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邮票中的数学

2024-07-26

扫描邮票中的数学(共3篇)

扫描邮票中的数学 篇1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18~119页内容。教材选取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寄信活动, 通过探究如何确定邮资, 如何支付邮资等活动, 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综合分析、类比联想中学会分段式计费的思考方法,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体会分段式计费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

片段回放:

师:我们通过计算填写了100克内信函分别邮寄本埠和外埠的资费表, 认识了100克内信函的邮资支付方式。下面, 我们继续研究“续重101~2000克”信函资费问题。

(出示教材第118页邮政资费标准表。)

师: (演示并说明) 小明收到本县好友给自己邮寄的300克信函, 猜一猜, 这封信函的邮资费是多少元? (有意盖住邮票。)

生1:因为每重100克为一个计费单位, 所以在本埠邮寄300克信函, 需要3个1.2元邮资, 即3.6元。

(有的学生开始窃窃私语, 好像反对刚才的说法。)

生2:邮寄本埠81~100克信函都要4元, 怎么300克才用3.6元, 这显然不合理。

生3:我也认为不合理, 因为续重101~2000克是指多出100克的部分, 应按每重100克为一个计费单位收费。

师:也就是说, 300克信函的资费, 要分为几部分思考。是这样吗?

生3:要把300克分为两部分, 100克为首重部分, 另外200克为续重部分。所以, 在本埠邮寄300克信函需要邮资:0.8×5+1.2×2=6.40 (元)

(同学们纷纷表示赞同, 老师出示信封让学生观察封面邮票。)

师:若画一条线段图表示1~2000克信函, 其间应该有一个分界点将资费分作两部分计算, 这个分界点是多少呢?用自己的话说说首重部分和续重部分的意思。

生 (不约而同) :100克是分界点。

生4:以100克为分界点, 首重100克指100克内的部分 (含100克) , 续重101~2000克指100克外到2000克的部分。

生5:续重部分就是超出100克又低于2000克的部分。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 完善板书:

师:从线段图中你发现哪些信息?有什么想法?

生1:我发现首重部分和续重部分的计费单位不同, 分别以每20克和100克为一个计费单位。

生2:我发现首重部分和续重部分的100克收费不相同。如邮寄本埠首重100克付资费4元, 续重部分100克付资费1.2元。

生3:计算100克以上信函的资费, 要分作两部分分别计算, 再合并出总数。

师:有道理!老师将一份125克的文稿由师宗县寄住昆明市, 需要多少元邮资费?

(学生独立计算后汇报。)

生4:由师宗寄往昆明为外埠信函, 我采用填表法, 推出资费为8元。

生5:我画线段图得出资费为8元。

生6:我将125克分为100克和25克, 首重部分100克要6元, 续重部分25克要2元, 共8元。

生7:我采用“进一法”先计算出续重部分有几个计费单位, 再列式计算。即: (125-100) ÷100≈1 (个)

6+2×1=8 (元)

师:很好, 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 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想一想, 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像信函这样采用分段式计费呢?

生1:生活中缴纳水费、电费、电话费需要分段式计费。

生2:还有缴纳个人所得税、出租车计费等也需要分段式计费。

师:由此看来, 分段计费在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请同学们尝试解决下面的问题, 想一想, 这和信函资费有什么异同?

出示:某城市出租车公司收费标准表

(1) 王老师乘出租车赶往学校上课, 行程5千米, 应付车费多少元?

(2) 李阿姨付出租车费17元, 她乘坐出租车大约行了多少千米?

(学生答略。)

反思:《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经验有密切的关系, 能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感受数学的作用与现实价值, 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那么,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其“价值”体现在哪里?笔者认为, 该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1~2000克信函资费, 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分段式计费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基于这样的思考, 我把教学重点放在续重101~2000克信函的邮资支付方法上, 着重让学生理解、掌握分段式计费方法, 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学习的作用。

1.创设问题情境, 激活分段付费思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也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动因。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认识活动, 造成学生心理和知识内容之间的不平衡, 促使学生主动思考, 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因此, 我创设“猜一猜300克信函的资费”这一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续重101~2000克每重100克 (不足100克按100克计算) 为一个计费单位”的真实含义。对资费标准的准确理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教学中, 面对学生“300克里面3个计费单位”的定式思维, 教师并未简单地指正, 而是引导学生在质疑、讨论、评价中引发认知冲突, 在合作交流中完善认知, 并因势利导让学生找寻1~2000克信函线段图的分界点。通过对图中数形思想的“真情”领悟, 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直观和具体, 使学生一听就能把握分段付费问题的解答要领, 进而牢固建立起“100克内的部分”和“超过100克的部分”分段思考、分段计算的数学模型。通过对部分算法算理的比较, 使学生体会到国家实行分段计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计算“125克文稿的资费”,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应用数学、掌握数学。

2.挖掘生活资源, 体验数学学习价值。教学实践表明, 小学数学教学从生活实际出发, 把教材内容与“生活现实”有机结合起来,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要以教材为依托, 大力挖掘生活中的资源, 拓宽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和体验数学的价值。课堂中, 当学生对信函分段计费方式有了充分感知后,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做到触类旁通, 我顺势让学生反思生活中还有哪些方面运用分段式计费, 当学生认识到出租车计费、电话费、水费等大量分段计费问题的生活原型后, 为增强学生主体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 激发其尝试欲望, 我当堂出示了出租车计费问题让学生自主解答, 在与信函资费问题的比对中,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两者“同中存异”。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获得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方法, 在解决问题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扫描邮票中的数学 篇2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与实践109~110页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邮票的作用,理解、掌握邮政资费的方法,掌握确定邮资的2个因素。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的组合意识。

(3)、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不同邮件的资费办法,理解确定邮资的2大因素。

教学难点:理解确定信函邮资的方法,探究合理的邮资支付方式。教学方法:探究法、小组合作活动,整理归纳法。

教具准备:仿真邮票、信封学具,学习单,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课题:

师:上课前呢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想让同学们猜猜。

谜面:薄薄一张纸,四边细牙齿,两地朋友要谈心,必须请他当差使。生:邮票。

师:你可真会猜谜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揭示课题: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学生大声齐读课题。

二、新课。

1,、了解邮票历史。

世界上第一枚邮票是由英国发行的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像的邮票,也叫“黑便士”邮票。我国最早的邮票是清朝时期发行的大龙票。

2、介绍邮票作用。

面值种类齐全,使用于各种邮政业务,是寄信人预付信件邮费的凭证。同时,还兼具欣赏、收藏的价值。

3、了解邮政业务中确定邮费的两个因素-------地点、质量。

邮票是作为寄信人预付信件邮费的凭证,那么邮费是如何确定的呢?又是如何计算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探究吧。

(1)观察两份邮寄地点不同的信件,理解地点中本埠和外埠的概念。

本埠信件:本市寄往本市的信件。外部信件:本市寄往外地的信件。

观察两封信的邮票可知信件邮费不同,与寄往目的地有关。(2)观察两封邮寄地点相同,邮票面值相同但质量不同的信件,一封寄出去了,一封由于超重邮资不足被退回发现邮费还于信件质量有关。

4、理解现行邮费标准,理解邮费其实是分段收费的。按地点分本埠、外埠资费;按质量分首重、续重。理解每段质量的计费单位,试着按标准计算被退回的45g信件的邮费,重贴邮票寄出去。

计算:45g:

1.2×3=3.6(g)

5、利用分段表格找出邮费分段计费规律。

6、反馈训练。

1.在桂林上学的小明给上海工作的爸爸写一封135克的信,他该付多少邮资?

教师引导学生答题:前100g:1.2×5=6(元)

后35g: 2×1=2(元)

共6+2=8(元)

2.小明还想寄给同在本市读书的好朋友林林一封388克的信,他该付多少邮资?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指名上台展示讲解。

7、欣赏邮票视频,放松休息。

三、探究合理的邮资支付方式。

1、来到分拣中心,了解工作人员分拣信件的辛苦。邮局为了减轻繁重工作量,用机器捡信。并对信函的邮票张贴张数有一些规定:为方便机器检信,邮局规定寄100克以内的信函,最多能贴3张邮票,超过100克的信函最多只贴4张邮票!提问探究:如果邮寄不超过100g的信函,最多只能贴3张邮票,只用80分和1.2元的邮票能满足需要吗? 学生:可以,或不可以。

师:有不同声音,那让我一起来小组探究这个问题吧。

2、小组合作探究。

4人一组,每个小组都有两封100克以内,但是地点和质量都不相同的仿真信封及80分、1.2元的仿真邮票各三张。小组活动要求:

(1)计算邮费,并模拟组合贴邮票。

(2)所贴邮票总面值等于信件邮费,不能多贴。

(3)不足100克的信函,最多只能贴3张邮票,只有80分和1.2元的邮票。教师巡视指导。

3、组织小组汇报本组信封邮费及如何组合贴邮票。教师用表格展示汇报结果。

4、探究设计增加不同面值的邮票来满足需要。

如果邮寄不超过100g的信函,最多只能贴3张邮票,只用80分和1.2元的邮票能满足需要吗?如果不能,请你设计,需要增加多少面值的邮票才能能满足需要呢?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

小结可以增加的面值种类。并指出:支付邮资时,虽然满足条件的邮票组合很多,但邮政部门在发行邮票时,还要从经济、合理、方便、实用等多种角度进行考虑,在设计邮票时也是如此,从而确定合理的邮票面值组合。

四、总结回顾。

像邮票这样分段计费的例子还有很多,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分段计费的? 学生:水费,电费,出租车费,电话费„„ 师总结这类题的思考方法: 学会思考1.如何分段

2.每段的计费单位是多少

3.如何计总资费

五、延伸练习

六、课后作业。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

【教材分析】:《课标》指出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属于“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范畴,在本学段中,学生将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并能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教学目标】:

1、本节课以指导学生的寄信活动为情境,通过如何确定邮资,如何根据信件的质量和地域支付邮费等活动,巩固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

2、通过交流与互动、观察与列表等学习活动逐步提高学生分析、推理、归纳与判断等数学能力,并从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难点】:不同信件的资费的标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邮票问题

师: 在课的开始,老师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一天,爱丽丝·布朗收到一封很重要的信,可是,她却不得不将信件退还给邮差。(课件出示:你们知道为什么吗?)生1:是不是地址写错了?(老师摇摇头)生2:是不是没写地址?(老师还是摇摇头,学生们十分疑惑)

生3:„„

师: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啊?原来那时候邮费是由收信人支付的,爱丽丝·布朗因为太穷没有钱支付昂贵的邮费,所以只能把信退还给邮差。这一幕刚好被英国人罗兰·西尔看见了。怎样才能避免邮差送完信收不到邮费的情况再次发生呢?1840年,罗兰·西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枚邮票。(课件出示:世界上最早的邮票----黑便士)。邮票就这样诞生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板书)。

二、根据信件质量和地域的不同确定邮资

师:老师这里有两封信,仔细观察这两个信封,分别是从哪里寄往哪里的?(注意学生回答问题时表述的完整性)

生:第一封信是寄往营山县云凤小学的,第二封信是寄往北京市北师大附小的。

师:你能准确地告诉老师第一封信是哪里寄往哪里吗?

生3:第一封信是营山县三元小学寄往营山县云凤小学。

师:真棒,你观察的真仔细,第一封信是营山县寄往营山县的。像这样寄往本地的信件称之为本埠信件。师:那么第二封信呢?

生3:第二封信是营山县寄往北京市的。

师:像这样寄往外地的信件称之为外埠信件。

师:像南充市寄往南充市的信件属于?像营山县寄往深圳市的信件属于?

师:现在两封信都写好了,能寄出去了吗?

生齐答:不能。

师:为什么啊?

生齐答:因为没有贴邮票。

师:是啊,谢谢你们的提醒,寄信的时候还有个重要的步骤,贴上邮票。贴上多少分的邮票就表示支付了多少邮费。(板书:邮费)现在老师给这两封信都贴上80分的邮票。同学们知道表示支付了多少邮费吗?你们说能寄出去吗?(学生有回答能的有回答不能的。)

师:我看大家有不同的意见,我们先寄寄看。(课件出示投递过程)

师:过了一天,邮递员叔叔把一封信退还给我了?(这时:回答不能的学生非常兴奋)

师:那你们知道是哪一封信退回来了吗?为什么?

生4:我觉得是寄往北京的那封信。因为寄往外地的信应该比寄往本地的信要贵。

师:你说的真好。寄往外地的信应该比寄往本地的信要贵。一封信的邮费跟它寄往的地点有关。(板书:地点)那究竟应该需要多少邮费呢?邮政局有规定:

师:现在你知道需要多少邮费了吗?是多少?

生齐答:1.2元

师:好,下面老师就给它贴上1.2元的邮票。(课件出示:投递过程),可是过了一天,邮递员叔叔又来了,他说,我的信件还是不能寄出去。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

生5:是不是邮编写错了?(老师摇摇头)

生6:是不是地址写错了?(老师仍摇摇头)

(学生疑惑)

师:既然大家猜不出原因,我们来听听邮递员叔叔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那封信超重)(学生略有所悟)

(课件出示)哦,原来邮费的多少不仅与信件寄往的地址有关,还与信件的质量有关。(板书:质量)(重量我们又称之为质量。)

(1)认识100克以内的邮费标准

师:邮政局还出台了关于信件质量的邮费标准,我们来看一看。(课件出示),师:根据这个资费标准。老师的这封寄往北京的信件质量为40克,有几个计费单位? 生:每20g为一个计费单位,40克里面有两个计费单位,所以用1.2×2=2.4元邮费。师:邮费应该是多少? 生:1.2×2 师:40g里面有2个20,即有2个计费单位。外埠信件每个计费单位按1.2元收费,所以1.2×2=2.4元。(板书:地点 外埠 质量 40g 邮费 1.2×2=2.4元)师:咱们看看能寄出去了吗?

师:老师还有一封信,请帮朱老师算算这封信应该要支付多少邮费呢?

生:这也是一封寄往外地的信件,37克应该算两个计费单位,所以应该支付1.2×2=2.4元邮费。(板书:)师:看看能寄出去了吗?

师:(课件出示)为什么他们的质量不同,一封信重37g,一封信重40g。但是却都要2.4元邮费呢?

生12:虽然它们的质量不同,但是都是按两费单位支付邮费的。

师:这也就是说:只要是在同一个计费段,它们的邮费就是一样的。下面请同学们完成下表。

师:现在闭上眼睛,老师出题考考你们,看谁算得最快?本埠20g,邮费多少?外埠

那么个计

60g?本埠66g?外埠99g?

(2)认识101~2000克的邮费标准

师:(课件出示)下面这封信,请你计算出它所需要的邮费?

生13:这是一封寄往外地的信件,这封信有6个计费单位,每个计费单位是1.2元,应该支付1.2×6=7.2元邮费。师:同学们都同意他的意见吗? 学生齐答:同意。

师:好,下面老师就给它贴上7.2元的邮票。(课件出示:投递过程)。可是过了一天,邮递员叔叔又来了,他说,我的信件还是不能寄出去。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学生疑惑)

师:我们在来看一看邮递员叔叔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这封信邮费不够)(学生更加疑惑)

师:仔细观察资费表,发现了什么? 生14: 100克以内的信件才是每20克为一个计费单位,这封信的质量超过了100克,所以不能这么算。

师:那质量超过100克的信件该如何计费呢?我们一起观察下表。(课件出示)

师:从这个表格中,同学们读懂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

„„

生15:什么是“首重”,什么是“续重” ?

师:谁来帮助他?

生16:“首重”指的是100克以内,本埠20克付0.8元的邮费,外地付1.2元的邮费;“续重”指的是超出100克的部分,这部分本市每100克付1.2元,外地付2元。

师:那这封寄往湖南118克的信,需要多少邮费? 生17:这是一封寄往外地的信,前100克是1.2×5=6元,后18克是一个计费单位需要2元,总邮费:6+2=8元。

师:在生活我们把这种计费方式,称为分段计费。师:请同学们计算一下下面这封信的邮费。

师:我们现在来休息一下,欣赏一下我国的邮票艺术。展示课件。邮票不仅是邮费的凭证,还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三)80分,120分的邮票能满足需要吗?

师:出示邮局分拣邮件的图片。他们的工作量很重,很辛苦。所以邮政局还有一个规定,出示课件。不超过100g的信件,每封信贴的邮票最多不超过3张。用80分和120分的邮票能满足需要吗? 生1:能 生2:不能

师:认为能的举下手,认为不能的举下手。看来呀,同学们的意见并不统一。那么咱们来验证看看。

小组活动:每组3封信件,根据信封计算邮费,并贴上邮票。根据邮费的总值刚好等于邮费,不能多

不超过100g的信件,每封信最多贴3张邮票。只有1.2和0.8元两种邮票。(音乐一停,活动就结束,看哪组贴得最快。完成的最好。)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了邮票中的数学问题,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发表各自的收获体验。

上一篇:经济管理创新方式下一篇:无线数据传输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