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会计

2024-06-19

职业院校会计(精选12篇)

职业院校会计 篇1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强调“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以培养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其中,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更应是具备一定专业理论素养、能够快速适应会计各工作岗位要求的应用型人才。现在的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教学模式上都做了深入的改革, 大力推行以“工学结合”、“能力本位”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因此, 必须明确高职会计专业学生需要具备哪些职业能力。

一、高职会计专业职业能力的涵义

会计职业能力是会计从业人员能够胜任职业职责所应具备的水准, 是能高质量地执业所需具备的职业品格、职业知识以及职业技能的集合。会计职业能力可以分为会计工作能力、学习能力和其他社会能力。

1. 会计工作能力。

高职会计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是中小民营企业。这些企业的特点是小而全, 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是上手快、知识全面。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符合社会、行业、企业需求的能力素质。一般可分为会计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 (1) 会计专业技能。会计专业技能是指在执业过程中与会计专业技能知识直接相关联的职业判断、处理方法等, 也可称为一般通用会计职业技能, 可以以会计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基本能力证明。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 还应在理解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前提下, 熟练运用会计处理方法合理恰当地反映某一会计领域的会计现象和经济事件 (专业技能要求根据具体会计岗位的不同而不同) 。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只规定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一般要求和具体原则, 但对记录的要求却不再明确规定。这就要求在会计选择与判断方法方面应合理把握、恰当运用。这方面的技能要求注重专业的针对性和专业的应用性。 (2) 通用技能。通用技能是指在执业过程中与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不直接关联的重要技能, 例如专业英语应用能力、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等等。这些技能是会计专业技能的辅助工具和载体。

2. 学习能力。

在各产业、各学科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新纪元里, 用人单位不断变换着对员工素质的要求, 那些拥有深厚的专业造诣并能了解甚至通晓相关专业及相关领域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备受青睐, 他们善于综合多个领域的技能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而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会计人才的高职会计专业则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觉学习、善于学习的能力, 这样才使学生有发展的潜力, 才能令学生较为顺利地完成知识的迁移和知识的转化, 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不断汲取新的技能与知识, 在面对不断更新会计法律法规和错综复杂的会计工作环境时, 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由传统的会计专业人才转向跨专业、跨领域的复合性人才。

3. 其他社会能力。

会计工作的进行有广泛的行业背景, 专业性很强, 它需要与各方面及相关人员沟通协调。名副其实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包括人际交往、公共关系、职业道德等在内的各种社会能力。这种能力是会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它具体表现为决策分析能力、社会认知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执行能力、时间安排能力、抗压能力以及价值观等。将以上三个方面的能力综合理解, 职业能力即是对各项规章制度的理解和处理能力, 是会计综合分析与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是价值观及态度行为能力, 是会计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 是铸就会计人格的能力。

二、培养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会计职业能力的思考

1. 进一步确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确立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是以服务为宗旨, 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以就业为导向,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在继续提高职业岗位操作能力的基础上, 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发展性、适应性的职业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工学结合”的片面理解, 使高职教育倾向于重技能轻素质的速成培训, 简单重复的账目登记使学生缺乏对实践操作环境的感知。充分认识和正确地理解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内涵, 对进一步确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及实现高职教育目标有着莫大的指导意义。

2. 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高职会计专业特有的课程体系能培养出具备专业技能 (记账、算账、报账等技能) 和综合技能 (报税、财务分析、财务决算等技能) 的会计专业毕业生。但有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设置的课程体系并未适应不断变化的会计环境, 仍以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这样传统的课程配置, 重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教学;还有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比较符合会计工作岗位对会计人员知识和能力的需要, 但具体施行时又流于形式, 延长了学生毕业后对企业及工作岗位的熟悉周期, 弱化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充分认识和正解地理解会计职业能力内涵, 能更加明确高职会计教育的目标, 从而有效地实施会计专业课程建设。

3.“双证制”———会计职业能力考核新标准。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采取的考核评价内容、考核评价方式均不适当, 使课程设置虚有其名。考核内容仍是教师讲过的教材内容, 助长了学生“上课抄笔记、考试考笔记”的以应试为目的的学习方法;考评以课程成绩评定不利于学生对平时实践过程学习的重视。对于会计实践能力的考核也只凭借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成绩及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情况来衡量, 难以常态反映学生应对实际操作环境的能力及应变能力。我国《会计法》中明确规定, 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人员, 必须取得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这已经成为了我国会计相关行业的职业准入制度。

4. 重练教学方法。

在会计专业理论讲授过程中使用案例式和参与式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 使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团结协作, 借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施行赏识性教学, 及时发现并鼓励学生正确面对问题, 鼓励求异认识的提出, 允许争议存在。通过学生分组讨论、研究, 解决冲突和矛盾, 教师从旁辅助作有针对性的回答讲解, 培养学生职业品质, 使学生明确在实际工作中应正确面对非单纯的数字关系和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

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离不开过硬的师资队伍, 因而在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 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专业教师应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 并且具备较高的实践教学水平, 既能授业解惑又可锤炼学生技能。提升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 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综上所述, 在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 应始终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求创新”的培养思路, 重视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均衡协调发展, 结合各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 使会计人才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求。

摘要:经济越发展, 会计越重要。社会需求的不是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会计人才, 而是具备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能力的会计人才。重新审视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 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教学模式的改革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会计专业,会计职业能力,会计职业资格证

参考文献

[1]李萍.高等职业教育会计职业能力再思考[J].财会通讯, 2009, (7) .

[2]郭剑媚.以会计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会计教育模式研究——以高职会计教育为例[J].绿色财会, 2010, (2) .

[3]黄晓榕.基于通用会计职业能力与专项会计职业能力的考核评价[J].财会通讯, 2010, (28) .

职业院校会计 篇2

一、职业道德的失范的原因

1.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人际关系复杂多变,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错综复杂,很多人在物质财富以及利益的驱使下失去了方向,致使企业内部存在很多徇私舞弊、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等不良行为泛滥,而会计人员主要管理企业的资金,处在财经大权的关键地位,在不良社会环境影响下,其价值观受到很大的影响,可能会导致职业道德失范。

2.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淡薄

在会计人员的队伍中有些人缺乏规范的职业素养,在工作中不按照规范行事,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等违背会计准则。还有一些会计素质较低的人员把会计行业诚信为本、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的道德规范抛在脑后,伪造会计凭证、侵吞公共财产,更有甚者对于故意逃避检察机关的审计,销毁会计资料,严重扰乱经济秩序,损害集体利益。

3.会计行业的监控制度不完善

会计制度仅仅是对个别条款设计到的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要求,而没有系统、全面的职业道德规范来引导、约束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很难形成约束机构来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有的单位内部没有明确的财务职责,没有落实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监督检查不力,致使企业内部会计人员有张不循、循章不严,不能实现有效的相互制约与牵制的监督机制,弱化内部监督与制约。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重塑

1.重塑会计职业道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范来矫正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道德行为;另外,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是独立、自主、平等的经济实体,其目标是寻求企业价值最大化,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能力,要求企业要具有合理发展的能力,职业道德要考虑这些方面的内容,

2.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主要是管理财务方面的事务,掌握着企业的`命脉,所以会计人员的选用一定要慎重。会计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自觉遵守规则。另外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与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品质以及规范的职业信念。会计教育与培训不仅要教授会计人员知识与技能,还要注重灌输会计人员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重视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与思想水平,要特别注重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使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本行业。总之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三、不断完善会计道德的奖惩机制

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系列考评和奖惩机制,比如在内部建立监督会计人员工作行为的监管组织,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追踪记录制度。对所有持证人员进行详细的等级,建立个人行为档案,对会计人员的额行为进行量化记分,在会计年检中做档案记录。完善内壁控制制度在企业内部完善控制制度,建立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实行有计划的会计轮岗制度,同时加强会计人员的内部监督,形成有效的牵制机制,以便防止腐败贪污行为发生。另外,要从内部控制上规范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加强社会监督力度。加强财务、审计等部门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监管;有效的发挥企业员工与社会成员的监督力度,使会计人员时刻感觉到社会监督的压力,从而在工作中谨言慎行。

四、结语

职业院校会计 篇3

一、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

近几年国内国际上财务造假案层出不穷,每一起造假事件涉案金额之巨、涉及面之广令人触目惊心,虚假的财务信息从多个侧面折射出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严重性和普遍性。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淡薄,缺乏敬业精神;追求个人利益,缺失诚信;藐视会计执业纪律,违背职业准则。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如下:

1.会计职业人员自身因素

会计人员不注重自身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提高,受个人利益的驱动及对现实的妥协,违反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不关注、不注重法律法规的学习,使其很难做到依法办事;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偏低,在工作中缺乏细心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会计人员自律性差,不能遵照法律法规中的有关规定严格要求自己,是最直接的原因。

2.企业缺乏监督机制

企业规章制度不健全,缺乏具体的内部控制制度,为会计人员犯罪和违反职业道德行为提供了条件。会计人员在企业的地位具有从属性,其职业道德在企业会计工作中的作用及作用的大小,必须从属于所在企业的文化层次及主管领导的道德水准。当前,造假等违法行为多是会计人员在单位负责人的强令、胁迫、指使和授意下实施的。这种不完善的管理体制,难以让会计人员独立履行职责。

3.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人们的道德观、价值观也在发生变化,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的不良思想等有所抬头。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同样会波及到会计人员,使一些会计人员为了满足个人私欲,从而不顾职业操守,利用专业优势,铤而走险贪污或挪用公款。

4.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乏力

当前我国的会计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新《会计法》规范了会计行为,对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某些方面操作性较差。如许多会计行为在法律法规中没有明确的规范,某些规定责任主体不明确或责任主体过多,发生责任人之间相互推委的现象,造成无法追究的责任,使得某些不法分子有了可趁之机。

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长远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需要各层次、各方面的齐心合力。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过程中,应该注重紧密结合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使建立和完善的过程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让“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作假账”真正成为广大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理念。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应通过以下途径:

1.加强政治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职业的特性就是要会计人员必须具有很高的道德素质。会计人员应当不断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会计人员还应当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有目的、有计划的接受职业道德教育,充分认识到会计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自觉提高专业道德修养,增强爱岗敬业意识,维护会计职业的尊严。

2.强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自我约束意识

会计职业道德不仅要调整会计人员的外在行为,还要调整会计人员内在的精神世界,会计人员自我约束意识不强可能会引发不良的职业道德行为。因此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自我约束意识是强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这种自我约束是靠人们道德观念的充实和习惯自觉进行的。

3.建立有效的内、外部监督机制

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自我觉悟,还要有有效的监督措施。企业首先要建立和健全内部监督制度,把住财务信息失真的第一关。加强内部审计是内部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内部审计,可以有效的评估企业内部制度的执行情况,监督和约束董事会、经营者的经济行为。其次要完善社会审计监督体系,确保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对任何单位或个人无论以何种方式干预注册会计师进行独立审计的行为,都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以期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公证和监督作用。

4.净化会计人员的从业环境

会计人员不仅工作在会计领域,更生活在企业小环境和社会大环境中,其职业道德必然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干扰。在企业的小环境中,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在企业的文化及主管领导的职业道德水平;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如果整个社会道德意识淡薄,公共意识低下,也不可能营造出高品质的会计职业道德。因此,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良好的会计从业环境,是进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根本保证。

三、结束语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经过了金融危机的洗礼,会计改革不断推陈出新,会计专业性和技术性日趋复杂,会计行业越来越为世人瞩目,讲求会计诚信,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尤为重要。会计诚信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同样是“人”的建设,没有个人道德素养的提升,其他一切工作都是空谈。因此,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和我国国情相结合,汲取并借鉴国内国外的道德精华,将行业诚信与职业道德建设融汇于提升社会大众的道德。以社会公众道德的普遍提升为根本,以会计职业道德的进步为最终目标,以求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减少会计人员不道德行为的发生,彻底改变会计职业道德失范。

参考文献:

[1]《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专题讲座》

职业院校会计 篇4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 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取得显著成绩,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实用人才。国家也陆续推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法律法规, 继续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时期, 办学规模逐年扩大, 国家资金投入越来越大, 资金来源更加广泛, 学校面临的会计环境也发生着显著变化, 横向联系更加广泛, 涉外财务不断增多。高职院校资金及规模的不断扩大也使得各方面对高校的资产和效益方面约束缺失, 导致了高校由于会计管理方面的不良操作, 使得高校陷入债务循环之中, 使得高校的会计管理工作出现很多问题。而且随着进入信息化经济时代, 社会经济生活无处不受现代信息技术的冲击, 会计工作也受到了相应的影响, 会计理论、实务产生了巨大的变革。会计信息化, 将使会计工作的重心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会计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这些都加大了高校在会计方面的压力。因此, 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以适应这种变化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信息化条件下对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和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途径进行探讨。

1 高等职业院校会计工作及会计人员素质现状

高等学校会计工作基本工作内容之一就是预算、决算管理, 高校决算管理包括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高校会计工作的另一项内容就是收支管理。高等院校的主要收入一方面是国家财政投入, 另一方面银行贷款、校友捐助。高等职业院校的会计信息是指院校会计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并予以解释后产生的, 是会计管理和学校管理所需要的一部分经济信息。其核心是财务信息, 即资金的筹措、分配和运用等方面的信息, 也包括业务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相关经济信息。会计信息的载体主要是会计资料, 会计信息的管理和运用就是对会计资料的管理和运用。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反映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科研及技术开发、经济合作等过程中的资金筹集、分配、运用等情况。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地应需而用, 是高职院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 而高职院校会计信息的管理运用是否科学高效是关键。

近几年, 会计的发展经历了电算化和信息化两次重大的变革。会计电算化的变革, 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过去的手工记账、算账的过程, 使得会计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 规范了会计工作。会计信息化是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到会计行为当中, 是对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等各方面的促进。所以会计信息化的实质就是现代会计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逐渐发展的过程。会计信息化的普及能够增强会计管理能力、核算程序方法等, 因此会计信息化是高校会计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 人员结构参差不齐。目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人数众多, 共1 300万人左右, 但有学历、有职称者比重偏低, 特别是中高级会计人员比重较小, 尤为短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者占6.5%, 无学历者占76.4%, 即没有受过正规专业教育的人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就是在高等人才积聚的高校中财会人员的现状也令人担忧, 目前我国大批高职院校都是从原来的专科学校或几个地方性院校合并而来, 财务人员本来就参差不齐、人员结构老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不够, 计算机财务软件实际操作能力不高, 造成财务部门人员结构很不合理, 会计工作的质量根本没法保证。

2 信息化条件下对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

2.1 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要求

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 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职业道德水平有特殊的要求, 一名合格的会计人才首先要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 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必须德才兼备, 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中国著名会计大师杨纪琬说:“诚信不止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也是做人的准则。”而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 先进的会计技术既能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同时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果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不高, 就很难保证其会计行为的客观公正, 其所制造的会计信息质量就难以令人信赖。在工作中要客观、真实、合法地反映经济业务, 培养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 要廉洁奉公、坚持原则, 依法履行职责, 维护财经纪律, 敢于抵制、纠正、揭露违法乱纪行为, 保护国家和公众的利益。

2.2 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

会计人员首先要掌握会计专业理论知识, 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会计工作中不确定因素的增多, 业务处理的多样化, 处理难度的增加, 以及会计管理职能的增强, 会计的理论、方法等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创新, 信息环境下的会计人员不能再仅仅是死记硬背准则和制度, 而要有远见, 具备分析、判断、交流等能力。会计人员还要具备一定的人际才能和应变能力, 能较好地同工商、税务等职能部门和相关人员打交道, 对一些不确定的、复杂的或新出现的情况, 能够以掌握的知识做出判断, 不断提高业务技能水平。

2.3 对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

会计信息化要求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能只局限本专业, 而是既要有一定的深度, 又要有一定的广度。

2.3.1 信息技术知识

在知识经济时代,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财务分析、财务决策会给企业带来及时可靠的经济信息, 从而有利于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因此, 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 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特别是信息化条件下, 网络技术的革命带来企业管理、营销方式、财务管理的革命, 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出现直接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处理和披露, 同时财务软件向网络化、管理型发展, 迫切需要会计人员掌握必要的网络和应用软件知识。

2.3.2 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会计人员素质的特质, 是职业判断能力的基础, 也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最起码的从业知识, 主要包括会计基础、财务管理、相关行业的会计理论以及行业财务制度、管理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等。会计电算化显得尤为重要, 是提高会计工作效率的保证, 也是会计信息化的前提。会计人员除了具有专业知识以外, 还必须具备与会计工作有密切关系的财政、税收、金融等相关知识, 这是会计人员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的必要条件。

2.3.3 财经法律知识

会计人员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 熟悉国家的一些法律法规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相关税收制度, 应熟知国际惯例, 及时掌握政策信息, 了解经济动态, 并能联系单位实际情况, 正确地执行。

3 会计人员素质提高的途径

3.1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完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评价标准

内部控制制度是内部监督制度的精髓, 所以必须要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这就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设置专业的会计师制度, 会计师既要评价内部监督是否有效, 提出完善内部监督的意见, 又要检查内部监督的执行情况, 督促内部监督的有效执行,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务要求科学合理的制定财务报表。同时还要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评价标准建设, 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是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表现的认定, 是培养会计人员形成良好职业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会计职业道德职能和作用的发挥, 主要是依靠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来实现的, 离开了会计职业道德评价, 会计职业道德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对象是会计行为, 具有2个方面: (1) 会计人员之间和社会 (会计中介机构和监督机构) 对会计行为所作的评价。即对合乎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给予肯定、支持或表彰;对不道德的会计行为, 依据情节不同, 给予批评、谴责、处罚, 直至追究行政刑事责任。 (2) 会计人员对自身行为的评价。即会计人员对自身的职业活动经常进行是否合乎道德规范要求的自我检查鉴定。通过经常的自省可以更加自觉地改恶从善, 自觉地恪守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值得注意的是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工作中, 应当把提倡与反对、引导与约束、教育与奖惩结合起来, 最大限度地运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手段, 培养文明行为, 抑制消极现象, 促进扶正祛邪, 扬善惩恶的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3.2 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提高会计人员的信息化处理能力

专业知识是会计人员素质的特质, 是职业判断能力的基础, 也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最起码的从业知识, 主要包括会计基础、财务管理、相关行业的会计理论以及行业财务制度、管理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等。会计电算化显得尤为重要, 是提高会计工作效率的保证, 也是会计信息化的前提。在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 对于会计人员的要求逐步提高, 不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广泛的信息技术知识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得会计信息的处理能力迅速扩大, 高校的会计信息系统在提供财务信息的基础上, 也提供了丰富的管理信息, 会计人员不仅要做会计信息的提供者, 更应该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所以会计人员必须更新观念, 从传统会计向计算机网络会计转变, 从单纯的会计核算向参与管理和决策的方向转变。会计信息化要求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仅要有一定的深度, 还要有一定的广度, 要精通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理论, 熟悉企业经营管理以及相关的法律规范, 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业务能力和实践技能, 因此, 会计人员更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 及时更新知识, 同时, 要将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不断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为领导经营决策当好参谋。

3.3 加强对在职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 及时进行业务培训

对正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进行后续教育, 以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 使之更好地适应高职院校的发展更好地为学校的发展服务。会计信息化条件下, 要求会计继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而不是简单地进行知识的更新。要具有较强的时局洞悉力, 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在会计继续教育的形式上, 以专门业务培训为主, 其他学习形式为辅, 并进行定期考核, 使会计人员为适应岗位要求而主动掌握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 自觉遵守会计职业道德, 为公众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1]庞静.浅析新时期高等院校会计基础工作[J].财会研究, 2011 (10) :106.

[2]黄少菲.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现状及建设思路[J].中国信息界, 2010 (10) :58-60.

会计人员职业价值和会计信息价值 篇5

【论文关键词】会计人员职业价值 会计信息价值 会计信息质量 互动机制 重构

引言

在决策有用的信息观导向下,信息是否决策有用直接决定了信息提供者的竞争地位。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加工者,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作用与地位。市场中不断出现的财务报告舞弊行为使会计信息的质量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也使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怀疑甚至不相信这一信息源的有用性,最终导致了会计人员职业价值下降(王跃堂,2001王海民等,2004)。会计人员职业的价值与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价值是不可分割的,如何重塑市场对会计人员及会计信息的信心,关键在于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质量。本文将以会计信息质量为核心,讨论会计人员职业价值以及会计信息的价值,最终提出会计人员职业价值和会计信息价值的重构途径。

一、会计人员职业价值及会计信息价值的现状

(一)会计人员的公众形象堪忧

我国资本市场出现一系列的会计造假事件和美国资本市场一连串丑闻使得关于会计诚信问题的研究已成为会计学界、经济学界乃至社会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由此,会计人员以诚信为核心的职业道德问题也受到了社会公众的质疑。会计人员似乎成了舞弊与造假的“代言人”,甚至在公众心目中会计人员的造假能力成为其会计水平的衡量标准。舞弊与造假等行为大大违背了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

(二)会计人员的企业内部形象下滑

在会计人员所服务的企业内部,部分公司管理层人员以及企业的其他工作人员认为会计部门并不能为企业实现价值增值或创造直接的价值,从而对会计人员的存在价值有一定怀疑,甚至认为会计存在只是制度性的安排。同时,会计人员在薪酬上也不能获得重视。笔者认为,这一现象除了与管理层人员以及企业的其他工作人员的偏见有关外,也与会计人员自身在企业决策中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有关。

(三)会计信息价值的降低

在决策有用观的影响下,是否能够提供决策相关的信息成了评判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会计信息价值的重要体现。然而,因为会计造假使会计人员的形象下降,从而也带来了会计人员的产品——会计信息的价值下降。虚假的财务信息不但不能为使用者提供有效的决策,甚至还会导致决策失误的严重后果,长此以往,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失去了信心。

二、会计人员职业价值与会计信息价值的界定与分析

(一)会计人员的职业价值

笔者认为,会计人员的职业价值从其存在性角度来讲,可分为积极价值与消极价值而从其所获补偿的角度来讲,可分为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

1.会计人员职业的积极价值与消极价值

笔者认为,会计人员职业的积极价值是指会计人员职业因为市场的需求而存在的价值。介于代理关系的存在,公司外部的相关利益者需要了解公司的运营情况,而会计信息是他们重要的信息来源,因而作为这一信息的生产者——会计人员的存在是有积极意义的。从这一点上来说,如果会计人员能够提供公司相关利益者所需要的有用的信息,就具有积极价值。

会计人员职业的消极价值是指会计人员职业因为制度规定而存在的价值。出于制度规定,要求所有企业对外报送财务报告。因此,企业配备一定的会计人员从事财务信息的生产,这种情况下对会计人员职业的需求是出于制度安排的需要,笔者称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职业的存在价值为消极价值。

2.会计人员职业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

一项资产的内在价值指其未来所能获得收益的现金流的折现,会计人员是一项特殊的资产,笔者认为会计人员职业的内在价值在于其工作期间对企业所做贡献的大小。但这一贡献的大小无法直接评价,只能通过对其所创造的产品——会计信息的作用的评价来实现对其内在价值的评价,而这一作用又取决于会计信息的质量。

会计人员职业的外在价值应该是其内在价值的外在体现,这一价值往往可以表现为公司给会计人员的薪酬和公司外部相关利益者对其所呈现的产品——会计信息的价值的肯定。

如今,会计人员职业的外在价值往往会偏离其内在价值,很多情况下会偏低,如许多公司给予会计人员的薪酬也普遍较低外部相关利益者对会计人员所提供的信息在较大程度上不予肯定,一方面公司及外部相关利益者对会计人员职业的价值并没有正确的认识另一方面,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会计人员没有坚守自己的职业操守,甚至丧失自我,最终导致职业内在价值的下降。

(二)会计信息的价值

在决策有用的信息观下,会计信息的价值主要表现为是否能为预期使用者提供决策相关的信息,只有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才能使相关利益者在对公司的经营成果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做出适合自身的决策(陈胜蓝等,2006),而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在于会计人员所生产的信息对公司状况披露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如果会计信息的质量下降(如虚假的会计信息),对相关利益者来说,即使其数量再多也是没有价值的,甚至会误导相关利益者做出决策,在此情形下,拥有虚假的信息还不如没有信息。这一点正是在现实情形下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会计人员质疑的根本原因。

(三)两者之间的互动机制及其外在的影响因素

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主要生产者,在会计人员职业价值无法直接度量的情形下,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会计人员职业的价值,因此,会计人员职业的价值与会计信息的价值是一体的。会计人员职业的价值与会计信息的价值是互相影响的,具有共生性。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起到了主要的决定作用,因而其生产行为决定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也就决定了会计信息的价值。反之,因为会计信息的价值才使会计人员职业的存在有意义,会计信息的价值也就是会计人员职业价值的外在体现。会计信息在生产及传递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既有来自人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如管理层压力、社会公众的压力以及会计人员自身的素质,又有来自外在客观因素的影响,如公司业务性质、政治经济环境等。

会计人员职业价值与会计信息价值的互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如图1所示。

图1的中间区域为会计人员职业价值与会计信息价值的互动机制,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如诚信、独立性、客观公正等及业务素质如职业判断、制度遵循等决定了其所生产的会计信息的质量反过来,会计信息质量高低及其对使用者决策的有用程度也影响了外界对会计人员职业价值的认识。

图2的外围区域为对这一互动机制的影响因素。从公司内外部角度来说,在公司内部,会计人员在生产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管理层的压力,从而可能会威胁会计人员生产会计信息过程中的独立性与客观性公司业务环境的复杂性可能会影响会计人员在生产会计信息过程中对规制的正确运用及其职业判断。在公司外部,社会公众的压力也可能会间接影响会计人员的会计信息生产过程,而公司所处的政治经济环境可能会影响会计人员生产会计信息过程中的职业倾向。在发达的政治经济环境中,会计人员可能要面对更多的职业选择。还可以从主客观角度对以上因素进行分类,其中管理层压力及社会公众的压力为人为因素,而公司业务环境及政治经济环境为客观因素。

三、会计人员职业价值与会计信息价值的重构

(一)会计人员职业价值与会计信息价值动态重构的基本思路

对会计人员职业价值的重构与会计信息价值的重构是一体化的,也是共生的,两者之间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在对两者的价值重构过程中,既可以提高会计人员职业价值为出发点,也可以提高会计信息价值为出发点,但无论以谁作为起始点,在此过程中,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都是其核心内容。动态重构的基本思路如图2所示。在图2中,提高会计人员职业价值与提高会计信息价值之间是一个互动循环的过程,而这一循环中的动力源为外部会计信息相关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迫于会计信息相关使用者的要

求,从一个循环方向来说,会计人员通过不断提升对职业操守的遵循和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增加会计信息对使用者的效用,从而最终提升会计信息的价值从另外一个方向来说,相关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会对信息质量起到监督作用,特别是专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这种监督作用更为明显,具有一定的导向性,从而使会计信息价值得到提高。但这种监督作用最终会反馈到会计人员,引导会计人员生产具有较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提高会计信息价值。相关使用者对会计信息价值的肯定无疑会映射到对会计人员价值的肯定中去(课题组,2001柏子敏,2007)。

(二)会计人员职业价值与会计信息价值重构的具体措施

对会计人员职业价值与会计信息价值重构的具体措施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从会计人员自身出发,建立以会计人员职业前景为目标的价值观另一方面从提高会计信息价值的角度出发,建立以相关使用者决策有用的信息观为基础的会计信息价值观。

1.建立以会计人员职业前景为目标的价值观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外部公众很难直接了解企业的状况,大部分情况下只有通过解读企业的财务报告来了解企业的状况。会计信息的生产过程如图3所示。

在这一过程中,会计准则、制度等规制能为外部第三方所观察,但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业务素质却难于观察。是否能够遵循会计准则、制度等规制,独立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自身。面对管理层的压力时,许多会计人员往往会丧失独立性,屈从于管理层的意志。笔者认为,会计人员在为了求得短暂的利益时(如为了保住职位,获得一时的奖励等)而往往屈从于外界的意志,但必须要看到,这种短暂的利益的获得往往是以牺牲会计人员的职业前景为代价的。会计人员在根据管理层意志生产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往往会歪曲信息本来的面目,从而降低会计信息的质量,使会计信息的价值降低。长此以往,会计信息的相关使用者丧失了对会计人员诚信的信心,会计人员职业的价值将不再得到认可,这对于会计职业发展来说,将是一个极大的威胁。因此,捍卫会计人员职业的价值,保持会计人员在信息提供中的竞争地位,将关系到会计职业的发展前景,也是每一位会计人员必须树立的价值观。

在具体操作中,可以从职业道德和自身素质两方面入手。

(1)从职业道德的角度来说,会计人员建立良好的自律机制,在一定情形下尽可能减少外部影响,如管理层的压力,并寻求对其作相关解释宣传的机会。同时,每一个会计人员都应该维护自身的职业前景,保持在会计信息生产过程中的独立性。只有这样才能树立会计人员良好的外部形象,也才能使其产品——会计信息得到外部使用者的认可,从而提高自身的价值。

(2)从自身素质的角度来说,每一个会计人员都应当树立以提高会计信息生产能力为目标的职业规划,不断加强后续学习,正确理解各种规制的要求。同时,应该不断掌握会计信息生产的新的处理手段。如加

强对信息系统的使用等,最终生产出符合外部使用者需求的会计信息产品,提高会计信息的价值和自身的价值。

2.建立以决策有用观为基础的会计信息价值观

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财务报告目标的重心由过去的“受托责任论”发展成为“决策有用论”(Scott,William R.,2000)。这就意味着如果我们提供的会计信息对外部使用者而言没有决策有用性,其价值必然会遭到质疑。在这一重心转换中,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产品的质量衡量标准也应该发生相应的转换。迫于管理层压力而生产的虚假会计信息以及不能反映企业经济实质的会计信息,其决策有用性显然很差。会计人员在对会计信息生产过程中对各项规制的遵循以及对各项政策的选用都应该以提高决策有用性作为出发点,这样才能提高其所生产的会计信息的价值,也才能提高自身的价值。

四、会计人员职业价值与会计信息价值重构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技术创新与发展对价值重构的影响

近年来,在计算机、通信以及互联网方面的技术创新与发展给会计信息的生产与提供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例如,计算机的发展使会计人员对会计资料的处理效率更高,更能快速及时地为外部使用者提供所需要的会计信息通信及网络的发展则为会计信息的传递提供了新的手段,与外部使用者就会计信息的互动与交流有利于会计人员及时掌握外部使用者对会计信息产品的需求而采取相应措施,这一切都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价值与会计信息的价值。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如果会计人员对这些技术不能合理有效地运用,其作用就会适得其反,反而会降低会计人员职业价值和会计信息的价值。

(二)组织变革对价值重构的影响

为适应企业经营发展而出现的组织形式多元化也给会计信息的生产带来了挑战。虚拟组织,网络组织等使会计信息的生产及提供变得更加复杂。如何适应这些变化并能够处理好会计信息的生产与提供将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从而影响会计人员职业价值及会计信息的价值。

(三)外部机构监管对价值重构的影响

会计信息的质量是会计信息使用者与生产者博弈的结果,但是作为规制的制定者以及市场的监管者,如准则委员会、证监会等,其对会计信息生产者的监管力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从而最终影响会计人员职业的价值与会计信息的价值(KirschenhEiter,1999)。

五、结论

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决定了会计职业活动,会计人员的职业劳动决定了会计信息的价值。会计职业价值的高低,第一在于其包含的劳动量(会计信息的提供量)第二在于其劳动效果(会计信息的质量)。随着重心从“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的转变,能否为会计信息的相关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已经成为衡量会

浅谈职业院校会计实训课 篇6

一、生源现状

自19世纪90年代末以来,由于大学院校和普通高中不断地扩招,以及职业院校毕业后不包分配,自主择业使得我们职业院校在招生上有困难,不仅反映在生源数量上,而且反映在质量上。昔日职业院校在招生上百里挑一,如今却来者不拒,以致大批低分新生涌进了学校,并且只有很少数的一部分学生能够升学,而绝大多数学生志在就业。他们在校期间不仅只想学到课本知识,更多的是希望在职业技能方面拥有一定的基础,为踏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这就给我们的教学方式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如果我们再以传统的教学方式来教学,就不能适应学生的要求,进而亦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所以,职业院校开设技能实训课,并且切实加强技能训练势在必行。

二、办学方向

职业院校应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作为办学方向,坚持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的专业技能人才。因此,职业院校应以“鲜明的办学特色,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较强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毕业就业率”作为教学目标,来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对于职业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来说,如何将这一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真正地使学生在掌握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操作技能,有较高的就业率,从而赢得社会的认可?就很有必要加强会计实训技能。

三、教师如何上好会计实训课

职业院校的专业课教学既有较强的理论性,也有较强的实践性,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加强对理论的理解。同样在会计教学中,开设实训课就是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过程,是在校的学生在走向岗位后能够胜任的保证。

1.教学时间的安排

实训课要从第一学期开始每个学期都要有实训时间,每段实训课程都是针对前阶段所学课程具有代表性的专业技能展开的。

例如,会计专业第一学期开设专业基础课《基础会计》,一开始都是会计的基础知识,会计实训课不妨先安排点钞技能。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学生实际训练,从而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快速地进行点钞,使学生应具备基本的点钞技能,尤其为将来在金融系统工作的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但专业基础课进行到会计凭证的填制与会计账簿时,就可以进行简单的做账技能训练了。主要有: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收款、付款和转账凭证(通用的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账还有各种明细分类账等等。目的是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最重要的是在技能实训课中,强化了理论知识,增强了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另外,职业院校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促进学生适应将来的就业形势;同时为了丰富会计专业学生的第二课堂生活,充分地展示该专业学生的风采,让更多的同学了解会计,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应该多举办会计专业技能比赛:点钞、珠算和做账、会计电算化。

2.完善会计实训课的教学环节

教师如何更好地指导学生上好会计实训课,就得从三方面着手。

(1)实训课前的准备。在上会计实训课之前,实训教师准备要充分,这对学生技能训练能否达到要求至关重要。实训教师要拿出多与实训课2~3倍的时间和精力,做好准备。实训教师在选择会计实训课教学教材上要符合现行会计准则,同时选择更符合自己学生技能训练需要的教材。另外,教师备教材的同时,还要考虑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教学生上好实训课,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分层次教学。

(2)实训课中的指导。教师根据本节的教学目标,不论知识方面目标还是能力方面的目标,指导学生进行会计技能实训的练习,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更好地验证理论。针对实训课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及时分析、解决,并集中起来向全体学生讲解,并引起重视。

例如,登记日记账。实训中学生凭证的编制大多能够符合要求,就是在登记日记账的时候,日记账账面涂改的乱七八糟,比如说时间先后顺序错了,或是数字错误或是文字错误,用笔乱勾乱画,不符合登记账簿的规则,其实不是不知道,而是不会好好应用。通过这节实训课,使得登记账簿的规则得到很好的运用,从而使得理论很好地与实践联系起来。

(3)实训课后的总结。实训课结束后,注重学生小结,教师总结,这样使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自己实训课的不足之处,也为实训课教师今后改进实训课的教学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3.坚持三项原则

(1)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原则。实训教师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备课、上课到课后都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从而提高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2)坚持以职业道德渗透为原则。在会计实训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该重视对学生职业道德渗透,使学生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职业理念。

职业院校会计 篇7

近年来出现的一些经济犯罪事件,有很多案件都看到了会计人员的身影。在整体道德形成体系相对弱化的现实社会状态下,在上司的压力下,在利益的诱惑下,一些会计人员将职业道德放到了耳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日趋完善,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会随之不断提高,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要求也会随之提高。在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中,社会对会计人员熟悉法规和依法办事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在会计人员培养的过程中,会计职业道德重视不够,在会计人员就业之后监督不强,导致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淡泊,会计信息失真,对社会造成了难以弥补的创伤。

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培养中问题与形成的原因

每年的会计年检只注重专业知识的更改与提高,而忽视了职业道德强化与提高,在对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问题上,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更无保障,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第一,会计专业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学校为学生安排了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课。因为该课程是学生考取会计证的一门课程,因而受到学生的重视。但学生学习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只是为了考证之用,考完之后就将会计道德放脑后了。在校期间没有对学生职业道德考核的整体体系,会使学生放弃了对职业道德形成的重视,也就造成高职院校学生对职业道德的弱化。

第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老师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重视不够。会计专业的老师从个人心理形成了一种模式,学生到学校学习就是培养学生的会计知识和会计技能,只要是教会他们怎样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就够了,他们并没有重视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就连会计法规和职业道德老师教授学生知识也只是认为它是学生考证必须的知识。

第三,国家或财政部门每年都会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这是对获得会计证的所有能参加所有有关会计岗位工作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提高的一种培训,它的主要内容是业务培训,主要是一年来会计核算方法的改变及税收方面的改变以及改变后的要求等,几乎不会涉及会计职业道德学习提高或者强化方面的问题。在会计专业学生毕业进入会计岗位后,国家、财政部门等只是通过审计来约束会计人员,而并没有一种方法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考核,是造成会计人员道德沦丧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形成和强化的策略与措施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包括国家、财政部门、企业、职业学校、教师、学生,首先各个方面都要重视,在学习、工作的时时刻刻都要重视道德修养的形成。

第一,职业院校及职业院校的教师要重视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各高等职业院校要重视对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不仅要开设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课,而且应该建立专门的职业道德培养体系,指定会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职业道德考核方案,形成一整套学生职业道德培养与考核体系,促进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养成。

提高会计专业教师对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视,激发教师对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积极性。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应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程中,因此每位教师都应参与到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过程中去。除了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教师提高自己对课程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加强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外,其他教师要结合自己所教课程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如:结合学生学习会计核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依法办事、客观公正的意识;结合学习税法培养学生熟悉法规、依法办事的意识。

第二,增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自觉培养职业道德修养的积极性,丰富学生职业道德知识。学院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职业道德知识的重要性,养成自觉学习会计职业道德的主动性,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会计知识的同时自觉获得职业道德知识,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相关的会计法规与规范知识,拓宽学生获得会计法规和职业道德的途径。

会计专业学生利用顶岗实习,积极参与职业道德实用实践,了解会计职业道德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积极与违法乱纪现象做斗争,努力让自己的会计信息真实,不做假账,帮助企业熟悉经济活动中获取原始凭证的种类和方法,做到每笔经济业务都有原始凭证,有原始凭证才能入账的要求,努力使每个企业的经济活动正规、合法。

第三,国家、财政部门应建立会计人员终身考核体系。会计证年审制度是一个会计人员及时接受会计法规修改与会计核算方法改变的好制度,合理利用会计证年检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养培养,对会计人员进行违法乱纪警示,预防会计人员违法违纪事件的发生。拓展审计企业范围,督促所有企业都遵循会计准则和会计法规要求进行经济核算,规范所有企业会计行为。国家、财政部门应制定一整套的会计职业道德考核体系,对在会计岗位上就业的会计从业人员进行长期的经常性的考查考核,建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考核档案。确立会计从业人员踢出制度,对那些不按会计要求规范个人行为者,清除会计队伍。

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师能力提升 篇8

一、教师能力提升目标的确定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主要培养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 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会计专门人才,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能否实现, 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能否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会计教师队伍。因此, 会计教师能力提升应紧紧围绕教师自身应具备知识结构和技能特点去设计, 即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显形知识与默会知识掌握上, 侧重于实践知识、默会知识的掌握与提高;在“先生”与“师傅”的角色训练上, 更突出“师傅”角色的培养训练, 重视强化实践技能的掌握, 将技能的培养与训练置于能力提升的核心地位。

二、能力提升的具体方面

(一) 企业具体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及相关财税知识的更新。

随着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以及会计核算制度在企业的实施, 使得教师对新准则、新制度内容的掌握尤为必要。新准则、新制度内容极为丰富, 从会计理念到具体操作都有很大的变化与升华, 同时对特殊的经济业务做出的会计职业判断所应具备的相关知识提出更高的要求, 如新准则在对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收入的确认、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使用等方面, 要求会计人员能运用自己的职业判断,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如实地进行会计处理, 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决策更相关有用的信息。因此, 加强对新制度、新准则相关知识的培训, 使教师能对新制度、新准则的背景、具体内容、如何操进行详细理解与把握。加强职业判断的实践训练, 对于任何一项会计处理, 学会分析、判断、综合和总结, 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只有通过不断地培养和训练, 才会形成、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同时, 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 与会计、财务密切相关的知识也会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不断修改完善, 如新的《公司法》、《企业所得税法》及《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等的实施。这些法律、法规都会直接或间接改变会计核算内容, 影响会计处理方式。会计教师只有及时通过对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及相关知识的培训, 认真领会其基本内容及精神实质, 才能适应会计发展变化, 并将之灵活地应用于教学中, 会计的教学内容才不会落伍。

(二) 资本市场知识和金融知识的涉猎。

不论是会计核算还是财务管理, 都要涉及到资本市场、金融学及法学方面的内容, 如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法学等, 同时很多会计新领域都是会计学与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法学等交叉研究的结果, 如质量会计、人力资源会计、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法务会计、环境会计等。企业的经济业务又都与这些学科有关, 而从调查结果来看, 会计教师对这些内容的掌握较为欠缺。因此, 应加强资本市场运作原理、经济学相关理论、证券、期货交易知识, 以及西方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西方会计学的动态等方面的培训, 拓宽教师的知识面, 为课堂教学提供有利的关联知识的支撑。

(三) 信息技术的掌握。

现代企业的日常会计处理越来越依赖于财务软件系统或ERP系统。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会计人员的工作任务和角色发生了变化, 会计人员不仅要能运用会计信息系统, 熟练掌握IT控制技能, 而且还应在设计和管理信息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网络的发展, 使得经济交易及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从网上支付、网上销售到网上理财等都与传统商品交易方式有着许多不同的地方。新技术、新观念将贯穿于新的商品交易和商品结算过程中, 使会计人员的知识面临严重冲击。会计教师必须懂得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会计软件、ERP系统操作等一系列新的技能。还应掌握PowerPoint、FrontPage、Excel、Authorware、Flash等多种工具软件的使用技术, 积累一定的自行设计、制作课堂教学课件的经验;能熟练操作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教学;为达到“因材施教”的教育目的, 教师应能运用网络技术、现代远程教育技术, 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网络互动教学, 广泛开展网上教学交流, 会计实训可以充分使用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训等现代技术手段, 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四) 企业相关知识和会计实务操作的实际运用。

会计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 是企业经营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计教师应了解企业的基本知识, 如企业设立、生产工艺流程、行业状况、法律环境、市场环境;公司治理结构、经营活动、筹资活动、税收政策、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等;掌握具体会计实务操作基本技能, 包括原始凭证审核、记账凭证编制、登记账簿、结账、编制会计报表、纳税申报、会计凭证装订、会计电算化操作等实际会计实务岗位操作, 针对企业实际进行会计报表分析, 熟悉、了解现金预算、资产负债预算和利润预算, 掌握企业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及应准备的各种资料;能根据企业规模大小、业务流程的不同设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因此, 教师应当加强会计实务操作的训练, 以提高实务技能水平。

(五) 师德、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及职业教育理念的创新。

师德, 是教师的灵魂。古人云:“才者, 德之资也;德者, 才之帅也”。失去道德指引的才能, 犹如没有航灯的夜船, 人们把教师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正是基于这一点, 决定了教师要做“人之楷模”。对会计教师而言, 由于既是“先生”, 又是“师傅”, 因此其自身的品格、知识、能力、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目前, 职业院校会计教师绝大多数不是师范院校毕业, 没有或没有系统学习过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方法, 对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了解甚少。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应加强对教师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方法的培训。由于会计职业特点, 对会计教师还应特别注重会计诚实守信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教育, 使之在教学中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可以说, 师德教育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应该是教师后续教育、乃至终身教育的一个永恒话题。

创新职业教育理念要求会计教师由过去单纯知识传授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转变, 把教学过程变为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创新性学习过程, 教师应以授课为辅, 主要任务是引导、启发学生思考, 协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力求做到会计理论教学融于会计实践, 动脑融于动手, 做人融于做事, 由“学有所用”转为“教有所用”, 实现“所学”与“所用”的零距离, 通过教学, 达到锻炼学生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使教师充分发挥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作用。

三、能力提升的路径

(一) 个人努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欲使教师自己的这条“渠”能常清, 就必须靠企业实践、自学、与他人相互交流学习等这样的“源头”、“活水”。图书馆、教研活动、学生聚会等都应视为是教师吸收新知识、新技能的“源头”和“活水”。会计专业教师应充分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源, 将图书馆视为自学的沃土, 在备课的闲暇时间, 应经常到图书馆浏览、借阅相关的报刊、专业杂志, 掌握某一方面理论知识或技能;可以借助院内教研活动, 善用自己身边的人力资源, 多思考、多提问, 多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请教, 不断积累, 不断提高。

(二) 院校培养。

学院应重视会计专业教师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 科学制定后续培训制度, 规范会计教师后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不同层次会计教师后续教育的时间, 并将其作为对教师考核、职称评定、晋升、岗位变动、利益分配的依据之一。考虑到外出培训经费及与教学时间冲突等问题, 也可以选择将培训师资请到本校来进行授课, 从而保证后续教育落到实处。同时, 学院也要根据专业教师的实际教学状况有计划地将教师分期、分批送到公司、企业、银行等财务部门进行顶岗锻炼, 掌握不同会计岗位的操作技能, 深入车间、班组, 了解企业各项管理制度、产品生产工艺流程、产品生产特点、成本核算方法、工时定额、材料消耗定额等, 掌握会计核算的最原始资料, 并且要把这种实习锻炼作为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总之, 能力的提升来自学习, 源于积累, 会计专业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动性, 把学习视为一种需要, 视为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的必备内容, 这样就能不断增强综合素质, 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为职业教育作出贡献, 实现自己的价值。

摘要:提高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师能力, 既是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的要求, 也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本文从能力提升目标、具体要求及提升的路径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会计,能力提升,会计实务操作

参考文献

[1]吴水澎, 陈汉文, 谢德仁.中国会计理论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0.

[2]李晓莉.面向21世纪会计后续教育的变革与创新[J].商场现代化, 2005.1.

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信息质量 篇9

会计职业判断具有专业性、目标性、权衡性、社会性四个特点。专业性是指会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 企业内部会计政策设计以及会计工作的处理必须由专业的会计人员来进行, 处理这些工作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经验、业务水平和实际驾驭能力。目标性是指会计职业判断具有特定的目标指向。权衡性是指针对不同的利益主体目标不同, 要求的会计信息不相同, 对会计的政策选择也不同, 根据目标选择相应的会计政策。社会性是在涉及职业判断有限制和有要求的条件下, 受社会外在制约, 受会计人员自身素质的制约, 会计职业判断直接影响到财富分配和税收, 会计职业判断也直接影响政府、企业的管理机构、财政机关和投资者。

二、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的因素 (1) 会计法律和会计制度

一直以来, 我国使用的是模式化的会计制度, 会计人员没有自主权进行财务决策, 国家财务制度对会计要求的确认和计量均作出详细的限制规定, 在日常工作中, 会计人员只需根据会计制度判断, 并按照模式进行记录, 不考虑会计问题的实际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完全成了固定模式, 造成了会计人员判断意识薄弱。

(2) 公司内部管理结构

公司内部管理机制是为企业内部为权利、责任分配由董事会、高级经理等制定相应的组织程序。会计判断本身不属于公司管理机制的环节, 但是会计数据往往是公司契约签订的基础, 会计人员与公司管理是雇佣关系, 这样限制了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这限制了会计职业判断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

(3) 会计人员自身素质

会计人员自身素质是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的直接因素,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以及职业道德。新颁布的会计制度给会计人员留出了会计决策的空间, 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职业道德都会影响会计判断, 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原则上讲, 会计系统的任何环节都必须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实际上, 由于会计自身素质的影响, 会计人员歪曲职业判断的实质,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严重影响企业以及社会的经济情况, 会计人员自身综合素质对会计质量的影响非常大。

三、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1) 会计职业判断是生成会计信息的前提

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会计业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整个过程, 会计确认是指对会计要素是否应该记录、何时记录以及何种方式记录, 会计工作的第一步, 也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的前提。计量是对确定符合条件的会计要素记入账并核算, 计量的主要内容是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的审核, 计量属性需要选择历史成本、可变净现值、重置成本、现值和公允价值, 是会计职业判断的重要环节, 也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因素。记录是指经过确认和计量后, 对各类数据和资料进行分类、加工。报告是会计信息输出环节, 把确认、计量、记录后的信息再次确认并生成最终会计信息。

(2) 会计职业判断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我国新实施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提供了经济业务处理的多种方法, 以致会计人员在执行会计判断时有很大的空间, 这样可以使会计处理更符合实际,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用性和可靠性。公允价值计量方法是现行准则体系下的金融工具, 其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要求的初始净投资很少, 因此只有公允值才能对其进行确认和计量准确。公允价值进行交易只能参照市场当前的交易价格进行估计, 估计结果是否合理这就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会计人员在进行职业判断时在一定程度上掺杂会计人员的主观臆断性, 针对相同的会计资料, 不同的会计人员得出的会计信息会不同, 因此, 会计职业判断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四、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直接因素, 只有保证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达到一定程度, 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1) 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会计人员是进行会计职业判断的主体, 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判断的过程中, 不仅仅要遵守相关的会计准则和法规, 还必须兼顾企业自身的情况, 在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会计判断, 进而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进行会计判断必须要求具备一定的会计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要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必须强化会计人员自身的素质。企业应当高度重视会计人员的选聘、培养, 选用具备一定的会计业务水平并热爱会计工作的业务人员, 把好会计信息质量关。

(2) 加强企业内控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也是影响会计判断、会计信息的关键因素, 企业内部要建立控制体系, 对会计人员制定监督机制, 并制定详细的并具有可操作性的会计职业判断细则, 使会计人员在进行职业判断时, 能够参照统一的判断标准, 提供可靠合理的判断依据。

摘要: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根据企业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理财环境和经营状况, 依据会计法律法规、会计原理等相关专业知识, 运用自身学习的会计专业知识, 通过分析、比较、计算等会计方法, 对要列入会计系统某一项目进行判断和选择的过程。本文分析了会计职业判断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 并提出了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会计,职业判断,会计信息质量,会计政策

参考文献

[1]张杰.新形势下提高会计职业判断的几点思考[J].财政监督, 2010, (08) .

[2]陈章兴.把握内外影响因素, 提升职业判断能力——会计职业判断探析[J].中国证券期货, 2010, (01) .

[3]窦红梅.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16) .

[4]周薇.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信息质量[J].科技信息, 2009, (12) .

职业院校会计 篇10

每个人在社会的不同群体中所处的地位不同, 往往需要同时扮演若干角色。会计人员也因具有多种社会身份, 而被要求履行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义务。再者, 不同的人或社会群体对同一角色甚至持有不尽相同的期望, 会计师也就可能被要求按照不同的模式去行动。归根结底, 会计师的角色可以概括为职业角色和企业角色。受雇于企业的会计师一方面担当职业个体的角色, 要履行职业义务, 按会计职业道德的规范行为;另一方面扮演企业个体的角色, 要忠诚于企业利益, 按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要求行为。

职业义务要求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对从事的职业尽心竭力, 认同职业的社会角色, 对职业有归属感, 力求卓越、积极进取、追求自我实现, 全力维护职业声誉。企业义务要求受雇于企业的员工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 对雇主企业忠诚, 肯定企业“求利”的合理性, 与企业价值观和政策保持一致, 尽其所能为企业作贡献, 时刻维护企业集体利益。企业角色要求承担的是对于某个企业法人的职责, 而职业角色要承担的, 则是超越这个具体企业法人的一般社会职责!

2 职业角色与企业角色冲突的原因

(1) 客观原因。企业各层级的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会计师有着各种期望, 会计师也因此被操纵和利用。

比如, 出于自利目的, 投资者可能操纵财务人员, 使其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欺骗、误导信息使用者, 以便从中获利。而相关的会计师也会为履行其将委托人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职责, 而忽略对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关注。另外, 债权人密切关注企业的资金运作、经营管理状况。但他们有时为使自有的资金获得增值, 或为完成贷款计划, 有可能操纵会计信息, 为企业隐藏收入、逃避纳税提供便利。

再如企业的经营者, 经营者的报酬总是根据一些会计指标来确定, 这就给了经营者舞弊的动机。又由于经营者具有操纵会计的便捷条件, 而且不容易被发现, 他们会为了自己的业绩、地位而歪曲会计信息。许多从社会利益最大化角度考虑应披露的信息, 经理层选择少量披露甚至不披露, 并命令企业会计师采用种种手法粉饰报表, 纵容劣质会计信息驱逐优质会计信息,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外部集团往往只能得到有关企业的虚假信息。会计角色的扭曲, 损害社会利益。经营者甚至还会联合其他利益相关者操纵财务信息, 侵占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这些都使得企业会计师为了迎合企业角色而舞弊, 违背会计职业道德。

(2) 主观原因。会计师的职业角色要求其保持客观独立, 而会计师作为一个经济人来说, 也要考虑和实现自身的利益, 这个利益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受雇于企业, 会计师不得不以企业义务为先, 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企业会计师或职业会计师为了创造良好业绩, 得到升迁, 不得不与所在的公司或事务所的客户建立长期的业务关系, 即使发现了问题也帮助其隐藏, 出具不实的财务或审计报告, 导致本应该独立的工作, 却变成了一种和委托人互相勾结的交易, 职业义务受到忽视。

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具体行为, 即会计人员是否能够完全正确地按照会计规则及职业道德行为。当然, 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也决定了他的道德观念。当国家、社会公众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 会计人员的企业角色与职业角色随之发生冲突。此时会计人员的道德、行为选择影响颇大。

3 角色冲突所导致的道德问题及舞弊

一系列影响恶劣的财务舞弊事件接连登场, 人们对会计信息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人们总是将过失聚焦在会计师的身上, 但其实产生这种非诚信行为的根源, 绝非会计人员失德或者失误如此简单。会计舞弊有时是因为会计人员对企业的“忠诚”违背了职业道德, 比如当“如实反映”、“客观公允”与企业利益相矛盾时, 会计师选择了顾全企业利益。而这样的一种企业忠诚凌驾于职业忠诚之上的不恰当的价值取向有其深刻的根源。

如上文所说, 政府、股东、债权人、经营者、审计人员、管理者都难辞其咎。不同的角色对会计人员提出不同的要求, 企业中的各种利益相关者要求会计人员做好企业角色。企业会计师可能会被他的经理要求对一些会给企业经济状况带来不良后果的事情保持沉默;企业会计师可能会发现其雇主规定的政策不合乎道德或者不为其自身价值观所容忍。但是有些会计师“不做假账, 无法维持生计”。他们权衡之下, 动摇了立场, 违反了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 选择伪造虚假的会计凭证、账簿乃至报表, 提供失真会计信息, 人为地制造了大量的会计舞弊案件。他们纵容企业角色凌驾于会计角色之上, 放弃了职业义务。此时引发了道德问题。

4 道德选择及考虑因素

(1) 宗旨。不论是否有充分的专业技能, 不论受到什么诱因, 企业会计师都可能面对各种各样的难题, 其中就包括职业义务与企业义务的冲突, 包括受到要求出具误导性信息的压力。职业道德规范强调了专业会计师通常应当支持并履行雇主规定的合乎法律与道德规范的义务。然而, 会计师仍然可能被迫要以违背基本准则的方式行事。比如, 违背法律法规、职业准则, 辅助非法或非道德赢利的管理战略, 误导外部审计师与政府人员, 或发表歪曲事实的财务报告等。

事实上, 专业的企业会计不仅需要遵守财务报告准则, 而且应该提供能反映经济业务实质的信息, 应该以合理的方式按时记录信息, 应该准确呈现事实。如果会计师在企业中, 面对被迫提供误导信息的压力, 应该找专家咨询。再次重申, 会计师无论如何不能屈服、共谋, 而需要到合适的机构去寻求法律建议。

(2) 考虑方法。职业角色与企业角色的冲突使得会计师面临道德窘境。发生冲突时, 职业会计师应当评估冲突可能带来的对职业道德的威胁, 并采取相关措施以防威胁加剧。在面对角色冲突的窘境时, 可以按照下列步骤进行考虑: (1) 现实情况是什么; (2) 涉及了哪些伦理原则; (3) 相关的会计道德规范; (4) 公司内部章程; (5) 可供选择的行为; (6) 不同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

(3) 行为选择。那么当职业角色和企业角色发生冲突时, 何者优先?我认为, 首先, 企业忠诚有其道德限度, 当会计师对企业的“愚忠”违背了职业道德时, 就应该三思而行。其次, 企业忠诚应以守法为直接限度, 如果企业期望会计人员做的事已经到了违法的地步, 会计人员应当毫不犹豫地放弃履行企业义务。最后、职业角色在价值上优先于企业角色, 职业道德要求会计师“如实反映”、“客观公允”。角色冲突时, 企业往往迫使会计师顾全企业利益而偏离客观公允。如果这种偏离已经违背原则, 甚至是非法的, 那么会计师的行为选择应是坚持职业义务, 并理直气壮地摒弃企业角色所规定的义务。如果会计师无法准确判断企业的要求是否符合职业道德, 或认为有悖职业要求但不会造成实质性的后果, 那么会计师在已经陈述自身意见但仍然不被采纳的情况下, 可以服从企业义务。比如说, 企业受制于成本效益的考虑, 要求选取技术准则中可选的客观性相对较差的政策、程序、方法、计量属性等, 但企业将如实披露这种选择, 此时对于会计师来说就能服从其企业角色了。

当遇到角色冲突的难题, 企业会计师觉得无法履行企业义务时, 可以首先考虑与直接上级阐明冲突, 如果直接上级不能解决问题, 就求助更高一级的管理层。如果对于一些重大问题, 实在没有其他选择, 作为最后手段, 企业会计师可以诉诸辞职。当然, 会计师也可以私下向独立顾问或适当的职业团体寻求咨询和建议, 获得可能的措施。

(4) 企业角度。在企业会计师做出选择的另外一方面, 企业高层管理者或财务人员也应该设法改进公司制度, 使企业与职业义务的冲突得到良好的控制。企业应当强调“透明”的核心价值, 使财务成为公司结构的强项所在。英国天然气工业巨人———BOC集团职能协调部的财务经理曾经说过“要让会计职业变得与职业会计师更加有关联”。在BOC, 他们很清晰地将会计师的职业义务与企业义务视为企业管理层面的问题。而且他们也担负“可信赖的咨询师”的角色, 拥有高水平的信用度, 这是很有价值的。

企业会计师是金融市场上财务领域道德与诚实问题的看守人, 专业义务与企业义务之间的道德冲突不多但也不少, 必须建立体制以防万一。如果财务人员不能在激进的管理者面前坚持职业道德原则, 那时应该有措施去取缔这种事。只有依靠以诚实信用为支撑的强大财务体系才能杜绝“安然事件”这类丑闻的发生。

5 结论

职业道德从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议题, 却至关重要。道德的偏失可能会对企业、投资方、供应商、雇员、顾客产生毁灭性的影响。回首过去, 有许多闹得沸沸扬扬的丑闻, 或多或少都源自财会人员或管理层的道德缺失。他们包括美国的安然公司和世通公司, 意大利的帕玛拉特公司, 英国的宝丽碧和霸菱银行。信息技术的革命让更多的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迅速地了解了这些问题。这可能也是职业道德越发重要的原因之一。职业会计师对于道德价值观念和高标准职业行为的忠诚度必须不断被重申, 会计师不应让自己的企业角色凌驾于职业角色之上。

摘要:会计师在企业中扮演职业人和企业人两重角色, 承担了职业忠诚和企业忠诚的双重义务。两种角色冲突时, 有可能引发道德危机。本文通过财务会计及会计职业道德的相关知识, 探讨角色冲突发生的原因、后果以及会计师如何在角色冲突时进行道德行为选择。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职业角色,企业角色,角色冲突,道德选择

参考文献

[1]高兆明, 管华.论企业忠诚及其道德限度[J].浙江社会科学, 2002 (2) .

论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信息质量 篇11

关键词:会计 职业判断 信息质量 问题与对策

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会计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性经济事项日益增多,同时会计制度和具体准则对某些交易或事项不再规定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而是给出某些判断的标准,也就是说,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需要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做出职业判断。但目前,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未给予职业判断以应有的重视,对职业判断的研究就更少;在会计实务中,会计职业判断常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手段,从而严重影响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

一、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的主要因素

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领域的新名称,就是会计人员按照会计准则、制度的要求,根据企业理财环境与生产经营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日常会计事项的处理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应采用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

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的因素主要有:

1.主体因素。主要是指会计人员素质。由于我国会计人员在计划经济中形成的照本执业的习惯,使整体素质相对较低,职业判断能力没有达到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水平,出现了谬误的判断的可能性较大。

2.客体因素。主要指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越高,对会计职业判断的要求越高,其误判的可能性越大,相反复杂性越低,对会计职业判断的要求越低,其误判的可能性越少。

3.环境因素。主要包括:(1)利益相关者的自利本性使他们追求各自的自身效用最大化。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或投资人、债权人、管理当局、雇员、政府等。自身效用最大化就是追求最大限度地获得自身利益。当条件成熟时,利益相关者的动机会转化为对会计的操纵行为,操纵会计人员利用职业判断的弹性空间进行财务欺诈、利润规划和盈余管理,这时会计职业判断完全背离了必须遵守的原则,其目的变成惟一的目的,就是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只有当诚信与自己的最终价值相符合时,只有当诚信能给企业带来利润,不诚信会带来损失时,利益相关者才会讲诚信。(2)契约的不完备性。现有的各项法律法规没有对经济发展中的新生事物规定相应的处理方法。在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之间,会计准则与税收制度之间都存在不协调性甚至冲突、矛盾的地方。当契约的一方认为违反契约的规定或利用契约的不完备性可获得的效用,比履行契约所获得的效用要大时,就会放弃履行契约而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3)造假成本低。会计造假的预期收益明显大于预期成本,被发现的可能性小,即使被发现,造假者的法律责任小,处罚力度小。

4.财务会计报告的质量要求。会计职业判断的基本任务就是为包括所有者在内的各相关利害关系人提供决策所需要的信息,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是评价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作为会计信息集中体现的财务会计报告,也是企业会计政策的综合反映。因此,衡量财务会计报告质量的高低,基本上就能衡量出一个企业的会计工作质量和会计政策水平,即会计职业判断水平。在会计实务中,很难找出特别明确的标准去衡量财务会计报告的质量。就一般意义而言,高质量的财务会计报告应该满足会计信息的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明晰性等质量特征。此外,财务会计报告应结合企业具体情况编制,能体现企业的自身特点,切合企业的实际,以符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二、当前会计职业判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济全球化要求我国的会计核算标准同国际会计惯例保持协调,以提高会计信息在国际范围内的可比性;资本市场的发展要求财务会计为投资者提供高质量的决策信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剧了企业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要求会计能够及时地为风险识别和控制提供信息。这一切都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人员作后盾,但是目前会计职业判断的总体水平令人担忧,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进行会计处理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会计信息失真之势却愈演愈烈。

1、准则化会计制度和制度化会计思维之间存在差异。尽管各国经济环境不同,会计规范的形式也不同,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纷纷协调各自的会计核算标准,会计国际化趋势非常明显。我国会计准则的制订也是与发达国家保持一致,逐步实现会计国际化。会计国际化不但要有一套和国际会计惯例协调一致的会计准则,而且要有与会计准则相适应的具有独立判断能力的会计从业人员。尽管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在规范会计核算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但在技术层面,准则又不同于制度,它侧重于规范确认和计量的原则,针对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做出了规定,为企业选择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提供了约束,在选择政策与方法时就需要会计职业判断;而制度则侧重规范记录和报告的过程,是对于具体会计记录和如何编制会计报告做出详尽、具体的规定,这一过程相对而言已经程序化与固定化,较少需要会计职业判断。从我国情况看,由于长期以来采用会计制度的规范形式,会计人员养成了“逆来顺受”的被动式思维模式,不善于独立进行会计判断,其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

2、会计信息的公共性与会计职业道德产生矛盾。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股市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信息披露制度,为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运行和发展以及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从目前上市公司所提供的信息来看,会计信息虚假、不及时、不充分甚至操纵会计信息的现象屡屡发生,已严重破坏了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为:一是制度性失真,即是利用现行会计准则、制度的缺陷和会计政策的选择进行会计信息操纵;二是非制度性失真,即由会计造假,或对会计政策误解或适用不当造成。由此可知,不管是制度性失真还是人为的会计造假,都同会计判断尤其是和道德判断相关。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就是优胜劣汰,经济上的弱者在竞争中必然处于弱势,如果要其执行于强者有利的诚信原则,且获得相同的经济利益,那么其付出的成本将要远远大于强者所付出的成本。弱者要生存下去或者为了避免在激烈的竞争中淘汰,采取的办法只能是放弃诚信以降低成本。与此同时,作为社会成员之一的个别“会计人”由于缺乏自我约束,不注重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或屈从于管理当局的压力,或与管理当局合谋损害委托人的利益,会计信息由“公共产品”演变成了私人谋利的工具。因此,不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判断能力,企业的经营目标则难以实现,会计信息也难以保证其真实性与可靠性。

3、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滞后于会计执业环境的变化。一是会计人员职业意识较差。在我国,一直延用会计制度来规范会计行为,在会计制度中规定了明确的会计科目,并对各科目的内涵及其包括的内容作了具体而详细的解释,会计人员只需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作出简单的是非判断。此外财务制度中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选择作了详尽的限制性规定,也限制了会计人员作判断的范围。因此,不善于用职业分析和职业判断的方法去思考和处理复杂的会计业务,面对目前提出的职业判断要求,一时难以理解和适应。二是会计人员的素质整体偏低,无法正确运用职业判断能力。在较长时间社会经济活动较简单,对会计的要求不高,会计理论发展缓慢,限制了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成为会计人员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的障碍。虽然目前会计教育得到了重视和发展,会计人员职业教育得到一定的提高。但会计人员现有所面对的会计环境更复杂和更丰富,新制度的要求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同时,进行会计职业判断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这些都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

三、如何提高会计职业判断水平,确保会计信息质量

1.自觉养成良好的会计职业判断习惯。这是正确运用和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的前提条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发展,这在客观上要求会计人员正确运用职业判断处理经济业务事项,在主观上也要求会计人员建立一种职业判断的意识,提高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2.坚持诚信原则和遵守职业道德。诚信原则是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重要原则,它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客观公正地对本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作出合法合理的判断。诚信在会计行业尤为重要,中国现代会计先父潘序伦先生指出“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把信用作为会计工作的生命线。诚信不仅是一种责任,更与重大利益相关;诚信不仅仅是道德要求,而且是市场经济下的基本游戏规则。企业生存和发展都必须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会计人员的诚信是企业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诚信的会计人员才能客观、真实地进行会计核算,提供正确的会计信息。

3.坚持独立原则的同时必须合理权衡各方面的关系。独立原则要求会计人员不要盲目依从企业管理层的意见而放弃应有的判断原则,应在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下合理借鉴其他企业对同类会计事项的处理,不要把思想限制在过去的判断方法和结果中,应以求真务实态度对待会计职业判断。

4.坚持合法原则。它要求会计人员必须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在法律法规或准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合法判断,在法律法规或准则没有规定的,应选择符合一般会计原则的会计处理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合乎常理的判断。也就是说,会计职业判断只能在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作出判断和选择,所选择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原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精神实质,否则,就是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制裁。

5.坚持谨慎性原则。谨慎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对每一次判断都有充足的依据为基础,以免造成判断偏误。在出现多个备选方案时,应按照谨慎原则,对备选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并使用识别衡量和序列衡量方法选择最优方案。识别衡量是指确定判断对象(某一备选方案)与判断标准相符合的程度。序列衡量是指把判断对象按一定标准排列起来后,衡量其各自的优劣,从中选择最优方案。

6.坚持一致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它要求职业判断的依据或方法应有一定的稳定性,对于不同时间出现的、相同的经济业务,无论同一个会计人员或不同的会计人员都应该运用相同的判断方法。对于法律法规或准则没有规定的,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也应遵循一致性原则,避免会计人员无法判断,或因滥用会计原则引起的判断过度,或因没有合理运用会计原则引起的判断不足。

7.成本效益原则。会计信息也是一种商品,提供和使用会计信息需要花费成本。只有当会计信息所能带来的效益高于其成本时,才值得提供。会计信息的成本包括收集、整理、编制报表、查核鉴证、分析及解释所花费的代价等,甚至还包括为披露企业经营情况而在同业竞争中所造成的不利影响。这些成本大部分是由企业负担,但也可能转嫁给报表使用者。至于会计信息的效益,对企业而言,可能增加经营效率,获得资金的融通或吸引投资;对投资者和债权人而言,可充分了解投资报酬及风险,使其资金处于最佳运用状态,与此相对应,社会经济资源也可得到最优配置。所以,人们在进行会计职业判断、抉择企业会计政策时,应权衡提供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在基本的会计信息质量得到保证的基础上,应选择便于理解和实施的会计政策,并尽可能地降低操作成本。

8.熟练掌握和合理运用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专业知识是指会计理论、会计准则和制度,以及行业会计制度、国际会计准则、管理会计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及数据库网络技术等知识,是职业判断能力的潜在表现,也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最起码的从业知识。相关知识是指与会计工作有密切关系的财政、税收、金融以及外语等知识,这是会计人员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的必要条件。会计人员不仅要面对企业经营中不断涌现的新的经济事项,依据有关规定,作出专业判断,并对这种事项进行记录和反映,而且还要向企业决策者提供决策的备选方案。因此优秀的职业判断能力不仅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素质,而且还要有较强的综合能力,高度敏感性和较强的洞察力,它是会计人员学识、经验、能力和道德水平的综合反映,要求会计人员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善于收集有用的资料和总结经验,扩大知识面,提高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夏博辉,论会计职业判断. 会计研究,2003,(4)

2、徐玉德 《论会计的真实性与会计职业判断》[J] 财政部财网站 2008年7月14日

3、杨宗昌 《论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J].会计之友,2006.11

4、韩天梅. 会计职业判断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07

职业院校会计 篇12

一、正确引导,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一次与学生接触, 就要使学生重视这门课。在绪论部分, 必须全面搜集课内外资料, 包括大量的历史资料和相关的图片, 运用生动的语言, 联系生活实际, 讲述会计的产生、发展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 使学生产生新奇、实际的感觉,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专业的欲望。我在第一节课时, 主要是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 如社会上成功的会计人士、尤其是我校优秀毕业生的案例, 让学生了解会计人员的职责及其肩负的神圣使命, 说明会计在现代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特别是会计行业诱人的发展前景, 激发学生对本专业产生美好的憧憬, 从而树立将来要从事会计的专业理想。教师还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 指出会计人员应具备怎样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 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奋斗方向, 即会计职业规划。并指出会计从业人员要取得哪些证书及会计专业技术资格, 从会计证到会计员、助理会计师、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及总会计师、会计总监、注册会计师等, 相当于为学生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热情与动力。

二、运用传统+现代的教学手段

我国职业院校的重要教学手段仍是以黑板教学为主。教师通过大量板书、口头表述和肢体语言等, 向学生传授如何从填制原始凭证开始到最后编制会计报表的方法和全过程, 以板书的传统形式, 让学生有个直观的印象, 便于记忆、复习和做作业。多媒体充分运用了现代科学技术, 利用声音、图像、文字等多重刺激, 使学生闻其声、观其影、临其境、再现了生活实际, 传达了大量信息, 加大了课堂容量, 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在《基础会计》教学中, 涉及到大量的凭证、账页、报表的填写与编制, 教师在讲解时很难在黑板上进行演示, 学生往往搞不清数据的来龙去脉和填写位置及顺序, 给教学带来很大的不便, 采用多媒体, 可以制作课件进行演示, 步骤清晰, 学生容易理解并加深记忆,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培养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运用会计理论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可以精讲多练、重在练习、加快课堂节奏, 环环相扣, 提高学生训练的速度和效率。

三、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适用性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以真实的情境或事件为题材, 供学生相互讨论之用, 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

1. 以启发式为主,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师要在这关键的第一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使学生对该课程产生兴趣。其做法是:教师要调动自己的教学情感, 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让他们在良好的气氛中受到感染,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 笔者在上课时结合本人曾在企业做会计工作的经历, 进行生动讲解, 打形象比喻, 同学们感觉会计并不像以前听人家讲的如此枯燥无味。在教学中给学生讲一些工作经历以及管理故事, 并不时地运用学科知识与他们开开玩笑, 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学习。有了学习的热情就有了成功的希望, 当然也就比较喜欢听基础会计课了。在课堂教学中, 要确立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关键是“导”, 是启发、是引导。教师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都要精心设计、精心安排。另外, 每次课后可留出一定时间, 让学生提出问题或教师给出问题, 大家共同讨论与教师交流, 教师进行释疑解答。

2. 运用案例教学, 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会计专业教学是指对初学者进行案例教学, 一般适宜采用与生活密切的问题做导入或在理论阐述后举出案例佐证。在讲解完有关的知识以后, 结合课本的理论知识, 先给学生相关的案例, 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生产费用的归集一节就可应用案例教学, 教师则从中进行指导、启发、总结, 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重视实训课, 强化实践教学

《基础会计》应用性比较强, 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 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这就必须进行模拟训练, 强化实践教学。我们可根据这门课的特点, 把实践教学分为两部分, 一是实验教学, 二是综合实训。

上一篇:原因与护理下一篇:现代特色农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