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阴湿地区(共7篇)
高寒阴湿地区 篇1
当归是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以根入药, 有抗缺氧、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癌、护肤美容、抗动脉硬化、补血活血、调经止痛、去淤生新、润肠通便等功能, 是妇科“人参”。岷县是“药王当归”的故乡, “岷归”品牌独树一帜, 誉满全球。
1 种子性状和与之适宜的生长环境
当归栽培过程为2年, 种子薄片状, 每株重约23.09g, 寿命短, 室温下放置1年即丧失生命力;如低温贮藏, 寿命可达3年以上。当归育苗喜高寒阴湿环境, 尤其是海拔2500m左右的二阴区。土壤疏松肥沃, 富含腐殖质, 土质深厚, 排水良好的黑土为好, 土壤酸碱度中性或弱酸性。岷县秦许乡的西南部, 禾驮乡的东北部、东南部、东山区部分乡是岷县当归育苗的重要基地。因为该区域有良好的天然草场和富含丰富腐殖质的疏松土壤, 合理倒茬, 科学利用, 在育苗基地建设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 高寒阴湿地区当归育苗技术
2.1 繁殖方法
采用种子育苗繁殖方法。在采收当归时, 选择叶色深绿、生长健壮的植株作为留种株, 次年植株开花、结籽, 然后采籽、育苗、移栽。
2.2 适种环境
在海拔2500m以上, 年均温在6.5℃以下, 年降雨量在500mm以上地区可种植。岷县东山区、西南川山区可做育苗基地。
2.3 选地整地
育苗地宜在山区阴凉潮湿半山坡, 日照时间短, 光线弱, 且以斜射为主, 并要有良好的遮阴条件。一般选择坡度≤25°, 野草丛生的二阴山坡地, 生荒最好。以土质疏松肥沃、结构良好的黑土、黑油砂土为佳, 深耕20~25cm。生荒一般在4~5月开荒, 先将灌木毁草砍除、深挖成30~40cm大块“底朝天”晒干, 然后堆成小堆烧成熏灰, 俗称“山灰”, “山灰”是最好的基肥。随后深翻20~25cm, 耙细整平, 即可作畦。如用熟地, 初春解冻后要早深翻, 多翻几遍。深翻30cm左右, 耙细整平, 捡除杂草、石子等杂物, 按1m作畦, 畦高15cm, 畦间距30~40cm, 两侧与坡向一致, 做好后以备播种、忌重茬。
2.4 基肥的施用
种前施入基肥, 配合油渣, 667m2施农家肥3000kg、油渣100kg、施磷酸二铵30~40kg。农家肥及磷酸二铵在播种前均匀撒于地表, 随犁地混入耕作层土壤中。
2.5 种子选用
选择3年生正常成熟的、保存良好、无霉变、无病虫、发芽率70%以上的种子, 播前1天1kg种子用50%多菌灵或根腐灵粉剂5g拌种。当归种植应选择用适度成熟的种子, 即种子是粉白色时采收的种子。晚熟种子较饱满, 播后生长旺盛, 含糖高、易抽薹, 所以不宜选老种子。当归种子选择3年生种子, 忌选“火籽”作种子 (即1年生抽薹开花成熟的种子) 。种子要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保存, 无霉变、无病虫, 播前1天1kg种子用50%多菌灵或5g根腐灵粉剂拌种后闷种。
2.6 适期播种
播种前应该细心精选种子, 簸去秕子。当归苗播期宜在5月下旬至6月中上旬进行, 播5~6kg/667m2。在播种时, 在已做好的畦面 (俗称“垄子”) 均匀撒种, 稍加镇压, 加盖细肥土0.3~0.4cm, 以盖住种子为宜, 再用老扫帚轻拍, 使种子紧贴土壤, 以利催芽萌发。播种后均匀覆盖一层草, 覆盖量400~500kg/667m2, 厚约2~3cm, 遮光保湿, 以利出菌。
2.7 苗床管理
当归种子吸水膨胀后, 一般在地温10~12℃即可发芽, 以20℃发芽最快。播种后在温度湿度适宜的条件下7~10天即可出苗, 播后20天左右苗基本出齐, 40天后当归苗的根系发育较深入时可拔除杂草。苗高3cm, 3片叶子时, 再松土1次, 拔除杂草。4片叶子时再拔草松土1次, 促其生长。7月中下旬当归苗长出1~2片真叶时, 结合第1次拔草, 挑松苗床覆盖物;在5月中下旬第4片真叶长出时, 结合第2次拔草, 选择阴天揭去盖草。以后及时拔除苗床杂草。在苗期, 667m2用40%辛酸磷15m L, 兑水15kg, 喷雾可防治跳甲, 每隔5~7天1次, 共2次;也可追施适量氮肥, 能降低抽薹率。结合除草进行间苗、定苗, 苗间距约1.5~2cm。
2.8 起苗
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寒露过后) 起苗。挖取当归苗最怕伤根, 起苗时要精心筛选种苗, 直径小于2mm或大于5mm苗、侧根过多苗、病苗、虫伤苗及机械损伤苗拣去。苗子挖出精选后, 揪掉幼苗上的叶片, 约100苗扎一小把, 在通风阴凉干燥处, 苗头朝外放, 一把紧贴一把堆码成圆锥形, 使之失去部分水分, 降低呼吸强度。
2.9 贮藏
11月上旬, 在室外选一空地, 要阴凉、利水、通风好的地方, 深挖80~100cm、宽100cm, 长100~200cm的大坑, 用半干生土一层苗一层土堆积起来, 苗层厚5~7cm, 土厚约2~3cm, 贮坑填至离地面约25~35cm时不再贮苗。然后堆成“小山”, 高出地面, 以防积水, 一直贮藏到第2年春播开始才能移栽。
摘要:岷县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非常适合中药材的生长, 高寒阴湿地区的当归育苗在繁殖方法、适种环境、选地整地、基肥的施用、种子选用、适期播种、苗床管理、起苗、贮藏等环节中都有着特殊的技术要求, 这些都取决于种子性状和与之适宜的生长环境。
关键词:高寒阴湿地区,当归育苗,生长环境
参考文献
[1]杨祁峰.农业生产实用新技术[M].甘肃民族出版社, 2006
高寒阴湿地区 篇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3年在临夏州积石山县寨子沟乡进行, 海拔2 600 m, 冬春干燥, 夏秋湿润, 年降水量467~734 mm。前茬为油菜, 土壤质地为黑麻土。
1.2 试验材料
供试蚕豆品种为临夏地区主推品种临蚕9号, 适宜鲜食蚕豆生产。
1.3 试验设计
试验根据耕作方式及土壤容重不同共设3个处理, 分别为处理A:常规牲畜耕作, 土壤容重1.68 g/cm3;处理B:常规机器耕作, 土壤容重1.87 g/cm3;处理C:播前机器深松35cm, 土壤容重1.47 g/cm3。3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面积1 500 m2 (50 m×30 m) , 播种密度18万株/hm2, 开沟条播, 播深6~8 cm。
1.4 栽培方法
1.4.1 整地深松。
秋季整地时进行25~35 cm深松处理, 以保持疏松的土壤环境。
1.4.2 适期早播。
根据气温情况, 土壤解冻初期开始播种, 提高鲜食蚕豆出苗率, 过迟播种, 春季干旱, 出苗差, 有效花芽分化少, 降低鲜荚产量。
1.4.3 科学施肥。
鲜食蚕豆对磷肥、钾肥需求量较大, 因此在播种时沟施复合肥225 kg/hm2。
1.4.4 整枝打顶。
8层花时开始打顶, 防止徒长不结荚, 养分流失。
1.4.5 适期采收。
种脐开始出现黑丝时采收, 根据成熟程度分批采收, 确保鲜食蚕豆生产的标准质量。
1.5 测定项目与方法
1.5.1 土壤容重。
采用环刀法 (容积为100 cm3) , 测定耕层土壤容重, 每处理采用5点取样法, 分别测定, 用平均数代表小区容重。
1.5.2 生物学特性。
在鲜荚收获期调查各处理生物学特性。
1.5.3出苗率、植株死亡率。
统计出苗数, 直至无新苗出现为止;在出苗、开花期、鲜荚收获期分别统计植株死亡数, 计算累计死亡率。
1.5.4 鲜荚产量。
在鲜荚收获期用5点取样法在每个处理取1 m2, 计算鲜荚产量, 用平均数代表小区鲜荚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土壤容重对鲜食蚕豆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 随着土壤容重的增加, 株高、茎粗、单株分枝数、单株结荚数、每荚平均粒数均出现降低的趋势, 且除单株结荚数外, 处理C与处理A、B生物学特性均达到显著差异。随着容重的增加, 处理A、B与处理C相比, 单株结荚数依次降低17.4%、21.7%。由此说明, 通过耕作措施降低土壤容重, 能有效增加鲜荚结荚数, 这对提高鲜荚结荚率有重要的意义[2,3,4,5,6]。
注: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 下表同。
2.2 不同土壤容重对鲜食蚕豆出苗率、植株死亡率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 出苗率随着土壤容重的增加逐渐降低, 与处理C相比, 处理A、B依次降低2.0、2.5个百分点。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 植株死亡率增加。在鲜荚收获期, 处理C植株死亡率最低, 处理B植株死亡率最高, 方差分析显示, 处理B、C的植株死亡率在鲜荚收获期达到显著差异。由此看出, 通过深松处理一方面提高了鲜食蚕豆出苗率, 另一方面显著降低了植株死亡率。因此, 通过深松处理, 降低土壤容重对鲜食蚕豆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2.3 不同土壤容重对鲜食蚕豆鲜荚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 随着土壤容重的增加, 鲜食蚕豆鲜荚产量逐渐降低, C处理鲜荚产量最高, 达到26 670 kg/hm2。随着容重的增加, 处理A、B鲜荚产量与处理C相比依次降低2.9%、8.5%。处理C收入最高, 达到64 008元/hm2, 随着容重的增加, 处理A、B的收入与处理C相比依次降低1 836、5 472元/hm2。因此, 通过深松处理, 降低土壤容重, 可以显著增加农民收入, 是鲜食蚕豆生产的有效增产途径。
3 结论与讨论
土壤容重偏高是阻碍旱区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人类不正当的活动对土壤容重有重要的影响。该文研究土壤容重对鲜食蚕豆鲜荚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高容重明显减少鲜食蚕豆鲜荚产量, 降低经济效益, 这可能是高容重导致鲜食蚕豆根系生长受阻, 水分利用效率降低;高容重下鲜食蚕豆死亡率增加, 这可能是高容重导致鲜食蚕豆根病加重的缘故[2]。因此, 根据耕作措施降低土壤容重, 研究土壤环境对鲜食蚕豆生长的影响对提高鲜食蚕豆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有很重要的意义。
注:2013年临夏蚕豆鲜荚价格2.4元/kg。
参考文献
[1]南志标, 赵红洋, 聂斌.黄土高原土壤紧实度对蚕豆生长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 2002 (8) :935-938.
[2]张华华, 康玉凡, 葛军勇, 等.土壤施硒对蚕豆出苗及生长指标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4 (1) :57-62.
[3]李月梅.施肥对青海蚕豆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 2011 (4) :684-687.
[4]李春杰, 南志标.土壤湿度对蚕豆根病及其生长的影响[J].植物病理学报, 2000 (3) :245-249.
[5]柴强, 黄高宝, 黄鹏.供水及间甲酚对小麦间作蚕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酶活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 2006 (9) :1624-1628.
高寒阴湿地区 篇3
关键词:翻浆,产生原因,预防处治
公路翻浆现象是我国常见的公路典型病害。公路路基在冰冻过程中, 土中的水分不断向上移动, 使路基上部的含水率大大增加;在季节性冰冻地区的春融期间, 由于地下水位高、土基含水过多、路基土质不良, 再加上重复行车的作用, 路面就发生弹簧、松散、龟裂、鼓包、车辙、裂缝、冒泥浆、行车颠簸、路基发软、破坏路面、妨碍行车, 严重的还会中断交通, 因此处理好翻浆、养好公路, 使之经常处于完好状态, 以保证车辆安全、快速、经济、舒适的运行, 提高社会运输效益,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想处理好翻浆, 首先要找出翻浆产生原因, 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彻底根治。下面我以省道305线陇县至北道三级公路为例, 浅议高寒阴湿公路翻浆产生原因及处治。
1 S305 线的自然条件
S305线横穿张家川县城东西 , 由于该县所处纬度较高 , 地势高隆, 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高原气候, 因受地形和海拔高度的影响, 气候差异较大, 又由于降水量分布显著不均匀, 境内的气候又分为寒冷半湿润和寒冷半干旱两种类型。降雨降雪集中, 降雨集中在七八月份, 降雪集中在二三月份, 年极端最高温度26.7℃, 年极端最低气温-19.6℃, 极端最高地面温度41.9℃, 极端最低地面温度-22.4℃, 最大冻深度1.49m。S305线均处于寒冷半湿润地区 , 冬季漫长而严寒 , 夏季短暂而不热, 土质为黑色和黄色亚粘土、粉质亚粘土, 表层有腐植土, 地表水、地下水较丰富。
2 路基冰冻翻浆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一般翻浆形成原因
翻浆的发生过程, 主要是季节性冰冻地区雨季集中在夏秋之交或秋季。由于降水下渗使地下水位升高, 进入冬季, 当路基表面开始结冰时, 土孔隙内的自由水首先开始结冻, 形成冰晶体, 当温度继续下降时, 与冰晶体接触的弱结合水被吸引至冰晶体上冻结, 于是与冰晶体接触处土粒上的水膜变薄, 由于水分子的吸引作用, 路基下温度高处的水份不断向上移动, 当水源供给充足时, 发生连续移动, 就使路基上大量聚冰, 形成聚冰层, 如果聚冰层过厚, 路基中水份冻结后体积膨胀, 如超过孔隙所能容纳的数量, 就要引起路基冰胀, 严重时造成路面隆起开裂。春季气温回升, 路面结构层及路基开始化冻, 由于路面结构层的吸热和导温性较强, 使结构层本身及路基上面的土层融化, 因而冰冻层上即融化水份不能向下或两侧排出, 使路基上部处于过湿状态, 当温度继续升高, 融化至聚冰层时, 路基温度更大, 有时甚至超过液限, 这样路基化冻过程中的强度显着降低, 以至丧失承重能力, 在行车作用下依次发生鼓包, 弹, 开裂, 车撤冒浆, 路面大量破坏, 形成翻浆。
2.2 冻融翻浆形成原因
冻融翻浆由于春融化冻时期路基上层土壤里的水分太多, 一时排不出去形成的。当冻结线较长时期的停留在一定深度, 路基土壤暂时不再向下冻结, 于是地冻线以下未冻土壤里的水份就会源源不断地向冻结线附近聚流。冻结线停留的时间越长, 聚流的水份也就会越多, 于是地冻线附近就会聚流大量水份, 并冻结成一个相当厚的聚冰层。张家川县地区, 大致在地面以下42cm~63cm深度处。有许多地方 (如花园、马鹿等路段) 在1m多深处还有第二个显著的聚冰层出现。而造成翻浆的则主要是距路面较近的第一个聚冰层的那些水份。化冻时这些聚集来形成冰层的大量水份不能一下子排出去, 都积留在路基上层土壤里, 于是就形成了翻浆。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影响S305线公路翻浆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气候因素 , 张家川地区冬季漫长 , 当冬季开始时候 , 气温寒暖交迭, 起初冻结不深, 冻结线长期停留在距路面下较近的地方, 会有大量水份自未冻区源源不断地聚流到上层距路面很近的冻结线附近, 张家川化冻时期为三四月份, 然而这时正值降雪比较集中时期, 这都会促使翻浆的发生, 加重翻浆渐变过程。
(2) 土壤因素。张家川段所养公路路面基层大多是在原黑色或黄色粉质亚粘土, 有些甚至是在表层腐植土上加铺15cm~25cm的天然砂砾或石灰土组成, 路基上层土壤基本上全是粉质土且大多数已超过设计年限。由于这种土壤颗粒细, 渗水性差, 化冻后水份不易排出, 都容易发生严重翻浆。
(3) 地面水和地下水的因素 , 地势低洼导致路基两侧在冻结过程中长期积水。如S305线K9-11路段, 由于一侧边沟因山体常年渗水, 而这段路基标高又较低, 在冻结过程中, 水分自路基侧面源源不断地向路基上部冻结区聚流。因而每年化冻时都会形成严重翻浆。
(4) 处理翻浆的方法不当也是产生翻浆的一个原因。其一 , 前几年处理的地方以后不再发生翻浆, 而两端原来未翻浆的地方以后又发生翻浆, 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翻浆“感染”。其二, 翻浆发生后多是填垫砂砾、石块, 刨高垫低、维持通车, 消极等待自然“收浆”, 效果不大且年年重复翻浆, 上年已填垫的石块及其他材料 , 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压碎而与污泥搅混在一起, 块卵石则沉到泥浆中或被挤到路肩边沟中, 这时又发生新的翻浆, 重新再运来新的材料填垫, 形成恶性循环。
(5) 公路施工和交通量等是影响路基翻浆的外在因素。公路施工时遇到降雨, 路基土层的含水量由于雨水的渗透而增高。一般地, 交通量越大, 公路产生翻浆的可能性就越高。
(6) 路面结构影响。季节性冰冻地区的路面结构在设计时考虑防冻要求, 特别是山区路堑地段, 超炸, 超挖所形成的大小坑槽等, 施工又未作特殊处理的极易发生翻浆。
3 防治翻浆的基本途径
(1) 调节路基水稳状况 , 防止各种水分在冰冻前或冰冻过程中进入路基上部。
(2) 将积聚在路基上部的水分 , 在化冻期及时排除或暂时蓄积在透水性好的路面机构中。
(3) 改善土基及路面结构。
(4) 翻浆的防治措施。
4 处治翻浆的具体措施
防治翻浆的根本途径是防止地面水、地下水或其他水体在冻结前或冻结过程中进入路基上部。
(1) 在春融翻浆发生阶段 , 翻浆现象发生发展往往是很快的 , 在气温转热的情况下, 2~3日内就会显得非常严重。这时要加强巡逻制度, 每日有专人在路上进行巡察, 发现有翻浆症状的路段, 立即采取措施, 进行防治。
(2) 提高路基高度 , 选择好路面类型。路线因尽量设置在干燥地段, 当路线必须经过水文地质不良地段时, 就要采取预防措施, 搞好地面水及地下水的处理。透气性越好的路面类型及厚度较大的路面结构, 相应就能减轻或避免冻胀与翻浆的产生。
(3) 由于高寒阴湿地区公路翻浆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粉质土在毛细水、地下水、地表水影响下造成, 我们处理的首选方法一般采用“挖换材料法”, 即全部挖出路面翻浆。
(4) 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段要加大加深边沟 , 或设路基盲沟 , 以此降低路基地下水位。对龟裂严重的路段要用沥青稀浆进行封面或涂刷住裂缝, 防止雨雪水渗入路基。
(5) 有条件的路段可挖路肩明沟 , 春融翻浆暴露时 , 在翻浆路段两侧路肩上每隔4.5~6.5米开挖横向明沟, 深度可首先开挖30~40厘米。
(6) 搞好排水设施。 对于路堑不良地段或挖山严重的路段 , 要加大排水设施的建设, 边沟要深, 不能有渗漏, 出水要迅速, 不可长期堵在排水沟里造成对路基的渗透, 排水系统要健全, 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
(7) 规范施工。有一部分翻浆发生是由于在施工中没有严格按照规范施工造成的, 所以要规范施工, 只有在材料含水量在压实试验的界限范围内时, 路堤的压实才能进行, 超出或不到最佳含水量时不能填筑路基, 必须采取相关措施是材料在最佳含水量附近进行填筑, 同时做好试验工作。
(8) 建立健全翻浆档案。从翻浆一开始, 就作系统的观察和记载, 详细记录各翻浆路段的土壤、水文等自然情况。
5预防翻浆的措施
(1) 深挖边沟, 可以相对降低地下水位, 同时也降低了水的渗透压力, 控制了路基上的含水量, 从而减少翻浆的出现。
(2) 换填土法采用水稳性、冻融性好、强度高的粗粒土换填路基上部;换填选料原则, 冻胀时路面不致产生有害变形, 冻融时路床承载力不致下降, 换填厚度应控制在最大冻深的70%~100%。
(3) 隔离层法深度应设在聚冰层以下和地下水以上适当处;隔离层宜高出地表水位25cm, 有效厚度一般为20cm。隔离层材料可用碎石、砾石、粗砂、土工布等, 上下面宜设3%~4%拱度。
(4) 隔温层法设置在路基上部或路面底基层处, 以延缓和减小负气温的强度;材料可选择炉渣、矿渣、碎砖, 厚度一般为20~50cm。
(5) 降低水位法在低于现有地下水位的两侧边沟底部位设置管沟或渗沟。
(6) 土工布排水法将过滤型土工布 (也可用塑偏布) 直接铺在土基上, 上面铺填30~40cm砂砾层。
6 结论与建议
翻浆是道路的主要病害之一, 必须查明原因, 要针对不同的地区或条件, 根据翻浆产生的原因,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选择适当的处治措施。如病害范围、发生时间、气候变化、病害表面特征、路面结构、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平时养护情况等进行详细调查分析, 作出记录, 本着经济、安全、适用的原则, 精心勘察, 多方案比选, 才能设计出最经济合理的处理方案和防治措施来预防翻浆的发生。才能节约养护成本, 取得较好社会效益, 公路养护管理水平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县志[Z].1998.
高寒阴湿地区 篇4
近几年, 绵羊寄生虫病在我县西南部乡镇较为多发, 患有内外寄生虫病的羊只, 逐渐消瘦, 重者甚至出现死亡;轻者也因羊体营养被消耗而呈现不同程度的消瘦, 导致羔羊生长发育缓慢。成年羊繁殖力下降, 育肥羊食欲不佳, 羊肉产量下降, 寄生虫病已成为困扰西南部乡镇养殖户的一大难题。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 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 防止绵羊体内外寄生虫病的发生。
2 防治措施
2.1 寄生虫病的预防
寄生虫具有自己特有的生活史、生存和传播条件, 预防寄生虫只要切断其生活史, 消灭生存环境和传播条件, 就能有效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 主要预防措施如下:
加强日常管理。羊舍要建在背风向阳, 地势高且排水良好的地方, 平时勤换垫料, 保持圈舍干燥、保证饮水清洁卫生。
划区轮牧。有条件的地方可进行划区轮牧, 使寄生虫卵或幼虫在放牧休闲区死亡。
粪便无害化处理。大多寄生虫卵是随粪便派出体外, 因此, 对圈养所产生的粪便要实行堆积发酵处理, 杀灭寄生虫卵, 防治传播。
消毒。对寄生虫感染过的圈舍、用具、饲料、地面等, 要必须彻底消毒。同时对新购进的养只要进行隔离观察, 确保健康后再混群。
3 寄生虫病的治疗
在临夏县西南山区乡镇, 应每年春秋季各进行一次预防性驱虫, 常用的驱虫药物为伊维菌素和阿维菌素, 使用方法主要为拌在饲料中自食或注射针剂, 值得提醒的是, 大部分驱虫药物都有一定的毒性, 所以在使用过程中, 要严格按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方法和剂量使用, 确保用药安全, 在对群体驱虫前, 要进行安全性试验, 确保安全可靠后再进行群体驱虫, 盲目使用驱虫药可使羊只中毒, 甚至死亡或不产生驱虫效果。
3.1 药浴
药浴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和治疗体外寄生虫。如羊虱、疥癣等等。最实用、最经济的药浴方法为药浴池药浴。
药浴时间。为达到最佳药浴效果, 对羊只应进行春秋季两次药浴, 春秋应在剪毛后一周内药浴, 在冬季若对发病羊药浴, 应选择在晴天、温度较适宜的时间药浴或在室内进行擦浴, 防止羊只感冒。
药物。目前, 常用的药浴药物为0.5%的敌百虫水浴液。
药浴方法。首先将药池及池周围场地打扫干净, 以防羊只将杂物带入池内。将配置好的药液注入药池, 或先将需用量的常水注入池内, 再将按浓度要求计算好的用药量撒入池内, 并充分搅拌使之溶化。然后将羊群从药浴池入口处缓慢赶入池内, 当羊走近出口时, 用木叉将羊头压入药液内1~2 次, 以实现全身药浴。当羊只从池内出来走到滴流台时, 令其停留数分钟使羊身体表面多余的药液滴留下来流回池内。
药浴池的建设要求。药浴池建设是在地面挖一深1.5 m, 宽1.5 m、长15 m的沟槽, 底部和四壁用砖或石头垒砌, 然后用水泥抹面至光滑平整。砌成的药浴池要求深为1 m以上, 长在10~15 m之间, 底宽为0.3~0.6 m, 口宽为0.6~1.0 m的长槽, 以1 只羊单排前进而不能调头为宜。池的入口处修成外高内低的光滑徒坡, 并在入口处建围栏, 围放待浴羊群;出口处修成小阶梯式的斜玻, 坡度较缓, 出口处外修建围栏, 栏内铺设向药浴池倾斜的水泥滴流台。药浴羊出池后应让其停留片刻, 以使羊只滴下的药液流入浴池。
药物驱虫在临夏县已有不同程度的推广使用, 且有一定的效果, 药浴在临夏县基本处于空白, 应引起畜牧技术推广部门和养殖场 (户) 的重视, 在养殖场建设中应将药浴池建设纳入建设规划, 逐步推广药浴技术, 有效防止寄生虫的发生和传播, 降低养羊业生产损失, 实现增产增效。
摘要:临夏县地处甘肃省东部, 临夏州西南部, 是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 海拔2700 m以上, 是典型的高寒阴湿地区, 加之临夏县尹集、麻尼寺沟、刁祁等西南部乡镇多为放牧饲养, 绵羊寄生虫病较为多见,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县养羊生产的发展。笔者结合工作经验和当地实际, 提出了驱虫和药浴两种防治寄生虫的方法, 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高寒阴湿地区 篇5
关键词:高寒阴湿地区,通县油路,质量管理
概述:S305线寺湾—张家川公路是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路网规划的“东西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张川县通往陕西的出口公路。该公路全长56.144km, 按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标准设计, 设计时速30km/h, 路基宽7.5m, 路面宽6m。该项目竣工验收为合格工程, 在近5年的使用中, 路面平整, 无变形损坏, 使用效果良好。
1 路基工程
该区施工时间短, 为4月至11月, 如何在有效的工期内合理安排工作面显得尤为重要。重点是加宽路基施工, 软基处治。
1.1 路堤填筑
(1) 填筑高度在50cm范围内直接结合路面垫层填筑, 而不再填土。
(2) 摊铺整平。按土质松铺系数摊铺后, 用平地机由路中向两边进行整平时注意路基的纵坡和横坡, 尤其是在雨季施工时, 横坡应该适当加大以利路基排水。
(3) 路基碾压。压路机的行驶速度过慢影响生产率, 过快则对土的接触时间过短, 压实效果差。各种压路机的最大速度以不超过4km/h为宜。影响压实效果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说是含水量、土类、压实功能。因填料和击实试验样品基本一致, 因此影响压实效果的因素主要是含水量。在雨后或取土坑含水量发生明显变化时需检测实际含水量, 并适当考虑气候、气温的影响, 如从摊铺到碾压结束间隔时间较长, 表层含水量明显偏小时应进行洒水。如实测含水量过大, 应将土摊开晾晒、翻拌待接近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 否则因含水量过大密实度达不到要求或出现软弹现象。如因工期关系没有时间晾晒, 可以考虑掺拌石灰以减小土的含水量或将填筑厚度适当减小的办法加以解决。在填筑过程中如遇雨, 立即停止运土, 对已摊铺的立即整平快速振压2-3遍, 以减少雨水下渗造成填土过湿。天晴晾晒后再进行补压。因在最佳湿度时压实到最大密实度的土基在遇水饱和后, 密实度和强度下降幅度最小, 故针对该区域阴湿的特点在接近最佳含水量碾压时将压实度提高1.5-2%。
(4) 路基填土尽量避开冰冻期, 如连续结冰超过7天以上, 夜间考虑在已填筑路基表面覆盖厚50cm以上的干土, 期间路基边坡不予修整, 避免产生冻胀病害。
1.2 造物台背回填
选择渗水性好的砂石料, 在砼强度达到70%以上时从构造物两侧同时对称填筑 (桥涵需在梁板吊装完后) , 避免对构造物形成楔形压力。
1.3 旧路加宽施工
为使新、旧路基紧密结合, 加宽一侧旧路边坡挖成台阶形, 用与旧路基相同的填料分层填筑, 强度一致又易结合。结合部必须加强压实, 并增加砂砾垫层厚度。而利用原路的一侧, 在填前可用实测弯沉的办法判定较深层位有无软基存在, 如有须换填处理。半幅施工时要注意的是两幅路基填筑时间不同, 最终沉降发生的时间不一致, 可能发生不均匀沉降, 因此一般应采用全幅施工为宜。旧路加宽时在旧路挖台阶后随着填土高度增加台阶数增多, 旧路越来越窄易造成交通中断, 为此可适当考虑减少台阶数, 必要时修筑便道供施工和其他车辆通行。设计文件中一般没有考虑到便道和临时征地拆迁的数量, 施工前期承包人在放样时应考虑旧路施工便道及临时征地拆迁的问题。
1.4 软土地基路基施工
该区因植被茂盛, 又因季节不同, 是否有软基存在施工前期一般不易被发现, 随着重型施工车辆的不断增多, 软弹现象逐渐明显。前期可用以下两种方法判别: (1) 不利季节直接观察; (2) 低填方路基填前测弯沉, 如弯沉值偏大, 可能存在地下水或软基。处理软土比较有效的方法有:
1.4.1 换填
人工或机械挖除路基下全部软土并碾压密实后换填强度较高的粘性土或砂砾、卵石、片石等透水性材料。换填的深度依地基土实际承载力确定。换填深度不一定很深, 但如在上下两层间有5-15cm厚的泥岩或粉土夹层却可引起路基翻浆, 故换填要彻底。
1.4.2 抛石填筑
在有软土或弹簧土以及有积水的路段填石头, 填石的高度以露出要处理的路段原有土层 (或积水) 高度为宜。填石过程中推土机把石块压实, 不能出现软弹现象。在填筑洁净的砂砾或碎石后填土。
1.4.3 盲沟
该项目所在地地下水丰富, 需作好永久性的地面和地下排水。设置盲沟可降低地下水位, 有利于控制路基含水量。盲沟要与排水设施有效结合, 其纵坡不小于0.3%, 盲沟底标高要低于泉水标高, 并要能拦截不同方向和不同位置的地下水, 并相互贯通, 使地下水能迅速排出路基外。地下水位较高时可提高路基标高使地下水位在冰冻线以下, 避免春冬季冻融造成路基不稳定。如K0+240-K2+400段穿越关山草原, 增设盲沟后将路基标高整体提高60cm, 路基很稳定。盲沟也可将边沟每隔10-15m干砌3-5m, 使水流入边沟内。地下水位过低时可设置于边沟底下。挖方路基如两侧高于路基时, 可将外侧边沟干砌使地下水流入边沟内, 或边沟底下设纵向盲沟截流路外地下水。路基施工时部分路段地下水虽不明显, 但在设置盲沟后15-30天内, 却有水出现。
1.4.4 排水砂垫层
排水砂垫层是在路堤底部地面上铺设一层砂层, 作用是在软土顶面增加一个排水面, 在填土的过程中, 荷载逐渐增加, 促使软土地基排水固结渗出的水从砂垫层中排走。为确保砂垫层通畅排水, 要采用渗水性良好的材料。砂垫层一般的厚度为0.6-1.0m。并在砂垫层上填一层粘性土阻止水返上路基。路基两侧修好排水沟, 通过砂垫层渗出的水从排水沟排出路基外, 保持路基的稳定。
2 路面工程
2.1 路面设计
面层设计与施工尤为重要, 相对张川气候特点而言, 设计中主要有以下几处不合理:
2.1.1 结构设计不合理
沥青面层结构选用不当、混合料类型不合理。依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面层除应满足车辆的使用要求外, 还应满足雨雪不渗等要求, 宜选用粒径较小, 空隙也小的级配混合料, 尽量采用小粒径沥青砼, 以提高沥青面层的防渗性。对于选用中粗粒砼或开级配或半开级配沥青碎石的沥青路面, 必须在沥青面层下设下封层, 防止雨水渗入。
2.1.2 旧路补强段的路面厚度考虑不足
在加快实现通县油路工程中, 为充分利用老路并节约土地及投资, 基本利用旧路的线位及结构层。按照公路补强设计的一般要求和科学态度, 宜先对所利用的路段状况进行客观评估, 以旧路的状况 (特别是强度弯沉指标) 确定利用旧路的方案及补强厚度。
2.1.3 土质类型划分有误
路基设计中, 因没有足够的地质钻探资料, 仅靠地表情况判断土质类型, 往往几十公里同一种路面结构, 实际地质土质与设计不符, 难以达到设计效果和使用要求, 造成资源浪费。
2.2 面施工
项目办和监理部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以往张川沥青路面设计施工的经验教训:大部分路基为粉质亚粘土和腐质土, 路面垫层防冻层厚度普遍不足, 垫层 (防冻层) 细料含量过多, 面层细料含量过少。导致路面早期损坏、路况差, 行车速度缓慢, 养护维修费用和工作量大。为此从实际出发, 以实验数据为准, 在路面各结构中予以适当调整:
2.2.1 路面垫层 (防冻层) 级配
路面垫层中要严格控制细料含量, 小于2mm的细料含量控制在15%以下, 粗料最大粒径小于5cm。
2.2.2 路面面层
鉴于: (1) 当地料厂石屑级配不良, 河砂质量较差, 采集困难。省科研所实验检测中心无法按现有材料出具沥青石屑面层配合比。 (2) 路面上面层设计厚度为1.5cm, 很难控制路面质量。
(1) 参照以往全省通县油路路面施工经验及天水地区类似公路使用情况, 并结合张家川县气候特点, 原路面结构设计总厚度不变, 提高路面强度。在基层为水泥稳定砂砾的情况下, 将原设计路面结构变更为2cm+3.5cm热拌沥青碎石, 加大细集料含量, 使空隙率控制在8%以下。
(2) 工程投资费用不变。上面层细料过少, 容易造成空隙率大, 使路面水通过面层渗入基层使强度降低, 造成路面翻浆破坏。该路面上面层采用AM-13, 下面层AM-25, 在上面层沥青混合料中搀加10%的矿粉, 使油石比为5.0-5.5%, 空隙率控制在8%左右, 大大的提高了路面的防水性能。 (下转116页) (上接154页)
3 结束语
通县油路工程实施以来, 有力地促进了我省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偏远地区交通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但因投资有限, 交通量小等原因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忽略细节, 不够重视, 存在一定的质量隐患, 对养护维修造成很大困难, 特殊气候地区更为严重。因而在施工中仔细观察分析, 全面细化质量管理, 精细化、科学化全面养护就显得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JTJ033-95[S].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2]JTG D50-2006[S].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高寒阴湿地区 篇6
本文以高寒阴湿地区的路基病害为研究对象,提出解决方法。高寒阴湿地区的土质具有以下特点:①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②透水性差;③压缩性高;④抗剪强度低;⑤触变性和蠕变性强。在这种软土上修筑路基,若不重视处理,往往会发生路基失稳或沉陷过量,导致公路破坏或不能使用。根据多年来的经验,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采取了以下的措施:“截、降、引、切、换、补”即截断地表、地下水的来源,降低地下水位的高度,将路基内水流引排出路基外,切断毛细水的上升,换填路基不良土质,改善路面设计,来补充路基强度不足。本文所介绍的路基处理方法是以复合地基中的CFG桩为主。
1 CFG桩的特点及工程应用情况
CFG桩是在碎石桩的基础上加进一些石屑、粉煤灰和少量水泥加水拌和制成的一种具有粘结强度的非柔性、非刚性亚类桩。CFG桩可用于加固填土、饱和及非饱和粘土、松散的砂土、粉土等,适用范围较广,同时粉煤灰等工业废料也得到了综合利用,有效降低了地基处理的费用,近年来在越来越多的工程中得到了应用。碎石桩是散体材料桩,这类桩因自身无粘结强度,要依靠周围土体的约束力来承受上部荷载,碎石桩主要受力区在4倍桩径范围内,沿轴向和侧向应力迅速衰减,因此增加桩长对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作用不大。如要提高其承载力,只有提高置换率,置换率太高,将给施工带来很多困难。近年来,通过向桩体碎石材料中加入少量水泥、粉煤灰、石屑(或中砂)和水,按一定比例进行搅拌后制成CFG桩,提高了地基承载力。现场试验证明,这类地基承载力提高显著,因侧向鼓胀而产生的沉降改善明显。用CFG处理地基,具有可使地基承载力提高幅度大并具有很大可调性的优点,故特别是天然地基承载力较低而设计要求的承载力较高,用柔性桩复合地基一般难以满足设计要求时,CFG桩复合地基则有明显的优势。
2 CFG桩复合地基及其特性
2.1 CFG桩加固地基的机理
CFG桩复合地基是由桩、桩间土及褥垫层三部分构成。其加固机理如下:褥垫层将上部基础传来的基底压力通过适当的变形以一定的比例分配给桩及桩间土,使二者共同受力;同时土体受桩的挤密而提高承载力,而桩又由于周围土的侧应力的增加而改善了受力性能,二者共同承担上部基础传来的荷载。
2.2 CFG桩复合地基各部分的作用
2.2.1 CFG桩的作用
1)承担基础传来的竖向荷载及小部分水平荷载。
2)对地基土产生一定的挤密作用;当采用非排土工艺施工时,可使桩间土得到一定程度的挤密,从而改善土质性能。
3)成桩初期的CFG桩具有良好排水性能,直到桩体结硬为止。
2.2.2 桩间土的作用
1)承担基础传来的竖向荷载及大部分水平荷载;
2)对桩体进行约束,保证桩体正常工作。
2.2.3 褥垫层的作用
1)保证桩、土共同承担荷载。设置褥垫层后,在上部荷载作用下,桩间土的抗压强度远小于桩的抗压强度,桩顶出现应力集中。当桩顶应力超过褥垫层局部抗压强度时,此部分褥垫层产生压缩并利用塑性调节作用将部分荷载传给桩间土,从而达到桩、土共同作用的目的。
2)调整桩、土竖向荷载的分担比例。竖向荷载在桩、土间的分配比例与置换率、桩类型和褥垫层厚度有很大关系,其中褥垫层厚度是最重要的因素。在一定条件下,若增加褥垫层厚度,在桩顶应力不变的情况下,可使褥垫层与桩顶接触的局部产生更大的压缩,基础和褥垫层整体向下的位移量和桩间土压缩量便会加大,从而提高了桩间土的荷载分担比。若减少褥垫层厚度,则会提高桩的竖向荷载分担比例。
3)减小基础底面的应力集中。褥垫层厚度为零时,桩对基础的应力集中很明显,和桩基础一样,需要考虑桩对基础底板的冲切破坏。随着褥垫层厚度的增加,应力集中现象越来越不明显。当其厚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基底反力近似为天然地基的反力分布。实验研究表明:垫层厚大于100mm时,桩对基底产生的应力集中已明显降低。当垫层厚为300mm时,应力集中已很小。因此,褥垫层厚超过一定数值后,基础底板设计可不考虑桩对基础应力集中的影响。
4)调整桩、土水平荷载分担比例。CFG桩复合地基中,作用在基础上的水平荷载将由三部分力来分担:基底摩阻力、基础两侧面的摩阻力以及荷载反方向的土抗力。而基底摩阻力与褥垫层的材料性质以及厚度有密切关系。当褥垫层厚度增大到一定数值时,由于CFG桩复合地基置换率一般不大于10%,作用在桩顶和桩间土的剪应力τp和s相差不大,桩顶受的剪力Qp=mAτp(m为置换率;τA为基础面积)占水平荷载的比例很小,水平荷载将主要由桩间土承受。另外,选择不同褥垫层材料,可改变基底与褥垫层之间的摩擦系数μ,从而影响基底摩阻力大小。
2.3 CFG桩对松散砂土、粉土地层的加固机理
1)挤密效应:疏松的单粒结构,颗粒间孔隙较大,位置不稳定。在振冲荷载作用下,可使其产生较大变形一挤密,单粒、松散结构则变成密实的稳定结构。土体的干密度和摩擦角有所增大,土体物理力学性能得到改善,从而提高了地基承载力。
2)排水效应:CFG桩复合地基在成桩初期,因桩孔内和周边充填过滤性较好的粗颗粒填料,在地基中就形成了渗透性能良好的人工竖向排水、减压的通道,可以有效地消散和防止振冲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的增高,加速地基的排水和固结。
3)预震效应:CFG桩复合地基成桩过程中,振冲器以一定的振动频率或冲击水平向加速激振土体,使填料和地基土在提高相对密实度的同时获得强烈的预震。这种预震对砂土增强抗液化能力极为有利。
2.4 CFG桩的复合地基的工程特性
1) 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提高较大,而且可调性强。CFG桩长可以从几米到20多米,可全桩发挥桩的侧阻力,桩承担的荷载占总荷载的百分比可在40%~70%之间变化,使得复合地基承载力具有很大可调性。进行设计时,可通过改变CFG桩的桩长、桩距等来达到不同的复合地基承载力。
2)碎石桩复合地基,处理后承载力提高系数一般在1.2~1.6之间,而在同样的地质条件下,CFG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提高系数可以高达2倍以上。特别是天然地基承载力较低,而设计要求的承载力较高,用柔性桩复合地基一般难以满足设计要求,CFG桩复合地基则比较容易实现。
3) CFG桩复合地基具有刚柔相济的受力特征,对柔性桩,它们主要是通过有限的桩长(6~10) d传递垂直荷载,当桩长大于某一数值后桩传递荷载的作用己显著减小。而CFG桩则像刚性桩一样,可全桩长发挥侧阻,桩落在好的土层上还具有明显的端承作用。这样就可以通过增加桩长或改变桩端持力层的方式,使其进入较坚硬的土层来提高CFG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以满足不同的设计要求。
4) CFG桩同其它刚性桩一样,具有桩体的刚度及变形模量远大于桩间土的共同特点。通过何种构造措施来有效地、可靠地协调两者的变形,是确保CFG桩土共同工作能否在荷载作用下形成复合地基的关键。因此通常情况下,在桩顶和基底间设置褥垫层,有效地调节了桩与桩间土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而确保桩与桩间土的共同工作。这充分显示出CFG桩复合地基的柔性桩特征。CFG桩复合地基与天然地基的变形比随面积置换率m的增大而减小,当m<10%时,效果显著,当m>10%时,影响渐趋平缓。
3 CFG桩复合地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在实际工程中,除采用单一的CFG桩施工工艺外,有时还需要根据地质条件或地基处理的目的采用两种施工工艺组合或两种桩型组合,如对夹有硬土层的地质条件的场地,可先用长螺旋钻机预引孔,然后再用振动沉管机制桩,这样一方面可以穿透硬土层,另一方面也削弱了振动沉管过程中的挤土效应,避免振动沉管制桩对已施工的相邻桩产生过大的振动从而导致桩体被震裂或震断;为提高地基承载力和消除液化,可采用CFG桩和碎石桩组合的多桩型复合地基;在基底下浅部土质强度较低的情况下,为解决地基承载力和变形问题,可采用CFG桩与夯实水泥土桩组合的多桩型复合地基。
大量工程实践表明,CFG桩复合地基,就承载力而言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可能出问题的是CFG桩的施工。了解CFG桩复合地基的工程特性及CFG桩加固机理可使施工人员对CFG桩施工工艺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便于在施工方案选择、设计参数的确定以及施工措施上考虑得更加全面。
参考文献
[1]龚晓南.《复合地基》.浙江大学出版社,1992
[2]牛志荣.《复合地基处理与工程实例》.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0
[3]董比吕,郑俊杰,CFG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研究[J].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07
[4]朱向会.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研究[J].山西建筑,2006
[5]马智刚.CFG桩复合地基概述[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6,01
高寒阴湿地区 篇7
我国东北、山西等地已在林业生产中应用了菌根剂, 效益显著。为了解决制约高寒阴湿山区营林生产中育苗单位面积产苗量低, 一、二级苗木出圃量低, 造林成活率不高的问题, 张家川县林业局自2005年3月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菌根研究开发中心引进了菌根制剂, 在营林生产中进行试验研究。
1 试验区自然状况
试验区设在张家川县马鹿林场三股水工区, 为六盘山南延地段与西秦岭西伸交汇地带, 地理位置为106°31′E, 34°47′N。地貌以东部关山土石质中山为主, 海拔1880~2320m, 属高寒阴湿气候, 其特点是夏季凉爽湿润, 冬季寒冷, 春秋期短, 年均降水量700mm左右, 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 水源丰富, 空气湿度大, 日照时间短, 年均气温5.7~6.5℃, 无霜期128d。土壤以褐色森林土为主, 腐殖质层较厚, 有机质含量高, 具有不稳定的团粒结构, 呈微酸性反应, pH值6~6.5。该林场植被资源丰富, 分布着以辽东栎、桦、山杨、紫椴、五角枫等为主的天然次生乔木树种, 以河柳、沙棘、珍珠梅等为主的灌木树种, 以及以菊科、禾本科等为主的草本植物。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PT菌根剂系列产品, 包括液体剂、片剂、粉剂、胶状剂和菌根真菌分泌自生代谢产物制剂等8个类型, 2005年3月, 张家川县林业局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菌根研究开发中心引进了菌根粉剂, 在育苗、造林方面开展试验研究工作。
2.2 育苗
2005年4月底选择日本落叶松、油松、桦树作为试验种子, 在马鹿林场三股水工区进行大田播种育苗试验, 并就近设立对照区。
育苗时的苗圃地选择、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同常规大田育苗。对种子采用拌种法接种, 拌种用量与种子重量 (干重) 之比1∶2进行充分拌种, 使每粒种子都均匀地粘着足够量的菌根接种体。在留床苗培育两年后于4月12日随机抽取试验区、对照区各树种苗木50株, 进行苗木各项因子的调查。试验效果, 见表1。
试验结果表明, 试验区日本落叶松、油松苗木比对照区各树种的平均地径、平均苗高、平均年生长量、产苗量、一级苗出圃率均较高;而阔叶树种红桦应用菌根剂育苗效果不明显。
2.3 造林
2007年春季在三股水工区乱木场应用自育的2年菌根化苗木、同龄菌液蘸根苗木、同龄常规苗木进行荒山造林试验, 对比观察造林效果。
2.3.1 菌根苗造林
菌根化苗木造林的整地、栽植、抚育管理等工序同常规造林, 但在起苗、运输、临时假植、栽植过程中, 要严格注意保护苗木, 防止菌根脱落, 保持根部湿润, 严禁风吹日晒, 防止苗木失水。
2.3.2 菌液蘸根苗造林
(1) 菌液配制
先将1L菌剂加8~10kg水中搅拌, 再加适量细黄土, 混合均匀, 将苗根蘸粘菌液泥浆, 蘸粘菌液泥浆时间为5~10s, 造林方法同常规植苗造林。
2.4 抚育管理
试验区菌根化苗、菌液蘸根苗造林与对照区常规苗造林后的松土除草等幼林抚育保护措施相同, 在幼苗停止生长后的10月26日, 采用标准行法随机抽取试验、对照区各树种幼苗100株, 进行新造幼林各项因子的调查。试验效果, 见表2。
试验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油松菌根化苗木造林和菌液蘸根苗造林的幼苗年生长量、造林成活率都高于对照区的幼苗高;且菌根化苗木造林优于菌液蘸根苗造林。阔叶树种红桦应用菌根剂造林效果不明显。
3 结论与讨论
1) 菌根剂育苗、造林适用于日本落叶松、油松等针叶树种, 效果比较明显, 但对于阔叶树种红桦, 效果不明显。
2) 应用菌根化苗木与菌液蘸根苗木造林效果均比较显著, 且菌根苗木造林效果优于菌液蘸根苗木造林和常规植苗造林。
3) 本次试验仅限于日本落叶松、油松、红桦树种, 而象华山松、云杉、刺槐、杨树、栎类等树种有待于进一步试验研究。
4) 菌根剂育苗试验仅限于常规大田育苗, 而容器育苗、地膜育苗等其他方法的育苗仍需进一步试验研究。
参考文献
【高寒阴湿地区】推荐阅读:
高寒阴湿05-29
高寒阴湿山区07-12
高寒地区07-02
高寒干旱地区08-31
东北高寒地区09-21
高海拔高寒地区07-19
青藏高原高寒地区07-08
西北高寒民族地区论文11-30
高寒地区洋葱栽培技术10-17
高寒城市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