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排水工程(精选12篇)
给水排水工程 篇1
摘要: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主干课, 该课程对学生掌握实际工程应用能力有较高要求。本文以提高学生实际工程应用能力为目标, 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程考核方式和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工程应用,课程教学,案例式教学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是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是衔接市政给水系统和市政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科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该课程既包含相应的理论知识, 同时又具有工程性、实践性和专业性的特点。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快步发展, 给排水专业毕业生毕业后从事建筑给排水相关工作的比例越来越大。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就业形势和培养目标均对学生掌握工程应用能力、快速适应实际工作需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从工程实际出发, 切实提高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的教学质量, 对整个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影响。针对以上要求, 笔者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工作实际, 就以下教学工作实际进行总结。
一贴合工程实际, 改进教学方法
1. 结合工程实际, 把握教学目标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内容丰富, 相关基础知识与实践应用内容也较为繁多, 但多数高校该课程的开课学时多为48~56学时 (含4~8学时的现场实践教学) 。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 要想进一步提高学生工程应用能力, 在实际的授课中必须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授课内容进行筛选和排查, 制订出一个适合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大纲。授课时需要结合工程应用的具体要求, 对各章节的授课深度和重点难点进行把握。例如, 教材在讲到消防系统中消火栓的具体布置要求和方法时, 大部分教材中只是介绍了单排2股水柱和多排2股水柱等简单布置形式及要求, 如果教师不结合建筑类型向学生具体讲明消火栓的布置技巧, 多数学生并不能在结束本节的学习后真正理解如何合理地布置消火栓。所以教师授课过程中应注意结合工程应用, 确定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真正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采用案例式、启发式教学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这门课程主要教学要求是让学生掌握建筑给排水工程的基本知识、设计方法和要求, 为其将来从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与工程应用结合十分紧密。许多学生刚接触本门课程时, 由于没有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 缺乏实例的授课模式常使学习枯燥乏味, 制约了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课程内容本身较为繁琐, 教学过程中容易形成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造成学生平时只是粗略听一听, 考前集中突击背诵知识点, 严重影响了课程教学的效果。教师采用案例式、启发式教学则可以有效避免上述现象。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中可依照内容章节分为若干任务, 如给水系统、排水系统、消防系统等, 每种系统再结合不同类型的建筑条件图, 如住宅、办公楼、旅馆等, 即成为较为典型的设计案例。在每一章授课前, 教师可先向学生讲述相应的工程案例, 让学生理解即将讲授知识的具体应用,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生动的案例让琐碎的知识点系统化, 更有助于学生深入掌握基本知识。在教材理论知识授课结束后, 再将实际工程实例布置为大作业, 让学生通过实际的工程设计和计算, 巩固、检验所学的内容。
通过案例式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充分发挥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借助工程案例, 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筑给排水涉及非常多的设计规范和设计图集, 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其自主学习能力, 才能使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有关知识, 提高工程应用的能力。
二结合工程实际需要, 更新、补充教学内容
1. 加强对新技术、新方法的补充
在当前阶段, 建筑给排水工程中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涌现, 并被快速应用到实际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中。但这些新技术从开始应用到被大家普遍认可, 再到写入教材、编入教学大纲, 常常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当前的教材和教学大纲中更多体现的是一些传统经典的知识与理论。如给水系统中叠压供水设备、小区排水工程使用的HDPE双壁波纹管管材、排水系统特殊单立管通气方法等内容均在一些教材和教学大纲中未能充分体现。另外, 学生在完成这些内容的学习之后, 还需要2年左右时间才能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所以, 客观上加大了这种教与学、学与用的滞后时间, 加大了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对实际工作的磨合、适应的难度。因此,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工程实际补充建筑给排水工程新技术、新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2. 突出新要求、新规范
各种建筑给排水相关的设计规范和设计手册本身就是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材编纂时的重要参考资料。相对于教材, 设计规范和手册更加贴近实际的工程应用。在授课过程中, 要鼓励学生阅读规范、理解规范, 进而掌握并应用规范, 这是提高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重要方法。
近年来随着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水资源的重视, 新的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也不断出现, 如《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GB50974-2014) 、《细水雾灭火系统技术规范》 (GB50898-2013) 等。新的规范通常针对的都是实际工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对原有规范不适合实际应用的条文进行重新修订和组织。如《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对高位消防水箱的设置要求更为严格, 其容积大小也有进一步的要求。类似内容理应是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中学生应及时掌握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授课中, 所用教材仍引用旧版规范的原有要求, 这应得到及时更正和补充。要让学生在掌握建筑给排水设置的传统惯例之余, 能理解最新的设计要求及原因, 同时了解本行业最新的发展情况。
三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的考核对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大的引导作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考核依然采用较传统的平时出勤、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的考核方式, 可能在学生结合工程实际应用的效果引导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 如上所述, 在授课过程中针对那些实际工程案例教学可布置成大作业的形式, 再辅以课堂讨论, 引导学生对此类工程案例进行总结和分析。这种与案例式教学相适应的大作业加课堂谈论的考核方式可以有效地督促学生加强工程应用能力的锻炼。
另外, 在期末考试的开、闭卷形式上也有必要进行一些调整。我们安排课程考试时, 对具体考核内容进行区别对待, 采用开、闭卷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对建筑给排水的一些常识性、基础性的理论内容, 采用闭卷考试来测试学生掌握程度;对工程性、综合性的内容, 因为涉及一些基础数据、公式和计算表格, 可采用开卷考试来检查学生解决工程应用问题的能力。
四在实践环节上进行改革和优化
与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堂授课相对应, 课程结束后一般需开设一定学时的生产实习与课程设计。这两个实践环节对学生掌握基本的建筑给排水工程应用能力具有相当大的作用。但因种种原因, 实习与课程设计环节常常未能取得较大成果。
首先, 课堂授课效果是实践环节的基础, 对其有较大影响。只有在课堂授课过程中突出工程应用学习, 才能在实践环节获得更进一步的锻炼。其次, 实习与课程设计往往学时有限。建筑给排水的实习形式较为单一, 常为简单的参观实践, 学生走马观花, 难以深刻掌握相关知识。课堂授课深度不足, 课程设计也难以布置较为综合的实际工程项目, 且课程设计本身时间较短, 大部分学校无法做到1人1题, 这制约了课程设计环节的培养效果。通过改革优化实践形式, 将课堂授课与实践环节结合起来, 将案例式教学与课程设计训练结合起来, 是加强学生实际工程应用能力的重要方面。
五结束语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是一门与实际工程应用紧密联系的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增加案例式、启发式教学, 把握教学重点, 同时充实教学内容,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和实践环节, 有助于真正提高学生运用课程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 完成培养给水排水工程专业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增长主编.建筑给水排水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2]蒋蒙宾.《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技术与市场, 2010 (7) :81~82
[3]邓风、吴惠芳.提高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质量的途径[J].化工高等教育, 2009 (2) :66~68
[4]张树国.《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 2007 (S4)
[5]崔凤国、牟雪峰.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探讨[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2011 (5) :182~184
给水排水工程 篇2
给水管道设计秒确定方法:经验,平方根发,概率法
建筑消火栓组成:水枪,水带,消火栓,消防管道,消防水池,高位水箱,水泵结合器,增压水泵
充实水柱:水枪射流在26—38cm直径园断面内,包含75%-90%的密实水柱长度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组成:水源,加压贮水设备,喷头,管网,报警装置
自动喷水系统分类:湿式自动喷水,干式自动喷水,预着用喷水,雨淋,水幕,水喷雾
自动喷水水力计算方法:着面积,特性系数法
立管中水流3个状态:附壁螺旋流,水膜流,水塞流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所需的水压,水量是选择给水系统中增压和水量调节,贮水设备的基本依据
水封:设在卫生器具排水口下,用来抵抗排水管内气压变化,防止排水管道系统中气体窜入室内的一定高度的水柱
给水管网水力计算的目的:在于确定各管段管径,管网的水头损失和确实给水系统的压力
自动喷水系统水力计算设计目的:确定管网各管段管径,计算所需的供水压力,确定高位水箱的设置高度和选择消防水泵
给水排水工程 篇3
关键词:土建工程基础给水排水工程教学方法与手段学习主动性实习实践
《土建工程基础》是近年来新制定的高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很多高校均已开始纳入教学进程。相较于早期在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分别开设多门土建类课程(如《建筑概论》、《建筑材料》、《给水排水工程结构》等)的状况,该课程是全国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通过筛选、组织、优化,将土建学科的基础专业知识整合而成的一门课程,课程内容集中、精炼,并与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相关内容结合紧密,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
《土建工程基础》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和处理给水排水工程工艺设计与土建结构设计之间的关系,同时在拓展给排水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方面也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土建工程基础》课程至今仅有约10年左右的教学实践期,加上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师资条件、设备条件、生源素质等不同因素,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暂不明确。为促进《土建工程其础》课程的教学发展,在此,结合个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针对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现象,探讨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 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普遍缺乏实践认知。
除少数专升本转入的学生外,基本上所有本专业学生都是从高中直接升入大学学习的,几乎没有接触过正常的土建工程施工,对土建工程建设中的各类材料、结构组成、构件类型、组合方式及施工做法等缺乏最基本的感性认识。即使到了大学阶段,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实习实践也主要与专业工艺设计和工艺流程有关,实习基地多为净水厂和污水处理厂(站),学生实践的主要内容多为实际工艺布置与理论设计的对比、工艺的运行管理和维护,而没有专门设置土建工程方面的实习实践,这就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比如在讲述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的配置章节时,很大一部分同学对于各类配筋的设置及作用等知识因未曾见过钢筋的实际配置而难以理解,进而影响到结构设计计算内容的学习与掌握。
2.学生相关基础知识薄弱,影响课程学习的能动性,主动学习意识有待提高。
在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明显不足,主要体现在下述两方面:
其一,土建工程基础课程涉及的知识范围较宽,且知识性和理论性较强,这就要求学生有良好的主动学习意识和相关理论基础。一方面,没有良好的主动学习意识,丰富的内容会显得繁多和枯燥,如建筑材料和建筑构造章节的学习。另一方面,没有良好的相关理论基础,学生又会因为基础不扎实难以掌握新知识,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如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在于结构与构件设计章节,旨在让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同学了解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及计算方法,并能结合应用到专业设计应用中。教学过程中发现,该章节内容讲授困难较大,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于工程力学知识的掌握普遍较薄弱,一旦涉及到力学计算,相当比例的学生连最基本的力学计算公式均无头绪或印象模糊。
其二,学生对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影响学习主动性的建立。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自身所学专业只是给水排水工程,只要学好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就达到了基本要求,而在土建工程基础知识的学习上持可学可不学的态度,因此导致课程学习的主动性缺失。
3. 教学周期短,练习环节欠缺,课程的后续应用价值受限。
《土建工程基础》课程的授课学时按要求为不少于42学时,大多数高校为48学时,少数高校在60学时以上。与课程内容相比较,教学周期较短,基本上也就是完成理论知识的讲授,难以同时安排完成学生的练习环节。而课程本身虽然是专业基础课,但一般划分为选修课,因此没有安排专门的课程设计类实践。此外,学习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有一定难度,这难免会给学生带来只求考试及格过关的惰性心理,所学理论知识难以在应用中得以熟练和巩固,课程教学的效果和后续应用价值大打折扣。
二、 《土建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探讨
结合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在《土建工程基础》课程教学中,应着重致力于以下两方面调整:一是在注意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二是强化实习实践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既有利于学生加强感性认识,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1.注重理论教学,同时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1) 结合实例教学,合理导入课程,激发学生好奇心,并让学生找到学习成就的归属感。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理论教学顺利实施的保证。然而,学习主动性的建立,与学生在各阶段的心理状态也是息息相关的。首先,土建工程基础课程一般安排在第五学期开设,此时学生们刚步入大三,专业课程学习才刚刚开始,参与的实习实践也非常有限,即使有也只是走马观花,印象淡薄。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目的更多在于顺利通过考核,取得学分,对课程学习的应用价值并没有多少概念,甚至觉得学完以后没什么用途,该类现象即没有学习成就的归属感的体现。这种心理在很大程度上贻误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次,在课堂教学中,第一堂课或第一印象对学生建立学习主动性起着关键作用。第一印象正面积极,自然有利于调动学生情绪和学习热情;反之,消极懈怠的第一印象,只会让学生更加没有学成归属感。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在第一堂课时,进行课程内容的合理导入,给学生留下的最为深刻的印象,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绪论课的讲授,除阐明课程内容、学习目的、要求和方法外,可结合土建工程相关领域的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以及重大成就等适当拓展,从现实应用角度诱导学生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再如可选择以代表性的土建工程如鸟巢、英法隧道、三峡工程等说明土建工程的大型化、建筑材料的轻质高强化和有机化、施工过程的工业化和装配化、设计理论的精确化和科学化等内容,再引申到与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相关的土建工程的建设与实际应用方面等。如此一来,学生会建立起一种“理论与实践”的对比观念,与时代相关、与实际相关的知识也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最终的成就归属,从而对课程产生良好的学习主动性。
(2) 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优化授课方式。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在每堂课的教学时间内,要使学生能够轻松掌握各类土建工程基础和理论知识,并在45分钟内集中全部精力听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求知欲,让学生能充分有效的利用每一堂课的时间,对于课程学习来说才是事半功倍。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在授课方式上,要根据课程的教学特点和形势发展的需求,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启发、讨论和提问等多种综合教学方式,力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倡教学模式由教师主体型向教师主导型转化,鼓励并引导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保持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
其次,土建工程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理论性,这会导致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听课状态会产生由积极向消极的转变。因此,要根据学生听课状态灵活调整课堂安排:当学生的注意力出现懈怠的时候,应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如暂停讲授进程,改为习题或讨论时间。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临阵”情绪,重新调动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考察对学生对前期知识的掌握,起到复习和巩固的作用。
(3) 强化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的有机结合。
近年来,多媒体课件因具有信息表达方式的丰富性、生动性、形象性及功能的多样性等优势在课堂教学上应用广泛。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可以大大增加课堂教学容量,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还可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方式中语言表达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扩大知识领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领悟能力。《土建工程基础》课程内容涵盖面广,如建筑材料和建筑构造章节内容,以概念性知识学习为主,多媒体的采用可有效节约板书时间,并可结合各类图片、三维动画、工程录相、经典实例等手段帮助学生联系实际工程与理论知识,这对于尚十分缺乏工程观摩和实践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相对于传统教学只片面讲授文字性概念而言,多媒体课件讲解生动直观,有利于学生理解,能增加或保持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保证教学效果。
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板书的配合,防止出现过分依赖多媒体而适得其反的情况,尤其是在讲授结构与构件设计章节内容时。多媒体课件往往以直接简洁的方式清楚明了的将整个过程展示给学生,例题讲解的解题过程也基本上是一次性展现出来,学生听课的时候觉得很简单,自己也听明白了,但到了自己实际解决问题的时候,就不知如何下手。这实际上就是因为在讲授中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时间和思考过程,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缺乏对学生主观上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难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因此,在土建工程基础教学中,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应有机结合,各尽其用。
(4) 要求学生合理记录课堂笔记,促使学习化被动为主动。
俗语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的记录除有利于学生加深记忆理解,便于复习外,还可疏缓学生听课时只听不动状态下产生的惫懒情绪,尤其是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的情况下。经验表明,大多数采用多媒体授课的课堂,学生基本上不做课堂笔记,而是在授课后直接拷贝课件。据调查,拷了课件课后真正认真学习的同学只是极少数,大多数只是暂作留存在考试前集中突击复习所用,复习也局限于框架式的重点,不利于整体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因此,建议教师对课件的拷贝持保留态度,要求学生有选择性的认真记录课堂笔记,促使学生保持课堂的学习主动性。
(5) 改革考核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优良学风。
众所周知,成绩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依据,但仍作为重要依据的一部分,加上评优、评奖学金等与之直接挂钩,课程成绩的好坏对学生而言仍较为重要。然而,为取得好分数学生们大多选择在考前突击,死记硬背。最常见的做法是有少数几个积极主动性强的学生将老师的重点范围整理成笔记,共享给班上同学,大家复制打印后再分别强记硬背。这样的做法有以下负面影响:一是只有整理笔记的少数同学真正学到扎实的东西,但在考试的时候可能发挥不理想,成绩不如其他同学,影响后续学习的积极性;二是拿着整理好成果取得好成绩的学生,觉得好成绩的获得如此容易,别的课程以此效仿,只想等到临近考试拿别人的复习资料通过考试,而放弃主动学习;三是部分学生一边复习,一边担心成绩不如人,而将复习资料以各种形式带进考场,严重影响成绩的公正性;四是大部分学生对复习内容只是短时记忆,考试结束,基本就忘记。长期以往,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有很大欠缺,班级学风形成恶性循环,必将影响正常教学效果。
因此,探讨建立公正、客观、有效的综合考核方式,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建议考核评分时要考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实习实践能力及考试成绩等因素,综合评定总评成绩。同时,建议在课程讲授中注意突出和强调重点,考前不进行集中复习,或进行以学生答疑为主要方式的复习,以杜绝不良学风和考风。
2.强化实践教学和实习教学,结合课程开展适应于专业的课程设计。
对于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土建工程基础》课程的最终学习目标是掌握一定的土建工程基础知识,并能结合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知识完成工艺设计及工艺结构设计。
一方面,本课程体系中应合理安排实习和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习中增强对土建工程的感性认识。实践内容可据实际情况安排。如联系适合的实际施工工地进行参观实践,或联合相关土建专业实验室进行实习。通过实习实践,使学生不再局限于书本枯燥的文字描述,对土建工程知识有了“形”的了解,从而可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这同时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成就的归属感,并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另一方面,应合理设置与本专业发展需求相符合的《土建工程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主要内容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结构构件设计。在给水排水工程建设中,基本上所有的构筑物都与土建工程有关,这意味着除专业相关工艺设计外,各构筑物的土建结构设计也是必须考虑在内的。因此,加设《土建工程基础》课程设计,对培养既能完成专业工艺设计,又具备一定土建结构设计能力的综合型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三、 结论
土建工程基础课程对所有土建类相关专业都是极有实用价值的一门课程。对于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因地制宜地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土建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同时掌握结构设计和给水排水工程工艺设计知识,对于提高个人综合能力,增加就业竞争力,促进专业多学科交叉,研究新型水处理构筑物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刘绍峰. 多媒体教学的思考, 上海大学学报, 2003( 7).
[2]王芳.高校多媒体教学的利弊及其对策. 数字通信.2011(6).
[3]霍保全. 关于《环境土建工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9).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分析 篇4
(一) 建筑节水形势严峻
水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联合国一项名为“综合评估世界淡水资源”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目前, 世界上约有三分之一的人生活在淡水资源缺乏的环境中, 而如果人们继续像现在这样不加节制用水的话, 则30年后贫水人口数将可能达到三分之二。据称地球上有97%的水属于不可饮用的水, 而余下的3%的水资源中又有三分之二在冰川雪原, 不能直接供人们使用, 人们可利用的江、河、湖、泊及地下水的总量仅占地球总水量中极微小的比例。人们用水分配中农业灌溉占67%, 工业生产占23%, 市政民用占10%。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激增, 农业用水量已增长五倍, 工业用水量增长26倍, 市政用水量增长18倍。目前, 世界已有10亿人口生活在淡水资源贫缺的环境中。
(二) 水量浪费的隐患
1.超压出流浪费水量巨大;2.热水干管循环浪费水量巨大;3.管道及阀门泄露
(三) 重视设计所选水表的设置要求
1. 增加小区给水系统水表的设置。
它是合理用水分析和水量平衡测试必不可少的仪表。水量平衡测试是用水单位对本单位用水体系进行实际测试, 根据其输入水量与输出水量之间的平衡关系进行分析的工作。目前各城市节水法规中对开展合理用水分析和水量平衡测试工作均有明确要求。而增加小区进户总水表, 通过与各户水表进行水量平衡分析, 有利于查出漏水隐患。
2. 水表是法定的计量仪表, 其计量值是供水部门向用户收费的凭据。
使用合格给水管件及配件, 推广新型节水设备。由于管道及阀门泄漏问题, 采用合格的管材、阀门, 给排水设计、施工等方面应严格把关, 使用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新型节水龙头、节水型马桶、节水型洗衣机等已推出, 这方面的研究一直在进行。推广节水器具的使用是开源节流的节水措施之一。节能节水型的设备应为设计首选。
(四) 总结
建筑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正在飞速发展。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水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使水资源进入良性的水质、水量再生循环, 已成为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这一切都给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设计提出许多新的要求, 供水技术先进化的步伐亟待加快。
目前节水最关键的不是建筑节水技术, 而是人们的节水意识、人们的用水习惯。应倡导人们将淡水资源当作一种珍稀资源, 节制使用, 呼吁全民节水。
二、建筑给排水技术概况
我国建筑给排水自1949年建国以来, 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房屋卫生技术设备阶段即初创阶段, 自1949年至1964《室内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设计规范》开始试行时为止。
2.室内给排水阶段即反思阶段, 自1964年至1986年《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被审批通过时为止。
3.建筑给排水阶段即发展阶段, 自1986年至今。1986年以来,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 建筑给排水专业迅速发展, 已成为给水排水中不可缺少而又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阶段, 专业队伍上已具备积累了一定经验并经过专业培训的设计、施工、安装管理人员;技术上积累了以前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的新技术, 专业技术有了明显的突破和发展, 其中消防给水系统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发展尤为突出;组织上成立了全国建筑给排水工程标准技术委员会和中国土木学会给排水学会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近年来, 学术活动踊跃, 并加强了国际间的技术交流。
最后还应当重视智能化建筑中的给排水设计重视楼宇自动化系统和运用计算机技术对给排水设备进行测量、监视及自动控制。给排水专业主要对卫生设备及灭火设备方面提出监控要求。在给水系统中提出对流量、压力 (压差) 、温度、液位的监视、控制、测量、记录;排水系统中, 提出能对流量的测量、记录、阻塞的显示等;消防灭火系统中, 提出监控方式、监测位置, 并能及时反映运行状态。自动化系统起步较晚, 但现已有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在住宅区内给水计量开始推广应用远传水表, 徐州市已经开始应用, 新落成的科教小区采用了这一新技术, 并在几年内市区全面实行“抄表出户”。
在新世纪, 建筑给排水将担负新的历史重任, 面临新的挑战。建筑给排水将更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 并将重点调整到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并重, 公共建筑与居住建筑并重, 冷水供应与热水供应并重, 供水的水量、水压与水质并重等方向上来, 走上全面、均衡、务实、安全的发展之路。
三、以珠海市国际会议中心 (简称国会中心) 工程为例简要的分析大型多功能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1.给水系统大型多功能建筑给水系统的安全可靠性要求很高, 一旦发生停水将严重影响建筑功能的发挥。因此从工程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到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首先, 给水系统必须有可靠的水源保证, 其措施是从市政给水管网的两个不同位置 (其间有阀门分隔) 分别引入一根进水管, 并设置足够容量的贮水池。
其次, 必须选择合理的给水系统的设计方案。大型多功能建筑一般为高层甚至超高层建筑, 城市给水管网的服务水压只能满足底部几层的用水需求。而大部分楼层的用水必须考虑系统内部自行增压来解决;同时由于楼层较多, 给水系统中上、下层管道中的静水压力差必然很大, 为了避免下层管道的静水压力过大, 引起泄漏增加甚至管道、附件破裂以及产生水击形成噪音、振动, 因此给水系统必须实行竖向分区。
按是否设置高位水箱, 给水方式分为水箱给水方式和无水箱给水方式, 给水方式按竖向分区又可分为串联式、并联式、减压等三种给水方式, 其中减压方式又分为设减压水箱和减压阀两种。由于设减压阀效果好、投资少又不占建筑面积, 因此被广泛采用。
2.热水供应系统大型多功能建筑一般要求全天提供热水, 因此必须设置中央热水供应系统。热水供应方式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为了避免热水管道敷设过长而热量损失过多及管路易出故障, 一般选用分散式供热水方式。
国会中心即采用分散式供热水方式, 分别在酒店、会议中心楼、公寓楼设置独立的热水系统, 其水源由各天面水箱供给, 管网同冷水一样作竖向分区, 以保证两个系统的冷热水压力均衡。各区热水系统之中央热水设备均设于天面水箱下热水房内, 管网采用上行下回机械全循环方式以保证热水供应稳定。
3.消防给水系统大型多功能建筑由于内部结构复杂, 人流频繁, 加上室内木装修等易燃物品较多, 因此发生火灾的可能性较大, 一旦失火通过电梯间、楼梯间、管道井等很容易造成火势蔓延。所以这类建筑其消防给水系统应能立足于自救, 发生火情能迅速扑灭。
按照高层建筑防火规范要求, 国会中心消防给水系统应设计成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淋灭火系统、水幕消防系统等三个独立的消防给水系统, 并保证可靠的消防供电 (两个独立电源) 和消防水源。
4.排水系统大型多功能建筑要求排水通畅和通气良好, 若发生排水管阻塞现象则严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国会中心排水考虑分区排出, 地下层排水通过潜污泵强制排水。排水立管能够单独排出尽量单独排出, 酒店部分采用几根排水立管通过设于技术层的水平干管加以连接, 分几路排出, 每根排水立管均设专用通气立管。
5.特殊给水排水系统为满足大型多功能建筑特殊功能的需要, 如室内游泳池, 水景等, 相应地要设置特殊给水排水系统。国会中心分别在酒店22层天面 (供总统套房单独使用) 和裙楼天面设游泳池。游泳池水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如浑浊度不大于5度, 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00个/ml等, 因此游泳池用水必须进行循环水净化处理, 一般采用接触过滤和消毒等措施, 使池水不断循环使用, 只需补充少量补给水。
6.管道设置安装技术大型多功能建筑由于管道设备种类数量较多, 包括水、暖、强电、弱电等各种管道设备, 必须进行综合布置, 防止“打架”, 另外必须注意美观、隔振、防噪声等问题, 因而对给水排水管道设备安装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国会中心给水排水设备集中布置在地下层、天面及设备技术层。技术层高度仅2.2m, 布置各种横向管道及设备, 为保证安装维修方便, 必须具有较好的通风照明条件, 并有防漏防火等技术措施。
为达到美观效果, 各种管道立管、横管尽量隐蔽敷设, 措施有在吊顶内敷设, 暗埋于墙、楼板、柱子中, 以及通过管道竖井敷设各种立管, 各种立管通过管箍等零件被竖向固定排列在管井内, 并且每层分出横支管。为了防止火势通过管井蔓延, 管井应每层或隔层设防火隔断措施。为检修、操作方便, 管道井须设检修门。为在吊顶内横向综合布置各种管路, 水、暖、强电、弱电各工种须在设计过程中互相协调, 绘出管线综合布置图, 避免各种管道交叉敷设时出现矛盾;若在施工过程发生交叉矛盾时, 一般应遵循小管让大管、压力管道让重力流管道的原则。
综上所述, 大型多功能建筑给水排水各种设施较齐全, 标准较高, 其设计、施工要求较高, 值得专业工作者进行研究和探索。
四、结语
在新世纪, 建筑给排水将担负新的历史重任, 面临新的挑战。建筑给排水将更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 并将重点调整到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并重, 公共建筑与居住建筑并重, 冷水供应与热水供应并重, 供水的水量、水压与水质并重等方向上来, 走上全面、均衡、务实、安全的发展之路。
摘要:文章结合珠海市国际会议中心工程, 按照给水系统、热水供应系统、消防给水系要统、排水系统、特殊给水排水系统以及管道设备安装技术等6大部分对大型多功能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进行了介绍与分析, 提出了大型多功能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施工及材料设备选用等方面的若干要点。
关键词:多功能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参考文献
[1]姜文源等主编.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介绍 篇5
给水排水工程是一门应用很广泛的学科,它是以城市水的输送、净化及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有关的理论与技术为主要研究内容,与城市、城镇建设事业、工业生产、环保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学科。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城市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取水工程、防洪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工业给水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规划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大、中专院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给水排水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普通化学、分析化学、工程力学、测量学、工程制图、微生物学、水力学、电工学、给水排水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外语、计算机技术及绘图、污染物监测和分析、工程设计、管理及规划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水科学和环境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管理规划方面的基本能力,掌握对水的开发、净化、输送、回收与应用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接受工程师训练和初步的科研方法训练,具有较好地独立获取知识和分析、解决给水排水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规划给水排水系统、进行给水排水工程的工艺设计、施工、管理和简单的结构设计的能力并掌握水资源控制与保护、节水等相关知识。
毕业去向:政府机关与科研、设计、规划、教育、生产、施工、管理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给水排水工程及相近专业的工作,可去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施工企业做工程技术员,也可以去设计院设计图纸。
主干学科:土木工程、水利工程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专业英语、工程力学、材料力学、测量学、水力学、水泵与泵站、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土建工程基础、电工学、建筑电气、给水工程、排水工程、水工程施工、建筑给排水工程、给排水管网系统、水处理微生物学、普通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测量实习、工程制图、管道工程安装实训、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习、建筑给水排水课程设计、工程施工实习、CAD制图训练、物理实验、力学实验、化学实验、水质分析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安排40周左右。
主要专业实验:水力学实验、微生物实验、水处理实验(包括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曝气、气浮、污泥等实验项目)等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相近专业:环境工程
研究生方向: 市政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等开设院校
东北电力大学
新疆大学 长安大学(通过专业评估)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宝鸡文理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河北建筑科技学院 河北理工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太原理工大学 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扬州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东华理工学院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福州大学 南昌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 郑州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桂林理工大学 大连水产学院
石河子大学 武汉大学 河海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沈阳建筑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苏州科技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重庆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通过专业评估)哈尔滨工程大学 江苏石油化工学院
中南工学院 清华大学 同济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湖南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四川大学 济南大学 长江大学
长春工程学院 山东农业大学
青海大学 沈阳大学 大庆石油学院
华侨大学 武汉科技学院 湖南城市学院
甘肃理工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 浙江科技学院 孝感学院 西华大学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优化研究 篇6
【关键词】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优化
建筑是支撑城市的发展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系统规划的楼宇已成为城市的重要名片。时下,建筑业遍地开花,给水排水工程作为建筑建设使用中必不可少的关键工作,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国目前的给水排水工程发展至今,包含三大体系:城镇给水排水工程、工业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因建筑越来越多、越来越高,也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需要进一步的优化设计,适应建筑行业的变化需求。
一、建筑给水排水概述
建筑给水排水是给水排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中水循环的系统工程,给水工程主要包括室内给水系统和室外给水系统。室内给水系统是指供水管道的水在满足用户需求的情况下输送到用户室内,由引入管、水表节点、管道系统及附件构成;室外给水系统是指从水源处取水,按相应需求将水输送到用水区,通常情况下由取水构筑物、水处理构筑物、泵站、管网等组成。排水是对水进行管道输离,与给水共同组成水循环系统。近年来,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给水排水量的增量较大,管道铺设长度增加的同时数量也不断增多,给管道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度增加后,火点也随之增加,在人员短时间内无法有效撤离的情况下,消防用水的建设维护显得更加重要。
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给水配件阀压力过大
在给水系统中,为保障水量的充足供给,通常会提供较大供水压,若是给水配件阀的压力过大,在某一时间段内,给水配件的实际出水量会远远超过配件额定的出水量,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影响给水系统的正常运转。此外,在给水配件阀压力过大的情况下,用户水龙头的出水过于急湍,会引起管道的震动,造成配件阀门、水龙头等配件的磨损,降低配件的使用寿命,长期如此,管道之间闭合不紧实,也会引起管道的漏水,浪费水资源。
(二)排出水资源的浪费
目前,各类建筑设施的排水量很大,在没有合理有效的废水利用情况下,造成一定程度的废水污染,影响了正常的生态环境。给水排水是一项系统循环工程,而不是单纯以水的排出为结束,现阶段生活废水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该问题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由于废水处理工程费用较高,废水的利用率一直不高。如果在给水排水工程中充分考虑废水的去向及开发价值,通过一定的措施提高利用率,可以有效节省水资源的浪费,提高循环水平。
(三)管道噪音
建筑中管道数量的增加,在水量加大的情况下造成了一定的噪音影响。在住宅用户中,静水的压力一般不宜超过0.35Mpa,水泵直接供水的高层建筑更应当充分考虑水泵的扬程,进行合理规划控制,避免管道噪音的扩散影响。
三、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优化设计措施
(一)合理设计管道管径
近些年,一遇强雨水天气,城市道路都会出现严重的积水,排水管道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排水作用是一大弊端。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中,同样需要考虑类似问题,排水量增加后,管道需要高负荷运转,进一步优化相关设计,提升给水排水的及时性是必须重视的问题。建筑给水排水系统中,废水管道的外径应当大于32mm,粪便污水排水管的外径至少应当是100mm,对不同管道应当采用不同的管径标准,同时满足使用实际需求,保障排水系统的运转正常。
(二)高层建筑消防给水优化设计
高层建筑消防系统不可缺少,如果发生火灾必须确保消防系统满足住户逃生需求,尽可能降低财物损失。高层建筑消防设计时,设计供水方式为分区分水箱串联加压供水,这种方法可以避免维护时造成其他区域不能正常运转,有利于系统维护管理。为了保障火灾发生后10min内的用水,每一级可设计两个消防水箱,当一个水箱出现故障时,另外一个水箱可以继续工作。在高层建筑给水设计时,不管是喷洒系统还是室内消防系统,都要设计系统水泵接合器的接力泵,确保使用安全性。各级泵站设计为固定供水设备,利用低频自动巡检装置,采用盘车巡检方式,提高运行稳定可靠度。
(三)排水系统优化设计
在进行建筑排水系统优化设计时,主要是针对雨水排放进行优化,要改变传统的尽快将雨水排放的观念,倡导运用LID LowImpactDevelopment(低影响开发)理念,LID是实现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生态技术体系,改变以往尽快将雨水排放的设计方式,设计时建筑雨水管道设计,可采取以渗为主,贮蓄排相结合的排放系统,有利于回补地下水。在小区或者校园建筑排水系统设计时,可以将雨水纳入LID系统,充分利用,储蓄雨水后用于地面冲洗以及绿化灌溉等。在设计排水系统规划时,设计师需要发挥全局性思维,全面考虑所在区域的污水排放系统、雨水排放系统、中水系统,做到人工循环系统和自然循环系统结合,控制径流污染,减少污染排放,因此LID理念可以作为排水系统优化设计的目标。
(四)给水系统优化设计
在给水系统优化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是节能节水,同时兼顾建筑物特点、用水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现主要分析高层建筑的给水系统优化设计思路,高层建筑设计时以二次供水前置设备+常速泵组+高位水箱的方式进行供水,利用高层建筑的设备层,设置适当容积的高位水箱,低区由重力作用供应,高区通过加压供应,水泵房采用二次供水前置设备,主要靠市政余压供水。如一高层建筑,高100m,市政水压0.25MPa。给水系统竖向分为四个区:低区(负3层-地上3层),中Ⅰ区(塔楼的4-11层,裙楼的3-5层),中Ⅱ区(12-18层),高区(19-25层),其中14层为设备层。在设备层设置一高位水箱,将二次供水前置设备放置在生活水泵房,高位水箱利用常速泵加压供给中Ⅱ区和高区,中Ⅰ区给水靠重力作用,10层至14层高度差为14m,无需设置增压泵即可供应中Ⅰ区的用水需求。该建筑单体加压部分水量为1000m3/天,因二次供水前置设备利用了市政余压,仅二次供水前置设备节省的电量每天就达120.6度,一年就可节约44019度,每年节省电费37279.69元。因此,供水安全、稳定、节水、节能,是给水系统优化设计的目标。
(五)因地制宜优化设计
建筑设计师要对建筑地周围的地形地貌详细考察,结合建筑物的高度和地面情况进行设计。例如,目前新建建筑大多为高层建筑,必须要考虑高层供水问题,建筑物越高,需要的水压就越高。常见的给水排水设计为将排水管埋在地下,用供水泵进行供水,但是这种方法难以满足高层建筑需求,不仅低层水压不稳且高层无水。因此,设计师要优化设计,因地制宜,采用楼顶水箱、二次加压、分区供水等方式,满足高层用水需求。
四、结语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是建筑工程的重要工作内容,需要充分严谨、科学的规划,在管路铺设时加强对施工质量的要求,积极利用新型的技术及管材,多措并举,保证水系统的流畅运转。同时要加强对废水的再处理利用,节省水资源,提高使用率,使水可以在整个给水排水系统中真正循环运转,更好地服务于用户,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筑给水排水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建筑设计环节,在实际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建筑地的特点,因地制宜合理设计。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给水排水系统安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包括噪音、地漏、消防等方面,这些问题都为设计提出了具体要求。设计人员应该从实际问题中吸取教训,优化设计方案。目前,随着城市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建高层建筑,这就对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高层建筑必须在施工前设计要排水管道路径,包括管线的内外径、管卡、配件尺寸等。在给水排水设计时要注重实用性、可行性和安全性有机结合。本文关于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优化的研究,只是进行了初步探讨,大部分为定性分析,仅有少部分定量分析,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完善和补充,比如建立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等。另一方面,目前建筑工程越来越复杂,因此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在设计时要考虑的问题和细节也更多,设计方案亟待优化。目前关于建筑给水排水系统优化设计理论研究的并不多,而设计优化的迫切性要求已经提出,仍然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孙裕静,王华.浅析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与节能[J].科技风.2015[04]
[2]孙源忠.浅谈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科技资讯.2014[09]
[3]颜正惠.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优化研究.华南理工大学.2012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质量控制 篇7
1.1 初创阶段, 自1949年至1964年《室内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设计规范》开始试行时为止。
其主要标志是我国开始设置给水排水专业, 房屋卫生技术设备被确定为一门独立的专业课程。第一代通过专业培养的建筑给排水专业技术人员走上工作岗位, 开始形成自己的专业队伍。
1.2 反思阶段。
随着一批批建筑工程的建成并陆续投入使用, 给水排水行业出现了一些不同程度的工程事故, 并给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一些影响。这促使广大设计人员开始对“一边倒”的向前苏联学习的模式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并完成了诸如生活用水量观测与定额制定规范等技术成果。在此基础上, 1964年6月1日制订并颁布了我国自己的《室内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设计规范》 (GBJ15-64) , 与之配套的高等院校教材《房屋卫生技术设备》、《给水排水设计手册》陆续出版发行。填补了我国建筑给水排水专业工程设计无规范、无教材的空白, 为确立我国建筑给水排水专业体系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1.3 修订阶段。
1966年-1970年, 尽管我国基本建设比较缓慢, 工程设计项目不多, 但意气风发的工程设计人员, 积极研究和吸收世界各国的先进技术和理论, 将一系列新产品和新技术成功地应用到了建筑工程中。为了适应民用建筑不断发展的需要, 建设主管部门组织力量以“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都能兼顾”的方针对《室内给水排水和热水规范》GBJ15-64进行了较全面的修订。第二版《室内给水排水及热水供应设计规范》TJ15-74于1974年6月1日正式发布施行。此后高等工科院校以民用建筑为重点的教科书“室内给水排水工程”作为试用教材出版发行。
2 技术控制
2.1 针对地漏水封的设置
根据建筑的关于给排水方面的相关规定, 对于地漏的水封方面有着严格的规定, 要求地漏顶面的标高应该在地面水平面高度的五到十毫米之间。这项规定设立的目的是, 如果地面的水封遭到破坏的话, 那么水封可以有效的阻挡污水管道中的有害气体进入到室内, 从而污染室内的环境,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当中却很少有对这方面的提及。一些建筑施工单位为了节省造价, 在施工的过程中, 一般都购买在市场上价格比较低廉的地漏, 这些地漏一般情况都满足不了设计需求, 因为它们一般在深度上都在三厘米以下。有些建筑在室内的厨房中设置了地漏, 那么由于厨房中地面上的水比较少, 加之冬季的时候供暖使得室内温度上升, 造成水封的干涸, 所以在水封的使用上最好使用高一点或者是最新型的防返溢的, 不进行安装也是可以的。
2.2 适当增设单体建筑户外控制阀门
在一些传统的小区住宅中对于给水的设计系统基本是一样的, 都是在立管的底部位置底层的上面设立一个控制的阀门, 在小区里也会设置一个公用的阀门。以本人来看, 对于阀门的设立是比较合理的, 因为如果因为某一户的水管出现了堵塞的现象, 那么就可以通过对阀门的关闭来进行维修, 而不需要对其他的用户造成麻烦, 这样的话还可以节省了维修的时间的工作量。如果是小区中的停水用户超过了100户的话, 就需要启动小区里公用的阀门。
2.3 管道噪音问题
2.3.1 当水管的管道在压力上超过了零点三到零点四千帕并且
管道的直径小于等于而是毫米的以及管路比较长的时候, 那么管道就会有震动的现象产生,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水流在流动的过程中速度比较高和管道之间产生了共振效应多导致的。对于这种现象的防止措施可以对管道的直径适当的增大, 或者是在接头出采用橡胶材质的接头, 以及在接头出安装减压阀来减小振动,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减压阀本身在运行的时候也是有噪音的, 那么在对其进行安装的时候, 就要进行反复的调整试验, 力求使噪音降到最低限度。
2.3.2 排水管道噪音问题。
排水管的水流呈不充盈和重力流状态, 噪音难免, 且受管道材质影响。试验资料表明, DN100管当流量为2.7L/s时铸铁管噪音值为46.5d B, PVC-U管噪音值为58d B, 故在要求安静的高档房间内 (睡房除外) , 宜选用柔性连接铸铁管。新产品芯层发泡隔音PSP管, 隔音效果好, 价格略贵, 也可选用。
3 管理控制
3.1 建筑给排水施工图审查要点
对于图纸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它是对整个的工程进行全盘的设计, 针对整个施工环节在每一个步骤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施工方法, 在施工用料上也做出相应的规定, 一定要按照实际的工程规定进行选择, 对于施工整体做出合理的造价预算, 可以说整个工程的大体方向都是在设计这个环节做出来, 在以后的施工中都是要按照设计图纸来进行的。给排水的施工图纸如此重要, 那么在设计之后, 就要对其进行会审, 要求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 可以参与到项目建设中的主要人物对图纸进行检查验收, 认真的熟悉图纸当中的内容, 真正的领会图纸的设计意图, 如果发现图纸当中和在实际的操作中有不相符的地方, 要及时的进行指正, 以便为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然后设计人员根据相关的建议对图纸进行科学合理的修改。
3.2 抓好安全文明施工
在施工的过程中, 一定要将安全生产贯彻到底, 安全生产是任何的施工项目都要放在首要位置来对待的事情。在给排水的施工中, 安全生产尤其重要, 一个细节的疏忽, 都会对以后的使用造成难以想象的损失, 所以一定给予足够的重视,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首先要在相关的安全规章制度上进行贯彻落实, 严格的制定安全行为规范, 从上到下的落实到位, 符合建筑企业中关于安全生产的相关文件要求, 对于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安全控制的部位都能够进行有效的控制。 (2) 对于在施工过程中控制措施要到位, 事先制定好相关的安全生产方面的目标, 对于在施工中关于出现安全事故要有相应的控制措施, 这些控制安全的施工设备等等都要有具体的安排。 (3) 对于在生产过程中的相关程序, 要进行合理的规范设计, 使生产的程序完全符合相关的建筑标准;在施工场地上一定要对其进行规范性的建设, 为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环境;对于施工的运行程序和人员的安排要科学合理, 相应的设计方案和控制措施要能够和实际相符, 使得事故发生时可以及时有效的应对。
3.3 加强原材料的质量的控制
给水排水工程节能技术与途径 篇8
1.1 合理使用太阳能
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 采用太阳能作为给水加热能源节能效果十分显著。当前比较常见的太阳能集热方式主要包括真空管和平板两组类型。其中平板型一般多用于小型热水器, 采用自然单循环方式, 水在集热器内加热后直接进入储水箱, 成本较低, 在抗冻能力方面较弱, 不适合北方寒冷地区实用。真空管型采用全玻璃真空管结构, 在玻璃管内水被直接加热后进入非承压水箱, 取水多采取落水法, 也可采取U型管组合分离式及金属热管组合承压式, 具有抗压、抗冲击、耐寒、耐热的特点, 采用双循环系统, 材料价格较高。
1.2 使用节能管材及阀门
给水排水用管材的管壁卫生性、光滑性、耐腐蚀性对给水排水工程节能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随着新型给水排水材料的出现, 传统镀锌钢管已经退出了给水排水管材市场, 塑料管材、复合管材等新型给水排水管材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并表现除了较优质的节能效果。给水排水工程中的阀门作为最常见配件, 其节能作用同样不容忽视, 其类型和治疗对节能效果同样有着十分明显的影响。与闸阀比较, 截止阀关闭情况更加严密, 节水能力优于闸阀, 因此应推荐使用节水能力强的截止阀。
1.3 使用节能卫生器具
节能节水型卫生器具具有较强的节水性, 推荐选择4.5 L或6 L坐便器, 此外坐便器建议采用两档操作阀门。卫生器具水龙头也应选择充气或泡沫口水龙头, 增强节水效果。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延时自闭阀门和红外线感应阀门调节水量, 提升节能效果。
2 给水排水节能设计及实施途径
2.1 在配件选择上使用新型节能器具
卫生器具是给水排水工程的关键, 也是节能技术的核心, 传统坐便器冲洗水箱多为9 L, 耗水量大, 耐用性和密封性也较差, 易出现“跑、冒、滴、漏”问题, 可能导致水资源浪费。新型虹吸式节水型坐便器冲洗水量仅为传统坐便器的50%, 且冲洗效果优于传统坐便器。浴室可采多种节能器具, 光电淋浴器、手拉延时淋浴器、脚踏阀淋浴器等均有较好的节能效果, 可实现30%以上节水量, 在水龙头选择上推荐使用陶瓷芯水龙头, 不仅具有较好的密封性, 节能效果也比较明显。
2.2 科学选择屋顶水箱浮球阀
目前屋顶水箱浮球阀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 除传统阀芯两步到位的逆开式浮球阀, 相继出现了液压式呼吸阀、液压式浮球阀、双筒浮球阀、导阀控制型浮球阀等新型浮球阀, 其中最新的导阀控制型浮球阀同时具有流量控制、泄压、减压、止回等多种功能, 避免了传统浮球阀开关不够灵敏的问题, 有效降低了溢流。
2.3 合理利用雨水
综合控制雨水径流, 构建科学的雨水利用系统, 将雨水科学运用在蓄水冲厕、城市绿地灌溉等方面, 将通过消毒处理的雨水传输到中水道系统, 在给水排水工程中起到“开源”的作用, 节约用水, 实现水资源的无害化、资源化、系统化利用, 缓解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2.4 精心设计二次供水系统
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中, 不仅要对一次供水的布局进行精心设计, 同时要将二次供水作为节能的关键环节。传统二次供水多采取水泵+水箱的供水方式, 能耗大、易污染。新型的二次供水方式多采用变频调速供水和气压罐供水方式。其中变频调速供水采用变频器调节电机供电频率, 实现了根据用水量大小动态调节供水量, 目前变频供水设备也逐步发展为变频气压供水和变压变量供水等多种方式, 其节能效果十分明显。该供水方式对设备的要求较高, 在用水量低谷要满足高效要求, 在低谷用水量不足高峰20%的情况下, 可设置小流量自动切换。如供水为持续小流量, 可采应断续供水的压力供水设备, 实现节水节能。
2.5 充分利用太阳能进行给水供热
科学利用开发新能源是近年来广泛使用的一种新方法, 太阳能具有清洁、环保、安全等特点, 其保温性能和集热性能均十分突出, 且具有操作简单, 方便实用等特点, 在实际使用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产品, 综合考虑抗冻性能、抗热性能、耐冲击性能等, 在北方地区易采用更加可靠的防冻产品, 对集热系统则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并联或串联方式达到水流平衡。
2.6 生活用水防污染处理
二次供水是城市供水体制中的关键环节, 而储水设备的出现增加了给水污染的中间环节, 提高了水污染的可能性。在生活用水防污染方面, 应尽可能减少给水中间环节, 如果市政管网条件允许尽量直接从市政管网吸水, 尽量采用变频二次供水设备, 如必须设置水箱, 建议采用卫生性能更好的玻璃钢水箱, 并在溢流管上加装必要加防鼠网、及防尘设备。在管材选用方面, 应选择铝塑管、聚丁烯管、聚丙烯管、交联聚乙烯管等卫生条件较好的观察, 避免运输环节污染。
3 结语
给水排水工程中技能技术发展十分迅速, 在具体实施中, 要求我们抓住关键环节, 科学运用节能新技术, 制定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 全面提升给水排水节能水平, 发挥节能技术优势, 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提升。
参考文献
[1]印春喜, 侯磊, 尹凤玲.建筑给水设计中节能问题探讨[J].中华民居, 2010 (11) :198-199.
[2]王峰.建筑给水排水现状及发展趋势[J].给水排水, 2006, 32 (7) :62-66.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优化 篇9
1 建筑给水排水特点
建筑的高度越高, 其可能的火点就会越多, 那么发生火灾的几率也就越高。一旦高层建筑中发生火灾, 其火焰的蔓延速度就会相当的快, 而且消防和扑救火灾的工作难以进行, 这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了非常大的威胁。正因如此, 高层建筑的安全性远低于低层建筑。所以在高层建筑给水排水的工程的施工过程中, 应该施工标准进行严格的控制, 以保证逃生通道的密封性优良, 同时对防火材料的选择也应该谨慎。高层建筑的排水量非常大, 排水管道又很长, 而且排水管道的数量又很多, 管道中的波动性非常高, 而且压力也比较大。要提升给水排水能力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对通气管系统进行设置, 另一种是采用单立管系统。这两种方式还可以稳定管道之中的压力。在对管道的材料进行选择时, 必须考虑以下两点:一是所选材料必须要有柔性的接口;二是所选材料的机械强度要极大。
2 建筑给排水设计的优化性措施
2.1 增加控制阀门
在建筑的底层增加控制阀门可以提高建筑的给排水能力, 其是对给水排水的设计进行优化的一个重要的措施。在以往的工程建筑的建设中, 设计师对给排水的设计都比较简单。每个建筑都有专门排水的管道, 设计师一般会在管道末端安装阀门, 起控制建筑排水的作用, 并且当异常情况发生的时候可以用这个阀门切断水源。这种给排水的方法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是当遭遇大雨时则很难通过阀门减小积水对建筑造成的影响。
目前在其它的给水排水方式已经在一些户外的小区开始得到了应用, 这类小区不是将控制排水的阀门安装在用来排水的管道上, 而是安装在建筑底层的地下。此外这种阀门的控制对象是整个建筑, 即所有楼层共同使用同一个控制阀门。由于这种优化设计具有明显的有点, 因此这种优化设计已经逐渐被人们认可。
建筑给排水很容易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当遇到下雨或下雪的时候, 建筑可能会遇到因管道堵塞而无法排除积水的问题, 当出现这种问题的时候就需要利用阀门控制好积水的排放。如果在地下安装控制阀门, 当底层居民发现管道堵塞无法排放积水时, 就可以及时地关好建筑底层的给水控制阀, 可以及时的防止由污水排放不顺利而带来的危害, 从而避免严重事故的发生, 有效地保证了居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这种设置阀门的方法可以在建筑遭遇积水问题时减少水管的污水的排放量, 从而保证建筑的环境。
此外, 户外的控制阀门还有另外的一个显著优点, 由于控制阀门设置在建筑的底层, 因此在高层建筑中, 如果高层居民需要解决一些给排水方面的问题, 可以让技术人员直接在底层切断水源。这样就能够减轻技术人员的工作负担, 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更重要的是这样能够减少对居民的正常生活的干扰, 为居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因此, 在地下设置控制阀门的方法得到了大多数人们的认可, 目前户外控制阀门已经在很多小区得到了应用。
2.2 控制排水管的管径大小
设计师设计建筑的给水排水时, 要将排水管外径设置在32毫米以上, 但是, 并不是所有的排水管外径都是这个标准, 举个例子, 排水管中粪便污水的排水管外径就应该严格控制在100毫米之上。设计师这样设计的用意在于使建筑中各类污水排放畅行无阻, 减少发生堵塞的几率, 因此, 必须对各种用途的排水管的管径大小进行严格的控制。但是地下管道又有一套另外的标准, 并不能套用建筑管道的要求。这是因为地下排水管道和建筑管道有着功能上的差异性, 外径仅仅32毫米对于地下排水管道是远远不够的, 原因在于当地下管道排放污水时, 通常情况下会携带着一些杂物和垃圾, 当这些垃圾和杂物出现在排水管道中时, 很容易引起排水管道的堵塞, 对排水管道造成负面影响, 而工作人员又难以将杂物垃圾都清理干净。因此为了避免这些负面影响的出现, 地下排水管道的管径总是会比建筑管道的外径大很多。
同样的, 建筑管道的外径通常也会比地面管道的外径小很多, 这是因为建筑管道的污水排放过程中通常不会携带大量的杂物, 而且就算建筑管道发生了堵塞事件, 相比于清理建筑地面的管道, 工作人员清理建筑管道的复杂度会降低很多, 工作人员也能保证污水及时的排放。然而, 一旦建筑地面的管道发生堵塞问题时, 各种麻烦也将随之而来, 为了解决管道堵塞、将杂物清理出来, 维修人员必须先将覆盖管道的地面挖掘开, 然后才能清理管道, 这样前期工作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更别提清理垃圾所要花费的时间了。因此, 设计师在选用建筑地面管道时往往会选择外径比较大的管道, 通常这些管道的外径会大于75毫米, 以此保证管道排放污水过程中不会发生堵塞。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是, 为了方便维修, 管道的管径通常要限制在150毫米以上, 这样才能有效的利用管道, 使得污水排放顺利进行。
2.3 因地制宜
设计建筑给水排水要因地制宜, 根据建筑地区当地的地形地貌扬长避短才能设计出更有利的给水排水方案, 所以建筑设计师应当充分考察建筑地区的地形地貌, 根据地形地貌的特点构造建筑图纸。当设计师动笔设计图纸时, 还应该考虑建筑物的高度以及底层地面情况, 如果是高层建筑就需要考虑供水问题, 因为建筑物越高, 需要的水压就越高, 设计师设计图纸的时候就要考虑到高层用户的需求, 对设计图纸进行适当的修改。
一般设计给水排水时, 排水管都是被直接埋放进地下, 供水时使用水泵将水压送到上层去, 满足居民的用水需求。但是这种方法的给水排水效率却不高, 甚至有时因为水压不稳定而无法向高层居民供水, 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这就需要设计师充分发挥专业水平, 并且做到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 比如高层建筑水压不够, 而低层建筑水压不稳定时, 设计师可以设计一个顶水箱装置在顶楼, 从而满足所有居民的用水需求。对于给水排水的优化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提高了建筑给水排水的工作效率, 这是一个设计理念的转变, 更是一个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
3 结束语
越来越繁荣的经济发展带动了整个建筑领域的快速前进, 人民生活越来越好, 对于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 只有不断地优化给水排水技术, 不断地创新才能符合建筑业的高速发展, 也才能给予人们更美好更值得信赖的未来。
参考文献
浅谈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管理 篇10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使用的管道,根据管道材质不同可分为:钢管、铸铁管、混凝土管和钢筋混凝土管、塑料管(包括钢塑复合管)四大类。
2城市给谁排水工程施工管理方法和措施
2.1
施工期间到各施工单位施工现场检查指导,杜绝违章作业。
2.2
监督检查各施工单位安全管理机构能否正常开展工作,施工前安全教育以及施工中各项安全措施是否已经全部落实。
2.3
各施工单位开挖管沟需要断路时,应提前上报总承包单位,总承包单位应根据施工道路布置条件,统一安排在同一时间内、同一条道路上,几个施工单位在若干处开挖管沟施工并恢复道路交通。
2.4
凉水塔安装施工要以防火工作为重点,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使用电动工具时,对导线绝缘性和工具安全性进行检查,以防止电火花引起火灾。
2.5
总承包单位统一规划埋设临时施工用水管网,管线埋设在冰冻线以下,在施工用水主管网每100ram长度内应设置消火栓1个。
3作业指导书的管理与编制
3.1
审批制度。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将编制好的施工组织专业设计或施工方案经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后,填写施工组织专业设计报审表提交工程部、质监站和监理部会审。
3.2
技术交底与图纸会审制度。依据行业有关设计监理的规定,为把好工程设计图纸关,减少图纸的差错,将图纸中的质量隐患消灭在施工前,设计监理工程师在收到正式施工图纸后,分专业对施工图纸进行详细阅审,并提出书面意见。
(1)图纸会审。施工单位在收到施工图纸后,现场公司技术负责人组织该项目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阅审图纸,提出问题清单。土建工程与安装工程施工有交接的图纸先由土建与安装单位分别进行各自图纸审核后,应由土建监理组织对施工图纸进行联合会审,参加人员为土建施工单位、安装施工单位、土建监理、安装监理、设计代表、质监站、工程部。(2)设计交底。技术交底与图纸会审时,设计单位必须派该项目主要设计人或了解设计情况的工地代表出席,开工前在施工现场进行。(3)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的程序。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会由设计监理主持。工程部、计划部、物资部、质监站、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特别是施工单位的工地、班组直接参加施工的技术人员必须亲自参。
4试验与验收管理
4.1
碳钢金属管道在分段进行强度、严密性试验合格后,管段与管段相互联结的焊口和管段与管网联结的焊口,在无法做强度、严密性试验时,必须进行焊缝无损探伤检验,以确保联结焊口的质量。
4.2
铸铁管道与非金属管道试验时,各施工单位在各自施工区分界线附近井下临时封闭管口,首先从排水管网中管底标高最高处井口注入水。打开相邻施工单位分界处井下被封闭的管口,使上游管段中的水向下游管段排放。直到排水管网全部试验合格为止。
4.3
各施工单位在管线试验期间,应设专职人员设置、记录和拆除管线临时盲板。
4.4
供水系统和循环水系统管网水冲洗,应与供水系统、循环水系统各种水泵试运转相结合,使两项工作同时进行。
4.5
排水管线冲洗时,在注水的排水井壁与井底水流冲击处用镀锌铁皮做好防护。
4.6
循环水管道的大口径管段,在进行人工处理时,必须要有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并且不允许单人进入管道。
5城市排水管应用趋势分析
5.1
往柔性接口型式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用平口管安装成管道,用水泥砂浆封缝或用套环连接防止污水外溢,必将被淘汰。未来发展趋势是使用柔性结合的承接口式排水管。
5.2
大口径、多品种化发展趋势。自离心工艺的最大管径2000mm企口管诞生后,目前可生产到2800mm。生产3000mmF型大口径钢筋混凝土管也成为可能,未来越来越多的直径2000mm以上排水管都将被采用。
5.3
低压力排水管发展趋势。带低压运行的排水管不仅是设计需要,而且可以减少内壁腐蚀的出现。低压排水管可以用压力管的生产工艺来生产。综合成本与排水管同比接近。
5.4
绿色混凝土管发展趋势。在排水管的混凝土中可以应用很多有利于环保的工业废料,从而促进绿色混凝土在排水管材中的应用。
5.5
高耐久性方向发展趋势。我国使用排水管时间不长,在其设计寿命的验证方面尚缺少数据,但污水对混凝土管的腐蚀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仅仅是排放有腐蚀介质的管道,普通生活污水管也存在腐蚀问题,而耐腐蚀管的生产技术关键是突破以往水泥作为混凝土胶凝材料的观念,通过掺合料来改变混凝土的生成产物从而达到耐腐蚀的目的。这种排水管的应用将进一步拓广排水管的应用领域。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大部分管网是埋在地下的,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影响正常生产,甚至造成火灾、爆炸事故,而且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需要较长时间。因此,给排水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管理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李志强.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管理的探析[J].水务世界,2009,6.
小城镇给水排水工程规划浅谈 篇11
【关键词】给排水规划;给水管网;用水量;排水规划;排水体制
一、前言
我国城市化发展战略是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加快发展小城镇。预计本世纪末,全国设市城市达800个左右,建制镇20 000个左右;到2010年,全国设市城市将达1 200个左右,建制镇25000~30000个左右。全国城镇人口达6.8亿左右,城市化水平约为45%,其中小城镇人口所占比例达65%左右。从发展眼光看,今后我国的大部分人口将生活在小城镇。给水排水是小城镇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小城镇的特点,采用合理的供水方式、优化管网建设以及合理选定用水量定额,并在具有条件的小城镇中,逐步开展区域雨污分流,选用经济适用的污水处理方式。本文主要从加强小城镇给水排水管网规划设计着手,从而科学合理的推进小城镇城市化进程。
二、传统规划方法的弊端
造成目前我国水资源和水环境不断恶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在观念、规划方法等方面存在问题,难以有效指导给水排水工程的建设,其弊端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规划观念薄弱:单纯追求本城镇的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忽略了城镇在流域、区域尺度的水资源体系所处的位置,造成了区域尺度的水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划分水源的卫生防护地带和环境保护区。从而再次说明了如果不从区域规划着手,仅仅就事论事地编制单个小城镇的规划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2.城镇内部给水与排水欠缺综合考虑:随意性强,管网分布不合理,未能深入研究城镇各类用水的水质要求与给水、排水系统的关系,忽略城市水资源的综合利用,造成人类对水资源的浪费与破坏,如中水工程与雨污分流排放的规划意识不强;
3.欠缺与城镇规划的协调:给水排水管网规划作为城镇规划的一部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与城镇规划脱节,造成管道工程与给水排水构筑物等规划的不合理性。如排水管一般是埋设在道路下的自流管,其管径不但与流量有关,而且与坡度有关。在城市详细规划确定的道路控制点标高未知的情况下,很难合理地确定管道坡度。
三、小城镇给水规划原则
给水工程的任务是向城镇居民、工矿企业、机关、学校、公共服务部门及各类保障城市发展和安全的用水个人和单位供应充足的水量、安全的水质和适量的水压。
1.小城镇给水管网布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1)按照小城镇规划平面图布置管网,布置时应考虑给水系统分期建设的可能,并留有充分的发展余地;
(2)管网布置必须保证供水安全可靠,当局部管网发生事故时,断水范围应减少到最小;
(3)管线遍布在整个给水区内,保证用户有足够的水量和水压;
(4)力求最短距离敷设管线,以降低管网造价和供水能量费用;
(5)协调好与其他管道、电缆和道路等地下工程的关系。
2.用水量预测
城镇用水量预测是给水工程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规划用水量是决定水资源使用量、给水排水工程建设规模和投资额的基本依据。应根据城镇的地理位置、水资源状况、城镇性质和规模、产业结构、城镇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工业回用水率等因素确定。给水工程统一供应的城市用水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生活用水量
综合生活用水量指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不包括浇洒道路、绿化等其它市政用水。综合生活用水量为综合生活用水定额与规划人口数的乘积。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和综合生活用水定额应根据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和水资源充沛程度,在现有用水定额基础上,结合给水工程发展条件综合分析确定;小城镇用水人口少,居民住房条件、给水排水卫生设备完善程度、生活水平相应比大中城市低,用水定额也应相对降低。
(2)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及职工生活用水量
沿海小城镇工业企业以三资企业为主,山区小城镇工业企业以乡镇企业为主。小城镇工业企业的特点是规模小,以加工业为主,循环用水率低,设备、工艺相对落后。大城市的万元产值用水量对小城镇仅能做为参考值,不能生搬硬套。规划时我们是通过收集调查历年的工业用水情况,然后根据工业用水以往的资料按历年工业用水增长率以推算未来用水量,并适当考虑逐年提高工业用水循环用水率。由于小城镇工业企业职工人数少,职工生活用水难以单独计算。规划中把职工生活用水与生产用水合并计算。
(3)消防用水量
小城镇给水工程规划中不可忽略消防用水一项。消防用水量应按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和一次灭火用水量确定,其值不应小于城镇室外消防用水量标准。城镇室外消防用水量应包括工厂、仓库和民用建筑室外消火栓用水量。当工厂、仓库和民用建筑室外消火栓用水量大于城镇室外消防用水量时,应取较大值。如小城镇人口≤1.0万时,室外消防用水量为10L/s,而一座5001~20 000m3多层建筑其室外消火栓用水量为20L/s,会出现室外消防用水量小于民用建筑室外消火栓用水量情况。当小城镇人口≤2.5万人时,也会出现此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应注意采用较大值。
(4)市政用水量
浇洒道路和绿地等市政用水量在小城镇所占比例较小,小城镇规划时可采用综合生活用水量的3%~5%估算,也可合并到未预见水量之中。
(5)未预见水量
未预见水量和管网漏失水量可采用15%~25%最高日用水量计算。
四、小城镇排水规划原则
一般来说,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水体制有三种情况:分流制、合流制和混流制。从环境保护方面考虑,采用合流制排水系统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在同一个管渠内排除后全部送入污水厂进行处理后排放。但污水厂的处理能力增加太多,截流干管的尺寸很大,增加工程投资,晴天时又造成输水能力和处理能力的极大浪费,从维护管理方面来讲,是较差的。 分流制排水系统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除的系统。从环保方面来看,分流制将城市污水全部送至污水厂进行处理,雨水可直接排入附近地面水体,截流干管尺寸不算太大,比较容易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一般又能符合城市卫生的要求,所以在国内外获得了较广泛应用。是现阶段城市首选的排水体制。从造价方面来看,分流制可节省初期投资费用。从维护管理方面来看,分流制系统可以保持管内的流速,不易发生沉淀,同时,流入污水厂的水量和水质比合流制变化小得多,污水厂的运行易于控制。所以分流制是以后市政排水发展的趋势。 五、结束语 在近代历史中,随着人类居住和生产的城市化进程,给水排水工程已经发展成为城市建设和工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成为人类生命健康安全和工农业科技与生产发展的基础保障。给水排水工程规划涉及水资源、土木工程、管道工程、地质、气象、水文等多方面内容,规划较为复杂,不仅要对给水排水工程时间尺度进行预测,还要协调城市规划的空间尺度变化。小城镇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常被认为是简单的工作,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其实不然。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入附近的城镇,将会给小城镇的市政给排水管网带来巨大的压力。为推动小城镇城市化进程,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创建出一大批新型可持续发展小城镇,给水排水工程规划设计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任伯帜、城市给水排水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25-150.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质量控制的探讨 篇12
1.1 初创阶段, 自1949年至1964年《室
内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设计规范》开始试行时为止。其主要标志是我国开始设置给水排水专业, 房屋卫生技术设备被确定为一门独立的专业课程。第一代通过专业培养的建筑给排水专业技术人员走上工作岗位, 开始形成自己的专业队伍。
1.2 反思阶段。
随着一批批建筑工程的建成并陆续投入使用, 给水排水行业出现了一些不同程度的工程事故, 并给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一些影响。这促使广大设计人员开始对“一边倒”的向前苏联学习的模式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并完成了诸如生活用水量观测与定额制定规范等技术成果。在此基础上, 1964年6月1日制订并颁布了我国自己的《室内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设计规范》 (GBJ15-64) , 与之配套的高等院校教材《房屋卫生技术设备》、《给水排水设计手册》陆续出版发行。填补了我国建筑给水排水专业工程设计无规范、无教材的空白, 为确立我国建筑给水排水专业体系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1.3 修订阶段。
1966年-1970年, 尽管我国基本建设比较缓慢, 工程设计项目不多, 但意气风发的工程设计人员, 积极研究和吸收世界各国的先进技术和理论, 将一系列新产品和新技术成功地应用到了建筑工程中。为了适应民用建筑不断发展的需要, 建设主管部门组织力量以“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都能兼顾”的方针对《室内给水排水和热水规范》GBJ15-64进行了较全面的修订。第二版《室内给水排水及热水供应设计规范》TJ15-74于1974年6月1日正式发布施行。此后高等工科院校以民用建筑为重点的教科书“室内给水排水工程”作为试用教材出版发行。
1.4 发展阶段, 自1986年至今。
1986年以来随着建筑业的发展, 建筑给排水专业迅速发展, 成为给排水中不可缺少而又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在此阶段, 专业队伍已具备经过专业培训的设计、施工、安装、管理人员;技术上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并借鉴了国外的新技术, 专业技术有了明显的突破和发展, 组织上成立了全国建筑给排水工程标准技术委员会和中国土木学会、给排水学会、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
2 技术控制
2.1 针对地漏水封的设置。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J15-88) 规定地漏的顶面标高应低于地面5-10mm。此规定目的就是防止水封被破坏后污水管道内的有害气体窜入室内污染室内环境, 但是在给排水设计说明中很少有人提及。建设及施工单位为降低造价, 往往使用市场上价格低廉的地漏, 这种地漏水封一般不大于3厘米, 满足不了水封深度要求。有的厨房内设置了地漏, 由于长时间没有补水, 特别是冬季供暖时水封容易干涸。建议采用高水封或新型防返溢地漏。厨房内地面溅水很少, 可以不设地漏。
2.2 适当增设单体建筑户外控制阀门。
传统的住宅给水设计是在每一根立管的底层出地面处设切断阀门, 而户外小区内则是一个建筑楼群组共用一个地下控制阀门。笔者认为立管底部的给水阀门不可少, 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当底层住户发现下水管堵塞引起地面冒水时, 可以及时关闭给水总阀, 减少排污量, 从而有效地阻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而小区内多设阀门的目的则是为了物业管理部门在对楼上某住户的管道进行维修时, 能方便地从楼下户外将水源关闭, 从而减少对一楼住户的干扰。事实上, 下水道堵塞和管道维修均在所地免。笔者认为以停水范围不超过100户时设室外总控制阀为好。
2.3 管道噪音问题
(1) 给水管道压力超过0.3~0.4MPa且管径≤20mm及管路较长时, 管道会产生啸叫和振动, 这主要由高速水流动力与管道系统产生共振所致。综合防治措施有适当加大管径、采用曲挠橡胶接头、支架与管道接触处加橡胶垫以及加装减压阀等。但注意减压阀本身也有噪音, 要经反复调试, 使噪音减至最小。
(2) 排水管道噪音问题。排水管的水流呈不充盈和重力流状态, 噪音难免, 且受管道材质影响。试验资料表明, DN100管当流量为2.7L/s时铸铁管噪音值为46.5d B, PVC-U管噪音值为58d B, 故在要求安静的高档房间內 (睡房除外) , 宜选用柔性连接铸铁管。新产品芯层发泡隔音PSP管, 隔音效果好, 价格略贵, 也可选用。
3 管理控制
3.1 建筑给排水施工图审查要点。
施工图会审是施工管理工作中施工准备阶段的一项重要技术工作。是建设的基本要求。目的是减少施工图的差错。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顺利进行。降低建设资金。有关各专业技术人员在接到施工图以后。应认真学习图纸。熟悉图纸的内容、要点和特点, 弄清设计意图。掌握工程情况。了解建筑结构。以便采取有效的施工方法和可行的技术措施。在审核图纸时。尽量全面地发现图纸中的问题。以便设计人员对审图时所提出问题做出修改和补充。
3.2 抓好安全文明施工。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控制程序贯彻ISO9000标准, 实施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控制程序。 (1) 明确建筑企业各级安全管理的方式及控制的重点, 保证对安全生产运行起作用的各个场所能得到有效控制的文件及相应的落实措施。 (2) 认真的搞好施工前的安全控制工作, 包括承发包施工合同条款中的安全保证措施与安全目标的制订, 对施工现场勘察和施工队伍营地的确定, 施工组织设计中具体安全防护措施的审批, 实施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控制”。 (3) 建立并保持施工生产过程中控制安全生产的安装, 生产过程的程序, 使施工现场布置规范, 为安装生产设备与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作业行为符合有关标准和规定;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技术参数、安全防护措施、设施和工程项目的变化进行控制, 并对其运行能力进行鉴定, 以防止事故隐患的发生、发展。 (4) 建立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法规的事故上报、调查和结案的管理程序。
3.3 加强原材料的质量的控制。
为保证工程质量, 每批材料进场时施工单位材料员、质检员必须对进场材料的品种、规格、外观等进行验收。要求包装完好, 表面无划痕及外力冲击破损, 整根管的外观应光滑, 无色泽不均现象, 检查管道的壁厚和圆度。查验生产厂商出具的产品合格证、质量验收报告及政府主管部门颁发的使用许可证等质量证。
3.4 实行跟踪监理, 加强过程控制。
(1) 要求管理人员对每道工序均进行过程控制。在施工过程中, 监理人员要进行跟踪监控督促承包商坚持实行工序施工活动前的操作技术交底制度, 向所有参与者明确施工质量要求, 由全员自觉维护工程质量, 提高质量水平;密切注意承包方在施工准备前各阶段对影响施工质量的各方面的因素和是否发生了不利于保证工程质量的变化, 以及工艺与操作情况是否始终符合要求等。
(2) 总监和总监代表要督促专业工程师、监理员认真执行质量安全巡视检查制度, 质量控制部门至少每周进行一次大型巡查活动, 要求专业工程师每天至少有6O%以上的工作时问用于现场巡查, 发现和纠正承包商的错误做法, 对使用不当材质、使用有缺陷的机械, 要责令及时纠正, 以免殃及工程质量。
(3) 若发现承包方有违反合同、施工规范的行为, 如材料质量不合格, 施工工艺或操作不符合要求, 现场上岗的操作工人、技术人员不符合要求等, 监理人员有权且应该予以处理。确保制定的各种制度得到实施, 质量保证体系得到落实。同时由于环境也对质量产生影响, 监理工程师要加强对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监理力度。
摘要: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是建筑安装工程影响建筑质量的重要因素, 我国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质量控制首先应该规范《室内给水排水及热水供应设计规范》, 其次从施工技术手段上和施工管理上进行质量控制。
关键词:现阶段,建筑,给水,排水,施工,对策
参考文献
【给水排水工程】推荐阅读:
给水排水工程科学工程08-09
给水排水工程与民生10-01
给水排水工程实习目的10-07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分析07-21
给水排水工程实习报告06-04
给水排水工程就业前景分析07-13
市政给水排水06-13
建筑给水排水复习08-19
给水排水设计及施工05-21
建筑给水排水节水途径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