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通风空调

2024-09-28

建筑通风空调(精选12篇)

建筑通风空调 篇1

随着石油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 石油化工建筑物的规模越来越大, 建筑物对暖通空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前对温度和湿度没有要求的建筑物现在对温度和湿度有了要求;以前对房间有害物的浓度要求较低而现在要求较高。以前依靠通风降温的建筑物可能需要设置空调系统;特别是对温度、湿度、有害物浓度均有要求的建筑物, 通风量很大, 可能既要设置采暖系统、还要设置通风系统和空调系统, 这就导致暖通空调的能耗大量增加。如何在遵守相关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的前提下, 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 降低能耗, 减少运行费用, 是每一个暖通空调设计人员的重要责任和义务。本人在石油化工设计单位工作多年, 这方面有一些心得体会, 供石油化工行业的技术及管理人员参考。

1 石油化工建筑空调冷源节能

石油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 大量的物料要进行冷却, 目前空冷器的使用非常普遍。空冷器将大量余热排放到空气中, 同时空冷器上的通风机还要消耗大量的电力。如果上述冷却过程改为水冷, 可产成大量的热水, 将热水用于溴化锂制冷机, 生产7~10℃的冷冻水用于办公楼、中心化验室、中心控制室、变电所等建筑的空调系统, 将大大降低制冷的电力消耗。以国内华南地区某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为例, 生产装置可提供的余热是90℃的热水, 用于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制取7℃冷冻水用于空调系统。按空调制冷量13970kW计算, 使用溴化锂制冷机可节省用电约4600kW, 空调系统按每年运行8个月 (即5760h) , 则每年空调节能折合10740吨标准煤。如果电价按0.6元/度计算, 每年可节省运行费用1590万元。可以看出, 将工厂余热用于作为空调冷源的溴化锂制冷机, 无论是减少能源消耗, 还是降低空调系统的运行费用, 效果都是十分可观的。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和蒸汽压缩制冷机一样, 都是利用液体在汽化时要吸收热量这一物理特性来实现制冷的。蒸汽压缩式制冷机要消耗电能来制取冷量, 而吸收式制冷机主要是消耗热能来制取冷量, 其最大特点是可以利用低势热源来制冷, 因此, 它特别适用于有余热可供利用的场合。

2 中心控制室空调系统节能

随着石油化工行业的迅猛发展, 石油化工中心控制室早已再是单纯的“控制室”, 已经变成为管理控制中心, 建筑面积可达7000㎡。空调系统节能设计主要应注意下列三个方面:

2.1 正确选择和合理划分空调系统

全厂性中心控制室内的主要房间包括:主操作中心、机柜间、工程师站、指挥调度中心、电信机房、配电室、UPS室、会议室、办公室等。中心控制室内主要房间的室内温湿度要求见表1。各个房间的余热量不同, 而且各个房间对温度、湿度、新风量的要求不一样。对于配电室, 可设置风冷冷风型空调机。对于会议室、办公室等单独划分一个空调系统。对于主操作中心、机柜间, 虽然室内设计参数一样, 但由于机柜间的余热量很大, 而主操作中心的余热量较小, 应尽量划分为两个空调系统。当由于受条件所限, 只能设置一个空调系统时, 建议将温度传感器设在主操作中心, 在机柜间另外设置风冷冷风型空调机, 从而避免在主操作中心设置末端电加热器, 造成冷热抵消。

2.2 恒温恒湿空调系统的夏季新风应降温除湿

机柜间、主操作中心一般采用一次回风恒温恒湿空调系统, 室内除了人员之外基本没有余湿产生, 只有余热。如果新风不经降温除湿直接与空调回风混合, 需要先降温除湿, 再用电加热器二次加热, 形成冷热抵消, 浪费能源严重。

如果在新风机组内设置加热和冷却装置, 则恒温恒湿空调机不用除湿, 也就不需要对送风进行二次加热, 可以大量节省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2.3 对排风进行热量回收

随着国标《石油化工中心控制室抗爆设计规范》的发布, 大部分的中心控制室采用抗爆结构。由于没有外窗进行自然通风换气, 抗爆中心控制室的新风量比普通建筑物的新风量要高, 按人计算的新风量每人为50m3/h, 按新风比计算的新风量为10%, 新风量很大。目前大部分工程项目没有对排风的冷 (热) 量进行回收。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9的规定, 当新风量大于3000m3/h时, 应该设置排风热回收系统, 尽可能减少能源消耗。热回收设备采用采用转轮式换热器、板翅式全热换热器。

3 中心化验室通风系统节能

随着石油化工厂的规模越来越大, 中心化验室的面积也越来越大。一方面, 由于很多实验设备为进口设备, 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 不仅需要控制实验室的温度, 还要控制湿度, 否则常出现故障甚至损坏, 既影响生产又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另一方面, 随着社会的进步, 以人为本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全新风空调系统被普遍采用。这就造成了新风处理能耗非常大, 新风冷负荷指标高达400W/m2甚至更高, 运行费用非常高。所以通风系统的节能潜力巨大。主要应注意一下两个方面:

3.1 通风柜通风系统采用变风量控制

为了降低通风空调系统的能耗, 通风柜排风系统建议采用变风量系统, 保证通风柜的操作面风速为0.5m/s, 排风量随着柜门的开启高低不同自动调整排风量, 只要保证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h即可, 送风量随着房间排风量的变化而变化, 始终保持恒定的负压值, 排风机、新风机采用变频通风机, 风管末端定静压控制。采用上述变风量通风系统, 既保证了通风效果, 由在最大程度上减少通风量, 有效减小了新风冷、热负荷。

3.2 新风再热使用余热

由于石油化工厂均有相当多的余热可以利用, 为了节能, 应尽可能利用余热, 在新风机组表冷段后设施加热盘管, 对冷却后的新风进行再热, 不要选择在各个房间送风支管上设置电加热器再热。以华南某中心化验室设计为例, 新风量为90000m3/h, 新风加热量230KW, 如果采用电加热, 以每年运行三季也就是270天, 每度电0.5元计算, 一年的加热电费为75万元。为了节约能源消耗和新风机组运行费用, 该项目新风加热使用的是厂内提供的110热水。

4 生产厂房通风系统

(1) 对于散发热量的生产厂房如空气压缩机房、循环水泵房等, 优先采用自然通风, 设置天窗或风帽排风, 节省通风机的能耗。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 设置机械排风, 排风机可采用屋顶通风机。通风机自带重力止回阀, 冬季通风机停运时风阀自动关闭。无论是自然排风还是机械排风, 冬季均应做到关闭排风口, 防止热量散失。

(2) 对于散发爆炸危险气体的生产厂房, 如氢气压缩机房、烃类气体压缩机厂房, 通风机可划分为两组, 第一组作为平时通风之用, 第二组作为事故通风之用, 第二组通风机与厂房内的可燃气体报警器连锁, 当报警器报警时自动启动。两组通风机总的通风量折合房间换气次数不小于12次/h。当厂房内设置采暖时, 补风加热量不考虑第二组排风机的排风量, 减少补风机的规格及能耗。

5 变电所通风空调

(1) 电缆夹层:外墙设置百叶窗, 利用自然通风换气排除电缆发出的热量。

(2) 配电室:优先采用自然通风, 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再采用机械通风排除余热。当余热太大或室外相对湿度太大, 机械通风不能有效排除余热时, 可设置冷风型空调机降温除湿。当空调系统采用全空气空调系统时, 应考虑过度季节采用全新风模式运行的可能性。但应主要全新风系统不宜用在室外相对湿度较高的地区和室外风沙加大的地区。

6 结束语

节能减排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均有了节能设计标准, 唯独工业建筑还没有这方面的标准。这说明大家对工业建筑节能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实际上, 工业建筑的能耗总量不小于民用建筑的能耗总量。由于各个工业行业的建筑物均有其特殊性, 无法像民用建筑那样给出具体的能耗指标, 但定性的节能标准还是可以制定的。作为工业建筑的暖通空调设计人员, 每个人都应该从我做起, 为节能减排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参考文献

[1]张俊, 中心化验室湿度控制及空调系统节能设计要点;炼油工程与设计, 2013 (2) , 62~64

建筑通风空调 篇2

士)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指导

一、笔试科目:

以下科目1为必选,2、3、4任选其二。

1.暖通空调,占140分。

主要内容:

(1)供暖工程与集中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主要设备及应用;主要的系统形式;工程设计方法及运行调节方式。

(2)通风及空调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应用;常见的通风空调系统形式及其运行与调节。

2.建筑热源,占30分。

主要内容:自然循环层燃锅炉主要型式、工作原理、特点;热源中各系统的型式、组成。

3.空调冷源,占30分。

主要内容:制冷的基本原理(包括蒸汽压缩式和吸收式)、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制冷系统的形式、应用。

4.燃气输配,占30分。

主要内容:城市燃气需用量及供需平衡;城市燃气管网系统;燃气管网水力计算以及水力工况分析;调压器的工作原理及燃气调压站;

参考书目:

1、《暖通空调》第一版,陆亚俊、马最良、邹平华 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02年6月;

2、《供热工程》第三版,贺平、孙刚 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年11月;

3、《空气调节》第三版,赵荣义、范存养、薛殿华、钱以明 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04年9月;

4、《锅炉及锅炉房设备》(第四版),吴味隆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5、《空调工程中的制冷技术》(第二版).陆亚俊、马最良、姚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1。

6、《燃气输配》(第三版),段常贵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二、面试主要内容:

(1)考生本科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社会活动经历及所取得的成绩;

(2)考生的外语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水平;

(3)考生对本专业基本问题的理解和对专业发展的了解程度;

建筑通风空调 篇3

1、利用通风空调工程改善建筑空间的卫生条件。

民用建筑通风空调工程的目的是达到必要的卫生标准前提下,满足建筑环境的舒适性要求包括:一是范围的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流动速度和新鲜空气量等。特别是现代化建筑中,由于建筑的大体量和大进深,有许多无法和室外直接相通的空间(如大面积地下商场),对空间的自由分隔要求巨大的内部热温负荷等,单纯自然通风不仅难以满足基本使用要求,更谈不上满足良好的卫生条件,必须依靠机械通风空调工程来满足。

2、适当缩小全空气空调系统规模。

适当缩小全空气系统的规模可以减少同一建筑空间内各区间空气的交互影响,如写字楼可以按照楼层(或按独立销售单元)划分独立的系统,商业大厦可以在建筑的防火分区范围内进一步划分系统,剧院、体育馆、展览馆、候机室或候车大厅等,也可以在一个较大的空间内,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空调机组和管道系统,使送风循环系统自成体系,这对建筑防火、减少风管占用空间、节约能源等都十分有利,对防止系统之间被污染空气交叉传播和感染也是十分有益的。

3、适当加大新风量,并合理地应用全新风直流或空调系统。

在民用建筑的通风空调工程中,新风量偏小是目前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平时就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卫生条件,更无法适应疫性发生时加大新大量的应急转换。按照最小新风量标准计算,在设计条件下的新风负荷占总负荷比例为:写字楼和酒店约为50%,商业大厦约为40%,但在现实条件下,受各种客观因素所限制,多数工程难以达到。这就需要采用各种技术措施,改进新风量偏小的状况,确保最大限度地使用新风,同时合理地应用全新直流式空调系统,在考虑经济、适用性及最大限度满足卫生条件的情况下,通过分析比较,合理地应用无循环风的全新风直流式空调系统,以减少建筑物同一系统中空气的交互影响。

4、改进空气过滤装置、防止排风系统“回流”现象。

为达到必要的卫生标准和新风量同样重要的是空调系统中的空气过滤装置。任何细菌和病毒都是通过空气中,附着一定粒径的微粒来传播的。我们必须通过净化的手段,特别是通过空气和循环过滤来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但由于目前许多通风空调工程中,由于空气过滤装置,不能够及时清洗,以致阻力增大,风量减少,有时为了保证新风量甚至将空气过滤器拆除,造成空气得不到过滤,在疫情传染阶段,造成的交叉感染,所以建议生产开发该产品和使用单位能采用能便于清洗和保养的空气过滤装置,以保证空气得到净化。

通风空调系统中,容易使建筑各部份的空气发生交互影响的另一环节是排风系统,特别是排风的“回流”现象。防止发生排风系统“回流”现象最基本要求是在排气系统运行时,防止因为热压烟窗效应发生“回流”,且施工中应该注意防止管道漏风现象。

5、通风空调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

通风空调系统的运行、维护和保养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通风空调系统的运行效果和设备投资的使用寿命,目前大多数民用公共建筑的通风空调系统运行、维护和管理,尚停留在简单维护阶段,还不能从深层次的角度分析和总结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问题产生原因,解决办法和改进措施,特别是预防性的措施,建议使用单位,应该制定和完善通风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的标准作为物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使设备运行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筑通风空调 篇4

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 通风和空调工程的设计、组织以及施工质量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和娱乐活动产生着直接性的影响, 为此, 我国建筑行业中一直都在大力的提倡节能减排的政策并实施着。建筑通风和空调工程的实施中, 工程的设计、施工的质量、操作与管理等都是节能减排中的关键环节, 而在我国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政策中, 加强对建筑通风空调工程与节能减排中各个环节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2 关于建筑暖通的空调系统组成与节能中的问题

2.1 关于建筑暖通中空调在节能减排方面的问题

所谓的节能减排就是指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现如今,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以安全发展、清洁发展及节约发展作为建设理念来建设友好型的社会环境极为重要。但在如今建筑设计的行业中, 多数是把建设的重点放到经济效益上面, 并没有充分的考虑到节能与环保, 并忽略了环境对于人们的重要性。在进行暖通工程设计与施工管理时, 有一部分单位仅仅注重设计的数量, 而忽视了设计的质量, 进而使工程建设的投资量增大;而且在运行当中也有极大的损耗量, 严重超过国家的规定及标准。也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技术问题得不到完整的解决, 虽然在对暖通工程节能的设计方案中, 涌现了很多环保和节能的方案, 但面对各种各样的方案, 设计中的考虑问题的角度也有所不同, 评价的结果自然就会出现不同, 有些甚至缺乏客观、科学的评价方法及设计方案。对于暖通工程系统的运行管理方面, 有些单位虽注重了施工达标的技术, 但很少会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养, 这就导致了这些操作人员的理论知识达不到标准, 只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 例如:开关机、冬夏的转换等, 这就使暖通系统的节能减排的优势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2.2 关于建筑暖通的空调系统组成

建筑的暖通工程就是把采暖、空气调节装置、通风等相关的系统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的空调设备。相关建筑在对空上设备进行使用时, 涉及的学科范围与工作领域都非常的广泛, 如物理学、机械学、热力学以及流体力学等。建筑暖通工程的设计工作虽然相对来说比较复杂, 但在建筑工程上却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能够为人民创造出一个更加舒适、宜人以及优雅的室内居住环境, 在很大的程度上超越了传统的空调设备, 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3 关于建筑通风的空调工程中节能减排有效措施分析

3.1 需要组织与协调相关技术进行管理

关于建筑通风的空调工程中节能减排整个过程比较复杂, 且涉及面也比较广, 与其他相关专业之间的协调统一至关重要。就目前而言, 许多通风空调的项目施工设计图中设计师往往只给出与本专业相关的设计内容与策略, 关于与其他专业之间的配合则比较缺乏, 也就造成与其他专业冲突的现象, 在一定程度上将节能减排效果弱化了, 致使工程返修现象比较严重。这就需要在工程施工前, 充分与相关设计单位进行组织协调, 把工程整个过程所涉及的专业都在图纸中勾画出来, 并使其真正得到落实, 进而使得节能减排效果得以提高。

3.2 关于技术的管理措施

通常建筑物空调系统运行过程会释放大量热量, 在确保建筑物中空调体系正常运行过程中, 其中热量转移是重要的一个部分。在我国工程建筑面积与高度持续增加的背景下, 建筑物产生余热也就会不断增加。根据以上现象, 在相关技术不断优化与改进上, 可以利用水地源的热泵空调先进技术来解决;若该系统传统空调与运行成本相对较少, 就需要于空调系统末端使用更换换气机组方式, 新风换进室内之前可以充分与回热量之间进行置换, 使得耗电量降低效果可以更好的实现, 进而达到节能减排作用。

3.3 施工的管理措施

关于建筑工程中节能减排的性能提升和施工过程都需要从施工后验收、施工前准备与施工中执行三个部分来实行。其中施工开始前, 需要根据相关施工建设规范与要求, 严格把关暖通材料与机械设备的质量, 杜绝施工过程中出现不符合规格的材料, 更好的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实行暖通工程过程中, 各种保温材料与阀门在施工系统中都有重要作用, 这就需要施工单位严格测量与检查材料型号与质量。此外, 安装使用保温材料之前, 必须根据规范要求在施工现场实施采样与送检, 只有材料检查合格才可以投入使用。

同时, 施工开始前, 还要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施工技术与质量方面进行实时培训, 从业人员还需要持证上岗。且在工程施工中要尽可能提高施工人员质量方面的观念, 并与现场施工实际情况相结合, 对相关施工人员实行技术交底工作, 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达到相关标准。而施工过程中, 必须要严格根据工程具体操作的程序来施工, 严格监监控施工的质量。

在施工现场经常会出现因工期较赶而忽略部分工程的现象, 这对于工程质量非常不利。因此, 保温施工的过程中, 必须做好漏光测试与漏风管理的工作, 只有漏光测试达到施工标准后才可以施工。此外, 为更好保证施工的质量稳定性与统一性, 一般可以使用样板间方式, 该方式首先就要确定样板, 施工人员并按照确定的样板来施工。其中, 工程验收要从上到下的进行, 在验收过程中, 如果发现质量问题, 必须要及时整改或者是返工, 而一些不达标工序, 必须严格禁止。

3.4 优化设计管理的措施

就综合性建筑来说, 在这类建筑工程中, 通常都要设置一些餐厅、设备用房、厨房以及地下汽车库等多种性能, 是大多数为娱乐、休闲的重点场合, 根据我国的《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中的要求, 这类建筑中都必须要设置相应的排风系统。由于房间具有不同的性质, 其对于排风、湿度以及室内温度的质量要求也不一样, 正常情况下, 空调系统耗能的大小和当地的室外气象参数、建筑外围结构以及室内发热的散湿量等都有着一定的关系, 而室内的设计温度与湿度也直接影响着空调系统的冷负荷的大小。因此, 以节能减排方面而言, 在综合性建筑物中就需要对室内温度与湿度标准进行合理的控制。如夏季时室内温度均为24℃左右, 那么, 就可以将其参数改为26.7℃, 从而有效的节约相关的能量。冬季时可将室温从24.4℃-26.7℃调节到21℃-22℃。并且, 可把餐厅的排风设置为厨房送风, 把地上没有污染的房间排风排到地下车库或者设备用房等, 那么, 在相同的风平衡条件之下, 就能减少部分空气中的热湿程度, 并降低了送风系统的能量消耗, 如果是散热与散湿量都相对较大的房间与设备, 则需对排风进行室外设置, 直接将其排除室外。

4 结语

总而言之, 确保工程的节能减排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增强人们的节能意识, 充分的发展循环的进价, 建设一个节约型的经济社会, 使大家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这种循环的经济建设中来, 改革、长兴节能减排的工作。此外, 建立一个环保和完善的能源节约体系, 并且长久的实施安全发展、清洁发展及节约发展的理念, 对于加快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摘要:节能减排的目的是控制能源损耗, 使废气排放减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对于房屋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就提醒要将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等因素放在建筑设计的首位, 从而提高房屋的硬件质量, 最大化的满足人们的需求。现代建筑设计不仅是外观、有效面积等的设计, 更着力于减少资源的消耗、降低环境污染度的绿色建筑。而通风空调的设计本身就是资源的消耗, 因此, 节能减排就成为了通风空调系统设计和运行的重要环节。文章主要就通风空调节能减排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力求通过一定的有效措施和技术手段达到通风空调系统最优化的目的。

关键词:建筑通风,空调工程,节能减排

参考文献

[1]燕东红.建筑通风空调工程的节能减排措施[J].山西建筑, 2013, 39 (36) :222-223.

[2]胡启划.采暖、通风空调工程节能优化设计工艺探讨[J].科技与创新, 2015, 23 (06) :136-137.

6采暖通风与空调工程 篇5

注:δ为保温层厚度;Dmlx,Dmin分别为管子最大外径及最小外径。 一63一

散热器及太阳能热水器安装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

注:L为散热器长度。 一64一

采暖附属设备安装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

金属管制作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

无机玻璃钢风管制作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

通风部件制作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

风管及部件安装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

非金属风管(风道)制作与安装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

过滤器、除尘器、过滤吸收器安装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

密闭阀门安装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

一72一

消声(减振)设备制作与安装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

通风机和除湿机安装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

通风空调与人居环境 篇6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目前设置中央空调、门窗密闭的建筑日益增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观念的变化,室内装修已司空见惯,有机合成材料在室内装饰及设备用具方面的广泛使用,致使有机化合物挥发性气体大量散发,建筑因素包括空调系统对空气的污染威胁不断增加,室内空气品质问题成为国内外暖通空调界关注的热点。

1.人们评价人居环境的观念上的转变对通风空调系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据统计,人们有80%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室内污染对人们的影响远远超过室外污染。70年代的全球能源危机,为了降低空调系统能耗,建筑物加强了密闭性,相应减少了空调新风量,使室内空气环境恶化,出现了“病态建筑综合症”。

由于室内空气品质下降,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废品率提高,员工病假缺勤现象增多,致使产生了大量的经济损失,西方国家每年由于“建筑综合症”引起的损失高达数百亿美元,由此人们认识到解决室内空气品质问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为了保持室内良好的空气品质,很多国内外专家都开始研究如何创造健康建筑、避免病态建筑的产生。向室内通入新风是最有效的消除室内空气污染,保持室内空气品质的方法,中央空调系统的新风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以往的舒适性空调系统,主要为室内的人员提供热舒适性环境,而忽略了室内空气品质的要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开始认识到高品质的空气是室内人员健康的保障,人们逐步把“健康”放到了“舒适”之前,这种发展趋势对传统舒适性空调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健康”和“舒适”两个要求。

2.通风空调系统对室内空气品质问题的影响

有资料表明,引起室内空气品质的主要原因有两大类:一是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或运行不足;二是各类污染源产生的污染物作用。第一类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室内空气的温、湿度参数,新风量,通风和气流组织问题。第二类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由于室外环境的恶化,由新风吸入口或门窗等进入的污染物;由于各房间的压力分布不均使污染物由被污染区流入建筑的其他区域;室内办公设备、装璜、家具、人员等产生的污染物;由空调系统冷凝水、冷却水等造成的微生物污染。

2.1 不同的通风空调系统和气流分布方式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

2.1.1 集中式定风量全空气系统 全空气系统是指室外新风与回风混合,经热湿处理,然后送往各空调区域。该系统靠调节送风温差满足室内外负荷变化,难于使消除室内热湿负荷的通风量与确保室内空气品质所需的通风量一致。

2.1.2 变风量空调系统 在变风量系统设计中,一般根据设计工况下人员密度和新风指标确定各区域新风量,其总和作为系统的新风量。当室内负荷减少时,VAV末端控制送风量减少,相应的新风量也减少。因此,当人员负荷占室内负荷比例不大时,风量减少会给室内空气品质带来问题。

2.1.3 置换通风系统 在房间的下部用低速送风,依靠人、设备等热源的热力作用,使送风以很小的扰动通过工作区,卷吸了周围的热空气和污染物质,定向地上升至设置在上部的排风口排出。在下部新鲜空气的推动下,室内形成近似置换式的通风,保证了工作区的最佳空气品质。

2.1.4 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尽管新风单独处理,送往各空调房间,但采用这种空调方式的建筑大多数是综合性商办楼,其特点是空调房间众多,大小不一,要想把整个新风系统送风量按房间人数的多少均匀地送到每个房间,是难以做到的。这样,送风量相对较小的房间,人均新风量难以满足要求。而且由于室内没有排风,室内污染空气不能有效排除,污染空气积聚在天棚附近,被风机盘管机组重新吸入后再送入室内,因此室内的空气品质无法得到保证。

2.2 空调系统自身造成的微生物污染

相对湿度影响着空气中微生物的生存,微生物滋长需要水分和营养源,室内相对湿度达到70%时,将为许多微生物的滋长提供充分条件。空调系统的某些潮湿表面是细菌繁殖的温床,特别是冷却塔、加湿器、水箱、盘管表面、集水盘、喷淋室、过滤器和消声器表面,这些地方细菌容易繁殖并送入室内,大大降低了室内空气品质。据报道,美国俄亥俄洲某宾馆1998年5月曾发生了霉菌孢子通过通风空调设备在宾馆里蔓延的事件,许多客房卫生间的天花板上挂满了黏糊糊、毛茸茸的霉菌,严重影响了宾馆员工的身体健康,部分员工由于经常吸入这种含霉菌孢子的空气而患上了过敏性肺炎。

2.3 新风量与新风质量

在许多调查结论中都提到新风量供应不足是引起室内空气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所(NIOSH)曾评估过,529个建筑存在空气质量问题,其中280座建筑物通风不合格,占调查总数的53%。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和加洲伯克利大学劳伦斯实验室论文指出NIOSH对上千所学校调查评估的49份报告得出:新风不足的问题是最严重的问题占84%。

新风系统是保障室内空气品质的关键,加大新风量自然有利于改善空气品质。但是近年来随着人口密度不断增加,汽车的拥有量也不断上升,车辆不断向外排放废气,致使室外空气质量逐渐恶化,从而使引入新风的质量大大降低。而且由于空调系统自身的问题如盘管、凝水管、水封、加湿器、长期处于高湿度下的空气过滤器所引起的局部积尘使送入室内的空气二次污染。单纯的加大新风量不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室内空气品质问题,反而使空调系统成为入室空气的污染源之一。

在保证新风量的情况下,空调通风系统自身的洁净也会影响到室内空气品质。2004年,卫生部组织开展公共场所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状况检查,共抽查了60多座城市具备集中空调通风设施的937家公共场所,根据《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规定的评价标准,属于严重污染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有441家,占抽查总数的47.1%,重度污染438家,占抽查总数的46.7%,合格的仅58家占6.2%。

因此在满足室内最小新风量的前提下,提高新风质量才是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关键所在。

3.通风空调系统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3.1 系统设计与气流组织

(1)应合理进行气流组织,恰当进行系统布置,即合理布置送排风口,送风口布置尽量均匀,排风口和送风口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有利于避免涡旋,消除死角,有条件排风口应靠近污染源就近排除,减少污染物的传播,吸烟区、餐厅、打印室、地下停车场等散发污染物的区域室内压力应略低于其他清洁区域,尽量减少污染物扩散到其他区域。

(2)对于集中式空调系统应当设立独立的新风送风系统;对于大空间可以采用岗位新风系统;在高大型公共建筑中可以采用置换通风,将清洁新鲜空气直接送入人体活动区,避免污染空气的再利用,保证工作区的空气品质;对于半集中式的风机盘管系统,除新风直接送入房间外,应增设集中排风措施,这样才能起到新风效应作用;对分散式的分体空调房间采用双向新风换风机有利于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同时有利于节能。

(3)有专家实验资料表明,在相同的送风温度和送风速度下,下送顶回、上侧送顶回、顶送下回、顶送顶回4种方式中,置换通风方式的空气品质最好,能量利用系数也最大,上侧送上回送风方式仅次于置换通风方式。

3.2 既要保证新风的“量”也要重视新风的“质”

(1)通风空调系统首先要保证新风的量,《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中,第3.1.9条对建筑物室内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作了规定;第6.3.7条规定了采用变风量空气调节系统时,应采取保证最小新风量要求的措施;第6.3.14条规定空气调节系统的新风量应满足:1)不小于人员所需新风量,以及补偿排风和保持室内正压所需风量两项中的较大值;2)人员所需新风量应满足本规范第3.1.9条的要求,并根据人员的活动和工作性质以及在室内的停留时间等因素确定。

(2)新风系统的进风采气口必须远离排风口、排烟口、垃圾堆,确保吸入新鲜清洁的室外空气。

(3)尽量缩短新风入室的距离,减少途径污染,入室新风空气龄越小,新风品质越好,对人的作用越大。

加强新风系统的过滤,改变通常只作粗效过滤的观念,在系统的末端增加生物化学处理措施。一般空调系统应设置两级过滤,第一级过滤采用效率30%的粗效过滤器,第二级过滤采用效率65%~85%的中效过滤器,除需要考虑室外颗粒污染物以外,新风处理还要考虑室外气体污染物的过滤和吸附。在新风机组内增加一个由紫外线灯管组成的杀菌器,可以杀死细菌,减少污染。在消声器后的部位设置负氧离子发生器,对消除污染物也有明显的效果。

3.3通风空调系统的清洁维护

(1)空调通风机房应保持清洁干燥,不给微生物滋长提供有利条件。

(2)通风空调系统的所有构件均应定期维护保养和清洁消毒,空调机组的过滤器与风机盘管的进风过滤网应定期更换或再生,对于有凝结水产生的换热器等设备,应在系统停止工作时,保持通风直至凝结水干燥,以免滋生污染物。

(3)加强通风空调系统的净化处理措施

以往的通风空调系统对空气的净化处理大多采用粗效和中效两极过滤的措施,粗中过滤器只能过滤尘埃及附着在其中的微生物,对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细菌却无能为力,而有害气体和细菌在室内空气中的含量是空气品质恶化的重要因素。

目前国内已研制和开发了多种洁净设备。天津大学环境学院研制开发了自净式消毒过滤器和填料式消毒过滤器,不仅可以消除空调系统回风携带的细菌,还可以使空调送风具有一定的消毒灭菌作用。南京理工大学研制的纳米生态酶空气杀菌净化装置,装配在集中空调的风道中,通过纳米纤维的微孔,过滤和吸附空气中的各种细菌和对人体有害的有机污染物,从而达到杀菌和抗菌的目的。

4.结语

综上所述,空气治理刻不容缓,现代建筑应以追求健康为目的,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与建造,健康的空间环境才是人类最终需要的。通风空调系统的优化设计对于改善室内空气品质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专业技术人员充分发挥潜能,不断地开发研制新产品、新技术,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与健康并存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 沈晋明.室内空气品质的评价.暖通空调,1998,28(4).

[2] 李龙宇,李强民.置换通风的原理及应用.通风除尘,1996,15(1).

[3] 薛殿华.空气调节.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

[4] 赵荣义.室内空气环境调节策略的新发展.洁净与空调技术,1997(2).

[5] 许钟麟,等.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重要手段——新风过滤处理的新概念.暖通空调,1999,29(3).

[6] 田惠玲,等.室内气流组织和空气品质的数值研究.建筑节能,2010(6).

[7]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建筑通风空调 篇7

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 即不需要或有妨碍的声音。以及振幅和频率杂乱、断续或统计上无规则的声振动, 统称为噪声。噪声污染正在不断地侵扰着人们的生活。

2 空调通风系统噪声分析

2.1 建筑通风空调系统中主要的噪声

建筑通风空调系统中主要的噪声源是制冷机、冷却塔、水泵以及风机房和空调机房内的风机等。除了这些机械设备产生的噪声和振动外, 还有沿风管传播的空气噪声;气流在风管内产生的噪声;风口噪声;通过建筑结构、水管、风管等传递的固体噪声;通过机房维护结构传播的噪声。风机噪声是通风空调系统中最主要的噪声源, 主要是由叶片上紊流而引起的宽频带的气流噪声以及相应的旋转噪声, 后者可由转数和叶片数确定其噪声的频率。

空调通风系统的再生噪声。 (1) 空间通风管道内阀门、弯管、三通、渐扩、渐缩管等构件使气流产生噪声。 (2) 高速气流喷射人室内静止空气中产生喘流的噪声 (3) 管道中空气紊流引起管壁振动而使空气产生噪声。 (4) 外界噪声通过风口传入室内。

2.2 民用建筑室内允许噪声标 (表1~表3)

特级为特殊标准 (根据特殊要求确定) , 一级为较高标准, 二级为一般标准, 三级为最低限。

2.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昼间Leq=55d B (A) , 夜间Leq=45d B (A) ;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的区域:昼间Leq=60d B (A) , 夜间Leq=50d Bf A) 。

3 降噪措施

根据以上分析, 以下将从设计和施工的角度采取措施降低通风空调系统的噪声。

3.1 设计降噪措施

降噪措施充分考虑建筑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周围环境对建筑物的影响以及建筑物内互相之问噪声的影响。设计中考虑四方面的降噪措施。

3.1.1 空调通风设备降噪

降低设备噪声是从源头上解决噪声问题。

(1) 风机降噪:风机的噪声源有空气动力噪声、机械噪声和电磁噪声。

降低风机的运转噪声的措施有: (1) 采用高效率低噪声风机。 (2) 尽可能采用叶片后倾的离心式风机, 且使风机运转的工作点处于或接近于风机的最高效率点, 此时风机运转产生的噪声功率级最低。 (3) 风机尽量采用直联型或联轴器传动方式, 以避免由于带传动所产生的噪声。

(2) 冷水机组降噪:冷水机组的噪声源有压缩机噪声和风机噪声 (风冷机组) 。各种机组的噪声值一般排序为:热泵机组>活塞式冷水机组>螺杆式冷水机组≥离心式冷水机组≥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

降低冷水机组的噪声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1) 选择高效型声功率低的制冷机组。 (2) 全封闭比半封闭缩机噪声低;多台小型制冷量压缩机比单台相同制冷量压缩机的噪声低;轴流风机噪声因不同机翼和不同转速而不同;配八极电机比配六极电机的噪声低。 (3) 冷水机组和冷水泵作减振基础, 冷水机组、冷水泵进出口均设软接头, 风冷机组南于设在室外, 可在四周设消声壁。

(3) 冷却塔降噪:冷却塔的噪声源有风机噪声、水落噪声、减速机噪声、电动机噪声、阀件噪声和冷却用泵的噪声, 但其中主要是风机和水落 (淋水) 噪声。各种冷却塔的噪声值一般排序为:流式冷却塔≥横流式冷却塔≥喷射无风机式塔, 但其占地面积排序正好相反, 具体可根据程场地情况合理选择。

降低冷却塔的噪声的措施有: (1) 将普通电动机叶片更换为低噪声叶片, 从源头上根本降低噪声级。 (2) 排风口噪声具有连续频谱特性, 考虑吸声处理。用防水吸声体制作消声通道.达到减噪目的。 (3) 避免机械共振产生噪声, 冷却塔硬连接做减振处理。 (4) 在接水盘中增加速滤填料, 以降低淋水噪声。

3.1.2 机房降噪

在建筑布局上, 空调冷、热源机房和空测水泵房设于建筑的地下室或其他对空调房间噪声要求较小的地点, 或单独建设, 在设备与基础之间设置阻力弹簧减振器。分散于各层设置的通风空调机房不宜与对振动和噪声要求标准较高的房间相邻。机房进行吸音处理, 比如采用隔声材料做成围护结构, 以防止设备噪声的外传, 或在机房内贴吸声材料, 采用凹凸形立体吸声板, 做机房的墙面或吊顶板, 以增强吸声效果。机房也尽量减少门窗, 必须使用的门窗也应采用双层窗或吸声百叶窗, 以尽量减少设备噪声的外传。

设备安装于吊顶内时, 应采用金属弹簧或金属弹簧一橡胶复合型吊式减振器;落地安装则在设备和基础之间设置橡胶隔振垫隔振。对穿越机房围护结构的所有管道与安装洞周围的缝隙, 应严密封堵, 机房门采用防火隔声门。对不能设置在机房内的小型风机、空调箱等设备, 应对设备部分装设吸声隔声板。水泵的隔振除采用隔振垫、隔振器外, 宜加大水泵基础, 加深基础埋深, 特别是立式泵, 因其着力面相对较小, 因此更应加深、加宽, 可比常规150~200mm加宽至200~400mm。对于设置在建筑中间层的空调机组、风机、水泵等设备当上下层为其它房间且对噪声及振动要求较高时, 可采取双层减振措施, 即在设备与基座之间设置橡胶隔振垫, 在基座与楼板之间设置ZT型系列阻力弹簧减振器。水泵、冷水机组、空调机组、风机盘管等设备水管进出口均采用不锈钢金属软管或橡胶软管, 风机、空调器送、回风管接口处均采用长度为20Omm左右的防火人造材料或防火帆布软接头。

风冷热泵机组或风冷冷水机组、冷却塔一般都设置在建筑屋面, 他们的噪声影响周围环境。设置位置尽量远离需要安静的建筑和房间。如因条件限制, 则可采用设置隔声屏障来降低设备噪声。因其噪声源是以中频为主的全频段噪声, 隔声屏障靠设备侧必须采用低、中、高频吸声系数都高的全频段强吸声材料做吸声板。声屏障采用型钢结构, 通常可敷设两层50mm厚吸声板。

3.1.3 系统降噪

系统消声设计中要求对管道风速进行控制, 对于消声要求不高的系统, 使主风道内空气流速低于8m/s, 对于消声要求严格的系统使空气流速低于5m/s。空调系统在运转中, 如允许加大送风温差, 从而可以减少系统的送风量, 相应地也降低了系统的管路阻力, 同时也降低了风机运转中叶轮的线速度, 从而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

注意送风管路的消声计算, 回风管路注意在集中回风处的消声处理, 以防止机房内设备噪声传入室内。消声器的选用应注意噪声的频带特性。阻性消声器对中高频噪声具有良好的消声性能, 抗性消声器对低中频噪声具有良好的消声性能。通风空调系统的噪声频率分布范围较宽.一般宜选用具有宽频带消声性能的阻抗复合式消声器。选择消声器时还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流速从而确定消声器的有效流通截面积。

一般地说, 通过室式消声器的风速不宜大于5m/s, 通过消声弯头的风速不宜大于8m/s, 通过其他类型的消声器风速不宜大于10m/s。消声器宜设置在靠近通风空凋机房气流稳定的管道上。当主管风速太大, 消声器设在主管上时, 势必增加消声器的气流再生噪声, 这时宜把消声器设到气流速度较低的分支管上, 才能有效降低噪声。

3.1.4 风口降噪

使用低噪音风口, 或者消声风口, 并控制风口风速。风口风速尽量控制在2m/s以内, 风口风速应以风口实际净面积计算。选择带阀门风口时, 尤其要降低风口流速, 防止阀门处产生气流再生噪声。

3.2 施工角度的降噪措施

3.2.1 风系统降噪措施

通风空调系统中风管的弯头、三通处理不当会产生噪声与阻力。在这些部位采用定型生产的导流片, 降低系统气流噪声及局部阻力, 必要时制成消声型弯管导流片, 增加消声效果。为了保证通风空调系统, 杜绝由于风管过量的漏风而造成的噪声影响及能源浪费, 应严格要求风管系统的强度性能及漏风量检测, 以此监督风管加工和制作的质量。

风管连接与配件的加工, 倒形角度控制在30°范同内, 并圆滑过渡, 以减少二次噪声的发生。风管部件的导流片, 导风板与风阀, 在叶片结构上做到无削减的迎风端面, 采取适当的吸声减噪措施, 尽可能采用对开式调节风阀。风管与部件风口的连接短管采用消声效果较好的"保温消声软管"专用产品, 注意其接口处的连接质量 (不漏风) , 且接口处重新补上保温。风口的风速适当, 当采用较高风速时, 产品的选购或加工应对其噪声发声量进行控制, 不得大于各区域的规定数值。如果在对系统实际消声校对计算后, 发现效果达不到规定要求的, 将提相应的具体减噪措施, 以保证系统噪声达到标准规定的要求。

3.2.2 水系统降嗓措施

合理布置管道的坡度走向, 特别是空调供回水系统各水平输送距离较长的情况下, 合理设置自动排气装置, 减少水击或水锤的产生。冷凝水排水管道系统中, 采用多通气设置工艺, 局部水平管段较长处, 也增设通气点, 保证排水畅通, 消除虹吸现象产生的噪音。

在空调主机、泵房的管道安装中, 管道与传动设备联接处采用软连接, 冷冻水主干管及冷却水管吊架要采用弹簧减振吊架, 而且吊架不能同定存楼板上, 应尽量固定在梁上, 或在梁与粱之间架设槽钢横梁固定。水管穿过楼板或过墙必须采用套管, 且套管与水管之间要用不燃材料填封。在穿越隔音要求较高的场所应采用避振或弹簧支吊架, 减少运行过程中由于管道振动产生的噪音。

4 结语

采用上述的降噪措施, 通风空调系统基本上可以满足各使用功能区域噪声标准的要求。而如何做到经济、有效地降低大型公共建筑通风空调系统所产生的噪声, 是当前以至今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 对于完善通风空调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技术, 减少噪声污染, 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GB50019-2003,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建筑通风空调 篇8

空调管道泄漏处产生合理温差是红外检测的前提条件, 这依赖于对空调管道的主动加热。目前红外检测空调管道泄漏相关的研究还很少, 多数学者主要关注建筑外墙饰面层缺陷、热工缺陷等红外检测[4,5], 不利于红外检测在空调管道泄漏方面的推广应用。为此, 本文对带缺陷的风管进行热通风数值模拟, 分析缺陷泄漏时的温度分布和温差规律, 提出缺陷红外检测的温度判断依据及合理热通风条件, 为红外技术在空调管道泄漏检测领域的后续研究和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1 预制缺陷风管的数值建模与分析过程

本文采用大型商业有限元软件ANSYS平台下的Workbench进行热空气流动的热-流耦合数值分析。通风管道模型参考实际工程的空调风管, 共设置三节, 第一节长1m, 第二、三节长2 m, 截面内径尺寸320mm×200mm;风管之间采用L30×30×3法兰接口。第一节取50%长度以略去法兰对入口处通风温度的影响。缺陷设置在第一、二节管道的连接法兰处, 根据本文之前对规范允许的临界漏风量进行计算, 求得相应的临界尺寸[6]。

模型进风口温度设定为55.8℃, 进风口风压1200Pa, 缺陷处为出风口, 温度为17℃, 压力为0 Pa。进行热通风管道内空气的温度场稳态分析, 相关的材料参数设置见表1。求解器最大迭代步数500步, 目标残差值为1×10-4。

2 计算与后处理

在此选取缺陷处法兰外表面进行温度后处理分析。通过分析可知, 缺陷处呈现较为明显的温度升高, 由于受到热气流动方向的影响, 右侧 (远离入风口一侧) 法兰温度高于左侧法兰 (靠近入风口一侧) 。通过坐标轴读取温度值, 可算出在缺陷端点处温度云图差值为0.64℃。

3 多组加热温度的管道温度场数值模拟

调整通入气体的温度分别为50℃, 40℃, 30℃, 20℃, 得到缺陷处的温度分布模拟结果,

设热气温度与室温的差值为T (其为通入热气温度减去室温) , 缺陷处相邻温度梯度差值为t, 绘制出随t变化的T曲线见图1。

缺陷处温差t与热气温差T呈现两阶段规律, 在30℃之前, 缺陷处温差t随T增长较缓, 而在30℃之后则增长加快。缺陷处较大的温度增长梯度有利于红外图像上的缺陷识别。因此, 实际检测应尽量保持通入热气高于室温30℃左右。在这一热气条件下, 通过对数据点进行插值可得到缺陷处的温差约为0.43℃, 对红外检测结果易于识别。

4 多组缺陷尺寸管道的温度场数值模拟

实际工程中还可能出现多缺陷的情况, 本文针对这一情况, 设置了3组不同数目的缺陷进行数值模拟, 宽度均为2.04mm。第一组为2处缺陷, 长度分别为8mm与95mm;第二组为3处缺陷, 长度分别为8, 25, 70mm;第三组为4处缺陷, 长度分别为8, 25, 35, 35mm。

从数值模拟的缺陷处温度分布结果中可得出: (1) 无论管道中的缺陷个数为多少, 当最小的缺陷长度小于8mm后, 对应的表面温度分布趋于均匀, 难以准确识别缺陷位置。 (2) 当两个缺陷出现在同一段法兰的同一面时, 其温度场会产生互相影响。较大缺陷处的温度会高于较小缺陷处, 当两个缺陷距离1cm以内时, 其距离范围内的法兰温度也呈现出极大值, 对识别造成一定影响。

5 结论

通过本文利用ANSYS软件对缺陷管道进行热通风的数值模拟研究, 得到以下结论:

(1) 通入热气后, 缺陷处呈现了较为明显的温度升高;由于受到热气流动方向的影响, 右侧 (远离入风口一侧) 法兰温度明显高于左侧法兰 (靠近入风口一侧) 。

(2) 变化通入热气的温度后发现, 随着热气温度的增加, 缺陷处的温差也随之增长, 并呈现两阶段的规律。热气温度高于室温30℃以上有利于红外对风管缺陷的检测。

(3) 对于含不同数目缺陷的空调管道, 当缺陷的尺寸小于8 mm后, 缺陷处的温差不明显, 难以利用红外进行检测;当两个缺陷的距离较近时, 会产生温度的相互影响, 在其距离内有可能产生温度的最大值, 容易造成缺陷识别的误判。

参考文献

[1]李良.通风空调风管系统漏风量测试方法的探讨[J].江西建材, 2014 (18) :73-77.

[2]GB 50243—2002,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规范[S].

[3]金宏亮, 冯文同.通风空调工程风管系统漏风量测试方法的商榷[J].能源研究与利用, 2006 (3) :41-42, 52.

[4]徐教宇, 红外线检测外墙饰面砖技术及其技术规程[J].建筑科学, 2011, 27:78-81

[5]冯力强, 王欢祥.红外热像法检测建筑外墙饰面层内部缺陷的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 2014, 47 (6) :51-56.

建筑通风空调 篇9

一、高层建筑通风空调施工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

(一) 设计图纸不清晰

在工程实际实施的过程中, 施工设计图纸是施工的根本所在, 因此施工图纸的准确性和精确性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在实际工程设计中, 如果设计人员的自身专业水平能力达不到要求, 仅仅只是进行了一个粗略的设计, 将会出现设计图纸不够精准, 施工过程中很多细节都不能够严格实施, 严重的会影响到项目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项目过于粗略, 实施的安全性将得不到保证, 如果后期再进行返工重建, 将会拖延项目时间, 同时还会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

(二) 通风管道之间联系不够紧密

在通风管道施工的过程中会出现管道连接不够紧密的问题, 主要原因是由于施工工人不能够按照相关的施工规范进行管道连接, 使用方式不合理, 一旦通风管道连接部位出现缝隙, 将会造成管道的通风出现问题, 空调制热制冷都会不及时, 甚至会出现没有效果的状况, 导致空调资源造成大量的浪费。

(三) 空调管道存在漏水和渗水的问题

在安装空调管道的施工中, 时常会出现空调管道渗水、漏水的情况, 而出现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在施工的过程中, 施工人员不能够严格遵守施工的规章制度进行施工, 对于一些项目没有做到精准到位的落实, 特别是在管道结合处没有仔细检查, 造成后期管道出现问题, 同时在施工中忽略对于木质垫片环节的维护和重视, 导致管道渗水频繁发生。

(四) 过滤器堵塞, 导致空调制冷不畅

在空调安装施工当中, 应当对于安装的管道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清理, 以确保管道内部的清洁, 同时在安装完成以后, 空调使用过后的管道内部的水会冲击管道内壁, 将会造成管道内部的杂物堆积在过滤器的出口处, 时间久了就会造成过滤器堵塞, 一旦出现过滤器堵塞的情况, 将会限制空调的制冷, 严重的时候还会影响空调的正常运行, 进而导致项目的返工, 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二、高层建筑通风空调工程施工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 确保通风空调的质量建设以及图纸的精准度

空调工程施工之前应当对图纸进行精准设计, 对于图纸的设计应当请专业的设计人员进行绘制, 在绘制的过程中, 应当严格按照实际情况进行绘制, 确保绘制的内容能够适合实际情况的实施, 只有充分了解了项目的实际情况和空调系统的设计要求以后才能够实现更好的更加合理的设计, 在绘制图纸时应当确保图纸的准确度, 这样才能够保证项目施工的准确性。在完成相关的设计以后应当对其可行性进行检测, 在确保安全合理的情况下再进行下一步的施工。

(二) 做好施工的流程控制

应当严格按照施工的流程和规范进行施工, 在施工前, 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应的考核, 选取技术专业较强的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建设, 确保施工质量得以保证, 对于项目施工人员在前期应当进行一定的项目施工交底, 确保施工人员对于项目内容有着相应的了解, 熟悉后方能作业, 这样能够有力的控制工程的进度。确保施工人员的素质也能够更好地促进施工工程的顺利进行, 在施工前应当根据流程来制定相应的施工要求, 在施工中应当严格遵循施工准则, 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反馈和处理。在进行正式施工的环节中, 应当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 确保质量得以保证, 再有保证的前提下方能进入下一个施工环节。

(三) 和其他行业协调发展

空调施工项目较为复杂, 涉及到的方面也很多, 同时也需要和其他行业协调发展。如在安装管道时, 涉及到和其他管道的交叉施工, 制冷水管、热水管、给水排水管、电气管等, 这些项目大都在本行业的图纸上表示出来, 而并没有和其他管道相结合, 最终容易造成和其他管道冲突的现象。因此在施工时需要画出一张综合图纸, 涉及到各个专业交叉的公共区域内的线路设计, 这样能够便于在施工冲突的时候协调解决, 带来便利, 提高施工项目的进度和效率。

(四) 确保设备安装质量得以有效保证

通风空调项目施工时, 对于空调的安装需要尽可能做到一步到位, 确保工程质量, 比如在施工时, 需要安装风机支架, 保证支架的高度及稳定性, 同时还应当选择相同型号的减震器, 确保运作时候的平稳。否则将会影响减震器的正常使用。风管系统的安装需要严格按照图纸进行施工, 需要检查项目施工阶段项目预留的风管位置, 而后根据空调施工的要求选取合适的风管支架及其相关设施器材。风管底部应当选取坚硬的隔热贴片, 风管侧面不能够和吊杆直接接触, 确保两者之间的间隔。风管施工安装以后, 应当确保风管的高度和平衡度, 确保施工以后的顺利运行。

(五) 调试和交付

安装好空调通风系统以后应当对空调系统进行一定的调试和检查, 确保空调系统安装以后能够正常使用。在进行调试之前应当根据项目施工的线路以及空调的运行指南进行合理的调试, 对于空调系统的各个参数进行检查和记录, 在测试当中应当对所得的参数进行记录, 便于后期的检查和维护, 在记录参数时需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以及真实性, 而不能够随意捏造, 进而能够保证空调系统稳步运行。

三、结语

在高层建筑通风空调项目施工的过程中, 需要严格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图纸, 同时严格审查后方可施工。在施工时一定要重视施工的环节和流程, 重视每一个细节, 控制好每一个方面, 确保施工项目的质量得到保证。

摘要:在高层建筑中, 通风空调的安装和使用能够有效改善室内空气的质量, 避免由于人数过多造成的空气质量下降, 高层建筑中通风空调的施工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 本文针对高层建筑通风空调施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同时提出相关对策, 以促进高层建筑通风空调工程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高层建筑,通风空调,质量

参考文献

[1]莫国健.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技术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 (14) :207.

[2]张军.通风空调工程施工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J].经营管理者, 2011 (01) :352.

建筑通风空调 篇10

1.1 通风与空调系统的组成

建筑通风与空调系统主要是具有将室内被污染的空气直接或者通过净化后排出室外再将室外的新鲜空气或者经过净化的空气补充到室内的功能, 用来保证室内空气环境符合卫生标准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且整个通风与空调系统主要分为:①通风系统:排风系统、送分系统和空气处理系统。②空调系统:制冷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和箱体系统几个部分组成。因此, 对于建筑工程通风与空调节能现场检测项目应主要检测以上这几个系统[1]。

1.2 通风与空调系统特点

通风与空调系统在应用方面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可以为消费者营造出一个适宜的室内环境。但是国内对于室内或者公共场合的通风与空调系统的研究起步较晚, 仍然处在一个尚未形成成熟的设计体系的时期。并且在对室内或者公共场合的冷负荷的计算, 国内尚未有公认的方法。由此说明在国内的建筑工程通风与空调节能现场检测项目方面仍有很多尚未完善的方面。

2 现有建筑工程通风与空调节能现场检测问题

2.1 国内外检测现状

在1999年在美国制定了关于建筑工程中的通风与空调节能现场检测调试指导原则。在指导的原则中, 讨论了不同的检测调试的细则, 包括:新建建筑的调试、连续调试和评估调试。并且在2002年提出了关于建筑工程的详尽的HVAC控制维护策略和调试的方法以及在建筑工程中现场检测故障的方法, 让整个通风与空调节能系统可以正常高效的运行。而在国内, 也有喝多的专家学者在建筑工程现场检测的问题上做了很多的研究和学习。例如:夏清, 晋兴桥等学者都在这个方面有很多的科研成果。

2.2有关建筑工程通风与空调节能现场检测项目

现在, 我们使用某个小区住宅建筑的通风与空调节能现场检测项目为例, 其建筑有13 层高, 总建筑面积有15000平方米。将其地下二层定为地下停车场等一系列基本实验条件。根据现有的国家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我们主要针对: (1) 总通风量和风口风量 (2) 水系统水流量 (3) 室内温湿度等多个方面进行建筑工程通风与空调节能现场检测。以实现对建筑工程通风与空调能耗的检测[2]。

2.3 系统节能检测项目

国家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 水系统节能检测是整个现有建筑工程通风与空调节能现场检测项目中的重点。这个检测主要包括对冷冻水以及冷却水总流量的检测。以检测通风与空调系统的水管网的水力平衡情况为目的。以上述案例为例, 在进行检测时应当对小区住宅建筑筑重点的通风与空调系统的近段, 中段和最远位置分别进行抽查检测, 以体现出小区住宅建筑的真实的通风与空调系统的真实情况。

有建筑工程通风与空调节能现场检测项目中水流量的检测数据, 如果调查对象的通风与空调节能系统的数目不小于1 个, 则应按照通风与空调节能系统的数量的15% 进行抽查。对于冷冻水和冷却水的总流量的测量使用超声波测厚仪和游标卡尺。但是冷冻水和冷却水的总的流量的测量的部位不同。并且在测量时使用完全测量法。

3 水系统节能检测

3.1 水系统节能检测的问题

对于现有的通风与空调节能系统的设计中, 对于夏天的空调中是使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0 小时的干球温度、湿球温度等进行对室外的干球温度、湿球温度进行测量;而在冬季室外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1 天的日温度的平均值用来估算室外的温度, 现有通风与空调系统利用相对湿度对多年的最冷月的相对湿度的平均值的技术很多方面的设计流量, 例如:负荷计算、设备的型号, 冷冻水等。他们主要测量和计算的就是在整个系统在运行时候的最大流量。但是在通风与空调节能系统在运行的时候对于室内和室外的温差不大。但是现有对此系统的设计关于温差和负荷通常小于设计的负荷,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通常出于一个在超负荷运转的过程。所以若是在通风与空调节能系统的水系统节能方面如不能进行改善则会一直处于一个耗能大而小温差的状况, 而且这个系统还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在夏季时会高于设计负荷温度, 而在冬季则反之。所以在现实生活中造成极为严重的浪费。所以在现有的水系统的节能检测项目是不完善的。

3.2 通风与空调工程节能检测的探讨

对于现有的通风与空调工程节能检测项目中并没有对整个系统中的风机等一系列的耗能的动力设备进行相关检测, 是不能真正的满足在建筑工程通风与空调节能系统中减少能耗的功能。因此我们应当在现有的现场检测项目当中增加适当的项目, 以用来检测动力设备的耗能情况。但是我们考虑到对于通风和空调工程在国内属于一个较为幼嫩的系统, 而且整个系统又较为复杂, 所以现在很多的技术人员无法总结出一套完善和精准的检测方法对这个系统进行一个精确标准的现场检测项目的标准[3]。

并且我们应当意识到建筑工程中的通风与空调系统是为了给消费者营造一个舒适的室内外坏境为目的, 而这一系列的现场检测项目是一种评判标准, 用于更加高效和低耗能的运行实现系统的节能运行。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对通风与空调工程系统的实时监测, 对整个系统中的其他子系统进行合理的分配资源, 对于在用的通风与空调系统, 并对常常使用的子系统进行经常性的对其效能进行评价, 并且可以针对监测出的结果针对性的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并进行对其进行优化其结构和性能, 让整个通风与空调工程系统更加符合现在人们的需求。

4 结束语

现今建筑工程中通风与空调能耗问题愈发突出, 体现当前需要对建筑工程通风与空调节能现场检测方法进行改善的必要性, 这是出于现时社会的需求。相较与现有传统的建筑工程通风与空调节能现场检测项目, 本文所提出对于建筑工程通风与空调节能现场检测项目中水系统节能检测不合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使其能够对现有的建筑工程通风与空调节能现场检测进行针对性的改造和优化, 能在满足人们身体舒适度的前提下, 尽量达到降低能耗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叶善强.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运行中节能问题的探讨[J].福建建筑, 2013, (8) :11.

[2]杜立春, 朱洪山.通风与空调工程节能性能现场检测有关问题的探讨[J].工程质量, 2009, (5) :12.

精密仪器厂房通风空调节能设计 篇11

关键词:精密仪器厂房 通风与空调 节能设计

中图分类号:TU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3(c)-0071-03

Ventilation &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Energy Saving Design for a precision instrument factory

By Wang Xuejing

(Tianjin Light Industry Design Institute)

Abstract:To take Precision Instrument manufacturing plant as an example,this letter introduces the pre condition of setting up plant Ventilation &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ystem model selection and adopted energy saving measures,so that it can be the reference of ventilation &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design of similar plant.

Key words:Precision Instrument manufacturing plant;Ventilation & Air Conditioning;Energy saving design

通常精密仪器生产厂房对环境温湿度要求较高,由于厂房面积较大、空间较高,加之某些工段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余热,致使空调能耗较大。随着国家对工业企业节能减排要求的不断提高,通风空调系统的节能措施已成为重要手段之一。

1 工程概况

某精密仪器生产厂房位于我国华北地区。该工程总平面布置结合厂区现状及特定环境和生产工艺的连续性要求,将生产、办公及附属用房有机的组成为一体。其中综合生产车间为两层局部三层,建筑面积25430m2,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动力及附属用房建筑面积3454m2,为两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剖面图见图1。

该项目建筑立面设计以现代、简洁、明快为原则,综合生产车间北侧采用外挑玻璃雨棚和弧形玻璃幕墻,以突出建筑主体,其他部位配以带状条窗,体现了建筑外观的连续性,建筑整体外墙采用淡灰色外墙涂料。通过体形的变换和内部功能的特性,使其立面既富有变化,又做到了整体统一,以充分体现现代工业建筑的风格。

2 暖通空调主要设计参数及设计特点

2.1 当地室外气象参数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3.4℃、湿球温度26.9℃,通风室外计算温度29℃。

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9℃、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11℃、相对湿度53%。

2.2 室内主要设计参数

(1)温湿度。

生产车间夏季26±2℃、相对湿度50±10%;冬季20±2℃、相对湿度50±10%;装配车间要求恒温恒湿,冬夏季均为25±2℃、相对湿度50±10%。

办公区夏季26±2℃;冬季20±2℃。

(2)新风量。

生产车间采用全空气系统一次回风形式,新风由室外引入,冬夏季送新风比例为10%,过渡季采用全新风。办公区的新风量标准为30m3/人。

2.3 设计特点和难点

(1)厂房空间较大。

综合生产车间主体建筑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二层,局部三层,和三层。第一部分生产车间一层层高4.8m,二层层高5.1m,端部三层夹层高为3.3m;第二部分生产车间一层层高6m,二层层高4.5m,三层层高为3.9m。一层设有自动车工段、滚齿工段、夹板工段,机修及生产车间,二层设有机械车间、装配车间、检验、滚齿、夹板、机修、生产车间及仓库,三层设有生产车间及办公用房,局部夹层为办公及生产附属用房。

(2)设备散热量大。

一方面设备电功率大,散热量大,导致空调冷负荷加大。如自动车多达435台、滚齿机187台,仅此两项就消耗电功率1633.2kW;再如铣床、磨床等设备单台电功率就达到20kW,加之机床台数多,致使总电耗较高。另一方面某些工段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加热润滑油,有大量余热产生。

(3)冷热负荷不均衡。

基于生产工艺的特点,综合生产车间夏季冷负荷与冬季热负荷存在严重不均衡现象。综合生产车间夏季总冷负荷为3480.8kW,冬季总热负荷为1117.4kW。因此,夏季冷负荷与冬季热负荷的不均衡问题直接影响厂房冷热源形式的选择。

3 流体动力学分析

3.1 气象风力数据

如图2。

3.2 流体动力学分析

为进行流体动力学分析,建立了厂房气流分析模型,确定了长450m、宽400m、高100m的测试区域模拟大气边界层风洞(见图3)。建筑模型处于风洞的中心,连同控制范围邻近的建筑物均描述出相对位置。网格尺寸是经过仔细测试描绘出当地风力模型的,包括西北、东南、西南和东北四种主要风向。从图3和图4中可以看出,网格完全封闭,详细地描述出厂房所在位置流体特征。为分析该区域流动问题共划分了140多万个单元。在定义的区域,全部数量的单元控制着运行时间,每一次操作的运行时间大约24h(如图5)。

3.3 厂房自然通风模型

从图6可以看出,通过建筑物内部产生的热并通过天窗排出的情况。在平静无风的日子,观测到空气的流动是通过烟囱效应进行的。随着热空气排出建筑物,新鲜的冷空气通过首层开启的窗被吸入厂房。当天窗关闭后,热空气盘旋在加热区域三层楼面以上4m的位置。

4 通风空调系统的节能措施

4.1 空调系统形式

生产车间采用一次回风全空气系统形式。空调机组置于专门的空调机房内,经过滤、冷却(加热)等处理后的空气由敷设于车间顶部的送风管道送入车间,气流沿楼板送至工作区,回风直接回至空调机房。气流组织形式为上送上回。新风由室外引入,冬夏季送新风比例为10%,过渡季采用全新风,电动天窗排风(如图7)。

车间办公区采用立柜式空气处理机系统形式,新风量按30m3/人。

4.2 新风的采集

生产车间新风采自厂区内绿化带,由于新风采集口位于树荫和草坪中,经位于车间地下设备间内的风道输送至空调机组。夏季采集到的新风温度比室外干球温度低5℃,可大大减少新风冷负荷,降低了空调能耗。

4.3 热回收系统

生产车间由于某些工段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加热的润滑油,有大量余热产生,空调系统分区域设置。对于有余热产生的车间,冬季以送新风为主,回风先经油捕集器处理后通过显热回收装置加热新风,实现节能的目的,显热回收效率可达70%以上。

5 结语

工业建筑因其生产工艺对空气环境的要求,加之体量大,能耗也大,因此在节能方面大有可为。厂房设计应该以绿色、节能、环保的工业建筑为主导理念,在供暖、通风及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为类似工业建筑的设计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陆耀庆.实用空调设计手册[M].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GB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4.

建筑通风空调 篇12

1 变配电房主要电气设备的发热量的计算

变配电房室内余热一般由变压器室的变压器发热量、高压配电室发热量、低压配电室发热量、建筑物围护结构得热和房间照明散热等组成,后两种得热量相对来说所占份额很少,可以忽略不计。

变压器发热量Q(kW)由设备厂商提供,当资料条件不足时,可以按下式计算[1]:

Q=(1-η1)·η2·ϕ·W=(0.012 6~0.015 2)W (1)

其中,Q为变压器发热量,kW;η1为变压器的效率,一般取98%;η2为变压器的负荷率,一般取70%~80%;ϕ为变压器的功率因数,一般取0.90~0.95;W为变压器的功率,kW。

高低压配电设备的发热量较难计算,在没有相关发热量资料时,可以采用按照变压器发热量总和的30%考虑,或者按照如下估算:

高压开关柜发热量——按照每台200 W估算;高压电容器柜——按照3 W/kvar估算;低压开关柜发热量——按照每台300 W估算;低压电容器柜——按照4 W/kvar估算。

2 消除室内余热所需的通风量计算

消除室内余热所需的通风量按照以下简化公式计算[1]:

其中,Q为变配电房余热负荷,kW;tp为室内排风设计温度,一般不大于40 ℃;ts为送风温度,℃;0.337为空气比热(1 010 J/(kg·℃))和标准状态下密度(1.2 kg/m3)的乘积,再除以3 600 s/h的换算系数。

3 通风空调设计方案的分析选择

3.1 工程概况

某变配电房:内设3台变压器,单台变压器容量为1 600 kVA,要求地下室变配电房温度不大于40 ℃(取38 ℃);现以同一变配电房处于广东广州和四川会理两个不同地区为例对两种方案进行计算分析。两地区夏季室外空气计算参数见表1。

根据式(1)Q=0.015 2W,计算得变压器室的发热量为72.96 kW,高低压配电室各为变压器室的发热量总和的30%,可以估算出本工程变配电房的总发热量为116.7 kW。

3.2 方案计算分析

根据式(1)及式(2)进行计算得出以上两种不同地区同一标准的变配电房两种方案所需通风量和供冷量计算结果,进行简单分析。

3.2.1 方案一:直接利用室外空气进行的换热所需通风换气量

由式(2)可以计算出,为满足变配电房在室温为38 ℃的条件下运行,广州地区变配电房通风量L=56 786 m3/h,会理地区通风量L=25 463 m3/h。根据计算的结果可知,会理地区完全利用室外新风通风换热降温,土建风井的面积、通风机房大小、安装通风风管所需的内走道的宽度及高度要求,比较容易满足。从节能的角度来说,方案一是值得大力推广的,完全没有必要采用对室外新风降温后进行通风换热;而广州地区,对于此种规模的变配电房完全利用室外新风通风换热的方式降温,所需的风管截面积很大,通风机房面积和土建风井的面积要求都很大,这给设计也带来了不少困难,对现在设备房及土建的空间紧张情况,这一方案却不是很实用。

3.2.2 方案二:室外新风经冷却处理后对变配电房直流通风降温

直流式通风降温,就是将室外空气经冷却处理降温后送入变配电房室内,然后经热交换后直接排出室外的方式。根据方案一的计算分析,很明显,大型的变配电房发热量大,使用方案一进行通风换热降温,会给设计造成相当大的困难,为减少通风量,需采用将室外空气降温后再进行通风换热,达到室内电房的工作要求。地下室变配电房,设备只有发热量,没有散湿量,基本也不存在人员散湿和围护结构得湿。所以变配电房空气处理过程为等湿过程,室内含湿量没有变化。如果同时进行除湿处理,既没有必要,还要消耗更多的冷量。室内电气设备多,需保持干燥,为防止风口结露,首先应将室外空气处理到室内状态点等湿度线与机械露点ϕ=90%的交点上。空气处理机组在理论干工况下运行时,最佳的机械露点送风状态点为S1,其状态参数为ts1=27.7 ℃,露点温度t=25.9 ℃,根据空气处理机组干工况处理状态,可在焓湿图上找到温度为38 ℃时的室内状态点的相对湿度ϕn=50.4%。

如果冷却器表面温度低于空气露点温度,则空气不但被冷却,而且其中所含水蒸气也将部分凝结出来,并在冷却器的肋片管表面上形成水膜[3]。由于常规空调系统的供回水温度为7 ℃/12 ℃,新风经过冷却处理的过程中必定要除湿,无法在理论干工况下运行,但空调厂家的空气处理机组的性能参数必须满足在假定要达到的室内空气状态点和推算出相关的送风状态点所计算出来的所需的空气处理机组的风量和空气处理机组制冷量,其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空气处理机组风量L(m3/h):

L=1 000Q/[0.337×(tn-ts)] (3)

空气处理机组制冷量Q(kW):

Q=1.2×L×(hw-hs)/3 600 (4)

其中,hw为室外空气状态点的焓值,kJ/kg;hs为送风状态点的焓值,kJ/kg。

假定变配电房室内空气温度38 ℃,相对湿度在30%~50%之间进行反算,找到合适的室内空气状态点,确定相应的空调送风量和制冷量。通风换热空气处理过程焓湿图见图1,空调送风量和制冷量计算结果见表2。

经查阅常规的空调样本,推算一般空调处理机组在供回水温度为7 ℃/12 ℃运行时,其处理显热和潜热的能力的比例特征可知,室内空气状态点参数为38 ℃,相对湿度ϕn=35%时,才能选到合适的空气处理机组型号。根据计算的结果,选用能满足送风量L=21 115 m3/h,制冷量Q=212 kW的空气处理机组对变配电房进行直流式降温,既能满足变配电房的工作环境,同时解决了风量过大,风管截面积,风机房面积,风井面积过大带来的设计困难。

利用空调处理机组进行通风换热,定要消耗不必要的新风湿负荷,不利用空气处理机组进行通风换热,又无法很好解决设计中带来的困难,因此采用方案二进行通风换热时,为运行节能,降低损耗,可对通风系统设定以下控制运行原则:空调处理器吸入口应设有温度探测器,当室外空气温度小于送风状态点温度时,空调处理器的冷水阀关闭,直接利用空调处理器通风换热;变配电房室内设置温度传感器,当只有空调处理器风机运行,室内温度高于设定值或者高于设定值的偏差范围时,空调处理器的冷水阀打开对空气进行冷却降温处理。一般的变配电房的消防均采用了气体灭火系统,气体灭火时,其变配电房要密闭,气体灭火完成后,需要快速有效的排出气体灭火后的有害气体。因此,变配电房的通风空调设计,也应考虑与消防气体灭火系统的配合。我们可以在通往电房内的送排风支管上设置70 ℃电动防火阀,当发生火灾时,变配电房气体灭火系统启动时,支管上的电动防火阀电动关闭,当气体灭火系统结束后,电动防火阀二次电动打开或者手动打开,通风系统启动进行强排风,排出有害气体。

4 结语

1)大型公共建筑地下室变配电房室内设计温度在满足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不宜过低,为提倡节能,应优先选用夏季室外新风不经过降温处理的机械通风方式消除室内余热。2)当土建条件不能满足机械通风风量的要求时,可以根据计算分析确定合适的室内设计参数,采用直流式空气处理机组对变配电房进行冷却降温。但需要对其运行控制采取相应的节能控制策略,以节省运行能耗。3)变配电房通风空调设计应考虑气体灭火系统的要求,其通往电房内的送排风支管上应设置70 ℃电动防火阀,当发生火灾时,变配电房气体灭火系统启动时,支管上的电动防火阀电动关闭,当气体灭火系统结束后,电动防火阀二次电动打开或者手动打开,通风系统启动进行强排风,排出有害气体。

摘要:提出了消除室内余热所采用的两种方案,以同一变配电房处于两个不同地区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室外气象参数计算出相应的通风换气量,分析了在实际设计安装过程中土建条件对两种方案的影响,选择了合理的通风空调设计方案,并对通风空调运行能耗的控制提出可行性方法,最后介绍了变配电房通风换热与变配电房消防气体灭火系统相结合的设计和运行方式。

关键词:变配电房,室内,余热,通风空调设计

参考文献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56,60.

[2]中国气象局气象信息中心气象资料室,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中国建筑热环境分析专用气象数据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40,147.

上一篇:区系地理下一篇:学讲计划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