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检验

2024-08-04

尿液检验(精选10篇)

尿液检验 篇1

摘要:目的:探究尿液分析仪及显微镜红细胞计数在尿液隐血检验中检验结果的不同。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检验科接受的尿液检验标本140例进行尿液隐血检验,所有尿液标本均同时进行尿液分析仪检验以及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将尿液分析仪所得结果设为A组,将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所得结果设为B组,对比两种检验结果。结果:两种检验方式中共同检验出为阳性的尿液样本共21例,若将B组所得结果视为标准,对A组结果进行分析,A组结果的假阳性率为16.00%,假阴性率为6.96%;若将A组结果为标准,则B组结果假阳性率为27.59%。假阴性率为3.60%。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对尿液分析仪满意度较之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更高,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将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与尿液分析仪检验相结合,对尿液隐血检验中可取的更高的准确率,但临床工作人员对尿液分析仪操作满意度更高。

关键词:尿液分析仪,显微镜红细胞计数,尿液隐血实验

尿液隐血检验在临床检验科中较为常见,是目前临床作为尿血最为直接的诊断依据,可作为尿路结石、某些肾病以及泌尿系感染等疾病的诊断依据[1]。在传统的尿液隐血实验中,其检验方式为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方式,这种检验方式虽然结果较为可靠比较耗时费力,随着近年来医学技术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检验学的的检验方式也得到了较多改变,尿液分析仪就是一种新型医学检验手段,且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尿液隐血实验中[2]。本文对2015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检验科收入的140例尿液标本进行了两种不同检验方式的尿液隐血检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选取140例于2015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检验科收入的尿液标本进行尿液隐血检验。所有提供尿液样本的受检人员共140名,其中男74例,女66例,年龄24~77岁,平均(51.22±5.48)岁。将尿液分析仪所得结果设为A组,将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所得结果设为B组。

1.2 方法

使用尿液分析仪对尿液中的血红蛋白进行分析,得出检验结果为A组。操作步骤为:向试管中放置10m L尿液,浸入尿液试纸,浸润片刻,试纸取出放入尿液分析仪中,得出检验结果。

使用显微镜供细胞计数检验对尿液标本进行观察,进行红细胞数量计算,得出结果为B组。具体步骤为:取出10m L尿液样本,放入试管,离心5min,去除沉淀物,约为0.2m L,清澈液体吸出,剩余液体混匀后取20μL混悬液,放置于玻片上,使用显微镜,对扁平本红细胞进行观察记录。

1.3 观察指标

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量表对检验科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本自制量表参考自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3,4],满分10分,分数越高表示满意度越好,将≥7分视为满意,将4~6分视为较满意,将≤3分视为不满意。对比本院检验科52名工作人员对两种检验方式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检验结果对比

对两种检验方式的结果进行总结并统计,发现共同显示为阳性的标本共21例。若将B组所得结果视为标准,对A组结果进行分析,A组结果的假阳性率为16.00%,假阴性率为6.96%;若将A组结果为标准,则B组结果假阳性率为27.59%。假阴性率为3.60%。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对尿液分析仪满意度较之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更高,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和表2。

2.2 满意度对比

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对尿液分析仪满意度较之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更高,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3。

3. 讨论

尿液隐血检验在临床中应用较广。尿液分析仪具有速度快、操作简便等优点,显微镜红细胞计数的特点为准确率高,但是重复性差,较为费时[5,6]。近年来尿液分析仪在临床尿液隐血实验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但若尿液中含有较多肌红蛋白等物质,则检验结果往往会存在偏差,检验结果呈现假阳性[7]。

本文对本院检验科收入的140例尿液标本进行了两种不同检验方式的尿液隐血检验,对比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检验方式中共同检验出为阳性的尿液样本共21例,若将B组所得结果视为标准,对A组结果进行分析,A组结果的假阳性率为16.00%,假阴性率为6.96%;若将A组结果为标准,则B组结果假阳性率为27.59%。假阴性率为3.60%。说明临床检验工作中,两种检验方式均存在一定偏差,将两者结合才能更好地对尿液隐血情况进行检验。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对尿液分析仪满意度较之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更高,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日常工作中检验科工作人员对尿液分析仪满意度更高。

综上所述,临床中将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与尿液分析仪检验相结合,对尿液隐血检验中可取的更高的准确率,但临床工作人员对尿液分析仪操作满意度更高。

参考文献

老年念珠菌尿液检验结果临床分析 篇2

【关键词】老年念珠菌;尿液检验;凝集法;显色法

人体中比较常见的菌种中,念珠菌是正常的,人的正常生活不会因此而被影响,但是如果人的身体机能稍微降低,就可能增加感染念珠菌的几率,皮肤和口腔是主要的感染部位[1]。当前,念珠菌的很多种类已经被发现,一些种类有着一定的致病性,其中有最高致病率的种类就是白色念珠菌。目前检验尿液的方法有显色法和凝集法,就检查结果的可靠性和详尽程度来说,凝集法可能更胜一筹。为了对这两种检验方法进行比较,以得出其优劣性,作者随机选择了老年念珠菌患者120例,均是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将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后,用两种不同方法分别检验其尿液,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20例老年念珠菌患者,均是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选择和分组都要具有随机性。在观察组的60例患者中,有35例为男性,25例为女性,年龄处于64~83岁之间,(72.5±5.8)岁为其平均年龄;在对照组的60例患者中,有37例为男性,23例为女性,年龄处于65~83岁之间,(74.3±4.9)岁为其平均年龄。在全部120例患者中,有20例患有慢性肺部疾病,28例患有心腦血管疾病,17例患有肝硬化,21例患有糖尿病,24例患有肺结核。在性别、年龄、患有的疾病等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患者的比较并无明显区别,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两组患者中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对比是可行的。

1.2 临床方法 培养标准菌株时选择白色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以及克柔丝念珠菌。在沙煲的固体培养基内接种念珠菌,对温度进行调整,到30℃时就使温度稳定,进行2~3d的培养。对于观察组的60例患者,在进行规范操作的时候要以快速凝集念珠菌的标准方法为依据,假如用肉眼观察,并没有紫色的凝集颗粒出现,那么就表示是呈阴性的检查结果,即念珠菌并不存在于该病人的标本中;假如用肉眼观察,有紫色的凝集颗粒出现,那么就表示是呈阳性的检查结果,即该病人的标本中存在念珠菌。对于对照组的60例患者,在显色的玛嘉念珠菌培养基内接种患者的样本,其培养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白色念珠菌显示为绿色,光滑念珠菌则显示为紫色,热带念珠菌则显示为蓝色,克柔丝念珠菌则显示为粉色。

1.3 统计学方法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中的患者数据进行对比,选择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 18.0,将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做统计学处理,对比后发现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2 结果

2.1 阳性检出率分析 对两组患者的尿液样本进行检验后发现,观察组的60例患者中,有42例患者的检查结果呈阳性,呈阴性的有18例,其检出率为70%;对照组的60例患者中,其检查结果中呈阳性的有24例,呈阴性的有36例,其检出率为40%。比较检验结果发现对照组的阳性检出率明显小于观察组,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2.2 阳性标本检验结果 观察组共42例阳性标本,其中有白色念珠菌23例,光滑念珠菌6例,热带念珠菌5例,克柔丝念珠菌4例,其他念珠菌4例。对照组共24例阳性标本,其中有白色念珠菌13例,光滑念珠菌3例,热带念珠菌3例,克柔丝念珠菌2例,其他念珠菌3例。在两组检查结果中,含量最高的都是白色念珠菌,其比例超过50%,因此应对其提高警惕,具体结果见表2。

3 讨论

人体的不同器官伴随着年龄的增大,会逐渐变得衰退,正常的机体机能也会一直下降,因此与其他年龄段较小的患者相比,老年患者有很大的概率会感染有害的念珠菌,使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严重时还会威胁其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2]。白色念珠菌在患者感染的念珠菌中大量分布,其占有比例大于50%,念珠菌感染很容易发生在因治疗疾病而对身体有所伤害或需长期住院治疗的患者中,包括慢性肺部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念珠菌的检出率在尿液检测中较高。对念珠菌进行检测时选择凝集法,不仅操作十分简单,检验出的念珠菌种类还很精准,可以使检测准确度提高,从而增加临床诊断的准确性,这样医生在进行治疗时也比较方便,可以针对菌种的不同,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使治疗效果得到有效提高。而采用显色法进行检测时,培养基接种要进行两次,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检测结果,使检测的准确度降低[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患者有70%的阳性检出率,对照组中患者有40%的阳性检出率,前者明显的大于后者,因此在对老年患者的尿液进行检测时,为查出是否感染念珠菌,可以选用凝集法,与显色法相比其准确度较高。

总而言之,对老年患者进行念珠菌尿液检验时,为使检测敏感度增加可使用凝集法,使检验的准确性提高,医生也能针对具体病症进行治疗,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条件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洁.80 例老年念珠菌尿液检验结果探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163-1164.

[2]李治国,齐丽荣,张浩.老年念珠菌尿液检验63 例结果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2):53-54.

尿液检验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9月-2012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送检的672份尿液样本, 其中误差较大的有89份 (13.2%) 。

1.2 方法

对误差较大的89份尿液样本进行第2次检查, 按照标本的临床因素、实验室因素进行分类整理。

2 结果

实验室因素影响的误差44份, 所占比例为49.4%。临床用药因素的误差16份, 所占比率为18.0%。采集尿液的因素13份, 所占比例为14.6%。标本保存的因素有11份, 所占比率为12.4%。标本送检因素有5份, 所占比例为5.6%。实验室因素是影响尿液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 其次是临床用药因素和标本采集因素, 最后才是尿液保存因素和送检因素。

3 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3.1 实验室因素

进入实验室对尿液进行分析的时候, 一般都采用的是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及尿干化学仪等仪器设备, 在使用这两种设备的过程中, 操作步骤、操作手段、尿试条的分析方法都比较重要, 甚至直接关系到尿检的结果。此外设备的性能也会影响到尿检结果的准确性[2]。因此还要利用质量控制液来进行检验。尿试条不能过期, 必须在标签所规定的使用时间内进行使用, 并且还要保存在密封的容器当中, 使用的时候要按照正确的方法来进行操作。如果尿试条在检测过程中没有使用完, 绝对不能再次放进容器内。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尿试条不能直接用手进行接触, 这样会影响到尿检的结果[3]。

3.2 患者临床用药因素

不仅仅是实验室和操作的因素会影响到尿检结果, 患者自身曾经服用过的药物也会对尿检产生影响。而且不同的药物会在患者体内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对患者的血液浓度、新陈代谢产生不一样的影响, 这些都会造成尿检结果的不准确。患者若服用了奎宁或嘧啶类药物, 则会导致尿液呈碱性, 检验下的尿蛋白指标呈阳性;若患者服用了阿司匹林, 则会导致尿液中胆红素显著上升, 对其检验结果造成影响[4]。因此, 通过尿检检测出来的结果与患者实际情况不符, 同时尿检结果也会影响到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和分析。在所有的影响因素中, 患者临床用药排在第二位。

3.3 尿液采集因素

采集尿液的时候需要注意, 必须要采集新鲜的尿液, 尿液如果不新鲜或者是放置了一段时间, 就会被周围环境、空气所影响, 因此出现一些化学和物理方面的变化。在采集了尿液之后, 应该在1 h之内送到实验室保存, 从而避免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对尿液产生一定的影响, 或者细菌大量繁殖。

3.4 尿液保存因素

保存尿液的时候需要注意, 保存的环境温度应该控制在24℃左右, 保存的时间不能够超过1 h, 因为1 h后, 尿液会出现变质, 或者内部因子会发生变化, 比如散出氨味类的物理变化, 而且尿胆原等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所以, 1.5 h内必须检验结束, 如果2 h内仍然无法结束检验, 则应在尿液中加入防腐剂, 并且冷冻保存, 同时在5 h之内完成检验工作。

3.5 尿液送检因素

尿液在进行送检的时候, 每个装有尿液的容器上都贴着患者的名字、时间、患病情况等, 故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接收尿样的时候, 要将所有信息与化验单项目进行仔细对照, 确定一致后, 再对容器进行检查, 检查容器是否对尿液存在污染因素。最后不但要检查容器内的尿液量是否能满足检验需求, 还要检查容器上写的时间, 保证采集尿液的时间距离检验的时间不超过2 h, 这样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5]。

4 尿检内容

4.1 尿p H值检查

尿多联试纸中间的模块区域有甲基红和澳秦香草酚兰, 这两种呈酸性和碱性, 如果适量的配在一起, 还可以测试出尿液中的蛋白质、尿比重。此外, 如果尿液放置和保存的时间过长, 细菌就会在尿液里繁殖并且增多, 从而影响尿液p H值。尿液的p H正常值范围约为4.8~7.4。正常人尿液多呈弱酸性, p H约为6.5左右[6], 有时呈中性或弱碱性。通过检测尿液中的p H值, 可以看出体内酸碱是否平衡, 肾脏功能是否正常。

4.2 尿酮体测定

尿多联试纸的模块中有亚硝基铁氰化钠, 这种物质能够与尿液中的乙酰乙酸、丙酮发生反应, 另外尿液中的乙酰乙酸、丙酮都具备一定的挥发性, 受到热气的影响, 还会分解成为丙酮。但尿液不能被细菌所污染, 一旦被污染, 尿丙酮就会消失。但尿酮体在人体中堆积得过多, 就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4.3 尿糖测定

尿糖是尿检中很重要的一项, 通过检验尿糖, 可以检验出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 如果尿液中含有较多的葡萄糖, 那么有可能患有糖尿病。利用尿多联试纸中的葡萄糖氧化酶来把尿液中的葡萄糖氧化成为葡萄糖醛酸、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会释放出来, 同时其表面会改变颜色。患者在进行尿检之前如果服用了葡萄糖和维生素C, 就会使尿液中的尿糖升高。

4.4 尿蛋白测定

尿蛋白的测定应该选用化学法, 尿蛋白定量指的是尿液中的蛋白质浓度, 通过检查患者的尿蛋白情况, 可以了解患者的肾脏情况。在进行检验之前, 患者不能剧烈运动, 或是出于高寒、高温的环境中[7]。如果检测出轻度尿蛋白, 那么患者可能患有非活动性肾脏疾病, 如果检测出中度尿蛋白, 那么患者可能患有糖尿病、多发性骨髓瘤、肾硬化等疾病。如果检测出重度尿蛋白, 那么患者可能患有肾小球肾炎、狼疮肾炎。

4.5 尿胆原测定

尿胆原的检测主要用于各种肝脏疾病的诊断, 比如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肝、肝硬化等。如果检测出尿胆原呈阳性, 那么患者很有可能患有上述疾病。检测的尿液必须是新鲜的, 否则尿胆原就会被氧化成尿胆素, 或者呈现出假阴性的结果。

5 讨论

在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 尿液检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它关系到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 一旦尿检的结果不准确, 就会影响患者的治疗。而尿检结果又涉及到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都会直接的影响到尿检的结果。尿检的结果不准确, 会给临床诊治带来一定的困难, 也会影响到整个治疗的结果和疗效, 使患者对医院自身的医疗水平产生影响[8]。

尿液检查对临床诊断、判断疗效和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另外尿液检测的项目不同, 尿液标本的要求和保存方式也有所不同。有些疾病要求采集晨尿, 有些疾病要求采集留取随机尿的中段尿, 还有些疾病需要患者禁食禁水一段时间。采集尿液的时候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女性要禁止在月经期间采集尿液; (2) 肉眼血尿标本不能够进行尿检; (3) 患者在尿检之前, 不能服用药物, 因为一些药物会对尿检结果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孙丽杰.浅谈尿干化学检验的影响因素[J].基层医学论坛, 2011, 15 (10) :341-342.

[2]杨秀华.尿液干化学检验影响因素分析及质量控制[J].当代医学, 2010, 16 (16) :79-80.

[3]叶晨, 徐苏宁.尿液干化学检验室间质量评价的影响因素[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6, 29 (4) :371-372.

[4]王修银, 朱秀梅, 赖沛炼.尿液常规干化学检验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06, 1 (1) :35-37.

[5]黄世若.尿液分析前各因素对检验结果影响的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 2013, 20 (2) :161-162.

[6]徐芬.两种尿液白细胞分析方法的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8) :43.

[7]虞红建.尿胆红素对干化学法检测尿胆原的影响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29) :57.

尿液检验 篇4

【关键词】 不同检验方法;尿液;潜血检验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65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944-01

尿液潜血是在尿液进行常规检验过程中出现的红细胞计数减少症状。在尿液的临床检验过程中,尿液潜血是必要的检验项目。尿液潜血的检查方法通常情况下有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与尿液分析仪潜血反应检测两种[1]。本文通过对尿液潜血临床检验中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两种检测方法的临床价值。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检验科收取的门诊检查尿液标本80例,同时进行显微镜红细胞计数与尿液分析仪潜血反应检测,对两种尿液红细胞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的检查是将尿液标本以显微镜的方式进行方法观察,对标本中的红细胞进行计数。尿液分析仪潜血反应检测的原理是通过尿液中的血红蛋白进行分析,血红蛋白中亚铁血红素中存在过氧化物,其酶样活性能够在与试纸模块中过氧化物作用,释放出氧元素,通过对试纸模块的邻甲苯胺的作用使之变为邻联甲苯胺,以试纸上黄色到草绿色再到深蓝色的颜色变化而表现[2]。

1.2 检测方法 尿液分析仪潜血检测的检测方法为:取10毫升尿液样本置于试管中,将尿液试纸浸入1秒后,取出试纸置入尿液分析仪进行潜血检测,由仪器打印检测结果,结果报告分级为-、+、++、+++四级。

显微镜红细胞计数的检测方法为:取10毫升尿液样本置于试管中,以离心速度为每分钟1500转的方法进行离心处理,5分钟后吸取试管中的清液,去沉淀物0.2毫升。混匀处理后取20μl悬液滴于玻片上,盖玻片后进行显微镜观察,由显微倍数的低倍向高倍进行调动,对尿液沉渣进行有形成分的整体观察,记录血红细胞的形态与数量,记录10个不同视野的红细胞记录,计算平均值,结果以n个/HP表示。

1.3 统计学方法 检验指标资料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单位以x2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种方法进行尿液潜血检验的临床效果比较,见表1。显微镜下尿液沉渣红细胞计数检测为阳性,尿液分析仪检测为阳性的为15例,阴性为2例;镜检结果为阴性时,尿液分析仪检测结果为阳性的4例,阴性的为59例。两者联合检测的阳性为15例,以镜检结果为标准,尿液分析仪假阳性的比例为11.76%,假阴性6.35%;以尿液分析仪检测结果为标准,镜检假阳性率为21.05%,假阴性率为3.28%。临床尿液潜血检验中镜检联合尿液分析仪相比单纯镜检的效果更加明显(P<0.05)。

3 讨论

尿潜血是指从尿液中查到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尿的最直接证据。若在尿沉渣中能查到含铁血黄素,则说明近期内曾有过血红蛋白尿。这是因为肾小管上皮细胞从尿液中摄取的血红蛋白,经代谢后转为含铁血黄素,再随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出现在尿沉渣之中[3]。若红细胞数量多的话,以肉眼也可以清楚看见尿血。健康人的红细胞几乎不会出现在尿中。尿液中混有红细胞,主要可能是因为肾、尿管和膀胱等尿液通道(尿路和尿道)等发生某些异常。尿潜血可以用试纸蘸取尿液观其颜色变化来判断。若认定为红细胞的话,需进行尿沉渣(-P52),以显微镜观察计算尿液中的红细胞数。尿潜血是一种警讯,代表泌尿系統可能有潜在问题,也可能是肿瘤,在排除是恶性可能后,若是男性至少仍应做超声波,检查泌尿道有无结石,若患者年纪较长,应考虑肛门指诊,检查有无前列腺疾病。除了恶性肿瘤外,尿潜血较值得关注的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问题,尽管几率只有一成,还是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及早发现并加以控制,演变成尿毒症的几率就会降低。

尿液分析仪尿潜血试验是筛查血尿的常规检查。做尿液分析仪尿潜血试验时隐血试带既可对完整的红细胞反应,又能测定游离的血红蛋白或肌红蛋白。其灵敏度为Hb150克/升,红细胞5-10个/高倍视野。当红细胞<3个/高倍视野时,一般呈阴性反应[4]。隐血法与显微镜检查法检出的尿红细胞虽然具相关性,但无绝对对应关系,当试带法阳性与显微镜检查或临床不符时应考虑以下问题:①肾脏疾病患者,尿中红细胞由于各种因素变形裂解致血红蛋白溢出,有形成分不见,而使试带法与目测法有差异,即尿潜血阳性而显微镜检查下却见不到红细胞。②尿中某些不耐热的酶也具有过氧化物酶样作用,可导致假阳性反应,而此时却无真正的血尿存在。③尿液中的肌红蛋白、大量维生素C可对实验有干扰。亦可引起假阳性。④有些型号试带过于敏感。故凡试带法与镜检不符者,以镜检计数为准。一般验尿即所谓的尿液常规检验,所谓的价数是机器判读的结果,结果异常有时不见得是红血球,亦可能是肌球蛋白等物质。接着就要由检验员在显微镜下检视尿中是否含红血球,形状是否异常。若怀疑是慢性肾小球肾炎,要找出相关病因对症治疗,仍须进行多项检查。

参考文献

[1] 周秋月.不同检验方法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应用探讨[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1,09(10):94-95.

[2] 熊云梅.不同检验方法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16):282.

[3] 赵小琳.尿液潜血两种检验方法的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7):66-67.

尿液潜血的临床检验结果分析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在2012年01月到2013年01月收治300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占91例, 女性患者占59例,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46.6±1.7) 岁。其中肾小球肾炎患者占31例, 膀胱结石的患者占26例, 肾结石患者占43例, 尿道感染患者占19例, 肾盂肿瘤患者占11例, 急性前列腺炎患者占20例。对其尿液标本分别使用显微镜检验 (A组) 和分析仪检验 (B组) , 两组患者各占150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和年龄等基本资料上没有明显差异性,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两组检验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探讨尿液潜血的临床检验结果分析的有效方法。

1.2 方法

1.2.1 A组患者给予显微镜检验, 把10 ml尿液标本放置到试管中, 以每分钟3000 d离心速度进行离心, 去除尿液标本上清液, 把0.2 ml沉淀留下。混匀标本沉淀, 取出20 μl放在载玻片上, 加盖完成之后为了避免遗留下有作用的物体, 可以闲通过低倍显微镜观察标本的全貌, 最后使用高倍显微镜进行辨认;B组的患者使用分析仪对尿潜血进行检验, 把试纸条侵入10 ml已经混匀的尿液标本里, 通过尿液分析仪检验进入尿液标本的试纸。

1.2.2 选用软件17.0对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使用χ2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 P<0.05则说明检验结果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检验方法在检验结果上存在显著差异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如下表1所示。

3讨论

尿液检查的传统方法是再显微镜下对离心沉淀之后的尿液成分进行检验, 虽然提高了检验准确率, 但是检查所需的时间长且操作复杂, 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 降低了重复性[3]。随着临床诊断和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尿液分析仪作为新型的一种组合式尿液分析装置, 以其检验速度快、测试数据准确以及操作简单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尿液潜血检验中, 效果显著。尿液分析仪采用的主要是干化学反应原理, 同时结合计算机技术、电子学以及光学技术产生, 对于初诊患者健康检查中具有显著的效果。但是尿液分析仪也容易受到标本、试纸、环境和操作等方面的影响, 检验结果容易造成误差。两种检验方法联合使用能够对尿隐血阳性患者血尿的原因进行区分, 红细胞经过肾小球基底膜的裂孔时, 会改变红细胞的形态、大小以及血红蛋白的含量, 出现皱缩红细胞、胞质葫芦状外展或者因为部分胞质的丢失出现急性红细胞等。

尿液分析仪检验方法对于红细胞存在异常的敏感, 因此会和显微镜检查的结果有差异, 在考虑影响结果因素的同时还要结合临床分析。两种检验方法的使用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对于病情轻、时间少的患者可以给予尿液分析仪进行检验, 能够缩短检验时间;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 两种方法联合使用比单一方法检验更为经济、准确。上述结果显示:显微镜检验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为71.3%, 分析仪检验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为作为77.3%, 两组检验方法在检验结果上存在差异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了尿液潜血检验的方法, 尿常规检验和显微镜检验都具有良好的检验的效果, 为了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 可以联合使用两种方法进行检验, 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和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尿液潜血的临床检验结果分析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本院在2012年01月到2013年01月收治的300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 对其尿液标本分别使用显微镜检验 (A组) 和分析仪检验 (B组) , 对两组检验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检验方法在检验结果上存在显著差异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作为尿液潜血检验的方法, 尿常规检验和显微镜检验都具有良好的检验的效果, 为了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 可以联合使用两种方法进行检验。

关键词:尿液潜血,显微镜,尿常规,结果分析

参考文献

[1]刘丽萍.尿液潜血临床检验分析2010, 11 (07) :132-133

[2]袁凤荣, 孙艳萍;尿液分析仪法潜血反应和镜检红细胞关系的分析;哈尔滨医药;2008, 4 (01) :65-66

临床尿液检验结果异常的分析 篇6

1 影响尿液检验结果的主要因素分析

1.1 患者的临床用药因素

药物是影响尿液检查结果的重要因素, 由于患者使用各种药物后, 药物在体内会有不同的浓度、半衰期、起效途径, 有些药物在机体内的清除、代谢时间较长, 不同患者的不同机体对药物的排泄途径、清除程度各不相同, 这些因素都可能对尿液检验结果造成一定影响[1], 可能会表现为不符合临床实际或不符合疾病临床症状, 进而影响医师判断疾病的科学性, 所以, 在分析与总结尿液检验结果时就考虑患者用药情况, 尽量排除药物因素的影响。

1.2 标本采集

放置一段时间的尿液, 会因周围环境的污染而发生物理或 (和) 化学变化。采集完尿标本后, 需在2 h内送检, 以免细菌繁殖、蛋白变性、细胞溶解、尿胆原等物质氧化或光照分解等影响尿检质量, 所以尿液标本的正确收集直接影响尿检结果的准确性;留取尿液标本如有时间等特殊规定, 须在盛有标本的容器上标明;急诊或门诊患者的尿液检验, 可随时留取尿液标本, 但要在容器上注明留取尿液的时间;随机收集尿液最佳时间为患者午餐后2 h, 适用于尿糖、尿蛋白、尿胆原等尿液检查, 有利于检出病理性糖尿、蛋白尿;住院患者最好留取清晨第一次尿液的中段尿作为尿检标本, 或送检上午7点左右的2次晨尿尿液标本, 这适用于疑似或确诊为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妊娠早期实验观察等;尿液标本的量一般15~50 m L, 收集和运送标本的容器需是由惰性材料制造的透明、洁净、防漏一次性医用器械;负责收集标本的医护人员需告知患者, 在留尿标本时要保持尿道口的清洁[2]。

1.3 尿标本存储

为保留尿液标本的活性和获取真实的尿液结果务必要妥当存储, 通常尿液标本的储存室温度要保证在24℃以下, 同时保证在留取标本2 h之内送检。因为温度和时间的变化会导致标本的物理、化学特征产生变化, 如尿液标本会变得混浊, 味道会掺有氨味, 颜色变深, 胆红素、VC、尿胆原、尿糖含量会相对减少, 亚硝酸盐的含量反而增加, 尿蛋白、酸碱度等都会有所变化, 尿液标本的保存尤为重要, 如果特殊情况不能及时送检标本时, 医务人员需暂时在尿标内加入微量的防腐剂 (临床常用的尿检防腐剂一般都是浓度为450 g/L的甲醛溶液, 加用的量按照平均每升尿标中加5 m L计算, 防止过量, 因为过量的甲醇会与尿标本内的尿素发生沉淀反应, 影响镜检) 并冷藏起来, 但必须在6 h内送检。

1.4 尿液标本送检

盛有尿标本的容器上需帖有标签, 且标签最好贴在盖上, 标签的内容包括标本收集时间、患者姓名、特定的编码 (一般是患者所住科室和床号等) 。接收标本的检验人员在接收时必须检查化验单上项目是否与标本上的一致, 必须检查标记内容和标本容器是否一致, 对于容器本身也要严格检查, 如容器是否为一次性、是否有破裂和漏液现象、标本是否污染等;标本的液体量也要检查, 看是否符合检验要求, 如果是肾衰无尿期、烧伤等特殊病例的尿量不足时, 需在检验结果的报告单上对标本的量加以注明;检查尿液收集、接标本的具体时间, 看从留尿到接收尿液标本的时间是否合理, 并根据时间给予相应处理。

1.5 实验室因素

尿液标本从进入实验室到进行尿液分析的整个过程, 主要应用的是尿试条和尿液分析仪, 这两种仪器的本身质量好坏、使用方法是否正确、尿试条的分析方法是否科学都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所用物品以及设备的性能、质量越高, 检验结果准确性就越高。所以, 实验室需要使用两种高低值的质量控制液对仪器和设备进行定期的测试、检验, 以确保工作质量, 必须实时监测所用的液体质量;实验室所用的仪器要定期的保养、检测、校正, 使仪器保持最佳的工作的状态, 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于尿试条需在有效期范围内使用, 未用的尿试条需在厂家提供的密封容器中保存, 保存时应注意避光, 保存环境应保持适宜的温湿度, 使用前充分的了解其特征和性能, 使用时检验人员要正确的遵照检测流程进行分析, 按需使用后, 立即将容器封闭好, 另外还要注意绝不可将用过的尿试条重新放回于容器中, 不可用手接触尿试条上化学反应区[3]。

2 小结

尿标本的采集、检验操作都不难, 但是临床总会出现由于尿液检验结果异常, 导致与疾病的临床症状不符, 尿液检验的任意一个环节的疏漏或出错, 都可能会导致检验结果的异常。本文针对存在较大误差的尿检资料进行分析, 发现可导致检验结果异常的因素主要有患者用药因素、标本采集因素、存储标本因素、送检标本因素、实验室因素等, 检验时严格控制好每个环节, 并提高医护人员和检验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职责感, 有利于保证尿液检验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唐刘艳.探析影响临床尿液检验质量的因素[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34) :372-373.

[2]匡祖国.尿液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探讨[J].当代医学, 2012, 18 (2) :29-30.

尿液检验结果异常的影响因素分析 篇7

资料与方法

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尿液检验结果异常患者40例, 男28例, 女12例, 年龄19~67岁, 平均 (45.2±2.3) 岁。总结影响因素包括临床、实验室两种。临床因素具体为药物影响、采集尿液方式、申请单与标本误差、未及时送检标本;实验室因素包括隐血、检疫本、亚硝酸盐、葡萄糖、蛋白质。

方法:由专业人员行尿液检验, 在确保检验结果有误差存在时, 将检验标本取回, 深入分析样本并再次取样进行检验。分析可能导致结果异常的因素, 对本次异常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查看, 全面统计实验室及临床因素, 并分类。汇总分析得到的数据, 就主要影响因素查看, 制定合理化措施, 展开各方面的研究, 完善以后尿检步骤。

结果

实验室影响因素中, 葡萄糖、亚硝酸盐、蛋白质、隐血21例 (52.5%) , 样本加错1例 (2.5%) ;临床因素中, 药物影响8例 (20%) , 收集方式影响5例 (12.5%) , 申请单与标本误差1例 (2.5%) , 标本未及时送检4例 (10%) 。

讨论

尿液检验对临床诊断的有效性有决定性作用, 可对患者身体状况进行反映, 提供临床治疗的依据, 通过尿检的实施, 可避免相似病症误诊, 如急性胰腺炎和黄疸性肝炎的检验。

依据本次影响因素展开具体分析, 并制定应对措施。 (1) 用药因素:应用各种药物后, 在体内半衰期、浓度、起效途径不同, 有些机体代谢、清除所需时间较长。另外, 药物在不同患者机体的清除程度、排泄途径存在差异, 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尿液检验结果, 可能有与临床实际或疾病症状不符合的表现出现, 对医师科学判断疾病产生影响, 故在对尿液检验结果分析与总结时, 需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考虑, 对药物影响因素尽量排除[1]。 (2) 标本采集因素:尿液放置一段时间, 会因周围环境污染而出现化学或 (和) 生理变化。尿液标本采集完后, 需2 h内送检, 以防尿胆原等物质光照分解或氧化、细胞繁殖、细胞溶解、蛋白变性, 对尿检质量造成影响, 故正确收集尿液标本, 对尿检结果的准确性有决定作用;行尿液标本留取, 若有特殊规定, 如时间, 需标明在放置标本容器上;门急诊尿液检验, 尿液标本可随时留取, 但需注明时间;午餐后2 h为尿液留取最佳时机, 适用于尿胆原、尿蛋白、尿糖等尿液检查, 为病理性蛋白尿、糖尿病的检出创造条件;住院患者, 宜对清晨初次尿液进行留取, 最好为中段尿, 作尿检标本, 尿液标本的留取量通常15~50 m L, 标本收集和运送的容器需为透明、防漏、洁净的惰性材料制造的一次性用具, 医护人员要告知患者, 需保持尿道口清洁, 避免留取的尿液标本受到污染[2,3]。 (3) 尿标本存储:为对尿液标本的活性进行保留, 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需妥当存储, 一般温度需<24℃, 并在2 h内送检。因时间和温度变化会造成标本化学、物理特征改变, 如尿液标本混浊, 色变深, 味道有氨味, 尿糖、胆红素、尿胆原、VC含量相对减少, 观察亚硝酸盐含量, 反呈增加显示, 酸碱度、尿蛋白等均会变化, 故需重视尿液标本的保存, 若有特殊情况无法对标本及时送检, 需取微量防腐剂暂时在尿标本内加入, 并冷藏, 在6 h内完成送检。 (4) 标本送检:需在容器上贴标签, 包括收集时间、特定编码、患者姓名等。接收人员需认真核对, 检查容器有无漏液、破裂, 标本有无污染, 检查液体量是否与检验要求符合。如烧伤、肾衰无尿期等特殊病例, 尿量不足, 需在报告单上注明。并确定标本留取的时间是否合理。 (5) 实验室因素:实验室尿液分析, 多应用尿液分析仪等。分析仪是否使用正确, 直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物品质量、性能越高, 结果越具准确性, 故需定期测试设备, 以确保检验质量。

综上, 临床有较多对尿液检验有效性影响的因素, 检验人员需掌握检验步骤, 控制各环节, 减少操作方面的失误, 合理控制不良影响因素, 以提高检验的准确性, 为临床疾病诊疗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Ndumele CE, Pradhan AD, Ridker PM.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inflammation, C-reactive protein, and insulin resistance[J].Cardiometab Syndr, 2006, 1 (3) :190.

[2]范红平, 朱星成, 张群智.尿沉渣定量分析仪检测尿液红细胞的临床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 7 (2) :125-127.

尿液检验在临床中的应用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240例接受尿液检验的患者, 其中男124例, 女116例;年龄21~69 (平均44.8) 岁。所有患者中, 高血压史108例, 糖尿病史112例, 慢性肾炎史36例, 肾结石史11例, 伴随腹泻呕吐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尿检规定的3~80岁的年龄标准, 无精神病史, 无其他类型的原发性疾病, 可接受正常尿检。

1.2 方法

采集清晨第1次尿液, 体积为10~20ml, 选取干化学分析法, 利用尿液分析仪进行检验, 严格依照仪器说明书进行操作, 确保检验结果准确。

2 结果

尿液检验的结果显示, 尿液正常68例, 其中曾患慢性肾炎18例, 曾患糖尿病23例。尿液不正常172例, 其中, 酸中毒9例, 尿路感染11例, 黄疸4例, 糖尿病史112例, 慢性肾炎36例。36例慢性肾炎患者接受尿检的结果显示, 基本正常19例, 红细胞+、白细胞+7例, 红细胞+、蛋白++10例, 112例糖尿病患者中, 酮体水平、酸碱度、GLU、蛋白含量水平升高28例。所有患者的尿检综合结果见附表。

3 讨论

尿液属于泌尿系统在代谢过程中排泄的废物, 能够促进机体内环境对自身相对稳定的保持[2]。尿液的性质可以显示机体的代谢特点, 在临床中, 人们通过尿液检验, 观察其性状、体积、颜色、气味、酸碱性、透明度、比重, 研究机体是否患有相关疾病, 尤其是泌尿系统与肾脏部位的疾病[3]。尿液在肾脏生成, 经过膀胱与尿道排泄出体外, 对其进行的检验方法包括尿三杯检验、尿常规、尿蛋白定量、阿迪氏计数、中段尿培养, 皆属于无创无痛的组织检验[4]。临床中将尿常规检验分为4大项目, 分别是泌尿感染类、肾病类、糖尿病类与其他类疾病。为研究尿液检验在临床中的应用, 本文选取我院收治并接受尿检的240例患者,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研究患者的患病情况, 调查是否有糖尿病、慢性肾炎等泌尿系统与肾脏相关疾病, 观察患者的尿比重、酸碱度、隐血、尿胆原、尿蛋白、白细胞、酮体、尿糖、尿液颜色、尿红细胞等指标水平, 尿比重的正常值范围为1.015~1.025, 酸碱度的正常值范围为4.6~8.0, 尿胆原低于16则为正常。经过本文研究发现, 尿68例尿液正常, 其中曾患慢性肾炎18例, 曾患糖尿病23例。172例尿液不正常, 其中, 酸中毒9例, 尿路感染11例, 黄疸4例, 糖尿病史112例, 患有慢性肾炎36例。应用尿液检验, 可以辅助发现泌尿疾病与肾脏疾病, 包括尿路感染、糖尿病与慢性肾炎等, 可以鉴别多种炎症、结石与肿瘤, 可以促进中毒的治疗与药物护理监护的正常进行, 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适于在临床诊疗与护理中得到更多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学员, 阳玉蓉, 伍素英, 等.尿液检验误差临床原因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 2009, 25 (11) :109-113.

[2]高彦彬, 刘铜华, 南征, 等.糖尿病肾脏疾病中医诊疗标准[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15 (6) :142-145.

[3]王金良.现代检验诊断新技术 (三十七) 自动化的现代尿液检验[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09, 12 (4) :109-113.

尿液检验 篇9

【关键词】尿液检验;影响因素;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6.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182-01

1.前言

尿液检验操作简单、价格便宜,无痛苦,还能很好的起到辅助诊断以及对疾病进行监测的作用,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疾病的诊断当中。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部分先进仪器开始在临床尿液检验中得以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尿液检验的精密度和灵敏度。但同时,临床尿液检验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而导致的尿液检验质量受影响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因此,积极加强对临床尿液检验中各种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影响临床尿液检验的若干因素

2.1尿液的采运不规范

影响临床尿液检测结果的首要因素其实主要是尿液采集、保存以及运送过程中极易出现的污染问题[1]。一般情况下,临床尿液采集、保存及运送过程中,如果出现盛装尿液的容器受到污染,极易导致尿液中的蛋白质光照氧化和分解,细菌迅速繁殖,导致尿液细胞开始出现溶解,进而影响最终的检验结果。而对于已经采集到的标本而言,如果运输超时,即完成两小时后仍未进行冷藏,也会对检测的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2.2仪器的使用不当

在对尿液进行检验分析时,常会用到尿试条或尿液分析仪,这对提高尿液检验的准确性以及精确度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如果检验人员在行尿常规检验时,仪器的使用方法不当或者操作熟练、不规范,也会给检验的结果造成较大的差异。

2.3检验员的分析失误

临床尿液检验过程中,影响尿液检验结果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医生个人的错误分析,尤其是在进行尿液的化学检验时,出现分析错误的概率相对更高。具体体现在:药物治疗期间,患者如使用过氯丙嗦或者酚噬嗦,那么医生在对其胆红素及尿胆原进行分析时,结果就很可能会显示假阳性;而在对患者的隐血、葡萄糖、胆红素以及亚硝酸盐等进行检测时,如果其抗坏血酸的浓度较高,结果亦很可能会显示假阴性。

2.4细胞形态的变化

检验人员在对病人的尿液沉渣进行镜检时,其尿液中的细胞形态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检验人员的判断。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应表现为中央薄,边缘厚,圆盘状,且两面轻微向内陷;白细胞则为单个分散,呈颗粒状,没有形态缺陷;脓细胞浆的内部有粗大的颗粒细胞,且结构模糊,一般外形也没有规则[2]。同时,对于女性患者而言,在进行临床尿液检验时,因其阴道口分泌物的干扰,也会影响到检测的最终结果。

3.解决影响临床尿液检验因素的有效对策

3.1尿液采集、运送及保存的规范化

尿液检验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尿液的采集、保存以及运送等操作,确保其每个环节的标准化运作。具体包括:采集尿液时,应安排专门的医务人员指导患者如何留尿;对于尿液的收集器物和运送器物等,严格进行防漏措施,并确保其清洁度;尽量加快尿液标本送检的时间,以防其尿液中的蛋白质变性;低温冷藏标本[3]。

3.2仪器和试纸条的正确使用与维护

临床尿液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应正确使用和维护好尿试纸条及相关仪器,具体体现在:正确使用尿试纸条,并且严禁使用已失效的尿试纸条;不随意更换尿液的保存容器,并做好相应的密封保存工作;做好尿试纸条的保存工作,避免其被阳光直射或放置于潮湿的环境里;将存放尿试纸条的容器小心密封,并放置在合理的温度环境中。此外,对使用过的试纸条,严格杜绝将其回收再用,同时保持化学反应模块的洁净,防止其与异物有接触。

对于检验仪器的使用,检验员应采取正确的仪器使用方法,规范操作流程,并重视其日常的维护和保养,具体体现在:在进行仪器操作时,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规定进行操作;定期清洗试纸条的槽板,使其保持干燥卫生,以保持尿液的干净和新鲜;定期对仪器其进行检修,确保其使用准确率;除此之外,检验人员还要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和努力,尽量提高自己的相关操作水平。

4.结束语

尿液检验过程中,尿液采集、运送、保存不妥,仪器的使用不当,分析出错以及细胞的形态变化等因素,都会对其检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医生对疾病的判断。因此,检验人员必须要努力加强尿液采集、运输及保存的规范化,正确使用和保管好检验所需的试条和仪器,并不断提高自身操作水平,最大程度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率,从而为医生的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参看文献

[1]徐慕艳.临床尿液检验的若干影响因素与对策论述[J].中国医药指南,2013,23(29):282-283

[2]林士海.临床尿液检验的若干影响因素與对策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4):83-84

尿液检验 篇10

关键词:老年,念珠菌,尿液检验,结果

在有机体中念珠菌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常见的菌株类型, 对患者正常的工作与生活没有影响。一旦患者免疫力下降, 就很容易导致感染的发生, 皮肤与口腔是最主要的发病部位[1]。老年人自身免疫功能下降, 再加上长起卧床, 抵抗力骤减、反复性呼吸道感染较为严重, 随着广谱抗菌类药物、免疫制剂、激素的大量使用, 会导致有机体内菌群失调, 很容易导致念珠菌等致病菌发生感染[2]。因此, 对老年人进行尿液检验确定念珠菌对其影响程度, 对患者临床治疗与诊断意义重大。为了进一步研究老年尿液检验念珠菌检验结果的临床应用, 笔者收集了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我院住院部收治的9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 研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了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我院住院部收治的9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 其中, 52例男, 38例女, 患者年龄在64~89岁, 平均年龄为72.4岁。22例肺结核, 18例糖尿病, 19例慢性肺病, 18例肝硬化, 13例心脑血管疾病。分别采取上述90例患者的尿液标本, 一分为二, 分别设置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1.2 方法

标准菌株:白色念珠菌, 热带念珠菌, 克柔丝念珠菌, 光滑念珠菌。将上述菌株在固体培养基斜面上接种, 在30度温度下, 孵育24~48h。90例观察组尿液样本选择凝集法检验, 结合念珠菌的凝集标准快速操作, 若肉眼无法看到紫色凝集颗粒, 则呈阴性, 标本中不含念珠菌;若肉眼能够看到紫色凝集颗粒, 则呈阳性, 标本中含念珠菌。90例对照组尿液标本选择显色法检验, 将尿液标本接种到培养基上, 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培养, 若尿液样本呈现阳性, 则属于纯化分离性菌落, 可以将菌落移植到培养基中, 进行传代3次。

1.3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5.0数据处理软件对所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t检验, P<0.05, 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阳性检出率分析

观察组尿液标本, 检出61例阳性, 29例阴性, 检出率为67.8%;对照组尿液标本, 检出32例阳性, 58例阴性, 检出率为35.6%。观察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有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

2.2 阳性标本检验结果分析

观察组61例, 白色念珠菌31例, 其他11例, 热带念珠菌8例, 光滑念珠菌6例, 克柔丝念珠菌4例, 平滑念珠菌1例。对照组32例, 白色念珠菌16例, 其他6例, 热带念珠菌4例, 光滑念珠菌3例, 克柔丝念珠菌2例, 平滑念珠菌1例。两组阳性标本检验得出, 白色念珠菌含量最高, 均超过50%, 提示应提高对白色念珠菌的警惕。

3 讨论

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着念珠菌, 在人体正常的阴道部位、肛门部位、消化道部位、口腔部位以及正常皮肤组织, 都能够分理处念珠菌。相关研究资料证实[3], 消化道念珠菌含量最高, 约占50%左右, 阴道念珠菌含量次之, 约占30%左右。一般来说, 在正常情况下有机体各种菌群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念珠菌与人体有一个平衡关系, 因此, 不会导致有机体病变。但是, 一旦出现有机体免疫力下降、营养不良或者局部酸碱度变化, 就会打破原有的平衡, 念珠菌就会侵入致病。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 老年人的机体器官功能逐渐下降, 有机体免疫力也随之下降, 因此, 老年人患上念珠菌感染的概率要远远超过其他年龄段患者, 念珠菌感染后会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与生活, 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的提高。再加上近年来, 激素类药物、各种免疫制剂以及抗生素的大量应用, 导致多种耐药菌群的出现, 严重影响有机体内真菌、细菌的平衡状态, 很容易导致尿道念珠菌性感染。念珠菌的种类比较多, 而且, 对于不同的抗菌药物, 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敏感性。由于各个地区抗菌药物的使用习惯不同, 导致念珠菌的耐药性也不同, 但从整体上来看, 念珠菌对制霉菌素与氟康唑较为敏感, 对两性霉素与5-氟胞嘧啶的敏感性较低。不同类型的念珠菌, 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也不一样。要想提高临床诊断的正确率, 必须选择合适的实验室检验方法, 针对检验结果, 有的放矢的进行治疗, 进而提高治疗有效性。目前来说, 临床上主要选择凝集法、显色法进行念珠菌检验。方晓霞[4]等人研究证实, 凝集法阳性检出率比较高, 检测效果显著, 大幅度提高了诊断准确性与治疗有效性。通过本文研究证实, 观察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有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 与上述研究结果相吻合。在尿液检验过程中, 采用凝集法不仅能够大大提高检验有效性, 而且, 凝集法的操作比较简便,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念珠菌感染, 从而保证临床诊断与临床治疗的有效性。采用显色法进行尿液检验时, 需要两次培养基接种, 此操作过程不可避免的会导致念珠菌感染, 进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影响临床诊断, 无法对症治疗。通过上述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凝集法的检验敏感性与检出率均比较高, 值得广泛应用。

念珠菌作为人体常见菌株[5], 其菌属大约有150多种, 约15种左右对有机体有致病性, 比如说, 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等等。相关研究资料证实[6], 在念珠菌群的整体分布中, 含量最高的就是白色念珠菌, 其对老年患者产生的影响最为严重, 也是导致患者感染的最主要致病菌。在各项老年人易患的疾病中, 以血液病、慢性肺病、心脑血管病等对患者进行侵入性治疗或需要长期住院治疗的疾病, 最容易导致念珠菌感染。通过本文研究证实, 两组阳性标本检验得出:白色念珠菌含量最高, 均超过50%, 提示应提高对白色念珠菌的警惕。所以说, 在针对老年患者治疗过程中, 必须给予正确的临床诊断, 提高病情确诊率, 从而提高治疗有效性。

综上所述, 老年尿液检验念珠菌检验中, 凝集法阳性检出率较高, 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且操作简便, 能够显著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对于疾病治疗与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草案) [J].中华内科杂志, 2011, 15 (56) :66-67.

[2]张红霞, 费安兴, 江鸿.尿干化学分析法、尿沉渣分析仪法和显微镜检查法联合检测尿白、红细胞及管型结果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2, 84 (3) :98-99.

[3]严国启, 尿液干化学分析法与尿沉渣镜检测定白细胞的对比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 51 (12) :63-64.

[4]方晓霞, 裘雁秋, 潭明珍.院内念珠菌感染及其药物敏感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14 (14) :74-75.

[5]高红艳.A X-42 8 0尿干化学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查联合应用对IQ200尿沉渣分析仪测定假阳性率的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 2010, 23 (7) :62-63.

上一篇:代建项目下一篇:社区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