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和点评(共3篇)
讲述和点评 篇1
一、故作神秘, 激发幼儿对看图讲述的强烈兴趣
讲述是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形式, 看图讲述是启发幼儿在观察图片、理解图意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词句表达图意的一种活动。是利用图片来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能力的一种常用的教学形式。幼儿注意的稳定性、持久性差, 根据刺激能引起注意的道理, 用声形结合的方法引出课题, 引起幼儿注意, 使之对看图讲述产生强烈兴趣。
如:《鸭鸭旅行记》活动设计时这样开头:“今天, 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新朋友, 小朋友们把眼睛闭上, 听一听是谁来了。”教师模拟小鸭的叫声叫三声。让幼儿问答。然后让幼儿睁开眼睛, 教师出示图片, 讲述故事内容:“一天, 天气晴朗, 鸭妈妈带着它的鸭鸭到野外去玩, 现在请小朋友帮鸭妈妈找一找, 鸭鸭跑到哪里去了。”这样, 教学活动一开始, 就把幼儿的听觉、视觉牢牢地吸引在课题上, 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很容易地学习掌握了相关的教学内容。
又如:《小猫上天》时, 活动开始提问:“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 请一位小朋友上来看了以后再学一学它叫的声音, 下面的小朋友再猜猜是什么在叫。”幼儿答对以后, 教师就出示小猫, 这样, 全班幼儿注意力高度集中, 先张起耳朵听, 再睁大眼睛看。总之,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材, 用声、形结合的方法设计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 使幼儿思维活跃, 情绪轻松愉快, 以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表演讲述, 激发幼儿对看图讲述的表演和创新
图上的形象是静止的, 而好动、好奇、好模仿是幼儿的特点, 要幼儿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去看图、思考是难以做到的。表演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一种形式, 能满足幼儿好动、好表现的心理需求。幼儿在表演中能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用艺术化的声音、动作表现角色的心理特征。
如:讲述活动《战胜大老虎》中幼儿为动物们加入用果子砸老虎、用绳子抽老虎的动作, 表现小动物们勇敢的品质。幼儿创造性的表演, 将图片不存在的情节合理地展现出来, 这既满足了幼儿的情感需要, 又使幼儿在无拘无束中自由想象, 创造性地讲述了图片内容, 同时促进了幼儿艺术创造力、表现力的发展。把静的内容化为动的情境, 让幼儿进入角色, 就会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活动在动中进行, 教师教得自然, 幼儿学得轻松、愉快。
《纲要》中指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 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 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 发展语言理解能力。鼓励幼儿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三、设计问题, 在看图讲述中发展幼儿抽象思维
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 由于幼儿的观察肤浅, 语言贫乏, 往往不加思考张口就说, 在看图讲述时, 可给幼儿自由讨论时间, 让他们自由想象, 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秋风起, 树叶飘。飞舞的树叶飘落在幼儿园的操场、跑道上、草地上, 午饭后我带领幼儿外出散步, 一路上孩子们对地上各种各样的树叶十分感兴趣, 他们欣喜地捡起一片片的树叶, 并带回了班里。“你们是从那里拣到这么多的树叶的”“这些树叶像什么?”我的问题引发了幼儿的讨论, “我的树叶是在路上拣到的, 像小船, ”“我的树叶是在草地上拣到的, 像小手, ”他们的回答如此地富有想象力。
欣赏散文《落叶》时, 看图讲述时教师引导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 将秋天的情景作了巧妙的比喻和契合的联想, 显得具体而又形象。“小树叶落到地上、沟里、河里、院子里, 被小虫、小蚂蚁、小鱼、小燕子看见了, 当作了屋子、小船、小伞、信”, 这些都和幼儿的生活, 幼儿的想象紧紧相扣。
四、提供材料, 利用家园合作促进幼儿口语表达
在看图讲述中常常有些内容隐含在图外, 需要幼儿根据画面内容向画外延伸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为了促使每个幼儿积极动脑, 我在想象部分为幼儿提供绘画材料, 让幼儿用画的形式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 然后让幼儿自由结伴互相交流。幼儿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思维异常活跃, 他们大胆出笔, 你一言, 我一语, 积极性高、想象丰富, 能创编出许多成人意想不到的有趣情节。
班级幼儿人数多, 不能让每一位孩子都有效地参与到看图讲述的活动中来, 于是教师每周为孩子准备一幅看图讲述的图片, 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幼儿对该图片进行剖析, 然后让幼儿把图片带回家, 进行看图讲述故事创编, 请家长逐字逐句记录。第二天把记录纸带到幼儿园, 教师把故事中精彩的词、句、段在课余时间读给孩子们听, 一方面让幼儿感受成功的喜悦, 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一次让幼儿相互学习的良好时机。我利用家长资源, 共同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创新活动, 幼儿对看图讲述活动的兴趣更浓了。更重要的是它更适应新教学, 从而更好地为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纲要》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 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语言优美的童话故事、逼真形象的道具和亦真亦幻的场景, 童话剧表演就这样以其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涵吸引着幼儿。幼儿运用声音、动作、手势、表情等手段来扮演各种角色, 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对童话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从中体验到成功、快乐, 确定自身内在的本质和价值。看图讲述和表演活动可以促进幼儿语言表现能力的发展。
摘要:《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看图讲述是启发幼儿在观察图片、理解图意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词句表达图意的一种活动。为了使看图讲述活动能更好地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我在活动中对看图讲述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尝试。
关键词:环境创设,创造性思维,主动活动
参考文献
[1]朱细文.新《纲要》与幼儿园的社会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9 (2) .
[2]梁志焱.学前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M].2004.
[4]石磊, 管旅华.从理念到行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行动指南[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3.
[5]张凉.走进研究——为了儿童与教师的共同成长[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
讲述和点评 篇2
新华网北京11月11日电(记者 柳丝)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山水之诗,歌鸿雁之章。
在这个秋冬之交,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会议周和“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东道主伙伴对话会在北京举行。其间,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4次讲话,与10余位领导人举行会谈,向与会者讲述了寓意深远、包罗万象的中国哲学故事。山水之道
--8日,习近平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东道主伙伴对话会上说:“中国有个寓言叫‘愚公移山’„„愚公的精神感动了天神,两座山在人和神的共同努力下被移开了,愚公的家乡同外界实现了互联互通。”
“愚公移山”典出《列子·汤问》,讲的是愚公不畏艰难开山修路,子孙相继的故事。古往今来,中华民族始终以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意志品格著称于世,而“愚公移山”之类的远古传奇正是先人们豪情壮志和不懈追求的写照。而今,只要亚太人民坚定信念,就定能克服困难,开辟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宽广道路。
--10日,习近平在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欢迎宴会上的致辞中说,2000多年前,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意思就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一样涓涓细流,泽被万物。亚太经合组织以太平洋之水结缘,我们有责任使太平洋成为太平之洋,友谊之洋,合作之洋,见证亚太地区和平、发展、繁荣、进步。
老子的话见诸《道德经》,讲述了至善如水,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欢迎宴会上自始至终贯穿的“水”的寓意,不仅点明中国奉行平等相待、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对外交往准则,倡导利益交融、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理念;同时还表达出对亚太地区同舟共济的期许。
--在10日致辞中,习近平还说,明天我们将相会在燕山脚下雁栖湖畔,正式拉开领导人会议的序幕。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那儿有山有水,大家可以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共商亚太发展大计,共谋亚太合作愿景。
孔子之语收录于《论语·雍也篇》,以山水来形容智者和仁者,水是柔、动、善变的,山是刚、静、恒定的。亚太经合组织21个经济体领导人聚首北京,2
大家虽然秉性不同,但正如山水可以融合,APEC将搭建一个求同存异、共商发展的平台。
哲学之深
--10日,习近平在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欢迎宴会上的致辞中说,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叫水立方,对面是鸟巢,这两个建筑一方一圆,蕴含着天圆地方中国的哲学理念,形成了阴阳平衡的统一。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天圆地方”包含了从几何形状到阴阳属性多重涵义,包含着天地对立统一关系的寓意。中国传统文化讲求社会乃至自然的平衡,这一理念体现在器皿、建筑等方方面面,在这里透露出一种对亚太地区和谐平衡的愿望。
意象之美
--9日,习近平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的演讲开篇说,“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银杏的黄,枫叶的红,给北京这座古都增添了色彩。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秋词二首》。习主席用秋冬之交的天气和美景给演讲开篇,烘托出宜人的氛围,寄托着对于秋冬之季召开的APEC北京会议的美好期待。
--11日,习近平在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开幕辞中说,每年春秋两季,都有成群的大雁来到这里,雁栖湖因此得名。亚太经合组织的21个成员,就好比21只大雁。“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今天,我们聚首雁栖湖,目的就是加强合作、展翅齐飞,书写亚太发展新愿景。习近平还说,一花不是春,孤雁难成行。让我们以北京雁栖湖为新的起点,引领世界经济的雁阵,飞向更加蔚蓝而辽阔的天空。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描绘出一幅江水雁过图。“一花不是春”节取自“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语出《古今贤文》,其意是只有一支花朵开放不能算是春天,只有各种各样的花竞相盛开,春天才算真正来临。
江水、鸿雁、百花、春天,习主席用这些美好的意象,描绘出亚太合作的愿景,并寓意亚太经合组织21个成员应像雁阵一样团结协作,共创亚太繁荣。
【国学与时政】中国之“雁”好诗意
作者:曹雅欣 子曰师说
碧云天,黄花地,秋风紧,北雁南飞。
元杂剧《西厢记》里的句子,形容北京此刻的金秋最合适不过。本次APEC北京盛会,也与“雁”的意象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中国文化里,雁的节日属于秋天,雁的志向属于高远,雁的群体属于协同,雁的姿态属于翱翔。
在诗词里,有闲远的雁: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在诗词里,有苍茫的雁: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高適《别董大二首》
在诗词里,有柔情的雁: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在诗词里,有相思的雁:
两地西风人梦隔,一天凉雨雁声寒。
——雍正《仲秋有怀》
在诗词里,有诗意的雁:
一室秋灯,一庭秋雨,更一声秋雁。
—— 詹玉《醉蓬莱·归故山》
在诗词里,有感伤的雁: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蒋捷《虞美人·听雨》
在诗词里,有辽阔的雁:
天清一雁远,海阔孤帆迟。
——李白《送张舍人之江东》
在诗词里,有雄壮的雁: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刘彻《秋风辞》
而北京APEC的“雁”形象,是团结的雁,是友好的雁:
国家主席习近平于11月11日上午出席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一阶段会议并讲话:
“习主席说,每年的春秋两季,都有成群的大雁飞到这里,雁栖湖由此得名。”
“亚太经合组织的21个成员就好比是21只大雁,‘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今天我们聚首雁栖湖,目的就是加强合作、展翅齐飞,书写亚太发展的新愿景。”
“我期待并相信这次会议将为亚太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一花不是春,孤雁难成行’,让我们以北京雁栖湖为新的起点,引领世界经济的雁阵飞向更加蔚蓝而辽阔的天空。”
【国学与时政】中国之“雁”好诗意
APEC雁之一: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这句话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诗:
《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
澹烟疏雨间斜阳,江色鲜明海气凉。
蜃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粱。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好著丹青图画取,题诗寄与水曹郎。
烟雨刚收,彩虹尚存,雨过天青,雁行排云,大自然的画笔最灵动,泼墨了诗意的背景,点睛出鸿雁的往来,云霄飘渺,雁行和鸣,丹青写入诗卷,赠与佳客友朋。
此诗创作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当时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友人张籍任水部员外郎,白居易恰逢暮色登杭州城望海楼眺望美景,创作这首诗寄赠远在外地的友人张籍。
APEC雁之二:
“一花不是春,孤雁难成行”
这是一句俗语,意为要团结一心,同舟共济。
类似的中国俗语还有:
孤雁南飞,孤掌难鸣。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APEC雁之三:
雁栖湖
雁栖湖位于北京郊区怀柔城北8公里处的燕山脚下,北临雄伟的万里长城,南偎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是一处风光旖旎的水上乐园。雁栖湖水面宽阔,湖水清澈,每年春秋两季常有成群的大雁来湖中栖息,故而得名。
自1986年以来,怀柔区政府不断加大对雁栖湖资金投入,陆续建成了一些景区,现在已经成为北京市民假期休闲,旅游的好去处,200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
中国北京主办2014年APEC峰会,地点设在北京雁栖湖。这是中国时隔13年再次主办APEC峰会。
中国有一句著名的古语: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鸿是指大雁,而鹄则是天鹅,它们:
代表高洁的形象,象征高远的追求,承载高尚的精神,放飞高贵的理想。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
今天我们聚首雁栖湖,目的就是加强合作、展翅齐飞。
讲述和点评 篇3
一、重视图片视觉效应,激发幼儿的看图兴趣
在图片的选择上,老师可以选择一些颜色比较鲜亮的,色彩艳丽的图片符合儿童平常对色彩的理解,不至于让学生产生陌生感,而且能在第一眼就吸引幼儿的眼球;在图片的来源上,可以选择统一由出版社出版的纸质的图画,老师也可以提供给孩子自己创作的图片,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画图自己讲述。在图片的展现过程中,老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多种图片,在不同图片、不同色彩的交替中,让孩子在头脑中形成画面,锻炼想象力。如在看《我和你一起玩》讲述的教学中,将孩子置于特定的背景中,按照顺序将图片展示给孩子看,包括小朋友玩皮球、抢皮球以及谁对谁错的画面,然后让孩子按照这个顺序进行讲述,这样的安排必定有利于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二、巧设启发式提问,激发幼儿讲述的有效性
在幼儿看图讲述的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发挥自己主体的引导作用,指引幼儿讲述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以及培养儿童看图讲述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以老师讲述,孩子回答的模式为主,老师与孩子缺乏沟通交流,在其过程中,学生也不爱开动脑筋,长期下去,孩子的想象力就被束缚住了,一问一答的形式,也不利于幼儿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因此老师需要改变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上课之前,老师要先备课,在对图片大致了解之后,概括出图片的大致内容,在上课时直接拿出图片对学生提出问题。这样的方式既快速又有效,孩子在一开始就熟悉了图片的内容,而且这样的提问能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举例《下雨了》,给孩子们展现了一幅小动物们下雨回家有些有爸妈接、有些淋雨回家的的情景。老师在让孩子们看图的时候,可以对他们进行相关问题的提问,比如小动物们是怎么回家的?小动物们回到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这些提问有利于幼儿在正确理解图片意思的基础上,然后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丰富的想象力,锻炼幼儿语言组织的能力。
三、运用多样的教学机制,调动幼儿讲述的积极性
让孩子看图讲述的教学中,过多的图片容易引起幼儿的审美疲劳,因此教学方式需要呈现多样化的模式。老师可以采用集中讲解和分组讨论的方法,在讲解的过程中,老师在图片的大小上做文章,将大图和小图放在一起。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大图能够第一眼就被孩子注意到,便于老师的讲解,另外将小图发给每一位孩子,让孩子自主地去看图理解图的内涵,这样能够让孩子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分组教学的方法,是一种拓展和延伸。将孩子分为一个个的小组,老师可以跟每个组进行指导,或者对孩子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不仅方便了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又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交流讨论的环境,提高了幼儿主动思考的积极性,而且幼儿之间的交流有益于他们思考的正确性。另外在看图教学中,对于智力水平还不高的幼儿来说,一张张的图片不足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情景,而且在那么多的图片中,不是每一张都能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对图片的记忆往往只有一瞬间,这就对幼儿讲述的正确性和想象力都造成了很大的限制;而且图片以外的东西往往容易被幼儿所忽略,所以老师要注重情境的再现。对此,老师可以组织孩子们根据图片提供的内容来进行表演,孩子们在表演的过程中会加深对图片的印象,在脑海中形成一个连续的画面和场景。这种教学方式是非常适合对幼儿的教学的,突破了图片的局限性,丰富了想象力,语言的逻辑性也增强了,另外还增加了生活经验。另外,老师在将一幅幅图片展示给幼儿看的过程中,让孩子根据自己看到的内容,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将这些内容画成一幅连续的图画,促增添了幼儿学习的乐趣。比如《聪明的小狗》,老师可以一边讲述一边让孩子画下来,抓住重点:小狗吃骨头的方法,然后围绕这个主题就可以进行语言组织和情景想象了。
四、树立正面的语言评价,创设良好的语言运用环境
幼儿的看图讲述过程中,肯定存在着多种不同的想法,有些是没任何现实依据和逻辑性可言的,甚至是错误的。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的教育方式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肯定孩子做得对的地方,让孩子在每次的看图讲述中都能积极勇敢地发言。如在《送小鸟回家》的教学上,老师可以让孩子们想出各种把小鸟送回家的方法,让他们积极地发挥想象力,有的说可以让长脖子的长颈鹿衔着小鸟,把小鸟送到树上的家中;有的说可以让警察叔叔爬树把小鸟送回家;有的说可以让动画片里的超人飞到这儿,把小鸟送到窝里;还有的说让鸟妈妈带着小鸟飞回去。各种答案参差不齐,虽然有些是毫无现实依据可言的,但是老师还是要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说出来,并且对每个回答问题的孩子加以表扬。如果提出的问题引起孩子们强烈的回答,老师可以将孩子们分成几个小组,让孩子们在各自的小组中和小伙伴们进行讨论,这样给每个孩子都提供了发言的机会,而且孩子们在交流的过程中有利于促进他们的感情交流。幼儿表达自己想法的过程就是进步的过程,即使答案是有所欠缺的,但是都会促进幼儿向上发展的动力。
五、鼓励家长密切配合,发展幼儿语言表达力
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除了依靠老师之外,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否则老师的努力就会成为无用功。幼儿成长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长的陪伴下度过的,孩子第一次学说话,也是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了,因此家长在孩子语言能力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家长在家里除了要多教孩子清楚地表达外,还要积极寻求各种方式去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提高,比如可以多给孩子看看动画片,或者给孩子多看看故事书,然后帮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出来,或者给孩子提出一些比较有趣的问题,让孩子来回答,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提高孩子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另外,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也要多跟孩子多交流交流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话题,积极引导孩子去读书,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从书中学习语言是提高孩子语言能力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总之,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提高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邢辉.学龄前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2(04).
【讲述和点评】推荐阅读:
教学方法之导入和讲述08-28
讲述一个女孩和她奶奶的故事创作:野百合07-05
新闻和点评12-14
处方和病历点评12-30
课堂讲述05-28
讲述教学06-20
讲述历史08-07
《幼儿故事讲述》10-19
幼儿讲述活动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