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创新方式

2024-07-26

经济管理创新方式(共12篇)

经济管理创新方式 篇1

建设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 既是农民的渴望, 也是政府的需要, 但一般的社会力量很难办到, 而供销社作为一个服务城乡的综合部门, 具有为农服务、为城乡居民服务的优良传统, 是沟通城乡的重要纽带, 是党委、政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平台。近年来, 广东省供销社系统努力开展“农超对接”和平价商店建设, 积极推进“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 在搞活农村经济、稳定物价水平和构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 广东省供销社系统坚持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实力、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都得到显著提升, 逐步从传统经营方式向现代流通业态转变, 从单纯购销业务向综合经营服务转变, 从单一供销合作向多领域全面合作转变, 逐步成为经营性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公益性服务作用不断体现的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供销社系统的发展壮大, 已经成为推动广东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一是有利于搞活农村经济, 供销社系统通过开展“农超对接”与平价商店建设, 将本系统符合条件的超市及经营网点纳入建设范围, 相互促进、相互推动, 既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产品供给, 又提升供销社系统市场竞争力, 做强做大龙头企业,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搞活农村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二是有利于稳定物价和控制通胀, 农副产品价格上涨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一大推手, 农副产品价格的上涨主要在流通环节, 因此, 供销社系统通过加快“农超对接”和建设平价商店, 有效减少了农副产品的流通环节, 是平抑物价、控制通胀的最有效和最直接的办法。三是有利于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 供销社系统根据公共服务社会化的发展趋势, 主动参与和承接城镇化、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中需要的各种居民服务、社区服务, 充分利用各级社有企业的经营平台, 积极推进“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 为城乡居民提供丰富多样、质优价廉的商品和服务。

然而, 随着“加快转型升级, 建设幸福广东”的不断深入推进, 广东省供销社系统的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既面临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 又面临一系列新要求、新挑战。一是要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把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狠下功夫, 不断拓宽经营服务领域, 加速提升经济实力、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二是要继续抓好“农超对接”和平价商店建设, 通过龙头带动龙尾, 引导农民多种蔬菜和发展农副产品, 保证平价商店的供给, 进一步夯实“农超对接”的基础, 在数量增加的同时, 更要在质量上寻求突破, 要积极开展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 大力推进龙头企业培育和发展。三是要加快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和网络销售终端, 进一步整合全省供销社系统网点资源, 既要降低农产品流通损耗, 提高对超市的配送效率, 更要调节好农产品淡旺季的供需矛盾, 要按现代连锁经营模式, 打造农产品销售网络终端。四是要加强队伍建设, 精心选配社有企业的经营班子, 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工作, 打造过硬的创业团队, 为广东省供销社系统的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支撑。

经济管理创新方式 篇2

对创新税收管理方式、税收管理员制度变革、流程式税源管理模式、健全税源监控机制等方面进行了重点交流,提出了以信息化为支撑,加强征管基础建设,积极开展多元化税源管理,建设震慑型税务稽查。多家成员单位还从信息管税的角度,结合各地工作实际,提出了充分发挥“信息管税”的功能,建立健全税源管理新格局;全面拓展“服务兴税”的途径,开创征纳和谐互赢新局面;始终坚守“依法治税”的灵魂,完善风险防范监督新机制。

探索了专业化的税收管理模式。通过流程再造、业务重组,按征管流程和事项定岗定职,突出了重点税源和重点行业的精细化管理。通过一阶段以来的运行,理清了业务流程,优化了纳税服务,基层税务机关满意,纳税人满意,有效地提升了机关工作效能。

拓宽了快捷通的服务渠道。所有的涉税事项在办税服务前台都可办理,改变了企业与管理员的单项联系,也改变了纳税人多头跑、多次找的状况,使纳税人真切地感受到:来地税部门办理纳税事宜,流程清楚了,时间缩短了,办理方便了,效率提高了。

创新监管方式 强化楼宇经济监管 篇3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楼宇经济渐出水面,如何创新工商行政管理模式,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并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便成为新形势下工商行政管理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所谓楼宇经济,是以商务楼为载体,通过开发、出租楼宇进行招商引资,从而引进税源,增加收入,带动城区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它是城市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具有依托性、聚集性和高效性等特点,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的相对集中。

传统的工商行政管理模式偏向于关注道路沿街等平面经济体,而对高楼之内的众多各种类型的市场主体缺乏有效的监管。无锡市南长区已建有凯燕环球中心、沃尔玛超市商业群、家乐福超市商业群、茂业百货楼、数码大厦、永丰大厦等现代化楼宇17幢,正在筹建和在建的还有世贸中心、九龙仓高端商务楼、燕莎商务中心等,应该说楼宇众多,楼宇经济初显端倪。而经各基层工商所的初步调查显示,工商行政管理在楼宇中尚显薄弱、相当一部分进楼单位未办理营业执照,且更换频繁,无照经营、异地经营、商标侵权、广告违法等不规范行为较为普遍,工商部门掌握的楼宇企业信息很少且毫无体系可言,这已经引起了我们的警觉,并努力探索使之规范的有效途径。

事实上,楼宇经济是城区经济的亮点,从发展极的理论来讲,一个智能化的高端楼宇,就是城区的发展极,它的兴起和繁荣,势必带动一定范围内的经济同步发展。如果我们能够有效地把握好对楼宇的监管,既使行政管理的效能得以发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又能改革并改善区域内的工商行政管理。

二、工商监管楼宇经济的可行性及优势特点

首先,楼宇作为一个大型建筑,在地域上具有垂直性和固定性,同时,各种各样的经济实体汇聚在一起,具有局部规模性,这都给工商行政管理带来便捷,一旦工商部门以楼宇为单位进行相关指导、检查和服务,可以获得很高的工作效率,成效显著。

其次,入驻高端楼宇的往往是一些国际国内享有盛誉的大型规范化企业,如凯宾斯基、沃尔玛、家乐福,这些企业本身有着良好的管理规范,内部制度健全而严格,部门众多且分工细致,能够较快地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要求相衔接,并且这一衔接能够建立在较高、较新的平台上,对周边地区的市场主体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

再次,大型楼宇一般都有专门的物业管理或由楼宇的主要承租单位负责对整幢楼宇的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直接与此类单位联系挂钩,建立联系人制度(专管员制度),提前介入楼宇的招商引资,互通有无,随时掌握楼宇内经营户的变更情况,并可以很自然地将工商行政管理渗透进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

三、工商部门对楼宇企业的重点监管方向

1、以行政指导为特色,行政审批为形式,全面介入楼宇企业的发展

登记注册是企业最先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接触的一个必需的流程,企业只有获得了合法的主体资格,才能有效地进行经营活动。工商部门应当充分运用指示、警示、建议、协助等手段,对楼宇企业的登记注册进行全程的行政指导,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帮助并促进其及时市场准入。窗口前移是近年来注册部门的服务理念,在楼宇企业管理中更加需要。工商部门应当密切关注辖区内楼宇兴建的状况,及时与楼宇企业接洽,介入楼宇企业招商引资,拓宽服务层面,提供行政注册指导,简化审批流程,提高登记效率,在为楼宇招商提供行政有利因素的同时,也能获得我们想要的注册管理效果,使我们能够及时掌握楼宇内企业的进出变更情况。并且,在楼宇的发展过程中,为了能使这一开放式窗口有效保留,应当建立完善的联系人制度,使得指导和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全面提升。建立长期而有效地监管,才是最合理的监管,并能真正促进楼宇的良性发展。

2、协助商标注册,帮助审查广告,运用监管优势服务楼宇企业

在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和价值性越来越得到体现的今天,商标这一无形资产已经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需。本着服务企业的宗旨,近年来,工商部门逐渐加大了协助企业进行商标注册、帮助企业参与知名、著名、驰名商标的认定以及打击商标侵权等的力度,受到广大企业的欢迎。而广告,更是现代企业经营的必然内容,市场经济的丰富发展,再也不是好酒香飘万里的年代,企业形象的展示离不开广告的作用。但是,企业稍有不慎,就会踩上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的地雷,这就需要工商部门给予指导,帮助审查,才能有效避免。

楼宇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对商标、广告服务的需求是很大的。前二年就曾发生过一家国际知名企业竟忽略了其商标在中国的注册,而与本地另一单位的名称发生侵权纠纷的教训。工商部门在对楼宇企业的监管中,对企业商标广告的指导服务是很有必要的,是我们服务企业、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体现。

3、运用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指导楼宇企业规范经营,获取良好声誉

这主要是针对楼宇企业中的大型超市、卖场。随着经济的发展,超市、卖场越来越规模化,商品品种包罗万象,顾客群相当庞大。不可避免地出现大量的消费者投诉,工商部门必须严格站在中间立场,公正处理投诉。一方面要努力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要为企业解除恶意投诉的麻烦。一般而言,消费者的投诉往往暴露出企业经营管理上的缺漏和不足,一起投诉的成功解决,不仅能使企业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加以改进,也能让消费者对企业更有信心,提升企业形象,为企业带来长远的商机。同时,企业对工商部门的信任,使得我们正在大力推进的食品安全、商品准入等工作在企业的接受和自我管理下,得以充分开展。

4、规范依法行政,执法办案,为楼宇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能,是提高工商行政执法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楼宇企业信赖工商行政管理的基石。楼宇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然会动用一切可能的办法来提高经营利润,但若是急功近利或不熟悉法律规定,则很有可能触犯市场法律法规,成为工商行政处罚的对象。对此,工商部门既要依法行政,又要区分楼宇企业涉嫌违法的性质,对那些影响不大、后果轻微的违法行为进行宽大处理。如对很多楼宇企业经营会出现的异地经营现象,就提出先行警告、责令改正,而绝大多数企业都能够在限期改正期间到工商部门办理相应的变更登记,避免处罚。这一做法给了企业调整改错的合理空间,引导市场主体合法经营。

经济管理创新方式 篇4

一、加快煤炭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一) 我国市场的需求

近几年来, 经济发展得愈来愈好, 社会进步也越来越快, 对于环境保护意识人们已经增强, 所以企业也开始对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予以更多关注。现在的市场上, 煤炭的需求已经开始日益减少, 我国煤炭的供给出现了过剩的现象, 如果煤炭经济发展方式依旧沿袭老套路, 不进行创新, 那么煤炭行业将会被消费者所忘记。

(二) 经济效益直线下滑

如今, 劳动人员普遍加薪, 而劳动人员成本是煤炭产品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 因为给劳动人员加薪, 那么煤炭成本也日益升高, 国家也对税收进行了增加。因此, 煤炭企业的经济负担加重, 经济效益直线下滑, 又加上非煤炭企业扩大给煤炭企业带来的压力, 所以必须开始创新管理, 加快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

(三) 企业内部要求

我国煤炭企业在技术方面十分的欠缺, 虽然煤炭产量一直都在增加当中, 但是, 却是靠着劳动人员的增加和投资资金的增加来进行的。现在, 劳动人员的成本也越来越高, 技术的进步十分的缓慢, 再加上企业内部的管理存在的漏洞, 企业生产效率也逐渐下降。

(四) 外部环境的影响

随着新一轮煤炭行业转型调整, 煤炭企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也越来越激烈。企业为了寻求发展, 为了能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生存下去, 最主要的就是加快、加强煤炭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随着新一轮煤炭行业转型调整, 煤炭企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也越来越激烈。

二、关于煤炭经济发展的分析

(一) 煤炭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程和趋势

我国的传统能源有煤炭和石油, 而在我国进行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之后, 煤炭经济发展得十分迅速, 煤炭供不应求, 大大小小的煤炭企业在1997年的时候就已经达到了八万多个, 国家也采取了一些政策鼓励煤矿增产, 而煤炭也从供不应求到达了过剩的阶段。

到了1998年, 国家开始对煤炭的经济发展进行了调整, 主要是对生产力不够、技术落后的工厂和企业进行淘汰, 让煤炭过剩的局面得到了好转, 而这一次的调整一直持续到2001年。

2002年开始, 煤炭的发展呈现了又快又好的局势, 也发生了两个巨大的转变, 一个是一直以中小型煤矿为主的转成了以大型煤矿为主, 而另一个是煤矿企业一直以来都是依赖国家而存在的, 但是在这个时期却转变成了一个纳税大户, 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如今, 我国的煤炭产业已经从快速发展到达了一个平稳时期, 然而, 国家政策又规定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对煤炭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对此, 煤炭行业的领导人应该开始制定政策, 促进煤炭经济发展。

例如贵州省的煤炭, 贵州省的煤炭总资源占全国的4.3%, 总资源量达到了2419亿吨, 在全国占第五位, 贵州省的煤炭在开发的时候强度低, 潜力大, 分布相对集中, 但是贵州煤炭的发展却不容乐观, 煤炭的开展对环境破坏十分的严重, 管理也太过疏散、不全面, 十分不利煤炭的持续发展。

(二) 调整煤炭产业发展的策略

对于煤炭而言, 它属于传统能源, 我国的经济发展十分依靠传统能源, 所以, 煤炭产业要明确“优胜劣汰”四个字, 对技术差、生产力低下的企业进行淘汰。然后, 对于煤炭市场价格要公平公正。

三、有关煤炭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理念的创新

先进科学的管理方式, 创新的开采技术, 在我国煤炭经济转变过程中, 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如果一个企业想要在竞争的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那么就要不断地进行创新、改进、加强企业煤炭的经济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政策, 提高企业自身的能力, 保证企业的发展。

(一) 对煤炭企业结构创新的原因

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并不尽如人意, 煤炭行业经济运行效益的提高仍然依赖煤炭产量增长和价格提升, 据对13家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调查, 煤炭产品销售收入2009年比2006年增长179.4%, 非煤产业销售收入、2009年比2006年增长368.8%。非煤产业链销售收入占全部销售收入的比重, 由2006年的19.01%提高到2009年的32.39%。因此, 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 就要进行结构的创新, 若是一成不变, 煤炭产业的发展将举步不前。

(二) 解决安全问题

我国煤矿安全事故时常发生, 死亡率高于美国十倍。由此可见, 我国的安全问题十分的严重, 需要严肃、认真地进行安全维护。据调查显示, 随着技术设备的更新以及开采工艺的提升, 我国煤矿矿难成逐渐减少之势, 其中煤矿年死亡人数由2002年的6995人减少到2009年的2631人, 而百万吨死亡率也由2002年的4.94下降到2009年的0.892, 其中重点煤矿由1.257下降到0.374。煤矿的安全性已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 解决资源问题

近几年来, 人们对资源的开发和采集, 导致煤炭资源已经开始枯竭, 煤炭的继续开采带来的问题将会愈发的明显。目前我国已探明的可以直接加以利用的煤炭储量约为6000亿吨, 而我国每年的用煤量都在持续不断的攀升中, 因此, 我们要对煤炭开采的设备和技术进行创新, 对资源的使用, 要想出新的方式, 用来提升煤炭的节约量。

四、加快煤炭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方法

(一) 分清形势, 制定适合的方案

煤炭行业相比较其他行业来说, 优势并不大, 想要赶上其他行业的脚步, 不能目光短浅, 只注重短时间内的效益。

对于煤炭的节能减排, 国家提出了相关政策, 而这些政策对于国家煤炭行业的发展有着很大影响, 所以, 煤炭企业的领导人必须根据国家的政策和煤炭行业反馈的信息, 来制定一个发展计划, 对于以前的方案, 要进行合理的延续, 对于不好的计划要舍弃, 只有这样才能让煤炭行业更好地发展, 煤炭行业的未来才一片光明。

(二) 建立煤炭供应的新模式

我国经济发展一直都十分的依赖煤炭,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 必须对经济发展的方式进行深层次的转变, 也要开始进行绿色能源的发展, 当然, 这个转变需要长时间的进行。对于大型煤炭产业应该加大发展力度, 也要对现代的物流业进行改革和创新, 形成最新的储配和流通体系。对于煤炭市场的开放和公平要进一步的加强, 结合铁路, 增加铁路运煤这一项机制。

(三) 对循环经济的发展

现在, 随着大力度地开发和采集, 自然资源越来越少, 在进行煤炭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时候, 要注意节约资源, 因为煤炭是基础的能源, 所以可以对它进行循环利用, 发展循环经济, 保护环境和生态的平衡。

煤炭企业对于能源的消耗, 要制定一个定额标准, 进行严格的执行和管理, 对于技术设备要进行维修和改良, 将废气排放和治理结合起来, 力争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 以人为本的创新方式

以人为本是企业进行煤炭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 煤炭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 所以, 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比如耐心、诚心、关心他人等。企业生产经营是加强煤炭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内容, 进行煤炭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时, 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发展, 将质量、效益等目标和企业生产经营结合, 将企业活动和一些单项任务或者专题任务结合, 提高煤炭经济发展给企业带来的积极影响。

(五) 创新管理运行机制

上级下发任务, 下级根据任务安排和负责, 这一种形式是企业一直以来的管理模式, 这样的模式太过形式主义化, 因此, 对于企业的管理要进行创新, 让企业煤炭经济发展具有自己的特点, 将企业的优势完全的发挥出来。因此, 应该建立了一个考评制度, 对各个人员在特定的时间内进行考核, 并实行奖惩分明制度。

(六) 对加快煤炭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观念进行创新

环境因素对于加快煤炭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着重大的影响, 基层工作人员对企业的发展和自我定位等方面的适应存在一些困难, 在认识上面也有一些缺陷, 在开展工作时, 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无力感。因此, 企业人员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在最快的时间内对自己进行准确的定位, 以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除此之外, 在企业内, 努力培养各种人才, 提高煤炭企业各个方面的竞争力。

煤炭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 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要谨记心中。如今, 我国科学技术不断提高为煤炭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所以, 在发展中, 以科学技术为主, 努力创新, 提高煤炭企业的整体水平。

(七) 培养人才, 重用人才

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 人才都是必不可少的, 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 可以说, 哪个企业所拥有的人才多, 那这个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就占有十分大的优势。但是煤炭企业却留不住人才, 一个是因为煤炭产业的经济实力不强, 环境差, 还有一个是, 煤炭企业对于人才不重视, 磨灭了他们的积极性。因此, 要加强对人才的管理, 在面试员工时, 要根据实力和技术选择, 严厉打击企业在选人、用人时的歪风邪气。

结束语

创新管理是加快煤炭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条件,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以发展先进生产力为目标来促进企业发展。在煤炭经济的发展过程中, 更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加快煤炭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是当前煤炭企业面临的最重要的一个课题, 对于这个课题的分析和探究要继续进行。

参考文献

[1]邢保平.浅谈对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7) .

[2]张锦生.创新管理, 加快煤炭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中外企业家, 2012 (12) .

[3]田晓猛.浅谈如何加快煤炭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时代报告, 2013 (1) .

创新管理方式,提升服务质量 篇5

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连续性和严肃性,涉及到广大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工作。如何提升服务效能,更好地为广大干部职工服务,是我科室一直探索和努力地方向。

一、创新管理方式,推进工资管理信息化建设。

1.推广使用工资管理软件,实现工资管理信息化。

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业务是一项非常烦琐、复杂,且政策性极强的日常工作,同时也是人社部门工作量大而且特别容易出现差错的工作,关系到机关事业单位每名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

长期以来的我科室工作模式是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干部对需要工资变化人员的工资先进行人工核定,然后报我科室审核,我科室再进行人工核定,核定后输入传统的EXCEL数据库进行存档。有时候遇上业务不太熟的人事干部,这些程序要反复几次才能完成一次业务。在每年年初大批量的调资,如公务员级别工资、档次工资、津补贴调整、事业单位人员薪级工资增加,更是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且效率较低。同时我区机关事业单位近3万余人的信息加载在传统的EXCEL数据库里,遇到大批量调资时,会耗时较多,且会有遗漏和错误的现象的存在。

为减少疏漏、避免错误、提高工作效率,我科室在市工资管理福利处的指导下,采用工资福利软件来替代传统的EXCEL。今年的7月12日我科室组织召开了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管理系统培训及推广会议,全区85家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培训。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我科室集中精力,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全区机关单位5000余名在职、离退休人员的数据审核和导入工作,在全区机关单位正式启用工资管理软件系统。

这一工资软件系统该软件是针对政府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业务处理、工资测算、数据分析、工资数据归档等工资日常工作所专门设计和开发的信息管理系统,系统自动执行2006年套改后的国标、省标、地市工资政策,操作人员只要维护人员日常变动数据,就可以轻松完成滚动晋升、年度晋级晋档等复杂的工资运算,避免人工处理的疏漏。其主要功能有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自动计算、工资变动处理、离退休办理、自动输出各类人员工资变动名册、工资变动审批表和汇总表,实现工资审批电子化,同时集结了年报统计功能,减轻了年底年报统计的工作量。

自工资管理软件系统正式启用以来,从各单位使用的反馈情况,该系统工资运算精准,操作简便,受到了各机关单位的追捧。同时从我科室使用情况来看,更加强化了工资福利科审批的职能,逐渐从繁重的业务计算中解脱出来,有更多地精力使用工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通过建立工资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工资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办事效率,也便于领导和相关管理部门快速准确查阅、分析工资信息,更好地发挥工资管理工作的作用。由于工资软件的使用,未来将大大地减轻了我科室人员的工作量。原来一次大规模工资变动需要 1 个月才能完成,现在采用软件则只需要 3~5 天时间就可以完成,并且在准确性方面还没有差错。对决策的支持力度弱实现工资信息化管理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为政府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目前在政府机关中,工资信息对政府决策的支持已经有所体现,但还没有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工资管理信息对政府决策的支持力度还需要加大。同时,相当多的政府部门对于如何充分利用工资信息改善政务工作还没有足够的认识。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对工资信息有足够的重视,以充分发挥工资管理信息化的效能。

下一步我科室将在全区事业单位推广使用工资管理软件系统,真正实现工资管理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同时与公务员管理科、事业单位管理科、机关事业保险所、编制部门实行对接,在管理权限设置下,实现信息共享。充分利用信息库的统计分析功能,强化工资信息对政府决策的支持,充分利用工资信息改善政府工作,最大化发挥共走管理信息化效能。

2.创建工资福利群,搭建信息交流平台。

二、优化办事程序,推进流程规范化建设。二是规范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工资福利科负责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及离退休人员的工资福利与退休工作,关系到广大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认真履行工作职责,逐人逐项审核各项工资待遇是我们的职责,确保审批工资福利零差错,始终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本着对工作极端负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继承和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打胜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识大体、顾大局、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勤学善思,与时俱进。要扑下身子抓管理,脚踏实地干工作,扎扎实实地抓好每一件事情,干好每一项工作。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二、提升业务能力,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

一是加强学习,提升能力素质。作风建设推进年,是区委区政府从加快推进全区“三个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部署,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区委办关于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提升干部能力素质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今天召开的“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大会的有关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委区政府和局党工委的工作要求上来,充分认识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领导放心,群众满意。首先加强学习,强化岗位责任,提升工作的创造力和执行力,着力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廉政型科室。做到正确领会领导意图,准确把握文件精神,正确操作审批程序,执行政策到边到位。其次积极开展横向交流纵向比学活动,努力向五好科室和五优服务窗口学习,虚心向优秀服务标兵和先进单位学习,专心向业务骨干和行家里手学习,将他们的好方法、好思路、好传统、好经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掀起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的热潮,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工作效能。我深知,做好工资福利工作,不但要有精湛的业务水平,娴熟的操作技能,还要有对各项政策的准确把握和正确运用,因此,打造学习型科室,是一项首要任务。要根据科里情况,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开展好业务学习和培训工作。要潜心研究,刻苦钻研,夯实工资业务的理论基础。要把经常性学习和即时性学习结合起来,把系统性学习和针对性学习结合起来,把延续性的政策和新出台的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学习,只有不断充电、不断更新业务知识,才能使全科人员真正成为工资业务方面的行家里手和广大服务对象心中答疑“百事通”。工资福利工作政策性强,业务能力要求高。因此,全科始终将相关政策口径、文件精神的学习与领会放在首要位置,今年以来,科室先后组织全体同志一起学习了《工资福利政策汇编》、《工资福利退休文件汇编》、《工龄计算文件选编》以及《机关事业单位工考工作文件汇编》以及省市下发的多个政策文件,做到了吃透精神,执行政策到边到位,提高驾驭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积极参加行政执法人员业务知识培训、公务员“5+X”培训及公务员网上学习,并完成全年学习目标任务。科室成员结合结合自身的特点、兴趣、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广泛地学习经济、科技、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不断的沉淀与积累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科室一人取得技师资格,一人取得经济师职称和国家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资质,一个参加在职研究生学习。积极参加局统一部署、精心组织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政治理论学习及先进人物事迹、廉政、警示教育等专题学习与讨论活动,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并做交流发言。同时,紧扣“创先争优”、“行风政风评议”、“机关作风建设推进年”系列主题活动,围绕局领导提出的 “四对照、四看”的总体要求,做到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自觉查找存在的不足,制定了明确的整改措施。通过学习,科室全体同志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委区政府和局党工委的工作要求上来,进一步增强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领导放心,群众满意。

四、强化工作作风,推进服务型科室建设。

三是强化服务,狠抓作风建设。结合全区深入开展的行风政风评议活动和人社局《2010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实施意见》的有关精神,切实增强服务意识,牢固树立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人才的思想。在日常来访接待中,实行首问负责制,时刻做到“诚恳、耐心、热情、细致”,力求“来有迎声、走有送声、问有答声、留下疑问有回声”。对服务对象,实行服务承诺和一次性告知制,主动换位思考,把服务对象的事当作自己的事,积极营造“和谐、宽松、方便、高效”的工作氛围,坚决摒弃思想上的权力意识和“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陋习风气。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严明工作纪律,严格请销假制度,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深入开展“五零、五优、六个不让”主题活动,在规范办事程序、提高服务质量、提升行政效能、完善制度建设、改进工作作风上见成效,为人社部门树立良好形象和落实“十二五”规划开好头、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四、首先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服务理念,坚定理想信念,积极打造服务型科室。始终把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经济建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作为评判和衡量工作的标准和依据,坚决树立和维护好人事部门的良好形象。其次在工作中要讲团结、讲奉献,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坚持科室联动,发扬主动配合,内外协调的好传统。同时要相互信任、相互包容,形成一家人的和谐氛围。工资福利工作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坚持把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效率贯穿于工作全过程,始终把领导的要求和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我们的工作标准。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认真履行工作职责,逐人逐项审核各项工资待遇是我们的职责,确保审批工资福利零差错,始终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经济管理创新方式 篇6

关键词:输电管理所;党支部;党建;创新管理

在输电管理所党支部的党建创新管理中,要突出围绕党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服务输电管理的各项工作需要,在综合性的创新管理中,形成多元化的党建创新模式,突出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

一、输电管理所党支部党建工作的现状

(一)思想观念相对滞后

在输电管理所的综合管理中,党支部的综合效能没有全面发挥处理,在党员干部中还存在思想相对落后的现象,过分注重在输电管理所电力供应以及综合效能方面的经济效益,因此,对于党建工作的投入以及对于党支部党建活动的开展等方面还不够重视,一些政工人员、管理人员在党建创新管理方面采用的是应付式的方式,采取相对消极的态度,因此,在工作上相对被动,对于党建工作还存在一些偏见,这样会严重影响输电管理所党建工作的开展。

(二)党建方法相对滞后

在输电管理所的党建管理中,不能形成多元化、创新化的方法运用,在方式、程序上不能适应现代化党建的需要,在载体创新、活动创新上不能适应当前党建工作的整体需要,对于党建活动的开展,采取的是被动式、机械式、应付式的开展,每一次党建活动都要进行多方面的申请批准,在程序上相对繁琐,也不能适应当前党建工作的实际需要,尤其是在输电管理所的党建管理中,党建工作缺少针对性和实效性,只是流于形式,因此,在具体实施上不能发挥出综合性的作用。

(三)党建内容相对滞后

在输电管理所党建工作的开展中,还存在工作内容相对单一的现象,整体上缺少创新性,在当前输电管理所的创新工作中,有的还是沿用以前的党建内容,对于当前“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以及在三会两课、党员发展、民主生活会等内容上,以及在当前习总书记一些重要讲话内容精神,都没有应用到输电管理所的党建内容之中,没有结合当前信息化管理的步伐,也就不能调动输电管理所全体党员的积极性,在具体内容以及活动的组织上,缺少相应的执行力。

(四)党员年龄相对老化

在输电管理所党支部的选举中,由于注重经济效益的发展,在党支部党员换届以及新党员的吸收中,不能应用到位,党员年龄偏老,素质偏低,党建工作缺乏开拓创新能力。党建工作是一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事业,随着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经济生活、活动方式、组织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党建工作必须走开拓创新的路子,才能不断适应新形式,解决新问题,但党员年龄结构普遍偏老,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致使党员队伍活力不足,难以接受新鲜事物,不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二、创新输电管理所党支部党建工作的有效方式

(一)突出活动载体,激活内动动力

在输电管理所的党建管理工作中,要形成活动开展的有效方式,通过活动的开展,激活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内动力。在输电管理所党支部开展以“建成一个党员学习站、组建一支党员服务队、选建一批党员示范岗、创建一批电网先锋党支部”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力争通过两年时间实现党员学习站建成率70%、党员服务队组建率100%、党员示范岗覆盖率50%。 “三建一创”是实现输电管理所党支部党建工作管理提升的一个重要抓手。活动从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等方面入手,分为自查诊断、整改提升、总结评价三个阶段,重点从组织是否全覆盖、班子是否健全、制度是否完善、党员教育管理是否到位有效、经费场所保障是否落实、作用是否充分发挥等方面,全面查找和诊断分析供电企业在党建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和薄弱环节,明确整改重点,细化提升措施,切实加强和改进供电企业内党的建设。建立健全问题治理和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实现党组织和工作覆盖率100%,为公司农电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对照“电网先锋党支部”创建标准,从班子、队伍、制度建设、工作作风、工作业绩等5 个方面进行A、B、C、D 党支部的评比,填写创建工作考评表,召开党支部书记例会,公开比对考评结果。 其次,根据分类定级结果,对A、B、C、D 四类党支部实施差异化管理,按照不同标准“查不足、排除隐患,查差距、排除距离”工作,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强化体制机制建设。

(二)改进选拔方式,提升综合素质

积极探索和改进输电管理所党支部的选拔和管理方式,不断深化基层组织政权建设,努力打造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一要选好配强“一把手”,要以党组织换届为契机,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选拔到主要岗位上来,大力实施建设“四强”型党支部队伍的“龙头工程”;二要着力提高输电管理所党支部的整体素质,要加强对党员的政治思想水平、党的宗旨和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提高他们在新形势下的驾驭能力和发家致富能力。加大后备干部培养选拔使用力度,要采取“给凳子”、“压担子”的方法,着力建设好一支素质较好、相对稳定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党建工作筹划得再好,没有经费保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三)突出党建创新,提升服务能力

以“两学一做”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对干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继续扎实开展“三项活动”(三级联创、双带两示范、双培双建双强),深入推进“六大工程”(堡垒、素质、四大培养、旗帜、输血、四带一创工程),推行支部加协会工作模式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使党建工作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在活动中得到落实和深化。积极营造“两个当好”的良好氛围,即营造当好党在富民政策的宣传员,落实政策的示范员。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断增强党员为党干事的动力和防治腐败的免疫力。强化党组织的整体功能。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积极组织和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其它经济合作组织,变过去单纯的指挥为科学的引导,变管理为服务。改进党组织的领导体制和活动方式。

三、结语

因此,在输电管理所党支部党建创新管理中,既要面对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起以党支部为核心,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依托的农村领导新体制,又要适时调整党组织的设置,拓展党组织的活动领域,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建立各种不同形式的党员活动载体,使党的活动与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有机地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黄作金.新时期做好电力企业党建工作的若干思考[J].科技与企业,2012(13):278/280.

[2]赵景平.试论供电企业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J].民营科技,2013(11):284.

新时期公路系统政工管理方式创新 篇7

公路系统政工工作情况

政工工作内容和模式。所谓的政工工作就是为实现党的政治目标,让人民群众知道以及了解他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知道政工工作对我们人民群众生活是有一定的影响,从而能够转变我们的行为和思想观念的一种存在方式。

主动教育模式是公路系统政工工作的一个主要模式之一,其含义就是政工工作者为让群众能够准确及时的接受和了解上级下发的一个指令所采取的一种普遍且具有真正作用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在时刻的提醒着人们,在施工作业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细节的问题。俗话说“牵一发而动全身”,古话传承这么久远都是有事实根据的,在作业中即使是再细小的差错也是不能够存在的,良好的工作素养是在一点一滴中积累的。

政工工作环境。公路系统发展的基础就是公路政工的工作,这也决定着政工工作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当今社会,公路事业发展迅速,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政工的工作压力确实很大,这也对他们的身体上和心理上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如果这些压力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或缓解,可能会扩大它的危害性。

公路系统政工管理的问题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出口大国,21世纪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的发展趋势都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在这个以利益为前提的背景下公路的发展也是离不开利益的,但是公路政工工作在追求更大的利益的同时应该必须保证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的质量,在保证了这两个的前提下,才更有利于发展下去。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每个人追求利益的程度都在增加,对利益的渴望和需求大大的增长,为了能够保证每个人的利益政工工作必须尊重员工,尽可能的满足每个员工的需求,只有这样员工们才能够好好的工作,这样才能够获得更大的利益。回看以往的管理模式正好欠缺了,时代在紧步管理模式也应该跟进时代的步伐,否则会直接影响政工工作的效率。

指导性的标准不健全。中国是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至今都传承着,公路系统的工作模式和管理制度也是经过好几代人的摸索钻研和实践得来的,一直传承到现在,都是非常优秀和实用的工作方法和实践理论,还有很多的伟人总结的经验都是值得后辈学习的无价的财富。但是经过时间的推移,社会环境每天都在变化着,虽然公路政工工作很重要但是员工的积极性减退了,不知如何开始新的工作,都是按照传统的进行,难有更大突破。

政工思想状况不统一。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工作创新中结合社会发展和自己的观点就能很快的取得进步,进而提升了自我价值观念。但在当下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每人都更专注于个人的利益,大家的思想道德意识不在一个层面上,久而久之,每个人都会以自我为中心,从而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严重破坏了政工队伍的建设。

考核标准不完善。上学时有考试来考验你有没有学会,上班时有业绩来判断有没有能力,公路系统政工工作完成的如何也是有考核标准的,但是由于考核的模式还是以前传统的模式,考核内容和考核的方式都并没有根据时代的进步来完善,完全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这样的考核也只不过是走过场,是很难从根本上来判断政工工作是否达到标准的。

工作面临的压力很大。公路系统政工面临的压力有很多,有看得见的压力和看不见的压力,一方面来自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另一方面来自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的不合理。不仅如此,公路政工没有多大的晋升空间,这一点严重打击了积极进取的劲头。除此以外,收入低、福利待遇差才是最大的压力,辛辛苦苦工作在基层,却得不到应得的回报,这也大大的挫伤了政工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其次,群众对于这种公共服务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越来越重视安全问题,而且法律意识都在不断提高,对于路政工作的程序性要求更高,所以,路政政工的工作压力不容忽视。

新时期政工管理方式创新

提高政工的思想道德境界。思想道德的缺失是根本的思想脱离了时代的发展,缺少了与人的交往和沟通,要想真正意义上的提高思想道德就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人是最高级的灵长类生物,一切以人为本,从自身出发,树立长远的发展方向,加强对政工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意识,实现企业与员工融为一体的共赢策略,从而达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创新管理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于物质的要求也是越来越好,无论是餐饮业还是时尚界,各个领域都是跟随着时代的步伐来时刻改变着自己的营销模式。当然政工工作也是在社会主义的领导下在转变着,在能够保证其质量的前提下,满足着人们的需求和从自身的努力上去迎合着时代的改变,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并树立长期的发展目标从而能够越来越好。

开展党风廉政建设。首先应提高思想道德建设,只有思想道德得到了提高和升华才能够意识到要做一个廉政亲民的领导。从思想方面的灌输听取廉政党课,搞一些廉政的活动,能够真正的意识到廉政建设的重要性,虽然廉政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但通过严格的教育指导,和加强行为规范,着力推进廉政建设。

加强对政工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要想强化政工队伍的管理建设就必须从加强队伍的整体素质做起,而提高政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是保证队伍建设的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政工队伍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责任越来越大,而且,在现代公路系统中越来越开始频繁的使用一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队伍中人员的专业素质如果不过关,在实际工作中就无法有效进行工作。所以必须要对政工队伍中的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而且需要加大培训力度,通过一些专家的知识讲座来通过实例分析对他们进行教育。对于培训中的培训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对行业中的有关的思想道德政治教育,还要加强他们对新技术的学习等。总体来说,对队伍中的人员进行的一切培训都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加强政工队伍的管理。

高校图书馆管理方式创新探讨 篇8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方式,创新

随着改革开放下社会飞速的发展,高等教育也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高校图书馆作为科学文献、书籍储存、管理及传播的机构,对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尤其是科技的发展现代技术、理论、 方法在图书馆管理的应用,使得图书馆的管理体系更加趋于完善。为此, 高校图书馆需注重其服务模式及管理模式的科学创新,才可以为高校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高校图书馆的特征

1.文化特征。高校图书馆是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结合,不仅是信息知识和人类文明的载体,更能体现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历程。图书馆文化是人类不断探索自然和社会规律的结晶,是文明传播重要的场所。

2.学科特征。高校图书馆建设的目的是为高校学科建设服务,高校提升教学质量的主题是学科的发展和研究。因此在图书馆早期的建设过程中,需考虑学科研究和发展的需求, 依据学科专业建设及文献工作的具体流程,组织存储和编辑文献科技信息,以期知识的获取、检索、传播更加便捷化,从而优化书籍服务功能。

3.教育特征。高校图书馆的主要特征就是其教育功能。高校图书馆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因此,依据高校学生知识传播和学科建设的需要而开展的专业知识教育是对图书馆基本的要求。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与高校图书馆的功能是密不可分的,因此,高校图书馆建设需与高校的科研需求、课程需要相对接,这样图书馆才能起到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素养。

4.信息特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科学知识体系趋向繁杂,人的精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人一生不能掌握所有的知识,需依据自身的需求和兴趣爱好,确定自身学习的方向。因此,在巨大的知识数据库中寻找知识的导向,捕捉及利用文化信息是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基本服务。为此,高校图书馆加强信息化管理是创新型管理的关键。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战略创新措施

1.图书馆管理人员能力提高的途径。图书馆管理员需依据个人的条件和具体的管理活动,发展和培养个人的能力,而图书馆也需为管理人员个人能力的提升创设有利的条件。(1) 建立网络。管理人员通过与学生、教师、同事、同行等建立的关系,形成个人交往脉络,在分享、交换、讨论彼此信息的过程中,其见识及知识得到了增长,进而提高了其管理图书馆的能力。(2)直面难题。管理人员通过各种方法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来培养其分析、创造力、洞察力,挖掘个人潜力,不断的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其专业管理的技能。(3)承担责任。图书馆的管理工作的特点是面对面接触,也就是管理人员需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既是压力,但同时也是管理人员积极学习的动力,迎接工作挑战,提高自身管理能力。

2.打破陈旧观念,强化服务意识。第一步要认识到以往管理理念的缺点,陈旧的管理理念只能将图书馆作为藏书馆,阻碍了读者信息获取的渠道,不能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应更新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改变高校图书馆以藏书为中心的现状。树立书籍、 信息资源共享的观念,采用以读者的借阅量来评判图书馆等级和规模。还应强调以人为本的服务模式,注重管理人员和读者的交流,实时掌握读者的信息需求。在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基础上,图书管理员应该准确的把握市场动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树立竞争意识,努力创新。这样才有可能拜托落后的管理理念,需求适合高校的创新管理模式。

3.转变单一的服务模式。面对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对象单一的情况,应探索出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之策,必须把浅层次借书还书的服务模式转型为信息特色的服务模式。第一步就是强调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书籍的信息传递给读者图书馆才尽到其应尽的义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读者已不能满足于由海量的书籍中获取信息,这就要求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对书籍资源进行加工,即把现有的以书籍单元分类转变为以知识单元分类,并在网络建立检索平台,以便读者较为容易查阅到所需的信息。此外,管理人员还应与读者有着一定的联系,了解读者特色服务需求。高校图书馆还需和外界有着联系,建立更为科学的服务体系,扩大服务对象和领域,构建信息共享体制,更快速的了解外界的需求,获得更高的读者的满意度,这样才能将以往单一的服务模式转型为多种服务模式。

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制度创新 篇9

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转型时期, 而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 粗放程度较高, 经济粗放增长所带来的资源消耗与环境安全矛盾突出。同时城镇化进程加快, 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 劳动力结构性和季节性短缺严重, 对农机专业化作业和农产品流通集约化经营提出了要求。笔者认为, 进行农业制度创新, 走合作化道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制度变迁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然伴随着制度的变迁。我国目前仍然是农业大国,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在我国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对于农业产业来说, 制度与农业产业发展的相关性更为直接和密切, 制度的效率更为显著。因为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 除了受市场因素的影响之外, 还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条件的制约, 生产的自然周期很长, 不能像工业产品那样可及时根据市场变化来调整生产结构。因此, 农业生产对市场信息的利用率很低, 容易出现蛛网式的市场波动, 造成生产力的损失。此外, 农业又是一种生命产业, 一方面产业的层次较低, 大多是生产人们生活所必需的产品, 如粮、棉、油、肉、蛋、奶等, 附加值很低, 价格的弹性不大;另一方面农产品都是有生命的, 季节性强, 贮存期短, 运输损耗大, 生产的自我调节能力极弱。这些因素就决定了农业缺乏市场竞争能力, 在与工业品交换的过程中, 农产品始终处于劣势地位。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工业产品和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由于农业是弱质产业, 所以其对制度的需求较为强烈, 在人们目前还无法改变自然再生产的规律性的条件下, 制度的变革对农业产业发展就起着某种决定性的作用。

由此看来, 制度创新是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决定性因素。鉴于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制这种小农经济的制度模式的稳定性与固化使制度变迁处于闭锁状态。因此, 中国要摆脱目前农业的停滞状态, 首先要在制度和政策上有新的变革, 这种制度的变革, 不仅是站在农民根本利益上的新变革, 而且是适应整个社会经济城市化、市场化的农业生产方式与组织制度的变革。兼顾这两个方面, 那么, 农业经济合作化道路就是必然的选择。也就是说, 我们不是要重走西方过去的历史道路, 不是先土地私有化再走合作化, 而是借鉴其西方现代农业的制度模式并有所创新, 实现跨越发展, 但它并不同于过去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农业新合作化是在推行市场化改革和开放经济的现实背景下策动的, 是农民为主动应对经济全球化、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互助合作行为, 整个过程自始至终将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 接受市场的洗礼。目前, 具有合作经济组织雏形的农村经合组织在我国农村各地已经迅速发展, 他们在农村公共领域、生产结构调整、跨乡村的生产经营以及其他乡村权利组织没有顾及的领域逐步建立起来;新合作化是伴随着市场经济建立与完善的过程, 其原动力在于农民基于面临的市场风险和各种压力而进行自我调节的过程。农民自愿选择这种集约经营或规模经营的方式, 通过建立新型互助合作机制, 自下而上地对农业生产经营体制进行一场变革;农业新合作化是以提高生产经营的效率为根本目的, 力求提高农业生产的社会化、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和商品化程度, 发挥合作优势来克服农民个体的弱势地位, 通过互助合作机制来规避风险和提高效率。

总之, 中国农业选择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模式, 建立一个有效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农业合作体系, 不仅符合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 而且也具有优势的制度环境。一是, 中国政府具有强有力的主导力量。在某些方面, 政府干预过多过强或许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但是, 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却是至关重要的, 政府对于农业的支持不仅是在基础设施、金融、财政上的扶持, 更重要的是对农民的自我组织及其组织水平与素质提高的指导作用。二是, 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尽管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土地的产权关系多主体化, 弱化了土地所有权的约束, 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所有权的性质, 其所有权对土地的转让和非农用途使用还有所制约, 同时也构成了对农民最起码的保障, 利用集体对土地的所有权更容易起到基层政权组织的引导作用。三是, 合作化的历史经验教训。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实行农业生产合作化道路, 但是后期过渡过快, 以至于发展到后来的“一大二公、一平二调”, 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那时合作化的有些做法不仅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且是适应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工业化积累的要求。现在的合作化则是基于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 是适应大市场的要求, 二者的矛盾性质并不相同, 现在实行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现的主要是保护农民利益的要求。目前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的直接受害者是农民。随着科技的发展, 农业生产实现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是一种必然, 而要实现这一切首先要实现土地的规模化, 入世后, 面对国际化的大市场, 又迫切要求农民实现规模经营, 而目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的最大特点就是分散经营, 这与目前的制度需求是不相适的, 考虑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自身的特点, 通过对其制度进行改良是无法实现既定目标的, 因此, 我们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农业制度, 而新合作化就是最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陈吉元, 韩俊等.人口大国的农业增长[M].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6.4

[2]贾根良.劳动分工、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9

[3]姜作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政策选择[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0.230~231

[4]刘国光, 李京文.中国经济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综合研究 (上) 、 (下) [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5]杨明洪.农业增长方式转换机制论[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131~150

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之我见 篇10

四是党员文化水平偏低, 整体素质不高。

一是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有个别党员在观念上和模范作用上淡化,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明显, 有的甚至混同了一般群众。

二是有些党员认为自己是名普通党员, 参加不参加组织生活都无所谓, 所以对党组织举办的活动参与热情不高, 因此单位开展大规模的集体活动相当困难。

三是单位由于大部分从事单一的煤炭生产, 在党员教育管理中, 没有根据具体实际, 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实效性强的活动。

四是由于员工大部分是通过招工到企业从事煤炭采掘工作, 有些党员文化水平偏低, 整体素质普遍有待提高。

通过分析本单位存在的这些问题和原因, 我认为主要是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1、单位在党员教育管理上的工作模式、思想观念、工作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式的需要。2、煤矿生产经营有工作的特殊性, 制约了本企业党建工作的发展。3、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不充分,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要着力从以下方面加强党员思想理论教育

一是抓好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认真抓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 提高全体党员运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抓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要抓好坚持党性原则的教育, 通过组织教育和党员自身修养两个途径, 使广大党员自觉加强党性锻炼, 不断增强党性观念, 在职工群众中成为思想上的“先行者”、工作上的“创新者”、生活上的“文明者”、言行上的“优秀者”。

三是四是抓好科学文化和专业知识教育。开展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市场经济理论, 现代科学技术、现代企业经营和管理知识的教育, 帮助广大党员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本领, 带领群众建功立业。

抓好先进典型事例教育。基层党组织要多树立党员身边的典型, 典型引路, 以其看得见的先进事迹来感召、教育其他党员, 达到“点燃一盏灯, 照亮一大片”的目的。

2、一要继续在党员教育活动方式上, 坚持“四个结合”:

坚持党内活动与企业经济活动的结合, 积极寻求党的活动与经济活动、经济管理有效结合的“接口”和载体;坚持党内活动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结合, 把党的活动融入到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和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建设之中;坚持相对集中与分散活动的结合, 从企业实际出发, 除党员轮训等必须集中的活动外, 尽可能使活动小型化, 效果最大化;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结合, 把更多的现代教育手段和科技手段运用到党的活动中来, 促进活动形式的现代化。

3、在当今信息化时代, 党员教育

管理工作也要随之创新, 要推动教育内容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信息化网络条件下, 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容和方式发生了变化, 它与其他各项事业有了更多的相互包容性和整合性, 我们要大胆发挥现代传媒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优势, 使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覆盖和渗透到广大党员的各个方面;要加强党员网络技术培训, 学会主动进入网络在信息高速公路上与群众打交道;要加强网络阵地建设, 建立网络宣传信息平台, 借助电子公告版 (BBS) 、电子邮件、网络QQ群等信息传播手段, 让党员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4、要实现教育手段由“被动型”向“自主型”转变。

党员教育管理如果停留在依靠行政手段搞活动、作报告、造舆论, 结果往往是“雷声大, 雨点小”, 很难收到预期效果。新时期党员学习教育工作要从广大党员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和切身利益入手, 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起来, 积极为广大党员解决实际困难, 促使广大党员由被动接受教育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自主型”转变。

5、要促进教育方法由“灌输型”向“渗透型”转变。

党员教育要改变单纯硬性灌输的状况, 注重思想渗透, 讲求宣传艺术, 提高科学水平, 寓教于知、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寓教于理, 寄生动活泼的群众文化娱乐活动之中, 精心设计活动内容, 提高学习教育的档次和水平, 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赋予鲜明的时代特色, 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用人情味、亲和力为党员教育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将党员教育活动和风细雨地渗透到党员的思想中去。通过积极探索新时期工作的新方式、新方法, 激励广大党员创先争优, 不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

一是加强日常教育管理。加强对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 是党员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 要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党员目标管理、“创先争优”、党员思想汇报等制度和作法, 在此基础上针对部分党员宗旨意识、党性观念淡化的倾向, 在重点抓好党建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本知识教育的同时, 在每个党员的入党纪念日, 党员向党组织汇报一年思想、工作、生活情况, 重温入党誓词, 并有针对性地向党员提出希望和要求。二是活动内容创新。坚持有效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把党员政治生活与企业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 与党员的自身工作、学习、生活结合起来, 设计党员组织活动的载体, 深入开展党员目标管理、民主评议党员、党内“争先创优”、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工程等活动, 创新开展“党员亮身份、创红旗、带领职工奔小康”等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推行亮牌制度, 把党员置身于群众监督之下, 增强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 使党员时刻牢记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同时通过“亮身份、树形象、比贡献”, 唤起党员的模范意识和服务意识, 并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延伸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中, 处处为群众做表率, 做到“平常时刻能看出来, 关键时刻能站出来, 危险时刻能豁出去”, 使党组织和党员成为企业加快发展的“助推器”和先行者。

新时期企业政工管理方式创新分析 篇11

关键词:新时期 企业政工管理 创新

企业政工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企业内部工作关注的重点,其对企业的正常运行,企业未来的发展都有着一定的影响。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在政工管理方式方面也在进行着积极的创新与改革,希望通过革新企业政工管理方式,提高企业政工管理的工作质量,促进企业整体的平稳发展。

1.新时期企业政工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

1.1企业缺乏对政工管理工作的重视

政工管理工作曾经一度是我国企业管理中的重点,深受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但是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加速,导致我国企业内部工作重心出现调转,致使企业政工管理工作受到忽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为:(1)企业竞争压力过大,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想生存下去就要与同行业者进行激烈的竞争,而这种竞争常常来自于多方面,对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严重的阻碍。因此为了应对这些竞争的压力,一些企业对企业内部的工作进行了调整,将政工管理工作当做了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被企业有意识的忽略。(2)企业管理盲目西化,导致内部工作管理不均衡。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逐步加快,一些企业将眼光投向了国外,期望向国外市场进军,开拓企业的业务范围。企业的这种想法本身无可厚非,其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助益。但是在企业向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一些企业内部的管理思想出现偏差。为了与世界接轨一些企业盲目的引进了大量的外国管理思想,对企业的管理进行全盘西化,将企业的政工管理工作闲置起来,造成企业内部管理不均衡。

1.2缺乏完善的企业政工管理制度

规章制度对于一个部门工作的展开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我国企业政工管理工作中,由于受传统企业管理方式影响严重,导致我国企业政工管理制度存在诸多的不足,阻碍了企业政工管理工作的展开。具体体现在:(1)陈旧的管理制度,难以满足新时期的管理要求。不同时期企业政工管理工作有着不同的特点与要求。新时期的到来,由于管理制度的老化,新时期的一些新任务,新热点,在政工管理制度中都缺乏明确的规定,导致企业政工管理工作的需求无法被满足.(2)无法起到指导作用,管理工作缺乏规范性。企业的政工管理制度,对于企业政工管理人员的工作起着指导和约束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目前企业中的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导致在实际的工作中,企业政工管理工作缺乏明确的方向,难以有效的落实政工管理职能。由于缺乏有效的限制,企业政工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严重缺乏规范性,造成政工工作毫无章法,一片混乱的局面。

1.3企业政工管理人员素质过低,缺乏政工管理人才

企业政工管理人员是企业政工管理工作的直接执行者,左右企业政工管理工作的质量。从目前来看我国企业政工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并不乐观,在企业的政工管理人员中普遍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具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为:(1)企业严重缺乏政工管理人员任用制度。我国企业政工管理人员的任用一直处于缺乏规范的状态,大部分企业在政工管理人员的任用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标准,随主管领导个人的主观意向进行人员的任用,缺乏科学性,导致一些缺乏管理素质的人员进入我国企业政工管理工作部门。(2)忽视了对管理团队的建设。要想搞好企业政工管理工作,拥有一支优秀的企业政工管理团队是关键。但是纵观我国企业政工管理现状,大部分企业没有形成高素质,高水准的政工管理团队。(3)没有形成有效的考核制度。考核对于企业政工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我国一些企业内部,政工管理工作的考核,存在着走形式主义的现象,无法对企业政工管理工作给出正确的评价。同时企业内部的考核制度也存在着缺陷,不能完全的对企业政工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综合的考核。

2.新时期企业政工管理方式的创新

2.1提高企业对政工管理的重视,促进政工管理作用的发挥

企业对于政工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决定着企业政工管理工作的质量,是政工管理工作的重要推动力。一个企业要想进行长期稳健的发展,光靠经济上的建设是不够的,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我国企业应该意识到综合管理的重要性,积极的对企业进行管理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我国企业应改变过去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忽视政工管理的陋习。调整工作的重心,将政工管理工作,与经济建设两手抓,达到两者兼顾的目的。

2.2建立健全政工管理制度,规范政工管理工作

鉴于企业政工管理制度对企业政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我国企业应在企业政工管理制度的建立上下工夫,积极的对企业政工管理制度进行完善,推进企业政工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具体来说企业应该做到全面了解企业政工管理工作的新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制度的完善。通过对企业政工管理制度的研究来看,一个好的企业政工管理制度应该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也就是说其要符合特定时代背景下企业政工管理工作的要求。因此在对企业政工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的过程中,企业应对新时期企业政工管理工作的新任务进行深入的了解,找准新时期企业政工管理工作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企业政工管理制度的完善。同时企业还应就企业政工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问题给予一定的约束,避免企业政工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偏差,保证企业政工管理工作的质量。

2.3提高政工管理人才素质,重视后续人才培养

想要提高企业政工管理人才的素质,就要从企业政工管理人员和企业两方面入手,通过双管齐下的方式,对企业内部政工管理团队水平进行有效的提升。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企业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健全人员任用制度。企业在今后的企业政工管理人员的任用上应建立起有效的人员任用制度,科学的制度出人员任用的标准,使人员的任用更加的合理化,避免不合格的人才滥竽充数混进管理团队。(2)建立绩效考核制度,促进员工自我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是现在企业内部比较有效的一种考核制度,其可以全面具体的对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价。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企业应积极的引入绩效考核制度,对员工工作中的优缺点进行综合的评定,方便员工进行自我认知,促进员工积极发挥自身力量,提高自身素质。

3. 总结

我国企业中政工管理工作起步相对较早,因此随着新时期的到来企业政工管理方式出现了一些陳旧老化的现象,很难满足现在企业的政工管理工作。鉴于此企业的有关工作人员应积极的对企业政工管理方式进行研究,找出其问题的所在,促进企业政工管理方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李峰. 新时期企业政工管理方式创新的探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3(14) .56-60.

浅析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方式的创新 篇12

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是高等职业院校的工作重心, 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占有很多的份额。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本文从教育新观念的确立, 师资力量的培养, 学生质量的控制方面, 对当前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进行了创新。

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 要适应社会的发展, 只有不断的吸收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管理方式, 才能是职业教育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现在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和教育教学管理中出现的弊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需求数量在不断的增加, 带动了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据统计, 自1998年以来, 国内高等职业院校的新生人数在不断的增加, 截止到2004年, 招生人数由50多万增加到了230多万, 占全国招生总人数的53.1%;在读生也由110多万增加到了近600万, 占到了全国在校生人数的44.7%。无论是从招生人数还是在校生人数上,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到了一半的份额。由于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人才在社会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在重点优先发展的“十一五”项目中, 就有关于重点发展高等职业院校的规定。

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高等职业教育的不可小觑的地位。但是同样我们也可以看到, 我国的职业高等教育的发展并不成熟, 存在起步晚, 教学管理落后等问题。怎样让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现在经济的发展, 只能是不断的加强教学科研, 不断的更新和完善教育教学理念。建设一支教学质量过硬的师资队伍, 建立良好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这些都是高等职业教育院校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二、高等职业院校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方式的原则

1. 教育教学的目的性原则

高职院校的每一项管理项目确定的前提是必须服务于管理目的。高等职业院校最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通过各种教育教学管理手段, 实现培养人才的最终目标。

2. 教育教学的计划性原则

每一个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 在实施之前都要制定计划。教育教学管理是系统性非常强的工程, 受到诸多方面的制约和影响。必须对各个管理部门进行详细的分工, 定出计划并按计划进行实施, 才能让管理落到实处。

3. 教育教学的系统性原则

高等职业院校的管理工作是一个互相制约, 互相联系的整体, 在一定条件下, 整体的各个部分才能正常的运转。教育教学管理要想正常的运转, 就要和各个部门进行协调, 这样整个管理系统才能服务于它。

4. 教育教学的反馈性原则

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 及时收集来自不同管理系统的信息, 才能有效的做出判断, 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5. 教育教学的开发性原则

高职教育始终目标是服务于社会, 所以要在教育教学中保持开发性的原则。社会的发展千变万化, 为了高职院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决不能闭门造车。要随时收集社会就业信息, 来配置合理的教学资源, 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三、用创新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提高高职的管理水平

1. 加强制度建设的创新

高等职业院校的各个职能管理部门要根据教育教学管理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规律, 不断的制定出适合院校发展和变化的现实。不断的创新管理方式, 才能使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合理的进行, 才能是教学目的符合社会的发展。

科学、创新的管理制度, 必定能够更好的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和监督。考核是学校在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量化评价的手段。教育教学手段的创新来自于对教育教学制度的创新。

2. 建立一支高素质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管理, 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所以对管理者的要求非常严格, 其一, 除了要有高度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外, 要了解国家在高职发展方面的政策和发展方针, 还要有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知识。其二就是要有专业的业务知识, 还要了解学校在管理方面的各项规定。其三, 要懂得教学规律, 能够进行教学方法、教学基本过程的知识。还要了解专业建设、教材构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规律;最后作为从事教育教学管理人员, 还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教育教学管理人员能力素质的核心内容是要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四、教育教学管理创新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唯一途径

教学管理是是实现社会效益的根本途径。教育理念要更新, 教育管理思想也要更新。不断的完善管理系统, 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法则法规, 不断更新和完善学校的教育成果的考核系统, 有目标的培养学生, 不能盲目招生。教学管理的创新有三个方面:

1.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是让每一个高职学生知道学习的价值, 让每一位高职教师体验到作为高职教员的自豪。每一个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都能尽职尽责的对学生进行教育, 教学改革才能够实现, 学生才能够自发的进行知识的探索。

2. 学生的学习经历要有实践做基础

学生所学的技能, 最终都要在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得到检验。所以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管理者来讲, 培养有着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操作技能的人才。毕业于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都能够不经过培训, 直接上岗工作。因此要求高等教育院校的教育教学中, 不断的让学生参加实践锻炼, 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的技能掌握的更扎实。

3. 用综合课程替代传统的学科课程

过去的传统的学科课程, 制约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 给职高毕业的学生走向社会设置了屏障。现在的高等职业教育, 要在劳动过程系统化的基础上, 依照活动逻辑进行, 以此来培养学生综合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这里所推崇的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方式。学生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 更加了解所学技能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结论

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可, 各大高职院校要想生存和发展, 就要不断的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用人机制。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中, 只有不断的创新, 形成自己在教育教学等各方面的特色, 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加快教育教学创新的步伐, 不断的进取, 才是唯一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郭少娟.浅谈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1, (1) .

上一篇:从业资格考试下一篇:扫描邮票中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