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职业教育教学研究(精选12篇)
会计职业教育教学研究 篇1
近几年来, 由于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所引起的公众事件层出不穷, 有调查显示, 目前会计犯罪呈现高学历、年轻化的趋势, 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问题已经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会计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项重要职业, 其提供的信息质量将直接影响经营者、投资者、社会公众的相关利益和政府决策, 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秩序, 因此,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是当前会计教学中的一大重要课题。
一、高校会计教学中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各种经济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职业道德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爱岗敬业, 忠于职守; (2) 熟悉法规, 依法办事; (3) 实事求是, 客观公正; (4) 廉洁奉公, 不谋私利; (5) 精通业务, 自强不息; (6) 改革创新, 搞好服务。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 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 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 也是会计人员提高素质的内在要求。
二、高校会计教学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大大推动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革。然而, 与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相比, 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相对滞后, 使得近年来因为会计职业道德素养下降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见不鲜, 影响会计工作质量。目前, 高校会计教学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 高校会计专业缺乏职业道德培养目标, 职业道德教育有形无实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要素知识化, 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已不仅限于具备会计专业知识与能力, 更看重的是个人的综合素质。然而, 目前我国高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具体培养计划都将会计理论及实务能力作为重点, 而忽略了道德教育。而且, 道德教育培养主要体现在制度层面上, 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将其真正地渗透到学生的主观意识中, 大多依靠宏观教育, 通过社会道德去约束职业道德, 对职业道德研究明显不足。
(二) 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认识不够,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意识淡薄
我国会计专业教师主要是基础课程教师和专业课程教师, 很少有专门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会计法规、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师。所以, 他们在教学中更注重知识的解读和技术技能的培训, 对道德教育的关注度却不够, 使得学生很难从深层次来理解和把握会计职业道德在实务操作中的重要地位。
(三) 教学内容缺乏, 教学方法单一
从现有的会计教学体系来看, 高校会计学教材很少涉及到职业道德教育, 而配套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教材更是少之又少, 这使实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缺乏理论依据。相关经济法课程侧重合同法、公司法等, 很少涉及会计法, 严重削弱了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
三、高校会计教学中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施建议
针对目前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中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 忽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问题, 笔者认为,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必须从“会计源头”抓起, 要通过学校教育使学生在未来的职业活动中, 必须具备与其职能相适应的职业道德水准。
(一) 调整高校会计专业课程结构, 注重知识技能传授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
目前高校的会计职业教育道德课程主要有《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等, 这些课程多为选修课程, 应该把这些课程列为专业必修, 这样才能实行会计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道德学习同步。为此, 在会计专业教学中, 教师要找准知识技能传授与职业道德教育的最佳结合点, 努力挖掘知识点中蕴含的职业道德因素。例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 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未来所肩负的使命, 认识会计管理在经济建设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使学生从内心热爱会计职业, 树立爱岗敬业、参与管理的信念。在讲授会计核算方法时, 要将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等会计法规制度贯穿于专业知识中, 教育学生依法办事, 严格规范会计职业行为, 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在讲授存货内容时, 要教育学生遵守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 正确地采用实际成本法或计划成本法进行核算。在讲授成本方法的同时, 要教育学生严格执行成本开支范围、费用开支标准等, 厉行节约, 防弊堵漏。在讲授会计监督相关知识时, 教育学生提供不实会计信息的危害及自己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教育学生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履行会计监督的职责, 严肃认真地监督每项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真实性, 防止发生错弊, 坚决同一切违法乱纪的行为作斗争。通过正面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可以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 科学合理设置会计职业道德训练模式
高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训练目标, 是使学生具备高专业水平, 具备高职业道德修养, 促进全面发展, 成为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高校应积极开展校内实训教学, 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实训中需要注意变换学生的岗位角色, 使学生熟悉实际工作中业务处理流程, 了解各岗位的职责要求。这样, 才能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会计职业道德知识。同时, 还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教材的编写力度。一是编写专门的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教材, 建议成立专门教材编写委员会, 负责编写和审定教材。二是加强本校教材建设。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 编写适应本校需求的职业道德教材。三是建立适合高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训练的师资梯队。如加强对教师的理论培训, 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 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教师道德品质的建设, 使他们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制度, 建立和健全师德考核、奖惩机制, 从机制上强化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为了使学生近距离地感触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模拟不应只是会计技能的演练, 应使其更有仿真性, 成为会计综合能力和会计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方式和场所。要改进传统的纯作业式模拟方法, 设计市场环境下的会计模拟环境, 使会计的模拟不仅仅针对本企业, 还要面临更多的主体、更复杂的社会关系, 由学生自己选择会计政策、会计方法, 既要遵守国家有关的财经法规、会计制度, 又要努力实现企业的会计目标, 达到加强企业管理、维护市场秩序的目的。譬如, 在模拟实训时, 不仅要站在本企业的角度, 更要把企业看作是经济运转的一个组成部分, 把企业融入复杂的外部环境中, 授予学生更大的自主权, 既保证实现企业目标, 又能遵守相关财经法规和职业道德的要求。再如训练学生对原始凭证的取得, 既要让学生对合法取得的途径耳熟能详, 更要把“依法办事”的职业道德理念传播给学生, 使学生懂得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从业人员的集体意志和责任的具体要求, 它是以牺牲自己的部分利益为前提, 以追求整体利益为善恶标准的, 当权利与法规冲突时要“坚持原则, 不徇私情”。
(三) 创建会计文化氛围, 熏陶和培养在校大学生会计职业道德
高校会计专业大学生是未来会计工作的后备军和主力军, 既打好专业基础, 又塑造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 是新时期对合格会计专业大学毕业生提出的要求。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 不能只通过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办法, 枯燥的说教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才能取得好的成果。在校启蒙式的职业道德培养, 需要创建会计文化氛围, 进行多方面的引导。为此, 可定期聘请校外单位资深会计人员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到学校来讲课, 以其亲身经历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 学校可邀请本校优秀的毕业生回校做报告, 为在校生讲解一些理论知识在实务中的应用, 这样会让学生倍感亲切, 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在注重专业课学习时也关注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
(四) 利用网络、微博、微信等方式进行实践教学, 在“微世界”中搭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平台
网络、微博、微信是一种很好的实践教学方式。信息时代的今天, 网络已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的各个方面, 而且成为最能吸引青年学生的领域。网络、微博、微信不仅是传播工具, 也是学生群体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 为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把握学生在“微世界”中流露的想法, 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通过即时信息与其他个体进行信息交换和传递, 掌握学生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和产生的根源, 准确地把握学生思想动态的外在表现, 使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预见性更高效、更准确。因此, 学校应充分利用“微博、微信”为主体的新的社交手段, 搭建适合高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平台, 有针对性地将会计职业道德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与现实世界对接, 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结束语
为实现会计职业道德目标, 高校必须多管齐下, 开展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使大学生逐步树立会计职业道德观念, 提高他们的会计职业道德水平, 促进我国未来的会计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J
参考文献
[1] .韩敏.后金融危机时代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再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1, (2) .
[2] .万青.试论会计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 2010, (2) .
[3] .石晓玉.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刍议[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3, (18) .
[4] .孟凡利.会计职业道德[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0.
[5] .李勇.大力推进行业职业道德建设[J].会计研究, 2012, (1) .
会计职业教育教学研究 篇2
一、研究背景当今中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会计信用短缺。经济违法犯罪以及大量腐败现象,几乎都与财会人员、会计师事务所不自律、做假账分不开。这已经成为严重危害市场经济秩序的一个“毒瘤”。企业管理层、会计师在利益和诚信的权衡与选择间,很容易遗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诚信,成为利益的俘虏而出让道德。造假在全世界已造成“风借火势,火借风威”的效果。在信用短缺、道德滑坡的大背景下,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提出了重要治国方略——“以德治国”。认真领会这一治国方略的深刻内涵,对于我们探究会计职业自律、进行会计的道德建设具有纲领性指导意义。我们不仅需要法治,而且也需要德治,使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对会计来说,依法治理会计和以德治理会计是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两者都以其独特功能来规范会计成员的行为。德治是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会计道德水平;法治是通过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来规范会计成员的行为,提高整个会计界的道德水平。因此,在此背景下,本课题对会计职业自律进行认真和严肃的思考、深刻而充分的研究,对会计职业自律在全社会的养成,都具有深远的启示性意义。
二、研究内容全课题共八大部分,六万多字。第一部分对会计职业行为机理及规范体系作了简要论述。首先指出研究会计主体的会计行为必须从动机与行为的关系出发,指出会计行为是企业管理当局依“法”而治的会计运动过程或活动,而会计动机则是导致这个过程或活动如何发生发展的内在根据。会计行为在客观上受两种前提制约:一种是社会对会计行为的接受程度,它是会计行为的外部制约因素,对会计行为的性质和度量起硬性法律制约或舆论的或道德的软性制约的作用;另一种是受自我鼓励、自律的内部制约。会计硬性制约是会计行为规范体系中的最高层次,它强调的是“合法”。会计道德规范强调的是“合情”,是根据会计法规和会计理性规范做出的要求,是由从事会计职业的人们在长期共同交往和工作中逐步形成的、并以某种习惯和传统等形式固定下来的会计行为准则,是会计人员在会计行为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的职业准绳。它具有强烈的职业性和社会性,价值取向是“为善”,是一种“道德价值”,它调整的是会计人员与其他社会集团以及会计人员之间的伦理关系。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自律与他律的结合,它需要借助外界舆论的压力,也需要把社会的需要转化为个人的内在要求,运用自我评价方式来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第二、三部分对市场经济下的会计“利”与“义”作了分析,指出现代市场经济制度都是以相应的道德意识、道德习惯和价值观念为前提的。会计道德的本质特征是超越狭隘功利动机的自律性,而市场经济的特征是与之相反的功利性和他律性。对市场经济本身而言,它具有“非会计道德”的性质。会计人员为达到自己的物质利益而给他人提供好处的行为不是自律而是他律,只有把行善本身视为目的才是自律。自律性确实是超功利道德的本性,所以自律同行为的超功利性是一致的。那么在市场经济中,人的行为是不是只有他律而完全排斥自律呢?我们认为不是。因为市场经济有一种本性:要求规则化。因为若无市场规则,就不能为市场的正常发展创造稳定、协调有序的内部环境。这些规则包括:用诚实(不弄虚作假)、平等(不搞市场垄断)等原则来约束个体行为。以德治国为建立信用体系提供了前提条件,对诚信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会计“德治”是会计“法治”的重要补充和辅助力量。会计“德治”能够弥补会计“法治”的不足,能够起到第二道防线的作用。会计“法治”是会计“德治”的有力保证。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使依法治理会计与以德治理会计能够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构建德法并行的会计新格局。德治和法治、伦理建设和法制建设、自律和他律有机结合,不可偏废,是治理会计造假的成功经验。[!--empirenews.page--]第四部分对会计职业失范、职业自律作了经济学博弈分析。通过经济学博弈分析,指出没有建立市场退出机制——“可信的承诺和威胁”机制缺乏,导致重复博弈蜕变为一次博弈,而会计行为失范造假成本也相应显著下降;民事赔偿机制和集体诉讼机制缺位,使得会计行为失范者可以忽视长期利益而一味追逐短期利益;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使得监管部门和失范者“合谋”等使职业失范产生。造假究其行为动机,主要是他们以身试法所获取的利益远大于所付出的代价,代价越小,谋利越高,造假行为发生的概率就越大。因此,提高会计治假效力有两点建议:一是不能忽视道德他律性的一面。必须加强道德的制度化建设,增强其硬性约束力。道德要求规范化,增强其可操作性。二是建立健全道德执法监督机制。通过制度安排,保证具体的会计自律行为获得较大收益,保证会计造假行为付出极大的成本代价,加大法定成本的设定,加大惩治力度,培育合格的交易主体,确保会计行为在规范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中展开,也是必不可少的。还指出企业会计诚信的关键途径:完善诚信立法体系,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加强诚信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道德环境;强化诚信管理制度;建立诚信行业协会,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等方面做出有效的制度安排。第五部分对会计职业伦理自律的框架及基本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通过对中外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比较,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把它归纳为:会计职业理想、会计工作态度、会计职业责任、会计职业技能、会计工作纪律和会计工作作风。设想中国职业道德体系应由这样几个部分组成:第一,会计职业道德概念,提出会计人员应有的行为,以达到行为守则所规定的最低可行的标准,主要包括职业精神、职业修养、职业责任和职业公正。第二,操守准则,这是强制性的道德标准,可以充分借鉴世界会计的优秀成果和我国的传统文化予以制定。第三,守则说明,为明确行为守则的范围和实施提供指南,以提高其现实操作性,甚至说明行为守则在各种特殊情况下的运用。在类似情况下,违反准则的会计人员将被要求对其行为做出解释。我们认为,最简单、最基本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必须包括三个内容:第一个要素是决定道德价值取向的部分,赞成用职业理想,它是整个职业道德规范的灵魂与核心,是制约具体行为的最高准则。第二个要素是对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包括知识、技能、品德能力等方面的要求。第三个要素是行为准则与评价标准,其功能类似于理性规范中的“判别准则”、“操作规程”和法律规范中的“处理”。基本点为:①精通业务,胜任工作;②保持公正;③保守秘密;④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求实讲真”四个字。会计作为一种职业首先应该着眼于职业素养,会计职业素养包括:职业语言、职业知识、职业思维、职业技术、职业信仰和职业道德六个方面。职业道德是会计行为立足之本,而诚信自律又是本中之本。因此作者提出构建德业双修的教育体系,在会计界、教育界普遍开展诚信教育,营造出“信则共赢,不信则皆亡”的良好氛围。同时完善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确立自我评价、本单位内部评价、用户评价和社会评价等方法十分重要。[!--empirenews.page--]第六部分论述了会计人格的重塑机理——从他律到自律。论述了自律是以职业良心为核心的职业道德,即会计人员在履行会计义务时已把应负的职责转变为内心道德感,形成自己的会计职业良心。职业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是价值目标阶段。在这一阶段,职业良心与职业责任在职业目标的统帅下融为一体,职业道德的他律性与职业道德的自律性已达到高度统一,外在导向的价值目标与内心价值追求目标已完全吻合。价值目标阶段是我们建设和发展会计职业道德的奋斗目标,是今后努力的方向。会计职业的执行不是受制于外力,而是通过会计人员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判断和自我“立法”来体现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及要求的一种制度安排。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是以会计职业良心为核心的会计自律道德,完善于以会计职业义务为核心的他律道德。会计职业道德自律以外在的管理体制、法律、制度安排为运行方式,同时它又以会计人员职业良心体验、职业意志约束、职业责任限制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种职业道德运行状态。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会计职业道德自律的内在导向机制,内在的导向来源于目标,它规定了会计职业道德自律行为及其机制运行状况的评价标准,规定了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具体方向。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具有经济目标与道德目标相一致的特点。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将会计职业人“应当怎样”的道德准则内化为调节职业道德的尺度;它从权利和义务两个方面调节会计职业人的行为时,主要依靠其自身的固有规定和特有机理而实施调节;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的调节功能,主要诉诸舆论褒贬、沟通疏导、教育感化等,注重职业责任心,不带有国家强制性质,其调节方式主要是通过道义的力量去感化。本部分还提出了公司道德自律导向运行机制的几个方面:①构建双赢调节运行机制。利益是道德的基础,任何道德行为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主要的支配点——利益动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基本上趋于一致。因此可建立起双向需要的利益关系和道德原则。②构建双向义务的规范调节机制。要真正实现道德规范作为社会道德价值导向运行机制的功能,还必须解决道德规范或道德要求内化问题,即在社会道德要求与主体的内在道德追求之间架起一条道德内化的桥梁,这座桥梁就是道德义务。③构建扬善抑恶的舆论评论机制。④构建“良心”与“公心”的道德心理机制。第七部分对会计职业自律环境的净化提出了措施。指出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转化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行为,是一个内外结合、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过程。净化会计行为环境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会计行为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并对会计职业自律环境的净化提出了措施。最后,提出企业文化作为可操作系统,对于道德社会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道德文化始终贯穿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阶段,并支持着企业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有导向、规范、约束、凝聚、融合等作用,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构建企业文化、诚信自律与企业家精神是实现可操作系统的切入点。[!--empirenews.page--]
三、价值及意义 《会计职业自律机制研究》对会计职业行为机理及规范体系、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利”、“义”分析,在利益驱动中构建职业自律、自律的经济学博弈分析,对会计职业伦理自律的框架及基本内容、会计人格的重塑机理、会计职业自律环境的净化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都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我们提出了一些见解,无论是对会计职业自律进行认真和严肃的思考、深刻而充分的研究,还是对会计职业自律在中国的形成,都具有启示性的意义。形成了独特科学价值的学术见解、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为推动有中国特色的职业伦理自律建设有原创性的意义。它不仅可以为主管部门制定实施会计职业道德提供理论依据;而且也可以为各单位构建微观的会计职业自律提供重要的参考,为遏止会计造假、优化会计行为、重塑会计人格使其尽可能地减少形而上学而多一些理性提供依据。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会计教育创新研究 篇3
关键词:会计教育 创新 关键 重要形式 对策
1.会计教育创新的必要性
会计教育创新主要是指以创新为核心的会计教育,即把创新精神贯穿于整个会计教育过程中,以便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具备终生学习能力、较强创新能力和综合控制能力的高素质会计人才。面对新世纪经济发展带来的一系列挑战,提倡会计教育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为:
1.1会计教育创新是新世纪经济发展的要求
新世纪的经济正在趋于知识化、信息化和国际化。为了迎接国际化和知识经济与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挑战,会计教育的目标应重新定位,即从以前单纯向学生传授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向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以便使其成为具备终生学习能力、较强创新能力和综合控制能力的高素质会计人才。
1.2会计教育创新是市场规律对会计人才作用的结果
首先,市场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表明:会计人才的价值越大其价格越高,而会计人才的价值主要由会计技能形成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可称之为前期成本)和會计技能在使用过程中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可称之为后期成本)两方面构成。在新经济条件下,前期成本主要取决于终生学习能力,后期成本主要取决于创新能力。也就是说,创新能力越强,会计人才的价值越大,价格越高。其次,市场供求规律作用的结果表明:目前一般会计人才供大于求,其价格普遍下降,而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会计人才供不应求,其价格普遍较高。第三,市场竞争规律作用的结果表明:具备适应经济发展所需的会计技能的,特别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会计人才越具有职业竞争力,而低技能含量的会计人才则会被淘汰。
1.3会计教育创新是会计自身发展的要求
会计作为一门科学,是人们在逐渐的认知过程中根据一定条件建立起来的,并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这里的认知、丰富和完善离不开千千万万的会计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创新。目前,经济环境发生许多变化,原有的条件不再成立。为此,人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大胆的探索,以尽快更新原有陈旧认识和提高对新规律的认识,使其尽快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有益指导。同时,会计工作作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在运用中有一个“从不知到知之不多,再到知之更多和从不熟练到熟练”的变化过程,而且这门技术涉及许多专业判断,在新经济条件下的会计工作环境更加复杂、判断难度更大,这就急需具备终生学习能力、较强创新能力和综合控制能力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因此,不论是会计理论的丰富和完善,还是会计行业的发展,都需要注重会计教育创新。
2.会计教育创新的关键:提升会计教师素质
会计教育创新意义重大,它是新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市场规律对会计人才作用的结果,也是会计自身发展的要求。那么,应如何有效推进会计教育创新呢?笔者认为,会计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会计教育创新的水平与成败,提升会计教师素质是实施会计教育创新的关键所在。
2.1尽快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
教育创新应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通过对传统教育扬弃和现代教育探索,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与模式,并使其逐渐丰富和完善。美国培养学生有四条原则:①把发展体育、增强体质放在首位;②注重培养想象力、创造力、批判能力和协作精神;③讲授与学生年龄段相符的知识;④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活字典”或诺贝尔奖获得者,而是培养具有上述素质的普通人。同时,其教学方法也有三个显著的特点:①课堂以讨论为主;②教学同实践紧密结合;③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育创新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必须具有较强创意识,掌握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理论和方法,营造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改变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创新思想和方法贯穿于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体现在每一个教育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应由教师讲学生听的“问题--结论”式转变为“问题--探索--结论”式,增加“做”的训练,充分尊重信任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融洽的、有利于交往的心理氛围中萌发创造动机,进行创造思维。
2.2积极进行教育研究以提高教师创新能力
注重科研是教师具备创新活力的必备条件,积极进行教育研究是提高教师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实现“经验型”向“创造型”转换,其根本出路是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一体化。为此,学校应当对教师的教育科研任务提出一定要求,以便促进教师积极进行教育科研。提高教师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主要有:①帮助教师树立高度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创新之本。一方面,教师应充分信任自己的能力,敢于运用创造性思维;另一方面,学校各级领导应积极引导教师创新、肯定和鼓励创新,帮助其树立自信心。②注重教师培训和知识更新。创新并非异想天开,而是在广博的基础知识之上掌握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运用创造思维,举一反三,发现和创造新的知识。③鼓励教师自问自省。怀疑就是创新的态度,敢于怀疑和发问,就表明具有创新精神。教师自问,可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他问可以帮助自己思考。教师应在课堂上,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提问,发表不同的意见,以促进学生和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3.会计教育创新的重要形式:产学研合作
产学研合作是指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于学生培养过程之中,以达到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了解社会、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目的的教育形式。它是教育创新的重要形式。主要体现在:
3.1产学研合作较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我国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产学研合作要求学生有相当一段时间进入岗位工作或参加科研,从而弥补了传统教育的缺点,并为学生检验和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提供了宝贵机会。对于会计学生,则可以通过产学研合作形式获得宝贵的会计实践技能、职业判断能力与综合控制能力。
3.2产学研合作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
通过亲身实践和研究,会计学生会发现自己的缺陷和兴趣,反过来会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主动获取知识和从事感兴趣的科研,培养各方面能力,丰富自身认识和提高自身素质,而努力使其尽快成为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会计人才。
4.会计教育创新有效推进的对策建议
4.1更新会计教育观念
要有效推进会计教育创新,首先就得改变原有的教育观念,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会计教育创新。新经济对会计人才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这就要求会计教育必须树立会计教育的“能力本位观”,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
4.2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良好的学术氛围不仅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和科研质量,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而且有利于学术群体彼此疏通情感,密切交流,保持集体凝聚力,也容易形成启发灵感、活跃思维、增强创新性的良好氛围,从而产生各种创新思维、创新行为和创新成果。怀特·海对此曾有精辟的论述:“大学之所以存在,不在于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也不在于提供给教师的研究机会,而在于‘富于想象’的探讨学问把年轻人和老一辈联合起来,由积极的想象所产生的激励气氛转化成了知识。在这种气氛中,一件事实就不再仅仅是一件事实,而被赋予了不可言状的潜力。”
4.3关注学风问题,鼓励学术创新
在科学研究中,始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要敢于坚持真理,同时也要勇于修正錯误;在学术探讨上,敢于怀疑与探索,鼓励创新思维。惟有大家形成了优良的学风,会计教育创新才能真正实现为未来经济发展培养出更多急需的创新型会计人才。
4.4科学设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式和手段
为了适应我国具体情况和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培养具有较强市场经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素质会计人才,进而必须从课程体系安排上注重会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减少课堂讲授学时,加大课外实践与科研的比重,减少专业课数量,加大选修课数量,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科研机会、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学方式也应由单一方式向多元化方式转化,由单项交流向多项交流转化,由灌输式向启发式转化,变注重问题结论为注重解决过程,由重视记忆训练转变为注重能力培养,教学手段应注重现代技术的运用,将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网络信息(BBS、OICQ、手机短信)应用于教学,以增强创新能力。
4.5让学生尽快更多的参与科研
会计教育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过程。就会计人才培养的主体而言,一部分是课堂教学,另一部分是课外活动,二者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却不能互相替代。课堂教学重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难度较大,需要相当长的过程;课外活动丰富而复杂,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更具灵活性和见效快的特点。为此,应在诸多课外教育环节中,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尽快更多的参与科研,以尽快培养会计学生自我获取知识和创新的能力。一方面,尽快修订教学计划,把学生科研活动纳入教育创新系统中。比如,在本科教育中设置一定的科研学分或创新学分。另一方面,制订可行方案,在创新人才培养的总体计划下,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相应的学生参加科研的方案。比如,对会计本科教育中,推行“高年级学生导师制”,要求会计学生应该“每年至少1篇学年论文、每学期听4-6个专家学术讲座和进行年级专题讨论3-5次、每位毕业生至少有1篇论文公开发表”等。
注:本文为重庆工商大学校级重点教改课题071006项目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杨玉良.发挥高校综合优势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5,(6):28-29.
[2]杨天怡,胡新平等.创新教育与实践教学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05,(23):28-30.
[3]杨卫.推进学分制改革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J]. 中国高等教育,2004,(13):49-50.
[4]许家林.论会计教育国际化的推进与运行[J].广西会计,2003,(7):3-5.
[5]杨宁、于立雷.学分制的创新:本科生科研学分[J].比较教育研究,2002,(2):48-51.
[6]陆国平,江莹,李松.研究型大学与思想库[J].高等教育研究,2001,(6):49-52.
会计职业教育教学研究 篇4
1 我国会计教育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1.1 会计教育环境差
目前我国虽然已经意识到会计教育和会计人才培养对我国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但是从当前会计教育现状来看, 还面临着一些问题, 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会计教育环境相对较差。一方面, 我国会计教育分布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专科教育等多个教育体系当中, 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教学形式陈旧, 师资力量短缺。近年来, 我国虽然大力倡导教育体制改革, 但是从传统教育到现代教育需要一个较长的过渡期, 会计教育本身就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工程, 会计内容多且复杂, 包括财务会计、审计、会计电算化、会计职业道德等多个方面, 很多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单一的考核方式, 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非常不利于学生会计专业技能的提高。此外, 会计教育环境差还体现在国家和学校没有为会计专业学生提供实践学习所必须的设施和条件, 现有师资的学历和能力水平也不能满足职业技能型会计人才培养的要求, 教师缺乏对会计教育的专业化研究和解读, 导致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目标不明确, 教育效果差。
1.2 会计人才培养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我国融入了大量的跨国公司, 并且开始开展本土化经营, 这就使得我国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熟悉世界贸易规则的、实践技能型的金融、贸易、会计等方面的人才, 会计行业在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逐步提升。在这一关键时期, 加强对会计教育的改革和研究十分迫切。目前, 我国会计教育面临的另一个关键问题在开展会计人才培养时缺乏与社会实际的联系, 很多学校都没有对会计教育行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研究, 也没有详细调查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现状, 导致现有会计教育体系下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难以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普遍存在重视专业知识教学, 忽视职业技能培养的问题, 导致我国会计教育行业发展停滞不前。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 我国会计教育行业必须加大力度进行深化改革, 以期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化会计人才。
2 改进当前会计教育现状的对策
2.1 完善会计教育学科体系
要想切实推进我国会计教育行业改革, 深化会计人才培养对现代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我国必须不断完善会计教育学科体系, 根据实际情况优化会计课程体系建设。首先, 作为培养现代化会计人才的职业院校, 必须要摆脱行业和部门的限制, 充分了解企业和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能力要求, 进而有计划地设置会计专业教学目标,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合理安排, 在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的同时, 还要实现会计学科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使得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满足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其次, 学校要在现有会计体系当中加入学生就业相关的指导和技能学习, 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会计就业信息和发展前景, 进而明确学习目标, 在学科体系的指导下自主学习, 掌握从事会计工作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完善会计课程设置, 实现学科之间的有效联系, 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人才培养目标, 进而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现代化会计人才。
2.2 加强会计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提升我国会计教育行业的发展水平, 深化会计教育改革, 我国必须加强会计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重点加强对会计教师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实践技能、教学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从根本上提高会计教育资源的整体水平。首先, 学校要加强对高水平、高资历会计专业教师的引进, 不仅要掌握现代教育技能, 还要充分了解会计教育行业发展现状, 具备较高的会计实践技能, 进而在开展会计教学时就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其次, 学校还要对现有教师进行教育培训, 强化校企合作, 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参与岗位实践;还可以聘请企业会计岗位的专业工作人员来校担任教师, 从而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数量,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为实践技能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此外, 学校还要定期组织会计专业教师开展教育研讨会, 深入探究当前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进而促进我国会计教育行业的创新发展。
2.3 强化会计实践教学
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会计人才必须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因此这就需要现代会计教育改革过程中强化实践教学。首先, 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为会计专业学生提供参与会计岗位实践的环境和机会, 让学生在实际岗位工作中熟悉会计软件系统的操作, 提高实践水平。其次, 教师还要建立会计校内实训基地, 在现有课程体系当中加入会计实训课程, 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与会计实训,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从而强化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 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要。
3 总结
综上, 我国当前会计教育行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对会计教育研究的也不够深入, 会计教育环境相对较差, 不利于现代化会计人才的培养。针对这些问题, 我国必须加大会计教育改革力度, 不断完善会计教育学科体系, 加强会计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还要重视会计实践教学, 从而实现会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对接。
参考文献
[1]朱静.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现状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 2014 (10) :447.
[2]呼雯.浅谈我国会计教育现状[J].青春岁月, 2013 (11) :260.
职业会计教学管理论文 篇5
摘要:职教发展步伐加快,办学方针转变,中职会计专业应顺应时代的要求,更新教学理念,以需求为依托,深化会计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动手操作技能,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培养出会计核算型人才和会计事务管理中等人才,文章分析了当前中职会计教学中的特点及不足,提出改进中职学校会计教学的措施。
关键字: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教学改革
前言
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中明确指出,“十五”期间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加快,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要求职业教育向市场驱动的转变、向宏观引导的转变、向以就业为导向的转变,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必须接受市场检验,必须为现代化建设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所以中职会计专业也要顺应时代的大潮流,更新中职会计教学理念,以需求为依托,深化会计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动手操作技能,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培养出会计核算型人才和会计事务管理中等人才,下面笔者就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如何进行教学改革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当前中职会计教学的特点及不足
(一)专业课时不足,且偏重于会计理论知识教学
当前的中职会计教学往往通过设置一系列会计理论课程来完成,如: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管理会计学、审计学、会计电算化等,这些课程的课时数占总课时的比重通常在60%左右,文化课课程的课时数占总课时的比重通常在35%左右,而会计实际操作课程占总课时的比重通常在5%左右,有个别学校的会计实操课占总课时比重甚至更少。
(二)教学模式仍然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满堂灌”教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主角,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则扮演着听众角色,处于被动地位,只能进行机械被动式的知识吸收。在这种教育模式下,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气氛沉闷,学生应变能力差,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思维能动性,压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多向发散,培养出的只能是理论不深、实践不精的教条型人才,很难适应经济的发展需要。
(三)实践教学条件差,实训方式单一
目前,有很多学校有了会计实训室,但实训室里面除了几张摆设的空桌子外,什么也没有,甚至有些中职学校开设了会计专业,即没有独立的会计实训室,可见,中职学校其实验实训的条件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此外,即使有中职学校开展了会计实训,但往往会计实训方式比较单一,如:教学中,给学生一套企业某年某月的经济资料,要求学生对这些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完成“凭证账簿报表”的循环,但整个过程缺少“审核、监督”环节,基本局限在会计核算上,这样的实训只是培养了学生的简单的账务处理能力,而没有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二、改进中职学校会计教学的措施
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的人才,除了需具有必要的会计理论知识外,关键是要具备较强的会计实践能力,为此,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尽快改变目前教学现状,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做好课程规划,建立一个融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实践操作为一体的应用型的学科体系
首先,专业课与文化课课时总体比重应为9:1,专业理论课与专业实操课课时总体比重应为6:4,并且尽可能多采用理论与实操一体化的课程,文化课最好开设一些与专业相密切的课程,如:财经应用文写作、商务英语等。
其次,中职三年共6个学期,第一、二年全面打好基础,第三年强化巩固综合训练,其中:第三年第二学期安排学生一个学期的专业生产实习,并且学校安排指导教师定期进行辅导监督,基础性的课程应该在第1学期开设,如:会计基本技能、基础会计学等,专业性强的课程在第二年开设,如:财务管理学、审计学、会计电算化等,从而使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时能够做到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的专业知识的逐步积累,减少学习吃力程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处理
中职生源来源渠道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整体素质普遍偏低,学生个体发展不平衡,教学中容易出现成绩好的学生“吃不饱”,成绩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并且有相当的学生为初中的学习困难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接受能力低,面对这样的中职生源和艰巨的教学任务,必须对教材根据中职的会计学生的自身特点来进行处理。如:为了让学生能够对《基础会计学》相关知识的掌握,以及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笔者对《基础会计学》的教材进行了处理,按如下的顺序授课:规范的会计书写技能训练会计科目会计凭证填制与审核账簿分类与登记报表种类、编制与分析
记账程序种类与方法企业具体经济业务分录编制其他
会计理论。经过这样的一条从感性认识入手的教材处理,让学生对会计比较容易入门,加深了对会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当然,如果有条件的学校应大力开展校本教材编写,组织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到企业进行实地调研、搜集资料,与从事会计实际工作的会计实务工作者共同编写会计教材。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简言之,就是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通过与教师的交流、沟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会计教学,不断探索新的知识领域,真正实现课堂上教与学的共鸣。会计教学过程中,可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启发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这些教学方法科学的运用,可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加强实验实训的建设
1.坚持以模拟实验为主,社会实践为辅的思想。有人认为:中职学校出钱购置会计实训室,倒不如安排学生到企业去进行实习。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到企业去实习,由于有很多的局限性,往往达不到预期实习效果,?所以有必要加大校内会计实训室的建设,使会计模拟实训室成为学生的实践主阵地,让学生在模拟实训室中能接触到一些较真实的原始的会计资料,提高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一毕业就能胜任实际工作,缩小理论与实际的距离。
2.配置好实训室的硬件和软件。首先,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为了给学生更多的实习实训机会应建立会计手工模拟室、会计分岗位模拟室、会计电算化模拟室、ERP沙盘模拟室等,做到每门专业课都有实训机会,每个班都有实训机会,每位学生都有实训机会,各实训室应根据各科、各班的情况配置好足够数量的用品用具;其次,实习实训室应购置好全真规范的凭证、账簿,一式多联的原始凭证,如:收据、发票等;再次,在这样一个信息的时代,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新政策、新法规不断颁布与更新,这就迫切要求会计实训资料顺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更新内容,做到实训资料与时俱进性;另外,为了提高实训的效果,加深对会计资料的感性认识,要求实训资料具有高度仿真度等。
3.实训形式多样性
(1)会计实训要改变以前单一的期末综合实训形式。可根据专业学科特点开展随堂实训、阶段性实训、期末综合实训等,如:在模拟实习时,根据模拟单位的经济特点、组织结构、规模大小,模拟设立不同的工作岗位,主要是与财务工作关系密切的部门岗位,设置仓管员、销售人员、车间统计人员,出纳、会计、主管会计等等,分别让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各司其职,让模拟单位运转起来,并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在模拟企业担任的岗位进行轮换,使学生体验各个岗位的工作任务、职责及其联系,最终完成会计实习。
(2)积极开展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在教学中边讲理论边实训,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对会计课的感性认识,又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使学生轻轻松松的学到了知识,为将来的顶岗实习打下坚实基础,在基础会计课、财务会计课、成本会计课和会计电算化课等都可采用这种方式。
总之,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环环相扣,只要我们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需求为依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坚持会计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发挥中职教育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出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钱虹.会计教学改革初探[J].财会与审计,20xx,(12).
会计职业教育教学研究 篇6
关键词:会计职业判断;会计信息质量;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12—0167-02
会计职业判断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最基础的重要因素。我国新会计准则刚刚启动,目前客观存在着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偏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的现状,本文将从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角度思考如何提高我国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一、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信息的定义
(一)会计职业判断
会计职业判断在财务报告编制中的一个决策过程,该过程基于会计人员的逻辑分析能力、积累的经验、专业知识和客观谨慎的原则,这个过程的执行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诚实、正直的品德以及高度的责任感。会计职业判断反映了会计人员面对某些特定情况以及不确定环境做出合理决策的能力。会计人员除应正确理解会计准则所包含的各种知识外,其工作经验、职业道德以及对某种特殊环境的认识能力等,对会计职业判断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进行会计职业判断并不是每一个会计人员都能做好的,这一过程反映了会计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逻辑分析的能力,是一个知识、经验与天分的积累过程。
(二)会计信息
一般认为,会计信息就是会计系统提供的信息,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出来的以满足管理者等各方需要的,是以商品经济为客观环境的。美国会计学会定义其为了使信息使用者能够做出有根据的判断和决策两确认、计量和传递经济信息的程序。会计信息是一种经济信息,这一点已经是会计界的共识。会计信息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状态、特征及其变化的表述,会计也是目前企业唯一正式的经济信息系统。
二、会"if职业判断的基本特征和原则
(一)基本特征
会计职业判断的基本特征包括专业性、主观性、权衡性和受制约性。首先,会计职业判断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它对于事物的判断是基于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通过自己对企业日常事项的了解,同时又结合自己对准则、制度、要求的理解,做出的一种合规性的判断。其次,作为一种判断它具有主观性,会计准则赋予了会计单位较大的选择会计方法的空间,允许企业会计人员为了更有效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根据自身情况选用不同的方法对会计事项进行处理。第三,会计职业判断的过程就是一种比较、权衡的过程。只要存在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会计选择,管理当局总是会选择其一操纵会计信息来使自己的效用满意化。会计人员在职业判断的过程中始终面临着多个方案的比较,在面临着可靠性与相关性、利益驱动与公正性等观念和立场的矛盾,会计人员必须权衡选择。最后,会计职业判断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相对主观,它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它不仅要遵守国家的法规、政策,而且受到会计人员某些自身特征、职业道德水准和政府会计管制水平的制约。它们四个特征互相联系、相互制约,职业判断的专业性决定了在进行判断时候的主观性,而在进行主观权衡的时候,职业判断又会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四个基本特征决定了会计职业判断是一个建立在专业水准之上、受一定条件制约的权衡性主观决策。
(二)原则
会计职业判断的基本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遵守职业道德原则、适应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和风险防范原则。首先,会计人员在进行职业判断时,应当在会计法、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不能违反相关法律。其次,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职业活动中所遵循的会计职业行为规范,是用来调整会计人员与社会、会计人员与不同利益集团以及会计人员之间的关系的行为准则。第三,在进行会计职业判断时,会计人员要认真分析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规模大小和发展阶段,结合企业的经营战略发展目标来进行,以便于在运用会计职业判断时能选择适合本企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使财务报告具有更强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更准确的披露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第四,在不同时间对相同的事项应该运用同样的判断标准、方法和程序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真实性和可靠性。最后,会计职业判断的风险性是指会计人员判断失误的可能性以及由此应承担的相关责任。
三、会计职业判断视角下会计信息质量提升的策略
(一)转变观念正确运用职业判断能力
从总体上来说我国会计人员对于职业判断能力的运用还不够积极主动,而且远远滞后于财务报告信息质量对于职业判断运用的要求。会计人员首先要转变观念,更新思维方式,不能再依赖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固定化、程序化的会计思维观念;其次要提高对会计职业判断对于信息质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改变过去按图索骥的旧习,提高职业判断运用的主动性,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会计工作的需要。
(二)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
就内部控制系统而言,应从企业的具体环境出发,依据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一般规律,针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运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或漏洞,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系统,特别是在授权批准制度设计中应赋予会计人员一定的独立判断权。就企业外部监管系统而言,必须依据《会计法》,按照“行业自律、政府监督、法律规范”的思路框架,建立“行业自律为基础、政府行政监管为主导、法律法规的完善为准绳”的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逐步健全和完善以行业自律监管为核心的社会监督体系,并以此约束和监督企业的会计职业判断,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督作用,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同时强化财政、审计、证券监管等部门依法加强对企业财务检查和审计,尤其是要加强对准则、制度执行质量的监督检查,以约束企业会计职业判断行为,增强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公允性。
(三)建立完整的准则体系
就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而言,由于我国基本会计准则没有明确地提出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只是在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中,规定了衡量和评价会计信息质量的若干个标准,而且各质量标准是彼此孤立的,没有形成一个前后一致的概念框架。当各标准之间发生矛盾时,不能为会计进行会计判断提供必要的原则性指导,因此,鉴于我国基本会计准则所起的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结构的作用,应当对其加以必要的修改,以明确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以及各质量特征之间的关系;鉴于我国会计人员会计判断能力不高和会计信息制度性失真的大量存在,应当修订基本会计准则,限制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备选方案,缩小会计政策与方法的选择余地。
(四)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会计实训教学研究 篇7
近年来,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也日趋多样化。不仅需要高层次的创新人才, 也需要大量具有会计专业实践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而高等职业教育会计实训教学作为高职会计教育的主要环节和精髓所在, 对于培养学生应用会计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 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 受财务部门实际工作环境和商业机密等因素制约, 其他专业普遍采用的校外顶岗实习的方式对于会计专业来说受到了极大限制。很多情况下, 实习单位并不愿意实习学生过多的接触财务信息, 很多学生往往只能做一些最基础的财务工作, 甚至沦为办公室打杂人员, 使会计顶岗实习流于形式。因此, 对于会计专业来说, 会计实训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等职业教育会计实训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 而实践教学环节的探索更是滞后, 尤其是会计实训教学又极其特殊, 因此,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会计实训教学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1、对会计实训教学不够重视, 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 我国高职会计教学还普遍存在“重理论, 轻实践”的弊端, 从而导致会计实训教学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效果不佳。而目前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实践教学所占比重过低, 课堂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的课时结构不合理。很多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中级财务会计》、《审计实务》等一般只设置理论教学学时, 没有实践教学学时, 即使有也只是安排两周的实训草草结束, 整个实训教学完全流于形式。而这些主干课程恰恰实务性非常强, 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训来熟练掌握。
2、实训教学内容和实训过程不完善。
目前很多高校的会计实训教学照搬理论教学中的案例教学, 或者按照理论上的一套比葫芦画瓢, 导致教学内容和实训过程存在很多问题。 (1) 实训教学过程中不能充分体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会计实训教学很少有角色分工, 整个业务自填制原始凭证至编制报表通常由一个学生完成, 没有相互之间的审核和牵制。 (2) 不能体现单据的传递流程, 在目前的实训教学中, 所有的出入库单、发票等原始凭证都有学生自己填制, 单据在各环节中的传递关系根本不存在。 (3) 过分强调会计核算, 忽视了会计监督和管理, 目前的会计实训教学基本都是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的循环, 缺少了审核、监督过程。 (4) 会计的职业判断力体现不够, 在模拟实训中提供的具体的会计环境下, 各种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都是给定的, 没有给学生锻炼职业判断能力的机会。
3、教师结构不合理, 缺乏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
会计实训教学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 取决于它是否有一支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但令人遗憾的是, 现有高职师资队伍中学科型教师仍占有很大比重。很多教师尽管学历很高, 但未真正从事过会计工作。他们大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从书本到书本”, 缺乏真正的专业实践, 缺少从业经验。教会计的教师没做过会计工作, 大多数教师没有专业技能证书, 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远远不足。
4、实践教学条件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不完善。
很多高职院校缺乏会计实训教学条件, 匆忙建立起来的会计实训中心也不能满足实训教学的要求。很多实训室和普通教室没有什么区别, 完全不具备真实的实训环境, 没有企业财务部门的氛围, 也就无法做到完全真实化的工作状态。同时, 很多学校对于实践教学缺乏有效的科学、规范的质量评价标准, 使得实践教学的水平难以评价, 实践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
三、高等职业教育会计实训教学对策
1、加大对会计实训教学的重视, 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改革现有课程体系, 确立会计实训教学的主体地位。在课程改革中, 要突出应用性, 体现职业性, 要强调教学以社会实践和技能训练为主, 理论知识要为岗位技能培养服务。要以社会需求为核心, 综合考虑知识结构。对于核心课程如中级财务会计、审计实务等课程的教学学时必须设置相当分量的实践学时, 突出实践性教学的主体地位, 从而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和亮点, 扎扎实实地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
2、完善实训教学内容, 改革实训教学模式, 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实行分组教学, 按实际会计岗位设置实训岗位, 建立完全真实的会计岗位牵制制度和稽核制度。每个小组选出一个财务经理负责人员分工及设置工作岗位, 然后进行岗位轮换, 直至每人轮换一遍, 从而加强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解。同时,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把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教育贯穿实训始终。通过实训, 要求学生全面了解和熟悉企业的单据传递流程、内部审计过程和日常财务管理工作等, 将所学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整个实训中, 不论从科目体系的设置、会计政策的选择, 还是内外部审核工作, 都有学生在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具体会计准则的情况下自己来选择, 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
3、建设专兼结合的、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是教育质量得以保证的重要前提。加大对专职教师的培训力度, 建立专业教师不定期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制度, 让教师深入企业第一线, 及时了解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热点问题。同时, 组建一支由社会同行专家、企业技术骨干等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聘请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事业会计人员到学校来指导实训, 把企业里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传授给学生和教师, 也可聘请一定数量的校外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来校兼职, 承担一些实训课程的讲授任务, 培育好这支队伍, 让它与学校专职教师队伍形成互补, 动态调节、优化整体师资队伍结构。
4、建立完全仿真的会计实训中心和科学有效的实践考核机制。
会计实训中心不能像传统的教室那样, 必须设置虚拟企业及企业的有关部门, 要设置虚拟银行、虚拟税务所、虚拟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 还要设置企业的上下游客户单位, 从而使会计实训工作都能在真实的环境下展开。同时, 会计模拟实训室的环境要尽量做到真实, 逐步做到会计的实训教学与学生将来的岗位工作零距离。同时, 要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 将会计理论考试与会计实务操作考核相分开。重点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另外, 进行毕业技能鉴定考核。在学生毕业前, 由学校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事业会计人员, 会同学校会计教师共同组成“会计技能鉴定小组”, 对会计专业毕业生进行综合鉴定, 成绩合格者才准予毕业。
四、结束语
会计实训教学是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环节的重中之重, 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实训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 从而决定了高职院校能否向社会输送出高素质的、应用型的会计人才。因此, 对会计实训教学的探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以期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具有创新能力和综合职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摘要:高职教育会计实训教学因其自身的特色, 从而使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增。本文结合我国高职教育会计实训教学现状, 探讨会计实训教学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力求使会计实训教学更加科学完善。
关键词:实训教学,实践经验,会计岗位,教学模式,仿真
参考文献
[1]彭培鑫.高职教育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2]张浩良等.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1.
会计职业教育教学探讨 篇8
2012年7月11日, 重庆教育委员会就《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展开了讨论, 市教委决定淘汰不适宜学校特色发展、专业建设质量差、就业率低的专业, 连续2年学生就业率低于60%的专业暂停招生, 原则上不再新增英语、法律、文秘、会计等专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单招用于招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的计划原则上不低于30%。到2015年,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接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比例扩大到30%左右, 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接受应用技术本科教育的比例提高到15%左右。可见会计专业教育教学中教学质量的提高, 是培养会计人才的关键所在。当今形势下, 职业教育已然成为了我国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职业教育不仅属于教育的范畴, 而且在培育经济领域人才中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新形势的带动下, 尽管我国会计职业教育的条件得到了巨大的改观, 但当前职业教育中仍有许多值得重视的问题存在, 尤其是在对发展中经济社会新局势的应用方面。就目前我国的会计职业教育而言, 许多学校的办学条件以及基础普遍较差, 很多职业学校教学设备不全、实训基地不够、经费投入不足等都制约着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相对而言, 会计专业又是一门专业性强、应用性强的专业, 要求培养学生具有较高职业素养、掌握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财务报表分析等业务系统的具体操作方法, 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流程、模块构建, 了解企业管理要求与制度规范, 熟悉关于财务、金融管理方法和技巧, 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问题等的基本能力。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 职业教育者应结合实际对学习会计专业的学生利用教育的合理性, 提高教育质量, 使会计在职业教育中发挥它特有的优势, 更好的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型人才。这一突破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2 传统教学方法下的缺陷及难点
2.1 许多会计职业教育中存在着教学资源、设施缺乏
教材陈旧、更新缓慢, 教学设施不齐全, 师资水平不高, 实用灵活性差, 这些都将会影响学生在理论学习后无法得到及时的实际训练, 不能将学到的加以巩固, 无法让学生做到活学活用, 理论知识不能与实际的操作相结合不利于教育者有效的教学, 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举一反三, 学以致用。
2.2 教育者难以做到简单易懂、浅显易学的教学方式
由于会计专业本身的专业特点, 使得很多即使多年从事会计专业教育的职业教育者都无法改变理论知识的枯燥、乏味, 容易让学生生厌这一特性, 无法很好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俗话说“兴趣是培养一切爱好和习惯的良师”, 采用简单易懂, 浅显易学, 生动活泼, 融会贯通的方式, 对于教育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3 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需求差异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职业教育中的会计教育培养目标有一部分已经从中等人才改为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 这一举措提高了培养会计专业型人才的针对性: (1) 针对当前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 就业工作岗位与其在学习中的专业不对口现象和一些会计人员转岗、跳槽的情况十分频繁的情况, 若仅把我们的培养目标定位于“从事会计核算与会计事务管理”, 很明显其培养范围偏窄; (2) 高等职业院校的兴建及扩招, 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有机会进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学习。因此, 制定培养目标时应考虑更加全面、切合实际。
2.4 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
考虑到学生以后工作、从业后的需要, 学校会对其进行课程上的安排与教学资源的整合, 但是有部分会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出现针对性不强的问题, 一些学校为学生开设的教学课程和实际进入社会后要用到的知识联系不大;一些学校为了创特色, 为学生开始一些发展类型的课程, 虽为学生在综合发展上提供了很好的作用和条件, 但是就其专业性而言就无多大的提高。
3 相关应对措施
(1) 针对教学设施跟不上的问题, 作为一名普通的会计教学者, 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功能, 也要加强自身学习、积极更新自我储备的专业知识, 具备专业发展的时代性, 勇于探索、善于思考, 把握时代前沿、备课充分, 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
(2) 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达到教与学和谐完美的统一, 基于此, 在会计教学过程中, 采用先进教学方法引入案例教学, 引导学生自主快乐学习, 让教学方式符合会计教学中的系统性和综合性的原则, 同时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具体而言, 可以将会计教学分步骤进行:
3.1 浅显易懂的理论基础知识讲解
会计基础教学中, 应该以课本上的教学内容为准则, 借助网络等工具了解知识点更新以及其他相关方面的变化, 获取直接、准确的信息, 保证传授给学生与时俱进的知识, 让学生发展与社会同步, 符合变革进步时代的要求。
3.2 深入浅出的案例解析是专业教学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结合所学理论基础知识, 引入实际生活中案例论证知识的正确性及其应用, 引导学生借助网络查找真实会计实务中的相关案例, 在课中留时间让他们展示其网上收集的案例, 分享应用知识所带来的快乐。这样也能减少教学设施不全等问题在教学质量上造成的客观影响。
3.3 适时适当的实践是巩固教学成果的重要保证
学生在学习会计课程内容后, 避免长期不用造成的遗忘, 应根据经济业务的循环特点, 让学生融入模拟会计环境中学以致用, 也可以带学生到企业参加真实的实践。通过接触单位会计工作, 以实际工作应用的各类凭证、账簿进行模拟, 确保给予每个学生动手操作, 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和应用, 这样可以启发学生进行自我评估, 相互比较学习, 以此来促进学生全面系统地、熟练地掌握操作技能, 周而复始循环便能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3.4 采用幽默诙谐的教学方式
会计专业的系统特点决定了会计学习中的枯燥与乏味, 理论知识教学可以把较为枯燥的知识让学生以表演的形式将其展示出来, 借助职业高中学生的思维活跃特点调动学生兴趣, 使学生在课上进入工作“现场”, 以一个会计人员的角色, 进行流程化模拟、逼真似学习, 以一套简单而完整的做账程序为例, 通过幽默诙谐形式对其中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表演展示, 展示后分析。这样既生动形象的表现会计工作的情景, 又能全方位掌握会计岗位的特点, 最主要的是以学生为主体, 进行针对性的仿真操作, 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实践中寻找不足, 给自己纠正。通过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 也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一系列模仿教学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在欢乐的学习氛围中发现自己专业学习的重要性, 找到独特的学习方式。
会计所提供的产品既是各种与会计相关的信息, 又是一个内容较为复杂且涉及专业领域较为广泛的专业学科。会计信息整理提供的加工方式, 信息及其表达方式也会有着较大的区别。会计专业人才的工作涵盖了单位企业的会计人员、出纳人员、仓储管理人员、统计人员、办公室文员、银行柜员、业务人员以及各类商企收银员、销售员、售后服务、市场调查人员、咨询人员等等的一系列工作。
从会计人员的典型工作职业来看, 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大多集中于各中小型企业, 包括商品零售批发、服务业、商品产品制造业, 街道, 乡镇等单位的会计, 其中大多属于非国有企业, 手工会计岗位的工作主要有仓管、出纳、制单、固定资产会计、成本会计、存货会计、薪酬会计、销售会计、往来账项会计、资金会计人员及报表会计。电算化会计岗位只要有相关数据的录入, 数据的保管以及数据的呈报。
通过会计专业岗位的职业分析, 可以将所需的职业能力对职业学校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提出参考的依据。培养学生具备的工作岗位协调能力、业务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外语能力等。因此, 设置针对性课程将为学生更早的社会化做好准备。
4 思考及展望
职业教育的特性决定了学生应具备从事会计专业的知识, 技能的特殊性反映在思维模式上。要有职业化意识, 结合日常生活实际, 应用生活案例形成一个思维方式, 学以致用。面对会计专业抽象、复杂的理论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时引用热点话题材料, 巧妙结合会计、计量等方面的逻辑关系, 使学生将生活中应用相结合, 可以降低对系统知识的生疏感, 证明所学知识的实际价值, 使学生意识到将学习知识对人生的价值。
结合中等职业学生的心里特质, 课堂教学中循序渐进。教学初期, 深入浅出的讲解, 激发学生的兴趣, 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多积极、正面的鼓励, 引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更易于学生掌握所学。给予学生适当的权利, 让学生能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中的成就感和重要性。改变过去传统授课老师满堂灌的局面, 把枯燥的专业知识演绎成生活化的内容, 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具有务实、创新精神的, 具备够用的会计基础理论知识, 并能熟练掌握手工和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会计确认, 计量以及呈报能力的不同岗位之间的迁徙能力, 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所以, 会计教学也是一门技巧性的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力, 更要开发他们灵活创新的潜能。将学习由被动化主动, 由消极转积极。让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做学习的主人。
现代社会是一个快速变化着, 并且充满竞争力的世界, 现代教育又是一个时代发展, 进步的关键。作为教育者, 应将学生出入社会所需的创新能力、职业行为能力、团体合作能力、自我发展与完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各方面要求邮寄的结合融入会计教学内容中。在教与学的矛盾统一中, 理论升华。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引导, 实现时代赋予教育者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蔡笑岳.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张燕镜.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1991.
会计职业教育教学研究 篇9
(一) 会计职业判断的涵义及特点
1. 会计职业判断的涵义
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在会计法律及法规允许下, 在考虑企业所处经济环境以及经营特点, 运用自身所学到的会计理论及实践, 为企业正确选择合理的执业手段。
2. 会计职业判断的特点
(1) 目标性。会计人员在进行专业的会计职业判断的同时, 要以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 为公司经营所获得的收益最大化。
(2) 权衡性。会计人员在利用会计职业判断进行会计评估时, 要针对多方面的考虑, 对于不同的要求要做出不同的决策, 站在多个立场进行权衡。
(3) 主观性。会计职业判断在参考会计准则的同时, 不可避免地要充满个人主观色彩。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业务和分析会计资料时, 做出准确而专业的会计职业判断。
(4) 受制约性。由于会计人员要受到法律、法规的制约, 还要受到理论、事态本身、判断立场、职业道德水准的制约, 所做出的职业判断只能是相对的主观性。
(二) 会计信息质量的涵义及特点
1. 会计信息质量的涵义
会计信息质量是指会计信息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特征的总和。会计信息质量应建立在会计假设基础之上, 真实的反应某一会计事项, 使会计信息质量尽可能有助于决策。
2. 会计信息质量的特点
(1) 相关性。在判断会计信息质量时, 会计人员对于不同的要求, 要收集、整理、传递不同的会计信息, 相关性也尤其的重要, 其包括三种概念即决策相关性、目标相关性、语义相关性。
(2) 可靠性。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可靠。在处理重大经济业务时, 一定要保证会计信息不得虚假、伪造, 不得做出错误的引导。可靠性是会计的本质属性, 是会计信息的灵魂。
(3) 可比性。在不同的时期, 针对同一个经济事项, 要经常分析其会计数据的变化。要求会计人员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 在特定的时期对于处理的经济业务具有一定的影响性, 过时则无效。
二、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因素
(一) 主观因素
会计职业判断应该建立在标准的会计条框、法律规章之上, 在灵活多变的会计规章制度内, 根据所处理的会计事项, 会计人员则需要发挥一定的主观意识来做出合理的会计职业判断。那么, 就需要会计人员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在不断的创新中, 能够准确地掌握一定的会计信息, 并且能够应对复杂的会计环境, 利用敏锐的判断力进行会计决策。同样, 会计信息是会计规则执行人员根据一定的会计规则而生产出来的, 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也会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会计信息是决策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 客观因素
会计人员按照所处理的经济事项, 在为其取得收益最大化的前提下, 要严格遵守该企业的治理结构, 在有效的约束范围内, 进一步的了解其经营理念、经营模式、行业特点和生产结构。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职业判断的同时, 要兼顾所处环境, 进行相应的选择与协调。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做出判断的时候, 尊重客观事实, 明确判断立场, 保持中立态度, 如实的反映经济事项对整个企业经营的影响, 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这个过程会因环境的变化、复杂的条件, 使看待事务的角度有所改变,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 足够的处理事项的经验和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
(三) 环境因素
我国会计准则及法规的不断完善, 也为会计人员提供更广泛的职业空间, 其中, 道德水准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职业判断, 当受到钱财、权益等诱惑时, 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就尤为重要。遵守职业道德是每一个会计人员都应具备的素质, 不为个人利益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滥用会计职权, 错误地进行会计操纵, 只有正确的做出职业判断才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会计职业判断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分析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影响经济事项的先决条件, 更是一种商品, 有需求也有供给。会计信息的质量与会计职业判断是相辅相成的, 这是导致会计失真现象发生的实质性原因。
我国颁布的会计条例很多, 但是, 对一定的经济业务没有做出明确的政策, 这就需要会计人员针对一系列的会计报表, 进行自主判断。在会计核算中, 由于经营环境的差异, 会计人员应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正确的反映一定阶段企业所承担的经济义务。然而, 在会计职业判断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会计人员在进行职业判断的过程中, 在一定程度上盲目的模仿, 没有从自身的情况考虑, 往往做出的判断不符合实际情况, 选择了错误的角度进行了错误的分析, 就出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所以, 会计人员应该从实际出发, 结合事实, 做出合理的逻辑推理、正确的判断以及有效的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最基本的质量特征就是决策有用性, 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决策者的决策及其后果, 会计信息失真, 将引起投资决策失误和社会经济资源的无效配置, 使交易费用越来越高昂, 最终导致交易的停顿, 企业破产, 银行倒闭等一系列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四、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对策研究
(一) 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培训
会计人员不仅要真正的掌握会计理论、会计原则, 更要在会计实务中, 不断吸取教训, 积累经验, 从而掌握一定的判断技巧, 从根本上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全面提升会计人员素质。我国也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重视培养会计人员的实践能力, 为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 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
由于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事务中, 很多情况都是出于主观意识的, 所以很多职业判断的错误也都出于主观因素。所以, 会计人员的道德素养与会计信息质量息息相关。会计人员应树立正确的行业观念, 对待经济事项要做到自律, 坚持以诚信为本。会计管理部门也要加大执法力度, 不断的完善法律制度, 尽量杜绝造假的情况发生。
(三) 变革会计人员的传统培训模式
我国会计教育模式较为单一, 多数注重于理论教育, 但针对实务操作的能力培养模式却比较缺乏。由于会计知识不仅仅局限在书面上, 更多的是从实践中得到真知。所以, 我国应该从增强实践教育入手,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使会计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得到飞跃式的提高。
(四) 完善企业会计控制体系建设
企业在营运的过程中, 不免存在会计体系不够完善的情况。这不仅需要会计人员从自身的专业能力、道德素质上提高, 企业也应加强管理力度, 控制经营风险。在治理层面上, 管理者也应多方面考虑, 及时对会计工作进行监督, 才能更好的控制会计工作在企业中的运营。
结束语
会计职业判断和会计信息质量贯穿于整个会计过程, 会计人员做出每个会计职业判断都最终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大多数会计主观判断都会提供多种多样的信息资源, 也影响企业做出重大决策。在会计处理过程中, 要多方面提高职业技能, 开阔眼界, 针对不同会计事务积极发挥职业判断能力, 坚决杜绝会计失真这一现象。
摘要:在多样化的会计市场中, 各种各样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也屡见不鲜。会计职业判断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决定性条件之一。会计人员要充分理解会计职业判断的含义, 从而恰当运用会计职业判断, 最大化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使会计信息更加明晰、准确。
关键词:会计职业判断,会计信息质量,会计失真
参考文献
[1]许京婕.从会计职业判断看会计信息质量[J].经济师, 2009 (2) .
[2]陈国辉.会计职业判断与信息质量控制[J].财经问题研究, 2012 (1) .
会计职业教育教学研究 篇10
关键词:中职会计,实训教学,职业道德
1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实训课教学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与教育部门不同, 条块分割
会计职业道德是财政部门由制定的, 而会计职业道德的又是财政部门通过对会计从业人员岗前考证和上岗后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来实现的, 而职业教育, 包括中职教育是归口教委来管理, 中职校受传统教育影响重视课程教育。课程教育与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的融合也就更说不上了。
1.2 中职类学校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不够重视
会计职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诚信意识的要求就很高, 然而长期以来, 大部分的中职校, 只重视会计知识和实训操作的传授, 而轻视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中职校在教学计划上没有安排相关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培养出来的学生, 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现代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
1.3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不够重视会计职业道德课程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 中职教育仍是以课程教育为主,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分为公共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训课三大板块。专业理论课主要设置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经济法律法规、财务管理等, 实训课则以会计手工的会计基本技能和会计电算化和会计综合模拟为主。大多数学校均未选修会计职业道德这门课程。
1.4 中职会计实训课中缺乏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内容
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教育教学中, 重视专业课实训教学而轻视思想教育, 更谈不上职业道德教育。由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不够重视会计职业道德课程, 那么在日常的实训课教学中就很少有统一配套的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课教材, 使实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缺乏理论依据。
1.5 中职学生也不够重视会计职业道德
在目前的中职会计实训教学中, 由于学校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不够, 使学生也缺乏对会计专业职业道德的认识, 导致大部分学生认为, 自己以后找工作与专业的职业道德没有关系, 他们不明确会计业职业者的责任所在, 不懂得诚信为本的职业操守。学生从思想上忽视加强自身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不能严格律己, 导致他们的会计职业道德水平低。一旦这些毕业生走上会计工作岗位, 很难保证不出问题。
2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会计职业道德, 是会计人员在会计日常事务中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即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工作中所应遵循的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教会计实训课的教师将义不容辞地肩负起这个重任。不可否认会计职业道德需要他律, 但是我们在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建设的同时往往忽视了会计职业道德的自律要求。虽然像安然事件终结了美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的历史, 但是这并不等于说自律不重要, 相反, 这恰恰是因为自律做得不够多、不够好。当巨额的经济利益同严肃的道德规范发生碰撞时, 只有通过潜移默化的诚信教育, 才能使之倾向于道德规范。诚信教育最好的时机应当在会计从业人员的启蒙教育阶段 (像中职教育) , 一旦将这种职业道德转化为个人的道德, 那么无论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上升到什么层次, 社会大众的利益都会得到保护的。因此, 我们在中职实训课教育学生中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意识和观念, 树立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风尚, 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等等的教育。
3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3.1 管理与学校通力合作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一方面财政部门可以通过选聘中职校教师参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通过培训与上课来传承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另一方面中职校可以通过选修会计职业道德和鼓励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学习会计职业道德。
3.2 在会计实训内容体系中增加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教学内容
在会计基本技能的实训内容中增加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 比如书写要求, 文字练习将潜移默化“爱岗敬业, 诚实守信, 坚守准则”等, 在会计凭证和账簿的修改, 严格要求, 则体现了“坚守准则”等等;在会计电算化和会综合模拟中也可以加入部分教学道德的内容。
3.3 会计实训教学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的理念
在会计实训教学中, 专业教师应适时地灌输会计职业道德知识, 将传授会计实训技能和进行道德的教育结合起来, 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品质是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形成, 教师一开始给学生传授实训操作时就要引入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会计实训教学的始终, 形成良好的氛围和理念。
3.4 融会计实训课教学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为一体的方法
通过实训中的每一操作及其注意事项潜移默化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 如会计基本技能训练的识别真假钞方法与练习时, 可以潜移默化出“诚实守信”, 练习手法与正确姿势时可以潜移默化出“坚守准则, 强化服务”, 同时从练习的枯燥无味潜移默化出“爱岗进业”等等, 只要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 我相信会计专业的学生慢慢就会内化会计职业道德的。当然, 也可以通过开发校本实训教材, 增加会计职业道德的部分内容来强化对学生的教育。
3.5 在与相关学科结合学习中树立坚定的会计职业道德情操
会计虽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但如果会计人员不懂财政、金融等与之相关经济政策, 就很难使本企业的会计流程运作好。会计学除了与一些经济学科相关外, 还与哲学、法学以及一些自然学科紧密地联系着。就会计职业道德观的树立而言.应在会计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哲学和法学的教育。通过哲学方法论和世界观与会计教学的结合, 更有助于学生明确会计职业道德, 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而会计学与法学的结合又使学生明白, 只要选择从事会计这一职业就意味着他要承担其相应责任与义务, 从而让学生心中树立起了一道无形的红线。
3.6 强化专业技能的培养, 克服会计本身之不足
会计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职业, 没有娴熟的会计技能, 即使有再好的个人道德, 也无法干好会计工作。精通专业知识与技能是会计职业道德得以生存的先决条件, 也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提高技能”的要求。为此, 对会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与教育, 绝对不能有丝毫的松懈。
概而言之, 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需要我们从事会计实训教学的教师正确地引导和有步骤地培养, 特别是在会计实训教学中, 会计教师应会计专业实训教学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 并与行业的实践结合, 从而树立坚定的会计职业道德情操, 并通过校企结合培养企业需要的会计人才, 做到:遵守会计职业道德, 加强会计专业技能, 做一个良好职业道德与熟练操作技能相融合的会计人员, 使之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重庆市会计学会:重庆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初级培训教材[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0
会计职业教育教学研究 篇11
关键词:职业教育 财务会计 教学改革 问题 对策建议
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中的财务会计教学是以会计学的相关专业知识为主体的教学,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以财务会计目标为导向,并对财务会计核算的相关知识进行说明,最终通过财务报告为总结。在新的教学背景以及新的经济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财务会计教学也需要加强改革和发展,从而顺应新的发展要求及发展趋势,最终推动整个财务会计管理的提升。而要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实现创新和发展,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不仅在教学的设计上要进行革新,同时在教学的操作和实践管理上也要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
一、对于财务会计教学改革的基本认识
对于财务会计的教学来说,它是一个较为系统的过程。其中需要我们解决一系列的问题,而在当前的财务会计教学过程中,很大一部分的教学工作都是相对片面的,其中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例如一些财务会计的教学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没有充分的结合当前会计管理的要求开展进行,课堂的教学是以讲授为重点的,缺少对会计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其中,还有一些会计学习者认为会计主要的就是进行数字统计和核算,其实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远远不止于此。我们知道,在实际的会计管理工作中,会计从业人员还需要处理一系列的人际关系管理问题,对于会计核算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确定因素灵活的进行解决。
除此之外,在财务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具备一定的操作处理水平,灵活应对会计工作中的出现的问题。会计工作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工作,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平,同时还需要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及水平。而在以往的学校教学活动中,其采取的教学方式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二、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中财务会计教学改革的研究
针对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中出现的教学问题,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从而进行系统化的改革和创新,重点就是要结合当前变化的要求是以及实际管理工作的需要,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革和管理。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财务会计教学的方式需要更加多元化
传统的财务会计专业教学是单向性的,而在交流探讨以及互动性上不够,这样一来也就造成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对此,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财务会计教学必须注重教学过程的改革,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共同分析和探讨,变灌输式的教学为互动探讨式的教学,从而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具有一定的自我学习意识。
2.加强实践性的练习与巩固
财务会计的教学必须同实践相结合,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把课堂上所学习的专业知识进行转化,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对此,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积极启发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或者是自我收集掌握的资料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的效率。与此同时,在课堂上要加强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从而是学生增强交流技巧和理论分析能力。
3.教学过程中实现专业性和综合性的有效结合
新时期的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管理和具体的工作职能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相关的财务会计管理人员既要进行专业化的财务管理,同时也要进行资金流动的分析,针对不同的流动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把握资金的流向和相应的回报和收益。这就要求在以往简单的核算和统计上报过程中,对财务的运行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以便企业的领导者更好的进行企业经营战略的规划和投资管理的决策。
4.突出职业能力的实践教学和管理
增强财务会计教学的职业教学是会计教学的重要问题。而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和职业的结合就要引进岗位职能的相关知识,进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和职业要求相结合。只有让财务会计教学和会计岗位相互对应,并通过实务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才会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为社会缩短人才的培养时间,并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三、财务会计教学模式相关研究和探讨
以上我们对高等职业教学过程中的财务会计教学进行了分析,而要实现全面的会计教学改革,在教学的模式上也需要我们积极的思考和探索。對于财务会计的教学来说,它需要以市场和经济管理为主要导向,进而财务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进行人才培养和专业化教育,会计教育有新的模式作为改革和发展的支撑。
1.首先,转变财务会计教学的相关思想
我们知道,随着社会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出现,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就业和发展为导向的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这种模式来说,它是一对一的专业化培养管理模式。高等职业的财务会计教学是和企业会计管理相结合的,对此我们可以增进双方的交流与合作,可以设立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教师可以深入企业当中进行探索学习,反过来,学校也可以返聘一些企业的会计管理人员来校开展教学,通过相互了解来增强教学的实用性、有效性。
2.需要转变会计管理的理念,同时更加具有国际性的视野
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是和整个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是在新的时期也和外界发展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进行财务会计教学的时候也就要求我们的学员从更高的高度角度来认识和分析财务会计管理,针对新的需求和变化,财务会计应该怎样进行,怎样做好各系那个会计规划和管理工作,这些都需要我们的财会人员进行了解,从而更好的实现企业全面发展。
3.以学促教、教学相长的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二者之间是相互相成的关系,所以我们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队伍就要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需要在学习中实现知识的增长。同时也要大力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在进行财务会计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加大对教师培训力度。
参考文献:
[1]张士堂.关于加强财务会计教学工作改革的几点建议[J].财务与会计,2003(9)
[2]荆新.政府会计基础模式:比较与选择[J].财务与会计,2003(9)
(责任编辑:祁彩云)
会计职业教育教学研究 篇12
(一) 会计职业判断的概念
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在会计法规、企业会计准则、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约束的范围内,根据企业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会计事项处理和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夏博辉,2003)。其实质是在会计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在没有明确的规章可循的前提下做出的经验判断。
(二) 会计职业判断的特点
会计职业判断的特点主要包括:一是合法性。会计人员进行会计账务处理时所做出的职业判断遵循的依据是国家权威部门发布执行的相关行业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及法律法规,具有合法性。二是主观性:虽然会计人员依据的是国家的法律法规,但在很多方面法律法规赋予了会计人员很大的发挥空间,一种业务发生可以有多种处理方法、方案可供选择采用,不同的会计人员从不同的角度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做出其职业判断,带有较大的主观臆断性。三是权衡性:会计职业判断具有主观性,在业务处理时也就存在着权衡性,会计人员权衡利弊时会做出对自身有利但有可能损害国家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处理结果。四是专业性:会计职业判断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没有经过系统培训、不具有较多专业知识的会计人员在业务发生处理时可能会发生严重偏颇,而具备较强专业素质的会计人员在对同种业务作相关处理时就会理性、正确得多。五是受约束性:会计人员的首要任务是提供有用、可靠、相关的经济信息,满足有关各方的信息需求。哪些信息有用、相关、来源可靠等都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解决。而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受到会计人员所处内、外环境、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大小等因素的约束。
二、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新准则体系下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
我国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活动较简单,对会计的要求不高,会计理论发展缓慢,限制了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原有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原则作了详尽的限制性规定,束缚了会计人员判断的范围。会计人员只需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作简单的是非判断,不擅于运用职业判断去处理日益复杂的会计实务,成为会计人员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的障碍。2000年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2006年又相继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标志着我国构建了完善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新准则的颁布,为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在相应制度约束下的灵活应用创造了更大的空间,会计标准更加准确、简练,会计职业判断空间不断加大,存在于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全过程(周新玲,2006),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同性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职业判断能力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因此,培养学生具有这种基本素质,才能适应未来的经济社会和会计工作需要。
(二)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会计提供高质量信息的必然要求
会计人员承担着向利益相关者提供真实、可靠经济信息的任务,我国会计准则对很多经济业务的处理只作了原则性规定和要求,并没有对经济业务的具体会计处理做出详细规定,经济业务会计处理结果对会计信息产生直接影响,对每一次的交易或事项,都需依赖会计人员根据自身专业知识及个人经验做出合理性职业判断,因此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对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也将产生重大影响。由于只要选用了恰当的会计原则、方法和程序,正确地确认和计量,并遵循复式记账的原理和方法,符合财务报告的框架,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就具有较高的真实可靠性,并能保持一定的透明度。因此必须培养学生具有这种职业判断能力。
(三)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未来从事会计工作的主观需要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即面临就业压力,能否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在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如何在会计岗位上有出色表现,都是高职学生关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美国会计教育改进委员会(AECC)在其第一号公报《会计教育的目标》中强调:“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是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为了使高职学生在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后能尽快适应工作需要,找到理论与实务的结合点,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工作中去,有必要在校期间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学生就业后具有职业判断意识和相应的职业判断能力,就能很快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经济事项,使本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可靠并使其在工作单位中占据一席之地。
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一) 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忽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
为了达到不做假账的基本要求,应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赋予会计人员的灵活性越大,越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有效制约和防止会计人员利用职业判断在会计核算上弄虚作假,粉饰会计报表等行为的发生。目前高职会计教学体系中,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已形成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为主体的完整体系,但在关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课程设置方面却很少涉及,即使有所设置,在教学课时和师资配备方面也未给予充分重视。学校对职业道德培养的不深入,对会计职业道德不大力倡导,很容易使学生不重视自身职业道德的培养。这对学生未来会计工作将带来巨大隐患,如做假账、挪用公款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二) 传统会计教学理念占主导地位
我国目前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教育现状不容乐观。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重视基础理论轻应用性理论,重视知识的传授轻动手判断能力的培养等一些传统教学理念,在一些院校领导和教师中仍普遍存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一言堂”、“满堂灌”的单向传输式的教学方法,陈旧的教学内容,单一的教学手段、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思想等会计教学思维模式、内容、方法,在会计国际化的今天已经陈旧过时(汪永兰,2006),这种现状不改变,不仅使学生对会计学习产生厌学、畏学情绪,导致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弱,对未来工作的适应性会受到很大影响。
(三) 学校师资配备重学历轻经验,使教师重视理论知识教授,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实践不仅可以验证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获得书本以外的职业经验。但在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内会计专业教师的配备上注重教师学历和理论水平,对教师是否具有实际工作经验很少考虑。由于缺乏实践经验,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会计理论知识的传授,采用教师讲解,学生记忆,课后学生针对教师的讲解作相关练习的机械记忆的教学方法(招燕,2006),缺乏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忽视对学生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没有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热情,未能培养学生分析与判断问题的能力,导致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缺乏后劲,无法做到终身学习。
四、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的对策
(一)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
会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企业会计政策的设计和会计事项的处理只能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经验、知识水平和实际驾驭能力。企业选择会计政策、进行会计职业判断,除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会计法律、行政法规外,还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按照教育部、财政部提出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中的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建设要求,按照《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学校除开设必要的会计专业相关课程外,应将会计法规体系的内容纳入教学课程计划中作为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开设《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在师资配备和课时上给予足够重视。教师在讲授法律法规时,不应只是单纯的照本宣科,而要穿插实际案例,使学生懂得会计人员应具备的首要职业道德就是遵纪守法,缺乏职业道德观点的会计人员会给单位和社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具备了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所需的法律知识和职业道德观念,会使学生今后的工作更加顺利。此外,还可增设针对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选修课和业余讲座,通过有重点、有目的地讲授和引导,学生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和素质会有大幅度提高。
(二) 更新会计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引进先进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的今天,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充实和更新其知识技能结构,认真学习领会相关的政策、准则、制度的精神实质,将精髓教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及时掌握最新的会计政策和理论知识。针对部分教师实践经验缺乏的现象,在学历达标的基础上,学校可以委派教师轮流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地方锻炼学习,只有亲自经历实际工作中各方面的问题,实践和理论才能更好的结合。还可以通过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会计或会计事务所的专家作为学校的客座教授,定期为教师开设会计实务讲座来开阔教师的职业视野,增加实务经验和阅历。教师理解了职业判断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才能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不仅让学生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使学生在发现问题时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更要注重应用性理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增加案例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上机操作等现代化手段,并且大力提倡启发式教学,双向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广现代化教学,鼓励学生在会计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和思维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创新人才(招燕,2006)。在授课内容上,教师既要讲授会计方面的理论知识,还应有意识地穿插一些培养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内容。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始终,涉及到很多方面,如会计原则的选择与协调、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会计估计、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谨慎性原则的实际运用等,必须依赖会计人员的判断来进行相应选择与协调。随着教师自身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不断提高,再辅之以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就容易将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转嫁给学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会计教学目标的确定应倾向于培养学生在未来环境中具有独立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人员经常面对陌生经济业务的出现、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不断更新,若会计人员不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将被社会所淘汰。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课程设置上除开设会计专业课程外,还应开设与会计工作密切相关的一些边缘课程,学生具备了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会使学生的知识贯通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有较大提高;二是教师在教授知识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主动学习能力,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即使身处困境,也可以攻克难关。学生具备了独立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未来日新月异的工作环境中、在纷繁复杂的业务处理中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发生严重的工作失误,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三) 加强会计实践教学,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重视校内会计模拟实训
能力的培养需要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可以通过到校外实习基地锻炼和校内会计模拟实训的结合进行在校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培养。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的前站,学校应通过多种渠道与校外的企业包括商业企业、工业企业、旅游业、银行、房地产业等行业或会计事务所进行联系,让学生有机会亲临会计实务操作现场,自己动手进行账务处理,会使学生受益匪浅。感受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的敬业精神和熟练的业务技术以及精湛的职业判断能力技巧对学生会有较为强烈的思想冲击和激励作用。但校外实习基地在现实中很难实现,很多单位不愿意或害怕自己单位的信息资料成为公开的秘密,因而不接受实习生。校内会计模拟实训可以使学校有较大的自主权和方便管理学生,因此校内会计模拟实训成为训练在校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检验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是否系统,帮助学生在模拟的会计实务处理过程中培养基本职业判断能力的有效途径(陈英新等,2007)。校内会计模拟实训的有效开展需要有比较完备的会计模拟实验室为支撑。而目前高职院校会计实训实验室的建设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会计模拟实习教材严重滞后,更新缓慢,内容陈旧,内容多是简单的业务题,难于适应当前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的要求,导致大部分的会计实训流于形式;会计模拟实习岗位设置不完整;会计模拟实习效果评价体系缺乏有效性;会计模拟实验室基础设施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有:加强会计模拟实习教材建设,高职院校需要加快新教材的引进或者组织由高水平教师和具备实践经验的会计工作者编写有针对性的自编教材;健全会计模拟实验室岗位建设,设置审核员岗位,审核贯穿实训全过程,手工模拟与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等;完善会计模拟实习效果评价体系,可采用账面评价、小组评价与公开答辩组成的评价体系;加强会计模拟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加大投入,改善会计实验室基础设施条件。会计实训实验室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个方面要密切配合,不可偏颇(李萍,2007)。
摘要:会计职业判断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主观活动,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事项的处理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经验、知识水平和实际驾驭能力,是新形势下会计人员必备的素质。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是我国会计人员来源的重要生力军,职业判断能力的高低关系到其实际工作能力的高低。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的现状,并对如何强化职业判断能力培养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判断能力,会计教学
参考文献
[1]李萍:《加强高职院校会计模拟实验室建设,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实验室科学》2007年第4期。
[2]汪永兰:《论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培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第36期。
【会计职业教育教学研究】推荐阅读:
职业教育中会计教学09-20
会计职业道德研究06-12
职业中专会计教学07-13
会计职业道德培养研究07-20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研究07-03
会计专业职业实践教学08-15
职业规划中职会计教学09-21
会计基本职业技能教学10-12
会计职业道德研究分析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