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策略(精选11篇)
检验策略 篇1
0 引言
近几年来,工程技术飞速发展,大量先进医疗设备被引进医院的各个科室。这不仅提高了医院的整体医疗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也提高了医院的知名度。但同时,大批设备也面临更新换代的问题,如何提高旧设备的使用率、发挥其最佳效能、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使科室更好地发展,就成了每一位管理者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1 检验设备发展现状
随着国家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对生存质量越来越关注,于是对医疗倍加重视,对早期、快速、精确、微创等诊断与治疗设备的期望和需求愈来愈高。随着以新技术、新材料为代表的大型数字医疗设备的引进,医院医疗设备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1,2,3,4,5,6,7]。
多年来,检验设备管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关于设备管理的论述也不少见,但都是从培训、保养、领导重视等诸多方面考虑的,却遗漏了对设备基础因素的分析。然而,除了科室内部管理问题之外,还需要相应法律法规的约束。因此国家就医疗器械管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医疗器械管理法规,如《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医疗器械管理法规,从政策、宏观层面上规范了医疗器械的生产、经营、购(配)置与使用与管理。尤其是《军队大型医疗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于2005年5月以总后勤部名义颁布实施,将占医疗设备总值约50%的大型医疗设备纳入了全军统一规划管理范畴,实施了“三证”管理。同时,随着全军大型医疗设备应用质量检测工作的不断加强、大型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从技术、操作、标准等多个层面得到了整体完善。
现代医疗设备的快速装备有力地带动了医院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促进了医疗质量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然而随之而来的就是设备的更新换代、新老交替,怎样才能做到既不让设备使用不掉链子,又能够杜绝设备闲置,这成了检验科面临的新问题。
2 更新换代的原则
(1)对于经济条件不足的医院,一般设备都是使用到无法再使用了才开始考虑和筹备购买接替设备。
(2)对于资金雄厚的医院,什么先进就进什么设备,始终保持设备的先进性,是新技术的代言人和排头兵。例如国内各地的三甲医院,效益较好,这些医院的设备一般都是很先进的,整体经营进入了“良性循环”状态。
(3)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以及设备的使用状况,有计划地进行更换。一般发展中的医院都是采用这种方式,逐步完成过渡期[8,9,10,11]。
3 更新换代的分析与结论
3.1 从设备的寿命着手分析
实践证明大多数设备的故障率是时间的函数,典型故障曲线称之为浴盆曲线,曲线的形状呈两头高,中间低,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可划分为3个阶段:适应期,最佳使用期,报废期。浴盆曲线是指产品从投入到报废为止的整个寿命周期内,其可靠性的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它是以使用时间为横坐标,以失效率为纵坐标的1条曲线。如图1所示,其中横坐标指的是时间,单位是年、月、天、小时等,用小写字母“t”表示;纵坐标指的是故障率,用希腊字母“λ”表示,是故障时间与总投放时间(故障时间与正常工作时间的和)的比值或者是百分数。
设备的寿命有自然寿命、经济寿命、技术寿命3类。以下结合图1设备故障率曲线图进行说明。
(1)自然寿命就是指设备从使用一直到无法再使用为止的时间段。一般地方小医院对于设备的使用就是采取这个原则,直到设备无法再使用才考虑购买替代设备,甚至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无力购买。
(2)经济寿命是从经济角度分析设备的使用周期,一般指在临界线以下的故障率的1个周期,如图1中a~b区间。大多数发展良好的医院设备的更新换代都采用这个原则。
(3)技术寿命是指由于技术的发展与革新,促使设备在自然寿命或者经济寿命结束前就终止的时间段。期间起决定因素的是先进的检验技术的产生,替代了原来的检验方法,使之更加快捷、准确、全面。日立全自动生化仪的各型号参数对比见表1,产品型号编号越大,产品越新。新产品的检验项目越来越多,监测速度越来越快,反应液的量越来越少。可见单个样本的检验成本也在下降。所以只要是患者越多,就更应选择先进的设备,从而降低成本,增加科室收益。
(4)故障率的计算方法:故障总时间与工作总时间之比。设备投入使用初期,由于操作水平限制,设备的故障率较高,这个时期叫适应期。也就是说,设备投入初期的使用可能是非盈利性的,随着操作熟练程度的增加,故障率开始下降,当低于a点时开始盈利了。自m点开始至n点结束,操作者已经熟悉设备的操作,对于设备的日常保养也十分到位,并能够合理地控制耗材成本,故曲线的m~n段是最佳使用期,设备的故障率最低并且趋于稳定,收益趋于稳定。但是,由于设备老化,自n点开始故障率逐渐上升,到达b点之后,设备运营进入亏损阶段,如果不人为终结,此状态一直延续到设备的自然寿命结束。
(5)由寿命曲线分析,我们不难得出,设备更新换代最佳的时间是图示n点购入新设备,并投入使用。理论上讲,就是让新设备的a点与旧设备的b点重合,这样才能保证故障率保持最低,收益趋于平稳。由此可见,接替设备的购入时间不能拖后,应该及时投入使用,旧设备也要及时淘汰,切不要因还可用而继续使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科室收益最大化持续稳定。
3.2 从检验设备的获取方式分析
(1)目前,检验设备主要的获取方式分为2类:投放设备和采购设备。(1)投放设备分2类:一类是收益分成的方式,另一类是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辅助器材和试剂的方式。2009年国家明确规定:不允许医疗器械公司向公立医院以分成形式投放医疗设备。一类投放方式被禁止了,设备投放均采用另一类方式与医院合作。一般情况下,这种大型设备的维修由厂家工程师负责完成。操作者发现设备故障,由设备负责人电话通知厂家工程师上门服务。(2)采购设备是医院直接从厂家购买设备,一般来说小型设备均采用这种方式购置。设备维修是由医院设备科负责。
(2)投放放设备主要是通过试剂来回收设备款的。正常情况下,试剂消耗量与标本数量成正比关系。而每人份消耗的试剂量是一定的,患者标本数量越多,消耗试剂总量就越多,厂家就能够从中快速收回设备款。同时,医院获取一定比例的收益。投放设备的质保期是终身制的,但因约定在一定的时间内消耗一定数量的试剂(或耗材),而医院只有在正常工作时消耗的试剂才能够获得收益。这就是说投放设备投入使用的时间越早越好。而采购设备有明确的免费售后服务期限,购置的设备应该及早投入使用,正式投入使用的期限,最迟不晚于经济寿命曲线的b点,也就是说要保证适应期小于质保期。质保期结束后,设备的维护保养由用户完成。这就需要用户具备过硬的相关专业技能。为了降低故障率,需要对操作者进行严格的培训,经考核达标后上岗。对于操作者的劳动技能有较高的要求。
(3)无论是投放设备还是购买设备,设备购买回来应及时投入使用,旧设备在自然寿命结束前留用,以供不时之需[12,13]。
4 结语
“物尽其用,勤俭节约”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应该继承下来,而“勤俭”的目的是获取最大的利益。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应该相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善于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地转变观念,力争为“科技强军”添砖加瓦。
检验策略 篇2
【关键词】医学检验;临床;质量控制;策略
【文章编号】1004-748405-3399-01
1引言
检验策略 篇3
关键词:临床化学检验;质量;影响因素;策略
引言:要控制临床化学检验的质量,就必须时刻关注每一环节,将控制贯穿在分析前、中、后等各个方面和环节,只有严格地把控每一环节,才能切实地把握整个检验质量,才能保证临床化学检验的准确性、保证诊治临床疾病的顺利进行。当前,控制化学检验的分析中、后的样本质量是在临床化学检验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得到了重视,在控制分析中的阶段质量时,经常使用两种方法:控制室内质量和评价室间质量。通过这两种方法的使用可有效提高化学检验质量,提高其精准度与准确性。在化学检验过程中,有很多种影响质量的相关因素,由于控制力度不够、意识不强等原因,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不利于临床诊治的顺利进行。在2015年1-10月医院的化学检验样本基础上,探讨影响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在接收医院化学检验样本基础上,根据需要对数据进行筛选,选出合适样本进行相应的研究,总共选取样本数量36个,这些样本都受到影响因素影响而发生质量变化的样例,为方便研究,将这36例作为观察组;从众多样本中再挑选出正常的不受影响40例作对照组。
在筛选两组样本的时候,主要条件是:首先,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化学检验的结果之间不相称,有很大的差异。其次就是通过多次重复的测试,出现了不可能出现的临床值。第三,通过标本二次采集,并遵循严格检验方法和步骤进行操作,但是得到的两次结果有很大的差异。
(二)临床方法。建立起相应的数据库运用Microsoft VFP6.0软件,统计和分析选取的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找出影响检验质量的因素,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分析化学检验环节差错的构成,提出应对措施,实现科学地控制质量的目标。
(三)统计学处理。在处理分析数据的时候,主要使用的是SAS 8.0数据软件包,并以率来表示计数资料,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差异就是P<0.05。
二、结果
(一)两组检验情况分析。通过对两组样本分析与研究,得出一些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有样本质量不合格、样本采集不规范、样本延时送检、患者没有按规定准备,分别占影响因素的16.67%、27.78%、25%、19.44%,这些主要产生与观察组,在另一组中没有这些明显的影响,所占比例都很低,因此两组之间的对比是有统计学意义(P<0.05)。
将观察组及对照组都进行分类,根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两组在不规范采集行为、延时送检、患者准备不规范、样本质量低下、采样时间不准确方面的数据分别为10(27.78)、9(25)、
7(19.44)、6(16.67)、4(11.11);对照组的为1(2.50)、2(5)、1(2.5)、3(7.75)、2(5);两组在这些影响因素对应下的P值分别是0.001、0.002、0.002、0.040、0.200。
(二)临床化学检验环节差错构成。在检验分析之前,分析前差错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这是第一因素,这种因素所占据的比例为63.9%,分析中、后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占据着较重比例,分别为22.2%和13.9%。由于检验时间不同,造成差错也不一样,构成比也就自然而然不同。分析前差错为23例,构成比为63.9;分析中差错例数为8,构成比为22.2;分析后差错例数为5,构成比是13.9。总共差错例数为36。
(三)两组标本检验结果异常分析。通过分析36例检验结果的异常情况,发现,引起异常现象主要是K+、Na+、Cl-值低,且这种现象在总样本中占据比例较大,即41.7%,除此还有一些其它异常现象。在检验过程中,主要检验的就是K+、Na+、
Cl-Glu、CO2结合力,这些因素都出现了异常的情况,异常低15(41.7)、15(41.7)、15(41.7)、5(13.9)、1(2.8)异常高10(27.8)、3(8.3)、4(11.1)、5(13.9)、4(11.1)
三、讨论
(一)标本检验结果异常原因分析。标本采集的途径主要是患者输入葡萄糖同侧血管,在血管周围葡萄糖浓度较高,但血液浓度都比较低,这也是造成检验的标本中血糖异常增高,而且K+、Na+、Cl-异常降低的根本原因。在给患者输入能量合剂中,含有很多维生素C,造成了血糖浓度异常低,由于维生素C有很强的还原性,因此它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对氧化酶法测定血糖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导致血糖降低,出现了异常情况。此外,KCL在能量合剂中有很大的量,KCL的量比较大是造成样本中K+和Cl-增高,出现异常的主要原因;导致Na+的异常增高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及时送检血液样本;再加上送检血是在患者输液时末端回抽血,因此就造成CO2结合力异常增高,O2结合力的结果的增高与血液中的HCO3-有直接的关系。
(二)影响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1)样本本身的影响因素。样本直接来自于患者,因此在采集样本前后,患者各种变化都会给样本检验结果造成直接影响,病理变化、治疗措施等都是主要影响因素。一般情况下,检验值的波动主要是因为生理因素,比在患者用餐之后,无机磷就会增高;患者在早晨空腹的时候就会导致血清铁升高。除此,饮食也会给血检验结果带来直接影响,如一些喝酒患者就会呈现出7-谷氨酰转移酶升高的现象;除上述因素,用药也会带来影响,如用酒精会升高尿酸、乳酸,降低血糖。(2)输液影响。在采集血液样本时,若患者正在输液,那么就难免受到输液的影响,检验出来的结果就会与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偏差,如在采集样本时,如果患者刚刚输完脂肪乳,那么在检验结果中就会显示其血脂水平升高的现象。通过大量临床研究,得出在输液之后一到两个小时采血是最合适的时间。(3)样本采集时间影响。样本采集时间对检验结果也有直接影响,如果在早晨空腹时采集标本,就会得到比较准确的检验结果,但需要注意的是空腹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就会出现异常。(4)样本的送检和处理。样本送检时间直接影响着检验结果,二者成负相关,即采集血液之后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送检,保证结果的准确。一旦样本放置时间过长,就会导致血清钾离子水平升高,降低血液中血糖水平,影响检验结果。
(三)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应对对策。为了改变上述现象,首先就要构建相应质量管理体系,保证样本质量,提升合格率。加强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前、后环节的控制,将所有环节都融入到样管理体系中,而且还要加强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切实地监督与控制分析前质量。重视起样本的合格率,将其作为相关部门的重要考核指标,从而提高样本的合格率。
此外,为了保证质量,还要紧密地联系临床,不断地交流。此外,临床检验科室要加强与其他临床科室的交流,保证试验检测数据准确与及时。不仅如此,还可以开展多样的形式,加强培训与学习,比如专家讲座、学习资料等培训、考核,让每一个工作者认识到质量控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从而促进检验医学工作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建余.探讨影响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5,02:156-157.
检验策略 篇4
关键词:食品检验技术,食品安全,问题,策略
0引言
目前, 我国已构建起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监控网络以及预警机制, 同时建立了全国性的信息共享平台, 但是食品安全事件仍然层出不穷, 并且多样化食品所需的检测项目日益增多[1]。尤其是年年来污染源不断出现, 加大了食品安全威胁, 暴露出食品检验技术存在的问题, 需要及时探讨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1食品检验技术存在的问题
1) 检测技术不够健全。一些检测方法存在空白, 例如多残留的检测技术较少。在非食用性的原料领域, 食品生产加工当中使用的甲醛、膨松剂、双氧水以及吊白块等, 都会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不过目前还缺乏统一的检测标准与技术, 现行检测技术大部分属于定性方法, 定量准确度存在明显的不足[2]。在食品添加剂的监测方面, 部分食品添加剂只规定使用范围以及限量, 而缺乏针对性的检测技术, 这就导致检验机构以及行政执法机构面对部分问题食品时无法可依, 给不法食品的生产人员有机可乘, 从而埋下食品安全的隐患。
2) 快速检测技术不够成熟。我国近年来开展农药残留检测技术领域的研究, 不过在特异性以及灵敏度等环节还有待提高。环境污染物的检测过程中, 发达国家有着针对二恶英及类似物超痕量的检测技术以及对激素、瘦肉精、氯丙醇痕量的检测技术和精密仪器, 我国还缺乏针对这部分污染物快速准确的检测技术以及仪器设备[3]。除此之外, 部分发达国家投入巨额资金研究食品当中疯牛病蛋白以及禽流感病毒检测技术, 而我国目前还缺乏监督检测的实用技术。
3) 检测设备的质量差。在检测仪器设备方面, 部分食品检测机构因为资金比较匮乏, 存在着检测设备质量差的问题。虽然大多数的检测机构在分析食品过程中使用GC、HPLC以及AAS等仪器设备, 不过发达国家广泛使用的GC - MS以及HPLC - MS等还未能普及, 超痕量分析等技术检测更是严重缺乏[4]。实验技术方面, 因为食品检测机构往往使用技术含量低并且操作简便的检测方法, 导致样品前处理技术较为传统, 提取净化效果差, 检测的准确性以及精度上都无法满足食品污染物的限制标准[5]。
4) 质量控制标准滞后。我国现行做法是食品检测机构根据一定规范, 例如政府标准或者是行业标准, 来检测受检的食品, 同时依据已有的标准加以判定, 要是不合格则不允许食品上市。但是受客观因素的影响, 这种分析方法还无法大规模地应用, 特别是食品当中添加的三聚氰胺, 作为化工原料的一种, 含氮量比较高, 部分不法分子为了控制成本, 在乳制品以及生鲜乳当中添加三聚氰胺, 从而冒充高蛋白食品。国内外用来进行三聚氰胺含量测定的技术, 主要为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等, 相关食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技术大部分根据FDA饲料检测, 并且未进行针对性的优化处理, 同乳制品的基质存在一定的区别[6]。
2食品检验技术问题的应对策略
1) 重视食品的感官检测以及物理检测。食品感官检测指的是依靠嗅觉、听觉、视觉、味觉以及触觉等来对食品的味道、 形状、颜色、香气、质地以及口感进行评定。感官检测的方式简单方便并且判定迅速, 同时费用少、实用性高, 能够立即检测食品真假与好坏, 可以说是食品掺假检测重要的方式之一, 因此普遍应用在食品质量监察过程当中的现场检测。此外食品公司在生产流程当中对原料、成品品质的掌控以及食品质量改善、新产品研发当中感官检测的应用也比较广泛。食品物理检测是指根据食品物理常数以及食品含量构成关系来对食品纯度、浓度、新鲜度以及掺伪状况加以检测。纯物理检测的仪器操作简便, 部分仪器可以随身携带, 因此主要应用于食品公司在生产流程当中的质量掌控以及日常研究, 在食品质量的现场检测当中也较为常见。
2) 加强光谱分析技术的应用。光谱食品检验技术近年来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其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是检测快速。光谱检测流程往往可以在几秒钟内实现, 因此应用光谱方法可以迅速检测未知试样当中测量成分浓度, 并且可以完成不同成分危害物质的联合检测。不同成分的光谱性质不同, 根据每个成分光谱性质来制定校正模型, 就可以完成多成分的联合检测。2试样不需要预处理, 便于在线完成检测。3完成完好性, 并且是非浸入性的检验。光谱范围比较大, 因此在食品安全检验的过程当中, 应当根据危害物质的性质以及受载食品的形状不同, 使用相应的光谱。食品安全的光谱技术研究主要内容之一就是选用适应不同食品危害物质的相应光谱。 例如应用于蔬菜以及水果表面的农药残余检验的衰减反射光谱以及傅立叶转变光谱, 在真菌毒素检验则使用荧光光谱以及近红外光谱, 水果表面的动物粪便检验则使用荧光高光谱以及近红外高光谱, 微生物检验则使用拉曼光谱。
3) 加强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应用。食品领域的工作人员希望拥有能够速度可靠的检验体系, 而生物传感器检验能够满足这方面的要求。生物传感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检验的时间, 例如沙门氏菌检验的时间可以减少到24 h之内。应用抗体为检验器而制作动态的生物传感器, 检验牛奶或者是热狗等食品当中的葡萄糖球菌肠毒素, 其灵敏性可以达到10 ~ 100 ng / g, 同时检验的流程< 5 min。由于生物传感器的优点较为明显, 因此在食品残留农药以及病原菌的检验等不同行业都有着成功的经验。日本鱼类鲜度检测当中的生物传感器以及商品化, 株式会社以及东方电器公司生产的鲜度传感器可以应用在鱼肉以及鸡肉的鲜度检测, 其中试样的使用量在几微升到几毫升之间, 检测的时间为2 ~ 5 min, 同时仪器的体积小因此便于携带, 适合现场检验应用, 属于创新性以及实用性的现代科学仪器。因为计算机技术以及生物材料的持续发展, 人们对生物体的了解不断加深, 目前生物传感器在食品检测当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4) 加大检测设备投入。我国很多食品检测机构在基本添加剂、营养成分、微生物、有毒有害物质以及常规理化等环节的检测仪器设备配置环节还存在一定欠缺。配置高水平以及精尖仪器的检测机构数量较少, 分析兽残、有毒有害物质以及农残添加剂等方面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例如虽然部分检测机构配置运行成本比较低的气相色谱仪以及液相色谱仪, 可以进行简单的检验工作, 不过电感偶、等离子体质谱以及液质联用仪等较为少见, 疑似验证等方面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 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大监测设备方面的投入, 一方面配置多台设备, 另一方面应当确保仪器设备使用的专一性可以得到保证, 从而不断提高检测的精度。除此之外, 在食品添加剂的检验技术环节, 需要加强食品添加剂的检验标准化, 同时在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技术以及检测标准方面, 也应当进一步加快同国际接轨, 使得我国食品质检机构的产品检测水平不断提高, 可以适应持续更新的检测标准要求。
3结语
食品安全可以说是人们高度重视的热点问题之一, 检验检测则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有效手段。针对不断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 要求不断改进食品检验的技术水平, 从而改进食品检测的全面性以及准确性, 从而为食品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高志贤.食品安全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上海食品药品监管情报研究, 2014, 15 (12) :102-103.
[2]周园园.对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海故事博览, 2013, 11 (9) :236-239.
[3]康丽榕, 郑燕燕.浅谈我国食品检验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J].科技信息, 2014, 15 (10) :159-161.
[4]关莉莉.浅谈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华章, 2014, 20 (25) :345-346.
[5]李有为.对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探讨[J].科技资讯, 2013, 18 (17) :478-479.
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 篇5
制表机关:天津市市政工程
局
批准文号:质监
[2004]171号
表号:检查
一、检查项目
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
(1)对定量项目直接填写检查的数据。
(2)对定性项目,当符合标准规定时,采用打“√”的方法标注;当不符合标准规定时,采用打“×”的方法标注。
(3)对没有此项内容的打“/”来标注。
(4)有钢筋、混凝土、砂浆、砌块等强度等级的检验批,按规定制取试件后,可先填写试件编号,待试件试验报告出来后,再对检验批进行判定,并在分项工程验收时进一步进行强度评定。
(5)对于有允许偏差的抽查点,将实际量测的数值填入格内,超标准的数值,用“○”将其圈住。
二、检查结论及签字
上述内容检查合格后,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为“主控项目全部合格,一般项目满足标准规定要求”,项目质量检查员签字,不得代签;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论为“同意验收”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进行签字,不得代签。
三、有关事项说明
1、直接将有关资料的名称写上,资料较多时,也可将有关资料进行编号,将编号填写上,注明份数。
2、填表时间是在开工之前,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应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
3、填写应由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填写,将有关文件的原件或复印件附在后边,请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验收核查。验收核查后,返还施工单位,并签字认可。
检验策略 篇6
关键词:化工分析和检验;问题;策略
TQ014
化工分析和检验工作在开展过程中需要用到很多技术手段,而且还要根据产品的不同,及时得进行调整分析,以控制好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效率,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和社会需求。我国是一个工业大国,化工生产在推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进一步推动化工行业的发展,必须要加强化工分析和检验的工作力度。
一、化工分析与检验概述
化工分析與检验的含义和构成
化工分析与检验是主要是对化工产品的原料、中间产物和产品进行定量分析,以检验原料和产品的质量。监督生产或流通过程是否正常。化工分析与检验主要是应用化学仪器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与检验,这是一种重要的化工生产技术应用。由于化工生产任务的不同所划分成两种广义上的化工分析,分为定性化工分析与定量化工分析,两种分析方式再分别由狭义的相关内容组成。应用化学知识研究化工产品,应用合理的方法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进行基本原理的检测。不同的是,定性的化学分析主要是检测物质中原子、原子团、分子的种类;而定量分析则是测定物质化学成分的含量。
二、化工分析与检验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1.化工分析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足
在化工分析与检验执行的过程中,即便可以借助很多的技术、仪器来操作,但最终还是要依靠相应的工作人员来操作完成。从目前的工作来看,很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都没有达到较高的水准,年龄较老的工作人员,其总是按照传统模式开展工作;年龄较小的工作人员,总是愿意从理论上出发,导致整体工作队伍的素质出现了参差不齐的情况。首先,化工分析与检验人员在开展日常工作时,并没有从整体的角度出发,仅仅是将本职工作按部就班的完成,某些层面上对其他工作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其次,工作人员本身的专业性没有得到肯定,大多数的工作人员,都没有阶段性的进行进修、培训,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与现阶段的检验标准不相符,无法达到社会的标准和需求。第三,工作人员自身的态度有待提升,他们每天的机械化操作、检验、分析,根本无法彻底的了解化工工作,由此出现了很多的安全隐患。
2.化工分析存在较大的误差
就化工分析与检验本身而言,必须在精确度方面得到较大的提升,否则无法实现工作水平上的提高。现阶段有很多的化工企业,其在化工分析层面上,误差表现为过大的情况。任何一种化工产品的问世,都必须具备相应的技术指标和功能指标,大部分化工产品都是运用新技术来制造的,因此有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合理的误差是被允许的。但是,当化工产品的误差表现为过大时,不仅会对消费者造成不良的影响,还容易在化工生产线上出现严重的问题,届时所造成的安全隐患及问题,将是难以估计的。首先,化工分析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一味的应用老旧分析模式,不符合国家最新的分析标准,误差范围有待重新划定。其次,化工分析的误差问题,并没有得到高度的重视,部分化工厂仅仅是采取了简单的措施从表面上解决问题,化工分析与检验的各项问题依然存在,且产生的恶劣影响突出。
三、化工分析与检验的策略
1.提高化工分析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在化工分析与检验工作中,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必须在综合素质上得到较大的提升。建议在日后的工作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所有选聘的工作人员,都必须拥有足够的上岗资格,理论与技术兼备,减少“滥竽充数”现象。第二,每一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应根据化工分析与检验的标准、体系、方法等,阶段性的接受培训、进修,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考核,了解到当前的员工素质情况,便于开展调整及训练。第三,在日常的工作当中,需对所有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质量,有一个综合的评定,尤其是在重要岗位的工作人员,评定标准应严格一些,保持化工分析与检验的平稳进行,减少各种主观上的隐患和不利因素。第四,当引进先进设备、体系时,化工分析与检验应随之而转变,工作人员需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学习和了解,更好的掌握操作技术,提高检验的精准度。
2.严格控制化工分析中的误差
在化工分析与检验工作中,化工分析的误差,不仅仅是社会上重点关注的内容,还在业界内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误差是无法避免的,但却可以通过较多的手段来进行处理、降低,从而避免造成安全问题、产品问题。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一系列严格的方法,将化工分析中的误差全面控制。用来扩大检测反应的化学物质的程度,仔细考虑指示剂的量,选择正确的指示剂等。反应的化学物质的程度难以控制准确,因此,必须是合理的选择指标,尽量减少滴定终点误差。同时,为了确保化学分析的结果准确,必须严格控制化工操作过程中的操作流程,对于一些利用率低的化学分析仪器与检验设备,需要员工经常对其进行清洗与管理,对于蒸馏水设备需要及时消毒与处理,保护仪器的同时,避免仪器对化工试剂的污染,影响化工分析与检验的准确程度。
本文主要对化工分析和检验中存在的难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当前,我国化工行业的化工分析和检验工作都能按照国家标准执行,体系也比较健全,检验手段也比较多,几乎不会出现严重的安全问题,但对于正在起步发展阶段的中国化工行业来说,还需要继续加强化工分析和检验工作,才能促进化工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参考文献:
[1]曾自娟. 浅谈化工分析与化工检验的重要作用[J]. 化工设计通讯,2016,02:75+79.
[2]徐庆蓉. 浅谈化工企业质量检验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 化工管理,2015,26:54+56.
[3]董善民. 论检验分析在化工安全生产的重要作用[J]. 德州学院学报,2011,S1:171.
检验策略 篇7
1 化工分析与检验常见难题
1.1 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足[1]
在化工分析与检验执行的过程中,即便可以借助很多的技术、仪器来操作,但最终还是要依靠相应的工作人员来完成。从目前的工作来看,很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都没有达到较高的水准,年龄较老的工作人员,其总是按照传统模式开展工作;年龄较小的工作人员,总是愿意从理论上出发,导致整体工作队伍的素质出现了参差不齐的情况。首先,化工分析与检验人员在开展日常工作时,并没有从整体的角度出发,仅仅是将本职工作按部就班的完成,某些层面上对其他工作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其次,工作人员本身的专业性没有得到肯定,大多数的工作人员,都没有阶段性的进行进修、培训,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与现阶段的检验标准不相符,无法达到社会的标准和需求。第三,工作人员自身的态度有待提升,他们每天的机械化操作、检验、分析,根本无法彻底的了解化工工作,由此出现了很多的安全隐患。
1.2 化工分析误差过大
就化工分析与检验本身而言,必须在精确性方面得到较大的提升,否则无法实现工作水平上的提高。现阶段有很多的化工企业,其在化工分析层面上,误差表现为过大的情况。任何一种化工产品的问世,都必须具备相应的技术指标和功能指标,大部分化工产品都是运用新技术来制造的,因此有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合理的误差是被允许的。但是,当化工产品的误差表现为过大时,不仅会对消费者造成不利的影响,还容易在化工生产线上出现严重的问题,届时所造成的安全隐患及问题,将是难以估计的。首先,化工分析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一味的应用老旧分析模式,不符合国家最新的分析标准,误差范围有待重新划定。其次,化工分析的误差问题,并没有得到高度的重视,部分化工厂仅仅是采取了简单的措施从表面上解决问题,化工分析与检验的各项问题依然存在,且产生的恶劣影响突出。
2 化工分析与检验的策略
2.1 提高化工分析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化工分析与检验工作中,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必须在综合素质上得到较大的提升。建议在日后的工作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所有选聘的工作人员,都必须拥有足够的上岗资格,理论与技术兼备,减少“滥竽充数”现象。第二,每一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应根据化工分析与检验的标准、体系、方法等,阶段性的接受培训、进修,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考核,了解到当前的员工素质情况,便于开展调整及训练。第三,在日常的工作当中,需对所有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质量,有一个综合的评定,尤其是在重要岗位的工作人员,评定标准应严格一些,保持化工分析与检验的平稳进行,减少各种主观上的隐患和不利因素。第四,当引进先进设备、体系时,化工分析与检验应随之而转变,工作人员需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学习和了解,更好的掌握操作技术,提高检验的精准度。
2.2 严格控制化工分析中的误差
在化工分析与检验当中,化工分析的误差,不仅仅是社会上重点关注的内容,还在业界内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误差是无法避免的,但却可以通过较多的手段来进行处理、降低,从而避免造成安全问题、产品问题。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一系列严格的方法,将化工分析中的误差全面控制。用来扩大检测反应的化学物质的程度,仔细考虑指示剂的量,选择正确的指示剂等。反应的化学物质的程度难以控制准确[2],因此,必须是合理的选择指标,尽量减少滴定终点误差。同时,为了确保化学分析的结果准确,必须严格控制化工操作过程中的操作流程[3],对于一些利用率低的化学分析仪器与检验设备,需要员工经常对其进行清洗与管理,对于蒸馏水设备需要及时消毒与处理,保护仪器的同时,避免仪器对化工试剂的污染,影响化工分析与检验的准确程度。
3 结语
本文对化工分析与检验展开讨论,提出了相应的问题和解决策略。从现有的工作来看,各地方的化工分析与检验工作,基本上可以按照国家标准来执行,未出现严重的安全隐患,分析体系比较健全,检验手段趋向于多元化。日后,应开展深入的分析与研究,确保工作整体无漏洞。
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化工行业成为了社会上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化工分析与检验工作上,更加是直接涉及到产品的质量、功能等,对消费者而言,这是一项特别有影响力的工作内容。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当前所面对的化工分析与检验难题,虽然在难度上和复杂度上比较高,但整体仍然是徘徊在可控范围内,如果可以积极的执行工作对策,相信可以将问题更好的解决,避免出现恶性循环。文章针对化工分析与检验常见难题、策略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化工分析,检验,难题,策略
参考文献
[1]施黎华.化工分析技能训练中常见问题的应对策略[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0,11:131-132.
[2]罗政东.化工工程建设常见质量管理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2:260.
检验策略 篇8
关键词:技术性开锁,痕迹检验,措施
开锁行业的不断发展, 各种开锁技术和开锁工具应运而生, 在方便人们生活的过程中, 也由于管理不善, 频频出现一些技术性开锁盗窃案件。技术性开锁痕迹检验工作的开展对于侦破这些盗窃案件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对检验工作的分析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技术性开锁入室盗窃案特点与现状
资料显示, 我国的技术开锁入室盗窃案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技术性开锁的方法灵活多变, 技术也越来越先进, 一些犯罪不法分子甚至会运用防盗门的猫眼将防盗门打开进行入室盗窃, 作案手段越来越先进, 开锁的工具也日趋技术化。经过总结, 近些年技术性开锁盗窃案具备以下特点:一是开锁时间一般是人们的上班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 不法分子容易行窃, 但是也存在一部分不法分子在夜间开锁进行入室抢劫。二是不法分子将作案目标定为防技术开启能力差的锁芯。这部分锁芯本身存在很大的缺陷, 防开启能力差, 开锁工具很容易将其打开, 这种锁芯的开启案件数是其他锁芯开启案件数的几倍, 是不法分子入室盗窃的第一选择。三是不法分子通常采用技术性开锁的方式, 通过这种方式, 门锁保持完整, 被盗家庭的门锁仍然可以继续使用。一些不法分子在入室盗窃时对现场破坏不大, 一些家庭甚至会在几天后才发现家里丢失了贵重的物品, 这就严重的破坏了现场, 给侦查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一些犯罪分子作案手段高明, 通常为团体作案, 分工合作, 这也加大了检验工作的难度。
二、技术性开锁痕迹检验工作现状
(一) 锁具市场管理现状
我国的锁具市场相当庞大, 锁具需求量逐年递增。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 私家车以及房屋的销售量逐年增多, 这就为锁具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人们为了确保自身的财产安全, 不惜选用质量好价格高的锁具。锁具市场上, 锁具质量不一, 一些生产锁具的厂家受到利益的驱使, 盲目的追求锁具的数量, 而不关注锁具的质量, 不关注锁具的保密性, 造成锁具使用寿命短, 有很高的互开率, 这也为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机会。
(二) 工作队伍建设现状
技术性开锁痕迹检验工作需要工作人员有极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但是我国公安部门负责刑侦的技术人员远远不足, 并且还呈现流失的趋势, 这无形中增加了技术性开锁痕迹检验工作的难度, 工作队伍建设非常缓慢。究其根本, 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大, 工作环境差, 而且薪酬待遇往往不令人满意, 这就造成很多技术人员不愿意加入到这个队伍中, 人才不断流失。
(三) 技术设备研究现状
技术性开锁痕迹检验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性开锁设备和技术。但是, 目前我国用于技术性开锁痕迹检验工作的设备不够先进, 无法适应当今时代的需要, 对一些盗窃案无法进行准确勘察, 增加破案的难度。一些地区在对痕迹检测时, 使用的是侦查包、刷粉笔盒和显微镜这些落后的设备, 不利于侦查工作的开展。
三、技术性开锁痕迹检验工作现状的应对措施
(一) 加强对开锁行业、开锁工具的监管
必须从根本上控制好开锁行业, 加强对开锁工具的监管。公安部门必须加强对相关行业的监管, 安排专门人员负责对开锁行业进行合法监督。实行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 对开锁行业、制锁技术人员进行严格控制, 并领取相关的资格证书, 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同时建立起个人档案, 对人员的个人信息, 照片和资格情况进行登记。在侦破案件时, 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开锁的过程进行详细记录, 并对开锁人员的基本信息进行登记。在侦破案件时, 民警需要与居民进行沟通交流, 对开锁的电话进行公示。公安部门应当加强对锁匠和制锁专业技术人员考核, 并让相关人员树立起遵纪守法等正确的价值观, 加强对开锁技术的保密, 避免技术流向社会, 不法分子据此进行作案, 损害社会的稳定。此外, 加强对开锁工具的监管, 制定技术性开锁人员的行为规范。由于我们生活在网络发达的社会中, 开锁工具作为一种特殊商品, 如果监管部门对开锁工具的买卖不监管, 不制止, 让他们在市场中任意买卖, 必然会给一些不法分子创造作案的机会, 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引发社会的恐慌。各地公安机关应当适当对具有开锁资格的锁匠进行公布, 方便人们的生活。对开锁公司的成立必须进行严格把关, 所有证件必须齐全, 在为人们提供服务的时候必要时可以拿出资格证书。
(二) 引入开锁痕迹检验新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技术性开锁检验出现了很多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大家熟悉的微观检验技术与人工智能化技术在检验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模式识别技术对痕迹检验工作提供了研究的方向, 对痕迹检验工作的进步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模式识别技术是以基本信息和数据信息为基础, 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 通过使用一些必要的数学处理方法, 对痕迹进行识别。识别技术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 一项新技术的产生是以一项旧技术为基础的, 中间必然存在着某种联系。
(三) 开发新的开锁技术
犯罪日渐呈现出现代化和高科技化, 因此公安机关的技术性开锁检验工作需要不断开发新的开锁技术, 对信息库随时进行更新, 不断用先进的技术知识武装工作人员的头脑。例如, 过去对锁的内部检验, 必须确保痕迹不能不被破坏。但是实际上, 子弹锁检验的时候可以做到, 其他锁很难做到。鹰眼是在制锁过程中常用的工具, 利用鹰眼能够清楚观察到锁内部的结构, 在对案件攻破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能够在不破坏锁的前提下进行检验, 因此应当在痕迹检验工作中进行使用, 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公安部门应当收集技术性开锁犯罪人员的相关资料, 及时掌握最新的开锁技术。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 通过研究, 开发出新的技术, 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 对犯罪分子的犯罪动机和犯罪手段进行总结, 从源头上预防。公安部门应当引进先进的开锁技术, 通过认真总结分析, 研发出更多的破解方法。
(四) 建立健全的犯罪信息交流机制
各地应当建立起健全的犯罪信息交流机制, 在全国公安网站上设立相应的专栏, 对技术性开锁案件的典型案例进行介绍, 鼓励全国的民警对案例进行探讨交流, 从而提升民警的办案能力, 并提供专门的服务机构对专业问题进行解答。组织办案人员定期开展讨论会与座谈会, 对最近的问题进行汇总、探讨。
(五) 加强媒体监督
我们生活在网络时代。网络的传播速度快, 影响力大并且能够传递的信息量大。网络在方便我们生活的过程中也成为了一些不法分子的犯罪工具。因此, 公安机关应当加强对网络的监管, 对网上关于售卖开锁工具的人员进行资格性审查, 看售卖活动是否符合规范, 销售情况是否属实, 从源头上对出售违法开锁工具的行为进行制止。
四、小结
总之, 我国技术性开锁痕迹检验工作现状不容乐观, 仍有很长的路要走。随着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 犯罪呈现高学历化, 这给我们的痕迹检验工作增加了难度。因此, 我们应当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挑战, 不断研发新技术, 确保我们生活环境的稳定。
参考文献
[1]徐子荣.技术性开锁痕迹检验工作现状及应对措施[J].法制与社会, 2013, 10 (29) :88-89.
[2]方旭.技术性开锁痕迹检验工作现状及应对探析[J].法制博览, 2015, 11 (29) :42-43.
基层医院检验科质量管理策略分析 篇9
基层医院检验科质量管理现状概述
检验工作重视不足:在我国基层医院当中, 受传统因素影响, 临床诊断更多依靠的是经验和简单器械, 检验科的地位相对偏低, 得不到相应重视, 其工作诉求也难以被理解和接受, 工作较为被动, 质量管理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检验科场地规模小:在基层医院中, 虽然检验科是必不可少的部门, 但受限于经济条件因素, 许多基层医院医疗用房是较为紧缺的, 无法为检验科提供足够面积的场地, 只能提供有限的房间, 在这种情况下, 检验科的办公、标本采集以及检验、洗涤等难以规范分区, 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区之间没有明确划分, 仪器摆放空间较为狭窄, 无法规范放置, 实验室环境的温度、湿度控制达不到要求, 都会对检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降低检验结果可靠性[1]。
检验设备方法落后:基层医院服务的对象多是农民, 主动就医意识理念较差, 导致基层医院检验科的业务相对较少, 检验科仪器使用率较低。同时, 受制于基层医院资金紧张的情况, 许多检验科采购的检验设备大多是半自动仪器, 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检验质量存在隐患。此外, 在仪器采购中, 对仪器基本工作原理、市场情况等了解得不够全面、深入, 购置的设备并不符合检验需求, 甚至是淘汰设备, 也会影响检验质量。最后, 在日常管理与使用过程中, 对仪器操作规范掌握水平低、仪器没有定期检查与维护, 或者采用低档次、过期或变质的试剂等, 也是检验科质量管理的重大问题, 无法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检验人员素质较低:检验人员是检验科操作的执行者, 检验人员素质水平与检验质量有着密切联系。在基层医院检验人员中, 普遍存在着学历偏低、检验专业知识水平低的情况, 人才素质水平较低, 业务素质能力不强, 对细胞学、微生物学等方面知识了解较少, 对检验质量造成了极大影响。同时, 由于基层医院的条件较为有限, 检验人员缺乏进修学习的机会, 其理论水平难以得到提升, 即使有丰富实践经验, 但由于知识得不到更新, 只会机械执行操作, 对检验过程中的偏差、仪器报警等问题无法准确判断, 新方法、新技术应用水平较低, 会对检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质量管理控制问题:在检验科质量管理中, 质控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主要体现在以下3 个方面:①室内质控问题:在许多基层医院的检验科中, 其人员配置并不合理, 每个实验室只配置1个人员, 甚至会有2个实验室由1人负责的情况, 检验人员也并不固定, 轮岗较为频繁。在这种情况下, 检验人员缺乏良好的责任心, 缺乏检验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审核, 没有人对检验过程进行监管, 实验室质控几近于无, 检验结果的可靠性自然也无法保障[2]。②仪器管理问题:仪器的精确无误是检验质量的基本保障, 做好仪器管理就显得十分必要。但是, 在实际当中, 检验室仪器管理存在许多问题, 包括对仪器使用、保养等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 仪器的清洗、保养等操作不够规范、合理, 在仪器校正与室内质控时, 未处理比色杯、仪器管道上的污垢;仪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 会出现一定误差, 未及时修正标准曲线、校正仪器或者仪器偏差校正不到位等, 无法达到相应的校正目标, 会降低仪器可靠性, 影响检验质量。此外, 在仪器使用过程中, 没有准确处理异常报警问题, 检验数据记录不够全面或者过于简单等, 也会对检验质量产生严重干扰。③检验全过程质控问题:检验科质量影响因素包括许多方面, 除了检验操作之外, 检验前的标本采集、保存、运输等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一般来说, 检验前误差能够占到总误差的70%。在检验前影响因素中, 常见的问题有:a.标本采集方面问题, 在采集前与患者沟通不到位, 没有向患者告知相应的注意事项, 空腹时间不足或者服用药物等, 都会降低标本质量, 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采集人员在采集操作中, 没有选择合适的试管、药剂或者样本量, 或者对特殊标本采集缺乏了解等, 造成采集失误, 引起检验结果失真。b.标本保存方法问题:标本保存会对标本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在标本采集后, 没做好容器密封或者未进行必要的保温、遮光处理等, 没有及时将标本进行送检或者送检过程发生碰撞等, 都会给标本质量带来负面影响。此外, 对于一些无需及时进行检验的标本未进行分离冷藏处理, 也是检验标本质量问题发生的原因。
缺乏生物安全意识:生物安全防控是现代检验科的重要安全工作, 但在某些基层医院中, 由于领导层大多只注重医疗服务质量与水平, 对生物安全防控方面重视不足, 缺乏良好的生物安全意识, 并没有对生物安全展开相应的宣教与培训。如此以来, 导致检验人员对生物安全知识了解较少, 并没有树立相应的生物安全防范观念, 在日常检验工作中, 没有进行必要的安全防护, 在不配戴防护眼镜、穿工作服、戴手套的情况下开展工作, 许多高传染性物质会对检验人员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医疗废物处理问题:在检验科工作中, 医疗废物处理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如果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 也会构成污染源, 对检验质量产生影响。检验科的医疗废物来源很多, 包括检验后的标本、一次性消耗品等, 比如检验剩余体液、注射器、采血针、尿杯以及试管等, 在实际检验当中, 受检验人员自身水平、监督管理等因素影响, 经常会出现医疗废物处理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情况[3]。
基层医院检验科质量管理的策略
健全检验科实验质量管理体系:①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是检验科质量管理工作开展的基本保障, 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健全当中, 首先, 需要对检验质量相关的工作都制定规范、完善的制度, 比如 《标本接收制度》《误差分析处理制度》 等, 并做好各种制度的落实, 为检验质量提供良好的基础。②对检验科工作制定一套科学、可行的管理制度, 结合检验科的实际工作情况, 对检验科的组织管理、人员职责以及设备仪器、环境等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包括人员和岗位职责规范、检验科规章制度、试剂使用注意事项以及生物安全防护的技术性文件等等, 为整个检验科工作提供有效的准则和依据。③对检验报告质量建立相应管理体制, 对检验前、检验中以及检验后3 个过程均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 做好标本采集、运输的控制, 确保标本接收与检测的可靠, 严格审核检验结果, 提高发出报告的可靠性, 从而有效提高检验科的质量。同时, 对于标本量少的项目, 需要加强标本的保存, 采取批量检测的方法, 避免单独检测的偶然性因素[4]。
加强检验科的质量控制管理:质控管理是提高检验科质量最有效的手段, 在检验科质控管理中, 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 使其熟练掌握标本采集、送检的正确方法与注意事项, 确保标本采集的真实、可靠, 从源头上控制检验质量的不良影响因素, 为检验质量奠定良好基础。②加强对质控管理的宣传与教育, 提高实验室人员对质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并结合奖惩制度, 调动实验室人员执行质控管理的积极性, 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提高实验室质量标准。③做好室内质控与室间质评工作, 严格按照质控规则, 建立相应的质控图, 设置相应的警告限、失控限, 对检验结果进行准确、有效评价, 及时发现检验质量问题, 并查找问题发生原因, 区分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 采取针对性纠错方法解决问题, 提高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加强检验科仪器、试剂管理:检验仪器与试剂与检验结果质量有着密切联系, 如果仪器精确度不够或者试剂有问题, 都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 必须加强对检验科仪器、试剂的管理, 具体管理措施有:①做好检验仪器、试剂的采购工作, 基层医院检验科任务并不完全相同, 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选择合适的仪器、试剂时, 在采购时, 选择信誉度高、有相应资质的供货商, 并对仪器、试剂的性能和质量等进行严格审查, 确保仪器、试剂质量的可靠。②做好仪器、试剂的档案管理, 对所有的仪器、试剂进行一一建档, 了解仪器、试剂的使用时间与保质期, 制订合理的检查维修计划, 定期对仪器进行校正与保养, 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可靠性, 并根据仪器类型选择相应的试剂, 试剂要保证无污染、未超出保质期, 减少仪器、试剂因素导致的检验质量问题[5]。③由于大多基层医院经济条件情况较差, 在检验仪器方面经费并不充足, 无法采购高端检验仪器, 加上检验一些项目业务量较少, 检验科运行成本过高, 对于此种情况, 可以采取与其他大型医院实验室合作的方式, 委托其进行检验, 不仅能够充分保障检验质量, 也可以降低基层医院的检验成本。
做好检验科人员的素质培训:提高检验人员素质, 对保障检验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因此, 必须做好检验科人员的素质培训, 具体内容:①对检验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使检验人员掌握检验仪器操作方法、检验注意事项等内容, 定期进行实践操作培训, 提高检验人员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 增强检验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②对检验人员进行进修培训, 包括定期到上级医院进修、开班学习班、邀请专家讲课以及学术交流活动等, 开阔检验人员视野, 更新检验人员知识体系, 促进检验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做好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在基层医院检验科中, 许多患者的体液、尿液和血液标本都携带有病原体, 为保证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 应加强对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视, 做好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①对生物安全建立相应管理制度, 做好生物安全的培训, 提高检验人员对生物安全的认知, 树立相应的意识, 在日常检验工作中主动采取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为生物安全提供良好的保障。②做好实验室改造, 明确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与清洁区, 做好相应的消毒工作, 安装安全生物柜等装置, 为生物安全的实现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 临床检验是基层医院的重要内容, 检验质量对医院工作有着重要影响, 加强对检验质量的重视, 充分认清检验科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采取针对性对策加以解决, 是基层医院需要重视的内容, 对基层医院医疗服务和质量水平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卢小林.基层医院检验科质量管理控制与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9, (6) :546-547.
[2]赵丙喜.基层医院检验科质量控制难点及对策分析[J].求医问药 (下半月) , 2013, (1) :597-598.
[3]刘玉兰.加强基层医院检验科质量管理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7) :178.
[4]曾红儒.基层医院检验科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 (17) :2163-2165.
检验策略 篇10
1 城镇自来水厂水质检验工作的现状分析
首先我国的水质检验设备、方法等不能满足实际发展的需要。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自来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还不够深入, 很多城镇依旧使用传统的活性炭或者是氯化物对水进行净化。这种处理技术相对存在滞后性, 主要是通过氯化物对水进行处理, 容易在氯化物的影响下产生二次污染的情况。[1]而活性炭是无法吸附水质中的一些有机物质, 水质的处理效果并不理想。
其次负责自来水厂检验的工作人员素质水平还有待提升, 一直以来, 自来水厂的水质检验工作都没有被放到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上, 有些乡镇的自来水厂由于经济方面的因素, 缺乏专门的检验人员, 只是找工人对自来水设备或者是自来水的水质进行检验, 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2 城镇自来水厂水质检验工作的有效策略
2.1 认真细致的对水质进行检测
水质检验的工作人员需要接受过水协资质培训, 并获得上岗证和健康证, 利用二氧化氯加药机给水质进行消毒, 蓄水池是半地下的封闭性水池, 检验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政府部门的卫生标准进行。每6个月都需要对水池进行清理, 每3个月排放城区消防栓, 彻底冲洗干净新安装的输水管道, 水质检测合格之后才能够进行使用。城区出现的主管爆管问题, 需要先对主管进行清洗, 然后再开展恢复性的处理, 防治管网受到污染。自来水厂需要对水质检测进行监督管理, 保证出厂的水质达到98%以上的合格率, 漏损率要低于10%。[2]同时自来水厂需要接受政府水质的检测部门、疾病控制中心等监督检测, 保证自来水厂的水质满足饮用水标准。
2.2 健全生活饮用水标准
为了更好地提高饮用水水质, 就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生活饮用水标准。我国的饮用水监测标准是不断上升的, 毒理学指标也逐渐增长, 满足我国水资源污染逐渐严重的实际情况。当前我国的饮用水水质监测标准与水资源污染的实际情况是相符合的, 能够将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科学的控制, 严格按照水质标准开展水质的监测工作, 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
由于我国地域比较辽阔, 不同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水资源分布存在差异, 因此在对自来水厂水质进行监测时不应该使用统一的标准, 需要根据不同城镇水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针对性的水质监测标准。
2.3 提高水质检测人员的整体水平
为了使城镇自来水厂水质检验工作效果的实现, 自来水厂质量检测人员的能力水平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自来水厂中的检测人员需要获得卫生防疫部门颁发的培训合格证, 然后才可以上岗工作。防疫站检验科需要对水质检测人员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为了使水质检测人员更加负责、认真, 就需要使其与自来水厂是相互独立的。而且水质检测人员不仅仅是一个人, 应该是一个组织, 能够在水质检测工作中相互监督, 使得水质检测的结果更加真实。
2.4 完善水质检验的管理制度建设
城镇自来水厂水质检验工作的质量以及效果要得到有效地提升, 就需要有完善的水质检验管理制度作保障。相关部门需要明确划分责任, 做好分工工作, 明确自来水厂水质检测以及处理的流程, 在水质的处理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流程进行, 认识到水质检验的重要性, 保证相关制度标准能够得到有效地落实与执行, 全面提高城镇自来水厂水质检验工作的质量。
2.5 采用科学的水质检验方法
在自来水厂水质检验工作中, 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 通过理化项目对水质进行检验, 利用实验室PH计检测水质的PH值, 或者是利用全自动离子分析仪进行检测, 这两种方法检测比较简单, 准确性也比较高。检测浊度时使用实验室浊度仪进行。[3]利用滴定管、专用玻璃仪器等对水质的总硬度进行检测, 检测水质的总硬度主要是为了明确水中含有多少钙镁离子的数量, 检测水中的氯化物了解水中氯离子的数量, 使用滴定法进行检测。为了明确水质的清洁水平, 就需要检测水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氮, 这作为一种理化评定标准是十分重要的。
2.6 对水质检测进行科学化管理
现如今的自来水厂常见的处理水的方法就是自来水处理, 这种情况使得我国的自来水水质得不到有效地提升。因此需要加强对城镇自来水厂的投入力度, 加强资金以及技术设备的投入, 对设备进行升级换代, 积极使用深度的净化技术, 使得水质质量得到提升, 也能够使自来水水质检测的水平和质量得到提升。
3 结束语
城镇自来水厂是重要的供水枢纽, 自来水厂能否安全运行直接影响到城镇居民的安全用水情况。饮用水的质量将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着密切的联系, 对于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必须要提高对城镇自来水厂水质检验工作的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及方法, 对自来水厂的水质进行科学、规范的检测, 加强自来水厂的管理, 使得水质更加稳定、安全。
参考文献
[1]许莉.浅析城镇自来水厂水质检验工作策略[J].科技资讯, 2013, 28:238-239.
[2]程芳.自来水厂水质检验工作的开展与具体措施分析[J].生物化工, 2016, 04:19-20+24.
检验策略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所收集的3 620例血液标本进行研究, 所有血液标本由护理人员通过一次性的真空采集器皿采集, 并且由专人负责送至检验科。
1.2 方法
所有血液样本由检验人员依据检验标准来检验, 分析引起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原因, 总结相应对策。
1.3 判定标准
样本量过少, 抗凝不全, 凝血, 溶血, 容器使用不当, 送检不及时, 输液同侧采集等都视为血液标本检测不合格。
2 结果
在3 620例血液检测标本中有180例的血液标本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 进而导致检验不合格, 其中有65例是样本量过少造成的, 48例是由于抗凝不全造成的, 21例是凝血造成的, 20例是溶血造成的, 其中有13例是容器使用不当造成的, 8例是送检不够及时造成的, 其余5例是由于输液同侧采集造成, 具体见表1。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 医疗服务质量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血液标本在临床医学中得到了更广泛地应用, 血液标本采集和检验对于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显著的作用, 血液标本检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患者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对后续的治疗存在一定的影响。提升血液样本临床检验质量, 找出检验的不合格因素, 结合总结分析的原因提出相应解决办法, 这项工作对提升医院服务质量, 保证医疗安全, 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本研究中, 3 620例血液检测标本中有180例的血液标准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 进而导致检验不合格, 其中有65例是样本量过少造成的, 48例是由于抗凝不全造成的, 21例是凝血造成的, 20例是溶血造成的, 其中有13例是容器使用不当造成的, 8例是送检不够及时造成的, 其余5例是由于输液同侧采集造成。以上因素是引起医院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对此, 本文总结出了以下解决策略。
完善血液检测的规章制度, 医院领导要重视血液标本检验, 结合医院实际情况, 建立和健全查对制度, 防止出现护理缺陷的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 同时要建立同医院血液标本临床检验质量相关的体系, 合理安排相应的人员并且完善医院的血液样本采集岗位, 密切监督送检和检验等工序, 通过建立制度来保证血液标本采集质量[2]。切实提升血液采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医院领导要对血液采集人员定期组织血液采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切实保证血液采集人员熟练和精确的掌握各个检测环节的知识和技能, 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指导工作人员正确和规范化开展血液标本采集检验。帮助患者充分准备好接受血液采集, 同时要针对检验项目特点, 指导患者禁止在血液采集10 h前摄入食物, 防止由于饮食不当引起的检验结果偏差[3,4]。指导患者避免在血液采集前进行剧烈的运动, 保证充足休息, 同时还要有效缓解或是疏导患者的恐惧和焦虑心理,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 必要情况下给与患者相应的心理辅导。
综上所述, 血液标本临床检验工作中, 造成不合格主要原因为受检者准备不够充足、使用容器方法不当、送检不及时、凝血、溶血、抗凝不全、样本少等, 在分析以上原因后, 进一步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提升工作人员职业素养, 帮助患者准备好接受血液采集, 防止出现见面不合格的情况。
摘要:目的 研究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中的不合格因素和改进方法。方法 对3 620例血液标本进行分析, 探讨血液标本在临床检验中不合格的原因, 同时总结相应的应对策略。结果 3 620例血液检测标本中有180例的血液标本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 进而导致检验不合格, 其中有65例是样本量过少造成的, 48例是由于抗凝不全造成的, 21例是凝血造成的, 20例是溶血造成的, 其中有13例是容器使用不当造成的, 8例是送检不够及时造成的, 其余5例是由于输液同侧采集造成。结论 血液标本临床检验工作中, 造成不合格主要原因为受检者准备不够充足、使用容器方法不当、送检不及时、凝血、溶血、抗凝不全、样本少等;在分析原因后, 进一步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提升工作人员职业素养, 帮助患者准备好接受血液采集, 防止出现不合格的情况。
关键词: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
参考文献
[1]周迎端, 陈敏, 邓茜, 等.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和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 (10) :97-100.
[2]李建芬.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 (27) :88-99.
[3]周梅芳.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探讨分析[J].吉林医学, 2011, 32 (30) :6443-6444.
【检验策略】推荐阅读:
木材检验管理策略11-17
检验流程中医学检验12-10
检验医学与医学检验07-15
血液细胞检验医学检验的论文11-05
温医2012年医学检验检验专业复试真题07-01
医学检验免疫检验规范化培训试题11-11
检验科急诊手术检验单报告时间11-13
检验行为07-15
免疫检验07-20
检验人员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