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运行

2024-09-16

空调系统运行(共12篇)

空调系统运行 篇1

摘要:在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对电能需求量不断增加,这也对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而且与供电质量息息相关,因此需要保证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安全运行。文中对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性进行了明确,分析了制约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安全运行的因素,并进一步对加强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安全运行的方案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安全运行,因素,运行方案

前言

电力调控运行系统主要由变电站、电厂及用户共同构成,并由输电线路联结在一起的电力网络体系,主要完成电源的输送任务,一旦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发生故障,则会导致大面积停电事故发生。可以说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安全运行是电能稳定供应的关键。但由于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十分复杂,而且对其安全运行的影响因素也较多,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风险,因此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运行方案,以此来保证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安全运行,为电力系统可靠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1 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性

1.1 保证整个电力网的安全运行

电力网组成复杂,规模较大,在其架构中变电场所、发电站及用户数量较多,输电线路也具有不同的电压,由此可以发现电力网络具有复杂性,因此需要保证电能输送的质量。在发电阶段,短时间内即能够完成电力输送及用户用电工作,但这个过程中,需要保证发电机组出力与电力网承受的重量保持平衡,这就需要保证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安全运行。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调度运行体系和电力监督运行体系都加快了智能化发展进程,这也提高了电网数据信息传输的高效性和快捷性,有利于电力调度人员实时对电网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和控制,确保电能质量的全面提升,对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 有利于电力网供电质量的提高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电网建设的力度,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调控运行系统也更加复杂,这也使供电质量很难得到有效的保障,因此需要强化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安全运行,保证用户用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电网在发生问题或是出现操作错误时极易导致停电故障发生,这必然会对电力用户正常的生产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严重时还会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带来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情况。因此需要电力网要达到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安全运行的要求,有效地预防电力事故的发生。

2 制约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

2.1 缺乏必要的安全管理

目前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往往对系统的运用更为重视,而对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较为忽视。特别是在调度工作中,对于系统运行的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从而严重影响了电力调控运行系统运行的安全。

2.2 电力调控系统运行管理系统不健全

目前电力调控运行系统运行过程中由于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系统,再加之管理经验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安全运行。

2.3 专业技术匮乏

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还受制于专业技术匮乏的制约,很难保证系统的正常工作及维护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仅系统的重要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而且系统工作效率并没有显著的提升,为了能够保证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正常运转,需要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3 强化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安全运行的方案

3.1 电力调度运行系统的改善方式

3.1.1 设计标准的优化

需要进一步提高电力调度运行系统的扩展性能,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优化链路控制及网络,应用自动化采集系统实时收集数据,同时还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及时存档。对于电力调度运行系统来讲,还要具备监测显示器械及电气系统主接线图的功能。对于网络的优化,可以采用先进的软件系统,这样不仅能够保证电力调度系统工作速度的提升,而且有利于电力调度运行系统优化工作的贯彻落实。

3.1.2 设计理念的优化

第一,在对电力调度运行系统进行优化时,需要在确保原有器械及成本没有受到破坏的前提下进行,并将已具备的技术手段和器械功能完全发挥出来,不仅能够实现资源和能源的节约,而且也能够实现企业成本的降低。

第二,近年来网络技术发展速度较快,由于网络技术的全面覆盖,网络技术也在开始在设计中广泛应用,设计的开拓性更好地体现出来。在对电力调度运行系统优化设计过程中,要以可扩充性标准作为重要依据,确保做到实时对设备工具进行扩充,实现新系统与老系统之间的的有效衔接,而且电力调控系统也能够更好地适应技术的发展。

第三,电力调度系统优化工作要严格按照开放性标准要求进行,这不仅有利于电度调度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之间数据的交换和信息资源的共享,而且有利于电力调度运行系统软硬件之间的良好配合,为与其他系统之间数据和资源的沟通和共享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电力监控运行系统的改善方式

3.2.1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电能监测

一直以来电力监控运行系统在采集数据时,往往是利用电度量采集器中电子脉冲传输至监控体系,完成数据采集工作,但这种运行模式存在较大的制约因素。特别是对于初始值的电度量进行处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导致电能监测体系荷载的增加,而且无法有效地保障机电度量测量值的精确度。因此需要对这种运行模式进行优化,进一步加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及电能监测,使其不仅能够有效地满足监控体系独立工作的要求,而且还能够实现对信息数据的完整和准确收集,提升电力监控运行系统的资源共享水平,保证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2.2 实时的信息监测和记录

在改善电力监控运行系统过程中,需要对信息实时监测和记录进行完善,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测,加快推进电力监测自动化的实现。保证在无人值守情况下,电力系统能够保持联安全、稳定的运行,并实现劳动强度的降低。在当前监测运行系统中,其所包括的设备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这些设备不仅能够有效地满足电力监控系统自动化监测的要求,而且通过进一步优化报警体系功能,能够及时发现电力监控运行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与电力调度机构的信号波段进行立刻接通,并根据信号情况来对其进行等级评估,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加以处置,有效地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

4 结束语

目前电力资源已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应用最广泛的资源,在当前社会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对电能需求量不断提高,这就需要电力调控运行系统要保证运行的安全性,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来对电力调控运行系统进行优化,保证其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确保电力系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廖淑彦.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安全运行问题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5,20:37.

[2]张伟.探究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安全运行[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0:273.

[3]刘彦蔚.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优化方法[J].电子世界,2013,13:62-63.

空调系统运行 篇2

1.目的规范中央空调系统运行管理工作,确保中央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为用户提供满意服务。

2.适用范围

公司所辖物业的中央空调系统运行管理。

3.职责

3.1中央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由工程部统一负责。

3.2日常的空调供应由空调运行班和中控室负责。

3.3冷水机组、水泵、风柜、冷却塔和膨胀水箱等设备与装置的日常巡检及制冷机房、空调机房的管理由空调运行班负责。

3.4各设备装置及风、水管道系统的维护保养和应急抢修由空调维修班负责。

3.5各设备的电动和配电部分的维护保养和应急抢修由电工维修班负责,空调维修班配合。

3.6监督、验收外委单位对宅洞水质的处理及冷却塔和冷水机组冷凝器的清洁工作,由空调运行班负责。

4.工作程序

4.1空调供应程序

4.1.1空调运行值班人员按照冷水机组开停机程序,在规定的时间开停冷水机组及启停相应的冷却水系统和冷冻水系统;

4.1.2中控室值班人员按规定开关集中控制的风柜和各层新风机;

4.1.3中央空调系统运行期间,空调运行值班人员应每隔一小时将冷水机组和水泵、冷却塔的运行数据记录在相应的运行记录表上;

4.1.4如有用户需要延时空调服务,按有关有偿服务规定执行;

4.1.5用户有空调使用效果方面的投诉时,由空调维修值班人员去现场了解情况并给予解决。

4.2空调设备管理程序

4.2.1工程部负责建立各类空调设备的运行、维护保养及检修档案;

4.2.2工程部负责对空调设备进行标识,以便统一管理;

4.2.3由空调工程师制订空调设备及装置维护保养的规程,经工程部经理审定后发放到相关班组,并依此制订和下达相关工作计划;

4.2.4如用户装修涉及到空调设备或装置的变动、按有关装修规定执行。

4.3空调设备维修程序

4.3.1在日常运行中,空调运行值班人员应按照有关设备及装置巡回检查规定进行巡检,发现问题要及时反映,以便维修人员尽快到位检修,检修后要将有关情况记录在“检修记录表”上;

4.3.2空调维修班和电工维修班人员应按照空调设备及装置维护保养计划,定期对空调设备及装置进行维护保养,并将维护保养情况记录在“设备及装置维护保养记录表”上;

4.3.3用户有空调设备及装置方面的投诉时,由空调维修值班人员到现场检查,如属一般性维修,不涉及零部件的更换,则及时处理;如需要换零部件等,按有关维修规定执行。

4.4空调水处理程序

4.4.1空调水处理委托专业水处理公司进行,具体内容参见委托合同;

4.4.2外委单位完成水质处理及冷却塔或冷水机组冷凝器的清洁工作后,由空调运行值班人员负责在其工作单上签署验收意见,并留一份交工程部存档;

4.4.3水处理公司出具的水质检验报告由工程部存档。

5.相关支持性文件和记录

5.1离心式冷水机组操作规程

5.2离心式冷水机组运行记录表

5.3水泵、冷却塔运行记录表

5.4中央空调系统巡回检查规程

5.5加时服务申请单

5.6设备技术性能卡片

5.7空调设备及装置维护保养规程

5.8设备及装置维护保养记录表

5.9空调设备或装置变动申请单

5.10设备(装置)检修记录表

5.11设备(装置)维修通知单

设备的管理制度

1.巡回检查制度

中央空调系统涉及到的设备种类和数量较多,安装地点也比较分散,特别是夏季供冷运行时,对水系统来讲,冷水机组、二次泵、冷却塔、膨胀水箱、空气处理装置等通常分设多处。更有一些超高建筑和多功能公共建筑,由于技术上或使用上的特殊要求,往往设置多个机房,而人员配备上不是也不需要每个机房都有值班人员。此时,为了保证系统安全正常的运行,就需要运行维护人员和检修人员定时或定期地进行巡回检查,以预防为主,发现故障和问题及时处理。

2.维护保养制度

中央空调系统和设备自身良好的工作状态是其安全经济运行、延长使用寿命、保证供冷(热)质量的基础,而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维护保养工作又是中央空调系统和设备保持良好工作状态的重要条件之一。

3.检测与修理制度

不管如何加强维护保养,都只能降低设备的损坏速度,要想完全使设备不出现故障或不发生部件损坏是不可能的。中央空调系统在运行一定时间后,运动部件都会出现磨损、疲劳、间隙增大,甚至丧失工作能力;而静止的部件和管道也会产生堵塞、腐蚀、结垢、松动等现象,使设备的技术性能、系统的工作状况发生改变,甚至发生事故,影响到中央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空调的使用效果。因此,必须定期对系统和设备进行检验

和测量,以便根据检测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或恢复性的修理措施

4.运行与检修记录

运行与检修记录是设备技术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除此之外,它也是原始技术资料之一。原始技术资料包括空调系统设计、施工、安装图纸和说明书,各种设备的安装、使用说明书,系统和设备安装竣工及验收记录等,分别由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安装单位

提供,是在中央空调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前就形成的。而运行和检修记录则是在中央空调系统投入运行后形成并不断积累起来的。通过这些记录,可以使运行和管理人员掌握系统和设备的运行情况和现状,一方面可以防止因为情况不明、盲目使用而发生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从记录中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经过总结、提练后,再用于工作实际中,使管理和操作检修水平不断提高。

空调系统运行 篇3

[关键词] 节能运行中央空调系统能耗

空调能耗是商业类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据统计空调能耗占总能耗的50%~60%。所以,中央空调的运行费用也成为商家重要的资金投入,引起商家的广泛关注。笔者在河北省廊坊市的公共建筑空调系统中进行实地调查观测,并发出20份调查报告,收回13份,其中商场空调系统3份,均为全空气系统。本文针对该地区中央空调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目前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进行探讨。

一、商场空调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冷水机组长期处于工作状态,没有温度设定,进行开启,即使设定了温度,也不能有效地对冷水机组的开启进行自动控制。

2.主要运行设备(如水泵、风机、冷却塔)能耗过大。

3.系统运行中的水系统随室外气温变化,其波动性较大,加大了其在管路中的阻力,且稳定性差。

4.多数商场都存在空调能耗大,过度季、冬季不能采用大量新风,全年制冷机运行时间过长,并经常出现过度期或冬季室内温度偏热现象。

5.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一直缺乏比较完善、简便有效的计量核算、运行管理制度。

二、商场空调负荷特点

商场空调属于舒适性空调,设置目的是为顾客创造一个舒适的购物环境,并有利于商品的储存。商场负荷的主要特点是:大中型商场有较大的内区,人员多,人员结构复杂,人员负荷和新风负荷占冷负荷的大部分,而建筑围护结构负荷所占比例很小。为保证商场的采光和广告效应,商场使用的各种照明设备较多且发热值高(如投射灯、卤素灯等),导致照明负荷很大。

三、运行参数的设定对空调系统节能运行的影響

室内参数的高低,与空调能耗的多少有密切的关系,其中温度对其影响最大。很多资料给出了室内计算温度与能耗的关系,如《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供暖时,每降低1℃,可节能约10%~15%;供冷时,每提高1℃,可节能约10%左右”。因此,在不降低室内舒适度标准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设定室内空调的运行参数,可以收到明显的节能效果。

四、运行管理方案探讨

1.机组的节能运行。在空调系统中,主机能耗占总能耗60%以上,因此主机的节能运行是整个系统节能的重要环节。在空调系统设计中,主机都要按最大负荷进行设计,而空调系统对每个具体工况而言,都有一条最佳的特性曲线,满足这条曲线工作,主机效率最高,能耗最小,控制主机尽量满足其特性曲线,则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正如上述第三点所述,选择合理的运行参数将会对空调节能运行起到明显的效果。设计中避免送风温度过低,因为当送风温度由18℃降到14℃时,在同样的房间温度下(26℃,相对湿度50%),处理新风的能耗会增加25%。因此,从健康、舒适、节能考虑,舒适性空调夏季室内设计温度确定取比室外环境温度低5℃~8℃为好,同时室内外相对湿度差也不宜太大。

2.水泵的节能运行。由于水泵在设备选型时大都留有余量,因此水泵的出水侧阀门都不会全开,有的仅能开到二分之一,这就造成了阀门的节流损失。同时由于阀门限制水量,使主机的制冷效果不理想。设计负荷运行时间约占总运行时间的6%~8%,水泵的能耗约占空调系统总能耗量的15%~20%。为此,采用变频变流量系统,使输送能耗随流量的增减而增减,具有显著的节能效益。

3.减少水系统的隐性能耗。在空调系统中,冷却水和冷冻水两大水系统的节能,即如何降低水系统的隐性能耗,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实际上,这两大水系统水的耗失量是相当大的,水的大量耗失,一则增大水资源的压力,二则也增加冷水机组、水泵和冷却塔的电能消耗,即隐性能耗。(1)冷冻水系统的节能。冷冻水在空调系统中主要起着中间载冷作用,在隐性能耗方面主要表现在管路保温的冷量损失及冷冻水流失方面,其中后者往往被忽视。冷冻水流失绝大部分是因为排污阀、旁通阀失效或关不死所致。(2)冷却水系统的节能。冷却水系统中水的流失主要在如下三个方面:①蒸发耗水。冷却塔内热水通过蒸发释放潜热而达到自身的冷却。大风量导致的出水温度降低,并不能达到节能的目的。②控制飞水,节约水耗。空气将水带出冷却塔,造成水耗称为冷却水飞水。这是冷却水系统的另一种隐性能耗。③排污换水消耗。尽管排污换水消耗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保持水系统清洁却可以减小换水的频率。

4.启停最佳控制。空调装置消耗的电能等于装置运行的时间和装置的容量的乘积,如果运行时间减少,消耗的电能就会按比例下降。对大楼不同场所的空调负荷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寻找最佳启停控制方式,并在过度季节,尽量采用室外新风送风,关闭机组,减少机组全年的运行时间,这样将既能满足人们对空调环境的要求,又能符合节能的要求。

5.加强运行管理。建立严格的运行管理制度,引入专业管理人员,在管理人员上岗之前要进行专业的运行管理培训,并进行实际操作的考核。定期对运行情况进行实际的观测和记录,做到“天天有记录,月月做总结,年年定计划”,并按照实际观测情况填写《中央空调运行情况记录表》和《中央空调运行情况统计表》。

五、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商场空调系统运行,要在各个环节紧紧把握,不疏忽任何一个环节,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能耗。

参考文献:

[1]江亿薛志峰:商业建筑节能技术与市场分析·2000暖通空调年会论文集,2000

[2]劳文慧:空调节能技术分析[J].制冷,2004(3):18—20

[3]龙惟定:上海公共建筑能耗现状及节能潜力分析[J].暖通空调,2002(2):8—10

[4]郎四维龙惟定等: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宣贯辅导教材,2005

[5]刘清江韩学庭:中央空调运行管理节能问题的研究

[6]黄绪镜:百货商场空调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7]杨善勤: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空调系统运行 篇4

1 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应用现状

1.1 专业的技术人员比较缺乏。

通过调查发现, 我国在电力行业中, 虽然已经构建并且运行了电力调控系统, 但是还是缺乏一定的技术人员, 无法满足运行维护的要求。这样就无法有效保证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影响到系统效能的发挥, 没有较高的工作效率。针对这种情况, 就需要配置足够的工作技术人员, 对电力调度相关的知识和应用技术进行熟练掌握, 以便对系统的运行进行维护。

1.2 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目前出现了诸多的电力调控系统新运行方法, 因为只有较短的运行时间, 运营管理经验比较缺乏, 没有办法对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科学制定。这样就没有相应的制度来约束电力调控系统的运行, 影响到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3 没有充分重视系统管理工作。

通过研究发现, 电力调度运行系统有着较强的实用性,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 将整套系统的应用作为考虑重点, 没有科学的管理系统。在人员配置方面, 没有大力培训相关的技术人员, 如果运行过程中有问题出现, 向生产厂家推卸责任, 出现诸多的问题。

2 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优化方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社会的用电需求越来越大, 电网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那么就对电力调度的控制、保护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提高电力系统调度运行和监控运行水平, 向各级调度中心及时发送相关信息, 这样才可以对电网和变电站的运行情况及时掌握。具体优化方法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2.1 电力调度运行系统的优化方法。

研究发现, 电力调度运行系统有着诸多的功能, 如数据采集功能、信息处理功能、远程控制功能、历史趋势功能以及画面编辑和显示功能等等。要想促使这些功能得以实现, 就需要优化设计目标。

一是优化电力调度运行系统的设计目标。具体的设计目标是这样的, 不需要大规模改变电力调度运行系统, 在整个电力调度网络中平滑过渡小规模改进以后的应用系统, 促使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扩充性得到提高。在网络方面, 需要对相关软件进行设计。在系统主站方面, 需要保证在正常运行过程中, 系统可以将主接线图和监视设备的状态给显示出来, 并且可以对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数据进行采集, 能够及时自动存档这些数据, 对遥测量的运行曲线图进行绘制。

二是电力调度运行系统的优化原则。保证优化后的系统具有足够的开放性, 开放电力调度运行系统之后, 能够和其他机构共享信息, 避免信息冗杂情况出现于系统中, 最大限度地降低信息冲突问题发生的几率。开放性的实现, 可以促使企业内部更加方便地进行交流, 促使系统的兼容性得到提高, 能够有效连接外界的各种异种机。

要保证优化后的系统具有实用性, 在优化系统的过程中, 不能够损坏原来的设备和投资, 将计算机等现有的网络设备充分利用起来, 促使企业资源和资金得到节约。另外, 还需要将安全可靠的原则贯彻落实到系统优化过程中, 优先优化那些管理和维护起来比较便捷的系统。要保证优化后的系统具备可扩充性, 在优化电力调度运行系统时, 需要将电力系统的可扩充性充分体现出来, 使之能够有效适应以后的新技术。

2.2 电力监控运行系统的优化方法。

通过监控运行系统的应用, 可以实时监控调节电网设备, 录入相关数据, 促使电厂的自动化进程得到加快, 促使电力系统的无人值守运行得以实现。监控系统综合了多项技术和设备, 如控制仪表、PLC技术以及数据采集装置等。这样即使无人值班, 电力系统正常运行也可以得到保证。比如, 通过应用电话报警系统, 有报警信号发出于监控系统, 这些报警通知信号可以被调度部门及时接收, 然后结合报警信号等级, 进行智能处理, 促使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得到有效保证。同时, 还需要优化PLC和电能监控系统。过去在采集电度量数据时, 需要有电压脉冲进入监控系统, 那么就需要重新设置电度量的初始值, 这样监控系统的工作量就会大大加大。同时, 也无法有效保证电度量监测值的正确性。因此, 就需要优化监控运行系统, 有效应用智能电度表, 使监控系统在实现独立性的基础上, 满足通信需求, 并且监控运行系统中可以共享相关信息, 促使监控系统更加安全稳定地运行。

3 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 随着时代的发展, 我国电力系统规模越来越大, 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 就需要应用相应的优化措施, 促使电力调控系统的运行水平得到提升, 充分发挥电力调度的监控功能。本文从几个方面阐述了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安全运行, 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刘彦蔚.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优化方法[J].电子世界, 2013, 24 (13) :192-193.

[2]黄卓斌.浅谈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优化方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3, 21 (16) :104-106.

输煤系统运行管理 篇5

一、适用范围及执行标准

本方案适用于 输煤系统巡视(运行)项目 执行标准:

二、输煤系统中其主要设备巡视管理办法及措施

2.1输煤皮带运行

输煤运行人员安全注意事项

1、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必须穿工作服并扣好纽扣,穿好防滑胶鞋。

2、检修作业必须办好工作票,作业前必须得到运行班长及值班员同意,并作好安全措施情况下方可工作。

3、非本岗位运行值班员不得操作任何设备,操作前必须进行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操作。

4、有严重缺陷的设备,特别是威胁人身安全的设备,值班员有权拒绝操作。

5、严禁在输煤皮带运行时清理皮带下面的积煤,下煤筒堵煤时有权拒绝操作。

6、清理下煤筒、原煤斗应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

7、喝酒、精神状态不好禁止接班工作。2.2输煤皮带机的运行 2.1.1、信号规定

2.1.1.1、启、停皮带信号均为两声长铃┄ ┄ 2.1.1.2、倒皮带信号均为两声短铃‥ ‥ 2.1.1.3、事故信号为一声长铃┄

2.1.1.4、有事要人为三声短铃‥ ‥ ‥ 2.1.2、信号使用规定

2.1.2.1、信号为整个输煤系统联系之用,禁止随意使用。

2.1.2.2、设备的启动、停止及发生事故,在操作前必须发出规定信号。2.1.3、输煤皮带机启动前的检查

2.1.3.1、检查输煤栈桥内部通道、楼梯、平台应无影响运行人员通行和工作的障碍物,照明应充足。

2.1.3.2、设备启动前应对胶带、下煤筒、倒料槽进行检查,应无残留积煤,无工作人员进行工作。

2.1.3.3、电动机接地线良好,地脚螺栓无松动现象。2.1.3.4、检查减速机油位正常,油质合格,无漏油现象。2.1.3.5、各滚筒完好无损、粘煤、衬胶无开裂现象。2.1.3.6、各托辊齐全,无卡涩、无粘煤,转动自如。2.1.3.7、各段皮带逆止器、制动器应保持良好,动作可靠。2.1.3.8、检查所有转动部分地脚螺栓无松动现象,完好无损。2.1.3.9、检查皮带机的刮煤板、清扫器应无磨损,确保好用。2.1.3.10、检查胶带划痕及磨损,胶带接头应牢固,无开胶现象。2.1.3.11、检查所有事故开关动作可靠,警笛好用,并在复位状态。2.1.3.12、犁煤器无变形,行动自如,电动推杆动作可靠。

2.1.3.13、皮带机拉紧装置无卡涩、掉道,拉紧重锤下无影响工作的障碍物。2.1.4、输煤皮带机启动规定

2.1.4.1、输煤集控值班员在启动前应与各段专责值班员作好联系,再发出启动信号,5s后再启动皮带机。

2.1.4.2、启动设备时,启动电流值恢复到正常电流值的时间不允许超过5s,否则应立即停机检查。

2.1.4.3、设备全部启动后,设备空转一周进行检查,确认设备运行良好后,方可带负荷。

2.1.5、输煤皮带机运行中的检查与维护

2.1.5.1、运行值班员在设备启动后,应按规定对设备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和处理。

2.1.5.2、检查电机震动、温度、声音是否正常。

2.1.5.3、检查减速机油位在正常范围内,是否漏油,其震动和声音是否正常。2.1.5.4、发现皮带跑偏应及时调整,调整无效应立即停机处理。2.1.5.5、发现皮带打滑或带速过慢应立即停机,汇报处理。2.1.5.6、检查拉紧装置无歪斜及卡涩现象,工作正常。

2.1.5.7、下煤筒应无堵煤现象,如需人工清煤时,必须停止设备运转,并采取可靠安全措施。

2.1.5.8、检查皮带工作面和非工作面有无划痕及磨损,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机处理。2.1.5.9、检查各部位滚筒声音是否正常,托辊有无脱落,对托辊及滚筒粘煤应停机后处理,严禁在运行中处理。2.1.6、输煤皮带机运行中的注意事项

2.1.6.1、严禁跨越皮带及转动设备,如必须通过时应经过通行桥。2.1.6.2、对进行检修的设备应切断电源,挂号警告牌,并作好防止转机转动伤人的安全措施。

2.1.6.3、禁止对运行的转机进行擦拭和清扫。

2.1.6.4、事故情况下任何人都可以用事故按钮(或拉线开关)事故停机。2.1.7、遇到下列情况之一应立即停机

2.1.7.1、电动机电流在额定范围内摆动过大,并急剧上升时。2.1.7.2、电动机及减速机轴承温度、声音异常,有焦味及冒烟现象时。2.1.7.3、皮带断裂、刮破或严重跑偏,皮带接头撕开影响运行时。2.1.7.4、皮带打滑或带速过慢时。

2.1.7.5、有异物卡住头、尾滚筒不能转动时。2.1.7.6、下煤筒、碎煤机、煤筛堵煤造成系统冒煤时。

2.1.7.7、输煤系统发生火灾、设备严重损坏、人身事故或有人身事故危险时。2.1.7.8、拉紧装置失灵时。2.1.8、启、停输煤系统原则

2.1.8.1、启动系统顺序:按输送物料的逆方向启动。2.1.8.2、停止系统顺序:按输送物料的顺方向启动。2.3 叶轮给煤机运行 叶轮给煤机的使用 3.1、启动前的检查

3.1.1工作前向上班了解机械工作状况是否正常,安全设施是否齐全可靠。3.1.2开机前检查给煤机电机,减速箱是否正常,各部件螺丝齐全牢固,对煤质方面有无临时要求或规定。3.1.3给煤机润滑系统油量是否充足,给煤机运输机尾不准有障碍物以保证转动灵活。确认无问题,在信号允 许启动时方可开机。3.2运行中注意事项

3.2.1叶轮给煤机运行当中,要经常检查电机,减速器的温度,声音有无异常,各部件是否完好。发现异常要立即发出停机信号,停机通知调度进行处理。

3.2.2在处理故障时要先切断电源开关,停止机车运行,用信号通知有关岗位人员后方可处理。

3.2.3给煤机运转当中要均匀行走,不得萎窝子,要注意煤中大块、矸石或较大铁器把机械弄坏。适当控制给煤量,保持给煤量均匀,同时注意不得把煤仓拉空。3.3停机后的工作

3.3.1给煤机值班员接到停机信号后方可停机。

3.3.2停机后,要检查机械各部件状况,如有不完好之处立即进行处理。3.3.3清扫环境卫生,擦拭机械,达到标准要求为止,为下班作好一切准备。2.4 振动筛子运行 4.1振动筛启动前的检查

4.1.1检查设备防护装置、信号设施是否齐全可靠。3.1.2检查设备紧固件是否有松动,特别是连轴器连接螺栓。4.1.3检查轴承是否有足量的润滑油。

4.1.4检查机腔内有无异物,如有异物应清理后启动。4.2振动筛运行注意事项

4.2.1振动筛空转运行正常后方可进料。4.2.2严禁超硬物和不易破碎物进入机内。4.2.3振动筛运行中,严禁任何人员进行检查、调整或进行清理工作。

2.5破碎机运行 5.1破碎机启动前的检查

5.1.1电机地脚螺丝、机体地脚螺丝无松动和脱落现象。5.1.2各检查门、入口门应严密关闭。

5.1.3各润滑部位润滑油在规定之内,油质清洁。5.1.4排料口四周无粘煤和杂物 5.2破碎机运行中的注意事项

5.2.1注意破碎机电机电流的变化,运行中电动机电流严禁超过额定值。5.2.2严禁超负荷运行,对难碎或煤质较差的原煤,应适当减少给煤量。5.2.3破碎机的振动值不超过0.15mm, 破碎机电机振动值不超过0.10mm.5.2.4破碎机值班员在破碎机未完全停止前不得打开人孔门检查及处理故障。5.2.5遇有破碎机电机剧烈振动、冒烟、电流超过额定值,破碎机轴承剧烈振动时应立即停止破碎机。

2.6 除铁器运行

6.1启动前的检查

6.1.1班前要了解并检查试运除铁器的工作状态,安全设施是否齐全,并进行试运行。

6.1.2动前必须认真检查电磁除铁器的主要部件是否良好,电线、电缆头有无损坏现象,除铁器上不得粘煤,吊挂设施是否牢固,除铁器与皮带的间隙不应小于250mm不应大于350mm。6.1.3在接到启动信号时,确认周围无障碍物,机械正常时,要先启动除铁器,然后再启动2#皮带。6.2运转中的注意事项

6.2.1运转中要经常注意观察运行状态,各部件运转是否正常。6.2.2经常检查除铁器的除铁能力,操作人员不得佩戴机械手表。

6.2.3修理机械或处理故障时,先切断电源,用信号通知有关岗位人员方可处理。6.2.4 1#除铁器卸载后放回原位,严禁小运行过卷。6.3停机后的工作

6.3.1接到停机信号,并确认3#皮带无货时方可停机。6.3.2停机后,应检查电磁除铁器的状况是否正常。6.3.3清扫铁块,打扫环境卫生,做好交班工作。

三、安全文明措施

1..必须严格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甲方的各项标准、制度、规程、预案双方权利和义务.2.严格执行《质量体系管理要求》ISO9001:2008、《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4001-200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11和甲方的 《职业卫生健康管理标准》QG/WGQS02.25.00-2013、《固体废物管理规定》QG/WGQS09.02.00-2014。

3.巡视人员上岗前应告知工作场所中所面临的各种涉及环境、健康、卫生方面的环境因素、危险源、重大风险等内容。4.必须自觉接受甲方人员的领导。

5.运行人员的更换必须经甲方运行专业同意。

6.严格执行甲方燃料部卸船机、斗轮机、皮带机、推煤机等各种车辆的运行规程和安全操作规定。

7.燃料运行自卸车等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8.燃料运行巡视人员必须需经甲方考试合格后上岗工作。9.进入生产现场必须规范带好安全帽,作业时必须带好安全用具。10.严禁野蛮作业,发生设备和人身事故者严肃处理,严重违纪者辞退。11.运行岗位人员必须佩戴好必要的劳防用品(工作服、工作鞋、安全帽、手套、口罩等)和简单生产用具(扫帚、煤锹等),工作服装和安全帽必须统一并符合劳防有关规定。

农业旅游系统运行研究 篇6

摘 要:农业旅游系统是一项复杂的巨系统,它既有农业本身运行的自然、社会属性,同时也具有旅游发展的经济属性。农业旅游系统主要由供给子系统、需求子系统、通道子系统、控制子系统和保障子系统构成;人们的需求、农业发展、政府政策等是农业旅游系统运行和演化的动力;农业旅游系统的有效运行需要有完备的投入机制、转换机制、调控机制、产出机制及反馈机制。

关键词:农业旅游系统;系统动力要素;系统运行机制;系统演化;子系统

中图分类号:F59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6439(2009)06-0092-07

The Study of the Operation of Agritourism System

FAN Chun

(Tourism School and Land Resources,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67, China)

Abstract: Agritourism system is a huge complex system and has both natural and social attribute of agriculture and economic attribute of tourism development. Agritourism system is composed of supply subsystem, demand subsystem, channel subsystem, control subsystem and ensuring subsystem, and human dem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governmental policy and so on are operational and evolution power of agritourism system. The effective operation of agritourism system demands complete input mechanism, transforming mechanism, regulating mechanism, output mechanism and feedback mechanism.

Key words: agritourism system; dynamic power factor of the system; operation mechanism of the system; system evolution; subsystem

引 言

农业旅游作为一项新的旅游项目, 已成为世界潮流。农业旅游源于欧洲的西班牙, 20 世纪60 年代初, 有些西班牙农场把自家房屋改造装修为旅馆, 接待来自城市的旅游者前往观光度假, 被认为是农业旅游的起源。[1]我国的农业旅游实践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的广东深圳出现,但正式的“农业旅游”官方名称则是出现在2001年。[2]

正当农业旅游实践活动在我国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国内学者也开始进行相应的理论审视,他们的审视角度有从理论入手,[3-4]也有从实践进行;[7-10]有从国外借鉴,[11-12]也有国外和国内相结合进行。[13-14]成果虽然不少,但总体看呈现出“重应用,轻理论”的现象,研究方法多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的很少。一些新技术、新方法,如遥感、GIS等在该领域的应用目前还是空白。 基础理论研究的匮乏和过分强调案例研究为主的定性研究方法,将会影响农业旅游研究的深入展开。为此,笔者运用系统学相关理论来剖析农业旅游系统运行状况及趋势,以期能为农业旅游发展在理论上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它研究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用数学方法定量地描述其功能,寻求并确立适用于一切系统的原理、原则和数学模型,是具有逻辑和数学性质的一门新兴的科学。加拿大籍奥地利人、理论生物学家L.V.贝塔朗菲(L.Von.Bertalanffy)是其创立者。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系统的基本特征。本文将据此对农业旅游系统进行分析。

一、农业旅游系统概述

农业旅游系统是农业旅游经济运行过程中各要素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各要素结构及其变动以及整个农业旅游经济运行动力、机制及其演变趋势的复合体。

1.农业旅游系统构成要素

(1)供给要素。农业旅游供给要素指的是农业旅游产品的系统设计和开发。所谓农业旅游产品是指能满足农业旅游者体验需求的有形或无形载体,其构成主要包括核心产品、有形产品和附加产品三部分。

(2)需求要素。农业旅游需求要素是促使系统运行的外部拉力因子,它包含农业旅游需求者需求现状及未来变动规律,其中需求现状包括需求结构类型、消费水平、需求偏好等基本因子。

(3)通道要素。农业旅游通道要素是连通供需要素体系的中间桥梁,一般指游客的出行体系,包含交通线路和营销体系。农业旅游产品的不可移动性、价值不可储存性等特点使通道要素在整个系统处于关键地位。

(4)环境要素。农业旅游系统是个开放系统,任何的环境变动都会对系统的运行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 影响农业旅游系统的环境因素有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水文、光照等)、经济因素(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等)、社会因素(旅游者价值观、家庭结构、职业、教育等)、技术因素(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

(5)控制要素。系统控制要素是农业旅游系统运行的中央枢纽因子。作为一个经济系统,农业旅游系统要受价值规律控制;同时,由于农业旅游的特殊性(农业基础上的增加旅游附加值,农业属性不能改变),其也要受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的宏观调控指的是政府对农业旅游的战略定位、布局等安排。

2.农业旅游系统结构

农业旅游系统是农业系统和旅游系统的复合系统,但又主要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旅游系统特征。根据旅游系统研究的一般理论,[15]笔者构建起农业旅游系统的基本结构功能要件(图1)。在此结构

中,需求子系统起到系统推力作用,供给子系统起到系统拉力作用,通道子系统起到桥梁和信息沟通功能,控制子系统起到调节和约束作用,环境子系统起到保障功能作用。五大子系统相互作用,共同推动和维护农业旅游系统的整体演进。

二、农业旅游系统运行动力

1.需求动力

人类任何实践活动都是为了满足其自身的特定需求,需求的存在激发起人类探求自然与社会的欲望,欲望转化为具体的行为,良好的行为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的需求是具有一定层次性和一般性演化规律的,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只有在基本的生理安全需求得到满足情况下,才可能有自尊、归属、自我实现等高级的精神需求。而旅游需求恰恰是以精神需求为主的需求形态。这一点可以从人类旅游行为产生的条件得到印证。人类的旅游活动最早在奴隶社会开始出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规模盛行。早期的旅游活动尽管规模小并具有较强的社会阶层限定性,现代意义的旅游活动尽管人数多且参与者阶层扩大,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属性:有较强经济实力和一定的余暇时间。即首先具备一定物质基础才可能产生旅游行为。旅游需求产生后,受外界环境变化,其也处在由低向高的逐级提升演化之中,如从一般性的浏览浅尝辄止到专题性的深度感悟,从团体性寻求生命共同保护前提下的旅游体验到个性化超生理旅游品尝等。农业旅游正是迎合如此变化的旅游需求而出现,其不同于一般性自然景观的动态参与性、与自身生活密切性、浓厚的怀旧性等都促使其成为满足新旅游需求的绝佳对象。

2.农业发展

如果说旅游需求的深度发展是促成农业旅游系统形成和演进的外生力量,那么农业生产的自身发展则是推动农业旅游系统演进的内生动因。当工业产业形态出现后,依靠科技水平推动和自身优势,其庞大的生产力和先进的管理理念迅速确立起其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而农业生产虽然延续历史时间较长,但其依靠自然生物本身的再生产条件制约和农业生产管理、技术落后使农业产业地位迅速下降。但农业的基础地位的不可动摇性迫使农业必须进行改革,因而现代农业形态就应运而生。所谓现代农业就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16]根据其含义中的“用现代产业提升农业”表述,现代农业包括都市农业、观光农业等农业旅游类型(图2)。

3.政府政策等其他因素

农业对地区国民经济贡献率偏低和农业产业地位的基础性作用不能动摇迫使政府出台推动农业发展的新政策。以我国为例,仅2008年发布的旨在推动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或规划就有46项。从2003年开始,党中央一号文件都与农业发展有关。为配合推动“三农”问题改革,国家旅游局也开始了农业旅游示范点建设工程、“华夏城乡游”主题旅游年活动、农业旅游扶贫试验区建设等活动。农业部等相关部门对现代农业发展也给予资金、技术、人力上的大力扶持。政府对农业及其旅游的政策扶持为农业旅游系统良性发展提供较大的外部推动,促进了农业旅游的较快发展。

三、农业旅游系统运行机制

系统运行机制是系统各要素在运行过程中,各环节内部以及各环节之间本质的内在的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作方式的总和。[17]从系统论角度研究运行机制,就是一个不断投入各种要素、产出商品(包括知识)的系统,这个系统的运作需要有投入机制、转换机制、调控机制、产出机制和反馈机制等内容。

1.投入机制

农业旅游系统的投入按投入内容可以分为自然投入和非自然投入。自然投入主要是农业旅游景观靠自然界本身给予的能量、物质维系其生存的那部分投入,它具有波动性大、持续时间长等特点。非自然投入主要指农业旅游景观及其他要素通过人为的技术、政策等投入所带来的特征变化。它具有可控性、灵活性特征。当然,这两种投入机制实际上是可以相互影响的,即非自然投入可以影响自然投入进程,自然投入也制约非自然投入效果。农业旅游系统投入非自然投入要考虑投入时机、投入效果、投入类型差异等。

2.转换机制

自然和非自然投入的物质或能量进入系统后,依靠转换机制在系统内部进行流动并最后转换为农业旅游产品。外来物质或能量要素进入农业旅游系统后,首先在供给系统进行汇集,供给者根据农业旅游市场需求特征和宏观环境要求进行要素配置,将资金、技术和人才进行合理组合,并建立起一整套完备的管理体制来实现这种配置的最优化,最终提供给农业旅游市场合适的旅游产品。

3.调控机制

农业旅游系统调控过程按照调控主体可以分为自发调控和人为调控。自发调控就是农业旅游系统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影响供求关系进而达到系统运行平衡。其调控手段是价格和价值的关系。人为调控是当市场调控失灵时,管理者或经营者通过人为控制系统能量或物质流动的速度、强度、方向,改变系统运行状态,从而使系统从持久的不平衡迅速合理地向平衡过渡,减少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不必要的损失。其调控手段是资金、政策、人力等。当然在进行系统调控时,都会有一个明显的系统运行危机指示器,即一定时期内系统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导致供需严重失衡,农业旅游供给者大幅减少,农业旅游产品质量显著下降。

4.产出机制

产出机制就是系统投入要素通过转换和调控机制作用最后提供给农业旅游市场的产品的过程。其产出过程包括产出前的市场调研决策、产出的产品结构类型及评估、产出产品质量监控等。产出前的市场调研是通过农业旅游市场调查确定系统最终需要产出的产品特征(价格、品质、独特卖点等)、产品类型及结构等;产出产品结构类型是指农业旅游系统产出产品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如何在有限的投入要素下,实现产出产品的效益最大化,它类似于市场营销中的产品组合策略

5.反馈机制

反馈机制指农业旅游系统失去平衡后或出现漾动后,系统自动通过某种特定的符号来反映出这种状况,提示进行系统调节或干预的过程。农业旅游系统运行提示符号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深层次作用符号,即价值规律作用;二是表象作用符号,即由价值规律或其他外界因素变化(自然灾害、社会事件等)所导致的供求数量变化,即在短时期内农业旅游供给者大幅减少或增多,农业旅游需求者的大幅减少或增多。农业旅游系统反馈机制过程为:农业旅游产品恶性变化(自然灾害毁损、恶性社会事件)—需求减少—供给者利润下降—供给品数量减少—系统自发调控(外来力量调控)—恢复供给—需求增多—系统平衡。

总之,农业旅游系统运行,首先需要外界物质和能量等要素投入(自然的光照、水分和人工、政策、资金等),要素进入系统后通过转换机制(传导机制)和产出机制提供农业旅游产品,再通过反馈机制及时提供产品的供需平衡信息,当出现产品供需不协调时候,系统通过调控机制采用自动或人为的调节实现系统的平稳运行(图3)。

四、农业旅游系统演变趋势

对农业旅游系统的运行趋势研究比较复杂,主要是其受外部环境和系统自身要素的双重影响。笔者从农业旅游系统动力角度来剖析系统未来的可能变动趋势。

1.基于需求动力的农业旅游系统演化

农业旅游系统首先是个经济系统,所以需求是推动农业旅游系统演变的第一动力,而旅游者农业旅游需求的变动规律也将直接影响农业旅游系统的未来演进路径。根据需求变动的一般规律,可以大致归纳出农业旅游需求变动的一般特点:(1)从内容上看表现为普通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农俗感知—农业教育—农情回归。在这里,农情回归更多是强调在农业旅游中实现了自我和环境的同一,并在同一中升华自我价值。(2)从参与方式看表现为团队式—家庭式—个体自由式。在此过程中,个体从农业旅游过程中由最初的陌生恐惧逐步转变为自由忘我意识,真正摆脱生理束缚而进入到心理的至高境界。(3)从与环境关系上看表现为下意识破坏环境—有意识保护—无意识融入环境。在此,下意识破坏环境是指旅游者由于受自私心理的本能作祟,对美好的农业景观从最初的感叹到下意识的采摘等破坏行为;有意识保护环境是指旅游者在多次的农业旅游体验中通过前一阶段试错行为反省进而内化为有意识的保护的过程;无意识融入环境是指农业旅游体验时,旅游者已经超脱于以前美好的农业景观要求,表现为 “漠视”景观本身特征,进而进入到超越景观境界的体验过程。[18]

受农业旅游需求动力变化的影响,农业旅游系统首先在供给要素上做出变革:一般性农田景观设计(伴随乡村旅游进行)—农事体验产品设计—农业教育型旅游产品(科普农园)—为旅游而旅游的农业公园—农俗型旅游产品—超脱型原真性产品,整个过程呈现螺旋式回环。其间,受市场竞争影响,农业旅游产品供给的个性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其市场的覆盖群体越来越窄,对土地资源、人力资源耗费就越来越大;供给者成本增加,利润下降,部分实力弱的供给者被市场淘汰,系统实现自我调节。但由于农业用地的刚性特点,政府必然要实施宏观调控,这样,双调控又推动系统的相对平衡(图4)。

2.基于农业发展的农业旅游系统演化

农业旅游离不开农业生产基本功能。受农业在一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约束,为旅游目的而专设的农业公园将在建设用地等宏观调控上受到较大限制,因此,更多的农业旅游都是离不开农业生产背景的。而农业生产随着农业科技水平、城市化、人们更高的农产品需求等外部条件影响也是处在发展变动之中的,因而分析农业生产变动规律为探寻农业旅游系统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生产发展离不开生产主体、生产方式、生产对象三个核心内容,分析农业生产发展变革对旅游系统变动的影响也要从此三方面进行。(1)农业生产主体,即农业生产者。传统的农业生产者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农业生产的市场化意识淡薄,基本上是自给自足式生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生产者具有较高的农业科技文化素质、较强的市场开拓意识和敏感性。因此,农业生产者的这一变化有可能推动农业旅游的更为广泛普及。(2)在农业生产方式上,传统农业生产基本具有靠天吃饭、畜力依靠、类型单一等特点;现代农业在生产类型上出现了都市农业、观光农业、精确农业、设施农业、农业科技园等新的变化。[19](3)在农业生产对象上,传统农业将农民固定在土地上,土地制度比较僵化;现代农业在土地制度上允许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土地制度的这一变革为农业旅游用地打开了方便之门。总之,现代农业生产的上述变革必然影响整个农业系统的变动,即农业旅游产品类型增多、供给者增多,导致竞争加剧、供求失衡、利润下降,进而使农业旅游系统失去平衡并演进。(图5)

3.基于政策等外部要素作用的农业旅游系统演化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导致其必然要受到政府的高度关注。我国为解决“三农”问题,出台了较多的推动政策,譬如在资金筹集上专门设立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并且还有农业专项补贴等;在税收上,取消了存续上千年的农业税;在土地制度上,从实行承包制到土地流转制度;在农产品定价政策上,由统购统销到市场定价和统购统销结合;在农业发展生态环境政策上,从一味追求农业耕地面积增长、毁林开荒到提高耕地单位面积产量、适度增加耕地面积及退耕还林保护农业生产环境。国家在农业生产上实施的政策变革为农业旅游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农业生产基础上的旅游活动可以获得方便的资金来源;在税收上可以得到较优惠的减免;在定价上可以自由实行市场定价,同时国家还提供保护性价格;在土地制度上农业旅游用地可以方便获得;农业生态环境改善也为农业旅游提供了直接的环境保障。总之,国家的农业推进政策为农业旅游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推动了农业旅游系统中供给要素的变革,当然,也间接影响了供需平衡(图6)。

结 语

农业旅游系统是一项复杂的巨系统,它既有农业本身运行的自然、社会属性,同时也具有旅游发展的经济属性。探究农业旅游系统运行特征对当前正在进行的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于推动农业旅游的理论研究也会有一定帮助。オ

参考文献:

[1] 瞿兆赛,曹林奎.世界旅游农业发展概况及其对中国的借鉴作用[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5):469-470.

[2] 刘德谦.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辨析[J]. 旅游学刊. 2006,3(21):18-19.

[3] 王仰麟,陈传康.论景观生态学在观光农业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地理学报,1998,53:21-27.

[4] 冯维波.我国发展观光农业的生态经济学思考[J].生态经济,2001(4):28-30.

[5] 张舒.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农业旅游共同参与模式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7.

[6] 陈琳.基于产业融合的农业旅游新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7] 卢亮,陶卓民. 观光农业空间布局研究[J].商业研究,2005(19):171-173.

[8] 白廷斌,骆静珊.城郊观光农业发展研究——以昆明市呈贡县为例[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1,13(2):47-53.

[9] 芮晔.南京农业旅游市场开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1.

[10] 颜亚玉.农业休闲旅游的特征及其开发模式[J].农业经济,2008(1):25-26.

[11] 张莹,何佳梅.海内外农业旅游发展比较研究[J].山东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6):51.

[12] 方志权,中外都市农业发展之比较[J].世界经济研究, 2000(1):28-30.

[13] 方原.论我国旅游农业的发展前景[J].中国果菜, 2005(6):5-7.

[14] 刑慧斌.当前我国农业旅游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装备,2002(4):56-60.

[15] 吴必虎,旅游系统:对旅游活动与旅游科学的一种解释[J].旅游学刊,1998(1):21-25.

[16] 李海鸥.现代农业的含义是什么?[EB/OL].[2007-02-15].http://www.china.com.cn.

[17] 韩新明.旅游产业网络耦合机制研究[J].管理观察,2008,(9):68-70.

[18] 邹统钎,吴丽云.旅游体验的本质、类型与塑造原则[J].旅游科学,2003,(4): 7-10.

[19] 李东阳.21世纪农业发展七种类型[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1,(12):42-46.

公共建筑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措施 篇7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人们对建筑内环境和室内空气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空调系统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随之而来的却是一系列能源、资源、卫生等方面的问题。目前我国每年城镇新建公共建筑约3~4亿m2, 既有公共建筑约40亿㎡。根据一些大城市的能耗实测资料, 特大型高档公共建筑的单位面积能耗约为城镇普通居住建筑能耗的10~15倍, 一般公共建筑的能耗也是普通居住建筑能耗的5倍。对一座大型、配置全年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的公共建筑而言, 暖通空调的能耗往往会占到其全部能耗的60%左右。同时, 公共建筑内往往人员密集, 室内空气质量问题也不容忽视。然而, 在很多公共建筑中的集中空调系统里, 以上问题往往十分严重, 造成了经济的损失, 能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及室内卫生的恶化。

2 目前我国公共建筑空调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2.1 系统供冷能力与负荷不匹配

这一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系统容量过大, 系统供冷量大于建筑冷负荷, 影响室内热环境并造成能耗和运行费用过高;二是系统容量过小, 无法满足建筑室内环境需要。在传统公共建筑空调设计中, 普遍存在着装机容量偏大、管道直径偏大、水泵配置偏大、末端设备偏大的“四大”现象, 使初投增加、设备运行效率低下、能耗增加、参数失控和设备管道占建筑空间大。导致“四大”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暖通空调施工图设计中, 大多数项目的空调冷负荷是根据经验套“指标”来估算的。据统计, 全国范围内因套“指标”而造成的制冷机容量偏大30%的很普遍, 最大的高达50%。另外有一些集中空调系统或是由于在设计时对冷负荷考虑不全面, 或是由于建筑物维护结构及使用功能的改变和调整, 导致最终系统最大供冷量小于建筑物的最大冷负荷, 就造成建筑内温度无法达到人体舒适感的要求。出现这种情况时, 有些管理者采取在局部加装家用空调机的方法以补偿集中空调系统供冷量的不足, 这样的做法增加了局部投资和运行费用, 有些时候还影响建筑内环境的美观。

2.2 系统运行模式不当

可调节性差空调系统中, 冷水泵和冷却水泵的容量都是按最不利情况 (即建筑物的最大负荷) 来设计和选取的。而系统在实际运行时, 绝大部分时间内实际负载远远比设计负载低, 一年中负载在50%以下的运行小时数约占全部运行时间的50%以上。如果不对系统尤其是冷源进行相应的调节, 就将影响整个空调系统的运行效果, 造成能源的过度消耗和费用的无谓增加。同时, 空调系统的设备在部分负荷下往往没有处于最佳运行工况, 也无法满足舒适性要求。大型公共建筑的供暖空调电力消耗中, 有60%~70%由输送和分配冷量、热量的风机、水泵所消耗。这部分电耗也是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的主要途径。当前, 随着变频调速技术的发展, 风量、水量可变的集中空调系统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应用。但是相当多的既有公共建筑仍然应用定流量系统, 造成制冷量很难与冷负荷匹配, 无法将负荷的降低充分转化为系统能耗的降低。并且很多系统采用旧式的“大流量、小温差”模式运行, 造成输送能耗居高不下。公共建筑一般采用全空气空调系统或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实际工程中, 有些全空气系统的新风系统往往按定风最小断风量设计, 新风接入口面积、新风管道尺寸及风机容量偏小, 过渡季不能大量利用新风, 无法充分利用自然能源。而有些风机盘管加新风的系统中新风系统为定风量系统, 在房间内风机盘管停止工作后照样向这些房间送新风, 造成无端的浪费。

2.3 监控系统和措施不完善

空调系统运行中的节能控制, 可以一定程度弥补由于管理模式或能源设计本身不合理的缺陷, 加强对设备运行的控制能力, 使能源更加合理、精确地消耗。但目前大部分既有公共建筑缺乏集中空调的自动监控系统, 完全靠人工凭经验控制机组运行, 给空调系统的节能带来很大的障碍。许多空调系统配备了自控装置但实际并没有使用, 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设计人员不重视对工艺设备及控制流程节能功能的分析, 生产厂商也未提供相关的设计资料造成的。因此, 这些空调系统大多数采用手动操作, 而手动常常就变成了不动。目前公共建筑空调冷源系统的自动控制系统水平差别较大, 且很少有系统能够实现冷源系统完全的自动控制。有些系统年代较为久远, 所有设备的启停都需要人为操作;有些系统基本可以实现主机和辅助设备的连锁启动, 但只有开机、停机以及转换季节操作, 对各个设备运行参数没有相应的监测措施, 变工况运行时没有相应的调节手段;有些系统对冷源具有监控功能, 但是实际运行时仅对冷源实施监视和报警, 却没有控制作用。

2.4 运行管理制度与人员的水平欠缺

集中空调系统的良好优化运行, 不仅需要完善的硬件设施, 还需要较高的运行管理水平。这里的运行管理主要涉及两个因素:一是运行管理制度, 二是管理操作人员。

目前国内公共建筑的节能管理意识落后, 公共建筑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⑴运行管理制度不完善。完善的机房管理制度, 是制冷系统安全、可靠、节能运行的基本保障。管理包括人员管理和技术资料管理, 一般包括下面内容: (1) 对人员技术能力的要求及操作范围的限制; (2) 制冷系统基本操作规程; (3) 操作中主要问题的规定; (4) 突发问题的处理。另外, 一般要求运行管理人员对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和运行参数做详细的记录, 运行参数的记录, 一方面可以积累系统运行的数据, 以便对数据进行分析, 了解系统的性能。

有些公共建筑没有冷源系统的运行记录, 或者记录数据过于简单, 信息量太少, 也有个别项目虽然对运行参数做了记录, 却没有按要求记录, 造成记录信息不可靠、没有参考意义。此外, 目前公共建筑的空调系统维护、管理不当较为典型。空调系统长期运行, 但很少进行清洗, 一方面造成输送系统阻力过大, 增加了动力消耗, 另一方面造成设备过早的腐蚀和损坏, 还造成室内空气品质的不合格。

⑵管理操作人员素质不够。机房运行管理员岗位是有一定的技术含量的, 而不只是简单的开关电源、记录数据等, 管理人员应该懂得空调系统基本的工作原理、系统的流程、简单故障的处理及通过对系统运行数据的监测总结出合理的运行方案, 另外要求管理人员有较强的责任心。

目前的公共建筑空调机房值班人员当中, 有的工作就是开关电源, 从不查看机组运行情况, 系统长期在小负荷情况下运行, 输送设备却一直满负荷运行, 造成冷源系统运行性能极低, 各项指标也较差;有的只知道根据气候的不同开关机组和水泵, 却从不切换相应的水路阀门, 从而降低了其它机组的运行效率, 严重时影响机组的正常运行;有的值班室离机房很远, 而且对系统的运行没有任何监控措施, 根本无法及时发现问题。

2.5 系统卫生状况被忽视

通风空调系统是容易滋生微生物的场所。过滤器、管道、加湿器是重要的污染源, 换热表面、转轮换热装置等是潜在的污染源。空调系统污染情况与其结构、功能和维护状况有关。设计、安装、维护等任一个环节的不合理均能造成空调系统严重污染。美国环保局在美国、丹麦技术大学在欧洲的调查结果显示, 室内空气污染来自空调通风系统的占42%~53%。与空气质量相关的病症 (如军团菌病、过敏性肺炎、加湿器热病、病态建筑综合症等) 的发生率, 空调通风系统比自然通风系统增加30%~200%。我国在2004年卫生部组织的对全国近1000家宾馆、商场、超市的集中空调系统卫生状况进行抽检得到的结果显示, 近50%的集中空调系统属于严重污染, 积尘量、细菌浓度、真菌浓度均远远超过标准规定的水平, 合格的仅占抽检总数的6%。

3 对既有集中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建议

由以上对目前我国公共建筑空调系统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公共建筑空调系统如果运行管理不当, 从大局来讲会造成能源和资源的浪费, 加大污染物的排放量;从小处来讲会提高运行成本, 降低室内舒适度, 还会影响建筑内人员的健康。因此, 需要对以上问题提起足够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以下是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的几点改进建议。

3.1 从建筑物和系统两方面入手使冷量供需平衡

从根本上讲, 要消除“四大”现象, 应该在空调系统的施工图设计阶段进行热负荷和逐项目逐时的冷负荷计算。只有精确计算系统的热负荷, 才能在选型阶段将装机容量、管径、水泵型号和末端设备准确地与建筑负荷相匹配。对于既成的“四大”现象, 可以在重新校核系统冷负荷的基础上采取一定措施减少空调系统能耗。比如给水泵加装变频调速装置、对多制冷机组并联的冷源制定适当的群控方案使冷源的总制冷量与冷负荷相一致等。在必要时还可以更换新设备和管件, 这样虽然增加了系统投资, 但是能够减少系统的运行费用, 将原本由于“四大”现象造成的过高的运行成本降下来, 在长远来看也是十分可行并且必要的。

当空调系统制冷量不足, 与建筑物最大冷负荷不匹配时, 要使建筑物内满足温湿度要求, 有三类策略可以考虑:一是提高系统的制冷能力, 如增加新制冷机组、在建筑室内增设局部空调机等;二是对建筑物的围护结构等进行改造, 降低建筑的整体冷负荷, 如进行建筑物墙体改造、给窗体增设遮阳等。三是修改冷负荷计算的方法, 对室内热环境的标准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适当放宽。

从系统的经济性来看, 显然应该优先考虑第二、三类策略, 在不增加系统投资费用和运行成本的前提下使室内热湿环境达标。降低建筑物冷负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进行墙体改造, 如采用新型的节能保温材料, 屋面设置隔热层, 以及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外墙内保温、外保温或者是内外混合保温的方法。公共建筑围护结构采用节能材料, 可以减少空调负荷15%~45%, 空调系统的节能率可以达到15%~25%。 (2) 对窗体而言, 可以采取外遮阳、内遮阳、玻璃表面贴膜、采用low-e玻璃等办法减少因阳光直接照射所产生的负荷。 (3) 公共建筑的常用外门应采用大门空气幕。公共建筑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外门开启频繁, 必然会造成室内冷风向外渗漏。空气幕是一种局部送风装置, 它是利用特制的空气分布器喷出一定温度和速度的幕状气流, 用来封堵门洞, 对节能非常有利。 (4) 采用照明节能灯, 有实际工程表明:采用节能灯具的建筑, 可以减少10%照明空调冷负荷, 空调系统节能率为0.41%~5.44%左右。修改冷负荷计算方法以以下事实为依据: (1) 根据有关科研单位的测试数据和调研结果显示, 目前我国的集中空调系统普遍存在设计冷负荷偏大的现象。负荷指标估算的设计冷负荷所确定的冷源安装容量, 均比实际需要大了1/3左右。 (2) 人体感觉舒适的热环境是一个由温度和湿度等参数共同影响的一个较宽区域, 在这个区域内人体舒适感没有明显改变, 但空调系统的能耗却有较大变化。有研究表明, 夏季如将室内空气温度提高1℃, 就可使空调节约能量10%左右, 而相对湿度若提高10%, 可节约能量15%左右。 (3) 当空调房间温度过低, 与室外的温差就大, 这样经常进出空调房间时容易感冒, 反而影响人员的健康。因此, 公共建筑空调房间计算温度的取值应按照国务院下发的《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的通知》, 空调设定的温度夏天不得低于26℃, 冬天不得高于20℃。空调设定的相对湿度要满足《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所规定的设计要求, 夏季不得高于65%, 冬季不得高于60%。

3.2 制定合理的系统运行模式

⑴水系统采用变频技术实现变流量运行。对既有公共建筑空调的水系统通过管路改造、增加变频装置等措施, 实现冷水泵、冷却水泵以及冷水机组在部分负荷时的高效运行, 能够使系统适应负荷变化, 减少管路系统的能量损失, 节约输送设备能耗, 降低系统的运行费用。尤其是酒店、宾馆等公共建筑, 其空调冷负荷受客房入住情况的影响, 波动变化较大, 设计条件下的满负荷工况很少出现, 使用定流量系统会导致较多的冷量浪费和较高的运行费用。这种情况下可以为冷冻水泵及冷却水泵加装变频器, 由原来的定流量运行改造为变频变速运行。变流量系统可以采用温度传感器对冷却 (冷冻) 水在主机上的进出口水温进行采样, 转换成电量信号送至监控器, 监控器将此信号与设定值比较运算后输出类比信号给变频器, 变频器根据该类比信号决定其输出频率, 以达到改变水泵转速并调节流量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 对变频器在水泵上的节能效果要在总体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不能忽略空调系统中其他各种条件的影响, 充分考虑对制冷机组性能的影响, 而且应该选择最合适的参数 (温差、压差、压力或流量等) 作为控制参数, 从而达到最大的节能效果。

⑵风系统考虑变风量的运行模式。在大型公共建筑中, 各空调房间的冷负荷差异和变化大, 低负荷运行时间较长, 且需要分别控制各空调房间温度, 或者建筑区内全年需要送冷风情况下, 应采用变风量空调系统。变风量空调系统可以随空调房间冷负荷的变化调节进入房间的风量以及空调系统的总风量, 从而适应建筑内部一天中同一时间各个朝向房间负荷并不都处于最大值的情况, 系统风量也可在各朝向的房间之间转移, 使总的送风量减少。这样空调设备容量也可以减少, 既可以节省设备费投资, 也进一步降低了系统运行费用。变风量系统常应用于办公性建筑物或学校建筑物, 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商场、购物中心、图书馆、医院等各类公共建筑中, 甚至也可以在某些工业建筑中使用。改变空调系统的风量有几种方法: (1) 调节风机出口 (或送风管道上) 的风阀; (2) 调节风机入口电动导流片; (3) 多台风机并联运行时进行风机台数的控制; (4) 采用变频器改变风机的转速, 使风机的风量改变。以上4种均能改变风机风量, 但其节能的效果相差很大, 采用变频器改变风机转速的方法节能效果最为显著。

⑶调控新风系统。新风冷负荷在空调系统总冷负荷中比重很大。在空调负荷中, 围护结构传热所消耗的能量约占40%, 而处理新风所消耗的能量占30%~40%。因此新风量取值的多少对空调系统总冷负荷的影响很大。调控新风系统也是降低运行能耗和费用的重要方法。对新风系统的调控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在全空气系统中, 过渡季节利用室外新风的冷量直接为室内供冷。此时不使用制冷系统, 可以节省大量的电能。 (2) 绝大多数公共建筑 (如商场、办公建筑、展览厅等) 或者其内部的大部分房间 (如会议厅、报告厅等) 的使用时间多数在白天或夜晚的部分时间段。一般在建筑的使用时段前约1h左右需要预先开启空调系统进行“预冷”, 以保证使用时能达到正常的室内参数。在预冷阶段不必向房间输送新风, 这样不但能够更快地达到要求的室内参数, 而且能减少处理新风所消耗的能量, 节省大量的能源。 (3) 对我国南方日夜温度差较大、空调季节时间长的地区, 在夏季高峰期可以设置夜间换气模式, 充分利用夜间低焓值的空气进行室内换气, 保证室内的空气品质。 (4) 人流变化较大的公共建筑 (商场、候车大厅、会展中心、酒店等) 在一天的营业时间内大多数时段内人数均低于最大人数, 可以利用CO2浓度控制新风量, 根据空调房间人数的变化调节运行时的新风量[13]。利用CO2浓度调节新风量的技术原理如图1所示。具体方法是运用CO2探头采集空间的CO2浓度, 通过传感器至智能分析控制器发出指令, 从而控制电动风阀使新风量一直处在最佳节能运行状态。

⑷利用冷却塔在过渡季节供冷。全空气空调系统在过渡季节可以利用室外新风的冷量为室内供冷, 达到节能的目的。而对风机盘管加新风的中央空调系统而言, 在过渡季节需要为建筑供冷且当室外条件许可时, 可以直接利用冷却水系统向冷冻水系统提供空调冷水, 减少全年制冷机运行的时间, 也能够节约大量能源。一般的做法是:当采用开式冷却水系统时, 用被冷却后的水作为一次水, 通过板式换热器提二次空调冷水, 再由阀门切换到空调冷水系统中向空调机组提供冷水;当冷却塔水系统是闭式时, 则被冷却后的水不通过板式换热器, 由阀门切换直接向空调器提供冷水, 此时, 制冷机不工作。

3.3 配套完备合理的监控系统和方案

对空调系统采用完备合理的控制措施, 使系统在最佳节能工况自动运行, 可以达到以下效果[6]: (1) 根据负荷变化及时调整制冷量, 保持室内舒适性; (2) 自动启停或调整各个设备, 简化了操作管理, 减少人为操作, 同时提高了设备的运行效率, 节约能耗; (3) 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防止事故, 降低设备的维修费用。理想的节能控制手段是通过楼宇自控系统 (BAS, 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 完成的。资料表明, 采用变频控制技术, 空调风水系统节能率为10%~50%;按用户计量冷热量, 可节能20%左右;采用平衡阀可节煤、电15%左右;采用BAS系统年运行费用的节约率为10%。

大型集中空调系统一般配有多台冷水机组, 应实施冷源系统运行的群控, 主机随动跟踪调节, 辅机采用变频调速技术, 寻求最优的控制规律, 使中央空调主机、冷媒流量系统都随负荷的变化而变化, 在满足空调区舒适性所需负荷前提下实现系统最大限度的节能。

冷水机组的群控不仅可以获得可观的节能效果, 而且可以极大地改善空调末端装置的自动调节性能。一般来说, 机组效率较高的负荷区段在其额定负荷的40%~90%, 其最有效的负荷段在40%~80%。群控可以使冷水机组一直在高效工况下运行。冷水机组的群控目前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BA集成商实施, 另一种由冷水机组供应商实施。机组供应商更洞悉机组的运行特性, 因此由供货商实施群控更为合理。在群控分配冷冻机负荷时, 须考虑到多启动1台机组会增加1套冷冻泵和冷却泵, 所以, 主机的节能要结合辅助设备的运行来综合考虑, 要寻求所有设备的最佳节能配置, 不能只考虑单台设备的能耗。此外, 群控应考虑冷却塔在内的综合能耗。冷却水的进水温度对主机耗电量有重要影响。在水量相同的情况下, 冷却水进水温度高1℃, 电压缩主机电耗约增加2%, 溴化锂冷水机组能耗约增加6%。因此应将冷却塔并联分组运行以获得低温冷却水。冷却水温度偏低虽然造成冷却塔系统能耗增加, 但从综合能耗看却是节能的。

3.4 制定并落实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

空调系统科学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5]:

⑴制定岗位责任制, 规定配备人员的职责范围和要求;

⑵制定巡回检查制度, 明确定时检查的内容、路线和做好相关的记录项目;

⑶制定交接班制度, 明确交接班要求、内容及手续;

⑷按空调机、制冷机及其辅助设备使用说明书, 与制造厂商一起制定设备的操作规程, 保证空调得以正确、安全地操作;

⑸做好空调的维护保养工作, 制定合理的维修计划;

⑹制定符合建筑物和空调系统自身的用能管理制度, 培养运行管理人员的节能意识, 使节能长期化、制度化。

3.5 重视系统的清洁卫生

增大新风量、加强通风稀释是舒适性空调系统对污染物处理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但如果能对污染源进行恰当的控制, 就无需通过增大新风量来降低污染物浓度, 能既经济又有效地改善室内的环境。尤其在室外大气质量较差的情况下, 增加通风量反而会加重系统的污染。国际标准化组织公布的《建筑环境设计-室内空气质量-人居环境室内空气质量的表述方法》 (ISO/DIS16814) 总结提供了一系列空调系统污染控制措施, 值得借鉴。这些措施主要包括: (1) 合理选择新风口位置, 新风口离室外污染源应有足够的距离, 以保证新风质量; (2) 对过滤器正确安装, 定期加热干燥和更换, 在停止使用时尽量密封以防止吸收水分, 能有效地控制滤料上微生物的滋生; (3) 对加湿器定期清洗和消毒, 在系统停运期确保加湿器内干燥; (4) 尽量避免盘管肋片上凝结水和凝水盘中凝结水的滞留, 凝结水管道上应有合理的存水弯防止倒流; (5) 做好管道的清洗和保温, 有效设置管道清洗口, 定期检查和清理管道, 防止管道积尘及管壁结露; (6) 采用生物杀灭剂进行水处理, 定期清洗收水池和换热表面, 防止冷却塔军团菌的滋生; (7) 冷却塔与新风口和建筑开口应有足够的距离, 安装方位要正确。

3.6 利用回收技术节能降耗

⑴结合系统实际采用热回收技术。热回收系统是回收建筑物内、外的余热 (冷) 或废热 (冷) , 并把回收的热 (冷) 量作为供热 (冷) 或其它加热设备的热源而加以利用的系统。热回收系统可以提高建筑能源的利用率, 是建筑节能发展的一个方向。公共建筑内许多空调房间设有排风系统, 排风的空气参数接近空调房间的室内参数。因此可以在系统中安装热回收装置, 用排风中含有的能量来处理新风, 可以减少约55%的新风冷/热空调负荷, 空调系统节能率为21.0%~33.9%左右。一般来说, 当送风量大于或等于3000m3/h的直流空调系统或者新风量大于或等于4000m3/h的空调系统, 且当新风与排风的温度差大于或等于8℃时, 设计就应考虑采用热回收装置。热回收装置的额定热回收效率不应低于60%。

⑵凝结水的回收。空气在经过表冷器的冷却去湿处理后, 会产生一定数量的温度较低的凝结水。凝结水的水量等于初、终态湿空气中含有水蒸气量的差值, 温度远低于冷却水的进水温度。所以可将凝结水直接做冷却水的补充水, 原理如图2所示:将风机盘管及整体式空调机组产生的凝结水通过管道输送到蓄水池收集, 通过三通混合阀输送到冷却水泵的吸水管。凝结水回收不仅对节约水资源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而且由于低温的凝结水的补充, 降低了进入冷凝器的冷却水温度, 能够减少冷却塔风机运行台数或降低风机转速。此外, 凝结水的含盐量和硬度与蒸馏水相似, 杀菌消毒后完全可以利用, 对自来水硬度较大的地区而言可减少水处理费用。

4 结语

公共建筑的集中空调系统不仅决定着公共建筑内部的环境品质, 关系着建筑室内人员的舒适与健康, 更是构成公共建筑能耗的主要成分。对公共建筑的空调系统而言, 能否采取一定的运行管理措施使系统高效、优化的运行, 不仅关系着建筑内部人员的健康, 关系着建筑物的整体运营成本, 还关系着整个社会的能源、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因此, 对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人员来说, 结合空调系统实际情况制定并实行恰当的运行管理方案和措施, 是十分重要的本职工作。目前的集中空调系统在运行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方面的缺陷和不足, 本文结合实际提出了几点建议和参考。从全局来讲, 集中空调系统运行管理水平整体的提高, 最主要还要依靠运行管理人员自身业务素质的加强及节能降耗意识的提高。

参考文献

[1]GB50189-200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2005. (GB50189-2005, Design Standard of Energy-saving of Pub-lic Buildings[S].2005.)

[2]薛志峰, 江亿.商业建筑的空调系统能耗指标分析[J].暖通空调, 2005, 35 (1) :37-41.

[3]陈仕泉.福建省公共建筑空调系统的节能途径[J].能源与环境, 2005, 04:25-29.

[4]白雪莲, 王洪卫, 郭林文.公共建筑暖通空调系统提高能效的措施分析[J].建筑节能, 2007, 9:1-5.

空调系统运行 篇8

1 目前电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电网运行情况来看, 主要存在着由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所引起的两种问题, 具体阐述如下。

1.1 由主观因素引起的运行安全问题

主观因素引起的运行安全问题, 即由于电网相关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缺乏“全员参与, 安全第一”的理念, 进而导致电网运行管理不到位、不全面, 致使电网运行存在安全隐患。

1.2 由客观因素引起的运行安全问题

客观因素重要包括自然因素、设备因素和电网运行自身等因素, 这些因素可对电网运行的安全性造成一定的影响。首先, 自然因素引起的运行安全问题, 由于电网中部分地区供电范围较大、半径较长, 使得电网运行很容易受到自然灾害 (如暴风、雨雪) 的影响, 从而对电网运行的安全性造成威胁;其次, 设备因素造成的运行安全问题, 由于电网中某些供电和传输设备陈旧、老化, 导致其性能指数降低、自动化和数字化水平低下, 最终引发电网运行的安全问题;最后, 由于电网改造还未彻底的普遍, 导致电网中仍然存在着电网结构薄弱, 受季节影响较大, 存在着供电电压不稳、低下的问题, 使得电网不能够安全运行。除上述外, 电网无功补偿装置不足也会对电网的安全运行造成影响。

2 做好电网安全运行管理的有效措施

2.1 提高电网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职业技能是指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 对于电网运行管理的工作人员来说, 应该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 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所在, 并对其采取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来避免、解决电网运行出现的安全问题。职业素质, 即指电网工作人员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电网只有在科学规划、精心设计、标准施工和及时维修、检测的共同协作下才能确保其安全运行, 为此作为电网工作人员应该提高安全生产意识, 积极做好本职工作, 从电网运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做起, 确保供电系统安全运行。

2.2 不断完善电网网架结构, 优化供电系统

电网结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功能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为此加快脚步、不断完善电网结构、优化供电系统不容忽视。由上文可知, 目前我国部分电网存在着电网网架结构薄弱问题, 因此相关人员应坚持安全与科学统一的原则对其进合理的规划, 有效缩短供电半径, 实现电源与电网的科学规划;积极做好无功补偿工作, 实现有功与无功的科学规划。另外应该及时更换供电系统中的陈旧、老式设备, 积极引入先进的科学设备, 实现电网运行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 从而有效确保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

2.3 强化电网中继电保护运行的管理工作

继电保护, 即能够对电力系统线路和设备中出现的异常或故障进行检测, 并发出报警信号, 或者直接将故障部分切除、隔离的一种保护措施。由此证实, 继电保护是供电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 所以积极做好并强化电网中继电保护运行的管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强化电网继电保护运行的管理工作:第一, 应该对控制保护设备、压板和直流系统中所有保险进行严格的管理, 以确保继电保护装置中所有部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第二, 应该积极做好继电保护运行的检查工作, 其中包括送电后的检查、停电后的检查和故障跳闸后的检查三方面, 以确保设备指示灯、复位和保险等元部件的良好使用性。

2.4 建立健全电网安全运行的管理制度

健全的电网安全运行管理制度, 是正确、合理管理的有效保障, 所以为避免电网运行安全问题的出现, 建立健全电网安全运行的管理制度意义重大。供电系统中有了健全的安全运行管理制度, 就可以有效约束、督促相关工作人员的日常行为, 从根本上杜绝擅离职守、误操作、误调度等不良问题的出现, 同时促使工作人员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态度, 从而以此来确保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

2.5 做好电网安全告警系统, 完善电网应急机制

电网安全告警, 主要是针对无工作人员值守或少人值守的变电站, 并对其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的实时监控, 从而及时发现供电系统中的异常情况和故障并发出警报, 以避免出现的安全事故。通常电网的安全警告系统包括事故告警、保护信号告警和重要装置告警灯等, 由此全面做好电网安全警告系统可有效避免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安全问题。电网的建设, 一方面利国利民;另一方面一旦管理不当就会危害到社会利益和公共安全, 因此建立并完善电网应急机制势在必行。电网应急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应该以“社会利益、安全生产”为原则, 以实际情况为依据, 从电网发电、供电、输电和用电过程中的各个细小环节入手, 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设备, 同时采用信息化、数字化方法手段来有效避免、解决电网运行中存在或出现的安全问题。

综上文所述, 做好电网安全运行, 确保供电系统安全运行, 是推动社会发展和维护国民利益的重要保障。目前我们在电网建设和运行管理方面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与发展, 但是随着电网规模的扩大和用电需求的增加, 对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素质、优化电网结构、强化继电保护管理和建立健全安全运行管理制度, 并积极做好电网安全告警、完善应急机制是实现供电系统安全运行的有力保障。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电网已成为当今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此积极做好电网运行管理, 确保供电系统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笔者结合日常电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剖析了目前电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 对如何做好电网运行管理, 确保供电系统安全运行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电网,安全运行,因素,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吴志东, 孙宏宇.电网安全运行管理浅析[J].华章, 2012, 5.

[2]徐家杰.浅谈如何做好变电站运行管理及电网安全运行[J].广东科技, 2012, 3.

[3]张焕俊, 张亮如.电网安全运行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1 1.

空调系统运行 篇9

1 行政权力公开透明建设需求

行政权力是政治权力的一种, 它是国家行政机关依靠特定的强制手段, 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而依据宪法原则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一种能力。行政权力的主体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根本目标是通过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令和各类政策来有效地实现国家意志, 作用方式是强制性地推行政令, 客体是以整个社会为对象的国家权力, 性质是执行和管理性权力。

1.1 当前存在的问题

行政权力具有管理领域广、自由裁量权行使尺度大、以国家强制力保证行使等特点, 决定了它既是与公民、法人切身利益最密切相关的一种国家权力, 也是最易被滥用的一项权力。如果不对行政权力进行全面的公开和有效的监督, 则极易导致“行政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利益化”现象的出现。目前在行政权力运行方面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权力行使依据繁杂, 社会公众查询困难;二是岗位职责不清, 推诿扯皮仍然存在;三是门难进、脸难看、耗时长, 引发社会不满;四是权力封闭运行, 制约手段落后。创新政务管理模式, 选择一个更加高效的载体和平台, 推动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监控机制已势在必行。

1.2 系统建设的要求

国家监察部在全国深化政务公开会议上明确要求, 一是要利用信息技术, 提高了政务公开的科技含量。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和网络技术的优势, 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所有行政权力以及权力行使的各个环节都固化上网, 实行网上操作, 权力运行流程清晰, 职责明确, 减少了中间环节, 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二是注重对行政权力运行的有效监督制约。建立了电子监察平台, 对权力网上运行情况实施同步监控, 每个岗位、每个工作人员操作的时间和内容都由计算机记录在案, 全程留痕, 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 增强了权力运行的规范性, 为预防腐败发挥了积极作用。

行政权力公开透明系统主要从行政行为的角度出发, 对行政权力进行综合管理, 通过工作流程管理机制规范行政行为。涉及政府各组成部门, 如发改委、财政、国土、建设、交通、水利、林业等。覆盖的职能包含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强制、行政审批、行政给付、行政奖励、行政确认、行政征用、行政裁决、以及其它行政权力网上运行系统, 公开发布、工程招标、政府采购、土地出让、产权交易, 公共服务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等信息。

1.3 网络运行的要求

遵循集中统一、整合共享、联合协同、高效安全的总体要求, 以省政务信息网为依托, 以全省电子政务公共数据统一交换平台为基础, 统一开发一个覆盖全省行政管理部门和全部行政权力事项的全省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系统, 使之成为权力阳光运行的窗口, 网上办事服务的平台, 政民互动交流的渠道, 全程电子监察的载体。项目建设力争做到信息发布的全天候, 权力运行的全覆盖, 电子监察的全过程, 互动交流的零距离, 为加强反腐倡廉惩防体系建设, 深入推进科技防腐提供机制和技术保障。

2 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系统的建设内容

全省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系统是以电子政务为支撑, 以政府门户网站为窗口, 固化权力运行流程, 实现网上办公, 实现行政审批、工程招投标、公共资源交易、行政处罚等行政行为的公开、透明运行, 实施过程监控, 依托电子政务建立健全行政权力阳光运行的工作机制。是一个涉及政府及各职能部门, 涵盖整个许可、正式审批、服务、处罚过程的信息化系统。项目的建设内容为“一库、四平台”即:行政权力数据库、行政权力运行平台、网上服务平台、政民互动平台、绩效考核平台。

2.1 行政权力数据库

行政权力数据库是权力运行平台的依据, 法制监督的标准, 权力公开的源头, 包含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强制等权力运行标准流程和预警环节, 通过事项标准数据库和预先设置的预警条件, 自动发现事项运行过程中的异常和“疑似”异常, 及时纠正不规范的行政行为, 提高行政水平和效率, 建立从源头上反腐败的机制。

2.2 四个在线平台

一是行政权力运行平台。目标是实现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公共资源交易和公共服务等各项业务的网上办理, 其中行政许可、公共资源交易和公共服务的网上办理与已建系统对接;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强制等系统为本项目建设内容。

二是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目标是主要实现权力公开、在线申报、状态查询、表单下载、网上咨询、投诉举报、网上评议等功能。

三是互动渠道平台。目标是实现网上咨询、疑难解答等功能。提供在线服务、电子邮件方式分部门答复各种行政业务事项咨询问题。在线服务按部门分类, 每个部门都有独立的回复帐号, 在线时可实时直接交流。

四是绩效考核平台。以全省电子监察平台为依托, 建立相关技术标准和接口规范。有效实现本系统和全省电子监察平台技术对接。既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政府行政权力公开的需求, 又能满足监督部门监督管理方面和整体布局方面的要求。

3 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系统的网络运行模式

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系统由:行政权力数据库、行政权力运行平台、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政民互动平台和绩效考核平台组成。行政权力数据库是系统的中心, 是行政权力运行的依据, 管理所有行政权力的上报、审核、入库、自由裁量拆分、挂起等功能;行政权力运行平台, 是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所有权力的上网运行、内部流转、内部监察等功能;政务服务网是权力事项外网的公示、许可审批服务事项的网上申报等功能;政民互动平台主要是提供政府与公众交流的一个平台, 对公众提供咨询解答、投诉处理等功能, 并展示公布绩效考核;电子监察的载体主要是发布一些电子监察信息, 作为电子监察平台的一个外部展示窗口。

通过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系统的建立, 一是有利于规范行政权力, 防止“暗箱操作”和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 是推进依法行政、打造阳光政府、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二是有利于推进政府依法行政、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改革现行管理与监督体制, 加强和改善监督管理, 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完善各项制度, 坚持便民高效, 实现流程优化、程序简化、效能提高。三是有利于维护公开、公平、公正、合法、有序市场环境和优质、高效、到位的服务管理, 降低交易成本, 提高交易效率, 提高土地、资金、固定资产等发展要素的利用效率。

摘要:通过分析行政权力使用中存在问题和相关要求, 提出了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系统的建设内容和网络运行模式。

关键词:行政权力,运行系统,网络运行,建设模式

参考文献

[1]余惟嘉.信息化促进权力行使公开透明[A].江苏省通信行业信息化案例选编[C].2010.

[2]李典璋.网络背景下行政权力运行机制创新研究[D].湘潭大学, 2010.

[3]吴春雨.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建设的思考与体会[J].信息化建设.2011 (06) .

[4]苗成功.运用电子监察监控权力运行[J].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0 (12) .

[5]陈飞燕.应用阳光用药电子监察系统的体会[J].现代医学, 2009 (10) .

[6]高欣.政府电子监察系统分析与设计[D].山东大学软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2009.

空调系统运行 篇10

辽宁省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运行是影响系统质量与效果的两个同等重要方面。如果后期的运行管理不好,就无法体现新系统的优越性,不能产生预期的效益;同时,会使系统的生命周期过短。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包括设置信息系统的管理机构,制定管理制度,对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系统的文档和系统的安全保密进行管理。

1 信息管理机构设置

信息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是信息的管理和信息系统的管理,本系统的核心机构设置于海洋渔业管理部门,为避免受将来组织结构变动的影响,最好设置独立的处室。为保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可以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但大多管理制度会流于形式,对象不明确,重点不突出,建议以岗位职责代替通用管理制度。

2 系统的运行管理

2.1系统日常维护

实践证明系统维护与系统运行始终并存,系统维护的代价往往要超过系统开发的代价,系统维护将影响系统的质量与生命周期。

2.1.1 硬件维护

主要包括:系统环境;网络;服务器。硬件的故障由硬件维护人员实时解决。要求硬件维护人员掌握各类硬件维修、更换与安装等基本技能,能发现硬件故障,及时通知硬件维护人员诊断与排除。

2.1.2 软件维护

软件的日常维护针对操作系统、信息系统,由机构中的软件维护人员完成。操作系统的维护包括操作系统打补丁,病毒库升级等工作。信息系统的维护是解决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软件故障,包括各个海洋企业终端出现的问题,比如开发阶段系统测试中未发现的软件错误或缺陷,通常优先改正那些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的严重缺陷;不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的软件缺陷,在维护策略上可以区别对待。

2.1.3 数据文件的维护

这项工作由数据库管理员(DBA)完成,主要任务包括;安装和升级数据库服务器;设计数据库系统存储方案;登记数据库的用户,维护数据库的安全性;保证数据库的使用符合知识产权相关法规;控制和监控用户对数据库的存取访问;监控和优化数据库的性能;制定数据库备份计划,灾难出现时对数据库进行恢复。

2.2 系统的适应性维护

针对辽宁省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信息系统中的适应性维护,需要软件维护人员、硬件维护人员、数据库管理员、信息收集人员和系统决策分析员密切配合。系统的适应性维护使系统的运行逐渐摆脱系统开发人员,由自己来完成,坚持了发展和创新,使系统更具生命力,但对系统运行管理人员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更高。

2.3 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与文档管理

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是对系统软硬件及数据库等运作情况做记录,对系统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该项工作比较烦琐,为避免流于形式,实际工作时要注意:信息系统的文档是描述系统发展与演变过程及各状态的资料,在系统开发、运行与维护中积累而形成,系统文档是信息系统的生命线。根据国标要求,系统运行管理阶段共包含三个记录和四个报告在内的七个主要文档:系统运行记录、系统日常维护记录、系统适应性维护记录,系统运行报告、系统开发总结报告、系统评价报告、系统维护报告。文档管理的基本要求:保持文档的一致性与可追踪性。这是运行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文档的冗余和数据冗余一样,是必须消除的。

2.4 系统的安全保密管理

随着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系统运行时间的推移,产生和积累了大量数据,所以信息的安全保密管理工作已成为信息系统运行管理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信息系统的安全和保密是两个不同概念,信息系统的安全是为防止破坏行为,避免损失所采取的措施。信息系统的保密是为防止窃取信息,免受损失而采取的措施。对于保密工作,要设置切实可靠的系统访问控制机制、权限、用户身份确认、防火墙等,不要给信息系统外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任何权限,否则无法做到保密工作。

3 结 语

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系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有许多工作尚待研究,我们要从主观上认识到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系统运行管理的重要性,前期软硬件价格只是运行总费用的一小部分,系统后期运行阶段的咨询、培训、二次开发和维护等费用往往数倍于软件价格。正确的设置系统运行管理机构,配备好人员,做好各项运行管理工作,可以节约大量资金,延长系统的生命周期,发挥系统的最大效用,以期更好的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摘要:系统运行管理的任务是使系统始终保持良好的可运行状态。基于此,探讨了辽宁省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能力,包括设置信息系统的管理机构、对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和适应性维护、系统的运行记录及文档管理、系统的安全保密管理等。通过分析这些管理工作的重点,以期为系统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所借鉴,切实提高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系统的运行管理能力。

关键词:系统,运行,管理,海洋经济监测与评估系统

参考文献

探讨暖通空调运行节能管理 篇11

关键词:暖通空调;运行;节能管理

引言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不断进步,随之而来的污染也迅速加剧并导致了环境的恶化和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如何才能实现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了每个国家都高度关注的重大新闻。我国虽然拥有丰富的能源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是每年使用暖通空调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也每年都在增加。每年仅仅在处理暖通空调所产生的污染物的投入和人力都一直在增加,因此我国在相关的规定当中指出,应该通过运行节能管理来保证社会的和谐发展。

1、暖通空调工程概念及原理

暖通工程包括空调、暖气和通风系统,通常包括通风系统、防排烟系统、除尘系统、冷却系统、空调水系统等。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有大量的整个施工后期的空调安装工作,这样就使得整个暖通工程建设周期相对较长,暖通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也不容忽视。

暖通空调的原理是制冷剂在空调制冷机组内的蒸发器中与冷冻水进行热量交换发生气化,这一过程会使冷冻水的温度降低,被气化后的制冷剂在空压机的作用下,会形成高压、高温的气体,当气体流经制冷机组的冷凝器时,则会被来自冷却塔的冷却水所冷却,从而是气体转变为低压、低温的液体,与此同时,被降温后的冷冻水经由水泵被送至空气处理机的热交换器中,随后与混风进行冷热交换形成冷风源,最后经由送风管路送入到各个房间。通过这样的循环过程,在夏季房间内的热量会被冷却水带走,流经冷却塔后释放到空气当中。在空气处理单元中,新风与部分回风经混合后形成混风,当混风经由热交换器冷冻水进行热交换后则形成送风。冬季时,混风能够吸收能量,从而使温度升高,夏季时,随着混风温度降低,送风进入室内后会与室内的空气进行热量的传递,最终将温度调节至房间所需的设定值。

2、暖通空调运行管理的内容分析

2.1.机组的节能运行

在空调系统中,主机能耗占总能耗60%以上,因此主机的节能运行是整个系统节能的重要环节。在空调系统设计中,主机都要按最大负荷进行设计,而空调系统对每个具体工况而言,都有一条最佳的特性曲线,满足这条曲线工作,主机效率最高,能耗最小,控制主机尽量满足其特性曲线,则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2.2水泵的节能运行

由于水泵在设备选型时大都留有余量,因此水泵的出水侧阀门都不会全开,有的仅能开到一半,这就造成了阀门的节流损失。同时由于阀门限制水量,使主机的制冷效果不理想。设计负荷运行时间约占总运行时间的6%~8%,水泵的能耗约占空调系统总能耗量的15%~20%。为此,采用变频变流量系统,使输送能耗随流量的增减而增减,具有显著的节能效益。

2.3减少水系统的隐性能耗

在空调系统中,冷却水和冷冻水两大水系统的节能,即如何降低水系统的隐性能耗,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实际上,这两大水系统水的耗失量是相当大的,水的大量耗失,一则增大水资源的压力,二则也增加冷水机组、水泵和冷却塔的电能消耗,即隐性能耗。

a冷冻水系统的节能。冷冻水在空调系统中主要起着中间载冷作用,在隐性能耗方面主要表现在管路保温的冷量损失及冷冻水流失方面,其中后者往往被忽视。冷冻水流失绝大部分是因为排污阀、旁通阀失效或关不死所致。

b.冷却水系统的节能。冷却水系统中水的流失主要在如下三个方面:

蒸发耗水。冷却塔内热水通过蒸发释放潜热而达到自身的冷却。大风量导致的出水温度降低,并不能达到节能的目的。

控制飞水,节约水耗。空气将水带出冷却塔,造成水耗称为冷却水飞水。这是冷却水系统的另一种隐性能耗。

排污换水消耗。尽管排污换水消耗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保持水系统清洁却可以减小换水的频率。

2.4启停最佳控制

空调装置消耗的电能等于装置运行的时间和装置的容量的乘积,如果运行时间减少,消耗的电能就会按比例下降。对大楼不同场所的空调负荷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寻找最佳启停控制方式,并在过度季节,尽量采用室外新风送风,关闭机组,减少机组全年的运行时间,这样将既能满足人们对空调环境的要求,又能符合节能的要求。

3、空调节能在运行中的管理

3.1 暖通空调的操作及管理人员要掌握该专业相关知识,接受专业的空调操作培训。实施节能管理与操作人员与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有很大关系,实行空调操作证制度对空调运行的节能与调节是非常有利的。空调操作人员与管理人员掌握了必备的知识、技术与素质有助于节能措施的落实与实施。

3.2通过采取遮阳、绝热、气密的措施来减少室内的热负荷达到节能效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减少了室内环境的热负荷,制冷机组的运行时间就会减少,中央空调系统的耗能就会相应减少。对空调建筑做好遮阳,可采用能吸收阳光辐射的外墙饰面和在架空屋面或外墙外侧和屋顶屋面设置绝热层,采用镀膜玻璃能有效减少阳光辐射透过窗进入到室内。为达到良好的气密性,防止裂缝进出风,采用热阻大的门窗不但可以提高门窗的气密性。而且能够减少灰尘,有效降低外来噪音。

3.3在满足供冷条件和人们需要的条件下,应合理降低空调建筑的湿、温度标准,增大供回水温差与送回风温差。在夏天早晨室外气温较低,空气新鲜和室内气温下,可利用空调风机及消防排烟系统抽、送风约一分钟,这样可以降低开机前的室温,减少主机负荷,提高了室内空气质量。室外气温较高时要密切注意机组的运行情况,千万不要等到室内温度明显上升,机组热负荷过大才增开机组,这样易造成设备损坏而又增加了能耗。应该及时对机组进行调整,增开机组后,要注意当冷冻水回水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是,就要关掉增开的机组,以免造成电能的浪费。做好适时启停相关风机盘管、风柜等设备,减少整个系统的热负荷来降低耗电量。

3.4熟悉空调建筑供冷需要,掌握最佳的启停时间,根据气温变化,适时增开或关制冷机组,尽量减少制冷机组的运行时间与启动机组数来达到节能效益。

4、结语

我国的暖通空调的运行节能管理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只有我们不断的加大宣传的力度,使节能环保的思想深入人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能源的浪费问题。同时相关部门还可以制定行业的一些规范性条例,实施应用节能的空调改造方案,共同为暖通空调的各项管理改进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劳文慧,空调节能技术分析[J].制冷,2004

[2]龙惟定,上海公共建筑能耗现状及节能潜力分析[J].暖通空调,2002

[3]祁学军,浅析中央空调节能管理运行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实践效果[J].科技与企业,2013

空调系统运行 篇12

关键词:冰蓄冷技术,区域供冷,能源中心,运行费用

1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和建筑产业的发展, 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的比例越来越高。据统计, 在我国, 建筑能耗占国家总商品能耗20%以上, 而空调能耗则占公共建筑总能耗的40%以上[1]。近年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 电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发展既节能、环保又经济可行的空调技术将显得尤为重要。由此, 将区域供冷技术与冰蓄冷空调技术联合应用, 对于人口密集、空间紧张的城市来说, 无疑是推进建筑节能、实现经济环保的一项重要措施。研究表明, 与常规空调相比, 冰蓄冷空调可降低制冷机的装机容量、减少运行费用并有效进行电力的削峰作用[2]。将区域供冷技术与冰蓄冷空调技术联合应用, 在平衡城市电力供应方面有着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3], 可促进整个社会的能源、环境、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以上海某能源中心冰蓄冷系统为例, 对其实际运行工况性能进行实测, 从而分析该系统运行效率, 同时将该系统冰蓄冷空调系统与常规空调系统运行费用等进行比对分析, 这可为区域供冷技术与冰蓄冷空调技术联合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2 项目概况

上海某开发区地块总占地面积194118 m2, 分为5个区, 一区为宾馆及办公区, 二区为总部园区, 三区为SOHO办公区, 四区为商贸区, 五区科研区。该地块规划设置能源中心供给一区、二区、三区和四区。目前二区总部园区建设已完成, 能源中心也已投入运行, 能源中心总建筑面积为6650 m2。已建成使用的二区总部园区由7栋建筑组成, 总建筑面积约为11万m2。

能源中心空调系统配有:2台双工况 (乙二醇) 离心式冷水机组, 单台机组额定制冷量5627k W, 额定功率1134k W;1台基载主机离心式冷水机组, 单台机组额定制冷量2813k W, 额定功率484k W。

能源中心冰蓄冷空调系统日常运行充分利用峰谷电差价, 尽量降低能源消耗成本。通常夜间22:00至次日06:00, 开启1~2台双工况乙二醇主机进行制冰, 白天由冰池往末端换热站提供冷量。

3 冰蓄冷空调系统测试

3.1 双工况主机运行性能测试

在开启2台双工况主机进行夜间制冰, 对应开启2台乙二醇冷冻水泵情况下, 对1#、2#双工况主机的冷冻水流量、冷冻进出水温度以及主机运行电流进行了测试。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 1#双工况主机的制冰工况平均运行效率为4.36;2#双工况主机的制冰工况平均运行效率为4.41。制冷效率测试结果如图1所示。

3.2 双工况乙二醇泵运行性能测试

在开启2台双工况主机进行夜间制冰, 对应开启2台双工况乙二醇泵情况下, 对1#、2#乙二醇冷冻泵流量、1#、2#乙二醇冷冻泵进出口压力、1#、2#乙二醇冷冻泵运行功率等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为:1#乙二醇泵平均效率74.2%, 2#乙二醇泵平均效率74.0%。测试结果如图2所示。

3.3 双工况主机冷却泵性能测试

在开启2台双工况主机进行夜间制冰, 对应开启2台双工况主机冷却泵情况下, 对1#、2#双工况主机冷却泵水流量、1#、2#双工况主机冷却泵进出口压力及运行功率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为:1#双工况主机冷却泵平均运行效率61.5%;2#双工况主机冷却泵运行效率55.9%。运行效率测试结果如图3所示。

4 冰蓄冷空调系统与常规冷水机组空调系统的比较

4.1 冰蓄冷空调系统与常规冷水机组运行能耗及费用比较

经计算分析可知, 在全年同样提供615.3万k W·h冷量的情况下, 冰蓄冷空调系统相对于常规冷水机组空调系统而言, 全年需要多消耗电量约43~72万k W·h, 但可以节省全年空调系统的运行费用约86~115万元。相比常规冷水机组空调系统而言, 该冰蓄冷空调系统年节省运行费用约45%。

从比对结果可以看到, 冰蓄冷空调系统利用峰谷电差价的优势明显, 与常规冷水机组空调系统相比, 可以较大幅度地降低空调系统运行费用。

4.2 冰蓄冷空调系统平衡电网峰谷差分析

冰蓄冷空调系统一个明显优点就是能移峰填谷、平衡电网负荷。其移峰填谷产生的社会效益可通过高峰用电量转移率来考查:

对能源中心冰蓄冷空调系统按照峰、平、谷3个时段分别进行各用能设备逐月能耗统计, 得到2010年11月~2011年10月期间, 能源中心冰蓄冷空调系统峰时段用电量为64 676k W·h。

假设以常规的冷水机组空调系统替代目前能源中心冰蓄冷空调系统, 常规冷水机组空调系统 (包括空调主机及输配系统) 的能效比范围取3~3.5, 则常规冷水机组空调系统提供相同的冷量需消耗的用电量约为173015k W·h~201 851k W·h。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看到, 相比常规冷水机组系统, 冰蓄冷系统高峰用电量转移率约为60%, 移峰填谷效果较明显。电量转移率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注:峰平谷时段电价按照上海市电网销售电价计算;常规冷水机组空调系统运行费用按1元/ (k W·h) 计算。)

5 结束语

通过该地块能源中心冰蓄冷空调系统的现场测试和该系统冰蓄冷空调系统与常规空调系统运行费用等进行比对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

1) 该能源中心双工况主机和各级水泵的实际运行效率均较好。

2) 相比常规冷水机组空调系统而言, 该冰蓄冷空调系统年节省运行费用约45%, 可以较大幅度地降低空调系统运行费用。

3) 相比常规冷水机组系统, 冰蓄冷系统高峰用电量转移率约为60%以上, 移峰填谷效果较明显。

4) 冰蓄冷空调技术在区域供冷系统中应用效果良好, 可降低系统投资及运行成本, 节省设备的空间占用, 取得社会、经济和环保方面的积极效果, 并为未来城市园区或商务中心建设区域供冷技术与冰蓄冷系统联合应用与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王宝龙, 石文星, 李先庭.空调蓄冷技术在我国的研究进展[J].暖通空调, 2010, 6 (40) :6-10.

[2]柳昊.某大型商业建筑冰蓄冷空调方案可行性研究[J].暖通空调, 2010, 2 (38) :23-25.

上一篇:驰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下一篇:中小企业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