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建设模式(精选12篇)
变电站建设模式 篇1
变电站在智能电网建设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不仅是智能电网的基础, 也是电网基础运行数据的命令执行单元和采集源头。为此必须要高度的重视35k V智能变电站的建设, 确保电网的安全正常运行。
1 现有建设智能变电站的模式
1.1 智能变电站的作用
智能变电站是采用环保、低碳、集成、可靠、先进的智能设备, 以信息共享标准化、通信平台网络化、全站信息数字化作为基本要求, 能够自动完成信息测量、计量、保护、控制测量和采集等各项任务, 并能按照支持电网可以实时协同互动、在线分析决策、智能调节、自动控制等一系列较高级别功能的变电站。当前我国有分散分布式智能变电站标准建设模式和数字化智能变电站典型建设模式这两种基本的智能化变电站基本模式。
1.2 数字化智能变电站建设模式
数字化变电站是可以在变电站内智能电气间实现信息互操作与共享的变电站, 它建立在通信规范基础之上, 由网络化二次设备与智能化一次设备分层构建。数字化变电站的每个间隔要求多台设备功能相互独立, 并能完成保护测控, 其电能质量分析、故障录波、计量、保护的功能也应该互相独立。这种变电站结构复杂、装置数量较多, 即便实现了智能变电站的部分功能, 也会增加成本。
1.3 分散分布式智能变电站建设模式
国家电网公司所推出的面向110k V及以上变电站的标准模式便是分散分布式模式。这种建设模式采用“直采直跳”的方式, 以规定标准传送采样数据, 其保护基于间隔, 并且它的状态量是通过面向对象通用的变电站的事件方式进行传输的;采用网络化数据的站级保护控制, 并在间隔层在线监测设备。这种分散分布式的建设模式可以让整个自动化系统间隔层实现保护自动化、测控两套系统的功能, 这种保护的可靠性无须依赖网络。但实际情况是这种模式更加适合较高电压等级的变电站, 因为其综合造价高。
2 智能变电站的集成式建设模式
以一种国家电网的35k V智能变电站集成式建设模式为例, 这个模式依旧遵循规定标准的两层网络和三层设备来开展设计。其站控层是以设别管理、五防和监控为一体的, 并与环境监测、视频监控、安防系统进行协同管理, 用两台主机在间隔层来代替全站进行保护, 可以同时扩展站域智能后备保护、录波、备自投、计量、接地选线、电压无功控制、母差等各项功能, 还能用就地智能化装置在过程层替代简单保护、状态检测组、智能终端、合并单元等设备。
2.1 国家电网的集成式智能站站控层设备
按照国家电网的要求, 在35k V变电站主要包括的站控层设备有运动服务器、对时系统以及监控主机等。监控主机可以实现设备检修管理、电能质量分析、故障波形分析以及一体化五防管理等诸多功能, 也能完成变电站运动信息的报表管理、历史信息记录、控制和显示的功能。究其主因, 监控主机是由多功能工作站配置、双机配置以及单机配置的。运动服务器、对时系统则能按照实际的情况在站域集成以保护主机内部, 从而实现调度信息交互、站内不是设备的接入以及全站时钟管理维护的功能;站控层网络既可以由双网设计, 也可以由单网设计。
2.2 国家电网的集成式智能站间隔层设备
按照国家电网的要求, 在35k V变电站的间隔层设备应该要涵盖按间隔布置和集成站域保护主机的数字式电能表。集成保护主机不仅要实现电能质量监测、全站故障录波、VQC等系统优化控制、部分站域智能后备保护等各项功能, 还要完成全站各间隔的保护, 这是全站设备控制的核心;要想确保运行的独立性, 各数据间互不干扰, 并保障系统的安全, 还需两台主机能够同时并列运行, 并采用双机冗余配置;数字式电能表在进行电量积累时应能够直接接收到来自网络的数据, 还能够按照制造报文规范以完成同变电站层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
2.3 国家电网的集成式智能站过程层设备
按照国家电网的要求, 该集成式智能站的过程层设备还要有状态传感器或监测设备、就地智能化装置, 并且其中的状态传感器可以实现实时在线健康监测一次设备。另外, 就地智能化能够完成状态监测、合并单元以及智能终端的主IED功能。在过程层网络中, 既可以采样值和GOOSE独立组网, 也可以GOOSE同采样值合并组网以最终形成双网冗余的方式。并且, 要想在时钟异常后还能使全系统的保护功能不受到影响, 就要采用光纤点到点的方式同步对时网络。
3 智能变电站的集成式建设模特点
这种模式是按照实际35k V变电站的需要来整合很多的功能与设备, 能够有效降低网络复杂程度并减少设备的数量。例如在过程层中, 由于使用光缆连接二次设备, 并且一次设备是通过每间隔配置的一台智能化装置就地连接的, 不但功能完整而且接线比较简单。由于采用了统一的硬、软件平台, 使得变电站的智能设备可以在现场进行编程, 这样在现场既可以增加功能, 又可以对其进行灵活调整, 稳定、快捷、简单。不但极大地降低了培训成本、调试成本和设备成本, 同时也采用了双重冗余配置以保护重要网络或设备, 最终使二次系统的可靠稳定能够得到确保。另外, 该模式也采用了电子式互感器以及光纤等新型材料和装置, 极大地优化了电缆设计、设备占地等问题, 不但大幅降低对二次设备的电磁与功能兼容要求, 也改善了对变电站的电磁环境要求, 从而间接地降低了有关二次设备的成本。
4 结语
通过集成化的手段, 35k V集成式智能变电站建设模式不仅降低了变电站的投资、增加了变电站的可靠性, 也有效地实现了智能变电站所应具有的功能。可以说35k V集成式智能变电站的建设模式是一种较为合理、经济、可靠的选择。
变电站建设模式 篇2
随着智能电网的构建,我国的变电站电气自动化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的工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还需要其他学科领域的技术进步相配合。另外,我国生产自动化装置的企业较多,产品缺乏统一的标准,往往难以相互兼容,为现场使用带来困难。制定统一的国家标准,提高自动化装置的兼容性,是实现提高变电站电气自动化水平的必然选择。
5结语
随着电力系统整体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依赖于信息技术进步的变电站自动化技术也将得到飞跃式的发展。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得认识到,尽管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建设已经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并具有较为良好的发展前景,我国电力行业的自动化建设还需要相当程度的发展,这需要所有电力行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变电站建设模式 篇3
【关键词】投资控制;监理;XX抽水蓄能电站;委托建设管理
1、概述
XX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全面实行以项目法人负责制为核心的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建设期采用“小业主、大监理、委托建设管理”这种创新型水电建设管理模式,监理单位全面承担了工程的“四控制”,同时要与委托建设管理单位(代业主)、业主协调各方工作,这在以往的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是第一次,如何界定业主与委托管理单位的工作权力界面,如何区分监理和委托管理单位的工作职责,如何处理和委托管理单位、施工单位的关系等等,这些问题始终围绕于整个建设过程,投资控制作为监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在这种新型水电建设管理模式下开展监理投资控制工作进行了有益地实践。
2、监理投资控制工作程序
工程建设过程是“小业主、大监理、委托建设管理”全新的管理模式,其主要表现是“委托建设管理”,且为业主“有限”委托,这与项目管理中的CM(Construction Management,建设管理)代理型是类似的,这种管理模式的特点就是在项目运作过程中,有独立的主体承担项目管理工作,即项目部是工程现场管理业主(代业主)。监理中心直接面对项目部开展工作,其一切职责不发生改变,对业主(有限公司)负责。对应到工程投资控制上,有限公司只负责决策工程重大变更和索赔,将建设期日常投资管理工作委托项目部,项目部成立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配合监理中心开展工作。这对加强工程实施阶段的投资控制,及时处理合同变更事项是有利的,也为最终的工程竣工决算和审计提供了坚实的过程基础,有利于工程总体投资控制。监理中心按照这种管理模式的要求,建立了相应的监理与项目部相互监督的投资控制体系,计量制度、标准和程序。
2.1工程量审核程序
工程计量,监理中心对工程量审核的程序要求是:①充分熟悉和掌握有关的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及有关规范、规定和办法等,明确工程计量支付的界限和标准。②了解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包括工程的施工部位、项目、数量、施工质量检查验收等情况。③事先对设计工程量(含设计修改工程量)进行审核确认,对原始地形予以复测和确认,并报项目部批准,作为总量控制的依据。④对施工单位提交的工程支付申请及随附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行审核;对支付项目的工程量(测量监理工程师和项目监理工程师按各自的职责分工,分别对需测量收方的工程量和计件工程量进行审核)、合同单价及总价进行逐项核实审查。⑤测量监理工程师进行收方测量,除对施工单位收方进行旁站监理外,还需进行外业抽查,内业复核,并将核算工程量送施工监理部、合同管理部审核,送总监理工程师核定,作为工程量结算的依据。
2.2工程进度款结算程序
单价项目根据工程施工单位提供的计量凭证,按核定后的数量进行计量。总价项目依据工程形象进度凭证,采用不均衡平摊法审核工程价款。审核内容包括项目内容及质量是否符合合同条款,工程量是否正确,单价是否与合同单价一致,暂扣的工程价款是否可以进行结算等。
2.3工程变更审核程序
合同变更及合同外新增项目,必须办理工程变更手续。其中:工程量由土建、合同管理部(包括测量监理工程师)共同或分头审核,单价分析及费用计算由合同管理部进行,审核完毕后送总监理工程师审查,签字、盖章后报项目部审批。监理在审核合同变更项目时,事先与合同双方沟通协调(包括施工单位、有限公司和项目部)。项目部审批后办理合同变更手续,完成后按工程进度款结算程序结算。
2.4工程索赔审核程序
工程索赔是工程投资控制一个重要工作内容,索赔的发生往往与设计、工程质量、工程进度、自然环境,以及周边工程建设环境等有关。工程索赔以预控为主,并与工程质量控制纳为一体,制定监理内部的控制措施。
2.5工程竣工结算与审计程序
工程竣工结算分标段进行,竣工结算中的竣工工程量根据合同中相关项目的计量原则进行,计量依据是设计、监理和项目部文件,以及根据施工单位上报,由监理工程师和项目部工程师共同计算(或测量、或现场确定)和签定的现场工程量签认单;工程单价的审核主要是根据合同对①合同《工程量清单》中有的项目,按该项目的单价计价,②合同《工程量清单》没有的项目,但有适用于变更工作的项目,采用该项目的单价,无适用的变更工作的项目,根据投标书报价编制办法进行编制,并办理合同变更手续;竣工结算费用主要由合同项目、合同变更及合同外新增项目三部分组成。
3、几点体会
(1)XX工程各参建单位的合同均是由有限公司负责签订的,由项目部、监理中心负责履行管理,由于对工程实施阶段某些项目的施工合同执行、变更及索赔的“解读”不尽相同,需要工程管理各方讨论协商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一方面是由合同本身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项目部、监理中心的管理范围权限引起的。如何让监理尽早介入项目的立项阶段和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发挥监理在合同的谈判、签订等方面专业化优势,以便在工程实施阶段与委托管理单位更好的配合开展工作,是这种管理模式需要解决的问题。
(2)对有可能增加投资的设计变更,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做具体分析,监理不能一涉及设计变更费用增加就投否决票,表面上是在维护业主利益,实际上损失的是业主的长远利益,监理必须将设计变更放在工程有效使用年限内的整体运营效益中去做研究,才能得出最有利于业主的决定。
(3)现场工程量的签证采用监理和项目部联合完成的形式,这一方面起到了对工程量复核精确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起到了签证各方相互监督的作用,使实际变更工程量能如实反映施工完成面貌,减少了监理与业主、代业主之间由于沟通不够造成的互相猜忌(不信任),有利于监理工作权威性的树立,也有利于变更项目的费用结算。
4、结语
随着国家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制度的改革不断深化,传统的建设监理将逐步与项目“法人”脱离工作关系,而转向与专业的委托建设管理单位发生工作关系。不论与委托建设管理单位存在“管理”或“被管理”的关系,XX工程在这种管理模式下顺利建成,说明这种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先进性,监理中心也积累了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开展监理工作的经验,由于可供学习借鉴的经验还不多,我们将继续努力做好我们的工作。
作者简介
变电站建设模式 篇4
近年来我国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十分的重视, 尤其是对于电动汽车。电动汽车能够有效的降低废气排放、提高国家能源安全, 并推动智能电网的发展。而在电动汽车充电站发展初期, 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和运营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直接决定了电动汽车充电站是否能够持续稳定发展, 对整个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和国家能源战略目标的实现也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1 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建设
电动汽车充电站的主要组成结构就是三台或以上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和非车载充电机, 这些设备可以在充电过程中监控充电机、动力蓄电池, 并为电动汽车提供充电和更换电池的服务。充电站中有四个系统, 分别是充电系统、配电系统、电池调度系统和充电站监控系统, 而计量功能、充电功能和监控功能是充电站的基本功能, 具体可以细化为电力电池检测、动力电池更换和动力电池维护[1]。充电站不仅需要给电动汽车提供电源, 还要对整个充电站进行监控, 同时它需要行车道、监控室、供电设施、监控室等基础设施, 在充电站的设计中必须考虑被充电车辆的停放和进出, 部分采用电池更换模式的充电站需要给被充电车辆提供更换电池、存储的设备和场所。
1.1 电动汽车充电站施工原则
在对充电站进行总体设计时, 需要融合当地区域的城镇规划和总体规划, 还要能满足防火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对于周围的消防、防排洪、交通等公用设施, 应当充分进行利用。充电站的建设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地点, 不能选择交通繁忙路段和城市干道交叉路口, 最好在靠近城市道路的地点进行施工, 同时科学合理的设计防排洪设施、电源进出线走廊、进出站道路的位置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环境方面, 充电站的建设不仅不能靠近那些具有潜在危险和多尘、有腐蚀性气体的地方, 还不能靠近那些可能积水、地势低洼和高温或有剧烈运动的地方。
1.2 电动汽车充电站规模级别
电动汽车的充电站也有一到四级之分, 一级充电站的动力蓄电池存储能力较大, 一天能够为至少200台中大型的商用车提供充电或更换电池的服务;若是乘用车, 一天至少可以给500台提供充电或更换电池服务。二级充电站相比一级充电站的电池存储能量较小, 一天可以为100到200台大中型商用车提供更换电池和充电的服务, 而对于乘用车, 一天可以给200到500台提供充电或更换电池服务。三级充电站的电池存储能量则一天只能给40到100台大中型商用车提供更换电池或充电的服务, 若是乘用车, 则一天可以给100到200台进行更换电池或充电服务[2]。四级充电站的存储能量是最小, 一天只能给40台大中型商用车提供更换电池或充电服务, 或者一天可以给100台乘用车提供更换电池或充电服务。
1.3 电动汽车充电站监控系统建设
1.3.1 监控后台建设
两台工作站和一台服务器是充电站监控后台的主要组成结构, 通常情况下, 充电站监控后台的建设都是根据自身需要来选择服务器和监控工作站数量的, 以太网络是连接系统内所有计算机的主要网络。配电系统和充电机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存储, 监控配电系统和充电机的运行使充电站监控后台的主要工作任务。充电站不仅具有配电站监控SCADA功能, 还有专门针对充电站系统的高级应用功能, 例如智能负荷调控等。
1.3.2 配电系统监控建设
测控和保护是组成配电系统监控的两个部分, 配电系统监控是实现配电系统监控和保护功能的主要方法, 它利用充电站后台系统和通信管理机进行双向数据的交换。配电系统监控中的测控部分具有配电系统各间隔的电压电流等电气参数的遥测功能、重要开关的遥控功能和开关位置的遥信功能。除此以外, 在0.4k V侧还配置了分段备自投装置, 若是其中一路电源失电, 备自投装置就可以快速的合上联络开关, 有效的提高了充电站的供电可靠性。
1.3.3 安防监控系统建设
充电站的门禁、周界安全和门禁的监控, 还有视频监控都是在安防系统内完成的, 它主要利用通信管理机来获取充电机和配电系统监控的告警信息, 给视频联动监控提供了数据依据。充电站的安防监控系统主要组成设备有红外报警器、监控屏柜、摄像机等。
2 电动汽车充电站的运营模式
2.1 整车充电模式
目前有很大一部分国家都在研究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整车充电模式。这种模式将电动汽车的电池和车辆视为了一个整体, 生产成本较低、容量较大, 充电较快、寿命较长的电池产品是它规模化发展的关键, 很好的满足了人们的便捷性要求。这种模式共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常规充电, 一种是快速充电。常规充电就是在蓄电池放电终止后进行充电, 它的充电时间一般为五到八个小时, 较长的能够达到十至二十个小时。虽然这种充电方式的时间较长, 但充电器安装成本较低。这种充电方式比较适合市内环卫车、企业商务车和私家车等车辆。快速充电则是在电动汽车停车的二十分钟到两个小时内, 给其提供短时的充电服务, 这种方式可以大容量的充电和放电, 便于人们的使用。这种充电方式适用于出租车和公交车等车辆[3]。而整个整车充电模式的运营需要政府部门、电动汽车制造商、电池生产商和能源供给企业、建站企业等部门的参与。首先需要能源供给企业支付一定的建站费用给建站企业来进行充电站的建设, 完成充电站的建设之后, 能源供给企业和充电站会在用户来充电站对电动汽车充电时收取一定的费用来实现自身的盈利。刷卡是整车充电管理和缴费的主要形式, 能源供给企业会给用户提供统一的IC卡, 电动汽车用户只需要使用能源供给企业提供的IC卡就可以进行汽车的充电缴费了。目前为止电动汽车的充电电价还没有统一的规定, 一般按照其地区的商业用电其他类型进行费用收取。
2.2 更换电池模式
更换电池模式没有将电池和车辆视为一个整体考虑, 而是将它们分开进行考虑。这种模式的主要思路是用户只需要购买汽车, 电池的购买、充电和更换、管理等可以让专门的电池租赁公司负责, 这样就可以为用户的能源供给提供方便。利用各个电池更换站集中对标准化的电池进行充电是它主要的运营模式, 在用户需要能源供给时可以立即更换充好的电池, 给用户的使用提供了很大便利。电池的更换、租赁和维护回收都在它的具体运营过程内。在电池的租赁方面, 需要能源供给企业进行电池的购买, 然后向建站企业支付一定的建站费用用于电池更换站的建设, 电动汽车用户在完成汽车的购买之后可以前往电池更换站, 首先办理相关的电池租赁手续, 再支付一定的租金就可以直接使用电动汽车了。租赁手续和租金的具体数额由相关部门协商决定。在电池的使用过程中难免会有容量不均衡的现象出现, 所以充电站建设中需要设置检测电池容量的设备, 还有充放电维护的设备, 一旦发现个别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容量有了明显下降, 就需要利用设备进行容量检测, 对容量落后的电池进行多次充放电操作, 使电池内的活性物质激活, 从而有效的恢复电池容量。在电池的回收方面, 电池租赁也有较大的好处, 可以通过电池租赁的方式对电池进行再回收, 不仅可以对废弃电池进行专业的处理, 还可以使运营成本有效的降低, 从而使系统综合成本得到下降。
3 结语
电动汽车有着零污染、零排放的特性, 它是新能源中的绿色产品, 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能源补给是保证电动汽车发展的重要前提, 电动汽车充电站是电动汽车能源补给的基础设施, 只有电动汽车充电站拥有良好的建设和运营模式, 才能有效的促进电动汽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伟, 施勇, 杨帆, 王文斌.电动汽车单相智能无损化充电系统研究[J].华东电力, 2014 (08) .
[2]张曦予, 李秋硕, 陶顺, 肖湘宁, 赵炳强.电动公交车充电站功率需求影响因素分析及建模[J].现代电力, 2014 (01) .
变电站班组建设制度 篇5
默认分类 2007-05-09 19:26:39 阅读1591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变电站班组建设制度汇编 业务技能、学习培训制度
一、为了适应电力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有效的培养新人员,不断提高现有生产工人的技术水平,严格贯彻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安全经济供电,各变电站可根据具体情况,按照下列各项培训方式进行工作:
1、组织规程技术学习。
2、进行反事故演习和事故预想。
3、进行生产知识考问和讲演。
4、设置技术问答
二、变电站运行人员每月规程、技术学习不得少于一次,并由专人负责掌握,学习内容主要为:
1、上级颁发的各项规程制度。
2、事故通报、技术通报和反事故技术措施。
3、本站设备的构造和性能及设计图资料。
4、有关文件、经济运行和新技术资料。
三、变电站每年至少进行反事故演习一次,由供电科领导进行,拟定反事故演习的项目,应考虑下列各类:
1、本站和外站发生过的事故和异常现象。
2、设备薄弱环节和设备可能发生的事故。
3、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季节性现象(风、雨、雷、雾、冰、雪等)。
4、值班员的技术薄弱环节,可能出现的误操作事故。
5、运行方式改变时较复杂的操作。
四、变电站每人每年至少进行现场生产知识考问讲解一次,可结合反事故演习进行,由站长负责执行。其目的为:
1、检查值班人员对设备性能和构造的熟悉程度。
2、促进值班人员正确的维护设备,掌握合理的操作方法和正确处 理设备的事故,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3、检查各项规程制度,上级事故通报的贯彻执行情况。
五、供电通信处每年对变电运行人员进行一次安全业务技术考核,不断提高运行人员的业务水平。设备维护管理制度
设备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物质基础,加强设备管理要坚持以维护为主,检修为辅的原则,搞好设备维护保养工作,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
1、值班人员除正常的工作外,应按本站情况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如:控制盘的清扫,信号灯的更换,交直流熔断器的检查及更换,设备标志牌的更新、修改、保安用具的整修。
2、运行人员是设备的主要,全站设备必须实行专责管理。即以台以人分管维护,把责任落实到人。
3、设备专责人必须熟悉所分管设备的构造性能、运行状态,掌握设备存在的缺陷。
4、负责检查本站排水、供水系统、采暖、厂房及消防设施,并使其处于完好可用状态。
5、配合检修单位做好设备的检修试验工作。
6、按照巡视检查制度的规定,做好设备的巡视检查工作。
7、根据工作需要,应备足合格的安全用具、防护用具,并定期试验。安全质量检查制度
为了加强变电站的标准化管理,保证安全供电,满足矿区生产建设的需要。各变电站每月应由站长带领进行一次安全质量检查,以促进变电站的安全生产。
一、安全生产
1、检查运行人员对各种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主要是“两票”和其它记录,两票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2、检查各班运行人员有无“三违”现象,对“三违”已经发现要严肃处理。
二、设备运行
1、是否按规定对设备进行认真巡视检查。所承包的设备应经常处于良好状态,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并作好记录。
2、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遵守劳动纪律,不脱岗睡岗,不做与工作无关之事,持证上岗。
3、上班期间不得穿高跟鞋,拖鞋、短裤、裙子、不得酒后上岗,不准单人操作和检修。
4、配合检修单位做好月度检查任务。
三、文明生产
1、站容站貌整洁,站内道路畅通,室内外物品摆入整齐、用序。
2、各班运行人员所承包的设备清洁、无积尘、电缆沟无杂物,积水盖板整齐,设备无锈蚀,无油垢,无跑、冒、滴、渗、漏现象。
3、室内外照明合理、齐全、电源安全、各种仪表指示灯、光字牌均应完好。考 勤 制 度
1、各变电站考勤由站长负责管理,并应在每月2日前报供电科。
2、运行值班人员请假,必须提前24小时向站长提出,站长根据工作需要,并按规定填写请假单,然后到供电科理手续,否则站长可不给予请假。
3、情况紧急的也必须在接班前4小时通知站长,以便安排替班人员,然后再补办请假手续。
4、超过接班时间30分钟不到者,按旷工处理。
5、值班人员原则上不允许私自替班顶岗,确有特殊情况的,也必须站长同意,替班人员必须高岗或平岗替班,绝不允许低岗替高岗,否则后果自负,未经许可私自替班者,按旷工处理。
6、未经批准的休息,一律按旷工处理。
7、各级管理人员批假期限按处有关规定执行。安全汇报制度
为了确保变电站安全运行,提高供电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一、各站值班人员每日应向处调度汇报当日电压负荷情况。
二、当需要改变运行方式时应向处电力调度请令,调度下令后方可进行。
三、当设备发生事故时,运行人员可根据《事故处理规程》进行现场处理后,再向处调度汇报。
四、对一些影响设备安全运行的隐患,要及时向处调度值班领导及主管部门汇报。
五、各变电站每月20日前将本站安全信息汇报供电科,由供电科汇总后报驻处安监站。安全奖惩制度
为了加强矿区安全供电工作,提高安全技术素质和责任心,使安全供电达到标准化,特制定以下奖罚制度。促进员工对法规、劳动纪律、规章制度以及思想政治,安全业务知识的提高。
一、奖罚办法:
1、保证安全产,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履行交接班手续,认真填写各种记录,违犯其中之一罚款50元。
2、必须持证上岗。无证上岗,发现一次罚款50元,被上级领导检查发现者,加倍处罚。
3、严格执行“两票制度”,因玩忽职守未按规定及指令而造成设备损坏及人身伤亡,扣发事故责任者、本站站长、安全员、值班长当月效益工资,扣事故责任感者200-500元。
4、不服从领导分配,因工作不认真,马屁大意而造成事故不良影响者,取消当月效益工资。
5、包机人要认真检查维护所承包的设备和其它工作,应及时发现隐患,填写缺陷记录并报上级。如不能及时发现隐患或被检查发现设备存在严重问题,罚50—100元。
6、保证安全运行,酒后不得上岗,发现上岗者,劝其离开现场,并视情节罚50—300元。
7、值班人员上岗期间,不得穿拖鞋、短裤。女工不许穿高跟鞋、裙子,发现罚款50元,令其换工作服。
8、有迟到早退的,第一次罚款50元,旷工一天扣除一月安全奖励,连续旷工三天(全年累计5天)扣全年安全奖,脱岗一次罚款100元。
9、严格上班制度,未经站长同意,随意替班者及被替班者,均按旷工处理。
10、在值班期间不准干工作无关的事,不得睡觉、干私活,发现一次罚50—100元,再次发现加倍处罚。
11、严格要害场所管理制度,闲杂人员不准进入站内。对来站检查、参观、联系工作人员必须详细登记来去时间、姓名、目的,不准与外来人员在站内闲谈,违者罚款50—100元。
奖励办法:
1、全年未发生安全事故,圆满完成任务,并作出突出贡献的可给予适当的奖励。
2、在季度安全业务考核中均获得95分以上者,作为年终比先进依据。
3、发现危及人身或设备安全的重大隐患,能迅速处理,避免恶性事故发生的,经处里认可后给予100—200元奖励。
变电运行班(站)工作标准
变电站的中心任务是,确保安全质量文明生产,提高设备使用率,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
一、职责范围
1、贯彻执行“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方针,开展经常性的活动,进行安全教育和纪律教育,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确保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
2、加强班组管理,建立健全经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实行标准化管理,完善各种记录。
3、做好班组思想政治工作,结合日常工作与活动,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学习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遵纪守法。
4、坚持文化、技术、业务学习,对新工人进行技术培训,发挥老工人的传、帮、带作用。开展岗位练兵和反事故演习,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应知应会,不断提高职工的技术业务水平。
5、树立职工主人翁责任心,增强民主管理意识,激发职工比、学、赶、帮、超的积极性。
6、做好本变电站的的运行和安全保卫工作。
7、负责本变电站值班人员的人身安全。
8、负责做好设备检修后验收工作。
9、负责做好新设备安装、竣工后验收及配合。做好新设备的启动、投运和试运行工作。
二、工作内容与要求
1、贯彻执行变电运行有关技术标准和本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
2、按运行规程规定,进行设备的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向当值调度员和分管领导汇报,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3、接受并执行调度命令,正确、迅速地进行倒闸操作和事故处理。
4、受理和审查工作票。按《电业安全工作规程》规定和工作票的许可、终结手续。
5、按照现场运行规程的规定和上级要求,按时填写各种运行记录与报表,并做好记录准确,字迹清楚。
6、坚持定期的安全活动,开展反事故演习,技术问答等培训活动,提高对事故判断、处理的能力。
7、做好设备检修后与新设备安装竣工后的验收工作,把好质量关。
8、做好全站设备技术资料的记录、收集、保管工作,整洁齐全与实际相符。
9、搞好文明生产,经常保持变电站的清洁卫生。
二、责任与权限
1、责任
1)、对由于工作过失发生的人身和设备事故负责。
2)、对因不按调度命令、操作票或操作票差错所发生的误操作负责。
2、权限
1)、对调度命令有错误时,有权提出纠正 2)、对不符合安全工作规程的行为有权制止 3)、对不执行变电站安全保卫工作的行为有权制止 4)、对领导干部的违章指挥有权拒绝工作。安全岗网员职责
安全网员、青年岗员是工会、团总支下设安全群监组织主要是监督生产一线安全动态,其职责是:
一、熟练本班站设备的性能、运行方式,消防设施布置情况。
二、服从工会、团总支、安监部门的领导,完成上级交办安全任务。
三、掌握本班站安全运行动态。
四、落实岗位责任制,严格遵守值班制度。
五、积极配合、参与处和班站组织的各项安全活动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六、每月按时将本班站安全信息、隐患整改情况上报有关部门。
七、严格遵守劳动纪律,积极主动配合站长查隐患、抓“三违”。安全岗网员工作制度
1、协助安监部门开展安全工作,根据本部门(班、站)实际情况,经常进行安全分析,提高反事故的要求,督促班站负责人进行落实。
2、协助安监部门组织各种安全活动,负责本部门(班、站)个人安全记录的管理。
3、带头执行有关安全规章制度和各项规定,并对本部门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4、审查本站工作票、操作票的合格率,负责上报工作。
5、协助负责人进行事故、障碍和不安全现象的调查工作。
6、协助安监部门对职工进行安规考试。
7、每月协助区长和站长对本部门设备进行善进行一次安全情况自检。
GIS变电站建设要点探究 篇6
【关键词】GIS;变电站;建设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277-01
一、前言
所谓GIS,就是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的简称,这种设备的最大的特点在于能够将变电站运行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设备和元件进行组合,并且将其放置于一个封闭的空间内,使其共同作为一个高压电器进行维护和管理。由此可见,这种设备的应用优势是操作简便、占地面积小,一般来说只需要占用原有系统的百分之一到十分之一的空间,即可完成正常的变电站的运作。
二、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一)主接线设计和气室划分的设计问题
也就是说在采用GIS设备进行变电站的改造时,应该根据其设备特点,冲跟的考虑扩建的需要和设备的故障维修问题,并据此调整设计方案的具体细节,以使设计方案更具实用性。
一般来说,在对GIS设备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按照主接线的方式对其不同的功能进行区分,也就是说要将现有的控制以及系统保护功能进行严格的划分,以避免在运行中出现操作混乱导致的系统故障。另外,在不同的功能区域之前要进行隔离设置,也就是通过一定的气室或气隔将其进行区分。这样可以在某个功能区域发生故障后,避免波及其他部位。
就目前我国的变电站建设来看,大多数采用的是分期建设的形式,这种形式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实际的工程建设成果同最初的工程规划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尤其是随着GIS设备的结构和功能不断的发展变化,给建设施工带来了一定的不便。所以,在分期建设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充分的考虑不同施工阶段的不同功能的运行状态之间的协调,尽量维持施工期间的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和检修的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GIS设备的运行发生故障,需要进行检修时,工作人员应该对设备进行相应的停电处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的把范围缩小于一组母线和一回线上,具体来说就是:将设备的主母线同备用母线的隔离气室相分离。将设备的主母线同自身的隔离气室想分开。如果故障问题涉及到较大的范围,那么可以将主母线的气室分成若干个,并分别进行隔离处理。
(二)户内通风装置设计问题
由于GIS设备的线路终端存在有大量的SF6气体,并且其对人体存在严重的危害,容易引发窒息事故,所以在设备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加强对通风装置的设计,以便能够更好的排换气。
(三)快速接地开关的设计问题
由于GIS设备的特点决定了其在检修的过程中需要增设若干个快速接地开关,所以在设备的设计环节,应该加强对接地开关的位置和出线问题的考量。从功能上看,快速接地开关应该做到以下两点:首先,在设备的正常运行的状态下,可以通过对线路的开合,实现对中的电感电流的切换;其次,如归设备的外壳内部出线爬电故障,那么则可以通过对快速接地开关的操作来实现回路短路,以便实现外壳保护。
三、现场安装应注意的问题
(一)应重视GIS设备安装的洁净度
由于我国变电站的改造工作的推行,使得各地区的变电站的施工进度受到影响,经常会土建工程建设和电气安装工程同时进行的情况,这种情况下,要想实现良好的GIS设备的安装,必须要严格的控制周围的施工环境。防止粉尘进入设备。另外在安装和拆卸螺栓时,可能产生金属异物,这些杂质落入罐体是十分危险的,装配完成后应仔细检查,并用吸尘器清理干净。在GIS总装后正式耐压前,施加作用时间大于耐压时间,但电压较低的电压进行“老练”试验,能有效消除微米级细小微粒。每次老练时间应不少于5min,这种细小微粒往往经过一、二次放电以后即被消除掉,可使耐压水平提高。
(二)应确保设备密封良好
SF6气体是电气设备的重要绝缘介质,它维持设备的绝缘水平和保证优良的灭弧能力。密封性是GIS长期安全运行的关键,SF6气体泄漏对设备影响是很大的,若气体压力下降超过额定压力的15%左右时,设备处于闭锁状态而不能操作。大气中的水蒸汽分压要比设备内部的分压大的多,在气体泄漏的同时,环境中的水分会进入设备内使六氟化硫气体的湿度增大而影响电气性能。对于漏气量大的GIS电器如果只采用补气的方法,最终将导致设备内部的水分超标。GIS设备的漏气点主要有以下部位:管道焊缝、法兰接合面、动触头的拉杆密封部位、套管与法兰的密封部位、阀门、表计与管道、密度继电器、防爆或安全部件、充气或试验接头、组合电器的外壳焊缝等。
(三)应严格控制SF6气体的含水量
SF6气体中水分造成的危害一方面是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HF等腐蚀性的剧毒物,另一方面使绝缘件表面出现凝露降低绝缘性能,产生放电。固体绝缘介质表面吸附水膜时会使沿面电压分布不均匀,因而使闪络电压低于纯空气间隙的击穿电压,介质表面粗糙,也会使电场分布畸变,从而使闪络电压降低,在高气压时易发生凝露现象,表现更为明显。GIS设备充气前抽真空是控制SF6含水量的重要保证措施,它不仅能减少SF6气体本身的水分,也减少了罐内其他物质内所含的水分。
四、安全防护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一)防止机械伤害。
在装配扩建间隔时,必须确SF6气体己回收,才能沿圆周方向均匀松开盖板的螺栓连接,在侧面撬松盖板排除余气,才可拆卸螺母,防止余气未排尽,气室压力过大,弹出盖板击伤人员。
(二)防止电击伤害。
交流耐压试验前GIS设备所有的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绕组应短路接地,电压互感器的二次绕组应一端接地,避免设备击穿时在二次侧产生过高的过电压。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GIS变电站的建设过程中,应该从设计和施工以及安全防护阶段做好实时的施工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参考文献
[1]GIS设备培训资料汇编广东电网公司,2006.11.
[2]罗学琛,SF6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GIS)[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
变电站建设模式 篇7
一、适应水电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变化, 创新“柔性”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水力资源丰富, 水能蕴藏量世界第一。跨入21世纪以来, 大江大河水电开发均已铺开, 新建水电站起点高, 综合自动化普及, “无人值班、少人值守、流域集控”是趋势, “机电合一、运维一体、检修专业化”已为现实;已建水电站则相继完成着设备改造、技术升级;即便是中小型的老水电站, 也不甘落后, 除了硬件上进行升级换代以外, 在管理和人员的素质提升上, 也在做着努力。当今的水电企业在人才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高职水动专业培养的学生是面向水电企业生产一线, 在培养目标上, 除了专业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外, 还要培养学生树立安全生产意识, 养成严谨细致遵规守矩的职业习惯, 并具有一定的学习力, 以适应不断更新的水电新技术的要求。
电力生产安全第一, 企业对进入生产现场实习的学校和学生往往会有严格要求, 这势必给水动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带来困难。于是, 规范的实习管理、科学合理的实习任务安排成为安全生产实习的基本关键保障。将水动专业校外实践分成三个递进环节:水电站认知实习、水电站运行实习、水电站机组检修实习, 并将它们穿插进学生在校学习的三年中, 分别与校内的学习和实践相融合。在第二学期安排水电站认知实习, 由企业兼职教师带领, 学生身临其境, 感知水力发电原理、水电站系统组成、水电站文化和管理, 建立专业情感和作为水电人的自豪感, 其间, 水电行业的新技术、新理念、新资讯渗入课堂, 让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从感性自然上升到理性;在第五学期安排水电站运行实习, 在专业课程结束后, 校内先提前安排2周的水电机组运行仿真实训, 通过数字仿真机实操, 学生对电站主辅各系统之间的运行联系有了全面了解, 再带着对实际运行中的未知、困惑进入水电站、走进中控室, 跟班运行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即便是不能实际操作, 但通过看、问、听、领会、反思、总结等环节, 学生将校内的数字仿真操作与现场师傅的实际操作比对,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在不断的思考、探讨、求证中提高;水电站机组检修实习什么时候安排、安排多长时间, 这些都依水电站生产计划实施情况“柔性”调整, 检修实习地点的选定以学生能进入检修现场并能参与辅助操作为宜, 进入现场前, 参加安规学习和安规考试满分都是“一票否”指标, 现场中, 小组跟班作业, 施行“师带徒”管理,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 兼顾学生能参与水电站机组检修全过程, 学生在为现场技术人员“师傅”作助手的同时, 感受紧张有序的工作流程, 体验严格有章的作业规范, 实现做中学、做中悟。
“柔性”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支撑水动专业人才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培养, 强化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最终拉近了专业毕业生与企业员工的距离。
二、引进企业文化和现场标准, 实现水电特色实训基地建设
教育部关于职业教育“五个对接”中明确指出, 教学过程要与生产过程对接, 就是指要强化工学结合, 加强实习实训环节, 培养符合产业标准的人才。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上也要符合行业企业的特征。水动专业主要面向的企业有水电站、水电设备制造厂家、控制设备制造厂家, 全真环境的校内基地建设无论是从设备规模还是庞大资金投入, 在校内都不可能实现。在多年校企合作中, 引进企业文化和水电站现场标准, 本着“电站进校园、运行在机房、课堂在现场”的建设思路, 开发建设具有水动专业特色的“数字与实体仿真”结合的校内实训基地, 既满足职前教育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目标要求, 同时, 也为水电企业各级各类员工技术技能培训作了有效支撑。
“电站进校园”始于1984年投建的水电站综合实训中心。一台混流式和一台轴流式的模型水轮发电机组, 配以7米水头的储水塔、地下水池和相应的引水系统, 外加自行研制并升级改造的计算机监控系统、发电机微机励磁系统、微机调速器、发电机保护和机组同期装置及负载电源柜等, 与原有的发电机、引水系统、辅助设备相匹配, 实现抽水蓄能、放水发电。这个完整的水电机组及控制系统, 俨然一个小型的校内水电站。按照水电站组成和功能设置划分电站主厂房、中央控制室、检修装配区, 外加学习讨论区, 再将水电站介绍、水电发展历程、机组类型、管理文化等上墙, 这个中心功能辐射教学、培训, 支撑了理论教学和实操训练。
“运行在机房”主要借助于48工位数的水电站仿真实训室, 这是学院与水电厂校企合作的产物。仿真机的开发是以真实水电厂为载体, 在收集、整理大量的水电机组运行中的数据、工况、故障、事故参数基础上,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开发完成。水电站数字仿真机, 不仅可以完整地仿真水电站的整个生产过程, 还能模拟电站运行方式, 设置故障和异常运行工况, 组织教学和员工培训, 通过在计算机上模拟水电站运行, 将在真实水电站不可能的技术技能培训操作变成了轻而易举的事情, 专业课程的教学和实践能在仿真机上讲练一体, 水电站运行技能大比武也能在仿真中心实施, 水电站运行值班员岗位的职业技能鉴定也能依托仿真机完成, 培训的质量和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课堂在现场”依靠的是教学组织中校内、校外实践资源的有效衔接。在教学组织中, 专业课程直接将课堂搬进相关实训室, 实现讲练做一体;同时, 借助于校企合作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不定期的安排掌握了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生在该实训基地参与产品安装调试, 在实践中学习和训练水轮发电机组相关控制系统的安装、试验以及随同前往现场进行故障处理等技能;再者, 水电站认知、运行跟班、机组生产检修等校外实践环节, 在根据现场作业要求和具体内容安排时, 针对性的教学任务, 灵活组织实施, 更是对校内理论、实践教学不可或缺的补充。
具有水电专业特色的校内实训基地, 成为了专业教学的主课堂, 企业文化的融入, 使这个课堂与水电企业的生产现场衔接得更加紧密。身处其中, 学生时刻能体会仿水电生产环境的感染、专业图片的视觉冲击、专业影响力的渗透。
三、校企共赢项目驱动, “三师”队伍能力得以提升
师资队伍是制约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它不仅关系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能实现, 更是专业是否有特色和竞争力的关键。具有高学历、缺乏企业生产经历是目前高职师资队伍的普遍现象, 提升高职教师的实践技能是面临的首要问题。借助校企合作平台, 指导和组织教师参与校企合作项目, 通过项目驱动, 帮助教师向“教师+技师+培训师”三师角色转变, 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企业培训能力。
通过与水电企业共同开发水电站数字仿真机、开发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 参与企业研发、生产项目, 帮助专业教师深入现场, 积累实践经验, 收集整理现场的第一手资料并转换为教学案例, 开发实训项目、实训教学资源, 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通过借助国家、省级、学院各种平台, 申请教科研项目立项, 自研自制专业相关实训装置等, 协助合作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 参与水电站企业的相关技术改造等项目, 提升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开发和承担水电企业员工技术技能培训, 从员工岗前培训、基本技能培训、专项技术培训, 最终到高技能人才培训, 专业教师深入其中, 从培训调研到培训资源包的开发, 提高专业教师的培训研发能力和培训实施的驾驭力。
高等职业教育需要依托行业和企业的支持, 要适应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同样, 专业建设离开行业和企业即为无本之木将失去生命力。专业的改革建设是个永远的话题, 它的内容需求方说了算, 它的成效也不由学校自身来评价。但无论如何,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训基地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培养, 这些都是支撑专业建设的基石, 行业企业的发展, 都应该会在这些基石上烙上专业特色的印记。
参考文献
[1]洪霞.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改革与实践研究[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12) .
[2]汤晓华, 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 2010, (1) .
变电站集中监控运行管理模式 篇8
1.1 监控与操作一体化模式
这种模式对每个运行调度员素质的要求比较高。调度员不仅要监视电网运行参数, 指挥电网设备操作和事故处理, 还必须替代变电站原值班人员承担的监视变电站本体的设备运行状况、各种保护操作及管理信息等工作, 工作量太大, 这样不但大大增加了调度人员的工作负担, 而且主次不清, 不能很好地发挥地区电网调度的职能, 还可能造成信息混乱、操作失误等问题。
1.2 监控与操作分设化模式
这种模式设立统一的集中监控中心, 具有一定的操作职能及联系职能, 负责对全部变电站的远程实时监控工作。运行操作班分区域配置, 就近负责变电站的操作、工作许可及验收、巡视、事故处理及其它运行管理。
该模式促进了变电运行专业内部职能的划分, 司职更加分明。由于设立统一的集中监控中心, 在增加变电站的同时不需要增加监控人员数量, 所以这种运行模式在变电站达到一定规模时, 减人增效的特点最显著。
1.3 监控管理区域化模式
这种模式将监控设立在调度室, 实现监控与调度一体化, 由调度人员司职监控或由监控人员司职监控范围内的设备调度, 将监控和调度合为一体, 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极大程度上保证了监控、调度的统一。
这种模式一定程度上可视为监控与操作分设化的延伸。但这种模式与目前国家电网调度模式不太适应, 适合于110k V及以下电压等级变电站特别密集的地区或220k V调度权限下放地区调度的区域进行实施。
2 监控与操作数字化管理模式
监控与操作数字化管理模式是在无人值守变电站与集中控制变电站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无人值守及集中控制变电站运行维护积累的大量经验可以充分为数字化模式管理所用, 促进了变电站集控模式的改进。
2.1 监视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运行参数
无人值班变电站的信号、测控数据和设备故障信号上传到集控中心, 集控中心的监控值班员负责处理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运行参数在线计算、存储、统计、分析报表, 实时监控设备的健康状况, 遥控、遥信、信号的采集和远距离传输, 保证自动和遥控调整电能质量。集控站对所辖各无人值班站的管理包括以下内容:
(1) 集控站应能对所辖各无人值班站实行监控, 实现防火、防盗自动报警和远距离图像监控。宜逐步实现对风机、照明等辅助电源的遥控功能。无人值班变电站上传到集控系统的信息要满足安全要求。
(2) 集控中心对无人值班站监视和控制操作通过集控子系统对各种运行参数进行采集, 通过各种数字通信接口交换数据, 可进行各种数据处理, 如遥信处理、遥测处理、电量处理、统计计算。
(3) 集控中心对无人值班站监视应具有直观的画面显示功能, 简单方便的人机交互功能, 实时数据库所有对象的描述均可上画面显示。
(4) 集控中心应按照“月例行维护周期表”规定的时间对所辖无人值班变电站进行切换和维护工作, 应严格执行切换、维护卡制度。
2.2 实施数字化管理
(1) 集控站应有实用的微机变电运行管理系统, 实现安全运行、档案资料、记录和两票管理微机化。
(2) 集控站有完备的钥匙管理办法, 对无人值班变电站房屋门锁管理采用可变使用权限式的电子锁具。
(3) 使用“遥视”设备和数字化集中控制管理系统 (见图1) 。该系统完成事件记录及报警处理、信号分层处理、专家告警分析、系统在线帮助、软压板投退、定值区切换、程序化操作、序列控制、集控责任分区等功能。
2.3 实施集控站安全管理
首先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要强化全面、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和监督, 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要落实安全责任, 就要清晰安全责任界面, 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 每一位员工, 保证安全责任压力层层传递。
2.3.1 安全工具管理
安全工具应配备足够的智能型安全工具柜和安全工器具, 安全工器具宜存放在温度为-15~+35℃、相对湿度为80℃以下、干燥通风的安全工器具室内。安全工器具室内应配置适用的柜、架, 并不得存放不合格的安全工器具及其他物品, 以免混淆。绝缘工具在存储、运输时不得与酸、碱、油类和化学物品接触, 并要防止阳光直射, 橡胶绝缘用具应放在避光的柜内, 并撒上滑石粉。
2.3.2 消防安全管理
消防安全是集控站管理的重点工作, 要认真做好消防应对措施, 尤其是无人看守变电站, 对其安全性能要进行适时监控。在变电所内必须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以及灭火系统, 这样一旦出现险情, 集控中心可以迅速给出指令将险情控制。
3 运行管理模式的设想
(1) 运行管理模式必须高效、务实、精简, 一切管理围绕生产, 在技能培训方面, 由于大集控模式对人员技能要求高, 建议每年安排部分一线人员脱产集中学习。此外, 考虑到受控站数量多, 每个集控中心可编写该集控中心运行的《工作指南》, 供人员随身携带方便工作。
(2) 大集控模式下人员管理必须合理, 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能力, 保证人员有良好的工作质量。建议人员安排成操作班、维护班和值守班。操作班负责操作、监盘以及与调度的联系;维护班负责设备的巡视、维护以及现场事故处理;值守班负责流动哨、辅助管理及部分文职工作。
操作班与维护班的人员应该掌握受控站所有的基本操作、巡视许可、验收技能, 并各有所侧重, 这样既能提高工作效率, 又能在必要时互相取代;集控中心还应设1~2名工作任务管理员 (可由站领导或值班长兼任) 负责分配任务与生产管理系统的审核工作。
(3) 大集控模式必须拥有完整、强大、使用方便的生产管理系统 (PMS) 。PMS应能直接指导生产, 力求将所有常规站务工作都纳入其中。具体设想如下:建议将PMS、OMS、班组管理系统、操作票系统合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并加入各种报表、统计表以及运行分析等内容, 工作票审核、操作票开票、修试报告传送等内容也可整合进该系统;建议PMS分成变电站和公司的不同版本, 各个版本的界面、权限不同, 变电站的PMS数据库应在本地电脑中有备份, 数据更改在本地电脑里集中上传, 以加快PMS运行速度, 运行日志也可整合进PMS, 交接班时通过投影机放大供所有人员检查、告知, 最后通过电子签名确认;工作票、操作票系统应整合进PMS, 日常工作票由PMS传真到变电站, 审核后通过PMS数据库直接填写附页, 然后回传给检修公司打印, 加快了开工的速度, 工作结束后直接在PMS中归档, 操作票开票系统也整合入PMS, 并加入远方审票的功能, 如果集控中心人员较少可通过网络远方审票, 在受控站也可开另一个受控站的操作票, 让集控中心人员审票;PMS还可整合进视颇会议功能, 硬件上只需加一个摄像头即可, 这样所有的会议、学习就可就地完成, 在受控站的人员也可参加公司的会议, 提高了工作效率。
4 集控管理模式下设备管理的建议
4.1 缺陷管理
由于人员配备少, 集控模式下的缺陷管理必须科学、高效。如可给每个巡视人员配备数码相机, 遇到缺陷时就可将所拍照片就地输入PMS, 并填写缺陷说明, 集控中心的值班长就可据此将缺陷在最短的时间里上报。对于缺陷, 管理部门不能简单地以数量加以限制, 要考虑到大集控模式巡视频度较低、某些缺陷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的特点, 合理处理、统计缺陷。建议如下:
(1) 管理部门不对缺陷数量加以明确限制, 便于一线人员及时上报缺陷 (包括发生后自动消失的缺陷) , 管理部门可在第一时间充分了解缺陷的真实情况。
(2) 某些缺陷可能不能及时发现, 有些设备可能被误判为缺陷, 对此, 管理部门应从技术角度研究缺陷未被发现或被误判的原因, 定期对运行人员作设备巡视方面的培训, 切实提高巡视水平。
(3) 开展常见缺陷技术攻关活动, 各部门员工可以提合理化建议也可直接参与攻关, 对于一些久治不愈的缺陷, 可在网上开展有奖技术攻关。
4.2 设备维护
集控模式下的设备维护同样需要科学、高效, 设备维护应由按时维护向状态维护发展。建议设备维护周期弹性化, 集控中心可根据每个站、每台设备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维护周期, 老设备周期短一些, 新设备周期长一些, 有些较好的设备可以不维护。
4.3 设备巡视
巡视是运行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集控模式下应充分利用遥视与传感器技术, 加大新材料尤其是智能材料的运用, 同时采用一些新的设备状态显示方法, 以便在减少巡视时间的同时能更容易发现缺陷。此外, 要加强研究一些“巡视死区”的巡视方法, 具体建议如下:
(1) GIS设备巡视遥控化。
GIS设备可靠性高, 不受外界环境影响, 有条件做到完全远方巡视。GIS设备巡视的重点是:SF6压力、开关储能压力;避雷器泄漏电流及动作次数;设备的沮度设备的放电声。在保护室里装一块“GIS设备状态监控屏”, 将避雷器、小电流互感器、气体传感器、SF6压力、开关压力信号分析并远传, 在集控中心就能掌握GIS设备的基本运行情况。
(2) 使敞开设备状态直观。
敞开设备故障率高, 除了避雷器运行参数可远传外其他设备运行状态根本无法远传。为此, 要将状态表现直观化, 以提高巡视效率。具体方法有:用示温涂料测温, 各种示温齐全;使漏油易被发现, 如对于互感器漏油, 可在绝缘柱最顶上一节的伴面上涂浅蓝色亚光油漆, 浅黄色的油漏在上面非常明显, 晚上也能看清;端子箱一直是巡视死区, 可在箱门上装一嵌入式指针温、湿度表, 就能方便地判断加热器是否运行正常。
参考文献
[1]骆金锁.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初探[J].才智, 2010, (03)
无人值守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研究 篇9
目前无人值守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可分为“监控与操作一体化”和“集中监控、分区操作”两种模式。
1.1 监控与操作一体化模式
这种模式又称为集控站模式, 其一般以1到5座220k V变电站为中心, 由多座110k V变电站组成一个集控站。变电站的运行值班人员集中在集控站内, 负责所辖变电站的监控、操作、巡视、日常维护、工作票许可终结、事故处理和运行管理等。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集控站运行人员既负责监控也负责操作, 监控人员和操作人员的角色转变较快。监控人员对现场情况熟悉, 对监控信号的理解准确, 事故、异常时能比较准确的向调度汇报。同时, 由于调度和运行之间的联系, 只建立在调度—集控站之间, 不存在多头、分支关系, 操作、事故处理更加可靠;其缺点在于当集控站所辖变电站有操作、巡视、工作时, 一方面要派出运行人员至现场, 另一方面还要考虑留下集控站监控及集控站本埠变电站操作预留人员 (一般为3人) , 而预留人员往往是碰不到操作的, 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另外, 当集控站规模过小 (少于6座) 容易造成减人效果不明显, 规模过大 (超过15座) 时容易造成管理困难。
1.2 集中监控、分区操作模式
这种模式又称为监控中心模式 (也可调度与监控职能合二为一称为调控中心) , 其由一个监控班和若干个操作班组成, 管辖若干座无人值班变电站。监控中心监控的变电站数量以30座到80座为宜, 操作站管辖的无人值班变电站以10到20座为宜。监控班主要负责所辖变电站的监控、远方操作、监控中心管理等。操作班主要负责所辖变电站的操作、巡视、日常维护、工作票许可终结、事故处理、运行管理等。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监控和操作职能的分工, 符合当今世界分工精细化的发展趋势, 使监控职能和操作职能在各自专业上更加完善。同时, 在人员的设置上, 监控和操作人员可按不同标准合理设置, 特别是操作班人员, 可以根据电网运行的操作规律来灵活安排, 从而达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其缺点在于监控人员对实际设备的不熟悉, 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监控的质量。而且调度、监控班、操作班三者之间的关系, 如何明确职责和界限, 如何在操作流程、工作许可流程、事故 (异常) 处理流程中理顺关系, 都将对管理提出考验, 如果管理不当, 很容易发生事故和问题。
2“集中监控、分区操作”模式的实施分析
以浙江省某市为例, 该市地处浙江省西部, 下辖1市6县, 境内多山地和丘陵, 其中山地占49%, 丘陵占36%。该市现有110k V、220k V变电站共42座, 其中220k V变电站10座, 110k V变电站32座。
如果该市电网实行“集中监控、分区操作”模式, 除在市区设立监控班外, 受地域和交通因素限制 (上级部门要求操作班人员应在40分钟内到达最远的220k V变电站, 1小时之内到达最远的110k V变电站) , 一般宜在每个县设立一个操作班。就该市电网目前的规模, 采取“集中监控、分区操作”模式所需运行人员数量见表1所示。
3“集中监控、分区操作”模式的优点
3.1 有利于人力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
原有各集控站平均监控的变电站数量为6.3座, 而监控中心按1人同时监控10—20座变电站计算,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操作人员方面, 以市区操作班为例, 市区原有集控站2座, 正常上班每天10人 (白天) , 除去监控力量和集控站本埠变电所预留人员6人, 有效操作人数为4人, 平时不得不让大量休息备班人员;而成立市区操作班后, 每天上班有效操作人数为8人, 翻了一番。从整个工区层面看, 现有集控站模式下, 每天上班有效操作人数为18.人;而监控班和操作班分离后, 每天上班有效操作人数可达30人, 提高60%。可见, “集中监控、分区操作”模式的实施对人力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是有明显效果的。
3.2 有利于专业化、精细化的管理
实行“集中监控、分区操作”模式, 还能有效促进电网专业化、精细化的管理。由监控班来负责系统和无人值守变电站的远方运行监控, 如果进一步将220k V监控班和110k V监控班分开, 还能突出各自的重点, 进行分层次管理;而操作班则负责站端的工作。这样更为细致的分工, 使得班组管理人员所需要做的协调工作减小到最少, 能够将精力集中到更为重要的事务上去。
3.3 有助于对运行人员的培训和使用
实行“集中监控、分区操作”模式, 能够使分工更为细致, 工种也具有更强的专业性, 顺应了当前专业化和精细化的管理要求。在变电站投入不断加大的过程中, 各种新技术成果不断应用其中, 作为变电站的运行管理人员, 其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越来越多, 技术难度也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 将运行监控和操作人员分开, 更加有利于他们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 也能够让他们更加精于自己的专业领域, 对于变电运行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此外, 分工更细、更专业也间接使运行人员所需要掌握的知识面相对减少, 岗位要求也相对降低, 能够缩短新进员工的培训周期, 让他们更为迅速的满足上岗条件, 也能够同时满足安全运行的需要。
3.4 有利于解决低强度疲劳问题
操作班的值班方式可以采取类似于配网抢修班的方式, 即除了白天正常上班外, 夜间留守部分人员在值班室, 其他人员就可以回家休息。留守的人员不需要进行监控, 在没有工作任务时也可以在值班室休息, 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低强度疲劳现象。
4 对监控班和操作班的运行要求
4.1 为了确保无人值守变电站运行管理的安全, 监控班和操作班都必须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下一班的接班人员须提前至少15min到达监控班或者操作班, 查阅交接班记录, 细致了解运行的工作事项以及所管辖电气设备的运行方式、运行工况等信息。当遇到特殊情况时, 必须在现场进行交接班。交班人员在交班之前必须将当值的各种记录仔细填写完毕, 并对模拟图板进行认真核对, 对当值变更过的设备在交接班时要作详细说明, 特别是接地线的使用情况要做详细交代。
4.2 操作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程的规定对电气设备进行巡查, 一旦发现设备存在缺陷要及时填写缺陷记录和缺陷通知单。在正常运行条件下, 对变电站的巡视周期一般110k V及以下变电站每周一次, 220k V变电站每周至少二次, 500KV变电站每天至少三人次。在特殊情况下还要结合实际情况来缩短巡视周期。此外, 还要考虑到站内电气设备的运行工况、负荷情况以及气候情况来安排特巡和夜巡。在巡视变电站的过程中, 还要检查站内各种安全用具、生产工具、备品备件、钥匙、通信、防火防盗等设施。
4.3 在正常运行条件下, 无人值守变电站中所有处于运行和热备用状态的电气开关, 都要置于“遥控”方式的位置, 以便于监控班对其进行远方“遥控”操作。而当电气设备需要进行停电检修时, 在得到当值监控人员许可后, 将其移交至现场操作班负责人, 并由现场操作人员将需停电的电气设备置于“就地”操作位置, 并严格执行调度指令就地进行操作。当电气设备检修结束并送电成功后, 现场操作人员需将开关再次切换至“遥控”位置, 并将电气设备移交给当值监控人员。
4.4 操作班的运行人员都要配置交通车辆和必备的通信工具, 车辆一般由操作班人员作为兼职驾驶也可由专职驾驶员来承担。同时要做好车辆的维修保养工作, 以保证车辆随时处于待命状态。而操作班所配置的通信工具也要随身携带并保证其处于可接收状态。
5 结语
变电站采取无人值守不仅可以有效减少生产人员和降低生产成本, 还能大大提高电网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运行管理水平, 促进电网更快、更好、可持续发展。而无人值守变电站实施“集中监控、分区操作”的运行管理模式, 能够发挥专业化管理后带来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 顺应了当前专业化和精细化的管理要求, 体现出规模效益, 适应电网的快速发展, 有效保证了电网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
参考文献
[1]李耐心, 季国华.无人值班变电站管理模式的探讨[J].华北电力技术, 2009, 增刊1:131-133.
[2]梁毅.无人值班变电站管理模式浅析[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6:90.
[3]熊茜, 唐睿.无人值班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现状分析及发展探讨[J].四川电力技术, 2011, 1:74-76.
浅议无人值班变电站管理模式 篇10
一、无人值班变电站管理模式的突出优势
无人值班变电站的管理模式是一种先进的理念和管理方法,是电力企业转换工作机制和实现减员增效的重要途径,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劳动生产率。
(一)实行无人值班变电站管理可以提高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
无人值班变电站工作的开展是一种减员增效的有效模式,是提高电网运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并且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电网安全运行的质量,是电力生产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二)变电站的无人管理模式是提高电网管理先进性的基础
远动和自动化是变电站实行无人管理的重要基础,这是管理方式由传统的以人为因素来管理向依靠自动化设施管理的转变,这是适应电网发展需求的。这种管理方式把生产管理从繁琐和低效的方式中解脱出来,更好的保证了电网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三)变电站的无人管理模式提高了电网运行的水平
无人值班变电站首先是以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基本前提的,并且在此基础上提高设备自动化的程度。在变电站的无人值班模式中,在执行正常的运行操作或者处理故障的过程中都是通过系统的自动化运行来开展,极大的减少了运行过程中的人为失误和操作事故。变电站实行无人值班, 实施远方遥控操作, 加快了压限负荷、送出负荷的速度, 实现了多售电的目标, 有利于提高电网的整体经济效益。
二、无人值班变电站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技术要点
(一)监控与操作一体化模式
这是一种对值班员素质有较高要求的运行模式,其明显的特点是工作比较繁琐,虽然采用了集中控制的运行模式,但是在改进上并不特别明显,与单一的变电站管理没有多大区别。同时,这种模式适用于少量的变电站集中管理,在进行数目较多的变电站管理时,这种模式具有明显的弊端,依然需要数目较多的监控人员。
(二)监控与巡维分设化
这种模式的核心是设立统一的监控中心,负责对所管辖的范围进行实时监控,并且肩负着操作职能和联系职能。巡维中心的主要工作内容是管辖变电站的操作、工作许可及验收、事故处理、巡视及其他各方面的运行管理。
(三)监控管理区域化
监控管理区域化指的是将监控设立在调度,以此来实现监控与调度的一体化。这种模式主要是由调度人员专门管理监控或者有监控人员专门在监控范围内进行监控调度。变电运行人员负责操作、巡视等其他工作。这种模式的独特之处便是将监控和调度合为一体,对人力资源进行了更加优化和合理的配置,从更大程度上保证了调度、监控的和谐统一,同时还明显缩短了调度命令的传达转化时间和过程,减少了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异常处理时间,是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更为有效的方式。
三、做好无人值班变电站管理的有效方法
(一)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
无人值班变电站的管理运行人员需要具有良好的技术素质和丰富的运行经验,并且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警惕性,要时刻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由于工作的压力和难度较大,电力系统应该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科技手段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利用智能操作票系统,提高操作的准确性。
(二)推广远方遥控操作
遥控操作的明显优势是提高运行的效率,缩短运行的时间,以降低时间成本和人员成本。技术条件满足一二次回路,如果积极推行使用远方遥控操作,将会实现远方程序化的操作,切实提高工作的效率。
(三)对自动化监控信息进行科学分级与规范
随着变电站的自动化的发展,信息量越来越庞大。当出现事故时,一些不必要的信息将会严重干扰监控人员的判断力。针对此种情况,变电站可以对自动化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使变电站的自动化信息可以选择性的上传,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监控的质量和效率。
(四)加强各种软件设施和硬件设施的建设
供电企业应该进一步的加大步伐,加大力度,积极加强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建立,提供优质的资源,充分发挥网络优势,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理念提高电力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广大员工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
四、结语
变电所实行无人值班模式是电力企业的一种探索,这将会对变电站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任何崭新的模式在发展和使用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需要在探索中不断的完善和进步。变电站的无人管理模式从很多方面改变了变电站的工作状况,是一种值得借鉴并推广的先进、有效的模式。
参考文献
变电站建设模式 篇11
关键词:变电运行;故障分析;排除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20-0000-02
作为电力系统的骨架,变电运行一旦发生故障,轻则会损害电力运行设施,影响到用户的正常工作和学习;重则会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造成大面积停电事故,从而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在电力发挥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的今天,重视变电安全,加强变电管理,预防故障,及时处理故障对电力的可靠供应乃至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变电运行只要发生故障,不论故障大小,一定会有或多多或少的损失。我们一定要牢固掌握变电运行中常见故障及其处理方法,保证电力持续安全供应。
一、变电站的作用分析
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起着对电能进行变换和分配的作用,通过对变电站进行电压调整、控制潮流以及对电线路和电工设备进行保护,从而达到保证电能的质量和电器设备的目的。变电站的组成部分包括:主接线、主变压器、高低压配置装置、继电保护和控制系统、所用电和直流系统,远动和通信系统,必要的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和主控制室等。其中,主接线是变电站中主要的组成部分,对变电站的功能、运行状况、维护及可靠性都起着关键作用。主变压器是变电站中最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变电站的性能与可靠性。
二、变电运行中常见故障分析
直流接地、断线、PT保险熔丝熔断、谐振等都属于一般故障。此时,三相电压已经不再处于平衡状态,即便是出现上述的故障时,中央信号一般都会立刻发布“10(35kV)系统接地”的报文,但仅仅靠报文根本不能知道具体是那部分出了故障,要想确定出现故障的种类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分析。若其中的一相或者两相电压为零,剩余的两相或一相为相电压时,是PT保险丝熔断。处理该故障时,首先应当把检测二次电压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判断PT保险丝熔断的等级,确定是不是高压保险熔断。若其中的一相电压为零,剩余的两相超过相电压但是不高于线电压时,是接地故障。该故障检查的重点在于要对电力设备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需要检查母线和连接设备以及变压器是否出现了一场情况,要仔细查看设备上的瓷质部分是否已经损坏,检查是否有小动物等外力破坏,要仔细检查避雷器是否损坏等等。若经过了全面的检查并没有发现设备的异常,这个时候就很有可能是某条线路出现了故障,同时其接地故障的保护失灵。这个时候,工作人员想要迅速找出故障的那条线路只能用瞬停的办法。若其中的一相电压降低,剩余的两相达到线电压并且有摆动,则为谐振。消除谐振的方法有不少,常用的是改变设备运行方式。具体来说可以用解列或瞬时并列、瞬时拉合空载线路开关等一系列方法。若其中的一相电压升高,剩余的两相降低,则是线路断线。对于这种故障,要及时汇报,及时调度,安排相关人员对线路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杜绝相同问题再次发生。
三、变电运行安全问题应对方法
(一)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
操作员的操作规范程度和细致程度直接影响变电运行的正常工作和安全,提高相关人员的自身素质,使他们能够按要求规范操作,时刻保持安全意识,工作细致,思想集中,不放松不懈怠,提高技术水平和知识容量,能够最直接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只要工作人员认真做好每项工作,履行规章制度,不违规操作,有责任意识,能够熟练应用处理临时事故的方法,及时上报及时阻止故障的发生,把损失降低到最小,如果企业能够把每位员工培养指导成功,那么事故的发生将会降低再最小的几率。
(二)消除过电压的影响
变压器的高压侧为进线,多采用架空线路引入,容易受到雷击的影响。另外,由于断路器的非正常操作、系统设备故障等原因会导致变压器参数改变,引起内部电磁能量异常,造成异常高压的出现,进而影响变压器内部的绝缘,导致其烧毁。因此,在日常维护中应在高压侧装置避雷器,并在雷雨季节加强巡视。如果变压器发生短路或者接地故障,形成的短路电流很大,会导致绕组变形或油质改变,因此应安装短路保护装置,即在高低压侧均安装断路器,并配合相应的保护,保证在变压器内部短路或低压侧短路过载时能及时跳开开关。如果线路发生接地故障,非故障相的电压将升高,尤其会产生弧光接地过电压,威胁断路器、电压互感器、避雷器等设备的安全运行,严重时会造成设备烧毁。
(三)防止母联开关的误跳
在倒闸过程中,母线倒闸操作前应先投入母差保护的非选择压板,再拉开母联开关的控制电源,最后将PT解列开关切换至并列位置。投入母差保护的非选择压板是为了在出现故障时,母差动作的2条母线可以同时跳开;拉开控制电源是为了防止因误动而产生母联开关误跳,如果2条母线电压不平衡,在合闸时会出现较大的电流,可能造成光弧短路故障;并列压变二次是为了防止倒闸辅助接点烧坏。直流系统运行中若发生一点接地故障,虽然可以保持运行,但是这种故障必须及时处理,否则一旦另一点接地就会造成系统信号、控制系统、保护回路等出现连锁反应。
(四)落实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
科学合理的电力管理制度有利于减少变电运行事故的发生,这主要是因为好的管理制度能够对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范围与规范、所需要承担个人责任以及有可能受到的奖励作出清楚的规定,有利于制度的贯彻与执行和电力部门对员工的管制与激励。除要必须关注电力工作的人事管理问题,管理制度中也必须明确对设备的管理,同时也要对电力工作其它方面的操作规则作出清楚阐述,促进变电运行工作整体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四、结束语
变电运行是电力企业的重要部门,始终要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电力从业人员要紧绷安全这根弦,注意培养安全的观念,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在发生事故时能做好科学有效的处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从源头上杜绝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范来富.变电设备状态检修中的若干问题[J].科技与企业,2013
变电站建设模式 篇12
1 无人值守变电站管理模式
1.1 调度运行管理
变电站是具有运行操作的职能又具有监控巡视的职能。调度负责电网的负荷控制、运行安全及方式控制。调度员需要集中精力在变电站的信号监视、负荷监视、电容器投切等具体设备操作上, 这影响调度员控制电网方式、处理电网事故和控制负荷等, 对电网安全运行极为不利。因此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调度运行管理工作大部分变成调度员完成, 调度员能够进行远方控制的熟练操作, 必须提高责任心, 强调值班纪律。强化工作职责, 严肃交接班制度, 特别重视无人值班站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情况。
另外加强业务训练, 常规变电站改为无人值班变电站后, 变电设备的正常操作、管理、检查、巡视、检修。事故处理等一系列日常工作都要相应地变动调度员必须熟知无人值班变电站设备的运行状态, 熟悉掌握交、直流系统及远动通讯系统情况, 加强对新技术的学习与使用等。
1.2 建立规范制度保障变电运行管理
为更好地落实无人值守变电站的运行管理工作。应该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责任制度, 以规范操作人员、巡视人员的工作行为和过程。现行的无人值守变电站, 公司的检修班不仅要负责现场操作还得负责设备的检修, 这使的工作许可人的安全责任形同虚设, 容易出现违章行为。同时, 由于设备维护者和使用者之间缺乏必要的监督。由此可见, 这种管理模式不利于设备管理更不利于操作管理, 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 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运行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变电站运行监视和现场操作由巡视操作班统一管理, 这样可以使操作与检修彻底分离, 规范了许可人与检修人员的行为, 明确了操作责任, 保证了设备检修质量和运行安全。
不同岗位之问既要做到分工清楚、责任明确, 又要做到相互配合。设备专责制, 无人值守变电站的一、二次电气设备通讯和远动设备等均需由专人维护, 做到专人测试、专人检修和处理缺陷并及时认真填写记录。调度、开关班、刀闸班、检修班成员及远动通讯专职维护人员必须遵循各自的岗位责任制。另外要做到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的巡视和严格的交接班制度。调度及操作队值班员在交接班时应准时、严肃、前后衔接、手续清楚、责任明确运行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职责分工。
1.3 规范化管理建议
现有管理模式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还存在比如责权不清、任务重叠等问题较多的存在于目前的管理过程中, 所以明确无人值守变电站变电运行管理关系、理顺倒闸操作中的责权关系、明确配电设备操作关系等等是非常重要的。在电网多处发生故障、多项工作同时进行、或者自动化系统故障必须进行现场操作时, 如果由操作班实施对每一条线路统一操作, 不仅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 也不利于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特别是故障情况下, 操作及检修时间也是无法保证的, 甚至无法完成操作任务。这不仅增加了管理难度, 而且增加了生产成本, 还可能影响企业形象。因此, 如何采取相应措施解决这一矛盾, 也是无人值守后急待处理的一个问题。
2 提高无人值守变电站的运行可靠性
2.1 无人值守变电站的运行模式
目前, 无人值守变电站的集控中心有两种基本运行管理模式:一种为集控中心监控班模式, 这种模式下, 因为监控班与操作队成为两个独立的班组, 监控班既不能及时准确的了解现场情况, 也无实际权限下令操作, 两组彼此却还存在着依赖性, 这样容易出现“死区”, 存在生产安全隐患;另一种为集控中心模式, 这种模式相对于第一种模式有所改进, 集控中心不参与调度指令操作, 从而减少传达和汇报指令的时间, 减少了中间环节有可能发生的人员错误, 有效地提高了操作效率。
2.2 影响无人值守变电站稳定运行的原因分析
从表面上看, 现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所应用的核心及设备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相近。但实际上, 因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是由值班员面对的后台软件及其监控的变电站设备之间的各个环节都能协调、稳定的工作, 才能保证正常运转的复杂套系统, 并不是简单的一个独立的装置。然而, 远动系统经常发生误发信号、通讯中断等, 使得值班人员对监控系统的可靠性产生怀疑。而且, 在变电站投入运行后, 自动化设备检修后的验收也比较困难, 这些都制约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使其难以进一步发挥更大的作用。运行中的变电站设备出现问题的频率还比较高。虽然有些问题可能不是特别严重。这些问题有的是设备本身质量和工艺方面的原因, 有的则是施工、维护变电站设备的状态产生不信任感。特别是在很多设备还不能通过在线监测装置获取运行数据的情况下, 各种各样的规定就不会被废除, 值班人员的工作量也就难以减少。现有变电站运行管理制度与无人值守运行方式相冲突, 运行人员的观念跟不上技术的发展和变化。
2.3 加强业务培训
目前无人值守站正在全面推广, 逐渐暴露出运行人员的培训滞后的缺点。目前在设备上更增加了运行人员工作的压力, 特别是二次设备在选型上的严重不统一。这就造成了这样的局面, 就是无论发生什么异常, 运行人员都不加分析就汇报调度员, 如果遇到调度员也缺乏相关方面的知识, 也只能不加分析地汇报专业人员。这就是由于自身知识的缺乏, 严重影响了整个自动化系统发挥最大功效。所以, 在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的同时, 也要加强对运行人员的培训, 以减轻运行人员的压力, 保证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运行安全, 提高无人值守变电站的工作效能。
参考文献
[1]荆成.丹东变电站实现无人值守[J].供电行业信息, 2009, 10.
[2]施莉莉, 羊珉.无人值守电网监控自动化改造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34.
[3]李晶, 程明.无人值守变电站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07, 4.
【变电站建设模式】推荐阅读:
变电站建设工程05-25
变电站工程建设09-29
绿色变电站建设方案11-09
110kV变电站建设09-11
变电站班组精细化建设09-09
35kv变电站建设情况10-04
变电站工程建设成本核算的论文05-25
从星级变电站建设谈企业安全文化07-12
浅谈变电站班组标准化建设10-16
输变电建设工程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