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故事讲述》

2024-10-19

《幼儿故事讲述》(精选12篇)

《幼儿故事讲述》 篇1

一.幼儿故事讲述中改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幼儿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是一种审美的认识活动和审美的享乐活动。幼儿文学, 可以通过文学途径, 给幼儿以多方面的熏陶和教育, 使他们的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 对他们的性格、气质、志趣和理想的形成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幼儿故事是幼儿所喜爱的文学样式之一, 是幼儿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婴幼儿成长的摇篮。故事是一种能带动幼儿听、说、读、想等各方面发展的有效的文学形式, 是幼儿认识世界、了解科学知识、学习交往等的重要工具, 同时也是净化幼儿心灵、令其思维徜徉的快乐老家。幼儿故事对陶冶幼儿的思想、感情、品德、情操、性格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在语言方面的目标之一是喜欢听故事。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 没有故事的童年是扼杀孩子快乐和想象力的。

为了进一步创新教师培养模式, 促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提升新师资培养质量, 为基础教育提供人才支撑, 江苏省教育厅已连续几年举办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 其中学前教育的专业技能比赛中就有即兴讲故事项目, 目的就是提高幼儿教师讲故事的技能水平。

因此幼儿教师必须具有即兴演讲故事的能力, 具有改编幼儿故事的能力, 能针对幼儿生理心理上的特点、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存在问题, 确立教育中心, 选择孩子乐意接受的方式, 动手改写或创作一些幼儿文学作品, 让孩子们在笑声中接受教育。

每一个讲故事的人其实都是一个故事改编者, 作品的意义是作品与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 只有在阅读讲述过程中产生, 阅读是一个读者将文本具体化过程, 讲述则是将文本创造性再现过程。有时我们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讲述同一个故事时, 也会不一样。所以故事是不能机械地背的, 必须讲, 必须尊重受众, 根据对象适时调整内容语言;根据场景调节主题语速;根据时间调整故事长短;根据讲故事人自身语言条件特色调整用语方式, 以达到最好的故事表达效果。

所以从每一个师范生开始, 就要加强讲故事和改编故事的能力的训练, 最终使每一个幼儿教师成为幼儿故事的创作者和讲述者。

二.幼儿故事讲述中改编策略

1. 尊重幼儿感受, 创造属于他们的意义世界

好的故事讲述首先要从文字材料的准确理解把握开始。每一个讲故事者对所拿到的故事材料需作整体感悟分析解读, 读懂文本自身的内容意义, 而文本的意义是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 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读者眼里也会不一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就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讲述者首先要明确故事的主题、主干内容, 把握故事中的主要、次要角色, 理清情节发展过程, 对故事的开头、发展、高潮、结尾有概括性了解, 做到对故事胸中有数, 准确把握故事的基调特色。然后为幼儿搭建建构知识的合适脚手架。从幼儿的年龄特征、幼儿的兴趣取向、幼儿的言语发展水平及故事本身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教育性等方面来思考改编, 同时也要根据此次讲故事的时间、对象等具体要求作必要的调适, 尊重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感受、需求。

幼儿故事的主题要单一、明确。原作的主题如果适合幼儿, 能为他们理解和接受, 不必改动。如果主题太繁或不明确、不自然, 则需浅显化处理。如《龟兔夺宝奇遇》故事的主题较积极, 希望世界和平, 但主题出现得较生硬, 口号化, 当得知“神灯可以实现三个愿望时, 小龟和小兔许愿‘我们还要世界没坏人。’过了一会, 所有的坏人都消失了。从此世界更加安宁了”。故事的成功必须以幼儿的理解为前提, 符合幼儿审美情趣。这个故事的语言就显得有些生硬, 主题急显。我们在故事讲述时, 可以把语言更具体化、浅显化、形象化、趣味化。我们不能简单地关注文本所承载的知识、教育性或成人自身逻辑, 而忽视儿童心理逻辑, 必须以儿童什么情趣为基本出发点, 关注艺术、科学、道德等领域的契合点, 选择“有趣、好看、读得懂、细节丰富的”故事。要让故事与生活相联系。要时时多想这样改编幼儿喜欢吗?符合他们审美趣味吗?能引发幼儿感知、想象、理解与体验吗?能与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哪些审美体验相衔接?能更多鼓励幼儿去创造一个属于他自己的意义世界吗?

如果是可以自由选择故事, 则要选择适合幼儿欣赏、健康活泼、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故事, 主题鲜明, 情节单纯, 既具有教育意义、极具趣味性和时代性的作品。比如, 绘本故事《蛤蟆爷爷的秘诀》、《我的幸运的一天》等。

2. 符合幼儿审美趣味, 情节简单有序有变

要注意幼儿故事情节的基本部分必须紧紧围绕一条线索来展开故事, 没有枝枝节节、繁复杂乱的情节内容。情节结构的发展要既简单又有序有变。学会对故事情节作深层次分析解读, 如《母鸡萝丝去散步》, 表面看来故事多次反复, 较长, 但我们仔细研读, 会发现故事中, 实际上是两条线交错进行。母鸡造型平稳, 神闲气定散步, 每张画面似不变, 故事似乎平淡无奇, 但仔细研读狐狸形象后会发现, 作者正是以母鸡的淡定无奇来与张牙舞爪百变狐狸作对比, 狐狸的造型百变不一, 且都有一种下山虎式, 每次都有一种张力指向母鸡, 母鸡在下, 狐狸就在上, 母鸡在前, 狐狸就在后, 使故事形成紧张动态。通过两条线的交错发展, 使故事张弛不断变化, 最后通过狐狸的失败, 告诉人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所以表面的反复不是简单重复, 须仔细研读。

反之, 如有的故事情节反复多次, 较长, 又不是主题展开必须的过程, 只是简单重复, 则可适当删减, 根据实际, 随时调整。如《想长高的小老鼠》中最后小猫追小老鼠时, 有许多语言是重复的, 因为一般讲到这三分钟已过, 可以将重复的话语归并表达, 更利于故事性、趣味性。又如《馋猫小鱼钓鱼记》中, 对小猫去到的地方都有一些具体描述, 由于故事已经很长, 所以就可将这些删去, 又如小猫钓到鱼后, 对鱼的保存状况也有较多叙述, 也可忽略不讲, 使故事更紧凑, 同时也更符合幼儿审美趣味, 情节简单。

3. 注重幼儿接受特点, 语言幼儿化

幼儿故事讲述时必须注意到幼儿的语言接受特点。如《牙齿先生病了》中“来一穗刚出锅的玉米吧!”这“一穗”就不太符合幼儿的接受特点, 幼儿难以理解, 可以改成“一根”。又如《猫的第九条尾巴》中“耗费自己难得的运气去成全别人的圆满, 这或许是世间最大的慷慨、最真心的回馈了。”这里耗费、慷慨、回馈都较书面化, 孩子不太容易理解, 可以用更通俗浅显的的“浪费、大方、回报”来替换, 使孩子乐于接受。

故事讲述时间要控制在3分钟左右, 篇幅宜短不宜长, 如故事太长, 一般超过550字就要缩短, 因为时间长了, 孩子的注意力往往就分散了。如《小老鼠的漫长一夜》这一故事就较长, 其中“大老鼠躺在床上, 听着外面的风呼啦呼啦地吹, 树枝啪啪啪地敲打着窗户, 猫头鹰呜呜呜地叫, 还有小老鼠呼哧呼哧的呼吸声。不一会儿, 他又听到早起的鸟儿们在叽叽喳喳地叫……”类似的这些语段, 虽然较具体形象, 但因为多次反复, 使故事过长, 就可适当删去一些重复的部分。

故事《鳄鱼怕怕牙医怕怕》讲的是一场鳄鱼和牙医之间的心理较量, 用简单、反复的语句, 刻画了鳄鱼和牙医每时每刻戏剧性的心理变化。他们相互惧怕, 可是那颗蛀牙把他们凑到了一起。凶恶的鳄鱼只得乖乖听牙医的摆弄, 而红脸的牙医也只能壮着胆子上。鳄鱼:“我真的不想看到他, 但是我非看不可。”牙医也在想:“我真的不想看到他, 但是我非看不可。”从画面上看, 两个人物都别过头, 上身远离对方。画面色彩也是灰冷色。讲述时需将人物内心的这种纠结、惧怕、无何奈何等情感, 通过适当的语调尽可能形象直感地表现出来, 如语速慢而迟疑, 将每个句子分成四次停顿, 语调下降, 尾音渐弱。“真”、“非”语音加重强调, 语速放慢。通过这样搭建平台, 使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情感。

还需要根据语音表达调整文字, 字音不响亮的音节可以替换成发音响亮的音节。使故事讲得更顺口、听得更顺耳。同时还要注意语言的儿童化、口语化, 将书面语改成口语。《一闪一闪的月亮》中“通知所有的家禽, 都到院子外面来!”这一句, “家禽”既不口语化发音也不响亮, 可以改成“小动物们”。《狗和公鸡和狐狸》中“公鸡像平时一样, 引腔高啼。”“引腔高啼”语言书面化, 儿童不易理解, 不妨改成“放开嗓门高声唱起来”。幼儿故事中这样的语言还有很多, 这就要我们讲故事时时刻想到幼儿的接受特点, 及时修改调整语言, 使之口语化、儿童化、趣味性强。

有时还需要针对不同的讲述者自身条件, 调整故事内容。如讲述《没有牙齿的大老虎》时, 有一学生“没有牙齿的”这一短语发音始终困难, 到故事内容讲述则没有大问题, 但题目中“牙齿的”语调始终别着, 无论如何读不正确, 由于学生已没有时间再重新准备, 后来只好将题目改为“奇怪的大老虎”, 结果这个同学的故事讲述在后来的专转本考试中顺利通过。

有时如故事中有大量的数据、过于复杂的人名、太多的次要人物形象, 可以简化或删去展开部分。如《馋猫小咪钓鱼记》中主人翁馋猫小咪太长, 可统一为小咪。如《钟老头买钟》中地点、时间反复, 十分难记, 可以做简单化的改编处理。

幼师生应该有意识地接近幼儿, 观察他们的言行, 熟悉他们的生活, 掌握幼儿心理, 爱他们所爱, 想他们所想, 做到“以孩子的眼光去看, 以孩子的耳朵去听, 以孩子的心灵去体会。”这样才能创造一个属于幼儿自己的意义世界。幼儿故事编构同时也有助于幼师生提高语言的分析、解读、综合、表达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有效地提升幼师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想象力。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在语言方面的目标之一是喜欢听故事。故事的意义是故事与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 只有在阅读讲述过程中产生。幼儿教师必须具有即兴演讲故事的能力, 具有改编幼儿故事的能力。每一个师范生都要加强讲故事和改编故事的能力的训练, 最终使每一个幼儿教师成为幼儿故事的创作者。

关键词:幼儿教师,幼师生,故事改编,策略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2010

[2]王素珍.幼儿教师口语训练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81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H].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32

[4]王海澜.故事教学的不同目的及方式的比较研究[J].当代学前教育, 2008, (3)

《幼儿故事讲述》 篇2

在我们家里保存着一张我小时候的特殊的照片,它是托印在一张绿色的海绵手印上,周围嵌着三条红丝巾,下面标志性地书写着“20xx”几个数字。如今拿出来看,照片已经泛黄了,我也认不出照片中的自己了,他显得那么幼小、稚嫩,很难感觉那就是八年前的我!

当时我在美国的一所叫“Newton Razor Elementary School”的小学上一年级,该校位于德克萨斯州的丹顿市,是一所公立小学。我刚上一年级时,跟那里的白人和黑人小孩玩的挺火热,平时经常和他们逗玩,很喜欢搞恶作剧,就在制作这张照片的同一时期,我用彩笔在另一位白人小伙伴背后偷偷地画上一张类似“ghost”的恐怖图像,图像上的面孔张着血盆大口,似乎要吞噬什么似的,看上去阴森可怖!当那小孩从别人身边路过时,因为身上的图像很可怕,其他孩子都特地绕他而过,于是他慢慢感觉到了不对劲,就脱下衣服一看,顿时就愣住了,他抿嘴一笑,马上猜到是我,便找上我理论,我因为惧怕他会向老师投诉,就矢口否认是自己所为,他见我不承认,便很生气地摊开手,无奈地摇了摇头,我突然有一种内疚的感觉,便对他说:“把衣服给我吧,我帮你找看是什么人所为!”于是他很犹豫地把弄脏的衣服交给我,将信将疑地看着我的眼睛,我知道他猜不透我想干什么,所以才这么注视着我。放学后,我把衣服带回家,让妈妈给洗干净,并在烘干机上烘干了,又用熨斗熨平,折好后放进一个衣袋里,第二天上学时,我特地找到那个白人小孩,很郑重地对他说:“给,这是你的衣服,已洗好了――请原谅我昨天的冒失行为,我向你道歉!”他笑了笑,伸手接过衣服,嘴里不停地说“No problem!”我见他原谅我了,心里如释重负,终于轻松地也笑了,我当时感觉自己一定笑得很灿烂、很开心!

这张老照片我会一直保存下去,伴随我童年的岁月,历久而弥新!

用光线讲述故事 篇3

关于灯光师的问题一: 灯光有什么用?

舞台离不开灯光。

每年12月31日,各大卫视都会推出跨年晚会。晚会上,不同类型的节目,不同情调的音乐,都会用不同的灯光效果来烘托气氛。

比如,开场大多是热情欢快的群舞,这时候,绚丽夺目的灯光可以一下子抓住观众的眼球。一些舒缓的曲子,就用蓝色等冷色调的灯光打造浪漫感觉。而魔术类节目,为了营造神秘感、突出魔术师的表演,往往只有一束白色的追光。

影视剧也离不开灯光。

对影视剧来说,调整光线的色彩、节奏可以营造气氛、帮助塑造人物。比如一部恐怖片,没有光线的配合,演员做再多害怕或吓人的表情,也不会让人感到恐惧,必须要有忽明忽暗的光线、晃动的光影才能制造出惊悚的气氛。王家卫导演的御用灯光师黄志明曾经说过:“假如拍摄一个下午4点两人约会的画面,一个好的灯光师就会通过灯光让镜头呈现出下午4点的感觉,这就是灯光师讲故事的本领。”

再举个直观的例子。我们看韩剧中的女主角,无论镜头拉得多近,她们的皮肤都是吹弹可破的。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不,有这样的效果,除了化妆,灯光也是功不可没的——灯光师可以通过补光美化人物。

总之,灯光的变化能带给我们震撼与遐想。灯光专业学习的就是如何控制灯光,行话称“打光”。打光不是简单地把灯光调亮调暗,除了明暗这个最基本的属性外,灯光还有色彩、图案、节奏和韵律等多种属性,打光就是通过控制灯光的这些属性,达到“用光线讲故事”的目的。

关于灯光师的问题二: 怎么报考灯光专业?

听了前面的介绍,如果你有点蠢蠢欲动想报考灯光专业,别着急,得先过艺考这一关。

相信每年电影学院报名的空前盛况大家都有所耳闻。是的,不仅是音乐、美术专业,播音主持、编导、摄影摄像、表演等传媒类的专业也是要进行艺考的。

艺考分为浙江省统一组织的统考和各大院校自行组织的校考。说不好究竟是统考有用还是校考有用,不同的院校、不同的专业会有不同的要求。比如我所在的浙江传媒学院摄影系,在我这一届共开设了6个专业,有本科的也有专科的,其中灯光专业算是重点。如果只通过统考没通过校考,就只能报考灯光专业以外的5个专业;而如果只通过校考没通过统考,就只能报考灯光专业。所以,为了多些选择,最好还是统考、校考通通PASS。

那艺考会考些什么呢?考试有两轮。初试是面试,考官会看一下你的形象,听你作自我介绍,再问些艺术方面的问题,比如你对画面、色彩的认知。复试是笔试,会考影片分析,比如放一部电影的几个片段,让你写出指定片段的灯光特点以及镜头运用等;也会考画面组合和摄影常识,比如,要求将打乱顺序的若干画面组合成完整的画面叙事段落,或者说一说相机的成像原理、光圈的相关知识等。

通过艺考之后,就可以拿到一张专业合格证,接下来,只要安心准备高考就可以了。

关于灯光师的问题三: 灯光专业具体学些什么?

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灯光师,必须熟悉各种光源的性质、灯具的特性、滤光片效果的控制,知道什么样的灯可以获得什么样的效果。比如,泛光灯光线柔和均匀,在舞台上可以大面积使用;聚光灯光斑中间亮、边缘清晰,适合局部投光……因而,灯光设计类的课程,如“光学基础”“照明艺术与技术”“影视照明基础”“舞台灯光”等,是我们专业的基础课,必须扎实学习。

有了硬性的理论基础,一流的灯光师还必须具备艺术上的“软实力”。举个例子,为一台舞台剧打光,首先要充分理解剧目主题,使灯光为剧目的整体表现服务;其次,在打光时,灯光师必须要衡量光线与阴影的平衡,区分面部造型以及前景、中景、背景。这就要求灯光师具备上佳的审美能力、极强的鉴赏能力和一定的文学修养。

为了培养“软实力”,学校会开设“影像作品分析”这样的课程。课堂上,老师会播放经典影片,然后从剧情、导演调度以及摄影灯光等专业角度展开分析。好吧,其实这样会导致再也不能好好地看电影电视了——当周围人投入剧情时,自己总会控制不住地去想这个镜头为什么要从这个角度取景、这个人物身上的光打得再亮些可能效果会更好……

另外,在课表上,你还能看到“摄像原理与使用”“电视摄像基础”“摄影技术与技巧”等摄影摄像方面的课程。灯光的首要作用就是照明,在拍摄中,它决定着画面的清晰度、色调和层次,可以说灯光与摄影摄像是一体的,灯光师是摄影摄像师的最佳拍档。所以,要学习这些课程也不足为奇,能让我们更深入地体会在什么条件下使用什么样的灯光照明可以拍出更好的效果。

关于灯光师的问题四: 实践的机会多吗?

一个好灯光师不是单看学历的,还要有实打实的真功夫,丰富的临场经验能帮助灯光师处理演出当中各种复杂的情况。所以,我们专业非常重视实践操作,纯粹的“老师上头讲、学生下面记”的理论课不那么多,摆弄各种灯具、拿机器拍摄是家常便饭。

我们专业每年都会有一个实践周,这时,学校会给我们放假,好让大家全身心投入实践,由此也可见学校的重视程度。不仅学校重视,我们自己的积极性也很高。比如大三时,班上同学6人一组拍一部短片,有的当导演,有的当编剧,有的负责摄影打光,有的负责服装化妆……一部短片拍下来,大家不仅对灯光师的工作,也对剧组的运作有了更多体会。如果你拍的短片能在国内外一些评比中拿奖,对今后找工作、深造帮助极大。

所以,学了灯光专业,一定要把握每一个实践锻炼的机会,认真对待。

关于灯光师的问题五: 打光、扛机器是体力活,女生不适合?

有些同学觉得,这个专业既要使用各种灯具,又要摄影摄像,体力很重要啊,女生看来是学不来的。

老实说,虽然一般情况下女生不会被要求干体力活,但是难免会遇到困难。刚开始接触打光的时候,为了加深对光线效果的印象,要摆弄各种灯具。一盏灯或者一台摄像机,轻则二三十斤,重则几个男生一块儿都未必抬得动,所以女生确实比较吃亏,很难坚持下来。当然,还是会有女生学灯光的,我们班就有7个,大家自然会照顾她们不干重活儿。在专业上,女生可以往灯光设计这个方向走(有的院校灯光专业侧重灯光设计),不一定要扛着灯去照明,而是可以设计一台晚会、一场戏的灯光效果。

关于灯光师的问题六: 学成后能和大导演合作吗?

当初学灯光,就是因为心中存有电影梦,不过实际上,灯光专业毕业后直接进剧组拍电视剧、拍电影的并不多,但可以选择去影视制作公司,从拍广告、宣传片做起,积累经验。大多数同学会选择报考电视台。每年,全国各地的省级卫视、县市级电视台都会到我们学校招聘,不过,能进省级卫视的不多,多数同学去的是县市一级的电视台。

还有个事实就是,不是说学灯光的就一定是做灯光师了。前面我说过,灯光与摄影本是一体,毕业后当摄影师的也有。编导、后期制作我们也懂,这些岗位也能胜任。这里我要再次强调一下实践的重要性,不论是进影视制作公司还是电视台,不论是做灯光师还是摄影师,或者编导、后期,像我们这样的专业,都是用作品说话的。作品相当于文科专业的论文、理工科专业的实验,是能力、水平的最好证明。

如果你想继续深造,也可以考研,不过本科开设灯光专业的院校本就不多,研究生阶段就更少了,基本只有上海戏剧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这几所院校可以选择。

考研的同学里,即便不再学灯光,也还是会往广播电视方向走的,像编导、摄影、摄像等,看你喜欢什么了。虽然是跨专业,但还是有共通点的。

写在最后: 成为灯光师,你得耐得住寂寞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我们的工作听起来充满艺术气息,工作氛围一定既浪漫又轻松,那就大错特错了。做灯光师,有时候为了调光线,要用到好几盏灯,甚至几十盏灯,各种位置、亮度、色彩组合搭配要不断尝试才能得到最佳效果。

灯光师的工作不但不浪漫不轻松,还颇有些“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感觉。说起王家卫导演的得力助手,摄影师杜可风、美术指导张叔平家喻户晓,而灯光师黄志明有谁知道呢?面对这样的情况,黄志明却甘之如饴:“没有人知道也不错,我的专长在于现场布光,所以我就做灯光师。每个部门都要有很多自己的理想,其实灯光师可以帮助导演和影片很多!”

院校链接

开设灯光专业的院校主要有:

讲述故事抒发情感 篇4

本组课文,让我们看到了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在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一些动物;阅读书籍报刊时,我们会看到关于动物的故事……我们来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有关动物的故事,让同学从你的描述中体会到动物的情感,加深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

脑洞大开

这次的习作是写一种动物。你们都很喜欢小动物吧?平时你们会看到许多小动物,例如家中养的宠物:小猫、小狗、小鱼、小龟、小兔……你们不仅熟悉它们,而且知道发生在它们身上的有趣故事;在电视中还有专门介绍动物的栏目,在这些栏目中,你们可以看到许多平时看不到的动物:狮子、老虎、猎豹、猎狗、斑马、大象、野猪、鳄鱼……了解发生在它们生活中的惊险故事;在动物园中,你们也看到过小猴子、河马、鹦鹉、鸳鸯、孔雀、天鹅、熊猫……知道了发生在它们之间的美丽故事;在报刊书籍中,你们还阅读过有关动物的各种故事。另外,你们还可以在电脑上查询有关动物的相关知识。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它们也是有感情的,我们要了解动物,爱护动物,做动物的朋友。

指点迷津

1.要选择自己最了解的动物来写。你可能喜欢许多种小动物,但是要想把它写好,必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最了解的。只有最喜欢,才会最了解,只有最了解,才能把它的故事写生动,把它的情感表达出来。例文《一种可爱的动物——蜗牛》的小作者就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蜗牛来写,读了他的习作,我们可以看出他对蜗牛是很了解的,这和平时的认真观察、多看课外书是分不开的。

2.要具体描述发生在动物身上的小故事,表达动物的情感。认真观察,认真阅读,会了解许多动物的情感故事。这次的习作是写动物的故事,体会故事中所表达出来的有关动物的情感。因此,在习作时,不要简单地介绍有关动物的知识,而是要写出一个动物的小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去体会动物的情感,获得有关动物的知识。

讲述我家的故事 篇5

——母爱如海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母爱是辽阔无比的大海,母爱是一棵参天大树给我们遮风挡雨。

5月8日,我多么激动,“母亲节”三个大字在我心中缠绕,望着蓝天白云,鸟儿们快乐玩耍,这就应是鸟儿献给妈妈的游戏吧!一架飞机从云里飞出,那白云就是飞机的母亲,飞机能在天上自由飞翔给妈妈带来自豪,这就是它的礼物吧!要不给妈妈买枝花?不行,太简单,唱支歌?不行,妈妈很快会忘记,那能不能炒一盘香喷喷的饭菜?好!就这么办。

我拿出土豆,准备给妈妈炒盘土豆丝,我先把土豆切成丝,然后把它放进盆里,开始洗,洗干净后,把油烧烫,把土豆丝放进去炒,再放好调料,炒一会儿,美味无比的土豆丝完成。

妈妈回来了,我情绪好激动,这一刻总算到了,可我却突然失语,但我想起妈妈平时对我的关心、爱抚,我便鼓足气儿,用最甜蜜的声音说:“祝妈妈母亲节快乐!”

妈妈先是一愣,便立刻笑了起来,她笑得那么甜,就像春天里美丽的桃花,我明白,这是妈妈欣慰的笑容,我也十分高兴,像心田里照进了阳光。

妈妈不但很爱我,而且很注重我的学习。

讲述故事抒发情感 篇6

本组课文,让我们看到了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在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一些动物;阅读书籍报刊时,我们会看到关于动物的故事……我们来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有关动物的故事,让同学从你的描述中体会到动物的情感,加深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

脑洞大开

这次的习作是写一种动物。你们都很喜欢小动物吧?平时你们会看到许多小动物,例如家中养的宠物:小猫、小狗、小鱼、小龟、小兔……你们不仅熟悉它们,而且知道发生在它们身上的有趣故事;在电视中还有专门介绍动物的栏目,在这些栏目中,你们可以看到许多平时看不到的动物:狮子、老虎、猎豹、猎狗、斑马、大象、野猪、鳄鱼……了解发生在它们生活中的惊险故事;在动物园中,你们也看到过小猴子、河马、鹦鹉、鸳鸯、孔雀、天鹅、熊猫……知道了发生在它们之间的美丽故事;在报刊书籍中,你们还阅读过有关动物的各种故事。另外,你们还可以在电脑上查询有关动物的相关知识。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它们也是有感情的,我们要了解动物,爱护动物,做动物的朋友。

指点迷津

1. 要选择自己最了解的动物来写。你可能喜欢许多种小动物,但是要想把它写好,必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最了解的。只有最喜欢,才会最了解,只有最了解,才能把它的故事写生动,把它的情感表达出来。例文《一种可爱的动物——蜗牛》的小作者就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蜗牛来写,读了他的习作,我们可以看出他对蜗牛是很了解的,这和平时的认真观察、多看课外书是分不开的。

九月,讲述他们的故事 篇7

很多平凡人总是在人生转角的选择过程中,在不断的放下和拿起之间循环着。有的人云亦云,有的随波逐流,有的甚至自我放弃。而我们本期主角们的过人之处正是在于他们坚守着自己最初的信念,演绎着别样的、更为精彩的美丽人生。也许,仅仅用勤奋与钻研,早已不能够涵盖他们的精神特质——因为这是一群因执着而“痴”、因热爱而“狂”的人。

在与信息技术相伴相随的日日夜夜里,他们倾心关注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课堂与本班的学生,而是将教育视线拉得更远——如何让农村孩子获得现代化教育、如何培育出国际信息学顶尖的孩子、如何使信息技术新课改取得实效……他们勇挑重担,在完成信息技术常规教学的同时,参与规划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他们是一个团队的核心,用自己精湛的业务能力和高尚的人格品质,感染着周围的年轻教师,引领着学科建设的良性发展。他们更是亲历者,见证并参与了教育信息化所带来的深刻教育变革。他们的成长历程,折射出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脉络。

深圳向世界讲述“春天的故事” 篇8

大运会开幕式第三章《文明在这里交融》, 开篇第一个节目——音舞诗画《春天的故事》显得尤其的清新脱俗。一位钢琴手稳居舞台中央, 双手在黑白琴键上翻飞。而舞台一角凌空拔起, 宛若一叶风帆迎击风浪。在这“风帆”之上, 一位身着白裙的小提琴手稳立其上, 用提琴声与下方的钢琴手交相辉映, 合奏起我们最熟悉的那首歌——《春天的故事》。

《春天的故事》是一首由蒋开儒和叶旭全作词, 王佑贵作曲, 董文华演唱的经典歌曲。歌曲描述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南巡的故事。每当这首歌唱响, 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深圳这块改革开放的前沿地。

在有数千年文明的古老中国, 深圳是年轻的城市。深圳1980年8月正式建市。只用了约30年, 深圳就完成了从一个边陲渔村到国际化大都市的“蝶变”。三十多年前, 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正是从这里圳启程。2010年, 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 当世人赞叹这座城市奇迹般的成长经历时, 深圳人谈到最多的一个词是:“未来”。“经济特区不仅应该继续办下去, 而且应该办得更好。”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提出的殷殷期待。

2011年, 正是深圳特区“下一个30年”的开局之年, 大运会适逢其时。

筹办大运会以来, 深圳投入150多亿元用于水环境治理;大运会前, 两千多辆新能源公交汽车驶上街头, 城市空气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

深圳市委书记王荣认为, 实现城市发展质量的大提升, 特别是市民生活质量的大提升, 这将是大运会留给深圳的最宝贵财富, 是对深圳特区开启下一个干事创业30年、进一步当好排头兵的内涵诠释。

多维架构下的故事讲述 篇9

2012年3月, 泉州电视台的社会新闻《新闻广角》栏目持续关注了一位名叫黄广河的河南籍务工者。黄广河1993年来到泉州市南安官桥内厝村打工, 并在那里与比他大10岁的张秀英结为夫妻。婚后两人接连收养了4个被遗弃的女婴。2012年, 50岁的黄广河被诊断出右腿股骨头坏死, 暂时失去劳动能力。走投无路的情况下, 他打了热线电话向泉州电视台求助。《新闻广角》栏目记者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 以13条新闻、15000多字、近50分钟的新闻体量, 记录下黄广河求助、受助、手术、出院的全过程, 展现了社会爱心, 收获了非常好的社会影响。

这样一组已经非常完备的新闻报道, 要怎样转为一期新闻专题呢?在接到这个任务之后, 编导开始推翻原有新闻报道的链条, 重建这一座专题的“大楼”。

一、时空重建:平行叙事的立体架构

电视新闻偏重条理清晰, 大部分按照时间顺序来进行叙述。而在讲述黄广河一家故事的时候, 编导采取了类似平行时空的架构, 找出了2006年拍摄的黄广河夫妻和他们所收养的“四凤”的影像, 与一家六口2012年的生活状态进行对比。画面上时空穿梭, 文字上也是正叙、倒叙反复穿插进行, 2012年、2006年、1993年到2000年这三个主要时间段里所发生的事件有层次感地交叠出现。这样的设置让观众在不同时间段的直接对比中, 沉浸于黄广河夫妇在清贫中毅然收养四个被遗弃女婴的感人故事, 体会“四凤”一家的起落变化。节目播出后, 不少观众通过热线电话、官方微博等互动方式做了反馈, 表示这样立体的表现方式并没有让观众形成理解障碍, 反而比之前的新闻更多了一份厚度, 也让观众更为触动。

二、细节选择:真实最有力量

正如哈维尔在《故事与极权主义》中所写到的:“每个故事都从一个事件开始。这事件, 也就是一种逻辑进入到另一种逻辑的世界, 成就了每个故事都从中生长并汲取养分的土壤:情况, 关系, 还有冲突。”《“家有四凤”之爱相随》的故事的起始事件是主人公黄广河的求助电话, 随后, 平行时空的叙事手法拉开了故事的空间感, 接下来, 就是各种人物关系、事件脉络和情感冲突的交织呈现。

人物类故事讲述最重要的就是人物的刻画。在这方面, 编导精心选择了“四凤”一家特别有代表性的同期声。比如黄广河说起当年在清贫的状况下连续收养四个女婴的想法, 他说:“干脆, 两个也是养, 三个也是养, 养!”朴实而极具震撼力的话语, 展现了黄广河善良与担当兼具的人物形象。

那么这样一个坚强的人为什么会向社会求助呢?这就是一个情节转折上安排好的冲突点。这一点, 编导让黄广河妻子自己来表达。她说, “还是自己劳动 (赚) 来的钱治病好一点, 要不是有这个问题, 我们根本不会给社会造麻烦。”同样朴素的语言, 折射了这一家人自立自强的骨气, 再一次提升了人物的真实度和好感度。

如果说对黄广河夫妻俩的描绘所遵循的是纵向前行的时间轴, “四凤”姐妹的每次出现, 就是在横向扩展的空间维度上让这个故事更饱满。在2006年的段落当中, 编导细心剪辑了许多“四凤”姐妹与父母亲昵相处的画面, 眼神、笑容、拥抱等特写给予观众足够的温馨和感染力。在2012年的时空中, 编导则着重让“四凤”姐妹以语言来进行表现。比如在医院陪伴住院的父亲时, 大女儿金凤调皮地说, “以前我犯错的时候, 我爸拿一根扫把追着我打。现在我体育好了, 他追不上了。”一句戏谑, 体现了一家人的亲密无间, 也藏着女儿对养父的爱。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人物刻画方式, 避免了短时间内手法的雷同, 让观众看了有新鲜感。

三、主题升华:“轻重搭配”丰富层次

黄广河的故事经过编导组的多次探讨, 最终被命名为《“家有四凤”之爱相随》。“爱相随”这三字, 用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定式, 传达了这一故事中所体现的大爱。这其中有六年后泉州电视台主播的回访、青年志愿者的热心帮忙、医院的慷慨免费救治、爱心企业的捐款捐物, 还有数不清的市民慰问。这些现场拍摄的素材极多, 都很感人, 编导在选材时果断剔除同类素材, 把精华部分恰到好处地穿插进故事中, 与“四凤”一家的互相扶持形成一种平衡, 把“小爱”和“大爱”有机融合在一起, 让主题不再局限于一个人、一家人的挣扎, 更体现了泉州这一外来人口众多的城市, 对于异乡人的扶危济困、仗义援手。这一主题的升华来自于有层次的段落设置和画面表现, 在普通电视新闻之后实现了专题应有的跃升, 从而使这一专题在精度、深度、高度上都达到了令人较为满意的状态。

讲述百姓故事做精品电视节目 篇10

讲述老百姓的故事, 是桐柏电视台生活类淮源风采栏目的重要内容。

新闻是传递信息的。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讲, 要把信息有效地传播给受众, 就得把信息写得能吸引眼球。现在电视、电脑很普及, 包括报纸、杂志几千种, 凭什么让桐柏人看桐柏电视台生活类淮源风采栏目?一是你传递的信息有用, 二是你的节目是身边的人和事, 邻家小妹, 隔壁大嫂, 对门老太;三是你节目里的人和事吸引人。前两点是栏目故事性的定位, 第三点是制作技巧, 就是讲故事。

二、讲故事的魅力

每个人都喜欢听故事。因为故事有情节, 能够吸引人;有人物, 人物有性格, 有喜怒哀乐, 能够打动人;通过听故事获得启示, 受到教益。

每个人都不喜欢听长篇大论, 不喜欢听别人讲大道理。因为大道理空洞抽象;长篇大论是材料的堆砌和数字的罗列, 枯燥乏味;人们愿意听人讲故事, 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关注事件发展, 关注人物命运, 被故事潜移默化, 受到某种启示和教益。

司马迁《史记》就是用一个个人物故事串起来的。他以人物为中心, 把有关的历史事件记载到人物传记中。指鹿为马, 项庄舞剑, 负荆请罪, 破釜沉舟, 看到这些成语, 我们就能想起司马迁给我们讲的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百家讲坛》的成功之处在于把经典作品 (《论语》、《庄子》) , 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传播给观众。观众在倾听专家学者讲述经典中的故事的过程中, 感受历史的天空群星灿烂, 先哲的思想多彩深邃。

三、讲故事的技巧

1. 有讲故事的意识

淮源风采栏目的观众是桐柏县的广大群众。所以, 所有反映老百姓生活状况, 描写老百姓情感世界, 传达老百姓心中愿望的故事, 都是好故事。而如何写好这些故事, 首先需要我们有一颗关爱百姓生活的心, 有一双敏锐观察百姓生活的眼睛。

在接触到一个题材后, 首先要有讲故事的意识。秋季严打给老百姓解决多少问题, 交通整治过程中发现哪些问题, 这家人夫妻恩爱邻里和睦, 你的一次旅行中的喜怒哀乐, 小区里的一些现象, 孩子很可爱, 老人很慈祥, 都应该讲故事, 也有故事可讲, 关键要有讲故事的意识。

生活中有许多有滋味的故事, 是我们仅凭想象而难以得到的。多倾听, 多采撷, 自然有故事。坐在办公室里, 发现不了好故事, 也写不出好故事。

2. 要具体

什么是具体?具体就是言之有物, 言之有人, 言之有事。

一具体就深入, 一具体就能够吸引人, 能够打动人。

具体就是讲故事, 就是讲具体的人, 具体的事, 具体的情节。

因为故事是在电视里播出的, 所以要求故事具备新闻的一些要素,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 人物、事件要真实。

具体的另一层意思是, 在做节目的时候, 要尽量把情节突现出来。在这里顺便提一下, 把故事做成“某某二三事”的节目是肯定不行, 故事的主角上情节, 不是人物。拿到一个素材以后, 我们就应当从情节的角度来考虑, 而不是以人物为线索。这或许会更符合故事的要求。

3. 有好的细节

穆青说, 一个好的细节胜过千言万语。我们至今记得焦裕禄用椅子顶肝部止疼的细节。细节是力量。大陆版的《色戒》为什么不过瘾?就是因为很多细节被删掉了。

在细节选择方面, 我认为还应当设计好一个关乎题眼的东西, 像《冰糖葫芦酸又甜》中的冰糖葫芦, 《指环王》中的指环。最近, 我看到了一个故事《总有一片能让你泪流满面》, 丈夫爱吃洋葱, 妻子每天都做这道菜;妻子爱吃鸭血粉丝汤, 丈夫却从来都不知道, 直到临终时, 妻子要求丈夫给自己买一份鸭血粉丝汤。妻子去世后, 丈夫一个人在厨房剥洋葱。他终于知道, 爱情就像洋葱, 一片一片剥下去, 总有一片能让你泪流满面。这里面, 洋葱很关键。

4. 有曲折的情节

好的电视节目要求故事性强, 情节曲折跌宕起伏, 一唱三叹, 才能让人欲罢不能, 回味无穷。

曲折的情节是由多个细节组成的, 是在细节基础上的深化。

讲故事不能平铺直叙, 在构思情节时要动一番脑筋。要想办法一波三折, 最好还能逐层递进, 做节目时要有矛盾、层次。也就是说要选择好几个转折点。要让故事中充满了乐趣, 把观众的心弦一会提高, 一会落下, 这样才能够保持故事一直有一股吸引力。

最初的故事作为口头文学的一种, 就是讲给别人听的, 传播的方式是听和说, 听的人可能会受感动, 可能会受启发, 但这些都是通过情节来实现的, 你可以在中间加一两句抒情或者点评, 但听的人最要听的还是情节, 有好的情节吸引他, 他就会目不转睛, 不能吸引他, 他马上就会走神儿。

曾经看到一个故事———《太阳从西面升起》, 故事讲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画了一幅画, 参加全省少儿美术比赛, 那画画得很好, 但最终却因犯了个常识上的错误, 小姑娘因把初升的太阳画到了西边而落选。老师不解地去问小姑娘, 你怎么会将太阳画到西边的呢?小姑娘哭着说:我就是要让太阳从西边升起……原来, 她爸爸和妈妈吵架了, 爸爸出走了, 临走时说, 要我重回这个家, 除非让太阳从西边升起。所以小姑娘就天天盼望西边出太阳了……

四、把淮源风采栏目做成有故事性, 必须有丰厚的文化素养和文化积累

做节目要有故事的意识, 要具体, 有好的细节, 有曲折的情节。事实上, 这些东西都是外在的东西, 要有故事性, 让节目吸引人, 还必须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否则, 真正讲好故事就如同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丰厚的文化底蕴就像储存在大脑细胞中的某种信号, 又像融化在血液中的某种基因, 平时它们看不见摸不着, 一旦与现实场景接上头, 就会碰撞出绚丽的火花, 也就是我们说的灵感。

所以, 要把淮源风采栏目做成故事性强的节目, 必须当杂家, 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 才能成为高水平的电视工作者。■

讲述棋迷自己的故事 篇11

□文/隋杰

丈夫不讲究穿戴,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不露着就行。”惟一的奢侈品就是围棋,他舍得花上百元订各种围棋书刊,自费出门参加比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中逐渐淘汰的木制棋盘就有三四个,也好,可以做面板,可以做缸盖儿。终于有一天,儿子逼着我仔细地擦净一块淡绿色他比较满意的棋盘,占为己有。

儿子今年7岁,陆续地学了两年棋,刚开始是出于好奇而非兴趣。等他初步掌握了棋理学会了对杀,就再也不肯深钻下去,常常对着爸爸大叫:“我要下棋,不要学棋。”丈夫便软硬兼施,逼得儿子哭涕涕地坐在棋盘前,抹着眼泪儿苦恼地对着黑白子。

一天,儿子认真地对我说:“妈妈,咱俩跟他离婚吧?那就再也不用学围棋了!”我诧异地问儿子:“你知道什么叫离婚?”“离婚就是不用住在一起。”我忍不住笑起来,之后,丈夫便同儿子协商:如果不学围棋,今后便不准下棋,更不许摸围棋;如果学围棋,一切要听从安排。父子俩僵持了几天,儿子终于熬不住,狠着心关掉电视机,告别了动画片,乖乖地坐在棋盘旁,用小手抚着肋,专心地做起死活题,默默地摆着定式。于是,周六周日的电视围棋讲座前,儿子便似懂非懂地带着一脸的庄重坐在爸爸的身旁……

终于有一天,儿子眼中闪着狡黠的目光,神秘秘地央求我跟他对局。我晃着头不屑于跟手下败将交战,于是丈夫、儿子便一左一右,甜言蜜语地许愿,我便洋洋自得地下通牒——输赢就此一盘(我怕他俩纠缠不休)。随着落子,发现儿子已今非昔比,再也不敢大意,常常一步棋要仔仔细细地想上老半天。儿子神情悠闲地东张西望,在一旁跟丈夫窃窃耳语:“爸爸,‘大头鬼’她都看不出来!”气得我大叫:“不许说话!影响我思考”一不小心,儿子大笑:“上当了!倒扑!”我奥恼不已……绞尽脑汁收光每一个单官,我还是输给儿子二十多子。“不行,再来一盘。”我自悔前言,儿子正求之不得,于是,又一场大战展开……

灯光下,棋盘边,一家人其乐融融。

小伍的困惑

□文/花满楼

我的邻居小伍是个摆摊的小贩,常忙里偷闲找我杀上两盘。可能由于职业的缘故,嘴里总喜欢喋喋不休地说点什么,不时冒出些惊人之语,细细品味之下还真有些道理。

星期天的早晨我正躺在床上胡思乱想,小伍推门进来就嚷:“喂,你说,这下围棋的到底多大算老,多大算小?”看他认真的样子感觉很是可笑,就说:“怎么问这么奇怪的问题?”

“这个你别管,到底能不能答上来?”

“围棋选手的运动寿命都很长,要说老,怎么也得五十岁往上吧。但是,凡事都有个例外。”我先打了个埋伏。

“你看看这个,”他掏出张《体坛周报》,“刘小光获‘南方证券杯元老赛’冠军,他能有多大呀?”小伍一脸的疑惑。

“原来你说的是这事呀,你没见人家头发都快掉光了,这还不算老啊。”

“你少唬人,他年轻时头发也不多,还上电视做过广告哪。”

“跟你开个玩笑。有些事儿你还不知道,这次比赛规定只要是年龄满40岁以上的‘老’棋手就可以参加。刘小光刚好40岁,所以参赛资格不容置疑。”

“唉,人家咋就那么走字呢,我可从来没赶上过这种好事。那可是十多万块的奖金呀。”小伍羡慕得直流口水。

“你以为你是谁?人家中国围棋协会围棋部副主任的牌子是白挂的吗?”

“说的也是,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一层呢。”小伍恍然大悟,“原来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呀。”

“别在这跟我转,你懂几个问题,比如说王元……”

“王元?我认识。他主持的《纹枰论道》我最乐意看,嘴皮子比我还溜。可他白白净净的怎么看也不老啊,怎么也跑到这儿争起元老杯了呢?”

“那是人家保养得好,哪像你风吹日晒的显得那么沧桑。再说人家为围棋普及做了那么多贡献,照顾一下也是应该的。”

“可这个车泽武又是怎么回事?想当年李昌镐也着过他的道,不趁热打铁多赢他几回,怎么年纪轻轻就退居二线了呢?”小伍穷追不舍。

“要论卖菜你比我精,谈到这个你还差点。什么叫激流勇退懂不懂,还趁热打铁呢,守着成绩吃点老本是正经,等到什么都混没了,谁还认识你呀。”

“要不老聂也赶着趟这趟混水呢,还是元老堆里机会多呀。”

“真不容易,总算开窍了。我还有事,赶紧去卖你的菜得了。”我下了逐客令。

“我说中国棋手早衰得这么快呢,原来把心思都放这儿了。”临走,他撂下一句话。

我无言以对。也许,真被他说着了。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团结?

□文/奔放

各位好!我是一个在大洋彼岸的上海棋迷。看到国内棋界、棋评轰轰烈烈,真高兴。但最近,网上骂人愈演愈烈,真让人不是滋味。忍不住讲几句,请各位同胞海涵。

中国人的内讧是有名的,人虽多,却往往成散沙。到了海外,感觉尤甚。为了抢饭碗,有的人不惜以攻击同胞来抬高自己,殊不知团结才是力量。没有比被自己同胞伤害更痛心的了,您说是吗?

同样的道理,为什么要在中国围棋、棋圣、棋手成绩不理想时,大放厥词呢?我想有的人用近乎恶毒的语言,攻击名人时,要满足的只是一时的快感,一种哗众取宠的满足感,或许还有一点稿费,但失去的却是人格。老聂为祖国围棋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并且继续以不同的方式在作贡献,无论是多面打、道场、学校,都是在为普及提高围棋做的实事,并不亚于当年的擂台雄风。

还有,芮乃伟九段最近的胜利确实鼓舞人心。韩国人不是喜欢用蛮力吗,那我女将力量更大,击溃你,真让人爽!看到同为海外游子,能在异乡开创一方天地,深受鼓舞。所以我想老聂的话挺中肯的,高手自有他看问题的高度,您说呢?不必为一句本是对技艺的评价,联想到什么人身的攻击。一个人,气量要大一点。并不是聂老输棋了,就什么都不是了;芮九段赢棋了,就什么都好了,是吧?好在以老聂的豪放胸怀,芮、江九段的好涵养,是不会太计较别人怎么说的,只是小弟有点看不惯有人不负责的谩骂,打抱不平。将心比心,就会理解,退一步说,尊重长辈是中国人的美德,更何况是王老、聂老这样的功臣呢?连一个韩国的朋友都在关心中国的棋人棋事,那么中国人,你呢?你为什么不团结!中国人要是能手拉手,该是多强啊!朋友,你说是吗?

《幼儿故事讲述》 篇12

1 叙事策略的运用:“讲”故事

从故事型电视节目的字面上来看,故事是需要“叙述”的,故事是要被“讲”出来的,那么要将这个故事“讲”好,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情节的安排、叙事的方式、悬念的设置、省略与铺垫等。一个故事由多个情节串联而成,故事的发展靠情节的支撑,只有形成了一系列的情节链,故事内容才能更加充实与丰富。有名为《揭秘“神仙”李一的江湖骗术》的一期节目,在情节安排上就层层推进。大家都知道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神仙,但是这位名为李一的人却以“活神仙”自居了很多年,由一开始的水中憋气2小时22分的演员,变为后来救死扶伤的道士,再到被社会各界人士敬仰的“活神仙”,在揭露他骗人真相的时候,节目穿插了两个情节,一个是李一曾经的弟子揭穿他“通电治病”的这一骗局,第二是其另一位女弟子阐述出的李一曾多次对女徒弟有过轻薄举动,通过这两个坚实有力的证据,后又经过一系列调查,如高价卖“开光月饼”,开养生班,最终确定了李一就是一个“江湖骗子”,案件真相得以还原。

从节目的整体叙述作用来讲,节目十分注重悬念的设置。悬念可分为结构性悬念和兴奋性悬念。结构性悬念在于构建整个节目的整体框架,是大悬念,突出节目的中心思想。兴奋性悬念是指在节目中起到气氛烘托情节铺垫的小悬念,这种悬念往往在结构性悬念构架好以后在情节的发展中交相出现,加强节目整体的紧张感,有助于悬念的延伸。因为有不同悬念的插入,过程层出不穷,情节大起大落,对结果期待的强度不断增加,从而满足观众“为什么”和“后来呢”的强烈期待,深化节目内涵。判断一个故事成功与否,就要看其是否能够巧妙地在大的悬念和冲突之中悄无声息地注入各种小的悬念,不断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让节目的传播效果达到顶值。重庆卫视的《拍案说法》每期都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来结束,调动了观众连续收视的热情。所以,恰当的悬念设置,有利于故事的发展,在将要出现端倪的情况下将故事引入别处,再以人们意想不到的方式揭露迷津,达到环环相扣的节目效果,提高收视率就指日可待了。

2 技术手段的参与:“看”故事

“电视是一种独特的具有相对时空结构的视听传播媒介,它不仅是一个直接作用于人的耳朵和眼睛的感性媒介,而且能模拟人的视听感知经验,展示人的主观思维,把握人潜在感知能力的媒介。[1]”“讲故事”这一古老艺术既然已经被搬上电视,就应该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使电视节目跟上时代的潮流。在这方面,现代型的故事型电视节目表现尤为突出,它运用了大量现代化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视、音响等。演播室也设计了多演播厅,使故事性更加强烈,这也是节目具有吸引力的因素之一。同时,舞台上背景音乐的设置、光线氛围的营造、色彩的搭配、特效的制作等也日渐完善,使节目的视听效果达到了“质的飞跃”。

就《档案》节目为例,舞台上不再是单一的以主持人讲故事为主,而是加入了很多真实存在的物质元素,如30平米的LED大屏幕,16毫米放映机,开盘录音机,IPAD,模拟档案馆,三维特技沙盘区,中央表演区等,塑造了一个立体的视听空间。同时,主持人石凉摆脱座椅的束缚,在舞台各个区域走动,用手势和表情来诠释事件的发生,节目氛围较为逼真。如其中的一期节目《法航AF447神秘的失踪》,伴随着神秘的背景音乐,漆黑的演播厅中首先跳入观众眼帘的是巨大的航班到港信息显示屏以及不停跳动着的航班信息,模拟出真实的机场氛围。紧接着主持人摇动手中的影像机,大屏幕播放纪录片《空中劫难》的片段,接下来的节目使用留声机播放让保罗·特罗爱德克对此次失踪飞机信息推测的声音纪录;找到飞机黑匣子以后主持人又从模拟档案室中取出相关档案,向观众展示了飞机碎片照片,播放了遇难飞机的机长与乘客在飞机遇难之前的录音,一切神秘信息大白于世。整个节目灯光的切换,声音的运用使整期节目异彩纷呈。

3 明星主持人:“演”故事

近几年来,故事型电视节目出现了明星主持的趋势。如《王刚讲故事》的主持人王刚是说评书出身,敦实温和的长相加上睿智谦和的小眼镜,时而神秘,时而诙谐的语调正与《王刚讲故事》栏目的基调非常吻合,再如,北京卫视《档案》节目的主持人石凉,知名演员,还是一位文学硕士,凭着他独有的语言文化优势以及他精湛的表演,外加极富磁性的嗓音使整个节目别有一番韵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拥有了“明星化”的主持人,就能够获得相对稳定的收视率和固定的收视群。

更值得注意的是,故事型电视节目的主持人还在节目中承担着表演者的角色,他们有时作为旁观者进行评说,有时又沉浸在故事情节中以剧中人自居,多重身份来回切换,在“有限”的演播厅内演绎“无限”的生活场景。同时,主持人的个人风格也直接影响了节目的质量,他们不仅是节目故事的讲述者,更是亿万观众感知故事的“中间人”,电视故事的灵魂,他们的语言、表情、动作等一系列的反应直接影响到电视前的观众。

如《档案》的《蛇王陈远辉,死了都要爱》一期节目中,节目一开始主持人石凉就身着登山服,背着登山包,卖力地在弥漫着绿色的雾气树林中奔走跋涉,而且还伴随着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这里就是湖南郴州境内的莽山国家森林公园,突然这位登山者告诉我们行走的的同时要注意脚下,因为有蛇,配合着蛇“嘶嘶”的音响,屏幕切换到一条蜿蜒前行的蛇的画面,紧接着形态各异的蛇接踵而来。这段表演惟妙惟肖,不仅展示出了主持人精湛的表演能力,还让受众见识到了神秘的原始森林以及莽山人民居住之地的特殊性。

现在有很多节目不仅仅只要求主持人的“一枝独秀”,而是融合了更多表演者的参与,使节目更具真实效果,如《血战三湘》中,伴随着轰隆隆的炮声,舞台上几名士兵坐在荒废的战场中窘迫无助,等待救援;再如,《牧童遥指杏花村汾酒传奇》中,演员扮演的阎锡山将泰戈尔搀扶入座,伴随着主持人的讲述,两人把酒言欢,二人关系友好。无论是主持人的“独角戏”还是多个演员的戏剧表演,都为节目增加了看点,为故事型电视节目奠定了良好的收视基础。

参考文献

上一篇:医院考核下一篇:网络流行语社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