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工业的环境保护研究

2024-09-27

东北地区工业的环境保护研究(通用8篇)

东北地区工业的环境保护研究 篇1

东北地区工业的环境保护研究

摘 要:东北地区是我国传统的老工业基地、重工业基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相对比较突出,环境保护作为防止或降低各种工业活动对环境的消极影响所进行的积极行为,对东北地区主要工业污染物的治理、环境质量的改善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试图分析环境保护存在的不足,并为提高东北地区工业污染治理能力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东北地区 工业 环境保护

引言

国家提出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有效地促进了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为东北地区的环境污染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以重工业为主,大都是污染密集型产业,污染强度较高。因此,加强工业环境保护,是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走上良性循环的必由之路,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否实现的关键环节。这需要遵循工业环境保护的基本规律,落实工业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培育以人为本的绿色文明,发展循环再生的绿色经济,构筑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生态。

一、环境保护投资概述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主要统计指标的解释,环境保护投资是指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即在工业污染源治理和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中,用于形成固定资产的资金。环境保护投资主要包括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老工业污染源治理项目投资和新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要用于饮用水保护,城市生活污水处理,集中供热和城市绿化等方面。它属于间接投资,虽然投资数额较大,但与工业污染防治关系不密切,投资面很广且效果较难确定。老污染源工业污染治理投资主要用于对现有企业已产生的污染进行治理,尤其是重点污染区域、重点污染企业的综合整治。新建项目“三同时”投资是指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中防止污染和其它公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投资,主要用于防止新污染源产生,比如清洁生产工艺,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防治,目的是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老污染源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和新建项目“三同时”投资属于污染防治直接投资,与工业污染防治密切相关。

二、东北地区环境保护的现状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一个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环境污染治理投入要在一定时间内持续稳定地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0%-1.5%,才能基本控制住污染;提高到2.0%-3.0%时,就能改善环境质量。国家统计局的环境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实施后东北地区环境保护投资情况如下表所示:

2003-2006年东北地区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亿元)

2003 2004 2005 2006 环境污染治理总投资 166.5 215.6 209.7 242.3 环境基础设施 111.4 138.2 138.3 148.7

工业污染建设“三同环境保护投资指数(%)源治理 23.0 32.3 46.7 61.9

时”投资 32.1 45.0 24.7 31.8

辽 1.47 1.73 1.61 1.58

吉 0.89 1.20 0.94 0.99

黑 1.27 1.16 0.85 0.88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环境统计数据,http:∥/ 数据显示,环境保护投资总额不断增加,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投资比例增高。东北地区环境保护投资水平与全国投资平均水平(1.2%-1.3%)基本相当,环境保护投资指数稳定在1.0%-1.5%之间。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东北地区的环境保护投资可基本控制住环境污染,遏制污染加重的趋势。其中,辽宁省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力度较大,环境保护投资指数稳定在1.5%-2.0%,可基本控制住污染;而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环境保护投资指数均不足1.0%,环境保护投资水平较低,不能起到基本控制环境污染的作用。

近年来,东北地区的工业污染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三废”排放量及几种主要污染物的去除量来看,虽然有一定的波动,但整体工业环境污染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东北地区工业废水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年排放量整体上呈下降的趋势,如东北地区工业废水排放量从1998年的220880万吨下降到2006年的178846万吨,下降了近19.03%;但工业废气的年排放量却不断增加,2006年,东北地区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占全国工业废气排放总量的11.64%,是1998年工业废气排放总量的两倍还多。这说明,东北地区环境保护投资在工业废水和工业固废的治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并没有遏制住工业废气污染排放量增加的趋势。

东北地区工业废水达标排放量、工业废气主要污染物的去除量以及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量(包括综合利用量、贮存量和处置量)随着投资的增加而不断增大,这说明工业“三废”污染物处理量与环境保护投资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所以,环境保护各项投资组合成一个整体因素同因变量发生一定的依存关系,引起因变量的变化;同时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工业污染治理项目投资和建设“三同时”项目投资这3个自变量又是相对独立的,它们同因变量的依存关系的性质和密切程度也是不同的这些因素在不同方向、不同程度上对工业三废污染控制产生影响。

二、加强工业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和基本原则

(一)环境保护的意义

工业的发展,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工业废弃物对自然界污染等方面的副作用。这些副作用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破坏了人类共同的生存条件,造成严重的社会公害。高度发展的工业生产力对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如森林的过度开采,破坏了自然的生态平衡;二是工业废弃物的排放,如废水、废气、废渣及噪声的排放,造成对环境的严重污染,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安全;三是某些工业产品的滥用,如化肥、农药等广泛大量应用,造成土地肥力减退及对人类间接污染等问题。因此,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役的打响,工业环境保护投资如何在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充分发挥作用,如何切实履行环境管理在经济发展中的监督服务职能,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工业环境保护投资要在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方面有所作为,应紧密围绕“振兴”这条主线,要按照“吉林省、黑龙江省建设生态省,辽宁省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规划要求,制定各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二)环境保护的原则

根据国内外工业环境保护的实践,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要搞好工业环境保护工作,一般遵循四条基本原则:第一,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要防止污染,保护环境,就必然投入一部分建设资金。从长远来看,在环境保护上花钱是必要和有利的,因为它可以避免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第二,防治结合,以防为主。工业污染的治理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还在于对污染的预防。贯彻防治

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就是要对已经产生的污染进行积极治理的同时,严格控制和防止新的污染源的产生。第三,综合治理,综合利用,是搞好工业环境保护的一个有效方法。通过对“三废”的回收和提炼,重新生产出工业所需的原材料,可以起到化害为利的作用。开展综合利用,不但可以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而且可以节约能源,提高工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第四,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环保技术,彻底解决工业环境保护问题。在中国政府制定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把推行清洁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措施。如通过大力研究、开发、应用无污染,少污染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产品,实现“无污生产”。

三、东北地区工业环境污染治理的建议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国面临发展经济和改善环境的双重艰巨任务。加强工业环境保护,建设社会快速发展,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城乡环境整洁优美,构筑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生态,使人民生活富裕安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

(一)加大环境保护投资,提高地区环境保护投资指数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东北地区整体环境投资水平不高,除辽宁省环境保护投资指数稳定在1.5%-2.0%外,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环境保护投资指数不足1.0%。“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实施后,东北地区加速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协调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的关系,进一步增加投资,提高环境保护投资指数,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老污染源治理投资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投资在不同污染物的控制上都发挥着效益,但目前环境保护投资仍然不足,资金仍是制约环境保护的基本条件之一。目前,我国污染仍很严重,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污染物的产生量也会不断增加,只有不断增加投资才能控制污染进而改善环境。合理确定资金使用方向。近几年乡镇企业污染却存在着“失控”问题,污染削减水平很低,我国乡镇企业在近期内仍是高速发展阶段,污染物产生量会不断增加,乡镇企业的污染控制将成为实现中国未来环境目标的关键所在。从前面分析可以看出,“三同时”投资效果较好,因此,要增加“三同时”投资,把污染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另外不同行业污染排放程度不同,不同污染物治理难度不同,有些

行业应该优先投资,优先集中使用资金,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加强乡镇企业污染控制。工业污染治理投资作为污染综合治理的直接投资,应该对污染处理量起较大的作用。要做到这一点,应一方面引进先进技术,提高投资利用率;另一方面,加强监督,保证污染处理的设施的高效率运营。

(二)利用经济手段,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进行

经济手段是调节一切生产关系的最有效杠杆,这应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公众参与的多元化的市场投入的机制。例如,对治理污染项目给予优惠的资金贷款;对超标排污的企业征收排污费;对“三废”治理卓有成效的单位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等。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统一起来。工业环境保护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只靠企业一级的微观活动是不行的。例如,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的地面沉降问题,大量使用化工产品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对“三废”的集中处理问题,必须依靠社会的全面规划,统筹解决。当前要重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稳定,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问题。要从社会的长远发展和整体利益出发,对环境保护进行整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环境保护问题。

(三)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发挥环保监督管理职能

振兴老工业基地需要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近年来,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法规,健全工业环境保护的法律建设,但现在主要的问题是执法不严,因此,环保部门要认真履行环保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利用法律手段强制地保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对破坏环境保护法的,要严肃追究法律责任。在法律责任制基础上创新行政管理机制,如建立健全区域协调机制,理顺环境管理体制,这既能强化环境管理能力,同时又能大力发展环保技术。

用好法律手段,不仅要执法,同时还要做到为产业基地建设提供良好的支持与服务。在服务中监督,在监督中服务。要树立忧患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意识和执法寓于服务之中的服务意识。特别是在建设项目环境审批中,要改变那种“坐堂审批”的工作方式,做到“超前思考、提前介入、密切配合、主动服务”,积极为政府和企业出谋划策,简化审批手续和程序,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同时把好环境审批关,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产业布局的项目、国家明令禁 5

止和淘汰的项目、严重违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项目,坚决不批。另外,产业结构不合理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着力破解的关键问题。项目建设是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发展振兴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解决工业结构性污染的关键环节。因此,环保部门要围绕产业基地和接续产业建设,在产业布局、项目选址等方面做好支持和服务等保障工作,当好政府的参谋。

(四)加速推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下功夫。要真正发挥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引导与调控作用;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城市总体规划,优化城市形态,完善空间布局,进一步提升城市总体功能,拓展老工业基地发展空间。在推进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承载能力的工作中,重点搞好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和医疗废物处理厂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城市污染防治能力,有效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同时,继续通过实施环保目标责任制等形式,抓好城市空气质量#主要江河出境断面水质和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的达标治理工作,以及污染物总量控制及城市噪声综合整治工作。还应不断强化经营城市理念,逐步使城市功能实现由制约型向适应型的转变。不断强化城市综合管理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高标准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现代化水平。进一步突出城市建筑特色,提高城市环境文化水准和艺术品位,努力塑造“通透、大气、舒朗、开放、”的北方城市风格。在现有大连、大庆、长春三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基础上,创建更多的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切实以最优的环境质量,增强东北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提供有利条件和保障。

(五)正确处理节能与减排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节能与减排是工业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既相辅相成,又各自独立,有时甚至互相矛盾。通过节能可以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从而也能有效地减少能源消耗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数量,达到减排的目的;但在采取各种污染防治措施、设置环保设施以减少污染物排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消耗一定的能源,从而伴生新的污染物的产生。如何正确地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使之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是解决矛 6

盾的关键。如在环保指标的制订上,除了须考虑要达到一定的环境目标外,也应充分考虑要达成此目标需要消耗的能源及其所产生的新的污染。目前从行业环保标准和企业环保标准的制订情况来看,对污染物排放限值的严格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六)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推进污染控制工作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进程中,环保部门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工业企业建设,加大松花江、辽河流域及渤海湾水域环境的综合整治力度;同时要加大污染治理的科技含量,依靠科技进步削减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引导地方和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逐步扩大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缩小资源依赖性产业的比重,实现产业结构现代化、高新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结构性污染问题的解决。积极推动环保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为污染治理提供保障。例如在对粉尘污染的环境治理上,应充分考虑采取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而不必拘泥于某一单一的治理方法。比如在对生产过程无组织扬尘的治理方面,往往单一采用设置除尘系统对扬尘点的粉尘进行捕集,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这种治理手段确实能有效地减少无组织粉尘的排放,但同时也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如何能在减少甚至消除粉尘无组织排放的同时,又能尽量减少能源的消耗和新污染物的产生,这就需要考虑多种治理手段并用,减少除尘风量。如采取良好的密封(闭)措施,减少烟粉尘的无组织外溢,可有效地减少除尘风量;对含尘浓度较低的气体,采用无水喷雾抑尘技术,可替代或部分替代除尘设施。

(七)大力发展有机农业。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积极促进有机农业的发展。吉林省、黑龙江省都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做好粮食加工与增值工作,大力发展畜牧业,是进一步做好农村环保工作的基础。要按照专业化、标准化、特色化和规模化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优质、生态、安全的有机农业。有机农业的大力发展,必将有力地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减轻农业带来的面源污染,增加环境容量。环保部门应积极促进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开发,坚持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以基地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依托,通过规划引导和典 7

型示范,逐步建立健全有机食品生产、市场、监控和保障体系。同时,要切实做好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的基地建设与环境监管工作,保障农产品安全。在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方面,要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生态化的治理原则,采取新技术推广与建立示范工程相结合的方法,做到治理一批、带动一批。

(八)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实现资源永续利用、经济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并优化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个重要目标。环境保护要把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统一起来,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强环境治理和资源培育,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在具体做法上,要积极推进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重点生态资源开发区、生态良好地区建设。抢建一批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做好规划和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工作全面推进重点工程项目的生态环评和监管工作,遏制“边建设、边破坏”的现象,控制建设行为人为地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要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建设,特别要加快大小兴安岭、五大连池、镜泊湖、长白山、向海、辽东湾湿地、大连蛇岛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要积极推进生态示范区建设,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在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中做好生态恢复与保护,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国家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在生态建设上将会有资金投入,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准备一批生态保护方面的项目,打造一批有竞争力并对生态环境保护有重大促进作用的建设项目。

总结

综上所述,加强工业环境保护,是关系到人类社会生存,国民经济能否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否实现的重大问题。人类发展史告诉我们:人类与自然界的依存关系是平等的。天人合一则双赢,天人相欺则俱伤。我们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全面推进循环经济体系的建设;创新、研究和探索高效、持久的运转机制,保证环保规划的实施。要培育以人为本的绿色文明,发展循环再生的绿色经济,建设舒适优美的绿色环境,构筑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生态,建造绿色的甜美的家园。参考文献

[1] 段海燕,王贵辉.东北地区环境保护投机与工业污染控制关系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8(12)8

[2] 魏颖伦.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环境保护[J].中国环保产业,2004(6)[3] 李若凝.环境保护投资与工业污染控制关系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2)[4] 卢锦豪.加强工业环境保护,构筑和谐的绿色生态体系[J].肇庆学院学报,2005(4)[5] 陈健,陈晰宇.试论正确处理工业企业环境保护中的若干关系[J].环境科学管理,2009(5)

东北地区工业的环境保护研究 篇2

软环境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是一个地区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 是吸纳资金、人才、技术的聚宝盆。同时带来管理模式的创新、经营理念的转变、竞争力量的引入、结构调整的加快、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经营人才的培养等多重效应。东北各级政府已开始意识到投资软环境的缺陷, 并着力改善, 但与要求还相差甚远。本文通过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投资软环境优势及问题的研究, 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

二、投资软环境提升的基础优势

1. 规划合理、目标明确。

东北老工业基地现已构建的“一轴、两纵、四横”的东北发展区域, 有利于促进东北三省优势互补、通力合作和协调发展;有利于在更大的范围内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参与国内外竞争。此外, 随着《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颁布, 有效协调了各专项规划和分散的区域规划, 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资源, 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使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目标更为明确。

2. 政策实惠, 机遇难得。

中央决定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之后, 仅在2003年~2007年间, 国务院就在制度创新、政策引导等方面有很多具体举措, 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将极大的盘活东三省地区的存量资产, 帮助国企轻装上阵, 加速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3. 成本低廉, 引力十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行为, 决定资金流动的主要因素不是政府的意志而是利益的诱导。东北地区相对较低的的房价、租金、劳动力成本和生活费用, 也会吸引更多的海内外资金, 这种低价位的商务成本会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三、投资软环境提升的现实困境

1. 缺少完善的法律环境。

一是重行政轻法律的体制性问题较为突出, 很多法律文件由相关部门的文件所代替, 没有法律的严肃性, 不合理的立法也不少, 政府部门的行政行为往往代替了法律, 人们的法制观念相对薄弱;二是有些制度、规定没有做到面向社会、面向企业公开;三是对执法权限界定不明确, 经常发生不公开执法, 甚至知法犯法的现象;四是法律服务意识也比较淡薄, 不打官司不请律师, 不处理遗产不办公证, 不被侵权不找法律援助,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等传统的观点还很顽固。

2. 缺少高效的政府管理。

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政府职能认识不清, 存在管理意识强于服务意识, 工作上缺乏公仆意识、主动意识、创新意识、效率意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大局意识等;二是政府越位、错位和缺位问题严重, 大量应该由市场配置资源的、该有企业和中介组织管的事, 政府却积极进行干预, 而大量应有政府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却无人问津或管理不到位。

3. 缺少理想的人文环境。

一是东北城市虽然个性淳仆、豪放、大气, 但缺乏精致和细腻, 缺乏开创进取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与韧劲;二是由于东北地区长期地处蛮夷之地, 文化底蕴与南方相比相差甚远, 民众的整体素养偏低, 脾气暴躁、缺少涵养也是客观事实;三是逃废银行债务, 拖欠税款, 相互欺诈等不守信用的现象十分普遍。

4. 缺少灵活的人才环境。

一是人才总量不足, 特别是高层次、高技能和创新型人才紧缺;二是人才资源分布不够合理, 结构性积压与短缺并存;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不够完善, 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尚未形成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 用人环境不宽松, 缺乏公平和效率的观念, 专业技术人员大部分还处在吃“大锅饭”状态。

四、投资软环境提升的主要途径

1. 注重“两法”建设, 营造规范严明平等的法制环境和竞争环境。

一是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工作, 加快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地方性法规体系;二是推行法治政府的建设。其基本思路是以《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为行动指南, 以科学界定政府职能为前提, 以改革行政管理体制为基本动力, 以培育和创新先进行政文化与施政理念为思想基础, 牢固树立政府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廉洁意识, 大力推行阳光政务, 对执法犯法等现象依法治理。

2. 关注区域经济的建设, 提高协调、协作能力和办事效率。

必须建立一个跨区域、跨行政级别的区域公共合作机制来实现公共治理的目的。区域公共合作机构应由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共同参与, 其主要职能包括对跨行政区域的基础设施的管理、对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的管理和对区域应急事件的管理。

3. 更新观念, 创造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

一是要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科学精神教育, 使市民树立先进思想观念和文明道德风尚, 摒弃一切陋习和不良生活习惯;二是要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 强化新闻网站的建设与管理;三是要建设一批高档次的公共文化设施,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促进文化市场繁荣健康发展。

4. 以人为本, 大力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

坚持用人准则, 以识才、爱才的诚挚态度, 吸引人才;树立适应新形势的科学人才观, 下大力量构建并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通过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来创造人才竞争优势;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教育、科技事业, 充分依托东北高校较多的资源优势, 加大教育的投入, 以便培育高素质的劳动者和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1]麻彦春:投资软环境建设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J].商业研究, 2007 (1)

[2]狄强张章: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投资软环境因素分析[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07 (2)

东北地区工业的环境保护研究 篇3

关键词:环境约束;工业化;发展路径;技术效率;环境技术效率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and Path Choice of Regional Industrialization in China under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DA Fengyuan1,WU Jun2

(1.College of Economics,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 2. Bureau of Economic

& Trade Development, Chengdu Hi-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

Abstract:From the twodimensional perspective of technological efficiency and environmental technological efficiency, this paper divides regional industrialization pattern in China into four types, and empirically researches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paths based on the inputoutput data of China’s 31 provincial industrial sec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astern region relatively realized the resourcesa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attern while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 is still in resourcewasting process.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region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aths. Hebei, Inner Mongolia, Zhejiang, Sichuan and Chongqing realized stepbystep development; Guangxi realized greatleapforward development; backwards in Shanxi, and Heilongjiang, Hubei and Tianjin swayed between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ecological efficiency.

Key words: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ing paths, technological efficiency, environmental technological efficiency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成为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但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而非生产率的提升(吴敬琏,2005;林毅夫等,2007)[1] [2],并且付出了昂贵的环境代价。2005年我国SO2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一,我国已有1/3的河流和1/4近岸海域遭到严重污染。可见,传统工业化的粗放型增长道路与我国人均资源短缺、环境容量有限的现实国情相违背,坚持走人与资源和谐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我国地域广阔,地区间工业发展严重不平衡,这就决定了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不能采取一刀切的统一模式,需要结合地区工业发展的自身实际和能力,找准自己的产业定位,寻求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新型工业发展模式的突破口和侧重点,选择符合自身比较优势的转型道路。本文即是关于环境约束下我国地区工业化发展模式及路径选择的有益探索。

一、理论分析框架

(一)技术效率与环境技术效率

1.环境技术

经济活动往往会伴随污染物的产生,环境技术即反映了这样一种同时包括“好”产出和“坏”产出的特殊投入产出技术结构。它可以表示为以下产出集合的形式(Fare et al.,2007)[3]:①[注:①当不考虑“坏”产出b时,(1)式即表达了传统技术,传统技术是环境技术定义中的一种特例。

P(x)={(y,b):x能生产出(y,b)},x∈RN+

(1)

P(x)为投入x∈RN+所能生产的“好”产出y∈RM+和“坏”产出b∈RI+的所有可能性集合。

并且,一个良好定义的环境技术需要满足以下假设:(1)“坏”产出是联合弱可处置的(weakly disposable):如果(y,b)∈P(x)且0≤θ≤1,那么(θy,θb)∈P(x)。该假设表明减少非合意产品是有代价的,即在既定投入下,“好”产出的减少仅在“坏”产出同时减少时才有可能,这保证了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凸性。(2)“好”产出和“坏”产出是“零和的”(null-joint):如果(y,b)∈P(x)且b=0,那么y=0。此条件表明仅在“好”产出为零的前提下,“坏”产出才可能为零,即如果存在正的“好”产出,必然会伴随产生“坏”产出。该假设保证了生产可能性边界经过原点。(3)投入要素x和“好”产出y是强可处置的(strong/free disposable):如果x1≥x2,那么P(x1)P(x2);如果(y1,b)∈P(x)且y1≥y2,那么(y2,b)∈P(x)。如图1所示,P(x)即为既定投入x下两种产出(y,b)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图1 生产可能性边界和距离函数2.Shepard距离函数与方向性距离函数

环境技术实际上给出了生产的可能性边界,即一定投入下的最大“好”产出、最小“坏”产出的集合。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通过距离函数来计算出每个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Shepard产出距离函数表示既定投入下所有产出(包括“好”产出和“坏”产出)同比例扩张的最大倍数(Shephard,1970),但它无法用来表示“坏”产出减少的情形。方向性距离函數(Directional distance functions,DDF)通过改进Shepard产出距离函数,从而可以用来衡量“坏”产出的减少。Shepard距离函数和DDF的具体形式分别为:

D0(x,y,b)=infθ:((y,b)/θ)∈P(x)

(2)

D0(x,y,b;g)=supβ:(y,b)+βg∈P(x)

(3)

根据Chung et al.(1997)[4],Sherpard距离函数和方向性距离函数存在以下关系:

D0(x,y,b;g)=1/D0(x,y,b)-1

(4)

g=(gy,-gb)为产出扩张的方向向量,方向向量g的选取反映了人们对“好”产出和“坏”产出进行取舍的不同效用偏好。贫穷地区生存需要远高于环境保护,因此可能忽略污染排放;而在发达地区人们对于生活质量更加重视,污染排放得到控制严格,故gy比gb大得多。本文主要对比考察了两种情形:传统情形g=(y,0),即在构造生产技术时不考虑“坏”产出;环境约束情形g=(y,-b),即“好”产出和“坏”产出在其原有存量基础上成比例增减。

DDF表示在既定投入向量x下,沿着方向向量g,产出向量(y,b)所能扩张的最大倍数β。DDF的值越小表明生产越接近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的效率就越高,等于0时表明生产决策单元已处于生产可能性边界之上,生产是完全有效率的。

图1反映了在既定投入x下两种产出(y,b)的生产过程。传统情形中,Shephard距离函数将产出向量A径向扩展到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C点,生产决策单元A离生产可能性边界的距离为θ=OC/OA= XC /XA = YC/YA,此情形只考虑了“好”产出的增加。环境约束情形,方向性距离函数将生产决策单元A沿着方向向量g扩展到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B点,此时“好”产出是增加的,同时“坏”产出是减少的,生产决策单元A离生产可能性边界的距离为β= 1-XB/XA = YB/YA-1。如果存在两种以上的产出,我们就无法给出以上简单形式的表达式。此时(2)和(3)式可分别转换成以下线性规划问题(Fare et al., 1994)[5]:Dt0(xt,yt,bt)=minθ

s.t. ∑Kk=1λtkytkm≥ytk'm/θ;∑Kk=1λtkbtki≥btk'i/θ;∑Kk=1λtkxtkn≤xtk'n;λtk≥0;

(5)

m=1,…,M;i=1,…,I;n=1,…,N;k=1,…,K

Dt0(xt,yt,bt;yt,-bt)=maxβ

s.t.∑Kk=1λtkytkm≥(1+β)ytk'm;∑Kk=1λtkbtki=(1+β)btk'i;∑Kk=1λtkxtkn≤xtk'n;λtk≥0;

(6)

m=1,…,M;i=1,…,I;n=1,…,N;k=1,…,K

3.技术效率与环境技术效率

技术效率(Technical Efficiency,TE)衡量了实际产出量ytk'm与传统技术结构下前沿产出量ytk'm/θ的比率(Fare,1957)。与传统技术效率的定义类似,环境技术效率(Environmental Technical Efficiency,ETE)为“好”产品的实际产出量ytk'm与环境技术结构下的前沿产出量(1+β)ytk'm的比率。TE和ETE的表达式分别为:

TE(xt,yt,bt)=1/Dt0(xt,yt,bt)

(7)

ETE(xt,yt,bt;yt,-bt)=1/(1+Dt0(xt,yt,bt;yt,-bt))

(8)

TE和ETE的值处于0和1之间,若值为1表明生产者处于前沿生产面上,是完全有效率,若值为0表明生产完全无效率。

(二)基于技术效率视角的工业发展模式分析框架

由上可知,TE反映的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既定经济资源投入下产出各种工业产品价值的效率,而ETE则反映的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既定投入所生产的“好”的工业产品和“坏”的工业副产品(工业污染)的效率[6] [7]。TE侧重经济效率,ETE侧重生态效率,因而本文将工业部门的技术效率分解为TE和ETE两个维度,并根据其相对取值的大小,将我国地区现有工业化发展模式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图2):

图2 技术效率二维结构与地区工业化发展模式1.发展模式A——资源节约、环境污染型

A模式属于一种资源节约、环境污染型的发展模式,A模式下的地区资源消耗低但是污染排放高。这类地区更多的是致力于提高工业发展过程中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投入的利用效率,从而以较少的资源投入保持较高的工业化发展水平。然而这类以GDP导向型发展模式的地区忽视了对环境生态的保护和治理,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排放较高,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和破坏。

2.发展模式B——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

B模式是一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处于B模式的地区的工业TE和ETE均较高,是一种低消耗、低污染型的工业发展模式。相对于其他发展模式,处于B模式的地区通过引进和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既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又注重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源的充分有效使用;既重视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减少污染排放,又重视经济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与保护。这种工业发展模式同时兼顾了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代表着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的方向。

3.发展模式C——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型

C模式是一种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型发展模式。相比于其他地区,C模式地区的工业发展过程中资源利用率低,资源投入消耗量大,工业“三废”排放量大,生态环境遭到较大的破坏,是一种高消耗、高污染的工业发展方式,与其他三种模式的地区相比,它属于工业化发展最差的地区。

4.发展模式D——资源浪费、环境友好型

D模式是一种高消耗、低污染型的发展模式。D模式地区的产业比较“绿色化”(即其产业结构中低污染产业如旅游业比重较大,而像火电、造纸、冶金、化工等重污染产业的比重相对较低),并且比较注重对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然而,D模式的地区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率相对偏低,需要在保护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提高工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

二、变量选取与结果分析

(一)变量选取及数据说明

本文通过产出导向型DEA方法及方向性产出距离函数测算TE和ETE[8],以1999-2008年间我国31个省市区的工业部门为生产决策单元,并假定我国区域经济活动可以概念化为两种投入(资本、劳动力)、一种“好”产出(工业增加值)和两种“坏”产出(COD、SO2)的生产技术[9]。现将这三类变量做一简要说明:

1.投入:选取“固定资产净值年均余额”和“年均就业人数”作为资本和劳动投入指标,数据均来自相应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和中国资讯行数据库。其中年均就业人数的单位为万人,固定资产年均余额的单位为亿元,并以1999年的不变价格进行折算,具体折算系数为各年度各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2.“好”产出:以各地区的“工业增加值”来代表“好”产出,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2004年中国经济普查年鉴》,单位为亿元,并且以各地区相应年度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折算成1999年不变价。

3.“坏”产出:以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COD)和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SO2)来代表“坏”产出。原因在于工业废水中的COD和工业废气中的SO2是我国环境管制中的典型污染物和主要控制對象,而像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等指标同质性较差,进行省区间的比较则会出现较大的误差。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和工业SO2排放量数据均来自于相应年份的《中国环境年鉴》和中国资讯行数据库,单位均为万吨。

(二)实证结果分析

根据产出导向型DEA模型,本文利用DEAP2.1和Matlab7.0软件分别测算出全国、东中西部地区及31个省市区在1999-2003、2004-2008两个五年时段以及2008年的TE和ETE均值(样本期间各年技术效率的算术平均值)①[注:①为了更好地比较各地区在近年来工业发展模式的纵向演变过程,本文还将考察期划分为1999-2003年和2004-2008年两大阶段。,结合图一技术效率二维结构中的地区工业发展模式划分的原则,实证结果如表1和图3所示。表1

1.工业发展模式区域特征

从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总体效率特征来看(表1),考察期内区域差异显著。东部地区无论是TE还是考虑环境约束下的ETE均领先于中、西部,在总体上表现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而中、西部地区则表现为资源消耗型和环境污染型发展模式。这表明,无论是在技术创新还是在控制污染排放方面,东部地区都走在全国的前头,而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基础、产业结构、科技创新和制度等方面原因,其工业经济发展质量要严重滞后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值得注意的是,西部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期的几年中曾表现为资源浪费型和环境友好型發展模式,而后在发展工业的同时环境污染却出现了恶化。

2.工业发展模式地区特征

2008年,北京、内蒙古、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海南、西藏等9个地区属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模式,其TE和ETE值都相对较高(TE>0.821,ETE>0.842),表明这些地区处于新型工业化发展较高水平,工业发展过程中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河北、山西、辽宁、黑龙江、湖北、青海、新疆等7个地区的工业发展属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污染型模式,其经济发展带有明显的GDP导向特征,而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相对不足;天津、吉林、福建、河南、广西、湖南、四川、重庆、贵州等9个地区则属于资源浪费型和环境友好型模式,其工业发展过程中污染排放相对较少,然而其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率较低,今后在继续注重环境生态的同时应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提升经济效率;值得注意的是,安徽、江西、云南、陕西、甘肃、宁夏等6个地区属于资源浪费型和环境污染型发展模式,其工业发展具有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特征。相对全国其他地区而言,这6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力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能力较弱,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对较低。

3.地区工业发展模式演变

从表1中各地区在两个时段工业发展模式纵向演变过程看,陕西省(A→C)的工业发展模式出现了相对退化,从资源节约环境污染型发展模式倒退为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型发展模式,说明其不仅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依然没有得到改善,并且传统经济效率也出现了相对倒退。而河北(C→A)、内蒙古(A→B)、浙江(D→B)、广西(C→B)、四川(C→D)和重庆(C→D)的工业发展模式出现了相对进步。其中,河北、四川和重庆三地摆脱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型工业发展模式,而内蒙古、浙江和广西则进入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尤其是广西在最近几年中工业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型发展模式直接跨越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此外,黑龙江(D→A)和湖北(D→A)由资源消耗环境友好型工业发展模式转变为资源节约环境污染型发展模式,反映出其经济竞争力的增强和GDP导向下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相对不足。而天津(A→D)由于环境规制的加强在环境生态治理方面取得了突破,但同时却牺牲了传统经济效率。

三、我国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径选择

根据以上效率角度的分析可见,中国地区间工业发展差异较大,不同地区的工业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各地区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选择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优化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合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控制污染排放,最终形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种路径可以选择(图4):

1.A→B。对于发展模式为A的河北、山西、辽宁、黑龙江、湖北、青海、新疆等地区,由于其经济资源利用效率较高,故在工业化过程中应注重优化和调整工业结构,使产业结构更加绿色化,加大工业污染排放的控制力度和治理水平,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污染无害化处理设备,提高废物再生利用率。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水平,进入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2.D→B。2008年处于D模式的地区有天津、吉林、福建、河南、广西、湖南、四川、重庆和贵州。这些地区应当在继续保持绿色化工业发展模式的同时,积极提升工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和科学管理水平,提高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工业发展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型发展模式进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发展路径。

3.C→A→B,C→D→B,C→B。2008年处于C模式的地区有安徽、江西、云南、陕西、甘肃、宁夏。这些地区无论是资源利用效率还是BTB在全国都处于较低水平,具有明显的粗放式增长特征,即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它们的发展转型有三种路径可以选择,即C→A→B,C→D→B的渐进式发展路径以及C→B的跨越式发展路径。其中,跨越式的发展路径相对于前两种路径虽最为直接但难度较大,其对资源合理配置使用和生态环境治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类地区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准符合本地比较优势的产业定位,努力提高工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和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寻求新型工业化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4.对于处于B模式的地区如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在继续做好工业发展领头羊的同时,应积极向国际上生态文明和经济发达的地区学习,加大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工业发展的国际竞争力和经济生态和谐发展的水平,促使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新型工业化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从TE和ETE二维分析的视角,利用1999—2008年的省级投入产出数据,基于产出导向型DEA方法和方向性距离函数的分析框架,对我国31个省市区的工业化发展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和分析探讨,得出主要结论如下:

目前,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内蒙古、海南和西藏等9个地区相对实现了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发展模式,河北、山西、辽宁、黑龙江、湖北、青海和新疆等7个地区处于资源节约和环境污染型工业发展模式,天津、吉林、福建、河南、广西、湖南、四川、重庆和贵州等9个地区处于资源浪费和环境友好型工业发展模式,而安徽、江西、云南、陕西、甘肃和宁夏等6个地区则处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型工业发展模式。从三大区域来看,东部地区在总体上已处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发展模式,而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基础、产业结构、科技创新和制度等方面原因,其工业经济发展质量要严重滞后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总体上走的仍然是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型的工业发展老路。

考察期内我国地区间工业发展呈现出差异化演变特征。河北、内蒙古、浙江、广西、四川和重庆等地区的工业发展出现了进步,尤其是广西实现了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型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跨越式发展,而陕西省的经济发展却出现了倒退。黑龙江、湖北两省在提升经济效率的同时忽略了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和保护,而天津市在提高环保质量的同时却牺牲了经济效率。总之,各地区应根据现有工业发展阶段和水平,选择合适自身实际的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径(渐进式发展和跨越式发展),尽快实现工业化发展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吴敬琏.中国增长模式抉择[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5:131.

[2]林毅夫,苏剑.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J].管理世界,2007(11):5-11.

[3]Fare,R.,Grosskopf,S.,Pasurka,C.A.Environmental Production Functions and Environmental Directional Distance Functions[J].Energy,2007(32):1055-1066.

[4]Chung Y.H.,Fare R.,Grosskopf S.Productivity and undesirable outputs:A directional distance function approach[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1997(51):229-240.

[5] Fare,R.,Grosskopf,S.,Lovell,C.A.K.Production Frontier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6]朱南,刘一.中国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与路径选择[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 (5):3-16.

[7]涂正革.环境、资源与工业增长的协调性[J].经济研究,2008(2):93-105.

[8]Kumar,S.Environmentally Sensitive Productivity Growth:A Global Analysis using Malmquist-Luenberger Index[J].Ecological Economics,2006(56): 280-293.

东北地区工业的环境保护研究 篇4

摘要:

摘要:建立动力模型,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对电子商务在促进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因素进行讨论,构建因果回路图和系统流图,分析电子商务对工业发展的影响机理。基于灰色系统理论,收集了以来贵州规模以上工...

摘要:建立动力模型,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对电子商务在促进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因素进行讨论,构建因果回路图和系统流图,分析电子商务对工业发展的影响机理。基于灰色系统理论,收集了20以来贵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变动数据,并对其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在电子商务发展推动下,实际产值比预测产值要高,验证了电子商务对欠发达地区工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由此,提出在新兴电子商务环境下促进工业协调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电子商务;动力模型;灰色预测;工业发展;

作者简介:吴亮(1969~),男,贵州威宁人。

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产业体系,需要在更先进的技术基础上全面提升各个产业的自主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1]。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具有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差、资源消耗高、人力资源不足等特点,其工业化程度总体尚处在初级阶段。此外,欠发达地区企业信息化水平低,缺乏核心竞争力,企业运行效率低下,极大地限制了欠发达地区企业的发展。遵循适用的原则[2],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和数据共享平台,加强信息资源开发、传播共享和有效利用,是目前促进中西部地区工业发展的最佳途径。工业化为电子商务技术的进步创造物质条件,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又不断促进工业化的进步,推动工业化进程。因此,研究电子商务对工业发展的影响机理对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1文献综述

电子商务自诞生以来,国外学者就运用各种理论讨论了电子商务对工业化过程中相关领域的影响。ZHU[3]运用RBV理论指出电子商务能力通过与信息技术能力的结合创造价值,从而提高工业企业的绩效价值。SNELDERS等[4]运用比较分析法讨论了文化网络对传统工业的影响。WANG[5]从服务模式和产业链的角度分析了新兴电子商务技术及云计算对工业的影响。ANDROUTSOS[6]把互联网作为一种典型的通用标的技术,其呈现出明显的外部性和溢出效应,对工业、经济乃至社会都产生了复杂而深远的影响。

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有:乌家培[7]讨论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提出信息化要与工业化互补共进。郑金山等[8]通过建立皮尔逊矩阵分析了信息化指标与经济发展指标的相关程度,论证了电子商务技术是网络经济的先导,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严红等[9]将企业电子商务发展划分为各个信息化指标,建立信息化的评价体系来研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徐君等[10]根据“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战略思想,建立了四者之间的耦合关系模型,为四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协调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孙中伟等[11]考察了~我国互联网资源与省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发现域名与GDP相关性不明显,而省域网民分布与GDP和人均GDP相关性变化的曲线特征明显。鄢丹[12]构建基于WebGIS的节能减排科技管理系统,采用信息技术、空间科学技术等,以实现节能减排科技管理的信息化,从而降低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杨坚争等[13]将电子商务指数作为经济增长的一个投入要素加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电子商务的弹性系数为正值,表明电子商务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马丽等[14]根据西部经济发展的特点,论述了电子商务对西部经济发展的作用,并分析了西部地区发展电子商务的制约因素和对策。

过去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电子商务方面的研究较少,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有所增多,BI-ANCHI等[15]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系统地分析了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战略的陷阱;赖明勇等[16]采用此方法建立了企业物流外包决策模型;赵亮等[17]对第三方物流进行系统动力学建模,并进行了仿真与优化研究;徐伟[18]则采用此方法研究了制造企业电子商务的运行机制,为企业能够更好地应用电子商务提供理论支持。

灰色系统理论是一种研究少数据、贫信息不确定性问题的方法,其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如LI等[19]运用马氏链理论讨论了其在中国汽车领域的应用;康传德等[20]以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市场潜力为依据,建立灰色预测模型,对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市场潜力进行预测等。

已有研究表明,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对工业化具有促进作用,系统动力学和灰色系统理论也被广泛运用于相关研究中,然而,通过系统动力学建立理论分析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系统进行实证分析的研究不多。

2电子商务促进工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2.1电子商务促进工业发展的内在机制

(1)电子商务对生产的促进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商务模式,它的发展以促进生产为基础,通过改变生产流程、改善生产的内部组织结构、扩大生产的外部合作方式推动生产发展。因此,对欠发达地区推进工业化建设,需要充分利用新兴电子商务技术,加速工业化进程。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电子商务会使欠发达地区工业部门生产流程清晰、组织结构简化、生产力扩大,从而促进工业生产。

(2)电子商务对管理水平的提高电子商务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提高个性化服务水平、提高企业决策能力、改善客户服务质量。可见,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对于提高欠发达地区的工业企业的管理水平、改善服务质量至关重要。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电子商务会提高欠发达地区工业部门的个性化服务水平,提高企业决策能力和改善客户服务质量,优化企业管理。

(3)电子商务对流通的改变目前,零售商面临的问题是谋求建立一个对货物运送能够快速反应的策略[21],而电子商务的发展够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从而提高企业运行的效率。电子商务对流通的作用体现在改变流通方式、变革流通渠道、创新交易模式、扩大流通范围等方面。按照参与交易环节的次序,可以把传统流通环节分为生产商、代理商、销售商和消费者(见图1)。产品从生产地到消费者手中,要经过众多中间环节,以致到达消费者手中的产品价格变高,消费者支付更多。电子商务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流通渠道,图1中电子渠道表示生产者可以通过直销、中介经销、传统营销等路径将产品送达消费者,减少中间环节,提高了流通效率,使消费者获得更多实惠。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电子商务会改变欠发达地区工业部门的流通方式、变革流通渠道、创新交易模式、扩大流通范围,加快欠发达地区工业的产品流通。

(4)电子商务对成本的控制工业企业的成本通常包括采购成本、库存、流通费用以及宣传费用。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各工业部门可以与供应方、采购方建立起完整的电子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把握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从而降低采购成本和库存;电子商务对流通方式、流通渠道的改变降低了流通费用;现代电子商务通过对客户的信息处理,可以了解客户的兴趣爱好、购买意向以及生活需求,针对特定的消费人群发布广告信息,提高宣传效率,节约推广成本。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4电子商务会从采购成本、库存、流通费用、推广费用等方面节省欠发达地区工业部门的生产成本。

2.2电子商务促进工业发展的外在表现

(1)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电子商务对工业部门在生产、管理、流通方式和成本方面的改变并不是单一的,它以相关产业为依托,如知识产业、金融产业、物流产业等,具体包括:(1)电子商务的发展使社会对知识的需求不断扩大,社会经济资源更多流向科研、教育领域;同时,知识成为电子商务技术不断革新的保证,其自身也作为中间产业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以知识、信息、智力为主要投入,以生产高知识含量和高技术含量产品为主的知识产业。(2)电子商务打破了金融服务的时空限制,加快了资本和信息的流动速度,丰富了企业间的支付方式,提高了交易效率,扩大了工业产品的交易量。(3)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利于解决物流费用占企业运行总费用比重偏高的问题。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2)促进服务产业的发展电子商务彻底地改变传统的融资、生产、管理、交易模式,促进其向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增强产业的`综合竞争力。电子商务在推动这些服务产业的同时也会反作用于工业,如网络培训提高了企业员工的职业技能,从而提高企业的劳动率,促进工业的进步。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6电子商务会带动欠发达地区服务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工业化进步。

(3)优化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不合理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方式。电子商务的发展将带来高新技术的不断革新,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企业内部改革,加快传统产业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各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电子商务是重要手段。电子商务对信息的需求不断促使传统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信息化步伐。电子商务和传统产业相结合,一方面促使传统工业向信息化的方向不断前进,另一方面也引导电子商务向传统企业提供信息、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从而实现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使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和升级。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7电子商务会促进欠发达地区高新技术不断进步,加快传统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2.3系统动力模型

综上,构建了电子商务促进欠发达地区工业发展的系统动力模型(见图2):

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模型可以分为2个方面:(1)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即促进生产、改进管理、降低成本、扩大流通以及新增产业;(2)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的外在表现,即促进服务产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优化产业结构。

3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电子商务促进工业经济发展运行机制

系统动力学最适用于研究复杂系统的结构、功能与行为之间动态的辩证对立统一关系[22]。电子商务促进工业发展运行机制是一个复杂系统。因此,本研究应用系统动力学来研究电子商务促进工业发展的运行机制。

3.1因果回路图

电子商务促进工业发展运行机制是一个复杂系统,根据上一节对电子商务在促进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因素的讨论,结合关键因素分析,以电子商务为核心,运用Vensim软件构造系统的因果回路图(见图3)。

由图3可以看出,电子商务直接影响的因素有:生产流程、服务质量、决策能力、产业类型、流通方式等。随着生产力、管理水平、流通效率、消费水平的提高,电子商务推动了相关产业及应用产业的发展,优化了产业结构,进而对整个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2系统流图

在图3的基础上,通过贵州统计年鉴、贵州省商务厅电子商务处提供的统计数据,本研究运用系统模拟软件Stella对上述因素组合进行系统仿真,验证了相关假设,构建了企业电子商务运行的系统流图(见图4)。图4除了包含图3中的变量之外,根据电子商务对工业发展的实际影响关联度,还增加了一些变量,比如信息技术、客户忠诚度、网上营销、技能培训等,从而更好地描述了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系统仿真的结果很好地展示了电子商务促进工业发展的运行机制,表现了电子商务与工业发展之间各个要素的相互关系。图4更直观地呈现电子商务对工业发展的积极作用。通过图4,得到相关结论,见表1。

4灰色预测模型

通过电子商务对欠发达地区工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电子商务对欠发达地区工业化发展的影响机理,下面以贵州省为例,通过灰色预测模型来进一步验证电子商务对欠发达地区工业发展的影响。

4.1灰色预测模型

灰色预测模型GM(1,1)是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对市场进行定量预测的一种方法。具体的实施步骤为:确定预测目的、收集整理资料和数据、建立模型、进行模型检验。

(1)数据的检验与处理为了保证建模方法的可行性,需要对已知数列做必要的检验处理。设参考数列为x0={x0(1),x0(2),…,x0(k),x0(n)},计算数列的极比

如果所有的极比λ(k)都落在可容覆盖内,则数列x0可以作为模型GM(1,1)进行数据灰色预测,否则需要对数列x0做必要的变换处理,使其落入可容覆盖内。即取适当的常数c,作平移变换

此时,y0={y0(1),y0(2),…,y0(k),…,y0(n)}作为可以进行灰色预测的原始数据。

(2)建立模型GM(1,1)对通过极比的数列y0做一次累加,记作y1={y1(2),y1(3),…,y1(k),…,y1(n)},将y1进行均值生成

由灰色预测理论,如果存在(BTB)-1,由最小二乘法则有

此时

于是得到预测值

(3)数据收集为了进一步分析欠发达地区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对工业化发展的贡献,以贵州省为例,通过贵州统计年鉴找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见表2),建立灰色预测模型,预测20贵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然后将其与年的实际总产值相比较,得出差额,并与电子商务应用带来的经济交易增长额相比较,从而分析电子商务应用对工业发展的实际影响力。

(4)模型的求解依据表2中2005~的数据,本研究对2011年以及贵州各行业的工业总产值进行预测,利用Matlab软件进行求解,得出2011、20贵州各行业的工业总产值的预测值。将2011年贵州各行业的工业总产值的预测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见表3)。

4.2预测结论分析

通过比较得出2011年的实际值比预测值要大,说明自2011年“十二五”规划以来,贵州经济除了自身的发展之外,必定还有其他的因素推动了贵州经济的发展。表4是2005~2011年贵州电子商务交易额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反映了近年来贵州电子商务水平及发展趋势。随着近年来贵州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支撑体系、技术服务和推广应用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以及全省大力实施“工业强省”信息化助推工程,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尤其是政府对物联网和云计算等大数据技术的高度重视,使贵州电子商务交易额不断增长,从而推动贵州工业的发展。

历年贵州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标准值与电子商务交易额的增长趋势高度拟合,可见电子商务的发展对贵州工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图5是2005~2011年贵州省电子商务交易额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图5中可得出电子商务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逐年上升,说明电子商务的发展对贵州工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

上述研究结果显示,电子商务对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发展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从而影响整个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欠发达地区的信息化水平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是加快欠发达地区工业化步伐的迫切需要,是提高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重大推动力。欠发达地区要想实现“后发赶超”,进行“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走信息化推动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加强信息资源开发,传播共享信息资源,使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互为条件、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5结语

电子商务以其独特的优势推动着工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在“十二五”规划以来,西部欠发达地区实施工业化的大环境下,发展信息产业,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相融合是未来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是实现“后发赶超”的基础,是促进经济不断发展的强劲动力。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要想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先机,就必须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信息战略。具体包括:充分开发利用工业信息资源,构建完善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吸引国内外的企业到西部地区发展信息产业,提高欠发达地区的整体信息化水平;增强工业企业未来发展的预见性,尽快对企业结构进行调整,减少对可能衰退的行业的投资,防止重复建设,节省资金投资到有发展前景的新兴工业或传统工业的信息化改造中;开发具有特色和优势的产品,提高企业在信息时代的竞争力。

东北地区工业的环境保护研究 篇5

环境政策经济手段与规制手段的比较分析--乡镇工业企业环境政策运行绩效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特别是乡镇工业企业污染日益严重,环境政策执行不力.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环境政策的两大手段(规制手段和经济手段)的不同实施效果以及经济手段的运用局限性,为我国乡镇环境治理提供理论方向.

作 者:苏小燕 Su Xiaoyan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商学院财政系硕士研究生 刊 名:小城镇建设 英文刊名: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 年,卷(期): “”(12) 分类号:F4 关键词: 

东北地区工业的环境保护研究 篇6

4 结语

综上所述,工业固体废物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三化”管理模式、等级管理模式、综合管理模式及全过程管理模式这四种,研究的方向主要是产生量的预测,资源化技术的研究,管理模式的改进及创新研究。为保护环境及发展工业,固体废物的管理模式一定要进一步加强,才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以及提升我国工业建设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宋小龙,吴雯杰,王景伟.工业固体废物环境管理模式及研究进展.《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东北地区工业的环境保护研究 篇7

我国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起步较晚, 其指导理念自发性较小, 其过程体现为与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相关理论的发展接轨。我国正式提出工业遗产保护概念始于2006年4月18日国际文化遗产日, 当日在无锡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 并颁布了《无锡建议》, 同年5月, 国家文物局下发了《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此后的2007年, 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正式启动, 工业遗产作为新型遗产受到特别重视。鉴于我国现行的文物保护体制, 以及在保护与再利用过程中所依据的现行法律法规, 能否列入国家体系内的文保单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业遗产的存续, 并影响着其再利用的模式。因此当前存在的工业遗产在面对再利用选择时, 可分为列入国家体系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类工业遗产, 以及未被定级体系外的非文物类工业遗产两类考虑。

本文选取案例所在地为京津冀地区, 主要是出于以下考虑:京津冀历史上曾同属于一个行政区;京津冀地区是我国三个“增长极”之一所在区域, 在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协同发展和一体化发展一直是学界讨论的议题;2014年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为该区域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 从城市、产业、交通布局到生态环境建设, 真正把京津冀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 再由各地进行战略对接、规划对接、政策对接。因此本文从京津冀地区工业遗产再利用的案例中遴选已付诸实施的, 对分属不同保护层次的工业遗产再利用模式的发展与变化进行分析。

2 京津冀地区文物类工业遗产再利用模式

文物类近现代工业遗产依据其分布和保护范围可分为两类:工业遗产点, 指的是在科技、历史、文化、艺术、经济等方面具有一定价值的建、构筑物及设备设施;工业遗产聚集区, 即通常所谓的历史风貌区, 范围通常体现为线性或是区域性, 遗产地群性的, 尺度变化比较大, 也相对灵活, 因在这一场所中集合了工业景观设施、场地空间肌理、活动事件等表现更为整体和综合。

在第七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 京津冀地区入选的工业遗产有9处, 主要为建材、交通、矿业、造船行业, 其中工业遗产点4处, 工业遗产聚集区5处 (表1) 。

表1中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业遗产通常具有杰出的或卓越的价值, 以及非同寻常的代表性的建筑物, 此类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与其它文物建筑保护有相似的地方, 根据文物保护法中规定, 对此类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一般以原貌保护为主, 较完整保存保护区域内具有特殊意义的建筑物、构筑物、设备设施及整体环境, 仅加以适度的修缮。通过修缮后, 进行展示利用, 可以建立博物馆、保管所或者辟为参观游览场所。如果必须作为其他用途的针对不可移动文物, 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负责保护建筑物及其附属文物的安全, 不得损毁、改建、添建或者拆除不可移动文物。但在参照采用文物修缮、保养维护策略的同时, 工业遗产又有其特殊性, 很多列入国保单位的工业遗产仍在生产使用中, 对其采取科学的再利用模式是保持其活力并更好保护的重要手段。上述工业遗产中, 目前已进行有效的再利用的工业遗产有三处如 (表2) 所示。

地方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层面已实施再利用的典型案例为唐山启新水泥厂。唐山启新水泥厂是我国第一家机械化生产水泥的企业, 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企业整体搬迁后, 2011年开始按照“水泥工业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相结合的原则, 将博物馆建设和文化创意产业合二为一。在原址建立了中国水泥工业博物馆及启新1889文化创意产业园。其中水泥工业博物馆中保留了拥有百年历史的水泥生产线及厂房车间。实现了专题博物馆与文化创业产业的结合。

3 京津冀地区非文物类工业遗产再利用模式

对于保护体系外的非文物类工业遗产, 即便具有一定的保留价值, 由于不受保护体制的约束, 通常在城市更新与“退二进三”的过程中被推倒重来, 面临着日渐消亡的命运, 通过功能置换、局部改造或是地段景观文化的重现及生态环境的恢复等适应性再利用方式使其不断为社会提供新的价值和效益是对其进行保护与延续的最佳手段。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近年来, 在京津冀地区已进行了很多针对非文物类工业遗产的适应性再利用的实践活动, 积累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图1) 。在宏观理念上有动态保护, 有机更新, 可持续发展, 延续城市文脉等指导;在整体策略上有功能置换、空间改造利用、设施利用、景观再生与利用、遗址保护与展示等使之通过适应性再利用与工业用地更新紧密相连;在具体再利用模式上有工业遗产博物馆, 工业遗产旅游, 创意产业, 城市公共空间, 第三产业服务设施, 区域振兴活化开发或多功能综合开发。近年来京津冀地区非文物类工业遗产再利用实例如表3所示。

4 京津冀地区文物类与非文物类工业遗产再利用模式比较

通过对上述案例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 在京津冀地区文物类与非文物工业遗产再利用中存在以下的几点不同:

首先是文物与非文物类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开发运营模式上存在很大区别。前者多由政府牵头或支持开发, 呈现出“自上而下”的模式。而后者则往往由企业开发运营, 呈现出“自下而上”的模式。此外, 非文物类工业遗产的再利用规模也比文物类工业遗产更受到区位与城市开放强度的影响, 表3所统计的33处再利用案例中, 河北地区所占比例仅为6%, 天津地区为30%, 北京地区则占了64%。

其次是再利用模式选择上的不同。前者趋于静态保护, 后者则更多体现为动态保护, 有机更新。对于价值层级比较高的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近现代工业遗产, 为避免过度开发对遗产真实性与完整性的破坏, 再利用时可供选择模式的回旋余地不多, 主要侧重点在于开发遗产的科学教育、历史文化功能。根据表2所遴选案例,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 进行了展示利用的案例只有三处, 其中只有唐山开滦国家矿山公园一处功能较为全面, 融合了主题博物馆与工业遗产旅游的功能。地方级的文物类工业遗产则相对灵活, 如唐山启新水泥厂结合博物馆建设和文化创意产业建设的再利用模式。而非文物类的工业遗产再利用模式倾向于多样化, 有工业遗产博物馆, 工业遗产旅游, 创意产业, 城市公共空间塑造, 第三产业服务设施, 房地产开发, 区域振兴活化开发等多种模式 (图2) 。

最后是再利用中所体现与重视的价值不同。对于文物类工业遗产, 其所具备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产业价值、经济价值, 是在保护再利用中均需要加以考虑和体现的。并且对其价值的重视也不仅体现在对工业遗产物质与场地构成, 更体现在对非物质记载的重视上。而非文物类的工业遗产再利用的过程中则更多重视的是经济价值与工业美学价值, 着眼于业主的喜好与建筑测绘中所重视的价值。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5 结语

根据2014年3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指导意见》, 京津冀地区将面临一批城区的老工厂搬迁后原厂区的搬迁改造问题。上文通过梳理近年来京津冀地区不同层级的工业遗产再利用模式并进行比较研究为今后更好地保护与再利用工业遗产提供科学引导的建议,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下, 有针对性的选择更适合不同保护层次工业遗产的再利用模式, 以更好的保护工业遗产, 丰富城市公共空间, 提高地区活力, 助力地区文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伯英, 马钟平.城市工业用地更新与工业遗产保护[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2]Carol Berens著, 吴小菁译.工业遗址的再开发利用[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

[3]王建国.后工业时代产业建筑遗产保护更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4]季宏, 徐苏斌, 青木信夫.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认定与分类初探-以天津近代工业遗产为例[J].新建筑2012 (2) :28-33

东北地区工业的环境保护研究 篇8

【关键词】 科技外语;人才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1-000-0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为东北地区的振兴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新契机,东北地区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提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发展重点要根据全国战略布局和辽宁实际,集中力量重点建设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培育现代装备制造业和重要原材料工业两大基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这些发展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高素质的各类建设人才,特别是懂技术、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

英语是广大科研人员了解国际相关领域最新发展动态,获取文献,与各国专家进行直接交流的基础性工具。科技英语专业性强,结构严谨,有其自身的特点,这要求科技英语人才既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背景,又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熟悉科技英语语体,能够娴熟地运用科技英语进行包括听、说、读、写、译在内的科技类活动。然而在现实中,一些拥有扎实专业知识的科技工作者在进行涉外科技活动时由于语言障碍难以顺利进行;而英语专业人员虽具备深厚的语言基础,但知识面狭窄,专业知识背景缺失,科学素养低,也难以胜任科技类的相关工作。科技英语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科技外语人才培养目前存在的问题:

1.科技外语人才的数量相对不足。机关、企事业单位中能熟练使用外语交流的复合型人才不多。熟练掌握1门以上外语,熟练运用网络技术或电脑进行商务管理与沟通,了解并善于运用国际经济贸易活动规则与惯例的高级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2.科技外语人才供求双方需求存在差距。一方面,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层次要求与人才的层次现状存在差距。另一方面,科技外语人才的培养机制有待完善。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用人单位实际需要存在差距。高校毕业生多为“经院型”学子,缺乏实际经验,与企业需求相去甚远。

3.企业、高校和政府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和中介机构。形成了政府外语人才政策难以落实,高校毕业生难以就业,企业难以招到合适人才的尴尬现象。企业缺乏承担在职员工的外语培训能力,为了减轻负担,又不愿意接受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在岗专业培训,导致企业用人机制僵硬,不利于企业本身的发展,也制约了科技外语人才的迅速成长.

二、科技外语人才培养的培养模式

科技英语人才的培养应从地方实际出发,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培养能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性人才。根据我省科技英语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培养目标的设置。

政府可以组织包括各高校在内的相关人员协同研究调查的结果,建立科技英语人才需求的信息引导机制,为各高校进行具体培养目标的设置打下基础。从高校层面来看,高校应在政府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设置具体专业的科技英语教学目标,顺应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趋势,培养学生包括听、说、读、写、译在内的综合科技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使得学生能够运用英语进行国际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

2.科技英语师资的培训。

对于科技英语教学师资的培养可主要面对高校在职的语言教师和专业教师。对他们采用“英语+专业”或“专业+英语”的“双语”培养模式,即选拔英语教师参加专业知识培训,使他们了解、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吸收英语基础好的专业课教师,让其参加英语强化训练;吸收海外留学归来的专业课教师加入科技英语教师队伍。

3.教材编写。

在编写科技英语教材时,可以协同兄弟院校,集合同行的力量,共同探讨分工。同时参照市场上的教材,取长补短,按各学科的性质分类,编写既反映科技英语一般特点,又兼顾各专业学科基础内容、以阅读与翻译为基础、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科技英语交际能力的教材。

4.培养方式的转变。

教师应当在保留传统教学模式优点的基础上,探索更加符合社会、市场需求和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科技英语教学模式。变以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课堂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科技英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通过丰富的活动,创造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

三、科技外语人才的培养途径

1.调整、改革高校科技外语专业及课程设置,使其更适合企业选人、用人的实际需求。辽宁作为教育大省,却不是教育强省。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校应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调整、改革高校科技外语专业及相应的课程设置。

2.将就业能力培养与知识、技能培养相结合并贯穿于科技外语人才培养的始终。首先,立足于服务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各高校应转变办学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使育人方向向复合型、宽口径、厚基础转变,以提高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其次,强化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及科技外语翻译的实践能力。与此同时,大学生应培养利用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解决专业领域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建立企业、高校、政府间人才需求、培养、调控的协调机制与中介机构。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为辽宁科技外语人才培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面对新形势,高校必须要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战略,培养专而广的宽口径复合应用型人才,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和就业率,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提供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定性分析,吕颖,《学术交流》,2004.

2.把造就应用型创新人才摆上战略地位,陈婵,《中国高等教育》,2005.

上一篇:给姐夫的悼词下一篇:神十三乘组的“星空手账”心得感悟