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狗》

2024-10-05

《天狗》(共6篇)

《天狗》 篇1

《今昔物语集》的内容由天竺 (印度) 、震旦 (中国) 、本朝 (日本) 三部分组成。共计31 卷, 其中第八、十八、二十一卷内容缺失, 收录故事一千余则, 是日本现存最大的说话集。第一到五卷为天竺部分, 六到十卷为震旦部分, 卷十一之后全部为本朝的故事。同时, 《今昔物语集》作为一部佛教说话文学集, 不仅收录了大量的佛教故事, 也吸收了许多灵异故事。佛教大多通过荒诞怪异的故事向民众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修行解脱等观念。而《今昔物语集》的作者也是出于同样的意图, 编纂过程中既吸收了中国元素, 又融入大量本土的灵异故事, 以达到宣传佛法、劝善戒恶的目的。天狗作为日本本土妖怪之一, 在《今昔物语集》中首次担任多个故事的主角, 充分展示了自身“恶的魅力”。天狗的故事主要集中在卷第二十 • 本朝佛法中, 标题中出现天狗名称的卷目为:

第一篇天竺天狗顺水寻经声越海来本朝

第二篇中国天狗智罗永寿越海来本朝

第三篇天狗现佛身坐在树上

第四篇某僧进宫祀天狗事败被逐

第五篇仁和寺成典僧正见天狗化尼

第六篇天狗附女体惑乱仁照阿阇梨

第七篇染殿皇后为天狗所缠绕

第九篇祀天狗的某僧传术与人

第十一篇天狗捉龙王丧命

第十二篇伊吹山三修禅师为天狗迎去

此外, 卷十九 • 本朝佛法 • 第三十四篇 (比叡山天狗报答僧救助之恩) 中虽然标题中出现了“天狗”两个字, 但是原文缺失, 所以并未在上面列出。以及卷二十 • 本朝佛法 •第十篇 (禁中侍卫出使陆奥学邪术) 标题中也没有出现“天狗”两字, 但内容也是关于天狗的故事。笔者挑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故事, 主要通过列举、对比的手段分析《今昔物语集》中的天狗故事, 探讨天狗在《今昔物语集》中的形象特征和独特的性格特征。

在《今昔物语集》中天狗可以变化为不同形态, 行为活动多与人类相关。例如卷二十「 本朝佛法 」 (天狗现佛身坐在树上) 这个故事中, 天狗就化作了观音现身在路旁的一棵大柿子树上, 引人前来礼拜。“但是有一位人称光大臣的, 是仁明天皇的皇子。这人博学多才, 心性聪敏, 闻听菩萨现身之事, 心中颇不以为然:“真佛必然不会突然出现在树梢之上, 邪魔歪道肯定不能支撑长久。”[1]所以天狗幻化成的观音佛像没有抵过光大臣的长时间凝视, 最终幻术破解, 显现出了真身为鸢鸟。鸢鸟是一种栖息于海滨、耕地等处, 在空中绕环形飞翔, 以鱼类、小鸟等为食的鸟类。日语中有一个这样的俗语:「鳶に油揚げをさらわれる」, 意思是到嘴的肥肉被夺走的目瞪口呆的样子。所以《今昔物语集》中把鸢鸟作为天狗的本体的设计, 就会使天狗这种喜欢恶作剧、顺手牵羊的无赖形象更加鲜活、生动。

《今昔物语集》是一本佛教说话集, 主要目的是为了宣传佛法思想, 而天狗作为一种反佛法性质的妖怪, 它的主要目的就是阻挠佛法的传播。僧人作为佛法宣传的主力军, 所以在《今昔物语集》中记录天狗与僧人的故事数量最多, 共四篇。标题分别是:「中国天狗智罗永寿越海来本朝」、「仁和寺成典僧正见天狗化尼」、「天狗附女体惑乱仁照阿阇梨」、「伊吹山三修禅师为天狗迎去」。在标题为「伊吹山三修禅师为天狗迎去」的故事中天狗的捉弄目标就是一位僧人。在美浓国伊吹山修行多年的三修禅师, 不习经文, 缺少慧根。所以在天狗化作佛像来接引他时信以为真, 甚至在被赤身裸体绑在树上时, 仍坚信是佛祖的考验。同样是化为佛像的幻术, 这位僧人却没有光大臣那般的智慧, 未识破天狗的妖术, 最终被戏弄后发疯死去。

天狗所具有的各种妖力中, 最重要的就是“幻术”。在多数情况下, 幻术都是人的欲望的投影。在十一、十二世纪日本正处于净土宗兴盛时期, 人们的切实愿望就是“往生极乐”——也就是渴望在极乐世界中实现重生。但是去往极乐世界的前提就是临终前的接引, 这对修行者来说也是无限的荣耀。正是目睹到僧人对接引的欲望之深, 天狗化作佛像接引三修禅师这样类似的故事, 自然而然也就会发生了。

后世逐渐定型的“鼻高天狗”造型为男子形象, 但在《今昔物语集》中还保留了女天狗形象的故事。「仁和寺成典僧正见天狗化尼」中天狗就化身为女尼姑, 意欲偷走成典僧正的衣箱, 但是法力不敌高僧, 最后仓皇逃走。在另一篇故事「天狗附女体惑乱仁照阿阇梨」中, 讲述的是一个天狗化为女子, 诱惑高僧仁照阿阇梨的故事。“阿阇梨不知何事, 走近女子身边, 这时, 女子一把揪住了阿阇梨, 开口说:“这些年来, 我实在是太想你了, 求你救救我!”说罢就紧紧依偎在阿阇梨身上。……阿阇梨来到佛前祷告说:“万没料到, 我如今困在魔网里了, 我求求不动明王搭救我吧!”说罢, 受挫念珠连连叩头, 念珠几乎要被搓碎, 额头差不多咳出血来。”[2]天狗作为反佛法的妖怪, 自然会选择附身于女性、利用色相诱惑僧侣的方法来阻碍他们的修行。

天狗拥有一定的法力, 可以变化为佛像、尼姑, 也可以附身女性诱惑僧人, 甚至有的时候灵力可以超过高僧。为了获得世人的尊崇或者实现自身的欲望, 民间就出现了一些师从天狗, 学习天狗的法术的人。《今昔物语集》中这样的故事共有四篇。分别是:「某僧进宫祀天狗事败被逐」、「染殿皇后为天狗所缠绕」、「祀天狗的某僧传术与人」、「禁中侍卫出使陆奥学邪术」。

首先分析的是「某僧进宫祀天狗事败被逐」, 这是发生在圆融天皇时代的一个故事。天皇因为邪气久病不愈, 多位高僧入宫作法都不灵验, 在东大寺修行的一位法师被召进宫后, 天皇的病霍然痊愈。疑惑的众高僧合力将其打败, 发现原来他一直靠祭祀天狗以博世人尊崇。天皇知道真相后把僧人赶出了皇宫, 与刚开始被敬如活佛般请进宫的模样形成鲜明对比。由此可见, 祭祀天狗邪魔歪道的人, 纵能灵验一时, 终究也得原形败露。

天狗使用的幻术即使最终被否定, 但是就像魔术戏法一样, 能够满足人一时的欲望, 拥有迷人心魄的力量。所以世间也就出现了被这种神奇的幻术所迷惑, 强烈渴望学习的人。《今昔物语集》中收录了两篇这样的故事, 「祀天狗的某僧传术于人」和「禁中侍卫出使陆奥学邪术」。首先分析第一篇故事:京城中一位卑贱的僧人, 专好旁门左道。住僧人隔壁的少年男子, 非常羡慕他能够施展这样的法术, 于是恳求僧人传授给他。僧人将他引见到一位老和尚那里, 但是少年随身带了刀, 在被搜身的过程中扎死了老和尚。故事最后的结局是:引少年男子而来的僧人万分后悔, 痛哭着回家后两三天就突然死去了。人们称呼有这种法术的人为人狗, 也就是人非人了, 所以学习这种法术的人罪孽深重。但是, 这些“法师”使用的幻术, 都是类似艺人表演般小戏法。目的是为了受到世人的注目, 与天狗带着恶意去戏弄世人的意图是完全不同的。

同时类似的情节在「禁中侍卫出使陆奥学邪术」中也有具体表现。名叫道范的侍卫在出使陆奥国催收黄金途中, 在信浓国□郡的郡司家中见识到了摄取阳物的幻术。这个幻术原本是郡司对于道范和家丁的惩罚, 因为他们对自己年轻貌美的妻子产生了轻薄之意。道范却对这种下流的把戏非常感兴趣, 回京复命之后重返郡司家中学习。以及后来道范学习的把侍卫变成狗, 把旧草鞋变成大鲤鱼等虚幻小术都可以说明:这些半路出家师从天狗学习法术的人类, 一是无法达到天狗那般使用各种幻术自由变化的高度;二是多为博世人眼球, 娱乐性质比较强, 没有害人之心。

此外, 《今昔物语集》中记载的天狗故事不仅仅局限于日本, 还有天竺、震旦天狗的故事。「天竺天狗顺水寻经声越海来本朝」中天竺 (印度) 天狗在越海前往震旦 (中国) 途中, 听到海水不断发出佛教偈语。为了弄清真相, 设法阻挠佛法传播, 一直顺水来到日本境界, 发现原来是比叡山修道者茅厕的水念出的经文声。最后, 天狗决意去做比叡山的和尚, 借人类之腹降临人世, 刻苦修行终成为高僧。这也是《今昔物语集》中唯一一篇天狗被佛法感化, 由恶转善的故事。因此, 天狗并不是佛教的绝对敌人, 而是一个可以被吸纳的对象。「中国天狗智罗永寿越海来本朝」则是《今昔物语集》的天狗故事中最有趣的一篇, 自认为法力高强的震旦天狗智罗永寿来到日本, 想羞辱一下日本的得道高僧们, 惨遭连败后仓皇逃回了中国。这篇故事虽然彰显了佛法的威力, 同时也充满了一种戏谑、幽默的喜剧氛围。故事开篇的天狗高傲自大, 不可一世, 最后却沦为跳梁小丑般的笑柄, 这里塑造的天狗形象非常像一个淘气的孩子, 非但没有被世人厌恶、唾弃, 反而受到了大家的喜爱。

从以上几个具体故事分析, 可以总结出《今昔物语集》中的天狗是一种拥有超自然力量的妖怪, 并且拥有客观存在的实体形象。例如被打败现出的折翅鸢鸟原形、利用幻术化身为尼姑、佛像、僧人等都是人类可以直接目视的存在。另外, 天狗还是一种喜欢与人类产生交集, 积极活跃在人类生活圈的妖怪。从京城到偏僻的乡村, 从皇宫贵族到普通平民, 从德高望重的高僧到无名小僧都与天狗打过交道。而且天狗不仅直接骚扰戏弄人类, 还传授法术于江湖术士, 公然反抗佛法, 以期得到人类的供奉和推崇。

最后, 在《今昔物语集》故事中重点突出的天狗的另一个性格特征就是——反佛法性。有天狗附身女性去诱惑高僧的故事, 也有化作佛愚弄人类礼拜的故事, 还有使人堕落修行邪术, 引入天狗道的故事。这些故事的结局都是以天狗或者师从天狗者的失败而告终, 目的是以天狗的失败来反衬佛法的权威和正统性。「天竺天狗顺水寻经声越海来本朝」中原本想设法阻挠佛法传播的天狗, 最后被佛法魅力折服, 转生重新走上了佛道。说明天狗作为一个反佛法的妖怪, 改过自新后也可以被佛教容纳和驾驭, 所以天狗不是佛教的绝对敌人, 这也是天狗自身魅力所在, 进而彰显了佛教的宽容性和正统性。

摘要:《今昔物语集》是日本现存的最大的说话集, 同时作为一部佛教说话集为了达到劝善戒恶的目的, 除佛教故事外还收录了大量的灵异故事。天狗则在《今昔物语集》中首次担任了多个故事的主角, 并且被赋予了独特的形象和性格特征, 展现出了非凡的魅力。

关键词:《今昔物语集》,天狗,反佛法性,佛教的宽容性

参考文献

[1]张龙妹校注.今昔物语集 (日本文学丛书) [Z].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年.

[2]小峯和明校注. (新日本古典文学大系.36, 今昔物語集.四) [Z].東京:岩波書店, 1994年.

[3]杉原たく哉.天狗はどこから来たか[Z].東京:大修館書店, 2007年11月.

[4]久留島元.「『今昔物語集』巻二十第四話考——天狗と天皇に関して」[J].説話·伝承学会, 2010年3月15日14巻、:P89~102.

[5]稲垣泰一.「特集アジアの怪奇譚インドから日本に来た天狗」[C].アジア遊学.東京:勉誠出版, 2009年8月30日5巻、P62~66.

《天狗》 篇2

1.结合五四运动对青年郭沫若的思想影响,深入理解本诗的思想内容。

2.认识天狗形象的象征寓意。

3.具体分析本诗的浪漫主义风格特色。

作品背景

《天狗》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中的名篇,最初发表于1920年2月7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

1919年,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勃勃的生机。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与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到热烈的崇尚与赞扬。倡导科学与民主,争取独立与自由,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要求改造旧的社会、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强音。当时诗人正在日本留学,虽身处异国他乡,却时刻关注着祖国的命运。五四运动的消息,给诗人精神上以极大的鼓舞,诗人内心那积蓄己久的爱国热情,那压抑多时的争取个性解放、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的强烈欲望,如火山爆发般迅速沸腾、燃烧起来。于是,“在一九一九年的下半年和一九二〇年的上半年,便得到了一个诗的创作爆发期”(《创造十年》)。《凤凰涅槃》、《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晨安》、《匪徒颂》等一批激情澎湃、个性鲜明、高扬着时代旋律的诗歌,都是在这一特定历史阶段诞生的。《天狗》也正是其中的一篇优秀代表作。

天狗,本是民间传说中的事物,古人常常将月蚀现象称作“天狗吃月亮”。诗人在他的一篇小说《月蚀》中,就曾经写到过他的家乡四川乡下在月蚀时击钟鸣鼓赶走天狗救出日月的风俗:

“小时候每逢遇着日月蚀,真好像遇着什么灾难的一样。全村的寺院都要击钟鸣鼓,大人们也叫我们在家中打板壁作声响。在冥冥之中有一条天狗,想把日月吃了,击钟鸣鼓便是想骇去那条天狗,把日月救出。这是我们四川乡下的俗传,也怕是我们中国自古以来的传说。小时读的书上,据我所能记忆的说:《周礼》《地官》《鼓人》救日月则诏王鼓,春官太仆也赞王鼓以救日月,秋官庭氏更有救日之弓和救月之矢。《谷梁传》上也说是天子救日陈五兵五鼓,诸侯三兵三鼓,大夫击门,士击柝。这可见救日月蚀的风俗自古已然。北欧人也有和这绝相类似的神话,他们说:天上有二狼,一名黑蹄(Hati),一名马纳瓜母(Managarm),黑蹄食日,马纳瓜母食月,民间作声鼓噪,以望逐去二狼救出日月。”

思想内容

本诗主要通过天狗形象的塑造,抒发了诗人否定旧的社会现实、摆脱旧的思想束缚、张扬个性、追求解放的强烈愿望,集中体现出五四时期提倡科学、民主和自由的时代精神。

艺术特色

本诗在艺术上,充分体现出郭沫若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特色。

1.比喻新颖生动。天狗本来只存在于民俗传说中,而诗人却将其拿来作为崇尚歌颂的偶像。诗中的天狗形象,成为旧的时代、旧的传统、旧的世界的叛逆者的象征,成为吐故纳新、具有无限能量的个性解放与新的世界、新的社会、新的未来创造者的象征。这一比喻手法的运用,既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张扬个性、追求解放的强烈愿望,又在诗歌意象上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此外,诗人将“我”比作是“X光线的光”、“如电气一样地飞跑”等,也都体现着当时崇尚科学的时代特点。

2.想象大胆奇特。天狗的形象在传说中带有很大模糊性,而在诗中则具化成为有着无限能量、充分得以解放了的个性“我”的形象。他一会儿把月来吞了、把日来吞了、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一会儿成为月底光、日底光、一切星球底光,一会儿又飞奔、狂叫、燃烧,而且在神经上飞跑、在脊髓上飞跑、在脑筋上飞跑,这都表现了诗人想象的大胆奇特。

3.感情奔放激越。诗中全篇都以“我”的口吻来写,诗人以天狗自喻,通过天狗气吞宇宙的非凡之势来抒发内心豪情。诗歌自始至终贯穿着强烈的感情,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4.讲究韵律和节奏感。这首诗在语言形式上也极有特点,诗人多采用简短的句式,并将其与叠句、排比等手法结合起来,造成一种强烈的旋律、急促有力的节奏和摧枯拉朽般逼人的气势。此外,诗的语言自由而又大致押韵,可以看出诗人对韵律感的重视。

《天狗》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分析“天狗”这一形象的 含义。

2、通过“三步阅读法”的学习,学会鉴赏新诗。

教学方法:

1、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文中“人物”的感情

2、通过拓展阅读法,延展课堂内容,发展学生思维。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五四青年节。这是我们的节日。我们青年人是只争朝夕、奋发进取、拼搏向上的。这节课能和在座的青年人,又是我们焦作最高学府的莘莘学子近距离接触。老师感到莫大荣幸。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吧我们青年的智慧和活力彰显相出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有这样一位青年。他的名字很特殊,取家乡两条河流的名字作自己的笔名,他就是郭沫若。今天我们就走近郭沫若,走近他的《天狗》。(板书课题)

二、解题

1. 学生展示预习内容:郭沫若先生的生平2. 出示多媒体投影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四川乐山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思想家.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他青少年时代接触了大量古典文学,喜欢屈原、李白、苏轼等的诗,受到浪漫主义影响。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天狗》,《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

1921年6月,他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 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

1.、学生齐读,读准字音

明确:啮(niè)脊髓(jǐsuǐ)

2、学生自由诵读,获得诗歌最初的整体感知 明确:可能是焦灼的、三、三步阅读法

(一)整体感知,初读感受 躁动的、疯狂的

3、教师提问:这首诗美吗?像不像诗?

4、学生思考,交流

(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1、学生展示预习内容:“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

2、出示多媒体投影

作为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四提倡,四反对”而进行的具体实践活动。前期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则由先进的知识分子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题。即: ⑴、提倡民主,反对专制。⑵、提倡科学,反对愚昧。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919年,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勃勃的生机。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与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到热烈的崇尚与赞扬。倡导科学与民主,争取独立与自由,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要求改造旧的社会、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强音。

3、教师重点介绍诗人创作本诗时期的思想状况,做到“知人论世”,出示多媒体投影 1921年,他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酝酿成立了创造社。后又结集出版的诗集有《星空》、《瓶》和《前茅》等。1926年参加北战,1927年加人中国共产党。他的思想逐步完成了从民主主义向马克思主义的飞跃。1928年初,在上海创作了他的第五本诗集《恢复》。1928年到1937年,郭沫若流亡日本,潜心研究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学,撰写自传、散文和历史小说等。抗战爆发后,郭沫若别妇抛雏,归国请缨,为抗日救国奔走呼号,并以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借古讽今的原则写了《屈原》等六部历史剧,紧密配合了现实斗争。是继鲁迅之后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4、怀着改造社会和振兴民族的热忱,郭沫若以饱蘸激情的如椽之笔,积极投身革命运动中。那么,在这首诗中,“天狗”有什么样的行为?这种行为的内涵是什么?(出示投影)

5、学生再次自由诵读,并思考屏幕上的问题。

6、大家相互交流,合作探究,展示合作成果。

明确:“吞”表现“天狗”气势磅礴,力量万钧,展示“天狗”消灭旧事物的豪迈气度,和五四要求“扫除旧的一切”的时代精神相吻合。

“飞奔”、“狂叫”、“燃烧”、“剥”、“食”、“吸”、“啮”表现“天狗”追求自我解放,自我独立,“天狗”的自我意识已经觉醒,而且更加敏锐。“爆了”表现“天狗”自我新生的生命特征。

小结:郭沫若借助“天狗”这一形象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我”消灭旧事物,创造新世界;“我”自我独立,自我解放,自我新生。应和着时代精神,郭沫若挣脱“格律诗”的束缚,开创了自由诗体的新诗。前边思考题“这首诗美吗?”(美),“像不像诗?”(像),这正是郭沫若汪洋恣肆时代情感的自由宣泄。

(三)置身诗境,我诗共鸣

1、本诗每句以“我”字为领字,层层推进,构成排比句式。《天狗》的抒情气氛犹如疾风骤雨,犹如火山爆发。置身如此诗境,我们的思想也随着一路狂奔,一路呐喊。

2、思考“我”是谁? 学生自由活动,讨论并归纳

明确: 大“我”:是一个五四时代追求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的新人.小“我”:是大时代中热忱、坦荡、叛逆的诗人。

3、学生有感情的诵读全诗。

四、课堂练习

利用“三步阅读法”,赏析郭沫若另一首诗《炉中煤》。(出示投影)

1、首先大家用心齐读,获得诗歌最初的整体感知。明确:抒发爱国情怀,眷恋祖国的情绪

2、诗歌是借助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就像花的芬芳寄托于花朵一样。本诗有哪些形象?象征意义是什么?

明确:(1)年青的女郎 炉中煤

(2)年青的女郎象征受过五四运动洗礼后,充满生机,蓬勃向上的祖国 炉中煤象征作者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火热激情

3、大家再次齐读,感悟作者眷恋祖国的一片深情

结束语:郭沫若虽已逝去,但他那不朽的爱国精神却流传下来,我们青年人,不仅要发扬光大这种爱国精神,还要有“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的豪情壮志,敢做新时代的“天狗”。

五、布置作业

1反复有感情的诵读《天狗》、《炉中煤》。2课下阅读《女神》诗集 板书设计

时代 ↗ ↖ ↗ ↖

天狗下凡 篇3

她带着小狗才进家门,就被妈妈看到了,并遭到了强烈的反对。不管她怎么陈述养狗的好处,妈妈就是不同意。

无奈之下,朵思只好将小狗送走:“小狗,你快走吧,希望我们还能再见面。”小狗好像能听懂人话似的,朝她点了点头,然后一溜烟地跑了。

第二天,还没起床,朵思迷迷糊糊中感觉有东西碰她的脸。她连忙睁眼,看到昨天那条流浪狗蹲在枕头边。

小狗见她醒来,开口说道:“我本来是天狗,因为不小心打碎了一盏琉璃灯,被贬下凡间反省100天。昨晚,我用遁地术潜入你家,希望以后都能陪着你,逗你玩,帮你分担痛苦。我白天变成抱枕,晚上才恢复原身,怎么样?”

朵思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于是,小狗在朵思家住下了,每天都陪在她身边,他们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当朵思碰到不会做的题目时,只要告诉小狗,小狗便马上告诉她解题思路和具体步骤,而且会一遍遍地讲解,直到她弄懂为止;当爸爸妈妈不在家时,小狗就变身为超级保姆;当她累了的时候,小狗还能变出各种玩具……

小狗神通广大,什么问题都难不倒它,而且它还是捉拿坏蛋的大英雄。

一天下午,朵思像往常一样带着小狗回家,路过一条小胡同时,几个青年突然跑出来,用刀架在她脖子上说:“小妹妹,我们缺钱,让你爸爸妈妈拿20万元换你,不然就撕票!”

小狗“汪汪汪”地朝他们叫着,然后恢复天狗的本来模样,拍着两只强有力的翅膀朝他们猛拍几下,他们就倒在地上,晕过去了。之后,他们就把这些坏蛋送到了警察局。

很快,小狗在凡间的100天期限到了。走的那天,小狗依依不舍地说:“我要回天庭了。我们的缘分尽了,我会天天想你的。”朵思也悲痛万分,含着泪和它挥手告别。

本来以为这辈子都不会见面了,没想到,第二天,朵思又见到了小狗,他们高兴地抱在一起。朵思不解地问:“难道你没回去?”

小狗神气地说道:“我把太上老君的炼丹炉砸了个稀巴烂,玉帝就把我永远贬下凡间了。”

“哈哈,你真逗。有你这样的朋友真好!”朵思忍不住大笑,心里满满的都是感动。

《天狗》 篇4

一、叙事者

在电影戏剧化叙事中, 导演往往假托叙事者叙述故事, 为影片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增光添彩。

电影《天狗》中的叙事者摆脱了一贯的单一叙事, 从多个叙事者的口中还原了事件真相, 丰富了影片的结构和内涵。故事开始, 通过吴县长等人的对话引出了故事主角的身份——曾经的战斗英雄, 如今成为杀人凶犯;接着以李天狗的日记开始, 通过李天狗的自述引入故事主线, 向人揭示天狗是如何一步步从英雄变成凶手的。在这一过程中, 一边是村长、村民眼中的天狗的活动和杀人动机, 一边是派出所王所长和吴县长调查过程中还原出的真正的天狗的生活, 以及天狗日记中吐露出的内心活动。最后又是以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 表现天狗上山杀死恶霸三兄弟、天狗受到认可的圆满结局。这部影片由多位叙事者引领故事发展, 多叙述者的方式有利于影片悬念的设置, 引起了观众对于狗子命运的兴趣, 契合了观众的观赏心理与情感需求, 保持着对天狗命运的关注和期待。这种叙事者的设计有助于调动观众对影片意义的建构, 使影片具有了耐人寻味的哲思深度。

此种叙事方式使观众处于一种被动观看的地位, 有利于吸引观众进入剧情, 关注剧中人物命运的起承转合, 从而感受到创作者的意愿。

二、戏剧冲突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英国电影理论家艾伦·卡斯蒂提出:“冲突就是欲望。没有欲望, 就没有形成对应的冲动, 而没有对立, 就谈不上戏剧表演中的动作。”每个故事都是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当其中某个人的欲望升涨起来时, 原本稳定的关系就会被破坏, 从而产生戏剧冲突。

电影《天狗》中, 表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欲望对立——以三兄弟为代表的村民伐树的欲望和护林员天狗护树的欲望。受到各自欲望的指引, 村民和天狗表现出了不同的行为:村民对天狗的态度经历了热烈欢迎——利诱威胁——暴打天狗的过程;天狗则是退回礼品——反抗威胁——枪杀三兄弟。影片中善恶两种欲望的对立造成了强烈的戏剧冲突, 最终以其中一种欲望战胜消灭另一种欲望作为结尾, 使冲突得以结束, 人物关系达到新的平衡。这部影片中善恶二元对立的冲突模式, 使主人公的命运一波三折, 张弛有度, 循序渐进, 从而折射出人与人的对立, 人与集体的对立以及人与整个社会环境的对立, 更能引发观众对影片主题的思考, 增加了影片的深刻性和现实性。

戏剧冲突是戏剧化电影的生命所在, 观众永远关注影片中不同欲望势力的矛盾和对抗, 只有在强烈的戏剧冲突里才能彰显主题。设计巧妙的戏剧冲突能够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更好地串联人物性格命运, 在富于戏剧性的矛盾冲突中塑造出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

三、叙事结构

戏剧化电影的叙事结构往往遵循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基本脉络, 以时间顺序或因果联系来组织情节, 其在剧作模式上有着共同的特点:在开端、中段和结尾的特定结构中加以戏剧性的元素, 让主人公经历种种曲折、考验、转机, 并最终走向圆满, 在戏剧性的叙事过程中吸引观众对主人公命运的关注。

影片《天狗》的核心故事是天狗与村霸或者说整个村庄集体的斗争, 故事严格遵循戏剧性叙事结构, 但是在严谨叙事过程中, 也展示出了别具一格的两条叙事线索——一条是按时间顺序正向讲述, 展示李天狗一家逐渐被逼向绝境, 天狗护树和村民砍树的矛盾不断升级最终爆发的过程;另一条反向讲述, 是县领导和公安人员调查案情、揭示真相的过程。两条叙事线索分别对应不同的叙事视点, 最终这两条线索和两个视角汇聚在一起, 真相得以大白, 天狗也得到了英雄应有的“奖赏”。这种叙事结构别具特色, 镜头在正反两条线索中不断切换, 表现了正与邪、善与恶之间的较量, 同时两条叙事线索交叉进行, 间离了观众对天狗遭遇的延续性观赏, 使观众时刻保持清醒的态度, 这种多层次和多视点的描述, 容易调动观众对影片意义的建构, 进而产生对事件背后所隐含的深层寓意的思考。

为戏剧性叙事寻找合适的切入点, 设计恰当的叙事线索和视点, 可以使电影的叙事悬念丛生、高潮迭起, 能够扩展电影的深层寓意, 使影片更能引起观众的观影兴趣。

天狗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结合五四运动对青年郭沫若的思想影响,深入理解本诗的思想内容。

2.理解天狗形象的象征寓意。

3.具体分析本诗的浪漫主义风格特色。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天狗”的形象和象征意义。

2、理解本诗的思想内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这一环节建立在学生对“天狗食日月”这一民间传说“考据”的基础上,教师布置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课上请同学讲故事,意在激发学生兴趣。

古代科学不发达,人们不懂得日食、月食是天体运行形成的道理,所以对这些不能解释的天象给与了很多奇特的联想和想象,创造出了很多具有神话色彩的传说,我国民间就流传着“天狗吞日”“天狗吞月”的传说,我课前让大家查找一下有关材料,下面看哪位同学能给我们做一些介绍。

备选材料(备选材料可摘其精要制作幻灯片):郭沫若《月蚀》:小时候每逢遇着日月蚀,真好象遇着甚么灾难的一样。全村的寺院都击钟鸣鼓,大人们也叫我们在家中打板壁作声响。在冥冥之中有一条天狗,想把日月食了,击钟鸣鼓便是想骇去那条天狗,把日月救出。这是我们四川乡下的俗传,也怕是我们中国自古以来的传说。

这些都是古代人们在没有科学解释的情况下的一些举动,郭沫若说“我是一条天狗”,那么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了解日食、月食真相的人,他要向我们传达什么信息呢?我们来一起了解这首诗。

【写作背景 】

《天狗》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中的名篇,最初发表于1920年2月7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作为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四提倡,四反对”而进行的具体实践活动。前期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则由先进的知识分子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题。即: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勃勃的生机。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与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到热烈的崇尚与赞扬。倡导科学与民主,争取独立与自由,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要求改造旧的社会、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强音。

当时诗人正在日本留学,虽身处异国他乡,却时刻关注着祖国的命运。五四运动的消息,给诗人精神上以极大的鼓舞,诗人内心那积蓄己久的爱国热情,那压抑多时的争取个性解放、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的强烈欲望,如火山爆发般迅速沸腾、燃烧起来。于是,“在一九一九年的下半年和一九二〇年的上半年,便得到了一个诗的创作爆发期”(《创造十年》)。《凤凰涅槃》、《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晨安》、《匪徒颂》等一批激情澎湃、个性鲜明、高扬着时代旋律的诗歌,都是在这一特定历史阶段诞生的。《天狗》也正是其中的一篇优秀代表作。

【知人论世】教师重点介绍诗人创作本诗时期的思想状况,做到“知人论世”。

郭沫若(1892-1978),原名开贞,号尚武,笔名鼎堂、麦克昂等。四川乐山人。他青少年时代接触了大量古典文学,喜欢屈原、李白、苏轼等的诗,受到浪漫主义影响。1914年,他怀着报国济民改革社会的理想东渡日本留学。1918年考入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接受了西方及日本进步的社会思潮和文学思潮的影响,世界观倾向于泛神论。“五四”时期,郭沫若以极大的政治热情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并出现了他的“诗的创作爆发期”,1921年结集为《女神》出版。《女神》共收诗57首,出色地体现了“五四”时代狂飙突进的精神,强烈的反抗精神和自由体的形式、浪漫主义特征,开了一代诗风。郭沫若也因此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奠基人。1921年,他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 1

酝酿成立了创造社。后又结集出版的诗集有《星空》、《瓶》和《前茅》等。1926年参加北战,1927年加人中国共产党。他的思想逐步完成了从民主主义向马克思主义的飞跃。1928 年初,在上海创作了他的第五本诗集《恢复》。1928年到1937年,郭沫若流亡日本,潜心研究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学,撰写自传、散文和历史小说等。抗战爆发后,郭沫若别妇抛雏,归国请缨,为抗日救国奔走呼号,并以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借古讽今的原则写了《屈原》等六部历史剧,紧密配合了现实斗争。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担任了国家和科学文化机关的领导职务。郭沫若是我国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他学识渊博,才华卓越,是继鲁迅之后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整体感知 初步鉴赏】

读诗要像演奏家一样,把诗的生命演奏出来 ——余光中

1、播放《天狗》录音后,全体学生齐读,个别诵读。从感性上体会诗作的强烈感情。

点拨诵读要领:重读——我、天狗、是、飞奔、狂叫、燃烧、剥、食、吸、啮、爆;停顿,“我”后面要稍微停的长一些;第三节中前九句中,每三句一个小单位,语速越来越快,音调越来越高;“爆”要读得干脆、利落。

2、请同学交流初读此诗的感受。

读过这首诗,尽管我们对作者要表达的东西还不太清楚,但能够感觉到一种强烈的旋律、急促有力的节奏和摧枯拉朽般逼人的气势。那么作者是如何达到这种效果的呢?他这么激情澎湃,到底要通过这首诗表达什么呢?我们一块来赏析一下。

【赏析文本】8分钟时间,先个人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其他成员补充。

现代诗和古诗一样,也是通过语言、表现手法、意象来抒情言志,我们也从这四个角度,分四个大组来共同研讨这四个问题。第一组主要研讨语言,第二组主要研讨意象、第三组研讨表现手法、第四组主要研讨主题。

一、语言。

学生小组发言总结:

1、语言形式上极有特点:多采用简短的句式,并将其与叠句、排比等手法结合起来,造成一种强烈的旋律、急促有力的节奏和摧枯拉朽般逼人的气势。

2、诗的语言自由而又大致押韵,读起来铿锵有力,震撼人心。

3、全诗中29行,每行都以“我”字开头,这种“我”字当头的写法,才能突出诗人强烈的自我意识,充分宣泄诗人激荡不已的激情。

4、动词的巧妙运用:“吞”突显了天狗的破除旧事物的豪气和决心;“是”展示了“我”革命的信心和能力;“飞奔、狂叫、燃烧”表现了诗人斗争的一往无前和激情;“剥、食、吸、啮”表现了诗人毁灭旧的自己,和过去彻底决裂(彻底革命)的态度和力度。

二、表现手法。

学生小组发言总结:

1、修辞手法。

比喻新颖生动。诗人将“我”比作是“X光线的光”、“如电气一样地飞跑”等,体现了行动的积极和猛烈,也都体现着当时崇尚科学的时代特点。

拟人和夸张手法的结合:天狗的吞日月星球以及宇宙,天狗的飞奔、狂叫、燃烧乃至剥皮、吸血、啮心肝,拟人是巧妙的,夸张是合理的,生动地展现了天狗的豪气。

排比,每一节都有,展现了破旧立新的气势。

2、象征手法。

天狗本来只存在于民俗传说中,而诗人却将其拿来作为崇尚歌颂的偶像。诗中的天狗形象,成为旧的时代、旧的传统、旧的世界的叛逆者的象征,成为吐故纳新、具有无限能量的个性解放与新的世界、新的社会、新的未来创造者的象征。

在狂飚突进,冲决一切封建藩篱,高扬个性解放思想大旗的五四时代,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和狂放的个性追求的“天狗”形象,发出五四时代文学独具的澎湃激情和破旧迎新的主题。诗人把自我的情感熔铸到“天狗”的形象中,直接以“天狗”自比,极写自我力量的扩张和自我精神的解放。在象征性的诗歌意象中,塑造了一个大胆反抗,勇敢叛逆的抒情主体——“我”(即“天狗”)的形象。“我”横空出世,“我”雄居宇宙,“我”主宰一切,“我”与宇宙本体合而为一,“我”在自噬其身中获得新生。

三、意象。

学生小组发言总结:

1、第一节中选取了天狗(我)、日、月、星球、宇宙等意象,“日、月、星球、宇宙”都是大而永恒的事物,但天狗却把它们都“吞”了,诗人以如椽巨笔描画了“天狗”气吞日月星辰,囊括自然万物,以无限膨胀的“自我”雄居宇宙中心的硕大形象。“把月来吞了”,“把日来吞了”,“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把全宇宙来吞了”,既显示了“天狗”磅礴的气势,又透射其万钧之力,淋漓酣畅地表现了“天狗”横扫旧宇宙的破坏精神

2、第二节中选取了我、月的光、日的光、X光线的光、全宇宙的能底总量等意象,“天狗”以气吞一切的气概,从自然万物中获得了无比的能量,它吸收宇宙间一切的光源,融汇了“全宇宙的能底总量”,成为宇宙的主宰,大有扫荡一切,重建未来的气度。这完全可视为对五四时代那种大胆毁灭一切,创造一切的果敢、决断精神的生动写照

3、第三节中选取了我、烈火、大海、电气、我的皮、我的肉、我的心肝、我的神经、我的脊髓、我的脑筋等意象,这汇聚了“全宇宙的能的总量”的“天狗”终于暴烈地行动起来,它“飞奔”、“狂叫”、“燃烧”,“如烈火一样地燃烧”、“如大海一样地狂叫”、“如电气一样地飞跑”,并且无情地“剥”、“食”、“吸”、“啮”自己的肉体,毁灭自己旧的形骸,进而渗透入自己的精神细胞,在内在本质上更敏锐、更自觉地把握自我意识。

最主要的意象是天狗。天狗的形象:这首诗以奇异的想象和超凡的象征塑造了一个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和狂放的个性追求的“天狗”形象。以恢宏的气魄和极度的夸张,突现了“天狗”气吞日月,雄视宇宙,顶天立地,光芒四射的雄奇造型,四、主题。

本诗主要通过天狗形象的塑造,抒发了诗人否定旧的社会现实、摆脱旧的思想束缚、张扬个性、追求解放的强烈愿望,集中体现出五四时期提倡科学、民主和自由的时代精神。

【再读品味】

齐读

【作业——二度创作】

1、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小散文。

2、从语言、意象、表现手法、主题中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段)赏析文。

【板书设计】

日、月态度、决心

星球、全宇宙消灭旧事物(无比豪放)

天月的光、日的光力量、信心

是↓

有能力完成(狂放不羁)

一切星球的光、全宇宙的能的总量

飞奔剥、食行动

狂叫↓

燃烧吸、啮果敢、决断、一往无前

《天狗》的时代艺术性 篇6

《女神》诗集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出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在艺术、思想等层面上都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而这种意识在《天狗》一诗中体现得尤为淋漓尽致。

选材上,作者以“天狗”自喻,精心极致。据《山海经·西山经》载:“又西三百里,曰阴山。……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同时,天狗是古代人们对二郎神杨戬的哮天犬的称呼,它不仅能帮助二郎神降妖除魔,还能吞下整个月亮。这里天狗的“御凶”和“吞月”的形象被作者巧妙的运用并升华了意义,为作者“诗言志”的目的很好地作了服务。

1919年,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勃勃的生机。旧传统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新事物得到热烈的崇尚与赞扬。倡导科学与民主,追求个性解放,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强音。当时诗人正在日本留学,五四运动的消息,给诗人精神上以极大的鼓舞,诗人内心那积蓄已久的爱国热情,如火山爆发般迅速沸腾、燃烧起来。

因而,作者巧妙运用典故和象征手法,借助诗歌的独特形式,大胆而张扬地重造新的艺术形式,把心中的激情自由而有序的爆发出来。“御凶”是为了“破旧”,而“吞月”是为了吸取能量而“立新”。

无破不立。首节中,作者以超乎想象的气魄,把自己比喻成一只“天狗”,将一切旧事物吞噬。把“月”“日”“星球”“全宇宙”吞噬,大胆的力量,叛逆中带着理性。新事物的建立,必须是在废除旧事物的基础上,作者力图将旧事物废除,毁灭,才能致力于在废墟上重建。“破”作为首节,可见作者的激情中带有清醒的革命意识。

力量是基础。第二节中,作者把天狗“吞月”的形象,大胆阐明出来。“立”须有力量。要重建,必须有重建的力量。天狗吞噬一切“光”,就是将能量集中的体现,这种想象超乎了如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和“飞流直下三千尺”等众多古典诗歌的意象构取,把全宇宙的力量集于一身,在张扬个性,显示自我的同时,又准确把握时代青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唯“立”是途。第三节为全文的主体部分,文中的天狗形象一方面“飞奔”“狂叫”“燃烧”;另一方面自我“剥皮”“食肉”“吸血”。飞奔是为革命,四处奔走,不辞辛苦;狂叫是为宣传,救国救民;燃烧是何等激情,革命救国。要革命,要“立”是需要极大的行动,更需极大的牺牲。就像“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一样,作者在认识到“寻找光明”的基础上,也认识到本身来至黑夜。革命,既然来自黑夜,那么自身也当破除,只有毁坏,才有重建。“剥皮”“食肉”“吸血”等破除的行为,是为在灰烬中重生,是作者“凤凰涅槃”的行动,只有觉醒的新人,才能配得上新的世界。

此后,作者的情感已经不由得自己的意志而“爆了”,这种爆炸是爱国热情的喷薄和升华。

从“我便是我了”到“我的我要爆了”,《天狗》中个性形象获得充分张扬而充满的力量是诗人在五四精神激励下对个性解放的赞歌的体现,也正因有了冲决一切束缚的个性发展的勇气后,个性才得以充分发扬,才有作者撼天地的勇气和从心所欲的能量收聚,并使之成为了五四时代的最强音。

作为自由诗的初级阶段的产物,《天狗》以其恰如其分的艺术手法,纵横捭阖的宣泄力量,及清晰可感的革命精神,使其时代、艺术价值异常显著。

尹基殿,教师,现居湖北黄梅。

【《天狗》】推荐阅读:

天狗吃月亮09-27

郭沫若《天狗》赏析06-09

天狗食月教学设计06-29

上一篇:监控改造下一篇:友好型风电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