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扫描(精选12篇)
螺旋CT扫描 篇1
1 CT的诞生
1971年9月, 英国电子工程师亨斯费尔德在伦敦郊外一家医院安装了他设计制造的世界上第一台CT, 10月4日, 医院用它检查了第一个患者。1972年4月, 他在英国放射学年会上首次公布了这一结果, 正式宣告了CT的诞生。CT的研制成功被誉为自伦琴发现X射线以后, 放射诊断学上最重要的成就。
CT由X线发生系统、探测器、计算机系统、扫描机架等几部分组成。是用X线束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 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线, 转变为可见光后, 由光电转换变为电信号, 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转为数字, 输入计算机处理。图像形成的处理有如对选定层面分成若干个体积相同的长方体, 称之为体素, 扫描所得信息经计算而获得每个体素的X线衰减系数或吸收系数, 再排列成矩阵, 即数字矩阵, 数字矩阵可存贮于磁盘或光盘中。经数字/模拟转换器把数字矩阵中的每个数字转为由黑到白不等灰度的小方块, 即象素, 并按矩阵排列, 即构成CT图像。所以, CT图像是重建图像。每个体素的X线吸收系数可以通过不同的数学方法算出。不同CT装置所得图像的象素大小及数目不同。象素越小, 数目越多, 构成图像越细致, 即空间分辨力高。CT图像是以不同的灰度来表示, 反映器官和组织对X线的吸收程度。CT与X线图像相比, CT的密度分辨力高, 即有高的密度分辨力。所以, CT可以更好地显示由软组织构成的器官, 并在良好的解剖图像背景上显示出病变的影像。
2 CT的演变
自1971年第一台CT机以来, 至80年代初已产生出五代CT机。分代的主要依据是数据采集几何学的方式或扫描运动方式。主要涉及X线管和探测器的运动方式、探测器的数目和排列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投影几何学特征等。第一、二代CT机均为平移旋转式 (T/R) , 探测器数目少, 扫描时间长, 图像质量差, 为慢速机, 现已淘汰。第三代CT机为旋转-旋转式 (R/R) , 探测器达数百至上千个, 扫描时与X线管同步旋转。第四代CT机为旋转固定式, 探测器一般在1000以上甚至达数千, 固定排列于扫描孔一周, 扫描时仅X线管旋转。三、四代CT机均为70年代中、后期发展起来的快速CT机, 扫描时间短至1秒至数秒, 功能和图像质量均显著改善, 可行除心脏以外的全身检查。80年代末90年代初产生了滑环CT机, 在滑环技术基础上又产生了螺旋CT机, X线管与探测器的关系为旋转固定式, 可同时进行体积扫描, 层面数据采集轨迹呈螺旋状, 功能优于第三、四代CT机, 有些功能与电子束CT设备接近。第五代CT为电子束CT, 它是利用电子枪发射的电子束来扫描靶环来产生X线。扫描速度很快, 又称为超快速CT, 其扫描可达20层/s, 使心脏大血管系统的CT检查成为可能。
螺旋CT是CT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的关键是取消了电缆联结, 通过滑环系统向X线管供电, 并把检测器收集到的信息传出。而传统的大部分CT机的工作情况是:X线球管和检测器 (扫描时必须围绕人体转动) 的电源及数据的输入输出, 均由电缆同固定的高压发生器、计算机联结。而且每次扫描机架旋转都是起动-加速-匀速-采样-减速-停止。这就使得扫描必须是顺时针、反时针交替转动, 即停止-运行的扫描方式, 限制了扫描速度, 扫描时间较长, 最大扫描频率为12层/分, 对不合作患者、危重患者极为不利, 图像差、抢救不及时;对于强化效果的影响是很明显的, 对于须反复屏气才能完成扫描的胸腹部, 因屏气深浅不一, 而常造成重、漏扫描。1988年滑环技术的引入, 螺旋CT诞生了, 为解决以上问题带来了希望。有了滑环, X线管可以只沿着一个方向连续快速旋转。螺旋CT包括两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X线管及探测器连续3600旋转;二是患者同时随检查床匀速推进完成扫描。如此扫描一段时间, 其结果是X线焦点相对患者来说作螺旋式或蜗牛一样运动, 收集到这一范围内的全部扫描数据, 用线性内插法重建图像, 因此, 螺旋扫描技术不再是对人某一层面采集数据, 而是一种体积扫描。故又称为螺旋体积扫描。
364层螺旋CT的创新
2003年, 第一台64层螺旋CT在北美放射年会首度发布, 这在CT史上, 是一个接近质的改变的突破。相对于以往的多层螺旋CT而言, 它不仅是探测器数目的增多, 更是首次真正意义上达到各向同性。我们知道, 螺旋CT是容积扫描, 这就决定了, CT像素的大小, 不仅取决于矩阵, 也就是说不仅取决于它的横断面积, 还取决于像素的高度。螺旋CT的像素是一个立体的三维的概念, 它有X、Y、Z三个方向。而当这三个方向的边长相等时, 这种扫描就被称为各向同性扫描。其意义在于所有方向的图像在空间分辨力上相等。无论任何角度重建, 重建出来的图像质量将与直接横轴位扫描的图像质量完全相同。其次,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多排和多层的概念。我们说的多少排CT的这个排, 是指纵轴的探测器排列为多少个, 而多层, 则是指每旋转一周可以获得多少层连续的图像。旋转一周可以获得多少幅图像, 取决于探测器组合中纵轴包括多少数据采集系统 (DAS) , 而不是仅仅取决于纵轴有多少排探测器。例如16层螺旋 CT, 虽然它有24排探测器, 但因为只有16个DAS, 所以在各向同性扫描时, 只能获得16副图像, 只覆盖了探测器全长的1/2。其重建的图像质量是有损失的。而64层螺旋CT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它的每一个探测器都有一个相应的DAS, 所以可以在扫描时覆盖探测器组合的全长, 得出的图像达到真正的各向同性, 重建的图像与直接扫描的图像质量完全等同。这就为扫描后处理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64层CT的各向同性扫描, 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一是减少球管消耗, 降低辐射剂量, 缩短检查时间。很多疾病的扫描经常需要标准横断图像以外的冠状、矢状图像进行补充, 进行更准确的诊断。以往的CT检查程序是在进行完横断扫描后, 重新对患者摆位置, 再进行冠状扫描。这样不仅延长了扫描时间, 增加了球管的消耗, 而且使患者接收的辐射剂量增加一倍, 有些患者还需要特殊位置的扫描, 就会进一步增加患者的辐射剂量, 而且延长检查时间。有了各向同性扫描, 我们仅仅需要进行一次横断扫描, 冠状切面、矢状切面和特殊角度的切面我们都可以用同等质量的MPR图像来替代直接扫描图像, 不仅节约了检查时间, 患者更加舒适, 而且至少使患者减少一半的辐射剂量。另一方面, 为特殊角度的观察创造了有利条件。很多解剖结构或者病灶的显示需要特殊角度, 例如股骨的长轴, 单纯冠状切面难以显示, 需要斜冠状面来显示;面神经管水平段和垂直段同时显示需要双斜位切面, 这些特殊角度, 很少一部分, 可以通过患者的特殊体位来实现, 大部分则无法以直接扫描的方式获得。然而, 这些特殊角度的显示对于诊断又是至关重要的、甚至是不能缺少的。即使那些通过患者特殊扫描体位能显示的特定角度切面, 也常常是因为患者的不配合或者患者不能耐受而失败。各向同性扫描后的MPR处理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只需一次扫描, 其他方位可以从多个方向进行调整, 直至切面满意。
科技的进步日新月异, 如何合理、准确的掌握现代影像学的新技术, 来更好的为临床服务, 是我们必须去面对的重大挑战。64层螺旋CT, 以其独特的扫描和重建优势, 成为临床检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熟悉并掌握其原理和长处, 至关重要。
螺旋CT扫描 篇2
CT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实验
根据投影和断层成像原理,设计了CT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原理性装置.使用该装置学生可以做硬件调试,软件编写、算法研究和系统测试等一系列实验,研究样品的投影成像和断层成像.本文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对CT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实验进行了探讨.
作 者:曾晖 孙腊珍 汪晓莲 ZENG Hui SUN La-zhen WANG Xiao-lian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安徽合肥,230026 刊 名:物理实验 PKU英文刊名:PHYSICS EXPERIMENTATION 年,卷(期): 28(12) 分类号:O571.1 R445.3 关键词:断层扫描成像 图像重建 半导体探测器螺旋CT扫描 篇3
低剂量胸部CT扫描的可行性:
肺内组织间有良好的密度差别,肺内气体与实质组织有良好对比,胸部比较适合采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且一般不会影像病变显示,并足以获得能够用于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图像。此时我们的关注重点是能发现异常、不漏诊,同时降低电离辐射。
低剂量胸部CT扫描的方法:
1.对于一个固定的部位,扫描前应做好合理充分的准备,避免不必要的重扫和补扫。
2.使用低噪声图像重建法来适当降低扫描剂量,但对于固定部位的扫描,重建算法的补偿是有限的,在提高低对比率的同时也降低了高对比分辨率;
3.降低KV,虽然可以降低辐射剂量,但也降低x线质量,而通过低能量的x线无法穿透身体却只会增加皮肤剂量;
4.扫描层厚和螺距的加大,可以减少扫描时间,相应的减少扫描剂量,但螺距增大,层面敏感性曲线增宽,使影像在z轴的空间分辨率下降,加上太大的层厚,使微小病变容易漏诊;
5.mA和s成为低剂量扫描的主要调节因素,它直接影响到CT检查的有效剂量。mAs的高低与图像的噪声呈正比,噪声主要影响低对比分辨率,而胸部具有良好的天然对比和较低的x线吸收率。因此低剂量检查非常適用于胸部。通过调节mAs, CT辐射剂量可以减少到常规剂量的1/4,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电离辐射伤害,同时降低球管损耗。
GE螺旋CT扫描床故障检修 篇4
扫描床只能上升,不能下降,可进床、退床。当床升到最高位时,自动限位,此时床面也不能下降,操作台没有任何关于扫描床的错误信息。关机并将机器总电源断开,然后重新给机器通电、开机,故障现象依旧。
2 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扫描床的运动由两个马达控制,进床与退床靠一个步进电机控制;升降靠一个液压泵控制。根据故障现象,问题应该在液压泵及其控制部分。查阅设备维修手册,扫描床的控制由GANTRY DISPLAY,TABLE GANTRY PROCESSOR(TGP),GANTRY SWITCH SUB BOARD,HYDRAULIC PUMP VALVE,HEIGHT POTENTIOMETER等部分构成。当压下DOWN键时,一路信号控制SUB BOARD上的继电器K7线圈得电吸合,其常开接点又使得K15的线圈得电吸合,115VDC经过K15常开接点给HYDRAULIC PUMP、VALVE供电,另一路进入TGP板,经过处理后,发出一个控制信号经SUB BOARD板上继电器K10常闭接点、K18常闭接点给K19线圈供电,K19常开接点闭合,将AC115V接通至VALUE,打开液压泵阀门,床面即可下降。当压下DOWN键时,发现K7、K15吸合,K19没有动作,测量K19线圈两端有AC115V电压,故怀疑K19有问题。关机后,仔细查看K19及其周围的电子元器件,未发现任何异常;测量其线圈,有几百欧姆的电阻,说明线圈没有开路;用螺丝刀反复拨动K19继电器滑块,没有卡死,阻力也不是特别大。重新开机,压下DOWN键时床面开始下降,机器恢复正常。
3 故障现象
检查床上升、下降正常,但在进床时床面突然停止不动。经询问机器操作人员,故障出现是在床载着病人进入扫描孔的过程中出现的。
4 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仔细检查与床面运动相关的电路板、插头、按钮及其相关的线路,没有发现明显的异常。查阅设备维修手册,扫描床床面运动由STEP MOTOR DRIVER BOARD,STEP MOTOR,ENCODER POTENTIONMETER等部件控制,进床的距离在GANTRY DISPLAY面板上显示。将靠近GANTRY侧的床面抬起,用手转动控制床面运动的ENCODER,观察GANTRY DISPLAY面板上进床距离的显示,无论进床还是退床,都正常,表明ENCODER没有问题。进一步检查步进马达的驱动板,打开床座前边的盖板,发现STEP MOTOR DRIVER BOARD上的L1指示灯没有亮,测量给驱动电路板供电的直流24V正常,故怀疑驱动电路板故障。关机后将驱动板拆下,上边有一个5A-125V的保险烧断了,驱动板其它地方没有发现明显异常情况。更换一个5A的保险后,将电路板安装,恢复连线,开机,L1指示灯点亮,但仍旧不能进床、退床;测量驱动板的输出端(A-B)和(A-B),两组输出端均无电压,故断定是驱动电路板故障。订购一新的驱动板,安装后机器恢复正常。
摘要:通过两例故障现象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介绍GE螺旋CT扫描床的电器组成及其控制原理。
关键词:液压泵,编码器,CT,扫描床
参考文献
[1]张文远.设备故障检修的一般步骤[J].医疗设备信息,2006(7):115.
[2]杨广志.CT机故障检修与分析[J].医疗卫生装备,2006(11):85.
[3]陈鹤生.医用影像设备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医院购买16排螺旋CT论证报告 篇5
一、121团医院地理位置
四、业务情况
近三年(2012年-2014年),121团医院年平均门诊诊疗21734人次,住院病人3000人次,手术160例,收治急诊818人次,放射检查6616人次,B超检查4563人次,心电检查2368人次,年自创收入460万左右。121团东野医院年门诊诊疗人次18000人次,住院病人2600余人次,手术90余台,年自创收入300万元。
五、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是完善区域医疗服务网络,推动医疗服务事业发展的需要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老病死,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区域医疗服务资源必须符合一定的地域范围及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保障的需要。区域卫生规划就是根据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的经济发展、人口数量与结构、自然环境、居民主要卫生问题和不同的卫生需求等因素,确定区域卫生发展目标、模式、规模和速度,统筹规划和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力求通过符合成本效益原由的干预措施和协调发展战略,改善和提高区域内的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向区域内人民提供公平、有效的卫生服务的卫生发展规划管理模式。从医疗资源的分配来看,医院整体搬迁建设项目的建设,121团场医疗服务资源必须符合区域范围内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保障的需要。
2、是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八师石河子121团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年规划均提出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提高疾病预防和医疗救治能力,加强疾病预防、医疗救治服务的要求。
随着121团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和121团经济发展的提速,121团场各类工业企业、学校及居民住区建设的不断发展,121团场城镇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在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医保改革的深化,城乡居民保障条件的改善等形势下,121团场的居民医疗卫生消费必将持续稳定增长,客观需要在121团建设功能更为完善的综合医院。同时,121团镇区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收入层次的多样化,不同人群医疗卫生支付能力差距加大,医疗服务需求量明显明显增加并呈多层次、多样化的发展态势。
3、是改善医疗环境和布局,满足医疗卫生事业的需要 121团场职工医院在121团场两镇区域内医疗机构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就医的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扩大规模、引进先进设备、提高自身的医疗水平、改善软硬件设施条件等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改革的目的是充分利用有限医疗卫生资源,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要。
4、是健全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和政府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服务能力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进入 新世纪,中国在国民经济尽速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发展由于各种原因而滞后于经济发展。社会服务能力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在发展不均衡的状况不断加重,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是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之一,在任何社会中,社会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医疗报务可及性差距是难以避免的,但如果差距过大,长期得不到解决,必然会影响国民健康素质,影响社会安定团结,影响群众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就要着力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作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将是121团场社会发展重要目标和投资热
点,121团职工医院整体搬迁建设项目的建设是适应医疗体制改革形势,努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健康利益问题,是坚持卫生事业为公众服务,坚持公益性,不断提高医疗服务公平性、可及性,高度关注弱势群体,体现了公平与正义,是121团场党委构建和谐社会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121团及周边乡镇居民对健康和生活质量要求有了显著的提高;医疗已由过去的“去病保命”向“保健延寿”和提高生活质量转变。现121团医院的硬件设施已经远远跟不上医院发展的需要,也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就医需要,因此,建设121团医院医技住院综合楼是完善121团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它具有广泛的社会需求,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要建设任务。大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需求。
项目建成后,121团职工医院的规模将得以扩大,医院的医疗环境和布局得到改善,所提供服务功能也将更加完善,将有助于提高121团镇区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改善121团场人民公共卫生生活条件,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打下坚实基础,项目的建设是加速121团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构建和谐121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德工程、民心工程,将对121团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7、社会效益分析 以人为本,落实民生
121团职工医院整体搬迁的建设将为患者和医护人员创造最为便利和舒适的医疗空间和环境,充分考虑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在医疗、生活、服务、休闲等方面的需要,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医院具备门诊、住院、检验、物流、综合办公、教学、专家交流中心等功能。
项目建成后,121团医院的规模将得以扩大,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功能,通过完善建设,将提高121团职工医院服务质量,创造清洁、舒适、温馨、人性化、良好的就医环境,提供完善的医疗服务设施,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满足病人的环境需求、情感需求等,努力实现“为人民健康服务,让人民群众满意”。
这些将无疑有助于提高121团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改善121团人民及周边乡镇人民群众的公共卫生生活条件,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就医需求,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打下坚实基础。本项目的建设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促进构建和谐121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民生工程。
促进一二一团职工医院的长远发展
一二一团职工医院始建于1959年,医院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已成为八师石河子下野地片区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强、医疗设备最先进,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县级综合医院。
本项目建设完成后医院的规模、床位数、日门诊量等将进一步扩大,通过添置医疗设备和完善环境设施,科研攻关和引进新技术项目,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实力,强化广大医务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重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努力提高整体服务水平,使一二一团职工医院的发展再上一个台阶。
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一二一团职工医院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优质、高效、安全、便捷和经济的医疗服务,为全团人民的身体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医院在医疗、科研、教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六十年间医院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医疗任务,为保护和增进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一二一团场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师市医疗卫生单位中树立了模范形象,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50年来,一二一团职工医院始终坚持医院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统一的原则,把社会责任和社会效益放在医疗服务工作的首位。先后推出的一系列便民利民举措,得到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同时,坚持“科技兴院,质量立院”的方针,始终坚持“以
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不断深化内部改革,狠抓重点专科建设,以精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各项业务指标有了很大提升,基础建设明显加强,整体功能逐步拓展,人才队伍日益壮大,医技水平逐渐增强,专科建设不断强化,医院得到了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已成为八师石河子下野地片区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强、医疗设备最先进,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县级医院。
本项目建设完成后,一二一团职工医院将继续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开拓进取,锐意创新,不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教学科研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一二一团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推动炮台镇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因此,本项目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一二一团医院
一二一团医院关于添置CT的
可 行 性 论 证 报 告
2015年8月12日
目录
第一章
概
述
一、任务依据
二、项目背景
三、主要结论
(含机房建设、人员培训、人员配备、X光机数量和年摄片量)
第二章
建设项目的重要意义 一、一二一团医院医疗事业现状分析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第三章
综合评价
一、社会效益
二、经济效益
第一章
概
述
一、任务依据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人民群众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改革的目的是充分利用有限医疗卫生资源,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就医的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扩大规模、引进先进设备、提高自身的医疗水平、改善软硬件设施条件等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整个石河子地区的医疗卫生环境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在发展和机遇面前,我院应及早引进以CT为代表的先进硬件设备以提高医院的综合效益,增强医院的竞争力。其次,从我团周边医疗环境来看,虽然我院的规模、实力具有一定优势,但硬件设备的竞争力不强,因此,我院引进CT势在必行。
CT作为一种常规实用的影像检查手段,尤其是对颅脑及胸腹部病变、急诊外伤、早期肿瘤等病人能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鉴于此,我院许多病人因不能做CT等检查,不得不转至80多公里之外的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及石市二医院(据初略统计为目前转院病人量的30%-40%),如此,既耽误了宝贵的治疗时间,又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医院的经济也得不到相应的发展。
CT的安置,对我院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经医院党总支会就CT合理投放事宜进行了全方位的科学、周密的可行性论证,经请示卫生局领导同意,并征得团党委及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得以顺利完成该工程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报告。
二、项目背景
121团医院地处天山北麓、准葛尔盆地西南底部,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南缘,天山北坡经济带中段沙湾县境内,玛纳斯河中游下野地垦区。在下野地7个团场中,人口、经济实力、发展前景是最具有影响力,团部驻地炮台镇,东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213公里,东南距戈壁名城石河子市78公里,西北距石油名城克拉玛依市
110公里,西南距奎屯120公里。古新县道、克榆高速公路横穿境内而过,121团现有行政单位103个,常住人口4.06万人,流动人口1.8万人,居民总户数14840户。服务半径20多公里,服务人口6万多人, 总面积456.26平方公里,辖区内农牧连队23个,工交建商服务单位15个,有金融、保险、电信、供电、气象等驻团单位13个,中、小学校、幼儿园、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一所。121团医院是一家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急救和预防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具有五十多年历史的现代化综合性非营利性医疗保险定点单位。
医院编制床位120张(121团医院80张、东野分院40张),实际开放床位200张。
医院专业技术人员180人,其中管理人员6人(正营3人,副营3人)。(副主任医师11人,副主任技师4人,高级政工师2人,副主任护师8人,中级职称人员102人,初级职称51人),(本科26人,大专101人,中专58人),执业医师(包括助理执业医师、乡村医生)101人,执业护士74人。
医院拥有万元以上的大型医疗设备130余件。医院现有数字化医用X射线摄影系统(DR),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彩超工作站,12导同步心电图机,头颅多普勒,纤维胃镜、激光治疗仪、显微镜、24小时动态心电工作站、麻醉呼吸机、除颤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600-C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尿十项分析仪、血球仪、凝血仪、细菌鉴定仪,心脏急救除颤仪、口腔综合治疗仪、膀胱镜、电刀、电子阴道镜、宫腔镜、全自动心电图分析仪、多参数心电监护仪。完全不能满足不同病人的就医诊疗需要。
121团医院属综合性非营利性医院,业务科室齐全,医院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齐全,临床住院医生全部在石一附院、八师医院进行过两轮培训,1/3的科室骨干在新疆医学院、上海、北京等地培训过,外科对各种常见病及许多疑难手术由80年代的单纯的兰尾炎,胃修补到现在能开展的胆囊切除、右半结肠切除术、股骨头置换术、小面积烧伤植皮术、胆囊切除术、右半结肠切除
术、脾切除术、肝破裂修补术、胆总管探查术、外科可完成骨科手术,人工关节置换、创伤骨折急诊手术治疗。妇产科可完成妇科及产科的大部分手术。子宫全切、卵剿囊肿蒂扭转摘除术、宫外孕手术、无痛人流。内科对常见病、多发病及急慢性疾病以及处理急危重的抢救及各种急性中毒的抢救,心脑血管意外、心衰、呼吸衰竭、急性农药中毒都能及时诊断。儿科对新生儿重症抢救和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衰、缺氧缺血性脑病等都有独道见解。
三、主要结论
1、我院CT投放对于完善医院职能,满足下野地垦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促进我院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我院放射科有主管技师2名,主治医师2名、医师2名,医院新建门诊医技综合楼即将完工,已设计好专门CT检查室,故完全有能力开展CT日常检查诊断工作。
3、我院拥有DR一台,2014年摄片量达到14680余张,业务量稳定。
4、为缓解上级医院就诊压力,降低人民群众就医费用起着决定性性作用。
综上所述,我院具有良好的实施条件和可能,必定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二章
建设项目的必要性 一、一二一团医院医院医疗事业现状分析
八师121团医院地处天山北麓,准葛尔盆地底部西南,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团部驻地炮台镇,古新县道,克榆高速公路横穿境内而过,与通连公路相连,交通十分便利。东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213公里,东南距戈壁名城石河子市78公里,西北距石油名城克拉玛依市110公里,西南距奎屯120公里。其医疗业务范围覆盖下野地垦区,直接服务人口6万余人,间接服务人口10万余人,辐射周边地方牧区群众2万余人口,而且还承担着克榆高速
公路的应急突发性事件的急诊抢救工作。我院地处镇区中心位置,道路交通比较便利。医院拥有固定资产1414万元, 121团医院占地面积22400㎡,业务用房总面积为8000㎡,开设病床120张的二级甲等医院。我院现有职工229余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8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23人,中级职称56人。
121团医院现设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传染科、手术室、影像、检验、B超、口腔、五官、中医等科室;现配备有彩超、DR、膀胱镜、多普勒、心电图、血球计数仪、心电监护仪、胎心监护仪、阴道镜、麻醉机、高频电波刀等先进医疗设备30余台(件)。
近年来,我院虽然在不断发展,但随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水平需求,我院现有简陋的医疗设备已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CT作为一种常规实用的影像检查手段,对当地人民群众健康状况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因不能做CT而转院的心脑血管病人、脑外伤病人等占全年总转院数的30%。如此不仅增加当地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经济负担,长此以往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 121团卫生事业的发展。
由于我院地理位置优势,我院能否安置CT的问题决定着下野地片区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状况,同时也影响着周边2余万群众的方便就医。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我院位于古新县道、克榆高速公路横穿境内而过,交通运输业比较便利,相应交通外伤病人较多,安置CT能解决当地人民群众辗转转院检查CT的现状,能为病人提供方便、快捷的诊疗手段,为了解决当地人民群众辗转转院检查CT的现状,为了能为病人提供方便、快捷的诊疗手段,全新引进双排16层螺旋CT系统一套,用于临床开展工作十分必要。
第三章
综合评价
一、社会效益
我院东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213公里,东南距戈壁名城石河子市78公里,西北距石油名城克拉玛依市110公里,西南距奎屯120公里。是下野地垦区的医疗服务中心,医疗业务辐射下野地片区。
安置CT,将极大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减少病人检查CT所产生的不必要费用,同时能拓宽医疗服务范围,进一步完善医院的功能,增强医疗辐射力,使我院成为全垦区医疗保健园地。
安置CT,能确保我院总体规划的顺利实施。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将有力地推动121团医院乃至全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经济效益分析
121团医院是兵团首家引进CT的团场医院,属综合性非营利性二级甲等医院,其主要职能是为当地人民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保健健康服务,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降低人民群众的就医费用,发展基层医院的医疗服务技能才是121团医院发展的目标,努力建设成为一所医院发展、职工满意、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综合性医院。
一、购买16排螺旋CT的原因
医院骨伤科是我院重点建设科室,在本地区独树一帜,康复科是湖南省重点建设的中医特色专科,上述科室为本地区的骨伤及颈、腰椎间盘病变、脑中风等广大患者提供了健康保证。也为该病在临床治疗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医院现有300mA和500mAX线光机,机体老化,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而CT机是上述病种的主要检查手段,所以CT是上述科室发展必备设备。
二、申请购买该类设备的技术考虑 16排螺旋CT具备表面三维重建,多平面重建,多平面容积重建,任意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最小密度投影,三维容积重建,仿真内窥镜,血官造影等多种软件功能,大大提高了诊断率,也是医院发展的需要,故我们申请购买具备以上技术的设备。我们将综合考虑设备的性能、价格、售后服务及厂家实力与信誉,选择相应的系统。
三、该设备的预期使用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医院现有病床150张,每天检查人数近17人次,按国有关规定,预期使用10年,在其正常使用期内可为近6万名患者提供检查,社会效益显著,购置一台16排螺旋CT,总价值约500多万元,按目前的收费标准,每做检查一次收费270元计算,年收入可达170万元左右,减去年维修及消耗费用约4年可以收回投入。
四、人员技术配置
在人员配置方面,医院放射科现有高级医技人员1人,中级医技人员3人,初级2名,技术力量处于中上水平,足以保证该设备的正常运行。
五、维修方面的准备
经销商保修一年,以后与厂家签订维修合同,由厂方专业工程师负责维修。
六、购置经费
医院自筹资金100万元,剩余欠款分3年分期付清,主要配套设施已具备,购置的设备按我们的经济效益预测具有偿还能力。
螺旋CT扫描 篇6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平扫;多期增强扫描;胰腺癌;早期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5.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2-0062-02
胰腺癌是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患病早期患者無明显症状,一旦确诊病情往往已发展到中晚期,治疗较为困难。目前胰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切除,但中晚期患者手术成功率不高,有文献资料指出,晚期胰腺癌患者手术成功率在20%~25%之间,宜早期诊断早期治疗[1]。临床对胰腺癌的诊断手段主要包括B超检查、CT检查等,B超检查是胰腺癌初筛的重要检查方法,但检查中受腹部肠气干扰较大,而CT扫描则能较好地弥补B超检查的不足[2]。CT扫描又有平扫和增强扫描之分,一般而言,CT增强扫描可有效提高病灶与正常组织的密度对比,检查准确率更高,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50例胰腺癌患者的CT增强扫描、CT平扫、B超检查的影像结果,探讨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为临床选择高效、准确的胰腺癌影像诊断手段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50例胰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7例,女性13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58±4.2)岁;病程0.15个月~24个月,平均病程(3±0.6)个月;经手术病理诊断均为胰腺癌患者。临床上患者多表现为持续性左上腹疼痛或隐痛、胀痛、钝痛、绞痛、腰背痛,部分患者皮肤黄染、体重下降以及出现脂肪泻、腹部包块、糖尿病症状等。
1.2 研究方法 患者手术治疗前均行B超检查、CT平扫和CT增强扫描,影像提示为可疑胰腺癌患者。检查所使用仪器包括超声诊断仪、双排螺旋CT机、高压注射器、后处理工作站、CT增强检查高级应用分析软件系统等。其中CT扫描的相关参数如下:电流159.9 mAs,电压120 kV,矩阵510×510,螺距在0.65~1.45 mm,层厚5 mm,重建层厚5 mm,部分重建薄层层厚0.8~2mm;造影剂为 80~140ml碘海醇,采用双筒高压团注,速率3.0~4.2 ml/s,增强扫描时间为动脉期25s、胰腺期45s、门脉期70s,行腹动脉逐点扫描,扫描结束后将获得的图像传送至工作站处理,并由专业影像医师对影像资料进行分析。
1.3 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CT多期增强扫描、CT平扫、B超检查与手术病理诊断的总准确率,其中CT多期增强扫描的准确率包括动脉期、胰腺期、门脉期的准确率。评价指标为将扫描结果显示的肿瘤大小与手术取出测定的新鲜肿瘤大小进行比照,扫描结果和测定结果越相近,说明诊断准确率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表示,行χ2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统计数据显示,B超检查中,26例患者检查结果为胰腺实性占位,13例患者的胰腺回声不均或显示不清,8例患者的胰腺声像正常,3例患者表现为胆总管扩张;CT平扫中34例患者为胰腺实性占位或胰腺癌占位,余下16例患者为慢性胰腺炎,CT增强扫描后,动脉期、胰腺期、门脉期的胰腺癌检出例数分别为42例、48例、47例。三种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确诊的准确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胰腺是腹膜后器官,周围有许多重要脏器。胰腺癌是常见恶性肿瘤,早期确诊率不高,患者确诊治疗时病情往往已发展到晚期,胰腺周围的许多重要器官已被侵袭,致使患者手术治疗死亡率高,治愈率低,有统计数据显示,胰腺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仅为1%[3]。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早期诊断是及早治疗的前提。B超、CT扫描均是无创、简便、低成本的诊断方式,在临床疾病影像诊断中使用非常广泛,但不同的技术有不同的诊断准确性。B超检查中容易受腹部肠气的干扰,部分检查显示不清或者报告胰腺声像正常,准确率不高,有学者研究B超检查、CT平扫+增强扫描的胰腺癌诊断准确率,发现B超检查的准确率为50%,而CT平扫+增强扫描的诊断准确率高达93.8%[4]。而裴福贵[5]观察多层螺旋CT平扫、多期增强扫描的诊断结果,得出多期增强扫描可提高CT扫描胰腺癌检出率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应用CT灌注成像技术,指出综合使用平扫、多期增强扫描和灌注成像可减少漏诊率和误诊率,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可见单纯使用CT平扫,其胰腺癌诊断效果也不理想,有学者指出可能原因为:胰腺癌种类较多,包括导管腺癌、巨细胞癌、粘液癌、腺泡细胞癌、小细胞癌、小腺体癌等,各类胰腺癌在CT影像上的表现具有一定相似性,给临床诊断带来了干扰,因此诊断中容易误诊[6]。此外,胰腺癌多期增强扫描诊断结果更准确的另一个原因为胰腺周围有腹腔动脉、肝总动脉、脾动脉和静脉、肠系膜上动脉和静脉等许多血管,不同期扫描能最大程度强化胰腺实质,且能充分显示胰周血管的状态和周围血管的联系[7]。在本次研究中,CT增强扫描胰腺期(图B)的诊断准确率达96%,均高于动脉期、门脉期(图C),可见胰腺期扫描是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的最佳时期。
综上所述,与B超检查、多层螺旋CT平扫(图A)相比,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能获得更高的胰腺癌诊断准确率,且以胰腺期的准确率最高,CT多期增强扫描有利于早期诊断胰腺癌,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敏,刘树堂,时高峰,等.多层螺旋CT常规扫描与CT灌注成像对胰腺癌的研究[J].河北医药,2013,35(12):1784.
[2]周东升,蔡瑞萍.小胰腺癌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4(2):248-249.
[3]罗娅红,于韬,王洋,等.联合应用CT、MRI增强扫描鉴别诊断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J].磁共振成像, 2011,5(1):35.
[4]呼闯营,戴晓波,唐文,等.胰腺癌77例临床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6(4):671.
[5]裴福贵.多层螺旋CT平扫、多期增强扫描和CT灌注成像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5):90.
[6]李笋.MSCT薄层增强扫描对早期胰腺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0,21(11):134.
[7]王海生,韩艳平.胰腺癌多层螺旋 CT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 2014,10(7):35.
螺旋CT扫描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我院收治的960例肝脏类疾病患者,男548例,女412例,年龄25~78岁,平均(52.8±3.6)岁。CT扫描226例患者的肝脏单发或多发圆形低密度灶,196例为均匀低密度灶无临床体征,B超检查248例患者肝脏单发或多发圆形强回声灶,170例无回声;96例乙型肝炎史伴腹水;其他24例。
1.2 诊断方法
1.2.1 准备阶段
扫描前,患者空腹5h以上,检查前半小时口服800mL温水,患者在将进行扫描时取出金属物品,屏住呼吸,1周前做过食道、胃肠钡餐等的患者要暂停CT扫描避免影响检查结果。
1.2.2 扫描条件
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10螺旋CT机,扫描电压120kV、扫描电流200mAs、层距1mm、层厚2mm、矩阵为512×512。范围:膈顶至肝脏的下缘,观察窗宽l55~175HU,窗位50~90HU。
1.2.3 对比剂的选择
对比剂:非离子型优维显100mg I/mL,用量1.5~2.0mL/kg,对比剂量同肝脏强化度成正比,注射速度快,肝脏强化峰值就高,达到峰值时间短。若速度过快,易导致患者的血管外漏,引起不必要的不适感。试验按照患者的情况运用团注法选择合适的速度进行注射,速率在3~4mL/s间。
1.2.4 确定延迟时间
肝脏增强分期扫描分3期: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平衡期,动脉期延迟时间在造影后25~30s扫描,门静脉期延迟时间在造影后60s左右进行扫描,平衡期延迟时间在造影后100~120s进行扫描。必要时需依患者病灶性质确定延迟时间。
2 结果
通过分析发现,76例诊断为肝癌,胆管细胞癌38例,脂肪肝100例,肝囊肿184例,肝脓肿12例,肝转移瘤10例,肝血管瘤540例(205例符合shida标准,335例符合Freeng标准)。肝脏动态增强分期扫描的诊断结果见表1。
3 讨论
3.1 10层螺旋CT增强扫描:
增强扫描要依照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对比剂的剂量、注射速度和延迟时间。患心脏疾患的动脉期的出现时间会发生延迟,因此门脉期亦要延迟,患脾脏肿大患者,扫描时间亦要延迟。选择合理的扫描时间,要充分掌握患者的病情,做到扫描时相的个体化和优势化[3]。
3.2 应用分析:
本次扫描的患者的疾病均得到了有效的诊断,其中肝癌患者的血供丰富,CT表征明显;胆管细胞癌扫描增强后特征性不明显,密度低于肝实质,周围存在小卫星病灶;肝血管瘤350例,CT增强表现符合shida标准和Freeng标准[4],肝囊肿、肝脓肿和肝转移瘤的CT表现均得到了增强。所有结果表明10层螺旋CT增强扫描效果是显著的,提高了肝脏疾病的诊断率。
3.3 小结:
10层螺旋CT在肝脏增强分期应用可以为肝脏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边芳.16排螺旋CT在肝脏增强分期扫描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 2011, 30 (15) :48-49.
[2]殷小平.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对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的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9, 25 (4) :495.
[3]余祖存, 吕海蓉, 关红博.16排螺旋CT在肝脏增强分期扫描中的应用体会[J].陕西医学杂志, 2010, 39 (5) :585-587.
螺旋CT扫描 篇8
关键词:16层螺旋CT,CT低剂量扫描,体层摄影,盆腔检查
近年来国内外对CT低剂量扫描,尤其肺部[1,2,3]和鼻窦[4,5]等部位已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但多集中在含气或空腔组织器官的研究,非含气组织器官低剂量扫描却鲜有报道。笔者认为有多个不同密度组织、有对射线高度敏感的卵巢或睾丸等器官的盆腔亦适合低剂量扫描,并具较高研究价值。在参考部分国内外文献基础上对盆腔进行了一定量的实验性扫描,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6-07~2008-03共49例本院复查患者行16层螺旋CT盆腔低剂量扫描并部分行图像后处理。其中,膀胱癌3例,直肠癌12,宫体肿瘤17例,卵巢疾患8例,前列腺疾患4例,正常患者5例,男21例,女28例,年龄21岁~68岁,平均48岁。
1.2 设备材料
所用仿真人体盆腔模型为成都剂量体模,制作体模材料的组织辐射等效在医疗照射范围:60ke V~20Me V,等效误差小于±2%,形态相似参数:按中国女人50百分位制作,围径误差小于2cm,脏器中心误差小于1.5cm。使用GE Light Speed Ultra 16层CT机,常规剂量扫描参数:120k V,300m A,0.8s(240 m As);DFOV:30mm~36mm,扫描层厚7.5mm,重组层厚1.25mm,重组间距7.5mm,螺距1.35,矩阵512×512;扫描范围:耻骨联合下5cm到髂前上棘,扫描层数18层,扫描时长4.8s;扫描基线:IC线,参照CT主机自动显示每次扫描剂量信息(dose information),含单次扫描CT剂量加权指数(CTDIvol(m Gy))、剂量长度乘积DLP(m Gy.cm)等。使用MEDRAD STELLANT SCT 212型高压注射器,部分病例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行增强扫描,注射速率2ml/s~3ml/s;延迟时间:35s(动脉期)、80s(静脉期)。
1.3 检查方法
(1)使用仿真人体盆腔模型,行一系列常规和逐级降低剂量的16排螺旋CT扫描,变换能影响扫描剂量的参数如螺距(1.375:1)、床速(27.50mm/rot)、层厚(7.5mm)、旋转时间(0.8s)等,测量并记录该模型定位图最大宽度和各系列参考数据。最后确定信噪比适中、图像质量优良的16排螺旋CT低剂量阈值扫描最优参数组合(表1)。
(2)以表1确定的最优扫描参数为基准,对49例患者行盆腔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并测量患者盆腔定位图左右最大径(以左右股骨颈为测量基线)。最大径比标准值±15mm或倍数扫描剂量±5m A或10m A。详细记录每例患者剂量信息。
(3)扫描结束后,3名高年资医师分别独立评判图像质量。评判标准:2名以上高年资医师意见一致为评判结果,分优、良、中、差。优,图像和上次CT片质量几乎一致,肉眼不见差别;良,图像和原片对比图像颗粒稍粗,但轴扫和后处理图像均不影响诊断;中,图像和原CT片对比颗粒较粗,信噪比变差,病灶可见而边界欠清;差,图像和原片对比信噪比较差颗粒较粗已影响诊断。
(4)按盆腔左右最大径大小归类记录CTDIvol(m Gy)和DLP(m Gy.cm)等剂量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表2)。
2 结果
(1)表1记录仿真人体盆腔模型一系列常规和逐级降低剂量的16层螺旋CT扫描结果。确定最优化低剂量扫描参数组合为120k V,70m A,0.8s(56 m As);盆腔模型左右最大径为303mm,扫描层厚7.5mm,重组层厚1.25mm~2.5mm,重组间距7.5mm,床速27.50mm/rot,螺距1.375:1,矩阵512×512,扫描层数18层,扫描时长4.8s,扫描总剂量336m As。该组合的扫描图像如图1。
(2)表2记录49例患者盆腔低剂量扫描,按患者盆腔定位图左右最大径大小归类记录CT自动显示的剂量信息,并计算低剂量扫描的CTDIvd(m Gy)和DLP(m Gy.cm)占常规剂量20.17%~42.08%,即低剂量扫描使射线剂量减少约60%~80%。评价图像质量优占91.84%。部分低剂量扫描图像如图2~图4。图2为一子宫全切除患者,左右最大径为333mm,所用的毫安为90m A,能见到膀胱壁光滑锐利,左右最大径为309mm,所用的毫安为85m A,前列腺分叶清晰可见,直肠管壁偏心性增厚。图4为一肝癌患者,左右最大径为331mm,所用的毫安为90m A,前列腺肥大、钙化、分叶突向膀胱,膀胱壁稍厚等均能清晰可见。
*常规剂量300m A产生的CTDIvd(m Gy)为16.16,DLP(m Gy.cm)为266.47
3 讨论
3.1 盆腔低剂量扫描的优势及其迫切性
(1)盆腔和会阴部主要有膀胱、直肠和女性的卵巢、子宫、阴道或男性的精囊、前列腺、睾丸等脏器[6]。膀胱、直肠和阴道等属空腔器官,与周围组织形成天然对比,这正是运行低剂量扫描技术的解剖学基础。
(2)严格来说,没有组织不受辐射的影响,只是不同组织细胞对辐射作用的反应差别很大。人体对放射线高度敏感组织有(1)淋巴组织(淋巴细胞和幼稚淋巴细胞);(2)胸腺(胸腺细胞);(3)骨髓(幼稚红、粒和巨核细胞);(4)胃肠上皮(特别小肠和胃肠隐窝上皮细胞);(5)性腺(睾丸和卵巢的生殖细胞);(6)胚胎细胞[7]。可见对放射线高度敏感的组织细胞多存于盆腔中,盆腔低剂量扫描具有研究价值。
3.2 盆腔低剂量扫描的合理性
(1)16层螺旋CT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检查的辐射剂量比较。多层螺旋CT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使CT检查的人数与次数不断增加,而X线辐射对公众的危害机率也相应增加。欧洲标准认为30%的辐射累积剂量来自诊断放射学的检查,可见医用X线的辐射危害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国际放射线防护委员会(ICRP)提出医用辐射剂量的约束概念即放射实践的正当化。欧共体工作文件(1997)推荐的标准体型患者盆腔螺旋CT检查的CTDIvd为33m Gy,DLP为570m Gy.cm[8]。本组资料中,标准体型患者盆腔低剂量螺旋CT检查的CTDIvd为3.81 m Gy,DLP为62.80m Gy.cm;常规剂量CTDIvd为16.16 m Gy,DLP为266.47m Gy.cm,均符合现有行业规定。低剂量扫描的辐射剂量是常规剂量扫描的23.58%,其CTDIvd值仅为欧洲推荐的11.54%,DLP仅为11.02%。
(2)16层螺旋CT低剂量的辐射防护与图像质量。一般而言,相对高的m As扫描可提高CT图像质量,但会增加受检者的辐射危害,不利X线辐射防护。扫描剂量越高,受检者受线量越大,对X线辐射的防护越困难。扫描剂量低,受检者受线量相应降低。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基础上,低剂量扫描是减少直接照射剂量的最佳方法。扫描前对受检者行有效的呼吸训练,避免重扫或补扫,以及定位像和横断像扫描时选择适当的扫描区域,防止大范围扫描等都可避免不必要的X线辐射。选择适当的扫描野(DFOV)则可使散射线辐射剂量降到最低,扫描野的选择以包全受检部位的最大直径为宜。恰当的DFOV是避免散射线剂量值增加的有效方法。本组资料中,图像质量优的占91.84%,中等身材及偏瘦的患者低剂量选择基本符合本规则,肥胖或健壮的患者低剂量选择可适当增加5m A~10m A。可见盆腔检查中,16层CT低剂量扫描技术应用恰当,亦能做到图像质量和低剂量辐射间的相对平衡。
3.3 盆腔低剂量扫描对CT球管的保护性
X线是由高速运行的电子流撞击阳极靶面后产生。CT球管的寿命受曝光次数和每次曝光时毫安秒多少的制约。曝光次数多,CT球管阳极靶面受撞击的次数多,球管的受损几率大。扫描时使用的毫安秒高,高速运行的电子流对靶的撞击面积增大,球管受损几率及损害程度相应增加。曝光时间和次数相同,高毫安秒扫描对CT球管的损害无疑大于低毫安秒扫描。螺旋CT机球管常处于高速旋转且扫描时持续曝光的状态,一般都具有热容量限制。如果CT扫描时毫安秒过高,可致CT球管的过热几率增加,损耗加大而加速球管的老化,进而降低图像质量[9、10]。本组资料中相同盆腔扫描长度(7.5×18)mm,低剂量中位数(85m A)螺旋CT扫描的总毫安秒为408m As,常规剂量(300m A)扫描为1440m As,前者仅为后者的28.33%。由于低剂量扫描总毫安秒减少,扫描时CT球管发生过热的几率相应减少,利于延长其寿命,从而降低检查成本。
参考文献
[1]朱天照,唐光健,蒋学祥,等.低剂量螺旋CT肺结节扫描与常规剂量CT的对照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4):428-431.
[2]Sone S,Li F,Yang ZG,et al.Results of three-year massscreening programme for lung cancer using mobilelow-dos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ner[J].Br JCancer,2001,84(1):25-32.
[3]Yang ZG,Sone S,Takashima S,et al.High2resolution CTanalysis of small peripheral lung adenocarcinomas revealed onscreening helical CT[J].AJ R,2001,176(6):1399-1407.
[4]周阳泱,韩萍,冯敢生,等.鼻窦低剂量CT扫描对图像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3)239-243.
[5]刘昌盛,郑小华,童四平,等.鼻窦低剂量CT扫描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12):1853-1855.
[6]姚志彬,唐廷勇,陈子琏.医用解剖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
[7]强永刚,张林,皱蓉珠,等.医学影像辐射防护学[M].广州: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1.
[8]燕树林,苗英.放射诊断影像质量管理[M].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9]李真林,杨志刚,余建群,等.肺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的放射剂量评估[J].放射学实践,2003,18(3):202-203.
螺旋CT扫描 篇9
1 资料
本组研究病例为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17例接受64层螺旋CT冠脉造影扫描的患者。其中, 男75例, 女42例;年龄最小为29岁, 年龄最大为73岁, 平均年龄为51.7岁;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者6例, 临床怀疑或诊断冠心病者111例。患者接受64层螺旋CT冠脉造影扫描的主要原因包括:心电图异常, 活动后气促和心前区不适等。
2 方法
采用GE Lightspeed VCT 64层螺旋CT进行冠脉造影扫描。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给予患者必要的生理和心理护理干预。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64层螺旋CT冠脉造影扫描图像质量评价。Ⅰ级:螺旋CT图像显示清晰, 没有伪影, 血管充盈良好。Ⅱ级:螺旋CT图像质量理想, 没有阶梯状伪影或错层, 只有单端血管边缘发生轻度模糊。Ⅲ级:螺旋CT图像质量较为理想, 没有阶梯状伪影或错层, 两段血管壁发生模糊。Ⅳ级:螺旋CT图像质量差, 部分血管发生错层伪影, 多段血管壁发生模糊, 难以分析冠状动脉。
3 结果
给予64层螺旋CT冠脉造影扫描患者系统的护理干预后, 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 提高了CT扫描图像的质量, 取得了理想的造影效果。其中, 101例患者的64层螺旋CT冠脉造影扫描图像质量为Ⅰ级;13例患者的64层螺旋CT冠脉造影扫描图像质量为Ⅱ级;2例患者的64层螺旋CT冠脉造影扫描图像质量为Ⅲ级;1例患者的64层螺旋CT冠脉造影扫描图像质量为Ⅳ级。
4 讨论
64层螺旋CT冠脉造影扫描能够准确、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的主干和分支, 显示冠状动脉支架形态, 显示桥血管的通畅性, 区分冠状动脉钙化和斑块, 在冠心病的初步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是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诊断措施。图像的质量决定了64层螺旋CT冠脉造影扫描的准确性, 而心理、心律、注射速度、对比剂总量、呼吸等因素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64层螺旋CT冠脉造影扫描图像的质量。因此, 医护人员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以降低各个影响因素对64层螺旋CT冠脉造影扫描图像的干扰, 提高图像质量, 为冠心病初步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4.1 一般护理
在进行64层螺旋CT冠脉造影扫描前, 医护人员应当全面掌握患者的相关病史, 评价患者的一般状况, 特别要注意患者的呼吸、心率等情况, 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根据64层螺旋CT冠脉造影扫描的常规要求, 嘱咐患者在CT检查前保持空腹, 禁食一餐[1]。患者在CT检查当日应当提前半个小时到达64层螺旋CT检查准备室。患者到达后, CT室护士必须详细询问患者有无食物 (特别是海产品) 、药物、碘等过敏史, 是否存在心、肝或肾功能不全, 是否患过甲状腺机能亢进[2]。CT室护士应当要求患者及其家属如实讲清。如果患者没有使用过碘剂, 就应当进行点过敏试验。若是试验结果呈阴性, 医护人员应当在将相关情况想患者及其家属交代完毕之后, 请其签署CT检查同意协议书。已经怀孕或是准备怀孕者禁止做64层螺旋CT检查。
4.2 屏气训练
在64层螺旋CT冠脉造影扫描中, 患者不恰当的呼吸将会导致产生运动伪影, 影响CT扫描图像质量。在扫描过程中患者如果出现身体位移或呼吸现象, 就容易导致心脏图像出现移动, 血管呈现移位或中断。良好的屏气能够促进螺旋CT冠状动脉扫描顺利进行, 准确的屏气能够缩短CT扫描时间, 缩小CT扫描范围。因此, 为了防止产生运动伪影, 医护人员就应当指导患者进行屏气训练, 引导患者进行吸气、屏气、呼气等反复训练, 使患者能够在心脏扫描的过程中屏气20s, 达到64层螺旋CT冠脉造影扫描所需的理想状态。
4.3 稳定心率
患者是否能够保持稳定的心律对64层螺旋CT冠脉造影扫描有着很大的影响。通常, 将患者的心率稳定的控制在每分钟70次左右, 能够取得最佳的扫描图像。在螺旋CT冠脉造影扫描期间, 患者的心率波动越小, 图像质量就越理想。在CT检查前一晚, 医护人员应当嘱咐患者进行充分的休息, 并告知患者严禁服用咖啡、酒等刺激性饮料, 尽量降低外在因素对心率的干扰。在必要时, 可以给予患者适量药物控制心率[3]。在64层螺旋CT冠脉造影扫描检查前, 医护人员需要检测患者的心率, 并尽量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候诊环境, 降低外在环境对患者心率的干扰。
4.4 合理使用对比剂
对比剂的用量与用法是影响64层螺旋CT冠脉造影扫描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4]。对比剂注射速度快, 患者血管内对比剂充盈峰值高, 静脉干扰就越少, 血管显影就越好。在进行静脉穿刺时, 医护人员争取一次穿刺成功, 降低患者痛苦, 减少血管损伤, 防止对比剂外渗。本研究对比剂的注射速度是4.0m L/s, 对比剂总量是90m L, 117例患者的冠状动脉显影都符合诊断要求。对比剂注射时, 由于药物浓度较高, 注射速度较快, 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恶心、胀痛等反应, 护理人员须要告知患者这些是正常的药物反应, 不用过度慌张。护理人员嘱咐患者不要随意移动体位, 需要服从指示配合扫描医师进行扫描。在CT扫描时, 医护人员须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状态、反应, 并做好急救准备。在CT扫描过程中, 应当给予患者的非扫描部位防辐射保护。
4.5 心理护理
患者的负面心理或不稳定的心理状态, 都会严重影响64层螺旋CT冠脉造影扫描的质量。因此, 从接诊到CT冠脉造影扫描开始到检查结束, 护士应当始终与患者保持联系, 为患者答疑解惑, 让患者充分感受到被尊重, 满足了患者的心理需求, 确保患者心境平和。在检查前, 护理人员应当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CT检查的注意事项, 尽量消除了患者对CT检查的焦虑, 促进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螺旋CT冠脉造影扫描, 从而提高64层螺旋CT冠脉造影扫描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脉造影扫描中的有效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间接受64层螺旋CT冠脉造影扫描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进行64层螺旋CT冠脉造影扫描期间给予患者系统的护理, 能够促进患者积极配合, 提高了CT扫描图像的质量, 取得了理想的造影效果。结论 开展系统、合理的护理, 是确保64层螺旋CT冠脉造影扫描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64层螺旋CT,冠脉造影,护理
参考文献
[1]温智勇, 齐旭红, 任冰, 等.研究与开发128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 2008, 23 (7) :9-11.
[2]梁立华, 吴菊芳, 陈耀强, 等.影响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原因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9, 25 (1) :89-91.
[3]徐月珍, 张黛强, 常香莲.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 2010, 8 (5C) :1365-1366.
螺旋CT扫描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7月来我院进行16排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患者30例。其中, 年龄12~84岁, 平均58.31岁。
1.2 设备及对比剂
对所有前列腺患者使用西门子HOMATOMEMOTION 16排螺旋CT进行扫描诊断。各种参数如下:管电压120~140k V, 管电流30~380m A, 准直器宽度为0.625mm×16, 扫描速度0.5s/圈, 螺距0.562~1.75∶1, 视野24.5cm, 矩阵512×512, 床速度17.5~34mm/圈[1]。选用对比剂团自动跟踪技术对前列腺患者病变部位及感兴趣区域进行血管的不同时相、各个期别的加强扫描。对比剂为碘海醇90~100 mL, 经患者肘静脉团注射对比剂, 速度为2.5~2.7 m L/s。
1.3 检测方法
根据临床医师的申请对患者检查部位进行平扫检测, 再平扫完成后, 若发现患者有病变需要必须进一步明确诊断结果时, 可对患者进行增强扫描检查。在CT增强扫描的之前, 告知患者检查的目的、要求、对比剂的剂量及使用方法、各种毒副作用及影响等。在征得患者同意及签署“碘剂造影检查知情同意书”后, 对前列腺患者实施16排螺旋增强扫描。对患者静脉血管注入对比剂300/370 g (I) 80~100mL, 依据扫描部位血供特点及患者的病情采取不同的扫描设计模式, 以便期更好的显示扫描部位病变及血供的不同时相、各个期别的图像信息, 为下步诊断提供可靠的图像资料[2]。影像观察:所有患者均行前列腺各径线测量, 并观察患者前列腺形态轮廓, 平扫及增强扫描前列腺密度的改变状况、中央区及外周区的比例等。
2 结果
在30例患者中, 有26例患者行手术治疗, 4例患者由于年龄较大未行手术切除。在进行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前患者出现前列腺增生14例, 表现为前列腺体积增大, 形态异常。详细检查数据如下:增生明显呈结节状突入膀胱轮廓内 (9例) , 不明显者呈微结节影向前或上方突起的患者 (5例) 。增强扫描后发现前列腺癌17例, 表现为前列腺体积明显增大, 密度多不均匀且周围盆底筋膜受浸润, 脂肪间隙有消失的状况。
所有病例在经平扫后进行增强扫描, 得出最终的病理诊断为前列腺增生13例, 前列腺癌17例。其中单纯前列腺腺癌12例、鳞癌3例, 前列腺增生合并前列腺腺癌4例。
3 讨论
综上, 16排螺旋CT是利用X线对人体扫描而获取病变信息, 再经电子计算机处理重建清晰的图像。由于16排螺旋CT的密度分辨率较高, 可以分辨出各种组织结构间的微小密度差异, 所以在临床诊断中应用广泛。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可以适用于全身各个脏器的检查, 具有较强的诊断能力。在16排螺旋CT平扫后的增强扫描可以更加明显的显示出患者病变的形态、数量、边缘及结构特征等资料。
由于前列腺癌主要起源于后叶周边带, 并以后叶周边带为多发区域。前列腺癌结节, 特别是早期的小癌结节和正常的腺组织密度差别较小, 在平扫时瘤灶的密度差别不易检测出来。而晚期病例表现较为明显, 有明显的肿块病灶及占位效应并向邻近的组织侵犯、精囊角消失, 有向远处骨及肺等器官转移的征象。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时, 容易发现低密度或包含低密度的混杂密度灶。本组研究中的30患者在经过平扫后的增强扫描得出最终诊断, 前列腺增生13例, 前列腺癌17例。其中单纯前列腺腺癌12例、鳞癌3例, 前列腺增生合并前列腺腺癌4例。本组病例中13例患者符合16排螺旋CT增强后的典型表现, 因为前列腺癌为乏血管性肿瘤, 在强化后多表现为低密度及包含低密度的混杂密度灶, 从而容易被发现。
因此本组研究采取16排螺旋CT进行扫描, 不但对患者检查部位的扫描速度快且图像质量较高, 有效地检测出前列腺癌患者病变的情况。我们在临床诊断中要做好防范工作, 掌握对比剂的用量及速度, 减少毒副作用的发生。最大限度的发挥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的影像学诊断价值。通过, 利用16排螺旋CT先进设备的性能, 提高我院对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兴伟, 凤伟, 周康荣.前列腺癌螺旋CT早期增强的初步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1, 20 (2) :107-108.
螺旋CT扫描 篇11
【关键词】清洁灌肠;保留灌肠;螺旋CT扫描技术
【中国分类号】R81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043-01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MSCT) scan after cleaning enema and retention enema in rectum space occupying Lesion. Material and Methods: 51patients with suspectable rectum space occupying Lesion were examined by cleaning and retention enema MSCT scan. Then we observed the display of rectum enteric cavity and surrounding structure. Results: There were 100% positive results in 51 patients, which had shown
: intestinal wall increased thickness, enteric cavity occupying and narrow, and rectum surrounding structure invading. Conclusions: cleaning and retention enema MSCT scan can be of great value in rectum space occupying Lesion. Well bowel preparation and correct method of MSCT scan can be considered as a key to diagnosing of rectum space occupying disease.
【Key words】cleaning enema, retention enema, spiral CT scan
传统的X线气钡灌肠只能显示腔内病变、肠粘膜、肠壁柔软度的变化,而无法显示肠壁及肠周邻近结构的改变;直肠指诊能够触诊腔內病变、肠腔狭窄程度,肠壁的柔软度、肛管直肠环的松紧度等,但不能客观地显示病变及其肠周改变[1]。随着螺旋CT扫描技术的出现,对直肠及其周围病变的显示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在正常生理情况下直肠处于收缩状态,因此对直肠腔内病变的了解有限,而采用清洁灌肠后保留灌肠CT扫描技术既能显示腔内病变,又能显示肠壁及肠周结构。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0月间与我院就诊疑有直肠占位性病变的51例患者,男29例,女22例,年龄24~72岁。于检查前生理盐水灌肠,待肠道清洁后注入生理盐水500毫升保留,使直肠及乙状结肠充盈,并嘱患者膀胱充盈,方可进行检查。
1.2检查方法:扫描范围:用Philips Brilliance 6 CT机,螺旋扫描方式,以耻骨联合下缘至骨盆入口,层厚3~5毫米,重建间隔1~3毫米进行扫描。对扫描所得横断位图像均进行MPR重建,从冠、矢状位多角度对病变进行观察,了解病变的范围。
2. 结果
正常直肠腔内充盈生理盐水后CT表现:直肠呈圆柱状扩张状态,管壁薄如线状呈环形等密度影,且光滑柔和,管内为水样密度影,管外壁、肠周间隙及邻近结构境界清晰可辨。直肠占位性病变多层螺旋CT所得到的横断图像结合MPR冠、矢状位像能清楚显示病变与正常肠壁的分界,病变是否向肠腔内突起或向肠壁外侵犯,管腔狭窄程度等,便于判断病变大小、形态、范围及距肛门的距离和邻近结构侵犯情况。
51例患者直肠充盈均较满意,其中30例显示肠壁不规则增厚,肠腔偏心性狭窄;21例肠壁可见结节状突起,同时合并管腔狭窄(见图1~5);7例显示肠周侵犯,间隙不清。
3.讨论
清洁灌肠后保留灌肠多层螺旋CT扫描对腔内占位性病变及肠腔狭窄均显示清楚,特别对直肠恶性病变的腔内、肠壁及肠周转移显示尤佳。在检查的恶性病变中,既能显示直肠腔内肿物大小,又能显示肠壁变化及肠周受侵犯情况,故有利于病变分期及临床治疗方案的正确选择及判定预后[2]。
应用这种方法,在病人准备上应注意肠道清洁,排除粪块或其他内容物。鉴于此法在病人准备,CT扫描均简单、安全、适用、易行,且能够提高对直肠病变诊断的可靠性,指导临床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高晓辉. 清洁灌肠后保留灌肠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和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09,11(224):230.
螺旋CT扫描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CT检查的患者49例, CT检查检出肺结节69枚, 男22例, 女27例, 年龄23~71 (35.3±14.2) 岁, 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并经手术或肺穿刺证实为肺结节病。
1.2 扫描方法
常规剂量扫描:患者取仰卧位, 采用Philip Brilliance16层螺旋CT机对患者进行胸部扫描, 设置管电流为150m A, 电压为120k V, 层厚与层距均为5mm, 螺距1.0, 重建矩阵为512×512。扫描下起肺底, 上至肺尖。低剂量扫描:设置管电流为30m A, 期余不变, 进行扫描。扫描后GEAW工作站对所有图像进行处理, 肺窗设置参数为窗宽1000Hu, 窗位-60Hu。纵隔设置窗宽320Hu, 窗位35Hu。所有图像均由两名以上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影像学医师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种检查方法肺结节数量、直径、形态等的检出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数据, 肺结节直径采用t检验及相关分析, 两组特征性影像学结果构成比采用卡方检验统计分析, 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剂量扫描肺结节数量与直径检出情况
两种剂量CT扫描均检出肺结节69枚。低剂量扫描测量肺结节直径为 (11.4±6.3) mm, 常规剂量扫描肺结节直径为 (11.5±6.1) mm, 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种剂量扫描肺结节形态特征检出情况
49例肺结节患者先后行CT常规剂量扫描和低剂量扫描, 两种剂量扫描对肺结节的形态学特征检出情况差异无显著性,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结节病是一种多系统多器官受累的肉芽肿性疾病, 可累及全身所有器官, 临床上以肺、双侧肺门淋巴结受累最为常见。其胸部受侵率可高达80%~90%。胸内结节病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和体征, 有时仅有咳嗽, 咳少量痰液, 偶见少量咯血。有乏力、发热、盗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症状, 与其他系统病变难以鉴别, 常造成误、漏诊, 延误诊治。随着病情发展, 病变广泛时可出现胸闷、气急, 甚至发绀。如合并感染、支气管扩张、肺原性心脏病等加重病情, 甚至威胁生命。因此早期诊断肺结节病在临床工作中极为重要。目前诊断肺结节病的主要手段为CT扫描[2], 其阳性检出率较高, 但同时CT检查的辐射剂量也较高。许多研究表明[3,4], 降低CT扫描的剂量对于胸部各种征象的检出无重要影响。本研究中对49例肺结节病人采取常规剂量CT扫描和低剂量CT扫描, 分析两次扫描的结果, 我们发现两次扫描结果在结节数量、大小、肺结节心态学特征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两种剂量扫描对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相同, 且低剂量扫描辐射剂量小, 对患者的损伤小, 对临床上肺结节难以定向需要长期CT检查随访的患者意义更是重大。
综上所述, 低剂量CT扫描对肺结节患者诊断价值高、辐射小,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纬, 朱少成, 秦虹, 等.常见扫描部位CT辐射量控制方法探讨[J].中国辐射卫生, 2011, 20 (6) :261-263.
[2]梁健科, 贺兰, 莊高明, 等.多排螺旋CT各向超薄层重建技术对孤立肺结节诊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工程, 2013, 20 (3) :261-263.
[3]黄斌.CT辐射剂量控制方法探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1, 22 (10) :1193-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