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高寒地区

2024-09-21

东北高寒地区(精选7篇)

东北高寒地区 篇1

东北优质大豆品种黑河44号, 近年来在东北地区表现出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现将其繁育技术介绍如下。

1轮作制度和耕作制度

采取麦-豆或玉-豆的轮作制, 尽量避免重茬。采用根茬心土混层犁进行土壤秸秆还田, 建立以心土培肥为主的耕作体系统。播种前将氟乐灵 (防阔叶杂草) 1.5~2.5kg/hm2+灭草猛1.5kg/hm2+赛克津0.4kg/hm2, 对水400~600kg/hm2施入土壤中。伏秋垄底超深耕45cm, 3~4年深耕一次, 加深耕层, 打破犁底层, 活化心土层, 形成鼠洞层, 消除板结层, 建立上松中实下虚、左右虚实相间海绵层。

2合理施肥

大豆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矿物质营养。据资料介绍, 每生产100kg大豆子实, 需要氮5.3~10.1kg、磷1.0~3.6kg、钾1.3~9.8kg, 同时还需要微量元素钙、镁、硫、硼、锰、铜等。尤其是大豆原种, 如果所需要的养分不能满足, 大豆植株矮小, 子实不饱, 影响原种产量。对扩繁基地所有地块增施有机肥, 有机肥在秋翻地前施入地表, 然后翻到20cm深的土层。深施种肥:播种同时公顷深施磷酸二铵66kg, 或磷素含量相当的大豆专用肥, 公顷混拌磷素活化剂4kg、生物钾肥5kg、活力素颗粒肥1kg, 深施到种下4~5cm。

3种植方式

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大豆垄三栽培技术, 在垄上实行双条精量播种, 垄体分层深施肥, 公顷种植密度22~25万株。二是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 实施97.5cm大豆4行或130cm宽台上播种6行, 公顷种植密度35~45万株。两种种植方式的最佳播种期均为5月10~15日, 起垄镇压后播深3~5cm。

4灌溉

大豆对水非常敏感, 尤其在大豆开花至结荚期干旱, 易造成落花落荚, 降低原种产量。本着既要满足大豆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要, 又要节约用水的原则, 灌溉应根据降雨、土壤墒情和大豆生育情况来决定。

5防治病虫草害

对于大豆蚜虫发生的年份, 采用0.36%苦参碱水剂900mL/hm2, 1000倍液进行防治。大豆根腐病等地下病虫害选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研制的818生防菌剂和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研制的大豆保根菌剂进行拌种防治。

除草采用人工除草和机械中耕除草相结合。一般在大豆真叶期至第1片复叶前, 进行2次人工除草, 始花期进行第3次人工除草, 秋后再拿1次大草。大豆生长期间机械中耕除草3次, 第1次机械趟深15cm;第2次在分枝期前, 机械趟深10~12cm;第3次在封垄前, 机械趟深10cm, 培土深度以达到子叶处为宜。

6收获

黑河44号大豆种子收获于叶片全部落净, 子粒归园时进行。收获要求割茬低, 不留底荚。人工收割损失率小于2%, 机械联合收割损失率小于3%。

东北高寒地区 篇2

关键词:排水措施,路堑,支撑渗沟,路基,排水系统

0 引言

众所周知, 我国东北吉林地区冬季漫长, 年平均气温为3 ℃ ~5 ℃ , 冬季最冷气温为- 30 ℃ 以下。对于高寒地区, 季节性冻胀是对路基破坏的最大因素, 特别是对于高水位路堑, 如果施工中的排水问题未得到良好的解决, 将来通车可能会造成不均匀沉降, 存在行车隐患。本文以吉林省吉图珲客专图们北站油专线的施工过程为例, 简单介绍各项排水措施, 解决排水问题, 降低施工成本。

1 概述

吉林至珲春客运专线图们北站油专线起止里程为YZDK0 +02. 87 ~ YZDK0 + 450, 长423. 13 m, 该段路基地下水位较浅, 地下水埋深为1. 5 m ~ 3. 5 m, 路堑开挖深度为5 m左右, 为地下水路堑。地下水主要为空隙潜水, 主要赋存第四系砂类土和碎石土中, 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渗入补给, 地下水位随季节变化。该段路基位于东北高寒地区, 最大冻深1. 81 m。

2 临时排水措施及地基处理

2. 1 临时排水措施

该段路堑开挖过程中, 原地面开挖3 m左右路基面基本出水, 路堑平均开挖深度约5 m, 为了保证施工过程中路基的施工质量, 必须解决施工过程中的临时排水, 通过现场路堑开挖过程中边坡出水量的大小, 在路堑开挖线外侧根据路堑长度设置了4 个临时降水井, 将路堑开挖过程中的边坡渗水引入临时降水井中, 该段地势较低且距离自然水沟较远, 需设置高压水箱提高水位, 将临时降水井中的水采用水泵抽入高压水箱中, 通过高压水箱将水排入附近自然水沟中。该段路基施工安排在夏季施工, 确保临时排水系统的畅通 ( 见图1) 。

高压水箱的高度根据水箱距离自然水沟的距离L ( 即埋设引水管的长度) 和水流速度以及水管流水摩擦损失系数等各项数据推算而得。

2. 2 地基处理

为了保证路基基床的整体施工质量, 基床底层1. 5 m范围内换填渗水土, 基床表层换填0. 3 m厚的A, B组填料, 基床底层顶面铺设0. 2 m厚的中粗砂, 中粗砂间夹一层复合土工膜隔断层。

3路堑边坡排水措施

3. 1 边坡排水系统

路堑边坡顶部设置截水天沟, 防止雨水天气地表水流入路基范围内, 在路堑边坡拱形骨架主骨架中间设置支撑渗沟, 支撑渗沟接入路堑两侧平台处截水渗沟。

3. 2 支撑渗沟结构尺寸

为了保证支撑渗沟排水措施在冬季排水, 有效结合该段路基处冻结深度为1. 81 m, 确定支撑渗沟的深度为: 1. 81 m ( 冻结深度) + 0. 25 m = 2. 06 m。支撑渗沟断面采用矩形, 宽1. 2 m, 两侧及尾端设置厚0. 1 m的无砂混凝土板。基础采用0. 3 m厚的M10浆砌片石, 最下层基底铺C25 混凝土防水层。支撑渗沟内填充干砌片石, 支撑渗沟顶部设0. 3 m厚的浆砌片石 ( 见图2) 。

3. 3 支撑渗沟的施工

支撑渗沟沿线路方向一般每隔10 m设置一道, 如果边坡渗水量较大区域可根据实际情况减小间距, 支撑渗沟的施工顺序应从坡脚处向坡顶段施工, 开挖一小段完成一小段, 保证施工过程中边坡的稳定。

1) 测量放样: 沿线路方向先将拱形骨架主骨架位置现场放样, 根据支撑渗沟设置间距、结合支撑渗沟位于拱形骨架主骨架之间的要求, 将支撑渗沟位置现场放样并采用白灰线标示出边界。2) 沟槽开挖: 为了防止较高含水量边坡土坍塌, 渗沟沟槽开挖采用人工开挖, 开挖一小段立即将两侧无砂混凝土预制板安装到位, 安装无砂混凝土板时先在板后铺设一层透水土工布, 并采用撑托将两侧无砂混凝土板撑固牢靠。3) 基础施工: 基础采用M10 浆砌片石砌筑, 在无砂混凝土板的防护下逐段铺设基础浆砌片石。4) 填充干砌片石并封顶: 在已砌筑好的沟槽内填充干砌片石, 并采用0. 3 m厚的浆砌片石封顶。

4 路基基床两侧排水措施

4. 1 基床两侧排水系统

路基面地表水通过基床两侧设置的矩形侧沟引排, 路基基床范围内地下水通过侧沟靠线路外侧设置截水渗沟引排, 使路基基床范围内地下水位降低, 截水渗沟每隔30 m设置一处检查井, 在截水渗沟端头线路左侧路基外侧设置一个25 m × 25 m, 深3. 5 m的蒸发池。用C30 钢筋混凝土管将右侧截水沟中水引入左侧集水井中, 采用C30 混凝土引水管将水从检查井引到左侧蒸发池中, 考虑到以上排水系统在冬季排水畅通, 引水管埋深在冻结深度以下不小于0. 25 m, 坡度不小于4‰, 并在引水管出口采取保温措施。

4. 2 截水渗沟的构造

截水渗沟沟宽1. 2 m, 沟深2. 51 m, 沟底基础采用C25 混凝土基础管座, 基础顶面两侧向中心设置4% 的排水坡, 管座中心设凹槽用于定位ф315 mm PVC带孔双壁波纹渗水管, 沟两侧壁设置0. 1 m厚的无砂混凝土预制板, 无砂混凝土预制板内侧及沟顶以下0. 2 m处四周铺设透水土工布, 土工布内填充洗净碎石, 土工布包裹完毕后顶面铺设0. 2 m的洗净碎石, 沟顶面采用与侧沟平台同厚度 ( 0. 3 m) 的M10 浆砌片石封顶。

4. 3 截水渗沟的排水原理

截水渗沟将路基边坡支撑渗沟的水以及路基基床高水位地下水通过无砂混凝土预制板过滤后进入洗净石中, 通过土工布和洗净碎石的二次过滤, 将水渗入 ф315 mm PVC带孔双壁波纹渗水管中, 带孔双壁波纹渗水管将所有汇集水引入检查井中, 用C30钢筋混凝土管将水从检查井引到蒸发池中。以上各种引水管的埋设深度都在该段路基所处位置的冻结深度以下, 保证了高寒地区排水系统的畅通。

截水渗沟的结构是决定该段地下水路堑排水畅通的关键, 截水渗沟的施工质量是水下路堑排水畅通的有利保障。截水渗沟将水源通过无砂混凝土板和土工布及洗净碎石的二次过滤, 保证了PVC带孔双壁波纹渗水管长期排水畅通, 从而解决了排水管排水过程中的弊病。

每隔30 m设置检查井用于铁路运营后期排水系统的检查与维修。

5 排水系统出水口的排水措施

路基侧沟主要用于排地表水, 侧沟的出水口直接接入填方段的路基排水沟, 通过排水沟引入自然水沟中。

路基基床两侧截水渗沟主要用于降低基床范围内地下水和引排边坡支撑渗沟水源, 截水渗沟要保证高寒地区冬季排水畅通, 因此沟底相对自然水沟高差较大, 无法直接引排, 如果采用泵站强排, 会大大的增加后期运营费用, 综合以上各种原因, 在截水渗沟端部靠路基左侧设置一个蒸发池, 将截水渗沟的水引入蒸发池中。

5. 1 保温出水口

为了保证冬季排水畅通, 渗沟出水口采用保温出口。保温出口选择在距线路一定距离, 地势开阔, 落差大, 而且朝阳避风的地点, 形成一个既能保温又能泄水的蓄水带, 自然向低洼处排水。

C30 钢筋混凝土引水管上夯填粘性土, 其厚度为2. 1 m ( 考虑埋深不小于冻结厚度+0. 25 m) , 引水管渗入蓄水带不小于2. 0 m, 蓄水带为片石码砌, 顶部应高出管顶0. 5 m, 片石顶部及前后设0. 30 m厚碎石垫层, 并在碎石垫层顶部及前部外侧铺2 层XPS保温板 ( 厚0. 1 m) ( 见图3 ~ 图5) 。

蓄水带保温出口设置在蒸发池边坡上, 保温出口纵向设干砌片石出水口, 出水口平面为梯形, 其干砌片石厚度不小于0.5 m。

5. 2 蒸发池

蒸发池底面25 m × 25 m, 深3. 5 m, 边坡坡率为1∶ 1. 5, 底面和坡面采用0. 3 m厚的M7. 5 浆砌片石铺砌, 下铺0. 2 m厚的中粗砂, 中粗砂间夹一层复合土工膜隔断层。路基两侧截水渗沟的水通过引水管汇集到蒸发池中, 蒸发池中的水通过空气对流作用原理将部分水分蒸发到大气中, 形成了蒸发池的降水作用。在蒸发池顶部四周设置1. 0 m高, 0. 6 m厚的浆砌片石防护墙, 并在墙顶设置防护栏杆。

6 排水系统的控制重点

路堑开挖过程中的临时排水措施是决定路堑开挖成败的关键, 要严格按要求进行施作临时排水设施。

支撑渗沟和截水渗沟的深度以及钢筋混凝土引水管的埋设深度不小于最大冻结深度+ 0. 25 m, 并做好出水口保温措施, 此条件是地下水排水系统冬季畅通的决定性因素。

无砂混凝土板、洗净碎石及土工布要按要求施作, 此要求是保证地下水排水系统管路长期畅通的基本条件。

7 结语

高寒地区牲畜暖棚圈建设 篇3

加厚墙体, 控制墙体高度, 合理安装保暖及采光材料。墙体应为石木结构, 采用当地的片石砌成, 厚度为50 cm以上, 高度为1.8 m为宜。屋顶安装的保温材料为厚度5 cm的彩钢瓦, 采光材料为阳光板, 彩钢瓦和阳光板间隔安装。

2 避免房顶被风吹翻

安装活动天窗是最有效的方法。将一块脊瓦锯成60 cm长的小块备用。按顺序安装脊瓦, 在需要留天窗的位置间隔50 cm再安装脊瓦。在间隔处安装60 cm的小脊瓦, 小脊瓦盖在左右脊瓦的上面, 一边用两块合页固定, 另一边不固定, 在未固定的一侧中央打一小孔, 在小孔处系一细绳, 细绳向圈内自然下垂, 这样活动天窗就做成了。暖棚内每间隔4 m安装一个天窗为宜。活动天窗在遇吹风时被自然吹开, 可减小暖棚内的压力, 使得屋顶不会被掀翻。如夏、秋季节暖棚内的气温过高或氨气太浓可以在室内将天窗开启, 达到排气的目的。

3 缓慢降温、通风的设施

科学设计墙体上的窗户, 结合天窗开放。在圈舍墙体1.0~1.1 m处安装规格为50 cm×60 cm的窗户, 每隔4 m安装一个。夏秋季需要缓慢降温、通风时, 先将窗户全部半开, 再将天窗打开, 间隔20 min后, 再将窗户完全打开。然后根据暖棚内的通风换气情况依次关闭窗户。这样可避免牲畜因暖棚内的温度突然下降而感冒。

4 暖棚圈防滑、保持干燥的方法

暖棚内垫河沙或沙壤土20~30 cm, 利用连通器原理设置水槽。这样, 圈舍内就不会结冰, 且地面松软, 利于尿液下渗, 保持圈舍干燥。另外, 在圈舍的四角设置水槽, 水槽上安装进水管一根, 在离水槽高55 cm处设排水管通到室外。这样可保证水槽内随时有饮水, 且水不溢出, 保持了圈舍干燥。

5 利用暖棚圈空闲种植蔬菜

高寒地区露地草莓越冬技术 篇4

1 苗木选择:

选择休眠期长、抗寒能力强的品种。选用健壮苗木进行栽植, 这不仅是丰产、稳产的基础, 而且对草莓植株安全越冬起着重要作用。苗木选择标准为:没有病虫害, 特别是不能含有病毒病苗木, 根系发达, 根茎超过0.8cm, 三叶一心以上, 叶柄短粗, 叶色浓绿, 根冠比较大, 植株生长健壮, 起苗前一个月内停止施肥, 一周内停止浇水。

2 适时定植

高寒地区草莓苗木定植时间与其越冬成活率密切相关。春季定植时, 草莓由于当年开花现蕾, 植株的养分损耗过多, 正常管理条件下, 越冬成活率低于79%;秋季定植时, 草莓苗营养积累多, 越冬率可达98%以上, 因此高寒地区草莓生产最好选择秋栽。最佳栽植时间为定植40~60天后苗木进入休眠, 黑龙江地区, 最佳栽植时间为8月末~10月初, 这即保证苗木有足够的营养贮存, 也不会出现花芽提早分化的现象。

3 浇封冻水

封冻水浇灌与否和灌溉时间与草莓植株越冬成活率直接相关, 要提高苗木越冬成活率, 还达到早春苗木生长健壮就必须灌足封冻水。封冻水灌溉不能太晚, 否则灌溉后进行防寒, 容易造成草莓苗木发霉腐烂;但也不能太早, 否则也造成水分蒸发较多, 土壤干旱。最佳灌溉时间为防寒前5~10天进行, 此时土壤晚上上冻, 白天化冻, 水分蒸发较少, 地表面也不会积水, 封冻水要灌足、灌透, 如若发现封冻水浇早, 应及时补浇一次。

4 覆盖防寒

覆盖时间一般在下雪上冻后进行, 黑龙江地区为11月上中旬进行, 覆盖方法较多, 可采用土、稻草、秸秆、树叶、草帘、棉被等材料进行。根据多年的生产研究表明, 先在苗上覆盖一层稻草、秸秆、树叶、草帘等, 然后在这些覆盖物上面再盖一层塑料或丝袋, 这种方法越冬成活率最高;其次, 也可采用直接盖5~10 cm厚的稻草、秸秆、树叶、草帘等, 其防寒效果也较佳。庭院少量栽植的草莓苗木也可先在苗上盖一层塑料膜、丝袋, 然后在塑料或丝袋上面压土或棉被, 但要做到土或棉被完全盖住所有塑料膜或丝袋, 并压实盖严, 保证阳光无法照射到塑料膜或丝袋上, 否则会造成苗木死亡。不论哪种覆盖方法, 都要做到在冬天, 草莓苗木不和空气直接接触, 土壤不干旱但也不涝的程度, 以保证苗木正常越冬。

5 撤除防寒物

开春后, 影响草莓越冬成活率的不仅仅是零下几十度的低温, 更主要的是早春高低温交替出现, 以及空气干燥加上大风吹拂, 因此撤除防寒物的时间成为草莓植株成活的关键。高寒地区4月份昼夜温度波动较大, 白天一般温度在5℃以上, 夜间温度时常在~2℃以下, 一般情况下, 温度只要高于2℃, 草莓根系就开始活动, 而此时若遇到0℃以下低温, 植株就受冷害。因此, 草莓防寒物的撤除时间必须在夜间温度高于0℃, 温度波动较小的时候进行。撤除早了, 会遇冷害;撤除晚了, 苗木可能会在覆盖物下面因高湿高温等因素而死亡或叶片黄化。

6 其他方面管理

6.1 在土壤上冻前约一个月对草莓植株控肥、控水, 防止苗木徒长, 促进植株干物质含量积累, 提高苗木的抗寒越冬能力。

6.2 高寒地区冬季鼠害严重, 在防寒同时, 防鼠害也同样重要, 因为覆盖物下的苗木会成为老鼠的食物。

6.3 在冬季苗木覆盖以后要定时检查苗木覆盖情况, 有被风刮起的地方要及时进行覆盖。

6.4 早春撤除防寒物后, 结合施肥浇透萌芽水, 提高苗木成活率。

6.5 高寒地区草莓定植后一般3~5年才进行轮茬, 因此苗木入冬前需要修剪。

高寒地区沥青路面行为特性 篇5

1 沥青路面病害类型

1.1 变形

路面变形是一种较为常见而且非常严重的道路病害情况, 主要表现为路面呈波浪状、路面沉陷以及路面车辙印过多等情况。我们平常在常温下的路面也市场会出现这样的变形状况, 而高寒地区由于土壤多年处于冰冻状态, 因为冻土的路基冻融影响, 高寒地区的沥青公路更容易发生变形的影响。

1.2 裂缝

裂缝也是较为常见的路面影响, 其主要类型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块状裂缝及道路龟裂, 其中横向裂缝为主要因素, 且分布比较规律。在同一路段内基本等间距分布裂缝间距大多集中在5m~20 m之间, 且在路面宽度范围内贯通。而纵向裂缝的出现位置笔记具有局限性, 一般会出现在路肩边缘, 但纵向裂缝的严重程度往往会不断地增加越来越严重, 有时甚至会长达数百米, 这就需要我们的道路工作者及时发现问题, 加强对高寒地区沥青公路的勘探以及护理, 从而尽量避免纵向裂缝对沥青公路造成过于严重的影响。而块状裂缝以及道路龟裂相对来说并不常见, 但危害性却极大, 这种裂缝通常会在道路承受压力过大时扩散, 造成由点及面的大面积破坏。

1.3 松散

道路的松散现象是不易用肉眼观察到的, 所以往往被人忽略。这种病害的成因是长期受轮胎和路面的压力较大造成表面材质分散情况严重, 从而导致沥青路面的核心承受力大大减低, 造成集料外露, 表面粗糙, 路面凹凸不平等。

2 病害成因分析

2.1 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是我们最直观的可感因素。高寒地区常年持续低温, 降温速率快, 昼夜温差极大且辐射率高的特点致使沥青路面更加容易脆硬化, 而沥青原料劲度模量高, 变形能力和松弛力都较差, 这就使得沥青路面在寒冷的天气下很难具备耐久性, 容易老化, 同时使得坑裂性降低, 更容易出现病害。而强辐射也会会使得沥青老化加快, 变得干涩粘性降低, 使混合料的水稳性下降而出现松散、坑槽等病害。

2.2 交通流量因素

高寒地区的交通发展保障了其经济发展的资源性,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公路运输工具的大型化以及载重比例的增加, 高寒地区本就脆弱的道路条件变得更加弱不禁风也是必然结果。

2.3 施工因素

高寒地区公路在设计和施工中为了适应低温条件, 一般均用高标号沥青。虽然高标号沥青低温柔性好, 抗裂性强, 但其粘性较低, 与集料粘附性较差, 造成水稳定性差和抗冻性能不佳, 这是沥青路面出现松散类病害来自材料方面的一个主要原因。沥青路面的特殊施工条件主要有施工工期短、施工温度低、碾压成型困难和养生条件有限等, 高寒地区的最佳施工期在5月到9月间, 但即使是夏天这里的温度也非常低而且温差大, 夜间的温度甚至会达到零下, 造成有效的施工时间不足, 而且低温会对新路面造成冷凝等破坏性影响, 而同时高寒地区在7月到9月会进入降水季, 雨雪无常, 使得施工很难连续。

2.4 养护管理

长期以来, 公路的养护和运营成本以及正常的通行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互制约甚至矛盾。预防性养护就是基于解决上述矛盾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路面养护理念。旨在寻求一种更有效的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措施, 特别是特殊地区沥青路面的养护, 保证公路运营质量和运输效率。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上述矛盾, 最大可能的使路面病害在产生的初期就得到控制甚至彻底消灭, 从而避免路面病害的蔓延与进一步恶化影响其使用性能, 大大降低公路养护费用, 使得路面自始至终都处于正常的服务水平, 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作为一种全新的养护新理念已经成为公路沥青路面健康发展的必然需求。

3 冷补材料的应用

冷补材料是一种全天候新型修补材料, 优良的黏结性能和松散的施工性能是它不同于普通常温或低温修补材料的显著特点之一。在高寒地区的道路养护中, 温度的互补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冷补材料便是相对于传统的高温材料更适合在高寒地区使用的新型材料, 下面就让我们认识一下冷补材料。

3.1 冷补材料的特点

冷补材料可以适应20度到零下20度间的温度, 非常适合在高寒地区使用。而且其防水性强, 具有极佳的抗水损害能力, 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高寒地区的雨雪情况, 从而大大降低施工难度。应用冷补材料修补时无需粘层油, 成品混合料可随取随用, 不需要重型施工机械压实, 可根据路面的不同修补情况采用压路机压实、冲击夯压实、人工压实或汽车轮胎碾压即可。而且冷补材料的使用周期较长, 可以减少道路养护所投入的人力物力。

3.2 冷补材料的路用性能

能够在低温下仍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最大程度的避免了道路病害的危险。在降水甚至积水的情况下冷补材料能与原路面紧密结合从而降低影响;在干燥、多尘的坑洞中冷补材料能够与原有路面黏附。在温度较好时, 冷补材料对轮胎的重复荷载有足够的抵抗能力。可以说冷补材料几乎是为高寒地区的沥青路面而量身定做的, 其自身的特性与高寒地区温度低辐射高变化大降水多的特点形成了非常良好的互补并形成了极佳的适应性。冷补材料的推出也意味着高寒地区的道路发展进入了新的时代。

摘要:随着我国道路交通的快速发展, 我国青海以及西藏等寒地地区的交通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交通事业的发展, 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寒地区相对闭塞的区位特征, 为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而就路面而言, 沥青路面已经广泛的使用在了高寒地区的路面上, 这也显著提高了公路的舒适性以及安全性, 但由于高寒地区温度低, 冰冻面积大以及辐射高等不利特点, 沥青路面在高寒地区的普及度还不高并且使用质量也明显受到影响。

关键词:高寒地区,沥青,行为特性

参考文献

[1]仉长勇, 赵方振, 肖云鹏.高寒地区冷补材料的应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8年, 第四期

高寒地区如何保证高速铁路畅通 篇6

一、防冻技术世界领先

根据高寒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 专家为这列动车设计了具有防冻层、隔断层、防冻胀护道和抗冻胀填料的防冻胀路基。

哈大高铁动车组车体下的吸污系统增加了新型的保温材料, 以防止被严寒冻坏, 并增加了伴热装置。这个装置在环境温度低于5℃时就自动投入使用。通过铝合金车体和内饰板之间增加新型的隔热防寒材料, 在不增加功率的前提下, 能够保证提供恒温的环境。

高寒列车还提高了车厢间连接处乳白色风挡的耐寒能力, 使用了耐低温棚布。为保证车厢外门在低温情况下开闭灵活, 列车更换了适用于零下40℃的开关、渡板电磁阀以及密封条润滑脂, 并在门板内表面增加集水槽, 通过定期清理防止冷凝水下流结冰。

二、一流的抗雪能力

哈大高铁的轨道道岔安装有除冰融雪的电加热装置。这种装置在降雪达到一定厚度时自动启动电加热, 能及时将道岔上的积雪融化掉, 保证列车通过道岔时的安全。

冬季降雪时, 轨道两侧容易产生积雪, 雪花很容易被卷进正在行进的列车底部设备舱内, 而设备舱内有车轮等重要装置。为此, 哈大高铁高寒列车特地设计了自然通风的全密封防雪设备舱, 通过在厂实验和试运行阶段测试, 具备了防止风雪入侵的能力。

三、保温设备齐全

CRH380B型高寒动车组的隔热材料相对于京沪高铁的CRH380BL高速动车组车辆有所升级。CRH380BL采用的是玻璃丝棉, 而CRH380B采用的是聚酯纤维棉, 在低温环境中隔热性能更高、保温性能更好。

高寒地区动物重大疫病防疫对策 篇7

1.1 基层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严重缺乏,科技人员面临断层,技术力量薄弱

全区乡镇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技术队伍薄弱,技术职称低,大部分技术人员是系统考核招聘的毕业应届生,无基层工作经验。

1.2 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工作开展不力

全区部分乡镇政府及领导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干部对深入基层开展群众工作没有热情,工作不扎实,防疫工作很大程度上只是停留在文件、会议上,因而形成兽医防疫监督部门在动物防疫中孤军奋战的局面。

1.3 基层基础防疫设施薄弱,动物疫病的诊断处置和疫情测报能力弱

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薄弱,有编有岗但无人,没有办公场地,基本上所有的工作都靠县站技术人员亲自实施和操作。

1.4 防疫资金投入不足,防疫队伍不稳定

由于基层兽医科技人员待遇低、财政资金投入不足、社会地位低下等现实问题影响下,极大地挫伤了基层兽医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难以有效调动其积极性,导致防疫队伍不稳定。

1.5 防疫相关规费收取难度大。

在没有具体行政措施的约束下,出现防疫注射费用难以收取的情况时有发生,更多的群众以各种理由拒绝接受防疫注射。

1.6

村防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业务水平不精,防疫质量难以保证很多防疫人员没有文化基础,连汉语都听不懂。

1.7 受地理条件影响,防疫工作普遍滞后。

我县的畜牧业重要区域都分布在高海拔的高山峡谷地区,气候寒冷,条件恶劣,无霜期短,牧草返青迟。牲畜长期处于“夏饱、秋肥、冬瘦、春死亡”的恶性循环中,每年的春季防疫由于受上述原因的影响,都要推迟到5月至到6月初,刚春防完后接着其他地区又开始了秋防,在春防疫苗注射后牲畜还在保护期内如果再次注射又显得浪费,相应的秋防又要推迟,到了10月中旬,气候也开始逐渐寒冷,在冰天雪地里进行秋防加大了防疫人员的工作难度。

2 对策及建议

2.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乡镇政府要高度重视动防工作,要充分认识到在以畜牧业为主导产业的农牧区动物防疫工作是预防和消灭动物传染病、保护人畜健康、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要把此项工作真正列入议事日程,增强动物防疫风险意识。

2.2 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实现“群防群控”要充分

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动物防疫工作,把国家的动物强制免疫政策和动物防疫知识带给广大农户,做到群防群控,为动物防疫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促进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2.3 措施有力,责任落实,严格责任追究

区政府将动物防疫工作纳入对各乡镇的年度单项目标考核,签订目标责任书。乡镇政府也要与各村委会签订目标责任书,以提高领导对防疫工作的支持和重视。各乡镇要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指定专人负责,积极实施“春秋两季集中普免、常年补针工作”,确保免疫质量,切实担负起“政府部门保证免疫密度”的责任。要跟踪督察完善免疫制度,建立健全免疫档案,认真做好免疫登记、数据汇总、上报和保存工作。在技术质量上,由县农牧局与乡镇兽医站及村防人员签订质量保证书和制订下达具体防疫任务,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平时加强督促检查,年底组织技术力量对各乡镇的基层防疫工作进行严格的检查评比。凡经随机监测防疫密度达不到要求和因此引发疫情的,将按有关法律规定追究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免疫质量不合格的追究畜牧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及兽医技术人员和村防人员的责任,从而使“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工作职责真正落实到实处。

2.4 加大经费投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加大基层动物防疫经费的投入,建立保障机制。把每年春秋两季防疫开展所需的工作经费、易耗器械设备和防疫人员的工资、传染补助等福利待遇纳入县财政预算,适当提高工资水平,让他们随时能够从事动物诊疗和疫情监测。另外,在防疫期间能得到适当的补助,以增强其责任感和调动工作积极性。二是加强基层兽医站的建设和维修资金的投入,在积极争取省、市专项建设经费的同时,区财政也要加大投入,分期分批高标准建设乡镇畜牧兽医站,配备必要的实验检测和化验设备,形成办公有阵地,防疫有设备的良好局面。三是增加动物防疫风险补偿经费,对在防疫过程中,动物因注射疫苗后出现过敏反应死亡或流产的,一经核实,尽快给予赔偿,以消除群众的顾虑和抵触情绪。四是县财政应划拨一定的防疫补助经费,以减轻群众因经济困难而出现拒绝防疫注射的现象再次发生。

2.5 加快兽医体制改革,落实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强化队伍建设

乡镇畜牧兽医站应按照核定编制尽快招聘落实人员,按照公开、公平、择优的原则,优先选择有知识、懂专业、通藏话、有实践经验、热爱畜牧兽医工作的年轻人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和补充。形成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真正有人管、有人干的局面。要采取多种形式培训,让基层动物防疫人员系统地学习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要加强日常管理和教育,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服务意识,树立基层动物防疫队伍的良好形象。

2.6 加强牲畜二维码耳标的佩戴,抓好以检促防

上一篇:温室保温被下一篇:猪肺疫的诊断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