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杀人

2024-10-15

故意杀人(精选8篇)

故意杀人 篇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犯罪形势的变化, 西方国家也开始反思自身在刑事司法中的制度设计。过去, 刑事司法更多地考虑了对被告人的人权保护, 而忽视了被害人一方的权利与需求。即使是对犯罪者的惩罚, 也是过多地强调使犯罪者付出代价和得到惩罚, 却没有注意对被害人家属的心灵抚慰。因此, 一种新的刑事司法模式——修复性司法也就应运而生了。修复性司法平衡各方利益, 给予犯罪人和受害人同样的关注和尊重, 强调给受害人、犯罪人、他们的家庭成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之间创造各种直接对话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但是, 目前还缺乏制度可以将被害人家属的谅解与犯罪者的减刑相联系, 真正做到利益平衡。

一、罪犯悔过心理分析

人的心理活动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受到外部影响的动态过程。对于犯罪者来说更是如此, 从犯罪发生到被捕归案, 再到上庭受审, 最后直到入监服刑, 这期间需要不断接受与熟悉外部环境的改变。如果一个人杀了人, 出于基本的求生意识、零碎的法律知识和朴素的杀人偿命文化传统, 往往首先要做的是尽可能地保住自己的性命。因此, 不论用任何手段, 只要能活下去他都会去做。为了这一目的, 犯罪者可以亡命天涯、可以抗拒抓捕, 同样也可以为了减轻刑罚、不被判死刑而装出悔过的各种外部表现, 而真正的心理状态却只有犯罪者自己清楚。法官并非心理专家, 也没有必要成为心理专家, 无法解读更深层次的心理也是在所难免的。

需要是生理或者心理上的不平衡状态, 即某种不足或过剩, 由此形成一种紧张状态, 进而产生需求。驱力是一种由需要引起并推动个体去满足需要的内部唤醒状态, 当有机体处于偏离平衡状态时, 就会有生理上的需求, 造成紧张状态, 产生一种促使个体活动恢复平衡的内在力量, 这种内在力量就是内驱力, 由于失衡、需求、驱力等内推性因素而产生的内在驱力, 称之为“内推动力”。内推动力是人们能够保持满足需求状态的行为, 始终追求某一特定的行为目标的重要原因。具体到悔过心理上来说, 就是个人的同情感。悔过不是简单的一句道歉或是一个鞠躬所能够表达的, 真正的悔过是除去所有功利性想法之后的单纯意识, 必须建立在对自己行为后果的充分了解与认识的基础上, 只有了解才会去比较。而只有去比较才会发现, 受害人家属不再仅仅是一个指代, 也不再是庭审时那几个情绪失控希望自己偿命的人, 而是有着情绪情感的一般人。这种同情感的基础是感同身受, 也就意味着需要犯罪人自己也经受同样的丧失或者受到与此相当的刺激才会产生。因此, 其产生时间是不确定的, 但同时又是必将发生的, 因为人的生活中充满着这样的情况。

悔过应该是一种长期自我反思与外部影响共同作用的产物, 需要相对稳定和封闭的环境。因此, 在审判时就把悔过与量刑结合在一起, 是既不科学也不合理的。只有在服刑之后, 其心理状态稳定下来, 不再受到可能的死刑威胁时, 犯罪者才会有更多的余裕来反思自己的行为, 这样的反思才更为可靠。

二、减刑的根本特性与罪过的判断

减刑与假释不同, 减刑直接减去的是刑罚本身, 也就是部分刑罚的即时消灭, 具有不可逆转性;而假释, 顾名思义是指一种拟制的释放状态, 可以认为是对刑罚执行的一种变通, 既然是拟制的, 也就意味着假释是可以撤销的。因此, 假释可以更多考虑犯罪者服刑时的态度和表现, 为的是保证犯罪者将来假释后不会再危害社会;而减刑则要注重犯罪者的悔过, 而其中尤其是对被害人家属的道歉。刑法的基本原则要求我们做到罪责刑相适应, 那么既然刑罚将要被减轻, 也就是意味着相对应的罪过必须要减少才行。

要探讨上述命题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对犯罪者的罪过的判断是可以延续到刑罚开始执行后, 还是必须得在法庭审判时做出。刑罚的目的不仅仅是惩罚, 更多的应该是一种威慑, 这种威慑可以阻吓犯罪者再犯, 也可以促使犯罪者在犯罪后尽量减少损害后果, 而损害后果的减少对于社会而言意义重大。即使是出于功利性的考虑, 对犯罪者罪过的判断也应该更为灵活。

对于故意杀人犯罪而言, 其最大的罪过是一条生命的消失, 但是逝者已矣, 更多的痛苦是留给生者——也就是被害人的家属的。这类的严重暴力犯罪, 首先威胁的是社会治安与公共秩序, 但是也不能不考虑作为社会心理基础的被害人背后的家庭心理。被害人的家属要承受长期乃至终生的情感缺失和心理伤痛, 这种伤害也是由犯罪者的犯罪行为造成的, 应该被计入其犯罪的后果当中。但是与其他损害不同的是, 这种对被害人家属的损害具有间接性, 同时这种损害与物理性损害相比也并非不可挽回的, 可以通过犯罪者长期真诚的道歉和悔过给被害人家属带来一定的心理抚慰。这种心理抚慰不但能够缓解被害人家属的伤痛, 尽可能地减少因报复心理而产生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 可以说犯罪行为对被害人家属的心理伤害可以通过事后弥补予以减轻, 从而导致犯罪者的犯罪后果和罪过有所减少。而根据这一逻辑继续往前推导, 可以得出对犯罪者的刑罚也应该有相应消灭。

三、被害人家属谅解制度设想

我们常常用“人死不能复生”来说明不论对犯罪者施以何种惩罚, 都无法换回被害人的生命, 事实确实是如此。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这句话还有另外一层意思, 即被害人的死亡对于其家属来说也有难以修复的心理损害。人在很大程度上是感性的, 因此在被害人遇害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具有的更多是一种原始的报复性心理, 甚至也许会放弃赔偿而希望犯罪者付出同等的代价。但是一旦被害人家属冷静下来, 就会明白从长远来看即使犯罪者被判处死刑对其受伤的感情也没有太大的恢复作用, 不管过去怎样, 生活总还要继续。而且废除死刑不但是大势所趋, 更是基本人性的体现, 相信将来在我国被判处死刑的杀人犯也将越来越少, 这就意味着这些犯罪者在服刑一定时间后还是有被减刑的可能性。而如何将犯罪者的减刑与被害人家属的谅解联系起来并形成一定的制度就是本文的重点所在。

这一制度的基础是被害人家属的谅解, 因此就必须从被害人家属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正如前文所述, 即使他们能够原谅犯罪者也绝不是仅仅因为犯罪者在法庭上的简单道歉, 即使他们能够接受犯罪者不必被判处死刑, 也至少希望犯罪者能够付出应有的代价。因此, 这一制度即使发挥作用也应该是在犯罪者服刑一段时间之后。之所以要经过一定时间是因为需要犯罪者长期地以书信等形式向被害人家属表达诚挚的悔意和真实的道歉。当然即使这样也无法保证犯罪者真心悔过, 但是至少可以通过提高对犯罪者的要求来设置一些门槛, 从而尽可能排除虚假的表现, 保证大多数被减刑的杀人犯是真心对被害人家属悔过致歉的。毕竟要长期给被害人家属书写内容并非雷同的书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需要强大的毅力与正面的动机。而且, 用心理学的方法分析, 长期地重复进行某一行为, 不论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 都是一种相当强烈的心理暗示, 有着非常强大的作用。因此长期地以各种方式向被害人家属致歉可以把犯罪者的心理引向正确的方向。

从被害人家属的立场来看, 犯罪者在受到考验之后方得减刑, 不但是符合朴素的正义观念, 而且还充分考虑了家属的感受, 给予了其一定的话语权, 使他们觉得自己是受到公权机关重视的。另一方面, 犯了杀人罪行的犯罪者也有他的家庭, 他们也有着自己的感情需求。虽然得知自己的亲人不用为命案付出生命的代价是一件非常值得开心的事, 但毕竟高墙相隔, 难以团聚, 总希望能够早日见到亲人出狱。犯罪一旦发生, 犯罪者与被害人两个家庭甚至还有他们背后更多的社会关系就将发生冲突与矛盾。这种矛盾的对立性很强, 但并非不可调和。交流沟通的不畅是产生矛盾的根源, 将犯罪者的减刑与被害人家属的谅解结合起来, 能很好地兼顾双方的需求, 为双方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从而在交流的过程中双方能够形成互动、各取所需。

当然, 从实效性方面来看, 这一制度最大的作用还是在于筛选出真正应该被减刑的杀人犯, 防止减刑制度成为刑罚执行中的最大漏洞。现行的减刑制度下, 要想考察服刑犯是否确有悔改表现和立功表现是十分困难的。首先悔改表现就很难有明确的判断标准, 只能从服刑时的平时表现来分析, 但是平时表现与真正的悔过还是两个不同范畴的问题, 平时表现良好不代表真心悔过, 完全可能是为了减刑而故意为之的。另一方面, 立功本身就是一件小概率的事, 无论是揭发他人犯罪的线索还是作出重大贡献, 都不是寻常可见的。更何况在司法腐败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 通过立功从而减刑实际上已经出现了不少权钱交易的现象, 成为了富人钻法律空子的捷径。而如果把杀人犯的减刑与被害人家属的谅解结合起来, 至少可以被害人家属的感受为依据, 虽然难免有主观武断的嫌疑, 但起码比没有明确标准要好。而且, 不论何种判断标准都无法量化, 那么还是应该有一定的自由裁量的空间。被害人家属谅解制度也不过就是把原来由法官在法庭上行使的自由裁量权交到了犯罪者服刑后的被害人家属手中。

四、结语

被害人家属谅解制度不但能够真正平衡各方利益, 而且还能对修复性司法进行补充与完善。但是, 这一制度毕竟还只是设计蓝图, 没有经过客观实践的检验。仅笔者目前能够想到的就有被害人家属是否会滥用自己对谅解的决定权这一问题。制度设计有缺陷是难免的, 一个好的制度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 从而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样, 一种新制度的实施也离不开与原有制度的衔接, 这也要求我们继续坚持向修复性司法的转变的同时, 仍然要不断地完善传统司法模式下的各种制度的具体应用效果。

故意杀人 篇2

来源:作者:日期:09-09-27

公诉机关 河南省郑州市人民检察院

被告人 黄新,男,31岁,公司职员,住河南省郑州市东明路。1998年10月2

6日被监视居住,同年11月3日被逮捕。

被告人黄新故意杀人案,由河南省郑州市人民检察院于2001年2月1日向河南省郑

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起诉书指控:1998年10月23日晚,被告人黄新与女友刘燕在与刘燕同村的王三梅家打牌。打牌过程中,黄、刘二人发生了口角,后两人一同回到同居的住处。第二天早上9时许,黄新离开该住处。上午10时30分左右,刘燕父亲刘转运上楼查电话线时发现刘燕被害。经法医鉴定:刘燕系被他人扼勒颈部并用单刃刺器刺伤左颈部致机械性窒息合并失血性休克而死亡,死亡时间约为1998年10月24日凌晨1时许。公安机关经过现场调查及讯问黄新,同时根据法医对刘燕死亡时间的鉴定证实:刘燕被害的时间,只有黄新在场。根据黄新的供述、刘转运等证人证言、鉴定结论、现场勘查笔录,以及有关查证情况等证据,公诉机关认为,黄新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致刘燕死亡,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

被告人黄新否认杀害刘燕。

被告人黄新的辩护人辩称:公诉机关仅依据关于刘燕死亡时间的鉴定结论,指控被告人黄新构成故意杀人罪,严重不符合“证据应当确实充分”的法定证明标准。在本案中,黄新没有故意杀害刘燕的犯罪动机;起诉书认定的刘燕死亡时间与刑事技术鉴定书记载的刘燕尸体的尸斑、角膜、瞳孔等尸体现象明显不符;死者体内检出了非黄新所留的“大量精子”,说明刘燕有可能是在黄新离开后被他人所害,刘燕被害一案应另行核实定性为强奸杀人案。

法庭调查中,控辩双方对公诉机关提供的证据进行了质证:

1.公诉机关提供的被告人黄新的所有供述材料、刘转运、任素勉、王三梅等证人证言以及黄新当庭供述可以证明:案发前一天晚上,黄新和刘燕在王三梅家打牌时发生了口角。

案发当天上午9时许,黄新离开刘燕家,并与刘燕之母任素勉有过对话。黄新离开刘燕后帮

其姐去买电脑配件。上午10时30分左右,刘转运发现女儿刘燕被害死亡。

被告人黄新辩称没有杀害刘燕,自23日晚至次日上午9时许,他和刘燕始终在一起,他离开时刘燕还活着。辩护人认为:黄新与刘燕发生口角之事,不能证明黄新具有杀害刘燕的动机。

2.公诉机关提供的郑州市公安局(98)公法医鉴字第243号刑事技术鉴定书(以下简称253号鉴定书)“现场情况”一栏中有关刘燕被杀案现场勘查笔录记载:刘燕遇害的现场位于二楼的西侧,为一室一厅居室,门锁完好,无撬压痕迹;室内的厕所外窗开启,纱窗

关闭,未见攀爬痕迹。卧室西侧、南侧窗户均为铝合金推拉窗,未见攀爬痕迹。

被告人黄新的辩护人认为:该刑事技术鉴定书“现场情况”的有关记载是错误的。有关该案现场的照片显示:卧室西侧窗户铝合金推拉窗及纱窗均呈开启状,卧室南侧窗户铝合金

推拉窗开启、纱窗关闭。

3.公诉机关提供的243号鉴定书记载:“根据尸检情况,死者颈前及右侧有散在片状擦伤及皮下出血,甲状软骨有一水平走向的环形闭锁式索沟,颈部皮下及肌肉组织出血,结合颜面部青紫肿胀、眼结膜点状出血、心肺外膜下点状出血等窒息征象,说明刘燕生前曾被人扼颈(手)、勒颈(电源线)致机械性窒息。死者颈部插一匕首,检验见其创道斜向内后下方,致左侧颈内静脉贯通创、左侧锁骨下动脉一分枝横断,左胸腔内大量积血,结合尸斑较浅淡、两肺苍白等失血征象,说明刘燕系在心脏尚未完全停跳时被人用单刃刺器(匕首)刺伤左颈部致大量失血。”“刘燕系被他人扼勒颈部并用单刃刺器刺伤左颈部致机械性窒息

合并失血性休克而死亡。”

被告人黄新的辩护人认为:由于凶器之一的匕首来源不明,凶器上也没有提取到指纹,没有证据证明是黄新实施了用手扼颈、用电源线勒颈并用单刃刺器刺伤刘燕左颈部致刘燕死

亡的行为。

4.公诉机关提供的243号鉴定书、公安部(99)公物证鉴字第3994号物证鉴定书,最高人民检察院(2000)高检技鉴第05号鉴定书(以下简称05号鉴定书)和省、市有关部门的法医关于刘燕死亡时间的研究记录,均证明刘燕的死亡时间为1998年

10月24日凌晨1时或2时许。

被告人黄新的辩护人认为:刘燕死亡时间的结论存在疑点。其

一、刘燕的死亡时间是以尸冷为唯一尸体现象做出的结论,未实际考虑死者当时赤身裸体、大量失血并置于非木质地板上等这些影响尸冷进而影响死亡时间推定的重要因素。其二,243号鉴定书记载,死者“尸斑分布于尸体背侧未受压部位,淡紫红色,指压部门褪色”,“角膜透明”,“瞳孔圆形散大,直径约0.5CM”。根据法医学文献,上述尸体现象应分别出现于死后2-3小时、1小时以内和4小时以内。被害人的这些尸体现象,均不符合已死亡12小时的现象,表明上述法医鉴定关于被害人已死亡12小时的推定是不可靠的。其三,公安部(99)公物证鉴字第3904号物证鉴定书没有鉴定人签名,不宜作为定案的证据;有关部门研究刘燕死亡时间的会议纪要,不属于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种类范围,不具有证据效力;最高人民检察院05号鉴定书,是根据郑州市公安局的243号鉴定书作出的,证据效力有限。5.公诉机关提供的公安部(98)公物证鉴字第3059号物证检验报告记载:“刘燕的阴道擦拭检见大量精子,并检出A、B型物质”。经公安部(98)公物证鉴字第3276号物证鉴定书、(2001)公物证鉴字第2303号物证鉴定书证实,“该精子DNA基

因型与黄新DNA基因型不同”。

辩护人认为:死者体内有他人“大量精子”表明,刘燕被害的时间应发生在24日早晨9时许黄新离开刘燕之后。根据公安部的三份鉴定书中对“简要案情”均描述为“刘燕被强

奸杀害”这一事实,本案应定性为强奸杀人案。

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

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犯罪,必须做到指控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在本案中,根据现有证据,起诉书指控被告人黄新杀害刘燕的动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根据证据显示,凶手杀害刘燕时所使用的手段是用手扼颈、用电源线勒颈并用单刃刺器刺伤左颈部,致刘燕因“机械性窒息合并失血性休克而死亡”,而公诉机关出示的证据,不能证实黄新实施了这一直接、具体的行为杀害了刘燕。起诉书指控黄新犯故意杀人罪的证据,只有关于被害人刘燕死亡时间的鉴定结论这个唯一的间接证据,而刑事技术鉴定书记载的被害人尸斑、角膜、瞳孔等尸体现象,按照法医学文献推定的死亡时间与鉴定书关于刘燕死亡时间的鉴定结论之间存在着明显矛盾,现有证据对此不能予以合理地解释。公诉机关在法庭调查中没有能够对“死者刘燕阴道分泌物中的大量精子出自何人”、“刘燕遇害前是否被他人强奸”等重大疑点问题进行说明,现有证据亦不能对此给予合理地解释。这说明,本案的事实并没有调查清楚,公诉机关提供的现有证据,明显不足以证明刘燕确系黄新所杀。由于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郑州市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黄新杀害刘燕不能成立,故不予支持。被告人黄新及其辩护人关于公诉机关的指控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辩解、辩护意见依法得以成立,应予采纳。

据此,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02年7月30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六十二条第(三)项之规定,判决如下:

被告人黄新无罪。

怕“被讹”涉嫌间接故意杀人 篇3

5月18日中午,张某在玉环坎门街道双龙村的一口水塘里钓鱼。没多久,身后就聚了十几个孩子。

当天,张某刚好辞职从老板那拿了工资,心情还不错,看到身后那么多小孩一下子就不想钓鱼,心想带他们上山摘点杨梅吃,于是他们就这样出发了。

到了山脚下,张某傻眼了,这杨梅山山路很窄且很崎岖,加上那几天都在下雨,地上非常湿滑,张某看着身边那么多孩子,他马上吩咐小孩说:“这里路不好走,我一次带两个小朋友上去,其他人听话在下面等着,知道了吗?”孩子们点点头。

第一次跟着张某上山的是10岁的女孩小丽以及12岁的男孩小江。

张某在前面没爬多远,就听见后面的呼叫声:“有人掉下去了。”张某转身一看,是小丽从旁边的斜坡滑了下去,掉进了下面的一口蓄水坑里。

张某连滚带滑,赶紧摸到蓄水坑边上——他是个游泳好手,下坑救人完全没难度。

“哥哥,你快救救她吧!”在一旁的小江直掉眼泪。可张某却站着一动不动,满脑子都是老家发生的一件事情:当时村里有一个老太太摔了一跤,好心人去扶了一把,结果被家属赖上了,赔了不少钱。

“万一我去救,她的家人怪到我头上,要我赔钱咋办?”想到这里,张某决定不管了。

小江见他迟迟不出手,急得自己跳下水去救人。但小江也不会游泳,最终和小丽一起淹死在蓄水坑里。

见两个孩子都沉入水里没了反应,张某赶紧绕到另一条小路逃跑了,把其余几个小孩都扔在了山脚下。

5月19日,小江的家人报案,“我儿子和隔壁邻居的女儿昨天下午出去玩,就再也没有回来。”

很快,民警就在蓄水坑的位置发现了两个孩子的尸体。根据其他小朋友提供的线索,民警刑拘了张某。

张某觉得,孩子是自己掉下去的,跟自己沒有责任。

而玉环公安局的高警官说,出事孩子还是未成年人,而且当时是张某带他们出去玩的,张某有看护照顾他们的义务,更何况出事的水坑不算深,张某又会游泳,有能力去救这两个小孩,可结果张某却见死不救,最终导致两个孩子死亡,这已经涉嫌构成“间接故意杀人”。

“间接故意杀人罪”定义: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导致当事人死亡的后果,但主观上却放任这种危害行为的发生,从而导致当事人死亡,则行为人犯的是间接故意杀人罪。

间接故意杀人的构成要件:

1.认识因素:明知危害行为可能导致当事人死亡的后果发生。

2.意志因素:主观上对危害行为持放任态度。

3.当事人因该危害行为而死亡。

故意杀人 篇4

关键词:“山东招远涉邪教故意杀人案”,微博,媒介素养

2014年5月28日, 山东省招远县麦当劳餐厅内发生了一起故意杀人案, 行凶者将一位陌生女士残忍殴打致死。该案件一经曝光便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 随即微博上便出现了两派截然不同的说法。根据单条微博转发次数与热门评论被赞次数可得出, 大部分微博用户选择了相信谣言并将其进一步传播下去。因此, 在该事件公之于网的第二天, 针对当地公安及媒体的抨击进入白热化, 舆论不断发酵, 线下人心惶惶, 对政府和官媒的公信力以及社会的和谐安定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其实, 随着中国微博用户的持续增长, 诸如此类的网民“被利用”、民心“被消费”的网络恶性事件时有发生, 每一次炒作都是满足了用心险恶的一方, 伤害了善良无辜的一方。究其原因, 微博用户的媒介素养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也值得我们去思考。

媒介素养一词源于英语的Media Literacy, 它的引申义为正确使用媒介和有效利用媒介的一种能力。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欧洲, 以大众传媒为载体的大众文化对公民产生的不良影响引起了学界与社会的共同关注, 媒介素养的概念也就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1933年, 英国学者利维斯与其学生桑普森的论文《文化和环境:培养批判意识》的发表标志着媒介素养教育理念的诞生。该理念自提出便立即得到了欧洲、北美以及大洋洲内众多发达国家的响应与跟随, 随后相继扩散到亚洲、拉丁美洲及非洲。如果说英国学者提出的媒介素养教育是从维护传统文化的角度, 关注大众文化对传统精英文化的冲击, 致力于提高受众的“免疫力”以抵御媒介的负面影响, 那么美国学者则是站在传者的立场, 从大众传播效果特别是从负面效应的角度探究媒介对青少年的影响, 揭示其作用的内在机理。[1]所以, 在媒介素养教育方面, 英国和澳大利亚、加拿大已先后将相关课程开设到学校之中并初步形成规模。加拿大安大略教育部还将媒介素养总结为“理解和运用大众媒介方法, 对大众媒介本质、媒介常用的技巧和手段以及这些技巧和手段所产生的效应的认知力和判断力”向学生们普及。而几十年后, 于1992年12月在美国召开的“媒介素养全国领导会议”上, 美国学者们才对媒介素养的概念首次达成共识, 即“媒介素养就是指人的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2]

由于各国媒介素养研究的目标、原则、内容、方法与模式不尽相同, 媒介素养的内涵是渗透进每个国家不同的时代背景、社会特征与科技水平之中的一个具有历史性、文化性、发展性的概念系统。但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起步晚、发展慢, 直至1997年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卜卫发表的《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作为国内第一篇系统论述媒体素养教育的论文, 才第一次向国人展示了“媒介素养”这个概念在西方的发展演变史。[3]随后, 媒介素养教育在台湾和香港都得到了非营利组织与大学传播科系统性的推动, 在大陆也取得了阶段性突破。如2004年秋, 上海交通大学率先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供各专业学生进行选修。通过这十几年的摸索研究, 我们定义的媒介素养就是指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与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 参与社会进步的能力。[4]它的具体内容可以被归纳为对基础媒介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对媒介信息的意义与价值的判断;传播和识别信息的道德与技巧;利用大众传媒发展自己、助力社会的意识与行动四个方面。

如今, 媒介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为媒介平台的不断更新和多元化提供了可能。尤其是网络新技术及数码移动通讯设备的广泛应用, 促使无处不在的各类信息以最为迅捷的方式进行着传播。[5]作为新媒体的杰出代表———微博以其及时性和共享性迅速成为中国网民的时代新宠。随着诞生于2009年的“新浪微博”于2014年正式更名为“微博”并登陆纳斯达克, 这样一个享有六亿多注册用户、一亿多活跃用户的社交网站已然成为中国最大的信息传播平台。而新媒体传播的最大特征就在于受众与媒介的互动性增强, 传播主体草根化、传播速度即时化。由于微博用户使用微博是自己选择信息源而无需进行编辑的反复审核, 信息传播的效率以及便捷性得到了质的提高。[6]在微博的世界中, 每一名参与其中的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 并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制造出社会舆论热点。这使得微博能够为其用户提供传统新闻门户网站无可比拟的丰富信息量以及随时随地发布信息的自主性。正基于海量去权威化的信息通过微博流星般冲着网友们扑面而来, 它在很大程度上消解着受众对传统意义上的媒介的认知, 也弱化了个体对媒介的判断能力。在这样一个媒介信息碎片化、媒介渠道多元化的大背景下, 微博在改变用户使用模式的同时也对用户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多年来一直局限于针对媒体从业者的专业教育, 而非面向普通公民的大众化基础知识普及, 导致我国网民的媒介素养水平普遍偏低。下文将通过对“5·28山东招远涉邪教故意杀人案”的追踪分析, 从媒介素养包含的内容分四方面对当今微博用户的实际媒介素养进行梳理与评估。

一、对基础媒介知识的了解与掌握

2014年5月30日傍晚, 一条名为“麦当劳内女子拒说电话号码被围殴致死”的新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据了各大新闻门户网站的头条位置, 并在短时间内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热议。当晚有关该事件的微博就占据了热门微博小时榜的大片江山, 几小时后转发评论数纷纷突破十万。光是招远市公安局发布的一条基本案情通报的微博就得到了16万名微博用户的转发, 收获了81万条微博用户的评论。由此可见, 微博用户已经能够熟练操作使用媒介, 并且不局限于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 而是主动地扮演信息传播者的角色。他们能够有意识地对有效信息进行吸收与扩散, 对新闻事件的敏感度和参与度也十分之高。其次, 微博用户通过转发、评论相关微博来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使自身话语空间得到扩展, 从而成为社会生活的参与者而不仅仅是围观者。这意味着他们除了知道如何利用媒介获取信息, 还懂得如何利用媒介来满足自身的需求。也正是他们对事件的关注与传递, 促使案发经过得到最大化还原, 扩大了案件的传播度与影响力, 无形之中迫使警方不敢有半点懈怠, 必须迅速将真相调查清楚以平民愤。再次, 用户通过微博来表达对受害人的同情与对行凶者的痛恨以及对事实真相的探求都体现出他们的善良正义、富有同情心, 而这些属于文化与道德层面的素质正是具备媒介素养的先决条件, 也是媒介素养的基本内核。媒介素养教育在为传统文化辩护的同时, 也是在对公众抵御低劣文化的影响进行免疫, 实质上是在维护传统伦理道德与社会规范。[7]该事件中过半微博用户的表现反映出他们的基本是非观与价值观并未在繁杂的网络世界中被扭曲, 这也体现出微博用户的媒介素养培养基础是良好的。

二、对媒介信息的意义与价值的判断

随着该案相关信息的进一步扩散, “搭讪失败”、“少女惨死”、“豪车卡宴”、“公安局对面”等字眼转瞬间遍布微博, 遭到了网友们的愤起而攻。特别是事发视频中受害女子的惨叫连连, 冲击着每一位网民脆弱的心理防线。当晚, 根据《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为代表的官方微博的报道可知, 事件起因为张某等六人在招远市麦当劳餐厅内与同在该店就餐的吴某发生口角, 经过和结果为六人轮流对吴某进行殴打致其死亡。涉案的六人已被抓捕归案, 警方正在进一步侦查当中。但以微博“大V”与网络水军为代表的民间微博则出现了这样的说法:“山东招远麦当劳餐厅的命案凶手有五个人, 开卡宴, 不是富二代就是官二代!他们与受害人根本不认识, 目击者称他们去跟女孩要电话号码, 女孩没给他们便被暴打致死, 凶手还说谁上前谁就一起死!光天化日下对面的公安局也不管!”而就在这大相径庭的两种说法之间, 根据对实时热门微博关键词的归纳统计可见微博用户呈现出惊人的一边倒的态势, 纷纷大肆叫嚣着衙门腐败官商勾结, 媒体配合作假愚弄百姓等, 一小时内此类评论被赞次数便已过万。

其实, 该案件背后的网络推手以及水军们试图操控舆论的行为显而易见。首先, 该案件最初出现在网民视线中是一则以“麦当劳内女孩拒说电话号码被围殴致死”为题的新闻, 新闻中还强调了凶手的豪车、暴力手段, 以及事发地点的敏感性, 刻意将事件描绘为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 一个有钱人在公安局对面的餐厅向一见钟情的少女索要联系方式, 遭到拒绝后就可以报复性地将其活活打死。而实际情况却是, 受害者是一名已为人母的中年妇女, 行凶者索要电话号码不是为了示爱而是发展邪教成员, 警察于四分钟之内便赶到了案发现场, 行凶者的豪车也只是来源于七年前做生意积累的财产。我们都知道, 一件凶杀案越残忍, 被害者越无辜, 越容易激起民众的同情, 而同情背后的恐惧与愤怒越强烈, 民众对于政府的抨击与指责就越厉害。就这样, 大部分微博用户都中了招, 选择了轻信与盲从。大家不断地分享着六名施暴者与招远市公安局领导的人肉搜索信息, 并认定该案件发生的原因就是有钱的商人在有权的官员的庇护下违法乱纪、无法无天。

在微博用户不自觉地成为别有用心的恶势力以讹传讹的工具背后, 是他们解读和接受讯息并利用媒介工具传播信息的知识能力和文化水平的缺口。在该事件中, 微博用户体现出来的对媒介信息的意义与价值的判断能力还远不够驾驭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特征。在面对海量未经处理与审核的信息时, 他们首先无法对信息的真假进行分辨, 就更谈不上弃恶扬善地进行信息的二次传播了。当今我国社会化媒体呈现出与传统媒体舆论的生态两极化, 而微博的出现进一步使受众学会了批判地看待媒介信息。但大多数的微博用户对媒介信息的批判思维仅基于自我喜好, 并不科学。从微博总是充斥着拒绝对立的思路以及缺乏常识的猜疑就能看出, 微博用户们尚未意识到自身科学文化素养及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精神的缺失, 对提升自身判断媒介信息价值的能力与建构媒体环境的能力也从无自觉思考。

三、传播和识别信息的道德与技巧

在案件曝光于网络数小时后, 官方微博依次正式通报案情调查结果为六名涉案人员均为邪教组织“全能神”的成员。他们为发展组织成员, 向在事发餐厅就餐的人索要电话号码, 当受害人拒绝后将其殴打致死, 并通报警方已对五名嫌疑人以故意杀人罪刑事拘留并已开展打击邪教专项行动。而与此同时, 几乎每一条有关该案件的微博评论中都出现了如下内容:“真相已经浮出水面:光头暴徒张立东, 招远市金矿矿主, 与局长孙宝东是帮凶关系。因其长期向其索贿, 所以暴徒矿主张立东掌握着不少孙宝东的犯罪违纪证据, 其中便有非法罚金并私自关押某企业法人十二年的证据。所以在本次事件中, 招远市公安局便成了保护伞……”许多微博公知也不忘避重就轻地煽动着网友们的恐慌与不满情绪, 以任志强一条被转发三万多次的微博为例:“满屏都是民众的愤怒。法律是维护社会安全的底线, 公安是保障人民生命的靠山。但招远事件却让整个中国为之震惊, 公安让所有人都失去了信任。这个社会如果连公民在公共场所活动时的生命都失去了基本保障, 那还谈什么中国梦?要严惩黑势力, 树民风正气。政府要首先要社会一个交待。”

一群丧心病狂的邪教组织成员残忍杀害一名无辜女性, 性质如此恶劣的事件的舆论氛围理应是从职能部门到广大民众都齐声谴责暴徒, 呼吁严惩犯罪分子, 支持依法打击邪教, 检讨案情应对细节, 完善社会安保措施等。而“5·28山东招远涉邪教故意杀人案”在微博中形成的舆情状况却是齐声谴责公安、指责政府、攻击体制、仇官仇富、杜撰谣言。我们不知道是什么势力在利用微博公知与营销帐号精心策划了这场煽动民众愤怒、制造社会不安定因素的行动, 但我们更应该注意到不论是媒体人还是普通民众的传播和识别信息的道德与技巧都有失水准。从目击者公布的视频中可以看到, 当天晚上两男四女一共六人围着已经倒地的吴女士不断施暴, 其中一名光头男子边打边喊着“恶魔”、“永世不得超生”等句子。而记者采访视频中目击者也表示施暴的六人在事发前曾在该麦当劳餐厅内挨桌索要顾客的电话号码, 感觉像是醉酒状态。残忍施暴后六人并没逃跑, 只是出现了默念“她是邪灵”、“就是要打死她”等反常行为。可大多数微博用户却对客观发生的事实置若罔闻, 不假思索地选择相信无根无据的谣言, 一步步将正义与邪恶本末倒置。这表明微博用户普遍对媒介信息的信任与否并不基于个人独立理性的思考, 而取决于转发人数的多寡或发布信息者是否具有网络公信力, 而这些特征都是虚假信息得以在微博上病毒式传播的助推器。[8]

四、利用大众传媒助力社会的意识与行动

新媒体平台低成本、零门槛、传播广的特点使得平台内的信息既有真实可靠、有价值的信息, 也有众多失实无用的、以“博眼球”为目的的信息, 而这种矛盾性在微博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该事件发展后期, 警方不断通过官方微博向公众通报案件调查结果, 但微博用户们在发现事实真相与之前自己的臆想并不符合的时候, 又让感性认知超越了理性认知, 继续让一小撮老鼠屎拼命搅乱一锅粥。在泥沙俱下的信息流中, 过半的微博用户选择了被网络水军进一步诱导, 咬定邪教只是官商勾结下, 政府与媒体为了保护行凶者而转移公众视线的幌子, 还声声高呼着“还我真相”, 显得十分滑稽可笑。可见在直面真理与谬误的时候, 微博用户们并未细想这个矛盾背后的原因, 先入为主地对施暴者非官即商的身份进行仇视, 随后谴责围观者坐视不管、道德低下, 再听风就是雨地断定公安与罪犯出于私利相互包庇, 从而将矛头对准政府部门与发展体制。这个被网络推手牵着鼻子走的过程, 不仅体现出我国网民的媒介信息思辨能力尚且薄弱, 还意味着他们几乎没有利用大众传媒助力社会的意识与行动。

曾几何时, 媒体圈曾盛行过一句话———“无负面不新闻”。不论是出于个人的猎奇心理还是网络的减压功能, 负面新闻都更容易博得人们的眼球。所以每天的热门微博里充斥着各种“城管暴力执法”、“官员集体嫖娼”、“名校招生黑幕”、“宪政万能学说”、“中国发展倒退”等被恶意演绎、断章取义的事件或理念。而面对这些刻意抹黑政府、制造舆论的内容, 多数微博用户都选择了通过居高临下的批判来获得道义上的虚妄快感, 只顾跟风开骂, 不顾自己不负责任的言论会造成何种后果。当今的中国正处于深化改革开放的社会转型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 我国的网民数量也已达到六亿并以每年千万的数量稳步增长。在这个各种思想文化交锋日趋频繁的大背景下, 谁占据了文化发展制高点, 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可我国网民在积极地参政议政、传递民声、解决问题方面的表现还不及造谣、生事, 将普通事件发展成为网络暴力行为方面的作为。从“5·28山东招远涉邪教故意杀人案”可以看出, 微博用户习惯于任由自己的刻板成见与经验情绪引发种种非理性表现, 也并不具备通过新媒体平台维护社会安定和谐、积极传播正能量、抵制西方文化入侵的媒介素养。这让他们在网络中很容易被有指向性的虚假舆论所操控, 从而被利用来破坏自己国家的社会稳定与民族凝聚力。

通过对“5·28山东招远涉邪教故意杀人案”的追踪分析, 从媒介素养包含的内容对当今微博用户的实际媒介素养进行梳理与评估, 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作为网络社会信息传播的主力军, 微博用户的基础媒介知识掌握度与媒介参与积极性并不低。但受限于微博本身的把关缺失及用户自身知识结构的不完整, 微博用户对媒介信息的认知与辨析往往建立在感性认知和经验判断的基础上, 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与判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同时, 微博用户在使用媒介的过程中普遍没有基本的社会责任感, 对鱼龙混杂的信息也不具备分析求证的能力与习惯, 对待造谣、色情、暴力、反动信息的态度又过于宽容。总体来说, 微博用户的媒介素养整体较弱, 这便是微博上频频出现网络暴力事件甚至引起现实生活中的极群事件的主要原因。上一轮席卷东欧、北非的“颜色革命”, 就是依靠网络技术手段在现实中组织大规模群体事件, 再经过网络舆论的酝酿和发酵, 彻底改头换面后朝全世界进行扩散。在那些单个的事件中, 网络扭曲了事实, 把政府原本小小的失当甚至是完全正确的处置妖魔化为反人类的行径。其结果是当事各国政府被铺天盖地的舆情打击得乱了手脚, 最终被反动势力推倒。那些原本但尚且和平安定的国家反被媒介技术的发展进步所害, 变成了暗无天日、战火纷飞的地狱。[9]对于中国网民的媒介素养现状来说,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而是前车之鉴。

媒介技术与媒介素养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受众良好的媒介素养是保证诸如微博这样的新媒体平台不被利用来以相似手段打垮中华民族的前提和根本。而对照西方各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情况, 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是滞后甚至是缺失的。所谓媒介素养教育, 是指公民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它是一种“优质公民”教育, 其核心任务是培养具备媒介理性的公民, 根本目的是要造就现代民主社会中对无所不在的媒介信息具有批判意识和主体意志的公民。通过这种教育, 使得公民具备基本的信息识读能力, 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 完善自我并参与社会发展。[9]据统计, 我国网民中占多数的恰好是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人群。要使年轻的一代不迷失在信息的洪流里, 具备对媒介文本的理性思辨能力, 为承担未来的公民责任做好准备, 就需要尽快开展媒介素养教育。这不仅关系到我们国家下一代的整体素养, 更关系到人民的安居乐业和国家的稳定发展。

所以, 面对如此复杂的网络环境,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严重性和复杂性, 警钟长鸣、警惕长存, 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防范和应对。从政府推进媒介教育的角度来看, 跨学科、跨领域的媒介素养课程需要尽快在各大高校得到开展, 随后纳入相应的义务教育内, 或是制作成公益广告通过报纸、电视进行普及。从媒体人的角度来看, 微博上具备一定号召力的“大V”用户应该更为审慎的使用话语权, 并且在不当信息的处理方面更客观和主动地帮助普通用户进行判别, 名人效应之下的习惯性质疑以及批判性思考是对公众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媒介素养教育。[10]从完善立法的角度来看,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检察院于2013年9月在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中已经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 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 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 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可构成诽谤罪。该规定的出台, 印证着政府已经在通过合理的监管刺激网民对媒介素养的认识与学习了。我们相信, 随着中国模式的媒介素养教育进一步探索与改进, 一个健康、文明、和谐的网络社会将离我们不再遥远。

参考文献

刘玉刚故意杀人案庭审笔录 篇5

时间:2010-04-08 10:07:53

文章分类:法律常识 法 庭 审 理 笔 录(第一次)

由:故意杀人

开庭时间:2007年9月26下午13时 开庭地点:本院9号法庭 是否公开:公开

合议庭组成人员:审 判 长:

审 判 员:

审 判 员: 记录员:

宣布法庭纪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规定,旁听人员必须遵守下列纪律:

1、未经允许不得录音、录像和摄影;

2、不得随意走动和进入审判区;

3、不得发言提问;

4、不得鼓掌、喧哗、哄闹和其他妨害审判活动的行为。

5、不得使用传呼机和手机。

审判长:辽宁省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现在开庭。传被告人刘玉刚到法庭。

(法警将被告人押上法庭,解除戒具)审判长:被告人姓名? 被告人:刘玉刚

审判长:有无其他姓名? 被告人:没有。

审判长:年龄、出生日期? 被告人:1956年10月22日。审判长:民族? 被告人:汉族。审判长:文化程度? 被告人:初中文化。

审判长:籍贯?

被告人: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

审判长:捕前住址?

被告人: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丰收乡马架子村马中组。审判长:捕前职业? 被告人:无职业。

审判长:有无前科劣迹?

被告人:没有。

审判长:因本案什么时间被刑事拘留、逮捕? 被告人:2007年5月3日、同年6月1日。审判长:因为什么被拘留、逮捕? 被告人:涉嫌故意杀人犯罪。审判长:沈阳市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你收到没有? 被告人:收到了。

审判长:收到多长时间了? 被告人:十多天了。

审判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的诉状你收到没有? 被告人:收到了。

审判长:被告人姓名? 被告人:庞宝芝

审判长:有无其他姓名? 被告人:没有。

审判长:年龄、出生日期? 被告人:1959年5月19日。审判长:民族? 被告人:汉族。审判长:文化程度? 被告人:小学文化。审判长:籍贯?

被告人:辽宁省辽阳县。审判长:捕前住址?

被告人:沈阳市大东区小北街8号1-4-2。审判长:捕前职业?

被告人:无职业。

审判长:有无前科劣迹? 被告人:没有。

审判长:因本案什么时间被刑事拘留、逮捕? 被告人:2007年5月2日、同年6月1日。审判长:因为什么被拘留、逮捕?

被告人:涉嫌故意杀人犯罪。

审判长:沈阳市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你收到没有? 被告人:收到了。

审判长:收到多长时间了? 被告人:十多天了。

审判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52条的规定,本法庭依法公开审理辽宁省沈阳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被告人刘玉刚、庞宝芝故意杀人一案。本法庭由本院刑事审判第一庭审判长刘玉刚担任审判长,与审判员****组成合议庭,记录员***担任法庭记录。辽宁省沈阳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员***出庭支持公诉,受被告人刘玉刚家属委托和平律师事务所律师***出庭为被告人辩护。

审判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被告人在法庭审理过程中享有下列权利:

⑴被告人有申请回避的权利。所谓申请回避,就是被告人对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公诉人、鉴定人等,认为上述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本案公正审理的,有权申请更换。

审判长:被告人,你们听清楚了吗? 被告人:听清楚了。(均答)审判长:你们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被告人:不申请回避。(均答)

审判长: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可以提出证据,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或者勘验、检查。⑶被告人除委托辩护人辩护外,还可以自行辩护。⑷被告人在法庭辩论终结后有最后陈述权利。⑸民事诉讼权利。

审判长:被告人,以上交待的权利你们听清楚了吗? 被告人:听清楚了。(均答)审判长:辩护人,听清楚了吗? 辩护人:听清楚了(均答)。

审判长:现在开始法庭调查。由公诉人宣读起诉书。公诉人:(宣读起诉书,略)

审判长:被告人,公诉人宣读的起诉书你是否听清了? 被告人:听清楚了。(均答)

审判长:与你收到的起诉书副本是否一致?

刘玉刚:一致。庞宝芝:一致。

审判长:将被告人庞宝芝带出法庭候审。(法警执行)审判长:被告人,就起诉书指控你犯罪事实有无不同意见? 被告人:没有。

审判长:公诉人,你可以向被告人进行讯问。

公诉人:被告人,下面你如实向法庭陈述你的犯罪经过? 被告人:2006年4月份,在大东区我和庞宝芝认识的。公诉人:她是干什么的? 被告人:卖电动车的。

公诉人:你俩有什么关系? 被告人:我俩是不正当关系。公诉人:这个事*爱人知道不? 被告人:知道。

公诉人:什么时候知道的?

被告人:我也记不清楚了,大约是七、八月份吧。公诉人:知道后„„和****怎么样了。被告人:他俩离婚了。

公诉人:你为什么要杀韩崑文?

被告人:当时庞宝芝告诉我,说韩崑文要杀死我,我知道这事后,我害怕他报复,之后我就不在他那干了。

公诉人:为什么9月13日又实施了杀人行为。被告人:因为他要杀我。公诉人:当时你和说要杀没? 被告人:说了,她同意了。

公诉人:把杀人的经过说一下

被告人:06年9月13日,八点多钟我去的庞宝芝的门市部,他给我开的门,我说我在室内等着,等韩崑文回来我就用钢筋打他,庞宝芝同意了,等了三个多小时,我一直在门口等着他,韩崑文回来之前给庞宝芝打的电话说要回来,韩崑文11点多回来的,庞宝芝开的门,当时我用钢筋打的他,打了头部一下,他就倒下了。公诉人:打了多少下? 被告人:记不清了。

公诉人:打完之后,韩崑文什么状态?

被告人:打完以后发现他死了,然后用一个棉被和一个毛毯包起来了,庞宝芝说她带路,我俩一起将尸体仍的。

公诉人:你打被害人的时候庞宝芝干什么呢?

被告人:她在门口等着,我打完一下韩崑文的时候她进来了,问我死没死,我说死了。公诉人:被和毛毯是谁给你拿的? 被告人:是庞宝芝给我拿的。

公诉人:打完人之后你从他兜里拿什么东西没? 被告人:拿了一个钱包。

公诉人:庞宝芝从中拿到钱没?

被告人:拿了。

公诉人:当时死者身上还有什么东西没?

被告人:有一部小灵通,是红色的。

公诉人:你看人死了之后,将尸体包好后就直接将死者仍在浑河里了吗? 被告人:对。

公诉人:螺纹钢哪来的?

被告人:我是在废品站买来的。

公诉人:后来哪去了? 被告人:卖了。

公诉人:审判长,我的讯问完毕。

审判长:被告人刘玉刚的辩护人,你对被告人有无发问?

辩护人:有。你当时已经走了,你知道被害人要弄死你,你为什么又回去了? 被告人:那时韩崑文跟庞宝芝说要到社区查我的户籍,说要到我家找我。辩护人:你什么时候离开沈阳的?

被告人:杀死韩崑文之后离开沈阳的。

辩护人:当时把尸体仍到浑河里是谁提出来的?

被告人:我想不起来了。

辩护人:被害人和庞宝芝在你来之前,他们俩的感情怎么样? 被告人:庞宝芝告诉我说不好。辩护人:离开之后到哪了?

被告人:我和庞宝芝坐火车一起去秦皇岛了。辩护人:当时你俩离开想干什么去? 被告人:没干什么。

辩护人:后来你和庞宝芝怎么又回来了?

被告人:庞宝芝的女儿给庞宝芝打电话,说他爸爸拿刀像疯了一样,庞宝芝担心她的女儿,所以就回来了。

审判长:被告人庞宝芝的辩护人,你对被告人刘玉刚有无发问?

庞宝芝辩护人:刚才公诉人说你多次下手都没有得逞,都什么原因没有得逞? 被告人:是人多。

庞宝芝辩护人:整个在实施行为的过程中,螺纹刚是谁买的?藏在哪里了? 被告人:我买的。藏在离庞宝芝门市部不远的树林里了。

庞宝芝辩护人:你打了一下韩崑文,倒了之后,庞宝芝怎么进来的? 被告人:从门口进来的,我没有喊她,是她自己进来的。辩护人:你听说庞宝芝和他前夫感情不好,你是听谁说的? 被告人:庞宝芝告诉我的。

庞宝芝辩护人:整个对被害人加害的过程中,庞宝芝动手没? 被告人:打韩崑文的时候没动手。

审判长:你和庞宝芝这种不正当的关系一直维持到什么时候? 被告人:今年的正月的时候。

审判长:韩崑文和庞宝芝经营的电动自行车经销部叫什么名字? 被告人:“统一”电动车经销部。

审判长:你打完被害人之后,掐没掐被害人颈部。被告人:没有。

审判长:庞宝芝掐呢? 被告人:没有。

审判长:尸体是谁包的?

被告人:我俩一起包的。

审判长:当时包的时候,是用毛毯还是线毯? 被告人:我记不清了。

审判长:整个包尸体用的毯子什么颜色的? 被告人:整个都是有红色花的。审判长:你用绳子捆没捆被害人尸体 被告人:是被和尸体一起捆起来的。审判长:用毛毯是怎么包的尸体? 被告人:我记不清了。

审判长:包裹里除了韩崑文尸体以外,还有什么东西? 被告人:还有一部电话。

审判长:被害人当时穿什么衣服?

被告人:上身穿的是白色的,下身我记不清了。审判长:被害人还有什么特征?

被告人:比较瘦,肩膀上有一个纹身,纹的是鹰。审判长:被害人手机上有没有装饰物? 被告人:我不知道。

审判长:被害人平时吸烟不? 被告人:他平时吸旱烟。

审判长:你看过他抽过别的烟没?

被告人:他有时也抽沈阳牌香烟,有时抽人民大会堂牌香烟。审判长:在经销部室内动手打被害人这个主意是谁提出来了的? 被告人:我们俩一起想出来的。审判长:为什么不在室外呢? 被告人:外边人太多。

审判长:在什么地方抛的尸体? 被告人:在浑河桥。

审判长:庞宝芝当时去没? 被告人:去了

审判员:当时打韩崑文的螺纹钢有多长? 被告人:有1.5米左右

审判员:工具是谁准备的。被告人:是我准备的。

审判长:你在沈阳还有其他的亲属没? 被告人:有,我弟弟。

审判长:你和你弟弟有来往吗?

被告人:有,他去找过我一次,第二次去我不在,韩崑文把我弟弟打了。审判长: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被告人:没什么看法。

审判长:这与你后来杀韩崑文有没有一定关系? 被告人:有。

审判长:你在那打工期间和韩崑文关系怎么样?

被告人:一般。

审判长:被告人刘玉刚的辩护人,你对被告人有无发问? 刘玉刚辩护人:没有。

审判长:被告人庞宝芝的辩护人,你对被告人有无发问? 庞宝芝辩护人:没有。

审判长:将被告人刘玉刚带下法庭候审,提被告人庞宝芝到庭。

(法警执行)审判长:被告人,就起诉书指控你犯罪事实有无不同意见? 被告人:没有。

审判长:公诉人,你可以向被告人进行讯问。公诉人:刘玉刚是什么时间到你家的 被告人:06年4月份。

公诉人:你俩是什么时间有不正当关系的? 被告人:记不清了。

公诉人:你和刘玉刚的不正当关系,你爱人怎么知道的? 被告人:我也不知道他怎么知道的。公诉人:你俩为什么要离婚?

被告人:他提出来的要离婚的。

公诉人:刘玉刚为什么要杀死韩崑文?

被告人:是因为韩崑文把他弟弟打了,也因为韩崑文发现我们俩在一起了。公诉人:发现之后他对这事有什么想法没? 被告人:他说要杀死刘玉刚。公诉人:这事是跟你说的吗?

被告人:跟我说的,说要杀死刘玉刚。

公诉人:刘玉刚听说韩崑文要杀死他的时候,他是什么态度? 被告人:他返过来就想杀死韩崑文。公诉人:你对这事又是什么态度? 被告人:我同意。

公诉人:你俩同意以后,他说没说在她动手? 被告人:没有。

公诉人:将一下经过? 被告人:9月13日晚上,刘玉刚在外边看到韩崑文出去了,然后他就进屋了,他就在门后藏着,我就在屋里坐着,晚上10点多韩崑文就回来了,之前有给我打过电话,韩崑文回来的时候当时我去开的门,开完门之后我到外面站着了,我没看见刘玉刚怎么打的。公诉人:后来你进屋的时候刘玉刚又打韩崑文没? 被告人:又打了两下。

公诉人:当时用什么包的尸体? 被告人:一个被一个毯子。

公诉人:是什么颜色的?

被告人:格子的好几种颜色,古铜色为主。公诉人:把人完全包裹了吗? 被告人:是的。

公诉人:当时韩崑文身上还有什么?刘玉刚翻到什么了? 被告人:翻到钱了 公诉人:有多钱?

被告人:有千八百元。

公诉人:还翻到什么东西没? 被告人:还有一个小灵通。公诉人:手机号多少? 被告人:81768058 公诉人:把尸体包完之后将尸体仍到哪了?

被告人:刘玉刚托到五里河浑河桥把尸体仍了。

公诉人:你是怎么被抓的?

被告人:公安机关给我打电话说要找我核实点情况,我就去了。公诉人:刘玉刚离开的时候告诉你电话了吗? 被告人:留的他的手机号。公诉人:手机号能记住清楚没? 被告人:记不清了。

公诉人:你被抓之后,你知道他去哪了吗? 被告人:去了河北,他给我留的电话。公诉人:审判长,我的讯问完毕。

审判长:被告人庞宝芝的辩护人,你对被告人有无发问? 庞宝芝辩护人:你和韩崑文离婚,到底是因为什么离婚的? 被告人:他外面自己有女人,还有就是他总打我。

庞宝芝辩护人:杀害韩崑文你和刘玉刚事先商量过没?

被告人:没有。

庞宝芝辩护人:公诉人刚才问你,韩崑文曾说要杀刘玉刚的事,你为什么要把韩崑文的话告诉给刘玉刚呢?

被告人:告诉他是想让他躲一躲。

庞宝芝辩护人:刘玉买作案工具你知道不? 被告人:不知道。

庞宝芝辩护人:当时在杀韩崑文的时候你在场没? 被告人:我在门外面?

庞宝芝辩护人:在杀韩崑文的过程中你动手没? 被告人:没有。庞宝芝辩护人:你是怎么被抓的?

被告人:是公安机关给我打电话,说要了解一下情况,我就去了。庞宝芝辩护人:你是怎么交待的?

被告人:我到那就交代了,当时我在那向公安机关提供了刘玉刚的电话号码。

刘玉刚辩护人:你把被害人要杀刘玉刚的事告诉刘玉刚之后,刘玉刚还在你的门市部打工没?

被告人:没有。

刘玉刚辩护人:他什么时间走的? 被告人:记不清了。

刘玉刚辩护人:刘玉刚走的期间你在干什么? 被告人:我在沈阳了。

刘玉刚辩护人:刘玉刚走之后你和他保持联系没?

被告人:有时候打电话。

刘玉刚辩护人:被害人曾经到过社区,要刘玉刚的身份没?

被告人:我不太清楚。

刘玉刚辩护人:你把被害人要杀刘玉刚的事告诉刘玉刚的时候,刘玉刚是什么反应? 被告人:他很气愤。

刘玉刚辩护人:你们俩是谁提出来要杀死韩崑文的? 被告人:刘玉刚。

刘玉刚辩护人:你是什么态度? 被告人:同意。

辩护人:被害人被杀的当天晚上穿的什么衣服? 被告人:是白色的夹克,裤子记不清了。辩护人:审判长,我的发问完毕。

审判长:刘玉刚或者是你,有没有压迫被害人颈部?

被告人:没有。

审判长:包被害人的尸体,还有一个被子,被子是什么颜色的? 被告人:是红色花的。

审判长:是怎么包的,用没用绳子捆?

被告人:是系的,用什么捆的我记不清了。审判长:被害人韩崑文平时吸烟不? 被告人:吸烟。

审判长:吸什么烟?

被告人:什么都抽,旱烟也抽,有时还抽沈阳牌的香烟。审判长:他吸的烟平时经常带着吗? 被告人:是。

审判长:韩崑文身高胖瘦多少? 被告人:身高170cm,体重100多斤。审判长:还有什么特征?

被告人:左肩膀上有纹身,纹的像鹰。审判长:韩崑文有没有假牙?

被告人:有,在上面。

审判长:被害人用的手机是什么牌的? 被告人:不知道。审判长:什么颜色的,是平板的还是揭盖的? 被告人:是红色揭盖的。

审判长:韩崑文手机上有没有装饰物。被告人:记不清了。

审判长:当时包的时候韩崑文穿没穿鞋?

被告人:没有。

审判长:刘玉刚让你进屋的时候,你看到韩崑文什么部位有伤? 被告人:我没敢看,他就在地下躺着。审判长:你当时看到韩崑文是什么状态? 被告人:不动了。

审判长:刘玉刚打韩崑文的主意是谁提出来的? 被告人:是他提出来的。

审判长:当时你是怎么想的?

被告人:当时我脑袋里一片空白,什么也没想。审判长:当时你要劝阻了,这事还能发生吗? 被告人:当时我没劝他。

审判长:你和韩崑文经营电动车的门市部具体叫什么名字? 被告人:“统一”电动车经销部。

审判长:韩崑文被害以后,经销部还经营没有? 被告人:没有,兑出去了。审判长:兑给谁了?

被告人:对给一个叫王杰的了。

审判长:你和韩崑文的感情怎么样?

被告人:不好,多少次了,他都在外边有女人。审判长:你怎么知道的?

被告人:我看见的。

审判长:你和韩崑文离婚以后还再不在一起?

被告人:他经常叫我去电动车经销部。

审判长:刚才你在法庭陈述的时候说,是你告诉刘玉刚韩崑文要杀他,说让他躲一躲的吗? 被告人:告诉了。

审判长:被害人的女儿韩玉问没问过你,他父亲去哪了。

被告人:问过,我说出差了,但后来又问过几次,我就跟她说你父亲和别的女人去过了。审判员:韩崑文经常在哪住? 被告人:在经销部。

审判员:在刘玉刚出现之前,韩崑文跟你提出来要离婚没? 被告人:提过。

审判员:以前没有离,但这次为什么就这么快就离了。被告人:(无语)。

审判员:刘玉刚说杀死韩崑文的时候你是什么态度? 被告人:我没有想那么多

审判长:这个电动车经销部业主是谁的名?

被告人:是韩崑文的名字。

审判长:将被告人刘玉刚提到法庭.(法警执行)

审判长:被告人刘玉刚,当庞宝芝告诉你说韩崑文要杀了你,她当时是怎么说? 被告人:她就说韩崑文要弄死你。

审判长:被告人还有无补充说明? 被告人:没有。(均答)

审判长:现在由公诉人就起诉书指控被告人犯罪的事实向法庭提供证据。公诉人:审判长,拟向法庭宣读证人郝长江的证言。(见公安卷册第页)审判长:可以。公诉人:宣读略。

审判长:被告人有无意见? 被告人:没有。(均答)审判长:辩护人有无意见? 辩护人:没有。(均答)。审判长:公诉人继续举证。

公诉人:审判长,拟向法庭宣读证人王永杰的证言。(见公安卷2册第43页)审判长:可以。

公诉人:宣读略。

审判长:被告人有无意见? 被告人:没有。(均答)审判长:辩护人有无意见? 辩护人:没有。(均答)

审判长:公诉人继续举证。

公诉人:审判长,拟向法庭宣读离婚协议。(见公安卷2册第50页)审判长:可以。公诉人:宣读略。

审判长:被告人有无意见? 被告人:没有。(均答)审判长:辩护人有无意见? 辩护人:没有。(均答)

公诉人:审判长,公诉人举证完毕

审判长:公诉人是否有物证、书证、视听资料当庭出示。公诉人:有。

审判长:现在由公诉人出示证据。公诉人:出示物证照片。审判长:可以出示。公诉人:(出示物证)

审判长:法警将物证出示给被告人辨认。(法警出示)审判长:被告人,你对出示的物证有无意见? 被告人:没有。(均答)

审判长:辩护人对出示的物证有无意见? 辩护人:没有。(均答)

审判长:公诉人,你是否还有证据要向法庭出示。公诉人:审判长,我举证完毕。

审判长:被告人有无证据向法庭提供? 被告人:没有。

审判长:被告人的辩护人,你是否有证据要向法庭提供? 庞宝芝辩护人:宣读刘玉刚的讯问笔录(在公安卷2册53页,宣读略)审判长:公诉人有没有意见? 公诉人:没有。

审判长:被告人庞宝芝的辩护人还有没有其他的证据提供? 辩护人:没有。

审判长:法庭调查结束,现在进行法庭辩论。首先由公诉人发表公诉词。

公诉人:本案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足以认定。被告人刘玉刚、庞宝芝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请法庭依法判处。审判长:由被告人自行辩护? 刘玉刚:没有。庞宝芝:没有。

审判长:由辩护人为被告人辩护。首先由被告人刘玉刚的辩护人辩护。

辩护人:(详见法院卷辩护词)意见如下:被告人刘玉刚认罪态度好,有悔罪表现,无前科劣迹,此次犯罪系初犯,希望法庭对刘玉刚从轻处罚。审判长:由被告人庞宝芝的辩护人辩护。

辩护人:(详见法院卷辩护词)意见如下:

1、致被害人死亡的行为,不是庞宝芝实施的,均由刘玉刚一人实施。

2、庞宝芝在本案中属辅助作用,系从犯。

3、在本案中庞宝芝有自首行为。

4、庞宝芝有立功表现,揭发刘玉刚,积极配合公安机关抓获在逃同案犯。

5、被告人庞宝芝认罪态度好,有悔罪表现,无前科劣迹,所以希望法庭应从轻处理。审判长:公诉人有无答辩?

公诉人:就被告人庞宝芝系自首和立功的表现不予采信。审判长:被告人有无新的意见? 被告人:没有。(均答)

审判长:辩护人有无新的意见?

辩护人:没有。(均答)

审判长:辩论结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60条规定,被告人,你有最后陈述的权利,你向法庭作最后陈述?

刘玉刚:没有什么说的了,我现在很后悔,对不起死者家属。

庞宝芝:我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过,我对不起死者的家属,我对不起我女儿,希望给我一个从新做人的机会。

审判长:法庭审理结束,合议庭将对本案进行评议,休庭。把被告人刘玉刚、庞宝芝带出法庭。

(法警执行)审判长签字: 记录员签字:

原告人:

故意杀人 篇6

刘履江此前因在反贪局工作出色。多次被省、市检察院评为“优秀检察官”。那么。他是怎样从自己人生的阶梯上跌落下来,而要将漂亮女医生残忍地杀害呢?

遭遇情色陷阱,优秀检察官涉险爱上漂亮医生

1992年,31岁的刘履江从部队转业回到老家四川广安,被组织安排在广安区检察院反贪局工作。其妻子王芳在一家效益不错的公司上班,两个儿女也乖巧听话。这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幸福之家。

刚进检察院工作的3年里,刘履江的刚正不阿是出了名的,多次出色地完成了反贪局交给他的任务,广安区检察院提升他为反贪局特侦队队长。

1996年12月中旬,刘履江牵头侦办一财政所王某利用职务之便,侵占数十万公款的案子。那天,刘履江下班回家正陪妻子和女儿吃饭,外面突然响起了咚咚的敲门声。刘履江赶紧放下碗筷把门打开,只见一个神情黯然的中年妇女站在那里:“请问您就是刘队长吧?”没等刘履江开口回答,中年妇女便把一个装有1万元现金的纸袋放到他手里。

刘履江这才知道,中年妇女是王某的妻子:“对不起,大姐。这个我不能收你的,请你拿回去吧!”他把纸袋塞回那个妇女的手中。快步回去关上了家门。几天后,王妻又通过关系人,在一家茶楼约刘履江再次见面。刘履江匆匆赶来推开茶楼的包房,看见王妻坐在那里,什么也没说就要离去。王妻又将上次的一万元增加到了2万元递到刘履江手里。并许诺事成后再重金相送。

“你还是把钱拿回去,赶紧把侵占了的公款填补上,争取法律的宽大处理吧!”刘履江再次严辞拒绝了王妻的金钱贿赂。

然而。就在侦办王某一案的关键时节,刘履江过度劳累不幸引发了急性肠炎。听说刘履江生病住进了医院。王妻仿佛看到了让丈夫起死回生的希望。她通过种种关系网,找到了在该医院上班的妇产科医生赵艳。时年25岁的赵艳年轻漂亮。有过两次短暂的婚姻。王妻跟其进行了一番利益交换后。让她无论如何先要接近刘履江,然后再想法让他上套。

在刘履江住进医院的第二天中午,身材苗条的妇产科医生赵艳便来到他的病房与护士聊天。为了接近刘履江,赵艳让护士去吃饭,自己帮忙看着。等护士前脚刚走,赵艳便来到刘履江的病床前,嘘寒问暖。果然,柔媚入骨的她轻易赢得了刘履江的好感,两人热情地攀谈起来。

当天晚上,赵艳把初次接触的情况告诉了王妻,王妻一改先前的忧愁。

此后,赵艳一有时间,便有事没事地往刘履江的病房跑,每次两人都要攀谈很长时间。为了试探刘履江是否被自己所吸引,赵艳中途故意连续两天没到他的病房。为此,刘履江开始四处打听起赵艳来。当他得知赵艳比自己小10岁。曾有两次不幸婚姻现还是孤身一人时,他发现这个漂亮女医生的一颦一笑,对自己都有种无形的吸引力。

半个月后。刘履江病愈出院那天早上,赵艳跑来表面祝贺他康复出院,却轻轻在他耳边说了一句:“江哥,以后您要是哪里不舒服,就直接打个电话,我会上门为您就诊的。”言语间,两人眼神交织,心照不宣。

刘履江出院后。领导让他在家先调养一周,再回局里接着办案。刘履江在家呆得百无聊赖了,主动给赵艳打了电话。那个周末,刘履江趁妻子加班约了赵艳出去喝茶。在赵艳青春飞扬的诱惑下,刘履江再也把持不住自己了。当天去宾馆开了房。

眼看刘履江对王某的案子快进入结案阶段,王妻赶紧催促赵艳去跟刘履江说情。赵艳找到刘履江,声称王某是自己的表姐夫:“江哥,请你务必放我表姐夫一马。”见刘履江坐在那一个劲儿地抽烟,赵艳赶紧补充道:“如江哥不满足我们现在这样偷偷摸摸,等表姐夫的事成之后,我愿意跟你结婚,身心都永远属于你。”

经过几天的犹豫,刘履江最终还是主动打电话叫了赵艳出来。在他的运作下,王某这起闹得沸沸扬扬的职务侵占大案最终不了了之。

权利丧失利益崩溃,情人变节卷款而逃

在赵艳这样一个风情万种的女子面前,刘履江越来越觉得自己的妻子是那么的索然无味。到了后来,他干脆告诉妻子。自己不想在这样乏味地过下去了:“离婚吧,我们各自去找属于各自的幸福!”见丈夫变得这个样子。刘妻先还能苦口婆心地劝他:“履江啊!外面的诱惑是很大。但没准这些诱惑后面隐藏着什么陷阱呢!”为了不让刘履江在外面肆无忌惮地好过,妻子坚决不同意离婚。

见刘履江为了自己跟妻子经常闹得天翻地覆,赵艳越发自信自己在这个别人眼中一副“硬头硬脑大将军”的男人面前的魅力。为此,她在刘履江面前变得更加予取予求。1998年夏天,赵艳的一个开公司的同学听说她和刘履江的关系后,找到她请刘履江出面帮忙贷10万元款。

2001年8月,刘履江与妻子经过近5年的离婚大战,最终以两个孩子和财产全部归妻子所有为条件,达成了离婚协议。拿到了离婚证的当天,他便迫不及待地搬到赵艳家。

然而,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2001年下半年,四川省开始对农村合作基金会的违规和不良贷款进行全面清理。刘履江四处托人找赵艳的那个同学未果,没能收回分文贷款的他被上级责令停薪停职,直到收回全部贷款为止。

停职后,刘履江心情郁闷至极。就连曾经对刘履江山盟海誓、热情似火的赵艳,也开始对他降了温。刘履江顿时体味到了世态炎凉。认为社会对他实在是太不公平了。一气之下,他将屋里的东西全都摔在了地上。

2002年4月,就在刘履江与赵艳的关系闹得不可开交时,赵艳在医院又认识了一个名叫陈东、并与自己年龄相当的病人。

陈东是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不但比刘履江年轻,而且身材高大、英俊帅气。两人迅速超越了一般朋友关系,搅和在了一起。

刘履江很快也觉察出了赵艳对自己已经变心,开始注意起她的异常行踪来。2002年5月下旬的一天晚上,刘履江悄悄尾随赵艳到了一家KTV。等赵艳进去不一会,刘履江就冲进去,把缠绵在一起的两人逮了个正着。面对赵艳的背叛,气得咬牙切齿的刘履江将其抓起来扔到包房一角的沙发上,转身对陈东就是拳打脚踢,之后,他将赵艳强行拖回家,用皮带狠狠地抽打。这次,赵艳被打得皮开肉绽,在床上一躺就是半个月。

没有了情感寄托,刘履江开始想找回自己原来的工作。2002年6月18日,刘履江凑足了10万元,归还为赵艳同学担保的那笔违规贷款,以便早日结束这种“无组织无纪律”、被人小瞧的生活。

刘履江把钱取回家,放进衣柜后,傍晚,当他高兴地回到家里时,却看见赵艳放在茶几上的纸条:“江哥,当你看到这便条时,我已离开广安到很远的地方去了,请保重!我唯一的请求是,你以后不要再找我了……钱我拿走了,这间住房就留给你,我们各自好好珍惜吧!刘履江顿时傻了眼。

毁我前途又失信,得不到就灭了你

他简直恨透了赵艳这个水性扬花、卷款逃跑的女人,发誓无论找到天涯海角,也要把她给逮回来。于是,他多方打听。先后到赵艳曾经工作过的深圳、厦门等地寻找。均不见赵艳的踪影。

2003年元旦,一个亲戚来信告诉他:有人看见赵艳在蓬安县一家私人医院上班。1月17日下午,他风风火火地赶到蓬安县城,果然见到寻找了半年之久的赵艳。

见刘履江阴魂一样找上门来,赵艳吓得骨子都在咯吱发抖。当她看到刘履江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坐在自己就诊室对面的长椅上,像是在等自己忙过了再过来找自己,她那紧绷的神经才稍微稳定了下来。“江哥,我目前手里太紧,等春节后,我一定把那些钱如数还给你。”刘履江心里虽极其愤恨眼前这个女人的作为,但嘴上还是没说什么:“那你现在马上去收拾东西,跟我一块儿回广安。”

“好不容易在蓬安找了这份工作,现在干得也很顺心了,我不想回去。”见赵艳不愿跟自己走的态度如此坚硬,刘履江转而说:“那好吧!我俩的事好说好散,今晚就一起吃顿散伙饭吧。”

在一家大排挡里,赵艳陪着刘履江喝了很多酒。之后,刘履江又要求赵艳去自己事先在宾馆开的房间坐一会儿。一进房间,两人便轻车熟路地缠绵在了一起。此后,赵艳疲惫地睡了过去。

面对眼前这个对自己变心的女人,刘履江一时仍显得爱恨交加。靠在灯光昏暗的床头,刘履江一根接着一根地抽着闷烟,任自己的思绪在烟圈中漫无目的地散开。突然他两眼直冒凶光:既然我不能得到的东西,别人也休想得到。

他找来一根绳子。在赵艳的脖子缠了几圈用力勒了下去。直到赵艳完全断气后才松开手。随后,他拉开席梦思床垫,将赵艳赤裸的尸体放在了床下。躺在床上睡了一觉,天亮后才退房离开。

逃亡的刘履江做了张假身份证,并用这张假身份证从重庆乘飞机逃到了曾经当兵服过役的新疆,然后转乘火车来到了人烟稀少、位于中俄交界的新疆哈巴河县打工。

2004年3月,刘履江来到新疆和田县,在一个建筑工地打工时认识了一位姓周的建筑老板。周老板对这位精明的四川老乡颇有好感,当即请了刘履江入伙,共同承包工程发财。

2006年4月3日,周老板给刘履江打电话,称自己在哈密承包了一个几百万元的工程,让他马上赶过去商量合作事宜。刘履江兴奋不已,立即乘火车前往哈密市。在库尔勒火车站候车大厅,刘履江被一名民警叫住。要求他出示身份证查验。由于此前自己遇到这样的检查也不少,刘履江再次从容地掏出那张假身份证。民警边查看边询问刘的家庭情况,以及身份证上显示的同村村民的情况,刘对答如流,但民警还是在身份证上发现了破绽。

民警迅速通过全国公安网的查询系统,很快,便查到了刘履江就是网上通缉的“蓬安1·22”案杀人疑凶。刘履江不得不供认自己的真实身份。就这样,潜逃达3年之久、极具反侦查能力的检察院反贪局“特侦队长”,还是没逃出警方撒下的天网。

2006年6月26日,四川省蓬安县公安局对刘履江涉嫌故意杀人案侦查终结,并依法向蓬安县人民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

2007年4月24日,四川省南充市中级人民法院在蓬安县法院开庭审理了刘履江故意杀死女医生赵艳一案。

5月19日南充市中院作出了一审判决:刘履江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决定执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故意杀人 篇7

“安乐死”一词如今对于国人已不再陌生, 距1986年发生在陕西省汉中市的中国安乐死第一案发生至今已接近三十年, 这期间诸如“拔管杀妻”案等许多备受关注的“安乐死”实例, 无不昭示着对于“安乐死”的探究一直在进行当中从未中断。

从语义上看, “安乐”与“死”看上去是对立的两个方面, 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说, 死亡的过程本身是痛苦的, 而“安乐死”追求的正是在生命中最后一段旅程中有尊严的离世。我们在啼哭中向世界宣告自己的降临, 但在宁静中死去却又显得那么奢侈, 很多人的死亡过程伴随着巨大的痛苦, 更对其亲人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痛。

笔者认为, 在没有医治希望的情况下, 与其痛苦的在死亡的阴影下抗争, 毋宁坦然的选择死亡。安乐死的反对者是因为没有体味到死亡的痛苦过程, 对于真正有需要的、正处在痛苦中的人, 他们有权去争取自己的权利, 然而在生命的最后, 他们失去此种能力, 应当以法律加以保护。对安乐死进行立法, 通过严格的立法和程序的规定减少惨剧的发生, 同时为各地相关案件提供统一标准, 使得案件有法可循, 更给“安乐死”一个合法的名分, 使当事人不至背负精神负担。

二、“安乐死”立法的可行性论证

死亡, 是人类科学领域至今无法探寻的领域。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 死亡在人一生中的进程被大大延长, 与此同时伴随而来的疾病折磨周期也随之延长。是苟延残喘的活着或是有尊严的死去, 成为病人及其家属最难以取舍的选择。同时由于立法上的不完善导致的诸类案件层出不穷, 暴露立法漏洞的同时也使得关于安乐死的立法显得越加紧迫。

1、国外关于“安乐死”的立法现状

安乐死一词源于希腊文, 意为“无痛苦死亡”或“快乐死亡”。当前, 已正式通过立法确认安乐死行为的国家有荷兰和比利时, 尽管这两个国家只承认积极安乐死, 但对安乐死的立法推动无疑有着巨大的贡献。

据有关资料显示, 瑞士和美国俄勒冈州的法律则允许间接或消极安乐死, 加利福尼亚州目前正在仿效俄勒冈州制定类似的法令。世界范围内, 瑞士、英国、日本、哥伦比亚、法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曾直接或间接的对安乐死进行过立法性活动或探索, 而“安乐死”案件则每天大量上演。“安乐死”运动不分国界、不分种族的开展, 形成燎原之势。

2、中国“安乐死”发展现状探究

安乐死运动表面上是近几年兴起的, 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 很多伟大的思想家的思想中都体现了对死亡的尊重。孔子“杀身成仁”, 孟子“舍生取义”, 司马迁认为“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庄子鼓盆而歌更是体现了对死的豁达。“在道家看来, 如果死亡对于个人来说是比活着更轻松的事, 那就没有必要一味地恋生怕死, 而应该坦然且快乐地去死。以道家生死观看, 饱受身心折磨的绝症患者, 与其苟活受罪, 倒不如安然且尊严地去死, 这于自身完全是一种解脱, 一种休息。”

1986年的中国安乐死第一案中, 王明成不忍母亲痛苦的呻吟, 多次向医生提出请求, 终于使其母亲得以解脱, 但也使得王明成等人为此背负上了沉重的诉讼负担。虽然案件以无罪终结, 然而十七年后, 身患胃癌、哮喘等疾病的王明成却没有像母亲那样幸运, 由于没有相关立法以及之前种种奔波所带来的波折, 再也没有一个好心人可以帮助其实现安乐死。最终, 王明成在不堪忍受的折磨中痛苦的停止了呼吸。

与王明成有着相似经历的还有28岁女孩李燕, 这个在微博上写下“我爱生命, 但我不愿活”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患者, “我想在我还能坐立, 语言还没有丧失之前, 申请安乐死, 并把身体上能用的器官, 遗体都捐献给国家进行医学研究。”她写了一份“安乐死申请”议案 (草案) , 希望能有人大代表帮助她提交。“因为这不仅仅解决了我一个人的痛苦, 还有跟我一样或是比我更痛苦、更无奈的人, 也都会解脱了。”

对于渴望安乐死的人而言, 立法不是鼓励其放弃希望, 而是努力缩减痛苦。只有处于痛苦中的人才真正明白安乐死对他们而言的重要意义, 而此时忙于和病魔抗争的他们更无暇去主张对安乐死的权利, 他们微弱的声音淹没在一句“国家没有相关立法规定”的冷冰冰的话语之后, 而所谓的国家立法究竟何时能出台, 他们的声音何时能传达给立法者依然是一个未知数。反对者满口的对家人不负责、对生命不负责的言论, 事实上是真的没有考虑到需要真的切实感受, 而是以满口的仁义道德使病人更加左右为难, 换位思考才能体味其各种滋味, 缺少聆听的妄下断言才是真正的对生命不负责。虽然安乐死立法困难重重, 但是无力抗争和安于现状不能成为安乐死立法无限期拖延的理由。

三、“安乐死”的存在合理性

当前, 世界反死刑运动轰轰烈烈的开展, 然而我国出于对国情的考量依然保留死刑, 在为少数居心叵测分子诟病的同时也让我们疑惑, 既然法律可以出于对社会公众的利益的考虑替他人做出死亡的选择, 那么个体以及与个体利益有直接关系的他人自然可以为结束自己的生命病痛做出死亡的选择。我们无权选择来到这个世界上, 但是有权利选择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离开, 对于有需要的人提供高品质的死亡方式, 本身也是一种人道主义关怀。

我们总在强调权利, 当一个对自己生命是否延续都无法选择的人来说, 既然连最基本的人权都无法得以保障, 更何谈其他权利。因此, 笔者认为, 每个人都有选择死亡的权利, 这一权利应被法律给予保障。诚然我们不能大肆宣传安乐死, 但是对于那些渴望以更有尊严的方式结束生命的人来说, 法律应该予以实现和保护而不是无限期迟滞。

参考文献

[1]郑国玉.从儒家和道家的生死观看安乐死[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 2 (第29卷第1期) .

故意杀人 篇8

一、事件回顾

5月28日21时许, 有微博网友爆料, 一女子在山东招远市一麦当劳快餐店内就餐时, 被6人殴打, 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5月29日上午, 有目击者发布事发过程的长微博和视频。同时, @招远市公安局通报称, 5月28日, 张某某等6人在招远市一麦当劳与就餐的吴某发生口角, 吴某被殴打, 后经抢救无效死亡。除1人因未达刑事责任年龄另行处理外, 其余5人均因涉嫌故意杀人被刑拘。

5月30日晚, 一段手机拍摄的视频在微博上火热传播。视频显示, 打人者用椅子和钢制拖把猛击受害女子头部, 场面残忍。新华社等多家媒体开始介入报道。

5月31日上午, @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证实:6名犯罪嫌疑人系邪教组织成员, 为发展成员, 向在事发餐厅就餐的人索要电话号码。招远警方已开展打击邪教专项行动。同日, 招远市公安局分别通过微博与新闻发布会, 回应出警过程, 称“民警4分钟内赶到现场”, 并播放案发时的监控视频。

6月2日下午, 招远警方通报, 5名嫌疑人因涉嫌故意杀人罪, 经招远检方批准, 被依法逮捕。嫌疑人还涉嫌组织、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罪, 公安机关正继续侦查。

二、微博讨论度分析

案件发生在28日, 但是28日关于招远的讨论数量只有58条微博, 其中关于招远杀人事件只有4条。30日, 大量图片和视频在微博上传开。微博大咖“happy张江”对招远杀人事件进行了发文, 从5月30日17:00开始, 微博上讨论招远杀人事件的微博从139条锐增到939, 360条, 舆情开始发酵。31日, 多位微博名人披露了事件更多细节。单日微博量达到2, 203, 376条。6月1日、2日, 微博上讨论的更多是邪教问题与嫌疑人被捕, 相关微博舆情热度有所降低。

三、微博观点倾向性分析

本文选取了微博热度最高的前五条对该事件描述的微博进行分析。因为对转发分析有难度, 且本次分析并不是围绕舆情的传播, 故只对微博的评论进行了相关的文本分析。将所获取的评论样本进行观点归类, 由微博热度可知, 5月31日是此次事件微博舆情变化一个重要的节点。因此以此为界限, 统计31日前后的微博观点倾向。5月31日之前微博观点倾向最多的为真相诉求, 其次为后台说和、质疑公安局办事不力。5月31日之后微博观点倾向最多的为是否见义勇为, 其次为谴责凶手。

四、招远事件舆情特点

1. 在此次“招远故意杀人案”中, 邪教背景的真相大白及各级公安机关“后来居上”的“以公开换公信”, 使得招远公安局压力减轻。

5月31日前的微博舆论质疑法制、后台说的比重明显高于5月31日后的舆论。

2. 案件发生在28号, 而警方首度公开通报却发生在29号。

且二次通报再被指“公文体”, 仅说明快速出警却未公布具体案情, 让“打人者与公安有关系”的臆测扩散传播。

3. 在事件发展的后期招远警方借助发布会和央媒详细释疑, 将案情关键点——涉嫌故意杀人背后的邪教驱动力主动设置为议题, 对冲“处置不力”质疑之声, 引导舆论注意力转至“打击邪教”上。

, 舆情就从“后台说”、“真相诉求”转为热议是否应该见义勇为上来。

4. 在招远警方公布了邪教的背景前后, 存在着对邪教背景的真实性的热议。

有相当一部分微博在质疑招远警方为了为凶手减刑而使用邪教来做说辞。

5. 随着邪教背景的公布, 关于招远事件的热议程度明显下降。

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政府”“公平”这些主题词比“见义勇为”更具热议性。

6.

在招远事件中, 话题的热度在最初期出现大幅度的跃, 从讨论度这个指标可以看出微博用户在看到招远事件的微博时会做出一些集体性的行为。

7.31日前后尽管舆情内容发生了转变, 但是舆情情绪布在31日前后都表现为愤怒、厌恶和悲伤这类情绪。

而当微博用户处于这种负面情绪时, 使得微博用户参与到舆情的生成机制中。

上一篇:云南矿业下一篇:风险导向审计实务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