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的贫富差距

2024-05-30

病毒的贫富差距(精选12篇)

病毒的贫富差距 篇1

摘要:国家统计局10月18日发布数据显示,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正在缩小。长久以来, 我们听到的常常是各种关于城乡贫富差距拉大的报道、文章, 现在看到一份这样的报道, 于是我们不禁好奇——城乡差距的现状怎么样了呢?本文将从城乡居民的收入、消费以及储蓄三个方面这几年的变化来深入研究城乡贫富差距的现状, 以及关于城乡差距的影响因素的现状, 在最后我们将总结前人的观点, 为改善城乡贫富差距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城乡贫富差距,收入,消费,储蓄政策

一、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储蓄变化及比较

城镇人均居民收入由2003年的8472.2元增加到2010年的19109.44元。农村人均收入由2003年的2622.2元增至2010年的5919.01元。在消费上,从2003-2010年,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由8060元,增至2010年的15907元;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则由2003年的2103元增加至2010年的4455元。可以看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富有程度都在增加,虽然农村仍然差于城市,但两者间差距逐渐缩小。由数据计算可知,2003-2010年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比率由2003年的31.041逐渐下降至2010年的17.693,相对水平上来说,城乡居民在储蓄存款上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

综合上述结论,由国家统计局以及相关统计本门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城乡居民贫富差距确实在逐渐缩小。

二、原因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城乡居民贫富差距缩小的原因,本文由造成城乡贫富差距的城乡二元体制、城乡居民收入结构以及近年国家的政策来分析。

(一)城乡经济结构分析

城乡二元结构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是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目前,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严重被城乡二元结构所阻碍。城乡间这种分开的现状,使得城乡间的联系割裂,城市对于经济的拉动影响不明显,从而导致了农村经济发展越发缓慢,拉大城乡间的差距。不仅如此,城乡二元体制还使得生态环境恶化,有悖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

我国十分重视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安排,对城乡二元结构进行改革,减弱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使得我国经济发展有了一定的好转。

(二)城乡居民收入结构分析

通常我们认为居民收入由四个部分组成:工资、经营收入、财产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

通过对2003-2010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如下:

1. 工资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最大。而财产性收入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率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2. 组成居民收入的不同部分对于居民收入的影响存在本质上的差异。

3. 通过对比,转移性收入差距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中最明显,其次是工资性收入差距,再次是经营性收入差距,财产性收入差距最小。因此为有效控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应该着重控制转移性收入和工资。

4. 总体上而言,工资对于拉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逐年减弱,但还是有一定的影响。而经营性收入仍然是最主要的促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因素,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对差距的影响没有多大的变化。因此,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问题的关键在于控制好城乡居民的工资收入差距,并且应该大力提高农村居民的经营收入。

(三)国家近几年出台的政策效果及分析

1. 从税收方面,自2006年起,我国正式废除了农业税,这标志着我国农民2000多年来缴纳“皇粮”的历史结束。

农业税的废除切实减少了农民的压力,有利于农民有更多的积蓄,从而从事更多方面的工作。

2. 在农村自主创业中,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来引导农民致富创业。

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很多企业的经济效益连续下跌,一部分在外打工者回到了家乡。国家和各级政府这了鼓励打工者回乡创业,推出了不少优惠政策。在今年初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政府就决定了从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四个方面开辟“绿色通道”,积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3. 从教育方面来说:

2008年,我国就实行了对于西部偏远山区免费上学的政策,比起以前的投资补贴还是实际很多了。教育是决定一个地方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国家着力从教育方面对城乡差距进行缩小,不仅减免了学费,而且有免费牛奶的提供。教育方面政策的提出切实提高了农村的教育质量,保障了农村的教育水平,同时减轻了农村教育负担,有效地缩小了城乡差距。

三、政策建议

1.国家在施行政策时,应该做到各方面统筹兼顾,增强对农村经济发展扶持力度。

2.加强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相比城镇来说,农村的基础设施匮乏。应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交通建设、网络建设,以及农村环境卫生建设

3.完善城乡经济协作一体化发展机制,加强城乡资源流通形式多样化建设,提高农民工就业率,并提高农村人民基本收入水平。

4.在农村大力发展养殖业、种植业等并教授农民一定的技术,以增强非农业的发展,使农村收入不局限于外出打工和农产品的售卖。

5.完善农村社会福利政策,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要扩大农民工参加工伤、医疗的覆盖面,加强农村医疗建设,增设农村卫生所,保证农民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另外还要保证农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得到广范围的实施,使农村居民得到一定的补助,间接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使其生活质量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冷崇总.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J].价格月刊, 2006 (09) .

[2]邱伟华.公共教育与收入差异[D].复旦大学, 2007.

[3]舒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四川财政支农总量与结构问题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 2008.

病毒的贫富差距 篇2

从上面的数据分析可知,当前的中国社会贫富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城乡、城镇居民间的收入差距

② 地区间的收入差距

③ 从事不同行业间的收入差距

贫富差距产生的原因

面对这样的现象、一组又一组惊人的数据,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贫富差距的出现?

我们小组成员认为有以下几点:

①历史遗留问题和资源的分布不一致

首先,中国有着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那种传统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了,改革开放后,虽然有所改革,但也不能完全消除遗留下来的贫穷问题。加之邓小平提出的“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这个政策让经济得到了发展,但也造就了今天的贫富差距。

其次,新中国成立之初,城乡不同的发展政策也是原因之一

第三,东部与西部的资源差距。东部以平原居多,对种植农作物相当有利,而且东部水资源丰厚,能够保障人的生活生产所需,从而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儿西部多是高原、沙漠化较为严重,土地大多不能用于种植作物,多为山地,水资源也很稀缺,自然不能与东部城市相比,这样一来,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觉得呆在西部发展前景不好,也就不愿意留在西部,都争先来到了东部,致使经济落后。

②经济体制机制

现阶段我国经济的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还不够成熟,因此,市场的竞争机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竞争的结果就是不同生产要素拥有者等的收入不一致,楚翔出具恨大的现象。在在几种经济体制的并存下,加上一些非经济因素,有社会动荡等出现,还会出现很多商人投机倒把、垄断、官商勾结等腐败等非正当竞争现象,从而拉大贫富差距,使得资源分配不公。另外就是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的市场化程度是不一致的,这点无可厚非,将导致贫富差距。

③前些年国家政策和宏观调控问题

城乡贫富差距可以说与国家的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前些年,国家对农副产品低价收购,对农民的税收政策,而对城市居民则采用福利补贴政策、再就业政策,这无疑使得考农作物收成生活的农民负担增重,城乡的收入差距拉大。

针对这些现象,国家也做出了很多努力,例如,制定并实施了宏观调控。一方面,国家的宏观调控主要手段是税收,而税收的征管不力、制度也不是很完善。对高收入的调节不到位,出现一些高收入者偷税、逃税。另一方面,宏观调控对低收入者的保护力度不够,最近几年才对农村的村民采用财政补贴、医疗保险等政策。

④ 福利等保障制度不完善

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保障制度相当薄弱,只有一些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事业单位的从业人员等即少部分有钱的人有比较完整的保障,其他的私营企业、农民工、乡镇企业、以及普通公民等几乎没有什么社会保障,也没有那么多闲钱买保险等。这就使得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增多,贫富差距的出现。

⑤ 教育问题

一本护照的贫富差距 篇3

如果我们把世界上所有人按贫富顺序排队。每人身边放一叠钞票,来标明个人年收入。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世界的财富分配有多么的不公平:世界上占总人口1%的最富裕阶层(人数约7000万左右)与最穷1%人口之间存在巨大的收入鸿沟。你的税后收入需要达到3.5万美元,才能成全球最富有的7000万人口中的一员。一个四口之家的税后收入则需要达到14万美元。或许有些人觉得这个标准有点低,但这已经是世界上最贫穷人口收入的100倍了。

而事实上,富裕人群通常都居住在富裕国家。布兰科·米拉诺维奇是纽约市立大学的客座教授,也是《穷人与富人》一书的作者。据他估算,世界上约80%的财富差距是由国家之间的贫富差异造成的;仅有约20%的财富差距源自国家内部。牛津大学毕业生的身份确实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出生在英国,而不是孟加拉国或者乌干达。

公民身份在决定财富收入方面的作用显而易见,但在讨论全球贫富差距的时候却经常将其忽略掉。其实很早以前,全球贫富差异并没有这么悬殊。1820年,英国人均收入是中国和印度的3倍,是当时最贫穷国家的4倍。不过,在那之后,国家间的贫富差距就不断扩大。现在,美国人均收入是中国的5倍,是印度的10倍,是那些最贫穷国家的50倍(如果考虑中国和印度的物价水平的话,这差距会更悬殊)。与19世纪相比,美国、欧洲或日本公民在经济方面会享有更大的优势。

在两个世纪以前,阶级比国籍更能带来“优势”。来看看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一书中描绘的19世纪早期英国社会。女主人公伊丽莎白·贝内特的未来收入水平完全取决于她的社会地位,换句话说就是取决于她嫁给谁。伊丽莎白的家庭人均收入是430英镑,如果她嫁给达西先生,达西1万镑年收入中的一半将归其所有,这样一来,伊丽莎白的个人收入将增加十倍以上(按照上述收入水平,达西先生属于富裕1%阶层)。如果在伊丽莎白出嫁前她的父亲去世了,她的年收入也有40英镑,是当时英国人均年收入的两倍。与19世纪相比,如今各阶级间的贫富差距已大幅缩减。根据2004年的数据换算,作为富裕1%的达西先生的年收入可以达到40万英镑,伊丽莎白的个人小金库也将有2.3万英镑入账。在19世纪,婚姻让伊丽莎白的收入增长超过100倍,而在21世纪,婚姻只让她的收入增加了17倍。

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事实。与19世纪相比,阶级对贫富的影响大大减弱,而公民身份的重要性则被加强。托马斯·皮凯蒂的著作《21世纪资本论》似乎是向卡尔·马克思的《资本论》致敬。他和托尼·阿特金森等人创建了“全球顶级收入数据库(Top Incomes Database)”,对高收入者进行分析。进入这个数据库首先要选择你想要分析的国家,因为它是就单一国家进行分析的。西蒙·库珀和托马斯·皮凯蒂的逻辑也不无道理,国家内部的贫富差距确实值得关注。我们关注它是因为政府应当有能力解决它,是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休戚相关,是因为在过去几十年,国内贫富差距再度拉大,而全球贫富差距正在日渐缩小。

高房价与贫富差距的关系 篇4

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 特别是中心城市的高房价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同时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越了国际警戒线, 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将探讨房价与贫富差距的关系。

二、文献综述

有些专家和学者认为高房价是贫富差距扩大的结果。《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的一篇文章指出买房踊跃的一个原因是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在贫富差距和地区差距较大的情况下, 大批不发达地区的高收入居民为追求更好的区位品质而向发达地区流动, 增加了部分大城市高端房地产的外地需求, 继而引发那些大城市房地产价格的全面上涨。2010年5月7日《上海金融报》刊登了潘晟的文章, 他也认为收入差距的扩大, 贫富分化的加剧, 是导致如今房地产市场乱局的罪魁祸首。目前中国社会财富分配不平衡, 人们想依靠劳动薪酬来致富的难度越来越大, 因此与过去致富后想到买房不同, 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将买房看作是致富的一种手段, 这种观念持续下去, 使得房地产市场面临旺盛的投资性需求, 从而导致了高房价的产生。

也有另外一种观点支持房价高涨导致了贫富差距的加剧。国家信息中心2007年年终经济形势分析报告认为, 房价上涨过快加大了地区之间和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与此同时, 大部分居民的收入和财富则变相缩水, 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李实在2007年中国经济展望论坛上也认为房地产价格上涨扩大了收入差距, 使得高收入阶层获利更多。《经济参考报》认为高房价成为贫富差距的“助推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土地及资本要素具有劳动所无法比拟的“致富”能力, 房地产日益突出的资本属性决定了:越过门槛的“有房者”和被挡在门外的“无房者”之间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前者可能在楼市的“追涨杀跌”中不断增加资本储备和财富积累, 而后者离一套仅作为消费品的住房所需的购买力都会越来越远。

部分学者利用《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对房价和贫富差距进行了实证分析。尹向飞和陈柳钦 (2008) 将贫富差距细分为收入差距、财富差距和收入增长, 利用协整等方面理论对这三个变量和房地产价格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 其研究结果认为收入分配不均导致了房价上涨、房价上涨加剧了财富分配的差距, 同时房价上涨使得10%的最高收入阶层收入增长速度加速, 使得收入进一步两极分化。

关于房地产价格与贫富差距的关系, 国外的学者也做过相关研究。Gollier (2001) 虽然没有直接探讨房价与贫富差距之间的关系, 但是他研究了资产定价和贫富差距的关系, 认为贫富差距引起资产溢价。不同禀赋的投资者拥有不同的风险偏好。Kookshin Ahn (1997) 的分析表明韩国1965至1994年间的收入分配持续恶化, 他认为韩国房价30年单边上涨是造成贫富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随着房地产价格的上涨, 有房族的资本利得和租金收入日益增加, 而穷人们增收的大部分都用于支付了更高的租金。

以往的研究都肯定了贫富差距与高房价的正相关性, 本文打算以一个新的视角, 利用世界上不同国家的截面数据来分析房价与贫富差距的关系问题。

变量和数据

1. 房产价格, 记为HPi。

数据来源于全球房地产指南网站 (Global Property Guide) 。具体数值为2009年各国中心城市120平米住房的平均价格, 单位为美元/平方米, 代表了房价的绝对水平。

2. 房租收益率, 记为RYi。

全球房地产指南网站同时公布了各个城市的租金回报率。租金回报率越低, 说明房价的相对水平越高。

3. 基尼系数, 记为GNi, 表示贫富差距。

数据来源于联合国2009年《人类发展报告》。

4. 收入水平用人均GDP表示, 记为GPi。

单位为美元, 数据来源于联合国2009年《人类发展报告》。

5. 房价收入比, 记为PIi。

PIi=HPi/Gpi, 是房价相对水平的另一种表示方法。

实证分析

按照上面的文献综述中的观点进行分析, 如果房价上涨造成了贫富差距, 那么房价水平较高的国家将会有较高的基尼系数;如果贫富差距使住房投机需求增加进而导致房价上涨的话, 那么贫富差距大的国家房租收益率将会比较低一些。然而数据并不支持上述这两个论断。

图1显示的是房产价格与基尼系数之间的关系。很明显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关系, 即贫富差距大的国家往往房价比较低。我们将房屋的价格除以本国的人均收入水平, 用相对的房价水平再与基尼系数进行比较 (见图2) , 我们发现二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我们又把各国的基尼系数与房屋租金收益率进行比较 (图3) , 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 即贫富差距大的国家往往房租回报率高一些。也就是说, 如果以房租收益率作为房价水平指标的话, 贫富差距大与低房价更趋于一致。我们认为贫富差距扩大不仅降低了大部分人对自用租房的有效需求, 也降低了对投资性住房的需求, 供出租的住房较少从而导致房租收益率较高。表为各个变量之间相关系数的具体数值。

三、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房价与贫富差距之间没有明显的相互关系, 高房价不是贫富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贫富差距也不是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中国房价与贫富差距的高度正相关性也许只是经济快速发展中的一个特例。打压房价不是我们解决贫富差距带来的民生问题的一个方案。如果要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 改革的目标应重点放在收入再分配等问题方面。

参考文献

[1]于是:地产泡沫源于贫富差距[N].中国房地产报, 2005-8-8 (3)

[2]王晓通:贫富差距、地区差距与大城市的高房价[J].经济论坛, 2008 (3)

[3]潘晟:贫富差距过大成高房价之祸[N].上海金融报2010-5-7

[4]薛黎:国家信息中心:房价快涨加剧贫富差距[N].上海证券报, 2007-12-28 (6)

[5]陈灿煌:房价上涨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J].统计与决策, 2007 (22)

[7]李德智李启明何娅陈园:房价上涨的城镇居民财富转移效应检验及分析[J].建筑经济, 2008 (6)

[6]石弘:商品房价格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J].中国物价, 2007 (11)

[8]尹向飞陈柳钦: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财富差距、收人增长与房价关系的因果检验:1992-2006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08 (6) .

[9]Gollier, C.Wealth inequality and asset pricing[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2001 (68) , p181-203

病毒的贫富差距 篇5

改革开放以来,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差距相对来讲有所扩大,尤其是表现在城乡收入方面的差距尤为明显。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在新著《中国经济专题》一书中专门写了一篇《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的文章,文章指出中国经济的首要问题就是“城乡差距问题”;林毅夫指出,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45的国际警戒线,贫富差距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古语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过大的贫富差距会让低收入人群产生不平衡心理,加之我国教育、医疗、卫生事业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还相对滞后,因而极易引发矛盾,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正如林毅夫所言,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现象,在政治上埋下了不稳定的隐患,经济上加剧了泡沫现象的产生,文化上变成了一个“野蛮的物质主义时代”。

城乡差距扩大,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已经成为我们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紧迫课题。面对新时期、新阶段、新任务的要求,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提出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我们要深入贯彻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全会提出的“城乡统筹”战略思想为指导,把城市和农村紧密联系起来,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解决长期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城乡二元经济 1

结构问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从国民经济宏观层面调整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在财政、金融、税收、教育、社会保障政策等方面采取突破性的举措,形成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从根本上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全社会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缩小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努力实现城乡关系、经济社会关系的协调发展。为此我们建议:

1、建立长效机制

为防止我县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有效促进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恢复到正常水平,我县应该综合自身实际,要建立有效的长效机制,努力改变城乡二元分化格局。一是强化二次分配调节功能,构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供给体制;二是加快推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分类管理办法,剥离附加在户籍制度上的公共服务功能,实现公民身份的平等;三是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行政管理体制;四是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管理体制。

2、统一城乡公共服务

为农民提供社会保障不是“恩赐”,而是责任,统一城乡公共服务是有效缩短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的有效方式。为此,我县要建立和完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养老、医疗、失业、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制,优先解决农民工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问题,逐步建立以最低生活保、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鉴于城镇已经“应保尽保”,做好农村低保工作成为当务之急。建议参照其他地区农村低保模式,结合我县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社会保障资源,把“五保户供养”、扶贫措施、定期救济与优抚等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要求进行整合和规范,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生有所靠”,减轻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

3、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机会的不平等是导致我县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我县农村教育状况存在四个方面问题:一是中小学分布散,规模小,数量多。二是学校硬件建设较差,尤其是各学校功能室数量严重不足,设备陈旧落后,教育基础极为薄弱。三是多数学校尤其是小学生源少,师资水平低,校园管理混乱,教学效果不佳。我县城乡教育机会的不平等直接导致了我县教育出现两极分化,差距进一步扩大。在小学毕业人数与升入初中人数方面,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的差距仍然显著,升入和完成高中及高中以上阶段教育方面,差距更大。为此,我县应该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均衡化、标准化办学”战略,大力巩固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探索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全免费,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强乡镇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健全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的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推进我县城乡教育均衡展。

4、统筹产业和劳动力双向转移

深入贯彻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合理利

用政府调控手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功能,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空间合理布局,促进区域均衡协调发展。一是产业向农村转移。我县要积极统筹城乡产业布局,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的布点,对生态环境、交通和基础设施、产业布局要统一规划,严格规划管理,逐步实现产业链向农村转移,使农村资源得到最优化整合。二是劳动力向城乡转移。统筹劳动力资源开发,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解决城乡就业问题。当前这方面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怎样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来,提高城镇化水平。必须从宏观政策层面统筹考虑,从根本上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寻找途径。应当让农民从目前候鸟式的迁移逐渐过渡到能在城镇定居下来,真正使“离土不离乡”的进城农民转变为“离土又离乡”的城镇居民,享受城市的现代文明。要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限制性规定,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建立城乡统筹的国民教育、劳动就业、医疗卫生体系,使进城农民在子女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住房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5、优化东西部产业

科学合理规划我县东西两翼产业布局,充分发挥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解决我县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有效手段。结合我县实际,建立适应主体功能区划要求的城乡一体化规划管理体系,以及产业发展政策、空间集聚政策、生态保护政策、设施支撑政策等,通过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带动不发达地区经济

快速发展。就博罗而言,东部地区属山陵地带,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我们可以立足生态优势,围绕生态游和乡村游两个主题,挖掘地域旅游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旅游产业。通过旅游开发,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缩短城乡贫富差距。博罗西部地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经济较为发达,可以重点发展密集型工业,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优化资源,逐步形成工业区,加快周边新农村建设步伐。

6、加快城市化建设

统筹城乡建设,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缩短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是一项艰巨的事业。我们既要发挥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与配置、国民收入再分配或转移支付中的重要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经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作用。同时,城乡统筹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只要我们发扬突破前人的勇气和胆略,不断开拓创新,就能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战略目标。为此,我们应该科学规划,活用工地资源,实行“三区分立”。一是建立密集居住区。当代农村住房建设零散,土地活力用率下降,不宜我县城市化建设。我县要对农民住房科学规划,划分出居住区域,集中建设农村住房,逐步形成密集居住区。二是建设工业区。众所周知,农村土地资源广阔,许多旱地不适宜农作物种植。我县可以考虑在这些地方建立工业区,集中迁移城市管理部分产业,这可以缓解城市人口的高密度问题,同时可以使农村富余的劳动力得利了充分的协调。三是打造农业示范区。加快城

透视贫富差距的中国特色 篇6

只要人类社会还存在私有制和社会分工,贫富差距就不可能独自离我们远去。在我国“先富带共富”的追求中,贫富差距却有日益恶化的迹象,成为可能割裂社会的最大威胁。该怎么看待中国的贫富差距,可以采取怎样的对策?中国的问题是世界问题的一部分,但解决中国的问题却不能照搬“国际经验”,因为中国的问题往往是带有中国特色的问题。弄不清特色,就对不了症状,疗效也就只能看天意了。

著名经济学家、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休伦学院经济系终身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2003年孙冶方经济学奖获得者徐滇庆先生的新著《看懂中国贫富差距》,在对大量中国经济数据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客观解读了近年来的经济热点,对贫富差距的“中国特色”进行了系统分析与探讨,并以通俗易懂的写作方式表达出来,成就了一家之言,对我们看待和把握中国的贫富差距问题,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的。

说到贫富差距,就必定要谈到衡量贫富差距最核心的经济指标——基尼系数。基尼系数越大,贫富差距越大。国际公认的基尼系数警戒线为0.4,如果超过了0.4,往往会出现低收入群体的抗争、游行示威、犯罪率上升等社会动荡问题。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中国在1994年基尼系数超过警戒线达到了0.434,此后继续攀升,2004年达到0.47。2010年的基尼系数,新华社的判断是“实际上已超过了0.5”。越过警戒线这么多,我们的国家却并没有像其他国家那样失去稳定?这是为什么?

徐滇庆分析了基尼系数的“中国特色”:中国由于存在特殊的城乡二元化社会和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全国的基尼系数度量的实际上是东部城市中的富裕群体与西部农村贫困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如果单独观察某个城市,全国大多数城市的基尼系数基本上都在0.4的警戒线以内;单独观察农村的数据,不仅全在警戒线以内,而且由于近年来惠农政策的实施,基尼系数还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基于此,作者认为解决中国贫富差距的思路,首先应该是消除城乡二元化政策,其次是对落后地区提供扶持政策,最后是改善财政转移支付。

如何解决当前收入不公问题,民众与经济学界都有一个共同的声音,那就是“涨工资”。对此,徐滇庆教授在《看懂中国贫富差距》一书中给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一是认为我国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实际上并不低,城乡差距也并不是所谓的那么大,目前数据上显示的劳动报酬比重下降的原因,有2004年改变统计规则,将个体业主的劳动报酬计入了资本收益,不再计入劳动报酬,使分子变小了,2005年GDP统计数据的调整,让分母增加了,还有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综合因素使得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下降。

二是对“涨工资”的看法。徐滇庆更是认为这犯了一系列逻辑上的错误,是民粹主义者在为自己的私利呐喊。民粹主义,本质就是讨好小市民,拿眼前利益说事,忽视了社会的长期利益。任何时代都存在民粹主义,只不过在贫富差距恶化时表现得更加强烈。“涨工资”的呼声喊给谁听,徐滇庆认为主要是喊给政府听的。在市场经济中,政府难以强迫民营企业增加工资,农民没有工资,政府只能给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员工加工资,实施所谓的“工资倍增计划”无助于提高普通人的工资,更无助于社会公平。

对现在热烈讨论的“刘易斯拐点”问题,徐滇庆也是态度鲜明,中国当前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依然是劳动力的充分就业问题,出现“刘易斯拐点”的时间大约在14-18年后。世界工业化国家的农业就业人口大部分在2%左右,中国却有38.1%,因此中国仍有1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应转出。由于农业总产量较难提高,如果农村剩余劳动力无法转移出去,农民的平均收入水平也难以提高,甚至有下降的危险。农村1亿多剩余劳动力无法转移到城市的原因,不是别的,恰恰是政府的一系列政策阻碍了农村最没有技能和能力的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化、城市化进程转移。

既然现在还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对目前困扰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民工荒”难题,徐滇庆认为价格是市场的灵魂,无论是出现用工荒还是高失业率,都不要紧张,只要市场机制起作用,过段时间就会调整过来。“民工荒”的症结在于农村没人和企业没钱。农村没人,是地区性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农村地区确实没有剩余劳动力,但在中西部地区还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企业的思路就是产业转移,将劳动密集型企业从沿海地区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企业没钱,是因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利润比较薄,给员工增加工资的空间很小,对企业的思路就是产业升级。

在《看懂中国贫富差距》中,徐滇庆教授还提出了解决中国贫富差距的对策。他认为,在经济学理论上,调整贫富差距是三个层次的问题,第一是生产层次,第二是分配层次,第三是再分配层次,比如慈善。在生产层次,调整贫富差距就一定要做到让人们在公平的起点上竞争,反对垄断。在分配层次,应通过一系列的公共财政政策,把国家的负担合理的让大家来负担起,有钱的人多出,没钱的人少出。最困难的不仅不出,国家还要伸手拉一把。

“凡是要通过制度化、规范化来帮助穷人,高收入群体必定要付出代价、付出成本。”在一系列的公共财政政策中,徐滇庆教授认为最重要的就是税制问题,是达成公平的关键。在他看来。中国目前税收主体来自企业,容易造成“企业老总与清洁工交同样的税”的问题,解决之道就是应该向国外学习,把企业的税变成个人的税,将企业税转化成工资发给个人,个人再按工资缴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穷人少缴税,富人多缴税。

我国贫富差距产生的原因探析 篇7

关键词:收入差距,分配制度,经济政策,措施

0 引言

目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 然而在这高速发展的背后, 却隐藏着贫富差距不断加大的事实。而贫富差距的本质是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因此分析贫富差距的原因, 就是要分析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

改革开放至今, 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同时, 我国的收入差距问题也伴随着经济的增长日益突出。如今, 我国的收入差距已遍布城乡, 地区, 行业之间及行业内部。导致收入差距的原因是多样的, 且随着我国的市场化进程而不断增加。

1 收入差距的背景

我国最初的收入差距是由第一次个人分配制度改革 (1979~1992年) 引起的。1979年我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 在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方面, 打破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 切实有效地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在按劳分配原则下, 多劳多得, 少劳少得, 不劳动者不得。不同劳动者在劳动中的贡献大小不同, 所得也并不相同。由此, 产生了最初的收入差距。这样的收入差距无疑刺激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是在1992年以后。1992年我国完成了收入分配制度向按劳分配的过渡, 同时,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与之相适应, 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也开始由按劳分配向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过渡,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开始结合起来,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开始市场化。在这一制度框架下, 一部分人凭借对资本、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占有很快富裕起来, 合理地拉开了收入差距。

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是收入差距产生的基础, 但在完全的市场化条件下, 由于劳动者个人能力的不同及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不同行业之间及同行业不同劳动者之间存在收入差距是市场竞争机制下的必然结果, 所以合理的收入差距在市场机制中是必要的。

2 收科差距产生的原因

当前我国的不合理的收入差距, 一部分是与经济政策相关的。改革开放初期, 邓小平同志提出“允许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 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先富带动后富,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先富理论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一部分人通过先富政策实现了富裕, 如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但先富理论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 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的贫富差距。同时, 在市场竞争机制下, 先富者拥有更多的资本或其他生产要素, 更容易在当前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因此, 将导致富者愈富, 贫者愈贫, 贫富差距加大。

另一个导致贫富差距的经济政策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农村支援城市。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始于1953年开始执行的国民经济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 中国并没有沿用其他国家一般采用的轻纺工业起步的工业化道路, 而是采取了重工业起步的超常规道路, 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在工业化的初级阶段, 农业支持工业, 农村支持城市是一个趋势, 且在我国建国初期计划经济时期, 由于工业发展的资金不足, 国家通过扭曲分配工业产品贸易条件, 采取工业产品剪刀差的方式从农业部门提取积累, 形成工业化的原始资金推动工业。随后的经济发展中, 农业为工业化提供积累这一政策导致农村长期为城市提供补贴, 农民收入增长赶不上城市居民, 最终拉开了城乡收入差距。

除此之外, 不完善的收入分配制度, 不完全的市场机制, 不够健全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及某些不合法的灰色收入等都会产生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3 缩小收入差距的措施

当前我国的收入差距虽不合理, 但这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建设中必然出现的问题, 只要我们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并建立健全财政转移支付等制度, 解决好三农问题, 就能缩小收入差距, 以期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而既然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导致贫富差距产生的主要原因, 因此缩小收入差距是当前的重任。笔者认为缩小收入差距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建立完善的收入分配制度, 规范多种分配方式, 发挥二次分配的调节作用, 使得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分配得到合理的调节。

2) 提高政府转移支付程度, 加大对社会保障方面的投资, 提高资金使用率, 使得社会总资金更大程度地被收入较少的人群所使用。政府也可以通过加大对社会公共设施方面的投入来提高收入较少人群的生活保障水平。

3) 加快收入改革步伐, 建立完善的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国家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工具, 合理的税收制度能有效地控制贫富差距。对高收入者征收高税, 对中低收入者征收低税甚至不收税, 完善利息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体系。通过完善的税收体系来调节社会过大的贫富差距。

4) 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减少城乡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是贫富差距产生的主要原因。我国农民总人数较多, 因此, 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减少收入差距。

5) 增大对国民收入的监管, 我国由于特殊的国情, 许多国民存在灰色收入的情况, 这些灰色收入间接地加大了贫富差距的产生。加强对这些灰色收入的监管, 合理纳税,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收入差距。

6) 完善现有的市场制度, 遏制生产资料向极少数人集中的不良趋势。生产资料过度集中会导致社会生产的过度集中, 而在完善的市场制度下, 不会出现这种情形。

参考文献

[1]李实, 罗楚亮.中国收入差距究竟有多大[J].经济研究, 2011 (4) .

[2]苑小丰, 范辉.城乡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影响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 2010 (6) .

透析贫富差距 篇8

从基尼系数看, 我国贫富差距正在逼近社会容忍的“红线”, 被学界普遍认可的是世界银行测算的0.47, 已越过0.4的国际公认警戒线。想解决贫富差距过大问题, 首先要弄清楚是哪些原因造成了收入失衡。以下因素被认为是收入失衡的主因:

一是政府挤占。政府权力过大,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存在严重失衡。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 国民收入分配不断向政府和与政府有关系的企业集中, 向城市集中, 向少数人集中。如享有垄断地位的央企, 在几万亿红利中, 上缴国家的最高也不到10%。

二是劳动所得偏低。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占比不到42%, 并呈逐年下降趋势。在发达国家, 工资一般会占企业运营成本50%左右, 而在中国则不到10%。

三是税制不健全。富人收入越高, 越有资源和关系偷逃税款, 由此进一步增加其财富集聚速度。而本应获得税收支持的中小企业和小商贩却被迫课以重税, 发展速度和步伐缓慢。

四是城乡二元结构和户籍歧视。1978〜2007年间, 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了7.5倍,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7.3倍。但1990年以来农民收入的增幅明显低于城镇居民, 二者之间绝对额的差距逐年扩大。

如果考量一下以上四大原因, 最终可以归纳为一个:经济贫富差距的背后是政治权力的失衡。

看看以上导致中国贫富分化的四大原因, 普通劳动者、农民、中小企业主在公共权力上的弱势, 是他们收入贫瘠的根本原因, 而那些年收入高涨的人群, 无不是政治上的强者, 掌握政策的权力大小决定了收入分配的多少, 谁说了算谁自然得的多。

在世界上许多国家, 社会分配都向穷人有所倾斜, 甚至一些国家在分配上有民粹主义倾向, 政客们用劫富济贫的竞选纲领拼命讨好中下层民众, 这一点在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倒不是那些政客们多有同情心和平等意识, 实在是底层民众手中的选票起了作用。穷人手中没钱, 但却握有选票, 这是他们争取利益的根本。

为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缩小贫富差距的鸿沟, 有人提出要开征一些奢侈税, 用税收等手段调控高收入。最近争论很热闹的物业税、房产税也被很多人寄予厚望, 希望能实现劫富济贫功能, 把房价降下来, 让更多的穷人住得起房子。可遗憾的是, 想用这种收富人税的方式改善收入差距过大问题, 注定是一种妄想。原因很简单, 因为我们刚才说了, 决定经济分配的实际是政治权力, 掌握政策的权力大小决定了收入分配的多少。如果这个根本问题没有解决, 再搞出多少新政策, 都只不过是一些花架子而已, 受益的总是一部分人, 充其量只是他们变换一种商业模式而已。如果有某个群体想要在收入分配上有所改善, 首先要问的问题是“凭什么?”要问这个群体究竟有多少干预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能力。

美贫富差距创新高 篇9

报告说, 1%最富家庭去年每户税前收入超过39.4万美元, 10%最富家庭每户收入超过11.4万美元。

研究人员赛斯分析, 这些“最富有的美国人”收入去年增长, 部分原因是他们把持有股票变现, 规避今年1月生效的资本收益税。最富有的人中, 公司高管或企业家这类“工作致富”的比例增多, 依靠继承财富享受奢华生活的人比例降低。

贫富差距与科学发展 篇10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和问题。

第一, 中国的贫富差距, 已经连续多年处于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水平。根据亚行2007年8月的研究报告, 在22个国家中, 中国的贫富差距成为亚洲之冠。收入最高的20%人口的平均收入与收入最低的20%人口的平均收入的比率, 中国是11倍, 高出其他国家许多。基尼系数, 2004年中国的数值是0.4725, 远远高于印度、韩国等。从1993—2004年, 中国的基尼系数从0.407扩大到0.4725, 己达到拉丁美洲的平均水平[1]。

第二, 贫富差距扩大对中国社会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和问题。其中, 最为突出的、也是深层次的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贫富差距扩大导致弱势群体“相对剥夺感”显化, 贫富阶层之间、弱势群体与政府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增加。二是贫富差距扩大导致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侵财性犯罪大量增加, 社会秩序和法律规范遭到破坏。“两个方面的情况表明, 中国现阶段的贫富差距不仅严重影响了国民的社会心理, 从精神层面瓦解国家和民族的思想道德基础, 而且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 从制度层面破坏国家的社会基础和法律基础。”[2]

第三,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中心但不是全部, 不能替代其它方面的发展。经济发展也决不是单一的经济速度加快和简单的财富增加, 它必须以可持续为前提, 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也必须保持协调。社会发展必须有科学的发展理念和战略, 如果以社会矛盾的加剧甚至社会不稳定为代价, 必然是短暂的。事实上, 东南亚和南美洲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教训都表明了这一点。

科学发展观, 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总结中国发展实践, 借鉴国外发展经验, 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这里所说的基本国情, 就是在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和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同时, 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 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这里所说的国外发展经验, 主要是指20世纪中期以拉丁美洲为代表的一些发展中国家, 在人均GDP达到1 000美元之后, 国内居民收入差距和社会贫富差距逐步扩大, 出现了经济停滞社会动荡的局面。有些人认为, 目前的贫富差距问题还不是很严重, 也不会危及社会稳定。这种观点, 忽视了贫富差距扩大的社会危害, 看不到问题的严重性。

二、政府干预贫富差距问题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这个程中, 政府无疑将发挥主导作用。从贫富差距问题的性质来看, 政府干预是必然的。这有两个原因:

其一, 非法非正常收入是贫富差距产生的主要原因。我国现阶段贫富差距的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类:即合理因素和不合理因素。从合理因素来看:贫富差距的扩大是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的结果。由于鼓励“一部分先富”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 生产要素按照市场要求进行配置。各要素的价值不同收益就不同, 不可避免地出现贫富差距。从不合理因素来看:主要是不合理收入和非法收入。一是合法但不合理收入, 主要是垄断收入。少数垄断性行业依靠其垄断地位和不平等竞争, 获得高额垄断收入。二是不合法收入, 一些人利用政策不完善, 法制不健全, 市场不规范, 流通秩序混乱, 钻政策和体制的空子, 有的甚至直接从事违法非法经营, 大发横财。同时, 少数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以权谋私, 同非法经营者相勾结, 进行权钱交易, 聚敛财富。有人认为, 不合理和非法收入是现阶段贫富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更有学者认为, 中国的贫富差距源自“权力掠夺”, “极强的政府管制以及不受制约的行政权力, 是导致贫富差距恶化的根本原因。”[3]

其二, 中国现阶段贫富差距的扩大与政府收入再分配手段和功能不足有直接关系。一是个人收入所得税征收不力。中国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过低, 致使中国的普通工薪阶层成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主体, 占纳税总额的80%, 而富有阶层由于高额累进的税率较低, 因而所缴的所得税数额十分有限。同时, 由于缺乏对收入的有效监控, 征管漏洞较多, 许多富有阶层的个人收入所得税很难按高额累进税率足额征收, 高收入群体的“逃税”或“避税”极为普遍。二是对低收入阶层缺乏有效保护。尽管初步建立了各种扶贫、基本生活保障、就业援助以及最低工资保护等制度, 但投入不足, 管理和执行过程也存在不少问题, 相当多的贫困者难以获得有效援助。

这表明中国现阶段的贫富差距问题, 与体制中不合理因素的存在和政府管理不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 并非完全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而与“政府失灵”关系更大。因此, 政府在解决贫富差距问题中应当承担必要的责任, 发挥应有的作用, 积极介入和干预贫富差距问题。

三、缩小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是科学发展的首要任务

解决贫富差距问题, 实质上就是要处理好分配中的利益关系。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兼顾作为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的根本方法, 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这与目前贫富差距的现实状况是基本相符的。

中国当前的贫富差距, 表现在城镇居民差距、农村居民差距、城乡居民差距、地区差距四个方面。从调查和统计数据看, 前两项差距比较平稳。但是, 城乡差距拉大。近二十年来, 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额从20世纪80年代年均27 912元增长到20世纪90年代的年均210 418元, 1998年达到3 265元, 2004年则增到648 610元。城乡收入差距比从最低的1985年1.86∶1扩大到2004年的3.21∶1。地区差距也十分明显。1985—2000年期间, 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普遍增长, 但东部增长5~7倍, 而西部是4~6倍。同时, 在收入水平上, 东部地区超过平均水平2倍以上, 西部一直在平均水平以下。东部发达地区的平均水平是西部的2~3倍。

可以看出, 在城镇居民内部和农村居民内部, 其差距变化比较平稳, 而在城乡居民之间、地区之间其差距变化则比较明显。就是说, 现阶段贫富差距的主要矛盾在城乡居民之间和地区之间。把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就是为了解决城乡居民之间和地区之间存在的较为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把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控制在合理的水平, 就抓住了主要矛盾, 对于解决了整个社会贫富差距问题至关重要。

四、着力解决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使改革成果共同享有

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义和核心就要区别情况, “对症下药”。具体来说, 在收入分配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富裕阶层、社会弱势群体、普通民众的利益关系。

首先, 要保护富裕阶层的合法利益。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贫富差距问题上贯彻这个精神, 就必须慎重处理和对待富裕阶层的问题。虽然先富起来的这些人中, 许多人的致富手段存在这样那样的疑点, 也有“为富不仁”的议论。但是, 从总体上看, 他们是在现有法律和体制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的。从发展的大局出发, 只能承认其收入的合法性, 保护他们的利益。不能采取“劫富济贫”、“抽肥补瘦”和其它“仇富”性质的手段, 瓜分富人的财产。

其次, 着力解决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保证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目前的贫富差距状况表明, 以城市下岗职工和失业群体、广大农民、少数民族为主体的贫困人口, 数量庞大, 基本生存问题遇到不少困难。要体现以人为本, 就必须重点解决这部分群众的生活问题。他们处于社会弱势群体, 贫富分化首先危害的就是他们的利益, 所以, 他们才是最需要帮助和救济的阶层。由于他们人数众多, 问题复杂, 必须通过建立系统和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 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养老等方面给予足够和持久的救助, 才能确保他们基本生活。

再次, 让改革成果共同享有。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所以,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保护富裕基层的既得利益, 救助和保障贫困群体, 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需要。同时, 也要充分保证处于中间状态的广大普通民众的利益, 他们是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力量, 是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社会主义的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 必须使全社会成员共同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让普通老百姓从改革开放中受益。

摘要:贫富差距扩大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重要背景。根据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政府干预贫富差距扩大是必然的, 按照统筹兼顾的方法, 必然把缩小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作为首要任务。围绕科学发展观的要义和核心开展工作, 就要着力解决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使改革成果共同享有。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贫富差距,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孙立平.化解贫富冲突要在调整社会结构[N].南方周末, 2007-09-27 (31) .

[2]李宝怀.关于贫富差距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J].延安大学报, 2007, (6) :25-26.

如何缩小贫富差距? 篇11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最近的一份研究显示,剔除通胀因素后,美国收入最高的1%人口的收入,在1979年到2007年间增长了275%。而同期中产阶级的收入仅增长了40%。

为什么位于社会顶部的1%人口,境况会比其他人好那么多?乔治•伊士曼(George?Eastman)为摄影技术带来革命性创新之后,不仅自己扬名立万,还因为他需要大量美国民众帮助他实现设想,而让罗切斯特市的中产阶级延续了两代人的繁荣。相比之下,史蒂夫•乔布斯为个人电脑带来了革命性的创新,他和苹果公司(Apple)分散在世界各地的股东们都获得了巨大的回报,然而流向美国中产阶级的财富却少很多。一个原因是生产外包,另一个原因是电脑和软件的生产并不需要特别高的劳动密集性。

毫无疑问,比起该如何应对市场体制的问题,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对工业国家的政治更加重要——正是市场体制导致回报分配越来越不平等。但到目前为止,公共辩论却令人痛苦地趋于分化。

一方面,讨论一直跳不出零和博弈的圈子,将中产阶级收入缺乏增长这一令人失望的状况,归咎于富人的成功。持这种观点的人应当扪心自问,美国多一些像苹果、谷歌(Google)、微软(Microsoft)和Facebook创始人这样的企业家更好,还是少一些更好?他们每个人都极大地推动了不平等的加剧,但值得强调的是,只有一位所有者的公司(如私人股本企业)向成功的CEO支付的报酬要超过上市公司。对于那些通过向广大民众提供优良的产品和服务而赚取大量财富的人,他们不应受到诋毁。

另一方面,一些人总是武断地认为,任何对不平等加剧的担忧都是不适当的,或者为其贴上“阶级斗争”产物的标签。这些人的说法则更加没有道理。收入分配格局已经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如今,总体经济增长率已经不再是中产阶级收入增长的主要决定因素,经济增长的成果如何分配也同样、甚至更加重要。不平等的加剧,主要反映了收入最高的人群通过损害其他所有人的利益而获得的收益。这一点进一步说明,只要经济改善就能减少不平等的想法是错误的。

的确,致力于保护美国的竞争力可能会加剧不平等——如果这意味着对那些主要生产活动不在美国的企业减税、或保护它们的知识产权的话。

那么,对于日益加剧的不平等,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当前的政治讨论中几乎没有什么好的想法,我们亟需想出更好的解决方案。以下是三个建议。

第一,政府必须谨慎地避免因给予富人特殊优惠而加剧不平等。在政府处置资产或发放许可证时,有必要更多地使用所有人都能获得准入的拍卖手段。

第二,支持公平、支持增长的税收改革有其局限。在社会创造出的财富越来越多、但政府赤字却越来越大之时,很难说废除遗产税的时机已经到了。由于家庭规模变小,富人的投资选择又越来越多,“富不过三代”的老话可能真的会过时,富人的财富可能会像王朝一样传承。

第三,公共部门必须确保一些最重要的领域能够更加平等。在市场经济中,永远都会有一些人拥有豪宅、享受艺术、能够以奢华的方式旅行。但更严峻的问题是,学费上涨、公立大学和院校大幅削减经费,已严重加重了中产阶级家庭子女上大学的负担。

此外,在美国的许多地区,面向富人子女的私立学校的教育质量,与普通民众享有的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之间,已经拉开了差距。最令人警醒的是,在过去一代人的时间里,富人和普通人的预期寿命之间的差距扩大了近一倍。

在后工业化经济中,无论是两极分化的政治观点,还是“位高则责重”的政治观点,都无助于保障中产阶级的利益。我们必须找到更好的办法。

缩小我国贫富差距研究 篇12

改革开放30年来, 我国居民生活的总体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人民生活日益改善。但是,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相关研究表明, 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 (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所占收入和消费的份额只有4.7%, 而占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人和消费的份额高达50%) , 我国已经是世界上40个收入分配基尼系数超过国际警戒线的国家之一。

二、我国贫富差距过大的原因分析

1. 提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生产力不发达, 发展经济是最主要的任务。邓小平同志指出:“搞社会主义, 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 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 首先必须摆脱贫穷。”因此,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理论受到了人们的追捧, 并成为近年来我国经济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政策。正是在这一错误思想的指导下, 公平问题一直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 先富起来的人也没有去带动其他人实现共同富裕, 国民贫富差距逐步扩大。

2. 不合理的税收制度。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里, 无论是从绝对数量上还是从税率上来看, 收入高的人比收入低的人要缴纳高很多的税收。然而在我国, 频繁出现在福布斯 (或胡润) 中国富豪榜上的中国富豪们, 并没有出现在缴税排行榜的前列。这充分说明了目前中国税收制度的不健全。由于对于高收入群体缺乏合理的、必要的“限高”, 导致了我国国民贫富差距的扩大。

3. 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贫富差距的问题。然而, 同经济发展幅度相比, 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 以及社会转移支付明显滞后。在这种情形下, 农民、城镇的退休人员、城镇的失业人员及其亲属由于得不到及时的、足量的保障, 最有可能成为贫困者, 从而使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

4. 经济领域的不平等竞争。

我国贫富差距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经济领域中存在着许多不平等竞争。不平等竞争表现在很多方面, 最突出的是一些部门、行业, 甚至一些个别的社会成员, 能够通过垄断经营获得垄断利益或高额利润, 而其他的社会群体和社会成员却没有这样的权力, 比如, 一些借助国家特许经营的垄断行业就获得了“暴利”, 因此最终形成了非常不合理的收入差距。

5. 经济运行机制不健全。

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 一套健全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在这种情况下, 一部分人通过权力寻租, 投机和非法、违法经营, 造成不合理的贫富分化, 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悬殊。根据有关专家粗略计算, 各种非法收入在全国范围内大约使基尼系数上升3 1%左右。

三、缩小我国贫富差距的对策

1. 调整收入分配政策, 注重初次分配的公平。

初次分配是在全社会各种微观单位内部分散进行的分配。在整个国民收入分配中, 初次分配的数额要比二次分配大得多, 初次分配的大格局一旦确定下来, 二次分配很难从根本上改变, 只能通过财政收支和转移支付手段在局部或一定环节上作出调整和修正。因此, 初次分配就要注重公平。要逐渐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提高劳动要素报酬水平, 提高劳动收入在GDP中的比重, 提高工资在成本中的比重。

2. 改革税收制度, 发挥税收在调节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一是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征管。随着经济的发展, 政府应及时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降低中低收入群体税收负担, 相对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对高收入者实行累进税率, 并通过转移支付的形式, 向贫困地区、弱势群体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援助。二是改革完善财产税。应尽早开征遗产税、赠与税、物业税。对于一些高收入群体的奢侈消费项目, 如高尔夫球、桑拿、健身等, 可以考虑开征特别消费税。

3. 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当前的重点是尽快建立对困难群体的利益保障机制, 尽快制定和实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和《失业保险条例》, 进一步加大对困难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帮助困难企业解决社会保险金和医疗费等的拖欠问题。加紧研究《企业工资条例》, 对工资的确定原则、依据、拖欠工资等违规行为处罚力度等作出明确规定, 保证低收入者的收入受法律保护。充分发挥群众团体和慈善基金会、红十字会等民间组织的作用, 形成多层次的社会救助机制。

4. 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力度。

垄断企业凭借对资源和市场的控制, 通过垄断价格形成高额垄断利润, 从而维持了本行业的高收入水平, 这种现象很不公平。我们要加强对某些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督和管理, 引进竞争机制和竞争主体, 打破行业垄断。通过《反垄断法》来有效地约束垄断经营行为, 对垄断企业的定价权实行严格监督, 对某些自然垄断行业实行高于一般行业的税率, 使其获得的超额利润收归国有。

5. 坚决取缔各类非法收入。

取缔非法收入, 充分运用法律手段, 打击各种违法经营活动, 坚持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特别要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惩治力度, 强化对掌握权力和掌握公共资源的公务人员和机构的监督和约束, 铲除腐败, 缓解收入分配领域的矛盾。依法严惩侵吞国家财产及以偷税漏税、权钱交易等非法手段谋取私利的一切腐败行为。

摘要:近年来, 我国居民的总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同时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也日渐突出。本文从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出发, 进而对我国现阶段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公平与效率,贫富差距,对策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07年10月

[2]林毅夫:以初次分配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J]. 党政干部文摘, 2007 (6)

[3]林 彬:由基尼系数引发对中国现今贫富差距问题的思考[J].现代商业, 2007 (17)

上一篇:互联网金融的再思考下一篇:战略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