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职业实践教学(精选12篇)
会计专业职业实践教学 篇1
引言
在新课改的带动下,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会计人才是我院教学目标。在近些年来对会计教学专业实践性教学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完善教学的计划。以下是我院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形式与方法分述如下。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组织教学
现如今我国已经进入到了信息时代, 作为时代的产物多媒体技术正在被广泛的应用, 多媒体的应用给人类的生活和学习中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也为教学创新带来了新的起点。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类在多事物进行认知的过程中, 感觉器官是最先认知客体的, 然后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对外界的信息进行获取、分析, 并用作指导和控制个人行为和活动的基础。在会计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还有助于素质教育水平的提高。
多媒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对传统的教育方式的不足之处起到了弥补的作用。改变了以往强制性学习的方式, 多媒体是将讲解、演示、再现、比较等方法融为一体极大程度上起到了辅助教学的作用。以丰富多彩、图像逼真的画面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欲望, 还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会计信息。以往学生们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让学生们通过多媒体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非常有利于传播知识。
二、利用大型综合模拟实验室进行校内实习
在进行综合模拟实验时, 我们主要以三个环节为重点, 结合实践效果来看证明效果十分明显。
(一) 根据会计实际工作划分岗位
为使实验更接近实际, 我们结合目前企业设立的岗位和会计工作规范设立了不同的岗位, 有会计、出纳、材料管理、销售等岗位, 学生需要对每个岗位的职责权限进行详细的了解, 每周进行更换岗位, 这样学生们了解的内容覆盖面就会变大, 使用的统一账簿、记账凭证以及原始凭证进行实习, 长期的锻炼会大大的提高学生们的实际会计操作能力。
(二) 理论联系实际, 突出重点
在实际会计工作中我们需要将重点放在成本核算这一环节。因此, 我们在综合实验时要对此加以重视。若想在实验中成功进行成本核算, 学生们需要对成本核算知识反复的复习加强巩固, 然后将实际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明确, 一旦出现问题都要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正确的操作。遇到问题要及时找出原因进行总结。
(三) 认真操作, 独立完成
在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锻炼自身的独立性, 不能因为怕错误发生而不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就是需要不断的练习和更正才能将实际的操作能力发挥极致。学生的知识巩固的越好, 对今后的工作帮助就越大。教师还需要让学生们具备敬业、认真、艰辛等职业素质, 为今后的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广泛接触实际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现象, 大多数企业的经济业务在进行具体的会计处理时, 其方法往往与教科书有一定的差距, 学生即使每日都在实验室中学习也无事于补, 对企业的会计工作实际操作了解不足。因此, 在进行实验时我们为达到更好的效果需要聘请专业的会计工作者, 让他们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 对会计工作情况作出相关报告, 不同岗位的会计人员在进行工作时, 和自身所学的会计专业知识在内容方面有不同的地方, 请他们有针对性地介绍各自企业的基本情况及会计工作环境、会计实际工作等等。对学生们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学生需要更多的接触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来提高自身的能力。因此, 职业院校需要和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合作, 成立大约几十个实习基地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学生们可以分期、分批的进行实习 (主要到实习基地进行参观和学习) , 对实习的公司状况、工艺流程、会计处理程序等加以了解, 企业的会计人员会向学生们讲解具体操作技术, 如凭证的装订、账簿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等。这样一来学生真正的身临其境感受颇深, 对日后加入社会有很多益处。
四、搞好案例教学
会计教师不能只选用简单的教学方法, 宜选用设计相对较复杂且程度不等的案例或习题进行教学。通过不同的讲解方法让学生们身临其境的将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解决, 这样学生们运用会计理论知识的技能便能得到好的锻炼。会计案例教学是一种互动式教学方式,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不同之处。案例教学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们成为案例教学的主体, 通过相互的交流和不断的沟通, 将学生多方位思考的能力有效的提升。
五、做好出题与考试工作
通过以往的教学经验我们了解到, 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都是为了应付考试。如果考题主要针对书本那么学生就会采用死记硬背法。这样一来, 学生们只重于书本上的知识, 我们探讨并尝试实践性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们最大程度上的理解这门课程, 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 不仅要求学生对多选型和简单型的题目深入了解, 还应该让学生多多掌握一些分析型为主的题目的解决方法。例如:试题以折旧为例比如在人员奖金和净利润挂钩、资产回报率和每股收益率挂钩的情况下, 就需要学生们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进行分析, 这非常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分析能力。
六、结束语
会计专业课程具有内容多、流程连续性强、流量大等特点, 因此我们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教师我们也应当注重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 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我们也应该不断的对教学实践进行探讨、研究为学生们打造一个会计专业最优的职业院校。
参考文献
[1]陈洋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J].情报技术, 2008, (5) :72-73
[2]张英.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原则及应用探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8, (6) :25-26
会计专业职业实践教学 篇2
论文关键词:会计 职业能力 高职会计专业 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随着市场的经济发展,社会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要适应市场需求,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就必须进行会计教学改革。从市场调查和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现状入手,对目前高职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证,提出注重人格教育、加强实践性、开放性教学,提高教师素质等改革措施。
会计专业作为传统的专业,目前在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但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基本上属于“记账、算账、报账、用账”的管家型人才,这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经济环境变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进行会计教学改革。
一、人才市场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需求调查
团中央学校部和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的《20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企业对大学生基本能力要求依次为:环境适应能力占65.9%,人际交往能力占58.6%,自我表达能力占54.5%,专业能力占47.7%。
(一)职业品质与职业素养
连续几年召开的会计专业人才交流会、招聘会,来招聘的单位数十家甚至上百家,但用人单位都要求应聘者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强烈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同时要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有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等。
(二)专业胜任能力
走访人才市场、浏览网页、报刊等媒体的招聘条件,不难发现,现在的用人单位所需要学生的专业能力并不是单纯狭义上所指的专业技能,也不局限于书本上那一套东西,而是多学科、多专业融合的综合能力。除此外,还应有随机应变能力,独立处理问题能力等。
(三)综合运用能力
调查多家用人单位反映:现在单位做会计,并非纯粹是记账和算账,而是会计核算、资产管理统计分析、秘书、人事等可能都要做,所以复合型人才受青睐。可见,随着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的择才标准不断提高,不仅看重专业技能,更看重综合素质。
二、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基本现状
从20世纪80年代建立职业大学到现在,我国高职教育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明显成绩,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安排等方面暴露出一些问题,严重影响到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再加上会计课程枯燥、难懂,严重影响到学生积极性的提高。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申办高职会计专业以来,已有近历史。多次走访用人单位,反馈意见较好,但不足之处也很明显:如果安排一件工作给三个学校毕业的学生:高职生、本科生、重点本科生,高职生只会把工作尽力完成,本科生不但把工作按时完成,还会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说明清楚,而重点本科生则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写出分析报告,并指明下一步怎么办。这就是高职学生能力方面的缺陷。
(二)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存在问题分析
1.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整体基础较差,成绩参差不齐。成绩较好的学生对于进入高职院校有悲观失望情绪,同时又受到整体环境影响,从而降低了学习积极性。而成绩差的学生自制力差,当学习上碰到困难时更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2.教材内容更新速度慢
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以后,教材内容需要随着会计准则的变化不断更新,但教材更新的节奏相对较慢。使新准则、新规范、新改革内容不能及时反映到课堂上来。同时,专业课程的内容存在重复或交叉问题,人为地增加了授课时间,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师知识结构存在局限性
部分教师知识面狭窄,不能灵活讲解会计理论,同时由于教师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够,使课堂所讲会计知识与实际工作相脱节。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对落后
由于受到会计专业特点和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大部分专业课沿用“黑板+粉笔”口头讲授的教学模式,平铺直叙,方法单一,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此外,会计专业学生的实习困难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改革措施
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将实践教学上升到重要的教学地位,力求培养具有较强会计核算能力和财务分析能力的应用性技术人才。
(一)注重学生人格教育,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教师在教会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尊重他人、与他人和睦相处、有团队意识。在现实中经常会发生会计人员作假账、出纳人员携款出逃等案件,这些给会计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信誉危机”。所以高职会计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采用多种形式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贯穿在日常教学中,交给学生规避职业风险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理念。
(二)改革教学内容,使会计教学内容贴近现实并不断更新
1.更新教学内容
根据市场需求既重视传统基础知识和技能,又要充实先进的科学理论知识;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和少而精的原则,力求将那些陈旧、重复的内容剔除掉,强化会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有关内容。
2.更新教材内容
社会经济活动纷繁复杂,会计处理千变万化,会计教师要创新教材、精心编排教材内容,缩减不必要的重复。同时,注意选订教育部最新出版教材,也可根据教学情况编写结合本地和本校学生使用的自编教材,以弥补课本的不足。 3.引导学生“专”、“博”结合
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已由传统的专才转向了跨领域、跨专业的综合性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人才需要有基本的心理学、管理学、金融、法律、税务、语言表达等方面知识和能力。在会计教学中,应淡化专业概念,引导学生广泛学习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提高会计教学质量
1.接受后续教育,不断总结提高
会计教师应该不断接受后续教育,使其知识具有前瞻性。例如,会计教师应每年接受继续教育,了解新会计制度和财经政策的变化;定期深入企业实践锻炼,以充实课堂教学,吃透教学内容并吐故纳新、不断总结。
2.多学科综合利用,提高学习效果
针对教材中难懂的专业名词、术语,教师可以通俗地讲解,以增添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同时,在会计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文学、艺术、自然和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组织教学,以便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引进企业会计专家或职业能手做专题讲座
教师对于枯燥的会计理论总是空洞的说教,说服力不强。从企业引进会计高手给学生开讲座,较具有权威性和真实性,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改革教学方法,使会计教学方法更能适合学生职业能力发展
1.抓住“三基”内容,进行精讲多练
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掌握重点、难点,采用启发诱导式进行精讲多练。某些章节学完后,出一些业务训练题,整本教材结束后,可以进行综合业务训练。例如《基础会计》中“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章节学完后,模拟某企业某月份的经济业务进行部分内容训练,全部内容学完后,再进行综合实账模拟,效果非常好。
2.推行开放式教学,积极开展课堂讨论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讨论主题,向学生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展开讨论。例如,在讲到对固定资产进行财产清查时,可以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对于盘亏的固定资产可以按照账面价值记账,而盘盈时则不可以,只能按照重置价值记账等。
参考文献:
[1]王桂琴.高校会计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浅探[J].财会通讯,,(7)
[2]蔡宏标.高职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体系构建探索[J].财会通讯,2009,(10)
会计专业职业实践教学 篇3
关键词:中职;会计专业;职业能力;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017-01
在21世纪的今天,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我国不仅要发展知识性产业,还要不断地加大劳动性产业的投资,我国的基本国情就决定了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不仅需要高文化,高文凭的创新人才,还需要在各个行业里不断进取,充满创新精神,懂得技术应用的高素质劳动者。为了这种劳动者的快速开发,就需要中等职业教育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
一、社会对中职会计方面人才的需求
在中职教育中,现如今较为热门的专业就是中职会计。社会中,有许多的企业会去中职会计中挑选人才,下面就讨论一下社会对中职会计方面人才有哪些需求。
首先是语言表达能力,指用口头语或是书面语的方式将经历,感受或是想表达的事情讲述出来,传达给别人的一种能力。会计人员需要用口头语或是书面语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在世界经济交流的今天,还需要外语表达能力,因此,语言表达能力包括语言基础能力,财经应用写作能力和英语基础能力。语言基础能力就是指听说读写等语言的运用能力。财经应用写作能力就是在应用写作基础之上具有专业的写作能力和文章分析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写作技巧,广泛的了解与财经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要具有财经写作的实际能力。英语基础能力就是会运用英语表述或是写作出自身想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再者就是会计操作能力,这是指会计在会计工作中应该具有的会计核算,会计分析等方面的会计能力,是对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其中包括手工会计核算操作能力,电算化会计核算操作能力。这两种计算能力都是会计人员最为基本的技能,并且要熟练地运用这种技能。还有会计人员要遵守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活动相匹配的行为规范,在我国的《会计法》中也明确规定,会计人员要遵守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主要包括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和保守秘密。
二、中职会计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培养能力的定位不准确,不同层次的高校具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中职中专会计教学应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专业人才。然而现在的有些中职学校在学生培养目标定位上定位不准,目标不明确,这样的定位没有考虑社会需求、区域特征、行业需求等因素,使得毕业学生在人才竞争中没有特色、没有优势。第二,知识体系不合理,中职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不合理,课堂上仍然以书本为主,所用的案例也是比较陈旧的,不能带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有许多学生在工作时由于学校所学与工作所用的知识不一样,学生还要自己补充知识,所以要让学生学习最新的会计知识。会计教学的现代手段明显不足,限制了教学的效率,使同学通常都是应付考试,死记硬背,缺少理解,在实践工作中也不能灵活的运用。第三,动手能力不强,中职教学的质检科较少,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得到显著地提高,即使在一些实习单位也无法学到真正的工作技巧和技能,中职学校很难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很难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方法
1、校企合作,加强中职会计的人员的专业技能
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进步的今天,急需培养大量的专业性会计人才,因此要搞好中职会计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事情,“校企合作”就是一个很好地方式去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早在十几年前,德国中等职业教育模式就是校企合作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当学生有意向报考会计专业的时候,可以报考具有招生资格的企业,在录取后,会与企业签订培训合同,让企业和职业学校共同培养会计专业型人才。这种企业与学校联系密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备受世人的推崇。双元制教学就是让学生
不仅在企业中实践工作,学习具体的工作操作方法,还让学生在职业学校继续学习理论知识和基础教学内容。教师可分为实训教师和理论教师,教授内容分为职业技能培训和理论基础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同样使用在中国的中职教育上也会起很大的效果,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能使学生快速消化书本上所学到的知识理论,又能在时间的同时又理论知识的指导,由于有实习单位的培训,在学生毕业之后完全可以直接进入企业就业,这样还提高了中职学校的学生就业率。
2、职业教育终身化
职业教育是知识职业的开始,而今后的一生都会是职业生涯,职业教育终身化体制是21世纪教育的重要趋势与必然,随着中国迅速的发展,科学知识与技术的快速推进,人们为了追上时代的步伐,跟上时代的潮流,就需要终身学习,对于中职教育来说,同样也是如此,采用职业教育终身化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能与社会同步,与科技同步。英国,日本等国家已经将职业终身化教育作为基本的教学理念,因此在借鉴他国的会计教育方法后,应完善我国会计教学的方法,促进我国中职会计的能力培养。
综上所述,在介绍我国的社会需求和中职教育现状之后,又提到了中职会计培养的方法,通过这些叙述得知,我国急需大量的中职会计专业人才,所以中职会计学校有必要对学生的能力,素质等各方面进行培养,采用积极有效的方式进行教育,要善于借鉴国外教育的成功经验,积极吸纳国外教育的优秀之处,将好的一面应用在中国的教育中,使中国的教育能跟上国际教育的脚步,让我国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陶秋萍.关于中职会计教学中学生职业素质的培育策略探讨.教育教学论坛,2013,(05).
[2] 赵浩荣,中职会计教学中学生职业素质培育浅谈,新课程(中旬),201 3,(10).
会计专业职业实践教学 篇4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
我国现阶段的会计教育, 有中专、大专、本科和研究生各层次, 其培养目标各不相同。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在于专业设置强调职业性、教学方法强调实践性、培养目标强调应用性, 因此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是实践性教学。会计实践教学在许多高职院校普遍受到重视, 对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高水平的会计实用人才发挥了较好的作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要办出特色, 办出生命力, 其关键要大力加强实践性教学。只有改变会计教育观念, 强化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 才能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改革与考核方式的改革有机结合。《税法》课程的考核应侧重学生运用知识的熟练程度、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税法》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 规范考试内容。《税法》内容每年在不断变化中, 这就需要教师平时多关注税法的改革和调整, 及时更新讲授内容, 而且要在考试中增加税法新知识点、难点及热点问题。同时, 我们也要保持考试内容的实践性。比如, 我们可以设计相关的企业纳税申报资料, 要求学生填制增值税、营业税申报表和涉税记账凭证, 登记涉税账薄等;给出企业的相应资料, 要求学生设计纳税筹划方案等, 这样的考试内容会让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永远是最新、最有用的。第二, 创设考试形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现状
会计实践性教学是会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大职业院校对此都非常重视, 努力开发多种教学模式, 但遗憾的是目前所采用的仍主要是分课程实训、综合模拟实训和专业实习模式传统模式, 这对培养“核算型”会计人才确实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 培养的人才无法实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就目前的会计实践实训教学而言, 笔者认为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 会计实训教学采用的手段和考核要求过于单一。
实践实训教学是课堂理论到实际岗位的过渡, 在校内模拟实验中, 一般采用个人独立运作或是实行内部轮岗、分工运作方式, 要求学生能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再根据记账凭证采用手工或利用财务软件登记账簿, 最后利用账簿资料计算产品成本并完成会计报表的编制。这种惯用的实训模式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会计核算技能, 但没有强调会
式。高校应该增加新的考核方式, 在传统闭卷考试的基础上, 设立开卷、半开卷以及单科论文、调查报告等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并增加这些考核方式在最终成绩中的权重, 使考核方式更加科学。创设多种考试形式有助于学生提高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 丰富考试题型。在题型设计上应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填空题、名称解释、简答题、问答题这类死记硬背的知识考核题型。取而代之的是包括选择题、计算题和综合分析题在内的能够体现学生理解、运用能力的题目。第四, 加大平时成绩考核比重。在《税法》课程的考核中, 我们应该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 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加强平时的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
计信息的分析和利用, 不能达到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的要求。
(二) 专任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的重任, 这就决定了它对高职教师队伍有着特殊的要求———不仅要有较高的师德水准和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 而且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系统操作技能。而我国目前高职院校的大部分专任会计教师缺少实践经验, 有会计证的寥寥无几, 也就谈不上熟练的操作技能。专任教师自身动手能力缺乏, 高职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则也就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据有关部门调查,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平均仅达50%左右。而国外发达国家的高职教育则十分重视教师实践操作能力, 无论是专业理论教师还是实训教师, 都是“双师型”。
(三) 在会计实践技能的实训方式上采用封闭式的训练形式。
由于会计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 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
四、结语
高校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 课程内容与实践的优化有助于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有助于高校会计专业合格人才的培养。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0.2.
[2]林颖.关于《税法》教学改革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7.4.
[3]卢美玲.应用型本科《税法》教学方法研究与开发[J].会计之友, 2010.8.
会计人员不仅要会处理固定的经济业务, 更要面对实际业务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 需要较强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而目前大多数实训方式是在会计模拟实验室完成技能训练, 在会计模拟实习中普遍存在实习的资料不够真实或全盘照抄等缺陷, 模拟内容过于程序化, 势必造成模拟业务与实际业务的脱节。
二、会计实践教学措施与对策
(一) 领导重视, 更新观念, 改革课程体系, 增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目标的实现, 领导的作用不容忽视。只有领导重视了, 教师才能重视;教师重视了, 学生才能重视。高职院校领导首先要带头更新会计教育观念, 拓宽会计教育思路, 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确立与之适应的教育目标和指导思想, 实施以能力为本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从教学计划改革入手, 结合会计专业的特点, 在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够用”的前提下, 尽量增大实践实训课时比重, 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从教学内容改革入手, 对会计专业若干课程内容, 根据社会对会计人才的市场需求, 适当予以调整、简化、删除空洞的沉溺于理论研究的内容, 增添会计实践中应用性较强的内容。通过学习和实践, 培养出专业理论知识扎实, 实践应用能力强的会计专业人才。
(二) 改进传统的实践性教学模式与方法, 加强会计实训考核力度
1、会计实践性教学在时间安排上应划分出层次。
在会计实践教学中应划分出层次, 由浅至深地开设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 根据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分为以下几个实践层次:
(1) 掌握情况。进行简单的实务操作, 其目的是使学生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锻炼学生最基本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模拟实践。可在开设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课程之后, 单作一门实践会计课程, 建立一套完整的会计模拟系统, 提供相关资料, 经过提示, 由学生根据自己对业务的理解, 独立操作训练, 从而使学生能灵活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 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3) 综合实践。在全部会计课程和相关课程开设之后可进行综合实践, 形式可设计为以下三种:一是设计一整套不同行业的会计模拟系统;二是将资金筹集、投资决策目标成本等不同业务的理论与方法, 运用于盈利企业, 并建立相应的模拟系统;三是将上述会计模拟系统作为审计对象进行实践, 使学生能受到综合、系统、全面的操作训练, 熟练处理会计业务, 提高综合分析、应用等能力。
2、加强会计实训中的考核力度。
现高职院校的会计校内实训课, 教师和学生都不太重视, 与会计理论课相比, 上实训课时, 教师对学生管理有所放松;因为根据传统实训考核办法进行考核, 基本上人人都能达标, 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也不严, 实训课时缺课迟到现象较多, 认真对待实训课的学生较少。因此, 迫切需要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训考核办法。
3、按照会计职业岗位要求开展实践教学。
在实践教学中可专门设置出纳、会计核算、税务会计等会计职业岗位, 让学生分别担任出纳、会计和企业办税员, 进行职业岗位模拟实践操作, 并实行岗位轮换制度, 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应注意的各种问题, 解决学生对这些工作岗位的模糊认识, 促使学生熟练掌握这些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及其操作方法和技巧。进一步明确会计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 强调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注重操作的规范性, 同时让学生相互检查、监督, 共同促进。还要将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作为会计岗位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实行, 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操作会计软件, 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会计人才。
(三) 注重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会计专业的专业教师, 各高职院校应鼓励其参加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成为拥有双证书的“双师型”教师, 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 (具备相应理论与实践能力) 上的“双师型”教师。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也提出:“要建立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为此, 各高职院校应进一步规范教师到企业实践, 提高教师实践技能, 培养更多掌握专业技能的骨干教师;应定期、分批将会计专业教师、实验指导教师下派到企业、业务部门等挂职锻炼, 熟练掌握会计循环中各个阶段的实务操作, 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提高综合会计信息、分析会计信息的能力。同时, 各高职院校也需要从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聘请一些有丰富经验的会计专业人才来校兼职任教, 他们的真实经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能达到丰富学生课堂知识效果的目的。
(四) 加大资金投放力度, 加强校企合作, 建立校外教学实践基地。
无论校内会计模拟室, 还是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都是会计专业的基本硬件设施, 它是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的基本保证。社会实习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没有接触社会的实习是经不起检验的。鉴于目前高职院校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明显不足的现状,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注重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就显得非常迫切。为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 各高职院校都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及毕业前最后一学期到企业进行专业实习, 但由于这种方式是学生分散进行的, 往往流于形式。为此, 学校应积极与企业联系, 加大资金投放力度, 创建相对稳定的校外教学实践基地, 一方面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相关部门实习, 直接接触企业的真实业务, 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以实践经验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和从事会计工作提供了一个平台。同时, 通过与企业合作, 一方面可为企业承担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任务, 提高在职会计人员的理论素质;另一方面也可为企业输送优秀毕业生, 达到学校与企业双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秦跃虎, 张垚.浅谈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改进[J].当代经济, 2007.6.
[2]迟荣.关于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探索[J].会计之友, 2003.2.
会计专业职业实践教学 篇5
摘 要 在参加职业技能竞赛过程中凸显出的会计专业教学薄弱环节,寻求优化会计专业建设的多种路径,同时通过对职业技能竞赛的实践研究,开发出更多有针对性的会计教学改革项目,优化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推进会计专业在整个社会职业教育中的发展。
关键词 会计专业 职业技能竞赛 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 课程结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一年一度的高职会计技能大赛作为高职财经类专业的一个重要赛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校参与进来。高职会计技能大赛一方面检验着高职财经类专业的教学效果和专业水平,另一方面对高职财经类专业的未来发展和走向产生重要影响。对照高职会计技能大赛的要求,寻找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促进高职财经类专业的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1高职会计技能大赛的特点
高职会计技能大赛立足于高职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于一体,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大赛体现了对高职学生会计专业基础知识的要求。高职财经类学生就业面向主要以中小企业的财务岗位为主。胜任这些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包括会计日常业务核算、期末报表的编制,基本的财务指标计算、成本影响因素的分析、经营决策、投资决策等,涵盖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相信随着高职会计技能大赛的不断推进,财务分析、财务管理和财务决策的知识越来越重要;同时会计技能大赛还凸显了会计专业知识的另一个特点:最新的会计核算变革都体现在大赛中,政策性极强,会计核算及时更新显得非常重要。
第二,大赛也体现了对参赛选手基本职业技能的考察。会计职业技能是会计人员利用专业知识处理具体业务的能力,对会计人员的基本技能包括两方面的要求:一是会计人员根据原始记录对经济业务事项的准确理解和把握能力;二是在此基础上准确进行相关会计处理的能力。考核的范围涵盖了出纳办理银行款项的收付、会计人员记账、结账,编制会计报表、进行纳税申报、核算产品成本,进行成本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信息等;在信息化环境下,要求参赛选手具有现代企业业务流程的基本理念,并按照业务流程要求熟练操作软件、利用计算机完成日常工作,是对参赛选手基本职业技能的一个重要考察。
第三,会计技能大赛还体现了对参赛选手职业素养的考察。大赛以某一特定的企业为背景,提供相关的经济业务活动事项,要求参赛选手在180分钟内按照各自岗位的要求完成相关的会计工作,当然会计信息的准确与否及会计工作的完成程度直接影响各参赛队的成绩,实质是对参赛选手职业技能背后职业素养的考察。具体来说,包括:严谨、准确、快速、高效、协作以及熟练的专业技能等。这些是在会做会计工作的基础上,对参赛选手如何把会计工作做的更好的一种考察。相关的品质是在长期的专业实践中养成的,它伴随一个会计人的职业生涯的全过程。
2高职会计技能大赛对高职会计类专业教学的启示
高职会计技能大赛选取某个企业特定期间的具有代表性的经济业务为载体,提供相关联的账务数据、高仿真的原始票据以及模拟办理业务平台,不仅考察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考察了办理具体业务的流程和要求,具有全面性、综合性、在考察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极具代表性。对参赛选手来说,是一次上岗前的很好训练。对我们更好地从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很多启示。
首先,对明确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简单地说就是为日益发展的众多中小企业提供会计方面的人才。中小企业业务一般不复杂,不需要太高深的会计理论,但是,会计人员应具备最基本的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做好本职工作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的品质。基于此,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人才方案,应体现这种要求。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时,应重视学生的职业素养、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课程的安排。在此基础上,还要兼顾两方面:一是体现地域特点,二是体现专业发展方向。
第二,在会计教学中要处理好与经济业务的关系。会计不是单纯的数字游戏。它是以一种特有的方式对经济业务事项的重述。大赛采用高仿真的业务资料,融业务、会计于一体,要求会计人员是懂业务的会计,通过会计信息掌握经济业务的具体情况。这对于改进传统的会计课堂教学的启示是:跳出会计学会计。具体说来就是在全面理解经济业务的本来面目的情况下,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作出最恰当的处理,会计的处理过程始终是在对具体业务的处理,而不是通过机械地记忆把经济业务和会计分录联系在一起。同时,在对经济业务进行处理时,要考虑其后续的影响。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第三,会计教学同样要关注会计准则、税法的最新变化。会计领域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近几年不断更新,从事会计实务工作,需要学习不断变化的新要求,从事会计教学工作虽然和实务工作有区别,但是我们不能对会计领域的最新政策熟视无睹,我们要及时跟进。在日常的教学中要体现这种特点,潜在地给学生传达出这种不断学习的意识。
第四,注重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会计技能大赛全面采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体现了对学生熟练操作计算机基本技能和利用会计软件处理业务的能力。信息化时代,无论从事什么工作,离不开计算机,熟练操作计算机是一项基本的技能,在日常教学中,虽然也有计算机课的教学,但是侧重怎么用,而学生对快速输入数据的训练不够,以至于在大赛中有不少学生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对于会计软件的教学,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生怎么做的多,但是为什么这样做的少,一旦学生遇到?n堂没教过的业务就没了思路。
3对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
会计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快速发展的外部环境促使我们应更新观念,积极探索,以顺应会计领域在信息化时代下的新要求。
第一,努力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通过组建由具有企业实操技能和高校教学经验的优秀中青年教师团队,让这些富有实践经验的老师指导学生培养职业技能竞赛能力,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为了更好地促进职业竞赛的发展,提升对学生技能的培养,高职院校一定要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特色和实力建设的灵魂,没有高素质、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学科建设和培养人才就无从谈起。
第二,以竞赛引领会计专业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强化技能教学创新,创造性地改进教学模式,将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初步建立起会计岗位职业实践体系,并从单一的会计模拟训练,发展到会计信息化实践、ERP沙盘实践,财务管理咨询实践,不断加强与改善实训、实习条件;开创全方位、多层次、多类型的会计实践教学新形式。
第三,突出职业技能的应用型特点。会计专业进行的实践教学项目主要包括社会调查、创新实践、校内财务会计咨询公司、校内实训工厂、会计手工实训室、会计综合模拟一体化实训室、会计暑期专业顶岗实习、模拟实习、毕业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项目。除会计核算模拟实习外,尽可能引入更多的财务管理案例让学生通过接触大量的案例,学会分析,作出判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通过相互间的案例讨论,发现自己的不足,补充、修正自己的判断和决策。高职院校还可以结合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最新进程,与一些知名软件公司合作,开设ERP沙盘仿真实验实训,力争能够在省市、国家级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会计专业职业实践教学 篇6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职业岗位模式;实训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有别于基础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的另一类型的教育,它以面向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具体地说就是要求高职教育应为社会培养、提供能“直接顶岗”的高素质劳动者。但由于种种原因,高职教育至今仍未摆脱计划经济时代教育管理体制的束缚,教学与实践联系不够,“直接顶岗”无法实现,很多毕业生毕业后无法就业或不能对口就业。
从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看,许多单位在实际招聘时最看重的是日常会计操作和工作经历,多数企业单位要求应聘的会计人员具有会计实践经验,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而我们的毕业生往往是动手操作能力、应用能力差,走上工作岗位不知从何下手,对会计职业岗位感到非常陌生,根本不能马上胜任工作。究其原因,还是学生在校时接受的实战练习不够,接触的企业实际业务太少。目前,高职会计专业的日常教学仍然是突出理论、法规和制度学习,忽视岗位操作技能训练。学生学完所有专业课后,对会计岗位职责、任务、程序、内容、操作技能并没有熟练掌握,毕业后无法直接上岗,这肯定影响到学生就业。而会计职业岗位实训教学的优势就是使专业目标细化,体现以岗位能力培养和综合能力培养为本位。因此,高职会计专业职业岗位实训教学势在必行。
一、切合实际地划分会计职业岗位,明确各职业岗位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编写一套适合高职会计专业进行职业岗位实训教学的特色教材
(一)重新组合岗位实训课程
将会计专业主要专业课程: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等按会计岗位重新组合,组合后形成下列职业岗位实训课程:出纳核算岗位、存货核算岗位、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核算岗位、往来款项核算岗位、筹资与投资核算岗位、成本核算岗位、费用核算岗位、销售和利润核算岗位、税金核算岗位、总账报表核算岗位、财务分析岗位。
(二)明确各职业岗位的实训教学内容
出纳核算岗位主要包括财务会计中货币资金的核算内容和出纳会计实务的内容;存货核算岗位主要包括财务会计中存货核算的内容和财务管理中存货日常管理的内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核算岗位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核算的内容以及财务管理中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内容;往来款项核算岗位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的往来核算以及财务管理中的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内容;筹资与投资核算岗位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的投资核算、筹资核算内容和财务管理中的证券投资的管理、筹资管理等内容;成本核算岗位主要包括成本会计以及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控制等相关内容;费用核算岗位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的费用核算以及成本会计中的相关内容;销售和利润核算岗位主要包括企业财务会计的收入和利润的核算以及财务管理中的本、量、利分析内容;税金核算岗位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的应交税金的核算以及纳税实务中的相关内容;总账报表核算岗位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的报表编制以及会计电算化中的账簿、报表等相关内容;财务分析岗位主要包括财务管理中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分析的有关内容。
(三)明确各职业岗位实训教学要求
实训教学必须在接近或达到职业活动环境氛围中进行,并要突出体现“高标准、严要求、强训练、重实训”的特点,采用指导教师耐心教、学生用心学和亲自动手做的教学方法,并把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训导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又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如团结协作、遵纪守法、客观公正、勤俭节约等方面的培养,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四)编写具有职业岗位特色的实训教材
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的主要环节,实训教材又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但从现状看,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按职业岗位来编写的实训教材极其匮乏,这与高职教育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要求不相适应,教材建设已滞后于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要真正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材建设迫在眉睫。
二、培养新型实训师资力量
实验指导教师是影响学生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实践学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但目前会计实验指导教师大多是高校毕业生,他们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会计实践技能,且由于缺乏制度性的定期培训和后续教育,专业知识往往不能及时更新,其整体水平普遍不高。因此,加强实验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指导教师的专业能力,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学校应努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充实“双师型”师资队伍,就应加强专业教师在实践能力方面的继续教育,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去挂职锻炼;聘请有多年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级会计师到学校来做报告和讲座,或担任兼职专业实训课教师,以确保实训教学环节的实用性和前沿性,把企业里实际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传授给学生和教师,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另外,还可以从基层单位招聘引进一批专业基础扎实,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师来担任正式教师或实训指导老师。
三、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完善校内模拟实验流程
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在于加强实训的效果,除了课堂的理论学习与教师的引导外,实际操作与模拟效果源自于实践工作中的锻炼。由于财会工作的特殊性,基地建设与吸纳人员方面具有种种限制,而且效果并不理想,因而本文所指的基地建设不是传统意义的基地,而是校企共建的规范基地,并建设完全配套的企业操作系统,业务设置具有训练的针对性。
(一)在原有的会计师事务所、企业等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社会关系,再度合作创建几个多样化的、特色的实训基地
(二)参照各个实训基地的具体特点及实训要求对校内实验实训流程和环节进行重新设计
(三)应针对校外实训基地以及社会化、市场化、行业化和信息化等要求进一步完善、修订实训大纲和实训指导计划,并充分协同实训基地督促执行
(四)进一步加强与校外实训基地、各行业、企事业单位及专业协会等的信息沟通,充分做好信息、意见的交流、反馈和相应改进。
四、按职业岗位组织实训教学
通过各职业岗位的实训教学,使学生对各会计核算岗位做到会建账、能登账,能进行相关的财务报表分析,而且擅长电算化核算,使学生基本具备各会计核算岗位的职业能力。
(一)在校内实验室进行模拟实训
由于会计专业作为一门管理类学科,要在企业进行大规模较长时间的实训确实很困难,因而在校内进行模拟实训必然成为专业实训的主要途径。各职业岗位的模拟实训,侧重于岗前培训,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缩短与实际需要的差距,培养学生适应各种不同会计核算岗位的能力。在实训教学中,教师介绍过模拟单位的有关情况后,就要求学生完全以单位会计人员的身份进行实际操作,按照实训步骤有计划地完成实训任务。为了使学生在模拟实训过程中,如同置身于某一企业的真实业务环境中,从而达到实训的目的,学校应配备专用的会计实验桌椅、会计核算流程图、图章和其他专用器具,并根据企业财务部门的核算分工,将模拟实验室分为出纳、工资、材料、固定资产、成本等核算组。实训时,由学生轮流担任财务处各种职务,实现“岗位制+轮换制”的灵活有效结合,在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同时,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战演习,走产学合作教育的路子
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严格、务实的企业化要求,弥补校内实验室实训环境的虚拟性、环节的单一性等缺陷,使学生切身体验到现实经济生活中的“职业化要求”氛围。产学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充分考虑到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产学合作不仅是其实施的基本途径,更为重要的是实践教学内容的整合,可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因此,校、企共建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双赢”的合作机制,是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的最佳模式和有效途径。
高职会计教育的成败关键在于是否办出自己的特色,而职业岗位实训教学就是这个特色的核心。只有加强实训教学的比重,改变实训教学的模式,才能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操作水平,才能突出高职会计教育的特点,才能培养出既有一定的会计理论水平,又有较强的操作能力,能够胜任基层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懿.浅谈高职教育职业能力模块化培养模式[J].科技广场,2008,(4).
[2]陈兆芳.高职会计专业实施模块化教学的构想[J].财会月刊,2007.
[3]杨群.高职会计专业模块式教学及其效果分析[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9).
会计专业职业实践教学 篇7
一、当前职业学校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会计学是一门经济管理应用学科, 要适应社会的需要, 必须重视实践教学。传统的中专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已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它的局限性与素质教育的不适应性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践教育观仍停留在思想层面上。职业学校对于教学上关心的往往是学生专业课、基础课课程是否完成, 就业率如何。对教学质最评价制度不健全, 对实践教学还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由于开展实践教学要花费足够多的人力物力, 难以在短期内出成果, 实际中偏重会计知识的灌输, 强调会计知识的理论性。因此, 在当前教学管理体制的指导下, 目前开设的会计主干课程中相应的会计实践内容, 没有得到充分的落实。
二、职业学校会计实践教学的意义
职业学校教育的特色在于要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 还应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使学生毕业之后能较好地从事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等工作。基于职业学校会计的培养目标, 如何科学地实现组织会计实施实践环节教学, 已成为当前高等职业学校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因而根据会计教学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 结合当前社会的需求, 搞好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实践环节的教学,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有利于加深职业学校会计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认识。
通过会计模拟实践教学, 可以使学生根据实践教学内容的要求, 自己动手, 根据经济业务进行填制原始凭证, 编制记账凭证, 登记账簿, 计算成本, 编制会计报表, 编写财务报告, 进行财务分析, 仿佛置身于实际单位的财务部门一样。这就使高职计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全貌有了清晰直观的了解,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会计操作流程的来龙去脉的完整认识, 有效地增强了对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工作内在联系的深刻认识。
2. 有利于提升职业学校会计学生的操作能力。
为了避免从未动手制作过会计票证、账表的学生出现差错, 也为了节省时间、及时提供会计信息, 多数情况下, 实习单位给予实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极少, 特别是已经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 就更没有实习学生上机操作的机会。所以多数实习学生到了单位也只能是进行参观实习。因而, 在高职会计实践教学过程中, 通过会计实践科任教师的严格指导和监督, 从账页的选择、账户的开设、凭证的编制、账目的登记以及各种财务报表的编制都要求学生亲自动手、按时完成, 这样可以有效地确保每位学生对会计循环中证、账、表的每一环节的实际操作。这样经过多次动手训练, 就能大大提升会计学生的实操水平。
三、会计实践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1. 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注重指导学生的学法, 提高教学效率。“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启发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知识。 (1) 激发学生学习会计课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也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好坏。教师要对专业课抱有极大的兴趣, 多向学生展示本专业的职业前景, 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信心。通过言传身教, 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努力把学生“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乐学”。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高效学习的意识。所谓“读万卷书, 不如行万里路”。会计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由于学生将来面对的是企业的具体会计工作, 教师在讲清理论知识的同时, 更要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知识, 发展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职业意识, 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在信息时代, 知识老化的周期短, 更新的速度快, 学生毕业后会遇到更多的新知识和新变化。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地补充教材的理论知识。同时,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某些报刊、杂志、书籍, 传授学生学习会计的方法, 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2. 理论与实训相结合。
在会计教学中, 很多流程或操作是需要实习来辅助认识的。尤其是学生未接触过财会工作, 对会计中的凭证、账簿、职能岗位、操作流程缺乏感性的认识, 因为对于刚从初中毕业来就读高职的学生来说, 在学习中从未见过的名词、术语以及一些处理经济业务的方法都感到陌生, 难以理解和接受。这时, 如果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 提供相应的实物, 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自己动手相结合, 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把抽象的、复杂的理论通过具体的、有形的实体表现出来, 既增强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和欲望,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能使学生获得正确处理财会业务的实际能力, 在上岗前就熟悉经济工作中的具体业务并能有效处理, 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3. 课程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
在职业学校会计教学活动中, 应当把突出实践技能, 培养学生岗位适应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来抓。教学方法上要改掉过去满堂灌的做法, 而应将枯燥的课堂讲授, 变成学生看得见的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例如, 支票的填写、材料采购的过程等内容, 既可以用课件的形式进行展示, 又可以用实物样本进行操作演示, 使课堂教学变得活跃, 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 在课堂讨论教学告一个段落或一门课程讲授完毕时, 立即进行实践操作, 加强学生对单元知识的理解并训练其动手能力。
四、职业学校应加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措施
1. 转变境念, 提高认识, 加强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
转变多年来会计教学中一贯存在的重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教学的观念, 提高对会计实践教学的认识。由于会计学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 其特有的应用性特点, 要求会计教学不仅要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传授基本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 而且要特别注意培养他们应用会计理论和方法、解决会计实践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只有认识到本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才能加强相关课程研究, 如教学方法及段、教材建设等, 才能不断完善本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
2. 加强教材建设, 完善并丰富实践教材内容。
会计模拟实践教材在会计实践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是学生进行实践的基础和条件。实践教材是否完整、是否系统、是否新颖直接体现为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的质量。实践教材应是内容完整、系统、新颖、清晰、可操作性强、贴近企业实际。高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师应加强会计实践教材的研究、建设, 促进教材的共享, 并根据企业会计实务的发展不断丰富教材内容。
3. 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 重点培养双师型教师。
结合教学进行教师培训, 向企事业单位、会计事务所聘请有实践经验的财务总监、注册会计师担任客座教授, 让他们既到学校指导会计教学工作, 进行教师培训, 又让他们担任会计课程教学, 弥补在校会计专业教师实践知识的不足。
4. 改进实践教学方式, 强化案例教学。
必须将理论教学活动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一方面通过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案例教学将会计理论教学活动与会计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活动, 搜集会计案例, 通过教学过程中对案例的分析, 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把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与会计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实践中掌握理论, 并用理论指导实践, 达到较好掌握理论知识的目的, 从而开动学生的思维并激发其创造性, 提高其处理会计实践问题的综合操作能力。
综上, 加强实践教学是提升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实现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步骤。实践教学的效果如何决定了会计教学工作的成功与否, 也决定了会计教学质量的优劣, 应逐渐完善会计实践教学, 提高职业学校会计教学质量。
摘要:结合当前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的实际, 围绕实践环节教学的要求, 主要对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学的意义、途径方法、教学措施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宁.关于完善会计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北京京农学院学报, 2007, (6) .
[2]滕为.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研究[J].会计之友, 2006, (5) .
[3]田月昕, 等.构建适合企业需要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J].经济师, 2007, (6) .
[4]王淑萍.提高会计课堂教学效果途径的探讨[J].会计之友, 2006, (1) .
[5]张美丽.浅谈中职会计教学观念的转变[J].决策探索, 2007, (11) .
会计专业职业实践教学 篇8
会计学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经济管理应用学科, 扎实的专业技能结合实际应用才能体现出会计学专业的综合水平, 实践教学在会计学专业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环节。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已经成为大多数职业技术院校的重要学科并且得到了高度重视, 对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性人才和企业吸纳实用性人才充分发挥了应用的作用, 仅有少数职业技术院校关于会计学的实践教学内容还流于表面、过于形式, 教学内容也是枯燥乏味且教学方法单一, 使学生们在学习会计学的时候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发生“脱节”现象, 影响了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学质量。
1 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会计学专业教学本身具有特殊性, 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教学对于会计学专业来讲是有很大难度的, 它不仅受制于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政策, 还受制于实际工作中所涉及的商业机密等因素影响。大多数企业并不愿意实习生过多的接触本企业的财务信息, 很多实习生在实习单位一般只能做一些最基本的财务工作, 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工作都接触不到, 这样致使会计学专业的岗位实习过于表面化。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是职业技术院校在会计学职业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和精华, 要在培养学生专业理论方面的同时锻炼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候的解决能力, 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深远的意义, 所以说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非常重要。
2 会计学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会计学专业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 它
具有复杂性、多样性, 需要学生专业基础扎实, 综合能力强, 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对具体的操作流程没有熟悉掌握, 就会不知所措无从下手。例如:产品成本、制造费用等较难操作的计算, 就会使学生对会计学产生抵触心理。
2.2 对会计学专业的教学重视度低。
职业技术院校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就是只注重于对理论知识的培养, 从而忽略了实践教学的培养, 所在在专业课程安排上设置不够合理, 这是职业技术院校的教育弊端, 如果实践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水平。现阶段, 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在整体课程中占有较低的比例, 理论与实践两大内容的课时安排不合理, 有些职业技术院校对会计专业的主要课程没有安排实践学时, 即便有的学校安排了实践学时也是短短数日过于形式化, 而这些会计专业的主要课程都是真正需要熟练掌握且实务性很高。
2.3 教师结构不合理, 缺乏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
会计实训教学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 取决于它是否有一支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目前很多院校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由会计专业的教师或实验员担任, 其指导与解释缺乏真实性和权威性, 因为他们当中部分人对具体的业务环境也未亲身经历, 在模拟实验过程中只能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来想象。
3 提高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的建议
3.1 加强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能够从根本上提高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 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得以顺利的展开, 其先决条件就是要培养一批专业知识过硬、实际经验丰富的会计学教师队伍。在学习会计学的课程时不难发现, 在实际工作应用中会计学把书本上理论的东西转换成了企业的各种票据和单证, 同时, 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也会具体在实践中体现出来。会计教师在课堂中所讲解的理论知识例如:账务处理, 是很难通过讲解就能掌握的一项技能。因此, 加强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会计专业教师队伍, 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3.1.1 建立会计教师培训基地
通过建立会计教师的培训基地, 在一定程度上与实习单位能有效地进行沟通, 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建立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另一种程度上让会计教师以社会活动为基础, 改变原有的被动局面, 把发展趋势下的会计知识, 及时传达给学生, 让学生在第一时间掌握最新信息, 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工作才能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会计教师也可以把这种培训工作当成是一种专业进修, 所以建立会计教师培训基地是非常重要的。
3.1.2 积极组织教师进行社会调查
会计学专业的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理论的同时还应做好充足的社会调查工作, 因为社会调查简单易行而且授课的效果明显, 在学生中反响很好, 社会调查节省了很多不必要的时间, 并且社会调查所花费的费用也比较少。社会调查的形式灵活多样且调查的内容丰富, 要是会计学专业的教师能够深入到企业的实际部门, 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体运作、财务管理、企业制度等相关情况进行了解, 这样效果会更加明显。教师根据会计工作的改革和趋势以及教学中的疑点、难点进行资料搜集, 这样一来授课教师在课题准备过程中积攒了各种素材, 在上课的时候运用生动的实际案例活跃课堂气氛, 进一步提高会计学专业的教学质量。
3.2 加强会计学专业的模拟教学
加强模拟教学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在会计学专业的实践能力, 模拟教学应在专业教师的细心指导下进行操作训练。模拟教学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模拟教学前的动员工作、模拟教学中的实际操作与训练、模拟教学后的工作总结;模拟教学应在实践的整个实施过程中, 让学生在模拟的过程中接触到实际的会计报表、账簿等相关内容, 让学生在模拟的过程中把自己当成真正的会计人员, 对会计岗位的各种经济业务进行处理, 使每位学生都能系统的进行学习, 把在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能够熟练地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 增强自身的学习主观能力与动手能力。通过模拟教学中所产生的问题, 应不断地进行完善, 从而提高模拟教学的质量。
3.2.1 开展会计岗位的实践教学
会计学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应按照实际的会计岗位进行设置, 例如:出纳、会计核算、审计、税务等;让学生们采取岗位轮换的制度, 轮流对出纳、会计核算、审计、税务等这些职位进行模拟实践操作, 学生通过在实际操作中所发生的问题, 清楚的了解到会计工作岗位的实质性内容, 使学生能够较快较好地掌握会计岗位工作的职责与内容并且对具体操作方法和技巧熟练运用, 使学生们更深刻的认识到基础会计的重要性, 着重培养学生在具体操作中的规范化管理, 让同学们做到相互监督、讨论、共同进步。还要将会计电算化教学成为在会计岗位中的一项重点实践内容来实行, 促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操作软件, 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会计人才。
4 结论
综上所述, 职业技术院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要有自己的办学特色, 定位准确, 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社会实践为具体核心, 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职业技术院校改革与创新的必由之路。目前, 社会各界都迫切希望得到政府和教委对职业技术院校的会计学专业加强关注度与技术扶持, 所以, 职业技术院校应积极创新在不断总结实践教育经验的基础之上开辟新的教育途径、教育方法, 大力推动职业技术院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能更好地取得新绩效、新突破。
摘要:职业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培养学生以社会实践为主要学习内容, 在最短的时间内能适应社会, 尽快走向工作岗位, 其中会计学专业特点鲜明, 它不仅需要具备很强的专业知识功底, 还要具备专业的操作技能, 本文通过对当今职业技术院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分析, 提出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措施及建议, 希望能够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有新的突破。
关键词:职业技术,会计学,实践教学,措施
参考文献
[1]张勇.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9 (1) .[1]张勇.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9 (1) .
[2]余兴无.浅探校企联合培养会计本科人才的实践能力[J].会计之友 (下旬刊) , 2009 (3) .[2]余兴无.浅探校企联合培养会计本科人才的实践能力[J].会计之友 (下旬刊) , 2009 (3) .
[3]宋靖.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消费导刊, 2009 (19) .[3]宋靖.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消费导刊, 2009 (19) .
会计专业职业实践教学 篇9
一、高职院校会计教学现状
1.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施的以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环节组成的课程体系, 仍然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没有摆脱学科教学模式的束缚, 仍然受知识系统性、学科性和完整性的制约。虽然加大了实习实训教学的力度, 但由于受学科教育的影响, 不能按照实际会计工作岗位要求组织教学, 实习实训的绝大部分内容是账务处理, 其实是准则、制度讲解的继续, 是将平时做在作业纸上的作业改做在账册、凭证上而已。
2.教学环节
虽然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 但教学重心没有真正向实践技能训练方面转移, 受“通才”教育理念的束缚, 仍然强调知识的系统性, 完整性, 缺乏针对性, 没有以理论够用为度, 导致实践教学环节效果弱化;教学内容注重于准则、制度的讲解, 过分强调会计核算内容;教材内容陈旧老化、交叉重复、内容偏多、理论偏深, 造成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的浪费, 也影响到实践教学的安排;由于缺乏对会计工作岗位的认识和调查研究, 没有按照会计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项能力组织教学, 使实践课内容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
3.成绩考评方面
学生成绩考评基本上沿用传统的闭卷、笔试形式的期末考试评价方式, 仅以一次成绩作为成绩评价标准, 缺乏科学性, 忽略了实践能力的测试。这种“纸上谈兵”式的应试教育, 造成校方认为成绩优异的学生却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 呈现出严重的高分低能、校企人才评价标准脱节现象。
4.师资队伍方面
教师没有实际会计、审计工作经历, 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操作技能, 不能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在教学中照本宣科, 鹦鹉学舌, 传授的“技能”犹如空中楼阁, 学生不能适应就业的需要。师资短缺, 整体素质偏低, “双师、素质型”教师严重不足。
二、完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构想
1.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会计系统作为一个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组成的整体, 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通过会计实践教学的总体设计, 明确每一实践环节的目标、内容和要求, 使不同环节相互联系、相互衔接, 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才能使学生通过系列实训, 提高专业技能, 具备会计岗位工作能力。
为此, 结合会计专业教学的内容、特点, 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生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为导向形成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2.做好实训基地的开发与利用
校内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是实现课堂无法完成的技能操作,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规范的模拟实际会计岗位工作的基本技能操作训练, 如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模拟结算中心”“模拟税务中心”“模拟银行”等。通过这些训练, 能够使学生学到实际会计工作中的基本操作技能, 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为今后的实际会计工作打下基础。当然, 要达到理想的训练目的, 校内实训基地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 创造真实的职业环境, 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 按照未来会计岗位工作对基本操作技能的要求进行训练, 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第二, 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现代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必须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先进的会计核算技术的实践。学生在实训中不仅仅是学到传统的手工会计处理方法, 而且要能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处理复杂的会计问题, 如会计核算系统与采购系统、生产系统、销售系统以及管理系统的数据链接, 供产销各项指标的动态反映等。
第三, 做好软件建设。一方面, 要配备好充实的资料、优秀的案例;另一方面, 选择优秀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实训指导教师, 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成立属于学校自己的财税咨询公司。财税咨询公司作为一个独立法人单位、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 有自己的组织机构, 有自己的业务范围。它的功能, 对外是开展代理记账、财税咨询、审计等业务。对内是训练学生会计职业经验的操练场, 具备会计人员的教育职能。二是联合办学, 与企业或其他院校资源共享。校外实训基地无偿或优惠提供实训设备及实训材料, 可有效解决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所需经费不足的矛盾;无偿提供实训场所, 提供兼职教师共同参与、联合指导学生的理论、技能学习, 可缓解校内实训教学安排上的压力。
3.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由于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偏低。“双师型”教师培训是当务之急。为此, 可以采用“请进来、派出去”的办法。一方面, 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 引导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培训, 如利用网络技术参加远程教育等。在其会计知识不断得到更新和补充的基础上, 再定期安排集中到培训单位完成实训任务, 提高教师的动手实践能力, 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另一方面, 可以将校外实训基地的会计师、会计主管请到学校作兼职实训教师或客座教授, 定期举办专题讲座, 把企业会计一线的信息带到学校, 丰富教学内容。
4.加大推进“双证书”教育的力度
针对目前大多数单位都很务实, 要求毕业生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现状, 高职院校组织学生利用每一个寒暑假进行实习、实训。这样做, 可使学生全面、系统、快速地熟悉会计专业的工作流程, 掌握账务处理和报表编制以及审计工作的基本技能, 实实在在地积累社会工作经验。同时, 高职院校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培训和考试、全国助理会计师资格培训和考试, 争取毕业前拿到相应的专业技能证书, 为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5.加强会计实践性教学的考评
根据会计实践性教学的不同环节, 建立一个相对比较全面的监控体系, 加强对教学过程和校内外实践教学的监控和管理。同时, 针对各实践环节的特点, 制定一个比较有针对性的评估指标体系。
对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 加大和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每个会计专业教师都要结合本校的实际, 注重实践性教学, 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很强的综合素质, 以适应社会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彬.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初探[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04, (3) .
[2]卞芙蕖, 庞莉.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思考[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04, (8) .
[3]史建梁.浅谈如何加强会计实践教学[J].煤炭经济研究, 2004.
[4]张淑萍, 余谦.谈对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学问题的认识[J].教育与职业, 2006, (23) .
会计专业职业实践教学 篇10
鉴于我院成立时间较短, 我们更要不断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形成实践教学的架构。会计课程的实践教学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校内实习实训, 一部分是校外实践活动。各层次教学和实习各有特点, 在具体实施时, 应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根据每个层次的特点和目标开展。
一、我院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 在教学观念上, 仍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
在会计实践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教学水平起着先导性的作用。但是, 大部分会计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直接上岗, 普遍缺乏会计实际工作经验。加上部分教师教学任务繁重, 很难再抽出时间到校外进行培训, 实际获取会计实践的宝贵经验。而且受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的影响, 多数教师上课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 以理论教学为主, 实践教学为辅。同时, 对实操、实训等实践性教学缺乏严格的计划和指导[1]。
(二) 在教学内容上, 专业实训教学内容的不足[2]。
1.缺乏高度仿真的实训项目, 弱化了与企业密切相关的银行结算和纳税申报的认知教学内容。2.缺乏会计相关岗位的角色认知教育。3.缺乏原始凭证认知教学内容。4.缺乏手工、电算一体化的实训教学内容。
(三) 在教学条件上, 实训基地有待开拓。
职院办学要特色突出, 就要充分利用行业优势, 与企业紧密合作, 推进校企合作, 走校内外结合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我院成立时间较短, 但重视校内实训实验室的建设, 大力投资建设会计手工实训室、ERP实训室、沙盘系统等, 为开展实训提供了重要的场所。而开拓校外实训基地, 这是我们迫切要解决的任务之一, 校外实训基地的开拓, 有利于毕业生就业实习安排, 也有利于学生平时观摩活动推广。
(四) 在师资队伍上, 缺乏“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 是职业教育质量提高的保证。我院现有会计专业教师12人, “双师素质”教师只有1个, 比例远没有20%, 与职业教育要求尚存较大差距, 与国家标准也相去甚远, 与教育部提出的目标 (到2010年“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比例不少于60%) 相比, 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所以必须加快会计系师资队伍建设。
二、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一) 观念从重理论型向重实践型转变。
1.对现任教师进行会计专业知识的强化培训, 让其从重理论型向重实践型转变, 提高实操、实训等实践教学能力。2.由教师直至教研室, 到系, 再到院, 制定会计实践教学计划, 让教学过程有计划可依, 并在实施过程中督促指导。3.向社会聘请技术人员, 如事务所注册会计师等有社会实践经验的人来兼课, 充实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二) 不断完善会计实践教学内容。
1.建立高度仿真的实训项目, 如银行结算、纳税申报等部门, 让学生实践模拟操作。2.建立若干企业, 每天有若干经济业务发生, 让学生实操从如何取得原始凭证, 到最后编制会计报表过程。3.开设手工与电算一体化的实训课程。
(三) 加快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
1.在原在实训实验室的基础上, 大力投资建设会计手工实训室、ERP实训室、沙盘系统等, 为开展实训提供重要场所。2.校方积极联系企业, 与不同领域的企业签订校企合作的合同, 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以维持双方的合作关系, 实现双赢。3.结合我院的学生的实际情况, 利用学生家长和亲朋的资源优势, 介绍学生到相关单位实习。
(四) 加强会计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3]。
1. 转变职业教育发展方式,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为职教教师提供专业实践的机会和条件, 使教师在实践中掌握技术要领, 提升专业技能, 从而有胜任企业“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的能力。
2. 创新培养培训模式, 提高职教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可让教师去企业实践, 解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实践渠道不畅的问题, 也可利用假期举办专业教师技能校本培训, 遴选优秀的教师担任培训教学工作, 教师之间还可互相切磋教学方法和操作技能, 共同提高教学能力。
3. 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扩大兼职教师比例。
职业院校根据教师职务任职资格的要求, 招聘行业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定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并通过他们与专任教师的交流、沟通与影响, 进一步优化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4. 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职务评聘办法, 健全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完善职教师资的考核、评价和晋升制度, 从用人标准、职称评定等方面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以利于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松青.关于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13.
[2]丁广华.对深化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职业, 2008.14.
会计专业职业实践教学 篇11
【关键词】职业能力 高职会计专业 工学一体教学模式
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输送会计专业的工作人员,而不是面向会计专业培养研究性人才,其核心是保证学生提高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而不是学术素养。因此,需要以会计岗位的实际工作需求为教学的主要方向,进行一系列的课程建设。
一、以培养会计专业职业化人才为教学目标
在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上,要准确做好人才培养定位,以保证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为核心,紧跟市场需求培养专业的会计人才。将市场与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作为培养方向,将企业需要的人才素养内容作为具体课程开设的参考因素,让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与企业的会计岗位工作相吻合。同时充分依据对应地区的人才需求情况做定向培养,甚至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发相关人才配合的合作项目,开展人才定制化服务。
任何的课程设置、鼓励措施都以提高会计岗位的实操能力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培养出高技术的会计人才。在具体定位上,以中小企业为具体的参照模板,依据中小企业实际会计人才需求为出发点,按照其岗位特点进行对应的会计技能教学。要能够依照财会准则与制度做日常的账务处理,应对外部会计信息运用者和监管部门的信息要求,同时还需要依照税法做对应的纳税工作调整。
在更高要求上,则需要会计人才能够了解高层管理者对相关信息的要求,可以为管理层提供其开展决策的有效信息。在培养目标中,要准确地把控三项核心素养:能充分应对岗位职责与技能需求;能忠于企业与遵守会计责任;能应对债务、业务、财务与税务等各项事务。因此,要从市场实际需求出发,以提升职业综合素养为目标,促使会计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与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依据市场人才需求打造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充分将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结合起来,积极地应对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做好有效的基礎理论课堂教学,同时也要积极地让学生到对应企业中进行实训体验,让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际充分结合,培养内有理论、外有实操能力的职业化人才。尤其是实训,会让学生学习到课本理论中所不能涉及的实际知识,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有的理论教学都为实操服务,因此,实际操作才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发挥学生专业能力的关键。
在教学模式中,以会计岗位需求为教学设置导向,在第1至第2学期开设基本素质、专业基础、专业理论与职业品质等教学模块;在第3至第4学期则设置专业核心、职业技能、实训、会计电算化、纳税等相关教学内容;在第5学期开展专业拓展、综合模拟实训、技能竞赛与岗位实习等;第6学期主要是岗位实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内容。
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满足会计岗位的实际需求,打造工学一体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专业素养、职业技能、专业理论、专业基础与职业品质等方面达到全面提升,紧密与会计人才的核心需求相结合。
三、课程设置以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为内容
在课程设置上,需要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核心竞争力为方向,注重实操与知识体系构建,注重培养学生的岗位应变力、创新力与基本职业能力等;以专业课程为主体,所有辅助课程以提升专业能力为课程设置原则,以让学生符合中小企业的岗位需求为课程教学任务。集中精力培养学生在企业成本核算、财务会计、会计方法、债务与税务方面的实际能力,提升在信贷、银行与税务方面的业务能力,同时开设相关课程,集中力量上好理论知识与实训课程。在创新能力培养上,要关注中小企业实际的投融资能力与税务情况。在课程教学中,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案例教学,都需要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与操作技巧,要针对中小企业会计岗位与财务状态进行有效分析,让学生能够充分适应企业工作氛围与秩序,提升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应对能力。
四、结束语
高职会计专业属于职业教育的一种,其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与普通高等院校需要培养学术性人才不同,高职院校的目标更为明确,即面向市场培养职业化人才。让学生拥有较强的岗位工作能力,具有更高的职业素养,从而在实际的会计岗位竞争中获得更大的胜算,这是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黄秀南.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探讨[J].商业会计,2015(08):123-124.
[2]饶水林.基于职业能力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2):112-113.
[3]赵晓洁.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5(35):101-103.
[4]王彦,陈华炎.高职院校“演讲与口才”课“三位一体”教学改革探索[J].广西轻工业,2011(10):79-81.
会计专业职业实践教学 篇12
一、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内涵
(一)职业意识的含义
“职业”是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职业意识是指人们对职业岗位的认同、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总和。也是从业者在特定的社会条件和职业环境影响下,在教育培养和职业岗位任职实践中形成的某种与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思想和观念。高职学生在入校之初,就要开始了解今后职业的基本要求和工作内容。
(二)会计职业意识的内容
每一种职业都有其独特的职业意识。会计职业作为一个传统而又不断成长的职业,其生存和成长空间就是在继承和创新中得到了不断地延伸。会计职业意识既包涵有经久不变的、历经磨砺形成的基本规范意识,也有在现代企业管理环境中不断拓展的经营意识和开放意识。会计行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为社会提供会计信息或鉴证服务,其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经营者、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进而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会计职业价值取向要求较多的关注公众利益。
会计的职业意识,一般包括:规范意识、如实反映意识、经营意识、服务意识、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关注细节意识等。具体从以下三方面表现:
1. 职业情感
职业情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所具有的稳定的态度和体验。具有强烈职业情感的人,才能够从内心产生一种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需求意识和深刻理解,因而无限热爱自己的职业和岗位。
在校期间,要使学生充分认识会计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以及作为经济卫士的重要作用。培养对会计工作的认同感、荣誉感和敬业感,树立热爱会计工作,敬重会计职业,献身会计事业的信念,通过学习,使之在个体中形成一种相对稳定心理状态,成为影响其今后行为方式的习惯。
2. 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是从事会计行业的人员所遵循的、与会计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它是人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客观公正”和“诚实守信”。
在校期间,是学生会计职业意识的初步形成阶段,是会计岗前教育的重要场所。诚信教育的最佳时机是从业人员的启蒙教育阶段,应充分利用这个时期,使学生熟悉和掌握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知晓会计职业规范的具体内容,并将其逐渐内化为个体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应围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等内容,将对学生进行的职业理想、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原则与规范的理论教育和会计职业选择联系起来,教育学生逐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确立主人翁的意识,使其能在今后进入职场时,将它转化为必要的道德选择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
3. 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是劳动者对工作岗位专业技能的胜任能力。会计职业技能的内容包括:一是会计专业基础知识:二是会计理论、专业操作的创新能力;三是组织协调能力;四是主动更新知识的能力;五是提供会计信息的能力。
会计的经常工作是核算,需要具备专门的技能。专业知识是会计人员素质的特质,是职业胜任的基本保证,具体表现在会计基础知识及基本理论、财务管理知识的掌握,会计电算化操作以及与会计工作密切联系的财政、税收、金融方面的相关知识。只有具备相应的资质,才谈得上能从事会计工作,才可以对日常经济业务进行处理。
二、专业教学中会计职业意识养成的实现途径
(一)在课程体系设计中融入职业意识教育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应该突出职业意识的培养。
随着市场主体的日益成熟,企业的用人标准也在逐渐务实,强调高学历的标准开始动摇,适应工作岗位需要和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才成为企业选择劳动者的现实标准。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要想在企业选人中脱颖而出,首先学校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上,就要以就业为导向:既要考虑到国民教育大专层次学历标准,又要兼顾企业的用人要求。以会计专业来说,在课程体系设计中,除公共必修课中的职业素质模块安排的专业入门教育、就业与创业、顶岗实习等课程以及专业课程中安排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外,在实施方式上,还应适当增加认识性见习。如参观企业、工厂、事务所等实境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会计主体概念,增加对会计职业的感性认识。注意在感受企业文化、职业认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职业素养训导方面,让学生了解会计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及未来发展;了解会计岗位的进入途径、资质要求、胜任标准;了解各类企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标准。引导学生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制定学习计划,排除消极因素,缩短自身与会计职业目标间的差距,做出职业路径选择。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的安排也应围绕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着重点放在基本技能训练上,如珠算、点钞、小键盘使用、票据填写等。
其次,专业课的设计,要以“专业能力”为重点,关注学生的方法能力以及伴随教学过程而产生的社会能力培养。要从职业工作任务出发,以岗位范例性的工作作为学习的内容,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参照国家职业标准要求,构成学习领域。以工作为线索,把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统一在工作任务中。
按照现行国家有关政策,高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所具备专业理论和技能水平,应与助理会计师相当。因此,国家助理会计师考证的要求应作为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标准的重要参照。
(二)在课程教学环节中渗入职业意识教育
把职业教育意识融入课堂,重视每一门课程的专业教育以及每一堂课的思想教育,职业意识培养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贯穿于每个教学环节,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潜移默化,形成学生的良好自觉习惯行为。
在专业课程里,分有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综合实训课几种类型,每一种类型的课程都有其特定的标准和目的:
1. 专业基础课
它属于通识课程,包括会计学基础、经济法、Excel应用、统计学、财经法规等课程,这些都是从事会计职业和其他经济管理类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学生通过这些课程,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学习方式可以传授为主,与他们在中学阶段学习方法类似,可以起到一个衔接的作用。
2. 专业核心课
包括出纳、各会计岗位实务(财产物资、工资、往来、报税、成本、总账、电算等)、综合模拟实训课程,这些是从事会计核算工作的必须技能,也是会计职业判断力形成的重点课程。在这些课程的教学中,努力彰显“做中学,做中教”的特点,发掘职业意识教育与专业传授的结合点,重点考虑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学习方式可以根据职业特点,充分利用场景,营造职场氛围。譬如出纳课程,它有很明确的岗位对应,学生较容易产生联想。可以选择一两家企事业单位,布置学生进行寻访,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一个出纳员才算是合格的。其他岗位课程主要以核算为主,需要对会计主体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社会经济的发展,催生了许多新型经济业务类型,当面对复杂多变和不确定性的会计事项时,尤其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当好一个会计,首先要有基本的技能,然后还必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会计业务的处理不仅要从技术层面,还要从道德层面来考虑和解决。在岗位课程中,可通过不同处理方法的案例,让学生体验。
3. 专业拓展课
包括审计、财务管理等课程,它属于为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内容,可以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质,适应迁移发展,满足学生对职业前景的需求。这类课程中,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职业判断力要求特别高,应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4. 综合实训课
作为理论与实际的链接纽带,实训课程能够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课程。通过校内模拟实训教学,让学生从识别票据、审核凭证、编制凭证、成本计算、出具报表等环节都亲自操作,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训教学内容设计,强化学生职业意识,缩短上岗适应期。特别是在填制凭证、登记账簿这些重复而单调的操作时所要求的耐心和细心,对学生从业态度和职业规范进行演练。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摒弃传统实践教学的一些过于简单形式化的理念,如把会计理解为一门“手艺”,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仅理解为动手能力训练,实践教学的内容仅停留在会计操作规程、会计循环等基本技能方面,对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重视不足等,实现“学中做,做中学、做中会”。校外实训场所实习也是进行职业意识教育的最好方式之一。虽然目前各校在这方面的工作还不尽如人意,但其功效是不可磨灭的。
在课程教学中,培养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基本核算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找准职业意识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结合点,培养出来的学生的应用能力要与现代会计职业相适应,符合合格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标准,更好地适应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实施后社会对高层次会计人才的需求。
(三)在成绩考评中增加职业意识内容的分值
成绩考核是检查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在课程评价中增加职业意识内容的分值,架构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考核体系,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巩固和提高。
考核的任务为了检验课程目标达到的程度,考核内容应充分考虑职业需求、专业目标定位、课程类型、职业技能要求等因素,坚持理论知识掌握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原则、课程学习过程全程化考核的原则。在考核指导思想上,应从考核内容主要是教材转变到着重考查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技能操作上;从考核理论知识为主转变到以考核实操能力、职业技能为主;从单纯的作业、期末考试和毕业设计等形式转变到能完成作品、产品、操作成果等的考核。在考核目的上,从重视考核结果转变到注重考核过程,获取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可以算为课程成绩,形成注重职业意识养成教育的氛围。
考核也是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和评价。通过考核结果,反馈教学信息,总结和发现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两个环节中的经验和问题,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促使学生重视日常职业习惯养成,促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的考核成绩由两部分构成:形成性考核成绩和终结性考核成绩。形成性考核内容应涵盖学生学习全过程,包括学习态度(积极性、主动性、自主性)、学习能力和操作技能(学习方式和方法、选择学习资源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动手能力、操作熟练程度)、学习效果(独立完成课程学习内容、作业、实践环节的数量与质量)三个方面。强化形成性考核,淡化终结性考试。考核形式可以多样化,如:闭卷、开卷、口试、平时作业、调查报告、读书笔记、实验实训报告、课程论文、课程设计、单元测验、案例分析、文献综述、实验操作、技术技能演示等。
(四)在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中强化职业意识教育的理念
教师是学习过程中的管理者、指导者和重要参与者,学生职业意识的养成,与教师的引导作用密不可分。作为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师,除了具备良好的会计专业知识背景外,还应具有强烈的职业意识以及相应的专业技能,还应有在会计实际岗位工作的经历(可通过企业挂职锻炼获得)。
职业意识教育首先教育者要具备职业意识,高职院校的教师应是教学岗位上的专家型职业人,认同高职教育教学思想,具有高职教育教学理念,熟悉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及学生的特点,成为学生求职择业的指导师。
作为会计专业的教师,应定准自己的角色定位,要求学生掌握的技能,教师首先要掌握。要熟悉并遵守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知晓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具体内容,能将行业职业知识、能力和态度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并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职业素养。在教学理念上,改变过去仅注重技能的训练,忽略职业基本技能与职业判断能力并举的做法。引导学生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中小企业财务人员)、学习目标(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从业要求),当好学生求职择业的指导师,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职业素养,成为具有较强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的“准职业人”,顺利实现就业。
三、结论
(一)会计专业职业意识的养成教育贯穿于学生在校的三年期间,在课程设置、具体教学过程中都应将职业意识的内容融入各环节,减少教育和企业用人需求的差距,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职业意识教育不只停留在知识和规范的传授上,否则,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难以将其转化为必要的职业道德选择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人才培养成效就大打折扣。
(二)职业意识的养成教育只有在环境的熏陶和亲身体验中才能更好的体会和获得。会计工作操作性强,心智活动要求高,重视实践环节,强化技能和实践能力,不管是校内仿真实训还是校外岗位见习,都是培养严谨细致工作作风的有效方式。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自身专业修养的差距、知识结构的不足,在教师的引导下,加以总结、矫正、提高,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职业习惯。
【会计专业职业实践教学】推荐阅读:
会计专业职业教育05-11
职业学校会计专业05-16
职业素养的会计专业06-12
中等职业会计专业建设08-16
会计专业职业技能实训08-02
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09-10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06-29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06-29
会计专业实践问题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