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水源涵养林(精选7篇)
东北地区水源涵养林 篇1
1 水源涵养林及东北地区水源涵养林现状
水源涵养林也被简称为水源林。水源林, 顾名思义, 也是森林和林木。和普通森林有所不同的是, 水源涵养林的主要功能是蓄水、调节水量、延长径流时间以及改善水质等。在防护林下, 水源林属于二级树种之一, 具有特殊意义。通常, 水源林泛指生长于河川、水库以及湖泊的上游集水区内, 以大面积呈现的现有人工林、天然林以及其它植被资源。除了具有森林普遍的一些效益如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水源涵养林还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洪削峰、减少泥沙入库或淤积, 以及净化水质等方面的功能。
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之一。当今世界,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 全球水资源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但与之不相适应的是, 长期以来受各种因素如历史、经济以及人为因素等的影响.森林面积和质量均出现严重下降, 这也加剧了水资源的缺乏。
在东北地区, 松花江、嫩江流域本是其重要工农业生产基地。但长期以来, 由于各种因素包括历史、经济以及社会人为等的综合影响, 流域内植被的数量和质量严重衰退, 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日趋严重, 洪水与干旱灾害交替发生而且愈演愈烈 (其中比较典型的如著名的98年特大洪水) 。这些状况的存在使得松嫩两江流域水资源越来越呈现短缺的态势, 随之发生的还有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解决“水问题”离不开水利工程设施建设, 离不开生物技术工程, 更离不开水源涵养林建设及发展。森林生态系统是维持和调节陆地生态系统平衡, 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森林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 其具体表现为:能增加枯水流量、降低洪峰流量, 还能减少河流泥沙悬移质的含量。在不同的森林中, 物种不同, 由不同的林冠层、林下活地被物层以及凋落物层、根系层所组成的林分也在诸多方面包括结构、组成、种类、数量以及性质等也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对于林地的物化性质以及水源涵养功能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1998年长江、嫩江、松花江均遭受特大洪涝灾害, 更是使人们更加深刻而清醒地认识到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以涵养水源为主要目的的水源涵养林的建设也逐步走进人们的视线, 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年来, 我国在水源涵养林建设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综合研究。
2 东北地区水源涵养林建设
水源涵养林是一种综合防护林体系, 该体系以水源涵养、水土保持为核心, 且兼顾经济、用材林两方面。水源涵养林的主要功能包括三部分, 分别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以及水质改善。
东北松花江、嫩江和辽河水系的水源保护林体系所防护的地区是我国主要粮食生产基地的松辽平原。完善的水源涵养林体系建设的关键是如何配置这一体系中的林种和树种, 怎样开发出相应的培育技术, 并使这技术能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 且也能取得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一, 做好水源涵养林的分类与规划。在进行水源涵养林的分类规划时, 应坚持一定的原则来开展这件工作, 即要基于生态和经营的观点。在建设水源涵养林时, 不但能发挥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 同时, 需要兼顾的还有生产的需要。
关于水源涵养林的划分和规划, 有学者将水源涵养林分为三个林种, 这三个林种分别为生态型、生态经济型以及经济生态型。在进行水源涵养林的规划布局时, 不但要考虑到森林的生态效益, 还要考虑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二者要从整个水系出发, 着眼综合效益, 要以水系流域为单元, 结合起来。为了发挥水源涵养林主要的防护效益, 根据水路的不同形状特征以及性质, 还可以继续划分地域单元。在不同的地域单元中, 需要通过不同类型的森林结构的配置, 把整个水路网基地都置于林木的庇护之下。
此外, 依据这个原则, 还可以把江河水系划分为三个地段, 分别为源头、沿岸以及湖泊 (含水库) 。水源涵养林区就是一个特殊区。根据水源涵养林所在的不同地段, 不同水系, 水源涵养林又可被相应地划分为如下四个类型, 即护源防涸林带、护岸防蚀林带、护岸防淤林带以及综合区 (水源涵养林区) 等。这些地域单元构成了宏观的水源涵养林经营体系。
第二, 做好水源涵养林的树种筛选。显而易见, 不同林种的生存环境以及功能都各不相同。因此在林业生态工程中, 对树种有着不同的要求。罗会旺在研究马尾松与山杜英、枫香、拟赤杨和光皮桦混交后水源涵养功能后发现:以地上部分持水量来说, 马尾松纯林的持水量最大, 阔叶树纯林的持水量最小, 混交林居中。就活地被物枯落物部分持水量而言, 则反之, 阔叶树纯林的持水量最大, 马尾松纯林则最小, 混交林仍然居中。而分析土壤渗透能力和贮水能力, 可见:混交林最大, 马尾松林最小, 阔叶林居中。上述研究结果可见, 不同的贮水目的, 需要采用不同的树种。
树种选择是最基本的工作, 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对于造林工作而言, 树种选择是第一步, 也是关键因素之一。如果在选择树种时就出现差错, 则会造成造林不易成活的后果, 也有的会导致林分生长状态不良, 抗性比较差。
在进行树种选择时, 水源涵养林规划布局应注意结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水资源的永续利用。适地适树原则是多年树种选择研究得出的结论, 也是树种选择的依据。针叶、阔叶树既能涵养水源、改善环境, 又能带来经济效益。因此在东北地区的水源涵养林区内, 不妨适当发展一些速生的针叶、阔叶树种。此外, 还可以选择抗旱性较强的乡土树种。同时, 为了适当改善小气候环境, 也可以引进一些适应尘境条件的外来树种, 会更适宜林木生长。
第三, 采取有针对性的经营技术措施。为了研究采取不同经营技术措施后水源涵养林的防护功能的变化, 有学者开展了实地研究。结果表明:各种不同的林种需要配套采取不同的经营技术标准。以油松纯林为例, 其林冠截流率最大。相比于油松纯林, 可选择刺林冠截流率最小的槐纯林。阔叶林地土壤入渗率高于针阔混交林地, 针阔混交林地具有较高的持水量, 但是针叶人工纯林地的持水量就比较低。在水源涵养林的营林建设中, 不妨以针阔混交林地为主。还有, 林木若进行过生态抚育, 则其生长量最大。对于板栗林来说, 大水平条整地后, 其保水、保土效果就比较好。而且, 还有比较高的经济效益。
3 结语
鉴于以上分析, 在水源涵养林建设中, 要根据其不同的生态防护功能, 实施有针对性的不同经营技术措施。具体而言, 就是要根据经营目的、树种以及具体的立地条件的不同, 还要考虑到不同的林分结构及植被类型, 来选择不同的水源涵养林经营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志文, 张颖.辽东以“水源涵养林”保护为中心的生态经济建设研究[J].理论界, 2015, (1) :171.
[2]何永彬.绿色经济的持续发展导向与保山绿色经济实证分析[J].保山学院学报, 2012, (1) :74-79.
[3]刘泉, 陈朝镇, 李铁松, 等.徐州市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0 (8) :4826-4828.
太平湖地区水源涵养林建设探讨 篇2
关键词:水源涵养林,造林技术,太平湖
太平湖流城是安徽省的重点林区,区域内既有较为丰富的森林资源,又有内容各异、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更有珍贵稀有的野生动植物,是丰富的物种基因库,同时也是黄山区的饮用水源地,生态区位极为重要,黄山市黄山区近期提出的“旅游兴区”和促进“一湖两线三点”建设,明确把生态保护和建设作为其重要的基础工作。
通过在太平湖流域水源地宜林地营造水源涵养林,可以改善流域内各村镇水源,保障饮用水源安全,进一步美化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环境,改善太平湖水文、水质状况,优化周边河流及水库森林生态系统,进一步推动林业、旅游、环保、水利、农业等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促进黄山区产业结构调整,保障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1 太平湖流域水源地基本概况
经过调研,黄山区太平湖流域各村镇饮用水源地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污染,主要污染源包括土壤中的化肥、农药残留对水源地造成污染;畜禽粪便、没经发酵的动物粪便直接经河道流入水源地;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携带着大量的氮、磷、有机物等,通过地表径流流入河道及下游的水源地。由于水源地未得到有效保护,水源地正在不同程度地承受着各种污染的侵蚀,水源地水质正在发生变化,水质下降,直接威胁着城镇居民饮用水安全和太平湖流域水环境质量。
2 太平湖地区水源涵养林建设布局及内容
2.1 建设布局
建设布局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区域符合、保护水源等原则[1,2]。通过调查,将太平湖地区适宜建设水源涵养林的区域分为供水点、汇水区、支流和源头及其他区域共四大区域,共328.98 hm2,包含黄山区境内三口镇、新明乡、仙源镇、甘棠镇、耿城镇、焦村镇、乌石镇、太平湖镇、永丰乡、新丰乡、新华乡及游山公益林场共11个乡镇(场)。(1)供水点:太平湖及流域内100人以上的集中供水点一级保护区(具体为取水点上游500 m,下游及左、右侧各200 m范围内);(2)汇水区:太平湖周围的汇水区两侧及其沿湖面第1层山脊以内的区域;(3)麻川河、浦溪河、秧溪河、舒溪河、清溪河及其洙溪河、新华河(含曹村河)、太子河、南安河、龙门河、王村河、沧溪河两侧200 m范围内及源头区域;(4)除以上区域以外的其他区域(不含阮溪河、浮溪河)。分区域乡镇及面积统计表见表1。
2.2 建设内容
新造针阔混交林107.96 hm2、阔阔混交林20.89 hm2、竹林(含毛竹林及雷竹林)200.13 hm2,主要进行林地清理、块状整地、栽植、抚育管理、垦复等。各造林模式面积和规模见表2。
3 太平湖地区水源涵养林营造林技术
3.1 造林地选择
造林地一般选择坡耕地、滩涂地(不含基本农田)、宜林荒山荒地[3,4]。由森林病虫害引起松木枯死而进行采伐的迹地,重点在新丰乡、新华乡、永丰乡、太平湖镇和乌石镇境内。太平湖流域内100人以上的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范围内(具体范围为取水点上游500 m,下游及左、右侧各200 m的区域)人工林采伐迹地。
3.2 林地清理和整地
林地清理以砍灌清杂为主,严禁全垦炼山。太平湖周围及其支流区域村镇饮水源地,生态区位非常重要,施工时应尤其注重水保措施,在坡度大于25°的区域整地必须结合地形设立拦土带等水保措施,严禁采用全垦整地。对坡度15°以下的岗地可采取带状整地;16°以上一般采用穴状整地,植穴规格因树种而定,阔叶树的植穴口径80~120 cm,深度不小于80 cm;针叶树穴的口径不小于40 cm,深度30 cm以上。
3.3 造林苗木选择和来源
建设水源涵养林目的是为涵养水源、消减污染、净化水质、改善水环境。因此,选用的造林树种主要为水杉、池杉、杉木、香樟、榆树、桂花、柳树、枫香、光皮桦、黄山栾树、泡桐、鹅掌楸、红叶石楠、毛竹、雷竹等。
造林的苗木均选用一年生以上苗。杉木苗高要求25 cm以上,地径0.5 cm以上,阔叶树苗高50 cm以上,地径0.8cm以上,顶芽饱满、无病虫害、根系发达的苗木。毛竹母竹二至三年生,胸径大于3 cm,雷竹苗一至二年生,胸径大于2 cm,母竹均需要保留3~5盘枝[5]。
苗木供应应坚持“保证质量,经济合理”的原则,按《林木种苗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的要求,结合黄山区实际情况,造林所需杉木、阔叶树种苗木集中在本区域内的苗木基地解决,毛竹苗及雷竹苗就地附近采购,苗木采购应做到随起随栽,保证造林成活率。造林苗木总数要考虑运输及使用过程中的损耗,损耗按苗木总量的2%计。
3.4 造林密度及配置
参照《安徽省造林技术规程》及水源涵养林建设有关要求,根据水源涵养林的造林目的及各树种的特性,并结合当地林木生长和立地条件现状,确定针阔混交林3 450株/hm2,株行距为1.7 m×1.7 m;阔阔混交林2 550株/hm2,株行距为2.0 m×2.0 m;毛竹林600株/hm2,株行距为4.0 m×4.0 m;雷竹林1 050株/hm2,株行距为3.0 m×3.0 m;栽植穴一律采用“品”字型配置,穴上方挖土穴下方填土,形成小梯田,拦蓄地表径流,以更好地防止水土流失。混交林提倡2个以上树种混交,单一树种不得超过5成。混交方式采用块状、行状、星状或带状混交。
3.5 栽植和抚育措施
为保证造林质量,应选派专业队进行栽植,造林苗木应尽量避免长途运输,冬末春初栽植。栽植时,保证根正干直,去除过长侧根,做到苗根舒展;填土应先填表土,后填心土,分层踏实,做到根舒、苗正、土实。
新造林当年抚育2次,连续抚育3年。次数为“2-2-1”,即第1年2次,第2年2次,第3年1次;时间安排在5月前后和8月前后。抚育方式为扩穴抚育,抚育措施主要是松土、除草、施肥、培土、扶正,竹林抚育主要采取垦复。
3.6 森林防火
太平湖流域内涉及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及国有林区,国际竹藤网络中心太平试验中心也分布在太平湖景区内,生态区位极其重要。太平湖内有112个湖心岛和半岛,现有林地面积约10 000 hm2,森林覆盖率达95%。一旦印发森林火灾,火势凶猛,蔓延速度快,受灾面积广;且受地形条件和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大,不易控制,难以扑灭,将对太平湖流域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
森林防火应加强宣传,做好林火预测预报,测定和预判森林火灾发生的可能性、林火控制的难易程度及林火将造成的损失;并通过监测和通讯设施,及时发现林火和传递火情,及时调动扑火力量,有效地组织和指挥林火扑救。
4 结语
通过进行分区域筛选、选定造林模式及提出必要的营造林技术措施,力求通过水源涵养林的建设,不仅使区域内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还可以使太平湖地区村镇水源得到改善,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健康,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文献
[1]胡建辉.浅谈太平湖水源涵养林的综合治理[J].安徽林业,2010(3):64-66.
[2]房春雷,刘兆伟.我国水污染物排放现状与控制对策[J].才智,2011(3):245.
[3]王芳,俞欣,李文青,等.南京市水污染物排放特征及控制对策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4(19):48-51.
[4]江剑平,冀常和,江清平.江西省与周边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比较及对策[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4(增刊1):68-70.
七星坑保护区水源涵养林树种选择 篇3
2 七星坑保护区水源涵养林基本情况
七星坑自然保护区, 为江门地区最大水库-锦江水库的水源涵养地, 也是恩平市锦江等河流的发源地, 是恩平市城乡的主要饮用水源。同时提供恩平市工业用水, 城乡生活用水和灌溉农田。因此, 在七星坑成立自然保护区, 保护和恢复季风常绿阔叶林的顶极群落, 充分发挥其涵养水源的应有功能, 是当务之急。
2.1 自然状况
2.1.1 地质地貌。
七星坑, 它是突起在珠江三角洲平原上的中、低山丘陵地貌。山地主要由花岗岩、石英岩构成, 区内最高山峰七星顶海拨844.5m, 其它海拔700m以上。保护区内的海拔高低悬殊, 复杂多样的地貌为要求不同生境的生物物种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
2.1.2 植被资源。
该保护区的森林植被, 虽然曾经遭受人为的严重破坏, 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但自1958年或1973年以后, 大面积的常绿阔叶林却未再遭受严重破坏, 至今已恢复为有一定结构、林冠连续、外貌终年常绿、藤本植物比较丰富、附生植物少见、茎花植物稀少、板根现象和绞杀植物不明显的天然次生常绿阔叶林。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保护好森林资源, 就是保护了人类和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2.1.3 气候暖湿。
该保护区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温暖湿润, 植物全年可以生长。据恩平市气象资料, 年平均气温20.2~21.5℃, 年降水量1880~2750mm, 是全省的暴雨中心之一。4~9月为雨季, 10~3月为旱季, 湿干季节明显, 常受台风袭击, 在高温配合多雨的水热条件下, 生物繁衍更迭非常活跃。但保护区为三市之间的山区, 故其各项气温指标比恩城镇、阳春、阳江低2~4℃, 是避暑、疗养的好去处, 而雨量则稍高。
2.1.4 水资源丰富。
保护区内位于江门地区最大的水库锦江水库侧, 是锦江水库的水源地之一, 拥有较多的河流及水域面积。
2.2 树种配置情况
据2002年森林资源统计, 该保护区内的有林地面积6027.5hm2, 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6.39%。其中常绿阔叶林面积2898.4hm2, 占有林地总面积的48.09%;常绿针叶林面积2936.7hm2, 占48.72%;常绿针阔叶混交林面积192.4hm2, 占3.19%。以活立木蓄积量而论, 该保护区计有359776m3, 其中常绿阔叶树有210696m3, 占总蓄积量的58.56%;常绿针叶树有149080m3, 占41.44%。从上述的森林资源来看, 有80%以上为天然林, 森林覆盖率为70%~80%之间, 建立保护区后, 其生态功能还会逐渐提高。
3 水源涵养林树种选择
3.1 合理选择树种
水源林的主要功能是截留降水, 缓和地表径流和增强土壤蓄水能力, 其树种选择有如下要求:采用多种乡土树种混交, 能形成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防病虫害能力强。树种搭配以慢生与速生, 有阳性速生树种, 又有耐荫慢性树种, 利用不同树种间的生长速率差异, 形成多龄级多层次结构。林层组合采用多层林结构, 有主林冠层、次林冠层及下木层。伐后更新及自我更新能力强。树冠高大浓密, 落叶丰富易分解腐烂, 且根系发达。营建多树种阔叶林群落的关键是选择林分主要经营树种, 即主林冠层的优势种2~3个;次林冠层伴生混交树种7~12个, 以及下木层树种1~2个。在遵循适地适树原则基础上, 以乡土树种为主, 速生与慢生树种相结合, 阳性与中性树种相匹配, 上层与下层树种相配套。根据不同经营要求和立地条件, 选择树种如下:主要经营树种选择红锥、楠木、红苞木、木荷、格木、火力楠、樟树、中华锥。这些树种是中、南亚热带常见树种, 在群落中有较大生长优势, 具生长好、落叶丰富、根系发达的特点, 是常用的、优良的水源涵养林树种。伴生树种选择阴香、海南红豆、黧蒴、红苞木、杨梅、土沉香、降香黄檀、八角、深山含笑、秋枫、复羽叶栾树、马占相思、千年桐、尖叶杜英、楝叶吴茱萸。其大部分是天然群落树种中的亚层树种, 顺利完成天然更新, 适合长久多代经营。非乡土树种的马占相思生长快、落叶多、能固氮、改土肥土作用显著;黧蒴枯落物非常丰富, 外生菌根容易形成, 是很好的改土、护土树种;降香黄檀虽然是外来树种, 但对立地要求低, 适应力强, 同时是固氮、改土肥土树种。下层木树种选择鸭脚木、红花油茶、大头茶、铁冬青。它们都是生长较慢, 适应性较广, 抗性较强的树种, 宜作下层树木。
3.2 科学树种的布局
在适地适树原则指导下, 水源涵养林的造林树种应具备根量多、根域广、林冠层郁闭度高 (复层林比单层林好) 、林内枯枝落叶丰富等特点。因此, 最好营造针阔混交林, 其中除主要树种外, 要考虑合适的伴生树种和灌木, 以形成混交复层林结构。同时选择一定比例深根性树种, 加强土壤固持能力。根据热带亚热带常见阔叶树种及其天然群落树种组成结构, 并结合选择经营目的进行合理配置;利用速生搭配慢生、深根性树种搭配浅根树种, 注意群落的整体效应及自然更新能力, 促进形成复层林结构, 即主要配置两层乔木树种;适当选配伴生混交树种和下木树种, 在林分上层覆盖成林后, 林内自然形成灌木、草本种类及多种类、多层次的近自然森林群落。共选择10种不同群落混交类型 (见表1) , 分别种植在10类立地条件相似的标准地内, 每种组合选择2~3个主要树种, 7~12个伴生树种, 如表1所示。
3.3 经营管理
水源林在幼林阶段要特别注意封禁, 保护好林内死地被物层, 以促进养分循环和改善表层土壤结构, 利于微生物、土壤动物 (如蚯蚓) 的繁殖, 尽快发挥森林的水源涵养作用。当水源林达到成熟年龄后, 要严禁大面积皆伐, 一般应进行弱度择伐。重要水源区要禁止任何方式的采伐。
4 结束语
做好水源林的树种选择, 促进七星坑市级自然保护区的合理发展, 对保护珠江三角洲西南地区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保护生物多样性, 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以及保护潭江、锦江水库的水资源, 保障潭江中下游居民生产、生活用水, 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广东森林》编辑委员会编著.广东森林[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6.8
[2]张金泉.建立古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可行性研究[J].生态科学, 2013 (6) :25-26.
东北地区水源涵养林 篇4
关键词:水源涵养林,发展,建设,对策
西部大开发是党和国家在世纪之交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它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中华民族的共同富裕进而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西部大开发和国家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相继启动, 林业发展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同时林业也正经历着一场极其深刻的历史性变革, 这是个充满希望、机遇与挑战的过程。就祁连山水源涵养林而言, 如何发展才能适应西部大开发的历史要求, 才能推进林业六大生态工程和本地区社会经济的协调稳步发展。在加强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保护的同时, 加大封育力度, 走以法治林, 以法护林之路, 是南保青龙的具体体现, 是扩大森林面积, 实现森林蓄积稳步增长的行之有效的举措。
1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概况
1.1 自然保护区的历史沿革
祁连山是众多民族的摇篮, 是古老而又年轻的摇篮, 历史悠久, 水丰材茂。但是, 几千年来随着历史长河的变迁, 战争、肆意滥垦、滥伐, 盗伐林木致使祁连山森林资源惨遭严重破坏, 森林面积锐减,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导致气候干旱, 土地沙漠化现象严重, 整个林区气温升高, 雪线上升, 冰川缩退, 常流河变成了间流河, 现在残留的森林已退缩到地远山地带, 呈不连片块状分布状态, 成为次生林。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日益重视, 祁连山的保护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20世纪80年代后期, 成立了甘肃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同时也被划分为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域。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特别是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启动, 又为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保护建设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带来了新的希望。
1.2 资源概况及特点
祁连山是一个以森林为主体的涵养水源的多功能生态体系。甘肃境内的祁连山东起天祝县古城与永登县相邻, 西至当金山口, 南与青海省的互助土族自治县、门源回族自治县、祁连县为邻, 北部紧依河西走廊, 东经97°25′~103°46′, 北纬36°43′~39°36′。祁连山地属典型大陆性气候, 气候在水平和垂直方面都有明显差异,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年平均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 日照时数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 山地东部、南部气候较湿润, 西部、北部较干燥, 据2000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 祁连山保护区水源涵养林用地面积60.67万hm2, 其中乔木林16.68万hm2, 疏林地1.19万hm2, 灌木林地41.26万hm2, 未成林造林地0.11万hm2, 苗圃0.017万hm2, 无林地1.41万hm2, 森林覆盖率21.3%。活立木蓄积为2165.83万m3, 林木蓄积213.07万m3, 占活立木蓄积的98.4%, 林区有乔木树种47种, 主要分布在阴坡, 半阴坡, 且多集中在中上坡。灌木树种189种, 草木1066种, 动物及矿产资源丰富, 有各种动物200余种。林区内交通便利, 从事农、牧、工副人员活动频繁, 尤其是开矿、挖药、牲畜践踏及无节制的开垦种植草药, 致使灌木林面积锐减, 植被破坏严重, 资源管护压力很大。
1.3 存在的问题
1) 森林防火基本建设、通讯设施、防火工具陈旧滞后。
2) 依法治林, 以法护林力度不够, 规章制度及保护条例等仍然存在操作性不强的问题。
3) 禁区内蓄群超载过度, 林牧矛盾日趋突出, 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约措施和政策支持。
4) 禁区内矿产资源开发局面混乱, 总体规划, 监管力度不够, 滥挖乱占林地的现象屡禁不止。
5) 产业建设单位发展缓慢, 效率低下。天保工程等六大生态工程的顺利实施对促进林业建设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这些只能说是眼前的、短暂的, 林业要发展壮大, 最终要靠壮大自身的经济实力。一个健全的林业、完整的林业、健康发展的林业应该是一个“三大”效益兼顾, 生态和林业协调发展的林业。因此, 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 做强做大第三产业, 走以林养林之路, 是发展壮大林业的必由之路。
2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作用及重要性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是河西人民的“生命线”, 是河西地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的重要保障。祁连山林区现有云杉林12万km2, 相当于1~2亿m3的天然绿色水库, 高山灌木林28.8万km2, 与云杉林相比它是一个更大的绿色水库。
2.1 高山水塔
祁连山森林是山地贮水供水的中心, 也是干旱区的心脏。它以其特有的森林作用, 捍卫着高山“冰源水库”的安全, 又是山区降水、地下水和冰雪融水的径流, 通过森林的拦截和调节作用, 源源不断地供应给河西地区中下游绿州灌溉、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
2.2 涵养水源
千百年来, “金张掖”、“银威武”经久不衰, 究其原因, 主要是依赖于祁连山森林涵养的水。
2.3 调节径流
祁连山森林发挥着调节径流, 抑制洪涝灾害的作用。
2.4 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祁连山森林生态系统, 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在维护各生态系统内部平衡方面起着决定作用。如果没有祁连山森林涵养水源, 河西地区各河流会枯竭, 绿洲就难以长足发展, 干旱风沙就难以得到根治。森林是“氧气瓶”、“吸尘器”, 它既是木材生产贮存库, 又是庇护繁衍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场所和乐园。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在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也是不可替代的。因此保护和发展祁连山森林迫在眉睫, 功在当今, 利在千秋。
3 保护与发展建设的对策
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伟业, 也是一个规模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而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西部地区大开发的根本。只有大力改善生态环境, 西部地区的丰富资源才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 才能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 才能拉动和加快西部地区各行各业发展的步伐。尤其是近年来, 随着森林面积的日趋减少, 草原退化, 沙化、鼠害面积的日趋扩大, 造成水资源的严重缺乏和沙尘暴天气日趋频繁, 大自然已经向人类敲响了警钟。因此,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势在必行。保护和建设祁连山水源涵养林这座天然绿色水库, 使其逐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是改善永昌县生态环境的关键。
3.1 进一步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管护体系
1) 加强林业执法队伍建设。
2) 加大林业稽查力度, 对乱采乱挖。非法侵占林地和猎捕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行为, 依照相关法律, 法规依法严肃查处。
3.2 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加强领导, 强化责任
1) 各项任务的完成 , 规划目标的实现, 管理措施的落实, 要靠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实行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 一级抓一级, 层层落实。
2) 进一步完善规范森林资源管护承包责任制。
3) 进一步规范质量管理制度。要根据“天保”工程质量管理的要求, 充分贯彻质量第一思想, 以质量保发展, 以质量促发展, 力求在提高巡山查林质量上有新的突破, 严肃严格责任追究制度。
4)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为资源管护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采取多处形式深入宣传, 尤其要加大林地管理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 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参与林业建设, 逐步实现由部门办林业到社会办林业的转变。
5) 要切实加强管理, 全面组织实施好“天保工程”和“三北四期”工程, 认真落实天保工程各项措施要求。
3.3 保护森林, 扩大森林, 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1) 抓好更新造林, 扩大森林资源, 实行封、造、管三并举, 以人工更新为主, 天然更新为辅,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科学规划, 宜乔则乔, 宜灌则灌, 宜匍则匍, 乔灌匍结合, 从高到低, 从阴到阳, 逐年实现林线下移, 逐步提高森林覆盖率, 扩大森林面积。
2) 加快封山育林进度, 促进森林植被的恢复。封山育林是一项投资少, 见效快的恢复和不断扩大森林植被最有效的措施。凡是天然更新良好, 经培育有望成林的疏林, 零星小块森林, 盖度在百分之三十以下的残存灌木林均应进行封禁封育。在封育期间严禁各种形式的采樵割灌、狩猎、挖药、放牧等活动。
3) 采取政府行为, 加大对封山育林区的管护力度, 尽管封山育林的管护法在《森林法》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中已有规定, 但由于近年来的持续高温、干旱, 致使沿山牧区草干水枯, 加之无限度的过量载畜, 造成了草场植被及灌丛的严重破坏, 对此尽管地方政府已有明文规定:“未经林业主管部门批准, 任何单位或个人均不得在林区乱采乱挖”, 但有令不行, 禁而不止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 加之全民依法护林、依法治林的法律意识依然不够强烈, 诸多因素导致了林牧矛盾的日趋激化, 增加了封山育林区的管护难度。所有这些仅靠管护人员是无法解决的, 因此只有通过强有力的政府行为, 在加强全民法制教育的同时, 进一步细化和明确管护措施, 才能有效稳定增加林木、灌草植被覆盖度, 不断提高森林涵养水源的吞吐能力。
4) 要进一步完善封山育林及工程造林技术档案, 逐步完善工程软件的规范化管理。
5) 采用先进科学技术, 提高保护森林的手段和方法。
3.4 抓好森林“三防”工作, 确保天保工程和各项生态工程的顺利实施
1) 森林防火工作是林业工作的中心, 是重中之重, 特别是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和旱情的日益加重, 森林火灾的综合以预防能力和扑救火灾的能力与形势的发展极不适应。为此森林防火工作要切实实行各级政府领导负责制, 拟定和完善祁连山水源涵养林森林防火工作的政策、法规和规章, 制定森林防火工作的总体规划, 更加周密细致的落实护林防火责任制, 切实做到机构、人员、领导、责任四落实。在大造声势,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不断强化森林防火意识, 增强全社会群防群治的能力的同时, 不断健全制度, 强化火源管理, 狠抓预防措施的落实。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入山管理、野外用火、巡山查林、防火检查、火源管理防火值班等制度。对责任区内的矿点、牧群进行逐户登记, 并签订护林防火责任书;进一步严格护林员的岗位责任。明确职责, 划定管辖范围, 加强管护, 严看死守, 切实做好森林防火的预防和扑救工作。
2) 森林病虫害俗称“无烟的火灾”, 它对林业事业的发展和生态工程建设举足轻重。 (1) 在指导思想认识上, 要由防治向预防转变, 真正落实“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方针; (2) 在防治策略上由治标向以治本为主标本兼治的转变, 大力应用综合性营林措施; (3) 在防治措施上, 要从化学防治向以生物防治为主转变, 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4) 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及统计上报工作。
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是森防工作的基础, 也是森防工作的核心。要转变思想观念, 明确工作责任, 切实加强监测预报, 及时准确地进行森林病虫害情调查, 及时上报调查结果。
3) 认地贯彻“森林法”, 加大林业行政执法力度, 增强全社会的法制观念。 (1) 要加强执法人员的法制培训, 进一步规范处理程序和处罚文书, 并坚决实行罚缴分离制度, 做到林业执政执法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 (2) 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 进一步加大林政执法力度, 严厉打击盗伐林木、破坏植被、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的违法现象, 使森林资源管护工作尽快走法制化管理轨道; (3) 加强森林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 增强全社会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
3.5 正确处理好保护利用和发展的关系
保护是基础, 发展是核心, 利用是目的。把山上管严, 山下搞活, 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 做强做大第三产业。
1) 明确草场使用权, 变草场的无偿使用为有偿使用, 合理利用草场资源, 进一步明确草场界线, 以草定蓄, 计划地控制草原载蓄数量。
2) 退耕还林, 恢复植被, 严禁对荒山荒地乱垦乱挖, 对已经开垦的, 一定要限期退耕还林。对荒山荒坡实行租赁承包。在承包中要引入激励机制、竞争机制, 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进行荒山荒地的绿化。
3) 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 依托区域优势, 行业优势, 合理开发, 多业并举。全面发展, 多方位、多渠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走以林养林之路。 (1)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和人才优势,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继续做强做大枣园产业; (2) 抓住机遇, 依托资源优势, 招商引资, 在旅游业上谋求发展。 (3) 依托重点工程发挥行业优势, 注重发展苗木培育产业。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保护和发展, 对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我们相信借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 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就一定能够实现水源涵养林保护和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车克钧, 傅辉恩, 贺红元, 等.祁连山北坡森林涵养水源机理的研究[A].见: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C].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1994:280-287.
[2]张金池.森林生态学[M].上海: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
[3]刘建泉, 车克钧.保护祁连山生态环境为河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驾护航[A].林业与河西内陆流域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C].
湿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探讨 篇5
关键词:湿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
土壤除了能够为生物生存提供良好的环境, 还能够利用土壤孔隙、土壤与地下水之间的联系实现水源涵养。土壤水源涵养功能一般情况下只是土壤蓄水。湿地土壤也有一定的水源涵养功能, 能够调节水分分布, 从而实现对供水、干旱等灾害的抵御, 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实现多样化的发展, 促进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湿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有助于促进湿地水循环以及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 避免出现湿地退化的问题。水源涵养功能也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的重要内容, 水源涵养能够保证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
1影响湿地土壤蓄水能力的因素
土壤的蓄水能力其实是受到可蓄水土壤层的厚度以及其单位蓄水能力的影响。单位土壤厚度的蓄水能力会受到土壤性质的制约, 还有土壤孔隙、粒径、土壤结构、容重、水分以及有机质等因素的影响[1], 这些都会关系到土壤的持水性。
1.1土壤的孔隙
水在土壤中的储存主要是通过土壤孔隙, 土壤的孔隙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非毛管孔隙相比于毛管孔隙更加敏感, 非毛管孔隙比较复杂, 孔隙会受到生物、物理以及化学因素的影响, 植被是影响非毛管孔隙生长、寿命等的决定性因素。非毛管孔隙不仅能够形成根系, 还能够为形成孔隙的动、微生物提供基础, 落叶以及枯枝能够促进大孔隙的稳定发展。植物根系的死亡以及生长都会产生大孔隙, 会对植物以及环境产生影响。森林土壤中植物根孔会随着深度的加大而逐渐降低。湿地中的水分胁迫程度不高, 湿地植物的地下根茎能够形成比较强大的根孔体系。
1.2粒径、土壤结构
土壤颗粒以及结构之间有孔隙, 颗粒是土壤构成的重要要素, 主要分为3个级别, 有沙粒、粉粒、粘粒[2], 这是按直径由大到小进行划分的。如果土壤的粗沙粒含量比较多, 蓄水的孔隙较大, 水分比较容易流失, 对于水源的涵养是极为不利的。粘粒较多, 蓄水能力也比较弱。
土壤结构的改变会影响土壤的孔隙以及非毛管孔隙度。土壤结构主要是由土壤的有机质、粘粒、生物因素等影响的[3]。土壤侵蚀会对土壤的粒径以及结构产生影响, 使土壤的蓄水能力降低。
1.3水分含量
土壤的蓄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自然含水量影响, 含水量低的土壤, 其蓄水能力更强。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会受到降水、气温因素的影响, 如果气温升高, 水分就会蒸发, 有些冬季饱和的土壤在夏季有很强的蓄水能力。在雨季, 由于降水量比较大, 土壤处于饱和的状态, 蓄水能力就会比较差。
1.4有机质
土壤中的有机质能够对其持水性产生影响, 进而影响土壤结构, 湿地土壤中的有机质比较高。有机质含量比较高时, 增加有机质的含量能够促进任何土壤持水能力的提升, 有机质含量较低时, 增加有机质含量会使沙质土壤的持水性提升。湿地环境中, 土壤中的有机质能够实现良好的积累, 使湿地的蓄水能力达到提升。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是要受到有机质的数量以及分解平衡性影响的, 湿地土壤的通气性是比较差的, 不利于有机质的分解, 因此湿地中的有机质含量要比较高。
2土壤涵养水源的机制
由于土壤的孔隙能够使水分在其中储存、保持以及运转, 所以土壤能够涵养水源。一开始, 主要是依靠吸附力, 水分才能够存在与土壤中, 随着水分的增多, 多余的水分会受到毛管力的影响形成毛管力, 之外的水分受到重力作用变成重力水。土壤中水分含量的增多, 会是使水势减少, 从而构成水分特征曲线[4],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土壤的持水性。如果出现降水, 土壤中的水分会留出一些, 田地间的持水量能够存在与土壤中, 但是重力水要流出来, 从而形成径流, 实现涵养水源。
孔隙方面来讲, 土壤中的水分主要是存在与孔隙中, 按照大小可以分为毛管孔隙和非毛管孔隙。土壤中水分的储存主要有2种, 吸持储存;滞留存储。吸持储存是在毛管孔隙中出现的, 由于毛管力的作用, 水分存在与毛管孔隙中不能够融入到水的径流和变动中[5]。滞留存储是存在于非毛管孔隙, 在重力水的作用下暂时储存在其中, 如果出现降水、径流停止后就会受到重力的影响从土壤中留出, 还有可能深入到比较深的土壤中。这2种储水的方式有着不同的水文生态功能。毛管孔隙中的持水量能够反应出其为植被提供水分的能力, 而非毛管孔隙则是将土壤水源涵养以及减弱洪水的能力反应出来。
3湿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发展
湿地中土壤的水源涵养功能虽然已经在很早之前就被人们所关注和认识, 但是湿地土壤水源涵养的系统化研究还存在着不足。在一些湿地土壤蓄水能力的研究中, 蓄水空间与地表水库容是等同的, 土壤中的蓄水能力经常被人们忽视, 湿地的蓄水能力认识并不到位。所以需要在湿地的蓄水能力研究中, 应将土壤纳入其中, 实现系统化的分析与研究, 明确湿地土壤的蓄水能力, 蓄水能力对于湿地水循环的调节、保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能力, 以及湿地中特殊水文条件对于土壤蓄水能力的影响等进行分析和研究。
现阶段, 人们对土壤蓄水能力的研究主要是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 相比于森林生态系统, 湿地土壤受水文条件的影响更加明显, 湿地受到周期或者非周期性的水淹, 土壤中的水分也会在长、短期中处于饱和情况[6], 从而影响土壤的蓄水能力。湿地的地下水位是比较浅的, 地下水会影响到蓄水有效的土壤层厚度, 因此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蓄水能力的研究其实并不适应湿地土壤蓄水能力的研究, 因此需要针对性的对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土壤蓄水能力进行分析和研究, 促进湿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实现。
当前, 人们对湿地的认识逐渐提升, 湿地的开发利用也逐渐加强, 很多湿地开发成农田或工业用地, 这使得土壤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土壤的蓄水能力, 但是目前土地利用对于湿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研究还不足, 应积极进行分析和研究, 明确其影响机制以及恢复的措施, 实现湿地的科学管理。
4结束语
湿地土壤的水源涵养功能主要是通过土壤中的孔隙实现的, 湿地土壤水源涵养其实就是土壤蓄水, 吸收降水以及径流, 是多个水文效应的综合体现。湿地是城市之肺, 能够涵养水源, 当前天津地区已经开始引进新的水源, 使湿地周边的环境得以恢复, 改善湿地的土壤, 充分发挥其自然生态功能, 实现水源涵养的全面实现, 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要, 促进社会实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亚军, 谢永宏, 陈心胜, 李峰.湿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研究进展[J].湿地科学, 2012 (01) :109-115.
[2]马维伟, 王辉, 王修华, 王元峰, 赵赫然.甘南尕海不同湿地类型土壤物理特性及其水源涵养功能[J].水土保持学报, 2012 (04) :194-198, 220.
[3]吕磊, 文仕知, 张新文, 张满君, 彭尔卿.生态公益林林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 2011 (04) :22-26.
[4]熊远清, 吴鹏飞, 张洪芝, 崔丽巍, 何先进.若尔盖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水源涵养功能[J].生态学报, 2011 (19) :5780-5788.
[5]万鹏, 王庆安, 李昭阳, 张翔, 佘红英.根据土壤蓄水能力探讨若尔盖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区的水源涵养功能[J].四川环境, 2011 (05) :121-123.
浅谈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 篇6
地球上不能没有森林。森林是“绿色的水库”。森林是文明的保姆和奶娘。我们从森林与周围环境、水分因子等关系上看, 从森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上看, 都令人信服。
从森林的上层——林冠看:在郁闭的森林中, 每降大雨, 树叶截留部分水分透过林冠和沿着树干缓缓流落地面, 慢慢渗透到土壤进而渗透到地下水中补充地下水或形成泉水, 一部分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江河湖海。据东北林业大学有关资料记载, 林冠截留降水大致为降水量的15%~40%.
从森林的下层看:死地被物层能吸收大量的降水。据调查, 随着树种的组成而异, 一般可达自身重量的40~260%。山场林下死地被物的最大吸水量可达其自重的3.6倍, 松树2.2倍。枯枝落叶转为腐殖质以后, 吸水量又提高到自重的当2~4倍。据东北林业大学的资料记载:
若死地被物完全破坏, 甚至在5°的缓坡上, 也能使地表泾流达到50~70%。可见, 枯枝落叶和其它死地被物在吸收水分, 减缓泾流上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森林能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可以使50~80%的雨水含蓄在植被和落叶松中渗入地下。实验证明, 每公顷森林所可以含蓄水量4000~5000m3。这样一万公顷森林所含蓄水量就相当于下一个容量为四、五千万立方米的水库, 就等于拦蓄了溪水, 增加了溪水的来源, 这既是开源又是节流。
综上所述, 降水受林冠截留死地被物层, 土壤的吸收和下渗, 使地表经流为地下泾流, 起到了蓄存降水, 防止水土流失, 起到了“雨多它能吞”的作用。
森林能够改变环境因子, 森林能增加雨量。它不仅能“吞”了雨, 而且还能“吐”。
蒸腾作用是森林的主要生理过程, 它能调解水分, 改善气候, 改良土壤, 使气候湿润。林木根深叶茂, 通过自身的生理作用将地下水散发到空中, 从而使雨量增加。一般地说, 林木的蒸腾量大于农田, 蒸腾量的大小随树种组成而异。 (见表1) 林内的空气, 相对湿度高于林外, 有林地的空气, 相对湿度也高于无林地。从而改善和减少旱情, 起到了“雨少它能吐”的作用。从森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看, 更是无法估量的。
据科学测算, 一亩树木可以吸收67公斤氧气。一亩草坪可以吸收24公斤二氧化碳释放16公斤氧气。一公顷树林每年可以吸收67吨灰尘, 很多树木还有消毒、杀菌、吸收有毒物质等功能。由此可见, 树木在调节城市气温、湿度、制氧气、滞尘、灭菌、消降噪音等方面的生态效益是有目共睹的。
兴林蓄水、节水, 森林是绿色的水库, 又是绿色的银行。水是生命之源, 淡水短缺现象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问题, 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将日趋严重。目前, 全世界大约有60%的地方供水不足, 闹水荒、非洲一些国家因缺水而农业欠收。
我国水资源并不丰富。按人口平均, 不到美国的20%。加上时间和空间的分布不均以及生产、生活用水的不断增加, 不少地区出现缺水现象。人们看得很清楚, 农业越是发展, 人类文明程度越高, 对水的需求就越大。一公顷棉花耗水5000吨, 一公顷水稻需水2000吨, 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农业!水实实在在是农业的命脉。工业也离不开水, 生产一辆汽车需水4000吨, 染一万米布耗水200吨, 生产一吨纸需水700吨, 合成一吨橡胶需水200吨, 所以淡水又是工业的血液。
生活在现代城市的人们, 每人每天生活用水250升。
那么, 解决水荒的出路何在?节约用水, 防止污染, 兴修水库……这些固然重要, 但治本之策是如何增加天然降水量和把天然降水量最大限度地拦蓄、截留在大地上。那么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只有一条, 就是营造森林这样的“绿色水库”, 增加森林覆盖率。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影响我国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供水紧张。
兴修水库固然重要, 但是它是有条件的, 不是什么地方都可以修。何况, 据考证, 水库是引起地震的一大因素, 也是酿成水灾的一个隐患。而营造森林这样的水库, 办法简单。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 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实践, 按着适地适树, 合理的植被类型、合理的乔灌、草的比例和配置。宜树则树, 宜草则草, 乔、灌、花、草结合, 互为相依, 相得益彰。
造林绿化, 从当地潜在的植被寻找乡土树种, 并按着植物群落演替的规律, 选取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生长, 最平衡稳定, 生态效益也最大的群落模式, 还要为乡土树种配上亲善的灌木、草本植物, 使其成为一个和谐的植物群落。在以后的生长中能够自我维持, 自我更新达到不需要人工管护, 成本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很高的效果。
文明的衰落有着各种因素, 但是生态的恶化却往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森林若遭到破坏就失去了滋养文明的乳汁。湿润的气候逐渐干燥起来, 雨水减少风沙增大, 土地裸露着, 水土流失严重, 山洪暴发……一旦森林全部毁灭, 辉煌一时的文明, 连同文明的制造者, 便一起遭到厄运。
森林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人们已开始认识。由过去的单纯取材转变为保持生态平衡的观点。我们不仅要保护好原有的森林, 还要大造其林, 增加森林的覆盖率, 使森林的“雨多能吞”“雨少能吐”的对立统一的生态平衡关系, 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减免生态灾难, 为人类服务。
摘要:森林是“绿色的水库”。森林是文明的保姆和奶娘。我们从森林与周围环境、水分因子等关系上看, 从森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上看, 都令人信服。山场林下死地被物的最大吸水量可达其自重的3.6倍, 松树2.2倍。森林能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可以使50~80%的雨水含蓄在植被和落叶松中渗入地下。从而改善和减少旱情, 起到了“雨少它能吐”的作用。从森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看, 更是无法估量的。据科学测算, 一亩树木可以吸收67公斤氧气。一公顷棉花耗水5000吨, 一公顷水稻需水2000吨, 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农业!工业也离不开水, 生产一辆汽车需水4000吨, 染一万米布耗水200吨, 生产一吨纸需水700吨, 合成一吨橡胶需水200吨, 所以淡水又是工业的血液。在以后的生长中能够自我维持, 自我更新达到不需要人工管护, 成本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很高的效果。
东北地区水源涵养林 篇7
关键词:石头河库区,水源涵养林,基地建设,陕西岐山
秦岭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是陕西省关中地区的水源涵养地和天然生态屏障。秦岭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对于提高关中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秦岭北麓作为陕西秦岭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土保持的重要生态功能。
石头河水库位于岐山、眉县、太白县三县交界处, 黄河水系渭河南岸石头河上的斜峪关上游1.5 km处, 北距蔡家坡20 km, 工程以灌溉西安、宝鸡供水为主, 兼顾发电和防洪功能, 库容1.47亿m3, 控制流域面积673 km2, 每年平均流量为14.1 m3/s, 大坝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 保坝最大流量为8 000 m3/s。该项目旨在通过人工造林, 按照秦岭北麓生态建设的需要, 建立水源涵养林基地, 从根本上改善岐山县生态环境,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改善生态环境。
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1 适应岐山县综合环境整治的需要
随着社会发展对林业主导产业需求发生变化, 林业成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近年来, 岐山县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四期、落星湾湿地公园等工程, 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 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因此, 积极实施石头河库区水源涵养林基地建设, 不但能涵养水源, 减少石头河水库泥沙的淤积, 延长石头河水库的使用寿命, 而且能显著改善项目区域内的生态环境, 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 实施生态环境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建立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良好生态环境系统, 实现青山绿水山川秀美的宏伟目标[1]。
1.2 改善生态环境, 净化石头河水库水源的需要
石头河水库是陕西省南水北调工程的引水源头, 石头河库区的绿化状况直接影响陕西省南水北调工程源头的水源质量, 关系着西安、宝鸡等地区人民用水及工农业用水安全。多年来, 岐山县生态环境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由于长期对森林资源的超负荷利用, 以及传统林业经营方式带来的弊端, 导致目前的资源现状和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的改善、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因此, 在保护与治理环境的同时, 选择适宜的地段营造水源涵养林, 对提高南水北调工程水源涵养、净化水质、延长水库使用寿命、增长库区群众收入有积极的意义。增加植被扩大森林面积, 减少泥沙淤积, 增加水库库容, 可明显增加石头河水库防洪蓄水作用, 减少渭河防洪压力, 对整个关中大地的防洪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2 岐山县石头河水库库区水源涵养林建设的指导思想
岐山县石头河水库库区水源涵养林建设应以美化、绿化环境为主, 充分发挥其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以及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等作用, 工程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2.1 坚持美化环境与经济同步的原则
把水源涵养林建设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纳入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目标中去, 统筹规划, 同步实施, 做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把水源涵养林建设同改善投资环境有机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森林的“三大效益”[2]。
2.2 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讲求实效的原则
着重做好实地调查, 做到设计科学合理, 措施得当可行, 确保造林一片成活一片, 提高造林质量, 不断改善树种组成和林相结构, 加强经营管理强度, 提高水源涵养林建设水平。
2.3 坚持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的原则
将石头河库区水源涵养林建设与生态公益林建设相结合, 统筹兼顾, 合理布局。具体规划要因害设防, 突出重点, 充分发挥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
3 岐山县石头河水库库区水源涵养林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3.1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依据以下资料编制: (1) 国家林业局林业建设投资测算标准; (2) 陕西省林业生态建设规划和岐山县林业生态建设规划; (3) 陕西省林业工程投资估算资料; (4) 陕西省“十二五”期间林业工程参数; (5) 国家林业局《林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 (6) 《林木种苗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试行) ; (7) 岐山县林业局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3.2 目标和任务
(1) 营造林工程。根据本区域的立地条件, 计划造林266.67 hm2, 其中侧柏200.00 hm2, 刺愧66.67 hm2。全部采用人工植苗造林, 主要造林树种为抗逆能力强的两年生侧柏容器苗和两年生刺愧实生苗。
(2) 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区人口相对稠密, 活动频繁, 为巩固造林成果, 必须加强林木管护, 计划每66.67 hm2设立1个护林点、建护林房1座、配备专职护林员1名。项目区共需护林点4个、护林房4座、护林员4名。
4 投资概算与效益预测
4.1 投资概算
投资包括整地费、苗木费、造林费、幼林抚育费、森林管护费、护林房建设等费用, 主要以新营造水源涵养林为主。根据概算, 本基地建设工程投资为244.29万元, 其中直接工程费用237.18万元 (整地栽植费128.8万元, 种苗费45.98万元, 管护费14.00万元, 抚育费28.00万元, 护林房建设20.4万元)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7.11万元 (建设单位管理费2.37万元, 设计费2.37万元, 不可预见费2.37万元) 。项目资金根据国家规定的资本金和投资比例, 地方配套资金24.29万元, 占总投资的10%;省级财政投资220万元, 占总投资的90%。
4.2 效益预测
岐山县石头河水库库区水源涵养林建设完成后, 可新增有林地面积266.67 hm2, 使其森林动植物资源得到根本性的保护和发展, 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地区基本得到整治, 生态环境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实现了生态环境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1) 森林的蓄水效益。根据有关资料分析, 营造1 hm2林地, 一般可增加蓄水量300 m3。该项目工程建成后, 每年可增加蓄水80 100 m3, 按0.5元/m3计算, 其替代价值为4.005万元。
(2) 保土效益。根据资料测定, 平均1 hm2森林每年保土30 t, 按建成后面积计算, 可减少土壤流失8 000 t, 按每50元/t计算, 其固土替代价值为40万元。
(3) 保肥效益。按土壤含氮0.15%、磷0.1%、钾1%计算, 工程完工后可保全氮12.015 t, 全磷8.01 t, 全钾80.1 t。折成商品尿素264.33 t、过磷酸钙44.865 t、氯化钾145.782 t。按商品肥价值尿素3 000元/t、过磷酸钙600元/t、氯化钾1 500元/t计算, 年保肥效益为103.858 2万元。
(4) 净化空气效益。根据资料报道, 1 hm2森林每天平均吸收二氧化碳1 005 kg, 释放氧气735 kg。项目建成后, 每年可生产氧气7.15万t, 制氧价值按0.15元/kg计算为1 072.5万元。
综上所述, 岐山县石头河水库库区水源涵养林工程建成后, 每年生态效益可达1 220.3 632万元。
5 岐山县石头河水库库区水源涵养林建设的实施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 明确责任。林业部门要把水源涵养林建设作为今后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长期来抓, 真正负起责任, 负责水源涵养林建设和经营管理的指挥、调度、管理、执法等具体工作, 明确责任, 奖罚分明。二是科学设计, 强化管理, 依靠科技进步和效益优先, 按工程设计组织实施, 保证资金与效益、速度与质量的统一[3,4]。三是以生态效益为主, 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结合, 兼顾整体与局部、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四是依靠科技提高质量, 大力引进和推广科技成果, 加强科学研究和科技攻关, 尽快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为水源涵养林建设提供更多的技术依托[5,6]。
6 结论
(1) 该项目结合当地生态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选用侧柏、刺愧生长快的树种, 在充分吸取人工造林经验的基础上, 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 将成熟的先进技术应用于造林工作中, 造林技术措施切实可行。
(2) 项目布局合理, 土地、劳力资源充足, 群众积极性高, 自筹资金有保障, 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项目的实施提高了森林覆盖率, 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促进了生态环境的良好循环, 对项目区的人文环境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3) 项目的实施将为其他造林绿化工作提供重要的示范作用, 促进当地生态林建设以及科技兴林和林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综上所述, 岐山县石头河水库库区水源涵养林建设的实施可有效提高群众收入, 增加社会稳定因素, 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推动县域经济繁荣。因此, 该项目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王永安.长江流域森林植被建设及其生态经济效果[J].生态经济, 1987 (6) :28-30.
[2]耒燕学.林种结构的调整与思考[J].林业经济问题, 1988 (3) :43-46.
[3]冯梅春, 马明元, 王福成.青海云杉水源涵养林综合培育技术及效果[J].防护林科技, 2013 (8) :91-92.
[4]苏艳霞, 李海毅, 高婷婷.我国水源涵养林研究概况[J].广东农业科学, 2013, 40 (13) :173-176.
[5]魏芳, 刘桂琴, 刘建华.论嫩江流域水源涵养林工程布局[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04 (B12) :10-11.
【东北地区水源涵养林】推荐阅读:
东北高寒地区09-21
东北地区经济07-16
中国东北地区11-08
东北地区环境01-02
东北地区水稻育苗技术06-01
东北地区苗木培育技术06-03
东北地区少数民族06-17
东北地区物流发展现状09-26
东北地区城市园林绿化12-23
东北地区各省基本情况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