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加工技术(精选10篇)
传统加工技术 篇1
黄连是大宗药材, 是多种中成药的主要成分, 其初加工是黄连GAP工作的重要环节。研究人员于2011年在恩施州利川市建南镇、恩施市太山庙居委会, 随机走访调查100户种植户, 进行黄连初加工方法调查。经调查, 恩施市和利川市黄连传统加工方法和机械加工方法相同, 且绝大部分农民采用机械加工替代了传统加工方法, 只有极少部分农民受经济条件影响还在采用传统加工方法。现对黄连传统加工方法和机械加工方法进行对比, 以供参考。
1 黄连的传统加工技术
1.1 方法
1.1.1 采收。
晴天时, 使用钉耙或者锄头, 掘出黄连植株, 并抖掉基部泥土, 剪去叶柄, 削去须根, 留药用根茎。
1.1.2 黄连炕的建造。
选在土厚、地平、顺风且在房屋附近的地块建造黄连炕。通常, 黄连炕由火门、火道和炕坑组成。火门依地坎而建, 低于炕坑30 cm左右;火道挖成宽30 m、深50 cm的地沟, 长3 m, 下端连接火门, 上端连接炕坑。火道修平拍紧淘壁, 去掉地沟面上疏松泥土, 再在沟面上盖上一层石板, 石板面上覆盖泥土厚20 cm。火门挖成灶堂圆形, 直径、高均为60 cm左右。炕轨挖成长方形, 长、宽、深分别为2.0、1.6、0.5 m, 用石块或砖块砌牢炕坑四壁, 总高1 m, 并用泥土围住压紧高出地面部分的四周。
1.1.3 炕筛的制作。
炕筛由小板和钢丝网制成, 其是放在炕坑上的组台部分, 不用时取下存放。制作炕筛时, 选用长2m、宽20 cm、厚5 cm和长1.6 m、宽20 cm、厚5 cm的木板共2块, 将其做成长方形木框, 再选长2.1 m、宽1.7 m、网眼大0.5 cm的钢丝网1张, 用铁钉将铁丝网固定在木框一面, 钢丝头挽抱木框就成[1,2,3,4]。
1.1.4 粗炕黄连。
将黄连茎块放在炕筛里, 用木材做燃料, 在火门处点火加热。烟火通过火道进入炕坑对炕筛黄连进行烘烤。边炕边用两齿铁抓子翻动、敲打, 炕烘5~6 h, 到8成干便停火出炕, 摊放在室内干燥处[4,5,6]。
1.1.5 制作撞笼。
选一段竹子, 长3 m, 直径5~7 cm, 将巾段约2 m划成竹片, 两端各留0.5 m不划破, 撑开竹片, 用蔑条缠编, 编制圆锥形竹笼。要求中间大、两端小, 中间开一小门。
1.1.6精炕黄连。
将粗炕、摊凉后的半成品黄连, 用小火炕制, 来回翻抓, 进行再烘炕、撞笼。要求不得炕焦。烘炕3~4 h后, 随即出炕入笼, 关上撞笼门, 将撞笼的一端用绳子挂起来, 双手握住另一端, 来回用力猛撞, 撞擦掉黄连表面的须根、粗皮、叶柄、夹石, 撞击约15 min后, 出笼扬去灰渣, 捡去石子, 即成干品黄连[4,6,7]。
1.1.7 检测。
品质要求为标准干品黄连, 无粗皮、无断节、无炕焦, 断面呈甘草色。若断面呈肉红色, 用小刀削平断面, 贴上一片白纸观测, 若纸上有黄色, 则干度不够, 需要复炕至标准干度[1,2,3,4,6]。
1.2 存在的问题
1.2.1 劳动强度大, 有危害。
传统烘干工艺的前6个程序全部需由人工操作, 耗费人力。同时, 烘干产生的烟气易导致操作人员不适。
1.2.2 干品质难以控制。
采用传统烘干工艺时, 须控制火候及时间, 稍有不甚即会引起烧焦、着火。因此, 烘干质量难以控制。
1.2.3 浪费资源, 污染环境。
采用传统烘干, 需砍伐树术作为燃料, 同时, 由于用明火烘烤, 热效率利用率低。产生的烟气及灰尘常危害周围人畜环境及植物生长。
2 黄连的新型机械加工技术
2.1 方法
2.1.1 起连晒连。
先将鲜黄连 (毛坨子) 雨天要放于宽敞的室内摊开, 晴天放在水泥坝上摊晒至半干。并翻打抖掉大部分泥沙。
2.1.2 机械烘连。
再将其倒入加工机械的储料仓, 点燃木柴, 将储料仓置柴火上方, 转动机械进行加热烘炕。
2.1.3 炕连除杂。
初时速度稍慢 (120 r/min) , 先明火烘80min, 再文火烘60 min, 待基本干燥后增加转速至250 r/min, 加快碰撞和磨擦速度, 以去除毛须、叶柄和泥沙, 烘10 min即可。
2.1.4 检测。
品质要求同1.1.7。
2.2 优点
2.2.1 节省时间。
黄连新型机械加工操作简单, 实现按钮控制, 和传统技术相比缩短大量时间。
2.2.2 节省人力。
黄连机械加工只需要2个人即可完成整个工作, 中间的烘连过程, 1个人即可操作, 学习新型机械操作30 min即可。
2.2.3 减少污染。
新型机械加工每1 t黄连只需要1 t木材, 而传统加工需要1.5 t木材, 相对减少0.5 t木材, 节省了大量木材, 同时减少了废气、废物的排放。
3 传统加工技术与新型机械加工技术的效益与产品外观比较
3.1 效益
经过调查, 以150 kg黄连为例, 用传统加工技术大约需要焚烧225 kg的木材, 按0.4元/kg计, 225 kg木材需要费用90元;每人一天加工50 kg, 需要3人合作, 用时1 d, 每人每天工资150元, 需要费用450元, 合计费用为540元。用新型机械加工技术, 1台机械, 150 kg黄连需要焚烧150 kg木材, 需要费用60元;需要2人, 用时1 d, 需要费用300元, 合计费用360元。加工150 kg黄连, 新型机械加工技术比传统加工技术节省180元。
3.2 产品外观
黄连经传统加工后的连体集聚严重, 表面粗糙, 颜色黑黄, 同时有的黄连还有须根未除净;机械加工的黄连外形均一, 打散均匀, 很少集聚, 连体表面无明显分支和突起, 颜色黄, 利于后期再加工, 连体处理干净[7]。
4 结语
现阶段, 黄连机械加工正在恩施州各个黄连产区推广, 其比传统加工增收2 850元/hm2左右。同时机械加工的便捷性、快速性, 以及加工后的黄连质量高, 利于企业再加工, 受到广大企业的赞同。随着新型机械加工的推广, 必将取代传统加工, 势必推动黄连产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宁.川黄连栽培技术及产地加工方法对其药材品质的影响[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2012.
[2]章文伟.黄连栽培技术要点及采收加工[J].农家科技, 2001 (2) :33-34.
[3]钟凤林, 杨连菊.黄连等8种中药材的干燥加工方法[J].中药材, 1999 (1) :18-20.
[4]郭小锋.黄连干燥工艺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11.
[5]邹久安.名贵中药材黄连的干制加工方法[J].四川农业科技, 2004 (4) :27.
[6]邹久安.黄连干制加工方法[J].农家之友, 2004 (2) :46.
[7]梅静.黄连饮片的炮制工艺及质量控制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学院, 2008.
说说传统手工纸的加工 篇2
先解答一下刚才的问题。纸为什么会“洇”?宣纸有生宣与熟宣之分,平常说的宣纸一般指“生宣”,生宣有渗化性能,也就是水到生宣纸上会洇开,控制得好会“墨分五色”,让墨色在纸面上产生丰富多彩的变化,控制不好就会产生像本文开头那样的尴尬情况。生宣一般用于书法创作、写意画、手工裱拓、木版印等;熟宣又叫加工宣,是把生宣作为原纸,在它的基础上加矾、胶等制成,不怎么渗水,适宜工笔画等用。除了制成不洇水的“熟宣”,纸张造成后,有时还要施用特殊的药剂防蠹(dù)或进行特殊工艺加工。
为了使纸更加美观或满足特定场合的使用,人们把纸用红花、 茜草、苏木、姜黄、藤黄、蓼蓝、朱砂等植物或矿物颜料染成了不同颜色的“色笺”,或者表面用砑花法砑上特殊的花纹制作成砑花纸。纹理独特的水纹纸怎么做出来的?我们来简单看一下用生宣制作水纹纸的过程:将一端粘在细木条上的生宣均匀地拖过药液槽,而后拎起在阴凉干燥处自然风干。水纹的形状跟拖纸的速度很有关系。
洒金或洒银的工艺是先在纸上涂胶料,再把金(银)箔或金(银、云母)粉洒在上面。制成的加工纸有洒金纸、洒银纸等。在纸面上用笔蘸上金(银)粉绘出各种图案就成了金花纸或金花笺。金花纸主要用于宫廷,制作成本不菲,从清朝同治八年(1869年)苏州织造上奏的一份文件中,可以看出金花纸工料的价格:“洒金蜡笺,每张加真金箔洒金工料一两一钱五分二厘,每张工料银六两二钱四分二厘。”而当时最高级的天鹅绒每尺三两五钱,一张金花纸的价钱几乎相当于一尺天鹅绒的两倍。金花纸的价格之高,由此可见一斑。
传统加工技术 篇3
1数控加工工艺和传统机加工工艺的概念
传统加工工艺是指人们根据在加工方面上长期积累的经验技术, 经过不断的创新和改革, 使技术代代相传, 而最终形成的一种加工工艺。传统加工工艺主要材料大多来源于可获取的自然资源, 经过工程技术加工、机械测量和最终固定模式的套用形成的加工技术。我国的机械制造大多采用传统加工技术。由于传统加工工艺对经验的要求较高, 加工人员的经验和方式有所不同, 因此传统加工技术具有随意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数控加工技术是建立于传统加工技术之上的一门工艺, 是应用数控加工机床进行加工一种加工工艺, 数控加工工艺比传统加工工艺要复杂的多, 它既包括传统加工工艺的技术, 又包括先进的计算机数控技术、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等, 并结合编程和控制系统等程序的应用, 其对操作零件的质量和精度都有较为严格要求, 因此其生产的产品都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可生产出结构复杂、精确度较高的高质量产品。对于传统加工工艺而言, 数控加工工艺的要求较为复杂, 只有经验已经无法满足现在产品技术的要求, 在使用数控加工时需要细致的对各个工艺环节进行考虑, 如零件的选择上对刀具, 夹具的选择, 对于切削方法的要求等因素。通过细节化的特征, 从而对整体有严格的要求和调控进行精准化生产, 适应时代的变化和需求。
2数控加工工艺和传统机加工工艺的比较
2.1加工工具的比较。数控加工工艺和传统加工工艺的一个直观方面的比较, 就是加工工具的不同, 对于细致化的数控加工, 其在工具的要求上更加精细。在生产刀具方面, 传统加工工艺对刀具的要求不高, 应用速度切削原理, 而在数控加工工艺上对传统加工的技术有了提高, 对于速度的要求更高, 应用高速切削原理, 这样使得切削的刀具要求更加严格, 以适应高速下的温度和磨损等因素, 高速切削使得数控加工在质量和效率上都有极大的提高, 质量上切削变形的情况明显下降, 使切削的产品更加精细, 在效率上, 切削的周期明显缩减, 节省时间成本。因此在刀具的选择上要选择质量水平较高、耐热性高的刀具, 这使得传统加工工艺所应用的刀具进行了更快更新和质量的提高, 同时这种工艺的要求也将主要导向变为刀具产品上的导向作用。数控加工还有另一种切削方式, 这种切削方式对于切削液的依靠不高, 只需少量或者不需加切削液, 刀具的耐热性要求较高, 因此被称为干切削。在夹具的选择方面, 由于数控加工工艺的各方面精度要求高, 并由计算机编程控制, 因此对于夹具的要求上并不像传统加工工艺一样, 需要多次进行固定的更换, 只需要固定一次即可, 这样可有减少误差的作用。其具体要求首先要保证机床坐标和夹具坐标的方向要固定不可变更, 保证在计算机控制下其准确度, 其次夹具本身要以工作台的基准孔或者基准槽进行定位, 以确保零件和机床坐标系尺寸关系的协调性。这种工具应用的不同可以看出数控加工相较于传统加工的严格性和精确性。
2.2加工方式的比较。传统加工工艺和数控加工工艺在加工方式上已有很大的不同, 传统加工工艺上曾经应用的很多方法都被现代的高新方式数控加工所取代, 例如修整法、空刀法和填充法如今已经变为数控修整法、背镗法、圆弧修整法等技术方法。这些新的加工技术具有节约能量、减少消耗的特点, 可以有效的节约和利用资源, 相对与传统技术更有发展前景。如今已经时代提倡绿色能源, 节约和低耗能成为人们选择的标准。干切削相比于传统的切削更加绿色环保, 但其干切削的技术还不成熟, 具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如对温度的要求等, 目前干切削正在进行技术上的突破, 未来也将广泛应用于生产中。由于数控加工方式的精准合高效的特点, 从长远的积累来看具有极大的优点, 传统的加工方式包含粗磨、半粗磨、精磨等工序, 由于如今数控加工的高速特点, 更快的切削使得其对于磨削的工序可以省略, 减少了步骤, 是制作工序更加自动化, 减少人力物力的消耗, 节约能量, 效率极高。
2.3其他因素的比较。在数控加工过程中, 在细节上也有诸多的因素要进行考虑, 做到在各个环节上的把控, 确保整体生产的万无一失。在数控加工上切削用量问题、热变形问题和柔性度问题都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考虑和研究。在切削用量上尽量要做到精准, 由于切削刀具具有机械性重复的特点, 其运动轨迹、切削力度、切削方式上都较为固定并可根据计算机编程进行灵活控制的特点, 因此其切削用量要做到精准并适合刀具的特性, 做到高效和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在热变形方面, 传统加工工艺的特点是, 由于速度切削会产生较热的温度, 具体措施是停留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加工, 但是对于数控加工工艺来说, 由于高切削的方式在热量上会比传统的加工方式产热要高, 因此若用传统的措施方法, 其停留时间会比传统加工工艺的耗时更长, 这样会大大消减其效率, 在生产时间上大打折扣, 因此数控加工在热变形上要加入对热量变化规律进行计算, 找到一个热量变化的最适点, 进行热量的规律探索以减少时间的损耗, 由于技术还在开发中, 这也成为目的数控加工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在柔性度方面, 传统加工技术具有或柔性高、效率低或效率高、柔性低的问题, 在数控加工技术出现后, 效率和技术都有了全面的提高, 只需要通过程序对数字进行改动就可在大型加工上做到程序化的控制。因此数控加工的工艺对柔性度问题进行了解决, 可见科技的创新对于技术生产直观重要的作用。
3数控加工和传统加工工艺在未来前景上的分析
3.1数控加工相比传统加工的优点和不足。数控加工较传统加工具有加工效率高、工艺产品复杂且精准的特点, 数控加工的技术是传统加工工艺在技术、时间消耗、和发杂度上都无法相比的, 数控加工可对复杂的几何结构和曲面要求都有极高的制造精度, 其对于劳动力的要求也较传统加工工艺较低。可结合多个工序, 减少生产成本和时间。但由于其在各方面的零件和工具的要求都较高, 数控加工的成本较高, 因此目前不适用于批量生产, 其技术还有上升的空间。
3.2数控加工在航天应用上的发展前景。由于数控加工的精准性强、自动化高、工序集中等特点, 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航空航天工业具有重要的应用, 数控加工的起源最初就是航空工的需要, 如今航空工业也是数控加工最大的用户, 根据未来的发展形势, 航空事业在精度要求等方面会有更高的要求, 因此数控加工的未来前景较为广阔。
结束语
数控加工技术是高信息化时代下的必然产物, 如今在生产中精准度和效率都成为发展的重点, 数控加工作为一种高效的绿色能源技术, 经过不断的技术革新, 必然会在未来的生产、生活上更高更快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于淑芹.探析数控加工与传统机加工工艺[J].工程技术与产业经济, 2013 (2) :70-71.
快餐米粉加工技术 篇4
快餐米粉的加工技术是:
一、选米。粳糙米、籼糙米、糯糙米均可。要除去其中的谷粒、稗粒、碎粒、未熟粒、泥沙及金属等杂质,并用流水冲洗。
二、干燥。将冲洗过的糙米,用离心机脱水,使含水量降至10%~15%。也可采用垂直振动干燥。用微波干燥则更好。
三、初碎。用粉碎机将糙米粗粉碎至粒度全通160目/50微米。因为这种粗细度的粉体,在挤压膨化后,能获得最优的膨化效果。
四、膨化。可选用单螺杆挤压膨化机,将糙米碎粒连续增压挤出,骤然降压,使其体积膨大几倍或几十倍。挤压膨化的工艺参数为:高温150℃~180℃,高压098兆帕斯卡,主轴转速290±10转/分钟。
五、再碎。将膨化后的糙米果,用涡轮式气流粉碎机粉碎为粒度全通240目/50微米的膨化糙米粉。
六、混合。如加工成甜型,可加入15%的糖粉,如加工成乳型,可加入20%~30%的全脂或脱脂奶粉。分别加入后应混合均匀。
七、喷雾。将混合均匀的糙米膨化细粒,置于沸腾床造粒干燥机内,进行喷雾,液滴约100微米,使细粒与液滴附聚在一起而团粒化。喷雾可用乳粉溶解成浓液,或以无水乳脂肪为溶媒,喷涂卵磷脂。沸腾干燥至细粒含水量5%。
八、杀菌。在对细粒进行沸腾干燥的同时,作杀菌处理。
九、冷却。待干燥终止后,便将团粒化的粉体,进行无菌化冷却。
传统加工技术 篇5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方法, 该方法通过对企业所有作业活动进行动态追踪, 然后根据各项作业费用的消耗情况, 将生产成本进行合理分配, 和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相比较, 它是对成本计算方法的创新。作用成本法和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主要区别在以下几点:首先, 成本管理的对象不同, 传统成本管理的是产品本身;而作业成本法除包括产品自身外, 而且包括作业。其次, 关注的重点有差异, 传统成本核算关注成本, 而作业成本则关注作业。再次, 职责的划分不同, 前者一般以内部的部门作为责任中心, 以该部门可控的成本作为主要的对象, 作用成本法通过相关作业形成的价值链, 进而划分职责, 以企业的价值链为责任控制单元, 超越企业各个部门的界限。最后, 控制标准的选择存在差异, 传统的成本控制以企业现实可能达到的水平作为标准, 通常这一标准较为稳定, 基本能够达到, 并非成本控制的最高标准;作业成本法以企业最优或者理想成本作为控制的标准。在对待非增值成本方面, 传统的成本管理忽视非增值成本;而作业成本非常重视非增值成本, 并注重不断的消除生产经营中的非增值成本。
二、作业成本法的优点
(一) 使服装加工企业产品成本计算更准确
和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相比较, 采用作业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时, 除了考虑产品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因素外, 产品的制造费用也进行分配, 分别按各项作业活动, 归集到同质的成本库中, 然后按照各作业活动的特点, 选择合理的作业分配标准, 将产品成本中的制造费用分摊到各个产品中。通过这一方法, 生产成本分配的标准更详细、具体, 使得许多传统计算方法中无法控的间接成本, 转化成了能够控的直接成本, 能够让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更好地把握产品生产中的成本控制, 降低不必要的材料、人工损耗。具体的计算分析流程如下图所示:
通过上面的图1可以看出, 作业成本计算法是以作业为核心, 以资源流动为主要的线索, 以成本动因为媒介, 依据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同的成本动因, 分别设置成本归集对象, 即成本库来进行归集、汇总费用, 再以各种产品在生产中耗费的作业量为依据, 把制造费用按照一定的分摊比例分派到各个产品中去。
(二) 动态追踪分析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 成本控制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传统的成本方面已经难以很好的满足市场的变化, 尤其是在一些行业利润逐渐降低的情形下, 传统的成本控制难以更加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这就需要更加高效、准确的成本计算方法。和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相比较, 作用成本控制具有动态追踪的特点, 能够准确的确定各个产品的成本损耗, 从而有针对性的降低产品生产的成本。
作业成本管理的对象是企业所有的生产活动, 通过对企业所有作业活动进行动态追踪分析, 把非增值作业作为重点, 从成本动因入手, 从而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 降低这些作业的成本, 提高企业增值作业的生产效率, 优化整个作业链和价值链, 提高企业的效益, 增加顾客价值。作业成本法能对生产成本提供及时有用的信息, 将可能产生的损失、浪费等降低到最低限度, 从而提高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决策、计算、控制的能力, 保证成本控制的科学性、有效性, 最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增加企业的价值, 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三) 提高服装企业的管理效率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 信息传递极为迅速, 在信息化环境下, 企业采用目标成本法的优势不仅仅是简化了核算, 对于企业管理效率的提升也十分明显。在新的技术环境下, 过去一些传统的核算、存储等内部会计成本控制方式, 都被计算机所替代,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制定物资采购计划、业务程序控制等方面有效地发挥出积极作用, 大大提高了企业管理中的效率, 简化了管理流程。
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失真是企业管理中面临的一大难题, 尤其是机构庞大的企业, 由于这类企业通常采用较高的组织结构, 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偏差, 导致实际的信息无法准确、完整地传递到决策者手中, 降低了企业管理的效率。我国的很多企业还处于发展初期, 把重点放在了市场的开拓以及产品的研发设计上面, 对于生产成本控制中管理效率问题关注的较少, 很多情况下管理效率都不高。在二十一世纪科技进步不断加快, 尤其是互联网、计算机技术等的发展, 极大的方便了企业在信息方面的传递。目标成本法伴随着科技的发展, 在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尤其是制造业中, 目标成本法在新技术的配合下, 体现出更高的效率, 甚至一些简单重复的分工已经由电脑执行, 不再需要人工进行操作, 这样可以减少人为因素的不确定性, 降低企业在这方面的成本投入, 在目标成本的情况下, 更好地控制了企业产品或者服务的成本, 由此也给企业内部的管理提供了方便, 对于管理效率也会有明显的提升。
(四) 优化了产品组合, 提高了企业战略决策水平
由于作业成本法能够对不同的产品成本进行归集、汇总, 计算出较为准确的数字, 能够为企业优化产品组合提供有效的参考。企业的产品组合决策, 是利用整个企业的“生产价值”来决定产品获利能力及优先生产次序。在作业成本法中, 由于产品成本计算准确、归类清晰, 企业的管理人员能够较为容易地计算出直接归属产品的成本。
通过对市场的调研, 再结合企业的市场生产情况, 制定出最佳的企业战略决策水平, 既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 也能够有效地控制生产成本。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产品的差异化是未来的一个方向, 单一的产品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 企业需要有多种产品组合, 对不同的市场进行细分。因此在生产中就需要对不同的产品成本进行分类计算, 从而对每一种产品的成本、利润等进行准确的分析, 有针对性地改进产品的生产工艺, 降低产品的成本, 提高产品的效益, 从而保证企业能够取得一个较为理想的收益。
三、传统服装行业应用作业成本法要求
(一) 确认成本中的主要作业
作业成本法是基于某些特定目的, 以人为主体, 消耗了一定的资源, 是产品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在不同的企业中存在一定的差别, 实际工作中作业类型一般有以下几个类型:购货订单、材料采购和物料处理等采购环节, 设备维修、质量控制、生产计划和动力消耗等生产环节, 存货移动、装运发货以及管理协调等装运环节。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范围不断地扩大, 产品生产复杂性的提高, 产品生产的作业也逐渐增加, 这就需要将有共同资源动因的作业确认为同质作业, 将其引发的成本归集到同质作业成本库中, 然后进行合并分配。通过对同质作业成本库进行归集, 生产的间接费用的计算大大简化, 方便了企业作业成本法的实施。
(二) 以市场为导向设定目标成本
和过去的成本控制方法不同, 在作业成本法下, 新产品或者服务上市前一般就需要开始作业成本规划, 通过一款新的产品开发由一名经理负责, 从而由经理为产品的计划加以分析、制定, 最终编制出新品开发提案, 该提案的内容一般含有新品样式、尺寸规格、目标售价、预计销售量等。目标售价和预计销量需要充分考虑市场的变化、市场竞争情况以及新技术变革等情况, 然后制定较为合理的价格。新产品的开发提案经主管部门批准后, 便可正式进入制定目标成本阶段。在新产品的开发设计阶段, 需要各部门相关人员加入其中, 组成新产品成本规划委员会, 委员会中的成员包括设计、技术、采购、会计等部门的人员, 类似于矩阵式结构的组织, 围绕一个项目而由不同的部门协作进行, 共同达到预定的目标。成本规划活动目标需要进行分解, 分配到不同的部门, 如果某一阶段出现成本超过目标成本, 就必须重新返回到设计阶段, 通过反复的修订, 力图达到目标成本, 这样才能进入最后的投产阶段。
(三) 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
针对一些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孤立运行, 无法和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换这一问题, 笔者提出一个较为简单的解决思路, 即企业和财务软件公司合作, 在现有的通用软件基础上, 针对企业的财务工作特点对软件进行深度开发, 使之更加适合企业使用, 能够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医疗保险等全部纳入一个财务软件之中, 实现信息一体化。这样逐步建立以会计信息化为核心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及时共享, 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化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四、结束语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 传统服装企业的成本控制关系到企业的销售收入、净利润等, 良好的成本控制能够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 在相同的产品中占据绝对的优势, 通过价格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促进服装加工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目前我国的传统服装加工行业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 成本已经关系到企业的存亡, 做好成本控制是企业需要重点关注的因素。作业成本法对于控制成本有着较为明显的效果, 我国传统服装加工企业在控制成本方面可以借鉴参考。
摘要:服装加工行业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人力成本的升高, 利润逐步降低, 在生产中需要控制好成本, 才可能把利润稳定在适当的水平。目前很多的服装加工企业对于成本的控制不到位, 采取的成本核算方法较为落后, 已经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需要采用更为有效的成本控制方式。
传统加工技术 篇6
传统工艺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近年来, 大批学者对传统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进行研究。本文通过文献整理和实地调查的方法, 发现在福建、江西等地存在明笋这一特色食品的传统制作工艺, 有广泛的市场, 但其生产需要制度加以规范, 以保持其特有的食品特色和价值。本文拟在对明笋加工传统工艺运用价值链分析的基础上, 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对明笋加工传统工艺保护提出一点建议。
1 明笋加工存在传统工艺
1.1 明笋加工的传统工艺
明笋加工工艺是指对新鲜竹笋进行手工去壳、蒸煮、压片、清洗、干燥、整形等系列工艺制取笋干的过程, 该过程前后历时约45天, 可以被总结成“二出二入”———出山、入锅、入箱、出架。出山, 是指制作人用特制锄头将天然山林中精心养育的优质鲜笋挖取、用特制镰刀去皮、用清冽的山林溪水清洗的过程。入锅, 是指制作者将山林溪水煮沸, 在特制笋桶里批量蒸煮鲜笋的过程。入箱, 是指制作者将蒸煮过的竹笋漂冷、漂白, 待尚有余温时装入特制笋箱, 并整齐排列以备压榨与密封储存的过程。出架, 是指制作者将已储存月余的熟笋压片从笋箱中取出摊晒在笋架上的过程。经过这些活动, 新鲜竹笋已经变成另一种独具风味的传统食品。历史上有许多名著古籍记载了笋竹的食用价值和加工方法, 文人墨客也留下了许多赞美的诗句 (1) , 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菜二·竹笋》中记述到“南人淡乾者为玉版笋、明笋、火笋, 盐曝者为盐笋, 并可为蔬食也”。《乡村科技》中也记载了笋干加工技术:“选择有干净水流的小河、小溪建好笋寮 (即工棚、作坊) , 并备好蒸煮灶、连锅木甑、木制压棒机、烘房等。选择健康笋作原料, 剔除死笋、病虫害笋、变质笋。鲜笋挖出24小时内, 应完成剥壳、蒸煮等工序。否则, 笋体老化, 易变质。” (2) 可见, 明笋作为重要食材在历史上流传久远, 有着独特的制作工艺。但是沿用至今的加工工艺得上溯至元、明、清时期, 随着当时社会的进步, 笋干的加工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创造了多种笋干加工方法, 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加工技术。
明笋加工在许多地区成为产业。我国是世界上产竹最多的国家之一, 共有22个属、200多种, 分布全国各地, 但主要的优良笋用竹种有长江中下游的雷竹、早竹, 珠江流域、临安、福建地区的毛竹和台湾等地的麻竹和绿竹等, 其中福建省建瓯素有“中国笋竹城”的美誉, 是全国出产笋最多的市镇之一, 明笋产区则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广西、安徽、上海等地。闽浙地区的人们每逢春季以春笋为原料, 通过去壳、切根、修整, 高温蒸煮, 清水浸漂, 压榨成形, 烘干 (民间以晒干为主) 和整形包装等传统工艺制作明笋, 这些工艺都系纯手工制作。
在江西铜鼓县, 竹笋加工同样拥有悠久历史。《铜鼓县志》记载到“本县竹笋加工历史悠久, 品种繁多, 有烟笋、明笋、笋米、笋片、笋果脯等……明笋加工, 始于清康熙年间, 广 (东) 、赣 (州) 、福 (建) 大批棚民迁至本境, 带来闵式榨笋技术, 将鲜笋去壳、做蔸、蒸煮、上榨、翻榨、漂洗、晒干、分等、打捆共十余道工序, 用这种技术加工的笋干, 型扁平, 色金黄透明, 所以称为明笋;……本县民间竹笋加工, 遍及全县各乡村。以大土段、排埠、丰田、石桥、二源、三都等乡最盛, 各家各户都掌握有竹笋加工技术。70年代, 常以生产队为单位, 组织社员集体上山起棚榨笋, 每棚年产明笋二三千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每家每户上山榨笋。1984年, 大土段乡红苏村笋区加工笋干, 有些户年产笋干达万余斤。”铜鼓地区地处赣西北边陲、修河上游, 介于东经114°05’至114°44’, 北纬28°22’至28°50’之间, 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该县总面积1548平方公里, 其中山地占87%, 丘陵盆地占13%, 属典型的山区, 是典型的地广人稀山区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我县9.2万亩, 占全部面积的53.5%, 森林覆盖率高达93.8%, 是长江中游地区鄱阳湖、洞庭湖和江汉三大平原之间的重要“生态孤岛”。其辖区内的双红村 (3) 明笋产量最高, 2011年达十余万斤, 2012年达三十余万斤, 2013年达六十余万斤, 成为制作者主要的经济收益来源。
铜鼓地区的明笋加工产业年产值呈现独特的趋势, 奇数年份称为明笋制作的大年, 而偶数年份称为明笋制作的小年, 顾名思义, “大年”是产量较大的重点开发年份, “小年”是限制开采的保护年份。据铜鼓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该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74798万元, 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01%;其中农业总产值18879万元, 林业总产值36224万元,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7514万元, 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34%。据铜鼓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该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88822万元, 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67%;其中农业总产值22221万元, 增长0.79%, 林业产值43950万元, 增长4.07%。
然而, 这种纯手工制作工艺扎根在民间, 决定着明笋加工传统工艺无法采取现代加工技术进行创新, 对明笋加工传统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迫在眉睫。
1.2 明笋加工传统工艺的特征
目前, 明笋等由传统工艺手工加工制成的传统食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喜爱, 现代加工产品的地位由于不断出现的转基因、不良食品添加剂、死病动物原材料等问题不断削弱。笔者从阿里巴巴 (4) 上抽取销量排列前50位的明笋商家进行竞争性分析, 发现他们的关键竞争点在于明笋的“传统工艺”和“纯天然”两个特性 (如图一) , 这也正是明笋等传统食品区别于现代食品与手工食品的两大关键所在。
这些传统食品是传承人个人或集体基于祖传制作技巧与特殊才华, 凭借独特经验创作的一种智力成果, 包含着大量的创造性劳动, 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知识产权是主体对其创造性劳动成果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所享有的垄断权利 (5) , 明笋加工传统工艺显然适用于这类主体规定。另外, 传统工艺具有知识产权客体的两大特征, 即可复制性与非物质性, 明笋加工传统工艺可复制性区别于物质财产的唯一性和其他知识产权客体的可复制性与非物质性。其一, 它与知识财产具有同质性, 而知识财产的可复制性与物质财产的唯一性形成鲜明对比。其二, 它与其他知识产权客体的可复制性相比, 又受到一定的限制, 因为该传统工艺最主要的保护方式是物化的手工劳作, 无法像创意产业的著作权登记保护 (6) 以及三维美术作品的艺术画作授权 (7) 。其三, 对明笋加工传统工艺进行保护时应该将知识产权的非物质性与有形部分统一, 因为它是制作者维持生计的一门手艺、一门技术, 其中所包含的知识、技能以及所蕴含的创意设计、精神意义等都是无形的, 通常保存在制作者头脑中, 只有当他们利用鲜笋按照特定的工艺流程制作出明笋时, 人们才会感受到它的存在。
2 明笋加工传统工艺知识产权保护的价值链分析模型
2.1 波特价值链分析
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 (8) 提出的“价值链分析法” (如图二) , 把企业内外价值增加的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 基本活动涉及企业生产、销售、进料后勤、发货后勤、售后服务等五类, 支持性活动涉及人事、财务、计划、研究与开发、采购等, 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共同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他还指出, 不同的企业参与价值活动时并不是每个环节都创造价值, 实际上只有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才真正创造价值, 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 就是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企业要保持的竞争优势, 实际上就是企业在价值链某些特定的战略环节上的优势。
2.2 基于价值链分析的明笋加工传统工艺的创造性
明笋加工传统工艺的核心价值在于森林产品加工技术的专有性和加工产成品的独特性。明笋加工工艺是制作者基于技巧、历史传承及升华而总结出的一系列智力成果, 将新鲜竹笋加工成明笋融合大量的创造性劳动, 是一个复杂的再创造过程。而知识产权是主体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其创造性劳动成果所享有的垄断权利。如果将诸如制茶类传统工艺制作的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武夷岩茶, 酿造类传统工艺制作的酒、醋、酱油、豆豉、腐乳, 制盐类传统工艺制作的井盐、海盐、池盐以及腌制类传统工艺制作的火腿、咸菜, 视为波特价值链里的最终产成品, 将茶、粮食、海水和蔬菜作为原料加工制成独具风味的传统美食的活动则是赋予它们的创作活动, 最终走向市场进行销售也成为一个重要环节。整个制作、销售过程可以看成一个虚拟产业的生产经营过程, 这些活动就构成波特所谓的产业链, 笔者将各个作业进行协调和整合, 甄别出该价值链上五个基本活动, 这将为传统工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在产业价值链的起点处, 是传统工艺传承者在掌握丰富的加工工艺前提下, 根据现实的需要加以特定的创造活动。经过工艺处理, 将原始材料初加工和深加工后, 最终成为批量生产的传统食品, 在市场上传播与交换, 成为重要食材为消费者体验或使用。整个明笋加工活动的过程围绕明笋制作、深加工、销售进行。针对不同阶段的知识产权活动与特点, 采取不同的知识产权保护方法与途径。基于价值链分析的明笋加工工艺知识产权保护如图三所示。
3 明笋加工传统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对策
3.1 明笋加工传统工艺的技术取得:传承人保护
传承人是直接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沿袭的个人或群体 (团体) , 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活态载体, 所以规制传承人机制是传统工艺知识产权保护的首要工作。对原始的传统工艺而言, 传统工艺的产生基于群体的共同社会生活, 以浓厚的传统文化为底蕴, 而技艺必须要有人来掌握并传播, 传承人在传统工艺保留过程中贡献较多, 因此根据“劳动创造价值”的原则 (9) , 这些传统工艺赖以存在的群体是当然的权利主体, 传承人基于其付出的劳动获得相应的权利。
传统工艺传承人机制不完善之处在于, 民间传统工艺传承人的人口特征偏老龄化。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手工技艺类78名代表性传承人中, 无40岁以下的, 处于60周岁以下的男性与处于50周岁以下的女性共计34位, 处于60周岁以上的男性为34位, 处于50周岁以上的女性为10位, 甚至出现高龄92岁的手工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大多老年传承人在观念上处于被动和无意识状态, 对国家法律法规知之甚少, 更不用说在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拿起法律武器捍卫;另外, 生计问题让他们对传承义务的履行无能为力。这两方面因素致使传统工艺传承的保护幅度小于传统工艺流失幅度, 传承人主体与国家传承人保护机制衔接不上, 可见, 传统工艺传承人机制亟待完善。县文化馆在铜鼓地区明笋加工传统工艺传承人保护机制的构建中应首当其冲, 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其一, 传承人群体年轻化 (10) 。其二, 认定过程采取现场表演, 完善以书面为主申报制度的不足, 观察申报者未来履行传承义务的可能性。其三, 管理工作中实行绩效加补贴原则, 保障传承人的基本生活和激发履行传承义务的积极性。其四, 建立传承人退出机制, 目的在于剔除已认定传承人中的个别无法负责任、尽义务继续传承者。其五, 监督时实行民间全程监督, 评定权力适当下放给民间文化群众。
3.2 明笋加工传统工艺的物化:地理标志保护
现阶段, 明笋加工传统工艺知识产权保护集中在地理标志保护与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2008年3月31日, 国家质检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 审查批准自2008年4月1日起对福建省永安市现辖行政区域闽笋干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而2010年11月中旬, 福建省三明市政府公布了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中包括建宁县文化馆申报的建宁溪源明笋加工工艺, 该项目已上报省级专家组评审, 有望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邵武笋干”地理标志证明于去年被核准注册, 其商标专用权从2012年5月28日起算, 有效期十年。
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的来源、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 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⑾。申请地理标志保护更能体现传统工艺作为地区文化而存在, 地区文化指的是各地区形成的生活与生产作业方式, 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过思维沉淀、继受, 留存下来具有一定稳定性的价值取向, 也是人们的行为准则。随着社会演变与历史进程, 它们逐渐以被社会认可的方式, 被人们所模仿、学习、掌握, 人们可能在出生时就已经自然掌握这些社会遗产, 也可能在家族、朋友、邻居这样一个社区中存在, 随时间流逝而后天地掌握了先人们创造积累成的伟大的地区文化, 所以地理标志更能从集体层面保护传统工艺。
4 明笋传统工艺加工的开发:商标保护
铜鼓地区现有石花尖牌、山里人家牌等软包装野生竹笋丝, 总体上呈现品牌分散、竞争力弱、商标保护不完善等特点。据资料显示, 国外对传统工艺产品的开发已经呈现繁荣景象, 例如, 日本人从火麻仁中分离纯化出具有抗衰老功能的γ-亚麻酸, 作为长寿食品申请商标;韩国人对党参、桔梗则进行发酵制品研制与开发;欧美国家也相继开发出系列功能型山野菜速溶冲剂, 注册商标进行批量生产。而我国传统工艺产品开发尚属初级阶段, 无深层次产品。建宁县溪源乡东溪村黄家坊小组富源笋竹专业合作社笋制品深加工基地正式揭牌成立, 对明笋进行深加工, 建厂房、购机器、申请商标, 有利于改变为别人做嫁衣的现状, 竹农自行抱团闯市场。综合上述, 要充分保护自己的商标权益, 就必须及时、全面地进行商标注册以确立商标专用权。关于及时, 一方面是指为避免被他人抢注使用的商标, 必须立即申请商标注册;另一方面是指源于商标从申请到核准注册一般都需要一年甚至更长的期限, 要使用注册商标就必须提前申请。关于全面, 是指企业不仅应当在自己正在生产经营的商品或者服务上进行注册, 而且应当在不久的将来可能生产经营的商品或者服务上进行注册;不仅应当在国内注册, 而且也应当在可能出口或者投资的其他国家进行注册。
明笋行业协会担当起申请注册证明商标与集体商标的职责。证明商标是指由对某种商品或者具有监督能力的组织所控制, 而由该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使用于其商品或者服务, 用以证明该商品或者服务的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或者其他特定品质的标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三条、《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第四条的规定, 国内申请证明商标的商标注册申请人的主体资格范围为:“对某种商品或者服务具有监督能力的组织”。集体商标是指以团体、协会或者其他合作组织名义注册, 供该组织的成员在商事活动中使用, 以表明使用者在该组织中的成员资格的标志。集体商标的使用及保护有利于保护传统工艺品牌, 有利于发挥传统工艺产业规模优势, 弥补我国企业规模较小、实力不强的缺点, 以提高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占领更大份额的国际市场。同时督促建立传统工艺产品行业标准, 就同种产品制定一套严格的行业标准, 并实行年检制度。所有会员企业要想使用该集体商标标志, 就必须达到行业标准, 否则禁止其继续使用集体商标。
5 明笋的交易:商业秘密保护
运用明笋食材可以做成很多闻名菜品, 类似于明笋等不能直接食用的食材, 加强商业秘密保护尤为重要, 笔者建议对明笋食品进行菜谱式保护。在我国许多餐饮行业里, 铜鼓明笋是一道重要的菜品, 将独特风味的冬瓜笋干汤、笋干啤酒焖五花花生、笋干炖猪脚、笋干炒丝瓜、笋干烧肉、笋干老鸭煲、排骨炖笋干、油焖咸肉笋干、五花肉烧笋干、番茄笋干牛肉汤等菜品制作手法以商业秘密进行保护对明笋加工传统工艺的保护有巨大的推进作用。这将在明笋制作者与消费者之间构筑直接联系而减少价值链上的沟通障碍, 消费者能在菜品食用时直接满足其消费体验, 而明笋制作者不必为不熟悉的菜谱式商业秘密保护而分身乏术。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业秘密的解释是:不为公众所知悉, 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 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济信息。明笋加工传统工艺知识产权保护能适用也理应适用商业秘密保护, 因为商业秘密不具有绝对的排他性, 即不能排除其他任何人以正当的方式获得并利用该商业秘密。传统工艺在漫长的发展演化道路上经过不同的生产者、同风俗的制作过程, 很可能各自演化成相同的技术诀窍, 因此采用商业秘密保护, 可以让他们的权利同时得到保护, 并且不会导致权利要求上的混乱。
原因之二, 商业秘密时间期限上有不确定性, 与专利法上明白清楚的时间限制不同, 商业秘密有一个不确定的时间期限。这种期限的到来是以商业秘密构成要件不再成立为条件的, 商业秘密的这一个特点非常适合传统工艺技术秘密的保护, 即当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的事实状态能够满足存续下去时, 商业秘密就一定能够得到保护。
原因之三, 商业秘密保护存在自发性, 即只要符合其构成条件即可得到法律的保护, 而专利、商标等需要有专门的机构认证以后, 才能得到保护。对于大多数尚未大规模生产的传统工艺产品来说, 利用商业秘密保护其技术诀窍, 相对而言, 成本是切实可行的。
6 明笋的消费:打击伪造、仿冒, 知识产权执法保护
明笋加工传统工艺的知识产权消费保护同其他保护机制相比较, 更多地从产品与服务的消费者与使用者角度来考虑。因此, 在打击市场侵权行为、严惩盗版的同时, 重点在于提高消费者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这也是保障市场秩序、延续产业价值链的关键所在。一方面, 政府可通过诸多渠道普及公众对知识产权基本法律常识的了解, 使其意识到在知情情况下购买侵权产品可能给自己和社会带来的危害, 甚至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 宣传正确的维权途径能有效帮助消费者运用合理手段保障自身权益, 并有助于政府的执法和打击侵权行为。
7 结束语
正如卡迈尔·普里博士曾经说过“寻根的愿望是人类的一种基本需要, 与过去的联系是任何社会的支持力量”⑿, 对传统工艺的保护研究目的在于改善传统工艺的生存现状, 保留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 充分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 为现代社会提供“支持力量”。明笋等传统食品是传承人个人与集体基于祖传制作技巧与特殊才华, 凭借独特经验创作的一种智力成果, 包含着大量的创造性劳动与复杂的工艺。笔者基于价值链理论对江西铜鼓地区明笋加工传统工艺进行分析, 提出一系列的传统工艺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首先, 完善传承人机制, 建立传承人退出机制, 认定过程采取现场表演以完善以书面为主申报制度的不足, 在管理工作中实行绩效加补贴原则来保障传承人的基本生活和激发履行传承义务的积极性, 实行民间全程监督。其次, 在明笋加工传统工艺的物化时提供地理标志保护, 将商标保护运用于明笋传统工艺加工的开发阶段, 而步入明笋交易阶段应加强商业秘密保护。最后, 为保障明笋消费市场的秩序, 应严厉打击伪造、仿冒, 加强知识产权执法保护。
摘要:明笋加工存在传统工艺, 有其独特的传统工艺特征。基于价值链理论分析, 发现明笋加工传统工艺是一种凭借独特经验创作的智力成果, 可以实施传承人保护、地理标志保护、商标保护、商业秘密保护及知识产权执法保护。
关键词:明笋食品,传统工艺,价值链分析,知识产权保护
参考文献
[1]冯延冲.传统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 2010.
[2]王琛, 赵连勇.基于价值链的知识产权管理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09) .
[3]陈建红.与传统工艺保护相关的知识产权问题——以新疆和田地毯为例[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0.
[4]易继明.中国科技法学年刊[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0.
[5]潘鲁生.民间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与文化传承[J].传承, 2012, (09) .
机械加工技术中数控加工的应用 篇7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对我国的工业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使得各国的工业竞争也日益激烈, 为能够应对这一发展局势, 加强我国的机械加工技术的升级完善就比较重要。机械加工技术当中的数控技术的应用是新型的应用技术, 主要是借助计算机网络的作用来对生产效率提供的技术。
1 机械加工中数控技术应用重要性及数控加工特征
1.1 机械加工中数控技术应用重要性分析
数控加工技术主要就是通过数字控制技术进行实施的高效率及高精密的机械加工, 数控技术在机械加工当中的应用对我国的汽车制造业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数控技术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有效提升了机械加工的整体效率, 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将原有的汽车机械加工的程序操作简单化的呈现出来, 从而实现了礼仪的最大化[1]。另外就是机械加工技术的应用对机床的控制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将机床设备的功能很大程度的提升, 不仅能够对机械加工质量有了保证, 其工作的高效化也能得到有效实现。
1.2 机械加工中数控加工的特征体现
机械加工中数控加工技术在生产的精度以及生产率层面比较高, 对实际劳动强度得到了降低。数控加工技术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对机械加工方式的转变有着重要体现, 数控加工技术自身的灵活性较好, 在实际操作上也更为简单化, 能够保证机械加工高效以及准确性, 数控加工主要是通过数字休息技术的应用。对计算机的充分利用以及对其实施编制程序, 这样只需单人操作就能够完成多项任务, 实际工作的时间得到了缩短, 并且模块化的工作方式在工作质量上也有着保障。
2 机械加工技术中数控加工应用策略探究
第一, 机床设备中数控加工技术的实际应用实现了机床加工数字化, 对机床设备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逐渐实现。对数控技术专业化平台标准的完善要能够对数控技术专业化平台的建设进行着手, 在平台标准上得到完善对数控加工设备生产成本的降低有着促进作用, 同时对企业间联合也有着促进作用, 对国际间的竞争水平就有着提升[2]。
第二, 数控加工技术的高精度特点使其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比较广泛, 机床设备是我国实施各项机械加工作业的重要工具, 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就从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加工控制数字化, 对机床生产效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数控加工技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主要就是通过代码进行控制的, 其中的主轴以及道具选择等都能够在计算机数控上进行编排, 通过计算机发出指令对操作的实施加以有效控制, 这样就能够让机床自动化的加工所需零件。
第三, 要想将数控加工技术在机械加工中得到更优化的应用就要能够对数控技术应用人才加大培养力度, 我国当前的数控专业基础人才以及高级人才都比较缺乏, 所以在这一方面要能够将数控技术的培训体系进一步的完善, 这样才能为数控加工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发展打下基础。同时也要能够对数控加工技术的自主创新加强保护, 我国当前还面临着高端数控加工技术的价格高以及推广难的问题, 所以要在这一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得以加强保护和鼓励其创新精神的实践。不仅如此, 对相关的政策法规也要能够得以有效完善, 对自主创新的体系进行完善, 这对数控技术的开发创新就有着保障。
第四, 数控加工技术在汽车机械工业中的应用方面, 对汽车机械零部件加工技术也有着重要带动作用, 让复杂化的零件制造的效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在数控加工技术的作用下对实际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同时也使得企业能长期高效的受益, 完成自动化的生产, 这就对汽车产业中的传统生产模式得以有效打破, 使其向着现代化的加工制造方向迈进[3]。随着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对数控加工技术的智能化实现也将成为可能, 智能化的数控技术可以将机械加工效率最大化提升, 对机械的加工过程也能够起到监督以及控制作用, 对机械加工的驱动力得到了有效保障。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 我国的机械加工技术中的数据加工技术的应用在当前的发展中日趋成熟, 在应用上也不断的扩大, 一些高端的数控加工技术不断涌现, 这对多个领域的产业发展就起到了带动作用。数控加工技术是实现机械制造自动化的重要途径, 对我国工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所以要对其充分重视。由于文章篇幅限制不能进一步深化探究, 希望此次理论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待后来者居上。
参考文献
[1]刘思默.机械数控的技术应用实施与探讨[J].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4 (12)
[2]冉振旺.数控技术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分析[J].科技资讯, 2014 (26) .
传统加工技术 篇8
关键词:缸盖,阀座导管,加工
1 引言
发动机缸盖阀座导管的加工是影响发动机质量的关键之一。阀座导管的加工精度对于发动机的工作性能有直接的影响,在正常工作中,缸盖内可燃气体点燃,对于阀座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阀座具有良好的密闭性、耐磨性与承受高温高压的能力。在B15-4缸自然吸气发动机中,缸盖阀座导管的技术要求为:(1)阀座密封锥面的公差为0.008mm,导管孔圆柱度公差为0.01mm;(2)阀座密封锥面和导管孔表面粗糙度为1.6μm;(3)阀座密封锥面对导管孔跳动值为0.03-0.05mm。阀座导管的加工性能会对气门密封性产生影响,从而对发动机功率、燃油消耗功率产生影响,而且气门工作室发生偏移会加剧导气孔的磨损。为了确保发动机工作质量,提升燃油效率,需要严格控制阀座导管的加工工艺。
2 阀座导管孔系加工
发动机厂通常根据预算与产品特征选择加工工艺,确保加工工艺,通常从以下方面确定加工工艺。
2.1 工艺选择
阀座导管孔系通常采用一面两销定位法进行定位,为了减少重复定位误差,采用与精加工阀座导管同样的定位基准。传统的缸盖加工通常是采用缸盖的齐子面和底面的定位销作为定位基准,并且采用压板向下的方式进行夹紧固定,该操作工艺相对简便,而且结构简单。但是产品误差相对较大,为了消除雷击误差,需要缸盖底面和齐子面的平面度与平行度误差不得超过0.02mm。为了改善加工方式,以缸盖底面和夹具平面两个定位销孔定位,实现定位基准一致,能够消除累积误差,同时降低了铣面工序。在该工艺中,采用主动测量技术进行精铣,导管来料保证内外空同轴度,阀座来料确保切削余量较小,确保同轴度、垂直度的精度要求,加工精度明显提高。
2.2 设备选型
设备精度对于产品的精度具有直接的影响,对于阀座导管而言,机床主轴的刚性、跳动、抓胎定位的精度等参数对于阀座导管的精度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主轴跳动会引起阀座锥面对导管孔的跳动,定位和重复定位精度会对阀座和导管的位置度产生影响。数位机床的使用对于主轴部件的刚性有了很大的改进,能够有效的保障阀座导管的加工精度。在数位机床的加工过程中,通过夹紧点的力度一致,防治缸盖倾斜,能够有效的控制主轴跳动和定位精度,其中主轴跳动不大于0.05mm,重复定位精度不大于0.004mm,三维定位精度不大于0.008mm,能够满足阀座导管加工的精度需求。
2.3 加工刀具
为了确保加工效率与加工精度,需要合理的选择加工刀具。高速加工对于刀具的材料、刀具结构、刀具平衡与刀具夹紧方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刀具的选择中,需要对切削力、切削热和排屑进行选择,其中切削力是影响加工部件质量的关键因素、切削热对于刀具寿命具有直接影响、排屑对于加工孔的质量与加工效率具有影响。
刀具的选择主要包括粗加工工具和精加工工具的选择,具体选择标准为:(1)粗加工工具,粗加工主要对引导管进行加工,完成73°、15°以及44°阀座处的加工粗加工刀体的刀片主要是采用复合刀片进行加工,加工过程中的径向分力是影响加工质量的主要因素;(2)精加工,主要采用MALPAL系列的PCD焊片刀杆进行精加工,刀体加44°氮化硼刀片进行精加工,经过试验后位置度的偏差为0.1mm,加工过程中岛条主要其支撑作用,确保刀具切削稳定,冷却孔加工需要考虑到力的平衡与力矩的平衡。
3 阀座导管加工测量方法
阀座导管加工测量是确保加工满足工艺要求的重要方式,对于阀座导管加工具有重要的意义。发动机缸盖法多对导管孔轴线的跳动值一般为0.03-0.06mm,常见的测量方法包括三坐标测量、打表测量与电感量仪测量,具体如下:(1)三坐标测量,该方法是采用固定式探头的方式,对阀座导管的参数进行测量,阀座锥面宽度为1.1±0.2,测量过程中,采用扫描的方式测量导管孔的三个界面,利用打点方式测量阀座密封面的上、下边缘处,按照图纸要求测量中间位置,并且采用软件跳动的方式测量相关参数,三坐标测量的重复性在3mm;(2)打表测量,打表测量是采用打表的方式进行测量,其中跳动值对制造精度的影响最大,打表测量工具与导管处的间隙公差为0.017mm,为了提升测量准确性,可以多做4-5个测杆进行测量,根据精度等级进行分组与测量,测量过程中人的手力会对测量产生影响;(3)电感量仪测量,电感量仪测量属于接触式测量,将测杆插入缸盖导管孔后,将接触球定于导管中心,使用电感侧头对阀座锥面进行测量,对此测量值与轴线进行评价计算,电感测量的江都较高,而且测量效率较高,但是检具的成本较高;(4)气动量仪测量,气动量仪主要是通过气动测嘴进行测量,属于非接触式测量,主要是采用人工旋转的方式进行测量,对于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而且测量值准确度不高,为了提升测量精度,可以将人手转动改为电机带动自动测量,能够有效的避免人为误差。
4 阀座导管快速压装工艺
B15-4缸自然吸气发动机的缸盖阀门、导管工作时与气门相互配合,其中靠阀座锥面需要密封配合,在压桩过程中必须对装配间隙和压装力进行严格控制。传统的压装工艺是采用人工敲打的方式进行压装,人工敲打的方式可能会造成阀座或导管断裂、孔位变形、歪斜或裂缝,从而引发缸体报废。采用压装装置进行压装,装置主要由安装板和压头构成,安装板有4个沉孔,尺寸公差为±0.01mm,压头外圆跟沉孔的配合间隙为0.02mm。为了方便压装,需要在压头内孔和导管外圆留0.3mm的间隙,所有零件需要经过调质处理。
5 结束语
加工中心缸盖阀座导管的加工是影响发动机质量的关键因素,为了确保加工精度与质量,需要对加工过程进行分析,合理的选择加工工艺、加工设备与加工工具,为阀座导管的加工提供技术支持。在测量过程中,根据加工的方式选择合理的测量技术,确保测量精度,保证加工的准确度。加工完成后选择快速亚种工艺,从而得到满足工艺要求的阀座导管装置。
参考文献
[1]闫爱春.包家善.YAN Aichun.BAO Jiashan汽缸盖加工工艺改进及关键工装设计[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0(9).
肉干加工技术 篇9
一、原料的选择和处理。一般制作肉干多取用牛肉为原料,以新鲜前后腿的瘦肉为最好。除去肉块的粗大筋腱脂肪,切成1公斤左右的肉块,然后放在冷水中浸泡1小时左右,将肌肉中余血浸出,捞出沥干。
二、初煮。将沥干的肉块放入沸水中煮制。汤中亦可加入1.5%的精盐及少许桂皮、大料等。水温保持在90‘C以上,并随时清除汤里的浮油沫,待内部切面呈粉红色,约1.5小时左右,即为初煮完毕。
三、冷却、切块。初煮后的肉块,放在竹筐中自然冷却后,易除粗大盘腱,然后根据需要,切成所需规格的肉片或肉丁。
四、配料。随各地的嗜好习惯等实际需要而定,下面介绍几种配料方法,供参考试用。
配方一:瘦肉100公斤,精盐2.5公斤,酱油5公斤,五香粉0.25公斤。
配方二:瘦肉100公斤,精盐3公斤,酱油6公斤,五香粉100-200克。
配方三瘦肉100公斤,精盐2公斤,酱油6公斤,砂糖8公斤,黄酒1公斤,生姜0.25公斤,葱0.25公斤,五香粉0.25公斤。
配方四:瘦肉半成品100公斤,精盐1.2公斤,酱油14公斤,砂糖1公斤,姜粉200克,甘草粉360克,辣椒粉400克,味精400克,安息香酸钠100克,绍兴酒2.日公斤。
五、复煮。取初煮的原汤加入配料于锅内,用大火煮开加入切好的瘦肉半成品,待汤有香味时,改用小火煮。煮时应不时用锅铲轻轻翻动,待汤快要熬干时,再加入酒和味精搅拌匀立即出锅。然后放在烤筛上摊开沥干,冷凉。
六、烘烤。烘烤前,在肉胚中加入咖喱粉或五香粉、辣椒粉、蚝油等香料拌和匀,经烘烤后,就成为咖喱牛肉干或其它各自风味的肉干。
将摊有肉胚的烤筛放入烘房的格架上。烘房温度保持在50-60℃,每隔1-2小时调一次上下筛的位置,并翻动肉干,避免烤焦。约7小时,即为成品。
七、包装与保藏。经包装后的肉干,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一般可保存2-3个月。装入玻璃瓶或马口铁缸中,可以保存3-5个月。先用纸袋包装,与纸袋一起再烘烤1小时,则可以防止长霉,延长保存期。
仿真工艺品表面加工技术
仿真工艺品制作原料一股可分为工艺树脂、水晶树脂、喷沙树脂、环氧树脂等几大类化工产品,原料经模具浇注而成,但其表面的加工技术较讲究,这里介绍在市场常见的几种仿真工艺晶表面加工技术。
仿铜工艺品:主要原材料是铜金粉、聚氨酸清漆。首先将铜金粉倒人一只小盆内加入少许香蕉水加以充分搅拌均匀成半稀糊状,但不能调得太薄,然后再倒入聚氨脂清漆搅拌均匀即可。采用干净的刷子将金粉液均匀涂刷在产品坯表面,一般第一遍尽可能涂的薄一点,待干透后不沾手时方可进行第二遍涂刷,最后再刷上一层清漆作光亮剂即可。铜金粉一般分为红光粉、青光粉、青红光粉等,根据产品不同需要选用不同原料。当然在具体操作时金粉液应随配随用,否则干结后无法使用。
仿紫铜工艺品:主要原料是铜金粉、碳黑粉、虫胶漆、香蕉水以及硝基酸清漆。首先按照仿铜工艺品调配好并在产品坯体上涂刷完工干透后,在虫胶漆中加入少许碳黑粉调均匀,然后薄薄涂上一层即可,但当产品干透后发现光泽度不够透亮时,应用硝基酸清漆在表面加涂一层,以保证产品足够的光泽度。
仿陶瓷工艺品:主要原料是防水树脂、色釉漆。先将工艺品坯体打磨光滑,然后涂上一层很薄的防水树脂,待树脂半干透后将已调好的色釉漆涂刷上去,并让色釉漆在坯体上任其自由流淌,以产生自然流动的曲线美。当然如果将几种不同颜色的色釉料但又不易相互拌和溶解混合成一体料,那么产品表面则会产生奇特的五彩花纹效果。
仿黄杨木工艺品:主要原料是虫胶漆、硝基酸清漆。可以直接用刷子将胶漆涂刷在产品坯体上,涂刷一遍时即会产生黄杨木色彩,一般涂刷一遍即可,然后用清漆作上光处理完成(虫胶漆的配方是将虫胶片放在酒精液中浸泡之完全溶解方可使用)。
基于机械加工的深孔加工技术探析 篇10
关键词:机械加工,深孔加工,工艺路线,刀具
1 机械加工中深孔加工的特征分析
机械加工中的深孔加工是针对孔深与直径之比(L/d≥5)较大的孔进行钻孔加工,因为孔的深度大直径小,因此工艺特征也较其他普通孔有所差异,特征如下:
1.1 加工难度大:
深孔加工的过程多数都是在半封闭和全封闭的工况,不能直接观察刀具切削的过程和走刀的情况;深孔加工因为半径和孔深比例差异大,因此形成的金属屑不易排出,容易堵塞而影响加工;钻头长度大刚性也就低,容易出现抖动和偏孔的情况,且表面精度不易保证;散热也是影响加工的重要因素,相对封闭的孔内易导致温度升高而造成钻头磨损。
1.2 运动方式:
在加工中工件与刀具的运行与进给方式有多种选择,如工件转动而刀具进给;工件固定而刀具旋转进给;工件与刀具按照相反的方向进行旋转并进行进给;工件旋转并进给而刀具静止,此方式很少应用。
1.3 深孔加工的排屑:
在加工中应用的排屑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外排屑,冷却液进入空心钻杆从切削区域将切屑带出,从加工零件的孔和钻杆外壁排除;一种是内排屑:冷却液从零件的孔和钻杆外壁进入,经过切削区域带出切屑,从空心钻杆的孔中排除;两种方式中通常先考虑选择内排屑的方式,此类方式不会对孔壁形成二次摩擦,而影响加工表面质量,钻杆的刚性也高。
2 机械加工中深孔加工技术的分析
2.1 工艺路线的设计与选择
机械加工中工艺路线是必要的指导思路,深孔加工也不例外,首先应综合考虑深孔加工方法和刀具的适应性,针对加工零件的特征选择相关工艺方法,同时还应考虑零件的材料性质,针对其特征再精细设计工艺过程。其次,对加工过程进行段落划分,通常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光整加工,进行工艺设计,选择合适的技术措施,并以此提高加工效率和质量,如果质量要求和薄壁零件、工余量不大的则不需要分段。第三,工艺路线的设计,深孔加工的工艺路线应按照其结构特征和加工方法、设备因素等来设置,因为深孔刀具技术的发展,深孔加工已经进入了精密加工时代,集中安排工序可以优化加工的过程,从而避免多次装夹而出现误差。最后,合理控制加工余量,深孔零件的加工余量与其他孔不同,余量应增加,不同刀具和刀具角度余量也不同,如单刃铰刀比多刃铰刀余量大,偏角大的比偏角小的余量大等,所以在加工中必须按照相应的工艺和质量要求来设计余量。
2.2 深孔加工的刀具选择
按照不同的深孔表面要求,选择适应的刀具也十分重要。在加工中常见的刀具有:扁钻、麻花钻、外排屑深孔钻、内排屑深孔钻、喷吸钻、枪钻、复合刀具等。具体应用情况如下:
(1)扁钻:从结构上分为整体扁钻和装配扁钻,整体扁钻结构相对简单,生产与加工容易,对硬度高的铸件和锻件适用。装配式扁钻刀杆的刚性大,刀片则是高速钢或者合金,可实现快速更换,且可以打磨成各种形状,切削液容易导入,加工范围广,适用于自动化加工。
(2)麻花钻:该刀具应用广泛,通常在粗加工阶段应用。
(3)外排屑深孔钻:通常是单双刃深孔钻,原理是高压油进入到钻杆孔,经过腰孔进入到切削区域,迫使碎屑随着切削液从V型的导槽和工件壁之间排出。这种深孔钻刀面为0°,方便加工。没有横刃,钻尖与轴线形成一个角度,钻孔中钻尖形成小圆锥,可以让切屑断裂,容易排出。切削部分形状对孔的公差、切屑成型、切削液压力、刀具寿命、偏离角度等都会对其成孔过程产生影响。
(4)内排屑钻头:钻头和钻杆之间有螺纹连接,工作时高压切削液从钻杆外圆和工件壁之间注入,切削同时产生的切屑从钻杆的中心排出。
(5)喷吸钻:主要是利用切削液产生的喷射效应来排出切屑,通常该钻有内外两根管,其中三分之二的切削液从内外管的空隙和钻头前部流入到切削区域,起到导向和冷却、润滑的效果,并可以将切屑从孔内排出,另外的三分之一,切削液从内管后部喷射,产生快速的喷射流,形成一个低压区域由此与前端配合形成压差,起到一个喷吸效果,提高了钻削的效率。
2.3 定位选择
深孔加工与其他成孔加工一样都需要保证定位基准,在实践中锥面定位是常见的方式,主要应用在回转体、中小直径孔、管坯镗孔等;也可采用内锥面定位,是应用在中等直径的内排切削加工方式;而小孔直径的外排切削加工或枪钻加工则可以利用外锥面定位。如果采用锥面定位必须注意对直线度和余量的保证,必须在钻孔、镗孔前的端面进行内外锥面的处理。对于大直径深孔则利用外圆进行定位。如果采用圆定位,应在外圆上加工安装面、定位面、找正面,并保证三者之间是同心圆,对于非回转体则应利用安装面作为定位基准。
2.4 冷却润滑的保证
深孔加工中因为孔内在加工中相对封闭,因此容易造成温度急剧升高,因此必须进行降温处理,同时还应保证切削过程中润滑效果。所以必须利用润滑液来起到冷却与润滑作用。冷却液、润滑液必须进行合理的配合,使得工件在加工中保证质量并保证刀具寿命延长。另外,冷却液和润滑液在深孔加工中还可以起到冲刷、减震、消音等作用。钻削中因为孔径小且深度大,就会在加工中产生较大的抗力和阻力,克服这些阻力而顺利完成加工则会消耗较多的能量,同时切向和径向的力同时作用在导向块上,此时孔壁和刀具就会产生摩擦,摩擦能量就会产生热量和温度升高。这些热量只能借助于冷却措施来降低。同时冷却液的存在可以让导向块和孔壁之间形成一种液压支撑系统,以此有效降低导向块摩擦,也可降低摩擦力对功率的消耗,在节能方面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再有,润滑液和冷却液可以通过压力和流量来帮助清理切屑。利用冷却液将工作区域的切屑冲刷到加工区以外,实现清理排屑的效果,保证成孔过程的顺利进行。因为在工作区域和钻杆内部、外部充满了油性的液体,从而减少了切削过程中的摩擦、震动等,降低了噪声。
2.5 排屑处理
深孔加工中因为成孔的空间相对封闭,因此形成的切屑很难排除,沉积切屑会影响加工的过程和质量。尤其是内排屑钻的过程中,排屑受到空间和环境的影响,只有有限的空间可以利用进行排屑,所以排屑工作难度大不易开展。从切削的角度看,深孔成孔排屑的问题集中在切屑的处理上,如分屑、断屑、排屑三个连续过程。针对不同的材料会形成不同特征的切屑,形状、宽窄、弯曲程度、尺寸等都会影响排屑的效果。所以在深孔加工中排屑问题是重要的工艺指标。然而深孔加工中排屑通道过长,工作中属于半封闭的状态,切削热量大散热难度也大。所以在深孔成孔工艺中必须考虑冷却与排屑两个系统,以内排屑深孔钻工艺为例,该工艺具备较为明显的优势,最主要的是具有外冷内排屑和自身导向,能够加工直径6-80mm深孔。在成孔过程中,工件首先进行旋转,钻头借助螺纹与钻杆进行连接,封油头在刀架的带动下开始成孔,使得导向装置进入到工件中。内排屑深孔钻进的过程中,切屑在钻杆内实现排屑,不会在孔壁和刀具之间发生摩擦,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加工表面的质量和精度。该技术采用的钻杆外径要大于外排屑装置,因此刚性得到了提高,且增加了供给量,成孔的效率也得到了大幅提高。内排的原理就是在切削液的压力作用下,从孔壁和钻杆外表面寻觅空隙,进入到切削区域的冷却和润滑部位,将前端的切屑冲入到钻杆内,然后从钻杆后部排除。此类排除切屑的方式容易实现,且兼具冷却和润滑的效果。同时也可保证钻杆的稳定,但是因为需要独立设置内排屑供液系统,加工造价稍高。
3 深孔加工中应用的设备
深孔加工中往往利用专业的设备来完成工件加工,主要按照运动模式进行选择,通常是工件旋转辅助刀具进行轴向进给,使得加工工艺可以顺利完成。其中最为重要的设备就是机床的选择。机床是整个加工工艺的基础,主要由主轴箱、进给箱、刀具夹装设备、机床主体、中心架、移动辅助装置共同构成。主轴箱是支撑主轴,控制旋转和移动不同级的转变,卡盘和拨盘等附属部件通常安装在主轴的右端,转轴多为空心,内部有锥孔,这样可以为夹装细长的刀具提供设置环境。进给箱是利用丝杆将电机产生的动能传递到刀具上,推动刀具完成直线运动。夹装装置主要夹装钻杆,利用螺母相互连接,在丝杠的带动下,钻杆可以沿着轴向完成加工进给。机床床身是基本结构,可以将多个部件组合起来,除了保证各个部件都处在正确的位置,还能协调各个部分的工作状况。床身上设置刀架和支架导轨等,床身下有支撑支架等,保证其固定在基础上,稳定整个加工系统。当然在深孔加工中,工件的情况不同也就不能一概而论,在设备选择上如果不能完全采用深孔加工设备,则可以采用卧式的车床来取代成孔设备。如以卧式机床加工油缸缸套深孔为例,通常采用的是一夹一支的装夹方式,一端则利用四爪单动或者其他类型的卡盘来进行夹紧,另一端则利用中心架完成对轴向的支撑。深孔刀具的夹装则需要配置专用的刀具架。专用的刀具架安装在滑板上保证进给。车削过程中,车床主轴带动刀具完成旋转,滑板则带动刀具完成加工的进给。
还有输油器,该设备也是深孔加工的重要辅助装置,主要的功能就是保证切削液进入到指定的区域,使得切屑能够在液压的推动下完成排屑的过程,主要设置在工件和钻头相互接触的位置上。同时内排屑的方法中,钻孔的冷却液容易出现渗漏的情况,应重视这个问题,这就要求输油器的密封达到一定的标准,加工中需要调整保证其状态。输油器和导向架之间应利用密封垫来完成连接,这样就是要控制漏油的问题。同时输油器和钻杆的接触面、支承架工件端面之间也应利用密封圈进行控制,由此提高防漏的效果。
4 结束语
综合来看,机械加工中深度和孔径之间的比例大于5的时候,就属于深孔加工工艺,这一类加工成孔困难且复杂,孔深大则会导致加工工艺特征的改变,如刀杆细长刚性低,钻削容易抖动且容易产生偏移等。因此在加工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工艺的特殊性来选择各种工艺措施,对于深孔工艺而言,技术水平和实施方法必须重视从工艺路线到排屑方式等细节,这样才能在加工中获得较好的工艺效果,保证深孔加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贾玉菊,张真超.机械加工中深孔加工的方法探讨[J].煤矿机械,2012,(6):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