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氨泄漏应急处置

2025-01-18

液氨泄漏应急处置(共5篇)

液氨泄漏应急处置 篇1

液氨在化工生产、制冷、金属制品热处理等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为工业生产带来便利。但由于液氨通常在常温下加压压缩后, 液化储存在储罐、钢瓶中, 一旦泄漏到空气中, 在常压状态下会迅速膨胀, 以及大量气化并迅速扩散至周围空间, 造成大面积的毒害性区域, 并能导致毒害性区域内的人员中毒, 甚至死亡。本文以液氨的危害特性研究为出发点, 对液氨泄漏事故的隔离和防护区设置、人员疏散、泄漏源控制、现场洗消等进行介绍, 以期为液氨泄漏的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参考, 有效提升救援人员在液氨泄漏处置时的应急能力。

危险性分析

在常温常压下, 氨是一种无色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如加压易被液化为无色液体。氨分子量为17.03, 其气态比空气稍轻, 易扩散, 易溶于水。

1. 液氨的危险性类别

根据GB 12268—2012《危险货物品名表》和《危险化学品目录 (2015版) 实施指南 (试行) 》 (安监总厅管三〔2015〕80号) 的分类信息表, 液氨属于第2.3类毒性气体, 急性毒性-吸入, 类别3*;其次, 危险性为腐蚀/刺激性, 皮肤腐蚀/刺激类别为1B, 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为1;氨还属于2类易燃气体, 但参考GB 12268—2012《危险货物品名表》附录B, 氨的易燃危险性只是在满足密闭有猛烈火烧的条件才显示出来。

2. 易扩散特性

氨常温下为气态, 一般通过常压冷却到-33.4℃或常温加压到1.554 MPa, 转化为液态。通常是常温加压, 液态储存。液氨泄漏到空气环境中, 迅速膨胀气化, 随风飘移并扩散, 在下风向形成有毒气团。当液氨在密闭空间泄漏后不易扩散, 并可能在密闭空间内积聚, 达到爆炸极限。

3. 毒害特性

根据原卫生部《高毒物品目录》 (卫法监发〔2003〕142号) , 氨属于高毒气体, 主要通过皮肤、呼吸道进入人体。潮湿的皮肤或眼睛接触高浓度的氨气能引起严重的化学灼伤。人体吸入氨气后, 对其鼻、喉和呼吸道都有刺激性, 严重的可能出现喉头水肿和发声困难, 以及呼吸道黏膜脱落, 可造成器官阻塞, 导致窒息。如吸入高浓度的氨气, 还可能直接影响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引起肺水肿。不同质量浓度的氨气对人体的急性毒害影响见表1。

4.燃爆特性

氨气在空气中浓度达到11%~14%时, 遇到明火即可燃烧, 当空气中氨浓度达到15.7%~27.4%时, 遇到点火源会发生爆炸。实际上, 由于氨的易扩散特性, 其在敞开的环境中, 很难达到爆炸极限。但如果氨气泄漏后并在密闭空间积聚, 遭遇明火点燃, 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如2013年6月3日, 吉林省长春市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生产厂房发生火灾事故, 当火势蔓延到氨设备和氨管道区域, 燃烧产生的高温导致氨设备和氨管道发生物理爆炸, 大量氨气泄漏, 并介入了燃烧, 引起了氨气火灾事故。

5.环境危害

液氨泄漏会迅速气化, 严重污染空气。液氨泄漏应急处理生成的氨水大量流散到土壤中, 会对土壤造成污染, 破坏土壤的酸碱度, 严重影响耕种。氨水流散到河流、湖泊等, 还可造成水体污染。

防护与隔离

1.初始疏散的隔离距离

抢险人员没有到达事故现场前, 被困企业应疏散无关人员撤离事故区域, 并禁止车辆通行, 隔离区域应严禁烟火。液氨泄漏的初始疏散隔离距离见表2。

2.防护区、隔离区的设置

抢险人员到达泄漏现场后, 可根据液氨的泄漏量, 救援现场的气候条件, 如风向、风力大小, 以及地理位置, 并尽快设立隔离区, 隔离区一般分为初始隔离区、防护区和安全区, 防护区和隔离区的初始设置可参考表2给出的数据, 并根据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及侦测结果做出适当调整, 其调整依据可以AQ/T 3046—2013《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价导则》附件H给出的参考数据。同时, 在防护、隔离区要设置警示标志牌, 并设立警戒人员, 禁止车辆以及与事故无关的人员进入。

3. 人员疏散参考标准

安全标准AQ/T 3046—2013《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价导则》的附件H给出了现场救援中实时浓度监测的划分原则, 其包括3个浓度范围限值, 以此作为人员疏散撤离的标准。表3是氨气的3个浓度限值。

其中, ERPG-1是人员暴露于有毒气体环境中约1 h, 除短暂的不良健康影响效应或不当的气味之外, 不会有其他不良影响的最大容许浓度;ERPG-2是人员暴露于有毒气体环境中约1 h, 不会对身体造成不可恢复的伤害的最大容许浓度;ERPG-3是人员暴露于有毒气体环境中约1 h, 不会对生命造成威胁的最大容许浓度。

此外, 液氨泄漏时, 人员疏散可以按照4种浓度限值实行:空气中氨气浓度的侦测数值超过ERPG-3, 作为严重危害区域, 立即组织该区域内人员疏散, 采取隔离措施, 只允许有完善防护措施的少量消防特勤官兵和抢险队伍进入;侦测空气中的氨气浓度在ERPG-2与ERPG-3之间, 作为轻度危害区域, 要发布警戒管制区及疏散警报, 并紧急疏散公众, 禁止与应急抢险救援无关的人员进入;侦测空气中氨气浓度介于ERPG-1与ERPG-2之间, 立即划定警戒管制区及发布就地避险警报, 疏散公众, 禁止与应急抢险救援无关的人员进入;侦测空气中氨气浓度数值低于ERPG-1时, 救援人员可暂时不进行疏散。

应急处置

发生液氨泄漏时, 事故单位的应急救援组织应立即启动本单位的应急救援预案, 并根据事故的等级和紧急程度, 形成第一时间的救援力量实施救援, 如有必要, 事故单位还应及时对外报警并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部门报告, 以寻求外部救援力量的支持。例如, 当地政府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组织安监、环境保护、公安、消防、医疗等部门形成外部救援力量, 共同实施救援。需要注意的是, 应急救援指挥部应设置在事故上风向的安全区域, 以便于观察事故现场和人员调度的场所。

1.应急救援人员的个体防护

液氨泄漏事故发生后, 应急救援人员在事故现场实施救援时, 必须采取可靠的个体防护措施。应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穿戴个体防护用品, 一般应在进入救援现场前的安全区域内进行, 避免因穿上重型防护服后行走不便和体力消耗, 导致救援工作的延缓。同时, 应急救援人员进入严重危害区域, 须采取一级防护措施, 并采取开花水枪或雾状水枪掩护;进入轻度危害区, 应急救援人员须采取二级防护;凡在现场参与应急处置的人员, 最低防护等级不得低于三级, 其防护标准见表4。

2.泄漏源控制

一是要断源。当液氨泄漏发生在储罐等设备以外的管道、法兰等部位时, 应考虑关闭上下游阀门或紧急切断阀门的方式来阻止泄漏。当阀件出现冰冻现象时, 可用温水对阀件进行解冻处理。切断泄漏源时, 应急处置人员必须采取可靠的个体防护措施, 在开花水枪或雾状水枪掩护下, 从上风向接近并关闭泄漏源上、下游阀门, 需谨慎操作。

二是对泄漏氨气进行捕消。当发现液氨泄漏时, 事故单位应远程开启泄漏源周围的固定式消防喷淋水吸收泄漏的氨气, 如必须近距离人工开启喷淋吸收装置, 应急处置人员必须采取妥善的防护措施, 从上风向接近操作地点。固定式消防喷淋装置宜布置在氨区四周的靠上部, 并靠近潜在泄漏源, 以便于喷雾状水。应急处置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 应根据液氨泄漏情况, 采用移动式消防水枪辅助洒水吸收泄漏到环境中的氨气, 消防水枪头宜选用开花水枪或雾状水枪。救援人员在进行氨气捕消时, 不能使用直流水直接冲击泄漏源, 以免导致液氨受热快速蒸发, 对泄漏源点造成损坏。由于氨气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条件不易出现, 且氨气用水稀释效果明显, 不应考虑在切断泄漏源困难时, 人为点火以防止泄漏气体燃爆。

三是堵漏。应急救援人员应针对泄漏容器、储罐、管道、槽车、钢瓶等具体情况, 选用合适的堵漏器材。根据液氨泄漏的情况, 宜采取如下措施:当罐体、管道等发生微孔或称为砂眼泄漏时, 救援人员可在罐体或管道砂眼泄漏处, 采用竹签或木签打入砂眼内先止漏, 或采用螺丝钉加聚四氟乙烯胶带旋进泄漏孔的方法进行堵漏, 并采用粘贴式堵漏密封胶加固;当罐体或管道发生孔洞状泄漏时, 救援人员宜采用堵漏锥堵漏, 或采用各种耐碱堵漏夹具堵漏, 并用高压的粘贴式堵漏密封胶加固;当罐体发生缝隙状泄漏时, 救援人员宜采用耐碱的外封式堵漏袋外部包裹及电磁式堵漏工具组等实施堵漏, 并采用适用于高压的粘贴式堵漏密封胶、堵漏夹具等加固;当管道发生缝隙状泄漏时, 宜采用外封式堵漏袋、封堵套管、电磁式堵漏工具组或堵漏夹具实施堵漏;当阀门发生泄漏时, 宜采用耐碱的阀门堵漏工具组、注入式堵漏胶、堵漏夹具实施堵漏;当法兰盘垫片损坏发生泄漏时, 宜采用耐碱的专用法兰夹具、注入式堵漏胶等实施堵漏;当钢瓶发生泄漏时, 应参照上述罐体泄漏处置方式进行堵漏, 不应优先考虑将钢瓶推入应急水池, 避免水池内的钢瓶在其内在泄漏气体推力作用下翻转, 以致泄漏口朝向空气继续泄漏, 或当钢瓶中液氨泄漏殆尽时, 钢瓶上浮继续在空气中泄漏;已经成功堵漏的钢瓶, 也不应再推入水池中, 防止泄漏的液氨钢瓶受到池水加热后, 其内压升高冲开堵漏器材而继续泄漏。

四是倒罐。当储罐无法堵漏或止漏后储罐仍存在再次泄漏的隐患, 则应考虑将泄漏储罐进行倒罐处理, 将泄漏罐中的液氨转移至应急罐。液氨倒罐必须采用氨泵倒罐, 不得利用压差进行倒罐。当应急储罐容量不足时, 应及时寻求外部协助, 由外部液氨槽车的槽罐来充当应急罐。槽车储罐的材质、设计压力必须符合相应要求, 且静电接地良好, 不得使用不符合防爆要求的电气设备。槽车进入事故区域时, 如在必要情况下, 应采用开花水枪或雾状水枪进行掩护。

3. 洗消处理

当应急处置结束后, 应对应急救援人员、应急处置器材和场地进行洗消。

人员洗消凡是参与应急处置的人员, 都要进行洗消。如应急人员的眼睛接触, 应用生理盐水冲洗或大量清水冲洗15 min以上;皮肤接触应脱去被污染的衣物后, 用大量清水或2%的硼酸溶液彻底冲洗, 尤其需要注意对腋窝、裆部等潮湿部位的充分冲洗。必要时, 救援人员还应喝新鲜牛奶, 对消化道进行保护。

应急处置器材洗消凡是进入事故危害区域的应急救援器材, 均应进行洗消后保存备用。

场地洗消对于现场残留的少量氨水, 应采用活性碳、蛭石、吸附棉等吸附, 并做好回收处理。应急处置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含氨消防废水, 应借助厂区应急水池或就地挖坑收集后, 采取酸液中和处理或委托专业废水处理机构处理。

液氨泄漏应急处置 篇2

应急救援预案

液氨泄漏应急救援预案

为确保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提高对突发性重特大事故的处理能力,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组织实施抢险救援,防止事故扩大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损失,以《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13)为指导,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编制了液氨泄漏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虽然不能彻底消除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完善良好的救援预案,训练有素的救援队伍,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及时正确的抢险救援,能够有效地减少事故损失,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危害和影响。

我公司液氨用于发酵工序,储存于液氨罐区,为公司主要危险源,液氨罐发生事故时,若应急救援不及时,将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及损失,因此制定《液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作为处理液氨泄漏、着火、爆炸事故的指导文件,公司各单位、部门要认真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学习,按文件规定进行贯彻落实。

本预案由公司安委会提出。

本预案由公司安办归口。

本预案由公司安办负责起草。

本预案主要起草人:

本预案审核:

本预案审定:

本预案审批:

本预案由安全委员会负责解释。

1.总则

1.1

编制目的液氨罐区是公司级的重大危险源,液氨的大面积泄漏有可能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及人身伤亡事故。为了确保公司的人员和财产安全,防止液氨罐液氨泄漏事故的发生,并能够在事故发生的情况下,及时、准确、有序地控制和处理事故,有效地开展自救和互救,最大限度降低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1.2编制依据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13)\

《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

《化学危险品名录》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有限公司液氨罐区液氨的接卸、存储、使用以及车间使用过程中发生泄漏事故时的救援、应急处置和恢复的全过程管理。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2.1

加强现场管理,预防为主。加强液氨罐及涉氨设备的日常检查和设备的维护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开展风险评估和预控工作,针对可能出现的事故,制定应急措施与实施细则,避免液氨泄漏事故的发生。

2.2

以人为本,确保重点。发生液氨泄漏时,应遵循保人身安全、保环境安全、保生产安全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快速反应的处理原则。

2.3

分类管理,分级实施。根据液氨泄漏事故现场的情况及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的危害程度,分为一般事故和严重事故,启动最初应急响应和全体应急响应。

2.4

统一指挥,有序处理。应急工作按照公司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管理原则。能够在事故发生的情况下,及时、准确、有序地控制和处理事故,有效地开展自救和互救。尽可能把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2.5

及时通报,积极求助。当出现氨严重泄漏事故,并可能引发重大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事故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汇报,并向周边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同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

3.风险分析

液氨易燃、具有刺激性,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造成污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引起燃烧爆炸,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或爆炸危险,吸入氨气能引起人体严重中毒,窒息或死亡,液氨可致眼灼伤或失明,致皮肤灼伤。

液氨罐区危险性由《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确定。

我公司现有一个液氨罐区,内有液氨贮罐4个,构成了一处危险源。

4个贮罐液氨总储存量为:50m³×4

3.1具体危险特性及对周边的影响。

3.1.1健康危害

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急性中毒:患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可有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氨气对人的毒性

浓度

mg/m3

时间

min

反应

6500-7000

1750-4500

700

553

可即时死亡

可危害生命

立即咳嗽

强烈刺激现象,可忍受1.25min

175-350

140-210

鼻和眼刺激,呼吸和脉搏加速  尚可工作,但明显不适

140

70-140

眼和上呼吸道不适,恶心,头痛 可以正常工作

呼吸变慢,皮肤电阻逆转

67.2

9.8

<3.5

0.7

鼻咽有刺激感

无刺激作用

可以识别气体

感觉到气体

3.1.2环境危害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

3.1.3爆炸危险

易燃,其蒸气混合物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能引起燃烧爆炸。(爆炸极限体积比15.7%~27.4%引燃温度651℃)

3.1.4事故严重度分析

因本单元中,可能发生重大事故包括氨气泄漏中毒事故和氨火灾爆炸事故,其中,尤以前者为重。

3.2

危险目标的确定及危险特性影响分析

3.2.1危险目标的确定

根据液氨贮存的数量和氨使用的流程,结合氨发生泄漏时可能造成的重大紧急情况,确定以下应急救援目标:

3.2.1.1液氨储罐的气相进出口、液相进出口、排污口、液面计接口、安全阀接口、压力表接口等接管、阀门、法兰连接密封等部位失效或泄漏。

3.2.1.2

氨管道法兰、阀门、法兰连接密封部位失效或泄漏。

3.2.1.3

氨罐车装卸用软管泄漏或爆裂。

3.2.2

氨的危险特性

3.2.2.1

物化特性:氨(液氨),分子式NH3,分子量17.03,相对密度0.82(水=1.000),熔点-77.7℃,沸点-33.5℃,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液氨危险性类别为第2.3类,有毒气体。液氨易燃、具有刺激性,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造成污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引起燃烧爆炸,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或爆炸危险,吸入氨气能引起人体严重中毒,窒息或死亡,液氨可致眼灼伤或失明,致皮肤灼伤。

3.2.2.2

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液氨或高浓度氨气可致眼和皮肤灼伤。

3.2.2.3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3.3

氨泄漏后可能会造成的不安全事件或事故

3.3.1

液氨或高浓度氨气可使接触人员皮肤或眼睛受到灼伤。

3.3.2

现场人员大量吸入氨气后引起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严重时导致呼吸停止。

3.3.3

在空气中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引发燃烧爆炸,酿成重大火灾事故,造成人员受伤害和设备受损。

3.3.4

液氨大量泄漏后引发环境污染事故。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有限公司“液氨泄漏事故预防与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统一管理液氨泄漏事故的预防和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由公司经理、安监科、生产车间、动力车间、保卫科、办公室等部门领导组成,下设液氨泄漏事故应急准备与救援办公室(设在安监科),日常工作由安监科兼管。具体组织体系如下图4.1。

4.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根据液氨事故危害程度和应急救援的需要,公司设有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和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设安监科,负责应急救援的日常管理工作。

针对事故的实际情况和影响,成立各应急救援专业小组具体实施应急救援行动,各个应急救援小组在应急救援指挥部的领导下,各司其职,协同作业,共同完成应急预案所赋予的应急职责和应急救援指挥部部署的应急任务。各专业应急救援小组的人员组成可根据救援的实际需要,由指挥部决定。

4.2组成人员

4.2.1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人员

总指挥:********

副总指挥:********

成员:****

****

****

****

****

****

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下设现场指挥部。

4.2.2

各应急救援专业小组名称及人员组成a)生产运行控制组: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及当班运行人员。

b)设备抢修组:设备管理人员及检修成员。

c)安全防护组:安全管理人员及工艺管理人员。

d)技术支持组:公司技术管理人员。

e)消防营救保卫组:消防保卫人员。

f)警戒及医疗救护组:保卫人员。

j)通讯保障组:办公室。

h)物资供应、后勤保障组:供应、仓库及后勤管理人员。

4.3主要职责

4.3.1领导小组职责

(1)组织制订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5)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6)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

(7)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

(8)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9)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10)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

4.3.2现场应急救援职责

(1)指挥部职责

a)发生液氨泄漏事故时,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

b)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c)向上级汇报和向周边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

d)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经验教训。

(2)总指挥职责

全面负责液氨泄漏事故应急状态的一切应急响应活动和应急预案规定的执行任务。其主要职责包括:

a)分析紧急状态和发布进入应急状态的命令,启动内部的应急组织;

b)按照应急预案的规定,向外部的应急组织报告、通报、联络应急信息;

c)决策现场的重大应急行动,直接监察应急操作人员的行动;

d)保证现场和厂外人员安全和环境安全;

e)应急评估;

f)协调后勤确保对现场应急救援的后勤支持;

g)宣布应急状态的终止;

h)在应急终止后,领导组织恢复工作。

(3)副总指挥职责

a)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和协调工作,总指挥不在时,为总指挥的替补人员;

b)保持与现场的直接联系和联络;

c)协调、组织和获取应急所需的其他资源、设备以支援现场的应急操作。

(4)生产指挥职责

生产指挥应在现场进行指挥,为现场应急行动总指挥,其首要任务是全面负责公司的运行、设备抢修及事故后果评价并向总指挥报告公司的安全状态,在应急救护指挥部启动之前代行应急总指挥的职权,生产指挥的主要职责是:

a)现场总指挥,负责现场的生产、技术和行政应急行动的总协调并随时保持与总指挥的紧密联系;

b评价公司的安全状态和发展趋势,控制生产紧急情况;

c)管理公司的应急运行操作活动;

d)决定并管理对设备、设施的补救、抢修活动;

e)向总指挥提出重大应急行动的建议;

f)随时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提供公司的事故工况信息。

(5)技术指挥职责

技术指挥的首要任务是向总指挥和生产指挥提供运行控制、设备抢修、补救措施、防护措施、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技术支持。技术指挥的主要职责是:

a)组织诊断设备和系统的安全状态,评价设备的损伤程度;

b)分析事故原因,提出纠正措施和补救行动的方案;

c)组织评价事故的内外后果,提出应急预防措施的建议;

d)组织制定应急终止后的恢复计划。

(6)综合指挥职责

a)组织指挥现场人员的搜寻和抢救,评价人员的伤亡程度;

b)组织指挥现场灭火和外部应急救援机构(医疗、消防)的联络;

c)组织现场的保卫和警戒工作,以确保各应急行动的顺利有序进行;

d)向总指挥提出应急行动所有后勤保障的建议;

e)协调、组织各应急救援后勤保障工作,包括物质、通信、食宿、交通运输、人员安置等,以支援现场的应急操作。

(7)应急救援专业组组长职责

结合各自日常职责和专业小组职责,具体落实指挥部的各项应急命令和决策,实施具体的各项应急救援行动并随时向各指挥员汇报。

(8)

各应急救援专业小组职责

公司各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都负有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的责任,各专业应急救援小组是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其主要任务是担任各类紧急情况的应急救援和处置。其各职责分工如下:

a)

运行控制组:最初应急处置、隔离、现场气体测量。

b)

设备抢修组:设备抢修的人员、物资准备和抢修。

c)安全防护组:人员防护监督和防止环境污染指挥。

d)技术支持组:技术支持。

e)消防营救保卫组:现场灭火、人员抢救、搜寻、清洗、消毒、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和交通指挥引导。

f)医疗救护组:现场中毒、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

g)通讯保障组:应急行动中所有通信器材的配备、保持。

h)物资供应、后勤保障组:负责伤员生活必需品和抢救物资的供应和运输工作。负责所有应急行动人员的食、宿、交通运输工作。

4.4应急反应救援的组织体系

4.4.1最初应急反应救援组织体系

液氨罐液氨泄漏事故最初应急反应救援、组织、协调行动由动力车间主任负责,担任临时公司应急救援总指挥的责任,直到有更高级别的人员来替代。同时,各值班负责人(当值值长、零米班长、组长)担任初期应急岗位指挥,直到按应急预案规定的负责人到岗后交接。

5.4.2全体应急反应救援组织体系

建立液氨罐区液氨泄漏事故全体应急反应救援组织体系,当事故严重到需要动员全体力量以进行应急救援时启动该组织体系,及时消除和减少事故带来的严重影响。全体应急反应救援组织由“氨罐区液氨泄漏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和全体应急反应救援专业小组组成,公司领导、运行、检修、安全、保卫、消防等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人员参加。

5.液氨泄漏事件分级

液氨泄漏应急行动分为预警、现场应急和全体应急三类;根据发生紧急情况后所采取的应急行动的类别,按后果的严重程度依次分为黄色(三级响应)、橙色(二级响应)、红色(一级响应)三级,届时由应急总指挥确定发布。

5.1黄色应急

当发生液氨泄漏时,需要采取“预警”行动时即为黄色应急状态。“黄色应急”状态意味着液氨罐区已发生氨泄漏,如不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存在大面积泄漏或爆炸的可能。此时,需要现场人员履行职责,并建立应急指挥中心,公司消防队和救护车趋于待命状态。

5.2橙色应急

当液氨泄漏时,需要采取“现场应急”行动时即为橙色应急状态。“橙色应急”状态表明液氨泄漏事故已经发生或升级,对泄漏点远程隔离无效,公司要立即采取行动以保护现场人员。此时可能尚不会对公司外造成大的影响,但需要二个或以上部门进行协调解决,要求公司内应急组织全面启动。

5.3红色应急

当液氨泄漏时,需要采取“全体应急”行动时即为红色应急状态。“红色应急”状态包括液氨泄漏持续,泄漏量增大且短时间内无法有效控制;或发生人身伤害及以上事故,影响范围还有可能持续扩大,很可能对公司外造成影响,必须由一个统一组织进行指挥协调。此时公司必须立即采取行动以保护现场人员和设备、设施,并保证公司邻近区的安全。现场人员除了应履行本岗位职责外,还需要进行公司外援助,公司应急组织全面启动。

6预防与应急准备

6.1在液氨储存区域安装洗眼器、水喷淋装置,配备自动消防水喷淋装置及液氨探头等。

6.2接触液氨的作业人员,应按规定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6.3检修车间、动力车间、生产车间等部门应加强液氨贮存、接卸等系统设备易泄漏部位的检查,及时发现缺陷并处理。

6.4检修车间结合春、秋季及安全专项检查对液氨贮存区域进行检查,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对易发生泄漏的设备、设施和部位进行检修维护、技术改造工作,按规定做好相应的检查记录。

6.5由安监科组织相关部门对液氨泄漏事故进行反事故演习,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

6.6进出液氨罐区域的相关人员要严格遵守液氨罐区域进出管理制度。

6.7检修车间需定期对漏氨检测仪进行校验,确保其准确性。

6.8检修车间需定期安排人员进行消防水定期喷淋试验,确保消防水喷淋装置的可靠备用。

7信息报告

7.1

报警

7.1.1

24小时有效报警装置

火警电话:119

值班电话:*******/*******

7.1.2

报警程序

发生液氨罐区液氨泄漏事故初始控制反应都由动力值班主任负责,发生任何紧急情况时应立即报警。报警程序如下图所示。

7.2

通报电话

7.2.1当地政府

通报受理电话为:

公安:110

火警:119

急救:120

7.2.2********有限公司

根据********有限公司应急救援管理规定,通报受理电话为:

总值班室

:********

********

安监科:*******

7.2.3通报内容要求

通报包括下列信息:

a)通报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

b)本单位名称;

c)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及预期持续时间;

d)液氨的泄漏程度和泄漏量;

e)已造成危害程度及预期发展状态(包括安全、健康风险);

f)已经采取的措施;

g)预期对外界的影响及需要支援意图;

h)应急行动级别。

8应急响应

8.1应急启动条件

经现场确认非误报警后,并有如下任一情况发生时,启动本应急预案。

a)有人员伤亡。

b)氨站区域出现火警。

c)氨气污染半径超过氨站消防喷淋设施的喷淋范围。

d)液氨储罐本体或液氨槽车泄漏,无法实现远程漏点隔离。

8.2应急启动程序

应急启动命令由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授权发布。

8.3应急响应分级

8.3.1最初应急响应组织启动

在液氨泄漏初期,视泄漏的情况,成立现场最初应急反应救援组织体系。应急指挥与控制内容包括:

a)紧急评价,包括现场当前事故情况、可能后果、发展趋势;

b)紧急定级,包括事故处理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措施;

c)紧急减缓,包括迅速采取必要措施降低液氨泄漏事故的影响;

d)通报本公司相关部门和人员;

e)通报集团公司等上级单位和当地政府机构;

f)启动人员防护行动;

g)救援受伤人员;

h)现场的恢复。

8.3.2全体应急响应组织启动

如液氨泄漏持续,泄漏量增大且短时间内无法有效控制;或发生人身伤害及以上事故,影响范围还有可能持续扩大时,启动全体应急响应。

8.4处置措施

相关人员发现液氨储罐区域发生氨泄漏时,立即启动喷淋和警报装置,同时拨打电话*****/****报警,由动力车间值班人员关闭液氨储罐出口阀,并拨打119报警。

8.5人员紧急疏散与撤离

8.5.1当液氨罐区发生火灾,按火灾应急预案规定实施人员疏散与撤离。

8.5.2发现液氨泄漏事故并危及人身健康安全时,现场人员应根据就地风向标确定风向后,自行撤离至上风口,同时立即报警。由当各应急救援小组负责人清点现场人数,有缺员立即汇报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8.5.3氨罐附近区域人员应朝上风向进行有序撤离。

8.5.4非事故现场人员接到公司紧急疏散与撤离警报,由班组长或车间主任组织,有序撤离至安全区域并清点人数。有缺员立即汇报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8.5.5抢修与救援人员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程序按公司应急总预案规定进行。

8.6危险区的隔离与警戒

8.6.1

保卫科协助警察部队实施危险区150米范围内进行人员、车辆的隔离。

8.6.2在液氨罐隔离区域各路口设置警戒围栏,并安排专人值守。

8.7检测、抢险及救援措施

8.7.1检测方法

由氨罐区专责检修人员持便携式氨气浓度检测仪进行测量。

8.7.2抢险与救援原则

a)发生伤亡事故,抢救、急救工作要分秒必争,及时、果断、正确,不得耽误、拖延;

b)救护人员进入有毒气体区域必须两人以上分组进行;

c)救护人员必须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救护;

d)救护人员必须听从指挥,了解氨的泄漏以及现场情况,进入现场时防护器具佩戴齐全;

e)迅速将伤员抬离现场,搬运方法要正确。

8.7.3液氨泄漏抢险与救援措施

液氨为易燃有毒、具有刺激性的压缩气体,可能发生的事故有液氨贮罐泄漏、着火和爆炸。

1、液氨贮罐出现渗漏、滴漏,启动公司级应急救援预案,进行抢险救援。

2、液氨贮罐开裂,150米以内有危害时,启动集团级应急救援预案,进行抢险救援。

3、贮罐爆炸、开裂,150米以外也受到危害时,在启动集团级应急救援预案的同时,应立即上报当地政府,启动政府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

a)拨打电话119向消防队报警、拨打电话120通知医务人员到事故现场待命。

b)组织成立最初应急反应救援组织体系,进行应急救援指挥。必要时,由指挥部根据现场情况宣布启动全体应急响应。

c)启动现场所有的消防喷淋设施,对泄漏区进行喷淋,防止液氨气化后大面积扩散。

d)将氨泄漏区域(附近150米以内)所有无关人员疏散撤离至上风处,并严格限制人员靠近泄漏区域,禁止一切明火。

e)在氨罐隔离区域各路口设置警戒围栏,并安排专人值守。由事故处理引导车指挥引导并负责进行附近人员应急疏散。

f)液氨泄漏事故应急救援办公室通过电话向公司内部发布事故消息,做出紧急疏散和撤离等警报。就近生产区域内(动力车间、****车间、****车间等)的人员带好应急防护用具,随时准备进行撤离。

g)在确保有人员监护的情况下,由熟悉现场设备的运行和检修人员,协同消防人员一起,对泄漏点进行判断并试隔离。所有进入氨泄漏区域的人员必须佩戴好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穿戴重型防化服,靠近泄漏点时须有消防喷淋水幕掩护。

h)消防人员对现场人员中毒或受伤的情况进行确认并开展搜救,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伤员搬离现场,实施急救。

i)如泄漏点试隔离后无效,由检修和事故应急处理人员对泄漏区域进行消缺和堵漏。并视泄漏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启动地方重大危险源泄漏应急申报程序,请求地方专业消防支援。

j)运行人员应密切监视消防系统的运行情况,确保消防供水以及消防水池的液位正常。

k)在确认有效隔离的前提下,组织人员清理所有可能燃烧的物品及阻碍通风的障碍物,保持泄漏区域内通风畅通。

8.8人员防护与监护

8.8.1参加救护、救援人员必须防护规定着装,并注意风向,如夜间需带照明工具。

8.8.2参加救护、救援的人员以互助监护为主,按照必须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救护的原则处理。

8.9受伤人员现场救护与救治

8.9.1受伤人员分类

按照液氨泄漏后可能导致的伤害,受伤人员按以下分类:

a)液氨化学性灼伤。体表、眼部等接触灼伤。主要伤害对象岗位作业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

b)高温物理性烧伤。液氨爆炸或燃烧后,引起的高温热焰烧伤。主要伤害对象以岗位作业人员、爆炸危险源点50m半径范围内工作人员、应急救援人员。

c)氨气体中毒和窒息。吸入大量氨气导致的中毒和因为环境中氧气浓度低而导致的窒息伤害。伤害对象主要有岗位操作人员、应急救援人员。

8.9.2患者现场救治方案

a)液氨化学性灼伤。立即脱去被污染衣着,迅速用流动的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b)高温物理性烧伤。立即脱去燃烧起火的衣着,或者找水源冲洗患部及灭火(如冲洗装置、生活用水龙头等),在一时难以找到冲洗水源且不能及时脱衣服,可以就地打滚灭火。迅速就医。

c)氨气中毒与窒息。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若现场出现人员伤亡时,由经过现场急救培训,有能力实施现场急救的人员,按照急救步骤对受伤人员立即实施初步处置。

8.10应急救援物资配备

公司仓储及仓库管理人员负责急负责应急救援物资的保障。

8.11现场保护和现场清洗

8.11.1事故现场的保护措施

现场保护由公司保卫科负责,公司应急救援队伍到达现场后,负责现场的保护工作,以便调查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为预防和制定防护措施提供第一手资料。

8.11.2事故现场洗消工作的负责人和专业队伍

事故现场的清洗由保卫科科长负责组织实施,现场清洗由消防人员负责,做好防护后进入现场,用大量清水或稀酸溶液对泄漏区进行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溶解的废氨水用稀盐酸中和后,启动废水泵排至化学废水处理池进一步处理合格后进行排放。

8.12应急结束程序

8.12.1通过实施最初应急处置方案,处理现场事故直至危险消除,由部门最初应急响应领导小组可发布解除指令终止应急响应。

8.12.2实施全体应急救援,处理事故现场,直至无重大影响或重大威胁,由公司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发布指令终止全体应急响应。

后期处置

9.1事故处理结束后,事故部门按正常工作程序开展生产自救工作,恢复正常生产。以最快的速度恢复生产,减少损失。

9.2事故部门针对事故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

9.3事故部门及时整理、液氨泄漏事故应急物资、材料,妥善保存。

9.4事故部门应对液氨泄漏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工作及时进行总结,提出不足并改进,并及时上报安全生产技术部。安全生产技术部及时完成公司相关总结,并按有关规定及时上报集团公司等上级单位。

9.5事故期间发生的设备和人身事故,按照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管理制度》中的规定,开展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

应急保障

10.1通讯保障

10.1.1危险目标所属部门应根据实际需要,提出通讯保障设备、设施配备要求(主要是无线对话机)经应急救援办公室批准后采购使用。

10.1.2危险目标所属部门使用的各类通讯装备应有专人管理和专门台帐,并定期测试和检查。

10.2内部保障

10.2.1应急队伍

见公司应急准备与响应救援总预案中各专业应急小组组成。

10.2.2相关信息存放点及保管人员

a)液氨罐的运行系统图和运行操作规程。由生产科保管。

b)现场平面布置图。由各部门自行保管。

c)液氨罐的安全评估报告。由安全管理部门保管。

d)液氨的安全技术说明书。由各使用部门和技术部保管。

10.2.3物资保障

由使用部门负责检查并配备各专业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器材等,并确认是否合格、齐全、充足,做好相应台帐。安监科负责定期检查物资准备情况。供应科负责做好救援物资的采购工作。

10.2.4运输车辆安全保障

由安监科负责对液氨运输车辆的安全、消防设备、器材及人员防护装备进行检查,未配置齐全,没有进行安全检验的车辆不允许进入厂区。

安监科定期安排对液氨输送单位及人员的运送资质进行确认,杜绝手续不齐全的人员进行液氨的运输和押运。

10.2.5可利用的安全、消防、个体防护设备、设施及器材

危险目标

消防器材

安全设施、物资

个人防护用品

液氨罐区

11培训与演练

每年定期进行液氨罐区液氨泄漏事故应急培训和演练一次。

11.1培训

本预案的培训分班组、车间、公司三个层面进行。

11.1.1危险目标所属班组是及时处理事故、紧急避险、自救互救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事故及早发现、及时上报的关键。一般轻微的液氨泄漏事故在这一层次上能够及时处理而避免,对班组职工开展事故急救处理培训非常重要。培训内容:

a)掌握应急救援预案。

b)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方法。

c)氨气的特性。

d)事故情况下自救和应急方法。

e)事故处理。

11.1.2危险目标所属部门、专业技术人员能够熟练使用现场装备、设施等对事故进行可靠控制。它是最初应急救援的指挥的和事故得到及时可靠处理的关键。培训内容:

a)包括班组级培训所有内容。

b)掌握应急救援预案,事故时按照预案有条不紊地组织应急救援。

c)针对部门生产实际情况,熟悉如何有效控制事故,避免事故失控和扩大化。

d)针对可能需要启动全体应急救援预案时,部门应采取的各类响应措施(如组织大规模人员疏散、撤离,警戒、隔离、向公司报警等)。

e)如何启动最初应急救援响应程序。

f)事故现场的清洗方法。

11.1.3公司层面除班组和部门应掌握内容外还包括:

a)如何启动公司级应急救援预案程序;

b)各部门如何依据应急救援的职责和分工开展工作;

c)组织应急物资的调运;

d)如何对事故现场的警戒和隔离,以及事故现场的清洗方法。

11.2演练

本预案的演练在公司及部门两个层面进行,公司面演练主要侧重于指挥与控制、专业应急小组与物资的调配等,由安全生产技术科组织实施;部门级演练主要侧重于具体设备操作、现场应急处置,各部门自行组织实施。演练视具体情况安排,一般为每年一次。

12附则

12.1

本预案由安监科编制、修订,由安委会负责解释。

12.2

本预案经当地安监局备案后,经主要负责人签字发布后实施。

附件一:组织机构

附件二:主要负责人联系电话

1、值班联系电话82324492、各单位负责人电话表:

各单位负责人

(姓名)

(手机号码)

(网号)

安监科

机修车间

车间

3:化学品生产单位应急咨询服务电话:

4:部门救援单位联系电话:

火警电话:

119

医疗急救电话:120

5:政府有关部门联系电话:茌平县安监局电话:4276281

附件三:应急救援器材

(1)灭火器材:8kg干粉灭火器4个,35

kg干粉灭火器2个。

液氨泄漏应急处置 篇3

该厂属乡镇企业。主要产品是冰糕、饮料等。制冷剂是液氨。厂房简陋, 通风条件差, 作业人员多是临时聘用人员, 均未进行安全生产和卫生应急知识培训, 无个人防护措施。每年的6月下旬菏泽市气候开始进入炎热的季节, 平均气温在3 3℃左右, 是冷饮生产旺季。该厂昼夜加班, 全速生产。6月3 0日早7时生产厂房内液氨储输设备阀门突然破裂, 大量液氨泄漏, 在场2 8名工作人员眼睛、皮肤、呼吸道大面积烧伤。按职业性急性氨中毒诊断标准 (GBZ14-2002) 分类, 在场28名工作人员轻度中毒5例, 中度中毒1例, 重度中毒8例。按职业性化学性眼灼伤诊断标准 (GBZ54) , 化学性结膜角膜炎10例, 轻度化学性眼灼伤18例。

2 医疗救援应急处理

2.1 院外救援

市卫生应急指挥中心, 接到医疗卫生救援报告后, 根据“菏泽市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医疗救援领导小组及时调度市区综合医院应急出动救护车, 携带急救药械, 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在现场进行检伤和紧急院前救援后, 随即把2 8名化学性烧伤人员分别送往四个医院实施救治。

2.2 院内救治

四家收治医院均成立救治专家小组, 将烧伤人员全部安置在I C U病房, 剪去衣物, 24h监护, 危重者施用呼吸机和行气管切开术。

2.3 救治方案

为实施有效救治, 减少死亡, 市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领导小组及时组织有经验资深专家进行会诊, 研究制定最佳方案。主要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 雾化吸入时加胶原蛋白酶和抗生素, 促进结痂软化;支持治疗, 使用血浆、丙球、多种维生素;控制感染, 多种抗生素交叉使用, 避免耐药性产生, 同时使用生长激素, 促进细胞再生和创伤恢复;注意抗霉菌药物应用;加强护理, 密切观察呼吸道情况, 及时清洗, 预防窒息, 加强脱痂期、出血期、感染期的护理;注意后期康复观察, 以防病情复发。

2.4 救治原则

针对四家收治医院收治的烧伤者伤情轻重不一, 各医院治疗认识和方法不尽相同的情况, 为保障救治效果,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领导小组确定, 打破医院界限, 统一救治方案, 并视伤情做适当调整;对于化学性皮肤烧伤和氨吸入性损伤患者, 四家收治医院统一护理标准。如对雾化吸入的时间、量、次数等要统一, 以期能最大限度地减轻烧伤者痛苦, 减少并发症, 促进愈合;市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领导小组从市、区二级以上医院抽调呼吸、烧伤、护理等专家组成救治专家组, 定期到各收治医院进行统一巡诊, 及时掌握病情变化, 发现治疗隐患, 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安慰, 有利后续处理;四家收治医院每天定时报告和交流信息, 发现危重情况随时报告, 以便领导、专家组和各医院间掌握最新情况, 及时指导医疗和安抚工作;本次液氨泄漏属安全生产突发事件, 社会关注。因此, 所有信息要经专家组审核, 医疗救援领导小组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发布, 正确引导新闻媒体媒体报导, 防止产生不良影响。

3 讨论与分析

2003年9月至2004年10月期间, 我国的新闻内媒介报告了较多的液氨泄漏事故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事件[1~2]。氨气居突发性化学事故泄漏事件第二位。低浓度的氨对黏膜有刺激作用, 吸入高浓度的氨可造成组织细胞坏死, 引起肺水肿, 可刺激中枢神经系统, 引起心跳、呼吸骤停而发生猝死。液氨泄漏后扩散可分为重气扩散与高斯扩散, 不同扩散下, 氨气浓度对人体的影响有较大差异。一旦发生泄漏事件, 紧急的现场救援和医学救护是救护是首要任务。要立即将现场人员转移到300m以外的地方, 等待医务人员到来[1,3]。本次液氨泄漏, 属安全生产突发事件, 造成2 8名人员化学性烧伤, 由于医疗救援得当, 无一例死亡。

医疗卫生紧急救援是处置本次事件中的重要环节。首先要建立完备的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和快速反应的应急组织机构;其次救援工作要统一指挥, 统一调度, 统一实施;第三边救援边安抚, 利于善后处理。在临床治疗方面, 要对患者加强防治肺部继发感染的发生, 早期、足量、短程应用糖皮质激素有助于患者肺水肿的消退。

参考文献

[1]新闻网站:http:www.nrcc.com.cn.

[2]吴芬, 夏昭林.媒介报告的全国危险化学品事故分析[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06, 24 (3) :144.

[3]黄德寅, 刘荗.化工厂制冷装置液氨泄漏急性职业中毒定量风险评估[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07, 25 (2) :67.

[4]李忠慧, 柏萍, 孙明义.重大危险液源监管与应急救援体系的研究[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07, 25 (2) :62.

液氨泄漏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总结 篇4

为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强化公司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熟练掌握安全设备的使用方法提高安全应急救援速度,防范事故发生,把事故危害损失降到最低点。安粮冷库在制冷机房举行了液氨泄漏紧急抢修单项演练。公司领导十分重视这次演练,为搞好这次演练,并召开了有关人员的专题会议,为演练取得圆满成功打下了基础。

本次演练主要内容是假定制冷机房液氨泄漏。当班人员突然间闻到一股呛人刺鼻的液氨气味,立即进入设备间进行检查,发现液氨储液桶法兰垫损坏造成液氨泄漏,随即紧急报告给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人员经过现场诊断,随即启动了应急预案,应急救援人员接令后立即进入应急状态,分成小组有条不紊的进行处置,其中一组快速的使用消防水带引水至现场,用水进行稀释;另一组则带着防毒面具,穿着防护服,带着检修工具进入现场进行抢修,他们在水幕的掩护下关闭了上方阀门,用扳手卸开泄漏阀兰并将备用垫子换上,拧紧螺栓,堵漏成功!

本次演练共有八名职工参加,演练结束后,马上召开了预案演练评估会议,针对演练实际情况,大家纷纷发表见解,总结经验,找出了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

通过这次演练对安粮冷库突发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处理能力进行了一次检验,对抢险人员来说是一次现场培训。通过演练说明在应对危险品特大事故方面,安粮冷库已具备了高效的指挥体系和明确的部门职能,处理预案、人员组织、装备配备等方面都做得到位。最后公司总经理表示,还将定期、经常性地开展演练活动,以锤炼队伍,做到有备无患。

安粮(巢湖)冷冻食品有限公司

燃气泄漏应急处置“20字” 篇5

泄漏情况多样

城镇燃气泄漏从泄漏位置基本可分为用户端、管道及附属设施、场站设备设施3种情况;从泄漏原因的角度,可分为操作不当、设备设施自身损坏、人为破坏3种。在发生的泄漏突发事件中,由于存在较多不可控因素,用户端泄漏和管道泄漏较为多发。在现场应急处置时,尤其管道自身原因(腐蚀、施工质量)造成不明泄漏的情况最为复杂。

早期处置十分必要

城镇燃气介质属于易燃易爆气体,泄漏失控后,一旦遇到点火源,极易引起火灾爆炸,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严重后果。城镇燃气管道因为在市区内与其他市政管网纵横交错,发生泄漏后极易引起管网间串气蔓延,特别是在冬季存在冻土层的情况下,一旦发生“串气”很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同时,由于燃气管道藏匿在地下,一旦发生泄漏,其次生后果的危害性可能更强。虽然安全生产应以“预防为主”,但如果发生意外,尤其是因管道自身原因(腐蚀、施工质量)造成的不明泄漏,在燃气泄漏的初期,尽早对泄漏实施控制,开展应急处置十分必要,对减轻事故后果意义重大。

本文所述燃气泄漏现场应急处置“二十字工作法”主要适用于天然气为介质的城镇燃气管道、场站、户内泄漏的现场应急处置,其他介质燃气可参照变更和选择。

现场处置

昆仑燃气公司通过对多起燃气泄漏事故事件调查分析,针对城镇燃气泄漏现场应急处置中“泄漏信息传递”“泄漏气源控制”“现场隔离”“漏点处置恢复”4个重要环节需要实施的工作开展了认真研究,提炼形成了城镇燃气泄漏现场应急处置“二十字工作法”,即报告、控阀、放散、检测、探边、禁火、撤人、警戒、处置、恢复。

这“二十字工作法”解决了城镇燃气泄漏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编制针对性不强、措施不具体等常见问题,易学、易记、规范、便于一线员工掌握。具体含义如下:

报告

报告是现场应急处置的首要步骤,可以使用呼喊、对讲机、打电话、传真、群发短信、电视告知等多种方式,其目的就是为了把发生紧急情况的信息第一时间传递出去(给同伴、上级、地方、相关方)。报告是一个信息逐级传递的过程,其传递的层级取决于发生突发泄漏事件的危险等级。各运行单位必须保证现场信息报告渠道和上级了解现场情况信息渠道的畅通。

控阀

控阀是燃气泄漏现场应急处置的关键操作,包括控制来气的上游阀门和下游阀门,其目的是切断或减少燃气的来源。控阀有彻底关断阀门和部分关闭控制阀门降压2种形式。在应急过程中,如果遇到泄漏点不清楚的情况,考虑到应急时间和事故后果,应尽量不采用部分关闭降压处理形式。在其他应急情况下,为降低恢复难度,可采用控阀降压处理,但应有专人和专门监测装置监控燃气压力变化,降压过程中应控制降压速度,严禁管道内产生负压。运行单位必须提前针对在不同地点发生泄漏、控制不同阀门的情况,设定好相应的名称或编号(可以采用附表和附图),同时应对关闭该阀门产生的后果(停气户数、恢复时间)做出预先评估。运行单位应提前确定下达控制不同管道阀门指令的权限,指定控阀操作的责任人,配备关阀的工具,并说明控阀失效的措施。

放散

放散是燃气泄漏后应急处置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打开放散阀(或放散口)安全放散、自然开放通风、防爆风机强制通风等方法,其目的是人为减少泄漏燃气的浓度,控制泄漏的范围。运行单位必须提前设定好,针对不同地点、不同种类管线发生泄漏时采用放散的方式,并指定放散的责任人,配备放散工具。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放散点周边燃气浓度较高,因此在放散时,必须避免放散过程产生火花,所用器具必须防爆。

检测

检测是发生泄漏后采集燃气浓度和环境影响的过程,包括气体种类检查、浓度测量、管道压力监测、温度、风速、风向测定等,其目的是通过采集测量数据推断漏点位置,判断事态,掌握气象。运行单位必须提前设定对应不同情况的泄漏,所采取的检测种类,检测周期,并指定检测的责任人,配备检测所使用的工具和仪表。检测结果是后续探边、警戒和处置的依据,检测周期可以采用定时检测或连续监测。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发生不明泄漏时,泄漏管段两端关阀后的压力检测结果是制定处置方案的关键依据。

探边

探边是判断泄漏燃气影响范围的方法,包括露天检测、挖掘检测、对窖井沟渠检测、对交叉管网检测、对建筑物检测等,其目的是通过燃气浓度检测查找安全边界,确定范围。运行单位必须提前设定对应不同情况泄漏所采取的探边方法,指定确定范围的责任人,并配备使用的探边工具和检测仪表。探边结果是决定警戒、撤人的依据,探边操作中应特别注意对管沟串气、楼宇邻户串气的探测。

禁火

禁火是燃气泄漏后防止爆炸的隔离应对措施,其目的是切断点火源,防止泄漏燃气爆炸,应考虑熄灭明火、避免产生电火花、防止尾气火星、防止静电火花、禁用非防爆型的机电设备及仪表工具等多方面因素。禁火是燃气泄漏后避免事态扩大的重要手段,必须予以重视,严禁使用可能产生火花的工具进行作业,严禁在禁火区域拨打电话。断电也是禁火的一种方式,因此,必须预先设定泄漏后切断电源的开关位置,并指定断电的操作人和看护人。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切断电源位置必须处于泄漏区域以外,以避免断电过程中产生火花引起爆炸。如电源切断的位置处于泄漏区域范围内,应采用禁止动电的方式解决,同时,应考虑现场断电后对应急设备(如监控、监测设备、消防泵等)的用电影响。

撤人

撤人是燃气泄漏后防止人员伤害的预防措施,包括撤出泄漏区域内的外部人员和处置失效后内部人员撤离2个层面,其目的是防止泄漏的次生事故引发人员伤害。运行单位必须提前指定泄漏发生后组织外部人员撤出的决策人和具体组织实施人,及撤出人员的安置;提前预定处置失控后内部人员逃生的方法和路线,提前制定内部人员撤离的条件,在达到撤离条件时,内部人员无需指令可立即自行撤离。撤出泄漏区域的外部人员,通常需要公安、社区及各相关方联动,因此,运行单位应提前建立好联动和信息报告机制。另外,撤人过程中也应防止产生火花引起爆炸。

警戒

警戒是封闭燃气泄漏现场危险区域的重要措施,一般分为交通警戒、危险区域警戒和处置区域警戒3种,其目的是封闭泄漏区域,防止外来人员进入危险区域引发次生事故。警戒任务通常包括拦阻外部人员、实时监控警戒线边缘的数据、监护危险区域内的应急人员、正确的媒体应对等4方面工作。运行单位必须提前指定警戒责任人,配备警戒所用设施和器具,警戒和维抢修人员应佩戴职责标志。注意警戒范围要随探边检测数据的改变随时变化,警戒区内应管制交通,严禁烟火,严禁无关人员入内。泄漏区域的警戒通常需要公安、交警及各相关方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应提前建立联动和信息报告机制。

处置

处置是处理燃气泄漏的核心步骤,包括发现人初期处置、判定泄漏点、进行抢维修等过程,其目的是查找、修复漏点、防止事态扩大。处置方法应符合CJJ 51—2006《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的相关要求,并配合预案制定发现人《初期处置指导卡》。运行单位必须预先设定查找漏点的技术方法和确认依据,提前设定进行抢维修应具备的环境条件,指定抢维修的指挥人和操作人,配备抢维修所用设备和机具。处置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引发次生事故的风险,必须严格遵守维抢修操作规程,尽量减少现场操作人员的数量,同时,作业现场应有专人监护,严禁单独操作,严禁使用明火查漏。另外,按照事件级别划分,当部分处置属于可启动专项预案的情况时,应注意现场处置预案与专项预案之间的相互衔接。

恢复

恢复是应急处置过程的最终环节,主要包括安全试验、原因分析、责任认定、恢复运行4方面工作,其目的是重新安全的运行,但当恢复任务量超出运行单位的恢复能力时,应尽早求援。运行单位必须提前确定具体采用的安全试验方法和确认标准,提前设定恢复的计划步骤,指定恢复的指挥人、实施人和检验人,配备恢复所用的工具(包括试验器具和投运工具)。必须预先组织对单位恢复能力进行评估,同时把评估情况和结果应用到处置方案的制定中。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燃气泄漏原因未查清或隐患未消除时,不得进入恢复阶段,不得撤离现场,应采取安全措施,直至原因找到,消除隐患为止。采用关阀处置方法的,在开阀恢复前,必须检测下游管道内的压力,如管道内已无压力,必须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置换。完成修复后,运行单位应对事故点周边夹层、窨井、烟道、地下管线和建(构)筑物等场所进行全面检查,安排对事故点进行24 h重点监护,同时,临时性补救恢复要在有效期内及时修复整改。另外,在恢复后,运行单位必须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事故总结,防止类似事故再发生。

注意事项

上一篇:环京津贫困带下一篇:油公司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