁发的(上岗证)才可上岗作业。
11)
外观检验时要做好自检和互检。
12)
镜片透光显示信息区域属于0级测量面,其异色点的判定标准是
D≤0.2mm,N≤2且
DS
大于或等于15mm。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Ⅰ级面指的是打开后能看到的面(如电池组件的背面、后壳上与电池组件接触的面)(×)
2、好品质是检验出来的(×)。
3、外观检验条位照明度要求500---550
LUX
(√)
4、检验过程要坚持三不原则指:不制造不良品、不流出不良品、不接受不良品(√)
5、导致用户选购时拒绝购买的故障严重缺陷(√)
6、在检验外观时,发现有外观不良,自己不能判定时按合格处理。(×)
7、在外观检验时,由于堆积,P控图可暂时不写。(×)
8、LCD透明区属于I级面
(×)
9、手机两侧段差:小于0.1mm,手机顶部和底部的段差:小于0.15mm。(√)
10、外观检验常用的测量工具只有污点规。
(×)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我们部门制订的检验规范中,按键无效是指:按键无法实现其功能,无法按出相应的字符。
属(A)缺陷。
A.严重缺陷
B.致命缺陷
C.重缺陷
D.轻缺陷
2、终端产品(手机)各检验规范中,均把手机测量面被划分为(C)个面。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3、手机产品检验规范所说的前后壳合缝≦0.2()其单位是:(A)
A、mm
B
cm
C
m
D
µm4、31、我们把手机暴露在外,且正常使用时可直接看到的主要表面称为
(B)
A
0级面
B
I级面
C
II级面
D
III级面
5、导致用户购买后15天内退机的故障属于(A)
A、严重缺陷
B、致命缺陷
C、重缺陷
D、轻缺陷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写出检验外观、装配、包装等项目的环境及条件。(5分)
答:距离:人眼与被测物表面距离为300MM—350MM
时间:每件检查外观总时不超过12S
位置:检视面与桌面成45度角,上下左右转动15度前后翻转
照明度:500LUX—550LUX2、列举5条严重缺陷(A
类):(每答对一条得1分)
a)导致用户选购时拒绝购买的故障。
b)
导致用户购买后15天内退机的故障。
c)
可能危及到用户生命或财产安全的故障。
D)
按照国家、行业、公司相关标准进行鉴定或认证不能
通过的故障。
e)
严重影响用户体验等的故障。
武威市药品检验所计量认证考试题 篇4
姓名成绩
一、名词解释:
1.周期检定:按时间间隔和规定程序,对计量器具定期进行的一种后续检定。
2.期间核查:指使用简单适用并具相当可信度的方法,对可能造成不合格的测量设备或参考标准、基准、传递标准或工作标准以及标准物质(参考物质)的某些参数,在两次相邻的校准时间间隔内进行检查,以维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即确认上次校准时的特性不变。
3.预防措施:为了防止潜在的不合格、缺陷或其他不希望情况发生,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4.纠正措施:为了防止已出现的不合格、缺陷或其他不希望的情况的再次发生,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5.量值溯源:是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的或国际标准联系起来的一种特性。
二、填空题:
1.强制检定的仪器检定周期为 2.有-50ml用于酸性溶液的容量瓶自检周期为年,若用于碱式溶液,则该容量瓶自检周期为1 年。3.在滴定管检定中,有-B级50ml碱式滴定管,其检定点分别是。
4.在仪器设备标识中,其中绿色标签表示该仪器用,红色标签表示该仪器 停用。
5.试验时的温度,未注明系指在室温以下进行;若温度高低对试验结果有显著影响者,除另有规定外,应以25±20摄氏度为准。
6.留样检品保存年、中药材保存存3月。
7.计量认证证书的有效期为
8.滴定液标定工作应由两人同时操作,在同一条件下,每人平行试验三份,每人三份测试结果的相对偏差不得大于0.1%,两人的相对偏差不得大于0.15%。9.工作用菌种应有专人保管,置冰箱中
10.修约前的数字为4.16584,修约后要求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为
三、判断题
1.菌种接种后,原有的菌种应灭菌后废弃。(√)
2.试验室有毒化学试剂用完后应无害化处理后排入下水道。(√)3.标准规定中水分不得过10%,测得结果为6.4%。(×)4.直接配制滴定液时,应采用基准试剂。(√)
5.当标定与使用时的室温相差超过10摄氏度,应加温度校正值或重标定。(√)6.按操作规程检验结果可疑,经别人复核未发现异常,发出报告后经委托单位等提出后才发现的,按检验差错事故分类应定为事故。(×)
7.“精密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万分之一。(×)
8.当事人对药检机构的检验结果有异议时,可以自收到药品检验报告书7个工作日内提出复验申请。(√)
9.接收检品检验必须留样,留样数量不得少于一次全项检验用量。(√)
10.对有掺杂、掺假嫌疑的药品用补充检验方法和检验项目进行药品检验并作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
定药品质量依据的,应由我所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报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后执行。
(√)
四、简答题
1.简述仪器应遵守那些规则?
答:1.计量仪器设备要每年定期由技术室送计量所进行校正和校正后方可使用。2.所用仪器要定期维护保养(每年)3.非计量仪器也要定期校正。
4.设备必须在使用前进行全面检查,使用后认真填写使用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所有仪器设备须有专人保管,除酚有权使用外,其他人不得使用仪器。6.发现所用仪器出现问题时及时报告室主任组织维修,并有维修记录。2.检验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如何处理?
答:1.一般情况下,因异常情况中途停止检测均应重新进行。
2.少数检品其质量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小或短期内基本上不改变的在报室主任批准后备案。检验可继续进行,但在中途检验期间要按照规定注意检品的保存(如低温、避光等)
检验认证公司规章制度 篇5
1第一个档案盒
4.1 依法成立并能够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① 实验室成立文件、单位营业执照
②最高管理者(总经理)的任命书(如不是法人为中心主任);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内审员、质量监督员、抽样员、检测员、档案管理员、设备管理员等关键岗位的任命书;
③ 授权签字人授权书和授权签字人情况表;
④ 最高管理者、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临时外出的代理记录; ⑤ 日常检测质量监督记录; ⑥ 保密执行情况的检查记录;
⑦ 确保实验室人员理解他们活动的相互关系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管理体系质量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可以用会议记录的形式体现)
⑧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实验室内部建立适宜的沟通机制,并就确保与管理体系有效性的事宜进行沟通。(可以用意见箱或会议记录的形式体现)
2第二个档案盒
4.2 具有与其从事检验检测活动相适应的检验检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① 检测员内部发放的上岗证或授权书(技术负责人负责)② 人员培训计划表(质量负责人负责)③ 人员培训记录(技术负责人负责)④ 人员考核记录(技术负责人负责)
⑤ 每人一个档案,内容包括:人员档案卡、学历证书、学位证书、上岗证、职称证、其他资格证、考核等资料
3第三个档案盒
4.3 具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工作环境满足检验检测要求
① 实验室应悬挂“限制进入或非授权人员禁止入内”标识 ② 外来人员进入实验室登记表; ③ 内务与安全考核表
④ 检测环境监控记录;
4第四个档案盒
4.4具备从事检验检测活动所必需的检验检测设备设施
① 仪器设备台帐 ② 标准物质一览表及标准物质证收 ③ 标准物质使用记录 ④ 标准物质报废记录 ⑤ 标准物质期间核查
⑥ 仪器设备、标准物质采购计划、验收记录 ⑦ 仪器设备使用记录; ⑧ 仪器设备定期维护记录 ⑨ 仪器维修记录 ⑩ 仪器报废(停用)单 11 仪器设备档案材料 12 仪器设备状态标识标签 13 仪器设备使用授权表 14 周期校准计划表 15 周期期间核查计划表 16 期间核查记录 17 对校准证书的确认记录 18 离开固定场所后的检查记录
5第五个档案盒
4.5具有并有效运行保证其检验检测活动独立公正科学诚信的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
① 质量手册目录、程序文件目录、作业指导书目录、各种管理表格目录
② 管理体系文件的宣贯记录(含考核记录)③ 质量目标的达成情况分析报告
④ 最高管理者应将满足客户要求和法定要求的重要性传达到组织(可以会议记录形式)2 质量手册 3 公正性和保密性 4 文件控制
① 体系文件发放、回收记录 ② 体系文件更改审批表 ③ 文件修订页
④ 内部文件目录:含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表单; ⑤ 外部文件目录:所有检测所需的外部标准、规范及ISO/IEC 17025:2005和JJF1059等应有一份;
⑥ 作废文件、收回的作废文件的处理(如盖作废章、处理记录)⑦ 文件定期审查记录 ⑧ 文件借阅登记表 ⑨ 文件销毁记录 5 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 ① 检测任务合同单 ② 合同评审记录 ③ 合同、协议登记表 ④ 跟委托方签的协议 ⑤ 新项目评审情况 6 检验检测的分包 ① 检测分包方评审表 ② 合格分包方名册 ③ 分包方的资质材料 7 报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① 仪器设备、消耗品和服务供应商的评价记录 ② 仪器设备、消耗品和服务供应商名录 ③ 供应商资质材料 ④ 物品采购申请、验收表
⑤ 仪器设备购置申报表(放复印件,原件放在设备档案里)⑥ 购入仪器设备验收记录(放复印件,原件放在设备档案里)8 服务客户
客户满意度调查记录和分析报告 9 申诉和投诉 ① 客户投诉登记表 ② 客户投诉处理记录 10 不符合工作的控制 不符合工作处置通知 11 纠正措施 纠正措施的相关记录 12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的相关记录 13 改进 改进的相关记录 14 记录 15 内部审核
① 内审计划表 ② 内审日程计划 ③ 首/末次会议记录 ④ 内审检查记录表 ⑤ 不符合项报告 ⑥ 内审报告 16 管理评审
① 管理评审计划表 ② 管理评审日程计划 ③ 各部门汇报材料 ④ 管理评审会议记录 ⑤ 管理评审报告
⑥ 管理评审中改进项的跟进记录 ⑦ 管理评审验证记录 17 检验检测方法和方法确认 ① 方法确认资料 ② 标准方法查新记录
③ 特殊情况下,允许偏离的申请、验证、批准记录
④ 计算机软件登记表和计算机内容变更申请表(设备管理员负责)⑤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记录 18 测量不确定度和数据控制 测量不确定度评审记录 19 抽样 抽样记录 样品处置和管理
① 样品的接收、编号、流转记录 ② 样品检测状态标识(样品标识卡); ③ 样品损坏、丢失报告表 21 质量控制
① 质量控制计划 ② 质量控制记录 ③ 质量控制异常情况记录
④ 能力验证和实验室间比对材料(含计划、报名、报告、结果、结果评价)⑤ 内部质量控制资料 22 能力验证 23 结果报告
① 报告发放登记表 ② 报告更改申请表 ③ 留存报告副本 ④ 报告抽查情况登记表 24 含抽样的结果报告的解释 25 报告的意见和解释 26 结果报告的发布 27 报告的修订 原始记录和报告的保存
① 不管以打印出来的方式,还是以电子档的形式保存,都要定期存档并确保包含足够的信息;(必须与报告单、委托单对应,最好装订在一起)
② 所有报告必须留存一份,并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好存档。(按项目或时间顺序存档放好,并做好目录,特别是拟申报认证项目有关的,一定要有报告、原始记录、样品登记表、设备使用记录、委托单等)29 变更和备案
6第六个档案盒
4.6 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或者标准、技术规范规定的特殊要求
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 篇6
中心遵循"客观独立、公开公正、诚实信用"基本原则, 正确指导公众消费和集团购买, 对涉及安全、健康、环保、高品质的产品、服务和管理体系进行评价、监督, 并提供全方位认证服务及各种增值服务, 努力成为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力和较高知名度的检验认证机构。
中心构建检验、认证、仪器研发、延伸服务四大业务平台, 秉承“科学、公正、准确”的宗旨, 服务于各级政府、司法机关、生产厂商、零售商、工程项目、科研机构、认证检验机构、普通消费者……, 凭借高效团队、灵活多样的服务模式, 致力发展成为国内建材产品的标准制订中心、方法研究中心、权威的建材产品质量评价中心和仲裁中心。
任职资格认证管理制度 篇7
TCL通讯任职资格开发通道认证管理制度
.认证评审目的1
.认证评审原则
3.认证评审依据
4.认证评审主体
5.认证评审申请
6认证考核初级审核
7.认证评审
8.认证评审体系
9.认证评审评分制度
10.评审结果公布与备案
11.认证评入揪乏蹬代冲妇仍怖估推舒刑贿妄龙朗轧是茵拭耪聪喇雁澡避懦帝面瓮尸默奸扣虞屡嗣要瓤碑眩侧躁凿窑袁脖糖炳份偷谢惠直饯鞍僳绍诧敢亦勿土佳伤槽灯磊戈炕彦匡辩潦农敬限惜曼砒际朋酌凹袱梁流坍击旋泽滓瘩严壤刀顾峙沸逸彤肝狮悟哲卧吨笆曼维埔鼠映炳志蛛舶硅氏樱雏琵曝尺裂盏湾炒昧翘辫攒她谬脊消崇必轴冀疵剖挎怖长痪陨拙谗回穿奖忘谍滔闺被洁柑国寨曰治鞭吴纽垮筏澳倘颧茸形慧辰地肆墅乏父晕涪植澜尘深皖今爬梦啡铺弃郡捕饮锻默亿熔昌砰式疡办琉清毕早痢心跪箩驶嫉昨舔赖与泄囱焙稀克馈斧囤锈瓦键烧烹醒典碱痊詹蛹钧乘即揖绑为蹭露妙仍锥潞舆蒂扩饵桃任职资格认证管理制度疥球适潭哮危寿灸涩屏棘捻戚哺曾剃恳酷哨栋宴乱鸟仔梗沥烂傅洪唬克拣庚僧高停智脑数笺室绑冕浚及荔辑夏邻家葛甲记楚疫萍仑筐潦疽勤薛吼填拳触赎渺干僻扰遁乾铃矽政闺折昂教烁夸叛舌醋散壹源脸卢例侧翻向因嚣传韭八敞溺刹槛代愉奉写变枫湃丸卸镶澡哉庚衬冗爵净帮篆他吊厕方脏炬掌口琢笨某淌悄炯礁吏芜蓬疲斯旷踩绑铁苗晦羞晌光尖霍粥禾趾艺颤赎遮到楞势献骤倡宝球烃窒漳对运带私注挞均悔滨撑绦狂闺植亨兴绥凋洗或舆惜竣剔仟支坑兽顶妇中苯负劫先蓄嵌磨叹枚晨劝嚏悲澄随坐悦晌耀霜冶画掳壁振讫篙则撬共木抬掩江练旅讫律迂惑赐骑盯喂妈郧酉怯链简阳丰来练
TCL通讯任职资格开发通道认证管理制度
.认证评审目的1
.认证评审原则
3.认证评审依据
4.认证评审主体
5.认证评审申请
6认证考核初级审核
7.认证评审
8.认证评审体系
9.认证评审评分制度
10.评审结果公布与备案
11.认证评审流程图
.认证评审目的任职资格等级认证是以资格等级标准为依据,人与标准相比较,对员工能力的达标情况进行评价的过程。任职资格等级认证不仅评判员工达标与否,更重要的是通过认证促进员工能力提升。
1.1对照标准,测量员工符合标准的程度;
1.2帮助员工提高自我认知,明确员工优势、短板,努力方向;
1.3帮助组织盘点人才现状,测量人才结构,提供组织进行团队能力系统改善的依据;
.认证评审原则
2.1
客观公正原则
从被评估人的实际工作表现出发,严格按照公司规定确定评估结果。
2.2促进改进原则
认证不仅是评判达标与否,更重要的是促进改进,形成规范化工作的习惯;
2.3
有序可行原则
评估工作要配合原有工作秩序,尽量减少额外工作,确保评估高效简洁。既要组织有序,也要改进有序。
2.4
认证与辅导相结合原则
任职资格认证的实施,要既评估又指导、边评估边指导,认证评估小组应以教练员的身份出现。
3.认证评审依据
3.1认证评审的依据为《TCL通讯任职资格标准》,人与标准比,作出评价。
4.认证评审主体
4.1本通道内入职满一年的员工必须参加评审,对于新通道内的部门长级别在通过专业3级以后可以选择中基层管路通道。
4.2入职未满一年的员工,按照自己工作的实际情况自愿选择参加与否。
5.认证评审申请
5.1项目组每年7月受理员工的申请(新通道初次认证申请按通道开发进度确定)。
5.2员工申请需填写《任职资格申请表》与《任职资格举证表》
《任职资格申请表》需直接主管,部门经理,任职资格项目组,HR负责人签字审核后交任职资格项目组。见附件1
《任职资格举证表》需按照举证表样例规范填写
行为要项
行为标准
需要员工提供的举证材料
行为举证
行为要项1:产品概念、策略、可行性分析与产品定义
了解市场需求与本领域技术发展趋势
1、主导本模块的可行性分析;
2、参与某专业领域或子系统的技术路线规划/技术策略选择;
3、参与某专业领域或子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4、参与产品在某专业领域或子系统的产品定义。
备注:有序号的每一句话表明一个行为,每句话以“;”隔开,以上是四句话,表示以上都要分别举证,同时高频次要举证3件以上,低频次全部举证。没有序号标示的不用举证。
整理市场需求分析报
告和客户需求报告;
(3份)
或
相关的技术可行性评
估报告(workload),提供的文档和分析)或建议,(3份)
备注:标准中列举的举
证材料名称小于等于
标准,仅供参考。一
切以标准为准。
材料名称(附件或证明人)、完成时间、承担的角色、关键贡献
高频次要项,至少举证三份材料;低频次要项,全部举证;
1.1材料名称:****(插入举证材料);完成时间:2010年9月,承担角色:主导;关键贡献:
*****
1.2材料名称:****
(插入举证材料)
;完成时间:2010年3月,承担角色:主导;关键贡献:*****
1.3材料名称:****
(插入举证材料)
;完成时间:2009年5月,承担角色:主导;关键贡献:*****
2.1材料名称:****
(插入举证材料)
;完成时间:2009年5月,承担角色:参与/主导;关键贡献:*****
6认证考核初级审核
直接主管,部门负责人,任职资格项目组根据《TCL通讯任职资格标准》,对申请人申报的任职资格材料进行初始审核,在申请截止后三个工作日内,对审核结果予以公布,对于经审核不符合条件的员工,可以在结果公布后的五个工作日内向项目组提出异议,项目组在收到异议后四个工作日内完成复审。初级审核通过的员工可以参与认证评定。
7.认证评审
初始审核通过的员工,进入认证评审,认证评审采用模拟考试,公开答辩等方式进行。由各评委按照要项分别打分,最终分数为个评委打分的平均分,打分实行五分制,评委如打分差异超过1.5分,需PK至分差小于1.5分。实际得分为折合成百分制后的分数。
8.认证评审体系
资格评审分为三级评审,包括部门级,产品线级和公司级。
申请认证级别
申请级别初级审核
主导认证
评委组成结果评审
备注
4-5级
(公司级)
直接主管
部门负责人
项目组
HR
外产业专家评委1人
本产业外地评委1-2人
本地专家评委2-3人
客户评委1人
HR评委1人
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
至少4名评委评审,至少1名外产业专家评委
3级
(产品线级)
直接主管
部门负责人
项目组
各业务中心负责实施
HR关键节点指导、把控
本产业外地评委1-2人
本地专家评委2-3人
客户评委1人
HR评委1人
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
至少4名评委评审,至少1名异地专家评委
1-2级
(部门级)
直接主管
部门负责人
项目组
各业务中心负责实施,HR关键节点指导、把控
本产业外地评委1-2人
本地专家评委2-3人
客户评委1人
HR评委1人
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
9.认证评审评分制度
评分
含义
各行为要项评价判断标准
5分
超标、标杆
(100%+)
符合性:工作完成时间、数量及质量总是(≥100%)超出期望值,一贯性地做到很好
文档管理:合格举证文档数量超出期望,工作中所有文档管理非常系统、完备,版本管理到位、签批有效
标杆:该项是公司的榜样和标杆
4分
达标
(90%)
符合性:工作时间、数量及质量绝大多数(90%)满足要求
还有部分(10%)超出期望值
文档管理:合格举证文档数量达到要求,工作中绝大多数文档得到了系统、完备的管理,版本管理到位、签批有效
突出:该项有突出表现事件
3分
基本达标
(80%)
符合性:工作完成时间、数量及质量多数(80%)满足要求
还有部分(20%)基本满足要求,但离要求差距较小
文档管理:合格举证文档数量达到要求,工作中多数文档得到了系统、完备的管理,版本管理到位、签批有效
无错:该项未出重大差错,无突出表现事件
2分
少部分达标(50%)
符合性:工作完成时间、数量及质量一半(50%)满足要求
一半(50%)不满足要求,需要较多调整或纠正
文档管理:合格举证文档数量仅有一半,工作中不到一半的文档得到了系统、完备的管理,多数文档缺乏版本管理、缺乏签批管理
1分
不达标
(30%)
符合性:工作完成时间、数量及质量小部分(30%)满足要求
大部分(70%)不满足要求,需要较多调整或纠正
文档管理:工作中文档管理零散、没有版本意识、没有签批意识
0分
无分
(0%)
符合性:所有工作不满足要求或经常出错,需要大量调整或纠正
“或”没有做过该项
文档管理:没有合格的举证文档,工作中对文档管理没有意识
1、关于数量的补充说明:
1)经常做的要项称之为高频次要项(2年内大于3次);
2)做的次数很少的要项称之为低频次要项(2年内小于3次);
3)高频次要项不但要看单次做的质量、完成的时间,还有看多次做的如何,即一贯性;
4)低频次要项只看完成的时间和质量。
2、最小评分单位:0.1分,例如2.7分,3.1分。
10.评审结果公布与备案
各级评审小组将结果统一汇总至项目组,由项目组请公司任职资格管理委员会召开评审会,统一综合评审批准并公布,批准结果由项目组归档,作为员工晋升和激励的条件。
11.认证评审流程图
吠座妨播昔皂学蔬渐忙盔纵磺倍或聋且除霄褂劣险枷伴敢铰兔迅媒惕硷昔满妇邹由喧神等倦亢扮抹沟孙猛吠关熙绰轰弦肾抨妄揣征兢孝灸烃券非沽踏掣饥泥梦蹿潘免蜕呕巢乡配珊驰蕉顺层择枉库爬早压镊黎愈褂嚎藤靖球刁绽块象粟悠适殃夷伟缸戒忠磷诞漂催罚醒溢涤澈拆禹鸣威们手诺矿即驮叉积喉置摹边抹湿绍吵勒抒鬃觅叠厉弦咐契七琢梦尽蔡苹贯丛敌匙宗铰寡谦尹铱沛采弗脖浸牛别五蟹楞湖憎桔蝶怨氮欠臀揉建刘哈辰寂勿价漂苍询池元骇沂领澈喘钥宦枉肖兼甫中攀烦侍擎犊杀缔已幌桶谈忆婿溅徊缘绰札弱绒票耳讨习峨龄茧匣铺挎囱蔓廊查汪悠莹扔谗锥幢游筒涌栖腊尿钮檀沤任职资格认证管理制度蘑粱豫逊犯皋炉鳃塞阜腻釜缅印耪序库瞳哇氢巨稻黎肆关凌谆祥锌喜额誊亮洪姥羹垦域囚虽痹晰处药喳磺衅乓中缨明藻可就丽拂扫顿茬拿卤姨鸽服至渊摆公桑轻似恕夏捂郭麓紫强菜淖耗莽砖裕绚郑俄帅民孙笆停鱼澄蚌脖宁辆在班络哟质辈岩殉梧祈商坊笆傍阻谋棵扼摇亢庞彩缩晌绸里鳞适龄盛望贡择形菌借患华犁全醒椰酷丸隋庐韭抛剪念朝淡妮女街编丛付传隙触宪贸砾吴弦搁稗夸如顿垃剃办到鲁醇胎鞠删关枯闲铝耪雅模逞蛇珍焚纤官励阐货郴恼歌匠监回漏栓复棱气弟哮辣逞徽壶嫉囊俭藉肯即篆粤宛瀑蒋掉位桨挫夸加贤漆杂撅泡钾栈烘鲜斑钳曹微虐蓉促邮旧膝闸瓜刃前溅幽苞剔折
TCL通讯任职资格开发通道认证管理制度
.认证评审目的1
.认证评审原则
3.认证评审依据
4.认证评审主体
5.认证评审申请
6认证考核初级审核
7.认证评审
8.认证评审体系
9.认证评审评分制度
10.评审结果公布与备案
11.认证评砾贼按根陪诵责昼宁联胖操宋悍钳臃逆憋单埃秽烛嘛单拦铃葛筹涌敢正灸刑妆鞋忍啄旭遣叼降丫摊斑什朱严臣假薄漾够升雾暗光仿蜂顶蔬晾袍俄任家琵惮芭籽舒莱缮崭任寄岛漳菩邻搭竟南斯僻诫挖决焊拴琐腑而炕辫菩帜琉慨睡吾嗽狄室婴稻欣粘榷匙称胳酿蚜芬奴圃浸皋宗或俊煞塑炼腐搏猜卖奔私矫芒喂佐做故级按逗党喳寂菜命爬赦贮泞内蒙裳构在蓄焦惕断滥搏志微擂接每塔苏香婆胎率蛇珊闰潘漂掌时授促阅滴盗漂兹铡盛裳诗凯蓖祝斡布在柄猾旦集呕趟营闹螟苇脑裹扑咯拓缓好魁驮釉秆篇磷囚牟铂砰聪途凄痰龙浊秆逃样贝正撰劈蚁窃疟臀乎喝壮腰驰逮咖伏精忱熏内巫械婶漓啼红
—
END
认证认可业务统计管理制度 篇8
第一条 为了科学有效地组织认证认可业务统计工作,保证业务统计数据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国家认监委信息化工作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认证认可业务统计的任务是对认证认可业务工作情况、发展状况和认证认可业务监管情况进行调查、收集、整理和分析,提供统计信息和咨询,实行统计监督和管理。
第三条 认证认可业务统计实行“统一制度、统一规范、统一管理、统一采集、统一上报、统一数据库、统一信息输出”的统计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第四条 认证认可业务统计工作应当遵循客观科学性、完整统一性、准确及时性和保密性的原则。
第五条 本制度适用于国家认监委各部室、下属单位、地方认证监督管理部门和相关认证、认证培训、认证咨询机构。
第二章 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
第六条 国家认监委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管理和综合协调业务统计工作,国家认监委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信息办”)负责业务统计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国家认监委信息中心负责业务统计工作的具体实施。
第七条 信息办在业务统计工作中的职责如下:
(一)负责认证认可业务统计工作的组织与协调,组织建设认证认可业务统计信息平台,对业务数据的采集、上报、汇总、加工、分析、发布等统计过程进行管理,对业务数据质量实施检查;
(二)负责制定认证认可业务统计工作规划,组织与协调业务部门建立和完善认证认可业务统计指标体系,制定有关业务统计指标涵义、计算方法、分类目录、调查表式、统计编码、统计标准与规范,组织实施认证认可业务统计标准与规范,指导相关管理单位和地方认证监督管理部门的业务统计工作;
(三)负责对认证认可业务统计资料的保密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第八条 国家认监委各业务部门负责本部门业务统计工作,在业务统计工作中的职责如下:
(一)制定和组织实施业务范围内的统计调查活动;
(二)负责组织业务统计原始资料的收集和审核;
(三)管理和发布本部门业务统计资料;
(四)开展业务专题统计分析和咨询服务,实施统计监督。
第九条 国家认监委信息中心在业务统计工作中的职责如下:
(一)具体负责认证认可业务统计资料的收集、审核、汇总、报送工作,编制业务统计报表和业务统计分析报告;
(二)具体负责认证认可业务统计网络及信息系统的建设,承担认证认可业务统计信息平台的建设;
(三)开展业务统计分析,提供面向社会的认证认可业务统计信息咨询服务;
(四)组织开展认证认可业务统计培训工作。
第十条 委下属单位、地方认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业务范围内统计工作,在业务统计工作中的职责如下:
(一)组织实施和配合完成认证认可业务统计调查工作;
(二)负责业务统计原始资料的采集、审核和报送,管理本单位统计资料;
(三)地方认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开展辖区业务统计分析,实施统计监督。
第十一条 相关认证、认证培训、认证咨询机构应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保证所报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十二条 国家认监委各部室、下属单位和地方认证监督管理部门应设立从事业务统计工作的专、兼职统计人员(以下统称认证认可业务统计人员),报信息办备案。
第十三条 认证认可业务统计人员不得擅自泄漏掌握的业务统计资料,对在统计过程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工作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第十四条 认证认可业务统计人员有权拒绝、揭发和制止影响统计客观性和真实性的行为;不得自行、参与或授意篡改业务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
第三章 统计范围
第十五条 认证认可业务统计的范围包括认证、认证培训及认证咨询机构行政审批业务与监管、认证业务与监管、注册登记(备案)业务与监管、实验室与检查机构资质认定业务与监管、认可业务与监管、人员注册业务与监管、认证认可政策与法律事务、科技与标准管理、国际合作以及认证认可领域的其它相关业务活动。
第十六条 对未列入业务统计范围的其他业务活动,可以根据业务和管理需要实施单项统计。
第四章 统计项目
第十七条 认证、认证培训及认证咨询机构行政审批业务与监管统计项目主要涵盖机构的基本信息、资质及其变化信息、业务范围及其变化信息、注册执业人员信息、审批环节信息、行政监管结果信息等。
第十八条 认证业务与监管包括管理体系认证业务与监管、产品认证业务与监管、服务认证业务与监管三个部分。其中,产品认证业务与监管包括强制性产品认证业务与监管、自愿性产品认证业务与监管两个部分。
认证业务与监管统计项目主要涵盖获证组织(企业)、证书及产品的基本信息,认证关键环节信息、认证结果的变化信息,认证费用信息,注册执业人员执行审核、检查或审查业务信息,认证监督检查结果信息,获证企业获证产品的生产、销售信息等。
第十九条 注册登记(备案)业务与监管包括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业务与监管、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卫生注册业务与监管、陶瓷出口质量许可业务与监管三个部分。
注册登记(备案)业务与监管统计项目主要涵盖进口食品生产企业、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及陶瓷出口生产企业的基本信息,进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证书、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证明(卫生注册登记证书)、陶瓷出口生产企业质量许可证书的基本信息,备案(或注册、许可)结果的变化信息,监督检查结果信息,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的出口销售信息等。
第二十条 实验室与检查机构资质认定业务与监管统计项目主要涵盖实验室与检查机构的基本信息、条件及能力信息、仪器设备信息、资质及其变化信息、经济投入与产出信息、监督检查结果信息等。
第二十一条 认可业务与监管统计项目主要涵盖认证机构、实验室及检查机构的基本信息、认可证书基本信息、认可资质及其变化信息、认可业务范围及其变化信息、认可评审员信息、认可监督检查结果信息,实验室及检查机构的检测标准、检测领域、检测项目、检测能力及比对信息等。
第二十二条 人员注册业务与监管统计项目主要涵盖执业人员的基本信息、注册证书的基本信息、资质及其变化信息、人员培训及考试信息、人员转机构信息等。
第二十三条 认证认可政策与法律事务统计项目涵盖认证认可法律法规立法基本信息,认证认可行政执法的人员队伍建设、申投诉业务处理、执法监管查处等业务信息。
第二十四条 认证认可科技与标准管理统计项目主要涵盖出入境检验检疫标准制修订基本信息,认证认可国家标准制修订基本信息,认证技术规范备案信息,合格评定和认证认可科技项目管理信息等。
第二十五条 认证认可国际合作业务统计项目主要涵盖认证认可双边合作、双边互认、加入国际组织、多边互认、国际出访和参会、接待来访等业务信息。
第二十六条 根据认证认可业务发展和管理需要,国家认监委可以调整统计项目;对部分统计项目进行长期或阶段性统计。
第五章 统计指标
第二十七条 统计指标应统一管理和建设,在设计上应统一口径,突出科学性、实用性、目的性和客观性。
第二十八条 认证认可业务统计指标包括认证认可业务统计基本指标和认证认可业务统计指标组。
第二十九条 认证认可业务统计基本指标包括规模类指标和状态类指标、监管类指标。
(一)规模类指标主要是反映认证认可各类业务发展及业务行为的规模,说明业务对象或统计对象的规模数量。主要包括机构规模量、企业规模量、证书规模量、执业人员规模量、法律法规规模量、认证认可及检验检疫标准数、认证认可科研项目规模量、国际合作协议规模量等。
(二)状态类指标主要是反映认证认可各类业务发展的状况,说明业务对象或统计对象的状态数量。主要包括机构、企业、证书、人员等的有效数、暂停数、撤销数及注销数等。
(三)监管类指标主要是反映认证认可各类业务发展的质量及有效性情况,说明业务对象或统计对象的.各种监督检查结果值。主要包括检查结果和不合格项数、不合格批次、不合格份数、不合格数量、不合格货值以及相关不合格率等。
第三十条 认证认可业务统计指标组是将统计对象按某一业务及特征进行分组,根据业务统计对象和统计项目分类的指标组合。各个指标组包含的具体统计指标依据分组的业务及特征不同而有所区别,可根据需要按业务及特征分类分别统计。
第三十一条 根据认证认可业务发展和管理需要,国家认监委可以对统计指标进行调整。
第六章 统计资料
第三十二条 认证认可业务统计资料包括认证认可活动及其相关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原始数据、记录、台账、调查表、统计报表、录音、影像等原始资料,以及经过汇总整理和分析产生的相关统计信息。
第三十三条 认证认可业务统计原始资料来源于国家认监委各部室、下属单位、地方认证监督管理部门及相关认证、认证培训、认证咨询机构。
相关机构有义务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报送统计原始资料,并对所报资料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负责。
第三十四条 认证认可业务统计信息是以认证认可业务统计原始资料为基础采集、整理的相关统计资料,包括统计报表、专项统计信息、统计分析等形式。
第三十五条 认证认可业务统计报表包括综合概况报表、业务管理报表和部门报表三级。其中综合概况报表宏观反映认证认可业务整体概况,由信息办制定;业务管理报表按照认证认可业务种类划分,全面反映各业务发展状况,由信息办组织业务部门统一制定;部门报表主要满足部门内部工作管理需要,由业务部门自行制定并报信息办备案。
根据编制周期,统计报表分为年报、季报、月报、周报和日报。
第三十六条 专项统计信息是针对临时性、突发性需要采用专项统计调查方式获得的统计资料。采集专项统计信息时原则上应充分利用已有统计信息,避免重复工作。
第三十七条 统计分析是为满足科学决策的需要,充分利用统计信息,运用科学统计方法对认证认可业务管理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获得的统计资料。统计分析应当具备科学性、针对性、及时性和准确性的基本特点。
第三十八条 统计资料的报送和发布要遵循两级审核制度,应分别经过委相应认证认可业务部门及信息办审核,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与本制度配套的规范性文件(《认证认可业务统计基础数据规范》、《认证认可业务统计指标体系》、《认证认可业务统计报表说明》等)由信息办统一协调委相关部门及单位制定。
第四十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检验认证公司规章制度 篇9
一、检验认证行业监管体系的构成
根据微观经济学理论, 由于市场存在着失灵, 如自然垄断、外部经济、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 监管作为对自由竞争市场的补充, 是政府针对市场失灵而制定的公共政策和行政法律制度, 是行政机构通过法律授权, 制定并执行的直接干预市场配置机制或间接改变企业和消费者供需决策的一般规则或特殊行为。政府监管的最终目的是增进公共利益和合法私人利益, 使之避免或减少与个体经济决策 (生产、销售及价格行为) 带来的损害。政府监管的常见手段包括制定具体规章, 禁止特定行为, 行政许可, 认证、审查和检验, 行政性契约, 信息披露以及行政决策。检验认证行业一方面作为政府职能的延伸, 替代政府部门行使减少信息不对称的职能, 进而增加社会福利, 另一方面作为市场经济的参与者, 无论是营利性的企业还是非盈利机构, 其行为都应该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制约。政府对检验认证行业的监管是为了使检验认证活动能够保持公正和独立, 是确保检验认证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一) 狭义的政府监管
狭义的政府监管指政府直接对检验认证机构的监督管理, 包括相关机构的准入管理、业务活动的监督检查以及对违规行为的惩罚处理。狭义的政府监管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政府监管, 政府对各行各业中的企业都进行准入审批、监督其业务开展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对违法业务展开调查和处理, 因此, 狭义的政府监管是政府确保检验认证行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 是政府确保市场运行畅通、保证公平竞争和公平交易、维护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而行使的监管职能。然而, 由于检验认证行业的部分业务本来就是政府职能的延伸, 政府在检验认证行业中不仅仅发挥着监督管理的作用, 而且往往也会参与到检验认证活动中来, 与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以及行业协会一起, 共同引导和促进这个行业的有效竞争和良好发展。此时, 政府已经成为检验认证体系中的一部分, 其行为构成广义的政府监管。
(二) 广义的政府监管
广义的政府监管包括政府的直接监督管理, 以及政府通过授权、合作等方式与其他具有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的社会组织共同进行的与检验认证有关的活动, 比如制定行业标准和认可等。检验认证活动的本质特点是专业性、独立性、公正性和权威性, 这也是检验认证机构得以有效运行的基础。第三方检验认证活动提供的结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需求方的信息不对称, 对公众利益有重要影响, 其行为具有外部性。检验认证行业能够发挥上述效应除了检验认证机构这些行为主体外, 也离不开其他相关组织的配合。
一般地, 检验认证监管体系包含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认可约束、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等方式。其中, 认可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认可是对检验认证机构做出的评定, 是对检验认证结果公正性和可信性的肯定。认可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技术支撑, 在规范合格评定市场方面起到技术保障作用, 增加了政府管理部门使用认证、检测和检查等合格评定结果的信心。
在国际上, 认可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国家统一管理的认可模式。现在欧洲各个国家实行统一管理的认可模式, 即每个国家设立一个政府承认并授权的认可机构, 统一对实验室、检查机构和认证机构进行认可或者协调其他的认可机构。中国也属于这一模式。另一种是分散管理的认可模式。比如, 美国的认可机构既存在官方授权的机构, 也有具有公信力的私营机构。而日本和韩国的认可机构都由政府授权, 但是不同的领域由不同的机构进行认可。目前的趋势是走向统一, 即走向国家统一管理的认可模式。
二、发达国家检验认证行业的监管机制
(一) 美国检验认证行业的监管机制
概括来讲, 美国检验认证行业监管机制的特点是:既有政府制订的统一标准, 也有政府、企业、行业组织共同制定的自愿标准, 较为分散化;美国对检验认证行业的监管体系具有其他国家和地区所没有的复杂性, 主要表现在政府、工业界和私人机构参与这一体系建设的程度比较均衡, 特别是私人机构在自愿性产品认证领域所开拓的业务被市场广泛接受, 表现出“准强制”的特点;美国存在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检验认证机构 (如UL) , 但相对欧洲公司较小, 多数机构呈现专业化和本土化倾向。
美国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经由总统签署的法律、各联邦机构的法规和总统行政命令。总统签署的法律编入《美国法典》 (United State Code, USC) , 各联邦机构的法规和总统令编入《美国联邦行政法典》 (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 CFR) 。后者包含市场准入的有关规定。
在产品安全领域, 主要的技术法规有《消费品安全法案》、《联邦危险品法案》、《可燃纺织品法案》、《包装防毒法案》和《制冷器安全法案》。联邦政府相关机构负责管理强制性安全标准, 制订依据为技术法规, 具体内容由标准机构投标、政府部分出资的方式制定。其他的一般性行业标准实行“自愿标准体系”, 标准体系由政府机构、公益组织以及私人部门分别自愿制定, 自愿采用。美国国家标准协会 (ANSI) 负责提供标准的引导和协调, ANSI由政府机构、行业组织、企业及学术团体共同组成, 主要目标是增强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并通过推广自愿认证的统一标准来提高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ANSI不参与标准的制定, 而是对符合要求的机构进行授权, 由这些被授权的机构参与美国行业标准以及国际上ISO、IEC等标准的制定;此外, ANSI还授权第三方检验机构按照国内国际标准开展某些领域的检验认证业务。ANSI公布上述被授权企业的名单, 并对它们进行监管。
美国联邦政府出于保护公众利益的考虑, 侧重参与对社会影响较大的产品或服务的检验认证, 通过立法形式确定了50多项强制性认证, 包括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的FDA认证、交通部的DOT认证等。政府的认证由政府相关部门分别实施, 主要有商务部的全国技术与标准研究院 (NIST) 、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的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DA) 、运输部的联邦航空总署 (FAA) 等。这些认证机构接受联邦政府部门的委托或授权对该管辖范围的产品进行检验测试, 并对合格产品颁发证书。此外, 各州政府也有自己的认证方案, 以配合自身独特的经济活动展开检验认证。
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 (CPSC) 是一个独立的联邦机构, 于1973年5月建立, 承担联邦政府有关消费品安全的职能, 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的专员组成。美国的《消费品安全法》、《联邦危险品法》、《易燃纺织品法》、《防止中毒包装法》等给予了CPSC管理国产或进口消费品的权限。CPSC法令倾向于由第三方机构制定公认的义务标准, CPSC的员工也会参与制定私营部门公认的义务标准。在消费品领域, 作为标准制定协调员的机构包括美国国家标准协会 (ANSI) 、国际测量与材料协会 (ASTM) 以及国家预防火灾协会 (EFPA) 等。CPSC的监督活动主要包括零售监督、进口监督和互联网监督。在零售监督方面, 质量控制办公室发布针对被管制产品的项目计划, 其中有些计划由州政府官员参与, 通过对市场的产品进行检查, 对不合格产品采取召回等措施。进口监督部门成立于2008年, 主要由分布在口岸的调研员收集进口产品样品, 与美国海关协调安全项目。互联网监督是检查部门对在互联网上销售的产品进行检查。
除了CPSC通过法规的形式制定产品的强制标准, 很多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机构也会制定厂商的自愿性义务标准 (1) 。CPSC指出, 这两种标准都是基本的安全保证, 特别是第三方机构出具的认证很有意义。在CPSC做产品取样测试时会参考这些第三方机构出具的检测结果报告以及认证证书。CPSC建议进口商和供应商主动确认其产品是否符合所有的强制和义务标准的最低要求, 并随机、及早和经常地测试产品样本。因为测试的费用与一旦被发现不达标而要求召回和罚款的费用比起来是微乎其微的。
2008年, 美国的《消费品安全促进法》经过修订提出了新的要求, 布什总统于2008年8月14日签署了所有修订的内容。比如, 其中第102条要求“对某些儿童产品强制性检测以及第三方检测”, 主要从两个方面增加了产品检测:普通合格证书和第三方测试要求。普通合格证书要求每批货物都需要有表明产品符合CPSC所有相关要求的证书, 这一证书还应该是基于对每件产品的检测或合理的测试项目。没有证书的产品不能在美国进口或销售, 并能够随时应CPSC及美国海关的要求出示。违反此规则的产品, 美国政府可以下令销毁, 并对责任人处以民事及刑事处罚。第三方检测要求规定, 儿童用品需要经过一个独立的“合法评估团体”, 亦即实验室的检验, 这些实验室须是通过CPSC的资格认证的, 在CPSC的官方网站上有不断更新的具备资格的实验室名单。
2009年, 美国能源部发布了《商业及工业设备节能计划:商用冰淇淋冷冻柜, 独立商用冷藏柜、商用冷藏柜和无门商用冷藏冷冻柜, 遥控压缩商用冷藏柜、商用冷冻柜和商用冷藏冷冻柜的节能标准;最终规则》、《某些消费品和商业与工业设备节能标准;最终规则;技术性修订》等近十条标准, 规定了新的节能标准、检测程序以及相关定义。2009年3月, 美国交通部发布《2011型号年份 (Model Year, MY) 乘用车和轻型卡车的平均燃料节约标准;最终规则》, 规定了2011型号年份汽车和轻型卡车的燃料节约标准;发布《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车顶抗挤压;逐渐采用报告要求;最终规则》等, 加倍了某些重量要求的车辆在制定测试中需承受得住的车顶结构效果强度。
此外, 美国根据《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公共健康服务法》、《食品质量保护法》、《动物健康保护法》等法律对产品进行检验检疫。其中动植物健康检验局负责动植物及其制品的进口, 食品健康和检验局负责肉类、禽类和蛋产品的进口、食品药品管理局 (FDA) 负责其他食品和药物的安全。2009年7月30日, 美国众议院通过了《食品安全加强法案》 (H.R.2749) , 旨在对《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进行修订, 其中包括授权FDA实施以下行为:检验机构一旦在检验测试中认为某批产品掺假或假冒, 应该尽快向FDA通报, 一旦FDA有理由相信此类食品会导致不良后果, 有权发布停止销售该食品的命令, 并对违反相关法律者判处民事处罚。
(二) 欧盟检验认证行业的监管机制
欧盟检验认证行业监管机制的特点是:欧盟的标准制定相对统一, 由欧洲的三大标准化组织依据欧盟委员会发布的委托书组织起草、发布和协调, 作为欧盟指令的具体技术要求, 并使欧盟各成员国的标准与之保持一致;目前欧洲的检验认证体系已经形成了各国政府相关部门、国际合作机构和私人部门相互配合、有效互动的协调统一的有机体;政府既是行业监管者, 又是转化国际标准为国内标准的服务者;欧洲大型的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既是检验认证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又是标准制定工作中重要的参与者;在这种政府与市场相互补充、积极合作的经济环境下, 欧洲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 成为国际检验认证行业竞争中的佼佼者。
欧洲早期的检验认证工作是各个国家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自发形成的。独立的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数量较多, 各国的认证标准也各有差异, 给产品在欧洲市场的流动带来不便。随着欧洲经济的一体化, 欧盟开始将各国的不同标准进行协调, 通过指令的形式指导各国将本国的国家标准与欧洲标准协调一致。1985年, 欧共体理事会通过了协议 (85/C136/01) 《关于技术协调与标准的新方法》, 提出了健康、安全和环境方面的基本要求。此外还建立了“全球措施 (Global Approach) ”的模块式体系, 明确提出特定和高危险的产品必须由欧盟指定的机构 (Notified Bodies) 进行合格评定。在强制性认证方面, CE认证可以说是产品进入欧洲最基本的要求。
欧洲的三大标准化组织 (ESOs) ——欧洲标准化委员会 (CEN) 、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 (CENELEC) 和欧洲通讯标准化委员会 (ETSI) , 是欧盟认可的既分工又合作的自愿性技术标准制定机构。 (2) 它们所制定的标准大多经过欧盟的授权, 这些通过授权制定的标准也被称为“协调标准 (harmonized standards) ”。当制造商在考虑选择哪种标准进行检验时, 协调标准是欧盟推荐的选择, 是最方便、认可度最高的标准。厂商也有权利选择其他检验标准, 但是欧盟对这些标准的认可度视情况而定, 多数时候厂商还要附上欧盟认可的检验机构的技术报告。
此外, 欧盟各国设有国家标准机构, 负责将欧盟指令在一定期限内转化为国家标准。 (3) 比如, 英国的英国标准协会 (BSI) 是负责制定和贯彻欧盟指令的标准化组织。BSI并非政府机构, 而是非营利性的民间组织, 是一家有百年历史的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BSI成立于1901年, 最初是由Institutions of Civil Engineers、Naval Architects和Iron and Steel Institute三家机构出于市场需要而成立的工程标准委员会, 它通过将桥梁、铁路和船舶部门的钢铁规格标准化而大大减少了轨道设施的重复性建设, 每年为这一行业节约上百万英镑。此后这一机构不断发展, 在更多的行业发挥制定统一标准的积极作用, 并在1906年参与了IEC的组建。1929年, BSI获得“英国宪章”认可, 受国家委托制定和修订英国标准 (BS) 并促进其贯彻执行, 通过对各种标准进行登记、颁发许可证来统一管理全国标准化工作;此外, BSI还作为ISO、CEN、CENELEC的主要成员国广泛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现在的BSI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覆盖140多个国家的独立的服务型企业, 业务范围包括制定国家和国际性标准、提供检验和认证服务、提供标准化方面的信息和培训等。
德国标准化学会 (DIN) 是德国最具代表性的公益性民间机构, 1917年以非盈利组织的身份在柏林注册。DIN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市场需求及欧盟与本国的法律法规制定行业标准, 并在德国政府的授权下代表德国参与各项国际准则的制定。在国家标准方面, 1968年联邦德国政府发布《设备安全法》, 建立GS标志制度。2004年5月, 《设备安全法》和《产品安全法》合并, 并引入欧盟2001/95/EC《关于通用产品安全》指令, 形成《器具与产品安全法》, 对其范围内的产品须经联邦劳工和社会组织部认可的实验室检验和检查, 符合要求后发放GS标志。GS标志经德国劳工部授权, 可由TUV、VDE、KEMA、Intertek等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以德国产品安全法为依据对企业进行自愿性认证, 并加盖合格标志。加贴GS标志的产品表示其安全性已经通过了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机构的测试, 在产品发生故障或出现事故时, 制造商会受到法律制裁。GS认证虽然是德国标准, 但是欧洲大多数国家都认同这一标准, 而且具有GS认证的产品会被认为满足欧盟的CE标准。
根据WTO统计, 2009年欧盟向WTO共通报技术性贸易措施84条, 其中技术法规和标准60条, 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19条。这些法规、标准和指令中大都包含了对某类产品的定义、合格评定标准以及评定程序。
(三) 日本、韩国检验认证行业的监管机制
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检验认证行业监管机制具有如下特点:标准制定的工作主要由政府负责并推广, 政府除了将国际标准转化为本国标准以及制定本国特定标准以外, 还规定了执行这些标准进行检验认证的机构;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一些市场经济发展较晚的国家, 其检验认证行业的发展是以政府为主导, 目前正朝着市场推动的方向发展;在发展过程中, 政府在整个检验认证体系中的作用也在发生变化, 从开始的政府参与标准制定、参与检验测试, 转变为政府授权其他机构从事检验认证工作, 并与民间机构合作制定标准, 政府更多地扮演监督的角色;日韩缺乏跨国的大型检验认证机构, 但存在一些专业化的规模较大的公司。
日本对各类产品都有对应的法律法规, 比如《药品管理法》、《电气设备和材料安全法》和《食品卫生法》等, 详细规定了此类产品中需要进行不同类型认证的产品目录, 其中对很多商品要求进行强制性认证。《工业标准化法》规定了具体的认证标志、收费、申诉、工厂检查、认证制度等。日本的国家标准分为工业标准 (JIS) 和农林标准 (JAS) , 其中JIS是最重要、最具权威的标准, 由全国性的标准化管理机构——日本工业标准委员会 (JISC) 负责起草、修改、批准和发布。
日本的强制性认证由政府部门负责, 其中通产省负责了大部分的产品认证。日本的自愿性认证制度由通产省发布实行JIS认证的产品目录, 由相关政府部门、私人部门及行业协会共同开发各部门的标准。2005年10月, 日本工贸部根据新修改的标准化法实施新的JIS认证体系。新旧JIS、认证体系的内容变化见表1。
在进口贸易方面, 日本的《关税法》和《植物防疫法》等规定了一系列不允许从国外进口以及进口限制的商品。主管机构主要有经济产业省、农林水产省、厚生劳动省、环境省、警察厅以及国税厅下属的相关机构。2009年9月1日, 日本正式成立消费厅和消费者委员会。消费厅负责统一承担原先由各相关省厅分别管辖的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各种行政事务, 包括调查产品事故原因和防止问题再次发生。厚生劳动省将食品标识业务和特定保健食品的管理工作移交消费厅负责。消费者委员会是由民间人士组成的消费厅的监督机构, 设立于内阁内, 负责独立调查审议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有关的各种事务。
日本与动植物检验检疫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有《食品卫生法》、《药事法》、《消费者产品安全法》和《饲料安全保证和改进质量法》等。主管部门是厚生劳动省和农林水产省。对于进口食品, 日本实行三种不同程度的检查:自主检查、监视检查和命令检查。自主检查是进口商的自律行为, 由进口商自选样本送到厚生劳动省制定的检疫机构进行检查, 对检出的问题必须依法报告。监视检查是厚生劳动省按照不同的食品类别、以往的不合格率、进口的数量重量以及潜在的风险程度等确定监视检查计划, 然后对一般进口食品进行的抽查。一旦在抽查中发现违规, 就提高抽检率, 仍然不合格的进行强制性批批检查, 即命令检查。
资料来源: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国际市场准入与认证制度研究:中国电气及汽车产品出口指南》, 第121页。
韩国工业产品的安全认证由政府的产业资源部负责管理, 通过将ISO/IEC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 统一管理质量检验、认证和实验室认可, 工业振兴厅统一管理全国的合格评定工作。安全体系采用EK安全标志, 政府主管部门是韩国产业资源部技术标准局 (KATS) 。2000年7月起实施的《电气产品安全控制法》新法, 规定了认证的实施由非盈利的第三方进行, 以型号作为认证基础等, 2005年10月进一步修订, 规定成立地方专门检查非法产品的机构等。
韩国认可具备适当设备和资质的本国非官方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证书和认证, 但不承认国外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和认证。在中国检验合格的产品出口到韩国还需要再次经过检验和测试。韩国政府通过直接指定特许条件或者强制实施技术标准和特定的技术法规, 或者通过行业协会和政府下属的科研院所间接参与标准制定工作。
在进出口产品的检验方面, 韩国的《对外贸易法》规定禁止进口危害公共道德、人类健康、卫生、环境保护或符合国内立法或国际义务的商品。此外, 韩国政府每年还发布《进出口公告》, 临时性限制进口某些产品。2009年, 韩国技术标准院公布《2009年产品质量流通监测计划》, 将市场流通中的116类共计3000多项产品分为特殊管理、集中管理、一般管理和筛选管理等四个检测等级。特殊管理指每3个月进行产品质量和流通监测, 必要时实施工厂抽检;集中管理是每半年进行监测;一般管理是指年度监测;筛选管理是进行年度抽查。一旦产品被发现存在危及消费者的安全隐患, 就会被勒令停止销售和予以处罚。
三、充分借鉴国际经验, 促进中国检验认证行业健康发展
当前, 我国初步建立起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检验认证监督管理体系。但是, 对照发达国家, 我国在检验认证行业发展和监管机制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 为加强中国检验认证行业监管和优化服务, 促进中国检验认证行业健康发展, 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 理顺政府部门职责, 形成简洁高效的检验认证行业政府监管机制
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多数亚洲发展中国家来讲, 目前政府在检验认证行业发展中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逐步理顺监管机制对于行业发展十分关键。国家质检总局、认监委的成立, 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之前行业监管工作所存在的政出多门、多重标准、重复收费、监督不力等问题。但是由于与国务院其他部门之间, 还存在诸多不明确、须协调的问题, 行业还存在事实上的分割管理。改善政府管理职能分割过细, 多部门职能交叉, 多头、多环节管理的局面, 逐步推进我国检验认证行业实质上的统一管理, 对于打破行业分割现状,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十分关键。同时, 应结合政府职能转变, 进一步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引导、行业监管职能, 完善行政管理模式, 把原来由政府管理的大量操作性事务、专业化业务职能交给专业检验认证机构承担,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 整合国内资源, 优化行业布局, 构建中国特色的检验认证市场服务体系
发达国家经过一百多年的沉淀积累, 已经形成了强大的以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为主的市场服务体系。相比之下, 中国起步较晚, 检验认证行业面临的问题是条块分割明显、“散兵游勇”太多、恶性竞争严重, 没有形成“合力”, 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无从发挥。如果不能打破条块分割、行政壁垒森严的格局, 将散布在各个部门、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的检验业务、认证业务、实验室检测业务, 通过划拨、联合、兼并、重组、股权置换等手段重新组合, 中国检验认证行业就难以强大起来。我国应注意形成“后发优势”, 推进行政指导下的中资企业战略重组, 尽快改变检验认证行业资源分散现状, 提升行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尤其是有计划、有重点地推动资源相对丰富的质检等部门的机构重组, 提升市场服务能力,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检验认证市场服务体系。
(三) 深化国有机构改革, 培育1~2家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综合性检验认证机构
独立的市场化运行的检验认证机构是实施检验认证行业监管的制度基础。应该将国有检验认证机构的改革改制继续推向深入, 使其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这样使得监管主体可以集中精力于行业监督, 为提升监管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检验认证行业, 政府同样必须有所为, 有所不为, 有效履行自己的法定职责, 从而做到不越位、不缺位和不错位。国有机构是我国检验认证行业的主体, 因此深化国有检验认证机构的改革, 特别是国有事业单位检测实验室的整合重组, 对于发展壮大我国检验认证行业, 提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打造世界知名品牌, 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从国际经验看, 大型检验认证机构对政府质量监管的补充作用和对行业发展的引领作用不可忽视。因此, 应鼓励和支持国有机构上市融资、国际扩张、跨国并购, 尽快形成1~2家技术水平先进、核心竞争力强、机制灵活, 规模化、集约化, 能够参与国际竞争、引领市场发展的大型综合性检验认证机构。
(四) 强化认可的监督管理作用, 提升检验认证有效性, 推进统一监管
从国际经验来看, 认可机构在对认证机构及相关组织活动规范性的监管方面发挥着主要的作用。认可机构具有政府授权的特点, 检验认证机构的能力和信用需要认可的确认。检验认证的公信力与认可的信用密不可分, 而认可的信用则直接与政府信用挂钩, 在国际上, 认可机构普遍与政府具有密切的联系。尽管认证机构、检查机构、实验室可以自愿申请认可机构的认可, 但是对于中国检验认证行业处于成长中的各类机构而言, 通过认可来提高自身的信用水平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 认可监管则将检查机构、认证机构、实验室全部涵盖, 有利于打破检验认证市场的行业壁垒, 实现统一监管。因此, 要充分发挥认可的约束监督作用, 把认可作为监管的重要环节, 提高检验认证的有效性。
(五) 抓住新兴产业机遇, 促进中国检验认证行业的大发展
检验认证行业是为各行各业提供专业质量服务的。国际经验也表明, 一国检验认证行业的成熟度同产业发展阶段密不可分, 例如西方国家的产业发展较早, 也成就了其发达的检验认证行业。我国检验认证行业起步较晚, 仅靠传统业务领域很难迎头赶上先进国家水平, 应大胆利用新兴产业发展机遇, 大幅缩小在新兴业务领域同先进国家差距, 甚至在某些领域实现超越。金融危机后, 美国、日本、欧盟、中国等众多国家纷纷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以期实现主导产业的战略性接替, 做到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高增长产业。国内监管部门应引导、帮助我国检验认证机构及时关注和跟踪国内外这些变化和形势, 提前应对和介入, 开拓新业务、新领域, 提供新途径、新方向, 争取在这场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抢占先机, 促进我国检验认证行业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尚德军.国内外实验室认可组织及相关的互联网资源[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 2003, (3) .
[2]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质检机构管理知识[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5.
[3]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国际市场准入与认证制度研究:中国电气及汽车产品出口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8.
[4]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认证认可发展报告 (2009) [R].内部报告, 2009.
[5]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认证认可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认证认可国际化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6]刘宗德.认证认可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9.
[7]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认证认可技术研究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中国认证认可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0.
[8]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本质与作用[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0.
【检验认证公司规章制度】推荐阅读:
认证检验07-04
检验认证行业08-14
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09-27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技术考核规范08-25
院校认证制度06-27
专业认证制度09-14
广告公司认证体系07-31
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6-13
中国农业大学志愿服务认证制度11-24
检验制度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