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识别

2024-09-15

审计识别(精选8篇)

审计识别 篇1

摘要:本文以2000-2011年证监会、上交所和深交所处罚公告中发生年报舞弊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上市公司非标审计意见和会计舞弊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注册会计师能够在一定程度对上市公司的舞弊行为进行识别,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注册会计师的这种识别能力并没有显著提高。

关键词:会计舞弊识别,非标准审计意见,审计费用率

一、引言

在审计发展史上,会计舞弊始终是困扰审计职业界的重大社会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会计舞弊行为猖獗,导致对会计师事务所及相关审计人员的诉讼不断上升。也引发了注册会计师的诚信危机。许多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经济警察”作用产生了很大的质疑。Eli, Ferdinand和Judy(1998)将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联系起来。他们首先检验了不同的盈余管理检测模型的效率,然后将其与审计意见类型联系起来。其潜在逻辑是:在有效的审计市场上,注册会计师应能审计出企业的盈余操纵情况。Backer等(1998)研究发现审计限制盈余管理的作用是随审计质量的变动而变动的,较高审计质量更易发现和报告会计错误和违规。Vander等(2003)对比利时非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进行研究,发现在存在调低利润盈余管理行为的审计中,原“六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高于其他会计师事务所,说明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但是,该结论在对调高利润行为的审计中却没有得到验证。夏立军等学者(2002)的研究表明:财务状况较差的公司容易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但ROE处在“保配”和“保牌”区间的公司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并不比其他公司大。从整体上看,注册会计师并没有揭示出上市公司的这种盈余管理行为。何红渠等(2003)得出结论:两年期间的审计意见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现象;与2000 年相比,2001 年期间的审计质量得到了提高。本文以上市公司2001年至2008年报舞弊样本为研究对象,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与非标审计意见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鉴于审计师能够接触到上市公司等第一手资料,而且,其所处的独立第三方的特殊地位。可以认为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对投资者乃至整个资本市场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审计报告中所反映的审计意见类别能够反映会计报表是否存在错弊以及错弊的程度,当然,由于外部审计的局限性和注册会计师难以超然独立,注册会计师在出具审计意见的时候可能有避重就轻的情况,如理应发表保留意见却发表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1-1:会计舞弊和除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之外的其他审计意见是有正相关性的

假设1-2:审计师更有可能利用保留、否定和拒绝表示意见来揭示企业的会计舞弊行为

我国的独立审计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1995年、1996年和1999年分别颁布了三批独立审计准则,1998年和1999年完成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脱钩改制,提高了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2000年出现的一系列会计造假事件后证监会、财政部、注册会计师协会等部门机构加强了对独立审计的监管。随着进一步的市场化,注册会计师的风险责任与风险意识均得到了提高。因此,有理由相信:进入21世纪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将不断提高。据此,提出第二个假设:

假设2: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计舞弊与审计意见之间应该具有更强的相关性。

(二)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选取了在沪深股市发行A股的2001年至2008年因年报舞弊而被公开处罚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虑到大部分舞弊公司连续几年都实施了舞弊,因此将舞弊公司的每一舞弊年度作为研究对象。因为行业经济特征决定行业内公司的基本业绩表现,因此将控制样本所在行业与对应的舞弊样本保持一致。公司规模上的差别也会影响分析的进行。所以选择了规模相当的对照公司逐个与舞弊公司相配,来控制规模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另外,还考虑了上市地点的影响,研究样本和控制样本选在同一上市地,这样为每家舞弊公司选取了一个控制样本。经过筛选,最终取得个舞弊样本124家,另外选取了124个非舞弊样本作为控制样本。本研究关于舞弊样本的情况和资料来自中国证监会网站的2001年至2011年的处罚公告,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财政部对上市公司的处罚决定。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数据、审计意见类型、主审上市公司的事务所、审计费用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查询系统》(CSMAR)。

(三)模型建立与变量定义本文被解释变量———审计意见类型是一个虚拟变量。其取值只有两类情况,即“标准”与“非标”,对于被解释变量为二分变量的分析,逻辑斯特(Logistic)回归模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故本文采用逻辑斯特(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对于前面提出的假设1-1、假设1-2 和假设2,本文采用以下Logistic回归模型来检验假设。

说明:1为防止个别样本极端值对整个回归模型结果的实质性影响,本文拟采取如下修正方案,即:当计算结果为负或大于1时也取1。2由于大部分公司并没有披露年报审计费用,所以此处用公司的财务审计费用来代替年报审计费用。

注:*,**,***分别表示在10%,5%和1%水平上显著。下同。

有关控制变量的经济含义、计算方法和预期符号见表(1)。

三、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在前面的样本选取中已经严格控制了舞弊年份、上市地点,另外对资产规模也加以控制,下面就资产规模的匹配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由表(2)可见,不管是均值t检验还是中位数的符号检验,结果都不显著,表明舞弊公司和非舞弊公司舞弊前一年末总资产自然对数(LNLAT) 的均值和中位数不具有显著差异,说明两类样本在规模上是匹配的。表(3)列示了描述性统计结果,其中Part1是对所有数值变量均值差异性的T检验结果,Part2是对虚拟变量的Χ2检验的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特征:(1)非标准无保留意见样本在资产负债率(DR)、审计费用率(ROF)上显著高于标准无保留意见样本公司,另外,每股收益(MGSY)、每股净资产(MGJZC)、总资产周转率(TASL)、现金负债比率(XJBL)显著低于标准无保留意见样本公司,说明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时可能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标准意见公司的现金利润比率(XJLRB)要高于非标意见公司,非核心收益比率(FHXBL)要低于非标意见公司,但是结果并不显著;(2) 卡方检验表明,上年的审计意见类型(LAUDIT)和是否舞弊(FRAUD)指标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数量显著超出预期分布,说明上一年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企业和发生会计舞弊的企业更容易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事务所规模和事务所变更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数量也超出预期分布,但是结果并不显著。

(二)相关性分析Logistic模型要求自变量之间相互独立,所以在对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回归之前需要检验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自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略,模型中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处在-0.4-0.4之间,可以认为变量之间不存在较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 三) 回归分析表(4)为检验假设1-1和假设1-2而建立的模型的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其中A列是对标准无保留意见和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分析结果,B列是剔除了被出具保留、否定和拒绝表示意见的舞弊样本及其控制样本后对标准无保留意见和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分析结果,C列是剔除了被出具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意见的舞弊样本及其控制样本后对标准无保留意见和保留、否定和拒绝表示意见的分析结果,表(5)为检验假设2而建立的模型的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表(4)给出了假设1-1和假设1-2的回归结果,表中的-2LL是将对数似然比值乘以-2来测量模型对数据的拟合度,好的模型的似然比值要高,其-2LL相对要小,最终模型中的-2LL分别为108. 405、48.498以及92.840,说明模型拟合度较好。Cox & Snell R2统计量是被用来估计因变量的方差比率,说明因变量的总变差由回归模型作出了解释的部分所占的比重大小,该比值的范围是0~1,当Cox & Snell R2→1,表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和程度越高;反之,模型对样本的拟和程度越差。Nagelkerke R2是Cox &Snell R2的调整值。模型1的Cox & Snell R2分别为0.331、0.254以及0.253,Nagelkerke R2分别为0.542、0.563以及0.454,均大于0.45,这表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度较好。

从模型的A列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解释变量FRAUD参数的符号为正,且在1%的水平显著,这表明,企业发生会计舞弊的行为与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呈正相关关系,即企业发生了会计舞弊行为,则越有可能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证实了假设1-1是成立的。变量XJLRB和XJBL的参数符号为负,与预期相同,XJBL在5%的水平上显著,但是XJLRB与审计意见的关系并不显著,这表明,利用现金流量分析进行审计并没有得到注册会计师广泛的关注。另外发现,资产负债率(DR)、每股收益(MGSY)、每股净资产(MGJZC)、总资产周转率(TASL)和现金负债比率(XJBL)与审计意见类型显著相关,并且与本文的预期符号一致。说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对企业的经营能力、经营成果和偿债能力予以了关注。B列和C列考察了注册会计师对各种不同审计意见类型的运用。从中可以看出:在B列中会计舞弊与审计意见呈现负相关关系,并且不显著。但是在C列中会计舞弊与审计意见具有显著正相关性,说明注册会计师利用保留、否定、拒绝表示意见揭示了企业的会计舞弊行为,发生会计舞弊的企业被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可能性不大,证实了假设1-2是成立的。同时,注意到在表3的3列中审计费用率与审计意见均呈现出正相关关系,虽然结论不显著,但是相关性系数都很大,尤其是在标准无保留意见与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意见一列的相关系数最大。可以预期,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较其他非标准审计意见存在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的几率要大。

表(5)中A列的Cox & Snell R2=0.315,Nagelkerke R2=0.526>0.5,B列的Cox&Snell R2=0.439,Nagelkerke R2=0.70>0.5,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度较好。回归结果中A列的解释变量FROUD的系数为1.638,在10%的水平上显著。而回归结果中B列的解释变量FROUD的系数为4.825,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与2003年前相比较,2003年及以后的审计意见的不同类型更能反映出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行为,具有更高的信息含量,从而验证了本文的假设2。据此可以得出:第一、我国独立审计的整体水平和审计质量提高了,这是注册会计师自身职业素质、风险意识不断增强,国家的法规政策进一步完善的成果。第二,不能排除由于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意见的增加而引起的相关系数变大和显著性增强,即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意见出具中为了达到既能引起信息使用者注意,降低审计责任,又不至于让管理当局反对的“双赢局面”,而利用“说明段”来代替“保留段”,在审计意见出具上“避重就轻”的行为。

四、结论

从本文的实证结果可以看出:是否舞弊(FRAUD)与审计意见类型(MODIFY)显著正相关,说明发生会计舞弊的企业容易被出具非标意见,注册会计师主要是利用保留、否定、拒绝表示意见揭示了企业的会计舞弊行为,发生会计舞弊的企业被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可能性不大。另外,发现资产负债率(DR)、每股净资产(MGJZC)、总资产周转率(TASL)、每股收益(MGSY)、和现金负债比率(XJBL)与审计意见显著相关,说明由于法律风险,以及相关政策监管的加强,审计师在出具审计意见时有所顾虑,并表现出明显的风险规避特征。但现金利润比率(XJLRB)与审计意见的关系并不显著,这表明利用现金流量分析进行审计并没有得到注册会计师广泛的关注。审计费用率与审计意见呈现出正相关关系,虽然结论不显著,但是相关性系数都很大,尤其与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意见的相关系数最大。可以预期,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较其他非标准审计意见存在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的几率要大。关于分年度会计舞弊与审计意见的相关性分析中,发现与2004年前相比较,2004年及以后的审计意见的不同类型更能反应出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行为,具有更高的信息含量。说明近年来我国独立审计的整体水平和审计质量有所提高。

审计识别 篇2

(初稿)

一、2014、2015年已经脱贫出列的贫困村,现在有因灾、因病、因学致贫、返贫农户和新的五保、低保户还可以纳入贫困户吗?

答:可以。

参考政策依据:

1、根据湖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精准脱贫激励机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鄂办发[2015]39号)文件第三条有关规定:实行扶贫对象动态管理。贫困村、贫困县脱贫销号后,不得再次列入扶贫对象名单。因重大自然灾害、市场剧烈波动、重大疾病等不可抗力产生的农村贫困人口,依据统一的动态调整程序纳入扶持范围。

2、湖北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文件《关于印发湖北省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专题审计整改工作方案的通知》(鄂扶组发[2016]13号)文件第三条整改的基本原则:对2016年因特大洪涝灾害导致的返贫和致贫情况,各地应及时开展调查统计,对确认为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的,经严格的程序认定,补录入建档立卡的数据库中。

二、2016年预脱贫和新纳入替补到2014、2015年的贫困户 脱贫公示时间填什么时候?

答:以现在整改的时间为准。

三、如果贫困户整户户口迁出的,是把他们剔除还是用人口自然变更的方法减少,影响总人数吗?还用不用补空缺呢? 答:要看户口迁出的原因和脱贫属性。导致总规模人数减少的,需要补缺。一是脱贫属性已经变更为已脱贫的,可以保留;未脱贫的要删除,并且补空缺。二是参照湖北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文件《关于印发湖北省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专题审计整改工作方案的通知》(鄂扶组发[2016]13号)文件的附件2中第四条有关内容处理。

四、帮扶责任人换届调走的要不要改,还没调来的怎么填;帮扶责任人在哪个录入,总不会两个都要录吧?

答:帮扶责任人换届调走的肯定要修改,还没调来的这次必须整改到位、帮扶到户。帮扶责任人在何录入,以帮扶文件下达时间为准,在系统内可自动转换到下。

五、问“一家四个人,原来全部录入登记了,老两口都有癌症,一个儿子未成家,审计发现其城市有房,原因是另一个儿子已做上门女婿,确实有房。村里通过评议,这一户保留,所以只有把这个儿子删掉了。”

答:必须分户或迁移上门女婿的户口。

六、要剔除的人 ,在哪个删除,是不是同步的?

答:在回头看中操作,可同步到下。

七、贫困户为农业户口,在原来社区无农村低保的情况下特批申领了城市低保,家庭情况确实比较困难,自身无劳动能力,能不能保留?

答:由村、乡镇会议集体研究决定,如保留,执行全过程签字制。

九、集中供养的农村五保户能纳入贫困户吗?

答:可以。

十、审计整改花名册填报说明 答:可分类填写:一是整户剔除的放在一张表格上;二是整户保留的放在一张表格上;三是家庭成员有变动放在一张表格上,在后面备注减少几人或新增几人。

十一、关于死亡人员的问题,如1户5人,死亡1人,按照脱贫处理,系统里怎么标识?

答:不能按照脱贫处理。在自然变更栏中操作减少,减少原因是死亡。

十二、关于系统中各县少人问题。

据国务院扶贫办王文明处长回复:问清楚有问题的市县,系统现在查询功能已经调整,哪年脱贫就在哪年才能查到,跨年已经在查询功能中查不到了,并不代表数据丢了。系统前段时间将两年数据中脱贫和未脱贫逻辑上错误的数据进行了调整,也可能导致数据变化。系统中还有一些逻辑错误,后面将继续调整,请各省持续关注!查不到是上一年的,不是当年的,有可能在计算已脱贫时,把上一年的计算了,所以我们将查询功能调整了一下,只能查当年已脱贫的。还有一个各省都存在的情况,上一年的人,在下一年就没了(不是自然减少),量还特别大,将在监管评价系统中增加查找两年数据不一致的功能。

解铃人还须系铃人!最终靠你们自查自纠解决。系统数据由各地操作,各县市最好分乡镇核查,但需要防止上一年人还在,下一年就换了其他人的情况,要不2015年帮扶了项目,2016年人不是脱贫而是在系统中找不到人,那就麻烦了,资金落实到不存在的人身上。

十三、2014、2015年多脱贫的怎么处理? 答:分改为未脱贫。

十四、查询与统计数据不一致,是什么原因?

答:人数不一致是存在错误数据:属性错误、属性为空、逻辑关系矛盾等。

十五、家庭成员没有录入完整的如何操作?补录后超出规模数怎么办?

答:在人口自然变更中操作。不能超出规模数,如超出要整户剔除。

十六、人口自然变更中死亡人口需要补录吗?

答:不需要。人口自然变更中已统计。

十七、什么是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符合《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相关规定,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建立电子信息档案,持有《扶贫手册》的普通高中学生。

十八、服刑人员是否要做人口自然变更?

答:以贫困户的户口簿为主,有则保留,否则不予保留。

十九、关于贫困户收入问题,文件说不完全看其家庭收入情况,要突出一有两不愁四保障。如家庭人均收入超同期国家贫困标准达4000-5000元,但是有就学和病人等情况,在系统录入中,家庭收入栏写5000为未脱贫,可以么?

答:不可以。在系统操作时未脱贫贫困户收入严格按同期国家贫困线以下填写(低保户、五保户收入据实填写)。

二十、返贫规模如何控制?

以县为单位,据实填报。增加的返贫人口应在下脱贫规模中体现。

二十一、如果死亡比新生多怎么办?

答:现在统计里有人口自然变更统计,差额写出说明。二

十二、系统内目前查询出来的数据与5月份导出的数据有差距,以哪个数据为准? 答:以现系统数据为准。

二十三、自然变更的人口是否计入脱贫人口?

答:未计入脱贫人口数,在人口自然变更中统计。

二十四、审计问题户应该在哪一年里面进行删除、新增操作,2014、2015年脱贫户在哪里新增,因灾致贫的新贫困户在哪里增加?

答:分操作;如果当年基数不够就在当年增加。

二十五、今年新评上的低保户可以加入吗?还是等年底动态管理的时候在加?加入后存量贫困人口超了可以吗?

答:可以加,但总人口不能超出规模数。无论怎么增减,都只能控制在贫困人口规模数内。

二十六、如何上报整改工作方案中的承诺书和表格?

答:各县在承诺书和表格第一页加盖公章(上传电子版),送市(州)审核备案后,由市(州)报省。二

十七、项目资金采集表有统一模版吗?

答:根据培训视频中的各项指标自行制订采集表,国务院扶贫办暂没提供制式表格。

二十八、数据整改(删除)以哪为准?

答:如果整户删除,在2015删除;出生和死亡,在实际发生中人口自然变更进行。

二十九、关于分户的问题,五保户一家夫妻2口人,系统里由2户合为1户,怎么操作?

审计识别 篇3

关键词:虚增收入,虚减费用,审计方法

2001年4月16日, 朱镕基在视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时, 为该校题写的校训是:“不做假账”。同年10月29日, 朱镕基视察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后, 题字是“诚信为本, 操守为重, 遵循准则, 不做假账”。但是由于各种利益的驱使, 做假账问题是屡禁不止,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做假账情况, 以及识别这些假表的审计方法。

一、虚增收入

(一) 做假方法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 有的企业因为本年利润不足, 于是将下一年度的收入提前确认;有的企业因为本年利润丰厚, 为了留一手, 于是将本年收入推后到下一年度确认;有的企业根本就是无中生有地确认收入。

(二) 审计方法

对收入进行截止测试。具体审计方法:一是以账簿记录为起点。从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账簿记录查至记账凭证, 检查发票存根与发运凭证, 目的是证实已入账收入是否在同一期间已开具发票并发货, 有无多记收入。二是以销售发票为起点。从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发票存根查至发运凭证与账簿记录, 确定已开具发票的货物是否已发货并于同一会计期间确认收入。三是以发运凭证为起点。从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发运凭证查至发票开具情况与账簿记录, 确定主营业务收入是否已记入恰当的会计期间。

二、费用不入账

(一) 造假方法

有的企业为了虚增收入, 将费用在预付账款上挂账, 而且一挂就是很多年, 其实发票早就收到, 货物早已入库, 就是不入账。

(二) 审计方法

检查长期挂账的预付账款, 审查每一笔预付账款的真实性, 必要时对预付账款进行函证, 以确定其真实性。

三、不计提坏账准备

(一) 造假方法

根据会计谨慎性原则, 对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提取坏账准备, 作为资产的抵减项目。企业计提的坏账准备越多, 企业利润就越少, 为了增加企业利润, 有些企业就采用减少应收账款余额的方法, 这样就可以少提坏账准备了, 具体的做法是:虚进一笔收入, 冲减应收账款, 这样就可以少提坏账准备了, 事后, 再将这笔款项冲回, 一增一减, 账面余额还是那么多, 但坏账准备少要计提很多。

(二) 审计方法

审计人员应运用审阅法、复核法来检查企业的“应收账款”账户年末余额和“资产减值损失”账户有关明细账发生额, 检查企业坏账准备金计提的范围和标准是否正确, 有无通过少提或多提坏账准备来调节当期损益的情况;通过审阅“坏账准备”、“资产减值损失”等账户及时核对账户, 来检查企业是否有利用直接转销法或备抵法前后期的不一致来调节当期损益的情况;审核“坏账准备”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及相关原始凭证, 查证有无人为多冲或少冲坏账准备的情况;审核“坏账准备”账户的贷方发生额或相应账户及相关的原始凭证, 查证企业是否存在将收回的、已核销的坏账损失未记入“坏账准备”账户而记入其他账户, 如“应付账款”账户的情况。

四、虚构存货

(一) 造假方法

收入虚增, 得有物流在账面体现。通常的做假方法是将正常的成本少结一点, 把多出来的那一些作为虚增收入的成本, 或直接就其虚增在账面上, 审计盘点时去借点货或直接借个仓库, 开个假仓单应付。

(二) 审计方法

审计人员在对存货监盘的过程中, 要格外小心, 要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着手审计。

存货造假会使某些项目出现异常, 因而审计人员要对存货与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生产成本等项目进行分析性复核, 并对那些异常项目进行追查, 很可能揭示出重大舞弊。常用指标有:存货增长率、存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及存货占总资产的百分比等。另外, 还可以将财务报表与报表附注、财务状况说明书、纳税申报表等相互核对。

五、虚降成本

(一) 造假方法

结转原材料时, 采用适当手法, 比如改变商品名称, 将价格低的原材料先结转, 这样销售成本就可以降低了。

(二) 审计方法

严格审查被审计单位的材料发出方法, 没有合理理由不得更改材料发出核算方法。

六、虚构现金流

(一) 造假方法

现在企业造假的方法越来越高明, 以前很多业内人士说, 什么都可以调, 就是现金流不能调, 其实是错的, 现金流也可以调, 具体的造假方法:采用承兑汇票的方式支付货款, 这样本来负的现金流就变成正的了。

(二) 审计方法

严格审查应付票据, 查看票据的类型, 审查业务发生时的有关原始凭证, 以查证业务的真实性。

七、虚增资产价格

(一) 造假方法

资本性支出时, 让对方把发票开大, 然后多出来的钱转一圈, 用于购买材料来补账面虚增的材料。

(二) 审计方法

被审计单位应当建立和健全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 审计人员应当审查被审计单位的以下制度:

1. 固定资产的预算制度

预算制度是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

2. 授权批准制度

完善的授权批准制度包括:企业的资本性预算只有经过董事会等高层管理机构批准方可生效;所有固定资产的取得和处置均需经企业管理层书面认可。

3. 账簿记录制度

除固定资产总账外, 被审计单位还需设置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和固定资产登记卡, 按固定资产类别、使用部门和每项固定资产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均应有充分的原始凭证。

4. 职责分工制度

对固定资产的取得、记录、保管、使用、维修、处置等, 均应明确划分责任, 由专门部门和专人负责。

5. 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区分制度

企业应制定区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书面标准。

6. 固定资产的处置制度

固定资产的处置, 包括投资转出、报废、出售等, 均要有一定的申请报批程序。

7. 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制度

对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 是验证账面各项固定资产是否真实存在、了解固定资产放置地点和使用状况以及发现是否存在未入账固定资产的必要手段。

8. 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制度

固定资产应有严密的维护保养制度, 以防止其因各种自然和人为的因素而遭受损失, 并应建立日常维护和定期检修制度, 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企业的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企业本身天然有着追逐利益的冲动, 因此, 造假的动力非常大。这就需要“魔高一尺, 道高一丈”。治理财务造假, 只有通过严厉的监管以及处罚的方式, 将这种造假的冲动给打压下去, 只有让其付出一个巨额的造假成本才可以有效抑制造假行为。

参考文献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及审计识别 篇4

关键词:财务报表舞弊,审计,识别

从我国建立证券市场之日起,上市公司(包括IPO拟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舞弊事件就层出不穷,从早期的琼民源,到后来的郑百文、银广夏、麦科特、东方锅炉、宝商股份,到近几年的绿大地、万福生科、南纺股份、ST贤成等。

1 财务报表舞弊成因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外部原因,又有内部因素。总括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因素。

(1)外部环境

虽然我国证券市场一直强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真实、完整、及时,需符合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证券法、刑法等相关法律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亦规定了民事、行政及刑事责任,但现实中上市公司出现财务报表舞弊行为后,相关各方民事赔偿难度较大,证监会等相关政府机构的行政处罚力度较低,刑事责任方面,相较其他刑事犯罪,刑事处罚力度亦相对较小。同时,我国社会环境诚信程度较低,使得(拟)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事件层出不穷,愈演愈烈。

我国证券市场早期更多看重其筹资功能,定位为帮助国企脱离困境的工具。这个定位使得我国证券市场存在重要的缺陷:忽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弱化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尤其是财务报表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要求,体制及先天上的不足客观上为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造假打开了方便之门。

(2)相关主体内部诱因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财务报表盈利状况与上市公司股价、筹资金额(IPO融资及上市后的再融资)均存在巨大的乘数效应,其对上市公司相关方,如(拟)上市公司大股东大股东、战略投资者等具有足够的利益诱惑。这为(拟)上市公司及管理层进行财务报表舞弊提供了巨大的内在动因,这也是全球几乎所有证券市场均或多或少的存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

就上市公司目前普遍现行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而言,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业绩表现往往与公司管理层的薪酬存在一定关系。因此,上市公司管理层亦存在一定的动机与压力,进行财务报表舞弊。如果上市公司相关内部人,尤其是治理层或管理层,意图侵吞上市公司资产,损害其他关系人的利益,亦可能进行上市公司舞弊。同时,由于财务报表造假惩罚力度偏小,以及业绩压力等其他原因,证券市场其他主体,如会计师、券商等中介机构,甚至成为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参与者或策划者。

综合以上因素,即使在证券市场体制健全,制度完善的情况下,因巨大的利益驱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行为亦难以完全杜绝。何况在我国证券市场体系尚不完善,存在重大先天不足的情况下,更是无法有效遏制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造假行为。

可以预见的是,如何有效识别、防止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将是会计师、监管机构及其他证券市场相关参与各方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2 财务报表舞弊案例及审计应对

2.1 公司情况简介

×股份公司地处我国西部某省经济相对较为发达的某地级市,主营业务为超市、百货零售,为20世纪90年代在A股IPO上市。

×公司股权相对较为分散,第一大股东为当地国资委,持股比例12%左右。

该公司××××年××月××日财务报表主要数据及相关财务指标(未审数据)如表1所示。

2.2 审计师了解的行业及公司相关信息

(1)超市、百货零售主要的销售对象为个人消费者,其普遍的行业特点为:销售一般为现款销售,即销售款与交付商品同时完成。一般该行业仅针对集团客户可能存在短期的赊销,但通常占其销售比例很低,且账龄较短。体现在财务报表上,则一般无应收账款或应收账款金额很小。

(2)百货行业中,除大型家电等少部分存货外,其他大部分商品,如服装,行业一般与供应商签署实质为代销之协议,即实际销售前,百货公司并不拥有该存货。财务报表层面则会显示为百货存货余额较小。

(3)超市行业采购一般采用普通采购模式,即存货由超市签收后,即确认为超市存货。一般情况下,本行业的存货年度周转次数正常水平大致在12次左右,即每月周转一次。超市与供应商的结算一般采用账期方式:即与供应商约定,将一定期间内的已实现销售之供应商商品销售额为基结算、支付供应商采购款。

(4)百货、超市零售业销售笔数众多,而单笔销售额相对较小,其存货种类庞杂,与供应商结算亦工作量很大,因此行业内各公司基本均会存在一个独立于财务系统的业务系统,以便实时记录销售、存货收发及库存管理、与供应商的定期结算、计算存货销售成本结转金额等。

(5) 20世纪90年代,我国还处在商品匮乏时期时,当时某些激进的零售商集中囤积了大量的家电等各类存在,然而到了1996—1997年,全国商品供应形势发生突变,商品由供不应求转变为供过于求。在此情况下,行业内部分零售商形成巨额损失,直至破产清算,如当年著名的郑百文事件。经前期了解,那段时间X公司属于较为激进的公司,可能会存在大量的存货跌价损失。

(6) 1997年,政府出台家电产品强制性3C认定规定,规定凡未取得3C认定之家电产品,自规定之日起,一律不得对外销售。

2.3 审计团队发现的异常及针对性策略

如上述,零售业应不存在应收账款或应收账款较小,而经财务分析发现,公司存在大额的应收账款。对此,需了解大额应收款产生原因,获得相关基础资料,判断应收款项可收回性。

经报表分析,公司亦存在大额且不明原因的其他应收款。对此,除了解产生原因外,需要了解其他应收款单位是否为其关联方或潜在关联方款项。根据所取得信息判断应如何在财务报表中体现。

经分析,存货周转率水平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结合上述行业内前期重大变化,结合比重较大的存货抽、监盘结果,判断其存货是否存在重大跌价损失。

对于由其独立业务系统产生,并与相应财务记录数据存在对应关系之数据,应予以全面核对,包括:主营业务收入与成本,其他业务收入(收取供应商各项费用,如堆头费等)应付供应商款项(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相关项目)、预收账款(购物卡业务)。

对于其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实物类长期资产价值构成,首先咨询建筑专业人士,同类工程于建造当年正常造价水平,判断其重要工程造价是否合理。检查其工程价值构成明细及工程价款支付对象,判断是否存在大额虚增或虚减工程价值的情况。

2.4 主要的审计程序及审计结果

(1)应收账款

经了解其款项明细形成原因,获取合同基础资料,可以确认公司应收账款基本均在20世纪90年代零售商品供不应求时代,公司对外销售形成,该部分款项账龄均已较长,主要在3~5年。公司曾组织专人催讨,但效果甚微,大部分应收款单位或个人已无法找到,且目前该部分款项绝大部分均已超过诉讼期限,收回可能性极低。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该部分款项应全额计提减值准备,由于相关减值迹象发生于以前年度,因此应予以追溯调整。金额约1020万元。

(2)其他应收款

经确认,其他应收款一部分款项性质与应收账款一致,公司为避免应收账款过大,而调整入其他应收款。对该部分款项的处理与应收账款一致;同时,经过与其托管企业往来明细的双方核对,发现公司隐藏部分诉讼费用至该明细,应计入损失。由于上述损失或减值迹象出现于以前年度,因此予以追溯重述。金额约7300万元。

同时,公司在其他应收款中,利用潜在关联方将资金拆出,款项用于购买公司自身股票,以加强管理层对公司掌控,由于存在对应的股票价值,该部分款项无减值迹象。

(3)存货

经盘点公司存货,其存货中大部分为20世纪90年代购进之存货,该部分存货中,家电类存货均未取得3C认定,其他存货则长期存放,已过保质期或变质。以上存货均已失去出售价值,应全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并追溯重述。金额16530万元。

(4)固定资产

公司自建超市用于经营,经咨询建筑专业人士,工程建造时,该类建筑正常造价约800元/平方米左右,而公司实际造价则在2000元/平方米左右。经详细检查该工程支出明细,发现其存在大额支出给其潜在关联方,虚增工程造价,该部分支出转入“其他应收款”,因该部分款项去向不明,可收回金额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因此对其全额计提坏账准备,并追溯重述。金额7885万元。

(5)应付供应商款项及预收购物卡款项

经业务系统相关数据与财务上述数据核对,发现公司通过虚减应付供应商款项及预收购物卡,虚增盈利。对其差额调减相应各期其他业务收入或调增相应期间成本费用。其中,因虚减预收购物卡款项调减净资产并追溯重述3000万元,虚减应付供应商款项并调减净资产1000万元。

(6)营业收入及成本

公司日常经营数据、与供应商结算原始数据均在业务系统有完整记录,其为财务报表营业收入、营业成本之数据基础。经业务系统相关数据与财务相关各期数据分别核对,结合5所述应付供应商及购物卡核对结果,相应调整各期营业收入、成本数据,累计影响则调整期末股东权益。

经履行上述主要审计程序,××05年12月31日追溯重述后财务报表如表2所示。

注:本表审定数为该年度12月31日之数据,而上表未审数为该年度某期中期数据,两者存在时间差异,但两者主要调整事项、理由无重大变化。

3 结论

经过对上述案例的描述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有关财务报表审计中识别重大财务报表舞弊普遍适用的方法及原则。

一是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状况、相关宏观政策及相关法律、经营管理的方式及特点,是识别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重大舞弊行为的重要基础。对上述信息了解的越全面、透彻,就越有可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如上述案例,作为被审计公司所处零售业,其重要的行业特点为其销售主要是现款销售或预收款(购物卡),而该公司财务报表则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明显与行业经营特点不符。

二是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数据外其他信息的了解,如企业整体情况高管的情况及其对行业的了解,其具体的经营管理运行及特点,主要的内部控制环境及制度,亦对判断公司是否存在重大舞弊行为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对企业整体情况及高管的了解,可有助于定性判断公司存在重大财务舞弊的可能性;而对于公司经营管理及相关内部控制的深入了解,则可据此设计出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针对性的审计程序。如上例中对其供应商、购物卡、营业收入成本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的全面核对程序的设计、实施,就是完全根据企业内部管理实际而做出的针对性审计程序,该种针对性程序对相关财务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等认定往往较传统的标准审计程序更加有效。

三是合理、有效地运用分析性程序,是发现财务舞弊,确定审计重点领域,并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重要手段。首先,对公司财务报表整体的分析,并将其与行业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是发现舞弊的重要手段。重大的舞弊行为,在财务报表层面往往体现为其财务报表与行业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进行财务报表整体分析的重要目的就是在于识别这些重要差异,并将其确定为审计重点领域。如本例中公司存货周转率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其次,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分析性程序亦是发现舞弊行为的重要手段。如本例中自建房屋建筑物的账面原值明显与其实际建筑面乘以合理的单位建造成本不匹配。其他较为常见的对应事项还包括:销售费用-运费与企业自行承担运费的运量、距离,水、电、主要原材料等消耗与产量等,均存在直接的正相关关系。

四是利用潜在关联方是进行财务报表舞弊的常用手段,而如何判断、识别潜在关联方,则是取得财务报表舞弊直接证据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公司利用潜在关联方进行财务报表舞弊的常用手段,而审计中识别这些潜在关联方并取得相关证据,则是取得舞弊行为直接证据的重要手段。通常情况下,异常交易的交易对手,往往为潜在关联方的可能性较大,通过获取其工商登记资料,与相关人士交流等审计程序,可有效确认其是否为潜在关联方。

参考文献

[1]刘振鹏.财务报表粉饰的识别和应对[J].中国市场,2015(10).

[2]刘忠明.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国际趋同差异分析[J].中国市场,2014(52).

审计识别 篇5

2002年7月30日, 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旨在打击财务舞弊、加强公司监管的改革法案《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试图从根本上封堵重大舞弊案发生的制度性漏洞。继美国之后, 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2002年10月发布了《审计技术提示第1号———财务欺诈风险》, 以提醒CPA关注公司财务舞弊风险。2006年2月15日, 财政部又颁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 以规范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识别、评估和应对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 并于2007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 审计方法由传统风险导向审计转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强调以识别和判断财务舞弊风险为切入点, 重视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重视从财务报表之外获取审计证据, 以防范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舞弊。

一、财务舞弊对审计的危害

(一) 加大了审计的风险

财务舞弊是导致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重要原因, 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未能发现重大错报的高风险领域, 它的存在不仅会对社会经济产生较大的危害, 而且由于其往往具有很强的掩饰性, 使注册会计师在短时间内无法掌握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 必然会增加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

(二) 导致独立审计的信任危机

信誉是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立身之本, 财务舞弊案的屡屡发生, 给注册会计师行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严重危及到独立审计的诚信基础, 致使社会公众对审计行业产生怀疑, 公众对审计的期望与现实差距拉大,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独立审计的信任危机。

(三) 增加了审计成本

在理性经济人假设下, 会计师事务所会力求以最小的审计成本最有效地实现审计目标, 但是考虑到审计失败的发生会大大降低多年建立起来的社会公信, 会计师事务所必然会增加资金成本、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以开展更多的审计工作, 这就加大了相应的审计成本的开支, 不利于审计工作的进行, 也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二、传统风险导向审计识别财务舞弊的局限性

首先,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在固有风险的评估方面缺乏相应的指导准则, 注册会计师对固有风险的评估往往流于形式, 无法依据固有风险的评估来设计有效的审计计划;其次,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以控制风险为风险评估的重心, 忽视了风险产生的源头, 对风险的测评集中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上,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管理当局绕过内部控制, 采用“一条龙造假”的方法进行财务舞弊, 做到证证相符、账务处理正确, 就会造成实质性测试程序的失灵;第三,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分析方法和工具不够系统。因此, 传统的审计方法对于财务舞弊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是低效率的, 对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认识是不全面的。

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识别财务舞弊的优势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以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分析为导向的审计方法, 该方法通过深入了解企业及其宏观经营环境, 评估企业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可能性, 通过实施有针对性的实质性测试, 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作出结论。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其识别财务舞弊的优势:

(一) 从关注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转换为关注企业宏观环境

经济状况不佳会导致被审计单位产生财务舞弊的动机或压力, 公司的经营风险可能会转化为财务舞弊风险。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强调以了解企业的宏观经营环境为切入点, 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状况、法律环境、监管环境以及经营目标、经营战略等信息深入了解客户的经济状况, 这样可以使审计人员站在更高的角度关注公司治理层及管理层的重大错报风险, 从而有效地发现潜在的财务舞弊动机, 评估发生财务舞弊的可能性。而传统的审计方法则是以内部控制的测试评价为基础, 一旦企业的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 蓄意编制欺诈性财务报表时, 审计人员就很难有效地判断并予以揭露。因此, 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 审计人员揭露由财务舞弊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能力显著提高。

(二) 风险评估的重心转变为重大错报风险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型引入了“重大错报风险”这一概念, 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具体包括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和财务报表整体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两个方面。认定层次的错报主要指经济交易事项本身性质和复杂程度发生的错报、企业管理当局由于本身的认识和技术水平造成的错报以及企业管理当局局部和个别人员舞弊和造假造成的错报。财务报表整体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主要指财务报表整体不能反映企业经营实际情况的风险, 这种风险主要源于企业高层串通舞弊、虚构交易。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以重大错报风险为风险评估的重心, 紧紧围绕重大错报风险确定容易发生财务舞弊的重点领域, 克服了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下以控制风险为中心、对固有风险的评估表面化、程序化的缺点。重大错报风险扩大了审计风险的内涵和外延, 摒弃了将企业的管理层作为“无利益相关者”的假设, 强调在保持合理的职业怀疑基础上评估审计风险、实施审计程序, 并将风险评估的思想贯穿整个审计程序, 当企业管理当局串通舞弊时,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有利于审计人员在源头上发现财务舞弊, 抓住企业存在的根本问题, 把握审计风险, 弥补传统审计方法的不足。

(三) 实施的审计程序更有针对性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强调以分析性复核为重心, 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来设计和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要求注册会计师把注意力集中在财务报表中容易出现财务舞弊的高风险领域, 对这些领域实施更加充分的审计程序, 同时科学、合理地分配投入到其他领域的时间和精力, 在整体上把握财务舞弊带来的审计风险, 从而提高审计效率, 使审计程序更加有针对性。传统审计方法由于缺乏系统的针对性, 对所有科目均采取等同的精力和时间, 虽然也可以发现重大错报, 但往往会在低风险领域投入了过多注意力, 而在高风险领域则可能投入不足, 造成效率过低, 甚至可能导致审计无效。

(四) 审计方法更加多元化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不仅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 还高度重视对非财务数据进行信息的再加工, 并在分析的过程中充分借鉴现代管理方法, 如战略分析、绩效分析、财务分析、会计分析及前景分析等。分析工具的运用使风险评估不再是一元评估, 而是多元评估, 评估结果之间的相互印证可以使评估的结果更加可靠, 从而提高财务舞弊的识别能力。

由于企业经营的复杂性及管理层的自利性, 注册会计师想要完全消除财务舞弊是不可能的。但是, 如果审计人员能秉持专业怀疑的态度, 深刻领会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精髓, 熟练掌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方法, 就必然能够提高防范财务报表舞弊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秦荣生, 卢春泉编著.审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 .

[2]吴亭, 林朝阳.传统审计模式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式的比较分析.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3) .

[3]李鸿雁, 王学梅.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挑战中国注册计师行业.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07 (5) .

审计识别 篇6

关键词:期货业务审计,套期保值,期货投机

随着经济发展周期变化的影响, 商品价格的变动日益频繁, 开展期货套期保值业务已成为企业规避市场风险、化解市场波动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日常审计中, 有的企业在使用期货套期保值手段时还进行着期货投机业务, 这不仅会混淆期货套期保值与投机套利之间的关系, 还会造成许多不必要的亏损, 笔者认为很有必要讨论如何在审计中明确两者之间的区别, 为今后进行类似问题的查处提供参考。

一、从套期保值、期货投机的概念与特点上甄别

期货一般是指期货合约, 指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标的物的标准化合约。大致可分为商品期货与金融期货两大类。

套期保值是指把期货市场当作转移价格风险的场所, 利用期货合约作为将来在现货市场上买卖商品的临时替代物, 对其现在买进准备以后售出商品或对将来需要买进商品的价格进行保险的交易活动。一般可分为买期保值和卖期保值。

期货投机作为期货市场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是指在期货市场上以获取价差收益为目的的期货交易行为。承担着价格风险, 具有提高市场流动性、保持价格体系稳定、形成合理的价格水平等经济功能的操作行为。

二、套期保值业务与期货投机业务的本质区别

1. 套期保值是指以规避现货价格风险为目的的期货交易行为。其具有以下特点:

(1) 套期保值数量原则上应与现货数量相当, 不能超出现货经营的数量。由于期货市场价格的变化和现货市场价格的变化幅度不完全相同, 为达到最佳的套期保值效果, 期货套期保值数量一般会小于现货经营数量, 超出部分则会造成期货投机行为, 违背了企业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交易的初衷。

(2) 套期保值不等于实物交割。期货市场可以通过实物交割来了结持仓, 但并不是所有的套期保值都需要通过在期货市场进行实物交割来了结持仓, 而应根据最有利于自己的成本情况, 在期货市场进行对冲平仓, 或选择实物交割。

(3) 套期保值时应关注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差价的变动幅度。由于商品的生产成本、期货的交易成本、期货商品的流通费用及预期利润等因素的影响, 现货市场的价格与期货市场的价格差是客观存在的, 在进行套期保值时, 价格差价额度会发生波动, 两个市场的盈亏可能不会完全相抵。

(4) 不需要经常进行套期保值。套期保值的目的是平抑商品市场价格波动风险, 当市场价格处于极不稳定的波动行情时, 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效果很明显。如果现货市场价格在一月或数月表现都很平稳, 那么套期保值的意义也就不大了。当企业的采购合同和销售合同同时确定时, 生产利润已经锁定, 这时也无需进行套期保值。

2. 期货投机是在期货市场上纯粹以牟利为目的而买卖标准化合约的行为。

一般可分为价差投机和套利交易。价差投机是指投机者通过对价格的预期, 在认为价格会上升时买进、价格下跌时卖出, 然后待有利时机再卖出或买进原期货合约, 以获取利润的活动。套利交易是期货投机交易中的一种特殊方式, 它利用期货市场中不同月份、不同市场、不同商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差, 同时买入和卖出不同种类的期货合约以获取利润。期货投机的主要特点是利用放大资金的杠杆作用获得更大的投资收益率, 其缺点是一旦市场反向操作, 带来的损失将无法估计。

三、从会计处理上对套期保值与期货投机进行甄别

从事商品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的企业, 应在“期货保证金”科目下设置“套保合约”和“非套保合约”明细科目, 分别核算企业进行套期保值业务和非套期保值 (投机) 业务买卖期货合约所占用的资金。设置“递延套保损益”科目, 核算企业在办理套期保值业务过程中所发生的手续费并结算盈亏。

如果现货交易尚未完成, 而套期保值合约已经平仓, 则平仓损益不确认为当期损益, 应记入“递延套保损益”科目, 待现货交易完成时, 再将期货上的盈亏与被套期保值业务的成本相配比, 冲减或增加被套期保值业务的成本;如果现货交易已经完成, 则套期保值合约必须立即平仓, 以实现套期保值目标, 并按《企业商品期货业务会计处理暂行规定》 (财会字[1997]51号) 第2条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从事期货投机交易但未办理商品期货套期保值的企业, 仍按现行会计制度有关“期货保证金”和“期货损益”科目的核算规定执行。

四、从套期保值手续的认定上进行甄别

上海、郑州、大连三家期货交易所规定的套期保值手续, 是审计检查企业操作期货的行为是否属于套期保值范畴的重要条件之一。以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套期保值手续规定为例:申请套期保值交易的投资者和非经纪会员必须具备与套期保值交易品种相关的生产经营资格。申请套期保值交易的会员或投资者, 必须填写《上海期货交易所套期保值申请 (审批) 表》, 并向交易所提交有关证明材料。获准套期保值交易的交易者, 应当在交易所批准的建仓期限内 (铜、铝、锌、黄金和天然橡胶最迟至套期保值合约交割月份前一月份的最后一个交易日, 燃料油最迟至套期保值合约交割月份前一月份的15日) , 按批准的交易部位和额度建仓。在规定期限内未建仓的, 视为自动放弃套期保值交易额度。

五、从交易记录上区分

正常的套期保值业务, 交易数量有限, 交易次数较少;期货投机交易的交易数量巨大, 交易次数频繁。期货经纪公司为了得到手续费, 对交易者的操作数量与笔数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 对应在结算单上标明交易性质的区分并无严格的界限, 如一张100手的套保持仓计划, 可以在短时间内操作多次, 做出几千手甚至上万手的交易量, 交易金额巨大。

六、检查企业内部的套期保值操作程序

检查企业内部应有的套期保值操作程序,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制定套期保值方案要以企业整体效益为目标, 在有效

控制风险的前提下, 根据企业销售、经营目标制定套期保值方案并由企业领导研究决定。

2. 实施套期保值方案, 企业的期货主管领导对保值方案

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由期货业务部门及专职期货操作人员进行具体方案运作, 每日报告。如市场行情发生变化, 则需由企业领导经研究决定。

3. 在资金管理与调拨上, 由企业法人授权进行调拨, 按方案所需资金和要求及时足额提供保证金。

临时增加保证金时, 由期货业务部门报经有关领导批准后增拨资金。

4. 在套期保值规模上, 依据市场情况和公司的经营状况做出套期保值方案与计划, 进行合约仓单操作。

5. 在完成套期保值目标方面, 应注意持仓的周期、数量与资金有效统一。

参考文献

审计识别 篇7

一、财务报告舞弊的定义和特征

财务报告舞弊是指企业管理当局蓄谋的舞弊行为, 通过虚增资产、收入或利润, 虚减负债或费用, 粉饰企业的经营业绩来欺骗投资者和债权人, 并用财务欺诈等违法违规手段, 为少数人或某一利益集团谋取经济利益, 导致他人或经济组织或遭受损失的故意行为。

财务报告舞弊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伪造、编造会计记录或凭证;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记录虚假的交易, 不恰当地使用会计政策, 故意违反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财务报告, 不恰当地确认收入和费用以及利用关联方交易虚增利润等。财务报告舞弊通常有以下特征: (1) 舞弊的动机是有意识的。舞弊者往往为了获得其自身的某种利益而策划、制造舞弊行为。 (2) 舞弊的手段是欺骗性的。舞弊通常采用伪造、编造记录或凭证, 侵占资产, 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 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 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等手段。 (3) 舞弊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某种利益 (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利益) , 通常是为了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 (4) 舞弊的性质是违法或违规的。

二、财务报告舞弊的迹象

在通常情况下, 如果财务报告存在舞弊, 往往会出现一些征兆。这些征兆主要包括:上市公司管理层方面的征兆;公司关系对象方面的征兆, 如上市公司与金融机构、关联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投资者、监管者之间关系的一些征兆。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的征兆, 集中体现在企业的财务报告中:企业是否在一个充满危机的环境下经营, 是否从有利财务报告出发隐瞒一些非同寻常的大额和获利丰厚的交易;是否存在收益质量的不断下降、高额负债或者其他利益负担;是否存在无法及时收回的应收账款或者其他现金流方面的问题;是否成本费用的增长速度快于收入的增长速度等。本文将对各种常见的预警信号进行分类研究。

1. 管理层方面。

本文在运用舞弊三角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从管理层对公司治理和管理层自身这两方面入手, 分别分析论述其舞弊的机会、压力、借口三方面的预警信号, 从而得出如果公司的管理层出现以下征兆, 则表明公司可能存在着财务报告舞弊。其舞弊征兆如下图所示。

2. 上市公司关系对象方面。

上市公司关系对象方面包括投资者、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律师事务所及其律师、关联公司和监管机构等, 通过观察和研究上市公司与关系对象之间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即预警信号, 可以判断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财务报告舞弊问题。上市公司关系对象方面的预警信号如表1所示:

3. 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控制方面。

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缺陷或内部控制力度薄弱, 这些会给图谋不轨者以可乘之机, 从而造成财务报告舞弊。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控制方面的特征信号如表2所示。

三、结论及建议

治理财务报告舞弊, 提高会计信息和财务报告的质量, 是一项既复杂又艰巨的系统工程, 无论是监管部门、企业管理层, 还是投资者、其他利益相关者, 各方都应该齐心协力, 开展综合治理。下面, 笔者仅从如何完善监管机制、法律追究制度和企业内部治理机制谈几点看法。

1. 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和会计信息监管体系。

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和监管体系存在漏洞是财务报告舞弊的主要原因。因此, 治理财务报告舞弊必须对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和会计信息监管体系加以完善。这是确保会计信息披露的公允性和可靠性的需要, 也是确保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需要。如对公允价值的使用条件必须披露清楚, 从目前震惊全球的金融危机来看, 不规范地使用公允价值, 是一些金融机构制造虚假财务报告以致身陷财务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 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和会计信息监管体系, 可以增加财务报告舞弊的难度, 能从某种程度上抑制财务报告舞弊。

2. 加大对舞弊者的处罚力度, 建立民事责任追究制度和股东集体诉讼制度。

这些年证券市场暴露的财务舞弊案件严重地挫伤了投资者的信心, 笔者认为, 证券市场能否重树投资者信心与证监会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强化证券市场监管、维持资本市场秩序的措施并不在于强化监管部门的审批职能, 那样既不能真正保证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 又容易产生腐败, 最根本的措施在于建立和强化对违规行为的惩罚机制和力度, 特别是针对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必须健全, 对于那些依靠报表粉饰包装、骗取上市资格的公司或上市后粉饰业绩的劣质公司, 要坚决予以退市处理。

3. 加强和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

要有效地发挥监事会的监督作用, 监事会作为企业内部的监督机构, 应保证其充分履行监管职能, 有效促进监事会监督作用的发挥。第一应加强对监事会本身的管理, 明确监事会的责任, 对监事会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定期评估, 并据以确定监事的报酬。第二要扩大监事的监管权限, 监事会除了应具有法律规定的监督权, 还应有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作出公平评估的权力, 为股东大会的重大决策提供依据, 并对经营者、管理者的任免及其奖惩提出建议。另外, 在制度上应加强对监事会成员工作独立性的保障, 减少监事会中的内部人控制现象。

参考文献

[1].张龙平, 王泽霞.美国舞弊审计准则的制度变迁及其启示.会计研究, 2003;4

[2].王晓军.上市公司收入舞弊的新方法及其审计.财会月刊 (综合) , 2006;2

[3].张劲松, 于钊.财务报告舞弊及防范策略分析.商业经济, 2007;2

[4].黄世忠.从SAS99看财务报表舞弊风险因素有效性分析.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6;11

审计识别 篇8

关键词:审计,会计信息,失真,表现形式,识别途径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

会计信息失真即会计信息与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不相符, 会计信息不能如实反映公司真实的经济活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公司经济活动内容的多样化使会计核算的方法和标准呈现出差异性的特点, 同时也使得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纷繁复杂。根据本人多年的审计实践经验, 本文从审计角度对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表现形式总结如下:

(一) 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

这种情况多存在于一些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仍然采用手工记账的小公司中。此类公司如果会计人员基本业务素质不过关, 不能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制度或会计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设置会计账簿、进行会计核算, 就会出现会计账薄记录混乱、账账不符、账实不符、账表不符的情况, 会计报表反映的信息与公司的实际情况差异很大,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二) 人为操纵利润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

近年来, 随着企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以及会计电算化的深入, 本文上述因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已不多见。某些公司为了达到粉饰会计报表的目的, 进行人为操纵利润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越来越多, 并且手段也更加隐蔽、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1. 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随意操纵利润。由于企业会计准则设置了“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十四大项资产减值准备, 某些公司在进行资产减值测试时, 人为调节资产减值损失, 并且无视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于前期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 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的规定, 仍然沿用旧企业会计制度, 将以前已经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金额在以后会计期间进行转回, 计入当前损益, 以达到调节各期会计利润的目的。

2. 利用变更存货计价方法调整利润。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改变将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利润、所有者权益、所得税以及资产总额, 因此某些公司视各期经营状况的好坏, 刻意变更存货计价方法以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此外, 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企业不得采用后进先出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但某些公司为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 仍然继续使用后进先出法确定发出存货成本。

3. 利用关联交易随意操纵利润。某些公司为了粉饰会计报表, 将实物资产高价评估, 用评估价进行投资新设立控股子公司, 将评估增值计入营业外收入, 从而增加母公司的利润;由于现行合并会计准则未对因评估增值而确认的营业外收入是否予以抵消作出明确规定, 于是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对该项营业外收入不进行抵消处理, 从而达到增加合并会计报表利润的目的。

4. 通过多计收入增加公司利润。多计收入即收入的确认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如在售后回购、售后租回等销售方式下, 由于公司在售出商品后仍然保留了与商品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 说明该项交易并未完成,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不应确认相关收入, 而应将销售价款与售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递延收益。但某些公司却将该项经济业务作为商品销售收入予以确认, 达到多计收入增加公司利润的目的。

5. 通过伪造收入增加公司利润。伪造收入的本质是一种纯粹的欺诈行为, 如采用伪造产品购销合同、虚开销售发票等方式虚构收入。在对某公司进行审计时, 发现公司年末增加了大笔应收关联单位的账款, 到相关债务单位进行延伸检查时发现, 该单位并无相关经济业务记录。经过进一步取证落实, 该业务纯粹是该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开销售发票而伪造的收入。

6. 通过少计费用支出调节公司利润。某些公司将实际已经发生的费用支出计入“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的借方挂账, 以达到少计费用支出、调节利润的目的。

此外, 某些公司将一个完整的经济主体分割设置多个账套, 而会计报表数据仅根据各个账套的数据简单加总填列, 对各账套之间内部交易不进行抵消或抵消不完整, 导致重复记录资产、负债、收入、支出等会计要素,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三) 设置小金库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

尽管国家严厉打击私设小金库的行为, 但某些公司却绕开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截留或隐瞒各项收支, 套取资金, 以备公司体外循环, 用作公司的不规范开支, 盗取、骗取及侵吞国家或集体财产。如:以代开劳务费发票形式虚构支出, 将现金转出公司, 在账外进行支付;将应确认收入的房屋租金等收入不入账, 以收抵支, 直接用于抵顶该公司应支付给承租方的招待费等相关费用;将取得的收入不纳入本公司法定账册, 转移至所属子公司, 在子公司往来款中进行支付。

二、识别会计信息失真的途径

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受害者涉及国家、金融机构、股东以及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 因此, 重视对会计信息失真的识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上述会计信息失真的各种表现形式, 从事审计业务时应当采取以下识别途径:

(一) 首先应当评估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 分析各项财务指标, 比较各期财务指标是否存在大幅变动, 对异常的、变动大的财务指标要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

(二) 在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和对财务指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再进一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识别:

1. 关注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当期是否发生变动, 是否将以前年度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转回当期, 以识别公司是否存在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情况。

2. 对比前后各期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以发现公司是否存在随意变更存货计价方法、以达到人为调节报告期利润的目的。

3. 检查公司与关联方发生的交易, 对集团内部单位之间相互挂账的情况进行核对, 如果存在挂账不一致的情况, 应进一步核实交易的真实性。检查合并抵消分录, 关注集团企业之间发生的关联交易是否抵消完整, 以识别是否存在利用关联交易虚增合并会计报表资产和利润的现象。

4. 关注年末大额增加的应收账款, 对金额重大、长年挂账的客户进行函证, 识别是否虚增收入和虚挂资产;检查长期挂账的预收款项, 识别是否少计收入;检查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的异常项目, 识别是否将属于费用性质的支出挂账、少计支出或少计收入。

5. 对公司产品购销合同、发货凭证等各种原始单据进行核对, 尤其要对相互之间存在联系的原始凭证进行关注, 看其反映的信息是否一致, 以识别经济业务是否真实。如果发现原始凭证之间不能相互印证, 应进一步追查, 以识别公司是否虚构经济业务。

6. 检查公司开具的各类票据存根联, 以识别公司是否存在收入不入账、虚列支出将资金转移到账外、开具虚假发票报销费用套取现金设立小金库或账外账的情况。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经济形式的多样化, 使得会计造假方式的隐蔽性越来越强、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复杂多样, 对其识别更加困难。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 加强和提高对会计信息失真的识别能力, 提高公司会计信息质量, 以保障会计信息使用者及其潜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

参考文献

[1]王膺文, 王晓云.浅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 2015, 01:14-15.

[2]秦玉文, 衣洁.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 2015, 01:164-165.

[3]农璐.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以北海HT物流有限公司为例[J].才智, 2014, 34:340-341.

[4]李艳琼.浅谈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 2014, 34:113-114.

[5]邱瑶溪.基于独立董事视角研究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J].东方企业文化, 2013, 19:232.

上一篇:农村建筑研究下一篇:中美高校公共体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