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氨泄漏事故

2024-07-17

液氨泄漏事故(精选9篇)

液氨泄漏事故 篇1

液氨在储存、运输及使用过程中,因泄漏而导致的火灾爆炸、人员中毒伤亡事故及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近年来更呈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2001—2010年我国共 发生氨气 事故51起[1],事故变化情况见图1。其中因液氨泄漏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10起,造成36人死亡,19重伤,286人轻伤。从我国重( 特) 大典型化工泄漏事故统计分析看出,氨气泄漏事故在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上仅次于氯气泄漏[2],位列第二。

1液氨泄漏危险性分析

氨气是一种无色、刺激性恶臭气味的气体, 分子量为17. 03。主要用作制冷剂及硝酸、铵盐和氮肥生产。根据卫法监发( 2003) 142号 《高毒物品目录》,液氨( 氨) 属高毒气体。其蒸气与空气混合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氟、氯等强氧化剂可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1.1易气化扩散

氨常温下为气态,常压下把氨冷却到 -33. 4 ℃ 或常温下加压到1. 554 MPa转变为液态。发生泄漏时,部分液氨迅速气化扩散到空气中,没能及时气化的部分则以液滴的形式雾化在蒸气中形成氨蒸气云团。云团随风飘移,易形成大面积染毒区和燃烧爆炸区,造成人员中毒和火灾爆炸事故。2002年7月8日,山东聊城莘县化肥有限责任公司因液氨连接导管突然破裂,发生液氨泄漏,液氨迅速气化扩散,短短几分钟氨气就笼罩了整个厂区,事故共造成13人死亡,105人中毒。根据罗艾民等对液氨泄漏及其在大气中扩散物理过程分析,液氨泄漏后在泄漏源附近的一定时空范围内,按不同时序可以演变成BLEVE、喷射火、闪火、蒸气云爆炸和大气中扩散等5种事故故后后果果模模式式[3],,见见图图22。 。

1.2毒害性

根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GBZ 230—2010) ,氨气属于中度危害( Ⅲ级) 气体,主要通过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 人体,空气中氨 的最高允 许浓度为30 mg / m3,当空气中 氨的浓度 达到0. 5% ~ 0. 6% ,30 min内即可导致人员中毒。不同质量浓度的氨对人体的急性毒害影响见表1[4]。

氨气对人体及环境的危害与浓度直接相关, 而泄漏区域的 氨气浓度 取决于泄 漏量和扩 散速度[5]。

1.3火灾爆炸性

液氨一般储存于低温、高压储罐中,储罐中的氨蒸气压力要高于外界大气压,若存储容器受热( 氨蒸气压力和温度的函数关系见图3) ,罐体腐蚀失效,受外界撞击及设备质量有问题,工人违规操作,充装过量等都会发生因容器爆炸而导致的液氨泄漏。

氨不仅有毒且易燃易爆,液氨一旦泄漏,部分液氨迅速气化并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源,就会发生燃烧甚至爆炸。当空气中氨的浓度达11% ~ 14% 时,遇明火即可燃烧; 当空气中氨的浓度达到15. 7% ~ 27. 4% 时,遇火源就会发生爆炸( 浓度为17% 时最易引燃) ,产生的最大爆炸压力可达0. 58 MPa,给人员和设备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爆炸产生的超压对人的伤害见表2[6]。

1.4易造成次生灾害和环境污染

氨不稳定,遇热分解,与氟、氯等强氧化剂接触即发生剧烈化学反应,且高压容器遇高热有开裂和爆炸危险; 液氨气化后在风力作用下易扩散,会造成大面积环境污染,直接威胁人畜的生命安全。如果液氨大量泄漏流入水库、江河、湖泊,则会造成水体污染。

1.5处置难度大

不同的液氨存储容器压力不相同,且泄漏部位、泄漏口大小也不尽相同,液氨温度低,因此在采取堵漏、输转等措施时技术要求高,处置难度大。

2液氨泄漏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措施

2.1液氨泄漏事故预防措施

1) 购买液氨储罐、 配件应选择正规生产厂家,严把质量关。照明和供电设备必须防爆,储罐应配备喷淋装置、有毒气体泄漏报警仪和应急事故水刺。现场还应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如正压式呼吸器) 和堵漏器材。

2) 严格安装资格审查制度。目前氨气制冷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最有可能在两个环节出现问题,一是设备安装环节,二是日常维护环节。安装液氨制冷设备的企业需有两个资质,一是 “压力容器安装许可证”,另一个是 “压力管道安装许可证”。

3) 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除液氨储罐外,冷库的制冷机轴封、液氨储罐和蒸发器的液面计接口等都是比较容易发生氨泄漏事故的部位。

4) 尽管液氨制冷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还未能实现全自动化运行,因此必须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

5) 企业应按照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规定, 在建造时厂房就设置应急通道和应急照明系统, 建筑占地面积大于300 m2的厂房应设置相应规格的室内消火栓。同时,根据厂房车间的布局、机器设备的特性、周围环境等情况配备必要的消防设备。

6) 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液氨泄漏事故应急演练。

2.2液氨泄漏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泄漏事故的特点是发生突然、扩散迅速、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一旦发生液氨泄漏事故, 企业应根据紧急程度和事故等级,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按程序要求相关部门应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救援,充分发挥安监、交通、消防、 公安、医疗卫生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应急救援整体协调作用。

第一时间设立现场指挥部,在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协同作战,制订科学的应急处置方案,如合理划分警戒区,正确运用关阀断料、堵漏、稀释、中和及防火防爆等技术,及时救护中毒、受伤人员等,科学高效地进行事故处置,预防和降低次生灾害的引发及事故危害程度。

2.2.1划定警戒区域

液氨属高毒物质,根据氨气急性短时间接触浓度及危害将危害程度分为3个等级[7],即 < 100 mg / m3为轻度危害,100 ~ 500 mg /m3为中度危害,500 ~ 4 000 mg /m3为重度危害。参照有关资料和毒理学资料推算[8],当大量液氨泄漏扩散时建议设立500 m左右( 半径) 的警戒区并实行交通管制。

参照环境检测数据划分出指挥区、波及区、 轻危区和重危( 隔离) 区,并分别在相应划分区域设立隔离带和标志。严格控制各区域进出车辆和人员,除岗位操作人员、技术人员和抢险人员外,其它人员一律禁止进入。

2.2.2疏散救人

1) 人员的紧急疏散由公安和相关部门负责。 根据各个疏散区域的人员情况,合理分配载人车辆,并发放湿毛巾等简单防护工具,严格按照指挥部下达的疏散路线图,由专人引导进行疏散。 若疏散涉及到企业、学校、医院等时,相关单位应立即启动 “应急预案”,协助相关部门进行人员疏散。

2) 消防部队特勤官兵重点负责重危区人员搜救,及时将中毒者转移到上风或侧风方向的安全区域,对呼吸困难的中毒人员,立即交由医疗救护部门进行现场急救,有条件的应立即给予吸氧再送医院治疗。

2.2.3排除险情

1) 杜绝一切点火源。由于液氨泄漏后会迅速气化,且氨气比空气轻,极易扩散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因此,应视事故现场情况及时切断警戒区内所有电源,停止高热工作设备,熄灭明火,同时,现场救援人员必须着防静电服,使用无火花工具。

2) 稀释中和、堵截和引流。利用氨极易溶于水的特性,从上风方向利用喷雾或开花水流对泄漏气化的氨气进行驱散、稀释,不得使用直流水扑救; 对泄漏的液体有害物质,应使用吸收材料吸收、挖沟坑引流或用沙袋、泥土筑堤堵截,也可向蓄积的液氨中投入中和( 消毒) 剂,使其成为无害或微毒废水; 还可以在消防车、洗消车水罐中加入酸性物质中和剂( 5% 左右浓度为宜) ,施救效果将更好。

3) 关阀断料,堵漏和输转相结合。如果液氨管道发生泄漏,且泄漏点在阀门之后,则应在灭火救援人员喷雾水枪掩护、协助下由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关闭输送物料的管道阀门,切断事故源。 若无法关阀断料时,应根据泄漏口形状和泄漏部位不同选择专用堵漏器具实施堵漏。如带压管道泄漏,可用金属外壳内衬橡胶垫或捆绑式充气堵漏带实施内外漏器具实施堵漏; 罐壁撕裂,则可从外部利用充气垫包裹堵漏; 法兰垫片或法兰盘损坏则可用对应型号的法兰夹具注胶堵漏等。

储罐或容器发生泄漏且堵漏无效时,可采取疏导和转移的方法将液氨转移到其它储罐或容器中,如有倒罐条件则应及早进行。

2.2.4洗消处理

1) 人员洗消。凡是进入染毒区内的人员都要进行洗消。眼睛接触,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15 min以上; 皮肤接触,则脱去被污染的衣物后用大量清水或2% 硼酸液彻底冲洗。

2) 器材装备洗消。 凡是进入染毒区内的车辆、器材都必须进行洗消。

3) 场地洗消。物理消毒法,用活性炭、吸附垫等进行吸附、回收处理; 化学消毒法,即利用氨的弱碱性在染毒区域或受污染体表面用酸性溶液喷洒,使其发生中和反应来降低氨的毒性。

3消防部队在应急处置中应注意的问题

3.1合理选择战斗位置,科学施救

灭火救援车辆应选择上风方向,与液氨泄漏区域保持一定距离的适当位置车头朝外停放; 进攻路线应选择在泄漏区的上风或侧上风方向, 尽可能使用上风方向水源; 倒罐必须在熟悉工艺、设备的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 进行堵漏处置过程中,应使用开花或喷雾水进行稀释掩护。

3.2做好个人防护

进入警戒区内的救援人员必须着全封闭式消防防化服,佩戴隔绝式呼吸器; 进入低温泄漏区域的人员要着防寒服,为防止发生冻伤,尽量 “快进快出”,减少滞留 时间,并登记好 进出时间。

3.3警戒区内杜绝一切火源

所有进入警戒区内的人员必须着防静电服, 不穿带铁钉的鞋子,使用无火花工具。同时,必须关闭手机等一切普通通信设备。

3.4设置安全监测员

安全监测员必须对救援现场进行全方位、全程监护,发现有爆炸、中毒、冻伤或其它危险信号时立即向指挥员报告。

3.5防止引发次生灾害和环境污染

做好泄漏有害液体物质和消防废水的引流、 堵截,防止流入江河、湖泊、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引发次生灾害。事故处置完毕,必须对参战人员、器材装备和场地进行洗消。

4结语

涉氨的生产经营企业,要加强工艺、设备的安全管理,严格执行设备检修安全和工艺操作技术规程; 设备、管道必须严格按要求进行压力和气密性试验后方可投入使用。

对液氨储存单元,要加强和完善安全监控措施,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完善事故应急措施,严防事故发生; 针对液氨生产、储存装置特点,制定专门的事故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泄漏,要有完善的事故应急处置措施,消防设备设施齐全、完好,应配备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固定式冷却水喷淋系统。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和安全宣传教育,一旦发生事故能够快速有效进行处置。同时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也应切实履行职责,落实监管责任。

液氨虽然有毒、易扩散、可燃,发生泄漏后容易造成人员中毒、污染环境,甚至引发燃烧爆炸事故,但只要泄漏后处置科学,措施得当,是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事故危害的。

液氨泄漏事故 篇2

为了评估我厂液氨泄漏应急准备状态和应急能力,发现并及时修改应急预案、执行程序、行动中的缺陷和不足,明确部门和人员的应急职责,加强我厂劳动用品防护使用培训,减少或避免生产事故后造成严重后果,提高应急响应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2018年4月25日上午,由安全生产科组织开展我厂储氨区液氨泄漏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活动。

本次应急演练活动是假想储氨区液氨储罐阀门发生泄漏,造成氨气迅速向四周扩散,现场一片烟雾,一名巡检员中毒晕倒,周边环境受到影响,情况万分危急。值班员发现氨泄漏仪报警后,立即拨打“119”,并汇报值长,值长汇报生产厂长杜建光、总指挥王秀福宣布启动“储氨区液氨泄漏应急预案”命令后,值长立即安排通知各应急小组成员,各应急专业组长接到命令后立即带动人员出动,赶赴事故现场,按照预案和演练方案迅速展开应急救援。

消防行动组迅速把两辆消防车开到事故现场,身着正压式呼吸器的四名消防人员进入现场进行抢险,全力搜救泄漏现场中毒被困人员,迅速将中毒晕倒的一名职工救出,然后用水雾对泄漏出的氨气进行稀释洗消,尽量减少液氨扩散范围。治安保卫组到场后,迅速对现场进行警戒,维持现场秩序,并对附近路口进行封闭,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确保附近人员紧急疏散与撤离。运行控制组十几人随后也赶到现场,值班员迅速穿戴好正压式呼吸器进入现场进行漏点位置确认和隔离系统。专业救护人员及时对中毒伤者采取保暖措施后进行就地人工呼吸抢救。设备抢修组银仪检修维护部对漏点制定处置方案,抢险人员穿好防护服戴好呼吸器后进行紧固和堵漏,……,现场紧张而有序,大约30分钟后,泄漏的“液氨”被基本稀释控制,泄漏点消除,空气中氨气浓度合格,总指挥宣布演练结束,工作人员开始清理现场。整个演练过程,各专业组人员反映及时、行动迅速有序,成功完成了演习任务。

此次应急演练取得预期效果,演练结束后,杜厂长、李总组织了应急演练总结会,各参演人员就此次应急演练的开展情况给予点评。会议总结了演练取得的成绩,提出“氨区”目前安全设施存在不足,提出对特殊劳动防护用品配置、使用和安全管理等要求,同时强调在周末、节假日期间如何应急响应。储氨区是我厂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液氨有毒,飞溅到皮肤上会造成冻伤,氨气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对人体有危害,在空气中氨的浓度达到0.5-0.6%(按体积计算)时,人在其中停留半小时即可中毒,浓度超过0.6-1%时可能会造成死亡事故,达到11-14%时可以点燃,达到16-25%时如遇明火会引起爆炸。其挥发气体会对环境造成造成污染,对周围居民造成一定伤害。厂部非常重视液氨泄漏事故应急演练,希望以此次演练为契机加强安全知识宣传和培训,进一步提高全厂职工安全防护意识。

存在问题如下:

1、每个应急小组未清点参加救援人数

2、氨区声光报警完善

液氨泄漏事故 篇3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氨成为工农业生产中的必需品,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合成氨产量约达5699.49万吨。本文采用了事故树分析法(Fault Tree Analysis,简称FTA)对液氨泄漏进行分析。

2液氨泄漏分析及泄漏量计算

造成液氨泄漏的原因很多,液氨在泄漏时会使周围空气降温,容易对人体造成冻伤;高浓度的液氨会对器官造成强烈刺激和腐蚀,严重可致死。当浓度在15.7%-27%时,遇明火易发生爆炸。

液氨从高压罐体管道连接处泄漏至常压大气中,在喷口处氨液体全部蒸发成气体,因此液氨泄漏以气体形式存在。依据伯努利方程建立液体经小孔泄漏的速度计算公式:

式中Q为气体泄漏速度,kg/s;Cd为气体泄漏系数;A为裂口面积,0.00196m2;P为容器压力;M为分子量,17g/mol;R为气体常数;T为气体温度,278K;Y为流出系数,取1.0。

3实例分析及风险控制措施

本文以江苏灵谷化工合成氨为例,采用FTA方法得到导致液氨泄漏事故的主要风险因素,从而寻找控制事故发生的最佳方案,为预防液氨泄漏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

3.1事故树的建立和分析

FTA是从要分析的特定事故开始,层层分析其发生原因,直到找出事故的基本原因为止。本文综合考虑了31个基本事件,各基本事件详见表1。

对事故树进行分析,得出结果如下:

(1)最小割集,共31个。

(2)最小径集,共2个。

3.2结果分析

由分析结果得出,此事故树的最小割集达31个,最小径集有2个。无论从最小割集还是最小径集分析,液氨储罐均存在着极大的泄漏风险。

3.3风险控制措施

本文从最小割集出发,根据5E原则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1)制定科学、规范的液氨储罐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强化安全管理责任和意识;(2)优化液氨储罐的设计,减少因储罐设计等缺陷导致液氨泄漏事故的发生;(3)加强对液氨储罐检查、维修、保养,严防因安全阀或液位计失灵导致液氨泄漏。

4结论

本文对液氨储罐泄漏,采用FTA进行了专项分析,得出了导致液氨泄漏的基本风险因素,并且分析得出:阀门失效、管道破裂等为导致液氨储罐泄漏的主要风险因素;然后根据5E原则制定风险控制的措施。

参考文献

[1]Ling Zhongru.2014年中国合成氨产量数据统计分析[EB/OL].中商情报网,2015-02-08.

[2]林杰.合成氨企业环境风险分析与对策措施建议——以福建三明某化工厂为例[J].化学工程与设备,2015,(06):251-255.

[3]张景林,崔国璋.安全系统工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

液氨泄漏事故 篇4

演 练 观 摩 手 册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十八日 1

一、主办单位 珠海市斗门区人民政府 珠海市斗门区安委会 珠海市斗门区应急办

二、参与单位

珠海市斗门区委宣传部 珠海市斗门区白藤街道办

珠海市斗门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珠海市斗门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珠海市公安局斗门分局 斗门公安消防大队

珠海市公安局斗门交警大队

珠海市斗门区卫生局(及后方救援医院)珠海市斗门区教育局 珠海市斗门区环保局 珠海市斗门区气象局 青岛啤酒(珠海)有限公司

珠海市斗门区白藤东泰制冰有限公司

三、组织机构

组长:周海金(区政府)

副组长:梁玉昭(区政府)、向成良(区政府)、曾志(区安委会)、万后发(区应急办)、陈延波(区质监局)

下设策划执行组、保障组、评估组等专业工作组。

四、演练时间

2013年11月18日9时30分至11时

五、地点

斗门区白藤三路3号 珠海市斗门区白藤东泰制冰厂

六、情景描述

东泰制冰厂液氨1号储罐外部输送管道阀门破裂,破裂处不断有大量的氨气向外喷出,整个罐区笼罩在白色气雾中,虽经企业抢险队伍抢修,但无法修复,大量的液氨(储量约5吨)如得不到有效处臵,将从储罐全部泄漏,对周围的人员造成了严重威胁。企业向110报警,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启动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开展救援。

七、主要环节及演练内容

1、信息报告与处臵

企业向110报警,110报告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2、应急响应

区应急救援中心报告总指挥,总指挥决定启动生产事故IV级响应,指挥中心发布命令,要求消防、质监、交警大队、医疗救护、环保、安监、教育、气象、卫生、街道办等部门派出救援队伍到救援现场。

3、紧急处臵

消防队员进入事故现场抢救出被困受伤人员,用喷雾水枪稀释气体,降低现场氨浓度;

医务人员对吸入、皮肤接触、眼睛接触液氨的受伤人员进行抢救。

质监局指挥区液氨应急抢险队伍进入现场勘验抢修,封堵泄露点,对事故现场进行控制和处理,根据现场情况提出处理建议;

气象局报告即时风向风力,现场指挥部确定疏散范围; 公安部门划定警戒区域,设臵警示标志;

交警部门对现场和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实施交通管制;

白藤街道办派出有关人员疏散周围居民和群众; 教育局指挥疏散城南学校在校师生转移到疏散区; 环保局检测现场氨气的含量,协助清理事故现场,提出科学环保处臵现场方法。

4、人员疏散

对厂区下风向800m,事故可能波及范围内的约1500名中小学生及群众进行疏散、转移和安臵。

5、信息发布

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及时召开事故情况通报会,通报事故有关情况。

6、事故原因调查

质监局、安监局等单位派人进行现场拍照取证,向当事 人了解情况,调查事故原因。

7、后期处臵

指挥部根据事故现场的监测结果,氨气含量达到正常状态下,宣布救援结束,各参加演练单位撤出演练现场,应急处臵结束后,开展事故现场清理和相关善后工作。

8、评估与总结

各参加救援队伍集中主席台前,由总指挥进行评估与总结。

五、安全注意事项

氨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和心搏停止,可致眼和皮肤灼伤。抢险人员着防化服进入现场抢险,观摩人员一律不得进入现场。

六、其他

液氨泄漏事故 篇5

液氨为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是强腐蚀 性有毒物质,对皮肤和眼睛有强烈的腐蚀作用。液氨蒸汽强烈刺激呼吸道黏膜和眼睛,能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液氨与空气接触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容器内的液氨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2设备概述

某热电厂氨区设备与7号机组(600 MW)锅炉设备一起招标,同为某锅炉股份有限公司设计、供货,由某火电工程总公司负责安装施工(工程项目采用EP+C模式)。脱硝系统配套液氨罐区共设置2个56 m3液氨储罐,单个储罐 有效存储 容积50m3。事发前,2号氨罐未投运,处在备用状态。

3事件简要经过

2014年4月12日11:02,化学运行二值值班员到氨区(图1)巡查设备时闻到有氨气味,马上报告化学运行班长,并作进一步检查。

11:05,巡查值班员听到“砰”的异响后立即撤出现场,此时发现氨区事故喷淋自动启动,化学值班控制室“液氨泄漏”装置发出报警,通过视频监控画面看到2号氨罐顶部有氨泄漏雾化现象。在氨区事故喷淋自动投入的同时,自动保护装置将氨系统设备全部自动退出运行,化学运行班长当即将以上情况报告当班值长。

值长接报后,即通知厂 消防队到 泄漏现场 加强喷淋 稀释(图2),同时报告厂领导,启动液氨泄漏应急响应,通知液氨泄漏应急响应各小组长,并报告所在地的市环保局及通知市消防支队进厂增援。

11:25,电厂化学值班人员穿着防护服进入氨区检查,发现2号氨罐顶部超声波液位计法兰处泄漏。

11:45,电厂领导及液氨泄漏应急响应各 小组成员 到达现场,组织和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12:00,所在地的市公安消防支队共5辆消防车 到达厂内支援。

12:10,电厂抢修人员穿着防护服再次进入氨区检查,确认是2号氨罐顶部超声波液位计法兰垫片损坏造成液氨泄漏,氨罐带压状态无法解列处理,也无法进行带压堵漏。

12:20,所在地的市政府、市应急办、市环保局、市消防支队等领导到厂组织和指挥应急处理工作。

12:30,经现场应急指挥部研究决定:将2号氨罐的液氨通过排污管排到事故应急池中和处理,排放过程中采用事故喷淋装置和消防水枪形成水封联合压制,防止氨气外漏。

14:00,2号氨罐液氨全部排空,并引接至事故应急池开始加酸中和。经现场检查确认无泄漏点且氨区周围未检测 到氨气浓度后,所在地的市应急办人员及消防车撤离。在应急处置过程中,电厂安排专人全过程检测氨区50 m范围以外的氨气浓度,周边环境未检测到氨气浓度超标。

4事件原因分析

经检查,发现2号氨罐顶部的超声波液位计(图3)连接法兰垫片老化失效(图4),这是导致液氨泄漏的直接原因。

现场查证,超声波液位计上使用的垫片 为普通橡 胶垫片,根据HG/T20592—2009《钢制管法兰(PN系列)》要求,与液氨储罐相连接的第一道法兰垫片应选取金属缠绕垫片,其他涉氨系统的法兰垫片可以 选取金属 缠绕垫片 或聚四氟 乙烯 (塑料王)垫片。根据 某锅炉股 份有限公 司液氨储 罐设计图 纸(16DN11AZ)中的技术要求(图5),液氨储罐所有法 兰密封面上使用的垫片在工地安装时要更换上配套附件中相应规格 的新缠绕垫片。事后核实,某锅炉股份有限公司供货的零件清单中有该液位计缠绕垫片的供货条目,但安装单位没有按设计要求选用厂家提供的缠绕垫片(图6),错用普通橡胶垫片,这是导致液氨泄漏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5防止类似事件重复发生的措施

利用检修机会,对液氨储罐的法兰垫片进行全面排查。与液氨储罐相连的管道、法兰、阀门、仪表等使用的 垫片,应选用不锈钢缠绕石墨或聚四氟乙烯材料的垫片,对不符合要求的立即更换。

6结语

液氨泄漏应急处置 篇6

危险性分析

在常温常压下, 氨是一种无色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如加压易被液化为无色液体。氨分子量为17.03, 其气态比空气稍轻, 易扩散, 易溶于水。

1. 液氨的危险性类别

根据GB 12268—2012《危险货物品名表》和《危险化学品目录 (2015版) 实施指南 (试行) 》 (安监总厅管三〔2015〕80号) 的分类信息表, 液氨属于第2.3类毒性气体, 急性毒性-吸入, 类别3*;其次, 危险性为腐蚀/刺激性, 皮肤腐蚀/刺激类别为1B, 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为1;氨还属于2类易燃气体, 但参考GB 12268—2012《危险货物品名表》附录B, 氨的易燃危险性只是在满足密闭有猛烈火烧的条件才显示出来。

2. 易扩散特性

氨常温下为气态, 一般通过常压冷却到-33.4℃或常温加压到1.554 MPa, 转化为液态。通常是常温加压, 液态储存。液氨泄漏到空气环境中, 迅速膨胀气化, 随风飘移并扩散, 在下风向形成有毒气团。当液氨在密闭空间泄漏后不易扩散, 并可能在密闭空间内积聚, 达到爆炸极限。

3. 毒害特性

根据原卫生部《高毒物品目录》 (卫法监发〔2003〕142号) , 氨属于高毒气体, 主要通过皮肤、呼吸道进入人体。潮湿的皮肤或眼睛接触高浓度的氨气能引起严重的化学灼伤。人体吸入氨气后, 对其鼻、喉和呼吸道都有刺激性, 严重的可能出现喉头水肿和发声困难, 以及呼吸道黏膜脱落, 可造成器官阻塞, 导致窒息。如吸入高浓度的氨气, 还可能直接影响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引起肺水肿。不同质量浓度的氨气对人体的急性毒害影响见表1。

4.燃爆特性

氨气在空气中浓度达到11%~14%时, 遇到明火即可燃烧, 当空气中氨浓度达到15.7%~27.4%时, 遇到点火源会发生爆炸。实际上, 由于氨的易扩散特性, 其在敞开的环境中, 很难达到爆炸极限。但如果氨气泄漏后并在密闭空间积聚, 遭遇明火点燃, 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如2013年6月3日, 吉林省长春市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生产厂房发生火灾事故, 当火势蔓延到氨设备和氨管道区域, 燃烧产生的高温导致氨设备和氨管道发生物理爆炸, 大量氨气泄漏, 并介入了燃烧, 引起了氨气火灾事故。

5.环境危害

液氨泄漏会迅速气化, 严重污染空气。液氨泄漏应急处理生成的氨水大量流散到土壤中, 会对土壤造成污染, 破坏土壤的酸碱度, 严重影响耕种。氨水流散到河流、湖泊等, 还可造成水体污染。

防护与隔离

1.初始疏散的隔离距离

抢险人员没有到达事故现场前, 被困企业应疏散无关人员撤离事故区域, 并禁止车辆通行, 隔离区域应严禁烟火。液氨泄漏的初始疏散隔离距离见表2。

2.防护区、隔离区的设置

抢险人员到达泄漏现场后, 可根据液氨的泄漏量, 救援现场的气候条件, 如风向、风力大小, 以及地理位置, 并尽快设立隔离区, 隔离区一般分为初始隔离区、防护区和安全区, 防护区和隔离区的初始设置可参考表2给出的数据, 并根据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及侦测结果做出适当调整, 其调整依据可以AQ/T 3046—2013《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价导则》附件H给出的参考数据。同时, 在防护、隔离区要设置警示标志牌, 并设立警戒人员, 禁止车辆以及与事故无关的人员进入。

3. 人员疏散参考标准

安全标准AQ/T 3046—2013《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价导则》的附件H给出了现场救援中实时浓度监测的划分原则, 其包括3个浓度范围限值, 以此作为人员疏散撤离的标准。表3是氨气的3个浓度限值。

其中, ERPG-1是人员暴露于有毒气体环境中约1 h, 除短暂的不良健康影响效应或不当的气味之外, 不会有其他不良影响的最大容许浓度;ERPG-2是人员暴露于有毒气体环境中约1 h, 不会对身体造成不可恢复的伤害的最大容许浓度;ERPG-3是人员暴露于有毒气体环境中约1 h, 不会对生命造成威胁的最大容许浓度。

此外, 液氨泄漏时, 人员疏散可以按照4种浓度限值实行:空气中氨气浓度的侦测数值超过ERPG-3, 作为严重危害区域, 立即组织该区域内人员疏散, 采取隔离措施, 只允许有完善防护措施的少量消防特勤官兵和抢险队伍进入;侦测空气中的氨气浓度在ERPG-2与ERPG-3之间, 作为轻度危害区域, 要发布警戒管制区及疏散警报, 并紧急疏散公众, 禁止与应急抢险救援无关的人员进入;侦测空气中氨气浓度介于ERPG-1与ERPG-2之间, 立即划定警戒管制区及发布就地避险警报, 疏散公众, 禁止与应急抢险救援无关的人员进入;侦测空气中氨气浓度数值低于ERPG-1时, 救援人员可暂时不进行疏散。

应急处置

发生液氨泄漏时, 事故单位的应急救援组织应立即启动本单位的应急救援预案, 并根据事故的等级和紧急程度, 形成第一时间的救援力量实施救援, 如有必要, 事故单位还应及时对外报警并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部门报告, 以寻求外部救援力量的支持。例如, 当地政府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组织安监、环境保护、公安、消防、医疗等部门形成外部救援力量, 共同实施救援。需要注意的是, 应急救援指挥部应设置在事故上风向的安全区域, 以便于观察事故现场和人员调度的场所。

1.应急救援人员的个体防护

液氨泄漏事故发生后, 应急救援人员在事故现场实施救援时, 必须采取可靠的个体防护措施。应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穿戴个体防护用品, 一般应在进入救援现场前的安全区域内进行, 避免因穿上重型防护服后行走不便和体力消耗, 导致救援工作的延缓。同时, 应急救援人员进入严重危害区域, 须采取一级防护措施, 并采取开花水枪或雾状水枪掩护;进入轻度危害区, 应急救援人员须采取二级防护;凡在现场参与应急处置的人员, 最低防护等级不得低于三级, 其防护标准见表4。

2.泄漏源控制

一是要断源。当液氨泄漏发生在储罐等设备以外的管道、法兰等部位时, 应考虑关闭上下游阀门或紧急切断阀门的方式来阻止泄漏。当阀件出现冰冻现象时, 可用温水对阀件进行解冻处理。切断泄漏源时, 应急处置人员必须采取可靠的个体防护措施, 在开花水枪或雾状水枪掩护下, 从上风向接近并关闭泄漏源上、下游阀门, 需谨慎操作。

二是对泄漏氨气进行捕消。当发现液氨泄漏时, 事故单位应远程开启泄漏源周围的固定式消防喷淋水吸收泄漏的氨气, 如必须近距离人工开启喷淋吸收装置, 应急处置人员必须采取妥善的防护措施, 从上风向接近操作地点。固定式消防喷淋装置宜布置在氨区四周的靠上部, 并靠近潜在泄漏源, 以便于喷雾状水。应急处置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 应根据液氨泄漏情况, 采用移动式消防水枪辅助洒水吸收泄漏到环境中的氨气, 消防水枪头宜选用开花水枪或雾状水枪。救援人员在进行氨气捕消时, 不能使用直流水直接冲击泄漏源, 以免导致液氨受热快速蒸发, 对泄漏源点造成损坏。由于氨气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条件不易出现, 且氨气用水稀释效果明显, 不应考虑在切断泄漏源困难时, 人为点火以防止泄漏气体燃爆。

三是堵漏。应急救援人员应针对泄漏容器、储罐、管道、槽车、钢瓶等具体情况, 选用合适的堵漏器材。根据液氨泄漏的情况, 宜采取如下措施:当罐体、管道等发生微孔或称为砂眼泄漏时, 救援人员可在罐体或管道砂眼泄漏处, 采用竹签或木签打入砂眼内先止漏, 或采用螺丝钉加聚四氟乙烯胶带旋进泄漏孔的方法进行堵漏, 并采用粘贴式堵漏密封胶加固;当罐体或管道发生孔洞状泄漏时, 救援人员宜采用堵漏锥堵漏, 或采用各种耐碱堵漏夹具堵漏, 并用高压的粘贴式堵漏密封胶加固;当罐体发生缝隙状泄漏时, 救援人员宜采用耐碱的外封式堵漏袋外部包裹及电磁式堵漏工具组等实施堵漏, 并采用适用于高压的粘贴式堵漏密封胶、堵漏夹具等加固;当管道发生缝隙状泄漏时, 宜采用外封式堵漏袋、封堵套管、电磁式堵漏工具组或堵漏夹具实施堵漏;当阀门发生泄漏时, 宜采用耐碱的阀门堵漏工具组、注入式堵漏胶、堵漏夹具实施堵漏;当法兰盘垫片损坏发生泄漏时, 宜采用耐碱的专用法兰夹具、注入式堵漏胶等实施堵漏;当钢瓶发生泄漏时, 应参照上述罐体泄漏处置方式进行堵漏, 不应优先考虑将钢瓶推入应急水池, 避免水池内的钢瓶在其内在泄漏气体推力作用下翻转, 以致泄漏口朝向空气继续泄漏, 或当钢瓶中液氨泄漏殆尽时, 钢瓶上浮继续在空气中泄漏;已经成功堵漏的钢瓶, 也不应再推入水池中, 防止泄漏的液氨钢瓶受到池水加热后, 其内压升高冲开堵漏器材而继续泄漏。

四是倒罐。当储罐无法堵漏或止漏后储罐仍存在再次泄漏的隐患, 则应考虑将泄漏储罐进行倒罐处理, 将泄漏罐中的液氨转移至应急罐。液氨倒罐必须采用氨泵倒罐, 不得利用压差进行倒罐。当应急储罐容量不足时, 应及时寻求外部协助, 由外部液氨槽车的槽罐来充当应急罐。槽车储罐的材质、设计压力必须符合相应要求, 且静电接地良好, 不得使用不符合防爆要求的电气设备。槽车进入事故区域时, 如在必要情况下, 应采用开花水枪或雾状水枪进行掩护。

3. 洗消处理

当应急处置结束后, 应对应急救援人员、应急处置器材和场地进行洗消。

人员洗消凡是参与应急处置的人员, 都要进行洗消。如应急人员的眼睛接触, 应用生理盐水冲洗或大量清水冲洗15 min以上;皮肤接触应脱去被污染的衣物后, 用大量清水或2%的硼酸溶液彻底冲洗, 尤其需要注意对腋窝、裆部等潮湿部位的充分冲洗。必要时, 救援人员还应喝新鲜牛奶, 对消化道进行保护。

应急处置器材洗消凡是进入事故危害区域的应急救援器材, 均应进行洗消后保存备用。

液氨泄漏事故 篇7

一、液氨概述

氨是一种特殊的气体, 它无色但却具有刺激性和辛辣味, 其分子量为17.03, 在空气中的比重为0.597, 其沸点极低, 爆炸极限也较低, 通常为15.7%-27%。同时, 氨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在常温状态下进行加压会发生物理反应, 形成液态氨, 与水结合也会发生反应形成水合氨即氨水, 此时它的p H值>7, , 氨永缺乏稳定性, 遇热则会分解, 1%氨水溶液p H值较大可达到11.7, 浓氨水的浓度为28.5%左右。在常温下, 氨是以气态形式存在的, 它比空气轻且容易发挥, 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与刺激性, 极易引发急性中毒和灼伤, 刺激和腐蚀人体的上呼吸道, 当浓度较高时, 它会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危害, 还可与三叉神经末梢发生发射作用, 进而导致心脏停止跳动和窒息。人对氨的承受能力有限, 只能承受0.5mg/m-1.0mg/m浓度的氨, 浓度超过50mg/m的氨会刺激鼻咽和灼伤眼部, 超过500mg/m则会立即刺激人体, 而超过1500mg/m则会给人体生命造成威胁, 甚至会立即致命, 在缺氧的情况下, 氨的毒作用会更大[1]。

二、液氨球罐泄漏的原因

1. 客观方面

液氨球罐泄漏的客观原因主要包括: (1) 液氨储罐压力过大, 没有齐全的安全装置, 设备安装不到位或失灵, 当外界温度突然升高, 储罐内液氨的压力会随温度升高而不断增大, 进而造成液氨储罐压力过大, 引发液氨球罐爆炸事故。 (2) 液氨储罐质量未达到实际要求, 承压能力降低, 而液氨的应力腐蚀性较强, 容易腐蚀储罐的内壁, 使其不断减薄, 储罐的外壁又长期暴露在空气之中, 容易受大气腐蚀, 极易造成储罐爆炸事故[2]。 (3) 液氨储罐和与其相关的附件, 如弯头、阀门和法兰等发生泄漏, 液氨球罐管道、储罐阀门破损, 造成氨气泄漏, 由于氨气容易与空气发生反应, 迅速达到其爆炸极限, 若遇明火、静电火花等火源, 则会引起火灾、化学爆炸事故。 (4) 液氨的沸点较低, 遇热会发生分解反应, 分解后其p H值会发生变化, 形成弱碱性溶液, 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进而引发中毒、爆炸等重大的危险事故。

2. 主观方面

液氨球罐泄漏的原因除了有客观方面的, 还有主观方面的, 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液氨泄漏事故的原因, 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设备落后且陈旧, 由于液氨具有特殊性, 其生产、存储以及运输等工作都需采用先进的设备进行, 而目前的设备却还未得到有效的维护检修和及时的升级改进, 进而导致液氨泄漏事故屡次发生。 (2) 管理缺乏秩序, 相关管理人员对液氨特性的认识不够, 在存放液氨的仓库内放入易燃易爆物品如氧化还原剂;运输液氨时未采用符合相关安全规定的装运工具;液氨的运送路线不符合规定, 容易造成许多意外事故;未按实际要求置备堵漏设备、个人防护器材以及急救药品[3]。 (3) 违规操作, 大多数工作人员缺乏技术经验和责任心, 在生产、运输以及储存等环节中忽视相关的规程, 容易出现违规操作现象, 进而为液氨泄露事故埋下安全隐患。

三、防裂纹技术的应用

1. 焊接过程控制

液氨球罐结构设计不合理, 液氨容易残留在其内壁, 对其内壁产生腐蚀作用, 使其内壁厚度减薄, 因此, 在制造液氨球罐时需考虑液氨的腐蚀性, 确保其表面光滑, 不存在任何裂纹或凹凸之处, 在此基础上, 需对其应力进行优化处理, 消除一切不利因素, 进而保证其硬度符合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 延迟裂纹和冷裂纹会造成更严重的影响, 需对其进行全面修复。同时, 液氨球罐需采用热成形, 主要是由于冷加工成形的球片会使球罐应力增加, 容易产生SCC, 若采取冷成形法, 则需进行应力处理, 而液氨球罐的SCC容易在焊接接头等相关部位发生, 强制缝合焊缝棱角时会造成棱角角度、组对间以及错边量的偏差, 如此便无法避免焊接残余应力[4]。由于其棱角角度、错边量以及相关要素无法满足实际要求, 很容易将应力集中在某些部位, 形成表面裂纹源, 从而导致球罐失效, 防裂纹技术则可以很好地避免上述情况, 使裂纹的焊接工作得到完善。

焊接球罐缝隙时需考虑缝隙的具体情况, 因为其焊接时的刚度大小不一样, 焊接环缝时的刚度较大, 焊接后的应力也较大, 它的裂纹也较多, 尤其是一些细小和狭窄处极易出现裂缝。为此, 在组装液氨球罐时, 需充分考虑焊缝收缩量, 避免产生较大的应力和错位量偏差, 在焊接纵缝时, 要留一段距离不焊接, 需在环缝组装后再进行焊接, 以减少组装应力, 从而有效完善丁字焊缝的焊接。改变焊接速度和调节焊接电流, 以调整焊接电弧的热能量, 有效控制焊接线能量。焊接前的预热和焊接后的后热工作都需得到有效落实, 若无法满足实际要求, 则会影响裂纹焊接的整体进程, 而做好焊接工作的必然前提是有效利用防裂纹技术解决焊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为液氨球罐的焊接工作奠定技术基础。

2. 使用过程控制

液氨球罐的使用周期较长, 随着其使用周期的延长, 其表面裂纹可能会越来越多, 其内壁厚度也可能减薄, 而液氨球罐本身的质量未符合相关标准, 承压能力较低, 若不谨慎使用, 则会造成无法预料的安全事故。由于SCC容易在液氨球罐的细小和狭窄处产生, 很难检测出其渗透探伤之处, 因此, 需在磁场强度较高的环境下完成磁粉探伤工作[5]。在定期检验液氨球罐后若发现其表面不平滑, 则需采取有效方法加以磨平, 若液氨球罐表面有较深的裂纹, 则需及时停止运输, 并及时修复裂纹, 不然将会增加液氨球罐的成本, 耗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甚至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为了更好地避免上述问题, 相关人员则需充分发挥防裂纹技术的作用, 最大限度地磨平和修复液氨球罐表面的裂纹, 保证液氨球罐的使用安全性, 促进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

球罐检修是液氨球罐使用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检修时若发现球罐接头焊接不到位, 则需采取较为先进的焊接工艺进行补焊, 并应用驱氢措施避免裂纹发生, 否则会因其处理效果不好导致球壳板与液氨球罐接管的连接角焊接不合理, 进而形成应力腐蚀。在补焊时若发现液氨球罐表面有穿透性裂纹, 则先需磨平和修复裂纹再进行焊接, 补焊前应对温度进行合理控制, 焊接时应采用低氢焊条, 焊接完成后进行应力处理。另外, 液氨具有较为明显的特点, 它易挥发且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若相关的安全附件未发挥作用, 进氨速度加快、开罐使罐的次数过于频繁, 则会使储罐内部的压力突然增加, 当温度不断升高、球罐容积不断

2014年9月减时, 液氨球罐裂纹可能会大量增加[6]。为了确保液氨的安全使用, 需减少液氨球罐的储氨量, 以减少其内部压力;安装并使用球罐喷水装置冷却氨, 控制其内部压力;严格控制储存室的温度, 液氨球罐顶部放置有效的安全设备等。

综上所述, 随着化学工业的不断发展, 液氨泄露事故越来越多,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可以归纳为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因此, 在液氨球罐防漏工作过程中, 需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 努力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 再加上目前防裂纹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成熟, 相关人员需充分发挥防裂纹技术的优势并将其灵活地应用到液氨球罐防漏的实际问题中, 提高液氨球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摘要:液氨球罐是储存工业氨的重要容器, 该容器的内部压力较大且极易因储氨量过大而造成液氨泄露, 进而引发中毒、火灾以及爆炸等事故, 造成巨大的损失。随着防裂纹技术的广泛应用, 许多学者开始从技术方面研究液氨球罐防漏的措施, 本文首先介绍了液氨的相关情况, 然后分析了液氨球罐泄露的原因, 最后对防裂纹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 旨在不断加强液氨球罐的防泄漏工作。

关键词:液氨球罐泄漏,原因,防裂纹技术,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勇.液氨球罐管道泄漏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2, 21 (1) :44-45.

[2]雷洋, 马继军, 谢永平, 黄显昌, 张仁峰.火电厂液氨泄漏事故影响及对策研究, 2013, 9 (5) :155-156.

[3]李发荣, 李冰晶.液氨泄漏事故的大气环境危害性预测研究[J].环境保护欲循环经济, 2014, 34 (1) :77-78.

[4]王悦, 曹雄, 朱邵涌, 马士治.液氨泄漏的事故树分析[J].山西化工, 2012, 32 (5) :187-188.

[5]李明.液氨泄漏事故处置应急措施探讨[J].安全、健康和环境, 2012, 12 (4) :201-202.

液氨泄漏事故 篇8

关键词:液氨储罐,泄漏,风险评价,风险管理措施

液氨,又称无水氨,由氨气通过加压或冷却得到,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液氨应用广泛,作为原料可用于生产硝酸、尿素、化学纤维、塑料和其他化学肥料,作为制冷剂,常被用于杀菌和降温制冷。在实际生产应用中,液氨多储存于钢瓶或钢槽中,由于液氨具有腐蚀性且极易挥发,所以液氨事故发生率很高,且事故后果严重,极易造成事故附近人员中毒,甚至死亡,因而进行风险评价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某屠宰企业液氨制冷机组为例,通过对液氨储罐泄漏事故进行环境风险识别、预测和分析,确定液氨事故的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影响时间,并针对预测结果提出了适宜的应急措施。

1 液氨环境风险识别

1.1 物质危险性识别

氨气属危险化学品,属有毒气体,氨的健康危害及毒性分级见表1。

1.2 重大危险源辨识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09)和《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的有关规定,液氨临界量为10t。该企业液氨采用1个卧式罐储存,罐溶剂为4.8m3,换算成重量单位约3.9t,小于临界量10t,不属于重大危险源。

1.3 事故类型

氨属高毒气体,实际生产中液氨泄漏导致的中毒事故时有发生,本文以液氨泄漏事故为例进行评价和预测。

2 环境风险预测分析

2.1 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的确定

该液氨储罐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环境风险评价范围为以液氨储罐为中心半径3km的范围。

2.2 事故源项分析

该屠宰企业有1个容量为4.8m3的液氨储罐,液氨最大储存量为3.9t。评价设定破损程度为接管口径(输送管径DN50)的20%,则液氨泄漏孔径为10mm,事故发生后安全系统报警,应在10min内泄漏得到基本控制。液氨泄漏可采用液体泄漏公式计算。

液氨泄漏速度QL按伯努利方程[2]计算:

本文评价设定储罐压力为1.17MPa,当地常年环境气压为0.101MPa,裂口高度为0.6m,裂口面积为0.785cm2,代入上式得出氨泄露速度为:2.03kg/s。

2.3 结果预测

1)预测模式选择。氨泄漏属舜时或短时间事故,采用多烟团扩散模式预测,多烟团扩散模式公式为:

2)评价标准。根据相关毒理学资料,液氨的毒性指标见表2。

3)预测结果。为了说明泄漏液体对周围空气环境的影响情况,根据项目所在区域的气象特征,选取当地平均风速2.1m/s,环境温度28.0℃和大气稳定度B、D、E[3]下,选取不同泄漏时间进行预测。

由预测分析可知,该企业液氨储罐泄漏发生后,事故源下风向,半致死浓度出现的最大距离为451m,存在时间为16min,IDLH浓度出现的最大距离为994m,存在时间为23min,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出现的最大距离为4 119m,存在时间为71min。

由于该企业位于农村地区,下风向800m分布有一个村庄,村庄沿下风向跨度为500m,该村庄处于IDLH浓度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影响范围内。IDLH浓度对该村庄的影响预计最快在事故发生11min后产生,17min钟后结束,维持时间约为6min;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对该村庄的影响预计最快在事故发生24min后产生,33min后结束,维持时间约为9min。

由以上分析可知,该企业液氨储罐泄漏发生后,IDLH浓度影响区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影响区可能覆盖下风向的村庄,如不能及时疏散该村庄居民,将对居民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该企业应加强液氨制冷相关设备管道的管理维护,做液氨泄漏的风险防范,尽量降低液氨泄漏事故发生对环境及人身健康影响。

3 液氨泄漏的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3.1 风险防范措施

1)液氨储罐本体应有良好的保温设施以及自动喷水降温装置。加强液氨输送管线的日常巡检,对出现腐蚀、开裂等部位,要迅速进行维护或更换出相关部件。

2)液氨储罐尽量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

3)液氨储罐充装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严禁过量充装。

4)液氨储罐区配备相应的液氨泄漏报警装置、消防器材、安全防护器材。

5)企业应从宣传教育入手,加强相关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做好液氨安全警示工作。

6)加强与周边风险保护目标的日常沟通,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组织保护目标居民疏散。

7)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培训工作。

3.2 应急预案

液氨泄漏企业应急预案是减小事故影响和人员伤害的重要措施。企业应按照国家和地方颁布的相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要求制定适合企业实际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液氨使用企业应建立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并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而且要确保事故发生时,应急预案工作能够快速、顺利启动。

4 结论

本文以某屠宰企业为例,进行了对液氨泄漏事故中液氨储罐泄漏事故的分析并进行合理预测,总结并计算出了液氨事故发生后半致死浓度、IDLH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出现的最大距离、影响时间及对下风向800m处村庄的影响情况,为液氨泄漏事故的环境风险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并提出了切合实际的液氨泄漏事故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最大限度地降低泄漏事故环境风险及对保护目标居民健康的危害。

参考文献

[1]周国泰,吕海燕,张海峰.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

[2]HJ/T 169-2004,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S].

液氨泄漏事故 篇9

液氨、液氯沸点均在零度以下,常温下为气态,氯气与氨气均为有毒气体,且具有腐蚀性。氨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氯气虽本身不燃,但可助燃,在日光下与易燃气体混合时会发生燃烧爆炸,因其本身较为活泼,也会与许多物质反应引起燃烧和爆炸。综上所述,液氨、液氯在危险化学品中属高危产品,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在生产、储存、运输等过程中一旦发生泄漏,就易造成极大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根据不完全统计,建国以来发生的51起重特大典型泄漏事故中,液氨占8起,液氯占7起,分别排在第一和第二位[1]。

二、液氨、液氯事故处置措施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青岛市现有液氨、液氯生产使用单位500多家,从小型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到大型氯碱集团公司,分布极广泛。一旦发生液氨、液氯泄漏事故,在事故状态下采取切实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非常重要。但是常用的应急处置措施也各有其一定的局限性:

1、现场堵漏方法。

液氨、液氯在事故状态下泄漏,通常会考虑对泄漏部分进行堵漏。但是在很多事故状态下,储存容器等会变形严重,无法实施堵漏操作。(表1所示)

2、喷淋稀释方法。

液氨、液氯均溶于水,在事故状态下通常可采用喷淋稀释的方法进行处置,通过对泄漏物质使用雾状水、开花水流等驱散,可以较好地控制有毒气体扩散。但是溶于喷雾中的气体依然存在危害人身安全的危险,产生的二次废水如果未经处理进入水流、下水道等,会产生二次环境污染。例如,2009年6月5日,广西河池化工集团公司合成氨厂因供气管道在维修过程中突然破裂,共造成10吨液氨泄漏。消防车对事故现场进行喷水稀释液氨,喷淋后形成的废水大部分被抽回应急处理池,部分通过排污口流入珠江上游支流龙江河,导致鱼群死亡。

3、中和处理方法。

液氨、液氨的储存容器发生泄漏时,如果堵漏方法不奏效,可将泄漏装置转移至安全地点处置。在安全区域内修建围堤或处置池,将中和药剂(对液氨可采用稀盐酸等酸性物质;对液氯可采用氢氧化钠、石灰等碱液)溶解于处置池中,然后将泄漏装置投入吸收池进行酸碱中和吸收进行处置。但是中和处理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中和处理所产生的反应热存在二次事故的危险,也存在危险化学品外流的危险;二是此处置技术可较好地处置钢瓶泄漏,对于槽车、大型储罐及储槽,吸收液的温度及酸碱含量难于控制,罐体分离吊装过程中易造成二次事故或处置失败。

三、液氨、液氯转存技术研究及问题处理

液氨、液氯事故状态下,不及时采取措施随时就有爆炸、燃烧、中毒等危险,而传统的堵漏、喷淋、中和等处理方法各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我们考虑将泄漏装置内的液氨、液氯进行转移,减少对外扩散量,也就是进行液氨、液氯事故状态下转存技术的研究。

1、液氨、液氯转存技术

将事故容器的气相接口、液相接口分别通过气相管路、液相管路与转存容器的气相接口、液相接口相连接。先由压缩机通过气相管路从转存容器中吸气,加压后向事故容器内排气,使事故容器内的液氨/液氯由液相管路流向转存容器;当事故容器内的液氨/液氯不再向转存容器内流动时,关闭液相管路,再由压缩机通过气相管路从事故容器内吸气,向转存容器内排气,在环境温度的作用下,事故容器内的液氨不断气化通过气相管路排向转存容器。通过该转存技术,可以将液氯、液氨事故容器的80%转出,并在转出的过程中不出现泄漏扩散。

2、解决的主要问题

(1)液氨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液氯虽本身不燃,但可助燃。为避免液氨、液氯转存装置使用过程中产生静电,软管应做好静电连接,通过静电接地措施降低风险;同时所有电气设备及接线全部采用防爆设备及形式。

(2)考虑到转存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设置了截止和泄压装置,用于转存前的压力测试、转存过程中的紧急关断、转存完成后的管路吹扫。

(3)考虑到事故应急的需求,事故状态下的转存技术,其适应性要广、有良好的稳定性,并且便于携带。本套转存装置通过管件、阀门固定在集成底盘,方便拆装和运输。考虑到情况的复杂性,装置包含了不同尺寸的快速接头和法兰接头,适用于不同的转存情况,并配套专门的软管,保证本装置与事故容器的管线连接。

(4)转存技术工艺复杂,现场变数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完善转存方案,切忌为了加快转存速度,违章作业,同时要注意事故容器内的压力不能低于0.1MPa,否则事故容器内出现负压,空气会进入系统,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气体,有引发火灾、爆炸的危险。

(5)所用泵、管线、接头以及转存容器应匹配。

四、应用前景

液氯、液氨在事故状态下的转存还存在一定问题,但是经过试验应用,还是成功的,值得推广应用。事故状态下转存技术要求很高,工艺操作复杂,必须由相关技术人员共同研究论证,制定完善的方案,在确认安全、有效的前提下谨慎组织实施,并要根据现场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置方法,以达到彻底排除险情的目的。

该技术方法将在青岛市液氨、液氯生产使用企业进行推广,同时在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中进行装备推广,可以切实提升液氨、液氯企业及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减少群死群伤事故。

参考文献

[1].潘旭海,蒋军成.重(特)大泄漏事故统计分析及事故模式研究[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2,19(3):248-253.

[2].蒋培科,张建祥.液氯钢瓶储存的危险性分析[J].浙江化工, 2006,37(6):23-24..

[3].吴志昂.氯气性能和安全设施[J].广东化工,2009,36(3):147- 148.

[4].马志锋,吴建平.兰州“2.28”液氨槽车泄漏事故抢险救援[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9,1:49-51.

[5].董绍棠.倒罐技术在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中的应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4,23(3):279-281.

[6].石月凤.液氯泄漏处置预案及装置的应用[J].河北化工, 2009,5:40-41.

上一篇:印度水资源的现状下一篇:解决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