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型模型

2024-09-27

“S”型模型(精选7篇)

“S”型模型 篇1

一、对 (s, S) 型随机存贮策略模型回顾

(s, S) 型存贮策略是一种随机需求的存贮策略。为了保证定期订货但订货量不确定的情况下盈利的期望值最大, 采取如下的存贮策略:每阶段初期检查存贮, 当存I (当前库存)

二、 (s, S) 型随机存贮策略模型的不足

本存贮模型是一个经典的定期订货的随机存储模型, 但是它认为经济库存总容量减去需求量就是需要存储的量, 从而忽略了需求的过程不是瞬间完成的, 而是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或间断性发生的, 也就是说库存总量的削减是有一个过程的。因此, 当期的库存量不仅仅是期末残留物品的库存还应该包括整个需求过程中当时在管物资的库存量。如图1所示, 在T时间内发生的库存除了未销售完的物品Q-r需要发生库存外, 同时销售量r在T时间内也是逐步实现的, 其也占有库存成本。

三、对 (s, S) 型随机存贮策略模型的改进

随机需求从总体上来说, 它仍旧会满足一定的统计规律。在一个周期的具体需求过程中, 需求总是围绕着平均水平上下波动, 如图2所示。因此, 我们要从整体上把握一个周期的不确定的随机需求属性的时候不妨研究其平均需求的属性。这样就可以把难以把握的不确定需求转变成均匀需求。

通过统计, 我们不难获取到当前的库存量I、平均需求速率是服从概率密度为的随机变量则t时间内的需求量, 由于需求量不可能是负数, 那么显然。同时, 我们知道一个周期内单位物品存贮费用为C1, 单位物品的缺货成本为C2, 每次订购费用为C3, 货物单位成本为K。每次订货量为S-I, 临界订货点为s。那么, S和s就是我们的决策变量。

我们首先确定S。根据存储规则, 只要在期初发生了订货, 那么订货量一定是S-I, 则期初库存为S。如果期初库存S<需求量pt则会缺货 (如图3所示) , 如果期初库存S>需求量pt则m没有缺货成本 (如图4所示) 。显然, 当时不会发生缺货, 而时必定发生缺货。

那么:

一个周期的存贮成本的期望为:

一个周期的缺货成本的期望为:

一个周期内发生订货的可能性为:

则一个周期的总成本期望=货物成本+存贮成本期望+缺货成本期望+订货成本期望

由已知得, 那么

为了是总期望最小, 等式两边对S求导得:

令表达式中仅有S一个未知数, 故可以由此确定S的值。

与原模型一样, 如果本周期不需要订货, 则可以节省出C3, 显然同样存在s使得如下的不等式成立。

选取其中最小的一个s最为本改进后的 (s, S) 存贮策略的s。

经过改进后的 (s, S) 存贮策略尽管仍旧不能完全满足不断变化的现实要求, 但是相对于原模型而言已经具有了更大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1]运筹学教材编写组:《运筹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2]林勇:基于随机提前期的 (Q, s) 库存模型.物流技术, 2007

[3]张旭万:库存影响需求率的供应链EOQ模型.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2007

S型路线无碳小车设计 篇2

关键词:无碳小车,功能,结构,布局

0引言

无碳小车主要由车架、原动机构、传动机构、转向机构、行走机构、微调机构6个模块组成。从6个模块分别对小车进行分析, 得出如下结论: (1) 车架要便于经常拆卸, 选用质量轻的硬质材料; (2) 原动机构通过滑轮悬挂; (3) 传动机构选用小模数、高传动比的一级齿轮组来进行传动; (4) 转向机构为曲柄连杆机构, 用球头连杆连接; (5) 行走机构为单向轴承双轮驱动; (6) 微调机构由曲柄、连杆、摇杆调节, 调节曲柄用于改变曲柄长度来改变小车转向角度, 从而达到适应不同场地、不同障碍物的要求。

1 无碳小车功能设计

设计一种小车, 其动力源是根据能量转换原理, 由给定重锤 (1 kg的标准砝码准50×65 mm, 碳钢制作) 的重力势能转换而得到, 砝码的可下降高度为 (400±2) mm。该无碳小车在向前行走时能够自动避开设置的障碍物 (每间隔700~1 300 mm放置一个直径为20 mm、高200 mm的弹性障碍圆棒) , 砝码始终由小车承载。

为了能更方便地设计小车, 根据比赛要求可知小车行走路线, 可以将它近似地看成余弦函数:

式中, A为振幅;ω为频率。

上述函数的图像就类似于无碳越障小车行走的路线。

2 无碳小车结构设计及运动分析

通过对无碳小车的车架采用三角形和矩形组合的形式、传动机构由两个齿轮相互啮合完成、转向机构由曲柄连杆完成、行走机构采用单向轴承双轮驱动来实现差速。

无碳小车的起始点是在振幅的波峰处, 所以振幅的确定显得十分重要。以1 100~1 200 mm间距在MATLAB上编程计算运行后, 分析生成的轨迹路线。假设无碳小车匀速运动, 并且运动轨迹为余弦曲线, 具体分析如下:

2.1 1 150 mm间距时一个周期周长计算

设定振幅A=230 mm, 曲线方程为编程如下:

障碍物间距改变后, 再进行微调使小车前进轨迹的振幅是A+Δy=0.23+Δy, 调整后的曲线轨迹方程为:

无碳小车经过微调后, 在匀速运动过程中, 其速度和周期都没变, 则在一个周期内小车行走的路程也是不变的, 即S′=S=2.5 m, Δx已知, 可求得Δy。

2.2 1 200 mm间距时一个周期周长计算

振幅A=168.8 mm, 编程如下:

2.3 1 100 mm间距时一个周期周长计算

振幅A=277.7 mm, 编程如下:

3 机构设计

3.1 原动机构

原动机构的主要作用是将砝码下降的重力势能转化为无碳小车前进的动能, 运动过程分析如下: (1) 重锤下落—钢丝线通过定滑轮带动绕线轴转动—绕线轴带动大齿轮转动与小齿轮啮合带动小齿轮转动—小齿轮通过轴带动后轮转动; (2) 大齿轮转动带动曲柄转动—曲柄推动连杆运动—连杆推动摇杆运动—摇杆与前插相连, 前插与前轮相连—实现S型轨迹运动。

3.2 传动机构

无碳小车采用传动比为1︰5、模数为1的开式齿轮传动, 传动机构为硬齿面的渐开线直齿轮。齿轮传动需要满足两项要求: (1) 传动平稳, 瞬时传动比不变, 尽量减小冲击、振动和噪声; (2) 承载能力高, 在尺寸小、重量轻的前提下, 轮齿强度高、耐磨性好, 在预定的使用期限内不出现失效现象。

3.3 转向机构

本篇论文我们选择曲柄连杆+摇杆作为小车转向机构的方案。满足曲柄摇杆机构的条件: (1) 曲柄存在的条件:最短杆与最长杆之和应小于等于其余两杆之和; (2) 连架杆与机架至少有一个是最短杆且满足条件 (1) ; (3) 如最短杆是曲柄, 则为曲柄摇杆机构; (4) 在曲柄摇杆机构中, 当曲柄为主动件时, 则机构不会存在死点但存在急回特性, 当曲柄不为主动件时, 机构必定存在死点; (5) 在曲柄做等速回转时, 摇杆来回摆动的角速度不同, 在回摆时具有比较大的角速度, 只有当极位夹角不为0的情况下才有急回特性。

3.4 行走机构

行走机构为两个驱动轮和一个导向轮。由摩擦理论可知, 摩擦力矩与正压力的关系为M=Nδ, 对于相同的材料δ是相同的, 然而滚动摩擦阻力所以轮子半径越大则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 因此能够走得更远。

由于小车是沿着一个近似正弦曲线的轨迹行走的, 所以后轮必定会产生差速。双轮差速驱动可以通过采用单向轴承来实现, 这样可以避免双轮同步驱动中出现的问题。单向轴承的差速原理是由速度较慢的轮子为主动轮, 而速度快的另一个轮子为从动轮, 交替变换。

3.5 微调机构

微调机构属于无碳小车的重要控制部分, 因为曲柄连杆机构对加工制作和装配的精度要求比较高, 所以必须要有微调机构来进行适量修正。采用微调机构另一个原因是调整小车的行走轨迹、幅值、周期和方向等, 使无碳小车的行走轨迹更加理想化。微调机构三维建模如图1所示。

4 无碳越障小车整体布局

经过上述各种设计分析, 根据已经拟定的传动件图, 对小车的车体进行如下布置: (1) 车轮的布置:车轮采用前1后2的布局, 即前面一个导向轮, 后面两个大轮; (2) 齿轮的布置:通过在底板上铣滑槽, 可以调整支撑座的位置, 进而调整齿间隙, 使齿轮啮合的程度处于最好的状态; (3) 轴的布置:后轮轴是对称布置, 绕线轴是不对称布置, 伸长的轴段和曲柄轴接头连接; (4) 四杆机构的布置:曲柄和连杆、连杆和摇杆都是通过球头接头连接, 在摇杆末端套有套筒, 便于调整摇杆长度, 且四杆机构是外翻式。

5 结语

本次的结构设计有能自由控制转向, 按一定轨迹行走, 采用单向轴承实现后轮差速;小车转弯时稳定性提高, 不易发生侧翻;多处采用微调机构, 调整方便, 能很快纠正轨迹, 提高避障效果等特点。无碳小车的设计和制造是集机械设计原理、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金工实训于一体的一项工程训练项目, 只有深入理解和透彻掌握所有理论才能有更大的突破点。

参考文献

[1]邱宣怀.机械设计[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2]陈立德.机械设计基础[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3]李育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4]刘超.MATLAB基础与实践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S”型模型 篇3

(1) 在DCOM, ASP, XML Web Services等在众多远程处理方法中, 因为.NET远程处理的二进制编码和TcpChanel的最佳进程间通信能力, 决定了其远程处理的高效率。所以本解决方案就采用了它为C/S间的交互方法。

(2) 数据集DataSet是数据的容器, 在缓存中存储数据, 提供了高性能数据访问以及可伸缩性。数据集的结构类似于关系数据库的结构;它公开表、行和列的分层对象模型。另外, 它包含为数据集定义的约束和关系。通过在数据集内保存数据, 可以方便地将它在应用程序的表示层、业务层和数据层之间或应用程序之间移动。本解决方案采用它作为远程数据交互的数据容器。

(3) 类库具有良好的数据封装特性和可重用性, 并且可以以异步方式来调用同步方法。本解决方案采用它提供公共数据结构定义外, 还利用这些特性同时实现方案的单机版。

2 模型框架

模型基本框架一共建立两个类库, 一个类库DataAgent, 包含远程处理对象和数据库访问逻辑;另一个类库Utility, 负责公共数据结构和接口定义;两个应用程序, 一个是服务器端值守程序, 负责在指定端口上呈现DataAgent远程处理对象;另一个是客户端应用程序。

基本框架逻辑图如图1所示。

3 代码实现

下面的代码示例以某公司员工档案分布式管理系统开发为背景展开。

3.1 Utility类库

该类库中提供了基本的数据接口定义:

另外, 该类库还提供一个DataAgentCallerHelper是远程对象调用器, 供客户机端在创建远程对象时调用, 并提供了本机版和网络版的实现, 通过Ini配置文件解决。Ini配置文件在系统安装时可根据具体环境配置, 内容如下:

远程对象调用器DataAgentCallerHelper的实现如下:

3.2 DataContext对象

远程处理中, 不可避免地要和数据库交互。以下示例代码提供了DataSet和Access数据库之间交互的逻辑。

3.3 DataAgent类库

DataAgent类库提供了远程处理对象clsDataAgent。逻辑函数中的对象ResultConext负责提供每次数据访问时的数据库连接, 并在交互的DataSet中动态插入一个记录数据处理过程中是否出现错误的一个数据表DataTable, 便于客户端进行错误处理。

以下是远程处理对象clsDataAgent的实现, 这个对象提供了系统所有的业务逻辑。

3.4 服务器值守程序Sever.exe

值守程序负责将类库DataAgent中的clsDataAgent远程处理对象在指定的端口下呈现出来, 供客户端远程激活。核心代码如下:

3.5 客户机实现

在客户机端, 实现业务的调用封装, 包括异常处理。

4 结语

介绍了一个基于.NET平台, 以DataSet为基本交互对象的C/S泛化模型, 并给出具体的代码实现。在实际开发过程中采用上述模型,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上的处理模式同时适用于局域网环境和Internet环境, 可用于高层次大规模的系统开发, 使开发人员致力于业务逻辑, 而不再过多关注与业务无关的细节, 减小了系统设计开发的复杂度, 提高了效率。

(收稿日期:2010-06-23)

摘要:介绍了一个基于.NET平台、以DataSet为基本交互对象的C/S泛化解决模型。

“S”型模型 篇4

1 波特 “五力模型” 的基本原理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由美国著名的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教授1980年提出, 主要用来分析产业竞争环境和竞争格局。根据波特的观点, 一个行业中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 潜在进入者、替代品、客户的讨价还价、供应商以及现有竞争者。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状况及综合强度, 决定着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 从而决定着行业中最终的获利潜力以及资本向本行业的流向程度。这一模型如下图所示。

2 安徽 S 百货集团五力分析

2. 1 现有竞争者分析

据统计, 合肥仅2012年就有银泰中心、天鹅湖万达广场、大洋百货、之心城、百大港汇购物中心相继开业, 目前合肥2万平方米以上体量的大商场总数达到44家。老城区商业功能区汇集百大CBD、鼓楼商厦、百盛逍遥广场、瑞景购物广场、苏宁电器、国美电器等大型零售商业网点以及长江中路、淮河路等著名商业街, 老城区商业功能区在本市人气、环境、规模上均具有绝对优势, 在市域范围内居于绝对商业中心地位, 并对市域范围以外地区也具备一定吸引力。安徽S百货位于老城区商业功能区。由于老城区商业中心历史悠久、妇孺皆知、人流量大, 所以可以说S百货在合肥市拥有较好的地理位置, 但是本商业区内大型零售企业、百货企业数量极多, 所以竞争也是极其激烈的。

2. 2 潜在竞争者分析

福建航新集团正在合肥选址开发商业综合体, 其中将引进王府井百货。而且, 包括近年来异军突起的浙江银泰百货、深圳佳华百货、深圳天虹百货、深圳茂业百货等, 都是以区域发展为重点, 稳扎稳打, 并已登陆或即将登陆资本市场。

王府井百货即将落座的位置, 处于老城区商业功能区, 一方面, 吸引了更多顾客前往该商业区; 另一方面, 会使该商业区内的竞争更为激烈, 加之其目标定位与安徽S百货公司的客户定位有部分重合, 可能会严重影响到S百货合肥旗舰店的营业额。而至于其他品牌百货的进入, 势必都会对S百货的客流产生影响。

2. 3 替代品分析

从我国零售市场的发展来看, 大型百货商场将面临来自其他相关业态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更加激烈的竞争, 市场空间将进一步缩减。传统百货店一统天下的局面已不再存在, 超市、会员店、便利店、专卖店、大型购物中心仓储式商场等新兴业态的出现对传统百货构成了强大的威胁。

2. 4 供应商分析

安徽目前零售业的行业集中度低, 加上经济还不够发达、人民的购买力不够, 使得卖方数量大于买方需求, 加之绝大多数供应商产品欠缺特色, 品牌知名度一般, 因而面对众多的供应商, 零售商通常较为主动, 很多黄金地段的知名商厦目前都出现供应商排队进场的现象。因此, 目前零售业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较低。安徽S百货公司经过十几年的稳步发展, 品牌已深入安徽消费者民心, 加之其店面所处位置都处于商业街的黄金地段, 因此, 安徽S百货公司具有较强的营销能力, 供应商的谈判实力总体来说并不强。

2. 5 顾客分析

由于零售业整体供大于求, 而我国百货商场主要采取“招商进店”的经营方式, 造成了百货商场千店一面的局面。使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和议价能力, 消费者需要的不仅仅是商品的本身, 而更看重优良的购物环境、良好的服务水准以及对其个性化需求的满足。这些都对百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3 安徽 S 百货集团竞争战略选择

通过对安徽S百货集团所面临的五种竞争力量的分析, 可以看出, 安徽S百货集团在现阶段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面对日益复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 S百货集团必须做好影响企业生存的具有整体性和长期性的竞争战略选择。迈克尔·波特认为, 在与五种竞争力量的抗争中, 蕴含着三类成功的竞争战略思想: 成本领先战略、集中化战略、差异化战略。企业必须从这三种战略中选择一种, 作为其主导战略。

3. 1 成本领先战略

此种战略要求企业做到产品和服务的成本长期低于竞争对手, 通过低成本来维持竞争优势。与其他零售业态及行业内的竞争对手相比, S百货不具有成本方面的优势。一方面, 与其他业态相比, 超市、折扣商店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而百货商场销售的是高附加值的商品, 追求宽敞舒适的购物空间, 有时一些高档商品的柜位装修就需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 不具有成本优势。另一方面, 成本领先战略重要内容是价格上的优势, 即能够与竞争对手打价格战, 从而把对手挤出竞争市场, 这样则同避免竞争对手打价格战与企业战略指导思想相悖。综上, 成本领先战略不适合S百货。

3. 2 集中化战略

集中化战略就是把企业的注意力和资源集中在一个有限的领域。由于安徽S百货在省里多地开有分店, 针对不同地区的文化和经济背景, 经营的商品档次有所不同, 高中低档商品均有涉及, 目前还不适合采用集中化战略。百货企业应该保持一定的战略柔性, 使企业有能力在必要时可以从差异化战略向集中差异化战略转变。

3. 3 差异化战略

差异化战略要求企业针对客户的特殊需求, 把自己同竞争者或替代产品区分开来, 向客户提供不同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 而这种不同是竞争对手短时间内难以复制的。

安徽S百货采取差异化的竞争战略则有一定的优势:第一, 公司有很强的品牌管理与调整能力。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绝大多数有多年的百货行业工作的经验, 对高收入高消费群体的需求及其变化有深入地了解, 具有较强的品牌管理及招商能力; 安徽S百货集团下属的合肥旗舰店是以追求时尚、拥有中高收入的白领阶层为主客层的高档流行商场, 商场内有大量的国内、国际知名品牌, 汇集了LANCOME、SK - Ⅱ、CD、GUERLAIN、资生堂、ESPRIT等一系列国际著名品牌, 它们都是百货行业的佼佼者, 能够对安徽S百货公司的品牌调整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是差异化战略实施的有力保证。第二, 从规模上来看, 与同业态的其他竞争者相比, 安徽S百货的营业面积偏小, 只能以错位经营为主, 缺少高中低档商品全都上的空间, 实现商品或服务的差异化有一定优势。第三, 安徽S百货公司的母公司徽商集团拥有雄厚的实力, 能够为差异化战略实施提供财力支持。

因此, 安徽S百货具有较好地采取差异化战略的基础。在经济基础较好的一些地区, 采取差异化的竞争战略, 将竞争的重心转移到价格敏感性不大的高档名牌商品上来, 一方面充分利用了企业的内部优势; 另一方面避免了与竞争对手打价格战, 同时差异化战略也是企业战略思想的最好体现。安徽S百货集团通过产品特性等产品差异化属性满足消费者的使用标准, 为消费者提供高附加值的高档商品和特色的人性化服务; 通过形象差异化帮助顾客更好地了解安徽S百货集团的差异化战略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选择, 可以作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基础。

综上所述, 在目前百货行业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下, 安徽S百货最适宜实行差异化战略,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由于S百货在安徽省多个地区拥有分店, ( 下转P57) ( 上接P47) 由于每个地区文化、经济、社会环境不同, 因此在制定战略时, 既要规划出宏观的发展方向, 又要根据每个分店的具体情况, 设计出符合其实际的操作方案和实施细则, 切不可千篇一律。

4 结 论

综合以上分析, 可以看出, 传统百货如今面对超市、大卖场、折扣商店等新兴业态强有力的挑战, 应该更新换代, 走品牌之路。在市场同质化竞争的时代, 品牌形象定位的差异在相当长一段时期之内, 是无法模仿和复制的。鲜明的企业定位往往将目光聚集在一部分人群上, 而不奢求全部, 这是竞争的必然。百货商店要具有在目标市场上创造差异优势并建立起足够经济性的能力。随着竞争的激烈, 市场的细分是必然的趋势, 没有一个企业可以在各个方面都占有优势, 与其面面相争, 不如各显风流。

摘要:近年来, 购物中心、电子商业生意兴隆, 数量大幅度增加, 传统百货市场分流状况严重, 对于百货企业来说, 丰富业态、调整品牌就显得迫在眉睫。文章应用波特五力模型对安徽省S百货集团发展的五种力量, 即现有企业间竞争、潜在进入者的竞争、替代品的竞争、供应商的竞争和客户的议价能力进行了分析, 并且在此基础上, 提出该集团可采取的竞争战略。

关键词:战略管理,波特五力模型,百货业,竞争战略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7.

[2]姜莘.合肥城镇密集区范围内商业功能区分布分析[J].安徽建筑, 2009 (4) :19-21.

[3]熊珍琴.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我国零售业应对跨国零售巨头的策略选择[J].社会科学家, 2010 (3) :52-55.

S型喷油器的拆装及调试工艺 篇5

为此, 很有必要对S型喷油器的拆装和调试工艺进行研究。

一、喷油器维修的技术要求

根据柴油机可燃混合气形成的特点, 喷油器应满足以下几点技术要求:

1. 喷油器应满足柴油机正常工作的喷油压力。不同柴油机所配置的喷油器的压力各不相同, 非增压机型的喷油器压力一般在12~20MPa, 增压机型喷油器的压力大都在18~30MPa。

2. 为了喷油压力保持稳定, 喷油器一定要有良好的密封性。

3. 喷油器的喷雾状态要求良好, 喷油、断油要迅速, 不发生燃油滴漏现象。这要求喷油器具有良好的加工精度, 使用可靠性要高。

二、喷油器总成的拆装及部件检查

S型喷油器由喷油嘴、顶杆、调压弹簧、调节螺钉护帽、喷油器体等组成。

1. S型喷油器的拆卸

用合适的扳手拆下紧固螺套, 取出喷油嘴偶件。拆下调节螺钉护帽、调压螺钉, 取出调压弹簧、顶杆, 摆放整齐。

2. S型喷油器各部件的检查

1) 喷油嘴偶件的外观检查。针阀及阀体的导向面不得有摩擦、损伤、锈斑及划痕。密封锥面不得有变形、积碳。喷孔不能有烧蚀或被积碳堵塞的现象。

2) 喷油嘴偶件的滑动性检查。将喷油嘴偶件清洗后, 倾斜, 将针阀抽出三分之一左右, 松手后针阀能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缓缓滑下, 无卡滞现象。

3) 其余各部件的检查。喷油器体破裂、针阀升程限止平面下限, 调压弹簧弹力明显下降、变形或折断, 顶杆发生弯曲变形等, 都应更换新件。

4) 拆装检查喷油器总成时, 要使用清洁的柴油, 认真地将每个零部件进行清洗, 然后进行装配, 以免影响修理质量

三、S型喷油器的装配

检查完毕后, 将合格的零件进行装配。将喷油嘴偶件通过定位销装在喷油器体上, 装上紧固螺套拧紧, 拧紧时要用专业的扭力扳手, 保证拧紧力矩60~80N·m。将顶杆、调压弹簧装入喷油器体, 拧入调压螺钉, 做好调试喷油嘴压力的准备。

四、S型喷油器的调试

1. 喷油嘴密封性的检查。

将喷油器接到喷油器实验器上, 将连接喷油器实验器与喷油嘴体的高压油管松开, 压动试验器的泵油手柄, 直到从喷油嘴与高压油管连接处流出的柴油完全没有气泡为止, 然后拧紧油管螺母。拧动调压螺钉使喷油器的开启压力略高于标准的开启压力, 压动试验器的泵油手柄, 使油压升至20MPa, 测量油压从20MPa降到18MPa所用的时间应不小于9~12s, 否则表明针阀偶件密封性变差。应重新分解、清洗、研磨喷油嘴, 如仍达不到上述要求, 应更换喷油嘴。

2. 喷油压力的调整。

将喷油器接到喷油器实验器上, 逐渐拧入调压螺钉, 缓慢增加喷油压力, 压动泵油手柄观察喷油嘴开始喷油的压力值, 直到喷油嘴的开启压力达到标准的开启压力。

3. 喷油嘴雾化质量的检查。

将喷油器的开启压力调至标准的开启压力, 压动泵油手柄, 喷油嘴喷雾应细微均匀, 且断油迅速干脆, 并有清脆响声。如果喷雾不良, 应清洁喷油嘴疏通喷孔, 研磨针阀和阀体, 如仍达不到上述要求, 应更换喷油嘴。

4. 调试完毕后的S型喷油器的密封性和喷雾质

量要符合要求, 喷油压力应与发动机的功率相匹配, 并且一致, 不要忘记将调试好的S型喷油器的油管接头套上防尘罩, 装上油嘴头垫。

五、其他的注意事项

“S”型模型 篇6

关键词:排队论,食堂,M/M/s模型

本文中涉及的排队论广泛应用于通信、交通与运输以及管理运筹等一切服务系统, 主要对对于受随机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排队的系统进行研究, 把排队理论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也有重要意义, 例如本文所讨论的食堂排队问题, 在食堂常常有排队过长的现象发生, 就餐高峰几乎每天都出现秩序混乱。本文基于实地调查统计结果, 利用排队论中的M/M/s模型进行分析, 权衡学生排队时间和食堂运营成本之间的利弊, 试图找到最优的刷卡台数量, 为优化食堂管理提供佐证。

1 M/M/s排队模型在桂一食堂中的实际应用

假设:食堂的每个刷卡柜台以并联方式连接, 每个柜台对学生来说相同, 没有偏好;学生到达的时间随机, 遵循先来先到原则, 没有插队现象;学生可以在队列间自由移动;学生不会因为排队过长而放弃就餐, 没有逃单现象;忽略学生偶然不在食堂就餐的情况。

在本模型的应用中, 考虑到周一到周五11:50至12:20为食堂就餐高峰期, 其他时间为非高峰期, 排队拥堵现象很少发生, 故不做讨论, 我们对某周一到周五11:50至12:20就餐高峰期食堂刷卡台的学生人流情况进行统计, 结果如表1。

根据上面数据, 利用卡方检验计算机计算得到λ=2.93, 这组数据服从泊松分布。我们统计了某周周一到周五, 11:50~12:20就餐高峰期刷卡服务时间, 可得服务员刷卡的平均耗时:, 经过进一步分析计算, 得到以下指标。

服务员服务能力:, 系统服务强度:, 空闲概率:。我们经过分析可以得知, 在中午11:50~12:20时段内, 食堂处于非常饱和的状态, 服务系统中排队顾客的平均数量:, 其中, 计算后可得 (人数视为整数) 。顾客在系统中的平均排队时间:。顾客在系统中的平均逗留时间:.系统内的顾客平均人数:。由以上数据分析可知, 在中午就餐高峰时段内我们到食堂就餐, 有36个同学在打饭打菜, 有31个同学在排队刷卡, 进入系统到退出需要时间:

2 食堂管理优化

2.1 减少排队时间

已知顾客的平均逗留时间由平均服务时间, 顾客到达强度λ, 刷卡台数量s决定, 学生对食堂的选择具有较大的稳定性, 认为顾客到达强度λ不变;因为食堂负责刷卡的工作人员多有丰富经验, 比较熟练, 平均服务时间不会出现大的波动, 平均服务时间也认为其较为稳定, 所以可以得知顾客的平均逗留时间只受刷卡台数量s影响, 且刷卡机台数增加则平均逗留时间相应减小。

2.2 控制食堂运营成本

记食堂排队系统中消耗的总费用为M (s) ,

.其中Ms为单位时间内每个刷卡台消耗的成本;Mw为单位时间每个学生消耗的成本。

经过调查, 我们可以得知食堂负责刷卡的工作人员平均月工资为1300元, 增加一台刷卡机的成本为680元, 以两年为使用期限, 平均每月增加成本32.5元。经过调查, 我们可以得知在食堂就餐高峰期的半个小时内, 平均每天有600人次进入食堂就餐, 根据调查显示一般大学食堂在就餐高峰期每10s可以获得0.5元利润。

经过计算可知, 食堂的刷卡台由6个增加为7个时每月可以节约2105.9元, 刷卡台由7个增加为8个时每月增加费用为506.9元。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食堂增加一个刷卡台, 即设置7个刷卡台较为合适, 这样做不仅缩短了学生排队等候的时间, 而且增加了食堂的收益。

对于增加的这个窗口, 我们认为可以将刷卡柜台设立在最北面, 因为最北是提供面食、粥、包子的柜台, 对于选择这部分食物的同学,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不会再选择其他食物, 所以在这些柜台附近设立一个刷卡台可以起到分流的作用, 缓解食堂的拥堵现象, 另外, 食堂现有的刷卡机不具备计算功能, 需要食堂工作人员在刷卡时自行心算, 这样不仅加长了学生排队的时间, 而且很容易出现计算错误, 如果餐费经常计算错误, 所以建议食堂换用具有计算功能的刷卡机器以节约时间和减小餐费计算错误率吗。

参考文献

[1]魏宗舒.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叶宗文.M/M/C排队模型在理发服务行业中的应用[M].重庆师范大学学报, 2009.

[3]刘国亚.排队论在食堂窗口服务中的应用[M].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

[4]于志青.排队论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 盐城工业专科学校学报, 1 9 9 5.

“S”型模型 篇7

S型气溶胶灭火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S型气溶胶灭火装置(下简称S型灭火装置)、紧急启/停按钮、声光报警器和气体喷放指示器,如图1所示。

以图1为例:某通信传输站是一个独立的防护区,拟采用S型气溶胶灭火系统作为消防设施,图中表示了系统组成所需配置的元器件。防护区的长、宽、高分别为5.6、5、3.5 m,含建筑实体体积22 m3。经设计计算选用一台10 kg的S型气溶胶作消防灭火装置。

计算依据及计算过程如下。计算S型气溶胶用量——依据GB 50370-2005《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第3.5.9条,设计用量应按式(1)计算。

W=C2KVV (1)

式中:W为灭火剂设计用量,kg;C2为灭火设计密度,kg/m3;V为防护区净容积,<500 m3;KV为容积修正系数(V<500 m3时取1.0,500 m3≤V<1 000 m3时取1.1,V≥1 000 m3时取1.2)。

防护区的净容积V=(5.6×5×3.5)-22=76 m3。灭火剂设计用量W=C2KVV,C2取0.13 kg/m3(依据GB 50370-2005第3.5.3条,对于通信机房和电子计算机房等场所的电气设备火灾,S型热气溶胶的灭火设计密度不应小于130 g/m3),Kv取1(V=76 m3<500 m3),则W=0.13×1×76=9.88 kg。依据GB 50370-2005中第3.1.16条,单台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装置的保护容积不应大于160 m3。第3.2.1条,气体灭火系统适用于扑救下列火灾:1.电气火灾;…按产品规格,选用一台10 kg的S型气溶胶灭火装置。

由上例可知,从设计的角度,S型气溶胶的灭火剂用量是有规范依据的。在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的初检或年检中,消防设施检测人员可以依据规范进行计算,判断防护区内配备的S型气溶胶灭火装置是否足够、合理。上例中的系统组成包含了一个感烟探测器、一个感温探测器。当两个探测器都感应到火灾信号时,系统便按预设定的延时值(30 s内)输出启动信号触发喷放S型气溶胶灭火剂(依据:GB 50370-2005第5.0.5条,自动控制装置应在接到两个独立的火灾信号后才能启动)。

对于配置两台或以上的S型灭火装置的防护区,一旦发生火灾,其内部的各台气溶胶灭火装置应同时启动,使灭火的效果发挥至最好。为了使各台S型灭火装置能同时启动,两台或以上的S型灭火装置的电引发器组应串联连接;串联连接时,启动电流是同时流过每台S型灭火装置的电引发器组的,使各台装置能同时启动引爆。两台或以上的装置只要有一台引爆,就有一个反馈信号返回到控制器,随即触发气体喷放指示灯启动。两台串联的形式如图2所示(依据:GB 50370-2005第3.1.15条同一防护区内的预制灭火系统装置多于1台时,必须能同时启动,其动作响应时差不得大于2 s;第4.4.1条一台以上灭火装置之间的电启动线路应采用串联连接;第4.4.2条每台灭火装置均应具备启动反馈功能)。

一个防护区内同一个控制器直接启动三台或以上的S型灭火装置时,会带来负载能力的问题:按规定使用一台以上的S型灭火装置时,应使各台的电引发器组之间以串联方式连接。串联的各台电引发器组具有一定的电阻值(一般为几个欧姆)。启动引爆时,各台装置的电引发器组流过的电流是一样的,因此每个装置的电引发器组会产生一定的电压降。这样,随着相互串联的S型灭火装置台数的增加,控制器的输出电压也需要相应增加,才能保证电引发器组流过足够的电流启动引爆。为了提高输出电压,往往在控制器后加一级放大器(有的在灭火装置主机中配置),满足多台装置串联时的输出电流,使各台装置能可靠引爆。一般无放大器的控制器输出的启动电压为DC 24 V,此DC 24 V启动信号一般可以可靠启动1~2台S型灭火装置。当有3台或以上的S型灭火装置串联时,为了可靠引爆,需增加放大器。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可超过200 V(因产品不同而有所区别)。这样就造成不带放大器与带放大器两种状况下启动引爆的电压值是不同的情况,检测时应区别对待。

据某厂家提供的资料,无灭火装置主机(不含放大器)和有灭火装置主机(含放大器)的气溶胶灭火系统接线方式参见图2、图3所示。图2中控制器输出的启动信号直接连接灭火装置的②端,两台灭火装置的②端与控制器的启动信号输出端的连接是串联方式。灭火装置的②端接头就是电引发器组的连接端。控制器一旦输出DC 24 V启动信号,两台灭火装置就会同时流过相同的启动电流并立即启动引爆。据现有消防设施安装实例,当一个防护区内配置灭火装置数量只有1或2台时,一般不带放大器(见图2)。配3台或以上时,通常加放大器或一台灭火装置主机,以使各S型灭火装置确保引爆(见图3)。图3中控制器输出的启动信号不是直接的引爆信号,只是提供给灭火装置主机的④端作为启动的触发信号。灭火装置主机的放大器输出端⑤端输出的才是直接引爆各台灭火装置电引发器组的高压信号。同样地,各台灭火装置的②端与灭火装置主机的高压输出端⑤之间的连接是串联方式。

各台灭火装置除启动②端需要串联连接外,反馈端①应并联连接,见图2、图3所示。反馈端并联连接的目的是只要有任意一台S型灭火装置启动引爆,就会有一个反馈信号返回控制器。不同控制器、放大器能启动多少台多少剂量的S型灭火装置因各厂家的设计不同而不同,但原则上应满足启动信号触发后防护区内的各S型灭火装置能全部同时引爆。一个防护区内的S型灭火装置数量不宜超10台(GB 50370-2005第3.1.14条,一个防护区设置的预制灭火系统,其装置数量不宜超过10台)。

2 S型气溶胶灭火系统的典型测试方法

以某厂家提供的资料整理出的图2、图3中的接线接插件说明及测试方法如下。

插件①为反馈端口,两芯插头,属常开无源开关量。接法:“1”、“2”脚为接线脚。多台时并联(包括主机)。

插件②为启动端口,三芯插头,连接控制器或主机高压输出端口来的启动信号。在无主机时,接控制器提供的启动信号。接法:“1”、“2”脚为接线脚, “3”脚接地。

插件③为主机主备电源输入端口,4芯插头。连接控制器常供DC 24 V/1 A电源。接法:“1”、“3”脚为接线脚。

插件④为启动输入信号端口(当发生火灾时,由控制器送来直流24 V/1 A启动信号),5芯插头。接法:“1”、“3”脚为接线脚。

插件⑤为高压输出端口,6芯插头,其向灭火装置主机本身及其他灭火装置提供启动信号,高压输出端口至各灭火装置的启动端口②的接线均为串联。接法:“1”、“3”脚为接线脚。

以上各接线脚均无极性,插件③、④、⑤仅主机有。

2.1 S型灭火装置主机的调试

(1)主机功能。

同一防护区内的S型灭火装置应同时启动。当防护区内配置S型灭火装置为3台或以上时,采用原厂家放大器驱动,以确保该防护区内所有灭火装置同时启动。含原厂家放大器的S型灭火装置(简称“主机”)各灭火装置启动输入端口②(包括主机本身的灭火装置启动输入端口②)与主机的高压输出端口⑤之间的连接为串联;反馈端口①的连接为并联。每个放大器最多可启动10台落地式灭火装置,一个控制器可带两个放大器。

(2)主机调试。

将主机与控制器按要求全部接好连接线(即24 V电源,启动信号线、反馈线、高压输出可暂接模拟负载)。按自检按钮:高压指示灯亮说明放大器工作正常;启动回路灯亮说明回路工作正常。

(3)高压输出检测。

高压输出检测时必须将主机启动输入端口②以及S型灭火装置启动输入端口②断开,以确保在检测过程中无电信号输入至主机或S型灭火装置的启动输入端(见图4)。

在高压输出端口⑤上接220 V/40 W灯泡。给主机接通启动信号,应在2~3 s后有高压输出,220 V/40 W灯应闪亮,说明主机一切正常。

2.2 系统调试

在主机及S型灭火装置检测正常的前提下方可进行系统调试,具体方法如下:在S型灭火装置主机高压输出端口⑤(无主机的场合即为控制器的启动输出线路),通往S型灭火装置主机及各个S型灭火装置的启动端口②的插头上连接检测用电引发器组(即用一个检测用电引发器组替代一台灭火装置,而灭火装置主机及各灭火装置的启动端口②与系统线路处于断开状态)(见图5),然后通过控制器启动灭火装置。若经过控制器预先设定的延时时间后,电引发器组全部起爆,说明系统调试正常。

2.3 S型灭火装置的检测

用万用表测量每个装置启动输入端口②的“1”、“2”角间的电阻值,根据装置的灭火剂量2.5、5和7.5、10 kg,其阻值分别应为(1.2~1.8 Ω)、(2.4~3.6 Ω)、(3.6~5.4 Ω)。

系统接线图说明:全部检测调试完毕后,可按图2、图3接线。注意:接线前应确保无启动信号输出。

S型灭火装置安装、调试、检测完毕后方可接通设备投入使用。

以上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不同厂家S型灭火系统的测试方法应根据厂家的技术资料和使用说明进行。

对于图2或结构类似的不带放大器和灭火装置主机的系统,控制器启动信号一般为DC 24 V,对于图3或结构类似的带放大器或灭火装置主机的系统,输入到S型灭火装置的启动端口(例如,图3中的插件②)是一个高电压输入值,依照不同厂家的产品,这个值有较大差异。根据现场测得的不完全统计的数据,其范围为60~200 V(直流)。不同厂家的产品,其控制器的启动信号的输出状态也是不同的。有的是启动一次,1 s内完成(例如采用电容预充电方式储能),有的是输出一次或以上的,每次维持很短时间约1 s,等等。

3 检测思路

对于S型气溶胶灭火系统的检测,需要考虑三点:一是在对系统检测的过程中避免误触发电引发器造成误喷;二是尽量采用简单、有效的检测方法判断出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三是检测中尽量减少拆接线及检测后完好地恢复系统的连接线及功能。

3.1 系统应具有自检功能

(1)控制器不带放大器。

当控制器不带放大器输出时,控制器本身应带模拟负载及具有启动输出能力的检测功能和输出回路巡检功能。能通过自动或人工检测的方式实现对控制器本身的启动输出能力的检测以及所连接的灭火装置的电引发器组的连接状况的检测。

(2)控制器带放大器输出。

当控制器带放大器输出时,由于控制器的输出只与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放大器的输出端输出的信号才是最终的高压输出启动信号,由它来启动其后的串联连接的各台灭火装置的电引发器组。因此,控制器、放大器两者应视为一个整体,应具有前述要求的启动输出能力检测功能和输出回路巡检功能,能通过自动或人工检测的方式实现对系统各级的连接及其功能的自检。

以上的要求对于系统的检测过程不需要对被检系统拆接线就能实现。检测的过程可以是系统设定后自动定时巡检,也可以通过人工简单的开关操作实现。这样就可大大简化和规范检测的过程,减少因检测过程拆接线出现的失误而造成误喷的风险。至于系统自检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由系统的设计技术来实现。

图6所示的是一个实际工程的案例。一个控制器驱动多个S型灭火装置时,采用了继电器转换来获得高输出电压值,提供足够的引爆电流。电源电压V(+)、V(-)是根据串联的电引发器组数、电阻值、引爆电流值、串联回路的线路总电阻值等因素而定的。这种结构不完善的地方在于,即使控制器有巡检功能也只能检测出继电器线圈回路的连接状况,而不能检测到K触点所连接的输出回路的各电引发器组相互串联连接状况是否完好。因此,这种结构不满足对于S型气溶胶灭火系统检测的第2点要求。

3.2 系统不具有自检功能

当系统不具有启动自检功能和灭火装置回路自检功能时,笔者认为可以把系统分为两个部分考虑检测的过程:一是启动输出能力的检测;二是灭火装置回路串联连接状况的检测。例如,图7是没有放大器的系统。图7中把启动端断开为A、B、C、D四个端,这样就分为两个检测部分(对于有放大器的系统应在放大器的高压输出端分开)。在A、B端检测启动输出能力,在C、D端检测灭火装置回路串联连接状况。

3.2.1 检测启动输出能力

(1)用检测用的电引发器替代灭火装置。

对于有放大器的系统,先使灭火装置主机及各灭火装置的启动端口②与系统线路处于断开状态,再接上检测用的电引发器替代灭火装置,检测灭火装置主机放大器的输出能力是否足够(见图5)。此方法同样可以用于无放大器的系统(见图8,在安全分开A、B、C、D四个端后把C、D端绝缘、包扎好,从A、B端接上检测用的电引发器组替代灭火装置)。

(2)用模拟负载替代灭火装置。

检测带放大器或灭火装置主机的启动输出能力的方法见图4(在特殊情况下有的厂家把放大器装在控制器内,这样,模拟负载灯泡应接在放大器的启动输出端)。检测无放大器或灭火装置主机的系统,灯泡接法,如图9所示。检测24 V的启动信号的方法:可以用灯泡如24 V/15 W或据厂家资料取得气溶胶控制器的输出电流、电引发器的电流、电阻参数及现场串联台数确定模拟负载灯泡的功率。在控制器的启动信号输出端接入模拟负载灯泡。用灯泡测试的方法便于观察,只要启动信号输出时能观察到灯泡闪亮,表明其能量输出足以引爆电引发器(据参考文献[4]:在各种不同直流电压下,只要每支电爆管通过的电流大于0.84 A或获得恒定的功率大于0.28 W,或在电容器放电的瞬时间获得的能量大于0.036 J,即可引爆)。除用灯泡作模拟负载,也有用功率较大的电阻器作为模拟负载的。灯泡闪光状态明显,从冷态到热态转变时电阻改变较大,模拟电引发器从通电到发热引爆的过程。另外可起到限流作用。

(3)使用一种可以量化检测的专用装置。

这里提出一种预设定最低电流阈值定时限检测装置。这种检测装置的原理是根据电引发器在一定时间内连续流过可靠引爆的电流,即可使电引发器引爆。因此,可以设定一个最低引爆电流阈值;根据电引发器流过最低引爆电流达到引爆所需的连续时间设定一个定时值;根据所有的电引发器组串联引爆时的等效电阻值(含线路电阻)设定模拟负载电阻。三者预设定好并校准动作值。然后,以此装置单独替代各台串联的灭火装置进行等效的模拟检测。使控制器进入启动引爆程序,只要控制器输出的(或经放大器输出的)启动电流在预设定的连续时间内维持不低于设定的电流阈值,则系统立刻锁定、报警。这样就可以定量检测被检系统的启动输出能力。

3.2.2 检测灭火装置回路的串联连接状况

为能简单地检测灭火装置回路的连接状况,希望不需要全部拆下各台灭火装置的电引发器逐个测量其电阻,然后再全部接回去。以图7为例,从C、D端去检测包括各S型灭火装置电引发器的串联回路,以下试作探讨性分析:检测灭火装置回路的连接状况,主要担心会因误操作触发引爆了灭火装置。第一步必须断开启动输入端。其次,反复拆接回路连接线也需考虑重新接线后是否连接得好。因此,考虑在确认已经断开启动端连接线后,从C、D端去检测整个灭火装置回路串联连接状态则简单得多(通过电流法或电阻法)。

(1)电流法。

依据GA 499.1-2010《热气溶胶灭火装置》第6.12.3条电引发器通以150 mA电流,持续5 min,不应动作。实际测试表明,不同厂家生产的电引发器的引爆电流一般在200 mA以上。电引发器组的电阻一般只有几欧姆,用5~6 V的直流电源串联一个800 Ω左右的电阻、一个发光二极管即可产生约6 mA的电流。6 mA的电流已可以使小发光二极管正常发亮。用10 mA以内的电流检测电引发器连通回路比规范规定的

150 mA电流小得多,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引爆电引发器,关键是要保证限流措施。

可以考虑用电流法检测回路的连通状态:电流法的检测原理是通过一个电源与一个电阻R串联(要求全部电引发器组串联的阻值与线路电阻之和远远小于电阻R的阻值),使闭合的回路流过10 mA以内的电流(如6 mA)。电引发器串联回路的总电阻正常时一般很小,如果取电阻为800 Ω,这样800 Ω加上电引发器串联回路的总电阻(取30 Ω)则为830 Ω。830 Ω与800 Ω电阻上流过的电流相差很小,因此串联回路连接正常时,流过的电流基本为6 mA,变化很小。如果被检串联回路电路接触不良或开路,则电阻会明显变大,流过发光二极管的电流会很小或不导通。电流表上也可以显示出来。

电流法检测示意图如图10所示。检测前被检回路的C、D端先接好S1开关,S1开关先闭合。然后再接入外加的产生mA电流值的电源回路(含开关S2、蓄电池GB、50 mA快速熔断器FU、30 门A量程的毫安表mA、约800 Ω电阻R、小发光二极管VD)。检测时闭合S2,使回路中流过电流约6 mA,如果在S1开关闭合与断开的两种状态下流过毫安表的读数基本不变,说明回路接通良好,否则必须检查整个线路的连接状况。

(2)电阻法。

电阻法则更简单,使用万用表的“×1”欧姆档,表笔外部串联一个200 Ω左右的标准电阻,然后测量C、D端的电阻,得到的读数减去200 Ω即得串联回路的总电阻值,从中可以判断出回路的电引发器及线路的连接状况是否完好。200 Ω电阻的作用只是为了限制意外的瞬间电流。

以上的电流法或电阻法不需要全部拆开各台灭火装置的电引发器逐个检测,而是通过检测整个串联回路判断回路的连接状况,根据回路的电阻间接测量得到电流值或直接测量到电阻值判断结果。但有一点需要注意,有必要把串联顺序排在最后的电引发器接线端解开一次进行多一次的测量,以确认串联回路中间没有短路现象。

系统检测完毕后,对于系统的接线恢复,必须确保在没有启动信号输出的状态下进行。对于作为建筑消防设施的S型气溶胶灭火控制系统,在检测过程中,除了检测系统的功能外还应注意装置的使用环境、有效期、系统配置、标志、接地、安装位置、固定方式和间隔尺寸等是否符合相关规范和要求。

4 结束语

S型气溶胶灭火装置越来越广泛用于建筑消防设施中。目前,由于各厂家产品的差异性,对于不同厂家的气溶胶灭火装置的检测需要根据相关的技术资料和说明书进行,检测过程不方便。较理想的S型气溶胶灭火系统应具有自检和人工检测功能;能自动定期巡检或通过人工简单开关操作检测到系统的启动输出能力和电引发器组串联回路连接状况是否正常;检测过程不需拆接线。这样,系统的性能才更趋完善。

参考文献

[1]GB50370-2005,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S].

[2]GA499.1-2010,热气溶胶灭火装置[S].

[3]薄春辉.电爆管引爆条件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7,(5):215-217.

[4]刘连喜,董海斌.不同组分气溶胶喷发后沉降物的绝缘性试验[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4,23(2):168-169.

上一篇:中层干部考核下一篇: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