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有形成分定量

2024-09-21

尿液有形成分定量(精选5篇)

尿液有形成分定量 篇1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是尿液常规检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临床诊断疾病和病程评估的重要依据。随着科技的发展,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的检测水平不断提高。在实践中, 不同的检测方法在识别和计数各种有形成分时与标准方法的测定结果存在一定差异。笔者采用AVE-763B、UF-1000i、不离心镜检法3种方法对不同尿液标本进行检测, 比对这两种机器性能, 探讨差异的原因, 寻找更准确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门诊及住院患者324人份新鲜尿液标本 (经人工显微镜确定挑选异常标为主) 。

1.2 方法

采用AVE-763B全自动尿有形成分分析仪、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KOVA尿液定量计数板镜检法, 分别测定尿液中有形成分 (红细胞、白细胞、管型) 。患者留取晨尿, 留取标本前清洗尿道口, 采集后2 h内完成检测。仪器法测定, 严格按仪器说明书操作步骤进行操作。

1.3 参考范围依据

UF-1000i参考范围:红细胞≤28个/μl, 白细胞≤28个/μl。AVE-763B参考范围:红细胞≤7个/μl, 白细胞≤14个/μl。不离心镜检法:红细胞≤7个/μl, 白细胞≤14个/μl。考虑目前尿液有形成分没有统一定量参考范围, 本实验以全国6个城市 (北京、长沙、南昌、武汉、杭州、西安) 的9家医院对健康人群调查所得尿液有形成分参考范围为依据[1]。

2 结果

通过AVE-763B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不离心定量计数板镜检法3种方法对324例尿液标本测定, 结果以不离心镜检法为金标准进行统计。见表1、表2。

对白细胞AVE-763B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与不离心镜检法的符合率为94.75%, UF-1000i与其符合率为89.81%。对红细胞AVE-763B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与不离心镜检法的符合率为90.12%, UF-1000i与其符合率79.32%。

3 讨论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是尿液分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尿液分析对泌尿系统疾病、肾脏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及感染性疾病等有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 也是临床用药检测、健康普查的一项重要手段。

3.1 对尿液中红细胞的鉴别

对红细胞AVE-763B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与不离心镜检法的符合率为90.12%, UF-1000i与其符合率为79.32%。其中不离心镜检为阳性而UF-1000i阴性的有27例, AVE-763B阴性10例, 有10例UF-1000i测定结果与AVE-763B、不离心镜检法检测结果相差显著, 笔者认为尿液中红细胞有多种形态, 特别是肾性红细胞, 可呈环形、盔形、椭圆形、多边形、芽胞形、小型固缩形等多种形态, 增加了仪器判读鉴别的难度。有文献报道制备红细胞悬液进行对比分析符合率较高[2], 笔者认为因制备红细胞形态接近正常, 易于机器辨认。

3.2 尿液中白细胞的鉴别

对白细胞AVE-763B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与不离心镜检法的符合率为94.75%, UF-1000i与其符合率为89.81%。在尿液中, 白细胞形态变化受尿液渗透压和酸碱度的影响较大, 由于炎症程度的加重发生变性而出现形态改变, 内部结构崩解, 体积膨胀, 边缘不清, 白细胞常聚集成团, 称浓细胞, 再加上小圆上皮细胞和逆行上皮细胞体积与膨胀变性的白细胞在显微镜下的形态特点非常相近, 故仪器容易误判。

3.3 尿液中管型的鉴别

对分析的324例尿液标本, AVE-763B经“人工辅判”后检测出管型11例, UF-1000i检测出管型65例, 不离心镜检法检测出管型10例。UF-1000i对管型的测定假阳性率高, 测定结果也明显高于不离心镜检法, 实际临床检验工作中发现黏液丝, 上皮细胞对管型检测结果有明显干扰[3]。而AVE-763B经人工辅判后和不离心镜检法比较接近。

3.4 显微镜检测技术

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的显微镜检测技术, 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标准, 主要有离心镜检、不离心镜检及倒置显微镜镜检法。有文献报道, 不离心镜检法直接计数尿红细胞、白细胞, 能较真实地反映尿中红细胞、白细胞浓度, 接近真值[4]。

3.5 AVE-763B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UF-1000i检测原理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UF-1000i检测原理是对尿液标本染色后, 利用流式技术和电阻抗原理, 以荧光、散射光和电阻抗的信号技术识别计数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细菌、结晶等[5], 由于尿液有形成分复杂, 有时受干扰物质影响会产生假阳性或假阴性。AVE-763B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利用“机器视觉”技术, 实现显微镜检识别全自动化。通过摄像头自动地在低倍镜下对大量的尿液标本中各种有形成分进行扫描, 计算机自动准确定位后, 再在高倍镜下对所采集的有形成分图像进行分析、处理、并与已建立的各种有形成分的模型数据库进行对比分析, 计数红细胞、白细胞、结晶等定量结果[6]。对分析的324例尿液标本, UF-1000i有11例 (红细胞9例, 白细胞2例) 测定结果明显高于不离心镜检法。镜检确认由草酸钙结晶、非晶型盐类结晶、真菌、精子、细菌等因素引起。AVE-763B有7例因结晶、真菌、精子、黏液丝等因素影响细胞计数结果, 可通过软件“人工辅判”功能直接对图像分析进行审核报告, 纠正不必要的错误信息。对细胞浓度过高的标本, 如肉眼血尿和脓血尿, AVE-763B、UF-1000i测定结果与不离心镜检法计数结果相差较大 (仪器测定值比镜检法要低) , 应将标本稀释后再进行检测。

综上所述, 经“人工辅判”AVE-763B测定白细胞、红细胞、管型与不离心镜检法的检测结果优于其他类型仪器。还应指出, 镜检是形态学检查的金标准, 仪器分析细胞仍存在许多局限性。在产生疑问时, 仍需显微镜检确诊, 决不能不加分析作为确诊依据。

摘要:目的:探讨并比较自动化仪器检侧尿液有形成分与镜检定量计数的关系。方法:采用AVE-763B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 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测定尿液有形成分与不离心定量计数板镜检法测定尿液有形成分, 分析之间的差异。结果:AVE-763B与不离心镜检法的符合率白细胞94.75%, 红细胞89.81%;UF-1000i与不离心镜检法的符合率白细胞为89.81%, 红细胞为79.32%。结论:AVE763-B全自动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对尿液有形成分的识别优于UF-1000i, 但仍存在许多局限性。

关键词:尿液有形成分定量,AVE-763B,UF-1000i,不离心镜检法

参考文献

[1]丛玉隆, 马骏龙, 岳秀玲, 等.中国健康人群尿液显微镜检测法有形成分结果调查[J].临床检验杂志, 2006, 24 (2) :81-84.

[2]丛玉隆, 马俊龙, 张时民, 等.尿液细胞成分定量分析方法学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6, 29 (3) :211-214.

[3]郭慧, 王萍等.干化学法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结果与手工法检查的一致性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 2011, 18 (2) :168-169.

[4]丛玉隆, 马骏龙.尿沉渣测定四种方法参考值范围调查[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1997, 20 (4) :229-231.

[5]张时民.实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48-151.

[6]丛玉隆.现代尿液分析技术与临床[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162-164.

浅议人体尿液有形成分分析 篇2

1 尿液有形成分检测的意义

尿有形成分检查可为临床解决以下向题: (1) 诊断及鉴别泌尿系统疾病及邻近的生殖系统疾病; (2) 协助了解其它系统疾病, 如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寄生虫类疾病等; (3) 实施安全用药监护; (4) 实施职业病防护; (5) 对健康人群进行保健体检; (6) 对遗传代谢病进行筛查。

2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的主要方法

2.1 显微镜检查法

操作步骤:取混匀的新鲜尿液10 m L置于一刻度管内, 用回转半径15 cm的水平离心机按1 500 r/min (RCF=378G) 离心, 沉淀5 min, 将离心管倾斜倒去上层液体, 使剩约0.2 m L, 混匀管底沉淀物, 用吸管吸出沉淀物约20μL, 滴于载玻片上, 用盖玻片覆盖后镜检。这种传统方法易受操作者主观影响, 随意性强、误差较大、可比性差, 因此报告结果不利于临床动态观察, 是缺乏标准化的实验方法。

2.2 干化学检查法

(1) 尿液p H原理:采用酸碱指示剂法。方法学评价:尿标本必须新鲜, 时间过长的尿液可滋生细菌, 使尿液转碱性;尿液含过多碳酸氢盐或放置时间过久也可导致挥发, 使p H增高, 不适宜精确测定尿p H, 适合于过筛试验; (2) 尿比密原理:采用多聚电解质离子解离法。方法学评价:该方法灵敏度略低, 只能按0.005的梯度色阶表达结果, 精密度差, 测试范围窄, 并且受强碱性尿和高蛋白质尿的影响。适合于对健康人群的过筛试验; (3) 尿蛋白原理:采用“指示剂蛋白质误差”原理。方法学评价:对清蛋白的敏感性明显高于球蛋白、血红蛋白和黏蛋白, 因此“阴性”结果并不能排除这些蛋白质的存在; (4) 尿葡萄糖原理:采用葡萄糖过氧化物酶法。方法学评价:适用于常规及过筛检查尿中的葡萄糖。而对乳糖、半乳糖、果糖等其它还原糖不反应。高浓度的维生素C会减低反应的敏感性, 可能会造成假阴性; (5) 尿酮体原理:采用亚硝基铁氰化钠法。方法学评价:对乙酰乙酸的灵敏度为50~100mg/L, 对丙酮的灵敏度为400~700mg/L, 与β-羟丁酸不反应; (6) 尿胆红素原理:以偶氮反应为基本原理。方法学评价:过量的维生素C和亚硝酸盐可抑制偶氮反应而呈假阴性, 而大量的氯丙嗪和高浓度的盐酸苯偶氮吡啶的代谢产物在酸性条件下会呈假阳性反应; (7) 尿胆原原理:以醛反应法或重氮反应法为原理。方法学评价:尿胆原排出后很容易氧化为尿胆素, 故应尽快测定。应用大量抗生素、维生素C和尿中含有高浓度亚硝酸盐或甲醛时, 容易抑制实验, 出现假阴性结果。使用氯噻嗪类、非那吡啶类、对-氨基硫酸和磺胺等药物时可出现假阳性; (8) 尿亚硝酸盐原理:采用亚硝酸盐还原法。方法学评价:测定时尿液必须新鲜, 无外界污染, 最好用晨尿或潴溜4h以上的尿液。出现阳性结果意味着尿液中细菌数量在105个/m L以上。阴性结果并不表明尿液中无细菌, 可能为非硝酸盐还原性细菌引起的尿道感染;也可能为饮食中缺乏硝酸盐等; (9) 红细胞原理:采用红细胞类过氧化物酶法。方法学评价:高浓度维生素C对试验可能有抑制作用, 导致结果偏低或假阴性;浓缩尿或高蛋白尿也可减低反应敏感性。清洗剂和尿道中细菌产生的过氧化氢酶可能引起假阳性结果; (10) 白细胞原理:采用粒细胞酯酶法。方法学评价:该实验仅与尿液中的粒细胞、脓细胞及破坏后的粒细胞释放出的酯酶成分反应。当尿中出现以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为主的白细胞时, 可呈阴性;尿中出现过高的葡萄糖、蛋白质或高比密尿会造成反应的敏感性减低或出现假阴性。

2.3 尿流式分析仪检验法

自动化仪器为尿液有形成分定量分析提供了新的方法。Sysmex公司生产的UF-50, UF-100尿液分析仪是根据流式细胞术设计的专门用于尿沉渣检查的仪器。该仪器所用尿液不用离心, 经荧光染色后, 应用鞘流技术将尿中有形成分单个有序通过检测系统。根据检测后发出的荧光强度和在前向角测定的散射激光强度以及脉冲的大小综合分析, 报告尿中的有形成分的种类和数量, 仪器除可自动报告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细菌, 5个定量参数外, 还可测出红细胞的大小分布, 从而得到有关出血部位、尿道或肾脏器官的信息, 同时还能测出尿液电导率指标。包含了数据标志的系统可帮助化验员快速确定哪些样品需要显微镜检查, 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另外, 研究表明, 如果采用定量报告方式 (C/μL) , 最好采用不离心多数量计数法。尿液离心镜检是将尿液离心再悬浮后镜检计数的一种方法, 可能受到离心部分变形溶解或离心沉淀不完全等因素影响, 要比实际理论值明显减低。UF-100作为一种尿有形成分流式定量计数仪器, 其最大检测速度为每小时100个样本, 用于成形成分快速筛选, 标本常规定量是符合临床要求的。该检验法在大工作量环境下, 既保证了检验速度又保证了检测质量, 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

3 结语

用显微镜检查方法分析细胞仍存在许多局限性, 产生疑问时必需镜检确诊, 同时费工费时、重复性差、不易定量, 受操作者主观影响, 结果不利于临床动态观察。干化学方法具有所需尿量少、操作方法简便、检测速度快、重复性较好, 对几项化学成分分析能从定性进入半定量等优点, 但它对有形成分检测有一定局限性, 尿液中存在一定量的干扰物质, 可导致检测结果呈假阴性或假阳性, 只适合于临床的初筛工作。尿流式细胞分析仪分析法具有标本无须离心、检测速度快、病理成分敏感度及重复性好等优点, 且由于每份标本检测步骤模式一致便于质量控制及标准化;局限性是它不能检出滴虫、脂肪滴、病理及药物结晶, 也不能识别肿瘤细胞, 当尿中存在大量细菌、酵母菌、结晶等颗粒时可干扰红细胞计数, 也不能识别影型红细胞及病理管型。将同一检测目的几种主要方法有机整合在一起, 对同一份标本的不同方法结果 (干化学、尿流式、沉渣计数) 进行模式匹配, 优势互补, 特别是干化学的快速简便和尿流式细胞分析仪对有形成分定量分析的准确性及自动化, 能够有效降低手工镜检的劳动强度。

参考文献

尿液有形成分定量 篇3

1 日常维护及注意事项

每天进行一次流动计数池上表面的除尘及显微镜清晰度的调试。仪器开机前, 要检查有无清洗液, 以免仪器工作时不能有效清洗流动计数池, 从而影响测试结果;仪器工作中, 如要暂停仪器镜检工作, 需等待仪器把当前检测样本镜检完后才能暂停工作;病人资料中的ID号、尿干化学号、镜检号一定要对上。

2 常见故障及分析

2.1 干化学接收窗口能接收到数据, 但在报告审核中找不到结果:

干化学仪器的日期设置错误;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的日期被人为改动。

2.2 计数池中有大量杂质无法清洗干净:

采用专用清洗液B进行浸泡5min再进行清洗;如上步无法解决, 可将计数池拆下, 用注射器连接后来回抽吸进行清洗直到干净为止;还不行只能更换计数池。

2.3 在标准版调焦清楚后, 进到“沉渣镜检”程序后又变得不清楚了:

显微镜物镜没拧紧;上下聚焦光片是否与光电开关位置不当, 互相有摩擦;安装计数池不当, 将压紧弹片压得过里, 导致高低镜头转换时碰到压紧弹片;计数池压片太松。

2.4 细胞识别效果不理想:

焦距是否调清楚;背景色是否调至正常范围;更新识别模块。

在使用AVE-764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过程中, 注意日常保养及常见故障的排除, 就能使我们工作中减少仪器故障, 有效保证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严密.眼科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143-144.

[2]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423.

尿液有形成分定量 篇4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2000例标本均来自我院2015年4月至9月门诊和住院随机患者, 其中男890份, 女1110份, 年龄1~80岁。

1.2仪器和试剂:sysmex公司AVE-761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和配套试剂、试纸条、质控品, Olympus显微镜和800型离心机。

1.3实验方法:用一次性尿杯随机收集患者晨尿, 分成两管各5 m L。一管做尿有形成分分析, 另一管用于尿干化学分析仪做尿11项, 并按操作规程离心沉淀后取沉渣0.2 m L混合进行显微镜检查。

1.4判断结果:标准AVE-761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男RBC>12/μL, 女>24/μL为阳性, WBC>15/μL为阳性, 透明管形>0.89/μL为阳性。显微镜检查:RBC>3/HP, WBC>5/HP为阳性标本, 透明管形>2/LP为阳性。

1.5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应用SPSS17.0软件处理, 进行t或χ2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2000份尿标本通过仪器检测和人工镜检, 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结果不完全一致。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红细胞阳性443例, 阳性率为22.1%, 白细胞阳性598例, 阳性率为29.9%, 管型阳性240例, 阳性率为12.0%, 镜检法红细胞阳性370例, 阳性率为18.5%;白细胞阳性564例, 阳性率为28.2%, 管型阳性206例, 阳性率为10.3%, 两种方法红细胞阳性检测结果符合率为83.5% (P<0.01) , 差异有显著性, 白细胞阳性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4.3%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管型阳性检测结果符合率为85.8% (P<0.01) , 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

3讨论

AVE-761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 对尿液中有形成分经荧光色素染色后, 利用流式细胞术和电阻抗原理对尿液中各种有形成分进行定量分析, 使尿液分析更快速、误差小、结果更准确、可靠。但也存在一定的干扰因素, 导致不同程度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显微镜镜检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但尿沉渣镜检能及时发现某些尿液分析仪的错误报告并及时纠正[1]。

在对尿中红细胞进行时, 由于尿液中存在其他成分, 如细菌、酵母样菌, 这些成分的荧光参数直接会对红细胞检测值造成干扰, 从而影响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对红细胞计数检测, 导致结果呈现假阳性。相对与尿液干化学法, 尿液有形分析仪能够对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产生反应, 达到检测尿中所有白细胞的目的, 但该方法不能检测破损细胞[2]。在管型检测方面, 传统的尿沉渣分析仪检测机制是通过管型内容物染色后产生的荧光, 根据荧光强弱对病理管型和透明管型进行区分辨别, 此方法不能明确分类病理管型。但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能够检测管型长度、外型等, 通过前向散射光脉冲测定管型长度, 电阻抗脉冲测定管型外型。由于尿液中黏液丝的存在和聚集, 使得其电阻强度表现出与透明管型基本相同, 因此被误认为是透明管型。在对女性尿液进行管型检测时, 要注意上皮细胞的分布宽度和散射脉冲宽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从而被误认为是病理管型[3]。不是所有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区分的透明管型都为非病理管型[4]。这是因为尿液中存在成团的脓细胞, 成串珠状排列在鞘流液中, 容易被仪器错误检测到, 而且脂肪管型内含有的脂肪荧光着色不良, 荧光分布区域和透明管型相似, 从而被误检为透明管型

AVE-761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时, 尿液不须离心、标本用量少、检测细胞多、检测速度快, 易于质量控制和标准化, 检测精确度较高。尿液有形成分分析比手工显微镜检查具有优势, 但也存在明显不足,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目前尚不能鉴别异常细胞, 尤其不能明确病理性管型的分类, 因此还不能完全取代显微镜。在实际尿液常规检查工作中, 因仪器自身误差和局限性, 或实验操作差异, 都会使尿液自动化分析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同时质控措施没有保障, 最终由造成检验误差甚至延误疾病的诊断。所以不能完全依赖AVE-761尿液有形成分的检测结果而必须重视显微镜镜检, 尿分析仪提示异常的标本, 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显微镜复检。必须注意检验前检验中的质量控制, 标本收集和检测均需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摘要:目的 探讨AVE-761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和镜检法在尿液检测中的相关性及分析尿液有形成分检测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AVE-761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和显微镜对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2000例随机非离心尿标本进行检测和分析比较。结果 尿沉渣分析仪红细胞阳性率为22.3%, 白细胞阳性率为30.1%, 管型阳性率为12.1%;镜检法红细胞阳性率为18.6%, 白细胞阳性率为28.1%, 管型阳性率为10.4%, 两种方法红细胞阳性检测结果符合率为83.3% (P<0.01) , 白细胞阳性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3.1% (P<0.05) , 管型阳性检测结果符合率为85.7%。结论 AVE-761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尿液有形成分敏感性高, 适合大批标本的筛查, 但特异性低于镜检法, 两种方法联合应用, 能有效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镜检法,尿有形成分

参考文献

[1]丛玉隆.尿液有形成分检查及镜检筛选标准的的制定[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1, 34 (6) :481-483.

[2]张改英, 赵彩青.UF-100沉渣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测尿中血细胞的比较[J].包头医学院学报, 2009, 25 (2) :162-163.

[3]丛玉隆, 马骏龙, 张时民, 等.尿液细胞成分定量分析方法学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6, 2 (19) :211-214.

尿液有形成分定量 篇5

1.1 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在2008年3~9月份, 共98例的泌尿内科住院病人。

1.2 采样方法与原理以及工具

(1) 检验科常用尿杯。选取所采集的患者中段尿5mL以上, 搅匀后移入试管中 (15mm×100mm) , 上机检测。 (2) 小便采样器 (一次性吸附式) :固定一根带手柄及护盖的塑料棒在长100mm, 直径15mm的圆柱状海绵体轴心位置, 配专用塑料试管1支 (15mm×110mm) , 取样时让病人直接将尿洒在海绵载体上, 插入试管后送检;用塑料棒轻压管壁旋转1周抽出后, 3mL的尿量留在管内, 进行上机检测。

2 实验结果

(1) 分别比较2种方法检测尿液有形成分效果98例病人中, 肾癌1例, 狼疮性肾炎3例, 慢性肾小球肾炎9例, 高血压肾病4例, 慢性肾衰16例, 肾结石10例, IgA肾病2例, 急性肾小球肾炎8例, 糖尿病肾病6例, 尿路感染 (包括肾盂肾炎) 21例, 肾病综合征18例。采样器组与尿杯组采集尿液检测的结晶体 (UNCX) 、管型 (CAST) 、红细胞 (RBC) 、白细胞 (WBC) 、上皮细胞 (EC) 等5个主要指标的阳性例数比较, 见表1。 (2) 2.2吸附式小便采样器对尿液有形成分降幅范围有形成分下降主要是由于挤压过程被挤破或海绵体的“羁留”所至, 体现在数量上的削减 (降幅) , 而非“有”或“无”即阳性或阴性, 故有必要对降幅情况进一步分段分析。98例患者采样器尿样5个有形成分阳性指标总数为179个 (尿杯组为180个) 。与尿杯有形成分参考值作对照, 采样器降幅在0~5%范围内的11个, 降幅在0~10%范围内的58个, 降幅在25%以下者占95.5% (171/179) , 降幅在30%以下者占98.9% (177/179) (表1) 。

3 结语

根据表1结果, 除了上皮细胞, 其它4大指标2种采样法的结果符合率都是100%, 这表明尿液有形成分中至少这4大指标不会因将尿杯替换为采样器而出现假阴性或者漏检, 从而并不影响到临床诊断和疾病活动的判断。上皮细胞检测中2组误差仅1例, 为女性病人的鳞状上皮细胞, 浓度为8个/μL。可以推断, 原因在于尿样本身, 而非采样工具, 因为即使降幅达50%, 仍为0~4/μL, 而实际是未检出, 可能是由于极少数患者并未按要求采集中段尿所致。

随着检测手段的提高, 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需要尿液检测结果在“量”上有了新的要求, 一些定性检测项目改为半定量, 半定量改为定量。比较先进的血球分析仪, 有些指标质控范围高达±15%、±25%, 由于尿液及其有形成分的特殊性, 质控范围更难以界定。本研究结果, 所有阳性指标降幅在25%以下的占总阳性指标数的95.5%;所有降幅在30%以下的更是高达98.9%。而98例患者中包括的11种疾病, 涵盖了泌尿内科常见病种。由于条件限制, 很难对足够的“特例”进行跟踪观察, 但随着该采样器的推广使用, “特例”一定得到进一步理清, 更好的服务临床。一次性吸附式小便采样器的应用具有明显优势, 减少样本污染和被污染的机会, 而且对病人或护士的采样和送样、检验人员接样和上机都很便利, 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屈雅川, 林虹, 王友新, 等.一次性吸附式小便采样器临床应用研究[J].广西医学, 2008, 30 (10) :1483~1485.

[2]丛玉隆.尿液细胞成分定量分析方法学研究[J].中国检验医学杂志, 2006, 29 (2) :11~14.

[3]叶应妩, 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275~301.

上一篇:企业后备人才培养项目下一篇:配网防误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