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检验(共12篇)
市场检验 篇1
在中国, 政府实验室是主要市场
对检验检测设备供应商来说, 主要客户为政府检验检测机构、商业实验室、大学院校、科研机构、成品企业, 由于用户的需求各不相同, 设备供应商往往根据产品的不同类别将市场划分为光谱产品市场、色谱产品市场、质谱产品市场……
中国的检验检测市场是一个典型的政府检验检测市场, 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生产许可证检验检测、强制性产品认证 (3C) 检验检测为主要内容的政府强制性检验检测在检验检测市场中占有举足重的地位。根据国家认监委的统计, 到2006年我国各类对外开展检验检测服务的实验室 (不包括广大企业内部实验室和各个医院的实验室, 主要包括具有向社会出具公证数据资质的各类检验检测实验室) 总量约2万家, 这2万家基本构成了我国检验检测服务市场的主体, 在这2万家检验检测实验室当中, 属于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所有的约2800多家, 属于各个行业 (包括各部委和地方各行业主管部门) 所有但依法获得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审查认可 (授权) 的质检机构约2000家, 属于各个行业主管部门所有但未获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授权的单一计量认证实验室约16000家。目前我国的检验检测实验室80%为政府实验室, 这样的布局充分说明了, 在我国, 检测设备的主要用户是政府实验室。
据了解, 我国将在全国形成以国家级检测机构为顶尖, 以省部级检测机构为龙头, 以市级检测机构为骨干, 县级检测机构为基础的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由于各级检测机构的主要责任不同, 对检验检测设备的需求也形成了鲜明的差异。而正是这种差异给不同设备供应商提供了各自的发展空间。
省级以上检测部门对高端产品需求量大
在中国, 检测工作是根据不同部门的不同职责划分的, 由于各部门工作的需要, 对相关检测工作也提出很多要求:需要这些实验室从事技术法规、技术标准的超前验证工作;需要依靠这些实验室研制开发高、精、尖、快速、便捷的检验检测仪器设备、检验检测方法;需要完成司法仲裁工作;另外, 一些重大和重要领域必须是政府实验室的检验检测才具有最高权威, 如DNA鉴定、兴奋剂检验检测、反恐领域 (如碳疽检验检测) 等, 这些工作对实验室相关设备的要求也会非常高, 并且对设备的更新提出了更高要求。
“十五”期间, 国家共对50835家企业的58413种产品进行了监督抽查, 承担检验检测任务的都是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中心或省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所 (院) 。这些检测机构一般按照各部委的不同分工, 在各部门的统一安排下开展工作, 国家每年大规模的抽检行动都是由这一部分检测机构所承担, 政府每年都会给这些检测机构一定的财政拨款, 用于购置设备和日常开销。政府检验检测依据的是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目的是保证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保证国家安全, 保护环境, 保证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等。由于政府职能的规定, 相关的检测报告必须由各部门出具, 这些检测机构的性质决定了实验室必须配备完善的检测设备, 并且由于这些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高, 对相应的售后服务也提出了较高要求, 比如说技术服务、设备维护、相关培训等, 这要求供应商必须拥有提供完整售后服务的能力。
近年来, 由于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对检验检测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检验检测设备的需求空间也越来越大。在中国, 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在内的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的检测技术都飞速发展, 国家级的实验室在检测设备的配备方面甚至超过很多发达国家, 虽然这些实验室需要配备的设备都已经配备齐全, 但是要应对突发事件, 要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要对新的污染物进行检测, 都需要有相应的先进检测技术来应对, 所以这些实验室需要更加先进的设备。而一些不发达地区的政府检测机构, 由于当前工作的需要, 在购置基础设备的同时必然会购置部分高端产品, 因此高端产品在不发达地区也有市场。
基层检测机构, 常规检测是重点
如果说省级以上的检测机构对高端产品需求量大, 那么市级以下检测机构则需配备大量的基础设备和快速检测仪器。尤其县级检测机构主要负责配合当地相关部门完成一些日常的检查工作, 这些工作只需完成常规检测, 因此, 对检测设备的要求并不高。
以农产品为例, 基层的检测任务主要体现在满足农田土壤、灌溉及养殖用水中主要易于变化的常规污染与肥力指标、农产品中高毒农药的定性速测的需要;对一些病源菌的检测等等。而做到这些只需要实验室配备农 (畜) 产品质量安全速测和农业生态环境监测所需的基本设备, 以农产品及环境采样、样品前处理、常规检测、快速检测仪器设备为主, 并配置前处理等设备。另外, 在建设固定的检验检测实验室同时, 建立较为完善的流动检测实验室, 以达到辐射监测区域内生产基地、农贸市场、批发市场中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目的。由此看来, 基层检验检测机构需要配备的检测设备以基础设备为主。
在国家发改委的一份关于2006—2010年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中我们找到了这样一组数据:建设1200个县级质检站, 其中包括200个重点县。县级质检站共需建设投资38亿元, 其中中央投资约22.28亿元, 地方配套15.72亿元。对于普通县, 每个县级质检站约需建设投资300万元, 其中土建费用60万元, 占投资总额的20%;仪器设备购置费用200万元, 占投资总额的66.7%;其他费用40万元, 占投资总额的13.3%。在全国选建1000个普通的县级质检站, 共需建设经费30亿元。对于重点县, 每个县级质检站约需建设投资400万元, 其中土建费用60万元, 占投资总额的15%;仪器设备购置费用300万元, 占投资总额的75%;其他费用40万元, 占投资总额的10%。在全国选建200个重点县级质检站, 共需建设经费8亿元。
这组数据除了能够表明国家对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在购置相关设备方面投入了巨额资金, 还向我们发出另外一个信号:基层检测机构对检测设备的需求非常大。而基础设备在以常规检测为主的基层检测市场也找到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企业实验室建设已经起步
中国的食品行业少有垄断企业, 大型的、具有雄厚经济实力的食品企业不多, 很多食品企业还属于中等规模甚至是中等规模以下。企业间尚处于价格竞争阶段, 企业利润不高, 因此对成本很重视。实验室建设无疑会给企业带来一大笔支出, 很多企业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负担购买昂贵检测设备所支出的费用, 在建立实验室这一问题上, 很多企业是非常矛盾的。
一位食品企业的研发人员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实验室配置一台40万元左右的设备, 后期投入 (包括人员投入、设备损耗、日常消耗等) 一年要超过10万元, 而这台设备需要检测的项目, 由相关检验检测机构检测一次费用只需几百元, 相比之下, 企业肯定会选择后者。而设备的更新速度非常快, 一台设备的使用寿命很短, 一般就几年时间, 一旦有新的检测项目出现, 就要添置相应的新型检测设备。如此大的投入对于普通的成品企业来说支付起来相当吃力。很多企业会选择第三方检测机构帮助自己完成一系列相应的检测项目。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 到2007年底我国全部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要100%通过QS认证, 这标志着我国几十万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都要建立出厂检验实验室。
业内人士表示, 作为食品企业, 虽然主要工作是食品的生产、加工, 但为了达到市场准入的要求,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产品开发换代, 建立相应的实验室是非常有必要的。一般出厂实验室必须配置的设备也并不复杂, 微生物方面, 需要微生物培养箱、洁净工作间、烘箱、其他配套玻璃器皿;物理检测一般是对水分、酸度、糖度等项目的检测, 根据产品的不同指标, 配置相应检测设备即可;理化检测相对比较复杂, 需要根据不同产品的不同要求配置检测设备, 一般情况下, 糖度计、旋转蒸发仪、酸咸测定仪器是必须配备的。至于完成产品相关认证或对供应商原料的相关检测则完全可以通过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来完成。尤其企业如果通过建立实验室去控制供需链, 不仅会给企业带来相当大的压力, 还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社会的正常分工, 扰乱市场的正常秩序。
在建立实验室这一问题上, 企业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中国的食品企业购买力相对较弱, 没有能力负担昂贵的检测设备, 而对于食品企业来说并非越高端的设备就越好, 企业需要的是经济实用的设备, 一些可能用几次之后就再没利用价值的设备, 企业肯定不愿为其买单。食品企业对检测设备的需求情况应该说是最为复杂的, 不同企业需要的检测设备不同, 不同产品需要的检测设备也不相同;中国食品企业的实验室建设应该说才刚刚起步, 但也可以说潜在市场巨大, 如何能把准企业的脉, 需要设备供应商做很多功课。
外资实验室在中国大显身手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 出口企业产品的检验检测需求日益增多, 国际上三大著名检验检测认证集团SGS (Societe Generale de Surveillance S.A.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UL (Underwrite Laboratories Inc.保险商实验所) 、INTERTEK (原名ITS, 天祥检验检测集团) 开始进入我国。
与食品行业关系比较密切的是SGS和天祥两家公司, 他们的检测业务也十分相似, 经营业务包含了纺织、玩具、电子、建筑、加热设备、医药、石油、食品等方面, 能够为产品、货物和体系提供包括测试、检验、认证在内的一系列服务。早在2004年, SGS和INTERTEK在中国的营业额就都已经超过了3亿 (人民币) , 两家合计的业务量几乎相当于2004年全国40多家重点质检机构的业务总和, 甚至更多。
就目前的现状来看, 以外资实验室承接境外订单检验检测为显著特征的商业检验检测在我国总的检验检测市场中已经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这些外资检验检测机构之所以具有如此可观的检测业务, 主要原因是这些机构建立较早, 具有较强的实力, 规模大, 并形成了国际性品牌, 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而他们的检测结果和认证结论得到很多发达国家尤其是欧盟国家的认可。很多境外采购商要求出口企业的产品, 尤其是一些贴牌生产加工的企业产品, 返销境外都必须经过SGS或INTERTEK的检验检测。
近年来, 以SGS为代表的境外检验检测机构要求进入国内检验检测市场的呼声越来越高, 这些进入中国的境外检验检测机构也成为检验检测设备在中国的重要用户。
国内商检, 未来发展趋势
一般国际上, 检验检测市场是开放式的, 以专业的商业检测机构为主, 而政府实验室则完成国家需要的相关检测任务。目前, 我国检验检测市场是以政府检验检测机构为主导、社会中介检验检测机构为辅助, 政府监管加行业自律、市场调节双管齐下的局面。尤其近几年, 政府实验室建设的加强, 以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实验室建设为代表的政府实验室已今非昔比。由于国内政府检测机构的垄断和外资实验室的强大实力, 使国内的商业检验检测机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但是这种格局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不相适应的, 成熟的检验检测市场是“政府实验室”与专业化的“中介检测”各尽其责, 商业检测占主导的市场格局。
目前, 我国各政府部门的检验检测实验室大部分都身兼“政府实验室”和“中介检测”两个角色。企业自主自愿的委托检验检测仍然不构成检验检测机构收入的主要来源。比如, 在技术监督、农业、卫生几个主要领域, 其检验检测机构的业务收入中60%来自或者间接来自政府政策的影响。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的实验室除了个别实验室积极争取市场委托任务, 大多数实验室90%以上业务是靠口岸法检。由于这些实验室没有完全开放, 因此一方面在实验室建设上给政府财政支出带来巨大压力, 另一方面半开放性质使这些检测机构不能完全的市场化运作, 而那些独立的商检机构由于实力有限, 生存非常艰难。但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 食品企业为满足各种认证需要, 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服务需求也会越来越多, 但由于政府实验室要完成政府安排的大量检测任务, 面对越来越多的企业委托只会显得分身无术, 因此, 建立专业化的商检机构也成为检验检测市场发展的必然。而外资检验检测机构的大量涌入, 将激励国有的检验检测实验室加快改革, 完善机制, 提升竞争能力从而推动我国商业检验检测市场的发展, 一些不具有竞争能力的检验检测实验室将被淘汰, 一些优秀实验室会脱颖而出。我国商业检验检测市场格局的发展, 最终将形成以专业化中介检验检测市场为主、政府检验检测市场为辅的市场格局, 政府主要负责监管, 并只在少数领域保留少量只从事政府指定任务的政府实验室。在这一发展过程中, 检测机构对不同设备的需求也是相当可观的。
市场检验 篇2
其中包括一些港澳台人士,但他们除了点燃会场气氛以外,过后学员们普遍感到并没有得到什么真正的收获,正所谓当时心动过后不动,他们在听了著名品牌营销专家、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CEO于斐老师所讲的课后,感觉真正抓住了自己的心理,尤其是市场营销这块,好多活生生的事例就来自于斐老师的亲身实践,当然有血有肉,而不是动辄照搬书本顺便拷贝下来几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案例,再加上自身添油加醋的口才功夫就来圈钱。
实际上,做培训的宗旨就是要针对企业的短处或不足,有的放矢的提出独到的解决方案,让学员们听完课后立马上手就能运用,这也就是所讲的内容一定要符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所举例子都要站在企业的角度进行认真筛选极具代表性,既要实操性强又能起到活学活用的效果,只有这样,才是真正负责任的培训。
但经过调研发现,有的企业在选择培训时,盲目追随热点课程,急功近利,希望听到某某“大师”一两天所谓的培训课程,吃了培训“快餐”就会很快有奇效;课堂里讲台之上的“大师”装腔作势、上窜下跳、挤眉弄眼,就像在“说相声”、“讲评书”、“演小品”,更甚至于讲些带有颜色之类的笑话;而讲台下一片欢声笑语,廉价的掌声不绝于耳,同时还常常伴随着振臂高呼的声音,不知就里的人还以为在开联欢会呢!一些煽情式、鼓噪式更多带有作秀成分的培训方式,学员们不但学不到什么真知灼见,相反感到的却是急功近利般的狂热气氛和连自己最终都不知所云的收获中,其结果,使得企业在营销的理论和市场工作的辨别上产生了误区和茫然,造成很多营销课程被企业认定不过如此,还有些课程是在课堂上,学员学习的热闹,等到课程结束后,回想起来感到没有真正学习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不可否认,在信息爆炸、知识更替频率空前加快的今天,培训已经成为企业增强自身实力、加快发展速度的法宝,许多企业在对各级员工的培训需求方面都异常旺盛,也有很多企业每年拨出专用款项来对员工进行培训。
“忽悠”娱乐式培训误人误事
现在,只有形式没有内容的空洞式培训在市场上大行其道,某些培训师往往满足于战术式的夸张,而缺乏真正实战基础上的实用原则;满足于理论和概念上堆砌,甚至于加入了励志类名词的炒作,把自己过分包装,什么大师、导师等等之类的称谓漫天飞舞;满足于所谓的给人 ,强调所谓的激情、个性,结果只会给整个行业带来忽悠、吹捧式和欺诈式恶劣影响。
提供的培训课程大多数是质量不高的、课程适用性欠佳的。
即使是一些非常成熟的课程,现场讲台上讲师激情迸发、声情并茂和长篇大论,台下在所谓的“助教员”带领之下反应十分热烈、情绪高涨,喝彩之声一片接着一片,可是培训结束后大部分学员头脑中仍然是一片空白,根本谈不上对其工作有多少改进和推动作用;即使部分学员当时的确也掌握了它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但一旦回到实际工作中还是不会运用,形成了培训课程“当时听听挺激动、回去想想很感动、回到岗位一动也不动”的怪圈;许多被培训的企业过后在深深感叹这种培训:“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过于理论化”,“讲得很有道理,但我们应该如何操作?”
市场是检验改革的标尺 篇3
从1978年起至今,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5年的历程,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但另一方面,中国经济也面临众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中国经济如何走到新的增长平台,能够越过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提供了路径。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也就是说,如果要使中国经济再创辉煌,我们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就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要全面改革。
我认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又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点和根本点就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所以按照这个逻辑、脉络推导,《决定》60条一共2万字的内容,大家要把握的核心就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这点至关重要。
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重要在哪里?
之前有人和我讲,中国现在的事情很难办,因为试点太深,石头摸不到了。我认为,现在不能讲了。因为现在我们改革的彼岸目标非常清晰,就是市场化。根据《决定》,我们的目标就是更广更深地推进市场化。
此外,我们每走一步的坐标也很明确,就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其含义就是,我们要把“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作为一个坐标和尺度,去度量我们的每一步行动,今后凡是符合“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的,我们就发展和完善它;反过来,如果阻碍或束缚“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的,就是我们的改革对象,我们就去改革它。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彼岸目标明确,每走一步又有坐标和尺度,中国改革的路线图已经非常清晰了。
如何做到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第一,要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因为市场配置资源是由价格机制实现的。现在不少领域的价格不是由市场决定,比如水、电、天然气、石油、通信等要素市场,以及货币价格、银行利率等,仍然不是市场决定价格。非市场因素决定的价格,造成了众多问题。我们现在的结构失衡,产能过剩,根本原因都是价格没有由市场决定。凡是哪个领域存在诸多问题,肯定是价格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受到约束。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要完善价格形成机制,要把价格交给市场。
第二,需要进行企业改革。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就是说各种所有制企业都能公平竞争,平等地使用各种生产要素。但实际上我们这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混合所有制。我始终认为,之前提出的“国有企业应该有进有退”非常重要。我一直反对国企当地王,过多地涉足房地产。国有企业应当有进有退,应当退到那些风险大、投资大,要举全国之力又涉及国计民生的领域,其他的竞争性领域为什么不能交给民营经济呢?现在来看,我觉得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最重要的途径就是混合所有制。《决定》提到,鼓励发展由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我认为将来这块将会茁壮成长。
第三,就是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不是说政府不重要,政府仍然重要,但政府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服务好。这一点非常重要。政府一定要认识到,在配置资源的问题上,市场是一把手,政府不是一把手。
政府能够真心实意地为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服务好,这并不是简单的事,要做到这点,政府应该简政放权。政府应该把“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交给市场。现在各种干扰经济活动的、破坏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审批太多了。按照规划,本届政府还得减少行政审批1/3。目前中央政府一级的行政审批还有1700项,意味着还得取消600项。
所以,我们在理解《决定》时,需要抓住核心,即:第一我们要进行全面改革;第二,全面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第三,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其核心是处理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如果我们理解了这几条,就把握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
市场检验 篇4
科技创新应紧扣市场需求, 真正支撑企业发展。企业的升级、换代和转型发展必须依靠技术创新, 企业的发展之路就是技术创新之路。从这个意义上讲, 最好的技术就是经市场检验出来的, 好的技术都来源于市场。要让市场配置科技资源, 包括研发投入、人员配置, 以及在管理架构中对科技创新的侧重等。
技术创新应该以企业为主体, 市场为导向。因为企业最贴近市场, 更了解市场的需求, 更能把握市场需求的方向。但是企业研发能力相对有限, 特别需要与科研单位进行横向合作研发。尤其是企业在一些基础性、理论性和前瞻性的领域并不具备研究能力, 但是又需要这方面的技术储备, 这也需要与科研单位进行合作开发, 实现优势互补。
企业技术创新不仅要满足当下的市场需求, 更要能够看到未来的需求。这首先要求企业在思路上创新, 企业要拓宽掌握信息的渠道, 认真研究产品的发展趋势, 而不能仅跟随眼下的市场需求亦步亦趋。
科技开发应遵循“从需求中来, 到应用中去”的原则, 让科技为经济服务。要让市场需求和价值越大的创新, 从源头上配置的资源越多, 成果也就会越大。
对于产业技术创新, 应采取市场评价的办法, 科技成果必须接受市场的检验。只有在市场获得应用, 有助于企业提升产品质量、进行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升级, 并真正创造价值的才能称为科技成果。一些政协委员提出的弱化甚至取消科技进步奖的建议, 就是要引导科研人员把眼光盯住市场, 而不是“跑偏”去追求各种奖项。
市场检验 篇5
监察有关工作的通知
市监特〔2018〕2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规范和有效实施《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则—工业管道》(TSG
D7005-2018,以下简称《管检规》),进一步明确和完善气瓶安全监察工作要求,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关于《管检规》的实施意见
(一)关于过渡期的要求
1.本文发布之日起,工业管道定期检验应当执行《管检规》。
2.2018年5月1日前已签订检验合同或已经按照《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试行)》(国质检锅〔2003〕108号,以下简称《原管检规》)进行定期检验的工业管道,仍可以按照合同约定和《原管检规》的规定完成定期检验,出具检验报告。
(二)关于范围及级别划分
工业管道包括工艺管道、动力管道和制冷管道,应符合《特种设备目录》中压力管道定义范围,并按照《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TSG D0001)附件A划分管道级别。
(三)关于涉氨制冷管道的定期检验
对于以氨为介质的制冷装置中的压力管道,原则上应按《管检规》进行定期检验。对远离人员密集区域且暂时无法按《管检规》实施检验的氨管道,可按《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关于氨制冷装置特种设备专项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质检特函〔2013〕61号)执行,否则,应停止使用。
(四)关于非金属管道的定期检验
非金属工业管道的定期检验可以参照《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则-公用管道》(TSG D7004)中非金属管的相关检验要求实施。
(五)《管检规》部分条款内容的说明 1.工业管道一般在投入使用后3年内进行首次定期检验。因特殊情况无法按期进行首次定期检验的管道,由使用单位提出书面申请,经使用单位法人代表及安全管理负责人签字批准,并将延期申请书面告知使用登记机关后,可以延长检验期。延长检验期的时间不得超过2年,使用单位及其法人代表和安全管理负责人对延期检验的管道安全负责。
2.《管检规》1.9所述新技术、新评定方法是指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均无明确要求的技术、评定方法。
3.《管检规》3.2.1(4)中的安全评定,均等同于合于使用评价。
4.《管检规》中管道材料抗拉强度均指材料的标准抗拉强度的下限值。
5.工业管道定期检验中发现的焊接原始缺陷,不超过该管道所依据的施工验收标准中规定的允许缺陷的限定值,不影响该管道的评级,否则应按照《管检规》要求进行评级。
6.关于基于风险的检验(RBI)。在运行状态下,从事基于损伤模式和风险水平进行管道定期检验的检验机构,应具有RBI资质。基于风险的检验结论中只需确定风险等级和检验周期,不需要确定安全状况等级(即1、2、3或4级)。
二、关于气瓶安全的有关要求
(一)关于气瓶定期检验
1.站用气瓶或瓶组(属于按照气瓶设计制造的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在相关国家标准制定颁布以前,压力容器检验机构可依据团体标准《站用气瓶定期检
验
与
评
定
》
(下
载
网
址
:http:///bszn/)。
2.对有型式试验要求的“三新产品”,原则上应在通过技术评审后再进行型式试验验证工作,且参与“三新产品”研发和试验的单位不得承担型式试验工作。
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 2018年6月22日
市场是检验技术的试金石 篇6
——追日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建国
“3,2,1,开机!” 随着总指挥一声令下,电钮轻轻一按,电机轻盈启动,均匀加速,每分钟流量达3250m3的巨大的高炉送风系统开始运行,各种仪表显示:一切数据正常。
“成功了!”调试指挥中心的人们欢呼起来,黄皮肤、白皮肤,在场的中外专家纷纷鼓掌,热情拥抱,有的甚至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这是2004年6月4日,在首钢集团首秦金属材料公司板材技改工程现场发生的一幕。随着电动机的启动,标志着首钢集团配合奥运炼铁系统搬迁河北后最重要的技改工程3250高炉鼓风机系统成功投运。
曾几何时,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功率高压电动机是“不屑”与中国起动设备为伍的,而此次启动该套由西门子提供的15 500kW电机所拖动的高炉风机系统的性能优良的软启动设备,则是地地道道的“中国造”,首次打破了由欧美日等国在大功率的高压电动机软启动设备方面的垄断地位,实现了完全的“中国制造”。要知道,这在7年前是绝对不可能想象的。
追日夸父初长成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市场,大功率的高压电动机软启动设备还被欧美日等国技术并不十分成熟的变频器所垄断,价格昂贵,维护也很不方便。1997年,在一家国有建材企业任厂长的陈建国,毅然辞职下海,带领几个科技人员,创办了民营性质的湖北追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当时,他们生产的是单一的绕线式电动机水阻启动柜,属于模仿国外产品,技术含量低,市场面窄(水泥厂为主),年产值仅100多万元。经过市场的历练他们发现,指望这个产品,企业连生存下去都成问题;如果企业要壮大,必须有自己的技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追日的创业者开始将目光聚焦到寻求市场缝隙上,通过近一年的市场调研,走访了数百家企业及相关设计院,了解到国内市场存在着对大功率高压笼型电动机(含同步电动机)软启动产品的迫切需求。当时,各企业大装置(如高炉、制氧机组、炼油设施等)由于无合适的辅助启动技术和产品,通常的选择是直启(对电网需求高,起动电流达6~10倍)或串电抗器启动(不可调,起动电流达4~6倍),从而造成大装置一旦启动就轻易不敢停机,能耗也因此升高不少。,高倍冲击电流对电机的损伤却是无法避免的,并且要因此大大增加对企业电网的投资。当时从国外进口的大装置,其软启动设备多为变频器,不但价格昂贵,维护也很不方便。陈建国他们潜心研发的第一个产品,便是高压大功率笼型电动机液态软启动装置。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以前思路的设计理念,它利用液体作电阻来控制大功率电动机,而且是高压6 000V甚至10 000V,其危险性可想而知;且当时国内国外没有任何文献可供参考,在做试验时,很多人都离得远远的,不敢靠近,距设备最近的就是以陈建国为首的追日电气技术人员。
经过历时两年艰苦卓绝的研发,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后,1998年,GZYQ高压交流电动机液态软启动装置研制成功,并于1999年在河北唐山国丰钢铁公司3 700kW电动机上一次启动成功。自此以后,大功率的高压电动机软启动市场迅速被打开,冶金、石化、轻工、市政、军工等各领域纷纷选用,原国家经贸委、科技部等主管部门亦专文推广这项技术。该装置与进口变频器相比,具有良好的性价比优势,在同样满足启动、保护电机功能的前提下,价格仅为进口变频的十分之一至二十分之一。该项技术被国家权威专家鉴定为“国际首创”,被誉为该技术领域“里程碑式的进步”。
正是由于这项技术的开发与推广,短短几年就彻底改变了我国软启动产品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局面,数千套各类大装置由于采用国产软启动装置,不但绕过了技术瓶颈,还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外汇。现在,中国制造的软启动设备还成套出口,为国家赚取外汇,而国内软启动设备的制造也逐渐形成一个数亿元规模的产业,中国因而成为国际上这一领域里的生力军。
就这样,“追日”的巨人——夸父渐渐成长起来了。
产学研是技术创新的坚强后盾
陈建国在创立公司之初就深深地感到了中国企业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因此在公司创立伊始就立足于发展民族工业,创立民族品牌,准备与跨国公司展开竞争。陈建国特别注重企业品牌的塑造,他聘请了武汉理工大学的著名教授对“追日电气”的品牌进行调研,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了100万字的《追日公司品牌经营战略研究报告》,对公司实施品牌经营战略的基础条件进行客观而系统的考量,对追日品牌产生、发展的历史沿革进行回顾,对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准确把握了追日品牌创建的基础条件,为追日品牌经营战略的构建提供决策依据。
“追日”的名称源于中国上古传说“夸父追日”,目的是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熔铸于现代企业理念之中,激励员工承继夸父精神,为实现宏大的目标而锐意进取,奋力拼搏。为达到这个目的,陈建国采取了送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先后派2人到清华大学参加两年制的工商管理总裁班学习,3人到北京大学参加为期半年的企业家特训班全脱产培训,1人到华北电力大学全脱产电气工程研究生班学习,57人到清华大学参加职业经理人短训班短训,以大幅度提高员工素质,更新观念,不断创新。
为在国际竞争中保持长久的领先地位,陈建国重视与大学和研究院所的合作,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他与清华、北大、浙大、华中科大、武汉理工大学和合肥工大等知名院校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并在武汉理工大学挂牌成立了“武汉理工大学——追日电气研发中心”,专门进行产品研发工作;2003年12月,更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成立“湖北省追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博士后产业基地”, 为产品技术研发与创新提供了保障。不仅如此,他还从著名大学和研究院所聘请了12人成立了追日电气公司专家委员会,以指导公司的产品开发活动。在科研经费的投入上,他毫不吝啬,每年按公司销售收入5%的比例计提科研经费,专款专用,确保了科研经费来源。
在追逐技术创新的道路上,陈建国带领“追日”的员工像不知疲倦的夸父一样,追随着创新的旭日,向技术的更高峰迈进。正因为如此,追日公司才有了长足发展。目前,追日公司已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集团性公司,并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中东、南亚等国家或地区的许多企业开展技术和商务合作,初步具有行业内国际性的知名度,产品也直接出口日本、俄罗斯、印度、伊朗、巴基斯坦、苏丹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市场是检验技术的试金石
除了注重对于技术的追求以外,“追日”也非常注重市场的反应。陈建国一直深信,市场是检验技术最好的试金石;与高校合作,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还能够使高校的技术成果转化为实际的应用,在市场上检验技术,并能在最快的程度上对技术方案进行修改,从而打通理论技术和实际生产的壁垒。
圭亚那位于南美洲东北部,制糖业是其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2005年,为降低糖业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出口竞争力,圭亚那政府投资1.1亿美元建设斯凯尔顿新糖厂,该糖厂是圭亚那政府实施糖业现代化改造的重大工程项目,也是目前该国最大的投资项目,因此圭亚那总统对该工程极为关注,对设备供应商的选择也极为严格。经过激烈竞争,在和国际众多知名厂商的同台竞技中,追日电气成为该项目软启动类设备的供应商。
斯凯尔顿糖厂项目采用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渗透法制糖工艺,所以在设计时选用的是鼠笼式电机。而在制糖行业,撕解机等负载均属重载起动,按常规一般选用绕线式电动机以提高启动转矩。这是对追日电气启起动设备的严峻考验和挑战。
追日电气的技术专家们经过认真计算,精心组织,产品如期发往现场。切蔗机和里平机均一次启动成功;然而重锤撕解机第一次启动3秒后高压配电系统保护跳闸,第二次启动13秒又保护跳闸,现场气氛陡然紧张。追日电气的调试工程师凭着多年重负载调试经验,建议对车间高压配电保护系统参数进行调整,然后又对液态软启动设备的极限运行状态和阻值进行了微调,第三次启动终于成功。斯凯尔顿糖厂项目总承包商拉着追日电气调试人员的手说:“在所有的电气和机械设备中,你们的设备是最好的!”
液态软启动设备的适应性在首钢集团的应用也是最好的验证。2004年,为配合北京奥运,首钢集团部分分厂搬迁到河北秦皇岛。首秦金属材料厂就是首钢集团的一个重要分厂,该厂新建高炉原来选用的是14 000kW国产某品牌电动机,同时选配追日电气的液态软启动设备作为启动装置。后来由于当地电网容量的限制,首秦公司用西门子15 500kW电动机换下了国产14 000kW电动机。不仅电机变了,而且电机的功率也变了,但这没有难倒追日电气,追日电气派经验最丰富的工程师赶到现场,通过对软启动设备参数进行相应调整,一次启动成功。该设备至今运行良好。
坚持自主创新,掌握自有核心技术
追日电气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是立足自主创新、建立开放的创新体系的结果。
自主创新是中小型企业开拓生存空间,推动企业快速、良性发展的有利工具,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佳途径。追日电气由1997年时20余人的小作坊式企业发展到今天初具规模的集团性公司,并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中东、南亚等国家或地区的许多企业开展技术和商务合作,初步具有国际性的知名度,这其中,自主创新功不可没。
当然,对一般中小型企业来讲,自主创新投入大,风险高,时间长,如果单纯追求高科技含量,会使企业风险加大。中小型制造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时,应多从研究市场差异化上着手,找到产品功能与客户需求的结合点,发现产品的新卖点进行创新组合,以降低企业在起步阶段时自主创新的风险。
追日电气自主开发的GZYQ高压交流电动机液态软启动装置就是如此。产品从最初的标准型发展到今天的智能型,功能也由可预测、可调整、可控制发展到电流闭环自动控制、人机界面、语音提示、远程通信等,有效地满足了客户多层次的需求,在创造较好社会效益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推动了企业快速发展。
另外,自主创新不是“自闭”,而是应该有尽量开放的思维和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创新体系将促成企业建立灵敏的信息收集与处理系统,开放的程度越高,决策的科学性就越高,风险就越低;同时,借助外脑,可大大提高决策科学性和项目水平,避免跟风,节约企业的资源。近年来,追日电气通过加强与清华、浙大、华中科大等院校的合作,在电能质量优化、有源滤波技术产品的开发上,广泛借鉴、深入研究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进展,坚持核心技术自己研发的思路,正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产品系列,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现在公司的产品中,先后有4种产品分别被国家经贸委、科技部等六部委评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取得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有5项产品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进步奖。
同时,追日电气也紧紧抓住时代的主流。绿色能源将成为下个阶段各个企业想要占领的技术高地,“追日”也将把技术开发到绿色能源领域,积极运用风能、太阳能等能源技术,使自己的产品发展在时代的前端。
陈建国自豪地说:“自主创新有学问,无限风光在险峰!”
【专家点评】
“追日”精神成就追日电气
付致东
追日电气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从这篇采访董事长陈建国的文章《市场是检验技术的试金石》中可以窥见一斑,这秘诀就是追日电气的“夸父追日”精神。
“追日”精神是一种追求速度的精神。夸父追逐太阳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和时间赛跑的过程。追日人同样是珍惜时间和时间赛跑的人。面对被欧美所垄断的大功率高压电动机软启动设备的国内市场,面对未被满足的顾客需求,面对没有攻克的技术难题,追日人顶着压力和时间展开了赛跑,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数百次的市场走访,进行了无数次的研发试验,几年时间便彻底改变了我国软启动产品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局面。
“追日”精神是一种自主创新的精神。夸父因为好奇心而追日,追日人因为好奇心而追求技术创新。追日人深知在创新的道路上有无限风光,他们不仅懂得欣赏,更懂得拼搏和创造。面对当时被欧美日国家的变频器设备所垄断的国内大功率高压电动机软启动市场,追日人勇于探索,另辟蹊径,提出了利用液体作电阻来控制大功率电动机的大胆设想,硬是在当时无任何文献资料可供参考的情况下,面对着上万伏的高压,将危险置之度外,反复试验,终于成功研制出了高压交流电动机液态软启动装置。
追日人并没有停止创新的步伐,也不会停止。他们把自主创新通过制度规定下来,保证了创新的投入和持续。
“追日”精神还是一种积极进取、不断学习、乐于奉献的精神。追日人在行动中一一诠释着……
企业精神是一家企业的精神支柱,是企业之魂,是企业发展离不开的;它反映出企业员工群体具有的思想境界、职业追求和处世态度,并通过员工的精神风貌和企业的风气展现出来。任何优秀的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就像黑暗中的灯塔,企业精神就像心灵深处的呐喊,指引航向,鼓舞士气。企业在企业精神及其感召力的驱动下所制定的一系列运营准则、制度、行为等无不是企业精神的内容体现,如企业愿景、发展目标、核心价值观、竞争策略、管理体系,等等。“追日”精神正是追日电气的精神风貌,是追日电气长期生存并不断成功的信念所在。
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的检验研究 篇7
有效市场的划分最早由Roberts在1967年提出, Fama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得资本市场有效的概念更具可操作性, 他根据相关信息的不同类型定义了弱式有效、半强有效和强式有效三种形式的有效市场。Fama (1970) 不仅对有关EMH的研究做了系统的总结, 还得出了一个完整的的理论框架。此后, EMH蓬勃发展, 其内涵不断加深、外延不断扩大, 成为现代金融经济学的支柱理论之一。在现代证券理论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它为股票价格的形成机制和期望收益率变动构造了一个科学、严密、规范的的模式。金融投资的许多理论, 如CAPM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APT (套利定价模型) 等都是建立在EMH的基础之上。EMH及相关理论的不断发展使得金融经济学更加完整和丰富, 也使得这一科学的重要性日益增强。中国证券市场自开市以来, 证券市场是否达到弱式有效已成为了金融界热议的课题。也使得对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的检验成为一种客观的需要, 对于决策者、管理者、生产者以及投资者都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回顾
自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资本市场建立, 国内学者和专家们纷纷根据西方有效市场理论, 采用多种模型和方法对中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综观这些研究成果, 对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判断, 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 中国股票市场尚未达到弱式有效。另一种观点认为, 中国股票市场己经处于弱式有效, 但未达到半强式有效。总结如下:
2002年, 胡波、宋文力、张宇光利用随机游走模型对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进行研究。实证结果显示中国证券市场还未达到弱式有效。2004年, 李光绪利用上证综合指数1990年12月19日至2002年12月24日之间的数据, 考虑了更为一般的结构性突变后的单位根检验, 结果显示中国证券市场还未达到弱式有效。2007年, 吴振翔和陈敏通过设计多种投资组合的方式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统计套利情况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说明中国股票市场的弱式有效性不成立。2003年Groenwold等运用ADF检验法和PP检验法对中国七个主要股票指数样本进行检验, 在有趋势的情况下得出除沪市A股和沪市成分股没达到弱式有效外, 其余的都达到了弱式有效。2006年, 王少平和杨继生通过对联合p值的扩展, 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各组成部分的价格指数进行综列单位根检验, 结果表明中国证券市场个价格指数服从综列单位根过程, 即中国证券市场达到弱式有效。
三、实证方法的选择
Fama (1970) 给出了如下的模型来定义有效市场假说:
式中, E是期望符号Pj, t+1是证券j在时刻的t价格, Pj, t+1是其在t+1时刻的价格, rj, t+1是收益率, rt+1= (Pj, t+1-Pj, t) /Pj, t;{Φt}是在t时刻的信息集。令
于是有
定义序列{xj, t}是基于信息集{Φt}上的公平博弈。用预期收益来表示市场均衡条件以及在信息集{Φt}上形成均衡预期收益有着重要的实证含义, 它排除了基于信息集{Φt}上的交易系统可以获得超过均衡收益的利润。因此, 价格充分反映了可以获得的信息, 隐含着交易过程是一个公平博弈。在这个意义上, 市场是有效的。在 (1) 式中, 如果对于所有的t和{Φt}存在如下关系:
那么, 就认为价格序列{Pj, t}遵从基于信息集{Φt}下的鞅过程。这意味着下一时刻t+1的股价将大于或者等于t时刻的股价。尤其是当E (rj, t+1|Φt) =0时, 价格序列{Pj, t}就是个鞅过程。因此, 公平博弈是鞅的差分。在式 (3) 中, 鞅差分序列表明给定信息集{Φt}, 条件期望收益为0, 也就是说有效市场假说实际上是鞅假定。
若{∈t}为独立同分布, 且E (∈t) =0, D (∈t) =s2可用∈t构造一“随机游走过程”{yt}:
如果E (yt) =y0, D (yt) =E (yt-y0) 2=E (∈1+∈2+…+∈t) 2=ts2, 那么, 随机游走就是一非稳定过程。根据鞅假定的要求, 随机游走过程与鞅过程是有区别的。随机游走过程的要求条件非常严格, 满足随机游走过程就一定满足鞅过程;但是满足鞅过程的, 不一定满足随机游走的假设, 即随机游走只是鞅过程的一个特例。因此, 如果依据“拒绝了随机游走过程就拒绝了鞅假设”这样一个准则, 并由此来判断市场是否达到弱式有效, 显然是错误的。这也就说明过去简单地运用随机游走过程的检验方法来确认市场的弱式有效性存在不妥之处。与随机游走相比, 具有更一般意义的检验鞅假定的方法是单位根过程。如果有
从1991年开市以来到2008年的上证指数序列和深成指数不带有截距项的ADF检验结果如下:
Eviews输出结果验显示, 上证指数ADF=-0.385020, 深成指数ADF=-0.328038 ADF>临界值, 则接受H0, yt非平稳, 因此, 上证指数序列和深成指数序列均存在单位根, 说明市场达到弱式有效。但是, 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缺陷和不良因素, 因此还需要在法律制度、行业规范、基础设施、信息披露以及引进做市商等进一步完善和
其中, p=1, {ut}为一稳定过程, 且E (ut) =0, cov (ut, ut-s) =us<∞ (s=0, 1, 2…n) , 这样随机过程{yt, t=1, 2…}就是一单位根过程。单位根过程中的随机干扰项μt只需要服从一般的稳定过程, 即
其中, {∈t}为独立同分布, 且E= (∈t) =0, D (∈t) =s2, L为滞后因子, φ (L) 为无穷阶的滞后多项式, 其系数满足由此可知, ut为白噪音。在时间序列方差存在的条件下, 因为E (ut) =EΣE (ut|It-1) Σ=0, E (ut, ut-j) =E|E (ut|It-1) |=0, E (ut2) =σ2, 所以鞅过程就是一个白噪音;当然在线性条件下, 满足白噪音要求的, 也一定满足鞅过程。综上分析得知, 股票指数的时间序列的单位根的检验能够满足鞅假定的要求, 所以, 用其来验证股票市场的弱式有效性更具合理性。在本文中, 将采用扩展的单位根检验法 (Augmented DF, 简称ADF) , 克服了一般所使用的DF检验法的一些缺陷。这正是本文采用ADF检验方法的理由所在。
四、样本的选择及检验过程
本文的所用数据来源于大智慧股票分析系统。本文所选取的数据样本为:上证指数1990年12月19日至2008年12月31日深成指数1991年4月3日至2008年12月31日。提高, 使中国证券市场的效率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 在ADF检验过程中, 人们总是希望检验尺度接近常用水平值的同时, 检验功效要尽可能的高 (即当原假设不成立时, 结论为推翻原假设的概率要高) 。但是, 单位根检验水平与功效不可兼得。为得出满意的检验结果, 单位根检验的样本容量不宜太小。这也是本文所取样本之大的主要原因, 之前的研究所取得样本容量相对较小, 本文认为是影响检验结果的重要原因。
摘要:有效市场理论 (简称EMH) 是现代证券市场理论体系的主要支柱之一, 也是现代金融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基石。许多金融学投资理论都是建立在EMH的基础之上, EMH保证了这些金融理论的适用性, 因此对EMH的讨论是最广泛的。在中国证券市场开展以来, 证券市场是否达到弱式有效便成为了理论界热讨的重要课题。由于股价指数时间序列的单位检验能够满足鞅假设的要求, 故较之随机游走检验对股票市场弱式有效性的验证更具合理性。采用单位根检验的方法对中国股市开展以来的数据进行研究, 其结果显示, 中国证券市场已达到弱式有效, 并不断增强趋势。
关键词:市场有效性,单位根检验,弱式有效,证券市场
参考文献
[1]戴晓凤, 杨军, 等.中国股票市场的弱式有效性检验:基于单位根方法[J].系统工程, 2005, (11) .
[2]洪永淼, 陈灯塔.中国股市有效吗?[J].经济学季刊, 2003, (3) .
[3]徐龙炳, 陆蓉.有效市场的前沿研究[J].财经研究, 2001, (8) .
[4]胡昌生, 刘宏.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 2004.
市场检验 篇8
自从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内外经济学界对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争议不断。尤其是资本市场的高流动性、高风险性和高投机性,使得资本市场“原罪说”再度升温,甚至把美国金融危机直接归咎于资本市场本身。
美国金融危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危机,而是一次资产价格泡沫破灭的危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把大量的制造业转移到了拉美和东南亚,而把美国本土打造成贸易和金融服务业中心。20世纪初,金融创新的衍生产品大量涌现。这些衍生金融产品主要是发自金融机构甚至单个部门、个人逐利之动机,衍生产品设计与基础资产距离渐行渐远。担保债务凭证(CDO)使得次级按揭贷款借款人和CDO投资者的距离越来越远,信用链过长造成了风险估计的困难,这种金融创新活动必然充斥着泡沫。资本市场的发展应立足于市场分工,履行服务于实体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职能,严重背离实体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金融创新产生的泡沫终将破裂。美国金融危机实际上是通过危机的形式,扮演着一个强制性推动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之间实现平衡的角色。
美国金融危机不仅加剧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也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严峻的挑战与考验,中国资本市场下一步发展方向成为理论界和专业人士热议的焦点。事实上,与美国资本市场发展过度截然不同,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严重滞后,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程度不够,比如中国资本市场整体规模偏小,直接融资比例较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比例失衡等。近期来看,中国资本市场经过一年多的低迷、调整,已进入基础整固与价值回归时期。长远而言,中国资本市场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监管者在确保资本市场健康、稳定的同时,更要重视和发挥资本市场对社会财富积累和经济建设的功效,而不是固步自封,停滞不前。
二、通过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激活消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辨证关系
实体经济与居民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是指物质资料生产、销售以及直接为此提供劳务所形成的经济活动,其主要构成部分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建筑业等产业部门。中国资本市场以股票市场为主,覆盖债券、基金及某些金融衍生品的沪深交易所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资本市场可以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为广泛的融资渠道;发展资本市场可以转移风险,降低交易成本;资本市场能更好揭示和传递实体经济的信息,提高实体经济运作效率;资本市场通过提高社会资本配置效率和企业经营效率,促进社会整体运行效率。然而,当资本市场过度膨胀时,就会产生泡沫经济或者金融危机,进而影响实体经济。比如此次美国金融危机和中国近年股市大幅下跌。中国A股总市值在2007年11月份达到33.62万亿元,到2008年9月份缩水至13.52万亿元。尽管不是真实财富的损失,但对中国居民消费确实造成很大压力。
资本市场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逐步产生的,它的产生天然就是为了促进实体经济更好地发展。中国资本市场尽管是外生性制度安排,但资本市场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以最为关注的融资额为例,1997年从资本市场的融资额仅为998.89亿元,2007年融资高峰时达到14187.83亿元。总之,中国资本市场必须以满足实体经济运行中的金融需求为出发点,坚持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的方向,才能使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具有坚实的基础和真实的动力。
(二)资本市场发展有助于激活消费
凯恩斯在“节俭悖论”中提出,居民消费停滞可能导致产品过剩,经济衰退。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投资率不断上升,消费率却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居民消费率由1990年的49.8%下降到2006年的36%。消费滞后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瓶颈。中国政府降低储蓄率的意图是明确的,但采取怎样的措施仍需深入研究。2005年以来,中国已将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作为基本的国家政策(周小川,2009)。的确,政府实施扩大基础建设等措施只是应对经济危机冲击的临时办法,而如何拉动居民消费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路径。
随着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快速增加,参与股市的投资者人数不断增加。截至2008年底,中国全国A股投资者开户总数为12 123万户,个人投资者开户总数为12 074万户。(1)也就是说,作为最有消费潜力的城镇家庭,基本上每个家庭都在“炒股”。从美国的经验来看,纳斯达克市场(nasdaq)为代表的股票市场曾是推动美国经济10余年持续稳定增长的最重要力量之一,美国股市市值与GDP的比例一度达到180%,普通美国家庭直接或间接所持有的股票财富占家庭资产的比重在2000年底接近40%。股市被称为美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股市财富效应则被认为是推动美国旺盛消费需求的关键[1]。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不利影响,中国政府已经决定两年内投资4万亿元扩大内需,并且要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因此,作为激活消费的重要手段,发挥资本市场财富效应的条件日臻成熟。
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是指资产价格的上升使资产持有者财富增加,并导致消费支出增长的现象。根据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在对消费函数的分析中,通常把财富归为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非人力财富可以理解为物质财富与金融财富的综合。金融财富增加,无疑会增加居民消费信心。在边际消费倾向(MPC)既定的情况下,居民的消费支出将增加,从而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股市繁荣影响消费的简单传导机制为:股票价格上涨→金融财富增加→总财富增加→消费支出增加→总产出增加。
Otoo(1999)发现消费者信心的增加与股票价格上涨存在显著的当期相关,股票价格影响消费者信心。Carroll et al.(1994)及Bram和Ludvigson(1998)发现美国消费者信心提高在短期内将刺激消费增加;Nahuis(2000)则列出了八个欧洲国家相似的证据[2]。卢嘉瑞和朱亚杰(2006)分析了股市对消费增长的财富效应,提出应实行积极的股市政策,做强做大股市,促进股市财富效应的充分发挥[3]。
从国外经验来看,股市上涨等造成的财富效应能够有效扩大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增长。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国股市财富每上升1美元,会增加3美分~7美分消费;股市每下跌20%,会相应使GDP下降0.6%。中国股市属于新兴资本市场,但也同样存在股市繁荣的财富效应,2007年上海股市价格上扬所带来的财富效应,就是推动2007年消费加快增长的主要原因[4]。
面对美国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冲击,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可能变为负数。“三驾马车”之一暂时退出,拉动内需就要依靠消费和投资。股市适度上涨,有利于扩大消费,增加产出。据专业人士测算,中国股市流通市值的增加值的8%被直接消费,另外还有由于乘数效应的引致消费。当年面临东南亚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态势,CPI从1997年7月的2.7%持续下滑至1999年5月的-2.2%,政府适时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推进证券市场发展的六点意见》,CPI和股市由此发生反转。1999年的“5·19”行情带来的财富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即期消费需求,并增强投资者信心[5]。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政府应当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以发挥资本市场对居民消费的拉动作用。
三、资本市场发展推动消费扩张的实证检验
国内相关文献对资本市场与消费的实证研究主要是通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上证指数收盘价及其他经济变量进行计量检验,时间跨度很长。但是,如此选择经济变量和数据范围实在值得商榷。首先,这样做没有注意到上证指数收盘价(绝对值)并不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原因,指数上涨只能带来“财富幻觉”;而是上证指数收益率(相对值)才可能使投资者获得实际收益,亦即预期可支配收入增加。其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绝对数字,没有反映消费者信心变化。事实上消费物价指数(CPI)既可代表实质消费,更能反映消费者信心。还有就是在样本选取上没有认识到中国股市初创阶段的不合理性,时间跨度过长反而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本文以消费物价指数(CPI)和上证指数收益率(SZR)的关系来刻画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对消费的影响。时间为1997年7月—2008年11月,样本主要采集于资本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和发展时期(2),并结合中国成功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时期的历史数据。
(一)消费物价指数(CPI)和上证指数收益率(SZR)的平稳性检验
在协整分析之前首先要进行平稳性检验,以确定变量的单整阶数。本文采用Eview6.0软件对CPI和SZR的单位根进行ADF检验,检验过程中滞后项的确定采用AIC准则和SC准则。检验结果(见表1)表明,CPI和SZR的水平项都不平稳,一阶差分后两个变量序列均为平稳序列。因此,CPI和SZR服从I(1)过程。
注:检验类型(C,T,K)分别表示单位根检验方程中包含常数项、趋势项和滞后阶数。
(二)协整检验
为了进一步分析消费物价指数与上证指数收益率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本文用常用的E-G两步法进行协整关系检验。
首先对SZZS和CPI进行OLS回归,确定回归方程:
接着对回归方程的残差进行单位根(ADF)检验,检验类型为(0,0,1),得到ADF检验统计量的值是负10.4879,显著性水平为5%的临界值为负1.9434。该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消费物价指数与上证指数收益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在10余年的考察期内,上证指数收益率的上升对居民消费具有促进作用。
(三)消费物价指数和上证指数收益率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上述协整检验结果说明消费物价指数与上证指数收益率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这种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还是两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仅仅是巧合,即上证指数上涨的同时消费同样增长,或者两者各自按自身的逻辑发展。这都需要进一步验证。
在判别一个变量的变化是否是引起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原因时,通常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C.W.J.Granger(1969)提出的因果关系检验的基本思想是“过去可以预测现在”,即如果X是Y变化的原因,则X的变化应该发生在Y变化之前。如果X是引起Y的原因,则在Y关于Y滞后变量的回归中,添加X的滞后变量作为独立的解释变量,应该显著增加回归的解释能力,此时,称X为Y的格兰杰原因,如果添加X的滞后变量后,没有显著增加回归模型的解释能力,则称X不是Y的格兰杰原因。
检验结果显示(见表2),在滞后2-4期的情况下,仅存在上证指数收益率与消费物价指数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这说明上证指数收益率是引起居民消费变动的原因,而反方向并不存在,即消费物价指数不会引起上证指数收益率的变化。
四、结论及启示
1.我们不能误读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否定资本市场的积极因素。中国作为后发国家,应当根据本国实践,稳健有序地推进资本市场的发展,满足实体经济运行中的投融资需求和服务性需求,挖掘和发挥其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功效。
2.政府采取扩大基础建设等措施只是应对经济危机冲击的临时办法,如何拉动居民消费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路径。在“全民炒股”的今天,股市繁荣造成的财富效应有助于解决长期以来消费低迷问题。
3.从实证分析来看,消费和股指涨幅存在显著正相关。在滞后2-4期的条件下,上证指数收益率单方向引起居民消费变动,而反方向并不存在。这说明资本市场的活跃程度对消费有明显影响,当然资本市场发展要通过一系列的传导机制来实现消费扩张。居民消费对股票市场活跃程度并没有明显影响,这可能与中国的政策特征有关。总的来说,资本市场发展对实体经济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4.资本市场是信心的市场。对中国资本市场而言,美国金融危机造成的实际冲击并不大,比如2007年10月—2008年11月的股市非理性下跌主要是自身的问题,特别是“大小非”减持的问题。因此,中国应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评估、预警和应急机制,引导增量资金不断加入资本市场,通过资本市场财富效应激活消费,并促进全流通条件下(新)估值体系的顺利形成。
5.资本市场发展有助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近年来,保险公司、全国社保基金、企业年金逐步加大了对资本市场的投资比例。资本市场发展为这些机构提供了资产保值增值的渠道,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有力支持。这也从另一个侧面间接解决了居民的后顾之忧问题,有利于促进消费扩张。
6.营造适宜的消费环境,培育消费增长的热点。政府应当制定和完善消费相关税费优惠措施,取消、废止影响消费增长的管理政策,营造繁荣活跃的消费环境。鼓励个人信贷消费,发展教育、医疗、文化、休闲及家政等多种服务消费,提升各类消费品及其相关服务的质量与档次,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使居民既有能力进行消费,也有适合居民消费的基础条件和合意氛围。
参考文献
[1]刘建江.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5.
[2]陆寒寅,朱文晖.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研究:一个理论演进综述[J].世界经济文汇,2005,(1).
[3]卢嘉瑞,朱亚杰.股市财富效应及其传导机制[J].经济评论,2006,(6).
[4]高炜宇,财富效应与上海消费的快速增长[J].上海经济研究,2008,(1).
市场检验 篇9
面对一种事物, 如果我们能够证明我们对其无知, 那么我们可以努力探究而使自己变得有知, 或一定程度的有知, 最坏的结果是经过努力依然无知, 停留原地而无法前进。如果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不进行严格的检验, 常常会导致我们“在错误的道理上奔跑”, 直至掉入深渊。
(一) 证势论检验的特殊性
对于许多“硬”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等等, 其理论或认识的结论, 我们常用实验或实践加以检验。甚至某些开放的非线性体系如化学钟, 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实验进行反复演示。然而证券市场是一个由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参与的开放的非线性的复杂系统, 其具有明确的不可复制性与不可还原性, 换而言之就是证势论是无法通过实验方法进行检验的。面对如此状况, 现实中常见的检验方法有以下四类:逻辑检验俗称讲道理、实际操作检验名曰讲实效、概率统计检验俗称讲胜算, 数据拟合检验名曰摆事实。
(二) 逻辑检验能否视为证据
单纯逻辑检验的后果最终都将陷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境地。反之亦然, 如果我们在对某种事物的认识上陷入这样的境地, 足以说明关于该事物的认识我们从未拿出过有力的理论与证据。当五位投资者各自论述自己的理由后;两人看涨两人看跌一人看平时, 就对市场的认识而言, 看涨看跌的人数以及后期市场运行的结果如何已不再重要, 这种现象的存在足以说明问题。而这种现象日复一日的重演, 只能说明所有相关人士整体上对证势论的认识程度, 并且从未拿出过有力的证据。
(三) 实际操作检验能否视为证据
在实际操作中证势论主要是指基本面分析理论、技术分析理论或两者的组合分析理论。基本面分析包括GDP、CPI、M1、M2、利率、公司市盈率等等的分析。技术分析包括涨跌率、均线、指标、量价配合、道氏理论、波浪理论等等。在以上所有相关内容中我们可以分别选取一个或N个组成买入条件A、止损条件B、卖出条件C。如此一个ABC分析与操作系统就形成了。我们发现无论是ABC系统还是其各子项都只是一种认识或方法。在这样的证势论指导下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科学技术, 只能是经验技巧。而经验技巧不存在严格意义上对事物认识上的检验的问题, 只能事后进行实效比较。为便于理解, 在此以几百年前造桥为例:材料的选用、基本结构的组合、搭建方法等等, 都可视为一种非严格意义上的理论。从这种经验技巧中是无法提升到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等等这样科学技术理论与方法的。这样的桥我们不可能准确知道它的承重、抗震、抗冲击的能力。所以我们也不可能对其有准确的信任度。相应的, 在ABC系统中必须设有止损项。又比如甲桥轻便、抗震性好、承重差, 乙桥具有相反的特性, 如果发生地震我们可以说甲桥好, 如果发生洪水我们可以说乙桥好, 遗憾的是我们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甲乙间不存在对错之分, 好坏之别。经验技巧的总结很难提升至本质的认识, 也不会成为严格意义上理论检验的证据。非常有趣的是力学不是开端于建筑、桥梁等等的建造, 而是从“苹果落地”开始的。有些经验技巧甚至可以与事物的本质认识无关。比如天会下雨, 我们可以通过打伞、穿雨衣、雨鞋等方式获得实效, 但是我们不可能通过这些方式得到天为什么会下雨的认识。
(四) 阶段性概率统计能否视为证据
概率统计主要用以研究随机事件, 满足随机试验必须有三个特征: (1) 试验可以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地进行; (2) 每次试验的可能结果不止一个, 但事先知道每次试验所有可能的结果; (3) 每次试验前不能确定哪一个结果会出现。经典例子如彩票摇号。
首先在市场中根本找不出所谓的相同条件, 重复试验也就无从谈起。其次在后两种特征中有一个重要的词——结果。显然市场走势可能的阶段性结果有无数种, 当然我们也可以定量划分, 市场在某时间段运行的涨跌率在正负百分之a之间定义为“平”, 否则视为涨或者跌。这样就有了三种结果。但是随机试验的结果其产生的原因是相同的, 过程是一致的, 且每一种结果之间相互独立, 不存在互为因果关系。通过《证券市场基础模型初探》分析可以看出, 技术分析的基础就是强调预期与市场走势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彩票摇号结果的第二个数字是7, 绝不会是因为第一个数字是2。所以说关于证券市场的概率统计无论是研究还是验证都是不成立的。另外从投资者的角度而言, 买入、持有、卖出是一个阶段性完整的投资过程, 并产生相应的结果。而关于市场走势, 从本质上讲没有真正意义上完整独立的“结果”。更为重要的是“随机性事件”只是“不确定性事件”中的一种特类。市场中上涨或下跌的原因有许多, 但一定不会是因为概率使然。
(五) 曲线拟合能否视为证据
曲线拟合是证券市场走势相关的研究论文中常见的验证方法。其过程是历史数据 (实践) , 数学模型 (理论) , 统计拟合 (实践检验) 。而我们通常认识的过程并非如此, 而是搜集数据统计拟合 (实践) 、理论、实验 (实践检验) 。显然两者有本质的不同, 后者将搜集拟合的数据视为表象, 并加以研究产生理论认识, 并且用实验加以检验。前者将统计拟合的数据视为本质, 经过数学模型拟合处理产生一条曲线, 至于这条曲线存在的意义往往没有解释说明, 当然也就无法通过该曲线提高对市场的认识, 只有如何获取该曲线的数学处理方法的认识。为了符合正确的认识过程, 也可以这样处理, 统计A--a---B的数据, 拟合曲线, 说明该曲线是由A---a数据得出, 并用a---B数据进行检验。笔者并不是在此说明有人欺骗, 而是想说明也许研究者无意间采样的就是A--a之间的数据, 并且其后的未来数据a---B对其做了完美的印证。这样的过程或结论显然是难以令人信服的。我们不可能只单凭形状一样, 就认为两个水果是一个品种。
(六) 证券市场相关理论检验的标准之:限定条件下一致性
原则
回顾关于“硬”学科的检验, 当新的理论或认识提出时, 往往同时说明其实验检验的过程, 无论何人、何时、何地在相同的实验限定条件下, 得到相同的结果, 我们即认为这个理论是正确的, 反之就会存疑。因此在限定条件下一致性原则是可以作为检验的基本原则的。那么对于证势论而言, 其检验方法也只能是在限定条件下, 历史走势完全符合该理论并且无例外。求索这样的理论的难度可想而知。我们可以坦言这样的理论我们不知道, 但是不必急于下结论说它不存在。因为说它不存在同样需要严格的证明, 而坦言不知道起码是一种科学的态度。我们可以预期这样的理论会一定程度的解释价格运行的本质, 但是更重要的是它会极大的提升我们对“市场”的认识。
二、证势论的不可公示定律
(一) 不可公示定律
在证券市场中如果某关于市场价格走势的理论或方法满足在限定条件下的一致性原则, 那么这个理论是不可公示的。 (何为公示, 借用一句佛语“六耳不同谋”)
(二) 定律成立的原因
该定律成立的原因:零合游戏的基本法则决定其不可公然成立。如果这样的证势论公然存在, 那么必然导致下列状况, 在该条件下对手盘消失, 市场无交易。或者市场包容性与自组织性转化, 由原证券市场体系转化为已知该理论条件下的市场体系, 该理论效用消失。
(三) 明确该定律的意义
1.不要期望通过通常意义上的学习、交流来获得该理论, 不存在所谓战无不胜的炒股秘籍在市场中流传。2.不要期望通过购买方式获得 (这是由该理论的价值决定的) , 花钱买收益是不可能成立的。3.对于经不起一致性检验的理论不必用大量的时间作过多的研讨, 经验技巧有其有限的实用性的一面, 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三、结论
本文从证势论检验的角度出发, 分析了一些常见的错误认识与检验方法。而这些内容背后的误区也曾经浪费了笔者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走了许多弯路。不可公示定律的内容也会时常以不同的表达方式体现在投资者的交流中。但是在“有病乱投医”的状态下往往又无意识的“明知故犯”。因此笔者认为对这些内容有必要相对完整的进行梳理并加以明确。虽然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 但是错误的道路远比正确的道路多得多。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市场体系, 严谨求实的态度是最为重要的。在此借用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凡事力求尽可能简洁, 但不能简略。
摘要:由于证券市场客观上所具有的特殊性, 以及人们主观上对掌握市场规律的迫切性, 使得人们在对其进行学习、研究过程中, 常常无意间步入误区或陷入悖论而不自知, 因此明确检验标准就尤为重要。本文旨在关于证券市场价格走势分析理论 (以下简称证势论) 的检验与公示方面提出问题, 加以分析, 抛砖引玉, 期望可以达成一定程度的基本共识。
关键词:检验,不可公示定律
参考文献
[1]赵凯荣.复杂性哲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10) .
市场检验 篇10
特种设备检验是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和企业安全生产的技术保障, 在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目前, 我国特种设备检验工作的市场化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新趋势, 并逐渐达成了共识。这主要是因为特种设备检验工作的市场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行政工作的整体效率, 还能够全面促进检验质量和技术水平的提升。但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特种设备的数量逐渐增多, 安全形式十分严峻, 再加上特种设备检验工作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大, 这就对特种设备检验工作的专业性和公正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1我国特种设备检验工作市场化的现状
(1) 特种设备检验工作市场化的主要元素。特种设备检验工作市场化的主要元素, 首先是主要前提条件, 就是特种设备能够满足市场化的需求, 从而保障检验机构通过相应的服务获取收入, 保证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经济效益。而强制性和全面性的检验工作依旧是市场化检验的重要前提, 使用者根据这一前提和自身的实际需求, 寻求相应的特种设备检验服务。特种设备检验工作市场化的前提条件还有就是监督机构能够有效实施监察职能, 以此保证特种设备检验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建立完善的市场化特种设备检验必须还要具备完善的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最重要就是信息化在特种设备检验工作中的关键性, 可以说是推动特种设备检验工作发展的基本动力, 能够保证机构获取相应的业务量。
(2) 特种设备检验工作市场化的经营思路。特种设备检验工作市场化的经营思路大体上可以分为六个方面, 即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全新经营方针, 检验机构不断培养自主经营能力, 以质取胜, 塑造检验机构的品牌形象, 凸显特种设备检验企业的文化内涵, 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检验机构的发展需要专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思路, 为了全面提升检验机构的能力, 经营者必须争取国家政策的支持。在此基础上, 提高市场化运作的能力和自主经营能力。并且保证特种设备检验的质量, 树立良好的品牌意识, 只有这样, 才能是检验机构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从而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3) 特种设备检验工作市场化的发展模式。特种设备检验属于封闭性的市场, 需要逐渐实现开放化。原有的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可以通过重组, 重新认证, 以集团的形式进入市场。还可以尝试引入国外的检验机构, 在相应的监管前提下, 全面展开竞争格局。而想要增强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综合实力, 必须要有序开展行业竞争, 规避多家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恶性竞争, 所以首先需要在开放市场前做好省内检验机构的重构工作, 形成统一的、系统的检验集团, 进而主动出击开展良性竞争。
(4) 特种设备检验工作市场化的产业链条。目前我国特种设备产业链的构成主要是特种设备的零部件制造商、整机的生产制造商和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组合而成的。特种设备产业链各环节的关系是由经济与所处位置决定的, 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在整个产业链中占据着非常关键的地位, 并且检验工作具有一定的垄断性, 这些都使得他们成为了特种设备检验行业的引导者。
2我国特种设备检验工作市场化的发展策略
(1) 培育制定战略规划能力。首先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管理部门应该明确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定位和性质, 构建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良性竞争格局, 实现特种设备检验集团内部的关系, 制定相应的保障和薪酬体系, 还要进一步理顺特种设备检验集团的外部关系, 尤其是集团之间的关系和实际股权比例的问题。根据这些前提条件, 制定特种设备检验建团的组建条件, 首先就是要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 限定特种设备检验集团的经营范围, 以及社会身份。只有全面提升特种设备检验集团的制定战略规划能力, 才能全面促进特种设备检验工作的市场化发展。
(2) 加强制定具体实施细则。现阶段, 政府已经明确了整合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开展相应的机构调整工作。所以尝试性的机构整合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在整合的过程中, 还会面临任务紧迫和责任艰巨的困境, 因此在执行过程中, 相关领导机构应该积极加强组织领导工作。而具体的整合工作应该是由中国特种设备检验研究所带领, 制定相关的、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实施方案, 以此保证检验工作能够贯彻落实。而监督管理部门也应该成立相应的整合领导机构,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行业整合工作的顺利开展。
(3) 制定行业整合的配套政策。特种设备检验工作市场化发展的纵向机构整合要以相应的配套政策为基础, 整合特种设备检验行业的财政政策, 不仅是政府的财政支持还是内部的注册资金, 都要有一定的政策支持。而为了有效推进特种设备检验行业的整合工作, 还必须制定相应的编制政策、社保政策和户籍政策。而税收政策更是不可避免的, 其中主要包括税收与所得税政策、固定产权的税收政策和其他的财税政策。特种设备检验集团可以按照不同的级别进行不同名称企业的注册, 各省级特种设备检验集团还可以将省市等相关字样带入其中。而在确定了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整合目标之后, 必须要明确相应的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市场准入条件, 从而有助于我国特种设备检验工作的市场化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深入, 提出特种设备检验工作市场化改革发展的方向也相对容易, 但是想要在市场化发展的具体方式方法上有所成就, 就必须要采取一些有效的积极策略, 而且目前我国的特种设备检验工作的市场化发展尚且处于初始阶段, 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在住进探索前进的过程, 所以很多新颖的方法和经验人就需要在实践发展过程中进行检验, 才能确定是否有明显成效。所以说, 特种设备检验工作的市场化发展, 需要不断地探索前进。
摘要:特种设备检验工作的市场化发展, 不仅有助于行政机关的简政放权, 减少行政成本, 还有助于提高检验工作的服务质量, 和检验技术的整体水平。所以实现特种设备检验工作的市场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特种设备检验工作市场化的现状的具体分析, 提出一些有效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特种设备,检验,市场化
参考文献
[1]杨中建.国内外特种设备监督检验的分析与对比[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3 (18) .
[2]贾国栋.对我国特种设备检验监管的思索——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视角[J].宏观质量研究, 2013 (02) .
“税”检验出的艺术品市场乱象 篇11
乱象一:“查税”风波绊倒艺术基金、信托巨头
震惊艺术行業内外的“查税”风波起因是4月初,海关查获一批偷税漏税而且贴有苏富比标签的入境艺术品。刚刚降低艺术品进口关税的政府部门显然没有善罢甘休,随即找到了国内的艺术品运输公司,顺藤摸瓜地请苏富比内地办事处人员协查,接着佳士得内地相关工作人员也被邀协查。然后,陆续发生的便是4月6日,IFAS艺术运输公司的高层被监控。IFAS是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当年的指定运输商,也是很多中国藏家购买艺术品的首选运输公司,据传被扣下的还包括尤伦斯基金会的藏品,因为这个公司一直是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指定运输商。此外,北京诺亚艺术品运输公司的负责人和部门经理被海关请去协助调查,而诺亚艺术品运输公司是很多国内藏家在海外购买作品,特别是在拍卖会上购买作品首选的运输公司。紧接着,便转来某大型金融机构艺术品负责人、艺术品经纪人伍劲因艺术品逃税金额巨大传被拘留,收藏家余德耀助理则证实余已被协查,上海一大收藏家在接受海关调查后表示悉数补交税款等消息。随着事态发展,最让業界震动的便是被拘艺术界大佬的人数不断扩大,除艺术经纪人伍劲、某金融机构艺术收藏负责人外,农行第一副行长杨琨、4.3亿元天价《砥柱铭》买家蓝色港湾的老板王耀辉被警方请去协助调查,北京邦文当代艺术投资董事长黄宇杰、民生品牌总经理何炬星因艺术品违规被拘留等。
多年来,国内涉及进口艺术品交易的画廊、拍卖行、国际运输公司、经纪人,以及含销售行为的展览会往往各显神通,以不同方法避税或减少纳税额。不料一场来势汹汹的“查税”风波无情地捅破行業内人士彼此心照不宣的行業“潜规则”,而相关部门更是乘胜追击,延续风波,直捣近两年突然携带大量“热钱”进入艺术品市场的企業、艺术品基金、信托等背后的违规运作。在被称为中国艺术品基金、信托发展元年的2010年中,各类金融机构、私人银行、信托公司纷纷推出艺术品基金及信托产品。截至2011年末,国内近30家艺术品基金公司已发行成立了超过70只艺术品基金与信托,融资总计高达64亿元,其中一些艺术品基金、信托的融资没有投到相关艺术品市场,而辗转进入了房地产等其他领域,艺术品基金及信托成为了某些企業和机构的圈钱游戏。事实上,何炬星、黄宇杰、于耀辉等艺术圈巨鳄被拘留及协杳,亦是和过去几年艺术品投资公司与金融机构之司存关于艺术品投资产品的违规运作及涉嫌巨额逃税相关。
乱象二:缴税报表揭穿拍行的虚假宣传
2011年年初新华社的一篇报道披露中拍协统计的多家艺术品拍卖公司2010年所缴款的数据,再次引来社会对艺术品拍卖市场高成交额普遍质疑。报道指出保利、嘉德、翰海、匡时四家拍卖公司向中拍协所报的2010年营業税数据显示出四公司的实际主营收入与据其对外公布成交额推算的佣金收入严重背离。(见图表)
不少業内人直言应纳税额与实际纳税额的高额落差,只能表明国内艺术品拍卖行要不然是虚假宣传问题严重,要不然就是偷税漏税问题严重。从另一角度来看,拍卖行之所以虚假宣传不真实的高额成交总额,是因为它们往往会给企業带来现实的好处。成交率和成交额较高,无形中预示了拍卖企業的实力,会给企業今后征集拍品、举行拍卖带来便利。因为藏家都想把拍品送到業绩好的拍卖企業,这样不仅能卖出个好价钱,而且出手的几率较高。显然拍卖公司拍卖的是原创的、不可再生的文化,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拍卖公司越多,恶意竞争、炒作就越甚。而目前国内的《文物法》、《拍卖法》以及工商和税务法规,都没有明文规定拍卖企業落槌价即要纳税,导致拍卖企業有空子可钻可以虚报落槌价。虽然刷新拍卖纪录的数据登在了报上,散播于世间,但等到要真金白银纳税时,拍卖企業常常以钱没到位、买家爽约等五花八门的借口推脱纳税的责任,当然不排除里面确有实情。因为根据中国拍卖行業协会《2010年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统计公报》获知,截至填报日(2011年4月30日),2010年度上千万元的408件成交拍品中,只有237件拍品完成结算,结算率仅为58.09%。其余171件均未完全结算或未结算,涉及拍品货款达55.55亿元。但即便如此也不至于造成所公布应缴纳税与实际纳税数额的巨大差距。随后就此事,去年6月10日中拍协发布了《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企業自律公约》以规范艺术品拍卖市场,其中特别是针对文物艺术品拍卖行出现较多的“虚假鉴定”、“滥收费”以及滥用《拍卖法》瑕疵不担保条款等不诚信行为制定专门的措施,要求公约成员单位“不于拍卖前向委托人收取任何费用”以及“承诺在接受委托时按照严格的程序审鉴委托拍卖标的,并与委托人约定拍品争议处理程序。如买受人对竞得标的提出异议,积极协助买受人与委托人协商解决”。
乱象三:难以监管的偷税漏税
除了上述行業因纳税额而被揭示的艺术品市场乱象外。艺术品市场的不规范导致在缴纳税收方面事实上是长期处于个不透明、难以监管、偷税漏税严重的境况。以缴纳个人所得税为例,根据我国税法相关规定,艺术家出售自己的作品,同演员参与演出一样,应按“劳务报酬所得”依法纳税,而税率则按照应纳税额的不同分为20%至4070不等。然而,自2006年我国实行年收入在12万元以上需自行申报纳税以来,就鲜有艺术家去税务所申报个税。另一方面,国内艺术品购买者和藏家在购买艺术品时,往往喜欢选择避开画廊、艺术品经纪机构,更愿意私下与艺术家交易,因为会比市价优惠,当然一般也不存在版权登记和成交记录,缴税之事便无从谈起。画廊及艺术品经济公司方面,除了存在部分无证经营外,由于所代理的艺术家作品也无法提供相关发票作为抵扣成本的依据,也导致大部分画廊、艺术品经济公司在面临经营的重压下只能各想奇招躲避纳税。显然,在艺术品交易中间缺乏了若干个监督性的链条,比如经纪公司的专業资格及监控、艺术品交易的版权登记,以及艺术品真假难辨等,都在一定程度上致国家的艺术品税收监管乏力。
一次偷漏进口关税的查办圈住了一群背后操作艺术品市场大笔融资资金的高手,绊倒了近年来艺术品基金、信托的几大巨头,寥寥的几个缴税数据,一针见血地刺破了一堆艺术品拍卖行業制造出来虚假泡沫。显然,“税”对于进入经济化的艺术品市场是块无情的验金石。它与市场的关系亦相辅相成,市场的不规范、偷税漏税现象严重的原因也反映出国内艺术品市场没有健全的合理条例规范可循,而现有的一些税收政策及条例亦有不少与市场现实发展状况相背离的地方。正如国家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庹祖海所说:国家在起草和推进《艺术品市场管理条例、的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和财政税收等部门进行沟通,在包括对进出口的税收以及画廊画店的税收,其他艺术品交易的税收方面应从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角度,从发育艺术品市场和规范艺术品市场的角度,使税收能够为我们的经济文化服好务。
中国文化艺术相关条例年表
1993年
1993年12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34号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应条例缴纳增值税,法定税率为17%和13%。其中将古旧图书列入免征增值税项目。条例第十二条要求对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征收率为6%。
1994年
1994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印发(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4]89号)规定中第五条关于拍卖文稿所得的征税问题:作者将自己的文字作品手稿原件或复印件公开拍卖(竞价)取得的所得,应按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作者将自己的文字作品手稿原件或复印件拍卖取得的所得,应以其转让收入额减除800元(转让收入额4000元以下)或者20%(转让收入额4000元以上)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按照“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项目适用20%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由此,国家开始对上拍拍品有了明确征收个人所得税的纳税条例。
1997年
1997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书画作品古玩等拍卖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7]154号)对关于书画作品、古玩等的拍卖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给予统一明确一个人将书画作品,古玩等公开拍卖取得的收入减除其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按“财产转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其财产原值确定方法为:能提供完整,准确的财产原值凭证的,以凭证上注明的价格为其财产原值;不能提供完整,准确的财产原值凭证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或由主管税务机关认可的机构所评估的价格确定。税款由拍卖单位负责代扣代缴。
1999年
1999年3月11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拍卖行取得的拍卖收入征收增值税、营業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40号)明确统一拍卖行的增值税、营
業税政策:
1.对拍卖行受托拍卖增值税应税货物,向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应当按照4%的征收率征收增值税。拍卖货物属免税货物范围的,经拍卖行所在地县级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以免征增值税。2.对拍卖行向委托方收取的手续费征收营業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業捐赠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1999年6月28日通过,并自1999年9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業捐赠法》中包含了捐赠文物和艺术品的行为,并有对个人或企業对公益事業捐赠文物和艺术品相关的减税规定。该法第二十五条规定,自然人和个体工商户依照本法的规定捐赠财产用于公益事業,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享受个人所得税方面的优惠。
2006年
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中宣部《关于进步支持文化事業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中提到:“社会力量通过国家批准成立的非营利性的公益组织或国家机关对宣传文化事業的公益性捐赠,经税务机关审核后,纳税人缴纳企業所得税时,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10%以内的部分,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扣除;纳税人缴纳个人所得税时,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2007年
2007年4月4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和规范个人取得拍卖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7]38号)对于个人通过拍卖市场拍卖各种财产(包括字画、瓷器、玉器、珠宝、邮品、钱币、吉籍、古董等物品)的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规定为
增强可操作性,进步细化,完善规范。通知规定个人取得拍卖收入,根据不同情况按“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项目适用税率及“财产转让所得”项目适用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税率均为20%。纳税人如不能提供合法、完整,准确的财产原值凭证,不能正确计算财产原值的,按转让收入额的3%征收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拍卖品为经文物部门认定是海外回流文物的,按转让收入额的2%征收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财产拍卖所得应纳的个人所得税税款,由拍卖单位负责代扣代缴,并按规定向拍卖单位所存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该通知自2007年5月1日起执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书画作品、古玩等拍卖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7]154号)同时废止。
2008年
2008年11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38号发布国务院第34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十二条将原来1993年制定的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6%降至3%。也就是说对于全年销售额存80万以下的画廊,按照小规模商業企業缴纳3%的增值税,对于全年销售额在B0万以上的画廊,则需缴纳17%的增值税。
2011年
市场检验 篇12
利用Copula理论建模有整体上分两步, 第一步是建立可以刻画变量分布的边缘分布函数, 第二步是建立合适的Copula函数完整地拟合出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实事上, Nelsen (1999) 通过研究边缘密度函数, 提出了Nelsen定理, 发现不同的联合分布函数可同时从不同的Copula函数和不同的边缘分布函数来构造。
学术上为单一时间序列的变量建立边缘分布的方法比较成熟, 有AR、MA、ARMA、GARCH、波动模型等, 通过对比学者在Copula实证应用中各个模型的效果发现, GARCH模型是应用于Copula理论描述边缘分布的最好方法, 并在实证中得到了普遍应用。
在Copula函数的建立上, 学者已有非常充分的研究, 具体分为Copula函数的选取与建立、函数参数估计和模型拟合优度的检测。在函数选择方面, White (1982) 提出在模型误设的情况下的极大似然估计法。Abegaz和Naik (2007) 提出了二阶段参数极大似然比统计量的模型选择方法。在函数的建立方面, Nelson (1999) 系统并详细也介绍了相关定理和Copula函数的性质, 并给出了一些阿基米德Copula函数的表达示与性质。而在函数参数估计方面, Oakes (1994) 和Shih (1995) 对二元Copula函数提出了二阶段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并建议了估计的一致性和近似正态性。Abegaz和Naik (2007) 研究参数二阶段极大似然估计的近似性质。在拟合集成度方面, Klugman (1999) 应用Q-Q图检验Copula函数模型合理性。Hu (2002) 在研究欧美外汇和股票市场的相关关系时引入了检验统计量来评价Copula函数的拟合优度。
本文采用的数据是FTSE 100指数代表股市价格, FTSE UK Gilt指数代表债市价格, Bloomberg的GBP指数代表英镑对世界货币的币值变化情况。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合适的时间长度, 以使Copula结构不发生变化, 数据选取从2005年9月到2012年12月。对所有数据进行连续时间回报率的差分, 得到连续时间的日回报率。ADF检验表明差分后的时间序列平稳。
在本文中, 分别应用了GARCH-normal, GARCH-t和GARCH-GED模型对原始时间序列进行估计, 对三个变量的回归结果均表示GARCH-t最好地描述了变量的波动性, 模型结果均通过了K-S检验和Q-Q检验, 表明拟合结果很好她描述了变量的分布。GARCH-t模型的结果如下表:
假设变量间的相依结构是时不变的, 则任意两变量间的条件相关关系可由一个时不变的copula函数刻画。在建立Copula模型中, 利用二阶段估计法对参数进行估计, 估计式子如下:, 先估计分布函数, 再估计整体的参数。
阿基米德函数可以很好地描述金融市场, 包括Cumbel、Clayton、Frank函数和任意两者以上的加权组合函数, Gumbel函数主要描述变量的上尾 (up tail) 正相关, Clayton描述下尾 (down tail) 正相关, 而Frank描述对称的尾部正负相关性 (Nelsen, 1999) 。利用二元Copula函数对股市、债市和汇市变量的所有组合进行拟合估计, 并根据Hu (2002) 的检验方法对拟合优度进行检验, K值取20, 实证结果如下表:
检验结果表明, 多数参数估计结果显著, 但只有三个模型通过了拟合优度检验。Clayton函数在债市-汇市的拟合优度在5%水平上显著, 表现债市与汇市间存在下尾正相关, 即当债市 (或汇市) 发生“黑天鹅”事件, 导致价格大幅下跌时, 汇市 (或债市) 会受到影响出现大幅下跌。Frank函数在股市-债市和债市-汇市的拟合优度检验在1%水平上显著, 且函数参数均为负值, 表明股市-债市和债市-汇市之间也存在着负相关的尾部对称关系。
从理论上解释, 在经济进入衰退期时, 企业业绩变差, 股市将大幅下降, 而政府往往通过低利率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 表现出债市的大幅上升。另一方面, 股市上差的业绩使投资者将资金转移至完全性更高的债券市场, 两者的相关性表明在股市大跌时, 往往会刺激投资者在当日将风险资产转移。在经济繁荣期时, 企业业绩和政府宏观调控往往出现相反的调整, 同样使股市与债市呈相反的运动。从经济周期的角度, 股市与债市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实证结果表明, 该关系在尾部同样成立。Clayton函数的结果表明债市与汇市的强烈的下尾相关, 服从的是短期中的利率平价理论, 当本币利率上升, 本国债券市场价格下跌, 同时由于国际资本的套利效应, 本币贬值。虽然反之本身利率下降, 本币将升值, 但实证结果表明利率下降时该理论的适用性并不明显。而Frank函数的结构同时表明债市与汇市之间同时存在对称的尾部正相关, 从资本流动理论的角度出发, 当本国利率相对外国上升时, 国际资本注入本国将在短期内使本币升值, 反之也成立。Frank的结果比Clayton更加显著, 表明短期中, 资本流动的效应在多数时间内起主要作用。
摘要:Copula技术可以弥补传统相关技术在研究尾部特性的不足, 可以很好地刻画金融市场间相依结构。本文利用常见的阿基米德函数建立了Copula-Garch-t模型研究英国股市、债市与汇市之间的尾部相关特性。实证结果表明, 股市与债市间存在着Frank型的尾部对称负相关, 而债市与汇市间存在着Clayton型的下尾正相关, 也存在Frank型的尾部对称负相关。
关键词:Copula理论,金融市场相关性,英国市场,相关程度,相关模式
参考文献
[1]Abegaz, F., Naik-Nimbalkar, U.V.Modelling Statistical Dependence of Markov Chains via Copula Models.Journal of Statistical Planning and Inferece, 2007:04.028
[2]Hu, L.Essays in econometrics with application in macroeconomic and financial modelling.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2002
[3]Klugman, S.A., Parsa, R.Fitting Bivariate loss distributions with copulas.Insurance Math.Econom., 1999, 24:139-148
[4]Nelsen, R.B., An introduction to Copulas.New York:Springer, Inc, 1999:18-42
[5]Oakes, D.Multivariate distributions.Journal of Nonparametric Statistics, 1994, 3:343-354
[6]Patton, A.J.modelling Asymmetric Exchange Rate Dependence.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2006a, 47 (2) :527-555
[7]Sklar, A.Functions de repartition an Dimensions et Luers Marges.Publications de l Insitut de Statistque de I Universite De Paris, 1959, 8:22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